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律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经济学类0908班 200901235
指导教师:何腾
内容提要:
作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音乐承担着贯串情节、揭示人物心理、暗示剧情、引起联想、增强艺术结构等重要作用。本文从《和你在一起》 《海上钢琴师》 《角斗士》三部电影入手,重点研究千差万别的音乐画面对电影情节和人物情感不同的暗示作用。
关键词:
电影音乐,《和你在一起》,《海上钢琴师》,《角斗士》,情节,情感,暗示
目录
电影情节和情感的细腻所在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暗示作用.................4
一、情感的积蓄——《和你在一起》................4
二、人生的选择——《海上钢琴师》................5
三、家的召唤——《角斗士》.....................6 参考文献.........................................9 指导教师评语....................................10
电影情节和情感的细腻所在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暗示作用
电影音乐在电影磅礴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本文借用三部著名的电影,试图从音乐恣意汪洋的表现力来反观电影情节严谨却又浪漫的叙事逻辑。《和你在一起》选用了一个最具张力的细节来详细陈述,《海上钢琴师》则以主人公的“海洋-陆地”情结为主线进行分析,而《角斗士》从人声配乐入手,去享受一番细腻的家园情节。
一、情感的积蓄——《和你在一起》
一个温情的故事必须有足够温情的音乐作为支撑。本片的音乐涉及大量的专业小提琴作品,让古典音乐爱好者听得酣畅淋漓。
作品最集中的一段要数电影36分30秒到39分01秒这短短两分半钟内的音乐蒙太奇,画面的迅速切换给观者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画面之一是俗世的奔波劳碌:刘成为了生计去送外卖;另一个画面(不如说它是一个声道而不是画面)是高雅的音乐修炼:小春在擦谱子中体会音乐。背景音乐先后涉及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拉洛的《西班牙交响曲》快板乐章、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吉普赛之歌》的急板、回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升桑的《引子与回旋》、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原本不沾边儿的两件事情通过这对父子联系起来,音乐和画面的迅速叠加和切换,表现了光阴流转岁月如梭,父亲的奔波支撑着儿子琴技的长进,儿子琴技的长进成为父亲奔波的动力。同时,密集而紧张的节奏,使一种浓厚的情绪在观者心底挤压,(或是感动、或是怜恤,对我而言是一种人生的共鸣)且无暇释放,为影片的主旨铺垫造势,等待着高潮的情感迸发。
二、人生的选择——《海上钢琴师》
1900是个传说,他从未正式的来到人们公认的真实世界,然而他却一直真实的存在。所以整个母题就是一个悖论,亦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海洋-陆地”的挣扎也是1900内心发展的主线,我挑选了围绕这个主线出现的片段和音乐进行分析。
1900第一次思考下船的问题出现在影片41′50″左右,一曲终了,围观的人群听到了抵达美国的消息一哄而散,留下1900一个人坐在钢琴边,前一秒还热闹着的空气转瞬降温,1900的眼睛里写满了失落和无助。虽然没有台词,但是1900的眼神第一次出现了对陆地的思考。背景声音从热闹的钢琴和喧嚣的吵闹过渡到了平静的小提琴旋律,有点凄楚,有点不安。紧接着便是下雪的外景,麦克斯劝说1900下船,背景音乐一直是清新的弦乐重奏,一如清晨薄薄的朝阳,温柔而充满希望,比麦克斯劝说的言辞更具有诱惑力,一点一点拉动1900内心的巨石,暗示着虽然微小却扑不灭的希望。
然而麦克斯似乎未能动摇1900,诚如渐行渐远的弦乐声。
影片的45′50″左右,陌生的老汉开始讲述他的故事:“你这个猪脑子,生命如此广阔,你能理解吗?广阔无边。我从来没这么想过,脑袋就像被洗过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突然决定改变我的生活。从新来过,改变生活。告诉你的那位朋友。”大海给老汉的启示猛烈敲击了1900的内心,他的手指随意的在钢琴上摁着不规则的和弦,却弹奏出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新的动摇。巧妙的设计是,在这个场景之前是麦克斯第一次重回船上找1900,背景音乐也是这段随意而婉转的钢琴和弦。
紧凑的两段动摇,两段充满希望的温柔的音乐,预示着1900迟早会考虑踏上陆地。
影片进行到1小时30分,1900主动提出下船。背景音乐是弦乐和钢琴交替成为主旋律的合作,非常轻柔,轻柔得以至于可以被忽略——似乎是害怕惊扰到好不容易确定的决心——但却营造了空前温馨的氛围,配上1900和麦克斯的描述,似乎将来的一切都很美好。
1900走下船舷的那一段很意外的用了轻快的爵士钢琴,而不是煽情常用的 告别曲目。偏偏那不安的爵士乐预告着扑朔迷离的未来。伴奏的重低音其实很突兀,却也更显背景音乐的鬼魅和阴森,暗示了1900不平静的内心,也暗示了他终将回到船上。陆地对他而言有太多的未知数,他亦有着我们不愿意承认的胆怯。那段豁然开朗的交响乐,本以为会伴着他踏上陆地时沉稳刚健的步伐出现,却没想到出现在了他转身的刹那。转身回船,太多人在遗憾,而他自己却豁然开朗了,整个音乐也明快得豁然开朗了。这种明显用于喜剧结尾的音乐被运用在这个纠结的时刻,更是煽动了观者内心的郁闷。
1900终究没有下过船,哪怕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样的结局让之前一次又一次燃起的希望都成了徒劳,也让在重温那些温暖的音乐时兀自神伤。
三,家的召唤——《角斗士》
马克西姆斯是罗马帝国战功显赫、受人拥戴的大将军,也是老皇帝马库斯·奥利利乌斯有意加冕的帝国继承人,这给马克西姆斯招来灭顶之灾。太子杀死了父亲,同时将马克西姆斯的家园付之一炬,妻儿也被残忍地杀害。在新皇魔爪里死里逃生的马克西姆斯投身为奴,成为一个角斗士。
起源于埃特鲁里亚人的角斗,是伴随着罗马这个从诞生起就与战争结缘的城市发扬光大的,这是另一种宣泄和战斗,是所有对于人生悲剧性的沉闷与无聊最激烈的抗争,是用生命换取自由的手段。在罗马--西方人看来,生命就是注定的悲剧,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何必要畏惧死亡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挺身反抗,反正都是死,所以要光荣的死去。这是一个战斗的民族具有的价值观。他们蔑视那种明哲保身和龟缩式的老人的智慧,因为他们是战士,是强盗,不是隐逸山林的智者和守着老婆孩子三十亩地的农夫。
“杀死他!杀死他!” 有什么比杀人更刺激的娱乐呢/?
西塞罗说,罗马人憎恶那些怯懦求饶的角斗士,因为他们张开双手,企求让他们活下去。
他们蔑视的与其说是这个筋疲力尽的奴隶,还不如说是憎恶这种贪生怕死的生活态度。
我们这些要死的人向大家致意,角斗士们说。这似乎是一种最光荣的致辞,因为没有什么比一个在战斗中死去的人更值得尊敬的了。
不是死去,就是做王,这就是罗马人的雄心壮志。
西方人是求动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那样的自我封闭,那是一种沉默中孕育的爆发,他们追求的是一根橡皮筋的弹性和最大限度而不是它的长度。
他们追求的正是生命的悲剧意识所显示的美和酷烈,胜利固然值得称颂,但是失败的战士永远是他们永恒的英雄。
这部影片体现了西方文化中性与暴力,人性的复杂与阴暗,乱伦的暗示。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本片关于他对家的眷恋的描写,所以我给这一节的题目是“家的召唤”。
本片起于一场残酷战斗,终于一场旷世决斗,电影音乐多是恢宏壮阔、气势磅礴的史诗级曲目。但的确如老师所云,最感动和最出色的电影原声是人生。在电影主要情节处响起细腻悠扬的人声,使观众不易察觉却又直击观众内心深处,仿佛使观众的情思与主角马克西姆斯跨越时空相连起来,体会他一个悲情英雄,对于家园的渴望。
罗素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古罗马人物:“他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各种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就是想要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
本片中,主人公马克西姆斯曾有一段自白:
我家在提基洛附近的山丘上 一个非常简单的地方 在阳光下的暖和的红砖屋 白天,菜园里飘着药草的香味 到了晚上则是茉莉花的味道 门外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无花果树,苹果树和梨树 土壤是黑色的 就像我妻子的黑发
南坡上种着葡萄,北坡种着橄榄
野生的小马在我家附近玩耍 他们常逗我的儿子玩 他也想变成一匹小马
马克西姆斯梦想回到家乡的画面在全剧中反复出现,广袤的麦田和他缓缓拂过麦穗的手,以及他那有着栗色眼睛的孩子牵着马驹奔跑的场景。他在走一条回家的路,也是他人生的归宿。悠扬的人声穿过画面,使我们闭上眼睛,脑海里出现的也是马克西姆斯所想的画面:“我回来了”,他低声说,眼神已经不能对焦,在空气中模仿推门的动作,斑驳的石墙,苍老的木门,她的笑颜,他终于微笑了,曾经的喜悦、悲怆、不舍和仇恨都不再重要了,他只知道他回家了。
本文借助了“点-线-面”的整体架构和三部经典的影片,希望通过浅显的阐述表达对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关系的真实思考。作为配角,音乐在电影中引起的关注度往往很小,然而很多年过去,当电影情节在我们的记忆中模糊时,那段熟悉的旋律却依旧可以那么清晰。
参考文献:
付旻 《奥斯卡电影原声乐》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1-01 田艺苗 《流影留声:全球电影音乐经典鉴赏》文汇出版社 2006-07 颜纯钧 《电影的读解》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05 原声音乐 http://www.xiexiebang.com/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第二篇:第三节 声画关系与电影叙事系统
第三节
声画关系与电影叙事系统
第一章
声音与画面关系
第一节
声音的一般知识 人的视觉神经传递的信息速度为1200-1400米/秒,听觉神经传递信息800-1200米/秒。因此人们从听觉中感知的信息传递速度不及视觉,人们总是先看到后听到,在影视作品中也如此,画面提供的信息总是最先被观众接收。
第二节
电影声音的特性 〈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
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虽然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生源的声音。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之外,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的形象。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二〉、声音结构三维空间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改变了拍摄方法,因为声音具备强有力的塑造,拓展空间的能力,环境中的声音深度可以加强二维画面的空间感。声音对空间的塑造可以通过对音质,音量,清晰度,混响,音调的控制来反应摄影机和主体在画面中的相对距离,使主体接近或者远离而产生空间的深度感。还可以通过画外空间的声音塑造打破二维画面的平面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银幕空间“场”的存在。“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是声音对电影的重要贡献,也是电影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
第三节
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按照声源的特点对声音分类:人声,自然音响,音乐
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同期声---对白,自然音响,动作印象
配音---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动效,音乐
一、音效 我们生活在声音充斥的环境中,环境音响是电影建立生活真实感必要的视听材料,除此之外,从总体上讲的音效对于电影叙事和情绪表达两方面都有贡献
(一)叙事功能: 音效可以传达环境信息,有丰富的视觉感,在电影叙事中,音效除了能和画面配合塑造更逼真和生活化的场景外,还能够作为叙事的动力,打破原有画面内的平衡状态,使故事向前推进。
(二)情绪表达功能:音响可以创造出一个声音环境,形成真实的幻象,可以烘托出一种情绪气氛。声音本身也有情绪,有些自然音响本身的情绪感,节奏感在电影的特定情绪中会得到强化,甚至夸张。例如音效和场景一起构成电影烘托情绪表达主题的意象,并不仅仅是独立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声音与故事情节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出现相对应的视觉形象,只是作为场景的情绪元素。有时,对于声音的反常处理可以强化戏剧效果,常常出现在超现实风格的电影中。
电影和声音的最重要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可以创造出时间的节奏感,另外一种节奏模式是由故事情节提供的,情节发展的快慢,对白和讲话的语速,还有剪辑的频率和镜头长度也给电影独特的节奏特征
(三)声音的转场功能: 声音是电影及其重要的转场手段,不仅可以使上下镜头间建立联系,还可以使画面的转换实现自然的过渡,减小视觉的跳跃感。声音转场的基本类型有:声音跌宕,声音前置,声音的交叠,相似声音的剪接等,这主要是从处理前后场景,镜头中声音的方式来划分的。
三、电影音乐
(一)电影和音乐的关系密切
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接近音乐的,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不是直接而具体的,但是在激起人的情感和情绪方面的反应是最准确合细腻的。音乐的情绪调子决定了电影画面的气氛,神韵,情绪。
电影音乐很大地丰富和提升观众对电影的情感反应〉它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强化视觉画面中的情感内容,刺激画面中的运动感,暗示或传达画面不能单独表现的情感。好的配乐应该是有意义的结构性元素
(二)电影音乐一般意义上功能
电影配乐能够创造具有结构意义的节奏和刺激观众的情绪反应,这是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确立一场戏的情绪,气氛,加强戏剧性效果,配合人物和画面运动的节奏
概括与暗示主题,音乐就像非剧中人的解说词一样,对叙事空间的事件从音乐上(感情、情绪)作出评价。
(三)电影音乐的特殊用法
1.造成一种地点感和时代感。每个时代的音乐,无论从社会内容,乐曲的旋律,曲式,演唱方式还是流行的乐器都各不相同。一首使用得当的时代音乐可以很好地配合视觉方面的时代布景,道具,服装,发式。
2.提升对话的戏剧效果。音乐有时像对白中的情感性的标点符号一样,传达语言之外的微妙情绪,这类音乐应该是不喧宾夺主的,几乎让人不能察觉它的存在。
3.揭示人物内心。音乐有时要超越画面从属地位而承担部分的叙事功能,使导演能传达那些往往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或画面说出的内容。常用于对人物心理状态的表现方面。
4.音乐实现对场面的一种评价,配乐后的画面又多了一层意味。特别是在一些有强烈反讽意味的场景中,音乐的这类用法更为常见。5.音乐本身是独立的。音乐本身具有的性质,画面是一个平等的伙伴,音乐扩展场面的含义和情绪内容,完全独立于影片具体情节情境。
四、画外叙述声
总的来说,画外叙述声是一种非常文学性的电影手法,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叙事任务时,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从画外叙事者和叙事关系上可以分为:内心独白,旁白和解说词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人物的超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声以人物的内心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兼叙事者)第一人称在非叙事时空对事件的评价。内心独白的作用在于它对人心理层面的挖掘,电影电视使用视听记录机器,通过摄取生活的表象来表现深层的含义,但不是所有的含义都是可见的,都可以通过形象传达出来,这时“内心独白作为人物内心视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的见和听得到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电影中换一个叙述人物的内心独白常常可以使故事换一个角度讲述。
(二)旁白: 旁白是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情感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述情节,交待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旁白有两种:角色旁白和非角色旁白。角色旁白就是叙述人在故事中,但是能超越叙述情境的一种回忆,评述;非角色旁白是叙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出现,只是在向观众讲述自己知道的一段故事,情感上比较超脱。
(三)解说词:解说词多用于非叙事形式的作品中,常见于纪录片中。它的作用在于解释画面里没有的信息,给画面定性和明确主题方向。在专题片中,解说词要介绍事件过程,担当叙述人,介绍各方面人物,并结语和点题。解说词不应该和画面有过多的情感联系,保持某种客观的态度,也不应用语言烘托气氛和加强画面中没有的感情因素,而要有较为成熟的。理性的态度。解说词还不应该重复画面中已有的内容,否则会显得啰嗦;解说词也不能使没有信息含量的废话或是空洞的标语口号,总之,解说词应该尽量客观,简洁,信息明确,配合画面叙述清楚事件。
五、无声
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强调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力上有时胜过最强大的音效。从视听心理角度分析,人不是随时都在注视着最富动作性的景象,而是对一切变化都特别警惕。无声的表现力随着画面运动节奏的提升而增长,即画面的变化,节奏感越快,越紧张,无声的表现效果越强烈。
第四节
声画关系
(一)声画同步关系: 声画同步是指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几乎是每一部影片中大量存在的声画关系类型。这类声画关系中画面居于主导地位,声音必须与画面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声音要与画面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同步关系由于声音和画面的紧密配合构成了真实感和现场性,所以声音的质感必须与画面呈现的场景所产生的声音同步协调。
(二)声画分离关系: 我们的听觉在任何时候都能容纳着我们周围的全部空间,而我们的视觉却只能波及60度,甚至在我们注意力集中时只有30度,即使没看到,听觉也会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这是声画分离关系的心理原理。影视中声画分离技巧使观众没有看到形象也能理解叙事,相反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使得画面显得含蓄隽永。分离关系是最能够体现声音作为第二条叙事轨道的功能。
声画分离有不同的形式。理论上的声画分离指画面内没有出现声音来源,这是作为背景音响的声画分离。还有一种分离关系是指同一空间中,以声音作为铺垫,与画面内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用画外音替代实际过程的处理方式,使一个时空内不同的具体空间建立叙事上的联系。第三种声画分离关系是指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如远景或全景的画面,声音却是近距离的相当于近景的声音;或者声音是全景,画面却只给局部特写。声音的画面和景别不一致使镜头获得很大自由,也使观众能自由地想象画面空间,画面显得含蓄。
(三)声画对位关系:声画对位是视听媒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听关系,对位来源于音乐的对位法,指复调音乐中两个以上的,有独立表现的旋律同时进行。它可以把音调不同,节奏不同的若干声部结合起来构成一首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在视听语言中,对位关系是指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互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往往能表现出更深的内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是非常主观的艺术处理手法。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声音与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立联系。画面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声音所表现的是另一时空中所发生的动作;画面上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而声音所表现的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反之。声音和画面是两个时空轨道,分头叙事,但又能使观众建立相应的联想,故事能讲得更为省略或更有戏剧性。相措置的声音和画面应该有一定叙事上的联系,让观众可以理解的情节关系,同样这样处理又有足够的必要。画面
当前叙事时空的动作声音:另一时空的动作 画面
现在叙事时空的动作声音:过去时空的动作
第二章
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
电影语言是感性和微妙的艺术语言,它不仅仅有一些可见的规则,还有很多不能循规蹈矩,不成文的创作原则。一部影片要能够讲述一个戏剧性的虚构故事,同时这个故事在电影化讲述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情节本身,而有导演引导对故事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对影片的情感调子的确立,而这一切必须通过电影语言才能实现。电影语言既是感性的,同时也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技巧环节上。总的来看,我们在分析一部影片的视听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第一节
电影的整体质感 电影的整体质感可以从画面的视觉设计,声音的整体情绪调子,气氛的控制和设计体现出来。
一、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是电影创作中的复杂工作,包括对布景,人物造型的设计,对具体的场景环境色彩,色调的设计,可以通过对用光的选择,对拍摄天气的选择的选择实现。人物,景物,物件道具,光线和色调的五个视觉要素的设计,要有整体感,某中内在质感的一致性。视觉设计不仅仅和影片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情绪气氛有关,还直接作用于故事的主题表现。视觉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场景空间的选择和布局。空间的具体表现功能可以划分为:
(一)叙事功能---人物生存环境,场景的视觉元素功能 场景空间是影片一切戏剧动作发生的地点,是人物存在的环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包含着丰富的视觉元素,这些视觉元素所承载的信息和空间本身一起承担了一定的剧作功能。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更重视空间的真实性,而表现性强的电影又会设计有意味的形式空间来为表达服务。构成场景的视觉参照物越丰富,人物的位置,关系就越明确,而空间参照物越少就越抽象,写意。
(二)构成意象---建立关系,暗示主题,实现视觉风格
空间不仅仅可以承载叙事,在很多影片中,空间是一种意象,对于表达影片的主题气氛,暗示人物关系有重要作用,是导演力求影像表达的重要手段。中国第五代导演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语言的革命,其中最重要的电影本体意识的觉醒在于对电影空间表现力的开掘和实现。
以张艺谋为例:电影《菊豆》染坊的空间是故事的发生地,天井的意象又有丰富的含义,红色的染布既在视觉上支撑起影片,又是暗示性欲,生命力,谋杀的视觉符号;《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片的空间设计尤其令人难忘,拍摄地乔家大院也因此成名,影片的故事主题,气氛与空间融合一体,彼此赋予表现力。大院格局很好地配合了影片中方正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表现了影片整体的压抑气氛,隐喻人物自我囚禁的困境。而导演刻意运用拍摄大院空间深度的大景深镜头和表示关系,强调空间表现意味的俯拍角度也将主题在空间的塑造中呈现出来。
在一些优秀影片中,空间常常作为一个符号表达特殊的意义,此时空间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基本的叙事层面。空间的这类意义经常出现在一些富有哲学思考的电影作品当中。电影空间高度抽象和写意,非现实空间,人物处于既突出又孤立的状态。
二、声音与画面关系的设计
这一点是强调一部影视作品要有声音与画面关系模式的整体感。
声音设计是电影整体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电影风格冷峻,尽量减少无现场生源的主观音乐介入,有的电影追求情绪性,铺排大量的音乐,成为剧情中的重要角色,有的电影追求声音画面同步,画外解说词说什么,画面就展示什么,这种贴合同步的声画关系模式构成影片的一种纪实风格。任何一部影片都有对声音运用、音乐铺陈、声画关系的某种风格追求,和电影的视觉风格一起构成电影的整体感。
第二节
结构感
一、线性时间结构
线性时间结构或可称为“大情节电影”,即“电影开始于时间中的某一点,在基本连贯的时间中不省略运行,并终结于某个晚些的时刻。”这种结构的电影各个段落由中心线索以因果逻辑关系串联而成。具有人物,行动动力,目标,帮手,敌手的生成要素,有开端,发展,高潮的几个大的叙事段落,在电影结束前故事有明确的结局。如《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都是典型的线性时间结构的电影。这也是主流商业影片大多采用的结构模式,讲述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个中心事件或解决一个中心危机,如《变形金刚》就使用线性的时间顺序在封闭结构内完成故事。
二、时间关系淡化
区别于中心线索叙事的电影,不以因果关系为动力和表现内容,而是以场景情景的魅力为主表现的影片。非常像散文或诗的结构。如侯孝贤电影很多采用这样的结构,刻意把故事的因果冲淡在日常时间感受中,带有纪实性和个人记忆的色彩。有一些旅程结构的电影也是顺序结构,但不同的是,这类电影不强调事件前后因果,而着重展示旅途中的经历,如费里尼导演的《大路》,虽然是顺序,但时间感并不明显,旅途中的各个事件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而影片所表达的那样的年代,人生就是一段不明方向的旅程,人的命运轻若浮萍的意味在看似散漫的片段中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三、时空交错
时空交错结构以复杂的结构反结构,用颠覆经典电影结构“三一律”的方法结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时间和场景的次序并不按照因果,闪回,闪前这样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这种结构不是简单地将故事技巧革新,而是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可能性,时空交错,人物散点叙事中揭示了生活中的偶然和宿命。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和人类探索用电影表达更深刻的哲学命题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叙事结构的革新不应是技术上的试验,而应是创作者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自然选择,否则就会以文害意,成为花哨的噱头。
第三节
风格感
风格感不同于整体感,整体感是影片的形式之间的完整性,风格感则是对电影语言的各个技术要素运用上的贯彻和反复运用,而成为决定影片气氛,情绪,调子。正如文学作品的风格来自文字语言的运用,电影风格感则来自技术要素的细微与频繁的使用。频繁地用某种技巧容易建立风格,这些要素可以包括:
一、镜头的形式风格
影片是运动镜头还是固定镜头为主要形式,是长运动镜头还是长固定镜头,还是运动中的突然静止,创作者总要对镜头风格有所设计。一部优秀的电影在镜头形式上也一定呈现一致的手法。一般而言,影片的前几个镜头确立全片风格,导演会在前几个镜头中像给自己电影做标签一样,确立影像和镜头形式风格。
二、画面造型风格
画面造型风格涉及到画面造型语言的各个要素:景别,焦点,角度,视点,构图,用光,色调,任何一个技术要素既要有充分的合理性,又要有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整体性。比如伊朗影片《小鞋子》,影片在画面造型风格上朴实无华,以中近景为主要景别,符合影片讲述一个生活中“被放大的细节”的叙事需要;光线运用以温暖的散射自然光为主,主色调是灰色,重点色是红色。没有任何夸张的造型语言手法,充满生活气息,却又温暖感人,表现了困窘生活中善良人性的感人主题。
三、剪辑风格
剪辑风格即一部电影的镜头组成方式,以什么样的逻辑建立镜头关系,是好莱坞的经典剪辑风格,还是充满大量跳切,追求叙事的清晰,戏剧性的强化,还是追求风格化的,充满视觉跳跃感的效果,场景主要由单个镜头剪接还是大部分长镜头段落,都要有所考虑。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一定要有某种镜头组成、剪辑的风格;库布里克是一位非常有风格的导演,他的每部作品都在追求电影形式的完整性和不同风格感,如影片《巴里林登》充满大量缓慢的推镜头,剪辑方式则是频率低,节奏慢的长镜头段落剪辑,和影片视觉上繁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相配合,在镜头和剪辑风格上呈现为沉闷,空虚的气氛。
总之,电影语言作为一个综合表意系统,任何一个造型手段,镜头形式,声音形式,剪辑手法都不能单独完成一部影片的叙事和情绪的建立,是一个彼此辅助,彼此作用的复杂关系。作用的原理来自视听语言的规则,也有规则之外人对世界的直觉把握能力。我们在分析一部优秀影片的电影语言特点时,既要理解影片的内涵,主题意义,分析其实现的叙事策略,镜头语言方式,又能从个人感受出发,感觉影片的整体调子,直觉印象,分析对应的技术手段,把握它的形式风格特点,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对电影形式的敏锐度,对电影语言美学表现的理解能力。
第三篇:音乐电影
】《一个人生活》---林凡、《一个人失忆》---薛凯琪、《我,一个人》---付辛博、《单身旅记》---陶晶莹、《单身潜逃》---戴佩妮、《寂寞难耐》---李宗盛、《掩饰寂寞》---阿悄、《越开心越寂寞》---李克勤】《听着情歌流眼泪》---高进、《亏欠一生》---裘海正、《天真的女人》---阎琰、《赤裸离开》---马健涛、《安静听完这一首》---伊稀、《让心跳停了》---蓝又时、《我是真的不愿放开你的手》---陈咏 :【? 爱的温存,浅伤音符,总有一片蓝属于你】1.《同类》--孙燕姿;2.《多傻》--刘若英;3.《寂寞在唱歌》--阿桑;4.《单身潜逃》--戴佩妮;5.《谁爱我》--张惠妹;6.《然后呢》--七街小屋;7.《刺猬》--温岚;8.《不知处》--许美静 ?
【1.《hear me cry》2.《Yesterday》3.《come on over》4.《breakaway》5.《second time around》
6.《if you come to me》7.《EVERGREEN》8.《do you konw》9.《Trouble Is a Friend》10.《creepin up on you
【15部感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恋空》、《假如爱有天意》、《情书》、《妈妈再爱我一次》、《我的兄弟姐妹》、《泰坦尼克号》、《忠犬八公》、《我是山姆》、《再见萤火虫》、《大鱼》、《这个杀手不太冷》、《比悲伤更悲伤故事》、《人鬼情未了》、《情书》【最让人欲罢不能的15部美剧】《生活大爆炸》、《绯闻女孩》、《迷失》、《24小时》、《老友记》、《越狱》、《豪斯医生》、《X档案》、《Lie to me》、《欲望都市》、《邪恶力量》、《吸血鬼日记》、《CSI》、《欢乐合唱团》、《ROME》【温馨感人电影《小猫跳出来》】影片讲述了一个孤僻的退休老人和流浪猫的故事。片中那群天生丽质的小可爱们就保管让你招架不住!!七部讲述人与狗的感人电影】《狗狗和我的十个约定》,《狗狗心事》,《导盲犬小Q》,《忠犬八公的故事》,《野性的呼唤》,《神犬也疯狂》,《101只斑点狗》。人类和狗狗之间的亲密感情,那一部曾打动你? 欢迎补充,收藏!【电影史上最奇特的一部电影《梦》 】电影大师黑泽明导演,每个人必看电影!!里面的第六个梦已经预见了2011年的场景,地震、海啸以及核电站爆炸。蜡笔小新之暴风森林大作战》最搞笑一部大电影!超多笑点!!【《属于你的我的初恋》】 好好睇吖!超感动、“如果与逞还有无数个轮回,即使每个轮回的结局注定是悲剧,依然会选择这段美好的属于我们的初恋。”·能让女性看透自己的电影:《射杀安迪霍尔》【女权】 《恐惧吞噬灵魂》【恐惧】《钢琴教师》【压抑】《迷失东京》【孤独】 《永不妥协》【尊严】《绿光》【痴爱】《花与爱丽丝》【纯真】《黑暗中的舞者》【母性】《天使爱美丽》【梦幻】,你:【因为名字烂而被错过的好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刺激1995》《搏击俱乐部》《机器人总动员》《杀死比尔》 《低俗小说》《落水狗》《午夜牛郎》《洋葱电影》《蝴蝶效应》《诺丁山》《两杆大烟枪》《摇滚黑帮》《十诫》《黑道当家》《一酷到底》《热带惊雷》【喜欢看电影的请收听经典-电影-台词】
第四篇:解读电影与电影音乐论文
序号:_________
《读解电影与电影音乐》
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年4月
1.《与狼共舞》中的许多音乐非常好地渲染各种主题.声音是影片中的重要成分,贴切的音乐会让观众更好地去理解一部电影,更好地去体会电影中所表达的情感。抒情性:我觉得邓巴的旁白很好地体现了抒情性,它表现出特纳平缓,温柔的说话方式,也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动机,推进了整个叙事。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是多么的纯洁,思想多么全面,让人觉得主人公邓巴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哲理性:多头野牛奔腾时发出的蹄声,营造出一种骇人的气势。从一群野牛奔腾在草原上,到被主人公邓巴发现,反映出边疆的形势严峻,除了敌人,还有各种的生物和环境会给人带来致命的危险。引发人深刻地体会边疆的危险。
浓缩性:在战斗场面里,声效应用得非常好,把各种情景,动作浓缩在一起,这是多重的融合,融合了矛头刺股声、马蹄声、奔跑时发出的响声、叫声和枪声。在这么复杂的场景,难以用描述的画面,音乐那强大的力量就可以体现出来。概括性:每一次主人公邓巴写日记的时候,会出现一段柔和的音乐,就是来概括主人公刚刚过去经历,音乐和朴实,概括出之前发生的事情的崎岖和难忘,真的非常贴切。
2.某一场景:在苏族人与庞尼族人进行正面交锋时这一段的音乐片段最后一幕——苏族人围成一圈,把庞尼族的头领围在中间,声音一下子从刚才围逼敌人的热闹转入到几乎静止,之后是对手歇斯底里的狂叫,然后又是苏族人对准那头领,一起开枪。这一段的声音是逐层递增的,从喧闹到静寂,再到局部的叫喊,最后是集体开枪发出的如炮轰似的响声。
3.相同音乐:
主人公邓巴被设为英雄后被褒奖骑马到海斯堡的音乐和邓巴骑马来回在战场跑的音乐;开战时候的背景音乐和去席格威治保路上多次的乐曲;一开始只有字幕时的背景音乐和到了席格威治保送走那个大汉的音乐;准备打猎水牛时的音乐和多次出征到草原上的背景音乐;苏族人庆祝捕猎成功,赶跑敌人和邓巴那个晚上怀念苏族人的时候跳舞的音乐;日记记载复述时和喂狼时的音乐。
第五篇:电影音乐赏析
浅谈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我很喜欢音乐的,也喜欢看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往往是揭示电影真谛的一种抽象语言。音乐在电影中的延伸通过图象和音乐或同样方式,或同样的意见,来表现其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性。纯音乐在表现时一般在时间上是连贯的,而电影音乐的一大特点则是时间的间断性,这种间断性受到了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新发展。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电影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往往集中反映为音乐与情节与画面的搭配,它并不是电影画面的陪衬。音乐本身及其内涵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观众们的价值取向和一种时代观念,音乐在与情节、画面的搭配中构思了一个有序时间的蓝图和即时的幻想空间。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突出电影的主题中心。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心理活动等等,使人物的形象创造更加立体化。它甚至可以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延伸情绪并起到连贯作用和加强蒙太奇的组接作用,把一些原本分散的镜头组合成完整的艺术体。同时音乐还描绘自然生活,事态空间,民俗风情等等能引起观众的认同和联想。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处理改变影片的节奏和人物的动作、心理,对人物的刻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感受可以使观众的心理感觉上形成视听形象,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大提高了电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音乐在电影综合体中的作用,一向为历代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所高度重
视。它与电影因素一起,从来就被公认为是电影形式诸多元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它直接诉诸观众的听觉,明确电影的意义,强化着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点明故事主题、推动情节发展中起着其他电影因素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1.抒发感情 2.参与叙事 3.展现环境 4.创造节奏习惯上人们常把影视艺术中声与画的结合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声画结合的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上则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既可以以1.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2.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所产生的。这个时候,声音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来达成更高3.声画同一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4.声画对位声画对位用来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静默”,它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静默所创造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美学效电影音乐,实际上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深化主题,深化情绪,深化内容,渲染背景气氛,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等。当我们讨论场景与场景,事件与事件,镜头与镜头之间所产生的对比,对观众造成视觉上,情感上的震撼时,我们发现音乐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与电影画面会组合成不同的音画关系, 从而产生影片独特的审美效果。一部影片, 音乐、音效、语言的有机结合, 交电替互补, 可以形成单一画面元素所没有的张力和强烈的表现力影音乐具有抒发感情、参与叙事、展现环境、创造节奏等作用,是与电影其他元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视觉与听觉不属于同一范畴,可是作为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中的音乐,必须溶于整体之中。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电影中的各个艺术元素,诸如导演、摄影、表演、美术„„都围绕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用音乐这一手段为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的产生是各种艺术元素综合的结果,在电影这门艺术中尤其是这样。
不仅电影歌曲可以起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乐曲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并且比用歌曲的时候多。这种用以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乐曲,被称作主题音乐。它是影片音乐的核心,全片音乐发展的基础。在一部影片里,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用主题音乐对剧情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在影片《追捕》中,每当关键时刻或 3
凸显杜丘的人物形象时,总会伴随着相对低沉而略带激情的主题曲,很好的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彰显了杜丘的人物形象,他总能在危机时刻化险为夷,深深地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影片中用以深化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的主题音乐,是经过作曲者深思熟虑、精心创作出来的。主题音乐不仅有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同时通过它的重复、变化可贯串于整个影片之中,以配合影片中有关的内容及人物情感的变化。影片《追捕》中的主题音乐就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由于主题音乐的多次重复,使全片的音乐更集中统一,同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如影片
《追捕》中,杜丘不想连累真由美,说:“我是逃犯!”而真由美回答说:“我是同谋。”伴随着此画面的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音乐,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浪漫,温馨的气氛。凸显了真有美对杜丘那誓死不渝的爱情。
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得连贯作用。在镜头组接过程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因此从一个局部或片断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种艺术手段从形式结构上加强它的连贯感。音乐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不连贯的,但它在局部上的连贯性常常对它所伴随跳跃的画面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使它们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连贯感。
同样,电影音乐最擅长的也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
总之,在影片《追捕》中,音乐为本片增色不少,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两首主题音乐,前者在片头反复出现,鲜明的节奏随着影片的递进越发明快让人有一种压抑与紧张感,画面所搭配的往往又是一个一个谜团即将揭晓之际,在剧情与音乐的双重作用下观者的心早已被牢牢扣死,让人观后大呼过瘾。另一首则是节奏稍缓略带一丝忧郁还夹杂这些许惆怅。离别,结尾等等情感宣泄达到高潮的画面便会带出这首音乐,渲染情绪给人留有深刻映象。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电影音乐按照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在影片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如画面音乐会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剧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头演唱以及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播放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在银幕
上看不到声音来源而有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气氛等。好的电影音乐应当和影片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音乐本身也优秀,并能离开画面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让人欣赏。
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通常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对位”本是音乐术语,在这里来表现声画的结合目的在于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从而表达影片丰富的内涵。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音乐和影片中语言音响等声音的有机结合和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情绪气氛以及画面的关系。电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乐资料加以剪辑来改编成电影音乐,这需要熟悉音乐资料、善用音乐资料。电影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在音乐进入电子化 7
时代后,对各种新颖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现特征。
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主题歌和插曲,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
专业电影工作者最常用的办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让他为电影的不同场景作曲,但有时也启用一些现成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旧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获得它的版权。电影音乐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画面以后,所以有时间的紧迫性,作曲是后期制作的最后一个创作人员。通常电影音乐综合了导演的作曲家的意见,一旦标定了音乐后便开始创作,作曲家还必须了解影片在音乐制作方面的预算,控制费用不超支。使用流行乐作为影片音乐需要办理版权许可证,这是个花钱的过程。有雄厚资本的剧组才敢问津。
言而总之,音乐现在已经成了电影不可或缺的主成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