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历史必修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8讲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38讲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16·赣州)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C)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 材料中没有表明“正常”的信息,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集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列举了一批政党和它们创办的报纸,作为各自的喉舌,报纸和党派名称中的“共和”、“民权”等关键词反映出它们存在并活动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C)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 从材料中“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可分析出该文的“社会主义”主要是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故选C。
3.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D)A.民主共和
C.三权分立
B.联俄联共 D.联省自治
[解析] 材料意思是“专制集权是清朝以来的弊端,今天要永远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纠纷,唯一的途径是各省自治。中央把权力分给各省,各省分给各县。这样就不用穷兵黩武,让老百姓受害。”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俄联共,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由译文可知,孙中山主张联省自治,故D项正确。4.(2016·吉林五校联考)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D)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解析] 材料说的是政治体制分权,故A项错误;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国家机构中的分权,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各省应该有内政的完全自由,但是涉及到国家范围内的事务需要由中央政府管理,这是学习的美国的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的思想,故D项正确。
5.(2016·湖北联考)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A)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强调的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必要性使中国人能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平均地权”中国人能接受,没有论述其是否能落实即具有空想性与否,B项排除;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任务不仅是反封建,还有反侵略,因为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中国人要“摧毁”,但不能反映是否是首要任务,C项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6.(2016·河南联考)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和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和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B)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解析] 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是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故A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而梁漱溟思想属于文化保守主义,材料反映的是两种不同思想,说明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故B项正确;梁漱溟思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不属于保守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7.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B)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
[解析] 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1958年,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项。
8.(2016·海南七校联盟)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C)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解析] 依据材料“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中国共产党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是成为一个学术问题,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者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结合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服务于中国,故D项错误。
9.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解析] 本题知识依托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及1979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B、C两项的史实完成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D项的史实则是在1978年,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正确答案为A项。
10.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D)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思想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邓小平的这一主张前提是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进而主张学习西方,反映邓小平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A、B、C三项错误。
1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D)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以及材料的理解。从材料“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解决困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故本题选择D项。
12.(2016·岳阳)“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D)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解析] 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故A项错误;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故B项错误;1997年中共15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南方谈话”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命题,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6·芜湖)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提示:(1)论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同进行;或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要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
(2)论证:(材料)二十世纪以民生主义为主流的时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于不重视民生,致使人民贫困、社会动荡;我国目前时机有利于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同解决。(史实)三民主义的弊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3)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想法美好,不可能实现。14.(2016·株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材料二 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绝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绝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
(1945年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
(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
(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
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
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训练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现象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毛泽东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2.(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下列文章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发表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④《论联合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14题)在185O年到1899年这段时间里,我国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7题)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6.(2012年10月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月考10题)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 “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D.不主张革命
7.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8.(2011年9月汕头聿怀中学高三摸底18题)1911年12月26日孙中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余一钱不名也。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精神’耳!”正是凭借这种革命精神,孙中山()A.亲自领导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斗争 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正式大总统 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0.(2011年12月山西诊断15题)维新派主张对科举制改革:改试策论,增设经济特科,改武举为艺科,废除八股。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奏请递减科举名额,1905年再次联名上奏,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是年9月2日,清廷发布上谕:“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表明
A.维新派、袁世凯、张之洞政治立场相同
B.废除科举制是近代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改造逐步深入
D.清政府被迫改革使统治得以巩固
11.(2012年4月广州市高三二模)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1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 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A.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 C.孔子主张 D.封建专制
13.陈独秀把《青年杂志》改成《新青年》。他所认同的青年“新”在()。A.拥有尊老爱幼的美德 B.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 C.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D.兢兢业业做人做事 14.(2012年11月贵阳市高三四校联考21题)右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15.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A.《民报》 B.《新青年》 C.《工人月刊》 D.《劳动周刊》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49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央机构与前代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黄宗羲、康有为、孙中山的政治设想。(6分)
(3)黄宗羲与孙中山的主张有本质的区别,结合所学,说明产生本质区别的原因。(10分)17.(2012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23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2分)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2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2.B 3.D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潮流。根据题干所述的时间分析,此时正值封建社会后期,受到外来入侵的影响,列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AD属于变化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4.B 解析:新三民主义从本质上讲仍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它只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而已,它的根本目标仍然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5.B 解析:康有为有两部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其思想特点是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6.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的理解。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其阶级属性克排除ABD三项。材料中章太炎认为三民主义的种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均未把欧美帝国主义作为主要对象是一大不足。
7.C 解析: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表述错误
8.D 解析:本题考察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结合孙中山活动的史实理解“革命精神”的含义,应指孙中山百折不挠建立民主共和国、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国共第一次合作是符合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打破了过去孙中山只依靠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事迹,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血液。
9.C 解析:邓小平理论主要针对的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未涉及到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10.C 11.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故A错误;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是指新文化运动,故C错误;文章写于1918年,中共成立于1921年,故D错误。
12.D 解析:要结合当时“尊孔复古”背景看问题。陈独秀认为北洋军阀利用孔教复辟帝制,颠覆共和。故他主张的“必排孔教”,实质是反对北洋军阀复辟专制制度。
13.D 解析:新文化运动要求青年人投身社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关注和改造社会。
14.A 解析:从材料“民国7年”可知是1918年,“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指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根据材料联系所学,本题选A项。B项苏联1922年形成;C项1921年中共在上海成立;D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5.A 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刊物《民报》,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⑴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建立。(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⑵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2分)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发展资本主义。(2分)⑶黄宗羲:专制制度的腐败、明朝灭亡的刺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孙中山: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入。(6分)17.(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分)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2分)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1分)(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2分)(3)是指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2分)
第三篇: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单元过关训练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福建三明质检)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B [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故C项错误;林则徐代表的是开明地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2.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C [该报纸评论未反映出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故D项错误。] 3.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 [1895年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不是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故A项错误; 1895年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不是“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故C项错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是外部因素,而不是内在根源,故D项错误。] 4.(2017·大连二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说:“窃闻与日本议和„„天下震动”。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战”。时隔四年后他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言”,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康有为维新思想前后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时局发生变化
C.朝廷极力阻碍
B.变法遭遇挫折 D.皇帝软弱无能
A [解答本题可以从《公车上书》和《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时间着手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认为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战”;而1899年戊戌变法运动兴起,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认为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可见其思想的前后变化主要是由于时局的变化,故A项符合题意。] 5.(2017·齐齐哈尔模拟)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B [材料认为拥护民主和科学需要反对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通过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这实际上是以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故选B项。] 6.《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B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此时不强调变法思想,故A项错误;“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可以看出其反对迷信,将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自由和民主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故 D项错误。] 7.(2017·马鞍山质检)“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强调国家垄断,反对私人竞争 B.强化国有企业,发展公有经济 C.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C [孙中山反对私有资本制度操纵国民之生计,但并没有反对私人竞争,故A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私有制度,“发展公有经济”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孙中山反对私有资本制度操纵国民之生计,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强调民族独立的主张,故D项错误。] 8.(2017·肇庆质检)“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四运动的爆发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D.国共第二次合作
B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的,与“亲俄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亲俄之风”的表现,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表明中共开始摆脱苏联“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影响,故C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 9.(2017·陕西五校联考)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D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思想是“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即毛泽东思想中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故D项正确;B项是内容的体现,不是灵魂,错误;A、C两项与题意不相符。]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C [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信息可知,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取决于社会性质,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基于对中国的国情深刻剖析而做出的正确判断,C项符合题意。] 11.(2017·杭州质检)“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 [社会主义本质是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共十四大规定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两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D项是2000年提出的,均不符合题意。] 12.(2017·赣州模拟)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 D.全面改革的思想
B [“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不能够体现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故A项错误;“„„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天津南开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 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说明作者王韬的“华夷观”与传统“华夷观”的不同。(5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什么?(4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此大谬不然者也”和“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可知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并联系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一王韬的华夷观、材料二康有为借封建文化宣传维新思想、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和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出原动力。
【答案】(1)不同:传统华夷观以地域作为区分标准,作者的华夷观以文明(“礼”)作为区分标准。
(2)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体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动力: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14.(2017·唐山模拟)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价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从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三种救国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它们都出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借鉴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指导了辛亥革命和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推动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三种救国论都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中国。
【答案】 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第四篇:山东省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阶段检测示范卷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训练1(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2013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必修三二轮阶段检测示范卷(含解析):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训练1
一、选择题
1.(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27题)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2.(2012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下列歌谣,反映戊戌变法的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3.(2012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18题)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4.(2011年高考)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5.(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22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第一次以完备的形式出现在毛泽东革命生涯哪个阶段的著作中?()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2012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20题)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二,一日“平均地权”,一日“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7.(2011年4月德州二模)“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 革命派
8.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9.(2012年12月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35题)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④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⑤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1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12.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14.(2012年4月安徽省宣城市二调15题)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做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此时毛泽东的思想著作不包括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15.(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2题)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 C.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二、非选择题
16.争取民族独立,追求世界近代化潮流,通过变革政治推动社会近代化是先进中国人进行探索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请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出处不明,但可确定分属孙中山和康有为的言论。请分辨上述言论以及相关 3
人物,并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
一、材料二所述政治体制,分别与哪些国家相近?
(3)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言论出现的历史背景以及该言论所起的作用。
17.(2012年1月新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据此回答:(15分)
(1)“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主张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谁?(3分)(2)为“追求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什么革命?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3)“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哪一运动的核心内容?宣传这一思想的主要刊物是什么?(4分)
(4)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谁?写出一篇他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3分)
(5)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故此题正确选项是D。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位伟人所说的话语蕴涵的本质特征。A项只符合江泽民的谈话,C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D项是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只有B项是三者共同的本质思想。
4.A 4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正确。B、D是民族主义,C是民生主义。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5.C 解析:本题稍难,教材知识点容易忽视。教材: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并且用这个思想,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本题选C项。
6.C 7.C 解析:“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大意是说:国家是人民的公共财产,那些治理国家的人,不过是国家的“公仆隶”。分析选项ABD三个阶层不可能提出这样的思想主张,顽固派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不会提出“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革命派要将“王侯将相”推翻消灭。答案是C项维新派,这一思想的作者是严复,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8.C 解析: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公举”“ 惟不世及”“ 不四载即受代”等信息表明符合美国的总统制。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主要学习西方的科技,还没有深入到政治制度。清末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
9.C 解析: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续与发展。②项说法错误。
10.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1.C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5
所以与题意较适合的是C。
12.B 13.C 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讲座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4.C 解析:《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15.A
二、非选择题
16.(1)材料一:康有为言论;材料二:孙中山言论。理由:前者主张“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即倡导君主立宪。后者主张“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显然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2)英、日与美、法(写出其中各一个就可。)(3)背景: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作用:推动护国运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7.(1)①《海国图志》;(1分)②康有为(或:梁启超)。(2分)(2)①辛亥革命;(1分)②三民主义。(2分)(3)①新文化运动;(2分)②《新青年》。(2分)(4)①李大钊;(2分)②《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或:《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分)(5)此答案为开放式,考生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答:①从学习西方的进程方面;②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精神方面;③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面等。(2分)
第五篇: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8讲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复习练案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8讲 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6·赣州)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导学号 42442474(C)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 材料中没有表明“正常”的信息,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集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列举了一批政党和它们创办的报纸,作为各自的喉舌,报纸和党派名称中的“共和”、“民权”等关键词反映出它们存在并活动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C)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 从材料中“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可分析出该文的“社会主义”主要是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故选C。
3.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D)A.民主共和
C.三权分立
B.联俄联共 D.联省自治
[解析] 材料意思是“专制集权是清朝以来的弊端,今天要永远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纠纷,唯一的途径是各省自治。中央把权力分给各省,各省分给各县。这样就不用穷兵黩武,让老 百姓受害。”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俄联共,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由译文可知,孙中山主张联省自治,故D项正确。
4.(2016·吉林五校联考)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D)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解析] 材料说的是政治体制分权,故A项错误;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国家机构中的分权,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各省应该有内政的完全自由,但是涉及到国家范围内的事务需要由中央政府管理,这是学习的美国的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的思想,故D项正确。
5.(2016·湖北联考)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导学号 42442475(A)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强调的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必要性使中国人能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平均地权”中国人能接受,没有论述其是否能落实即具有空想性与否,B项排除;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任务不仅是反封建,还有反侵略,因为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中国人要“摧毁”,但不能反映是否是首要任务,C项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6.(2016·河南联考)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和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和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导学号 42442476(B)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解析] 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是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故A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而梁漱溟思想属于文化保守主义,材料反映的是两种不同思想,说明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故B项正确;梁漱溟思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故C 2 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不属于保守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7.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B)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
[解析] 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1958年,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项。
8.(2016·海南七校联盟)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导学号 42442477(C)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解析] 依据材料“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中国共产党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是成为一个学术问题,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者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结合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服务于中国,故D项错误。
9.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解析] 本题知识依托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及1979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B、C两项的史实完成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D项的史实则是在1978年,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正确答案为A项。
10.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D)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思想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邓小平的这一主张前提是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进而主张学习西方,反映邓小平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A、B、C三项错误。
1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D)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以及材料的理解。从材料“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解决困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故本题选择D项。
12.(2016·岳阳)“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D)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解析] 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故A项错误;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故B项错误;1997年中共15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 导思想,故C项错误;“南方谈话”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命题,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6·芜湖)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提示:(1)论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同进行;或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要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
(2)论证:(材料)二十世纪以民生主义为主流的时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于不重视民生,致使人民贫困、社会动荡;我国目前时机有利于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同解决。(史实)三民主义的弊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3)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想法美好,不可能实现。14.(2016·株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材料二 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绝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绝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
(1945年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
(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
(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
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
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