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山市农业信息化实践探索
唐山市农业信息化实践探索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进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农业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正加速向各领域覆盖渗透。党的十八大以后,信息化作为四化同步之一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各地在农业信息化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实践,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全市以需求为导向,以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移动互联网建设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段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和引入战略合作企业,实现了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一、12316助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6年,依托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项目(河北省共3个试点县,唐山占2个―丰南区和玉田县),按照部、省关于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相关要求,唐山先期选择丰南(农业部确定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玉田(玉田刘现庄是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河北百姓梦”总部所在地)为整体推进试点县。按照农业部的“六有”标准(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可持续运营能力),认定村级信息服务站。截至2016年底,在两个试点县共建立12316益农信息社1194个(丰南444个,玉田750个),实现两个试点县全部覆盖。
为了进一步搞好12316信息服务,我们还制作了12316电话热线登记卡和答复提示卡,认真记录每个打入的热线内容,并通过答复提示卡交办相关部门规范及时答复,热线答复满意率100%。同时,我们还把12316平台及热线植入到“唐山农业信息网”、唐山农牧之窗微信公众号、手机农校、唐山移动互联网农技平台、“百姓梦”等,开设12316服务专栏,使12316家喻户晓。由唐山市农业信息中心所承办办的“唐山农业信息网”被评为“唐山十大文明网站”称号。
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推进12316信息服务工作,与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农大、北京农管家等战略合作,把京津的农业信息化优质资源和专家团队植入到唐山农业信息网,升级了“唐山农牧之窗”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农校”短信服务平台,实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对点对接和农业信息的个性化精准推送。利用“唐山农牧之窗”、“手机农校”、“农管家”、“食在唐山”等微信公众号或移动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发布农业信息2.1万条。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快发展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运行中的市级农业物联网平台为总领,以丰南、玉田、迁安、乐亭等县级农业物联网平台为支撑,以设施农业、大田监测、畜牧养殖、渔港管理、农机作业、电商物流等多种农业物联网形式共同发展的应用示范格局。
(一)丰南区建成了设施农业、大田监测、畜牧养殖、渔港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建设了高标准的视频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远程视频监控。
(二)玉田县开展了设施农业、大田监测、农机作业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示范。全县建成了2个小麦监测预警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建成了“农福园”等高标准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开发了农机深松作业监管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借助车载GPS对农机深松作业轨迹进行追踪,可以对作业标准等情况进行视频监控和录象,目前全县有近200台深松作业机安装了终端设备,2015年开展农机深松全程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12万亩,2016年,已完成了13万亩。
(三)滦南县建成了DPO农庄、华以农场等高标准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其中,华以农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是采用以色列技术,整体建设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丰润区依托田美农场4300亩五位一体大棚(光伏发电、沼气利用、雨水回收、种植、养殖)开展了标准较高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五)滦县、滦南、丰南、丰润等畜牧大县的养殖场全部引进了环境监测和自动控制等物联网设备。目前,这些县区的养鸡场和养猪场全部配备了环境监测、自动控制和自动饲喂设备,养牛场基本实现远程视频监控。伊利滦县分公司在唐山境内的运奶车全部实现GPS定位跟踪。
(六)丰南、乐亭、滦南建成了渔船应急指挥监控系统。目前,全市已经有1800艘渔船配?淞舜?舶自动识别系统(简称AIS)。大中型渔船配备率达到100%。
三、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异彩纷呈
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快速涌现。目前,全市正在建设或已经投入运营的农业电商平台达到二十几家。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农口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农产品与农业电商平台的对接稳步推进。这一举措,大大推进了本市农业电商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对接进程。
(一)乐亭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实施电商进农村计划。去年10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乐亭县服务中心开业,第一批31个村级服务站也开始试营业。乐亭县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项目在唐山的首个示范县。到2016年底,全县已建成300个村级服务站点。“农村淘宝”乐亭县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村级服务站的开发建设、培训和发展,村级代购市场的运营、管理,县村物流服务,市场推广、网购培训、参观接待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乐亭县服务中心开业及村级服务站的试运行,为全县“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搭建了便利有效的平台。
(二)玉田县与“福建世纪之村”开展战略合作,联合打造“百姓梦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建立村级信息点750个,到2016年底已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百姓梦”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涵盖:农村便民服务、电子村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
(三)迁安市与河北万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力打造万嘉云商(迁安)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迁安市电商服务中心、迁安市物流中心已完成建设,已有390个村级服务点完成人员选聘,已有50家本地企业入驻万嘉云商城平台。
(四)哈哈镜商城、?菲膳道、迁西板栗网、中国大白菜网(玉田)、唐山农合网等电商平台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初步应用
在全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大数据技术得到了一些初步的应用。一是在物联网大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物联网数据的长期积累,借助物联网企业的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物联网大棚相关控制参数的预警。二是在渔港指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渔船位置信息的实时分析,实现对渔船的科学管理。三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报价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大量报价数据的分析,得到农产品经纪人有用的市场信息。四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应用(滦县伊利公司)。主要是通过对运奶车大量GPS定位信息的分析,实现对运奶车的科学管控。
五、农业信息化资源实现高效整合
全市形成了以“唐山农业信息网”和“唐山三农网”为核心,以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为支撑,以多种地方特色农业网站为补充的互联互通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唐山农业信息网”实现了网上办公系统、农经管理信息系统、土地流转信息系统、动植物疫病防控系统、政策法规与廉政建设系统、农牧渔技术查询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系统、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系统、农业综合网络监控系统的整合与开发,对全市农业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市拥有县级农业信息网10家,拥有迁西板栗网、玉田大白菜网、中国北方食用菌网等地方特色农业网站10余家,这些网站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都为本地特色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农业信息化的工作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特点,立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统筹做好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信息进村入户等重点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财务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公司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化也必将成为财务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财”或“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改组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注册资本金50亿元,目前拥有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北5家区域分公司和20家省级业务部,员工800余人,经营范围涵盖资金结算、存款、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债券承销、证券投资以及财务顾问等。中国电财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并始终将信息化纳入公司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之中。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电财建设完成了覆盖全公司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中国电财信息化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其总体内容主要包括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及信息化保障体系:一体化平台就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业务应用就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业务运营、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信息化保障体系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信息管控等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方面,信息网络形成了公司光纤专线和备份链路的广域专网,规范和统一了网络出口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了公司总部、25家分支机构以及集团成员单位的网络互连。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了生产数据中心和测试培训中心,使得业务数据能进行充分共享和安全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完成了“两地三中心”数据级容灾。完成了数据交换系统的安装部署,实现与国网系统的数据级联。全面实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应用集成,实现了业务间流程协同作业,人力资源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门户级集成。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建设了企业门户,实现了分公司虚拟门户、即时通讯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了审计系统、办公系统、内部网站等多种应用系统集成和单点登陆。
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技术策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应用大集中和综合管理系统的部署大集中。核心业务系统是支撑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的生产系统,覆盖中国电财25家分支机构,涵盖了业务运营、客户服务以及财务管理三大应用,实现了公司业务“在线运营、在线管理、在线监控”的目标,全年通过系统处理集团资金结算量超过10万亿元。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建设,构建企业集团到14家商业银行的统一资金结算通道,搭建了集团统一高效的“资金池”,有力支撑集团的资金集中化管理与集团化运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积极推进ERP系统实施,在国网金融平台首家完成试点上线及单轨验收,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和人资、财务两个专业基础应用,实现SAP与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管控系统应用集成,初步实现“人财一体化”和“业财一体化”。积极推进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企业年金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首批试点或推广应用单位。
在信息保障体系方面,中国电财针对不同的体系制定了不同的建设方针和原则,并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在制定完成中国电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并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示范评审,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中国电财SG-ERP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思路。建立了符合ISO20000国际运维标准、覆盖全公司范围的“两级三线”信息运维体系,有力保障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于金融行业特征和中国电财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确定了“以统一管理为龙头,集中建设与优质服务为两翼”的信息化管理管控模式。遵循“立足财务公司特征、遵循国网相关要求、借鉴商业银行标准”的建设原则,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方案、定措施的“四定”工作方法,开展信息化评价考核体系建设。按照“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的原则,着力解决信息化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技术和重大问题,依赖有效的管理机制、人才组织和资金资源保障进行技术研究的构建。按照“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关键技术、发动业务部门、培养运维团队”的策略,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形成了层次鲜明、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银监会、财务公司协会等上级单位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示范单位”,“国资委央企首批信息化示范工程”、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连续4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稳定、架构合理、功能完备、标准规范”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有力支撑了集团资金管理与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支撑财务公司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直属金融机构,中国电财具有独特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在金融行业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中国电财的业务运营具有典型的金融行业特征,业务主要围绕结算、信贷和中间业务开展,服务对象限于国家电网公司及成员单位。同时作为集团的直属单位,在内部管理、组织人事、行政和审计等方面,要遵循和执行集团统一的管理要求。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电财通过公司总部、分公司和省级业务部三级机构,直接服务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网省公司,向电网企业提供资金结算、信贷,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形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有力的提高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效益和资金管理效率。作为财务公司,中国电财要适应符合行业监管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融资和资金管理支持,支持电网建设,成为连接集团和银行的纽带和桥梁。
面临内外部环境要求,在公司信息化建设初期,中国电财按照国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要求,结合公司金融行业特征,提出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六大信息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明确了信息化发展思路:一是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架构策略,自主建设应用系统;二是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司总部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支撑日常业务的有序开展;三是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并重,通过集中建设、分级服务的模式,实现集约化管理下的高水平的客户服务。
中国电财在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技术框架下,采取自主建设与达标贯标两条路线并行的技术策略,最终要建设一个既符合集团统一要求又有财务公司自身特色的信息系统。回顾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主要分为“支撑、协同、融合”三个阶段。
(一)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
以业务数据大集中和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为标志,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且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业务系统建设需求把握不足和配合不够,主要以信息部门为主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部门通过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加大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积极推动系统建设工作,取得以下成果。
业务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主要开展了业务运营系统的建设工作。业务运营系统(CPFBOS)是中国电财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中的核心重点内容,主要依据金融行业特征,借鉴先进金融企业成果,采取自主建设的方式,以满足公司业务需求。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可概括为“建设四个平台,体现四个原则,实现三个在线”。四个平台即支撑核心业务数据中心的基础信息平台、运营客户服务系统的客户服务平台、进行统一业务管理的业务运营平台和进行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管理决策平台。2006年,中国电财自主建设了业务运营系统项目一期工程,信息化对业务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2007年,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全部机构应用大集中和数据大集中,实现了从“应用大集中”到“当日日结”到“跨机构业务”的三大步跨越,以“数据大集中”为模式的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基础设施方面,2005年,建立了覆盖全公司的广域网络,实现了公司总部与所有分支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公司集中式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公司“互连互通、分级管理、统一出口、安全可靠”基础网络平台,构建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二)业务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
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为指引,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工作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上取得了一致、企业内部形成了较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业务需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从以支撑业务运营向整合业务渠道转变,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将公司信息化建设同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
在一体化平台方面,公司信息网络、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应用集成全面实现,企业门户投入试运行。在应用系统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业务运营系统,深入开展技术架构优化工作,搭建了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SOA系统架构,增强了对业务拓展、客户差异化服务等需求的支持能力;以需求管理办法为抓手,建立业务需求窗口期、业务需求评审会等工作机制,提升需求管理水平。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环节,成为国家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协同办公、企业门户、人力资源、审计管理、纪检监察等系统的上线应用,实现了信息化对公司各类综合业务的全覆盖。在保障体系方面,信息化管控体系得到加强,监控中心三期完成,完成运维体系详细设计,建立了过渡期业务系统运维模式;信息安防体系、技术研究、人才队伍、评价研究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规范体系得到全面加强。在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通过信息化SG186示范单位测评并通过竣工验收。
(三)信息全面整合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
以企业信息架构管控为抓手,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经过多年建设,中国电财信息化实现了重要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上线,但原有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缺乏统一企业架构约束,尤其是涉及到跨专业、跨部门、跨机构的业务需求,容易出现“局部功能最优,整体效率下降”的情况,导致需求不稳定、系统功能重复开发等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电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从项目管理向架构管控与项目群管理转变,主要做法如下。
坚持架构引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架构管控要求,有效融合公司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公司企业级流程架构设计。构建全面和完整的企业级架构蓝图,形成以统一企业架构为依据、以项目可研为前提、以项目储备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管控体系,抓住项目可研、概要设计与架构遵从测试“三个关键点”,确保信息化项目对整体架构的遵从,从全局高度实现对信息化企业架构的管控。实现业务驱动。经过多年信息化实践,业务部门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实践基础,具备了实现专业归口项目管理的条件。以业务为主导,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的项目管理方式,发挥业务部门在专业和资源上的优势,实现具体项目管理工作从信息部门主导向业务部门主导转变。确保技术支撑。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确保各信息化项目有效服务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充分运用架构管控手段,确保各项目推进方向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确保项目群各项目的协调发展,对整体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控制和协调,确保各信息化项目关键路径的有序衔接与高度协同,确保信息系统之间接口标准的规范统一与高效集成。
三、信息化建设经验与体会
信息化本质上是管理变革,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定位,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就能确保信息化取得成效,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是明确方向定位。坚持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中国电财信息化始终坚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不断适应公司各阶段战略目标,提出各阶段信息化建设规划并不断进行滚动修订。满足行业监管标准。高度重视信息系统风险,对照银监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指引》要求,开展信息系统评价,公司将信息系统风险纳入公司经营风险统一管理;落实银监会《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完善公司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按照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要求,聘请国家安全权威认证机构对公司客户服务系统进行安全评测认证。满足集团主管标准。深入开展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与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保持一致并达到先进行列;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达标贯标。
二是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是指信息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过程;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特别是数据大集中,集中了数据,也集中和放大力风险,所以在系统建设和安全运行发生冲突时,要确保安全第一;信息安全的关键在预防,要做好安全规划和有效的防范计划;做好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是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重要措施。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借鉴商业银行和同行成功经验,发挥专业咨询公司的技术优势,包括借鉴银行体系架购和系统设计思想;引入专业咨询机构,业务系统需求分析引入毕博咨询,业务系统项目监理所引入IBM公司;在业务系统项目建设前,走访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等财务公司,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探索科学有效方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尊重规律,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规律(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验收-推广应用-评估-效益分析-持续优化);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如引入高水平监理,实施项目质量和过程控制;组织开展安全测评和认证,提升系统品质和客户信任度;关键阶段组织集中攻坚,短期内度过问题井喷期等。三是信息化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是领导重视、业务配合、认识到位、方法科学、组织有序。没有领导层的重视,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人财物资源,信息化建设只能是一纸空谈,没有广泛的员工参与,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业务流程规范。规范化是信息化的前提,企业战略、业务和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业务模式决定信息系统的架构,只有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才能转变稳定系统需求、系统功能,信息化才能推动业务管理跨越式发展。推进管理变革。信息化推广应用是一个变革的过程,但实施变革过程中会有一定时期的动荡过程。特别是大型应用系统上线前,都应该进行主动的变革管理,同时,信息技术部门应该积极改善和优化系统,各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正确认识、主动适应。
第三篇:唐山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唐山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0-11-09 13:17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作者:佚名 点击:
247次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结构转型、体制转轨、经济开放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唐山市农业既面临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因此,科学制定“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
“十五”以来,唐山市认真落实农业和农村政策,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市种植业增加值完成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83元,增长4.3%。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总产达到253万吨,比上年增长9.2 %;棉花总产4.43万吨,比上年增长24%;油料总产23.3万吨,总量保持了基本稳定;蔬菜作为种植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总产达到1280万吨,比上年增长0.95%。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656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810.5万千瓦,农业特别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总的看,近年来唐山市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农产品向优质化、市场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并有较大幅度增长,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产业日趋明显。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立足区位和资源特点,围绕优势作物生产,扶持培育,扩大规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特色生产向特色产业转变,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丰南和乐亭的果菜、玉田的大白菜、迁安的甘薯、滦县的花生、遵化和滦南的食用菌、唐海的大米、丰润的专用玉米入选河北特产之乡。2004年,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产品产值已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以上,在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传统产业竞争力增强。通过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粮食、油料、蔬菜等传统产业的素质得到较快提升。2004年,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54万亩,占小麦面积的43%;优质专用玉米180万亩,约占玉米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优质抗虫棉比重达到91.6%。
——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蔬菜产业以其市场取向的新机制、“短、平、快”的产销特点、效益较高的吸引力,成为全市种植业中农民自主投入较多、经济效益较高、速度增长最快的优势产业之一。2004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78万亩,增长4.9%。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95万亩,同比增长5.4%。全市年产值超500万元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中心批发市场达到53个,蔬菜商品率达到84%,外销量达到77%,蔬菜产业产值居种植业第一位,成为种植业中带动农民增收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第一支柱产业。
——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全市环境评价面积累计达到110.3万亩,涉及12个县(市)区75家企业,可播种蔬菜180万亩,其中乐亭县、丰润区、古冶区、丰南区、开平区、路南区、玉田县7个县(区)境内的蔬菜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大米、番茄、黄瓜、豆角等近30个粮食、蔬菜种类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能力达到810万吨,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63%。绿色食品开发取得新成效,获绿标产品达到12个,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发展到19.18万亩,同比增加3万亩。
——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坚持靠科技促增产、保增收。积极推进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全市引进示范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70多个,全市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提高到38%。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60万亩。
——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全市种植业龙头经济组织发展到137个,年营业额近40亿元,蔬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2家。种植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17个,社员总数达到2.7万人,带动农户2.9万户。蔬菜、花生两大产业经营总额达到105亿元和9亿元。
“十五”期间,唐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唐山市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业是一个既受自然风险、又受市场风险制约的双重风险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增大,而市场、资本、技术对农业的约束明显增强。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加大,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科技储备及开发力度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很大等等困难和问题,仍然制约着唐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十一五”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质量为保障,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和区域布局,培育主导产品,壮大支柱产业,建设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力提高种植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二)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唐山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六条基本方针”。一是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始终坚持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三是始终坚持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四是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来抓;五是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提高农业整体水平的切入点;六是始终坚持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摆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三)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把符合市场需求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生产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增强竞争力,提高占有率。
2.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区域在资源禀赋、生产规模、市场区位、环境质量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化区域布局,把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3.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针对区域特色,优化农业技术结构,加快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农产品质量由优质专用向优质、安全、高效转变,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4.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唐山市农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努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旱作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5.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考虑农民的传统习惯和承受能力,由主要靠行政推动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对生产的调控作用,搞好服务和引导,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6.坚持市场发育和农产品加工同步发展的原则。由单纯抓生产向抓生产、抓市场、抓加工并重转变,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转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四)发展重点
1.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阶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面向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业效益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集中力量抓突破。全市到2010年设施农业播种面积发展到110万亩。
2.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既是优势,也是竞争力。有特色才会有市场,有特色才会有效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抓住小作物作大文章,围绕小产品造大市场,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生产基地,以此调强优势产业,调多特色产品。到2010年全市特色种植业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
3.发展绿色农业。研究推广“绿色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把无公害作为生产指导、技术推广、产品检测、市场建设等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尽快实现标准化生产的方向性转变。到2010年75%的种植业产品实现无害化。
4.发展精品农业。适应市场要求,加强标准化建设、质量监督、商标注册、品牌认定等工作,培育精品和名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种植业的延伸效益。争取到2010年25%的农产品实现品牌销售。
5.发展创汇农业。抓住入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尽快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努力把蔬菜、花生等优势产业以及玉米、小杂粮等传统出口产品做大做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到2010年创汇农业基地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0——12%。
6.发展新兴产业。抓好大宗产品的同时,加快培育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市场,提高种植效益。重点抓好食用菌、甘薯、中药材、牧草等产业发展。争取到2010年新型产业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8%左右。
(五)发展目标
以项目建设为纽带,实现“两增长”、“三优化”、“四提高”,形成“五个新格局”。
“两增长”: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150亿元,增幅为4.3%;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5100元,平均每年增幅为5%左右。
“三优化”:优化品质结构,优质农产品比重2010年达到90%以上;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逐步恢复和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粮经比例由2004年的57.2:42.8提高到60:40;优化区域布局,巩固和发展以京山沿线为主的粮食重点产区、以沿海为主的骨干棉田产区;以中东部沙壤地区的优质油料主产区;以乐亭、玉田、丰润、丰南为主的蔬菜重点产区。
“四提高”:一是提高农业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2010年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750万亩以上。同时基本建成新型农业市场体系,包括完备的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技术、卫生标准体系,农产品监测体系,价格供求预警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等,大力提高农业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主要粮食作物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2010年达到65%以上。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到2010年,全市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同时,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工厂化无土栽培等高科技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四是提高农业综合商品率。到2010年,全市主要种植业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5%以上。
“五个新格局”:坚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农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主轴,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坚持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稳定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格局;坚持应用市场新机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供应体系新格局;坚持稳定、完善与创新并举,建设名符其实的双层经营体制新格局。主要农作物预期目标:粮食。恢复和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发展名特优杂粮生产,在推广品种上,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饲用玉米等品种。2010年面积恢复到760万亩,总产268万吨。棉花。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预测,2010年面积50万亩左右,总产3.7万吨。同时,要优化区域内棉田结构,稳定集中产棉区,扶持和开发高产高效棉田,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优质高效的间作套种模式,提高棉田整体效益。油料。“十一五”期间,谋划建成1——2个油料龙头企业,并以此为依托建成带动,重点发展100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到2010年面积保持在125万亩,总产24万吨。蔬菜。“十一五”期间,蔬菜生产以引进、发展名特优品种为主,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开发净菜袋装、脱水蔬菜等蔬菜加工制品,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290万亩,总产1310万吨。
三、加快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广泛宣传普及农业法律法规,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因地制宜,认真制订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等配套法规,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生产资料和各种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放心”产品,按照“面向市场、制定标准、质量监控、注重品牌”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业产品,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必须紧跟市场时尚,执行绿色标准,从事农产品生产。着力推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坚持“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先进技术与传统农艺、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全面启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从生产资料供应、生产中的每一环节,到生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储运,都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规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要把创立农业品牌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推进农产品包装规模化、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抓好现有品牌的规模化营运,培育农业知名品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同时扩大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争取多打出一批名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农产品产销效益。
2.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力度,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充足的种源。大力示范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农田保护性耕作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具有免耕栽培节省投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覆盖栽培节省用水、种植的农产品无公害的显著特点。对农民来讲是省工省力、降低种植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本增产的好技术,对政府来讲是培肥土壤、抵御灾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农田养分精准管理,大力推广作物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通过专用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稳氮增磷补钾(微)、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作物病虫害监测,加大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龙企富民”工程。加强与省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做好“引龙”工作。加强对重点产业的发展指导,抓好甘薯、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建设,将其尽快培育成为引领种植业产业化的新龙、强龙。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和鼓励农民自办、服务组织领办、龙头企业兴办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订单农业,推动产销衔接。树立品牌、名牌就是效益的观念,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农业创品牌、创名牌工作开展。
4.加强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⑴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田间排灌系统、田间道路、晒场、库棚等,配套购置种子检验、检测仪器和种子生产的农机具设备等,适当补充加工处理设备。项目建设规模2万亩,总投资1000万元。⑵市级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建设内容主要是种子检验检测设施及仪器设备等,总投资400万元。⑶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基地试验田规模150——300万亩,主要包括天鸟水源工程、土地平整、地力及隔离设施建设等。配套突进工程主要包括库棚、晒场等附属设施建设、配套购置农机具等,适当安排田间道路、田埂建设。总投资400万元。⑷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在丰润、玉田、滦县、滦南、丰南等小麦主产县(市)区,引进推广小麦优质专用品种、购置小麦品质检验检测设备、种子加工设备等,基地建设面积50万亩,总投资1000万元。⑸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检验检测室、试验配套用房、信息网络、培训及技术展示用房、应急防治药品及施药器械库、标准病虫观测场建设、观测及信息处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等。总投资500万元。⑹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理、田间排灌、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平衡施肥等地力建设;配肥站、晒场及地力与墒情监测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每个标准粮田建设规模为4万亩,总投资1200万元,分两年投资建设。⑺优质玉米生产基地项目。在玉米主产县(市)区建设180万亩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体系建设,即土肥侧配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植保测报体系、种子繁育体系、农田基本建设体系。项目总投资1亿元。⑻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内容要根据平田整地、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田间作业需求,购置大马力拖拉机等动力机械和田间作业机具,收获及烘干机械设备,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每个项目的农机作业任务量为4万亩,总投资600万元。旱作农业工程。通过建设水池水窖、客土压沙、生物埂、引进示范抗旱品种、推广抗旱技术等,并结合旱作示范区建设,推广旱作综合配套技术280万亩,建设旱作基本农田170万亩,逐步解决唐山市因干旱造成的减产减收问题,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总投资500万元。村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即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每户补助800元,项目村的项目户要超过80%,总投资300——700万元不等。农产品检验体系建设。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提升检测中心的功能,投资300万元。农民科技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投资50万元。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依托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按照GAP的要求,实现对中药材从种到收各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
5.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加强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建设,以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为方向,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完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通过合资合作、外向订单、出口加工,扩大出口基地和加工企业规模。积极培植外向型龙头发展。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步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靠开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6.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设,按照“高新技术建龙头,示范园区抓带动,科技服务进村,农技电波入户”的思路,市级加强科技园区建设抓示范,县级实施电波入户抓提高,乡级建设示范农场抓普及,村级建设科技进村服务站抓服务,深入开展“百千万、学奔闯”活动,继续开展农闲季节大培训,抓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落实农业“特派员”制度。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切实搞好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指导和服务。
7.突出招商引资,全面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开辟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和重要举措。要通过联谊招商、参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招商方式,有的放矢组织项目推介招商,捆绑引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通过引进、联合、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更多吸收大中型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外地、外商资金以及民间闲散资金的注入,走出一条用市场办法聚资、融资、资本营运、增加积累的兴业之路。同时,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应不低于市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新增财力要向“三农”倾斜,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重点农业项目的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重点农业项目落实。
8.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认真落实《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的指导和管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落实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农业税减免、基本农田保护等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督导检查,落实涉农价格“公示制”、贫困地区中小学“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和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管理监督机制,构筑农民减负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重点整治违规生产经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及配件的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第四篇:农业信息化
1.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
2.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有何意义?未来物联网发展趋势如何?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3.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云计算对互联网发展有何意义?
是一种新型的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基础设施的教父和使用模式,世界爱那个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特点是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 意义是将所有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须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和租赁计算力。
4.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策略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查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实验手段和传播途径,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
5.什么是电子鼻?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子鼻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是一种嗅觉模拟技术,也称为人工嗅觉,气味扫描仪或化学传感器阵列技术,由多个性能彼此重叠的气敏传感器和适当的模式分类方法组成的具有识别单一和复杂气体能力的装置。主要有气味取样操作器,气敏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种功能器件组成。粮食存储和加工中霉变检测
6.什么是电子舌?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子舌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一种利用低选择性,非特异性,交互敏感的多传感阵列检测液体样品的整体特征响应信号,通过信号模式识别处理或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类新型现代化分析仪器。主要由味觉传感器阵列,信号采集器和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组成。7.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其开发流程是什么?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系统组织管理者构成,开发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技术方案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
8.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何?
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谱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地物的特征,探测和识别各类地物的综合技术。正经历着技术不断完善,能力不断增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9.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空间信息获取系统,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 10.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有何基本特征?
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吸纳是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有如下特征:1空间性和动态性2区域空间碍你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3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既有空间数据,又有属性数据,通过数据库联系在一起4具有地理图形和空间定位的空间性数据管理系统5能对空间碍你信息数据进行图形化输出6与各种应用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7方便二次开发 11.GIS可分为哪些类型?
简单,基本,专业,网络 12.GIS有那些用途?
3S技术,进行农业区划,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开展农业灾害预测与预防研究,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农业资源的清茶,核算,评估和检测。农作物估产和检测,农作物品质检测预报,农业生态环境的检测和分析,区域灌溉管理 13.什么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包括哪些类型?
人工智能是指研究人类之恩那个活动的规律,利用计算机构造一个人工系统来模拟人类思考问题,是计算机具有人类智能行为,以实现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的技术。专家系统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包括诊断专家系统,预测专家系统,届时专家系统,设计专家系统,规划专家系统,监视专家系统,控制专家系统,咨询专家系统,教学专家系统,测试和修理专家系统。14.专家系统基本结构包括那些部分?各有何作用?
人机接口:专家系统与领域专家或只是工程师及一般用户的界面。
知识获取机构:把只是输入到知识库中,负责维持知识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只是存储机构,用于存储知识
推理机:专家系统的思维机构,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过程,控制并执行对问题的求解 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用于存放用户提供的初始事实,问题描述等
解释机构: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是专家系统区别于一般程序的重要特征之一 15.什么是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其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一种具有通用性的专家系统外壳,包含了知识库调试,语法检查和一致性检验等所需的管理机构,用来简化构造专家系统工作的程序系统。有语言型开发工具,骨架型开发工具,构造辅助工具,支撑环境
16.什么是精确农业?发展精确农业的含义是什么?
广义的精准农业包含精细农作,精确养殖和精确加工等方面。是指为了挖掘并谋求种植业和畜牧业利润的最大化所采取的精确投入的农业生产管理手段。狭义的精确农业是指单纯的种植业,即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确农作”技术,是基于农业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技术集成的现代化“精耕细作”技术。达到田区内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尽可能搞的获取经济产量。
17.什么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有何功能?
导航卫星测时和测距定位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站组和用户设备组成 导航卫星:通过测量每一卫星发出的信号到达接收机的传输时间推算距离 地面站组:负责地面对卫星的控制
用户接收机:接收卫星的信号,并利用本机产生的伪随机编码取得距离观测量和导航电文,根据导航电文提供的卫星位置和钟差改正信息,计算接收机的位置,实现定位和导航。
18.什么是电子农业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何意义?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包括哪些类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来进行农业商务活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有助于农村 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加速农产品信息流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改变农产品交易模式,大幅度提升产品市场份额,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提高资金的支付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交易成本与流通成本,提高农业经济运转的效率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国外有大型网上交易市场,综合性网上超市,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农产品网上商店。
一、名词解释
1、数字地球——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球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虚拟地球。
2、智慧地球——核心内容是基于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之间的完美结合,能够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高效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确的决策,分为地球部分和智慧部分,地球部分主要包括人、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生态环境等。智慧部分主要包括电力,通信、IT三方面。三者的融合产生了智慧。
3、电子鼻——是一种嗅觉模拟技术,也称为人工嗅觉,气味扫描仪或化学传感器阵列技术。
4、气味识别机制——当某种气体于某种活性材料传感器接触时,传感器将化学输入转化成电信号,传感器阵列中,每个传感器对被测气味响应的灵敏度不同,由多个传感器对同一种气味的响应便构成了传感器阵列对该气味的响应谱,每种气味都会有他的特性相应普,根据其特征相应普可区分不同的气味。
5、温室——用人工方法模拟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成分和风俗等生态因子,创造一个是以生物生长和繁育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生物一年四季均衡生产,其类型包括日光温室和人工光照温室。
6、地物反射波谱特征——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率,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率,因此在同一幅图向上不同的地物会有不同的色调,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的图像上也会有不同的 色调。
7、遥感器——遥感器是收集与记录地球表面观测目标的反射,辐射能量的装置,一般由采集单元,分光单元,探测与信号转化单元,遥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波普分辨率等特性绝顶住遥感构想的特性。
8、图像识别——从相片中目标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信息判断目标物是否为森林,草地,湖泊,道路等的过程。
9、精准农业——广义的精准农业包含精细农作,精确养殖和精确加工等方面。市值为了挖掘并谋求种植业和畜牧业利润的最大化所采取的精确投入的农业生产管理手段。狭义的精确农业是指单纯的种植业,即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确农作”技术,是基于农业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技术集成的现代化“精耕细作”技术。
二、简答
1、数字农作的关键技术——农作信息管理技术 ;农作过程模拟技术;农作信息检测技术;农作管理决策技术;数字农作平台技术。
2、农田生物信息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农作物生理功能信息)(农作物结构信息)(农作物病虫草害信息)特点(农田生物信息的层次性)(农田生物信息的多元性)(农田生物信息的时空分布特性)
3、简答:针对不同农作物„„存储方式与原因。
答:自然冷源储藏是利用地窖,水井,冰川与雪山等天然相对低温环境来储藏果蔬产品,设备简单,成本低,但储藏保鲜期短,难以人工有效调控储藏环境。
机械制冷储藏:利用机械压缩机制冷形成低温环境储藏果蔬产品,储藏保鲜期长,但设备昂贵,耗能多,成本高。
气调储藏:在事宜低温条件下,通过改变储藏环境气体成分,相对温湿度,营造低氧和适当二氧化碳浓度,以减少果蔬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环境气体中的相对湿度,以降低果蔬的蒸腾作用,抑制果实乙烯合成与催熟作用,从而减轻或避免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创造了果蔬储藏最佳环境,气调储藏所需成本相对较低,储藏保鲜周期较长。
4、引起辐射畸变的两个原因:
答:一是传感器本身产生的误差,二是打起对辐射的影响。前者一般通过有遥感图像生产销售单位根据遥感器参数进行校正。后者主要由用户来完成。对大气影响的校正一般采用直方图最小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
5、高光谱遥感技术的特点
答:能够获得海量遥感成像技术;可提供空间域信息和光谱域信息,及“图谱合一”且有图像数据反演出的像原光谱曲线可以和实验室所测得的同类地物光谱曲线类比;高光谱成像数据窄波段通信信息信噪比较低;高光谱成像数据应用范围更大,用用领域更广。
6、反应在卫星遥感资料上的光谱特征是:农作物长势越好,NIR反射越强,RED反射越弱。农作物长势越弱,NIR反射越弱,RED反射越强。
三、选择填空
1、系统采集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分为(开关信号)和(脉冲信号)
模拟信号分为(直流信号)(时域信号)(频域信号)
2、数字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时钟功能)(信息采集功能)(数字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控制功能)(自诊断功能)(信息输出功能)
3、农田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检测系统)(信号调理系统)(信号处理软件系统)
4、实际风速值v=a+bu+cu(2)u风杯线速度 a,b,c为仪器常数
5、蒸发信息采集:测量范围(0-100mm)分辨率(0.1mm)准确度(正负1.5%)
6、土壤养分测定仪包括:氨态氮,销态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钾,钙,氯,铬,钴,铜,ph等数十种。
仪器包括:(显色试纸)(含仪器校正和控制功能的条形码)(反射光度计表头)
7、果树冷藏方法:(自然冷源储藏)(机器制冷储藏)(气调贮藏)
8、选择:以下模型(关系模型)使用二维表表示的。
9、选择:(Pest-Bank)是管理病虫害数据库。
10、选择:典型农业专题数据库
中国作物种植资源数据库(CGRIS)
中国农业科学数据中心(agridata)中国土壤数据库
11、紫外遥感(0.01~0.4um)
可见光遥感(0.4~0.7um)红外遥感(0.7~1mm)微波遥感(0.001~1m)
12、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在遥感影响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水中含泥沙时,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13、气象卫星的轨道分为(低轨)和(高轨)两种
低轨同(太阳)同步。高度(800~1600KM)
高轨同(地球)同步。高度36000KM
14、地理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时态数据)
15、GIS的基本空间操作包括(空间差值)(缓冲区分析)(叠加复合分析)(DEM分析)
16、选择 GIS在农业中的应用:作为农业资源调查工具,作为农业资源分析的工具,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工具,作为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
17、选择
GPS系统有(导航卫星)(地面站组)(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第五篇: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信息化观察
2014年2月27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习近平强调,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国家发改委将与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合作,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一是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自然条件,灵活选择接入技术,分类、分阶段推进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连接,对建设成本高的山区采用移动卫星等无线宽带技术,打通城乡数字鸿沟。二是通过一系列试点示范,研究建立鼓励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多,很难采用一刀切的政策,需要通过统筹各个部门的资源,形成协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批政策三是通过进一步扩宽涉农领域的信息服务,推进信息惠农。各部委将在社保、医疗、教育、农业、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切实支撑农村的民生发展。
农业部:信息化要解决农业农村四大问题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在“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研讨及经验交流会”上提出信息化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解决四个实际问题。一是生产智能化,从产业的角度解决生产智能化的问题,在上海、天津、安徽创建区域物联网试点示范,全领域、全过程来探索农业物联网全覆盖的方法。二是经营网络化,在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全流程设计,解决“卖难”和增收的问题。三是管理高效透明,通过“金农工程”将农业服务纳入一个平台上运行。四是服务便捷灵活,通过开通免费热线和手机套餐等服务,架起为民服务的桥梁。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引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落后于欧美等国大约20年。早期农村信息化建设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相继建立一批农林数据库。而农村信息化产业的起步更晚,与欧美等国的差距更大。但是,直到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才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现在我国科技部门无论是在信息传播高速公路的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令世人刮目相看。
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一)集成化
数据库、系统模拟、人工智能、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单项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网络技术也日趋大众化。但是,现代农业对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开发利用需求日趋综合化,单项信息技术或单一网络技术往往不能很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因此,分散、混乱、低质的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和集成问题,多种信息技术的结合与集成问题,多网功能合一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二)专业化
针对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某一种具体对象,某一项具体农艺措施,或某一个具体的生产过程,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以进行智能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是未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如美国研制成功的棉花集成管理系统,在提高棉花产量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另外,专业化的农业应用软件还具有可适用于不同生产级别(如地块级和农场级)生产管理的特点,更能经济、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三)网络化
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网络技术应用于农村,不但能及时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能降低农业和农村信息的获取成本。基于不同网络系统,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条件下的生产者,可以采用不同技术和方式获取农村信息。为此,必须制定有序的农业信息分类标准,采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村信息子网于一身、多种信息传输渠道为一体的高速、宽带和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同时,为确保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实现,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四)多媒体化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手段传递文本、图形艺术、声音、动画和视
频信息的交织组合的信息传输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农村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及农村实用信息和技术等多媒体产品开发应运而生,它将十分复杂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具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
(五)实用化
目前,农村系统软件的研制及应用大多还只局限于科研院所及示范基点,其潜在作用远没有被充分发挥;农村信息传输的硬件系统的研制还缺少智能化和实用化,不适合收入低、素质差的农村用户的需要。因此,符合农村用户需求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及推广、农村信息传输的硬件系统的研制将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当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地域性、季节性和持续性决定了农村信息开发的复杂性。因此,对这类软硬件的开发必须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专家的协同攻关,才能确保软件结构、功能、界面、程序的规范化,才能提高软硬件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和智能化,最终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普及化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日益增强的信息服务需求,需要快速推进农村信息的普及。农村信息的普及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农村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整个农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充当着重要角色。农业生产经营者只有充分地掌握信息,才能进行科学决策,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二是指农村教育的普及,通过有计划、分批次的培训使大部分农民与农技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从而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三是指适用、科学、权威的农村信息能比较容易的通过各种方式传输到农村,为广大农村用户所接受。
(七)综合化
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比如,欧美国家目前普遍看好一种视频数据检索系统和电视数据检索系统,就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
(八)全程化
信息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农村经济活动,或单一的经营环节,或某一有限的区域,而是横向和纵向拓展。信息技术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联系,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甚至与用户联合,多学科专家协作的复杂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全面地改善农村经济活动的决策和管理,不仅使发达国家农业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发展中国家劣势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极大地增强农业的活力和信息竞争力。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发布体系等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二)巩固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农村科技数据标准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已经编制完成了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的标准体系表,初步制定完成了包括《农村科技数据资源共享标准调研大纲》、《农村科技数据共享标准体系的研究大纲及体系框架》、《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研究大纲》、《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信息分类与编码》和《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数据采集与更新规范》等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草案)。为进一步进行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农村信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研制新的标准,以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可以实现视频、音频、文本等格式农村信息的双向和无线传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种网络功能的合一,有利于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传输农村信息。可以实现农户个人电脑的无线上网。
(四)优化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农村信息服务应根据用户本身的特点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特点,重点加强各种服务模式的整合,实现多网功能合一。
(五)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科技信息化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