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探索与实
践
--以电气人力公司区域党建工作为例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具有空前渗透力,影响和引导着一场新的社会变革。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而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时代命题,并作出了把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如何按照《决定》的这一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信息化,是新形势下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而创新的重大课题。
党的建设信息化基本含义包括:
1、它是党的建设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的创新精神;
2、它是各级党组织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过程和预期状态,它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是一个不断提升完善的活动过程;
3、它不仅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党务工作的办公、业务和事务活动各种的简单应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技术导入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4、它的目的意义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夯实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离岗职工中的离岗党员的党建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值得探索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视角。上海电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区域党建无疑为探索离岗党员的党建工作作了一些尝试和给予了些新的诠释。党建工作的区域化管理既凝聚了离岗党员,又发挥了离岗党员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电气集团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并从根本上促使集团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区域党建在初创时期也曾面临着党建工作环境条件相对欠缺、党建工作方法相对陈旧、党建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等制约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问题。在集团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电气人力公司党委根据离岗党员的属性特点、居住分布特点适时地将信息网络技术引入区域党建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高效、迅捷和交互的优势,为区域党建工作服务,提升区域党建工作的实效,解决了区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地域广、召集难、定时难的“三难”问题,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区域党建电子台账管理体系、党务网上运作等方面工作机制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实用、有效的党建工作新途径,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一、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一)从党员队伍现状上看
在区域党建创建初期,离岗党员绝大多数党员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在原来国企中信息技术接触较少,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很低,平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大多数还停留在上级文件的传达、读报的状态,由于离岗后参与党组织学习和活动的机会不多,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岗党员队伍中会存在着党员思想波动的问题,党员的理论修养、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乃至信仰宗旨都会出现偏差。
(二)从支部工作开展的情况上看
由于区域党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党支部要开展正常的党内活动往往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没有定时活动时间、没有活动场所、缺少党建工作开展的内部条件支撑。因此,党支部工作状态较为一般,党员参加党内活动不是很正常,影响了党支部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三)从党员管理角度上看
由于受时空的局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公司党委、党支部往往对党员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掌握动态不够及时,信息传递不够到位,一些工作布置难以及时落实,不能做到常态管理和日常教育,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传递、宣传和贯彻执行,从一定重要程度上讲,也影响了离岗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情绪和状态的稳定性。
(四)从工作方法上看
仍然用较为传统的约定、定时、召集这种陈旧的方式开展支部工作,支部工作方法不多、党内活动形式单
一、活动缺少创意,支部工作仅仅停留在收缴党费、接转组织关系等一般性事务性工作上,没有真正起到党组织的“凝聚、带动和服务”作用,因而工作效果不太明显。
通过对区域党建工作现状的分析,根据区域党建特有的性质,积极从引入信息技术寻找工作突破口,探索一条适合区域党建工作特点的新路子,这一必要性的课题很快就成为了电气人力公司党委一班人的共识,也是新思路。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为党建工作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性和交流方式。以“因特网”为载体来搭建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二)信息化设备的硬件投入,为党建工作信息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公司党政领导从大局出发,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了网络设备、服务器、台式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传真设备等信息化设备,支部管理人员基本做到人手一台电脑,为党建工作信息化创造了物质基础。
(三)电脑应用技能培训,为推动党建工作信息化提供了必要人员保障
区域支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从各个调整企业转过来的,以前只掌握一些传统的工作技能,对电脑不熟习,有些甚至都没有碰过电脑。公司培训部专门分期分批组织了电脑扫盲班和电脑技能班,根据年龄以及电脑熟练程度按需培训。硬是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培养出了基本能利用电脑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操作手,现在各区域党建管理部、26个区域党支部基本都至少有2-3名电脑操作能手,这样就为公司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人员储备。
(四)公司网站功能的不断完善,为党建工作信息化搭建了公共平台
公司自己开设了网站,构建了区域党建的电子台账为主要平台的网络平台,通过“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先进典型、组织工作、互动共创、目标规划、文明建设、推荐上岗、职介培训、保险理赔、组织体检、经济帮困、助学帮困、政策帮困、接待、家访、稳定状况、人员状况、服务工作、各类报表、日常管理、职工信息、计划总结、费用情况”等24项栏目将区域党建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既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也为区域党建工作搭建了一个操作性、载体性平台。
三、信息技术支撑党建工作的功能定位
(一)学习活动信息化
以公司网站为载体,区域党支部党员可利用公司网站中的“内部交流”栏目,浏览或下载自己所想学习的内容,为党员提供接受党的知识、党的理论、了解企业发展、参与党内活动提供了帮助。区域党支部通过定时上传将党员的学习、组织生活、以及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等活动即时地呈现在平台上,便于公司党委全面了解和掌握动态。
(二)思想交流信息化
在已经建立的网站中,我们还开设了“访客浏览”,可在网页留言栏中发帖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诉求和建议。
(三)党务工作信息化
以公司网站为载体,为各支部提供了一个党建电子台账上传平台,各支部可利用网站交互功能在网上实现6个大类(党建工作、创建文明工作、帮困工作、稳定工作、退休人员管理、基础管理)24个分类(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先进典型、组织工作、互动共创、目标规划、文明建设、推荐上岗、职介培训、保险理赔、组织体检、经济帮困、助学帮困、政策帮困、接待、家访、稳定状况、人员状况、服务工作、各类报表、日常管理、职工信息、计划总结、费用情况),40个上传文件以及1个数据汇总表实现党务系列工作的联系和沟通。
四、推行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
根据公司区域党建并结合公司的主体工作,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找工作实践突破口。
(一)抓基础,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
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是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前提。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切入点,我们确定了以“托养托管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基础系统,将所有托管职工信息及时进行采集和登录,并全部纳入信息数据库,构建了信息资源集成平台,为推进公司主体工作和党建工作信息化打好基础。
(二)抓落实,全力打造支部网上电子台账上传平台
根据公司党委对区域党建工作的要求,以网上电子台账作为工作平台,将所有26个区域支部的党建工作以及支部服务工作以工作写实的方式,将工作落到实处。
(三)抓重点,突出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要在日常党建工作中推行党务公开制度。这项工作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密切党群关系、规范权力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党委要求通过党务公开,发扬党内民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引导和激励大家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参与公司功能平台支撑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
公司党委以这项工作为重点,将党员群众普遍关心、关注、关切的活动事项,通过网站信息平台加以广泛公开和公示,不断完善公司区域党建品牌特色,不断提升党务公开的实际成效。
(四)抓建设,强化工作责任意识
党建信息化仅仅是一种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全过程和最终效果,是靠人去实现的,因此,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好信息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上,放在工作落实上,放在工作责任措施上,并经常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精通党务工作、政治素质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信息员骨干队伍,为现在也为今后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打好扎实基础。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初步成效
(一)公司网站的建立,为区域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
以公司网站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网站高效、迅捷和交互的优势,党支部进行党务公开,党费的收缴,入党积极分子的确认,党员发展计划,党支部有关决议等事务性工作,为党员提供了解支部工作动态的窗口,为党员提供了参与支部活动的空间。提高了支部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
公司网站的建立,也为各支部搭建了沟通、联系的桥梁,为党员们提供一个了解党建信息、沟通思想、接受意见、传授党务知识,指导党建工作的窗口。解决了许多地处市区边缘区域支部联系不便的麻烦。过去公司党委对各党支部、党员了解情况受到地域限制不够全面和及时,掌握动态不够及时,信息传递不够到位,即便是现场办公也不可能解决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有效解决。这就为常态管理、有效管理提供了时空上的保障。
(二)着力构筑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框架,初步形成信息应用集成平台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软件子系统有:①区域党支部、工作站对托养托管人员的身份识别、检索的Ic卡系统;②费用报销写实、审核、制单系统;③公司人员劳动工资发放系统;④劳务派遣人员信息管理系统;⑤退休职工档案简历查询、阅览系统等确保各类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和信息系统间的充分集成。
(三)充分利用信息库资源,不断拓展信息化管理空间
XX年公司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将退休职工档案简历制作成电子档案,具体就是将退休职工档案中的基本信息,用手工将其摘抄并浓缩成纸张的简表,做到一人一表,然后将纸张的档案简表内容输入进已经开发的软件信息系统,形成由纸质的“退休职工简历档案”生成为《退休职工信息系统》中的“电子袖珍简历档案”,也就是说10多万名退休职工简历档案浓缩成一个仅几百兆的电子文档,拷贝在小小的优盘中,可便捷地随身携带并在任何一台电脑中显现,以达到在几秒钟时间内快速从10多万名退休职工信息中筛选并检索出某一个具体人的信息,并马上可以将这个人的档案简历信息进行浏览、编辑和打印。解决了以前工作人员要从分散在不同地方保管的10多万人档案袋中调阅某个人档案时在时空上的各种不便。
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一)党建工作信息化遇到的瓶颈问题
一是各支部在电子台账写实、更新和上传等工作上尚有不平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基于信息化意识、态度和操作技能的差距。
二是由于人力公司离岗党员大多是困难弱势群体,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富裕,许多党员不具备电脑终端设备,或上网条件,因此有些党组织活动就有可能会受到限制。
(二)理清工作思路,寻找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党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有效开展,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网站为载体,扩大党建工作信息化辐射面
以公司网站作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与群众之间联系沟通的空间桥梁。发挥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工作互融,建设互促的网络体系。以电子台帐模式为基础,将进一步探索由电子台帐管理向电子党务、政务过渡的新机制。运用公司网站平台,探索性地开辟一些日常工作的上传下达、审核批转、报名登记等功能的政务办理渠道,实施网上办理政务。使网站真正成为:指导工作、思想交流和凝聚服务的平台。
2、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条件上的“全覆盖”
加大区域党支部电子台账基础工作力度,把电子台账工作纳入对支部、支委班子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提高支部电子台账上传率,实现党建工作电子台账“全覆盖”。
3、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党建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
为了使党建信息化工作做到常态运作、常态管理,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及考核办法。
(1)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
根据党建日常工作需要,建立考核机制、培训机制和奖励机制,确保党建信息化工作正常开展。
(2)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要严格按照党建工作的性质、原则、范围、保密程度等方面的要求或需要,由公司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确保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政治性、组织性、严肃性和安全性。
(3)建立提供技术服务机制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使用、维护等问题以制度化形式,加以保证落实,以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
4、完善党务电子应用一体化,加快信息应用功能的开发
党建信息化是促进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普遍共识,信息技术已成为公司深化信息工作的最主要手段,公司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公司总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因此,公司信息化建设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公司经常性的工作,应当纳入公司总体建设计划。
从目前探索和实践情况来看,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还不够有力度,各方面也不够完善,在应用效果上也有待提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党建信息化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借助市委党建网、集团党建网的党建信息力量优势和相关网络资源优势,完善党务、政务信息应用一体化,不断拓展党建信息化工作渠道和实际应用功能,使创新党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财务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公司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化也必将成为财务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财”或“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改组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注册资本金50亿元,目前拥有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北5家区域分公司和20家省级业务部,员工800余人,经营范围涵盖资金结算、存款、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债券承销、证券投资以及财务顾问等。中国电财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并始终将信息化纳入公司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之中。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电财建设完成了覆盖全公司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中国电财信息化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其总体内容主要包括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及信息化保障体系:一体化平台就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业务应用就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业务运营、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信息化保障体系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信息管控等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方面,信息网络形成了公司光纤专线和备份链路的广域专网,规范和统一了网络出口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了公司总部、25家分支机构以及集团成员单位的网络互连。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了生产数据中心和测试培训中心,使得业务数据能进行充分共享和安全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完成了“两地三中心”数据级容灾。完成了数据交换系统的安装部署,实现与国网系统的数据级联。全面实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应用集成,实现了业务间流程协同作业,人力资源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门户级集成。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建设了企业门户,实现了分公司虚拟门户、即时通讯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了审计系统、办公系统、内部网站等多种应用系统集成和单点登陆。
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技术策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应用大集中和综合管理系统的部署大集中。核心业务系统是支撑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的生产系统,覆盖中国电财25家分支机构,涵盖了业务运营、客户服务以及财务管理三大应用,实现了公司业务“在线运营、在线管理、在线监控”的目标,全年通过系统处理集团资金结算量超过10万亿元。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建设,构建企业集团到14家商业银行的统一资金结算通道,搭建了集团统一高效的“资金池”,有力支撑集团的资金集中化管理与集团化运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积极推进ERP系统实施,在国网金融平台首家完成试点上线及单轨验收,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和人资、财务两个专业基础应用,实现SAP与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管控系统应用集成,初步实现“人财一体化”和“业财一体化”。积极推进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企业年金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首批试点或推广应用单位。
在信息保障体系方面,中国电财针对不同的体系制定了不同的建设方针和原则,并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在制定完成中国电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并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示范评审,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中国电财SG-ERP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思路。建立了符合ISO20000国际运维标准、覆盖全公司范围的“两级三线”信息运维体系,有力保障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于金融行业特征和中国电财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确定了“以统一管理为龙头,集中建设与优质服务为两翼”的信息化管理管控模式。遵循“立足财务公司特征、遵循国网相关要求、借鉴商业银行标准”的建设原则,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方案、定措施的“四定”工作方法,开展信息化评价考核体系建设。按照“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的原则,着力解决信息化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技术和重大问题,依赖有效的管理机制、人才组织和资金资源保障进行技术研究的构建。按照“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关键技术、发动业务部门、培养运维团队”的策略,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形成了层次鲜明、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银监会、财务公司协会等上级单位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示范单位”,“国资委央企首批信息化示范工程”、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连续4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稳定、架构合理、功能完备、标准规范”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有力支撑了集团资金管理与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支撑财务公司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直属金融机构,中国电财具有独特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在金融行业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中国电财的业务运营具有典型的金融行业特征,业务主要围绕结算、信贷和中间业务开展,服务对象限于国家电网公司及成员单位。同时作为集团的直属单位,在内部管理、组织人事、行政和审计等方面,要遵循和执行集团统一的管理要求。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电财通过公司总部、分公司和省级业务部三级机构,直接服务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网省公司,向电网企业提供资金结算、信贷,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形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有力的提高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效益和资金管理效率。作为财务公司,中国电财要适应符合行业监管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融资和资金管理支持,支持电网建设,成为连接集团和银行的纽带和桥梁。
面临内外部环境要求,在公司信息化建设初期,中国电财按照国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要求,结合公司金融行业特征,提出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六大信息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明确了信息化发展思路:一是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架构策略,自主建设应用系统;二是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司总部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支撑日常业务的有序开展;三是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并重,通过集中建设、分级服务的模式,实现集约化管理下的高水平的客户服务。
中国电财在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技术框架下,采取自主建设与达标贯标两条路线并行的技术策略,最终要建设一个既符合集团统一要求又有财务公司自身特色的信息系统。回顾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主要分为“支撑、协同、融合”三个阶段。
(一)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
以业务数据大集中和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为标志,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且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业务系统建设需求把握不足和配合不够,主要以信息部门为主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部门通过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加大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积极推动系统建设工作,取得以下成果。
业务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主要开展了业务运营系统的建设工作。业务运营系统(CPFBOS)是中国电财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中的核心重点内容,主要依据金融行业特征,借鉴先进金融企业成果,采取自主建设的方式,以满足公司业务需求。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可概括为“建设四个平台,体现四个原则,实现三个在线”。四个平台即支撑核心业务数据中心的基础信息平台、运营客户服务系统的客户服务平台、进行统一业务管理的业务运营平台和进行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管理决策平台。2006年,中国电财自主建设了业务运营系统项目一期工程,信息化对业务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2007年,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全部机构应用大集中和数据大集中,实现了从“应用大集中”到“当日日结”到“跨机构业务”的三大步跨越,以“数据大集中”为模式的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基础设施方面,2005年,建立了覆盖全公司的广域网络,实现了公司总部与所有分支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公司集中式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公司“互连互通、分级管理、统一出口、安全可靠”基础网络平台,构建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二)业务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
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为指引,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工作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上取得了一致、企业内部形成了较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业务需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从以支撑业务运营向整合业务渠道转变,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将公司信息化建设同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
在一体化平台方面,公司信息网络、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应用集成全面实现,企业门户投入试运行。在应用系统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业务运营系统,深入开展技术架构优化工作,搭建了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SOA系统架构,增强了对业务拓展、客户差异化服务等需求的支持能力;以需求管理办法为抓手,建立业务需求窗口期、业务需求评审会等工作机制,提升需求管理水平。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环节,成为国家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协同办公、企业门户、人力资源、审计管理、纪检监察等系统的上线应用,实现了信息化对公司各类综合业务的全覆盖。在保障体系方面,信息化管控体系得到加强,监控中心三期完成,完成运维体系详细设计,建立了过渡期业务系统运维模式;信息安防体系、技术研究、人才队伍、评价研究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规范体系得到全面加强。在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通过信息化SG186示范单位测评并通过竣工验收。
(三)信息全面整合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
以企业信息架构管控为抓手,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经过多年建设,中国电财信息化实现了重要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上线,但原有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缺乏统一企业架构约束,尤其是涉及到跨专业、跨部门、跨机构的业务需求,容易出现“局部功能最优,整体效率下降”的情况,导致需求不稳定、系统功能重复开发等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电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从项目管理向架构管控与项目群管理转变,主要做法如下。
坚持架构引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架构管控要求,有效融合公司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公司企业级流程架构设计。构建全面和完整的企业级架构蓝图,形成以统一企业架构为依据、以项目可研为前提、以项目储备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管控体系,抓住项目可研、概要设计与架构遵从测试“三个关键点”,确保信息化项目对整体架构的遵从,从全局高度实现对信息化企业架构的管控。实现业务驱动。经过多年信息化实践,业务部门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实践基础,具备了实现专业归口项目管理的条件。以业务为主导,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的项目管理方式,发挥业务部门在专业和资源上的优势,实现具体项目管理工作从信息部门主导向业务部门主导转变。确保技术支撑。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确保各信息化项目有效服务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充分运用架构管控手段,确保各项目推进方向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确保项目群各项目的协调发展,对整体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控制和协调,确保各信息化项目关键路径的有序衔接与高度协同,确保信息系统之间接口标准的规范统一与高效集成。
三、信息化建设经验与体会
信息化本质上是管理变革,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定位,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就能确保信息化取得成效,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是明确方向定位。坚持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中国电财信息化始终坚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不断适应公司各阶段战略目标,提出各阶段信息化建设规划并不断进行滚动修订。满足行业监管标准。高度重视信息系统风险,对照银监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指引》要求,开展信息系统评价,公司将信息系统风险纳入公司经营风险统一管理;落实银监会《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完善公司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按照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要求,聘请国家安全权威认证机构对公司客户服务系统进行安全评测认证。满足集团主管标准。深入开展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与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保持一致并达到先进行列;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达标贯标。
二是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是指信息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过程;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特别是数据大集中,集中了数据,也集中和放大力风险,所以在系统建设和安全运行发生冲突时,要确保安全第一;信息安全的关键在预防,要做好安全规划和有效的防范计划;做好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是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重要措施。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借鉴商业银行和同行成功经验,发挥专业咨询公司的技术优势,包括借鉴银行体系架购和系统设计思想;引入专业咨询机构,业务系统需求分析引入毕博咨询,业务系统项目监理所引入IBM公司;在业务系统项目建设前,走访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等财务公司,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探索科学有效方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尊重规律,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规律(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验收-推广应用-评估-效益分析-持续优化);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如引入高水平监理,实施项目质量和过程控制;组织开展安全测评和认证,提升系统品质和客户信任度;关键阶段组织集中攻坚,短期内度过问题井喷期等。三是信息化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是领导重视、业务配合、认识到位、方法科学、组织有序。没有领导层的重视,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人财物资源,信息化建设只能是一纸空谈,没有广泛的员工参与,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业务流程规范。规范化是信息化的前提,企业战略、业务和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业务模式决定信息系统的架构,只有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才能转变稳定系统需求、系统功能,信息化才能推动业务管理跨越式发展。推进管理变革。信息化推广应用是一个变革的过程,但实施变革过程中会有一定时期的动荡过程。特别是大型应用系统上线前,都应该进行主动的变革管理,同时,信息技术部门应该积极改善和优化系统,各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正确认识、主动适应。
第三篇: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依托党建 构筑和谐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怎样抓好和谐社区建设,是秦都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经过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总结,秦都区走出了一条“依托党建抓服务,通过服务促和谐”的社区建设之路。
一、加强组织建设,奠定和谐基础
打铁先须自身硬。秦都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一直着力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内炼”社区组织建设硬功,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架构,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改进党组织设置。针对居民区党支部与居委会关系不够顺的问题,秦都区在2001年结合全区街道设置调整,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理顺了区、街道和社区的三级党组织关系。二是创新社区党组织形式。秦都区突破传统的组织设置观念,先后在社区建立新的党组织形式——楼栋党支部109个,使党员先进性进了楼栋,使无职党员在楼栋党支部的组织下找到了奉献社区、发挥先锋作用的舞台。三是灵活社区党组织管理。通过实行
全社区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制,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制,强化社区干部考核监督,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队伍工作热情,进而建立起了一支能够始终将和谐社区建设落实在行动上、展现在服务里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3、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打造“设施标准化、服务正常化”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保障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秦都区按照“面积适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原则,采取“相关单位腾让、原有场所改建、依托项目新建”等形式,有效地解决社区组织活动场所问题。通过协调辖区单位和居民小区为22个社区建起了面积充足的文化活动广场,下拨党费为社区配备“两机一柜”等电教器材,连续两年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款50万元,专门为社区配备微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增强了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开展共驻共建,营造和谐氛围
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组织建设,更离不开辖区单位与广大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为了发挥分布在社区中的不同行政体系、不同级别间党组织的资源优势,秦都区创新形式,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党的建设联抓、服务群众联手、社区设施联建、共筑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共”活动,解决社区党建工作
其中,西兰路街道的“社区论坛”经验还被拍摄成专题片《我们的论坛》在中组部《社区党建》刊发,全国发行。
3、“党员议事会”——使居民、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有了沟通平台。为了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秦都区经过多方调研后,在社区成立了以居民群众、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党员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社区“党员议事会”,为解决三方矛盾和小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提供了沟通议事平台,推动了小区事务民主化。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和谐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载体上,秦都区坚持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问题,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着力从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创新活动载体。
1、组建便民服务站和志愿都服务队,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秦都区在31个社区都组建便民服务站,并设立各类便民服务网点125个,还印制大量的各类便民服务卡为居民发放。辖区渭阳西路街道七里铺社区成立的家政服务站,还与西兰路街道沈家社区、水厂路社区家政服务站实行“网络化”经营,安置下岗职工、为群众上门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在社区组建以辖区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为主要成员的
民事调解、志愿服务等公益性岗位,社区驻地单位和居民都是当然的参与者,且其参与社区事务率越来越高,参与劲头也越来越大,和谐社区建设成果日益丰硕,也得到了上级认可。截止目前,秦都区先后有渭阳西路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吴家堡街道勤俭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西兰路街道建设路社区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渭阳西路街道中华社区、古渡街道珠泉社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社区党建示范点”。(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张启胜 杜相卫)
第四篇: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党的建设规律、拓宽党的工作渠道,着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做好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院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建各项工作。
一、要从常规工作入手,紧紧把握党建工作主线,注重成效、狠抓落实。
(一)明确一个目标,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总支在党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高等院校要以 “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总支的党建工作核心作用” 为工作目标,并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教工及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形式,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在完善教职工党支部工作机制的基础之上,按照年级设置学生党支部,从而使学生党支部建设更有序地纳入到党总支垂直管理体系当中。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使学生党建工作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各高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16号文件的各项要求统筹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总支的核心作用。各级党总支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此外,党总支要格外注重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认真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对党建工作人、财、物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如 “考勤制度”、“值班制度”、“接待日制度”等等。同时,各级党总支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党建各项工作当中,以身作则、勤政廉政,激发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各方面党建工作平稳高效的运行,工作实效得到显著增强。
(二)做细六项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把发展好、培养好、管理好每一位党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态度严谨、流程严密
各高校应在改进党员发展方法、改正以往工作不足的基础之上,坚决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和“坚持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工作原则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从源头上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严肃性、严密性和严格性。
2、党员教育管理坚持把握主线,注重教育实效
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坚持《党章》学习教育,坚持党员管理有规划、有程序。应具体体现在: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按照步骤,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等。在党员作风管理方面,高等院校应始终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二是要与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三是要与各党总支综合考评结合起来,以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此外,高等院校还应适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一,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先锋示范”活动,按比例评选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并给于相应的奖励。其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内主题活动,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和决定,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其三,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注意引导广大师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处理好学习和成长、集体和个人、名利和贡献之间的关系。
3、切实加强学院党课建设,端正入党动机
高校党委应每月组织召开会议,宣读组织文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表决。同时,根据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特色加强党校建设,在学校党委的统筹安排下,认真组织党员参加党课学习,观看学习资料,促使学生们不仅行动上要求入党,而且切实保证思想上积极进步,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培养优秀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从思想上武装他们的头脑。
二、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处在一个承前启后、改革拓新、理顺交接、巩固提高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在取得新成绩和新突破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1、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尚且较低,领导重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生党员仅占学生总数的5.71%,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较低。在日后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系统培养、树立标兵典范的同时,还需各部门的统筹协调、高度重视,从而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又好又快地推进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做到既注重发展成效,又保证发展质量。
2、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尚有待进一步规范,少数支部发展党员存在着“一锅烩”的现象
高等院校的党员发展工作虽然在程序的严密性上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个别院校没有及时跟上上级党委的调整步伐,党员发展程序仍存在不够严密的缺陷。比如,有的学校在发展人员较多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采取逐个申请、逐个讨论、逐个表决的方式开展工作,而是粗放地采取了“一刀切、一锅烩”的方式进行发展,削弱了党员发展工作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二)面临的困难
目前,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的几个现实困难。
1、人员工作交接面大,开展工作困难
高等院校的党建是一个连续性工作,由于各高校党委组织部经常出现人员调整,所以党建工作存在着交接工作杂、理顺难度大、遗留问题多、前后衔接松的具体困难。
2、学生个性较为突出,集体观念相对较弱
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行为独立性强,更易受到社会上其他各种思潮的影响。同时,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概念性不强、兴趣性不高,从而给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造成了相应的客观困难。
三、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改进措施
目前,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成为了个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
1、严格发展党员工作步骤
高校党委要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采取 “查源头、缓发展、严整改”的办法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步骤。首先,严查入党积极分子上报的各项材料和获奖情况,逐一查证、逐一落实,对提供的不实信息在严肃批评本人的基础之上限期整改,逾期不改者取消入党积极分子资格。其次,通过暂缓发展个别学院党员等调控措施,组织各党总支认真学习党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理顺发展党员必需的程序。第三,严肃整改党员发展过程中极个别同志不认真、不负责的不良态度,坚决落实“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工作原则,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体系
逐步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及考核制度,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将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3、打造理论平台,规范学习制度
充分依托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研究会等有力平台,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关心时政要闻切实提高广大学生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4、重视理论教育,规范教育内容
切实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课、党课培训等理论学习教育,进一步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引向深入。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大力开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养成教育,营造和建设和谐校园。
总之,高等院校在党建工作中,应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的经验。进一步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从点滴抓起、从日常入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各项党建工作做细做实,努力为培养一支思想过硬、素质优良、以身作则、作风正派的党员队伍而不懈奋斗,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南江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南江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四川省南江县委书记青理东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缘,陕西南侧,辖48个乡镇、522个村、2411个村民小组,幅员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现有党员19573名,建有基层党委62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1059个。近年来,南江县委紧紧围绕发展中心,突出和谐、创新、服务三大主题,创新基层党建模式,有力的夯实了基层组织,为加快构建和谐南江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和谐主题,建立“扩大党内民主、构建党内和谐”新机制
坚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路,围绕和谐主题,全面推行“扩大党内民主、构建党内和谐”十五项制度,着力构建基层党建新机制。
1、突出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权利。党员的主体地位既在党的基层组织活动中体现,更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去落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必须从健全制度,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做起。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夯实基层党内民主这个基础。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积极采取党内情况通报、党员民主议事、党内民主评议、党内民主选举等有效形式,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确保了党员各项权利的实现。试行县乡每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制度,认真组织党代表视察活动,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科学决策水平;完善党代表结构制度,通过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党员联名推荐和缺额定向增补等方式,从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一线群众、先进模范等各类党员中选举产生党代表,增强了党代表结构的科学性、广泛性、代表性;积极探索和稳健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推行乡(镇)、村(社区)干部公推直选制度,在有条件的乡(镇)、村探索试行党组织领导班
子成员直选制度。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每年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大力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2、坚持民主决策,发挥委员作用。科学确定县委、乡镇党委委员结构和名额,扩大基层一线的委员比例,进一步优化党委委员结构;建立健全全委会决策、常委会执行、纪检机关监督、社会群众评价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全面开放县委常委会、全委会、人大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乡镇党委会,严格执行重要工程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告制度等决策公开制度,形成了“慢决策、快执行、重实效”的科学决策机制;推进常委分工负责制,县委常委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定期向常委会报告工作,确保常委分工负责制有序、高效运转。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人管一线的原则,积极探索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构建了责任明确、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
3、加强民主监督,打造“阳光党务”。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最大限度地公开党员和群众想知道的事、该知道的事,扩大党员知情权。充分运用党的纪律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群众信访监督等有效方式,建立科学、完整、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乡村两级党风廉政建设,设立专门的纪律检查和廉政监督机构,配齐乡村两级党风廉政建设督查人员,分别接受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垂直领导,扩大监督范围。把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与健全村委会、村团支部、村妇委会、村民兵组织等配套组织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村民自治,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突出创新主题,构建“支部+协会+信合助农增收”新模式
结合产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山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思路,全面推行“支部+协会+信合”模式,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融互动。
1、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的原则,跨乡、跨村在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突出的地方建立专业协会,创造性地推行以支部为保障、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协会为桥梁、以信合为动力、以富民为目的的“支部+协会+信合”运作模式,实行支部抓协会、协会建基地、信合扶农户、农户入协会,实现了支部组织领导、信合资金支持与专业协会市场、信息、技术优势的有机结合。南江金银花专业协会、南江黄羊发展产业协会、南江核桃专业协会分别被省委政研室、科协、农业厅等6家单位联合表彰为全省“百强协会”。
2、规范运作,打造示范亮点。按照“双方自愿、互惠互利、服务受益”的原则,允许协会有偿服务,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以会养会,保证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坚持支部、协会、信合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列席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实行“阳光作业”,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对协会政务、财务进行公开,让信合部门放心、协会会员安心。元潭乡字库村通过推行“支部+协会+信合”运行模式,社员当年户均分红200多元,村支部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
3、统筹协调,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推行“支部+协会+信合”模式,党支部为协会的发展发挥服务、协调、支持、保护作用,引导和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生产。协会在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章程搞好日常管理,向会员提供服务。信合部门按照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群众的原则,结合开展“党员农贷快车”项目,为协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支部+协会+信合”模式使党组织有了“智囊团”,协会有了“主心骨”,信合部门有了“大舞台”。去年以来,南江县信合部门累计为协会会员发放产业发展贷款4389万元,覆盖384个村,覆盖面达73.4%。目前,全县己由支部牵头,组建黄羊、银花、核桃、生猪等各类专业协会326个,其中跨行政区域组建协会78个,发展会员2.3万余户,农民年均增收230元。
三、突出服务主题,打造“突出党员主体,服务基层群众”新亮点
坚持把服务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服务实效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培育工作载体,搭建工作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推行“四个一”模式,丰富农村党建内涵。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村美、民富、班子强”的要求,全面推行“四个一”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建立一个“移动党校”。采取“送课下乡、移动授课”的方式,分产业片区深入各乡镇授课,实施政府“搭台”、农民“点菜”、专家“主厨”的“万名农村党员和致富能手科技培训工程”,举办培训班85次,培训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12000多人次。二是下派一批科技特派员。从县级部门和乡镇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中抽调676名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到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指导乡镇、村因地制宜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和科技示范片,培育科技示范户,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科技含量。三是建立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采取“专家+大院+科技示范园+农户”的模式,在农村和产业发展基地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提供实地技术服务。全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27个,直接参与工作的科技人员49人,主推农业科技成果24项,培训农民67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开办一个科技宣传专栏。以广播电视、公开栏、服务队、宣传牌为载体,建立了固定与流动、图像与声音相互补充的信息服务网络,在南江电视台“南江党建”专栏中开办“科技之窗”和“致富金桥”窗口,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2、创新“五个一”工作法,强化流动党员管理。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流动党员逐年增多的现状,创造性推出以寄发一封公开信、发放一张联系卡、设立一个党支部、创办一个培训班、设立一个服务站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实行乡镇、村(居)党员干部“一对一”联系,落实党建联络员,确保每一名流动党员有组织关心、有专人联系。先后在县城的西佛山社区、河南灵宝、陕西西安等流动党员集中地
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5个,建立党支部4个、党小组21个。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创办了“流动党员夜校”,举办培训班50多期,参训务工党员4500余人次,参训农民工12000余人次。大力实施农民进城就业“无障碍工程”,在县城建起农民工公寓,使进城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3、实施“六个一”便民举措,提高服务群众实效。为切实转变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解决群众办事难、诉求难等具体问题,巩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成果,积极推行以“一个场所、一个牌子、一套制度、一张联系卡、一张宣传单、一个记录簿”为内容的“六个一”便民服务制度,切实加强群众工作。在被撤并乡镇组建社区,设立党总支或党支部,全面推行“六个一”农村服务代理制,建起便民服务代理点,实行一站受理、全程服务,让群众办事、干部跑路,使群众“只进一道门、只找一个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进一步转变了基层党委、政府职能,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通联:四川省南江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