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二)

时间:2019-05-14 20: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二)》。

第一篇: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外来食品摆上中国餐桌,是在鸦片战争后,最早可能出现于清朝时期。“番菜”指的是西式菜品,西餐最早进入上海是在清朝时期。

2.“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首打油诗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A.清朝初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解析:B 结合题干中的材料可以看出其含义是穿旗袍和废止缠足,这一事实最早发生在戊戌变法时期。

3.山西一乡绅在《退想斋日记》中写到:“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A.鸦片战争以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来源:Zxxk.Com] C.戊戌变法期间

D.民国建立后

解析:D 民国建立后,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4.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解析:B

题目主要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到解放后才出现。[来源:Z.xx.k.Com]

5.“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发展促进思想观念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解析:D 此段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风俗各方面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帝制,但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所以选D项。

6.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解析:D 观察图片服饰可知,①是晚清时期的旗装,②是民国时期流行的旗袍,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的装束,③是改革开放后流行起来的时尚衣着,因此选择D项。

7.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进科技()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解析: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出现了变化。[来源:学科网ZXXK] 8.(2010·罗定模拟)“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

方式,也拉要反映了先

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解析:A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9.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解析:C 本题考查的视角很新,从大众语汇的变迁来反映历史。“吃洋教”、“吃洋火腿”都体现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10.“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给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喂,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韩红演唱的《天路》描绘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这就是2006年7月通车的()A.兰新铁路B.宝成铁路 C.青藏铁路D.京九铁路

解析:C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11.(2010·潍坊模拟)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①唐代的“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②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业③“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④中国近代报业最初是由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创办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 中国古代报纸,无论是官报还是民报,都是以官府文书为主,编报人自己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所以不能说“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

12.(2010·枣庄模拟)“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B 报刊具有普及知识文化、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等功能,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素质关键是教育,③不符合题意。[来源:Zxxk.Com] 13.(原创题)李宇春,因电视选秀节目而产生的偶像明星,2005年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生》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A.传播资讯

B.播报新闻 C.艺术欣赏

D.娱乐

解析:D 所列四项都是电视的功能,《超级女生》属于大众娱乐节目。

14.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曾经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互联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互联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来源:学科网]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互联网的作用、影响是多方面的,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互联网终归由人设计和控制,它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不可能代替人脑,不可能凌驾于人类之上。

15.(2010·泰安模拟)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

“个人电脑”

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来源:Zxxk.Com]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解析:B 从电脑产生到个人电脑普及再到互联网风靡全球,主要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来源:学科网]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今青少年喜欢看日本卡通画册,穿印有米老鼠的衣衫,吃唐老鸭泡泡糖„„而以间接净化为特征的美式快餐,虽然它含高脂肪高糖在西方被称作“垃圾食品”,但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却“所向披靡”。

材料二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大都市中心大街充斥着崇尚洋名的商业服务机构,许多宾馆、酒店和商店都出现了贵族、公爵、亚历山大、凯撒大帝、维多利亚、伊丽莎白、夜巴黎、曼哈顿等等字样。

结合所学的知识,依据上述材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分析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字数限制在180字。

17.观察下面六幅图片,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

(1)图片反映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演变情况。图片涉及了哪几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其现状分别如何?(2)结合图片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篇: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归纳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9世纪30年代 《中国丛报》(英文月刊)在广州出版

1833年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在广州创办

鸦片战争后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欧式洋房、轮船

戊戌变法时期 维新派提出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维新派《时务报》,革命派《民报》

19世纪60年代 《万国公报》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

19世纪70年代 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

丹麦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

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1872年 《申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在上海创办

19世纪80年代 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0”号机车投入运行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世纪末 电影传到中国

20世纪前期 共产党《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国民党《中央日报》 20世纪初 汽车、有轨电车开始出现在大城市

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1905年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09年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辛亥革命前 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辛亥革命后 中山装受欢迎

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的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

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先生”“同志”代替“老爷”“大人”

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新节日

五四运动时期 《新青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

20世纪20年代中国广播出现

1920年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民航拉开序幕

1931年 诞生第一步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5年 《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 宝成、兰新铁路建成建起汽车制造厂和公路网,有公共汽车、出租汽车,“自行车大国”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管理,发展较快

党报《人民日报》,党刊《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

20世纪50-70年代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

20世纪50年代 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花布袄

1958年 试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研制成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号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文革时期 军装、军帽,蓝、黑、灰、绿色为主

改革开放后 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 20世纪90年代末 高速列车在广深铁路奔驰

20世纪90年代后 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1994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第四媒介)

2003年 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运营

第三篇:高三年级历史总复习学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断发易服”、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行等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

(1)“断发易服”是指将清朝时留的长发剪短,改变穿长袍马褂这样服饰的习惯。

(2)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3)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近代“废止缠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中明确规定的。

(2)婚姻自由的习俗: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的特征是删繁就简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中国铁路的诞生

京张铁路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佐主持设计施工的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了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自1906年创设以来,也获得了一些发展。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和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信技术发展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各占一半。

(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2)电视: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近代报刊和影视作品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第四篇: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备考指要

1.本专题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学习时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注意总结导致变迁的因素。

2.本专题的内容与世界形势的发展紧密联系。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己开始融入世界,学习时要注意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当时世界形势的联系。

3.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学会站在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思考问题。

4.学习本专题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古代服饰与近现代服饰的异同,可以加深对服饰变革的认识;通过比较古代交通、通信、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们出行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们出行和传媒方式变革的认识。还要注意同当前热点问题相联系。如联系磁悬浮列车的开通,理解交通工具的革新。

◆教学主体

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四次大变迁 1.第一次大变迁:(1)时间:鸦片战争以后

(2)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殖民侵略,“洋货”大量涌入,同时西方文化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

(3)主要表现: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①衣:“洋布”“洋装”渐入中国百姓生活;②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_吃西餐_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③住:西方建筑式样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2.第二次大变迁:(1)时间:辛亥革命以后

(2)历史背景:①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②受维新派、革命派主张的影响。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3)主要表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①衣:中西合璧式服装中山装、旗袍、学生装等。②风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剪发衣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3.第三次大变迁:(1)时间:新中国成立后

(2)历史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被取缔。

(3)主要表现:①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城市里生活有一定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②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4.第四次大变迁:(1)时间:改革开放以后

(2)历史背景: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3)主要表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①衣:服装颜色变为五彩缤纷,款式走向多样化。②食:到1987年,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提倡“菜篮子”工程。③住: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楼房比比皆是,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④风俗: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归纳升华:

1.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侵略的同时,使得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传入到中国,客观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如建国初期;近现代中国人民对外战争与对外交往过程中,也积极的汲取了外国先进的文化成果并付诸于社会实践。

②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在一些省会城市和工商业中心兴办近代工商业,促进了近代文明的发展。

③现代以来中国政治环境的变化,如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极大的改变了人民的思想、文化、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发起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的习俗,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④近代中国人民的不断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有力的冲击着中国的保守势力与保守思想,推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⑤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深受西方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回国后,他们不但身体力行,而且努力推广西方的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

⑥建国后主要是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的困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⑦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进步,在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给古老的中国注入新鲜的血液(2)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受到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也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如中国风俗礼仪的变化,是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而随着风俗礼仪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因而也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2.从服饰、饮食和住房方面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并简要概括变化的特点(1)变化

①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继而是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更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随着洋布的涌入,百姓穿洋衣洋袜的逐渐多了起来。

②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但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也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在沿海大城市里,由于西方侨民增多,西式住宅不断增加。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只有少量的“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2)特点:开始西方化,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变化区域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城市发生重大变化,而广大农村变化不大。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规律、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线索特征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一般规律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⑤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线索特征

通过了解近代社会的演进过程,从这些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改革开放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步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 1.原因

(1)从根本上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

(2)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3)中国有识之士的努力推动。2.表现(1)铁路

①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②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③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④机车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②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_青藏高原_在内的许多偏远地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

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轮船招商局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4)航空

①1909年,_冯如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拉开了序幕。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特点

(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3)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

4.影响

(1)交通的变化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它能够活跃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2)交通近代化有利于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3)交通近代化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4)由于近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近代化一方面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由于受顽固势力的阻挠,其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假设的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②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_无线_电台。(2)电话

①1875年,_上海_招商局假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②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③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来发送电子邮件。

三、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走向繁荣(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②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有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3)建国后:有《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

(4)改革开放以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 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②建国初,工农生活如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的新时代。(2)电视

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③普及原因:技术进步,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村村通”工程;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3.互联网

(1)兴起: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介入互联网,发展迅猛。

(2)特点:迅速传递信息;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五篇:[cksj]2015-2016学年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评+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解析:西装源于西方国家,长袍马褂是中国的传统服装,中山装体现“中西合璧”但没有融合“满汉风格”,故排除A、B、D三项;旗袍是在满族妇女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服装的长处而形成的,同时具有中西合璧、满汉风格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 2.“摩登姑娘、太太们„„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服饰和饮食的西化

B.洋货在中国的畅销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解析:“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等信息,说明人们出现了盲目学习西方社会习俗的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 3.(2012浙江文综)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主要反映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说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材料主旨不是要说明国人办报的情况,故C项说法正确,B项表述错误。外国杂货的销售情况不能直接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说法错误。1862年的时候,外国商品还不是一般百姓能享受的,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C 4.(原创)某征婚广告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知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这说明()A.废止缠足成为社会时尚

B.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挑战

D.封建正统思想销声匿迹

解析:该“征婚广告”中提出的要求,反映了我国新式婚姻观念的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 5.《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近代婚姻礼俗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民主进步思潮的熏陶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解析: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以土地改革完成为标志,不是近代婚姻礼俗变化的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经济因素,B、C两项属于思想因素。答案:D 6.山西一个乡绅曾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该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答案:D 7.1912年以后,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所取代。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教育制度的改革

B.底层民众的呼声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民国政府的倡导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曾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其内容之一是用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答案:D 8.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表明中华民国()①提倡女权 ②主张男女平等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消灭了性别歧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就“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而言,①是间接体现的观点,②和③是直接说明的理念,故A项符合题意;消灭性别歧视不可能仅凭一份报纸而解决,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 9.1880年,刘锡鸿等官员认为,修建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致使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这说明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B.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C.资金和技术严重缺乏

D.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解析:“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等信息,反映了封建传统迷信思想阻挠近代铁路的兴修,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D 10.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解析:1908年,上海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故A项符合题意;中山装出现在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无线电话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

11.(2013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右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的旧观念

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解析:题干材料中用男女平等的现象作为论据,证明《易·系辞上》中阴阳结合的观点,说明中国人重男轻女的观点受到冲击。A项不符合史实,《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而不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B项说法不符合当时史实。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答案:D 12.在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引进与推广所产生的影响,最为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D.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解析:A、B、C、D四项均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影响,但B、C、D三项都是A项的一个方面,故A项正确。答案:A 1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成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材料中使人民“开眼界”的是()A.广播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 答案:B 14.在《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中,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标准先后有“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等。出现这些标准的原因不包括()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发展 C.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 D.妇女已完全摆脱了夫权的束缚 答案:D

15.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近代民族制帽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帽的冲击,从侧面反映了西方文明对国民生活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③和④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1分,第17题19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6.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 在上海还陆续创建了一些轻工业企业,如面粉厂、纱厂、罐头食品厂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 1908年和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斗大的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尝试乘车的市民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

——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请完成:(1)依据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6分)(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9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中“房屋多为西式”等信息,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归纳;第(2)问需结合材料二中“陆续创建了一些轻工业企业”等信息,从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等角度进行思考;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西式建筑的出现;邮政事业的发展;电报事业的出现;新式航运业兴起;近代金融业形成;交通运输近代化;西式餐饮业兴起;中国人穿着西装。(每点1分,答出其中6点即可)(2)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最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带来了交往联系与出行方式的变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容易受到西方风尚的影响。(答出其中3个层面即可)(3)有利于革除陈规陋习,促进社会生活进步;有利于推进社会变革,加快政治经济发展;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民主进步意识。(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17.“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变化。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某家庭在民国初期的三幅“老照片”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服饰

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主要成因。(10分)(2)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试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9分)解析:第(1)问中的“变化”应注意从现象和实质等角度进行说明,“成因”需要依据“民国初期”的时间条件入手分析;第(2)问应注意结合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内外政策,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1)变化:妇女改穿旗袍并不再缠足、男子剪掉辫子,说明人们的服饰、生活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民众观念的更新和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等。成因:辛亥革命的重大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民国政府实行移风易俗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2)看法: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服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正确的。理由: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亲密(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较低、高度集中的社会体制,导致了服装的单调;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实行、港台和欧美文化的影响、人民生活的富足、审美观念的提高,导致了服饰的多样化。

下载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