第一篇:语素、词、词类
词的构成
一、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二、语素同音节、汉字的关系:
一般说来,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范畴:语素是语言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汉字是记录汉语音节的书写符号系统
三、语素和词的区别:
1、从语音形式看,语素以单音节为主,如“们”、“习”、“言”、“吧”等,虽然也有“犹豫”、“逍遥”、“凡士林”等多音节语素,但数量毕竟不多。词以双音节为主,虽然也有“好”、“山”、“打”、“自来水”、“电冰箱”、“呼和浩特”等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存在,但绝大多数还是双音节词。
2、从意义上看,语素的意义不够稳定、明确;词的意义比较明确。例如“直”,有“不弯曲”、“坦率”、“公正”、“径直”等多种含义,单看“直”很难确定它是哪一种意义,只有同别的语素组合起来,意义才能明确固定下来。词的意义比较明确,例如“直线”、“直言”、“直达”、“正直”、“笔直”等词,由于有别的语素意义的限制,所以意义就十分明确。
3、从功能上看,语素是构词的要素,不能直接用来造句。例如“语”、“伟”、“哪”、“了”等,它们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词可以直接构成句子或短语,充当句子成分。例如“我们”、“学习”、“语法”几个词可以组成“我们学习语法”这样的句子,也可以组成“学习语法”、“我们学习”等短语。
四、词的构成
(一)单纯词的类别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根据与音节的联系,又可以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两类。
1.单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例如: 山 水 头 吃 走 打 好 苦 才 我 三 条 吗
2.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主要有以下五类:
(1)连绵词: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可分为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
参差 吩咐 拮据 琵琶 仿佛 犹豫 玲珑 蜘蛛 从容 橄榄 朦胧 婆娑 徘徊 逍遥 叮咛 汹涌 牡丹 鹧鸪 妯娌 芙蓉 蝴蝶 杜鹃 珊瑚 垃圾
(2)音译词:以读音相近的字翻译外族语言而形成的单纯词。扑克 沙发 吉普 夹克 逻辑 卡通 拉萨 咖啡 坦克 葡萄 巧克力白兰地 苏维埃 凡士林 呼和浩特 奥林匹克 歇斯底里 布尔什维克 阿尔及利亚 英特纳雄耐尔(3)叠音词:
蝈蝈 蛐蛐 姥姥 猩猩 悄悄 匆匆 仅仅 瑟瑟
聪聪 饽饽 暗暗 侃侃 栩栩 悠悠 渐渐 苍苍 葱葱 潺潺 皑皑 滚滚 淙淙 堂堂 狒狒 贝贝(4)象声词:
啪啪 哗啦 乒乓 咚咚(5)哗哗 轰隆 噼噼 啪啪 感叹词:
哎呀 哎哟 哎嘿 啊呀 哟嗬 嘻嘻 哈哈 呜呜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1、复合式
(1)并列式:例如:
①声音 群众 身体 坟墓 停止 消化 教育 帮助 ②寻常 尺寸 方圆 骨肉 笔墨 口舌 领袖 爪牙 ③开关 生死 呼吸 反正 买卖 首尾 早晚 是非 ④兄弟 女儿 质量 国家 人物 忘记 睡觉 褒贬 第一组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
第二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表示同一类属意义,从字面引申出抽象的意义。第三组合成词的语素,意义相反,相反相成,形成抽象、概括的意义。
第四组合成词的意义以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为基础,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弱化甚至完全消失,只起一个陪衬作用,通常把这种词叫做偏义词。(2)偏正式
也称为限定式合成词,前一个语素直接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后一个语素的意义是整个词的意义中心。例如:
①课桌 木匠 白菜 秀发 汽笛 卷烟 卧车 拖鞋 冷门 电冰箱 普通话 文化宫 歌舞团 办公室
②雪白 铁青 火热 冰冷 笔直 冰凉 血红 肤浅 蚕食 尾随 瓜分 席卷 云集 蜂拥 龟缩 鸟瞰
第一组限定式合成词,前一个语素直接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
第二组限定式合成词,前一个语素是用比喻的方式修饰和限定后一个语素的。(3)补充式
这类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前一个语素是词义中心,后一个语素对前面的语素做补充说明。例如:
①扩大 说明 延长 减少 纠正 削弱 吃透 识破 站稳 推翻 打倒 踢开 拔掉 割断 抓住 赶走 揭穿 说服
②花朵 布匹 纸张 船只 药剂 物件 米粒
第一组,前一个语素多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或趋向,前后语素在意义上有因果关系。第二组合成词,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名称,后一个语素具有计量意义,二者结合构成具有概括意义的名词。(4)动宾式(支配式)
这类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是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二者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
管家 担心 捐躯 动员 关心 及格 出席 开幕 吹牛 示威 司令 戒指 扶手 绑腿 出色 如意 站岗 叹气 理发 上当 洗澡 操心 丢脸 鼓掌 缺德 鞠躬 美容 投资(5)陈述式
这类合成词,前一个语素多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或动作,二者构成陈述与被陈述关系。例如:
地震 夏至 兵变 花生 河流 民主 霜降 口吃 雪崩 自卫 民办 锋利 齿冷 性急 胆怯 面熟 年轻 眼红 肉麻 心酸 耳鸣 脑溢血 肾结石 肠梗阻 鬼剃头
2、附加式
附加式是由定位语素和非定位语素组合成词的方式。根据非定位语素的位置,附加式合成词可以分为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1)前附式:定位语素在前,非定位语素在后。常见的定位语素有“老、可、小、非、初第、以”等例如:
老:老虎 老鼠 老师 老乡 老鹰 老婆 阿:阿姨 阿爸 阿飞 阿毛 阿贵 第:第一 第十
可:可怜 可气 可爱 可怕 可恨 可叹 小:小偷 小工 小丑 小费 小姐(2)后附式
非定位语素在前,定位语素在后,常见的定位语素有“子、头、儿、者、员、性、化、式、手、次”等。例如:
子:条子 筷子 刀子 棍子 头子 瓶子 盘子 盒子 瘦子 头:石头 苦头 行头 罐头 念头 看头 年头 甜头 木头 儿:花儿 鸟儿 画儿 个儿 盆儿 弯儿 尖儿 盖儿 唱儿 者:记者 编者 患者 作者 读者 工作者 生产者 劳动者 员:会员 演员 队员 团员 船员 邮递员 营业员 业务员 性:党性 中性 酸性 慢性 弹性 创造性 科学性 原则性 化:绿化 规范化 现代化自动化
五、词类
语言里有许许多多的词,他们是构造句子的“建筑材料”。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由他们“建造”而成的。各种不同的构造句子中的作用并不相同,正如钢筋、水泥、木料、砖瓦、铁钉这些不同的建筑材料在盖房子中的功用各不相同一样。为了更好地了解词是怎么构成句子的,我们需要给词分分类。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
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十二类。前六种为实词,后六种为虚词。
一、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1)表示人和事物
普通名词:朋友、作家、学生牛、山 专有名词:张衡、黄河、泰山、新疆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2)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3)处所名词:北京、中国、亚洲、里
(4)方位名词:前、后、左、七、之上、以下、东边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
(2)名词前面—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词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和“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1)动作动词: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2)心理活动动词:爱、怕、很、喜欢、羡慕、希望、讨厌(3)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4)判断动词:是
(5)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
2、动词的语法特点是: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单音动词的重叠是AA式,双音动词的重叠是ABAB式。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大方
(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3)定数量形容词:多、少、全、许多、好些
2、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
(1)形容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一部分形容词也能做补语。(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其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例外。(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四)代词
1.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现代汉语里的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17个: 我、咱、你(您)他(她、它)
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人家 别人 大家 自己
(2)指示代词。汉语里的指示代词可以分“这”系和“那”系两组:
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这样、这么样
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那样、那么样
“这”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近指,“那”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3)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主要是用来表示疑问。现代汉语里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以下几个:
谁、什么、哪、哪里、哪儿、多会儿、怎么、怎样、怎么样、几、多少、关于疑问代词,主要需说明这样一点,疑问代词有时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例如:
(1)他什么都不吃。
(2)那个人好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3)今天不怎么冷。(五)数词
1.数词的意义和种类
数词表示数目和词。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表示数日的多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下、万、亿(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加“第”或“初”组成,例如:第一、第十、初一。
2、数词的语法特点是: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做句子成分。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某些古汉语说法及有严格限制的特殊用法例外。(2)数量短语通常用做定语或补语、状语。
(六)量词 1.量词的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度量衡量词:尺、元、角
个、位、枝、艘、辆、幅、座、句、对、双、些、点 头、口、后、杯、盒、桶(一桶水)、捆(—捆柴)(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A.专用的次、回、趟、顿、阵、番(说明:也是物量词)、迈、下、B.临时借用的
借自名词:笔(画一笔)、枪(开两枪)、刀(切三刀)借自动词:摸(模了一摸)、看(看了一看)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单音量词大都可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二、虚词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
表示范围: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一概、—律、单单、就、极其、格外、分外、更、过于、尤其、仅仅、单、光、—齐 表示处所:处处、到处、四处、随处
表示时间和频率:已、已经、曾、曾经、刚、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水、永远、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义、也、再三
表示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大肆、肆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 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和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2.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做补语。做状语时,单音双音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有一些还可以放到主语之前。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2)副词大都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等可以单说。少数副词可以在对话中单说。(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说的,有成对使用的。
(八)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主要是指以下一些词: 把、被、从、对、对于、关于、跟、除、连、向、往、自、自从、在、到、比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2)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3)表示原因、目的;(4)表示施事、受事;(5)表示关涉对象
(九)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一类词。
例如:和、或、或者、还是、以及、并、并且而、尽管、即使、哪怕、只要、只有、不、不管、然而、可是、否则、况且、何况、如果、因此、由于、即使 连词可分为两小类:
(1)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
有的表示并列关系,如:和、跟、同、与、以及„„;
有的表示选择关系,如:或、或者、还是、与其、宁可„„; 有的表示递进关系,如:不但、不仅、并且、而且„„。(2)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为、由于、所以、因此„„; 有的表示假设关系,如:假如、如果、要是„ 有的表示让步关系,如:虽然、固然、尽管、有的表示让步假设关系,如:即使、哪怕、就是 有的表示条件关系如:只有、只要、无论、不管 有的表示转折关系如: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有的表示推论关系,如:既然、可见„„。
(十)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
(1)动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它们主要用在动词之后。“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的持续;“过”表示有某种经历。例如:
吃了一个苹果、买了一件衣服、外面下着大雨、他在床上躺着、学过英语、去过北京
结构助词有“的、地、得”几个。
“的”和“地”,读音都是“de”(轻声);它们附在修饰语后面标示前后成分之间是修饰关系;但二者有明确的分工: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前者如“聪明的孩子”(不能写成“聪明地孩子”),后者如“仔细地看”(不能写成“仔细的看”)。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例如: 洗得很干净笑得直不起腰来[状态] 好得很苦、得不得了[程度](3)语气助词
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尾,表示某种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
的、了、呢、吧、吗、啊、啦 例如:(1)她多漂亮啊!(2)你去吗?(3)快走吧!(4)她有十八岁了。其中的“啊”“吗”“吧”“了”就是语气词,它们在上面的句子里分别表示感叹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
呜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第二篇:特殊词的语素分析问题
特殊词的语素分析问题
秦存钢
语素的辨析语素研究和语素教学的难点,特殊词的语素辨析就更加复杂,本文想就以下几类特殊词的语素分析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外来词
由于现代汉语对外来词吸收的方式不同,语素分析也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外来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音译的。例如:休克、沙发、巧克力、冬不拉、布尔什维克等。
(2)一半音译一半音译的。例如:马克思主义、英吉利海峡、美利坚合众国等。(3)音译又加表义成分的。例如:卡车、啤酒、沙皇、芭蕾舞、冰淇淋、新西兰、南斯拉夫等。
(4)音义巧合双关的。例如:引擎、逻辑、乌托邦、俱乐部、拖拉机等。(5)从日语借形的。例如:场合、服务、克服、积极、消极、目的、手段、具体、抽象、景气等。
以上第(1)类词,一个词就是一个语素。单个的汉字在这种情况下只代表没有意义的音节,词义与字义没有联系。在初翻译过来时,一个词往往有许多种写法。如“巧克力”还写作“巧格力”、“巧克利”,“海洛英”和“海洛因”、“安洛因”、“海龙英”并用,直至后来才保留一种规范写法。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说得好:“„字‟是书写的,一个中国字,是一个方块,也只代表一个音节。而„语‟(我们现在称之为“语素”)是语言的,在语言里是一个不可分析的单位,写成文字时,有时可以只是一个字,但碰上双音节语或三音节语,就必须写两个或三个字。”“这种情形,如其用翻译名词来讲,是很容易清楚的,像„葡萄‟,我们决不能拆开来,那一点是„葡‟,那一点是„萄‟,尽管写做两个方块字,实际只是一个„语‟。„葡萄‟是汉代的外来语,但是上古的中国语,也就是这个样子。”(唐兰《中国文字学》第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
对于第(2)类、第(3)类词,可以把音译的部分看作一个语素,意译的部分和外加的表义成分按汉语的语言成分分析,包含几个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就分为几个语素。例如,“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三个语素,“卡车”可以切分为“卡/车”两个语素。
第(4)类的情况比较特殊,本来是完全音译的,但所采用的记录外语语音的几个汉字,在汉语里的意义正好与扬弃外语的词义相近。对于这种词的语素分析可以和第(1)类一样看待,一串音节(几个汉字)算一个语素(“拖拉机”之类的可以把“拖拉”和“机”分开,因为“机”是外加的表义成分。从结构形式上来说,“拖拉机”和第(3)类词相仿,只不过音译的“拖拉”在汉语里的意义比较明显,刚好和汉语里的“拖”和“拉”有联系);也可以和本族词语一样分析。二者比较起来,后一种方法比较好些。因为汉语受方块汉字的影响,在吸收外来词时是以意译为主,汉语对外来词的融化能力比较强,后一种方法比较符合汉语的特点和汉族人的心理。
第(5)类比较麻烦。在近代日语里,有很多用汉字书写的新造或意译的词,汉语在借用时就按照原来汉字的形式把这样的词从日语里直接拿来运用。对于这种词,需要不需要区别哪是汉语的原有词,哪是日语里的新造词?汉语原有词从日语又回到汉语算是“回娘家”,但又今非昔比,他们的“身份”毕竟变了,“出嫁”前与“回娘家”后的意义迥然不同。把从日语里借来的“新造词”看作是一个语素,问题不大;但把借词中汉语里的原有词和日语的“新造词”一样看待,又似乎不妥。最好还是把“回娘家”的“女儿”当成一家人。
至于纯粹用意译的方法来仿造其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飞机、足球”等,不是真正的外来词,在语素分析时也不宜作外来词对待。
关于音译的外来词,以上只是说的一般情况,对于某些音节较长,其中的某个部分又有构词能力的,似乎不应都看成一个语素。例如“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都是音译的城市名,但“列宁”、“斯大林”在汉语中能够单独使用,是成词语素,“格勒”是不成词语素;同理“浩特”有构词能力,是语素,“呼和”、“锡林”也应看作语素——剩余语素。再如我国有个湖叫“罗布淖尔”,但“罗布”“淖尔”在汉语里还有其他构词能力,如“罗布泊”(“罗布淖尔”的一半音译,一半意译)、“达里淖尔”(亦为湖名)。所以,“罗布”、“淖尔”各是一个语素。再如“捷克斯洛伐克”指“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汉语中就有“捷克人”“斯洛伐克”语之类的说法,因此可以把“捷克斯洛伐克”看成包含两个语素的音译词。至于有人把“布达佩斯”也看成两个语素,就不合适了。“布达佩斯”虽然包含“布达”和“佩斯”两个城,在匈牙利人的心目中,它们是不同的语素,但在我们汉族人看来,“布达佩斯”只是一个城市名,是匈牙利的首都。因为在汉语里“布达”和“佩斯”既不能独立成词,又不能构成其他词和短语,所以只是一个语素。
二、联绵词
古代流传下来的不能拆开解释的词叫“联绵词”。例如:
双声的:伶俐玲珑澎湃逍遥 叠韵的:叮咛玫瑰堂皇、从容 无双声叠韵关系的:芙蓉骆驼蟋蟀
这些词既然单个字不表意,有能拆开解释,把它们各自看成一个成词语素,比较容易处理。难处理的是其中的某个或两个汉字在个别情况下有构词能力。例如“螳螂”的的“螳”还出现在“螳斧”“螳臂挡车”等词语中;“蘑菇”的“蘑”和“菇”都有构词能力,如“鲜蘑”“口蘑”、“香菇”“冬菇”等。有人因此而把这类联绵词都看成两个语素(唐发铙《怎样确定汉语的语素》,《语文学习》1984年第3期),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作为词是“全称”与“简称”的问题,作为语素是同一语素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问题,即语素变体问题。“螳螂——螳”是同一个语素的两个变体,“蘑菇——蘑——菇”是同一个语素的三个变体。
汉语语素的辨别,必然要受到汉字形体的影响。比如“蝴蝶”,不少人认为它是双音节单纯词,但近年来有人考证它是一个“偏正式合成词”。“蝴蝶”,在宋代以前多写作“胡蝶”,每个汉字各记录一个语素(刘萍《“蝴蝶”考》,《中国语文》1999年第6期)。还有人进一步分析这两个语素的意义,指出:“胡蝶”的“胡”含义是“大”;“蝶”是从“枼”得声的形声字,从声训的角度看,“枼”有“扁薄”之义,该词中指“薄翼”。两者相加就是“有阔大而扁平翅膀的虫子”,这正是根据蝶类昆虫的外表特征来取名的(严修鸿《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中国语文》
2002年第2期)。我同意“胡蝶”是两个语素的观点。但该词中的“胡”,宋代以后写作了“蝴”,“蝴”除了在“蝴蝶”中出现外没有任何构词能力,这种写法的“蝴蝶”应和“芙蓉”一样看作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词形的变化反映了人们认识的变化,否则我们很难解释这个“蝴”的出现。既然把“蝴蝶”看成一个语素,那么“粉蝶、彩蝶、蝶恋花、蝶形花冠、蜂围蝶绕”等中的“蝶”又如何解释呢?“蝴蝶——蝶”是同一语素的两个变体。
音译词也有全称和简称之分。如“赫兹”可以简缩为“赫”,“瓦特”可以简缩为“瓦”,现在这两个量词的简称反而比全称用得普遍,可能受汉语原有度量衡单位大都是单音节的影响。“佛”是“佛陀”之简缩,“菩萨”是“菩提萨埵”的之简缩。联绵词、纯音译词的全称和简称,都可以归纳了同一语素。所不同的是联绵词简缩后一般只作为构词的成分,而音译词简缩后大都能独立成词。
对于联绵词的语素分析,还要区别对待古人的“误释”问题。唐兰曾指出:“旧式的训诂学家,往往不懂得„字‟和„语‟的分别,被字面所误,把双音节语拆开来,一个一个去解释”(唐兰《中国文字学》第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例如,“琵琶”本来是个联绵词,一种乐器之名,两个音节算一个语素;可有人却解释成“向前弹拨为琵,向后弹拨为琶”
杨雄在《方言》中曾对一些联绵词分开解释。比如:
窈窕:美状为窕,美心为窈。(卷二)
褴褛:楚谓无缘之衣曰褴,衣谓之褛。(卷四)
“窈窕”,本来是个叠韵联绵词,是不能拆开来解释的,可是古代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甚至认为凡字都有一定的意义。《经典释文》引王肃云:“善心曰窈,善容曰窕。”这与杨雄的解释是一致的。现代有人考证,窈窕是一个语素,本义是形容人类住的洞穴,因穴道多呈深曲状,故“窈窕”亦引申有了婉曲修长之意。而此一意义与少女体态之娇柔美好相融合,便具有了形容女性体态美的意义。(刘毓庆《“窈窕”考》,《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再如“犹豫不决”的“犹豫”也不应拆开训释,可是《老子》上却说“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这也难怪后人把这个词当成两种多疑的兽来解释了。但这种解释流传并不广,对现代人基本上没有多少影响,况且其中的单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构词能力,我们仍然把“琵琶、窈窕、褴褛、犹豫”等词看成由一个语素组成的双音节单纯词。但对于一些流传较广,且成为构成其他词语理据的基础的“误释”,就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了。例如“狼狈”本来也是联绵词,可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却根据字形附会说:“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乖者称狼狈。”这种牵强附会地推测出的词源,在词汇学上称之为“俗词源”。“狼狈为奸”这个成语,就是建立在这个解说基础上的。那么,“狼狈”在“狼狈不堪”、“狼狈逃窜”中仍可看作一个语素,在“狼狈为奸”中只好看作两个语素。“凤凰”一词与此相似,它本来表示传说中的鸟王,在解释时只能“浑言”,不能“析言”。可是后来有人偏要分出雌雄,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这种流传比较广,还有“凤求凰”之类的说法。在“凤求凰”这个短语里,我们可以把“凤”“凰”各看成一个语素。现代汉语里,“凤”还可以构成许多词语,如“凤梨”“凤仙花”“凤尾竹”“凤毛麟角”等,显然这里的“凤”不是专指雄性的鸟,而是指雄雌不明的“凤凰”,至于“龙凤呈祥”中的“凤”,还是比喻女性的呢。“凤”是“凤凰”的变体,二者为同一语素。这种拆解,到明清时代仍然延续着。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中对“麒麟”的解说是:“圣王之世,和气熏蒸,出生一种麒麟仁兽,雄者为麒,雌者为麟。”还有人把“鸳鸯”
也按雄雌分成“鸳”和“鸯”。这都是不科学的。
有的联绵词还可以拆开加进一些成分。例如:“伶俐——伶牙俐齿、百伶百俐”,“堂皇——堂而皇之”。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把未拆之前看成一个语素,拆开后,每个音节看成一个语素。但联绵词这种能拆开用的并不多,可以当作特殊情况对待。
三、合音词
本来是两个音节,因快读而产生变体,合两个音节而成一个音节,在书面上也用一个汉字记录,这种词叫合音词。例如“诸”,《小尔雅·广训训释说:“诸,之乎也。”“诸”这是合音词。合音词大体有以下三类:
(1)甭(不用)
(2)诸(之乎)盍(何不)消(需要)
(3)孔(窟窿)浑(囫囵)飙(扶摇)
第(1)组“甭”为“不用”的合音合体,作为两个语素人们比较好接受。第(2)组的字只是两个音节的合音,从字形上找不出与记录这两个音节的汉字的关系,不是合体,作为两个语素看待似乎不如“甭”字理由充足。即使撇开语音的因素,把语素理解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朱德熙《语法讲义》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将第(2)组的字都看成一个语素也是有困难的。因为第(2)组的字作为有意义的成分不是“最小的”,最小的是“之乎”(诸)、“何不”(盍)、“需要”(消)等。比较起来,还是看成两个语素更好些。在英语中,It is 也可以合成 It`s,That is 也可以读写成“That`s。操英语的人也都是把这些合音词看成两个语素的。第(3)组的合音词都是一个双音节的联绵词的凝合,只是一个词由于急读缓读的差异,而在音节上有所增减罢了,与前两组词的性质不同,应看作一个语素。
四、重叠词
汉语中的重叠词,有的只是语音的重叠,有的既是语音的重叠,也是语素的重叠,须仔细分辨。重叠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有全部重叠的,也有部分重叠的。下面我们逐类分别讨论。
(1)XX式。包括以下几组:
①猩猩蝈蝈津津娓娓冉冉萋萋往往 ②星星弟弟叔叔 ③刚刚狠狠说说人人
④翩翩茕茕凛凛井井纷纷悠悠
第①组的词必须重叠,不重叠就不是词,或者变成别的词了。把这组词看作成语语素没有多少困难,大家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对于第②组,历来有不同的意见,张寿康先生在《关于汉语构词法》(《语法和语法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年第一版)中认为是“音节重叠的单纯词”(一个语素),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也采用此说。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它们看作是重叠的合成词(两个语素)。后来,张寿康先生的观点在《构词法与构形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中又有所变化,认为“把它们看成单纯单独与合成的中间现象较妥”。从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这些分歧,都是由于标准的不统一而造成的。主张把它们当成一个语素的人认为,这种词是“可迭可不迭的,迭起来之后只是加了一个音节,并没有附加意义”。还由于前一个音节读本调,后一个音节读轻声,而“读
轻声却没有别的组合形式。”(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上册第9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主张把它们当作两个语素纵使的人认为,这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第249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四版)。我们认为,语素的分析最重要的是要看一个词包括几个最小的有意义的成分。既然它们每个字都有一定的意义,并且能够单用,还可以组成其他词(如“星:卫星、星期;弟:表弟、姨弟;哥:大哥、二哥;姐:大姐、姐妹”等),所以把它们看成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合成词比较合适。
第③组的词都是由能够自由运用的两个语素相叠而成的,而独用和叠用时的意义有显著的差别。“刚刚”表示的时间比“刚”更为短暂,“人人”表示遍指,“狠狠”比“狠”程度更深,“说说”增加了尝试的意味。把它们看成两个语素的组合,似乎没有多大争议。
第④组每个重叠的单音节,大都可以放在“~然”的格式中。重叠后的意义与它不重叠而处在“~然”结构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等,所以我们认为应和第③组一样对待,看成是两个语素的组合。
(2)XXY式和XYY式
这类词中重叠的部分,在后面作词缀,在前面作修饰语。比如:
①芨芨草毛毛虫崩崩脆 ②火辣辣气昂昂绿油油
对以上词,一般认为不重叠的部分是一个语素,重叠的部分是一个语素,整个词由两个语素构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XXY是XX—Y,XYY是X—YY,XY不是一个成分。例如,尽管„崩脆‟和„崩崩脆‟都有,后者是„崩崩‟加„脆‟,不是„崩‟加„崩脆‟”(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第110页,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一版)。(3)X里XY式
包括以下两组:
①疙里疙瘩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②傻里傻气土里土气流里流气
从形式上看,这两组词都包含一个中缀“里”,重叠方式都相同,似乎应该同等看待,实际上它们基式的性质是不同的。第①组里,的“疙瘩、糊涂、马虎”都是单纯词。第②组的“傻气、土气、流气”都是合成词。所以第①组是三个语素的组合,可以分析为“X/里/XY”;第②组是四个语素的组合,可以分析成“X/里/X/Y”。
第三篇:·词义、词类
·词义、词类
1、词义:
2、词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看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功能)。
现代汉语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用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类词叫虚词。
根据词的不同语法特征,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A实词
一、名词:
1、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河流水果衣服
表示抽象事物:教育交通事物战争和平语法科学民主道德
表示时间:昨天晚上黎明秋天将来刚才
表示处所:郊区附近到处左近
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前头后头东面西方上边下边以前
2.语法功能:
A.一般名词能与数量短语组合,受数量短语修饰。
B.集体名词、抽象名词受不定量的数量短语修饰。例如:一片树林一些纸张
C.名词不受“不”、“很”修饰。少数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可以受“不”、“很”修饰。例如:不道德不礼貌很科学很民主
D.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多数。
E.名词一般不重叠,有些能重叠,重叠后有“每一”的意思。例如:人人年年家家户户世世代代。对举的方位名词重叠后有“到处”的意思。例如:前前后后上上下下
F.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名词也可以做谓语。例如:今天星期日昨天晴天他独身他肺炎。(只有少数表示日期、节日、气象、疾病等的句子里,不用判断词“是”,名词直接做谓语。
G.名词或名词短语连属成句,在诗词曲里常见。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秋思》
H.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主语.定语。例如:他们下午开会前面、后面都种满了花西边的墙修好了
I.名词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可以做状语、补语等。
3.使用名词应注意的问题
要正确使用简称。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可以紧缩为“数理化”,而“人造革”决不能紧缩为“人革”。
使用名词要注意时代性。例如不要把“环卫工人”说成“清道夫”,把“司机”说成“开车的”。
掌握名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防止误用。
名词和名词组合,即使是并列组合,也受逻辑事理的制约,它反映客观事物在性质、状态、范围、程度、等方面的轻重、主次、强弱、大小的差别,这些情况反映到并列短语中,直接影响着他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语序。例如: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都写信向他祝贺。
相容概念不能并列。例如:菜市场上正供应黄瓜、西红柿和蔬菜。但要注意,“点面并列”和“突举性并列”是允许的。例如:
这是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
积极培养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干部,……
E.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例如不要把“伤残人”、“残疾人”说成“残废人”。
二、动词
1、意义:
A.表示动作.行为。例如:走打说作保护分析赞成旅行
B.表示存现.变化。例如:有存在出现消失发生灭亡增加缩小扩大发展下降
C.表示心理活动。例如:爱恨想忘记觉得感到希望羡慕憧憬回忆
D.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例如:使叫让请派要求命令禁止推选委托任命
E.表示可能、意愿,简称能愿动词。例如:能能够应该可以必须得(dei)要会愿意肯敢
F.表示趋向,简称趋向动词。例如:来去回上下出进起上来下去回来出去进来起来开来
G.表示行动始终。例如:开始进行停止继续
H.表示判断,简称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2、功能:
能与副词组合,一般能用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和“没”否定。
一般不受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爱很想念最讨厌极厌恶
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表示短暂、尝试的意思。例如:写写想想研究研究考虑考虑
动词后边可以带“着”“了”“过”等助词,或带趋向动词“起来”“下去”等表示动态的词。
动词一般能带宾语。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例如:出发旅行休息起程诞生颤抖
能用肯定否定相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名词不能)。
动词经常做谓语。也能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例如:
学习是必须花费一定气力的。他爱学习。游泳的人回来了。
我们赶走了贫困。解放军战士活捉了敌人。
判断词“是”做谓语,主要构成判断句,起联系判断强调的作用,表示肯定,肯定的意味有轻有重。例如:我是学生。牛是反刍动物。是我搞错了。他是来了。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这个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趋向动词可以做谓语。例如:月亮出来了。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表示动态。例如:他打开收音机就唱起来。(表示动作已经开始,正在持续,但尚未完成)
他从花园里走出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加“着”“了”“过”表示动态。能单独做谓语,能受副词不修饰。能用在动词前表示可能和愿望,组成能愿短语。例如:你敢吗?不敢。我们要有信心。他能跳芭蕾舞。
3.使用动词应注意的问题
A.动词与其他词组和时注意意义上要搭配得当。
B.要能准确的表熟人和事物的动作行为。
三.形容词
1、意义:
A.表示形状。例如:高大粗细圆长弯曲宽广鲜红雪白狭窄笔直
B.表示性质。例如:好坏优秀恶劣诚实虚伪狡猾美丽高尚伟大朴素
C.表示状态。例如:迅速敏捷匆忙平静悠闲混乱愉快轻松痛苦疲倦急噪
2.功能
A.能受“很”“最”“十分”等程度副词修饰。少数形容词本身已包含一定程度,不能受修饰。例如:不冰凉不雪白很绿油油
B.形容词不受副词“没有”的修饰,少数表示变化过程性质的形容词例外。例如:天气没有冷。食品没有坏。
C.能用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选择问。
D.形容词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加重程度的意思。例如:整整齐齐端端正正
E.性容词主要做定语、状语、谓语、补语。也可以做宾语、主语。例如: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他喜欢清净。
F.形容词后边也可以有宾语。例如:他红了脸。我们丰富了文化生活。
G.形容词后边加趋向动词表示形状的开始,正在持续下去,染,而并未完成.。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H.有些形容词后边可以加“着”“了”“过”表示性质状态的存在.持续.完成。例如:
灯还亮着呢。灯亮了好半天了。白天灯亮过。
但有些形容词不能带“着”“了”“过”。例如:男性大型初级共同主要精装全额
3.使用形容词应注意的问题
形容词与其他词组合时要注意词义搭配得当。要考虑对中心语加上形容或限制词语是否必要,如果必要,也须注意这些词语用得是否准确、恰当。例如:在街道两旁有高大的楼房,从楼房的窗户里闪出明朗的灯光。母亲为了我们将来的前途,自己省吃俭用地攒下几个钱,供我们上学。
四.数词
数词的分类:简单数词和复合数词,基数、序数、概数,分数和倍数
功能:
数词一般要同量词结合在一起来修饰名词、动词。只有在成语或沿用文言说法时,才可与名词组合。例如:千山鸟飞绝千言万语三心二意
数词一般不重叠。记数时,数词可做主语和宾语。数词也可做谓语。例如:我十九,他十一。
3.数字的表述方式(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归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一般原则: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A.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48302-125.0334.05%1/41:500
B.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0五九(农药)八国联军二0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示例: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03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90年”或“九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7408-94的扩展格式:1994-10-01)
b.时、分、秒。示例:4时15时40分14时12分36秒
(必要时,可按GB/T7408-94的扩展格式:04:0015:4014:12:36)
B.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中国干支纪念和夏历月日。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示例:“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一·一七”批示“一一·一0”案件
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一八”惨案“九一三”事件
物理量物理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以使用中文符号。示例:736.80km600g400mm×200mm×300mm0.59A
非物理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示例:21.35元45.6万元270美元290亿英镑48岁11个月4.6万册1480人600幅550名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示例: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
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多位数与小数
A.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示例:27484563.1415926
5B.非专业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可仍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示例:2,748,4563.14159265870
3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
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示例:三亿四千五百万可写成345,000,000,也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一般不得写作3亿4千5百万。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示例: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示例:150千米~200千米
概数和约数
相临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示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三四个月十三四吨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一千七八百元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示例: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约数时,为了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21/22次特快列车Hp-3000型电子计算机85号汽油总3147号
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示例2: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
3.数词使用
倍数和分数的用法
a表示数目减少,一般用分数。减少是往小里说,不能用倍数。如:降低了十分之六。
b表示数目的增加常用倍数,也用分数。如: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比昨天增加了一倍。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比昨天增加了百分之一百。
c“增加了”不包括底数。由二上升到四是“增加了一倍”,也可以说“增加到两倍”。“增加到”包括底数在内。
B.而和两用法有所不同
a虚实只用“序数只用“二”不用“两”。如:第二老二二楼二班二月二嫂
b读数目字用“二”不用“两”
c多位数中的十位、百位数用“二”不用“两”。如:二十五二百五
d多位数、小数、分数用“二”不用“两”。如:三万二零点二二分之一无分之二
e部分词语用“二”不用“两”。如:二两二元论二次平方二人转二极管
在一些情况里,只用“两”不用“二”。
一般量词前如果是一位数,用“两”不用“二”。如:两首诗两支笔两行字两个班两条路两点钟
部分度量衡单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公里两吨两公斤
二和两通用。如:二尺半(两尺半)二米一(两米一)二亩地(两亩地)
C.数词的活用
a“一”表示“全、满、任
一、每一”:一心一意一身土一手墨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那就不会有进步。
b“三和九”表示“多、极多、少”等意思。如:三思而行三言两语九牛一毛三弯九转
c“十二、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表示“多”。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五.量词
意义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①物量词A个体量词:只个件间所座B集合量词:对双群伙帮副批
C不定量词:点些D度量衡量词: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
E借用量词:杯盘碗桶瓶身手笔刀口屋子堆封卷捧张担铲
②动量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次趟回遍下阵番遭顿
B借用动作有关的名词、动词表示动量:切一刀叫一声射三箭工作一天劳动三小时
功能①量词常用在数词后面,组成数量短语,充当主语、定语。例如:一斤是十两一座钟
②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可做主语、定语,表示“多”或“每一”的意思。
例如:条条根根件件个个条条大道同向共产主义句句是实话
③数词与物量词组合为数量短语,能重叠,重叠后可做状语,表示依次、轮番进行的意思。
例如:五个五个地拿一遍一遍地读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④数词与动量词组合的数量短语,一般做补语。例如:跑三趟念两遍去三遭
⑤数量短语有时与名词组合,位置在名词后,表示数量。例如:父子两个代表团一行三十人四人帮一伙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分类A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B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C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功能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代词的活用
A人称代词有虚化作用,在句中有时不是实指,不是定指,而是不定指,不实指某一个人。例如:
①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知道这是出了什么事。②你说两句,我说两句,就热烈地讨论开了。
③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④认真学它两年,再回乡生产。
⑤他要再跟我提这件事,我就给它个不理。(“它”无代替作用,表示强调的语气、坚决的态度)
B疑问代词也有虚指作用,有时不是有疑而问,往往指不确定的人、事物、处所、性质、状态等,有关联作用。例如:谁也想象不到。有谁说了一句话。他什么也没买。他到哪儿,哪儿都欢迎。看看这儿,看看那儿。
他才这么长那么短地,把一切经过说了一遍。
运用代词应注意的问题
A使用代词时,指代的是什么人或者是什么事物要明确。例如:赵洁清和李廷均在路上相遇,他告诉他前天买了一本《源氏物语》,问他看不看。他高兴地说:“好极了。”
B使用人称代词复数时,男性用“他们”,女性用“她们”,有男有女时用“他们”。
C分清“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咱们”一定得包括听话的对方在内,“我们”一般不包括听话的对方在内。
七.实词的兼类与活用
兼类一些词经常具备两类词或两类词以上的语法功能,称为兼类词。这类词的特点是声音相同,意义密切相关,经常具备两类词的特点。
活用有些词经常只属于一个词类,但有时临时用做另一类词,这种临时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的现象,称做“词类的活用”。
乙虚词
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2、语法特点
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么大”。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着吧”。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以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很”可以做补语。如“你太好了”、“他曾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介词用在词或短语前头,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
表示时间、方向、处所:从、自、自从、于、至、往、当、当着、朝向、趁、由、随、随着、沿、沿着、顺、顺着、乘、冲(chòng)
表示方式、方法、手段:按、按照、照、依、依照、本着、经、经过、据、根据、通过、以、将、把、被、凭、鉴于、表示原因、目的: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表示对象、范围、关联: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把、将、被、连、任凭、至于、顺
表示比较:比、和、跟、与、同
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开、除去
1介词的语法特点:
介词不能单独出现在句子里。介词必须同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出现在句子里。唯一的例外是“被”、“给”表示被动时,后面可能没有介词的宾语。
介词不能重叠,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有些并没有完全变为介词,成了介词和动词的兼类词。请比较:(①④是介词,②③是动词)
①于是我便坐了船,一直往海天深处开去。②在外洞前边休息了一会,就往冰壶洞。③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④灾难不因为中国人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2介词的用法:
⑴必须保持介词短语的完整性。除了“被”、“给”有时可以不带介词宾语之外,其他介词都必须同名词等构成介词短语,才能用在句子里。下面是错误的用例:
这个狼孩是四年前布隆迪的一些村民发现的。发现时,他全身赤裸,身体大部分长着毛,四肢爬行、跳跃。(“四肢爬行”不合汉语语法,因为除表时间、地点的名词以外,具体名词一般是不做状语的,“四肢”前缺少介词“用”。)
②据对冬小麦主要产区六十个气象台站的统计资料,有四十一个台站出现了五十年代有记录以来同期的最高或次高气温记录。(“据”一直管到“统计资料”,“对”没着落,应删掉。如保留“对”,就应当改为“据对……六十个气象台站进行统计的资料”,让“对”同“……台站”组成介宾短语。)
③通过试验,证明用草药防治血吸虫病效果良好,这使那些对怀疑用草药防治血吸虫病是否有疗效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是否有疗效的人”作了“使”的宾语和“受到深刻的教育”的主语,“对”就没有对象了,如保留“对”,就应给它添上宾语,改为“这使那些对用草药防治血吸虫病这种办法持怀疑态度的人……”。)
⑵介词同宾语必须能互相配合,不能产生搭配不当的问题。
④事情发生后,党支部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⑤有的国家用雷达改为射电望远镜观测太阳射电。
⑶介词必须在上下文中起积极作用,如果起消极作用或可有可无,就应该删去。
他紧紧抓住所能利用的一切时间,继续进行关于多级火箭的研究。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替换领域里的空白。
4、三个容易用错的介词:把被对在(1)把“把”“将”的主要作用是把动作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头去,同“把”结合成介词短语,用来做状语。
①我把电话打通了。②船里装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底。③这样简直把唱歌变成了一种思想。④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
这四句,大致能体现“把”的各种使用规则:
第一,由“把”字组成的介词短语,它所修饰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如果能将“把”的介词宾语移到动词后头去,动词一定能支配它。如①的“打通”能支配“电话”,②的“压”能支配“船身”。
第二,把字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动词不带宾语的,如①②④。另一种类型是动词后头有宾语的,如③的“变成”后头的宾语是“一种思想”。这种把字句的动词往往是“变为”“变成”“看成”“说成”等。
第三,动词后头应当有补充成分,或者有动态助词,或者动词本身就是动补式动词,或者是动词的重叠形式。第二种类型的把字句,动词后头有宾语,可以不用补充成分。
第四,在介词短语“把……”和动词之间尽量不插入其他成分,否定词“不”要放在“把”之前而不能放在“把……”之后,④就是如此。
下面是错误的用例:
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回声避免掉呢?
②中共通县县委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了节约开支的十条具体措施,决心把生产队一级的开支比例进一步下降,促进增产增收。(上两句不符合第一条规则)
③他发现宋江把九纹龙史进误入了东平府时,马上让顾大嫂进城与史进取得联系。
④要从水里捞出任何一件东西,不把手沾湿水,那有什么办法呢?(上两句不符合第二条规则)
⑤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很少,限于技术水平,很难把它们提取,只能作为氧化物分离出来。
⑥他在灯下把这个故事写,写了一遍又一遍。(上两句不符合第三条规则)
⑦如果把十进位制不转换成二进位制,人们就无法顺利地使用电子计算机。
⑧我厂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将火渣利用水泡法制成水渣。(上两句不符合第四条规则)
(2)被
第一种用法:“被”后边可能没有介词宾语而只有动词,也可能有介词宾语。
时间不长,她又被抬回来。②千人万人能被歌声团结起来。
第二种用法:“被……”之后的动词,后边要有补充成分,而不能是简单的一个动作。
③我正被这些鱼群吸引着,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清亮的歌声。④潮洲平原上的土地被整理得像棋格一样整齐。
第三种用法:宾语要么是主语的一部分,要么是主语受动作支配而产生的结果。
⑤李春生被绑着两手站在一旁。⑥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3)对“对”和“对于”大体上有两种用法,它们构成的介词短语,一是表示动作的对象,二是表示同动作有关的事物。也就是说一种可能受句中主要动词的支配,一种不受句中主要动词的支配。如:
①他也不止一次和战士谈过话,但似乎都没有和这个青年战士共同劳动的几个钟头中,对一个战士的思想感情了解得这么真切。(受主要动词支配)
②我想起这些往事,心情激动,对未来充满了无比的信心。(不受主要动词支配)
下面的几种用法是错误的:
一种是用“对”引出主语,也就是在该做主语的词语前边用“对”。如:
对于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对于低能x射线,70年代以来以广泛应用在液氮低温条件下的Si谱仪中。(这两句中的“对于”都应当删去,否则全句缺少主语)
X射线现在对我们并不陌生。
爬行类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十分熟悉。
(这两句中的“对”都框住了真正该做主语的词语,而动作的对象都被放到了主语的位置上。修改时可将真正该做主语的词语与动作的对象对调位置。
另一种毛病是“对”同其他介词相混淆,该用而没用,或不该用而用。如:
⑤连队及时就这次事故向干部战士进行教育。⑥电离圈主要是太阳辐射造成的,它对中波无线电波的传送很有关系。(“向”改为“对”,“对”改为“同”)
还有一种用法,虽不能说是错误,应尽量避免。如:
⑦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我国对某些农药已停止生产或使用。
⑧这两所学校对计算机的调试工作已能顺利进行。
(⑦说成“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我国已停止生产或使用某些农药。”⑧说成“这两所学校已能顺利进行计算机的调试工作。”都比较清楚简便,把“动词+宾语”的结构变成“介词短语+宾语”的结构一般没有什么必要。)
(4)在“在”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方位、范围、条件、状况等。“在”经常同方位名词配合组成“在……上”“在……下”“在……中”的短语。
A“在……上”表示方位时,要注意避免歧义,如“在飞机上写字”“他在水中做实验”等。
有时“名词+上”的含义会发生变化,如“组织上”、“领导上”实际的含义是“组织方面”、“领导方面”,于是“在……上”的用法也会跟着改变。这就容易引起混乱,以致使“在……上”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灵渠的开凿,在统一南岭和开发南岭上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国内卫星通讯网的建立,在四化建设上有重要的作用。
(“在”均应改为“对”,并删去“上”)
B“在……中”主要也是用来表示处所、方位。有些“在……中”也离开了原意,如“在谈话中”相当于“在谈话时”。这种用法最好限制一下,不要在“在……中”里天津“动词+宾语”的短语和复杂的动词短语。如:
③在筹备此次年会中,他们决心节约开支。
④胖嫂在来他们家谈心中,发现他心神不定。(“中”均改为“时”)
C“在……下”的用法更复杂,用得也最为混乱。
“在……情况(条件)下”中的情况条件等名词不能随便省去。
⑤在我军的被迫反击下,敌人仓皇逃走。
⑥在相同的视角下,卫星拍摄一张照片所覆盖的地面面积,是航空摄影的几千倍。
(⑤的“下”前应加上“的情况”,⑥应改做“在视角相同的情况(条件)”下。
“在……情况(条件)下”还有个用法,就是“情况”或“条件”的定语还常常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词或短语。下面的句子不合要求。
⑦气轮机在不同进气量的情况下,将有不同的内在特性曲线。
⑧在展销会的情况下,该厂产品也同样不受欢迎。
(⑦的“不同进气量”是名词短语,应改为主谓短语“进气量不同”。⑧的“展销会”可改为“举办展销会”或“展销”。)
“在……下”的“下”前,能填入的动词为数不多,如“领导、组织、帮助、教育、支持、指导、协助、带领、坚持、关注”等,而多数动词都不能放在“下”之前。
⑨在大家的阅读下,墙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改为“由于大家阅读,墙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用“在”,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错误,就是用“在”框住主语。⑩在这部优秀电影里,塑造了牛百岁这个优秀农村干部的形象。(删掉“在”、“里”)
连词
1、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
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与同或既等。
连接短语或句子的有:还是不但就是不管无论除非不论等。
连接句子的有:要么何况况且与其……宁可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等等
连接词、短语、句子的有:而并并且而且或者等。
连接句群、段落的有:至于于是但是然而因此等。
连词是纯粹的虚词,只能在短语、句子、句群中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几个连词在其他场合是副词,是连词和副词的跨类词,如:就才又也还都在不却等。这几个副词只能用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位置比较固定。而这几个连词即可用在主语前边,也可用在主语后边,位置不象副词那么固定。
连词的用法
“和”的用法
“和”除了兼做介词以外,作连词时主要表示并列关系,如“钢笔和铅笔”。从逻辑的角度讲,“和”表示互不交叉的子项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交叉关系和包含关系。不过,这一条也不是绝对的,有一种突举并列,允许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如: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
②本市团员和青年为市民做了很多好事
③积极培养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干部。
(①②中包含概念并列是一种“点面并列”,它门并列以后,既突出了必须强调的“点”,也顾及了应该顾及的“面”。这两句是在强调概念“中国人民”和“团员”。③中几个交叉概念并列起来,是因为要强调都需要“积极培养”这一共同特点。这就是根据需要而采取的“求同突举”并列。不过,上述用法如发现不妥时还是应尽量不采用。)
“和”、“跟”、“同”、“与”在短语和句子中的作用,同顿号相当,有时也和逗号相当。按照中国传统的办法,“和”放在两类并列词语之间;按照印欧语言的办法,“和”放在最后两项之间。根据不同需要,这两种用法均可用,如需分类用前者,无需分类用后者,但都不能两种办法都不用而随意安排“和”的位置。如:
程序控制、光电控制技术在电表、手表、电子仪器和印刷、电镀等行业逐步推广。
南京市已建成毛巾厂、织袜厂和被单厂、化纤厂、针织厂等。
(这两句的“和”既没有采取分类连接的办法,也没有采取连接最后两项的办法,不可取)
连接句子的连词的用法
A根据逻辑关系选择连词,防止强加。
③身体大小同食量是有关系的,大动物吃的量多,小动物也就吃得少,所以同所吃食物本身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当前仍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说小孩子眼斜点不要紧,长大后会好的,但是少数孩子长大后斜视会好转。
(③“所以”应改为“但是”,④“但是”前后不能构成转折关系,如果说成“长大后斜视会好转的孩子只是少数”才能构成转折关系)
B必要的连词不能欠缺
汉语的许多句子,可以靠意义来组合,这样也就不用关联词语。另外有些句子,虽然用了关联词语,可是把关连词语省去了一部分。这两种办法有时是可以用的,有时却不能用。
⑤这次考察可以说是匆匆的一瞥,已看到这里的自然条件的优越以及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方面所展现的巨大潜力。(完全靠意义组合有时会使句子前后关系不明,这句话最好在“已看到”之前加上“但是”)
⑥《马关条约》不仅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陷得更深,眼看沙俄、德国、法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将以“最惠国”的名义争夺特权,扩张他们各自在华的势力。(有“不仅”却省去了“而且”,如果把“眼看”改成“而且”前后的关系就清楚了。另外此句还有其他毛病。)
有时省去一部分关联词语,还会造成歧义。
⑦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正好相同,月球总是有一面朝着地球,月背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前边有“由于”后边省去了“所以”或“因此”,加在第二句之前或第三句之前,因果关系不一样,意思也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后边的关联词语不该省去)
在多重复句当中,相邻的关联词语最好也不要省略。
⑧粉末高速钢虽然只有几年的历史,由于它有优异的特性,所以已受到国家工业部门的重视。(“由于”之前省略了“但是”,给阅读造成了不便)
避免两组关联词语混用
⑨球员深深地理解这一点,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啊!(将“而是”改为“而且”)
⑩这种压力差很大的分界面,叫激波。当激波前后的压力差越大时,激波强度也愈大。(“越……越……”和“愈……愈……”是两组不同的关联词,应当只用一组)
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短语、句子后头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重叠,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单独成句,一般读轻声。
结构助词:的地得似的“的”用在定语后边,“地”用在状语后边,“得”用在补语前边。除了表示数量的短语之外,一般短语做定语,后边都要用“的”。介词短语、表示数量的短语做状语,后边可以不用“地”;主谓短语做状语,后边一定要用“地”。彼此经常连在一起的词构成偏正短语,中间可以不用“的”,如“中国人民”;内部结合不紧密的偏正短语,中间往往要用“的”。如“蓝色的星球”。从修辞角度看,一句话里的“的”不应太多,如果太多了,可以少写“的”。如“蓝色的星球”本来是要用“的”的,但是“蓝色星球的研究工作”则省去了一个“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了”表示动作完成,“着”表示正在进行,“过”表示早已完成。某些能愿动词之后的一般动词,后头一般不用“了”。如“如果你愿意十分认真的演了这样的角色,那肯定会受到热烈欢迎”。(“了”应删去)
语气助词:呢吧啊吗嘛罢么了的哇啦哪呀哩
“啊“常常要同前边的词连读,如:走啊棗走哇来啊棗来呀看啊棗看哪。最好“啊”也写成“哇”、“呀”、“哪”。
叹词、拟声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
第四篇:词类活用
陈情表
(一)名词作状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3.则刘病日笃。日:一天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在家外。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在家内。6.躬亲抚养。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使„„闻,使„„知道。2.无以终余年。终:使„„终。3.保卒余年。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2.猥以微贱。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2.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病:生病。2.且臣少仕伪朝。仕:做官。3.历职郎署。职:任职。
(六)动词作名词
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名作状)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看做铁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沙砾。名词作动词。)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0.廊腰缦回(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11.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2.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13.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14.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15.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16.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1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1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滕王阁序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宝:是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兰亭集序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寿命长
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勾践灭吴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乏,形容词作动词,缺乏,课文中指人材缺乏.句意是,我们的国君勾践缺乏人材,无人可以派遣.)
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二个“女”名词作动词,作婢妾.句意是,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处置.句意是,任凭您的处置.)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词作动词,服役)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名词作动词,穿.句意是,现在夫差穿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状语,以隆重的礼节.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仇雠敌战之国也.(“也”来判断,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对、交战的国家.)
倒装句
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勾践向越国人民解释说.)
宦士三百人于吴(谓语前置.句意是:派三百多士人到吴国去服役.)
省略句
必庙礼之(缺主语:“必”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游侠列传
1.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使动用法,使„„活命
2.身所杀甚众 名词作状语,亲自
3.不矜其功 形容词作动词,夸耀
4.罪其姊子 名词作动词,归罪
5.皆多解之义 形容词作动词,赞扬
6.至践更是脱之 使动用法,使„„免除
7.怪之,问其故 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8.独箕踞视之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9.洛阳人有相仇者 名词作动词,结仇
10.乃夜去 名词作状语,当夜
第五篇:词类活用
以下为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
(一)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方位名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解释为“向东面”;封:第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以(郑)为疆界。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第二个“封”,名词,边界。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邻邦的国力变得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变得相对削弱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晋『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氾(fàn)南。//晋军屯驻在函陵。○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若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郑而有益于君。
○『夜』在夜里/连夜,名词用作状语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匣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以„„为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之。//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以送之。○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用盒子,名词活用作状语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大王。6鸿门宴/鸿门宴
A、名词用作动词
○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项王。
○刑用刀割、刺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连夜去。
○吾得兄像对待兄长那样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像翅膀那样蔽沛公。
○头发上向上指。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之。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与„„交好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名词活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词活用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以„„为侣、为友,名词用作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由上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名词活用作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穷,穷尽,走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看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为名词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作动词用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取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这里指幽暗得使人迷惑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今我来思,雨(yù)雨,作动词,下(雪)雪霏霏。○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鞿羁:名作动,约束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动,使„„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使„„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使动,使„„加长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下: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受委屈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9劝 学(《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江河。○上在上面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cān)省(xǐng)乎己。10过秦论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2)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执敲扑而鞭鞭:用鞭子笞天下。○乃使蒙恬北北:在北方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云: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3)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
○因利乘便。“利、便”都解释为:便利的条件。4)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尊贤而重士。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 5)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亡:逃走的军队逐北。6)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斗:使„„斗诸侯。
○流血漂漂:使„„漂浮橹。○伏伏:使„„倒在地上尸百万。
○却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序八州而朝使:使„„朝拜同列。
○吞二周而亡亡:使„„灭亡诸侯。○会盟而谋弱弱:使„„削弱、削弱秦。
○士不敢弯弯:使„„弯、拉开弓而报怨。○焚百家之言,以愚愚:使„„愚昧黔首。
○以弱弱:使„„弱、削弱天下之民。11师说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B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高中语文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
⑴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走上前
⑵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⑶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
○秦王恐其破璧。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⑸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12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3、名词活用
○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载/抬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13张衡传(1)/ 张衡传(2)
○大将军邓骘(zhì)奇以„„为奇其才,累召,不应。
○京师学者咸怪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是怪事,感到奇怪其无征。○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目,用作动词,用眼睛看之。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生生:维持生活。资,凭借,未见其术。
○眄庭柯以『怡』使面容出现愉快的神色。怡,使„„怡颜。
○『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动用,抚琴,读书以消忧。○或『棹』船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划孤舟。
○『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善。认为好,喜欢,羡慕万物之得时。○园『日』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涉以成趣。○『悦』以„„为悦,形容词意动用法亲戚之情话。
○聊乘化以归尽,『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夫天命复奚疑 ○携『幼』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孩子入室。○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傲世的情怀。
5、滕王阁序
●襟襟,以„„为襟,名词活用作动词三江而带带,以„„为带。名词活用作动词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人杰地灵,徐孺下下,使动用法,使„„放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雾,像雾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列,俊采星星,像星星一样驰。●窜使„„窜,逐,使动用法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川泽纡其骇使动用法,使„„感到惊骇瞩。●屈贾使动用法,使„„屈居宜于长沙。●物华天宝名词作动词,有光华、有珍宝。●腾蛟起凤动词使动,使„„腾空(飞起)。●人杰地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有灵秀(之气)。●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6、逍遥游
7、陈情表
○臣以险衅(xìn)险衅:艰难祸患的事,指厄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夙遭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凶凶,不幸的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