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
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
肖海涛
(深圳大学
广东广州
518060)
摘要:大学的理想也可称为大学的理念或大学的观念,它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大学办学中的灵魂性的问题。本文认为,现代大学的理想至少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大学是广博的知识中心;大学是神圣的精神殿堂;大学有充满灵性的文化氛围等。关键词:大学;理想
当前,随着大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越来越多地从根本上反思大学的理想问题。大学的理想,也可称为大学的理念或大学的观念。它从根本上讨论大学的性质与远大目标追求,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内核中还凝聚着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大学的理想不是指大学的具体实践,但却是大学实践的指针;不是指大学的管理制度,但却是大学管理制度的思想基础;不是指大学的组织,但却是大学组织运行的基本准则。总之,大学的理想属于观念性、精神性的范畴,与操作性、行为性的实践活动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后者受前者所指导。
正如行驶在汪洋大海中的船只需要有航向一样,大学需要有坚定、明确而合乎规律的理想,唯其如此,大学才能进一步确定它的实践方针,找到它存在和行为的意义,不致于造成大学实践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不致于使大学陷入迷茫和混乱。大学发展到今天,其职能日益扩充,地位日益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就因为它既“大”且“学”——研究范围博大,研究学问高深,研究视野广阔。它保存、传递、创造与应用高深知识,使人类因此而走向智慧与光明的前景;它胸怀宽广,兼容并包,气度恢宏。那么,现代大学的理想至少应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大学是广博的知识中心
大学是个特殊的学校,它是人才的摇篮、创造的源泉和思想的故乡。大学探求高深知识,追求真理,其魅力不仅在于保存与传递知识,更在于生机勃勃地创造和运用知识;以此,培养高级人才,服务社会,并延展人类文化的命脉,促进人类日新又新。这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正因为如此,大学成为社会的良心和社会的向导。但同时它也知道,要立足现实需要,放眼未来发展。因而,大学牢记:在引导中有适应,在适应中去引导。大学相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力量,并致力于发展科学技术,但 同时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其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都是无限的。它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在为人类创造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教给人类道德和智慧,使科技为造福人类服务。它恪守这样的信条:人文与科学相融,道德与智慧同尊。
大学是学生进入专业的“入境港口”。它要提供专业教育,它要教给学生谋生的知识与本领。但同时它还必须教给学生智慧,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相对于专业来说更为“有用”,对学生一生从事任何职业以及真实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大学在提供专业教育的同时,还重视通识教育。
大学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播、加工、创造和应用为中心。它不断为社会注入常新的活力,是社会的向导。但同时也意识到,创新以传承为基础,只有传承,才有创新;人类文化的命脉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代代相传,不断进化,绵延不绝,万古长青。
因而,大学相信: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大学以学术为根基,善用智慧与知识为人类服务,学术自由既是大学在探求学术活动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生命的真谛。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创造的自由,也就很难达到高的学术水平和产生·4·大师级的人物,也就没有批判、改造和引导社会的力量。其结果只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大学的学术自由与大学的自主紧密相连。大学必须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上大学、受高水平的教育,以昌明人的智慧与理性。
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意义、精神风貌影响着大学的生机与发展。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大学的生命就在于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探索的空气中相互激荡,唤醒生命的意义,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不断寻求理想的亮光。大学的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其深刻的大学理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大学是人才的摇篮,这不仅指学生,也包括在这里成长的教师和才智得到充分展示的校长。
大学教师人们对教师表达了崇高的赞誉,将他们比作“园丁”、“蜡烛”、“火炬”,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誉为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作为探究、传递和创造高深学问的大学教师更应是优秀中的优秀。他们不同于其它的教师,他们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更是激励学生研究学习的召集者与引路人:大学教师博学多闻,思想深邃,见解深刻,但仍然坚信学无止境,需要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他们认真地从事科学研究,追求智慧与真理;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善于以他的真知灼见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激励学生的创造性;他们期望学生成人成才,并且不因学生年轻、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或者不成熟的言行举止而讥笑他们的笨拙或幼稚可笑,而是 2 热情地给予帮助和引导;他们以自己的热忱开启学生的心智,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颜渊喟叹孔子为师中所描写的师道形象也可以在他们身上体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所有立,卓尔;虽欲以之,未由也已”。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也是他为师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在“应付”完中学阶段的各种考试之后,他们带着自信与向往走进大学。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应付各种考试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上,而是从各方面锻炼自己,积蓄一个成人的力量。所谓成人的力量,意味着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积蓄的成熟的智慧与力量。大学生以开放的视野,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发展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1]。他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才能造就丰富的人生。他们兴趣广泛,结交朋友,加入社团,同时还知道运用“慎独”的功夫,以此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志趣、爱好与特长。他们知道,社会还有种种不完善,但并不曲学阿世,一味迎合社会的各种需要,而是以一种成人的力量、成熟的智
慧和反省的精神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健康地发展。
总之,大学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真诚地渴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因为有了大学生,人类才有了伟大的继起的力量。
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如一国之总统(在英文中,大学校长与总统为同一个词,President),责任重大。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引路人。如果把很有学问很有造诣的教授称为“大师”的话,大学校长应该是“大家”。他集大师的智慧与见识、大将的果断与坚毅以及教育家的魅力与艺术于一身。
大学校长懂教育、懂管理。他深知大学的性质、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使命。他知道,大学的一切要以学术为中心,他不滥用自己的权力,甚至他没有什么“权力”,只有服务和责任,他的权力是用来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为学术服务的。他不是一个琐碎的事务主义者,不会用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去框定人们的一举一动,而是激励师生自由地进行学术上的创造。他能把握时代的脉博,抓住机遇,聚合 3 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共同建设大学,并迈向一个共同的远大的目标:研究学问,创新文化,创造未来。
二、大学是神圣的精神殿堂
所谓精神,主要是指:其一,表现出来的活力;其二,宗旨,主要要旨。大学的精神,既是大学发展中积淀的创造性的精髓与灵魂,也是大学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当代著名哲人梁漱溟曾说:“人心与人生无二也”。[2]也就是说,人之为人,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脱离不开人生。人总是从自然生命走向精神的存在,正因为人类有精神的存在,人类才有文化传统可继承。同样,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5·的存在,而且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大学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常新。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校长曾说: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越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理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大学的精神,内涵丰富,精深博大。它既承袭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因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而具有普遍的意义;既有鲜明的民族本土化特征,又有着普遍的国际化意义。从普遍的意义来看,大学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几种精神互相关联,互相促进。
自由精神这是大学基本的精神。因为,大学是一种学术机构,以学术为根基,以学术为人类服务。它既要考虑社会眼前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建设人才以及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又要考虑社会长远需要,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地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此,才体现学术机构的特色,大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规范“自由”地“从心所欲不逾矩”地发展着。有别于受当时当地行政权力干预的行政机构,有别于受一已或集团经济利益驱动的经济市场。这就是大学的自由精神。
自由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学术上,包括教学的自由,研究的自由,学习的自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受规范的制约,这里所强调的是:学者的活动服从的是真理的标准,而不是屈从于政治的或经济的等外界的压力。科学没有止境,并且各家学问共同解释人类生存的世界。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任何横加束缚与干涉,都会扼杀学术的生机,甚至葬送国家的未来。因此正确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的自由带来学术的繁荣,体现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原则。世界因有万事万物并存而呈现无穷的生机,大学也因各家学说相竞而显出学术的生命。
自由的精神还体现在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上,即大学具有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这也是办大学的重要条件,是大学相对独立性自治的体现,它与学术自由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科学精神这里的科学精神是广义的,包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大科学精神。大学要研究人生与宇宙的奥秘,要传递、创造与运用高深的知识;大学要开启民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人才;大学要以自己的良知批判与改造社会,引导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道德的力量与知识的尊严同样受到重视„„这一切实际上体现为一种人文与科学相统一的大科学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大学则可能“散布谬误”、“播种平庸”,使人类在盲目中摸索、迷茫中徘徊,甚至不行人间正道,破坏人类和平。
正是由于大学的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使得大学注重知识的尊严、学术的逻辑和道德的教化,关怀着人类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致力于文化的保存、整理、选择、传递和更新,成为时代文明的创造者。
民主精神大学的民主精神是指大学追求校园民主与社会民主进步的精神。民主,与专制相对,强调人的自主、自由、平等与进步,强调人性的尊严和个性的发展。大学倡导在真理面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学者有追求学术进步、献身真理的权利;大学的民主提倡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大学的自治,大学有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利,大学有权决定自己的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和学校内部的运行管理;大学的民主提倡法治与制度创新,其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有权利与义务为大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依照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方式管理学校,追求大学的法治;大学的民主精神,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并追求创造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创新精神大学不仅传递文化,更重要的是选择、批判和创新文化,体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向上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带有浓浓的批判性、前瞻性和引导性。当年鲁迅称赞北大精神时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3]实际上这种“常为新”的精神也就是大学的普遍精神。大学的崇高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且在于它为社会培养了具有领先时代潮流的英雄人物,以及肩负着创新科学文化并使其为造福人类服务的重要使命。大学是社会新文化的“生长点”。可以说,大学的创新精神指向社会的未来,她努力创造生机勃勃的未来社会,而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左右。
三、大学充满灵性的文化氛围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校,它是一座知识城,也是一座智慧城。这里,充溢着智慧的灵性和文化的光芒。大学师生为着共同的目的——探究真理,奉献人类——而走到一起,他们带着学术的良知与责任,相互激励,教学相长,造就一种充实而自由的学·6·习、研讨、向上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不断形成、不断扩大,同时又反过来激发师生无穷的想象力,勃发出知识的盎然生机。在这种氛围中,睿智的老师和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们,享受着知识与智慧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这种氛围,既源于对高深知识的探讨,也为着对高深知识的探讨。因为有这种氛围,大学才显得庄严而神圣,令每一位向它走近的人肃然起敬。它告诉人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每一个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给出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区别;它保护传统,不是因为传统就是传统,而是因为传统提供在极高的水准上进行讨论的模式;它蕴含奇迹,预示在分享奇迹中产生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大师,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存在的活的证明,他们有权威,但不是来自权力、金钱或家庭,而是来自能够赢得尊敬的天赋。他们相互之间、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
这种氛围,气吞万象,奥妙无穷,体现出一种恢弘的气象[4]。大学之大,有大家谓大,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大家气度、有魄力、有远见卓识、有创新精神的大学校长,他们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有思想、有理想、有大家气度的校长,其它的条件再好,也会因缺少主心骨而形成不了凝聚力,从而缺少生机与活力。大学之大,有大师谓大,有“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谓大,大师是大学学术繁荣昌盛的命根子,莘莘学子可从他们身上得到知识的财富和智慧的灵光。
正如清华大学历史上著名的校长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5]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任校长班麦克·黑姆也指出:“保持优秀的大学教师阵营——这是我们大学的核心。”
大学之大,有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谓大,“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6]。6 此谓大学的“正大宗旨”,有此,大学生才能在大学探求知识,砥砺德行,养成健全的人格,造就一个成人的力量。大学之大,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和有一定校园规模形成的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谓大,它们提供着大学教育的物质需求,并作为一种“无声教授”和“潜在课程”,日日夜夜潜移默化,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
大学之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雅量谓大,此为“有容乃大”。有此宽容的雅量,才有学术的自由,才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指做宰相的要有度量,才能做好宰相。大学应该“肚里能驶飞艇”,大度包容,容无止境,提供学术自由的氛围。[7]有此灵性与恢宏,大学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文化,并不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反之,大学将缺少生机与活力,发挥不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威力,乃至大学将不成其为大学。
总之,大学肩负着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社会使命,正因为如此,大学成为人类进步的象征,成为实现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德)雅斯注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2]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3] 鲁迅.我观北大、我与北大——“老北大”话北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 肖海涛.大学的理想与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5).[5] 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7] 刘军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7
第二篇:大学理想演讲稿
大学理想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份炽热的梦想。
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与执着。但扪心自问,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们的梦想,也许是二十岁的壮志豪情;也许是青春期的冲动与迷茫;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渴望成为焦点!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只因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它们鲜活的存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芬芳弥漫,历久弥新!
亲爱的朋友们,回眸自己走过的路,还记得那些曾经带来的内心悸动的梦么?
我们青年人爱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但如果不经过奋斗,那梦想终究是梦想,绝无实现的可能。朋友们,请牢记,只有后悔大学混了几年的人,而不会有后悔上了大学的人。即使是那些在校时把他的母校骂成人间地狱的人,多年以后,回忆起大学时光,也往往会感慨万分,甚至泪流满面。不管你未来大学过得如何,至少你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人生只有一个大学阶段,青春只能走一遭!
和大家分享个故事,有人曾问三个砌墙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二个人说:“我在建造一幢大厦。”第三个人说:“我在建筑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人类家园。”后来,第三个人成了享誉盛名的建筑师。这,就是梦想的力量。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可算是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演讲大师齐格勒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的八个驱动轮前面,各塞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便无法动弹。然而,一旦火车头开始启动,这小小的木块就再也不可能抵挡住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公里时,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泥土墙都会被它轻而易举地撞穿!从令其无法动弹的小木块,到撞穿一堵钢筋混泥土墙,威力如此悬殊,原因不是别的,就因它“动”了起来。
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一心一意地做,必须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小事情。
人都有惰性,都有太多的欲望,有时难免战胜不了身心的卷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诱惑。今日事,今日毕!立即行动,成功就离你最近!二十岁,别人这样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会骄傲的对你说:我的梦想是做一个不怕任何困难,任何打击,任何挫折与失败,跌倒后定能爬起来继续向前走的人!
是啊!在权衡了“一年的苦难”与“一辈子的后悔”以后,心中不禁长叹“奋斗方能腾飞!”那么既然躲不掉这个担在身上的角色,何不微笑着大步走出去,给自己看,给别人看,告诉那个曾经痛苦一夜的自己,站出来的,不会是被忧伤压垮的灵魂!
无论岁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份遗憾,无论世事在我们胸口划过多少道伤痕,只要我们还有呼吸,只要还有希望,就定能重塑自己的梦想!只要我们还有生存的氧气,就定会有缔造激情的勇气!
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天的我已超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必将会超过今天!朋友们,选择坚持,选择珍惜,选择成就生命的激情,让我们勇敢的去实现心中最初的悸动吧!
第三篇:我的理想大学
我的理想大学
在初中的3年一眨眼就过去了,而现在我们已经系高一的学生了,这3年也会过得很快。我们迟早一天都要上大学,你有你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吗? 而我心目中的大学校园可以不漂亮,可以不豪华,但一定要重视软件建设,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校园文化设施与学校发展和谐密切相关。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设施应该包括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建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序推进,目的在于营造更加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另方面,是软件建设,必须融入高校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目的在于营造更加浓厚学习气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空间。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要同时推进,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要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使校园的建设、花草树木、道路即具有使用功能,又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达到各功能的和谐统一。学校要创业、要发展、要崛起,需要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力建设以“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先进的校园文化。
其实,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更需要的是和谐温馨的气氛。于我,我更注重的就是那份情,那股能保温良久的暖流早晨,伴着鸟语花香,伸个懒腰,迎接又一个全新的太阳,没有世俗,没有虚伪,有的是真诚相待,孩童般积极向上的心。中午,伴着饥肠,抢着跑着,奔向香气四溢的始发点,带着几乎最狂热的渴望,听从着内心强大的呼唤。傍晚,伴着日月星辰伴着三五好友,闲步于校园内外,口无遮拦。即使下雨,也有别样情趣,躲在室内,看窗外雨丝缠绵,听雨声淅淅沥沥,在读上几篇小说。
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走好,走好生命的每一步!我们都是梦想的创造者,我们抱着梦想踏入大学,带着感动度过大学,带着希望迈出大学、走向未来。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未来就靠我们的双手去绘画出来。因此我们就应该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一段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
第四篇:我的大学理想
理想,一个意味着付出与收获的词汇,一个包含着鲜花与荆棘的词汇,一个能令人为之热血沸腾不倦追求的词汇,如果说人生就像在一条未知的路上行走的话,理想则无异于一块指示明确的方向牌,她将使你不至迷失人生的方向。
坚强与执着,一对能将一个人的一生从平淡演化至悲怆的词汇,一对能将一个人的意志从懦弱冶炼至如钢似铁般硬朗的词汇,很多时候,她们能支撑着你在功败垂成的生死关头杀出一条通向辉煌的血路,很多时候,她们能使身处困境的你焕发出永不向生活妥协的斗志。
我想,我们不该怀疑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人有着美好的生活机会。
我想,我们更不该怀疑一个毅力坚强同时又理想远大的人会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机会。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远大的理想还是过人的坚强与执着都只是幸福生活的一种有力但却非绝对的保障,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远大得过于沉重,那么他必将会因执着得几近顽固的坚毅在这条绝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于会残忍的自我毁灭。
也许最适合放在我的故事开篇的便是我的人生简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八月十一日,我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里。因为一九七九年正值羊年,于是父母便给我取了一个带羊的名,我的名字叫:江洋。
在我度过弱不禁风的襁褓之期后,我的母亲便离开我去西藏陪我父亲去了。于是,在人生最开始的那一段几乎没有任何记忆的童年,我被寄养在了奶奶家。等我渐渐大了几岁后,我的母亲终于从遥远的西藏回来了,在资中县下辖的苏家湾乡广播站任广播员,我自然就被她带回身边抚养。再过了几年,我父亲也从西藏转业回到了苏家湾乡,在乡上的供销合作社任出纳员,这时的我也渐渐有了生命里最初同时也是最珍贵的记忆,我生命长河里的渚多构成元素也就如婉延穿行于苏家湾乡境内的沱江水一样滚滚而来。不过,这时期的我除了比别的孩子显得聪明伶俐一点外几无二致,很显然,命运之神并不想将我刻意塑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然而,我生命里的一次重大转变很快就来到了,小学毕业后,我在内江市里的一户亲戚非常热心的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我去他们家附近一所很不错的初中借读,并愿意接纳我住在他们家里,正为我的学业焦虑万分的父母便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乡下孩子便可以到繁华的都市里开开眼界了。
虽然在异地求学的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认真读书,但从乡村到城市这种巨大的生活跃迁给我的生活带来的转变恐怕是谁也无法料到的,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全面成长期的少年,一旦身处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其性格及至于人生的价值取向势必会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我自然也不例外。而求学生涯在我的性格里打下的最重的以至沿袭至今的烙印无疑则是沉默,求学伊始,没有朋友没有伙伴,一切都那么陌生,有什么心事也只能憋在心里,在亲威家里,孤独的感觉更为强烈,姑父姑母的生活和我的生活根本就没有任何交点,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性格变得忧郁沉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过,城乡混杂生活对我的性格影响决非只是沉默寡言这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就有一种被人轻视的感觉吧,再加上我自己也清楚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反正,每当我感受到周围人们居高临下的冷落以及想起父母的教诲时,我都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知道,我唯一能用来回击别人的轻视与报答父母的就是优异的成绩,我唯一能让人刮目相看的也只能是优异的成绩,如果我想推倒城乡差异这堵压在我倔强的自尊心上的重墙,我只有凭借优异的成绩。否则,不仅是那些城里同学会不在乎我,我自己也会失去挺起胸膛与他们平等交往的信心。实际上,与其说我努力去获取优异的成绩是为了完成长辈们交给我的任务的话,还不如说我是在努力打造决不服输的人生性格,即使这个目标的实现会因为我和我的对手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差异而困难重重。但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所以我的目标在我努力的付出后终究会得到实现,在1993年初借读生涯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在全班四五十人中,我拿了第五名,而第二个学期我则考了第六名。
然而,我的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95年春节后,我本该三年的借读生涯便由于一些误会提前半年而终结了。而事实证明我转回到家乡的初中继续学习完全是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家乡镇上的初中从来就没有过严谨的治学风格,我那经过城市初中两年半的调教已有了翻天覆地之变化的成绩经过半年的放纵便一落千丈,初中毕业时我连县上的普通高中都没考上,这无疑很是让人失望。
由于没能考上高中,父母只能出议价供我读书,他们为我选择的是资中县球溪镇上一所正好声名鹊起的高中,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一所全闭封式的学校。三年高中生涯对我来说是极为单调苦闷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三年时光在我的人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在此之前我的人生走向还杂乱无章无迹可寻的话,那么正是在这三年里我决定了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我那一开始就拘束不安的初中借读生涯不同,在高中里我再也不是鸡立鹤群的借读生了。不过,还是有一种隔阂强烈的存在于我和我的那些同学之间,不要忘记,我能够在这所高中学习并不是因为我初中毕业时考取了足够的分数而是因为我家里出了一笔议价费,在全班七十多个学生中我的进校成绩排在将近五十名。也许学生时代的我总是陷于必须依靠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怪圈,初中如此,高中亦如此,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学生时代的少年唯一能向世人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除了优异的成绩外又还有什么呢?值得庆幸的是,我一直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付出努力之后也一定能做到,或者说当我的生命之舟行驶到那个阶段时,我的骨髓里早已沉淀下足够的决不随遇而安的决心与毅力,这种执着的决心与毅力足够使我做成功我为自己定下的任何目标。于是,我在初中借读时努力获得优异成绩的历史在我一进入高中时便再度重演。结果自然以聪明好学而又毅力非凡的我大获全胜而告终,在1996年春节高中第一个学期结束时,我考了班上第九名,是全班进步最大的人。
我想,对于我的成长经历的全面描述是必定不能缺少我的家乡环境那部分的,在我刚去内江市里的初中借读时,我的生长地还叫做苏家湾乡,而等到我开始我的高中生涯时,昔日的苏家湾乡已经同周围几个更小更穷的乡镇合并成了苏家湾镇。一句话,做为我的故乡的苏家湾镇完全就是属于那种可以用穷乡僻壤来形容的小乡镇。2600
虽然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而不是在家里,但我的身影还是会不时出现在苏家湾镇四四方方的政俯大院里,当时给我以极为强烈印象的就是有会议召开时的中午响彻在政俯大院里的某些嘹亮口号,“走哇,吃gcd!”就是其中使用得最为通俗的一种,喊出这种口号的人都是镇上的部门负责人或者是下面各村的头头脑脑,这些gcd员似乎对会议有着先天的好感。因为会后有一顿官饭招待,当与会者们在会后互相拾掇着满面喜悦的大声说道
“走哇,吃gcd!”的时候,我想他们一定毫无愧疚之心,因为他们吃喝的对象并不是苏家湾镇那些有血有肉的民众,而是顶天立地的zggcd。不过,如果说苏家湾镇某些下层党员会后吃喝的做法正好顺应了当时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吃喝风的话,那么苏家湾镇上的另一些gcd员的所做所为则无疑有点过分。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当我从学校兴高采烈的回到家里时,我突然发现在政俯大院内最为显眼的一张桌子前聚集了一堆人,他们居然在赌博,我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准确叙述出如下事实,在我的高中时代,四川省资中县苏家湾镇的某些gcd员们经常在上班时间上班地点正大光明的敞开着办公室的门聚众赌博,任何一个在政俯大院里出入的人首先看到的都会是这个喧嚣的群体。我并不清楚那些参与赌博的人是怎么看待自身行为与他们所属的政党在群众眼中形象之间的关系的,也许他们和那些高喝着“吃gcd”的人抱有同样满不在乎的想法,zggcd博大的基业是不会被几个十几个人吃垮的,同样,zggcd高大的形象也不会毁于几个党员的聚众赌博。于是,这一切便在一种心安理得的状况下合情合理的长期存在。但这些行为给予我的却是极为强烈的震憾,那个时候的我对于zggcd的认识还处于对正统教育深信不疑的状况,我甚至还会对周围传来的对中国官场事故而又辛辣的讽刺嗤之以鼻,但我必须迫于眼前的事惊讶的感慨,为什么一直以来在我的精神领域之中光辉伟大的zggcd一跌落到现实中却会如此的粗俗不堪。
同错综复杂的家庭周围生活相比,占据了我绝大多数时间的学校生活无疑则单纯得多,但是学校也绝非纯粹理想的世外桃源,许多社会问题同样也会渗透进来,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无疑则是对于贫穷的思考。球溪中学本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农村高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纯粹的农村子弟,家境都不富裕。而我的一位同学的故事更是将我对贫穷的认识加深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在一段不短的时期里,这位同学经常是中午打了饭只吃一半,另一半晚上吃,而早饭他经常是不吃的。面对这种近在咫尺的不幸事实,任何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感到震惊,我当然也不例外。后来好多次从学校放假回家时,我宁愿步行半个小时穿越整个县城到另一边去坐回家的客车也不愿花一元钱以车代步,因为每当我想起这一元钱就是那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时,就免不了对这么轻易的花费掉这一元钱感到于心不忍。
也许我对自己人生的述说已经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因为我仍末提及自己是如何决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但我必须为怎样选择一件能够说明我的人生取向的标志性事件而万分踌躇。事实上,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从来就不是从一件两件孤立的事件中领悟出的,在此之前,无论是对于我坚强自信的性格塑造,还是我对于贫困以及吃喝赌博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思考,这所有的一切都对我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准确的说,决定我人生的不应该是某一个时刻而应该是某一个时段。为了真正说清楚我的人生选择,我必须插入强调几个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词汇,那就是国家,zggc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国家,一个至高无尚的词汇,一个从儿时起就被反复教育要为之捍卫拼搏的词汇,如果要问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最为神圣的话,那无疑便是国家。一个人可以背叛家庭背叛阶级背叛爱情以及于背叛一切但就是不能背叛国家,一个人一生所能拥有的其它一切,无论是名誉地位金钱甚至于生命本身对于国家来说都应该是渺小而又微不足道的。可以说,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乃是一个人所有情感之中最为崇高的一部分。
zggcd,一个神灵一般的词汇,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对其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做过十分贴切的描述,“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一直以来,zggcd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与领导者的身分屹立于世,她的耀眼光芒早已焕发至中国历史上对任何一个团体所
给定的荣誉尺度之外。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对冤家一般的词汇,从儿时起,我们就被无数次的告知,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完美的政治制度,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中人民才能当家做主行使自己的权力,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幸福。而资本主义完全就是罪恶的化身,一提到这四个字就使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侵略压迫剥削等等恶贯满盈的词汇,资本主义发达亮丽的外壳之下根本就是奢华糜烂腐朽堕落的躯体,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罪恶,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根本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或者在今天看来,我对于上面某些词汇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但在对于正统宣传深信不疑的少年时代,我是不可能拥有当权者所希望我们拥有的认识之外的看法的,而对于以上词汇先入为主的认识,对我的人生选择又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前面我已经说过,没有哪一件事能全面阐述清楚我是如何选择人生的,但仍有某些事能说明其中最重要的那部分,而在我的生命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生教育则可以用一部电视记录片来说明。记录片讲述的是川藏线上的汽车兵的真实故事。众所周知,川藏线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记录片中描述的各种场景确实令人为之动容。便真正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记录片里两位汽车兵的故事,非常不幸的是,在记者随团采访的同时有一辆车出了事故,牺牲了两位汽车兵。车队回到驻地后,部队领导找到了两位汽车兵的家属,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和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应该是一位父亲和一位妻子,当部队领导告知了他们不幸的消息之后,气氛一瞬间就凝固了,就连屏幕前的我也屏住了呼吸。那位父亲先是懊丧的拍了一下脑门,然后支撑不住坐了下去,将营区里整齐的灌木丛压倒了一大片,那位妻子先是一怔,随即嚎啕大哭,人也立即瘫倒了下去。其实在那一刻,我也有止不住眼内热泪的冲动,那种感觉就好像失去了挚爱的兄长一般,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因为我根本与他们素不相识,便我想有一个词汇能很好的解释我的行为,这个词汇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国家”5200
国家是什么?在我看来,构成国家的要素不仅仅是不容丢失的国土与高高飘扬的旗帜,不只是风光无限的名流与声威显赫的领袖,他们只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更包括了每一个平凡得以及于终生都不为人所知的国民。国家这个词汇可以说是神圣而又遥不可及的,也可以说是朴实而又触手可及的,你可以说天安门广场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代表着国家,但你也可以认为你本身的行为也同样代表着国家。可以这样说,国家就是一份公共而非私有的财产,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主人,但每一个人都只是部分而非全部的拥有她。如果国家得到了增益,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如果国家受到了损害,则我们也同样受损,如果国家都衰弱得奄奄一息,那么离我们大祸临头的日子也不远了。爱国教育之所以能名正言顺的荣登人生教育之冠,正在于国家正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无国何以为家?作为一个年青热血的少年,在那个关键的人生时刻,对于“国家”的一种先天性的崇尚便凸现出极具偏向性的影响。因此,我觉得自己是完全有理由因为那两个汽车兵的牺牲感到伤痛的。他们不正是为了国家牺牲的吗?他们难道不值得我竖然起敬?也许正是在那一刻,对于他们的某种敬仰便得以不受抑制的产生,正是在这种崇高敬仰推波助澜的情感升华之中,我也得到了有关于人生最大诘问的答案,怎样的人生才最有意义?我告诉自己,最有意义的人生乃是把国家远远置于个人之前的人生,这才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追求。
第五篇:理想中的大学
我理想中的大学
“大学”即大人之学,亦为未来之君主、栋梁领导天下的必修之学。
——引自《聚宝楼*古书概要》
何为大学?
古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
指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亲民”是指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
从汉代的太学到明清的国子监,从北洋大学堂到圣约翰大学,时至今日,大学的迅猛发展似乎势不可挡。但综观中国之大学,似乎千篇一律。英国有剑桥,美国有哈佛,可我们中国呢,对,我们有清华有北大,但说实在的,跟世界一流大学相提并论,我们自己都会脸红的吧!
说了这么多,似乎偏离了我理想中的大学这个主题,但我想说的,正是古语中所倡导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大学泛滥,大学生泛滥,人才却欠缺的今日,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大学的回归”。
这些泛泛之词似乎不能明确描绘我理性中的大学。那就具体来说吧!
要想实现理想值大学,首先,大学的门槛要换个高度。这说起来
就有些难了,毕竟中国教育体制之弊端不是三言两语便能改变的。但我想希望总是可以提出的吧。对中国学生来说,尤其是中学生,寒窗苦读似乎是几千年来我们坚守不变的信念。我们的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八股文出来,我们似乎又陷入了另一种形势的“理化八股”。中国学生进入大学,向来就是只看高考成绩,别的一概不管。很明显,这就偏离了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那么,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北大似乎很是聪明,中学校长推荐制应时而生。既然教育体制难以改变,那就多些校长推荐,哦,不,太泛滥又会有了舞弊之嫌。
如若大学都有一批负责且自身的专家学者出面,在高考分数后,多加一次复试,形式类似于公司的面试,提高顶尖大学的门槛,从而招收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有干劲的年轻人。
眼下中国,进入大学是件难事,从大学毕业却简单得多。这和国外一流大学恰恰相反。我们的大学,简单的期末考核,达到绩点学分就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再看看我们的课程,高数,英语,物理,电路……我们似乎无所不知,可偏偏又无一精通。用期末突击来的成绩换来的学位证,如何能应对工作中棘手的问题呢? 大学,应该多些深度。学生按照个人情况来自选所需。大学者,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能力,而学校,需要给学生以信任,让他们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真正需要的。当然,学校要给出合理建议,让学生们明白所选专业所需打下什么样的基础,以后的就业发展方向等等专业性问题。
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高考前的严酷训练后一下子放松,似乎没有了约束自己的力量,便没有了分寸。自学能力的欠缺,让中国的学生远远落后。那为什么中国学生进入大学就不再努力了呢?毕业门槛太低。提高毕业门槛,学生有了压力,必将有动力。也许这个方法有些幼稚,有人会说,大学生是成年人,不需要这样的督促。可事实呢,我们的学生,没有督促,便没有动力。重现大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的学生才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的大学,重理轻文。试问,有几所大学坚持讲授我们几千年来的国粹,文言文被抛弃,经典被冷落。一所没有文化底蕴的大学又怎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别说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了。大学应该将古代经典纳入必修,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大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既是为以后融入社会打基础,那就应该多些实践教程,不是简单的敷衍了事,而是像专业课一样去认真实在的开展。好的大学,应该有自己的合作企业,优秀学生可以去历练,当然,学生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这种机会,而不是单单靠老师的推荐。再譬如英语,多些外教,多去跟纯正的外国人交流,比书本上背来的单词要有意义的多。
中国的学校,不只是大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理想中的大学,应该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课上的创造性发言纳入考核标准。能者为师,教学相长方能事半功倍。
中国的大学,科研力量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作为全国重点,我们起码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实验室。走向社会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多动手才能真正掌握。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大学,太过于花哨,太流于形式。十八大,我们要迎接;讲座,我们要去凑人数;各种活动,我们要交总结…… 但是,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十八大我们到底需要关注些什么,讲座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活动我们又得到了什么?理想中的大学,不应是这样的,我们需要选我所需,而不是填鸭式教育。既然都是请,为什么不请我们想听的?学校应该有学生代表大会,我的学校,我做主。
当我们走出大学,不应该是懵懂无知,不应该是礼仪全无,不应该是莽莽撞撞,我们应该有成熟,大气,隐忍和能力。而这些,是这四年或更多大学生活应该学到的。所以大学,应该开设素质修养课程,人格是可以塑造的,素质是可以提升的。
理想中的大学,是民主,是言论自由,是有人格,有自尊……理想中的大学,是重文明,弃陋习,是真才实学,是刻苦钻研……理想中的大学,是德才兼备,是品学兼优……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