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中电联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大全
主题: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
时间:2010年3月27日(上午)地点:职工之家
孙玉才: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早上好!阳春三月,我们趁“两会”胜利闭幕的东风在这里汇聚一堂,隆重召开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这是电力行业的一件大事,目的在于使我们认清形势,把握电力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电力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电联举办这项活动至今已经11个年头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电力企业的欢迎。在这里对于大家的到来,以及对于中电联工作的长期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家电监会和国资委的领导出席并讲话。同时还邀请到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分别就“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全球气侯变化对我国的影响、经济形势分析预测、我国财税情况分析等内容做专题报告。
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同志;
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同志;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同志;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同志;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郑宝森同志;
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同志;
还有中电联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同志;
中电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志轩同志。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电力行业的领导、部分资深专家,以及各电力企业的代表、新闻界的朋友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上午的会议共六项议程,第一请孙玉才常务副理事长致辞;第二请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同志讲话;第三请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同志讲话;第四请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同志做报告;第五请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同志做报告;第六请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同志做专题演讲。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同志致辞。
孙玉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全国“两会”闭幕不久,今天中电联在这里举办2010年经济形势和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电力行业的有关领导、专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研讨电力工业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这既是促进电力行业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也是中电联为行业企业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
这次会议主题是凝聚行业力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电力工业科 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今天来自全国电力行业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请允许我代表电力企业联合会对各位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对中电联各项工作给予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底中电联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出任中电联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中电联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五届理事会一次会议全面分析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并进一步明确了中电联的行业服务作用和应该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作为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中电联在会员单位和广大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凝聚全行业的力量,积极推动解决影响和制约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是中电联新一届理事会的开局之年,在刘振亚理事长的领导下,确定了今年中电联的重点工作,一是组织开展转变电力发展方式问题的专题调研;二是积极参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电力发展规划的研究与制定;三是积极推进构建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大反映会员企业诉求的力度,维护行业企业利益;五是加强电力行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中电联有决心为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也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继续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广大电力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同志们,从2000年起,这样的预测会我们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11次,每次会议都围绕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实 际,邀请有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电力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电力行业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权威的政策讲解和趋势分析。会议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层次很高,对于我们认清形势、启迪思路、掌握政策、转变观念、指导工作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深受广大电力企业的欢迎。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中电联为会员单位电力企业服务的一项品牌活动,我们将把这项活动继续坚持办下去,并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争取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
这次会议共两天的时间,内容丰富,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接下来国家电监会谭荣尧总监、国资委刘南昌局长、国家电网公司郑宝森副总经理、国家能源局长郝卫平副司长和中电联王志轩秘书长都将发表重要的讲话和报告,我相信与会代表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领导、来宾、代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谢谢大家。
孙玉才:会议进行第二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同志讲话。
谭荣尧:尊敬的曹董事长等各位老总、中电联各位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中电联在这里召开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企业改革问题预测会,进一步贯彻“两会”的精神,研究分析电力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很有意义。受电监会王主席的委托,也代表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将两点想法和意见与与会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和 探讨。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对电力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当前世界能源发展呈现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的新趋势,我国能源发展格局、电力供需的状况、电力发展的方式、行业发展的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的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反复强调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战略抉择,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既要向全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和优质服务,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源、能源的消耗。因此能否加强规划指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改革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生活,关系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今后电力工业的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电力工业要更加注重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发展是硬道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工业必须适度超前 发展,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速度应该以适应市场需要和科学发展为前提。03年以来,面对电力短缺局面,我们加快了电力设施发展的建设步伐,2009年比2002年发电装机增长了2.4倍,220千伏以上线路增长2.1倍,预计今年电力消费将接近4玩亿千瓦时,增长7%以上。但是,一味地追求规模的大小和数量多少,不注重发展的数量和效益,不仅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酿成新的金融风险。近年来随着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发电效率和电网运行效率等各项经济技术质量指标已明显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电力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电力工业要更加注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多年来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一直是困扰电力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世界燃煤发电比例为38%,我国一直维持在70%以上,尽管我们已经加快了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但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还很低。长期以来电网建设总体上滞后于电源建设,尤其是配电网的滞后与输电网、农村电网滞后于城市电网,因此促进传统电力向低碳、高效、环保电力供应系统的转变,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加快推进电源和电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统筹电源与电网、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远距离输电和城乡配电网的协调发展。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电力工业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及应用。06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 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把科学创新作为决定和影响综合国力的基本因素。电力作为二次能源,一直是高科技集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的电力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核电、煤电技术清洁高效发电、大规模供电缺乏与电网接入、智能电网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科技创新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将最新科技成果在电力行业推广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环保的电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持。
第四,转变发展方式,电力工业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约束。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已经作出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05年要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电力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突出。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0.7%,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通过上大压小,发展高效机组和热电联产,实施差别电价、脱硫电价,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取得了节能减排的积极成效。但是作为耗能和排放大户,要完成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我们还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与此同时,我们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处理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
第五,转变发展方式,电力工业要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 村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当前我国农村电网发展明显落后,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相对较低,管理体制机制矛盾突出。农电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电网发展,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县、乡、镇及广大农村的供电问题。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一定要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统筹城乡发展,破除电力行业的城乡二元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经济稳定和优质服务的电力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的同时,还应该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变化、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情况等,都对电力发展方式转变有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电价和资源型价格的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实施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和能效管理等措施,有利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点,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推进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极其复杂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只有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扫清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上述电力工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 坚定不移的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努力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赋有效率,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才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实现电力工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在完成好发展任务的同时,要坚定不移、积极稳妥的推行各项改革工作。
一、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促进电网公平开放。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只有逐步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运行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才能实现电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的按照国务院5号文件确定的改革方向,促进电网公平开放,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在继续探索发电竞争的同时,要努力培育多方购电主体,以大用户直接交易为重点,逐步扩大商电交易范围,不断规范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按照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要求,完善交易与调度结构体系,建立并实施节能、环保、经济的发展调度方式,逐步形成公平开放、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格局。
二是要加快输配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电价改革是电力改革的核心,也是破解煤电矛盾的重要环节。电价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区分垄断性业务和竞争业务的电价形成形成机制。当前,电价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输配电价,在核定输配电建设运行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这不仅有利于规范电网企业盈利模式 和电网企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理顺电价形成机制,切实让电价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煤电价格矛盾。
三是加快煤电体制改革,实现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的重大决策,把农村电力发展作为新的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农村电网发展纳入电网发展的整体规划,把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纳入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统筹城乡电力发展与改革,加大政府与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偏远山区农网建设和改造力度,解决好企业贷款问题。在理顺农村电网投资体制、农电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统筹城乡电网,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逐步形成农村电力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加快企业改组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构建合理的市场结构,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基础,按照国务院5号文件和19号文件,我们不仅要做到厂网分开,在发电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还要进一步理顺行业组织结构,结合电力市场体制建设,在发电和配售电环节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同时还要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要加快实施电力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和三产等多种企业改革,促进电力辅业参与市场公平的竞争,在国内和国际 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五是加快政府能力建设,完善行业管理体制,越是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越是需要加强政府能力建设,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构建务实高效的行业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能源发展战略和电源规划,研究制定电力产业政策,电力监管机构要依法实施有效监管,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特别要加大对垄断业务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市场和企业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市场和企业做,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实施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的新体制。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机遇和挑战,自觉承担历史责任和使命,把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与时俱进,业已改革,推动创新,为推动电力发展方式改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实现电力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孙玉才:会议第三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同志讲话。
刘南昌:各位领导、各位老总、同志们,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中电联组织的2010年经济形式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交流我们的看法。首先,我要对大会的召开表现热烈的祝贺。同时,对于社会各界对我们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支持表示感谢。下面我讲三点看法。
第一,中央电力企业为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经突破8亿千瓦,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资委成立以来,始终要求中央电力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调整,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7年左右的改革和实践,使国有企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所取得的突出的表现,更进一步凸显了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大力加强电网建设,网架结构更加坚强。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统筹推进特高压跨区跨省输电,省级电网主网架和城乡配电建设,网架结构得到加强,资源配置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完成电网投资3058亿元,同比增长22.5%。一批500千伏的电力工程建成投产,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安全运行超过一周年,输送电量超过90亿千瓦,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安全性、优越性,被评为 新中国60周年百名经典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方电网公司完成电网投资915亿元,投产了18项重点工程,西电东送实现了八交五直大通道,确定能力超过了2300万千瓦,年底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融管特高压直流单极投产,输送负荷达到260万千瓦,工程自主化率达到了62.9%,标志着我国电力技术装备制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为保增长提供重组的电力,电力结构更加合理。到2009年底,中央发电企业的装机容量是4.47亿千瓦市,比上年增长了18.1%,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51%,比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当年新增装机6876万千瓦,占全国的76%。其中火电容量占全国的53.87%,水电占40%,核电占3%。电源结构更加合理,火力发电的比重在下降,清洁能源的比重在上升,在装机容量中,火电的比重为78.5%,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水电为17.4%,上升2.78个百分点,风电为1.5%,与上年基本持平,核电为1.14%,比上年略有下降。机组结构更加优化,火电60万千瓦及以下容量已经达到39.2%,火电30万千瓦及以下比重达到了80.3%。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2009年,我国中央发电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27.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了13.6%,比“十一五”期末下降了3%左右,332.9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了7.1个每千瓦时,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5.7个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度减少,我国发电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35万吨,比上年减少了40.5%,比“十一五”期末减少了17.8%。这次旱灾,中 央电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调度,为保障西南的电力供应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第二,后危机时代电力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展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既有不小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电力行业和中央企业的情况来看,一是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电力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为迅速地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充分说明了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这是我国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以供应侧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发挥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我国的经济规模、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经验更加丰富,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我国相对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把握后发优势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潜力不断迸发。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以内,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保持全球经济增长领跑者的位置,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电力需求的扩大。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拓展了电力行业的市场空间。当前我国消费正处于从温饱消费向小康消费的快速转型阶段,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的结构进一步升级,尤其是汽车、住宅的消费规模将大幅度增加。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 家,拥有量将超过3.3亿辆,如果继续采用燃油汽车,即使那时燃油发动机的效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我们石油的进口可能还要超过75%,这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来讲也非常危险的。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技术的长足进步,在2015年以后广泛采用电动汽车技术成为一种可能,并将带动电动交通尤其是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投资,也为电力需求拓展了新的空间。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对住宅的需求进行了爆发式的增长,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总投入面积将达到910亿平米,比目前的水平提高将近一倍。住宅面积的扩大,和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将推动家庭购买更多的家用电器,进而推高电力的使用。
三是我国重工业化的阶段性任务还没有完成,电力行业仍可实行较快的发展。从国内经验来看,对一个大国而言,重化工阶段是现代化工业阶段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从八十年代以后逐步踏入到重化工的快车道,并在若干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地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地区发展不是很平衡,我国的后发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而社会资本相对比较充裕,劳动密集、资本密集与成熟技术紧密结合的重化工领域仍将在这段时间内具有竞争优势,并将带动电力产业的发展。
四是清洁电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不可低估。近年来以东方电力、一重、二重、西重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新能源设备制造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若干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将带动太阳能、风能、核能、发电设备的产能不断提高和成本不断下降。有专家估计,到2013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太阳能将占到8%的比例,而风能将占到12%,核电从2%提高到16%,水电从16%提高到19%,天然气发电也将从1%提高到8%,这当然要以成本的下降为前提。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危机和挑战,一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二是低碳经济发展格局初见端倪,2008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和气侯变暖双重的危机,发达国家将经济进行的希望投向了绿色经济,美国宣布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欧盟、日本也作出了承诺,为此欧佩克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强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位居世界第二,今后我国排放的速度还将会有所提高,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因此高碳排放问题在短时间内仍难以得到解决,减排的压力巨大。电力行业是我国煤炭排放巨大的行业之一,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的重要力量,这将对电力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三是企业高负债率的风险继续,应该说我们电力行业已经进入了风险攀升的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对电力投资的资本性比例要求很低,为满足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是人工总帐,加上煤电价格形成机制长期未理顺,盈利能力偏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目前中央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了80%以上,今年2月份又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果金融政策再紧缩,不少企业将面临比较大的经营风险,甚至个别企业在寒冬 里没有冻死,有可能在阳光下死去,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值得关注的阶段。
第三,抓住机遇,调整结构,不断提高政策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央电力企业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抓住机遇,居安思危,以做强主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抢占新的竞争制高点为目标,率先走出一条又好又快、清洁能源、绿色电力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科学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要积极发展新型能源,努力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不断优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等电源结构,坚决贯彻落实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制约作出新的贡献。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中央电力企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继续优化电源结构,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节能减排指标和体系的监控,完善组织体系和各项制度,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作出努力,更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主力机型的能耗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污染物排放要达到国内行业的领先水平。
二是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挑战。当前各中央电力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院所,具备雄厚的人才队伍和科技实力,各中央企业也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静下心来搞研究,防止和避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和投入大量资金简 单上规模的成效,要大力开展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技术储备,为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寻找突破口,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新的成长空间,争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赢得更多更强的竞争优势,要积极探索碳排放的交易机制,发展新型低碳业务,拓展低碳经济的新空间。
三是要增强资本成本意识,降低经营风险,走出一条价值创造的新路子。当前,针对部分中央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经营规模扩展过快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将实行新的考核办法,也就是以价值创造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性的考核,希望中央企业认真学习国资委22号令,着力于在继续创新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工夫,着力于在降低资本成本、优化资本结构上下工夫,着力于在改善价值链、提高整体资本运作上下工夫,以努力提高资本的经营效益。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中央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相信在后危机时代,中央电力企业在科学发展中将再一次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孙玉才: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同志做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郑宝森: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中电联召开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电力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非常及时,很有必要。我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当前,世界经济正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好于去年。今年一至二月,宏观经济延续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回升态势,电力工业运行平稳,投资稳步增加,发用电量增速加快。全国电力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78亿元,同比增长26.7%,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6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预计今年新增装机仍然将保持较大规模,需求水平将继续回升,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重质量、调结构、保供电,将是今年电力行业的工作重点。
下面我就电力发展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以年均9.7%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电力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力图自主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提高效率,发展规模、建设速度、技术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
一是发电装机高速增长。2002-2009年,我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11.8%,新投产各类电源超过6亿千瓦,最高的2006年投产装机1.0651亿千瓦。到2009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74亿千瓦,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力大国。
二是电网建设明显加强。2000-2009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88%,变电容量增长2.2倍,先后建成了750千伏、1000 千伏特高压、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电网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超临界机组、大型风冷、循环流化床、大型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广,核电装备技术装备自主化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在特高压输电、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四是新能源发展迅猛发展。我国风电装机连续四年成倍增长,2009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了51倍和7.4倍。目前,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共计2.24亿千瓦,占总装机的25.4%,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1.85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42亿吨。总体来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社会用电量从2000年13470亿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3643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5%,高出经济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电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呈现几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决定了我国电力需求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的增速。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一时期的 电力需求普遍呈现较快的增长。虽然我国装机和电力总量已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要达到人均装机1000瓦,年用电5000千瓦时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预计未来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保持8%左右的增速,到2020年,用电需求将达到7.67亿万千瓦时,发电装机将达到16.5亿千瓦,届时我国人均用电量和人均装机仍仅为OECD国家2003年水平的63%和50%,所以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第二,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能源集约化、规划化开发,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及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道路。我国的煤炭、水能、陆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76%的煤炭资源、80%的水能资源、79%的陆地风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非常适于集中规模开发和利用。从煤炭资源看,煤炭资源饱有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地区,我国将建设的神东、晋北、蒙东、两淮、宁东、陕北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占全国煤炭储量的70%以上,未来将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煤炭基地。在煤炭基地就地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大容量、超临界、高效空冷机组,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提高煤电就地转化的比例,是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从水电资源开发看,我国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仅金沙江水电资源的理论储量就达到了11300万千瓦,未来将规划建设溪洛渡、向家坝等数个千万千瓦级水电站,实施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从核电开发看,目前我国在 建的核电装机规模在7000万千瓦,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
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开发看,我国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北部、西北等“三北”地区,国家规划将在内蒙、甘肃、河北、吉林、新疆等省区建设若干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在西北部地区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光辐发电基地。
从能源消费情况看,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缺少一次能源。上海能源自给率仅为1.5%,江苏、浙江、北京的能源自给率低于15%,河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也不足50%。随着我国能源开发重点向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加快转移,能源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将越来越大。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都需要实施“一特四大”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类大型能源基地的优势,充分发挥特高压和大电网的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优化资源配置,以保障电力的长期稳定供应。
第三,我国加快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电力发展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要靠自主创新。提高电力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靠自主创新,适应跨行业、跨国界、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新形势,确立电力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还是要靠自主创新。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自 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在特高压技术、大电网安全、大电源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一些核心技术在国际上根本无法买到,必须依靠我国的自主创新。
二、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在能源资源配置方式、电力投资总量与结构、电源布局与结构、电价总体水平与结构、电力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2009年全国煤炭产量的近60%通过铁路外运,运煤占用铁路运力资源的比重达到了51.2%,比2000年提高了12.6%。山西、陕西、蒙西输煤输电比例为15:1,华中四省(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和华东地区按电煤输入口径计算的输煤输电比例分别为13:1和48:1。由于能源配置过于依赖输煤,而且运输中间环节多,调控难度大,煤炭输入区的电煤供应十分脆弱,一旦遭遇恶劣天气等突发因素影响,极易造成供需不平衡,煤炭价格失控,形成煤电运紧张局面。
第二,电源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可开发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仅占全国的4.8%和3.3%,但用电量和GDP却分别占全国的55%和59%。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力发展注重就地平衡,分区平衡,导致70%的燃煤电厂分布在东中部负荷中心,由此形成大规模远距离输煤的格局。近年来我国之所以反复出现煤电运紧张局面,与局部地区自求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密切相关。
第三,电源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清洁能源装机在电源装机中的比重偏低。2009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为25.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火电装机中30万千瓦以下机组仍占35%左右,发电煤耗约每千瓦时320克标煤,发电效率约36%,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第四,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建国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投资累计6.2万亿,其中电网投资2.34亿元,占36.2%。进入新世纪以来,电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1-2009年,电网累计投资1.8亿元,电源累计投资2.2万亿元,电网投资占45%。其中2009年电网投资3847亿元,电源投资3711亿元,电网投资占50.9%,这也仍低于国际上电网与电源投资6:4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周期短,给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行带来很大的挑战。急需进一步强化电源与电网的统筹规划,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第五,电网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骨干网架与配电网两头薄弱,尤其从长期需求看,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不足,特高压交直流工程需要加快建设,城市、农村电网欠帐多、投资量大、建设任务繁重。2004-2009年,特高压投资占电网投资的2.5%,330千伏至750千伏投资占4.5%,220千伏投资占43.1%,110千伏及以下投资占 19.9%,电网输送能力、供电质量和可靠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第六,电价矛盾较突出。一是电价总体水平偏低。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7年56个国家平均工业电价为每千瓦时0.1065元,平均居民生活用电价为每千瓦时0.163美元,分别为我国2008年工业电价和居民生活电价的1.3倍和2.4倍。2003-2007年,国际能源署统计的56个国家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76%,工业平均电价累计上涨84%。我国2003-2009年间,销售电价累计上涨涨幅32%。二是电价涨幅远低于其他能源品种和下游产品。2003-2009年间,国家七次调整电价,销售电价共提高每千瓦时13.79分,涨幅为32%。同期国内电煤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汽油价格上涨了80%。主要耗电产品中,铝锭上涨232%,普通线材上涨95%,热轧薄板上涨90%,冷轧薄板上涨65%,都远高于电价涨幅。三是电价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电网电价在销售电价中所占比重仅为22.5%,远低于国外50%以上的水平。
第七,电力企业整体效益下滑。一是主要效益指标普遍偏低。2009年中央电力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53.8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2%,而中央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6.3%。二是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在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前十位企业中,电力企业就占了五家。三是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滑,2009年全国发电利用小时数4537小时,其中火电4860小时。自2004年以来,全国火电利用小时数累计下降1131小时。
第八,电力工业减排压力巨大。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年排放二氧化 碳近30亿吨,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控制在92亿吨左右,届时即使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上升到35%,电力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超过55亿吨,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9%。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总规模仍在不断增长,都将使电力行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不断增大。
以上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制约和影响我国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瓶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电力工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今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今年的全国“两会”,再次重点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展等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部署。这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表明,中央已经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了刻不容缓的重要地位。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又是解决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大力实施“一特四大”战略,通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促进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集约化发展,实现能源优化配置从过度依赖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转变。电力发展从重发轻供向电源电网协调发展转变,电力布局从注重就地平衡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电源结果从过度依靠煤电向优化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转变。电网功能从单一输电载体向综合性资源配置平台转变。
重点要采取以下措施:
1.要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快跨区跨省联网工程建设,先后建成投运了晋东南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工程,以及西北宝鸡至四川德阳的直流工程和西北至华中、林宝直流背靠背“万流弹”扩建工程,使华东电网从华北电网、西北电网的受电能力增加400万千瓦。在去冬今春应对部分地区煤电运紧张停电的过程中,有效缓解了华中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尽快开工建设皖南至上海、西蒙至南京、蒙西至长沙等特高压后续工程,力争在2010年前后建成特高压“两纵两横”骨干网架,大幅提升特高压电网的输电能力,提高输电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比重,有效缓解长期存在的煤电运紧张的矛盾。2.坚持优化电力布局,大范围统筹平衡能源资源。重点加快山西、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宁夏、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怒江、澜沧江等重点流域水 电开发,积极推进沿海地区大核电基地建设,加快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陆地风能资源和沿海地区风力资源以及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平衡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坚持优化电源结构,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一方面要在高效开发好我国水能资源的同时,加快发展核电和非水再生能源发电。按照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15%的承诺。2009年-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8.3%,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3.52亿千瓦。其中新增水电、核电分别达到1.3亿千瓦和7700万千瓦,年均增速分别为4.5%和22.8%,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1.5亿千瓦,年均增速达到22.6%。同时,要进一步发展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热电联产等高效火电机组,不断提高高参数、高效率、低消耗的火电机组比重,缓解日益突出的节能减排压力。
4.坚持电网电源协调发展,有效扭转电网发展滞后的局面。保持适度的电网建设投资强度,逐步提高电网投资在电力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加快推动特高压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尽快扭转电网建设滞后的局面,改变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骨干网架和配网两头薄弱的问题。5.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密切跟踪电力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用电质量、互动服务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突出加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控性、适应性和互动性,满足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人们对供电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带动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交通、智能社区的开发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营造有利于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健全统一规划的体制、机制,加强对电力发展规划的科学引导。推动形成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统筹规划体制和机制。要建立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尽快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电价机制,健全和完善抽水蓄能、清洁能源补贴等相关办法,进一步疏导电价矛盾。要建立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建立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电力用户共同参与,共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完善电力行业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清洁能源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等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抓紧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促进电力行业有序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电力企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加强沟通交流,凝聚智慧力量,共同推动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孙玉才:会议进行第五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同志做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趋势分析。
郝卫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参加中电联举行的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共同研讨电力形势和发展趋势。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讲话,深受启发,刚才主持人说了,也让我做一个报告,深感才疏学浅,不能胜任,也仅就电力工业的一些情况和想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电力工业逐步摆脱了危机,取得了重大成绩。
2009年,我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电力供需整体平稳,前松后紧,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源结构不断优化。跨省跨区电网联络进一步加强,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电力企业运行平稳,利润水平同比有所增加。电力科技快速发展,设备国产化率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具体讲来有几个方面:
一是全国电力工业的供需形势前松后紧,全年发电量达到3.5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5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负增长,6月份以后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发挥了效益,效果显现,经济企稳向好,加上高温天气等一些因素,全社会的月用电量逐渐转正,并呈现逐月加速增长的趋势。入冬数以来,受经济发展回升和寒冷气侯影响,用电需求进一 步快速增长,华中、华东地区出现煤电运紧张,电煤库存快速下降,部分省区因为缺煤停机而发生拉闸限电情况。从用电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用电增长8%,第二产业用电增长4.5%,第三产业用电同比增长13%,居民生活同比增长12.6%。从其中可以看出来,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第二产业用电相对偏低。
二是电源电网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状况。从电源方面讲,去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4亿千瓦,同比增长10%,水电增长了14%,风电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为92.3%,核电与上年持平。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一,占25.4%,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火电达到6.5亿,同比增长2.2,占总装机的比重74.6%,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一升一降”,去年我们的结构调整又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26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了6606千瓦,提前了一年半完成了“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的目标,水电、风电装机比重提高,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核电的在建规模快速增长,电源建设呈现低碳、清洁化的趋势,结构进一步优化。电网方面,到2009年底,220千伏以上线路39.97万公里,比上年增加了11.38%,变电容量16.5亿千伏安,增长了17.09%,晋东南、南阳到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云南至广东的正负800,5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待机投运,向家坝至上海正负800、700万千万的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投工待建。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电网的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加强,电力建设投资同比增长31%,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
三是电力行业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利润实现增长。2009年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电价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事实下,全国用电量低开高走,电力企业用电效益随电量的增长逐步改善。随着煤价的回落和售电量的增长,发电企业盈利实现增长。电力供应进一步降煤增效,全年供电煤耗降低到342克标准煤,比上年度又降低了3克。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6.55%,降低了0.24个百分点。所以,尤其在年底,国家又调整了一次电价,电力行业实现了盈利。四是电力科技进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百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风冷发电机组、国内首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CC电站、全球首台AP1000三代核电机组均先后开工,全球最大的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电站完成了工程设计,项目已经进入了核准阶段,大电网基础研究能力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特高压工程建设基础研究、关键设备和技术的标准取得重要进展,智能电网技术试点开始启动。
当然,2009年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煤电运形势依然很大。2009年在国内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煤炭供需形势不断紧张,并带动了电煤价格的快速上涨,由于国内煤价偏高,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进口国。煤价上涨给煤电企业造成一定的经营压力,电煤购买和储存能力下降,电煤供需平衡较为脆弱。煤炭运输受季节、气侯等外部因素影响严重,运力紧张也常常带动煤价上涨,进一步加剧煤电运的紧张形势。此外,煤价波动难以及时通过电价给予疏导,造成发电企业成本上升,资金链紧张,有
的出现断裂,经营十分困难。去年的四季度,这种情况就十分突出。
二是关停小机组和节能减排任重道远。2020年,我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以燃煤火电为主体的电源结构决定了电力行业将承担提高火电发电效率的重要责任。尽管小火电的淘汰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绩,电力工业为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进一步关停小火电机组受到体制、利益、职工安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困难越来越大,矛盾会越来越多,小机组的归并重组也越来越难。但是,为了保证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顺利实现,将来需要继续推进淘汰落后小火电的工作,妥善处理老电厂职工的分流,确保小火电关停后当地的电力安全平稳供应,解决好当地与关停企业的利益关切,是小火电关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是电网跨省跨区资源配置的能力仍然不足。我国一次能源分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决定了资源大规模跨地区调配、实施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西部和北部大型电源基地的建设,远距离跨区域输电需求快速增长,虽然我国电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跨区联网还很薄弱,区域间、省间输送及交换能力仍然不足,电力资源配置范围和配置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领域十分突出。一些地区为了追求风电发展的速度,将大型风电厂拆分审批,出现了大量的4.95现象,而当地用电需求有限,难以消化风电的电力,风电的发展与系统协调问题多。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电源结构以火电
为主,且有大量的热电,系统调峰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热电机组的加快建设,北方地区冬季供热期间调峰困难的问题不断加剧,已有一些地区出现了风电受阻的现象。
二、电力工业发展危与机并存,需要认真应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观念之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打好重要基础的重要一年。虽然今年发展环境有可能比去年好,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的不利影响此涨彼消,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的问题增多。因此,2010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电力工业作为重大基础性产业,必须做好形势的判断,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
一是要认真研究宏观经济与电力需求。2010年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带动下,预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实现快速增长,第一产业用电在国家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撑下,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水平。第二产业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较深,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第二产业用电增速将持续回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城镇化政策拉动下,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我们是两位数,12、1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做了预计,2010年全国电力需求可能将达到4万亿千瓦左右,增长的速度可能会超过09年,比如说8%或者9%。考虑到09年上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电力需求增长
预计会是前高后低的态势,1月份我们增长超过了30%。
二是对电力建设要做到心中有数。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会达到9.5亿,同比增长8.7%,比09年会降低不到2个百分点。水电会有2.1亿千瓦,核电将超过1000万,风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增长86%。可喜的是,水电、核电、风电比重将会继续上升,达到26%,同比再上升近1个百分点,电源结构会进一步优化。火电装机也会继续保持增长,预计今年将会投产5000万千瓦,火电的装机容量将超过7亿千瓦,同比增长7.4%。同样可喜的是,火电占总装机的比重将会再降低近1%。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电网发展要满足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进一步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为“十二五”的电网建设打好基础。
在这方面一是要做好主网架的建设,满足好电力需求增长以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解决配电网薄弱的问题,提高配电网的发展质量。三是要探索提升电网职能化水平的途径,在关键技术创新、试点工程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三是要客观分析电力的供需形势。电力的供需形势关乎到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到电力企业的进步。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2010年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预计会在4500-4600小时左右,比上年会略有上升。火电会达到4800-4900小时,比09年也可能会略有下降。全国电力的供应总体平衡,但不排除受电煤、天然气和来水以及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局部或者部分地区在高峰时段会出现电力供应
紧张。
展望电力工业发展,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化石能源资源的制约和其广泛利用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世界电力工业的技术发展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缓和经济的复苏,世界能源需求将出现恢复性的增长,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同时,世界范围的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我国在取得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科技竞争。因此,构建高效、经济、清洁且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体系已经成为世界电力工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电力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虽然这几年我国发展装机水平增长很快,这几年平均的增长速度是两位数,但人均的装机很低,基本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当,每个人600瓦左右。广阔的农村地区用电水平仍然很低,新的用电领域尚未开通。刚才国资委刘局长说到发展电动汽车,必然要建设一大批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站,从而会带动电力的消费,如果我们国家燃油汽车总量超过美国的话,这可能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发展电动汽车对我们国家来说才是国情的选择。还有其他的领域,新的用电领域都需要去开拓。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比较低,所以电力工业发展需求很大,空间比较大。
“十二五”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能源与电力
的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用电一直是电力需求增长的拉动里,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工业用电既要保持强劲的增长,带动全社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又要改变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电能的做法,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工业增长的附加值,使单位产值的电能消耗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未来我国电网规划布局和电力供应品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现在新东西太多了,真是应接不暇,将为电力工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提供条件。
其次,我国电力工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各种人均能源资源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分布不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供应缺口不断加大,为了保障我国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难以改变,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逐步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气侯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约有70%的温室气体归因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二氧化碳的排
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现在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已经在世界上非常大。三是能源效率亟待提高,能源效率反映了一国能源利用水平的高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阶段,第二产业相对比重比较高。第二产业单位GDP能耗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导致我国能源消耗水平相对比较高。此外,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制约了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四是能源资源与消费市场的逆向分布决定我国能源运输的格局。我国常规一次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经济发达地区在东部和南部,煤炭、石油、水能等等都是这样。这种逆向分布的结构决定了我国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运输格局。这些对电力工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二是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又要兼顾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电力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在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实现协调,并兼顾现实和长远利益,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依靠科技进步。今天几位领导都谈到了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要转变增长模式,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满足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社会的需要。电源方面要优化结构,大力推广发展高效清洁能源发电技术,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在全部电源装机中的比重。电网建设也要以建设发展智能化电网为契机,推进西电东送全
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要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要把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培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新的增长点。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电源结构具有以煤发电为主的特点,09年火力发电耗煤14亿吨,占煤总产量的一半,今后的发展来看,在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不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煤电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电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相对传统煤电发电技术来讲,它是可以持续发展并且有序利用的能源资源。清洁能源的这些特点将使其成为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和整个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三、强调说几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或者展望,要立足国情、调整结构,走科技创新之路。
一是要把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主流和强项。煤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受资源禀赋影响,这种状况还难以改变,我国现有燃煤机组平均热效率只有35.6%,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也比较高,目前先进的超超临界机组热效率可以达到45%,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将来有可能会超过50%以上。如果中国的燃煤机组热效率能够达到45%,每年可节省煤炭7亿吨,占现在燃煤发电的一半。发展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是未来中国煤电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目前煤电发展技术水平来看,要重点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发电技术上下工夫,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作为煤电二氧化碳减
排的重要技术选择,我们也要重点进行跟踪、示范。
二是要保持水电工程继续世界领先的地位。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技术可开发装机5.74亿,年发电量2.5万亿千瓦时,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水电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过去1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新增超过1亿千瓦,目前世界上已安装或已签订制造合同的70万千瓦及以上混流式水电机组有102台,其中42台水轮机、53台发电机在中国投产,将近一半。如今中国水电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也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09年底,我国投入运行的70万千瓦以上的水论发电机组超过40台,到2015年,还将有41台投入运行。按照2020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我国投入运行的7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机组预计将超过100台。
三是要把握历史机遇,加快核电的发展。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并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春节过后,萨科齐提议在巴黎召开了全球民用核电发展的会议,70多个国家的800多名代表,很多都是高官,共同商议民用核电发展的问题,我们预计,核电发展将会在全球再出现一个热潮。我国核电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已投运11台机组,装机900万千瓦,投运以来我国核电机组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电发电量和上网电量逐年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去年按照发电量,核电相当于可以节省标煤2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800万
吨,为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已引进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已在三门和山东海岩开工建设,通过引进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设计装备制造水平,加快核电技术的步伐。如此以快堆、高温气冷堆为基础,国内正在开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工作,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将会大大超过现在规划的水平。
四是要把新能源发电作为主攻方向。新能源是可再生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人体自然和谐发展的能源资源。近年来,新能源发展很快,但受技术、实用性、经济性的影响,其在全国发电装机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发电量也很少,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不断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机组水平,提高新能源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是未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将是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极好时期,风电、光辐发电与太阳能集热发电将达到总装机容量数亿千瓦,新能源发电将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电力工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要加快电网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保持国际领先。我国能源资源和分布的不均衡特点决定了我国应积极发展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的输电技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纵观世界电网新技术的发展潮流,结合我国国情特点,随着交直流特高压输和变电技术实验示范工程的顺利投产,可以预见,我国电网新技术的发展将朝着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安全可靠、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方
向发展。
展望未来,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大容量变压器技术、碳纤维输电等新技术都将在电网的发展中大显身手,并将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此外,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思路,根据我国国情和电网实际,我国智能电网要适应风电、太阳能接入的要求,满足用户对电力的灵活、可靠性的要求,满足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电网控制技术,实现电力在发输配用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流。今后一个时期,电力工业一方面要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坚决关停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小火电机组,积极推动热效率高、环保指标先进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煤炭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广发展可再生能源核电发展技术,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机组在全部装机能源中的比重。在布局上,稳步推进东中部核电建设,提高电源对电网的支撑能力,控制常规火电建设,加快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源。常规燃煤火电发电要重点向西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集中。东中部地区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科学建设支撑电源,北部的高寒地区在做好电力平衡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天然气条件优势的地区适当鼓励天然气发电。因地制宜地建设煤层气、沼气和垃圾结合的发电项目。
可以预计,电力工业将以满足电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重点做好优化电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发展方
式的根本性转变,电力工业从装机容量、电网规模、运行管理、装备水平等几个方面都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和稳固的基础。
谢谢大家。
孙玉才:会议进行第六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同志做专题发言,王秘书长的发言题目是《中外电力工业发展比较》。
王志轩: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刚才听了各位领导对中国经济形势和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些分析和预测,我感觉非常有收获。作为中电联在事先为这次会议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因为有关电力发展的今年的经济预测和分析,我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向政府和会员单位、社会都进行了公布,有关的数据和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介进行查询。所以这个宝贵时间我不想重复一遍内容。
另外,我们现在正处在“十一五”即将结束,为“十二五”和未来筹划的始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国外的电力发展情况和我们中国电力发展的情况做一些比较,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性东西,为“十二五”是未来发展的规划制定提供一些依据。
我介绍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电联机构的简介,第二部分是中
外电力发展的比较,第三部分是启示与思考。
中电联机构简介大家虽然都知道,但是我们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立足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凝聚行业力量,提高中电联本部能力建设,为行业企业服务,所以在机构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我PPT上的白点是新设立的机构,比如说我们新设立了行业发展规划部,主要是从中电联的角度来研究行业发展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有关方面提出建议。我们也成立了研究室,主要是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还有对外联络部,加强为各个方面的沟通提供更好的服务。成立了行业和企业文化俱乐部,主要为了凝聚行业、企业文化。还有资源节约部,增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整个中电联的机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为行业和企业服务。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外电力发展比较的情况。
首先是目的。目的就是要探讨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电力发展的道路。全球包括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研究电力的发展问题,我们认为还是要立足于国民经济对能源发展的要求。因为电力是能源发展的重要部分,而能源就其本身来说不能就本身谈本身,而是应该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层面上。对电力发展我们要立足于能源资源的情况、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制约因素,来看电力的发展。再一个层面就电力自身来说,要发展我们是如何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发展。这里面要以史为鉴,从我们发展的历史,包括国外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要总结规律。以国为鉴,国是指国际上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来总结规律、探索未来。
基本的思路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宏观和全局着眼,主要来看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用电的特征分析。第二是不同发展阶段对电力发展速度的要求。如果从电力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大家都经常讲,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什么方面来看呢?我们认为一个就是安全发展,再一个就是清洁发展。从安全发展的定义上来说,有很多定义里面可能也包括了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实际上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往往是忽略的。所以我们专门把经济发展放在了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可以说从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的话,就是从这几个方面看电力工业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看美国他们的能源发展。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他们提出的目标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个和他们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关的。再一个他们想节约能源的开支,不是说清洁能源发展经济上不能承受,他们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加强国家的能源独立性,就是安全性的问题,减少全球变暖,和我们讲的科学发展观的目标,事实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它在法案的结构里清洁能源、能源效率、减少全球变暖的污染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因为这个法案他们要通过,首先要和国会说清楚,实施清洁能源法案之后,电价涨多少、能源节约多少,基本的前提是基本不增加或者是稍微增加负担为前提。所以我们在研究电力工业、能源工业的时候,可以从理念和目标上进行比较。它后面有一些清洁能源之间能源效率的比较,不仅谈到发展,比如说这里谈到清洁发展,里面的内容很多,我主要是从理念上做一个比较。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国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国际比较。这次世界罕见的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主要是从GDP的角度来看一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回升,这也是我们电力需求复苏的基础。从欧盟地区、美国、中国的GDP来看,我们中国GDP增长的速度是远远高于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到目前为止,日本、欧洲仍然还在低谷。
(见图)这是全国电力消费实现回升向好后的高位运行图,是从08年9月到今年2月份的统计。从这个图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家电力行业运行的情况。但是我国GDP的增速和回升,这里面确实可以说是投资拉动占了主要的成份。这里我举的是水泥的用电量和建设的用电量,当然投资也体现在钢铁和其他重工业领域,总的来说就是我国经济的回升和电力消费的回升是投资拉动的主要因素。
(见图)这是我们电力设备利用小时数的图,持续回升。这是07、08、09和2010年刚开始的图片,我们主要看后面的数据的变化。我们在08年的时候,利用小时数是最低的,上面是07年的,中间是09年,也就是说我们从电力设备利用小时数,与07年相比还是比较低的,但是与08年比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个方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外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电力比较。发展阶段的电力比较可以有很多方面,我们主要选择一个人均用电量和用电结构,以及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来说明。
(见图)从1950-2010年,这里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人均用电量的比较。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些基本的规律,不管
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一直是处于总体上增长的趋势。而且到现在,并没有看到什么时候增长到头。现在做能源研究,人均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算到头了?现在还很难做出回答。第二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们的人均用电量,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增长,还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图里面还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人均用电量相当于美国的1954年,相当于英国的1969年,日本的1969年,韩国的1993年。这个图也可以看出来,平移过来的时候就是他们的阶段,这个是我们人均用电量的比较。
(见图)这是人均用电量五年移动的平均值对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规律,也就是说尽管前面人均用电量是在不断增长的,但是增长的速度来说,发达国家是由高向低减缓。而我们国家现在是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如果我们再看美国、英国,他们在55—76年这个阶段有很多的特征和我们现在是比较相似的,比如说看60年的美国,他们是由低到高,他们这个阶段和我们现在的阶段是有相似性的。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管什么样的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用电量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见图)再看一下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与我国人均用电量的比较。2009年底的时候,我国人均用电量与世界规律上工业化完成时人均用电量的57.5%,人均装机的65.5%,人均生活用电的38%。这是发达国家的,矮一点的是中国的,这是人均用电量,这是人均装机,这是人均生活用电量比较滞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见)我们再看一下各国人均用电突破了2000千瓦时-5000千瓦
时所用的年头。美国和英国大致是15年,日本是将近20年,韩国是将近10年,中国现在还没有到5000千瓦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分析我们在2020年的前后,可能会达到人均5000千瓦时的水平。
前面讲的是人均用电量,但是仅从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还不能说完全完成了工业化。因为还有一个完成工业化时的用电结构,这也是非常复杂的。现在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的用电结构,它的第二产业是62%,我们现在是74.1%,第三产业是18%,我们是12.7%。尤其是居民用电,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的时候比重是20%,我们现在是10.8%。(见图)下面是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居民用电的比重。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最低的,居民生活用电和美国、日本、英国比有明显的差别。
(见图)然后再看各国工业用电结构的变化。居民用电是明显偏低,工业用电我们中国是明显偏高。当然我们发展也不平很,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这几个地区人均用量都很大,北京是达到了4164千瓦时。所以这些地方相对是率先进入了完成工业化的阶段。但是在中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这为我们电力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中国不同地区的用电结构也可以看出来工业用电比重的下降,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的上升,是标志着工业化完成程度的重要标志。
下面我们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单地做一下阐述。
(见图)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比如说我们处于经济加速成长期的时候,也就是说电力消费的增长率要大于GDP的增长率,实际上是大
于1,平稳期的时候略等于1,如果是经济成熟的时候是小于1,这是一个大致的规律。我们看一下我国30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分析,如果我们把五年一平均,可以看出来它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在0.6-1.2,这个可以看出来是有规律性的。我们再看一下10年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曾经有很多专家研究,如果从10年看,我们的电力消费弹性是0.8。但是选择的时间是特定的时间段,当我们把移动平均看的时候,正好点的这个0.82的过程是通常的低点,即便10年平均的话也是在0.8-1.2之间变化的。所以,如果选特定的时间段可能算出来,如果再选特定的时间,用这10年的任何一点都是10年的平均。如果我们再从15年来看,基本上是在0.9-1,如果我们研究2020年问题的时候,可以看出来是大于0.8-1的曲线。研究这个说明我们现在电力弹性消费系数,至少可以看出来不应该低于0.8,是在0.8-1.2之间。
(见图)我们再看看不同的国家在工业化重化工阶段的比较。这个和前面有些异曲同工。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的时候,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都是在1以上。不管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都是在1以上。如果说我们研究他们在51年这个阶段就是这种情况。即便他们到了2000年的时候,日本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还是在1点多。这是一个经济和电力周期的特点,因为国际上都认为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的周期是密切相关的。基本上是8—10年左右。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基本上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从这上看,我们现在到未来几年也是处在一个回升的阶段。
前面比较的是我们的发展阶段。比较发展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干什么?是未来我们电力工业还要不要发展,还有发展速度的问题。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来,到2020年现在大家普遍认可的人均1个千瓦和人均5000千瓦,应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要求。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在1千瓦的时候,如果可再生能源价格加大力度的话,咱们知道风电也好、太阳能也好,利用小时是比较少的。如果从发电量的角度说,5000千瓦时人均的装机可能会更高,这个是发展阶段的比较来说明我们未来的发展速度。
下面我们再看看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安全、清洁、节约和经济发展来衡量。首先安全发展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重要的是在于装机和装机结构。
(见图)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比较。这条曲线是美国的,这是装机容量,是从1930-2005年,美国的装机容量一直在上升的。再看日本,这是韩国,这个小的是英国的,这个是中国的,从装机容量比较上来看,可以看出来发达国家的装机,这不是人均,是总的,从总的趋势就可以看出它的情况。如果从人均装机来看,这条线上边是美国的,第二条线是英国的,再下面是日本的,这是中国的,也就是说从人均来看,我们的装机能力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而这不是一个点,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趋势。从装机来看,我们只相当于美国的1951年,日本的1969年,韩国的1930年,英国1957年的装机水平。各国人均装机从0.65千瓦到1千瓦所经历的年头,美国是8-9年,英国是8年,日本是5年,韩国也是5年左右,50
第二篇:1.中电联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在电力企业联合会上的发言稿
抓机遇调结构
促进中央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在电力企业联合会上的发言稿
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局长 刘南昌
二○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电联组织召开的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并与各位领导、专家进行交流。首先请允许我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对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电力企业给予关心支持的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战在电力行业的广大中央电力企业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谈三点看法,不对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中央电力企业为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 1 献,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始终要求中央电力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调整,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7年来,中央电力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解放思想,克服困难,严格管理,大胆创新,实现了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央电力企业认真贯彻落受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时刻牢记使命,勇敢面对煤价大幅度上涨、电价调整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等一系列新的困难,全力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大力加强电网建设,网架结构更加坚强。
两大电网企业是我国输配电企业的主体,对保证国家电力安全,服务国民经济全局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两大电网企业按照建设坚强电网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统筹推进特高压、跨区跨省输电、省级电网主网架和城乡配电网建设, 网架结构得到加强,资源配臵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完成电网投资3058亿元,同比增长22.5%,一批500千伏的变电工程建成投产,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安全运行超过一周年,输送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安全性、优越性,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 示范”项目,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方电网公司全年完成电网投资915亿元,投产了18项重点工程,西电东送形成“八交五直”大通道,输电能力超过了2300万千瓦。年底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单极投产,输送负荷达到260万千瓦,工程自主化率62.9%,标志着我国电力技术、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为保增长提供充足的电力,电力结构更加合理。中央发电企业是保供电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底,中央发电企业装机容量4.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1%,占全国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1%,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中央企业新增装机容量687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76%。中央企业火电容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3.87%;水电容量的比重为40%,核电容量的比重为100%。中央企业的电源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火力发电的比重在下降,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在上升。在中央企业装机容量中,火电的比重为78.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水电比重为17.4%,比上年上升0.78个百分点;风电比重为1.5%,与上年基本持平;核电比重为1.14%,比上年略有上升。中央企业的机组结构更加优化。火电60万千瓦及以上容量比重达到39.2%,火电30万千瓦及以上的比重达到80.3%。
2009年,中央企业发电量合计184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发电量的50.4%。其中,火电量的比重为83%,水电为9%,风电量为0.9%,核电量为2.2%,以上四项电量的比重 3 均与上年持平。火电电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5.5%,水电量占全国的比重27.5%,风电占全国的比重29.9%,核电占全国的100%。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中央发电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电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确保小火电机组关停,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能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节能减排制度逐步建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大幅度下降。2009年,五户中央发电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27.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3.6%,比“十五”期末下降30.6%。供电煤耗大幅度降低。平均供电煤耗332.9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7.1克/千瓦时,比“十五”期末降低25.7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335万吨,比上年减少40.5%,比“十五”期末减少54.8%。
中央电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应对低温冰冻雨雪、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游行阅兵活动中,在支持西南5省区抗旱救灾行动中,中央电力企业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后危机时代电力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既有不少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电力行业和中央电力企业的情况看:
一是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电力行业创造 了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并迅速实现企稳回升,充分说明了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这是我国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体制基础。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骨干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臵,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我国的经济规模、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经验的更加丰富,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我国相对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把握后发优势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潜力不断迸发。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较长的时期,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保持全球经济增长领跑者的位臵。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电力需求规模的扩大。
二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拓展了电力行业的市场空间。当前,我国消费正处于从温饱消费向小康消费的快速转型阶段,消费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消费的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尤其是汽车、住宅的消费规模将大幅度增加。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量将超过3.3亿辆。如果继续采用燃油汽车,即使届时内燃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将以合理的价格得到极大的提高,中国依然会有75%的石油要依靠进口,这对国家经济安全来讲将是非常危险的。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15年后广泛采用电动汽车技术将成 为可能,将带动电动交通尤其是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投资,也为电力需求拓展新的空间。
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对住宅的需求正呈爆发式的增长,根据专家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总楼面面积(包括住宅和商用)将达到910亿平米,比目前将的水平将提高近1倍。住宅面积的扩大和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将推动家庭购买更多的家用电器,进而推高电力的使用。
三是我国重工业化的阶段性任务还没有完成,电力行业仍可实现较快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对于一个大国而言,重化工阶段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踏入重化工产业的快车道,并在若干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我国的后发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而全社会资本相对比较富裕,劳动密集、资本密集与成熟技术紧密结合的重化工领域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具有竞争优势,并将带动电力产业的发展。
四是清洁电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不可低估。近年来,以动东方电器、一重、二重、西电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新能源设备制造技术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若干领域已成为最具竞争力企业,将带动太阳能、风能、核能发电设备产量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不断下降。专家大胆估计,到2030年,在我国的能源中,太阳能将占到8%的比例,而风能将占到12%(而目前这两种能源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核电在电力所占比例将从2% 提高到16%,水力发电将从16%提高到19%,而天然气发电也将从1%提高到8%。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危机和挑战。一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刻不容缓。一方面,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能源、矿产人均拥有量更为匮乏。我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4%,人均拥有石油储量为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天然气拥有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人均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1%。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全国拥有储量114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2.6%,但人均占有的储量也只有88.8吨,仍然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不仅能源产出效率低,其他资源资源消耗水平也明显过高,万元GDP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3倍。我国钢铁、建材、化工等8大行业主要能耗比国际水平高24.1%,钢的可比能耗高20.9%,水泥综合能耗高44%,铜综合能耗高64.9%,平板玻璃综合能耗高78.6%,乙烯综合能耗高78.6%,汽车百公里耗油高42%。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在未来一段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单位GDP对电力的需求也将逐步下降,长期以来电力需求弹性大于1的局面也将逐步改变。
二是低碳经济发展格局初现端倪。2008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和气候变暖双重危机,发达国家将经济振兴的希望投向了绿色经济。美国宣布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美国的减排目标还包括到2025年减排30%,2030年减排42%,2050年减排83%。欧盟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日本表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为此,欧美等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甲烷、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将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比将上升到22.2% ,预计203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占全球的28.4%。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已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同时,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左右。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加上人口众多和各地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现行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与石油为主,因此,高碳排放问题在短时间内将难以得到解决,减排的压力将是巨大的。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理应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力量,这将对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三是企业高负债经营的风险积聚。长期以来,我国对电力投资的资本金比例要求较低,为满足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向银行举债,加上煤电价格形成机制长期未理顺,盈利能力偏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目前中央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如果金融政策紧缩,不少企业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
三、抓机遇调结构,不断提高竞争力
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央电力企业一定要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抓住机遇,居安思危,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抢占新的竞争制高点为目标,率先走出一条又好又快、清洁能源、绿色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第一,各中央电力企业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科学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要积极发展新型能源,努力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要不断优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等电源结构,坚决贯彻落实“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制约做出新贡献。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中央电力企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继续优化电源结构,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监控,完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并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主力机型能耗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第二,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挑战。当前,各中央电力企业都有一批自己的科研院所,具备雄厚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实力,各中央电力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沉下心来搞研究与开发,防止和避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和投入大量资金简单上规模的倾向。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在新能源领域增加技术储备,为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寻求突破,为企业发展开拓新的成长空间,争取为企业未来赢得更多、更长时间的竞争优势。要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机制,发展新型低碳业务,拓展低碳经济的新空间。
第三,增强资本成本意识,努力降低资金风险,走出一条优化资本结构的新路子。一方面各企业要加强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努力调整资本结构,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各企业集团要认真制订科学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防止盲目立项投资。从今年开始,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采用EVA考核,对资本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减排等相关指标也已纳入有关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中。这就要求各中央电力企业要牢固树立资本成本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力降低成本减少排放,走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使中央电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中央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相信,在后危机时代中央电力企业在科学发展中再一次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经济形势分析大会讲话
一、强化宣传,统一思想和行动。会后,各县区、各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广泛深入宣传,吃透精神实质。要把传达学习的讲话精神与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传达贯彻落实的效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对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关于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充分激发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会议精神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动力。
二、奋力冲刺确保实现目标。总体来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较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其中,投资增长44%历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成绩值得肯定,从自身看,全市亿元以上大项目偏少,已开工项目投资进度缓慢,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加大;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等因素,工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窄;上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所上升,加之一些项目投产将增加能源消耗,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全国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预计全年CPI受翘尾因素影响高达4.1个百分点,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物价存在强烈补涨态势站在全省角度看,各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势日趋激烈,纵向比,市各项指标增幅高于往年;横向比有些指标在全省的位次还在后移,跨越式发展的压力很大。现在已进入8月份,完成目标所剩有效时间不多。全市上下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要梳理排查。增强目标意识,对照目标任务,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力,查找时序缺口,分析问题根源扭转薄弱环节。二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节能减排等关键性指标,抓住工业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全力攻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突破,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三要分类排队。达到进度要求的,争先进位上下功夫,给明年多留余地;进度慢的,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往前赶,不留欠账,保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尤其对差距比较大、困难比较多、任务比较重的指标,该补的尽快补上,该落实的抓紧落实,决不能影响全市大局。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上下之间的汇报沟通,共同把统计数据搞全、搞准、搞实。
三、立足当前,全力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目前是项目施工、企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当前工作非常重要。要着眼全年,从当前入手,科学组织,加强调度,促进总体工作按期完成。一是坚持狠抓农业生产。树立长期抗旱、抗大旱的思想,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好粮食生产,集中精力开展夏收工作,做到颗粒归仓;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强化秋季作物田间管理,力争秋粮取得较好收成。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规模,发挥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帮助农民搞好大宗鲜活农产品销售,拓宽增收渠道。抓好全膜双垄沟播秋季覆膜,逐步扩大农作物品种范围,搞好技术培训、地膜调运、面积落实等工作,力争多铺膜、铺好膜,增强科技抗旱效果。实施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引洮一期会宁供水等水利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二是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产销衔接上下功夫,加强监测预警,保障生产要素供应,随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利税情况,扩大产品产量和销量,减少产成品积压,加快资金周转,实现节本增效投产达标上下功夫,促进公司10万吨电解铜、中材水泥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华鹭铝业7万吨电解铝等项目达产达标,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新的产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园区建设上下功夫,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工业集中区建设有实质性进展;资金融通上下功夫,继续推进公司等四户主体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办社会职能移交,力争年底上市;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做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促进能源有效利用,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内。三是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对在建项目,尤其53个重点项目,跟踪协调,确保完成投资计划、达到形象进度;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抓紧开工,形成一定的实物量;对“兰洽会”签约项目,及时跟进,创造条件开工;对正在衔接落实的项目,争取早日签约、落地。四是全力开展秋季造林。树立“生态立市”观念,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科学选择、调运贮备适合秋季栽植的优质苗木,抓好土地整修,为大规模造林创造条件;严格造林标准,提高苗木成活率,对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地段,做好补植补造工作。五是着力办好体育赛事。省第六届农运会和市三运会将于8月举行,这也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完善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抓住重点难点,压茬跟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赛训场馆、路网改造、市政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整治重点区片和难点问题,确保各项赛事安全有序进行,充分展示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新形象;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提高广大群众的关切度和参与度。六是倾力打造旅游品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将于7月30日盛大开幕,21项重要活动中,涉及我市的有景泰第六届黄河文化风情旅游节、第四届中国·会宁红色旅游节,要借助大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黄河石林和会师圣地两大品牌,增强我市旅游影响力。有关部门要把体育赛事与旅游节会结合起来,加强衔接协调,创新思路,统筹组织活动,设计好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项目,广泛吸引游客,延长旅客留宿时间,放大节会效应。七是做好市属学校移交搬迁。按照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的方案,相关县区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妥善解决市9中、靖远师范附小、实验中学、靖远师范移交搬迁中的具体问题,确保秋季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八是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对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把好工程质量关,年底完成所有棚户区改造任务。九是大力兴办惠民实事。认真落实“惠民工程”集中财力和物力,办好省政府确定的27件实事、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给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十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市场监测,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食品等领域安全检查,打击使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劣产品等不法行为;坚持经常性调查摸底,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重点做好特困群众救助;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四篇: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寒冬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
课程背景:
为什么在经济寒冬有些企业经营艰难、业绩下滑,而有些企业却能继续发展、业绩上升,这其中的奥秘何在?
为什么有些企业度过“冬天”后久久不能恢复“元气”,而有些企业却能迅速发展壮大,获得丰厚的利润?
要迎接经济的“春天”,须居安思危,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使企业竞争力更具抗震性和持久性。否则即使春天来了,企业未必能够见到下一轮春天的太阳。
任正非:棉袄是什么?——就是现金流。我们准备的棉袄,就是现金
流。
王 石:万科做最坏打算“过冬”;
马 云:苦练内功,准备“过冬”;
联 想:静下心来做长跑的准备;
海 尔:先冬眠,寻求冬天后的爆发点;
腾 讯:拿网络游戏养未来业务;……
课程提纲: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
1、了解与分析新形势下企业的内外环境;
2、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及机遇分析;
3、中小企业过冬的16字方针及内功修炼。
二、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管理思路四大转变及操盘策略
1、实施专业主义的战略定位;
2、建立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3、构造向管理要利润的执行模式;
4、打破惯性思维,引领管理创新的变革。
三、企业领袖在逆境中需要四大管理工具
1、锁定责任:责任心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管理出来的。
2、狼性逻辑:痛苦让人强大----迫使员工进化;
3、修路原则:出现问题不要只归罪于人;
4、责任沟通:团队的战斗力不强是沟通惹得祸。
第五篇: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地抢抓国内宏观经济全面回升的契机,积极开拓内外市场,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了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预期。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基本特点
1、经济总量远超计划,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总量看,工业增加值总量远超计划数。1-6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88.45亿元,占确保目标的57.8%、力争目标的56.8%,超过6.8个百分点。受增加值率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月增加值总量波动较大,四月份当月增加值最高,达到84.5亿元,三、五月份紧随其后,分别为79.94亿元和79亿元,六月份有所回落,为77.42亿元。从增速上看,呈倒“u”型,由于2009、2010年春节不在同一个月,今年二月份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少,二月份增加值速度较低,为13.1%,三月份升为20.6%,四月份为20.8%,五月份为10.1%,六月份达11.3%。发展速度在全省的排名基本稳定。上半年累计增速为1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五位、苏北第四位,低于宿迁市(25%)、徐州市(20.5%)、连云港市(23.5%)和苏州市(19.4%)。
2、主要产品产销两旺。上半年,工业产销率为98.3%,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出口形势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实现出口交货值80.4亿元,增长6.3%。全市重点监控的 37个工业产品,1-6月产销量同比保持增长的有21个。其中,纱达到44.9万吨,增长16.8%、布5.81亿米,增长9.8%、皮鞋230.33万双,增长20.9%、拖拉机16387台,增长15.2%、气体压缩机97723万台,增长2%、变压器143.8万千伏安,增长19%、化学原药34万吨,增长19.8%、汽车159978辆,增长65.2%。
3、重点行业发展领先全行业。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效应显现,以及各层各级促进企业拓市场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市场持续上升,带动了我市重点重点行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上半年,我市工业重点行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业一路领先。悦达汽车的主力车型狮跑、秀尔的带动下,上半年产量大幅增长,6月22日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我市汽车工业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月份当月生产汽车24956辆,累计产量达到159978辆,增长65.2%,累计实现产值153.8亿元,增长79.3%。在悦达汽车的带动下,摩比斯、斗源、韩一等汽车配套企业形势一路走好。江苏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累计实现产值21.1亿元。上半年,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5.9亿元,增长51.7%。以汽车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2.6亿元,占比达到12.8%,贡献率达到26.7%,拉动工业增长
5.1个百分点。机械装备行业高速增长。石油机械装备随着油价上升以及市场的回暖,整个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钻机、抽油机等成套设备市场规模扩大。农机产品上半年是销售旺季,增长加快。风电设备制造在华锐、协鑫等领军企业的拉动下,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产业链不断延伸。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7.1亿元,增长31.7%。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3.9亿元,增长21%;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增长25.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8.6亿元,增长21.6%。纺织工业持续上升。随着出口市场的回暖和棉花需求短缺的推动,纺织行业产品价格随之上升,拉动纺织工业继续回暖上行。上半年,纺织工业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14.6%,其中,纺织业实现增加值83.4亿元,增长12.4%;服装鞋帽业实现增加值20.8亿元,增长17.9%。化学工业发展缓慢。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价格指数达到121.2%,价格上升带动化学工业继续温和上扬。但是整个行业发展缓慢。上半年,化学工业实现增加值84.9亿元,增长1.6%。
4、新、特、高新产业快速发展。由于各级政府的推动,我市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上半年,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2.2亿元,增长33.9%,占比为7.5%。特色产业实现产值659.8亿元,增长42.8%,占比33.9%。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电子、电气、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工业,与我市重点行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一致,发展形势较好。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4.5亿元,增长28.3%。其中,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最快,实现产值62.7亿元,增长82.8%;新材料产业总量最大,实现产值183.1亿元,增长15.3%。同时,工业重
化程度不断提高。上半年,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1.2亿元,增长15.1%,而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97.2亿元,增长21.7%,比重达到60.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
5、经济效益积极向好。各项效益指标增长较快。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73.8%,同比提高35.2个百分点,其中七个子项指标全面上升。上半年,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7%,利税197.1亿元,同比增长59.2%,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61.9%。其中,民营工业实现收入1481.6亿元,增长29.1%,利税137.8亿元,增长43.5%,利润72.6亿元,增长4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增值税实现较快增长,达到22.5亿元,增长23.4%。
6、各地呈现竞相发展局面。大市区在悦达汽车、华锐风电的带动下,机械装备行业形势较好;受八菱海螺水泥投产达效所起的拉动作用,建材行业发展较快;几大纺织企业发展平稳。响水县化工围绕做大做强的目标,不断增添活力,1-5月份,裕廊、联化、大和三家企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6.1亿元,增长73.1%。建湖县狠抓产业集群发展,有力促进全县工业发展。石油机械、绿色照明和皮鞋三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大丰市机械行业总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除铸造阀门增幅不高外,汽车零部件、不锈钢制品、抛丸机、热处理炉等企业产销形势较去年均有明显好转,各项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是:开发区24.9%、亭湖区18%、盐都区21.4%、响水县19%、滨海县16%、阜宁县16.3%、建湖县17.1%、射阳县17.1%、东台市16.4%、大丰市17.2%。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兄弟市发展势头咄咄逼人。今年以来,苏南工业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上半年,苏州工业发展速度超过我市。苏中平稳快速发展。苏北五市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目前我市在苏北地区处于下游水平。苏北其他市发展迅猛。如徐州大企业发展形势较好,有力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徐工、徐烟、维维、徐矿、大屯煤电五大公司(集团)合计实现产值487.99亿元,同比增长36.7%,拉动全市增长8.2个百分点。徐工集团今年以来不断拓展市场,生产形势喜人。上半年产值已达225.16亿元,增速54.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
2、重点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滞后。上半年,全市50个重点镇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54.3亿元,同比增长29.7%,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5.8个百分点,占比仅为3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如果把开发区从全市中剔除,重点乡镇发展速度仍然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0.9个百分点,比重仍然下降了0.6个百分点。可见重点乡镇对全市不但没有起拉动作用,反而拖后腿。
3、新特产业增量不足。新特产业虽然是我市今年的工作重点,但是新特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原来的老企业,新增的新特产业很少。去年10月份,我市仅新增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我市同样仅新增了2家企业,这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差甚远。跟周边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如徐州市去年10月份新增132家企业,比我市多130家;今年上半年又新增38家企业,比我市多36家。
4、企业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一是企业两项资金占用一路走高。由于市场仍未完全恢复,而上游企业为降库存、保客户、稳市场,暂时性采取挂账销售方式,接货方则由于终端销售不畅,应付款拨付相对较慢,造成后道占用前道资金增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占用增加,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二是企业盈利能力仍然有限。尽管产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走高,但是企业获利空间并未放大,企业获利仍很困难。工人工资上涨压力加大。如: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医药制造、交通设备制造业等。若没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支撑,将制约重点企业产能进一步提升。三是科技研发能力不足。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在苏北相对较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是按行业进行的,并非是按技术先进程度统计的,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靠化工行业支撑,很多小化工厂生产工艺落后,真正具备高新技术的企业并不多。上半年,全市新产品产值仅实现19.8亿元,占总产值的1%。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新建投入达效企业的考核。目前,我市投资效率并不高。我市新建企业拉动力很弱。上半年,新建企业产值仅68.6亿元,比重仅为3.5%。要抓新增长点的投产建设。对已投产项目,推动项目企业满负荷生产;对尚未投产项目,确保项目早竣工、快投产,进一步扩充全市增量规模,提高增量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优势区域。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上看,往往是资源在市场规律的配置下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区域发展快,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力强。近日国家出台《长三角规划》说明长三角优势区域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拉动力是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同样,对于一个地区也要抓住优势区域发展。我市要强化市区、城关镇、开发区等优势区域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以推进整个经济发展。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乡镇不能最大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年重点乡镇工业经济明显下滑充分说明乡镇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重点发展乡镇是资源的劣配置。
3、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力度,提高企业应对风险能力。积极动员和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政府可以出面组织市场开拓活动,积极向外推荐我市产品,提高我市企业知名度、扩大地产品销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牵线搭桥。抓好资金协调,抓住国家货币政策政策放宽的有利机遇,创新贷款抵押服务,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指导企业压降两项资金,尤其加大应收账款清欠力度,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强电力、煤炭等大宗物资调度力度。
4、加快新特产业发展。我市工业要紧紧抓住沿海发展战略和长三角发展规划的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快产业升级。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自己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