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三)
专题讲座训练(三)1.(2014·重庆五区联考)下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明州、登州是唐代著名的大城市。由此可以获取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经济中心不再是政治中心 B.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C.扬州和广州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D.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解析】 观察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图片显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故选D项。图片中显示的城市有经济中心,唐朝长安仍是政治中心,A项错误;图片中没有反映出工商业市镇信息,B项错误;扬州和广州是对外贸易中心,没有超越长安和洛阳的政治地位,C项错误。
【答案】 D 2.(2014·合肥三模)某中学的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型学习活动中用到下图。下列诗句可能与该研究型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是()
A.“金田号吹响,遍地义旗扬” B.“师洋技望制洋夷,撼树岂能借其枝”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
【解析】 从图片中“安庆保卫战”可以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斗争。“金田号吹响,遍地义旗扬”中“金田”的信息可以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A项。B项是讽刺洋务运动的诗;C项是描写解放战争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诗句;D项是描写解放战争中孟良崮战役;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3.某位历史老师以下图作为教学资料用于课堂教学,他可以用于教学的课文有()
①《民族工业的春天》 ②《洋务运动》 ③《实业救国思潮》 ④《近代工业的兴起》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解答此题采取排除法。根据图示企业名称的信息,可看出此时是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即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工业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①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③错误,因此选择C项。
【答案】 C 4.下面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这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解析】 从近代中西思想碰撞交流,再到现代融合中西之后现代化论的形成,表明近现代中国思想经历了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故选A项;该导图没有体现出东学西渐,B项错误;传统儒学不断受到冲击,最终中西文化交融,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化思想,并非回归传统儒学,C项错误;导图信息没有体现出思想演进的层次性,D项错误。
【答案】 A 5.(2014·泉州质检)下列口号与漫画的主题相近的是()
猪羊肥大赛黄牛
A.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B.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解析】 漫画中“猪羊肥大赛黄牛”说明是浮夸风的体现,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意思相符,故选C项。“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不符合漫画主题,故排除A项;B项是指1953—1956年农村合作社,不符合漫画信息,排除;D项反映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不符合漫画信息,排除。
【答案】 C 6.观察英国内阁、议会、国王的关系图。图中方框空白处应是()
A.差额选举
C.直接选举
B.提名推荐 D.间接选举
【解析】 根据题干图示可知,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议员(包括大多数两院制国家的下院议员)都是经由直接选举产生,故选C项。英国下院议员是普选产生,不存在预定候选人名额,并非差额选举,A项错误;任命和因特殊身份成为议员仅出现于部分两院制国家的上院议员中,B项错误;英国下院议员是直接选举产生,D项错误。
【答案】 C 7.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C.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D.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16世纪的手工工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故选择A项;B、C、D三项都是对图片的正确解读,故排除。
【答案】 A 8.20世纪70年代欧洲流行一幅“乞丐行乞”的漫画,反映了()
A.美欧关系恶化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美元退出欧洲 D.欧元的冲击 【解析】 结合漫画及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影响力下降,符合材料“不要美元”意思,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美欧关系恶化,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元退出欧洲,B项错误;欧元正式发行是在2002年,而不是20世纪70年代,D项错误。
【答案】 C
第二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七专题 改革开放
五、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1、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2、内容
①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②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3、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附:
1、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分类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②革除社会弊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考点2 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内容
①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
②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代表企业)。
③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了海军衙门。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失败原因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②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③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
④根本原因是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
3、评价: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
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 经济势力的扩张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
①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
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3、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 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4、局限
①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
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②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5、失败原因:
①主观上: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
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有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 幻想,脱离了人民群众,终于失败。
②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如慈
禧太后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各省官员大多对变 法阳奉阴违,并不真正实行。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反革命集团政治经验丰富等。
6、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7、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8、意义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
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②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
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 识,起了重要作用。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村改革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A、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成效: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考点4 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①内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外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直接原因)。
2、内容
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赎买。
3、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
①废除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内因:
A、政治: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慕府统治危机加剧。
B、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发展。
C、阶级:广大劳动人民、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不满。
②外因: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内容
①政治方面:A。废藩制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方面: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军事方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 略扩张。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行日本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 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成功原因
①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
③倒幕派建立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4、意义
①积极: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
洲强国。
②消极: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三、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
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大选。
2、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核心)。
③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④推行“以工代赈”。
3、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5、影响
①积极作用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B、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②局限性: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
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五、苏联和东欧的改革
1、改革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东欧各国强烈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概况(见课本)
3、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使改革陷入困境,东欧某些国家的改革受到苏联的干扰。
考点5 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一、秦汉时期
特征: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1、丝绸之路
①开通条件
A、西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B、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
③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国的铁器、丝绸、
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时间:汉武帝后。
②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
湾→印度半岛南端。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3、与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
②安息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4、与大秦的交往(指古罗马)
①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
②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使者到达东汉(此史实记载于《后汉书》中)。
二、隋唐时期
1、隋唐的对外交通
①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②海路
A、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3长安、洛阳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2、对外交往概况:(见课本)
三、宋元时期
1、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
2、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四、明清时期
1、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
①条件
A、明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指南针的使用,地理、天文导航技术的进步。
C、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③到达范围: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④评价
A、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
航海史上空前。比欧洲的远航早半外多世纪。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B限:其目的不是发展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随
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结束。
⑤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人去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贡献(南洋:指 东南亚地区)。
2、戚继光抗倭:台州抗倭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3、葡萄牙殖民者1553年以欺骗手段占领澳门,后长期租占澳门。
4、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意义:维护了祖国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符合中华民族利
益。5、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进行雅克萨自卫战,俄军损失惨重,1689年签订《尼布
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附:
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日益尖锐。③由对外开放转入闭关自守。
2、对闭关锁国的评价:对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几乎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造成中国的落后。
考点6 中国近现代的开放
一、中国近代的被迫开放 1、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 门户大开。《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列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利。2、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破坏了中 国的领海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等10处为通商 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 教。4、1860年10月《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5、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1、50年代初,“一边倒”。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 的和平民主阵营中,这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20世纪50年 代中期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 的政治经济往来。2、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为捍卫国家利
益、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两个拳头出击”的方针,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3、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毛泽东提
出“三个世界”的构想。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到恢复。我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拉
③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④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
开放区。
⑤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 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成就
①农业方面: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已跃居
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
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 路等。
③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城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
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3题)布鲁图是罗马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10个金币,契约规定一个月内归还,可是,布鲁图月过无力还债。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①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 ②布鲁图有权与卡西协商还债事宜 ③卡西有权拘押布鲁图 ④卡西有权要求布鲁图还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2.在雅典,为保证民主制度正常运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五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B.群众有权监督公务人员
C.实行集体管理
D.实行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制度
3.(2012年安徽省宿州市三模)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述,错误的是
A.公民法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B.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D.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4.(2012年9月辽宁省丹东市四校联考)亚里士多德曾称“人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用来形容以下哪种政治制度比较合适
A.雅典的民主制B.古罗马的政制
C.代议制民主制D.君主制
5.(2012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A.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B.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素养 D.强烈的民主意识
6.(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5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7.(2012年10月广东湛江一中高三测试)“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
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8.(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8题)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9.(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8题)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
C.古希腊只重政治而轻文化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10.(2012年10月广东信宜市高三摸底)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分封制逐渐崩溃/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11.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江苏省盐城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
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3.(2012年11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恩格斯曾说:“(希腊人)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下列因素中不能说明希腊为“其他民族无法企及”的是()
A.城邦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公共政治事务
B.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C.拥有史诗、戏剧、哲学等世界文化珍品
D.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
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15.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
二、非选择题
16.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因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材料三“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和三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说明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世界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可见卡西可将布鲁图拘押至法庭审判,审判后可以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选择C项。
2.A
解析: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日常事务,它不是最高机构,最高机构是公民大会。
3.B
解析:B项说法中罗马法提倡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并非所有人,罗马法归根结蒂是有阶级属性的,是为了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进行剥削、压迫的。
4.A
解析:根据根据“人是政治的动物”的提示,强调的是公民政治,而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制度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因此此题正确选项是A。
5.C
解析:古希腊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可以判断,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希腊公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6.C
解析: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的特权;郡县制下,地方长官都由皇帝任免,有期限,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把持,C项正确。
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即说明法官的行为必须按照法律程序。
8.B
解析: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和罗马的万民法没有拓宽官吏选拔途径,排除A;只有梭伦的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排除C;实现了选贤任能,不属于他们的作用,排除C;不管是科举制、财产等级制、还是外民法他们都使统治的基础扩大,故正确答案为B。
9.A
解析: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可以排除B、D;民主政治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排除C;城邦赋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强调了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
10.A
解析:根据材料中公元前6—5世纪判断,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希腊民主政治发展时期。A项符合题意,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希腊建立起民主政治;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代,时间上不符;C项说法错误,官僚政治在秦代初步建立,三权分立机制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形成;D项说法错误,专制皇权正式确立于秦代,时间上不符。本题选A项。
11.C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而非平民的利益。所以③排除。
12.D
解析: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继承与发展,故A错误;公民法出现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万民法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故B项只符合万民法。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万民法与公民法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但两者都体现了罗马法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3.D14.A
解析:中国是大河文明的代表,而古希腊文明则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所以选A。BCD的表述都不准确。
15.C
解析: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被征服地区的人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公民法无法应对这种问题。
二、非选择题
16.(1)举出至少3个属于两个文明类型的区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中海东岸的古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
(2)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制度;海洋文明:城邦政治或民主政治。
(3)全国听命于国君,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
17.(1)材料一说明了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在的法律形式。材料三说明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罗马法为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的楷模。
(2)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成为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此外,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第四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经过高三第一轮紧张的复习,高三学生基本上都做到了对历史课本逐章逐节的过关,到边到角的落实。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实现了扎实应对基础性、单一性选择题、问答题的目标。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升华,如何提高综合分析、比较、应变能力,是我们第二轮复习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xx年3月上旬至5月上旬,约32课时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20xx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为主要依据,从二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把握复习导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细致地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领会和掌握其精神实质,可以让我们明确本阶段复习应坚持的方向和采取的措施,可以使我们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通过“四新”考“三基”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走向,即命题者通过新观念的引入,新材料的使用,新情景的设置,新问题的提出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根据试题这一走向,我们确定这样的复习策略:第一狠抓“三基”不放松,一定要牢固地掌握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第二给学生讲解新的史学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等;第三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新材料(包括官方历史材料和民间历史材料)。
2、制定详细计划,明确复习专题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计划不仅要详细周到,还要到天,到课时。哪个时段教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评,什么时候补,小考如何进行,大考如何安排都要写在纸上,记在心里。所有工作都要有章有序地进行。
对于必修部分,我们整合为14个专题,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专题4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及“再生” 专题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专题6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 专题7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专题8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专题9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1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13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
3、上好两种课型,提高复习效能
第一是专题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要借助专题教学案,包括考点解读、温故梳理、知新整合、合作探究、达标测评、高考链接。通过这个环节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能够抓住点、连成线、铺成面、网络化、系统化、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提高解题的基本能力和解题的基本方法。第二是专题评讲课,包括考情分析、重点讲解、归类总结、反思整理,讲解试题时,学生多思考,问为主,教师少讲述,答为主,着力点要放在解疑答疑、析因纠错、指导方法和技艺上。
4、强化针对训练,增强综合能力
一是强化定时训练,学校要求历史学科每周至少两次(一次45分钟,一次不少于100分钟),凡定时训练均应全批全改,认真统分,及时评讲。二是强化规范训练,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在规范训练中,着重强调试卷做到四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答题要求面宽、点全、语短。
5、科学应对选修模块复习
要根据选修模块课程特点,制定复习模式,复习时要注意选修与必修内容的有机结合,我们重点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采取分——合——升三部走模式。第一步“分”,分述九场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条件、必要性、可能性),内容,性质,结果,历史影响及评价。第二步“合”,横向比较,找出规律,总体比较分出类别。第三步“升”,升化主题,历史启迪。
6、关注热点问题
第五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三)
古诗鉴赏(三)[推荐时间:3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15分钟(三首古诗)]
一、语言基础知识
1.(2010·山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饯别(jiàn)
晦涩(huì)..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B.扒手(pá)
.和稀泥(hé).C.畜养(xù)
.
吱声(zī).
步履蹒跚(pán).寒噤(jìn). 扪心自问(mèn).什锦(shí).
兵不血刃(xuè).
露马脚(lòu)
.D.顺遂(suí)
.蒸馏水(li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情愫
百叶窗
手疾眼快 B.灯芯 座佑铭 C.按捺 峨眉山 D.阔老 喝倒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稗官野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珠联璧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对簿公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广告代言的法律出台,目前只能使用《广告法》来规范广告代言行为,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B.继2006~2007年的那一轮房地产泡沫之后,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新高,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泡沫。....C.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的不断贬值,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经济形势不容乐观。....D.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在国内恶评如潮,媒体甚至到了无事生非的地步。有媒体连他....向日皇行大礼也不放过,嘲笑他的表现像个“矮化了的大国”元首。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B.全国总工会4月5日决定紧急拨款200万元,用于对在王家岭“3·28”特大透水事故中遇难矿工及其家属的慰问。
C.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D.政治分析师亚采克说,坠机灾难影响深远,它将对选举产生巨大影响,现阶段难以详细评说,但选举结果可能出人意料。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古诗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 却关:打开门闩。(1)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王禹偁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作者在朝敢于直言讽谏,曾三次被贬为地方官。
(1)开头一句(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0·天津)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注]
[注]
(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琵琶行》)。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C 4.D
5.(1)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2)剑阁峥嵘而崔嵬(3)间关莺语花底滑 6.(1)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个场景连接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了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2)悠闲自得、恬静闲适的思想。
7.(1)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艺术手法。先抓住江南水乡的特点,突出了多云多雨容易使人生发愁恨,但美丽的江南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给人的印象总是秀美迷人的。(2)作者胸怀大志,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行如缀的万里征鸿,不由发出世无知音的感叹
8.(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用心
爱心专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