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0821谈谈古代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暑热微消到相山,七年重访鬓毛斑。藕香斋里留余梦,师友欢言竟夕间。
董生设帐育师资,八皖新星愿力齐。讲座待吾吾岂敢,相山原自有桃蹊。
吾乃江南淮北人,高低庠序几经春。今朝一聚三生幸,接力承传尽后身。
谈谈古代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我想讲的这个题目可能有点泛,既想谈谈在座的我们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词,又想谈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教学生阅读欣赏古代诗词。就把这两方面的意思放在一起吧。
董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初中语文课本上诗词的篇目,大概三四十篇,我又从网上检索了一下高中的篇目,只有十几篇。我多年不接触中学语文教学,不太了解情况,但总觉得课本上诗词课文偏少。整个文言文课文所占比例有多大,是否超过三分之一?我听说台湾中学语文文言文占很大比例,他们高考试卷绝大多数是文言文题目,我看到有些卷子让我们考古典文学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也做不好。听说台湾大学中文系课程古代文学与古汉语的课程要占全部课程百分之八十以上,香港恐怕也是这样。两岸三地文言文教学差距很大,我觉得我们应当改进,特别是诗词教学要加强,要让学生多学些诗词,多读些诗词。
诗词是文言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我觉得它是青少年接触文言文一条最直捷、最有吸引力的桥梁、触媒、开启心智的钥匙。在座的各位恐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学习经历,在一点也不知道“之乎者也”的孩童时代,就能喜欢上诗词,诗词知道多了,读得多了,背得多了,也就能喜欢上文言文,喜欢上古典小说,喜欢上文学。过去我接触的中文系的学生、研究生,不少就是由诗词引上学中文这条路的。我个人也是如此。我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是从几首唐诗开始的,1957年我上初中,文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唐诗四首或是五首,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进行了朗诵,后来又听了一张与课文配套的朗诵唱片,一下子把我吸引了,于是我又找到别的年级的古诗课文,一下子看了十几篇,背了十几篇。但那个时代市面上看不到有唐诗的书,相关的书只有《革命烈士诗抄》、《毛主席诗词十七首》,这两本书成了我阅读诗词的代替书,我也读得很熟,以后就试着写写,渐渐走上热爱文学、特别是热爱古典文学的道路。我讲这些是想说诗词教学非常重要,你培养了学生读诗词的兴趣,也可能引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学语文的兴趣。我听有的老师说学生烦学文言文,对文言文没兴趣,不妨走走这样的路子,教他们多学些、多读些诗词,或许能激活读文言文的兴趣。
怎样教学生读诗词呢?我认为要先在“读”上下功夫。上面我说了我对诗词的兴趣是在课堂上听了老师诵读、课外听了诗词唱片产生的,我也听过我的研究生同窗说过相似的经历。诗情画意、声情并茂这两个成语与诗词相关,诗词这样美、这样好听,若老师朗诵得好,自然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共鸣,把他们吸 引住,吸引到诗词的学习中来。在座各位多有艺术素养,普通话说得好,朗诵起来效果一定很好。“读”的第二层意思,是教学生诵读,背诵。读的越多,背的越多,理解力、欣赏力也就越高。初中语文课本也规定了诗词背诵要求,大概四十篇左右吧,我觉得少了些,一个学期背诵十几二十篇总是可以的,三年背上百十篇。我在大学中文系给本科上古代文学课,要求凡是讲过的诗词作品都要背,上一次课讲到,下一次课就要背,当堂提问,当场计分,算平时成绩。再长的作品也要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一些长篇。上过古代诗词课,如果作品没记住多少,学习就谈不上有多大效果。学生毕业后,不管是当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还是做别的文化工作、行政工作、研究工作,肚子里装了百十篇或更多的古代诗词,那就是一个很受用的储备。不少毕业生见到我,都谈到当年背的诗词很有用。也许有老师说,很多诗词是不考的,背多了没有多大用。这要看从哪方面看。一,上面我说了,喜爱诗词,可以提升学文言文兴趣,进而可以提升学语文的整体效果。二,某学期不考,不等于中考不考,中考不考,不等于高考不考,何况语文知识、文学知识是相互贯通的,虽然没有考到某某诗词篇目,但不等于不涉及相关的知识内容。三,还是要多考虑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文言文阅读水平、语言水学水平,为文学专才的培养、文史通才的培养,提供启蒙的助力。四,也要适当考虑与港台接轨,随着港台陆招生名额的扩大、国内学生就读港台意向的加强,今后我们安徽也会有越来越多学生报考港台大学,如果我们学生文言文基础太差,就难以通过他们的高考,或适应不了它们的大学学习。
现在为中小学生或青少年编的古诗词选本太多了,良莠不齐。我觉得有一本编得最好,我在几十年前看过,至今印象很深,就是196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王易鹏编注的《古代诗歌选》。这个选本选了200篇左右历代传诵的作品,主要是诗,也有词、曲,有注释,有简解,还配有许多著名画家如钱松喦、程十发等国画彩图,作品短篇为多,语言浅显,注解简明,又有色彩缤纷的插图,图文并茂,直观性强,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编者王易鹏是复旦三个教授王运熙、顾易生、徐鹏姓名的合称。这本书现在不容易见到了,十年前这三位先生又把此书修订了一下,署上他们三个本名,重新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书名叫《历代诗歌浅解》。我建议各位不妨找来看看,网上买很容易,大概只要20元一册,我曾经购买十册送给我的孙辈和别的小朋友,各位也可向学生推荐。我在这里有个想法,我看到不少小学校园、中学校园有壁画、画墙,画了许多宣传画,如果把这本书里一些精彩的图画挑一些画到画墙上,那肯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诗词的热情。
下面讲怎样读。
怎样读懂?首先要过语言文字关。古今文字词汇多数是一样的,古诗词的语言与经书、子书,与文言文比较起来,也显得浅易些,晓畅些,但也有一些难点,一般的难点是冷僻的字词,还有几个特殊的难点:一是诗里往往写进作者以前的古人古事古语,这叫典故,叫用典;二是作者当时的人和事,就是诗词写作的背景,我们今天也感到陌生;三是古代典章制度等专有名词,如职官、历法、天文、地理、建筑、器具等等。这些都是阅读障碍。破除这些障碍一靠课本和别的书的注解,二靠字典工具书。要勤查工具书,在座的各位也可上网“百度”,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几天前董老师他们回阜阳师院举办了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他的一个同学叫黄宏信也从深圳赶去。三十年前我也做过他们的老师,黄宏信参加聚会的第二天又从阜阳来合肥看我,那两天淮河南北气温差不多四十度,他冒着这样罕见的高温来看我,实在叫我感动,我给他写了四句诗,发到他的手机:
南来北往四千里,难弟难师三十年。宏信有情追大火,流金铄石一留连。
诗中用了三个成语典故,“难弟难师”仿 “难兄难弟”,谓少见的师生情意,“大火”用“七月流火”“火”之星宿含义,“流金铄石”出《楚辞》。前二句又借用杜甫《恨别》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句式。这样一首即兴小诗也有这些阅读障碍,如果不解释可能要产生误解。
这里再跟大家建议一下,要勤查工具书,会查工具书。比如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用处就很大,它的字头多数是简体字,也有传承下来未简化的字,简体字字头后面用圆括号括注了繁体字、繁体的异体字。现在有的读物、有的媒体,或有的场合,也有用繁体的,也有繁简混用的,还有繁简异体混用的,造成适读障碍和混乱,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或帮助指教、纠正这些情况。这本《新华字典》就能排上用场。有个出版社印一本繁体字书,送我审读,我一看书里用字非常混乱,有繁体里夹简体,有繁简对应不当,更有大量的异体字,我问那个编辑:“你用不用《新华字典》?”她支支吾吾,我就叫她去查《新华字典》。当然仅仅依靠这本字典还不够,还有部头更大更专门的。我用坏了三本《新华字典》,还常用《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这些辞书部头都比较大,我用的是缩编本,对人戏言说:“架上常备四缩本,腹中自有万卷书。”其它专门工具书如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历史年表、历史地图集我都齐备。各位要舍得花钱购置工具书。
再就是弄清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某篇作品它写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一般的写景抒情的作品理解起来不难,如李白的《静夜思》、《望天门山》、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当然即使这样看起来单纯的作品有的还含有别一层意思,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除了表现他对敬亭山喜爱、契合无间之外,还表现了他的孤独感、出世之念,更不用说杜甫的《登岳阳楼》了。李白、杜甫这两首诗都是饱经忧患的晚年之作,理解它们就要和写作背景联系上,这叫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理解许多与时事相关、与个人生活经历相关作品的一把钥匙。若不熟悉安史之乱的历史,不熟悉杜甫流落西南天地间十多年的经历,大部分杜诗你就不可能读懂,同样若不了解李白出走长安后的生活经历,李白在许多作品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弄清作品的题材和主题,还要注意有些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具有象征性和多义性,所谓言此意彼,比兴寄托。比兴寄托是《诗经》、《楚辞》以来所常用的艺术手法,唐诗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作品,有些诗标题为《古诗》、《古风》,就表示用了古人的比兴手法,还特别要注意一些咏物诗、闺怨诗、怀古诗,比兴手法也多见。使用比兴也有个人的习惯性、风格特征,比如李贺、李商隐和晚唐一些诗人,南宋的一些格律派词人,他们比较喜用比兴手法。
读懂更高一层要求是价值评判,这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创新,有何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多的阅读经验,通过对同时代和历代的的许多诗词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这不是我们一般的人能达到的水平,已进入了研究层次。当然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些调研、思考,可以看看相关的文学史上的评述,相关的诗人诗作评论,还有一个捷径就是看一些鉴赏辞典之类的书。诗词鉴赏辞典许多出版社都出过,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的最早、出的最全,质量也较好,他们还把各本词典打散按题材分门别类出了许多单行本。在座的各位也可直接上网查询你想看的作品分析。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无论你看的是书,还是网上的资讯,都不可能保证他的分析、他的结论完全正确,你还要动 动自己的脑子,下一番功夫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感觉,产生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参考别人的,看和自己的感觉有无差距,差距有多大,差距从何来,弄个是非出来。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稳妥。如果这样反复练习,作品的分析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诗词阅读还应要具备一些体裁知识、文学史知识。体裁就是作品的样式。诗词曲广义都叫诗歌,但样式各有不同,因此又分为诗词曲三类。诗在发展过程中样式也有变化,所以又分两大类,一类叫古诗,一类叫格律诗,又叫近体诗。古诗又分两小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或七言歌行。格律诗又分几小类:绝句,律诗。又细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等。各种样式有各种写作要求,各种表达特点,要读懂、读透各种体裁作品,不掌握各种体裁样式特征,那是做不好的。比如,古诗和律诗在形式特征上最大的不同,一是讲声韵格律,一是不讲,律诗有严格的字句限制,而古诗也没有这些限制。因此古诗来得自由些,可长可短,可以换韵,古诗比较适应叙事、议论,比较适宜表现重大题材,可以处理复杂事件,而律诗则比较适宜描写、抒情,或者人事应酬。词也分小令、中调、长调,曲又分小令和套曲。这些都是格律知识,可以看看《诗词格律》一类的书。文学史知识包括文学发展的背景、文学发展的里程、文学主体作家的生存状况与创作、文学体裁的演变、文学流派的演变等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理解作品。文学史的著作很多,现在越编越多,越编部头越大,我觉得读点简明的就可以了,比如过去的电大教材、游国恩文学史的修订本。
下面一大问题就是讲欣赏。
欣赏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欣赏的第一步是通过读、口吟耳听进行的,其注意点在声律,感受声律美。古人读别人的诗、读自己的诗都喜欢吟,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他这个吟既是斟酌声韵,又是自我欣赏。古人很讲究这个吟,吟诵,拉长腔调、抑扬顿挫地吟唱,体会其中的声情和格律。特别是近体诗和骈赋更是注重吟。上一辈人都会吟,鲁迅描写三味书屋先生读书时摇头晃脑,那是吟中的陶醉。现在一般人都不会吟了,上面讲了朗诵,可以说是吟的一种延伸。古代诗词本来就是歌词,后来虽脱离了音乐,但和音乐关系依然密切,吟和朗诵,就是要表现出它的音乐性。可以与新诗、白话诗比较一下,诗词的节奏感、旋律、韵味,白话诗是比不上的。我们现在通过朗诵,主要是体会诗词的声情美感,如果具备一定的音韵学知识和诗词创作经验,也可以分辨格律的精粗、高下、正误。
欣赏的第二步是通过读和看,口吟、目治同时进行,其注意点在文词,欣赏文词美。文学是语言艺术,诗词更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我们常说“诗一样的语言”,在人们的印象中,诗的语言是最精美的,欣赏诗词很大成分是欣赏它的文词。杜甫诗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说不管古人、今人,只要有 “清词丽句”就喜欢他、推崇他,可见语言在诗美中占的分量。我们读一篇好作品,其中好词语、好句子立马就引起注意,跳入我们的眼帘。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呢,杜甫说“清词丽句”,是指富于表现力、富于文采的句子,他又赞扬“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是指那些想象力丰富、格律精工的句子,司空图崇尚“味外味”,是指那些非常含蓄、含义丰富的句子,梅尧臣认为诗家语言的极致是“意新语工”,含意新警,语言工炼。当然还有各种各样好句子。大凡名作、传诵不衰之作,都会有妙句、警句、美句、“意新语工”的句子。古人在阅读中十分重视对诗词语言的欣赏,梁武帝特别喜欢谢脁的诗,说:“三日不读谢朓诗,就觉 口臭。”唐宋许多皇帝把诗人的名句写在屏风上、御案上。更不说诗人自己是如何呕心沥血创造名句了。唐宋之后层出不穷的诗话,其绝大部分内容就是对诗句的品评。前面也说了,我们欣赏诗词语言可以从语言的表现力(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的精炼性、语言的新鲜度、修辞手法、格律功夫等各个方面入手。
欣赏的第三步是发挥想象,发掘诗词的意境美。意境就是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古代大多数诗词都是抒情的,抒情又多是联系写景,因此意境在大多数诗词中都是存在的,即使那些单纯写景的诗词也或多或少、或强或弱表现了作者某种情致,因此也存在意境。发掘意境美是诗词欣赏的一大要务,如果把诗词比作宝山,不知发掘意境美,可谓入宝山不见宝,空手而返。欣赏意境说起来似乎很玄乎,其实也挺简单,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个简单入口,如: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独坐敬亭山》)或:这首诗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通过什么样的景物加以表现?(《峨眉山月歌》),这样就可展开思索,一探意境的妙境了。构成意境就是两个要素:景、情。意境的多种形态就是这两个要素的不同配置,或先情后景,或先景后情,或情景交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或景显情隐,或情显景隐。对意境的把握、揭示还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要弄清情与景是如何联系的,其外在与内在关系怎样,二是要充分发掘意境的内涵,不能浅尝辄止,意境的内涵往往大于情与景的相加,三是有可能的话,通过与其它作品类似意境的比较,找出相似点、相异点,也就是看本篇作品在意境上创造性如何。
欣赏的第四步是体验、领会一些作品所表现的人情美、生活美、生态美。欣赏的第五步是沉思、玩味,发现一些作品的象征意义、言外之意,获取一种解秘、解颐的快乐。
不是所有作品都存在明显的意境,都能寻取意境美,或都适合用意境创造来概括,如一些议论、叙事成分较多的作品,不少赠酬的作品,或篇幅较长的、时空跨度较大或错置的作品,单纯的咏物诗、景观题咏诗等,都难说有完整的意境。所以在这里列了不能用意境概括的其它作品的两种欣赏取向。
前一种较多体现在田园诗、叙事诗、景观题咏诗中,如陶渊明的作品,唐宋以后更多的田园诗、景观题咏诗,以及杜甫、白居易等等许多叙事诗。这些作品多富含人情美,生活美,这里又加上一个生态美。陶渊明以下的田园诗、唐宋以下的景观诗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又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在面临生态大灾难的今天,田园诗年代那种生态环境是很叫我们怀念、向往的。
后一种主要体现在议论诗、玄言诗、佛道诗、咏物诗中,这些诗或多用比兴手法,或措辞隐晦,其意旨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需要仔细玩味、思索,一旦获解,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也就获得了欣赏的快乐。
欣赏的方法、取径当然不止上面讲到的这些,我这里只是就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相关课文所可能涉及的,谈谈自己的看法。也有讲欣赏方法的专书,欣赏一篇篇作品的《鉴赏辞典》,各位都可以参考。
下面想挑课本上一些作品做例子讲讲。
第一步讲到声律,想举杜甫两首七律作例子。这两首较典型,课本上好像没有。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勉哉董生行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近易名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董奇峰副教授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学生,前天又来合肥看我。我自从调来合肥之后,他常来造访,每次来都叫我很感动,都有谈不完的新老话题。这次来他谈到两月前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近现代研究中心做中国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新信息,发表了许多新见解,起予良多。奇峰生长于虽迭经世变而古风犹存的谯郡亳乡,少逢文革,而笃志向学,年纪很轻就走上了教师岗位,高考恢复慨然应试,以细故两屈于有司,终录入阜阳师范学院。时予承乏中文教席,得以相识。奇峰知识基础好,又十分刻苦,在同学中以功深思锐称。毕业分配予曾举荐留校,又因他故未遂,分配至淮河岸边一家工程公司的职工子弟学校,此为奇峰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受挫,幸运的是在这里遇到了同时分配来的后来成为他的贤内助的彩云女士。两年后阜阳师院出台政策召回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在多位同仁的举荐下,奇峰调回母校任教,这给他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回校后他担当了古典文学秦汉文学的课任,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的赞誉。正当他大显身手、欲展宏图之时,又遇到了当时很难解决的一个新的困难,彩云不能随调,而随职工子弟学校回迁淮北市,之后他们成家、又添了小千金,奇峰在相距一百余公里的两地频繁奔波,为了照顾家庭,他只好调到淮北,重当中学教师,这是奇峰为承担家庭义务而在事业上做出的重大牺牲。奇峰总是不甘平庸,总是有自己的追求,他在中学教师的岗位上不仅在课堂教学效果上、教学法研究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到北师大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同时师从王富仁对鲁迅进行专题研究。由于他具有较全面的中文学科的学养和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专长,2002年被当地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引进,从此真正走上了稳固的、方向明确的从事高等教育和相关学术研究的人生道路。奇峰年尚富足,精力充沛,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在展开多个项目的研究,呈功有日,企予望之。前日别后仿韩昌黎《嗟哉董生行》以文为诗体作《勉哉董生行》赠之。古谯董生名奇峰,家于淝河早濡君子风。十四十五志于学,黄尘没胫,潦水四溢,时时跋涉于其中。师范结业,年少为师,志存高远慕飞鸿。高考恢复,石破天惊,期以一战定成功。岂料命运偏奇,出师不利,名压多士反被弃。再踣再起,愈砥砺,秋阳高照颍水清,后来居上非天赐。时予承乏来西清,大庭之下识董生,切磋之乐喜盈盈,歌鹿鸣,鼓瑟又吹笙。二三子,惟董生,教席乏人,宜纳新英,求友声。事出不然,发往淮关,令我心寒。览君书笺,字里行间泪涟涟。所幸天 助好人,淮之滨,遇彩云。相知相惜,情份殷殷。寒天见我,拨开冻云见阳春。否极泰来,延揽人才,试教成功登讲台,为公为私,予与奇峰同开怀。而后夙兴夜寐,焚膏继晷,倾心投之,黾勉求之,专业日进,考评称优。其奈有家难兼顾,不能顾两头,董生忧。奇男子,亦重情,梦中每为彩云念,耳畔似听儿哭声。毅然决然,下高校讲坛,中教是安。暂将一身屈,换取室家欢。好男儿,非等闲。是金随处皆生光,名动煤城姓字香。高考每夺金牌榜,传道授业有妙方。新天地,待开发,教之道,在启法,南北同行言聒聒。远读硕士到京师,经验作文成宝筏。煤师教法缺师资,异才就近幸采伐。奇峰再登大学堂,创造活力惊目刮。治学有年成果现,近赴香江天地阔。奇峰奇,三折又三起。折折起起高复高,化身莫非三天子?五岳归来不看山,吾于奇峰观行止。噫吁嚱,勉乎哉,云霄直上穿星月,胸襟涤荡沧溟水!
第二篇:古代诗词欣赏与写作教学大纲
古代诗词欣赏与写作教学大纲
(杨子怡编)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在本科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开设,也可作为诗词普及性教育课在全校开设。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从艺术、写作两个方面欣赏古典诗词中一些重要的、有艺术价值和美感特质的名作,讲授一些诗词的格律知识和结构布局、诗句锤炼、押韵要求、词调选择、诗意提炼、联想运用、意境藏露、诗句修辞、题材取舍、典故运用、诗词审美、鉴赏标准等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
(二)、开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一绝,是中国的文化长城。在中国,人们爱诗、颂诗、用诗、写诗,生活中“一切皆诗”,泱泱中华成为诗的国度。重视诗教,重视诗词的写作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绵延到“五四”以后,建国前高校还非常重视旧体诗词的写作,写作诗词在高校蔚然成风。建国之后,这种传统慢慢丢失,诗词的写作逐渐退出了高校校园。“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现在该是让诗词这一古老的艺术重回大学校园的时候了。为了继承中华文化的传统,为了陶冶青年学子的性情,为了加强青年学子的艺术修养,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丰富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开设这一课程意义重大。这也是我们建设课程特色,从事教学改革的尝试之一。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懂得旧体诗词的格律知识和一般的写作技巧,能写出基本合符格律的且有一定艺术水平的诗词作品。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在本科三年级唐宋文学课和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做到理论讲授与基础知识讲授相结合,作品欣赏与诗词创作基本技巧的讲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能有深度地欣赏古典诗词名作,基本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写出合律的、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诗词作品。
(五)、总课时数
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六)、考核方法:或写出5000字篇幅的欣赏文章,或写作合律的诗词。
二、教学大纲具体内容
诗律篇(13课时)
第一章:近体诗的平仄
第一节:四声和平仄第二节: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型
第三节:近体诗的平仄谱第四节:交错与粘对
第五节:拗与救
第六节:四声递用
第七节:平仄余论
第八节:平仄变体
第二章:诗歌的押韵
一、用韵的标准和基本要求
二、诗韵的禁忌
第三章:近体诗的对仗
第一节:对仗的位置
第二节:词性对和类别对
第三节:对仗的语言修辞
第四节:对仗的禁忌
第四章:古体诗
第一节:字数和诗行
第二节:通韵和换韵
第三节:平仄三字尾
第四节:对仗的特点
第五章:近体诗的章法与句法
第一节:近体诗的章法
第二节:近体诗的句法
第三节:近体诗的字法
第六章:吟诵与唱酬
第一节:古典诗歌的吟诵
第二节:古典诗歌的唱酬
词律篇(10课时)
第七章:词调及其体制
第一节:七音十二律
第二节:词调的由来
第八章:词的分片
第一节:片的称谓
第二节:片的格式
第三节:过片和意脉
第九章:词的用韵
第一节:韵字的句位间隔
第二节:同部相押与异部通押
第三节:特殊韵格和避忌
第十章:词的句式和平仄
第一节:词的基本句式
第二节:句子的点顿与分合第三节:领字的应用
第四节:对仗的变化
第四节:四声阴阳
第十一章:选词择调
第一节:长调与小令
第二节:豪放与婉约
鉴赏篇(13课时)
第十二章:诗词的鉴标准
情真·味厚
格高
第十三章:写作技巧
工于起势·质直与深婉·语短意长
咏物要有新意·写诗与逻辑和训诂·自嘲要幽默·难于分解偏分解 蒙太奇手法
临去秋波那一转·谈豹尾
说谋篇·谈凤头
动词的妙用
炼字锻句
第十四章:写作题材
于卑微处赋高标·生活切片
各具匠心的咏雪诗·反映时代精神
第十五章:艺术篇
要注意形象性
典型的瞬间·观和感
问的艺术
创新无止境·绿叶成荫的魅力
寓情于景·以物喜和以己悲
藏和露
意境浅谈
比喻和联想
再谈联想
超人的联想力·活用典故
咏物诗要有寓意
风云气与儿女情
以少胜多·动人春色不须多
“灼灼”与“依依”·律诗的对仗
成语入诗小议
笔底波澜·行舟欲系千斤石,又怕寒生隔岸衾
继承与因袭
说“悟”·谈古人的“偷诗”·戏改清明诗及清明诗趣
诗的构句、紧缩及调整 工于炼意
含蓄委婉
艺术夸张
巧妙取舍、忌琐细的描摹 以小见大
以情感人
立意要高
第十五章:古典诗词审美谈 反常为美
诗趣味美杂谈
第三篇:古代诗词
古代典籍诗词名句集(九画)
风一更,雪一更,聒醉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美人才调信纵横——龚自珍
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艳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和尚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
篇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草逢春。——俞文豹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
相见或因中夜梦,寄来多是隔年书。——罗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几道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
是气所碲礴,凛烈万古存。——文天祥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邵雍
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赵愈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
送春春去几时回 ——张先
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韩屋
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麻九畴
却嫌脂粉颜色 ——张祜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一个圈儿替。——梁绍壬
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羽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赵孟颁
相思衬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
狗吠深巷中,鸡鸣难能可贵树颠。——陶渊明
易求无价实,难得有心郎。——鲁玄机
面改难如锐可磨 ——黄景仁
思君月正圆,望望月仍缺;
多恐再圆时,不是今宵月。——黄景仁
垂杨密密指行装,芳草萋萋碍行路。——黄景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潜;
四百万人同一器,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春种一粒粟,秋心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青到人间草木知 ——张拭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拭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元遗山
浩然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元遗山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春风更比路人忙 ——高克恭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
夙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
客舍似家家似寄 ——刘克庄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黄公绍
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苏曼殊
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祗泪流。——苏曼殊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听 ——皇甫曾
为国为民皆是汝,却教桃李职笙歌。——解缙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秋尽江南草木雕 ——杜牧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醒世恒言
昏惨惨,黄泉路近。——曹雪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林逋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袁枚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
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郑燮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於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翁卷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岑参 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
春欲暮,思无穷,旧观如梦中!——温庭筠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白居易
夙吹仙袂飘飘举 ——白居易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红颜未老恩先断 ——白居易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
春心莫共花急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神女天涯原是梦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虹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孟浩然
红颜自古多薄命 ——欧阳修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欧阳修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袁枚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袁枚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苏轼
夙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苏轼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凤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
香稻啄徐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
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秦观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王维
春来十日无人见,一树寒梅已著花。——王维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篇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斗开。——元稹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刘禹锡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梦天阔。——柳永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酸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
郡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篇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幽人耐冷倚门久,送月堕湖归去来。——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清城春色宫墙柳。——陆游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陆游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
风情犹拍古人肩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黄庭坚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曼珠
秋风箫箫愁杀人 ——古诗源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古诗源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不可行!——李白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李白
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余空床。——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李白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李白
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帷?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
思君令人老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
为问生身亲阿母,卖儿还剩几多钱?——佚名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佚名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佚名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佚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佚名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
茅店鸡声霜月白,故乡儿女正安眠。——商奂
凤残杏花晓,马上闻啼鸟。——高启
幽禽雨中响,门掩春塘绿。——高启
飞将远从戎,翩翩气自雄。——徐渭
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张佳胤
思妇楼头月,征人马上霜。——章美中
客来客去日日,花开花落年年。——徐贲
孤云在于际,回首若有情。——于谦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华幼武
表里山河犹往日,变迁朝市已多年。——马中锡
春风如少年,狂逐无定处。——陈孚
前溪渔掉归无数,网挂船头晒夕阳。——翁葵
篇爱梅花月,终宵不肯眠。——戴敏
怕恐摊头说惶恐,零丁洋里汉零丁。——文天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哲学家出柳阴来。——徐俯
幽人枕上朦胧睡,卧看东风次第明。——张耒
是非不到野溪边,只就梧桐听雨眠。——方岳
春溪嫩水清无渣,春洲细草碧无暇。——杨万里
扁舟烟重冷渔蓑,两岸人家浸小河。——斯植
风来一阵芦花过,祗道春残柳絮飞。——叶茵
星光欲没晓光连,霞晕红浮一角天。——黄大受
孤灯挑到寒更尽,犹有行人带雨归。——胡仲参
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林表明
孤舟横笛向何处?林外炊烟一两家。——蔡襄
故人情可见,何用送行诗。——徐积
夙急花初尽,春深鸳乱啼。——邹登龙
便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刘孝绰
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是耶非孜孜不倦,立而望之。——汉武帝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佤绝古。——屈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第四篇:15春学期《古代诗词欣赏》在线作业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15春学期《古代诗词欣赏》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 A.北国三月的春景 B.江南上元的灯景 C.胡地八月的雪景 D.中原中秋的月景 正确答案:C 2.以下各句出自《离骚》的是 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B.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C.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D.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正确答案:A 3.被班固概括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精神传统 A.《尚书》 B.《诗经》 C.《楚辞》 D.《国语》 正确答案:B 4.下面哪句不是李后主的词
A.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B.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C.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D.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正确答案:C 5.“点铁成金”是()的理论总纲 A.山水田园诗派 B.边塞诗派 C.江西诗派 D.公安派 正确答案:C 6.下列辛词中最能体现“以文为词”特点的是 A.《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B.《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C.《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D.《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正确答案:D 7.下列不是李白诗句的一项是
A.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B.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C.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正确答案:D 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描写的是 A.桃花 B.梨花 C.杨花 D.梅花 正确答案:C 9.下列为词句的一项是 A.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B.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C.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正确答案:B 10.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出自 A.《短歌行》 B.《长歌行》 C.《东门行》 D.《燕歌行》 正确答案:D 11.下列作家中()不在“文章四友”之内 A.上官仪 B.杜审言 C.苏味道 D.李峤 正确答案:
12.下列词牌属于长调的是 A.《谒金门》 B.《兰陵王》 C.《西江月》 D.《清平乐》 正确答案:
13.2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十八员外”指的是()A.张籍 B.张旭 C.张若虚 D.张九龄 正确答案: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14.鲧禹治水属于以下哪一类神话 A.战争神话 B.始祖神话 C.自然灾害神话 D.发明创造神话 正确答案:
15.“上翼二主,下启晏、欧”是对()的评价。A.温庭筠 B.韦庄 C.冯延巳 D.李煜 正确答案:
16.下列诗句有误的是
A.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D.欲持一壶酒,远慰风雨夕 正确答案:
17.高适《燕歌行》中有“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之句,这里的“李将军”指的是 A.李牧 B.李广 C.李广利 D.李陵 正确答案:
18.“金谷俊游,铜驼巷陌”出自词牌 A.《柳梢青》 B.《望海潮》 C.《鹊桥仙》 D.《踏莎行》 正确答案:
19.《咏史》八首的作者还写过 A.《蜀都赋》 B.《两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正确答案:
20.姜夔词作特点是 A.清空骚雅 B.富丽精工 C.慷慨激越 D.哀怨悲凉 正确答案: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15春学期《古代诗词欣赏》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词又称为长短句,所以各句字数都是长短不一的 B.有宋一代,词的创作成就高于诗
C.在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诗词文皆能的作家 D.秦观是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
E.李清照生活于两宋易代之际,有一部分词写于南渡之后 正确答案:
2.选出辛弃疾的词句
A.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E.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正确答案:
3.下列是中唐诗人的有 A.崔融 B.韩愈 C.柳宗元 D.刘长卿 E.刘禹锡 正确答案:
4.下面对秦观及其词评价正确的是 A.“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B.含蓄婉约,情韵兼胜 C.风格豪迈奔放,词境开阔 D.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E.“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正确答案:
5.下列是苏轼作品的有
A.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E.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正确答案:
6.下列词句有误的是
A.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B.垂下帘栊,双燕飞来细雨中 C.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D.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E.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正确答案:
7.下列诗句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E.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确答案:
8.下列词句所写时节为秋天的是 A.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E.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正确答案:
9.下列句子中描写洞庭湖的有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E.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正确答案:
10.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有 A.庄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商鞅 E.荀子 正确答案:
15春学期《古代诗词欣赏》在线作业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东晋诗人陶渊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他写过组诗《饮酒》、辞赋《归去来兮辞》、散文《桃花源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虞美人》,作者李煜。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贾岛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词史上有“大小晏”之称,其中小晏指的是晏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描写了女娲的事迹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咏怀》诗82首是正始诗人阮籍的代表作,具有言近意远、寄托遥深的特点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作者还写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诗坛“中兴四大家”之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史记》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的司马迁 A.错误 B.正确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正确答案:
10.南宋最具特色的诗人是范成大,其诗被称作“诚斋体”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诗歌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曹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作者是李商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有位诗人去世后,皇帝的吊诗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这位诗人是刘禹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胡寅《酒边词·序》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这是对范仲淹词作的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作者是柳宗元,他还写过游记《石钟山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7.黄庭坚,字山谷,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8.《诗经》也称“诗三百”,除笙诗外,共有300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我国最早的一本文人词集是《花间集》 A.错误 B.正确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正确答案:
20.词史上柳永是文人之中大量填写慢词的第一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第五篇:诗词欣赏
诗的王国
苏州是诗的王国。
清新、抒情、恬适、浪漫。“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好像沿袭了王维的诗风,但全然没有王维画诗之外那避尘隐世的灰色基调。吴侬软语恰如《山居秋暝》中的山间鸟鸣、石上流泉,以清柔脆亮之“动”,描绘出“动中有静”的婉约新风。
亭台楼阁、泉石花木、小桥流水、柳絮笙歌„„随处都是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生动意象!即使目不识丁者,也会在这里读到飞光流彩的清新诗句;即使是木鱼顽石,也会融成其中鲜活灵动的音符。
张继,原本是尘埃般众多而普通的游者。分明是被“江枫渔火”、“月落乌啼”的浓浓诗情裹住了脚步,一番吟哦嗟叹后,索性顺势随地泊在了枫桥之下一个永久的意境。如今,仍和他的《枫桥夜泊》痴心不改地驻守在那里,早已忘了今夕是何年。
木鱼声声,香火浓浓的寺庙,在完全“自我”又全无“自我”的枯寂中,原本是与诗、尤其是情景诗不相干的,所以,多栖身于单调呆板的北方。但一经诗红画绿的苏州浸染便立即柳暗花明了。这不,大诗人杜牧目光轻轻掠过,立刻有一个迥然有异的全新天地:“远上寒山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石径、人家、枫叶”,浓淡有致,远近相宜地跃动其中,使原本凝重肃穆的寒山寺倏然有了人性的灵动;由“寺”而“诗”,寺一旦有了诗的语言便立刻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究竟是点一缕虔诚祈祷命运呢,还是秉一束诗香绚烂情怀?还真令人颇犯躇踌呢!白居易是坐一顶官轿来的。因为脚下诗愫太浓,一步一摇、一行一颤中都感到平平仄仄的韵律,为官之“闲”,“行”且“望”中,满目是写不完的诗意盎然: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登阊门闲望》)
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正月三日闲行》)
而最令白居易诗兴大发的还是“七里山塘”。这是身为刺史的白居易以一代诗豪的大手笔写下的最动人、最具影响力的传世“史诗”!
此时,恐怕连他自己也有些恍然:到底是在尽为官之职呢,还是在尽兴赋诗。就这样剔糟除粕,删繁就简,清淤除塞,插红播绿,三下五除二便在杂乱无章中提炼出了简洁清新的意象,开出了晓畅明快的新思路,描绘了润泽千载的美好意境。
“七里山塘”之“诗”,实在有着超脱凡俗的艺术魅力。白居易之后,一代代文人墨客、朝野名士同题“和”之。最大的应和者,应是清乾隆帝。他不仅口吟笔诵,频写“山塘”,后来索性御笔一挥,先后在北京万寿寺、颐和园兴土动木“写”就了完全押“韵”合“辙”于白居易之作的“七里山塘风貌”。
为官的白居易就这样在诗的苏州成为了永恒。“七里山塘到虎丘”,1000多年过去了,仍站在岸边,导引着一代代、一批批游人,在他亲手营造的“一声柔橹一销魂”的诗境里畅游。
而山塘之外的苏州人,哪一位又不是生活在诗里?
心的天堂
走进苏州,心弦立即被一种温情的手拨动了。
分明从未谋面,却又似曾相识。身为地道的北方人,面对“小桥、流水、人家”之境,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故乡的感觉——恍惚间已走进了马致远的那首元曲。但毕竟是在遥远的异域他乡,物是人非的,心底随之涌上“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和“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眼睛倏然间潮潮的。
相对于高频率、快节奏,紧张、喧闹,石质、钢性的上海而言,苏州恬淡、安逸、轻柔、秀丽,是名副其实的水的世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湾湾河,如少女娴静羞涩的心事,情脉脉,意朦胧;一条条巷,如少女的百转柔肠,清亮而温馨;一座座桥,如梦幻中的彩虹,连通心的故乡。
沐浴在血脉般纵横密布的水网中,不仅女儿们个个如出水芙蓉,似乎苏州的一切都充溢着水的轻柔与秀美,比如苏丝,再如苏绣。一曲苏州评弹根本勿需听懂词意,弦响歌起,袅袅娜娜的声音立即飘绕起来,弹醒人一腔心事,撩动人满腹柔情,正所谓“歌喉宛转吴音糯,弦索铮棕水调新”。连通常意义上棱角分明、充满骨性的建筑物,在这里也是柔婉有加,别有一番景致:门、窗、墙、屋„„门是“别有洞天”的景之“框”,窗是图案各异的透明引景画,墙是剧中小旦轻扬手臂抛落的水袖,屋是错落有致飘然而落的童话世界„„连名字也是如此柔美脱俗牵动人想像的翅膀:月亮门、漏窗、云墙„„
移步一景,举目皆画,“家在画中住,人在画中游”。一切都是如此纤巧精美透出十分的讲究,但一切似乎又都是轻聊慢行中不经意间的产物。难道,这就是苏州?与世无争、闲适淡泊、朴实无华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内在魅力?
余秋雨大师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好一个“宁谧”与“后院”所在!在这里,谁又能不轻了步履,缓了声息,悄悄地与花草水流、与娴静的文化,与自己的心灵惬意对话!
难怪当年那些贬官,从坎坷泥泞的仕途上满心创痛一路退下时,会选择这里作为疗伤的后方。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艺圃、耦园、退思园„„一个园林是经历了一番挣扎与躁动又归于宁静的一颗心灵,每个园林都写满了人与自然悄然会话的秘语,都是一部东方文化的百科全书!咫尺之内见乾坤,方寸之间有文章,难怪苏州园林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就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水影花光,亦诗亦景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岂不就是人安魂栖魄的天堂!
枫桥品“愁”
恐怕连张继自己也不会想到,行走中随意撒落的一缕愁绪,会成就了一座小桥乃至他本人的千古之名。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原本该披红挂绿,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如今却孑然一身,秋风萧瑟天气凉。脚步是如此的凝重,连一滴秋露都能结成羁绊;心情是如此的冷寂,连一声鸦叫也会惊出满天霜寒。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随波飘着,渐渐地,夜深了,月落了,水面上明灭着星星点点的渔火,但那是人家的温馨;江边婆娑着婀娜多姿的枫树,但那是人家的风景。属于张继的,只有溢满心间的落榜的失意,身在异乡的孤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呵,是如此之静,静得能听到钟声飘落水面、击打客船的声音;静得能使人在千年之外听到小舟上无眠人的叹息!是啊,诗华满腹却无处绽放,才学无边却无枝可栖,怎不让人愁如流水潺湲无边!
枫桥——“封桥”,古运河在这里与苏州护城河交汇。据说,在唐时这里南北商贾云集,航运极其发达,是个极为热闹的枢纽之地。每到夜晚,为了苏州城的安全,这里都要关闭,故名“封”桥。也许,如果没有“封桥”之“封”,如果没有夜的阻隔,也不会有张继之“泊”,更不会有《枫桥夜泊》;张继,就会如千万个匆匆的过客一样,随波而去,最终成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的水滴。
正是这样的自然之封、之隔,或许还有水乡灵动之水的濡染,使张继那原本凡尘俗土般郁结的愁绪,突然间成涌动的才思,并在“残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找到了契合的意像,又水波般弥漫成一种清远宁静的意境!此一种意境,一泊便千年!
这一泊,使单调的枫桥有了色彩;使平直的枫江有了韵律;使普通的枫桥五古有了引人注目的章节;使枫桥夜色有了万籁之外的回音!最终,在古老的运河盛载下,被一代代文人墨客品过、思过、叹过,使一批批游人的脚步、行者的目光相叠、相融、相汇。“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自然之枫桥,就这样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文色彩;无名之枫桥,就这样成为旅游史册上越来越浓的标注;水乡苏州,就这样成为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和追寻的旅游胜地。
品张继之“愁”,宜在水清风爽,星月相伴的夜里。此时,如果能乘一叶扁舟,在星光月色里随水波飘摇,则更是一个物我两忘的理想境地。然而,这样的机会不会多。多数的时候、多数的人们,只能在嘈杂的白昼,被导游的一面小旗导着,懵懵懂懂、匆匆忙忙中,新奇喧闹、走马观花后,留下的,仅一幅作为留念的照片而已。看来,无论品诗或者观景,都需要适合的心境或环境!
关于《枫桥夜泊》中张继之“愁”,历来颇多争议。有说是安史之乱、国难身贫之由,有说是落榜失意、羁旅异乡之故。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幅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虽跨越千年却更加新颖;那个隽永幽美的意境虽代代冲刷却更加清亮!更何况,对于后人来说,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如果一时片刻间的愁绪,能在自然之枫桥或夜泊之枫桥的无声熏陶或包围中,寻到共鸣的律动甚至高山流水之感,岂不也是一件莫大的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