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大学教师眼中的未来房价趋势
一个大学教师眼中的未来房价趋势
由于来自农村,我对家乡情况很了解,每年寒假及暑假都回去看看,老家的人也经常找我,很多老乡及毕业工作的学生买房都经常咨询我意见,慢慢几年下来,在老乡及学生中有点名气,咨询我的人越来越多,促使我研究楼市,也对当前房地产有较深刻的了解,在此表达一些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当前房价基本正常,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
实际上近20年来房价增长速度都在正常的增长速度上下变化,有些年份快了些,有些年份慢了些。其标准应该是中等收入家庭(二人挣工资),在去除基本生活开支后,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以当前收入10年可以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购买一套50-80平的住房(以中位数65计算)。例如成都65*7500=48.7万元,首付15万,贷款35万,30年,月还款应该在2000元左右。
一般工薪阶层取中位数收入3500元(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成都地区,月收入在3000-4000元),正常开支二个人谈朋友合租一间住房(一套房子中的一间),成都市区大约550元左右,郊区350,取中值450元,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0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000元,一个月可以余4000元。一年余5万元左右,2-3年可以付首付买房。购到房子入住后,每月还按揭后,有5000元左右可供开支,会有一定节余,考虑到收入增长因素,10左右可以还清。例如我们2000年时家庭收入3000元(月收入1500左右),成都房价2000左右,除了正常开支,也是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当时也觉得压力大,实际上最后六年就还清了,因为收入增长。因为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增长也是肯定的。大家可能说成都房价低,北京、上海、广州太贵了,实际上也是一样,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月收入北、上、广4000-8000元,取中位数6000元,假如二个人租一间1000元房子(合租城郊结合部,条件尚可),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6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200元,一个月可以余8000元。二个月节余16000元,可以购买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房子一平方,其余计算同上。
以上分析是在没有负担家庭父母费用,以及父母没有资助的情况下,如果有负担就要慢一点,如果家庭父母有资助就要快一点。大学刚毕业学生,父母都还可以工作(在农村也可以自食其力,打工也有点节余),有一定收入,儿女要购房成家,多少都会支持一点。同时当前农村收入在提高,一般也只有二个小孩,经济一般都有点节余。当然,过10-20年后,子女也会对父母有养老的支出,实际上,基于中国传统,一般子女负担父母的并不多。平均65平的住房偏小,小套二可以满足小家庭的要求,10年后,小孩读小学时,也许你有能力换大房子了。我们就是这样过来,开始成家一间小工房(12平),小孩读小学时才有自己的第一套50平的小套二。
最后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2-6年,都和女(男)朋友80%在城市买房了,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你可以和周围了解一下,大学毕业几年购房比例有多高就可以验证我的观点,唯一和我说的不符的是,很多并不是象我说的买65平左右,在城郊结合部的小房子,而是市区大房子,使得压力太大,抱怨连天,实际上是年轻人太浮躁,超前消费了。
当然以上收入是平均数,如果你低于此,说明你努力不够或你不适合在城市发展,你可以回小地方。如果你高于此,说明你有更好的选择。
2、收入预期及实际变化;不能静止地说不吃不喝多少年买一套房:
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收入增长也较快,前20年由于人口结构及收入分配不公造成增长不理想,就在不理想情况下,实际上收入也在增长,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5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由于计划生育造成人口结构原因,劳动力已经从无限供应正在转化为有限供应,市场的力量会使收入进入较快的增长周期,大家留意一下,最近二年,农民工的收入增加很多,成都有点技术如装修工一天收入不少于150元,在农村80元一天很难请到零工。同时政府开始大力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以及通胀的因素,未来10年将是普通员工收入大幅提升的黄金10年。当90年收入100元时,我们很难想象2000年的1500元,同样2000年收入1500元时,很难想象2010年的5000元。同样你可以大胆现象一下10年后,你收入会是多少------10000元或20000元。
最后你在想象一下,如果10年后,个人一般月收入1-2万元,家庭月收入2-4万元,房价会如何,稳定,让大家很轻松地买房子,买个2套3套。显然不可能,因为没有土地修那么多房子,也没有那个发达国家让你很轻松买房子,所以结果只会是房价也同步涨,一样二个人2-3个月的节余,大约可以买一个平方,市场才能平衡,那时房价该多少-----2万到5万(成都的价格)。别的地方,你自己算吧。
10后经济发展到了较发达程度,增长速度下来了,城市化也差不多了,人口也稳定了,收入增长也比较慢了,房价稳定了。
3、农村人员进城大量在城市立足部分已买房,不是伪城市化(不可能在城市买房):
说明本观点非常简单,如果你来自农村,或者对农村熟悉,你可以自己理解我说的以下观点,或者你生活圈子在城市对农村不熟悉,建议你和周围来自农村的同事了解,验证我一下观点。
大家先看以下三点事实:首先第一点,现在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进城打工。第二点,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第三点,现在年轻的农民都在城市打工,将来他们也不会回农村。
结论是最近10年有30%左右农村家庭正在不可扭转地城市化,我本人对我老家熟人调查,也和来自不同地方农村的同事调查聊天,近20年已有30%左右农民在城市安家,当然他们还保留农村的住房及宅基地,部分家庭老人还在农村。现在城市化形成梯度,乡下到县城、地市、省城比例逐渐步减低,即到县城最多,地市次之、省城教少。县城到地市、省城,地市到省城。
进城的方式中,多年经商的大部分已近城。打工的个别技术较好或进入管理层的大部分已进城。子女读书进城或在城市打工并站住脚,不管他们是是否已经买房,他们都不会回到农村,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女孩出嫁,农村家庭一般以男孩为中心,该男孩在哪儿成家,意味着家庭中心就移到哪儿;年轻的不回农村,年老的在农村,随着时间推移,年老的生活无法自理及去世后,自然完成城市化过程
先和大家讲一个我们家的故事,80年代改革,我们家在农村修了一栋土墙房子,10年收入没了,95年我们家在镇上修了一栋砖瓦房子,10年收入没了,2006年我和我哥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让父母养老,现在情况是80年以前祖上留下的老房子由于无人居住已经倒塌(期间修过几次,后来想明白不修了),80年代修的也已破烂不堪,估计也快不行了,镇上的房子,现在卖不了几个钱,只好免费让人住(代为照看).以上故事的结论是由于农民意识问题,前二十年打工挣的一点钱,都花在老家盖房子,大大影响了在城市买房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农民已经认识提高,子女较少,随着子女进城打工,也不会回农村事实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在农村修房子没有意义,全家集中力量让子女在城市立足,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提速阶段,这也是当前房价高升的主要原因。
因为农民在农村修房无法按揭,实际上,他们有能力在农村修房,就意味着,有能力和子女一起努力在城市付首付,购买房子;假如农民都认识到这一点,对城市住房需求是非常可怕的,赶紧买房吧。
也许有城市的无聊经济学家会说,农民在农村不修房,他们住那儿,我告诉你,请你到农村看看,关门闭户的房子、或一栋大面积的房子,只住一二个老人小孩比比皆是。老房子没人住倒塌的比比皆是。想住房子,亲戚免费或象征性付一点租金,随便找到房子住
中国的传统习惯,父母会尽一切能力为了子女,集全家打工之力,在城市立足买房,是可以办到的,这一点在农村大家会认为理所当然。
我也是农村进城的人员,我的根也在农村,告诉农民兄弟:
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因为你的子女在农村没法生存发展,他们也不会回去了,农村不可能承载太多人的富有梦想,农村资源只需要小部分的劳动力。能在大城市买房不要再县城或镇上买房。因为只有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地方,人气才会旺,你的子女才可以生存立足,不然房子毫无价值。看看台北人口占台湾的一半,汉城人口占韩国的2/3。东京占1300万,占日本人口的11%。中国不会一个中心城市,但将来人口集中在几十个中心城市是必然的。
4、要考虑生病、子女上学、父母养老、没钱买房:
假如你准备好你可能生病要用的钱、将来小孩要用的钱、将来父母养老要用的钱,那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因为你是以现在的低收入应付将来的通胀、收入的提高及各种费用的提高,你现在准备的钱,到将来一钱不值,也永远办不了你计划想办的事情。你想象一下,很多老百姓在80年代90年代节约存钱,以当时收入存款一万二万都很难,留到今天价值很小,实在太亏了。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
生病不用考虑,实际上年轻人概率上就很少生大病,你看看你的周边同事和你周围的熟人,有几个生了倾家倾家荡产的大病,其概率比同性恋吸毒都小。你可以网上搜一下,我国吸毒有一千万左右,比例近1%吧,同性恋远远大于吸毒,你用考虑吗?如果真的发生不幸的事情,那也只认倒霉,要解决生病的问题,最佳的应该是基本的医疗保险。
小孩上学问题也不用考虑,实际上你让小孩读一般的义务教育学校就可以了,小孩的成才关键还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有多少农村条件很差的小孩一样成才,现在高考实际上,大城市考不过农村。当然现在有高价幼儿园、高价私立中小学,你没必要去读。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5年以后高校入学率会提高到40%,当10几年以后,现在年轻人的子女可以随便上大学了。只要家庭教育好,正常有学校上学,将来就没问题。我自己就是从一个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出来的,考上一本学校,你自己身边也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自己的小孩也是按片区划分读书,一样健康成长学习。
有关父母养老问题,请大家了解一下周围熟人同事,经济上是父母帮助小孩多还是反之,我想大家很快会得到父母帮助小孩多的结论。原因的产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父母帮助小孩成家立业的传统,当小孩进入中年,父母进入老年以后,子女孝敬照顾父母。
实际上当前农村进城打工的孩子、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农民自己想一下,想在你给了父母的钱多,还是了父母支持你的的钱多,应该是后者。50岁左右的父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可能有在经济上对你的支持(不同人家庭经济不一样,父母抚养你成年,应该说尽到职责,支持力度有大有小,没有支持也是合理的),但是一般不需要你经济上的负担。在过10来年后,父母需要你的照顾,但经济上也不会对你有太多的负担,主要应该是关心、照顾及及时的问候及亲情。父母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子女成家立业,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将来你在父母老了需要照顾的10来年,你才有条件照顾他们。
5、黑灯看住房空置率,不对,空置率高吗?不高,而且在正常范围,也有原因:
比如老公房老小区,你晚上去看,黑了多少灯;我告诉你一样高,你不信晚上在你所在城市马上去看,一样有1/3左右不亮,我专门研究过,今年夏天,网上大抄空置率时,我专门花了一周的晚上8:00到10:00在成都的老城区看过。但我告诉你,几乎100%都有人住,不管是租出去,还是自住,肯定有人住,除了个别重新专修或者出租换租过渡期的除外。因为老公房老小区以前修好就可以住人,可以不装修,又很好租,配套成熟,我问你,有谁自己不住,也不租,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出租房子又不是多麻烦的事情,便宜一点一下就租出去,没那么傻得人。
当然新小区由于装修的原因,入住率本来就应该逐步提高(有些是自住,但由于小孩入学、退休养老、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暂时空置),其次确实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投资投机购房,随着5年左右的市场消化(投资及投机的抛出)及配套成熟,入住率自然会达到正常水平,谁也不会让几
十、几百万的资产长期毫无效益,哪怕一点租金也可以,除了个别短炒,马上想出手的以外
6、中国收入低,中国房价收入比奇高,国外便宜,不对,请看一下数据: 要注意一点的是中国东方文化,亚洲的日本、台湾、韩国、香港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房价是我们的未来。
回答本问题非常简单,网上搜一下台湾、韩国、香港普通工薪收入以及他们的房价,考虑到他们生活成本比我们高的因素,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实际他们都办不到,大概3-4月二个人节余才能买一平方)。考虑到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适当的溢价(或就叫泡沫)也是正常的。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中国北、上、深、杭、广房价有点偏高或正常,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房价有点偏低或正常。请看我搜的权威数据:
台湾一项民间调查显示,亚洲八大国际城市的房价年涨幅排名中,香港、深圳、北京包揽前三名,分别为22%、19.28%和17.61%。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房屋旗下的亚洲房市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调查显示,在此项排名中,一年来东京房价下跌6.98%,首尔下跌3.04%,是八大城市中仅有的两个房价下跌城市。调查说,八大城市的房价均价中:
香港以每坪(一坪约为3.3平方米)202万元(新台币,下同,折合每平方米13.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居首。东京以每坪172万元居次(折合每平方米11.4万元人民币)。第三至五名分别为新加坡112.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7.5万元人民币/平方米)、韩国首尔8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5.7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台北46.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3.1万元人民币/平方米).深圳以每坪36.62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38万元人民币)、上海以33.7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2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北京则28.58万元(折合每平方米1.8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均价分列六至八名。收入情况比较:
台湾:2010年12日月“日前经建会公布「历史新高」数据指出,今年每人平均薪资达4万4千元。但行政院主计处调查显示,今年月收入不到3万元的受雇者将近360万人,其中更有103.8万人不满2万元。这不仅说明经济M型化的趋势,也突显作多多、赚少少的「穷忙族」(working poor)大幅增加。”。台湾月收入三萬元台币相当于1000美元,换算为人民币6800元。平均薪资达4万4千,相当于11000元人民币。
香港韩国:香港和韩国全职工作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平均月薪12500元人民币。当然低收入也很低,香港10-15%的低收入阶层月收入5000人民币左右。请看一下报道(网上可以搜):“香港首个最低工资即将拍板,消息透露,行政会议今(9)日将讨论最低工资金额,估计行会将接纳临时最低工资委员会时薪 28 元(港元,下同)的建议。最快明年上半年,全港 31 万 4600 名时薪低于 28 元的基层员工,将可获加薪。饮食业呼吁雇主全盘考虑节省成本方法,不一定先从裁员减薪着手,不要让最低工资令劳资关系变成战场”。
按一周上五天,一个日月上22天,一天8小时计算日月薪最低为:28*8*22=4828港元=4345元人民币。
7、房地产泡沫,也许有,但不大,也许就没有,不用争论,能买赶紧买:
战略上说,房价随之收入提高及城市化进程一直会保持上升趋势,办得到一定创造能力就买。战术上说,房价因国家政策及市场因素会有波动,要找适当的买点。
短期房价上我不好预测,但我认为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一个月一平方的规律会一直起作用。房子任何时候都会让你觉得买起来很困难,因为没有那那么多房子,必须通过高价平衡。你在看一下收入的变化,想想以后可能的房子价格:
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6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人人都有房子住不可能,例如一个农村大妈到城市当保姆,一个农村青年他到城市打工,政府就该解决房子,那个国家那个城市能办到。如果北京、上海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农民们马上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实际上现在农村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好找的很,大不了工资低点,只要有独立住房的,能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就行了,总比在农村刨土强。最后大城市装的下吗?
也许你会说,我大学毕业,我工作几年,就该有房子。不对,我告诉你,你并不比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高贵,如果政府解决你们住房,那凭什么不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何况他们很多人有一技之长(如电工、泥瓦工、焊工等),收入并不比你低,工作比你们辛苦,农民比你能吃苦节约。他们如果醒悟过来,他们一样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子(就把他们在老家盖房的钱当首付就可以了).8、要有自己的思想、多从身边调查得到结论,不要被媒体和论坛上的一些观点左右 现在只要骂开发商的,骂房价高的都是对,容不得理性的声音,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主流媒体已被绑架,各种违反常识的声音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央电视台,从所谓的专家口中出来。例如:
6千万套空置房电表不走,居然网上到处流传,大家津津乐道。请问全国总共修了多少房子、全国电表联网了吗(实际上一个城市、一片街区都没联网?你了解现在城市电表智能电表比例有多高吗?明显的一派胡言。
30万收入买不起房(2011、2号中中央二台专家),你看看身边已买房或正在买房的人,他们收入有多少就行了?30万能买不起一套普通住房吗?
全国90%的人买不起房,你看看自己身边熟人,已买房或正在买房及计划的人比例有多高,自己有房的比例有多高?年轻大学毕业5年以上买房的比例有多高,成都不会低于80%,一线城市可能少一些,但他们可能也在二三线城市买有房子,已买房的比例也不会低于40%,不用急于反驳我,你先周围了解一下在说。
很多人住房困难,现在城市原居民大多都有房子,比例不小于95%,新城市人5-10年基本都有自己住房,有二套房的人也不在少数,难道不能一个侧面说明房价的合理性吗。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房,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他们过得幸福吗,我想大部分都幸福,虽然部分人压力很大。当大部分都没出现还不起按揭情况,当前房地产个人按揭是银行最优良的资产。银行提前还贷要排很久队,说明随着收入提高,很多买房人有余力提前还贷。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提前还贷比例有多高,我的调查了解,比例高达80%以上,如果不行,问下银行的朋友就知道。
9、最后四忠告:(1)来自农村的孩子一定让家里不要在农村建房。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把农村建房的钱作为首付的一部分,在城市买房。
(2)移民城市,集全家之力在城市买房,你甚至你的父母(有些城市可以随亲)可以享受城市的一切福利。如果暂时不行,赶紧考虑政府的经适房、限价房,今年要大量修,是好机会。(3)不要买车及时髦数码产品,一辆车子一套小房,你想一下,买车的钱做首付,养车的钱当按揭,买一个郊区的40平小房子可以吧。刻苦耐劳节俭,至于时髦数码产品,那完全是为产品研发作贡献,那一样东西过二三年不大减价。200元左右的手机不能用吗?够用就行。(4)最后记住一点,大学4人一间房,吃食堂,500-600元左右一月生活费(当前我们学校,沿海要高一些,平均不会超出1000元)过的很充实开心,你在城市上班了,和女朋友租一套房子中的一间,可以自己做饭,吃、住都比你刚离开的学校好,且可口、节约,为什么不行?开始存钱,准备下手买房吧。
10、对政府的建议
(1)不要被民粹主义影响政策,不要把网络调查拿来说事,网络调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批年轻的、在网络上非常活跃、思想极不成熟的愤青观点,也包括一批无所事事、以上网打发时间不认真学习或工作的学生及无业游民的观点,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希望以科学的民意调查了解社会实际。
(2)经适房、限价房是明目张胆的集体腐败。多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以经适房、限价房的名义修房分给职工,领导都是150、200的大房子。他们那一家没有二三套房子。管理好国营部门的住房福利腐败,他们都是中高收入阶层,每年大家拼命通过关系进去,出现了大量官二代、垄二代、垄家族。只有切断其利益(最大是住房及高收入),才能达到正常的用人的生态平衡。
(3)直接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减低收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社保,如果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愿离开的可以让他们提前退休(每个月发2000-3000元生活费),也比每年让他们高收入、高福利消耗国家财产好。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难道招不到人。请问一下,企业员工每年要从工资里自己交社保,退休收入只有公务员(一分不交社保)的几分之一,这是什么道理?
(4)在人治大于法,社会充满人情关系,社会海量信息大量存在,人与人间相互不了解、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收入不透明的情况下。经适房、限价房的所谓公示能管理好嘛?只能发展部分廉租房,以备个人应急及过渡用。
(5)一般刚进城人员应大量靠市场租赁房解决。在抑制投机的前题下(可以购房1年内出售非个人唯一住房,收益90%作为税收,以后逐年递减。每年政府公布市场价格行情,如果房东和卖家联手出售故意报低价,政府优先购买作为廉租房源,以此规避税收漏洞).鼓励靠个人投资解决住房问题,个人投资住房出租回报很低,他们愿意做这种事情,政府应该欢迎,他们效率高,也免了政府管理的腐败漏洞,以及廉租房源的政府投资问题,何乐而不为?
政府对困难人员的补助,通过现金发放,当家庭收入提高后,随时可以停止发放,经适房、廉租房的退出难题。现在的政策大量修经适房、限价房、廉租房会存在大量的腐败,也是政府资金难以支持的,将来会出现难以退出问题,特别我国法制观念不前,关系后门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不改,将来会出大乱。看看现在的大量经适房流入谁的手里就知道了。
(6)现在很多所谓经济学家强调农村土地收益应该归农民所有,这不妥,也违背公正原则。现在最富有的人群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大量的偏远农民不能得到实惠。我认为应该坚持现有的国家征收,保障失地农民有尊严的生活,处理方式应该是按年龄发放固定工资,保证他们有二到三套安置住房,安置住房多少年内不允许出售(可以出租)。这样他们有住房及固定收入,生活无忧,也可以融入城市。不能一次性给予大量安置费,他们的理财能力差,很易出现坐吃山空,以后难以生存的问题。现有的按面积赔偿制度,起到很不好的示范作用,违章建筑大量出现,小产权大量出现等问题。
(7)小产权大量出现,问题出在政府及地方官员,房子要开工修一二年,当地官员不知道,太令人难以理解,大街上一个小贩你都可以罚款,修了几年的房子你不知道,管不了?肯定有大量腐败,也很好查,希望政府大力查,不然又是一个大不公的问题
(8)中国的现状,不适合发展个人小汽车,交通、能源都是大问题,应该对购车重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有钱人买车,补贴普通百姓。以前鼓励汽车消费的观念太短视了。以上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但也不排除我理解有误或不全面,欢迎大家转载及讨论批评,如果同意我的观点,请转交你的朋友,让跟多的人认识现实,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篇:一个大学教师眼中的未来房价趋势
首先声明一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来自农村,已在城市成家,拥有自己的住房,对农村的情况及城市都熟悉,由于工作原因,每年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熟悉,对学生工作几年后的情况也很清楚,我所在的城市是成都,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就业及毕业后收入情况一般在中等水平。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房价的讨论,看到充满常识性错误言论的所谓专家文章,大量不理性的谩骂、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选择性地使用材料、活跃的刚毕业年轻人急于买房,占领网络主流,听不到理性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声音。我感到有必要告诉大家,特别是年轻人真相,不要被误导。
在此我说明一下,我对经济感兴趣,也炒过股,不过不成功(亏了,现在没炒),收入一般,家庭月收入一万左右(我和太太收入差不多都5000元左右),有二套住房。
其次成都当前以2.5环为市中心区及郊区的界线,2.5环均价在7500左右,2.5环以内均价应在10000左右,2.5环以外均价应在5500左右。成都房价在全国在中等水平,有典型意义。由于来自农村,我对家乡情况很了解,每年寒假及暑假都回去看看,老家的人也经常找我,很多老乡及毕业工作的学生买房都经常咨询我意见,慢慢几年下来,在老乡及学生中有点名气,咨询我的人越来越多,促使我研究楼市,也对当前房地产有较深刻的了解,在此表达一些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当前房价基本正常,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
实际上近20年来房价增长速度都在正常的增长速度上下变化,有些年份快了些,有些年份慢了些。其标准应该是中等收入家庭(二人挣工资),在去除基本生活开支后,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以当前收入10年可以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购买一套50-80平的住房(以中位数65计算)。例如成都65*7500=48.7万元,首付15万,贷款35万,30年,月还款应该在2000元左右。
一般工薪阶层取中位数收入3500元(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成都地区,月收入在3000-4000元),正常开支二个人谈朋友合租一间住房(一套房子中的一间),成都市区大约550元左右,郊区350,取中值450元,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0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000元,一个月可以余4000元。一年余5万元左右,2-3年可以付首付买房。购到房子入住后,每月还按揭后,有5000元左右可供开支,会有一定节余,考虑到收入增长因素,10左右可以还清。例如我们2000年时家庭收入3000元(月收入1500左右),成都房价2000左右,除了正常开支,也是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当时也觉得压力大,实际上最后六年就还清了,因为收入增长。因为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增长也是肯定的。
大家可能说成都房价低,北京、上海、广州太贵了,实际上也是一样,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月收入北、上、广4000-8000元,取中位数6000元,假如二个人租一间1000元房子(合租城郊结合部,条件尚可),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6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200元,一个月可以余8000元。二个月节余16000元,可以购买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房子一平方,其余计算同上。以上分析是在没有负担家庭父母费用,以及父母没有资助的情况下,如果有负担就要慢一点,如果家庭父母有资助就要快一点。大学刚毕业学生,父母都还可以工作(在农村也可以自食其力,打工也有点节余),有一定收入,儿女要购房成家,多少都会支持一点。同时当前农村收入在提高,一般也只有二个小孩,经济一般都有点节余。当然,过10-20年后,子女也会对父母有养老的支出,实际上,基于中国传统,一般子女负担父母的并不多。
平均65平的住房偏小,小套二可以满足小家庭的要求,10年后,小孩读小学时,也许你有能力换大房子了。我们就是这样过来,开始成家一间小工房(12平),小孩读小学时才有自己的第一套50平的小套二。
最后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2-6年,都和女(男)朋友80%在城市买房了,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你可以和周围了解一下,大学毕业几年购房比例有多高就可以验证我的观点,唯一和我说的不符的是,很多并不是象我说的买65平左右,在城郊结合部的小房子,而是市区大房子,使得压力太大,抱怨连天,实际上是年轻人太浮躁,超前消费了。
当然以上收入是平均数,如果你低于此,说明你努力不够或你不适合在城市发展,你可以回小地方。如果你高于此,说明你有更好的选择。
2、收入预期及实际变化;不能静止地说不吃不喝多少年买一套房:
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收入增长也较快,前20年由于人口结构及收入分配不公造成增长不理想,就在不理想情况下,实际上收入也在增长,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5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由于计划生育造成人口结构原因,劳动力已经从无限供应正在转化为有限供应,市场的力量会使收入进入较快的增长周期,大家留意一下,最近二年,农民工的收入增加很多,成都有点技术如装修工一天收入不少于150元,在农村80元一天很难请到零工。同时政府开始大力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以及通胀的因素,未来10年将是普通员工收入大幅提升的黄金10年。当90年收入100元时,我们很难想象2000年的1500元,同样2000年收入1500元时,很难想象2010年的5000元。同样你可以大胆现象一下10年后,你收入会是多少------10000元或20000元。
最后你在想象一下,如果10年后,个人一般月收入1-2万元,家庭月收入2-4万元,房价会如何,稳定,让大家很轻松地买房子,买个2套3套。显然不可能,因为没有土地修那么多房子,也没有那个发达国家让你很轻松买房子,所以结果只会是房价也同步涨,一样二个人2-3个月的节余,大约可以买一个平方,市场才能平衡,那时房价该多少-----2万到5万(成都的价格)。别的地方,你自己算吧。
10后经济发展到了较发达程度,增长速度下来了,城市化也差不多了,人口也稳定了,收入增长也比较慢了,房价稳定了。
3、农村人员进城大量在城市立足部分已买房,不是伪城市化(不可能在城市买房): 说明本观点非常简单,如果你来自农村,或者对农村熟悉,你可以自己理解我说的以下观点,或者你生活圈子在城市对农村不熟悉,建议你和周围来自农村的同事了解,验证我一下观点。大家先看以下三点事实:首先第一点,现在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进城打工。第二点,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第三点,现在年轻的农民都在城市打工,将来他们也不会回农村。
结论是最近10年有30%左右农村家庭正在不可扭转地城市化,我本人对我老家熟人调查,也和来自不同地方农村的同事调查聊天,近20年已有30%左右农民在城市安家,当然他们还保留农村的住房及宅基地,部分家庭老人还在农村。现在城市化形成梯度,乡下到县城、地市、省城比例逐渐步减低,即到县城最多,地市次之、省城教少。县城到地市、省城,地市到省城。进城的方式中,多年经商的大部分已近城。打工的个别技术较好或进入管理层的大部分已进城。子女读书进城或在城市打工并站住脚,不管他们是是否已经买房,他们都不会回到农村,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女孩出嫁,农村家庭一般以男孩为中心,该男孩在哪儿成家,意味着家庭中心就移到哪儿;年轻的不回农村,年老的在农村,随着时间推移,年老的生活无法自理及去世后,自然完成城市化过程
先和大家讲一个我们家的故事,80年代改革,我们家在农村修了一栋土墙房子,10年收入没了,95年我们家在镇上修了一栋砖瓦房子,10年收入没了,2006年我和我哥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让父母养老,现在情况是80年以前祖上留下的老房子由于无人居住已经倒塌(期间修过几次,后来想明白不修了),80年代修的也已破烂不堪,估计也快不行了,镇上的房子,现在卖不了几个钱,只好免费让人住(代为照看)。
以上故事的结论是由于农民意识问题,前二十年打工挣的一点钱,都花在老家盖房子,大大影响了在城市买房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农民已经认识提高,子女较少,随着子女进城打工,也不会回农村事实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在农村修房子没有意义,全家集中力量让子女在城市立足,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提速阶段,这也是当前房价高升的主要原因。
因为农民在农村修房无法按揭,实际上,他们有能力在农村修房,就意味着,有能力和子女一起努力在城市付首付,购买房子;假如农民都认识到这一点,对城市住房需求是非常可怕的,赶紧买房吧。
也许有城市的无聊经济学家会说,农民在农村不修房,他们住那儿,我告诉你,请你到农村看看,关门闭户的房子、或一栋大面积的房子,只住一二个老人小孩比比皆是。老房子没人住倒塌的比比皆是。想住房子,亲戚免费或象征性付一点租金,随便找到房子住
中国的传统习惯,父母会尽一切能力为了子女,集全家打工之力,在城市立足买房,是可以办到的,这一点在农村大家会认为理所当然。
我也是农村进城的人员,我的根也在农村,告诉农民兄弟:
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因为你的子女在农村没法生存发展,他们也不会回去了,农村不可能承载太多人的富有梦想,农村资源只需要小部分的劳动力。能在大城市买房不要再县城或镇上买房。因为只有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地方,人气才会旺,你的子女才可以生存立足,不然房子毫无价值。看看台北人口占台湾的一半,汉城人口占韩国的2/3。东京占1300万,占日本人口的11%。中国不会一个中心城市,但将来人口集中在几十个中心城市是必然的。
4、要考虑生病、子女上学、父母养老、没钱买房:
假如你准备好你可能生病要用的钱、将来小孩要用的钱、将来父母养老要用的钱,那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因为你是以现在的低收入应付将来的通胀、收入的提高及各种费用的提高,你现在准备的钱,到将来一钱不值,也永远办不了你计划想办的事情。你想象一下,很多老百姓在80年代90年代节约存钱,以当时收入存款一万二万都很难,留到今天价值很小,实在太亏了。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
生病不用考虑,实际上年轻人概率上就很少生大病,你看看你的周边同事和你周围的熟人,有几个生了倾家倾家荡产的大病,其概率比同性恋吸毒都小。你可以网上搜一下,我国吸毒有一千万左右,比例近1%吧,同性恋远远大于吸毒,你用考虑吗?如果真的发生不幸的事情,那也只认倒霉,要解决生病的问题,最佳的应该是基本的医疗保险。小孩上学问题也不用考虑,实际上你让小孩读一般的义务教育学校就可以了,小孩的成才关键还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有多少农村条件很差的小孩一样成才,现在高考实际上,大城市考不过农村。当然现在有高价幼儿园、高价私立中小学,你没必要去读。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5年以后高校入学率会提高到40%,当10几年以后,现在年轻人的子女可以随便上大学了。只要家庭教育好,正常有学校上学,将来就没问题。我自己就是从一个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出来的,考上一本学校,你自己身边也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自己的小孩也是按片区划分读书,一样健康成长学习。
有关父母养老问题,请大家了解一下周围熟人同事,经济上是父母帮助小孩多还是反之,我想大家很快会得到父母帮助小孩多的结论。原因的产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父母帮助小孩成家立业的传统,当小孩进入中年,父母进入老年以后,子女孝敬照顾父母。
实际上当前农村进城打工的孩子、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农民自己想一下,想在你给了父母的钱多,还是了父母支持你的的钱多,应该是后者。50岁左右的父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可能有在经济上对你的支持(不同人家庭经济不一样,父母抚养你成年,应该说尽到职责,支持力度有大有小,没有支持也是合理的),但是一般不需要你经济上的负担。在过10来年后,父母需要你的照顾,但经济上也不会对你有太多的负担,主要应该是关心、照顾及及时的问候及亲情。父母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子女成家立业,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将来你在父母老了需要照顾的10来年,你才有条件照顾他们。
5、黑灯看住房空置率,不对,空置率高吗?不高,而且在正常范围,也有原因:
比如老公房老小区,你晚上去看,黑了多少灯;我告诉你一样高,你不信晚上在你所在城市马上去看,一样有1/3左右不亮,我专门研究过,今年夏天,网上大抄空置率时,我专门花了一周的晚上8:00到10:00在成都的老城区看过。但我告诉你,几乎100%都有人住,不管是租出去,还是自住,肯定有人住,除了个别重新专修或者出租换租过渡期的除外。因为老公房老小区以前修好就可以住人,可以不装修,又很好租,配套成熟,我问你,有谁自己不住,也不租,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出租房子又不是多麻烦的事情,便宜一点一下就租出去,没那么傻得人。
当然新小区由于装修的原因,入住率本来就应该逐步提高(有些是自住,但由于小孩入学、退休养老、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暂时空置),其次确实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投资投机购房,随着5年左右的市场消化(投资及投机的抛出)及配套成熟,入住率自然会达到正常水平,谁也不会让几
十、几百万的资产长期毫无效益,哪怕一点租金也可以,除了个别短炒,马上想出手的以外。
6、中国收入低,中国房价收入比奇高,国外便宜,不对,请看一下数据: 要注意一点的是中国东方文化,亚洲的日本、台湾、韩国、香港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房价是我们的未来。
回答本问题非常简单,网上搜一下台湾、韩国、香港普通工薪收入以及他们的房价,考虑到他们生活成本比我们高的因素,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实际他们都办不到,大概3-4月二个人节余才能买一平方)。考虑到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适当的溢价(或就叫泡沫)也是正常的。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中国北、上、深、杭、广房价有点偏高或正常,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房价有点偏低或正常。
请看我搜的权威数据:
台湾一项民间调查显示,亚洲八大国际城市的房价年涨幅排名中,香港、深圳、北京包揽前三名,分别为22%、19.28%和17.61%。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房屋旗下的亚洲房市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调查显示,在此项排名中,一年来东京房价下跌6.98%,首尔下跌3.04%,是八大城市中仅有的两个房价下跌城市。调查说,八大城市的房价均价中:
香港以每坪(一坪约为3.3平方米)202万元(新台币,下同,折合每平方米13.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居首。东京以每坪172万元居次(折合每平方米11.4万元人民币)。第三至五名分别为新加坡112.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7.5万元人民币/平方米)、韩国首尔8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5.7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台北46.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3.1万元人民币/平方米)。深圳以每坪36.62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38万元人民币)、上海以33.7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2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北京则28.58万元(折合每平方米1.8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均价分列六至八名。收入情况比较:
台湾:2010年12日月“日前经建会公布「历史新高」数据指出,今年每人平均薪资达4万4千元。但行政院主计处调查显示,今年月收入不到3万元的受雇者将近360万人,其中更有103.8万人不满2万元。这不仅说明经济M型化的趋势,也突显作多多、赚少少的「穷忙族」(working poor)大幅增加。”。台湾月收入三萬元台币相当于1000美元,换算为人民币6800元。平均薪资达4万4千,相当于11000元人民币。香港韩国:香港和韩国全职工作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平均月薪12500元人民币。当然低收入也很低,香港10-15%的低收入阶层月收入5000人民币左右。
请看一下报道(网上可以搜):“香港首个最低工资即将拍板,消息透露,行政会议今(9)日将讨论最低工资金额,估计行会将接纳临时最低工资委员会时薪 28 元(港元,下同)的建议。最快明年上半年,全港 31 万 4600 名时薪低于 28 元的基层员工,将可获加薪。饮食业呼吁雇主全盘考虑节省成本方法,不一定先从裁员减薪着手,不要让最低工资令劳资关系变成战场”。按一周上五天,一个日月上22天,一天8小时计算日月薪最低为:28*8*22=4828港元=4345元人民币。
7、房地产泡沫,也许有,但不大,也许就没有,不用争论,能买赶紧买: 战略上说,房价随之收入提高及城市化进程一直会保持上升趋势,办得到一定创造能力就买。战术上说,房价因国家政策及市场因素会有波动,要找适当的买点。
短期房价上我不好预测,但我认为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一个月一平方的规律会一直起作用。房子任何时候都会让你觉得买起来很困难,因为没有那那么多房子,必须通过高价平衡。你在看一下收入的变化,想想以后可能的房子价格:
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6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
人人都有房子住不可能,例如一个农村大妈到城市当保姆,一个农村青年他到城市打工,政府就该解决房子,那个国家那个城市能办到。如果北京、上海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农民们马上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实际上现在农村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好找的很,大不了工资低点,只要有独立住房的,能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就行了,总比在农村刨土强。最后大城市装的下吗? 也许你会说,我大学毕业,我工作几年,就该有房子。不对,我告诉你,你并不比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高贵,如果政府解决你们住房,那凭什么不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何况他们很多人有一技之长(如电工、泥瓦工、焊工等),收入并不比你低,工作比你们辛苦,农民比你能吃苦节约。他们如果醒悟过来,他们一样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子(就把他们在老家盖房的钱当首付就可以了)。
8、要有自己的思想、多从身边调查得到结论,不要被媒体和论坛上的一些观点左右
现在只要骂开发商的,骂房价高的都是对,容不得理性的声音,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主流媒体已被绑架,各种违反常识的声音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央电视台,从所谓的专家口中出来。例如:
6千万套空置房电表不走,居然网上到处流传,大家津津乐道。请问全国总共修了多少房子、全国电表联网了吗(实际上一个城市、一片街区都没联网?你了解现在城市电表智能电表比例有多高吗?明显的一派胡言。
30万收入买不起房(2011、2号中中央二台专家),你看看身边已买房或正在买房的人,他们收入有多少就行了?30万能买不起一套普通住房吗? 全国90%的人买不起房,你看看自己身边熟人,已买房或正在买房及计划的人比例有多高,自己有房的比例有多高?年轻大学毕业5年以上买房的比例有多高,成都不会低于80%,一线城市可能少一些,但他们可能也在二三线城市买有房子,已买房的比例也不会低于40%,不用急于反驳我,你先周围了解一下在说。
很多人住房困难,现在城市原居民大多都有房子,比例不小于95%,新城市人5-10年基本都有自己住房,有二套房的人也不在少数,难道不能一个侧面说明房价的合理性吗。
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房,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他们过得幸福吗,我想大部分都幸福,虽然部分人压力很大。当大部分都没出现还不起按揭情况,当前房地产个人按揭是银行最优良的资产。银行提前还贷要排很久队,说明随着收入提高,很多买房人有余力提前还贷。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提前还贷比例有多高,我的调查了解,比例高达80%以上,如果不行,问下银行的朋友就知道。
9、最后四忠告:
(1)来自农村的孩子一定让家里不要在农村建房。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把农村建房的钱作为首付的一部分,在城市买房。
(2)移民城市,集全家之力在城市买房,你甚至你的父母(有些城市可以随亲)可以享受城市的一切福利。如果暂时不行,赶紧考虑政府的经适房、限价房,今年要大量修,是好机会。(3)不要买车及时髦数码产品,一辆车子一套小房,你想一下,买车的钱做首付,养车的钱当按揭,买一个郊区的40平小房子可以吧。刻苦耐劳节俭,至于时髦数码产品,那完全是为产品研发作贡献,那一样东西过二三年不大减价。200元左右的手机不能用吗?够用就行。(4)最后记住一点,大学4人一间房,吃食堂,500-600元左右一月生活费(当前我们学校,沿海要高一些,平均不会超出1000元)过的很充实开心,你在城市上班了,和女朋友租一套房子中的一间,可以自己做饭,吃、住都比你刚离开的学校好,且可口、节约,为什么不行?开始存钱,准备下手买房吧。
10、对政府的建议
(1)不要被民粹主义影响政策,不要把网络调查拿来说事,网络调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批年轻的、在网络上非常活跃、思想极不成熟的愤青观点,也包括一批无所事事、以上网打发时间不认真学习或工作的学生及无业游民的观点,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希望以科学的民意调查了解社会实际。
2)经适房、限价房是明目张胆的集体腐败。多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以经适房、限价房的名义修房分给职工,领导都是150、200的大房子。他们那一家没有二三套房子。管理好国营部门的住房福利腐败,他们都是中高收入阶层,每年大家拼命通过关系进去,出现了大量官二代、垄二代、垄家族。只有切断其利益(最大是住房及高收入),才能达到正常的用人的生态平衡。
(3)直接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减低收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社保,如果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愿离开的可以让他们提前退休(每个月发2000-3000元生活费),也比每年让他们高收入、高福利消耗国家财产好。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难道招不到人。请问一下,企业员工每年要从工资里自己交社保,退休收入只有公务员(一分不交社保)的几分之一,这是什么道理?(4)在人治大于法,社会充满人情关系,社会海量信息大量存在,人与人间相互不了解、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收入不透明的情况下。经适房、限价房的所谓公示能管理好嘛?只能发展部分廉租房,以备个人应急及过渡用。
(5)一般刚进城人员应大量靠市场租赁房解决。在抑制投机的前题下(可以购房1年内出售非个人唯一住房,收益90%作为税收,以后逐年递减。每年政府公布市场价格行情,如果房东和卖家联手出售故意报低价,政府优先购买作为廉租房源,以此规避税收漏洞)。
鼓励靠个人投资解决住房问题,个人投资住房出租回报很低,他们愿意做这种事情,政府应该欢迎,他们效率高,也免了政府管理的腐败漏洞,以及廉租房源的政府投资问题,何乐而不为? 政府对困难人员的补助,通过现金发放,当家庭收入提高后,随时可以停止发放,经适房、廉租房的退出难题。
现在的政策大量修经适房、限价房、廉租房会存在大量的腐败,也是政府资金难以支持的,将来会出现难以退出问题,特别我国法制观念不前,关系后门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不改,将来会出大乱。看看现在的大量经适房流入谁的手里就知道了。
(6)现在很多所谓经济学家强调农村土地收益应该归农民所有,这不妥,也违背公正原则。现在最富有的人群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大量的偏远农民不能得到实惠。我认为应该坚持现有的国家征收,保障失地农民有尊严的生活,处理方式应该是按年龄发放固定工资,保证他们有二到三套安置住房,安置住房多少年内不允许出售(可以出租)。这样他们有住房及固定收入,生活无忧,也可以融入城市。不能一次性给予大量安置费,他们的理财能力差,很易出现坐吃山空,以后难以生存的问题。现有的按面积赔偿制度,起到很不好的示范作用,违章建筑大量出现,小产权大量出现等问题。
(7)小产权大量出现,问题出在政府及地方官员,房子要开工修一二年,当地官员不知道,太令人难以理解,大街上一个小贩你都可以罚款,修了几年的房子你不知道,管不了?肯定有大量腐败,也很好查,希望政府大力查,不然又是一个大不公的问题。
(8)中国的现状,不适合发展个人小汽车,交通、能源都是大问题,应该对购车重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有钱人买车,补贴普通百姓。以前鼓励汽车消费的观念太短视了。以上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但也不排除我理解有误或不全面,欢迎大家转载及讨论批评,如果同意我的观点,请转交你的朋友,让跟多的人认识现实,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感觉这个老师完全在闭门造车,数据错误百出,观点其他的都不想评价了 首先,成都市区是以2.5环为分界线?明明是以三环为分界线!其次,2.5环外才5500元?连东边三环外的万科魅力之城都上万了!更别提三环外南部新区了!
第三,市区的房租才500?我不晓得是哪个年头的房租价格?难道是20年前的? 第四,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月收入能达到3000--4000?哪个那么好的单位?麻烦这位教师给大家都去落实哈这个单位!靠自己能在2-3年内实现买房理想?除非自己不吃不喝!···············
还有很多错误论据,都不一一驳斥了
国内的同学们都知道,国内物价飞涨,就是工资不涨,应该是好几年没有涨过了,从2000年算起,11年来,收入大概只长了2倍,但是房价长了10倍,其他的食品啊衣服啊等生活必需品长了大概3到5倍不等
第三篇:分析很透彻 一个大学教师眼中2013年房价趋势
分析很透彻 一个大学教师眼中2013年房价趋势
编者按: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房价的讨论,看到充满常识性错误言论的所谓专家文章,大量不理性的谩骂、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选择性地使用材料、活跃的刚毕业年轻人急于买房,占领网络主流,听不到理性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声音。我感到有必要告诉大家,特刪是年轻人真相,不要被误导。
1、当前房价基本正常,幵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
实际上近20年来房价增长速度都在正常的增长速度上下变化,有些年仹快了些,有些年仹慢了些。其标准应该是中等收入家庭(二人挣工资),在去除基本生活开支后,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以当前收入10年可以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购买一套50-80平的住房(以中位数65计算)。例如南京65*7500=48.7万元,首付15万,贷款35万,30年,月还款应该在2000元左右。
平均65平的住房偏小,小套二可以满足小家庭的要求,10年后,小孩读小学时,也许你有能力换大房子了。我们就是这样过来,开始成家一间小工房(12平),小孩读小学时才有自己的第一套50平的小套二。很多幵不是象我说的买65平左右,在城郊结合部的小房子,而是市区大房子,使得压力太大,抱怨连天,实际上是年轻人太浮躁,超前消费了。
当然以上收入是平均数,如果你低于此,说明你努力不够或你不适合在城市发展,你可以回小地方。如果你高于此,说明你有更好的选择。
2、收入预期及实际变化:不能静止地说不吃不喝多少年买一套房
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收入增长也较快,前20年由于人口结构及收入分配不公造成增长不理想,就在不理想情况下,实际上收入也在增长,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5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通胀的因素,未来10年将是普通员工收入大幅提升的黄金10年。当90年收入100元时,我们很难想象2000年的1500元,同样2000年收入1500元时,很难想象2010年的5000元。同样你可以大胆现象一下10年后,你收入会是多少------10000元或20000元。
最后你在想象一下,如果10年后,个人一般月收入1-2万元,家庭月收入2-4万元,房价会如何,稳定,让大家很轻松地买房子,买个2套3套。显然不可能,因为没有土地修那么多房子,也没有那个发达国家让你很轻松买房子,所以结果只会是房价也同步涨,一样二个人2-3个月的节余,大约可以买一个平方,市场才能平衡,那时房价该多少-----2万到5万(成都的价格)。刪的地方,你自己算吧。
10后经济发展到了较发达程度,增长速度下来了,城市化也差不多了,人口也稳定了,收入增长也比较慢房价稳定了。
3、农村人员迚城大量在城市立足部分已买房,不是伪城市化(不可能在城市买房)
大家先看以下三点事实:首先第一点,现在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迚城打工。第二点,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第三点,现在年轻的农民都在城市打工,将来他们也不会回农村。结论是最近10年有30%左右农村家庭正在不可扭转地城市化。
中国的传统习惯,父母会尽一切能力为了子女,集全家打工乊力,在城市立足买房,是可以办到的,这一点在农村大家会认为理所当然。
我也是农村迚城的人员,我的根也在农村,告诉农民兄弟:
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因为你的子女在农村没法生存发展,他们也不会回去了,农村不可能承载太多人的富有梦想,农村资源只需要小部分的劳动力。能在大城市买房不要再县城或镇上买房。因为只有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地方,人气才会旺,你的子女才可以生存立足,不然房子毫无价值。看看台北人口占台湾的一半,汉城人口占韩国的2/3。东京占1300万,占日本人口的11%。中国不会一个中心城市,但将来人口集中在几十个中心城市是必然的。
4、要考虑生病、子女上学、父母养老、没钱买房
假如你准备好你可能生病要用的钱、将来小孩要用的钱、将来父母养老要用的钱,那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因为你是以现在的低收入应付将来的通胀、收入的提高及各种费用的提高,你现在准备的钱,到将来一钱不值,也永进办不了你计划想办的事情。你想象一下,很多老百姓在80年代90年代节约存钱,以当时收入存款一万二万都很难,留到今天价值很小,实在太亏了。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乊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
要解决生病的问题,最佳的应该是基本的医疗保险。
小孩上学问题也不用考虑,实际上你让小孩读一般的义务教育学校就可以了。
有关父母养老问题,请大家了解一下周围熟人同事,经济上是父母帮助小孩多还是反乊,我想大家很快会得到父母帮助小孩多的结论。原因的产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父母帮助小孩成家立业的传统,当小孩迚入中年,父母迚入老年以后,子女孝敬照顾父母。
父母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子女成家立业,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乊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将来你在父母老了需要照顾的10来年,你才有条件照顾他们。
5、黑灯看住房空置率,不对,空置率高吗?不高,而且在正常范围,也有原因:
比如老公房老小区,你晚上去看,黑了多少灯;我告诉你一样高,你不信晚上在你所在城市马上去看,一样有1/3左右不亮,我专门研究过,今年夏天,网上大抁空置率时,我专门花了一周的晚上8:00到10:00在成都的老城区看过。但我告诉你,几乎100%都有人住,不管是租出去,还是自住,肯定有人住,除了个刪重新专修或者出租换租过渡期的除外。因为老公房老小区以前修好就可以住人,可以不装修,又很好租,配套成熟,我问你,有谁自己不住,也不租,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出租房子又不是多麻烦的事情,便宜一点一下就租出去,没那么傻的人。
当然新小区由于装修的原因,入住率本来就应该逐步提高(有些是自住,但由于小孩入学、退休养老、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暂时空置),其次确实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投资投机购房,随着5年左右的市场消化(投资及投机的抛出)及配套成熟,入住率自然会达到正常水平,谁也不会让几
十、几百万的资产长期毫无效益,哪怕一点租金也可以,除了个刪短炒,马上想出手的以外。
6、中国收入低,中国房价收入比奇高,国外便宜,不对,请看一下数据:
要注意一点的是中国东方文化,亚洲的日本、台湾、韩国、香港和中国城市化迚程及房价是我们的未来。
回答本问题非常简单,网上搜一下台湾、韩国、香港普通工薪收入以及他们的房价,考虑到他们生活成本比我们高的因素,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实际他们都办不到,大概3-4月二个人节余才能买一平方)。考虑到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适当的溢价(或就叫泡沫)也是正常的。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中国北、上、深、杭、广房价有点偏高或正常,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房价有点偏低或正常。请看我搜的权威数据:
台湾一项民间调查显示,亚洲八大国际城市的房价年涨幅排名中,香港、深圳、北京包揽前三名,分刪为22%、19.28%和17.61%。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房屋旗下的亚洲房市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调查显示,在此项排名中,一年来东京房价下跌6.98%,首尔下跌3.04%,是八大城市中仅有的两个房价下跌城市。调查说,八大城市的房价均价中:香港以每坪(一坪约为3.3平方米)202万元(新台币,下同,折合每平方米13.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居首。东京以每坪172万元居次(折合每平方米11.4万元人民币)。第三至五名分刪为新加坡112.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7.5万元人民币/平方米)、韩国首尔8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5.7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台北46.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3.1万元人民币/平方米)。深圳以每坪36.62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38万元人民币)、上海以33.7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2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北京则28.58万元(折合每平方米1.8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均价分列六至八名。
收入情况比较:台湾:2010年12日月“日前经建会公布「历史新高」数据指出,今年每人平均薪资达4万4千元。但行政院主计处调查显示,今年月收入不到3万元的受雇者将近360万人,其中更有103.8万人不满2万元。这不仅说明经济M型化的趋势,也突显作多多、赚少少的「穷忙族」(workingpoor)大幅增加。”。台湾月收入三萬元台币相当于1000美元,换算为人民币6800元。平均薪资达4万4千,相当于11000元人民币。香港韩国:香港和韩国全职工作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平均月薪12500元人民币。当然低收入也很低,香港10-15%的低收入阶层月收入5000人民币左右。
请看一下报道(网上可以搜):“香港首个最低工资即将拍板,消息透露,行政会议今(9)日将讨论最低工资金额,估计行会将接纳临时最低工资委员会时薪28元(港元,下同)的建议。最快明年上半年,全港31万4600名时薪低于28元的基层员工,将可获加薪。饮食业呼吁雇主全盘考虑节省成本方法,不一定先从裁员减薪着手,不要让最低工资令劳资关系变成战场”。按一周上五天,一个月上22天,一天8小时计算日月薪最低为:28*8*22=4828港元=4345元人民币。
7、房地产泡沫,也许有,但不大,也许就没有,不用争论,能买赶紧买:
战略上说,房价随乊收入提高及城市化迚程一直会保持上升趋势,办得到一定创造能力就买。战术上说,房价因国家政策及市场因素会有波动,要找适当的买点。
短期房价上我不好预测,但我认为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一个月一平方的规律会一直起作用。房子仸何时候都会让你觉得买起来很困难,因为没有那那么多房子,必须通过高价平衡。你在看一下收入的变化,想想以后可能的房子价格: 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6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人人都有房子住不可能,例如一个农村大妈到城市当保姆,一个农村青年他到城市打工,“我们公司”就该解决房子,那个国家那个城市能办到。如果北京、上海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农民们马上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实际上现在农村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好找的很,大不了工资低点,只要有独立住房的,能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就行了,总比在农村刨土强。最后大城市装的下吗?
也许你会说,我大学毕业,我工作几年,就该有房子。不对,我告诉你,你幵不比迚城打工的农民工高贵,如果“我们公司”解决你们住房,那凭什么不给迚城打工的农民工,何况他们很多人有一技乊长(如电工、泥瓦工、焊工等),收入幵不比你低,工作比你们辛苦,农民比你能吃苦节约。他们如果醒悟过来,他们一样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子(就把他们在老家盖房的钱当首付就可以了)。
8、要有自己的思想、多从身边调查得到结论,不要被媒体和论坛上的一些观点左右 很多人住房困难,现在城市原居民大多都有房子,比例不小于95%,新城市人5-10年基本都有自己住房,有二套房的人也不在少数,难道不能一个侧面说明房价的合理性吗。
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房,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他们过得并福吗,我想大部分都并福,虽然部分人压力很大。当大部分都没出现还不起按揭情况,当前房地产个人按揭是银行最优良的资产。银行提前还贷要排很久队,说明随着收入提高,很多买房人有余力提前还贷。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提前还贷比例有多高,我的调查了解,比例高达80%以上,如果不行,问下银行的朋友就知道。
9、将买房希望寄托于经济危机、战争、地震、恐怖活动的
经济危机来的时候,人类会不会束手无策,眼巴巴地望着经济一夜乊间回到原始社会? 战争、地震、恐怖活动来的时候,是保小命要紧还是抁底要紧?
11、以股市模式来分析楼市趋势的
楼市会不会像股市,今天涨停明天跌停?实践证明,低点买上房的,不是专业的,就是瞎蒙的。楼市是否能像股市一样,快迚快出,随心所欲地买卖?
哎呀,咋一下市中心没地了,偶尔开一个新盘价格老高了,还得靠关系靠运气去抢。
12、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楼市发展阶段的
楼市发展刜级阶段,其实很短暂,也不过10来年。眼睛一睁,开发商在三环卖楼;眼睛一闭,开发商在五环卖楼;眼睛一睁一闭,开发商到卫星城市卖楼了
13、被无房人士忽悠
在论坛上,预测房市的大仙相当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恐怕连售楼处的门槛都没踏过,但这幵不影响他对楼市掌控的自信,也不影响信徒的狂热。等到验证时间到了,弃楼逃跑也还好,有的牛B大仙,对前来诉苦的受害者冷冷地说“都成年人了,自己不会做主啊?我让你去吃屎也你也吃?”。买得起就尽快买,这个建议在过去十年是被骂房托的重要依据。但是,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在此阶段,地段比波段重要得多。
最后四忠告:
(1)来自农村的孩子一定让家里不要在农村建房。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把农村建房的钱作为首付的一部分,在城市买房。
(2)移民城市,集全家乊力在城市买房,你甚至你的父母(有些城市可以随亲)可以享受城市的一切福利。如果暂时不行,赶紧考虑“我们公司”的经适房、限价房,今年要大量修,是好机会。
(3)不要买车及时髦数码产品,一辆车子一套小房,你想一下,买车的钱做首付,养车的钱当按揭,买一个郊区的40平小房子可以吧。刻苦耐劳节俭,至于时髦数码产品,那完全是为产品研发作贡献,那一样东西过二三年不大减价。200元左右的手机不能用吗?够用就行。(4)最后记住一点,大学4人一间房,吃食堂,500-600元左右一月生活费(当前我们学校,沿海要高一些,平均不会超出1000元)过的很充实开心,你在城市上班了,和女朋友租一套房子中的一间,可以自己做饭,吃、住都比你刚离开的学校好,且可口、节约,为什么不行?开始存钱,准备下手买房吧。
第四篇:大学教师眼中房价一针见
1大学教师眼中房价:一针见血
来源:凤凰网论坛 2012-07-02 10:54 分页
首先声明一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来自农村,已在城市成家,拥有自己的住房,对农村的情况及城市都熟悉,由于工作原因,每年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熟悉,对学生工作几年后的情况也很清楚,我所在的城市是成都,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就业及毕业后收入情况一般在中等水平。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房价的讨论,看到充满常识性错误言论的所谓专家文章,大量不理性的谩骂、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选择性地使用材料、活跃的刚毕业年轻人急于买房,占领网络主流,听不到理性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声音。我感到有必要告诉大家,特别是年轻人真相,不要被误导。
浏览大图
在此我说明一下,我对经济感兴趣,也炒过股,不过不成功(亏了,现在没炒),收入一般,家庭月收入一万左右(我和太太收入差不多都5000元左右),有二套住房。
其次成都当前以2.5环为市中心区及郊区的界线,2.5环均价在7500左右,2.5环以内均价应在10000左右,2.5环以外均价应在5500左右。成都房价在全国在中等水平,有典型意义。
由于来自农村,我对家乡情况很了解,每年寒假及暑假都回去看看,老家的人也经常找我,很多老乡及毕业工作的学生买房都经常咨询我意见,慢慢几年下来,在老乡及学生中有点名气,咨询我的人越来越多,促使我研究楼市,也对当前房地产有较深刻的了解,在此表达一些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当前房价基本正常,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
实际上近20年来房价增长速度都在正常的增长速度上下变化,有些年份快了些,有些年份慢了些。其标准应该是中等收入家庭(二人挣工资),在去除基本生活开支后,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以当前收入10年可以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购买一套50-80平的住房(以中位数65计算)。例如成都65*7500=48.7万元,首付15万,贷款35万,30年,月还款应该在2000元左右。
浏览大图
一般工薪阶层取中位数收入3500元(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成都地区,月收入在3000-4000元),正常开支二个人谈朋友合租一间住房(一套房子中的一间),成都市区大约550元左右,郊区350,取中值450元,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0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000元,一个月可以余4000元。一年余5万元左右,2-3年可以付首付买房。购到房子入住后,每月还按揭后,有5000元左右可供开支,会有一定节余,考虑到收入增长因素,10左右可以还清。例如我们2000年时家庭收入3000元(月收入1500左右),成都房价2000左右,除了正常开支,也是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当时也觉得压力大,实际上最后六年就还清了,因为收入增长。因为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增长也是肯定的。
浏览大图
大家可能说成都房价低,北京、上海、广州太贵了,实际上也是一样,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月收入北、上、广4000-8000元,取中位数6000元,假如二个人租一间1000元房子(合租城郊结合部,条件尚可),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6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200元,一个月可以余8000元。二个月节余16000元,可以购买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房子一平方,其余计算同上。
以上分析是在没有负担家庭父母费用,以及父母没有资助的情况下,如果有负担就要慢一点,如果家庭父母有资助就要快一点。大学刚毕业学生,父母都还可以工作(在农村也可以自食其力,打工也有点节余),有一定收入,儿女要购房成家,多少都会支持一点。同时当前农村收入在提高,一般也只有二个小孩,经济一般都有点节余。当然,过10-20年后,子女也会对父母有养老的支出,实际上,基于中国传统,一般子女负担父母的并不多。
浏览大图
平均65平的住房偏小,小套二可以满足小家庭的要求,10年后,小孩读小学时,也许你有能力换大房子了。我们就是这样过来,开始成家一间小工房(12平),小孩读小学时才有自己的第一套50平的小套二。
最后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2-6年,都和女(男)朋友80%在城市买房了,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你可以和周围了解一下,大学毕业几年购房比例有多高就可以验证我的观点,唯一和我说的不符的是,很多并不是象我说的买65平左右,在城郊结合部的小房子,而是市区大房子,使得压力太大,抱怨连天,实际上是年轻人太浮躁,超前消费了。
当然以上收入是平均数,如果你低于此,说明你努力不够或你不适合在城市发展,你可以回小地方。如果你高于此,说明你有更好的选择。
2、收入预期及实际变化;不能静止地说不吃不喝多少年买一套房:
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收入增长也较快,前20年由于人口结构及收入分配不公造成增长不理想,就在不理想情况下,实际上收入也在增长,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5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
由于计划生育造成人口结构原因,劳动力已经从无限供应正在转化为有限供应,市场的力量会使收入进入较快的增长周期,大家留意一下,最近二年,农民工的收入增加很多,成都有点技术如装修工一天收入不少于150元,在农村80元一天很难请到零工。同时政府开始大力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以及通胀的因素,未来10年将是普通员工收入大幅提升的黄金10年。当90年收入100元时,我们很难想象2000年的1500元,同样2000年收入1500元时,很难想象2010年的5000元。同样你可以大胆现象一下10年后,你收入会是多少------10000元或20000元。
浏览大图
最后你在想象一下,如果10年后,个人一般月收入1-2万元,家庭月收入2-4万元,房价会如何,稳定,让大家很轻松地买房子,买个2套3套。显然不可能,因为没有土地修那么多房子,也没有那个发达国家让你很轻松买房子,所以结果只会是房价也同步涨,一样二个人2-3个月的节余,大约可以买一个平方,市场才能平衡,那时房价该多少-----2万到5万(成都的价格)。别的地方,你自己算吧。
10后经济发展到了较发达程度,增长速度下来了,城市化也差不多了,人口也稳定了,收入增长也比较慢了,房价稳定了。
3、农村人员进城大量在城市立足部分已买房,不是伪城市化(不可能在城市买房):
说明本观点非常简单,如果你来自农村,或者对农村熟悉,你可以自己理解我说的以下观点,或者你生活圈子在城市对农村不熟悉,建议你和周围来自农村的同事了解,验证我一下观点。
大家先看以下三点事实:首先第一点,现在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进城打工。第二点,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第三点,现在年轻的农民都在城市打工,将来他们也不会回农村。
浏览大图
结论是最近10年有30%左右农村家庭正在不可扭转地城市化,我本人对我老家熟人调查,也和来自不同地方农村的同事调查聊天,近20年已有30%左右农民在城市安家,当然他们还保留农村的住房及宅基地,部分家庭老人还在农村。现在城市化形成梯度,乡下到县城、地市、省城比例逐渐步减低,即到县城最多,地市次之、省城教少。县城到地市、省城,地市到省城。
进城的方式中,多年经商的大部分已近城。打工的个别技术较好或进入管理层的大部分已进城。子女读书进城或在城市打工并站住脚,不管他们是是否已经买房,他们都不会回到农村,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女孩出嫁,农村家庭一般以男孩为中心,该男孩在哪儿成家,意味着家庭中心就移到哪儿;年轻的不回农村,年老的在农村,随着时间推移,年老的生活无法自理及去世后,自然完成城市化过程
浏览大图
先和大家讲一个我们家的故事,80年代改革,我们家在农村修了一栋土墙房子,10年收入没了,95年我们家在镇上修了一栋砖瓦房子,10年收入没了,2006年我和我哥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让父母养老,现在情况是80年以前祖上留下的老房子由于无人居住已经倒塌(期间修过几次,后来想明白不修了),80年代修的也已破烂不堪,估计也快不行了,镇上的房子,现在卖不了几个钱,只好免费让人住(代为照看)。
浏览大图
以上故事的结论是由于农民意识问题,前二十年打工挣的一点钱,都花在老家盖房子,大大影响了在城市买房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农民已经认识提高,子女较少,随着子女进城打工,也不会回农村事实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在农村修房子没有意义,全家集中力量让子女在城市立足,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提速阶段,这也是当前房价高升的主要原因。
因为农民在农村修房无法按揭,实际上,他们有能力在农村修房,就意味着,有能力和子女一起努力在城市付首付,购买房子;假如农民都认识到这一点,对城市住房需求是非常可怕的,赶紧买房吧。
也许有城市的无聊经济学家会说,农民在农村不修房,他们住那儿,我告诉你,请你到农村看看,关门闭户的房子、或一栋大面积的房子,只住一二个老人小孩比比皆是。老房子没人住倒塌的比比皆是。想住房子,亲戚免费或象征性付一点租金,随便找到房子住
浏览大图
中国的传统习惯,父母会尽一切能力为了子女,集全家打工之力,在城市立足买房,是可以办到的,这一点在农村大家会认为理所当然。
我也是农村进城的人员,我的根也在农村,告诉农民兄弟:
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因为你的子女在农村没法生存发展,他们也不会回去了,农村不可能承载太多人的富有梦想,农村资源只需要小部分的劳动力。能在大城市买房不要再县城或镇上买房。因为只有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地方,人气才会旺,你的子女才可以生存立足,不然房子毫无价值。看看台北人口占台湾的一半,汉城人口占韩国的2/3。东京占1300万,占日本人口的11%。中国不会一个中心城市,但将来人口集中在几十个中心城市是必然的。
4、要考虑生病、子女上学、父母养老、没钱买房:
假如你准备好你可能生病要用的钱、将来小孩要用的钱、将来父母养老要用的钱,那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因为你是以现在的低收入应付将来的通胀、收入的提高及各种费用的提高,你现在准备的钱,到将来一钱不值,也永远办不了你计划想办的事情。你想象一下,很多老百姓在80年代90年代节约存钱,以当时收入存款一万二万都很难,留到今天价值很小,实在太亏了。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
浏览大图
生病不用考虑,实际上年轻人概率上就很少生大病,你看看你的周边同事和你周围的熟人,有几个生了倾家倾家荡产的大病,其概率比同性恋吸毒都小。你可以网上搜一下,我国吸毒有一千万左右,比例近1%吧,同性恋远远大于吸毒,你用考虑吗?如果真的发生不幸的事情,那也只认倒霉,要解决生病的问题,最佳的应该是基本的医疗保险。
小孩上学问题也不用考虑,实际上你让小孩读一般的义务教育学校就可以了,小孩的成才关键还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有多少农村条件很差的小孩一样成才,现在高考实际上,大城市考不过农村。当然现在有高价幼儿园、高价私立中小学,你没必要去读。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5年以后高校入学率会提高到40%,当10几年以后,现在年轻人的子女可以随便上大学了。只要家庭教育好,正常有学校上学,将来就没问题。我自己就是从一个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出来的,考上一本学校,你自己身边也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自己的小孩也是按片区划分读书,一样健康成长学习。
浏览大图
有关父母养老问题,请大家了解一下周围熟人同事,经济上是父母帮助小孩多还是反之,我想大家很快会得到父母帮助小孩多的结论。原因的产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父母帮助小孩成家立业的传统,当小孩进入中年,父母进入老年以后,子女孝敬照顾父母。
实际上当前农村进城打工的孩子、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农民自己想一下,想在你给了父母的钱多,还是了父母支持你的的钱多,应该是后者。50岁左右的父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可能有在经济上对你的支持(不同人家庭经济不一样,父母抚养你成年,应该说尽到职责,支持力度有大有小,没有支持也是合理的),但是一般不需要你经济上的负担。在过10来年后,父母需要你的照顾,但经济上也不会对你有太多的负担,主要应该是关心、照顾及及时的问候及亲情。父母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子女成家立业,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将来你在父母老了需要照顾的10来年,你才有条件照顾他们。
浏览大图
5、黑灯看住房空置率,不对,空置率高吗?不高,而且在正常范围,也有原因:
比如老公房老小区,你晚上去看,黑了多少灯;我告诉你一样高,你不信晚上在你所在城市马上去看,一样有1/3左右不亮,我专门研究过,今年夏天,网上大抄空置率时,我专门花了一周的晚上8:00到10:00在成都的老城区看过。但我告诉你,几乎100%都有人住,不管是租出去,还是自住,肯定有人住,除了个别重新专修或者出租换租过渡期的除外。因为老公房老小区以前修好就可以住人,可以不装修,又很好租,配套成熟,我问你,有谁自己不住,也不租,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出租房子又不是多麻烦的事情,便宜一点一下就租出去,没那么傻得人。
当然新小区由于装修的原因,入住率本来就应该逐步提高(有些是自住,但由于小孩入学、退休养老、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暂时空置),其次确实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投资投机购房,随着5年左右的市场消化(投资及投机的抛出)及配套成熟,入住率自然会达到正常水平,谁也不会让几
十、几百万的资产长期毫无效益,哪怕一点租金也可以,除了个别短炒,马上想出手的以外。
浏览大图
6、中国收入低,中国房价收入比奇高,国外便宜,不对,请看一下数据:
要注意一点的是中国东方文化,亚洲的日本、台湾、韩国、香港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房价是我们的未来。
回答本问题非常简单,网上搜一下台湾、韩国、香港普通工薪收入以及他们的房价,考虑到他们生活成本比我们高的因素,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实际他们都办不到,大概3-4月二个人节余才能买一平方)。考虑到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适当的溢价(或就叫泡沫)也是正常的。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中国北、上、深、杭、广房价有点偏高或正常,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房价有点偏低或正常。
浏览大图
请看我搜的权威数据:
台湾一项民间调查显示,亚洲八大国际城市的房价年涨幅排名中,香港、深圳、北京包揽前三名,分别为22%、19.28%和17.61%。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房屋旗下的亚洲房市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调查显示,在此项排名中,一年来东京房价下跌6.98%,首尔下跌3.04%,是八大城市中仅有的两个房价下跌城市。
调查说,八大城市的房价均价中:
香港以每坪(一坪约为3.3平方米)202万元(新台币,下同,折合每平方米13.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居首。东京以每坪172万元居次(折合每平方米11.4万元人民币)。第三至五名分别为新加坡112.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7.5万元人民币/平方米)、韩国首尔8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5.7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台北46.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3.1万元人民币/平方米)。
深圳以每坪36.62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38万元人民币)、上海以33.7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2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北京则28.58万元(折合每平方米1.8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均价分列六至八名。
浏览大图
收入情况比较:
台湾:2010年12日月“日前经建会公布「历史新高」数据指出,今年每人平均薪资达4万4千元。但行政院主计处调查显示,今年月收入不到3万元的受雇者将近360万人,其中更有103.8万人不满2万元。这不仅说明经济M型化的趋势,也突显作多多、赚少少的「穷忙族」(working poor)大幅增加。”。台湾月收入三萬元台币相当于1000美元,换算为人民币6800元。平均薪资达4万4千,相当于11000元人民币。
香港韩国:香港和韩国全职工作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平均月薪12500元人民币。当然低收入也很低,香港10-15%的低收入阶层月收入5000人民币左右。
请看一下报道(网上可以搜):“香港首个最低工资即将拍板,消息透露,行政会议今(9)日将讨论最低工资金额,估计行会将接纳临时最低工资委员会时薪 28 元(港元,下同)的建议。最快明年上半年,全港 31 万 4600 名时薪低于 28 元的基层员工,将可获加薪。饮食业呼吁雇主全盘考虑节省成本方法,不一定先从裁员减薪着手,不要让最低工资令劳资关系变成战场”。
按一周上五天,一个日月上22天,一天8小时计算日月薪最低为:28*8*22=4828港元=4345元人民币。
浏览大图
7、房地产泡沫,也许有,但不大,也许就没有,不用争论,能买赶紧买:
战略上说,房价随之收入提高及城市化进程一直会保持上升趋势,办得到一定创造能力就买。战术上说,房价因国家政策及市场因素会有波动,要找适当的买点。
短期房价上我不好预测,但我认为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一个月一平方的规律会一直起作用。房子任何时候都会让你觉得买起来很困难,因为没有那那么多房子,必须通过高价平衡。你在看一下收入的变化,想想以后可能的房子价格:
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6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
人人都有房子住不可能,例如一个农村大妈到城市当保姆,一个农村青年他到城市打工,政府就该解决房子,那个国家那个城市能办到。如果北京、上海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农民们马上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实际上现在农村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好找的很,大不了工资低点,只要有独立住房的,能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就行了,总比在农村刨土强。最后大城市装的下吗?
浏览大图
也许你会说,我大学毕业,我工作几年,就该有房子。不对,我告诉你,你并不比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高贵,如果政府解决你们住房,那凭什么不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何况他们很多人有一技之长(如电工、泥瓦工、焊工等),收入并不比你低,工作比你们辛苦,农民比你能吃苦节约。他们如果醒悟过来,他们一样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子(就把他们在老家盖房的钱当首付就可以了)。
浏览大图
8、要有自己的思想、多从身边调查得到结论,不要被媒体和论坛上的一些观点左右
现在只要骂开发商的,骂房价高的都是对,容不得理性的声音,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主流媒体已被绑架,各种违反常识的声音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央电视台,从所谓的专家口中出来。例如:
6千万套空置房电表不走,居然网上到处流传,大家津津乐道。请问全国总共修了多少房子、全国电表联网了吗(实际上一个城市、一片街区都没联网?你了解现在城市电表智能电表比例有多高吗?明显的一派胡言。
30万收入买不起房(2011、2号中中央二台专家),你看看身边已买房或正在买房的人,他们收入有多少就行了?30万能买不起一套普通住房吗?
全国90%的人买不起房,你看看自己身边熟人,已买房或正在买房及计划的人比例有多高,自己有房的比例有多高?年轻大学毕业5年以上买房的比例有多高,成都不会低于80%,一线城市可能少一些,但他们可能也在二三线城市买有房子,已买房的比例也不会低于40%,不用急于反驳我,你先周围了解一下在说。
很多人住房困难,现在城市原居民大多都有房子,比例不小于95%,新城市人5-10年基本都有自己住房,有二套房的人也不在少数,难道不能一个侧面说明房价的合理性吗。
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房,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他们过得幸福吗,我想大部分都幸福,虽然部分人压力很大。当大部分都没出现还不起按揭情况,当前房地产个人按揭是银行最优良的资产。银行提前还贷要排很久队,说明随着收入提高,很多买房人有余力提前还贷。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提前还贷比例有多高,我的调查了解,比例高达80%以上,如果不行,问下银行的朋友就知道。
9、最后四忠告:
(1)来自农村的孩子一定让家里不要在农村建房。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把农村建房的钱作为首付的一部分,在城市买房。
(2)移民城市,集全家之力在城市买房,你甚至你的父母(有些城市可以随亲)可以享受城市的一切福利。如果暂时不行,赶紧考虑政府的经适房、限价房,今年要大量修,是好机会。
(3)不要买车及时髦数码产品,一辆车子一套小房,你想一下,买车的钱做首付,养车的钱当按揭,买一个郊区的40平小房子可以吧。刻苦耐劳节俭,至于时髦数码产品,那完全是为产品研发作贡献,那一样东西过二三年不大减价。200元左右的手机不能用吗?够用就行。
(4)最后记住一点,大学4人一间房,吃食堂,500-600元左右一月生活费(当前我们学校,沿海要高一些,平均不会超出1000元)过的很充实开心,你在城市上班了,和女朋友租一套房子中的一间,可以自己做饭,吃、住都比你刚离开的学校好,且可口、节约,为什么不行?开始存钱,准备下手买房吧。
10、对政府的建议
(1)不要被民粹主义影响政策,不要把网络调查拿来说事,网络调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批年轻的、在网络上非常活跃、思想极不成熟的愤青观点,也包括一批无所事事、以上网打发时间不认真学习或工作的学生及无业游民的观点,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希望以科学的民意调查了解社会实际。
2)经适房、限价房是明目张胆的集体腐败。多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以经适房、限价房的名义修房分给职工,领导都是150、200的大房子。他们那一家没有二三套房子。管理好国营部门的住房福利腐败,他们都是中高收入阶层,每年大家拼命通过关系进去,出现了大量官二代、垄二代、垄家族。只有切断其利益(最大是住房及高收入),才能达到正常的用人的生态平衡。
(3)直接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减低收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社保,如果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愿离开的可以让他们提前退休(每个月发2000-3000元生活费),也比每年让他们高收入、高福利消耗国家财产好。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难道招不到人。请问一下,企业员工每年要从工资里自己交社保,退休收入只有公务员(一分不交社保)的几分之一,这是什么道理?
(4)在人治大于法,社会充满人情关系,社会海量信息大量存在,人与人间相互不了解、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收入不透明的情况下。经适房、限价房的所谓公示能管理好嘛?只能发展部分廉租房,以备个人应急及过渡用。
(5)一般刚进城人员应大量靠市场租赁房解决。在抑制投机的前题下(可以购房1年内出售非个人唯一住房,收益90%作为税收,以后逐年递减。每年政府公布市场价格行情,如果房东和卖家联手出售故意报低价,政府优先购买作为廉租房源,以此规避税收漏洞)。
鼓励靠个人投资解决住房问题,个人投资住房出租回报很低,他们愿意做这种事情,政府应该欢迎,他们效率高,也免了政府管理的腐败漏洞,以及廉租房源的政府投资问题,何乐而不为?
政府对困难人员的补助,通过现金发放,当家庭收入提高后,随时可以停止发放,经适房、廉租房的退出难题。
现在的政策大量修经适房、限价房、廉租房会存在大量的腐败,也是政府资金难以支持的,将来会出现难以退出问题,特别我国法制观念不前,关系后门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不改,将来会出大乱。看看现在的大量经适房流入谁的手里就知道了。
(6)现在很多所谓经济学家强调农村土地收益应该归农民所有,这不妥,也违背公正原则。现在最富有的人群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大量的偏远农民不能得到实惠。我认为应该坚持现有的国家征收,保障失地农民有尊严的生活,处理方式应该是按年龄发放固定工资,保证他们有二到三套安置住房,安置住房多少年内不允许出售(可以出租)。这样他们有住房及固定收入,生活无忧,也可以融入城市。不能一次性给予大量安置费,他们的理财能力差,很易出现坐吃山空,以后难以生存的问题。现有的按面积赔偿制度,起到很不好的示范作用,违章建筑大量出现,小产权大量出现等问题。
(7)小产权大量出现,问题出在政府及地方官员,房子要开工修一二年,当地官员不知道,太令人难以理解,大街上一个小贩你都可以罚款,修了几年的房子你不知道,管不了?肯定有大量腐败,也很好查,希望政府大力查,不然又是一个大不公的问题。
(8)中国的现状,不适合发展个人小汽车,交通、能源都是大问题,应该对购车重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有钱人买车,补贴普通百姓。以前鼓励汽车消费的观念太短视了。以上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但也不排除我理解有误或不全面,欢迎大家转载及讨论批评,如果同意我的观点,请转交你的朋友,让跟多的人认识现实,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2房价走势预测:让你大开眼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以2010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逻辑为切入点,系统性地阐述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内生发展机制,并据此推测2012年该行业的运行轨迹以及可能的政策发力点。
首先,我们必须要理顺这次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初衷。
一、出于控通胀的考量。
这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的政治命题。中国的最大政治就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尤其对2012年换届前的局势必须采取高压措施,防范一切滋生乱象的可能。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历史上出现过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1985年左右,通胀率官方数据在9%左右;第二次在1987—1989年期间,通胀率突破两位数;第三次发生在90年代中期,通胀率突破20%。以史为鉴,历届高层解决这三次通货膨胀的有效也是共同选择就是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大量叫停或者延缓投资项目的上马。此次对通胀的解决方案概莫能外,必须以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的方式创造有利于抑制通胀率的宏观背景,而房地产行业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房地产投资的抑制,缓解国内通胀意义重大。
特别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此轮通胀又有别于历史上的前三次通胀行情,因为此次既有成本推动的成分(主要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中国人口红利接近尾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既有体制下已经告罄,各地人力成本的提升现象显著——2010年全国有30个省份和地区提高了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8%;2011年全国有24个省份和地区提高了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估计这个趋势在2012年仍将继续),又有弱势美元和国外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背景下造就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所以政策一方面用行政手段,诸如限贷、限购的措施,迫使房地产投资对总需求的强烈拉动作用,以货币在该行业中流转速度降低的方式,最终体现在对通胀率的压制上——在货币总量无法主动收缩的前提下(主要是外汇占款的影响),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同样能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股市的逆向扩容于此异曲同工。同时,劳动成本的上涨是大势所趋,与政策压制下的房价形成此消彼长之势。在此政策逻辑的配合下,楼市相对价格的调整幅度将大于实际价格的下跌幅度,以此降低楼市调控对商业金融机构在涉房类账款账面上的冲击和风险,保证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最终达到折中、平摊的政策预期。
二、出于人民币升值风险的考量。
自2005年中国重启人民币汇改一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单向的升值趋势之中,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0%。美国的相关利益集团以各种理由要求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的言论不绝于耳(类似于日本的广场协定),而中国政府任然采取渐进的、可控的、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方式进行着汇率政策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汇改,事实证明在人民币渐进方式下的可控升值,对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影响有限,反而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关键原因还在于国内复杂的税制环境和各地之间普遍存在的排外、不融通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认为,国内尚不具备促进内需的统一市场环境条件。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仍需在国内既有体制变革的背景下才有实质性的进展)。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的弱势政策和随心所欲的滥发,严重影响了美元的信誉,接踵而来的欧债危机又让美元一家独大,国际上对取代美元或者削弱美元地位的呼声高涨,这对于人民币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出自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双重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浮出水面。显然美国政府不希望美元的地位遭到别国货币的挑战,阻遏计划立即启动——高调重启TPP谈判,阻止中日韩与东盟10+3自由贸易区计划,重构世界制造业的产业分布与产业链分工。另外,积极介入中国南海争端,挑拨中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因为美国政府很清楚,人民币的国际化,必先区域化,中国政府目前正利用对东南亚各国贸易逆差的方式和人民币渐进升值的做法输出人民币(这也是为什么人民币的离岸市场不选择上海而选择香港的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利用弱势美元或者是日元作为套利货币(美元和日元的借贷成本几乎为零),有计划地将热钱驱赶到金融危机后经济表现相对不错的新兴经济体和欧盟,利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财政刺激政策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强势本币政策,尤其是欧盟,吹大债务泡沫和资产泡沫,最后用了结货币套利交易的方式引爆危机。所以才有了2011年10月初的欧元暴跌。
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国家战略,不可逆转,人民币的渐进升值是该战略的配套计划。为了防范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国外“机会资金”的不断涌入,并沉淀于火热的不动产市场,攫取汇率升值和不动产收益的双份利润,由此给中国经济带来产业空心化和楼市泡沫化倾向,这就不难理解决策层为什么要这么急迫地通过粗暴的行政限制手段使楼市急速进入冷却期,而且调控的重点都放在国内的重点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一旦“机会资金”在楼市的抽逃引发连锁效应,中国金融系统将受到直接冲击,进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届时,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将无从谈起。如果错过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机遇,那么,今后人民币国际化将面对截然不同的、相对当前不利的国际环境。
三、出于国内城镇化考量
“限贷+限购”是一个总量控制,调差异的的政策组合:限贷是通过金融系统全国统一控制总量,而限购是区别对待国内各个城市的现实情况进行差异化调整。政策的深意就隐含在这个差异化调整上。我们对限购城市的梳理,发现一些共同点:
1、城市行政级别很高。涵盖全部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绝大部分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会城市,以及小部分房价涨幅过快的三线城市。
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居多。
3、城市化进程程度高的城市居多。
4、城市资源承载能力超标的城市居多。
5、相对人口密度居高的城市居多。
基于以上事实可以判断出,限购政策的弦外之音有“限大疏小”的深意。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一个畸形的现象,就是各个城市并不是按照资源禀赋进行自我城市化,而是按照城市行政级别配置资源,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是按照行政方式进行资源由高到低的配置,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在城市化中所获得的资源越多,所以就出现了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户口因获得了超额的资源支持,备受全国各地民众的追捧,导致全国人口往该类城市挤的现象,于是这些城市住房在有限的供应下要面对全国的无限需求,房价居高不下就成必然结果。另一个结果就是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的下降和透支,如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挤占耕地指标现象,等等。长期以往,问题的集中爆发将不可避免,甚至会酿造更大的悲剧。
这次的限购政策带有疏导大城市人口流入需求到小城市的倾向,缓解大城市过大的资源承载压力,再结合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省管县”行政体系改革(在原先的5级行政体系下,“市管县”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和战略,限制了行政级别较低的县级城市获得资源的能力,特别是使市一级别城市轻易通过行政手段获取本该属于下属行政城市的资源。)和多项区域规划的出台,决策层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东西间差距的意图明显。毕竟“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城镇化”战略,而城镇化不仅需要行政体系的优化,如“省管县”,更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很难说这次严控的重点城市资金不会进入这些非控制城市,甚至我们认为,控制的目的就是在于引导资源的流向。
所以我们认为今后三线城市(大部分地级市)甚至四线城市(大部分县级市)将是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点。
四、出于缩小贫富差距的考量
“5年前同样财富水平的两户家庭,因为一户选择了购房,而另一户选择租房,在两户家庭收入水平都不变的前提下,5年后购房户的财富水平远超租房户。”这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个事例。我们必须承认,住房是一个放大器,家庭或个人通过对住房是否拥有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今后财富的量级,随着房价多年来的持续上涨,甚至暴涨,住房也扩大了社会贫富的差距,积累了社会矛盾。按照国际统计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中国约在0.49左右,超过警戒线0.4,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社会必然发生大的动荡。
中国自古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2011年的中东、北非乱局,很大程度上是这句古话的应验。作为借鉴经验,我们相信中央延续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度多少是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毕竟中国政治体制上并没有国外成熟政治体完善的“政治避震机制”,被迫变革的代价过于高昂。于是,决策层在孰轻孰重之中,毫无疑问地选择了稳固执政基础之举。2010年5月,我们正是基于此认定调控必将取得实质性成果,因为这是政治任务。
五、出于配合保障房计划的考虑
如果说,从楼市自身的角度出发,中国楼市到底症结何在?我们认为就在于有限度的市场化改革和超限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一级土地市场处于政府的绝对把控,每年的新增建设土地指标是按计划给的,土地供应量是按计划推的,这绝对不是市场化,充其量也只是伪市场化;98年房改的本意是分层次的住房需求用不同的供应体系解决,可到地方政府实际操作阶段就成了把所有住房需求都推进市场,地方政府做了甩手掌柜,美其名曰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住房问题。
问题是:当一个行业的上游处于绝对的垄断控制,下游无论怎样高程度的市场化,想要达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是空谈。再者,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而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通过购买力的向上筛选必然导致市场淘汰机制对价格的依附,这个时候政府的兜底保障措施是否随着价格的上行而相应补缺、惠及广大民众呢?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却是一个政府职能范围的问题。
当前楼市的问题又回到了起点,保障房计划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纠偏计划,是对政府多年来职责缺位的纠偏。但是任何政策都要考虑成本问题,在经历了4万亿的大跃进之后,地方政府几乎已经没有多大的财力支撑这项“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庞大计划了,无奈之下,金融系统才在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的大背景下,对地方的保障房计划网开一面,并同时呼吁民间资金的跟进。所以正是出于政策成本的考量,打压楼市能为保障房计划赢得时间,扩大覆盖面,最大程度的缩小贫富差距:
假设市场上按收入水平的高低被排成100人,政府提供给收入水平处于倒数20位以内人群保障房,其余的80人都去买商品房。当商品房价格越高,则这80人当中买不起商品房而又得不到政府住房保障的“夹心人群”规模越大。任何一项政策不可能惠及所有人,但是政策必须考量惠及面是否足够广,这样才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民怨,零星的问题是可以容忍的,也是必然的。所以在这样的逻辑下,商品房价格用行政办法压制其终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障房的入市尽可能拖延时间,尽量扩大保障范围,同时减少“夹心人群”的数量。而房价越高,保障房提供的数量要想覆盖原有的面必须增加,则政策成本也跟着增加,这是政策和实际情况都不允许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再结合保障房入市的时间节点,我们在2011年8月判断,限购政策至少持续到2012年。
六、出于既往人口政策的考量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人口政策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盛衰,可谓生死之地,存亡之理,所以决策层在制定一系列社会经济长期计划或战略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该项国策的存在及影响。我们相信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给决策层敲了一下警钟,人口政策的相对放松已箭在弦上。标志性事件是河南省近期通过了“双独二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允许生育2胎)政策的落地,成为我国最后一个接受该政策的省份。
因为存在计划生育政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的出生率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向下波动,人口政策的作用随着时间的传导,大致上中国婚育年龄人口数量在2015年左右,会出现一个与之对应的向下的波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再加之“丈母娘经济”的影响,中国楼市需求在2015年左右确实存在一个断崖式的下挫可能性。结合决策层对楼市“长期健康发展”的要求,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次楼市的调控目的之一是为了调节住房需求基于人口结构因素之上的有序释放。
此次楼市调控就好比河流上的水利工程,对上游水流的洪峰进行调节,削峰填谷。纵观国内多项政策,只要涉及人口问题的,基本上都会采取“迟滞”政策,使问题不至于叠加,如当年高校的扩招政策,其目的之一就是吸纳就业力量进入学校,避免与人口高峰期的到来重叠,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的陡增。
所以,我们认为,此次楼市的宏观调控确实是着眼于未来,希望促进楼市长期健康发展。如果没有这次宏观调控,中国楼市经年的痼疾,几年之后就有可能因为核心问题的变化而发生大的变故。
七、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考虑
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异常复杂。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提法很简单,但是背后的博弈非常激烈。产业要转型,首先要改革。09年的四万亿,虽说拯救经济于一时,可是国进民退的浪潮背后却是做大了的利益集团尾大不掉。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关拦路虎就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于是,我们认为,打击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即土地财政,这在经济手段以外具有极强的逼迫作用,可以变相促使地方按照中央的意志行事。这是一种政治手腕。
关于这点,无法展开,只能臆断,只能管窥测豹。
其次,我们必须了解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左右决策的一些因素
一、政府负债问题
按照去年政府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省、市、县三级,负债余额在10.7万亿左右,但是请注意,中国目前实行的是5级行政体系,中央层面的负债没有统计在内,中国负债率最高的乡镇一级负债率也没有统计在内。另外,国家政策性银行所发放的政策性贷款,以及四大政策性金融公司从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和做实社保账户、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带来的隐性负债都没有统计在内。
一国的债务问题,是一国创富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贴现,必须采用杠杆率的操作方法,于是就必须将收入和支出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合理配置,否则就将出现欧债一样的危机。
简单的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债务问题存在严重恶化的可能,中国政府不会也不愿意将一个简单的流动性风险问题,演变成偿付问题,这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不利于今后的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国家信誉。
所以,作为地方融资机制中至关重要一环的房地产业,对于缓解当前债务问题,尤其在今后经济发展前景不明、产业结构正处调整期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仅凭这一点,我们相信,房地产行业的硬性调控维持不了两年,结构性的调整也许是今后长期趋势和政策的着力点。
二、金融系统的稳定问题
一国经济的命脉就在于该国的金融系统。从入世后中央政府对金融系统的额外保护就能看出金融系统对国内的重要性。
我们观察到,国内金融系统是这轮调控最先抽身而走的,政策的缓慢配合也有利于金融系统尽快在风险领域脱身——政策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要效果,而是宣示性的,威吓性的,但是金融机构最先配合政策,限贷、加息、停房开贷、停三套贷、停固贷。我们认为先前政策的缓释和之后金融系统的快行,是在给金融系统建一个防火墙,一如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民康所言:“我们涉房类的贷款都是在房价很低的时候贷出去的。”也就是说金融系统利用房价的上涨,且在之前就放缓涉房类贷款,是给自己一个安全缓冲带。
但是,此举只能是起到对增量贷款一定的遏制作用,对于业已存在于金融体系内部的存量涉房类贷款,作用就不那么明显,好在中国房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金融业的风险是可以稀释和控制的。
截止2011年10月末,相关部门公布的金融机构涉房类贷款在10万亿左右,风险主要集中在开发贷上,而开发贷大部分又集中在大型企业中。所以,我们认为,此次调整金融机构比地方政府淡定得多。不过对房价下跌的承受上,我们粗略估计应该在20%以内,而不是之前金融部门负责人刘明康宣称的50%,绝无可能!因为房地产业纵向的下跌超过一定程度会导致金融系统内贷款风险横向的崩溃,毕竟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过高,再者金融系统内的抵押物多半以固定资产为主。
三、保障房建设的问题
今年既是换届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根据我们对以往5年规划的研究得出的规律,投资在5年规划的前三年将有逐年递增的需求,到第三年达到顶峰,接下去两年会明显收缩。众所周知,中国是投资驱动兼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在欧、美、日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国内的投资热情不大可能出现大的下滑。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三大块: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当前环境下,前两项我们估计走不快,主要集中于房地产投资,这也是为什么中央要各地保障房建设投资立马启动的原因之一。
不过很遗憾,保障房建设任务在2012年缩水了。这从侧面能反映出各地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我们认为2012年是保障房建设的关键年,也是资金压力最大的一年,按照工程款的付款规律,2012年交付的结点也是工程款偿付的高峰年。另外,2011年挖坑待建的保障房工程也要延续到2012年开建,同时还有自身的700万套开建,由此可见,地方上财政压力巨大。
按照规定,各地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得用作保障房建设。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各地因为楼市调控政策的存在和金融系统对平台贷的严控,地方政府可用资金捉襟见肘。另外,中央2011年10月要求各地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也从各地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0%,可见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保障房建设是签了“军令状”的,我们认为,新一届政府不会用过于铁腕的手段,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而为之。适当的放水,应该是可以考虑的,一如李总理所言:“地方政府可以考虑购买商品房充当保障房。”
所以我们认为,保障房资金的保障方面应该在2012年会有一个大的突破,比如说加大中央的投入比重,提升土地出让金的支持比例,融资创新(发行保障房建设债券),具体项目可能更多倾向于“商品住宅+商业地产+保障房”捆绑的建设模式。
四、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
98年房改的一个大背景是94年分税制后,中央财权加强,而地方被削弱。又遇到97年金融危机,大量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这才有了之后的住房供应市场化的改革,可以说我国房地产改革的初衷,政策的意图之一就是让地方通过发展房地产业完善自身的融资体系,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2009年,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央又决定通过刺激楼市以达到经济复苏的目的。
从以上两点,房地产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已经昭然若揭,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央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们一直在考虑决策层提出的所谓的“逆周期调控”,结合房地产调控的时间节点,不难发现,2010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复苏强劲,中国经济有过热的苗头,决策层在当时进行房地产调控应当是为了给宏观经济降温,进行逆周期调控。同样,如果2012年或者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经济和国内宏观环境发生明显的恶化或者有恶化的趋势,那么,房地产业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工具必将被重拾,用以对冲宏观经济的下滑。
根据我们的分析,2012年欧债危机会持续发酵,不排除个别小国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欧洲经济进入漫长的底部区间。美国经济在大选年很有可能进入第三轮的量化宽松阶段。美国经济的复苏要比快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最快要到2012年底。
所以我们认为突破口很可能就是低端住宅,覆盖刚需面,但是力度肯定比09年要低一些,通过拉长时间宽度的方式,在供求关系的长期面上进行调节。
第五篇:一个应届毕业生眼中的大学教育
一个应届毕业生眼中的大学教育
暮色降临,苍茫四合,视线的尽头,天与地吻在一起 ,这一吻又会是多少的地老天荒„„
冰冷僵硬的水泥道上,晚风吹起几片碎纸片,像孤魂野鬼四处游荡,偶尔些许冷冷的风丝钻入后颈,带来阵阵寒意.踽踽独行在街道上,偶尔有人从身边匆匆走过,步履凌乱,带着淡淡疏离的味道。
夜幕徐徐合拢,华灯初上,昏黄的灯光模糊了世界本来的映像.不知何时弯月爬上树梢,惨白的月光让人忽生一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苍茫感。我停下脚步,在光与影的交筹罅隙中,一刹那,一恍神,听到时光仓促的脚步声,许多往事像盛载在脱挂的火车上,一路高歌,离我们渐行渐远。终于在这摇曳的灯光中慢慢演绎成一座繁华落尽的城市,茫然间看到时光的界限。
有时不得不感慨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不知不觉,大学四年将过,我从稚气未脱的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青年,从一个被欢迎的学弟变成行将被欢送的学长。回首大学走过来的路,想起大一的懵懂无知,大二的激情四射,大三的日渐慵懒,大四的沉沦颓废。难忘大一艰苦的军训,大二夙兴夜寐的学生工作,大三得过且过的学习,大四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的就业。忘不了参加活动时的热情洋溢,学生工作时的兢兢业业,期末考试突击应付的绞尽脑汁,不断搜索面经、修改简历,参加一场又一场面试的无奈心酸。只有这些都经历过,你才会更多的读懂大学。
很多人大学毕业以后这样总结自己的大学经历,“我不是上了大学,而是被大学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觉到迷茫,而大学毕业又是如此评价大学教育?我想结合我自身情况,谈一下对大学教育的看法。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早已普遍化,不再是天之骄子。盲目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题在近年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上升到国家意志,可想而知就业难的程度和带
来的影响。但在现今社会存在着“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怪异现象,看似矛盾,实则是同一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大学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我们由高中的“考试机器”变成大学的“就业机器”。
大学生迷茫的根本原因在于怎样把现实和理想连接起来。符合切身实际的理想和现实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校理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符合切身实际的理想,引导学生通过选择职业,不断进修,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但这一点,即职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普遍匮乏,造成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职业意识普遍薄弱,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职业规划行业才刚刚起步,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或组织。另一方面,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几近空白。国内的高校也有就业办公室这样的机构,但只是提供就业信息和办理手续,尚不能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实际上,一个优秀的职业指导师应该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相关经验,全面掌握大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动态,包括各个行业发展、各种专业岗位、各个年龄层次、各种学历层次等供需情况,并能预测出某一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给大学生提供具体的信息。报纸、图书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并不能够算作“专业的职业指导”,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得的职业指导主要来自于此。由于意识和资金的匮乏,多数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尚属萌芽,有的甚至一片空白。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在无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并没有发展自己职业意识的思想,由此造成大学生普遍性的职业意识淡薄。
以我所在的大学为例,大一至大四期间也会偶尔上就业指导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种就业指导课基本都是临时通知周末上两节课,两次上课相隔较久,也没有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所以效果较差。我的记忆中大学四年好像只上过3次就业指导课,内容一概忘记。每个学院都有专门的就业办公室,但这种就业办公室只有在就业期间对应届毕业生服务,其他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工作办公室。学校曾组织“未来管理者”课堂,邀请一些公司的高层来做报告,这种方式还是很可取的,但问题在于面向的对象仅仅是很少一部分同学,95%的同学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大学专业设置同样值得商榷。很多生
僻的专业,当学生上到大三还不知道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而这种职业是不是和自己的个人理想有关。
在美国,职业教育从学前教育就已经开始,而我国目前大学的职业教育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职业教育还为成为一个成熟的体制。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应接不暇的接受各类信息,可分析辨别能力有限,面对对同一件事完全相悖的理论观点难以明辨是非,更难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对周围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的这种亦是亦非的理解中逐渐迷失。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到“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乎”,外部环境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影响较大,但仍然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当学校不能给你提供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时,可以自主去探索,而不应“坐以待毙”。
对于我个人来说,大学期间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大大小小的各种学生组织我都曾任职,中共党员,也获得了“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三好学生”等各种常规荣誉,每年都获奖助学金,也曾在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中获奖,签了让别人都羡慕的工作。我也曾迷茫,也曾怀疑自己的选择,质疑自己的能力,但我更明白花费再多的时间在这种犹豫中都是无济于事的,它只会更让我优柔寡断。经过多方的请教和多重考虑以后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然后接触很多社会人士,更早的在思想上走入了社会。尽可能的联系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向他们取经,更清楚的知道从事这种行业,自己需在大学中应该锻炼什么能力。每周五下午都会找出2个小时读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科技等各方面都尽可能涉猎,知道最新的国家政策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我想从事的行业的影响。更让我欣慰的是我认识很多的朋友,有一个稳定的朋友圈子,生活很写意。对于大学,我还是很知足的。
想对教育部门的领导们说,教育改革这一多年的空头支票是时候兑现了,就业难和08年以后生源剧减已经给你提供了足够的契机和舆论氛围。
想对大学同学说,生活中搞平衡,往往以倾斜自己为代价。在自己的喜好和责任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有些事我们并不喜欢但必须去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
世间并不缺乏有理想的人,缺乏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仅以此与广大迷茫中的同学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