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著名的电影节介绍
著名的电影节介绍
柏林国际电影节:
恺撒电影奖:
法国国内电影的最高奖,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由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会和法国电视二台合作举办。并组织评选投票产生。它以法国著名雕塑家吧勒达西尼 恺撒命名(因恺撒奖座由他设计)。始于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届。首届设十三个单项奖,即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开始增设最佳处女奖。一九八四年又增设最佳男女青年演员希望奖。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于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举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届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届在捷克的马里安温泉举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疗病地卡罗维法利举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举行外,每年举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苏联创办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后,为与之交替举行,便改为两年一次,在六、七月间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和平、为人类幸福、为各国自由而斗争,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争。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其次有评委会特别奖、“利迪策玫瑰奖”。此外还有导演奖、男女演员奖、编剧奖、摄影奖、荣誉奖、世界进步奖、为新人斗争奖、自由斗争奖,国际友谊奖等。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前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创办于一九五九年,两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七月举行。一九七九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六十周年,改为八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最高奖名称为“圣 乔治奖”,靠政府拨款。该电影节向来是规模大,参加国多,而且东西方客人并重,亚非拉国家也很踊跃,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个国家,五百至六百多部电影参展或参赛。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要活动项目有:一由三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二举行会外演映和专场演映;三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四举办回顾展;五开设电影市场。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奖,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七七年,于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举行。最高 奖名称为“美洲大奖”。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谓“世界电影节”。此电影节的活动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一九九五年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该电影节邀请全世界最具影响的一批影评人评出本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电影导演给予表彰,举行表彰大会,在这十名导演中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名列第七,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影导演。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一九三四年举办第二届后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一九四六年恢复举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电影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二战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电影节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电影节(全称为多诺斯蒂亚 圣 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创办于一九五三年,于每年的9月21-30日举行,最高奖为“金贝壳奖”。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节规定,凡参赛或参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并经电影节主席及选片委员会批准。奖项设正式奖和非正式奖二种。正式奖以“贝壳”命名,分金贝壳奖(大奖)、银贝壳;非正式奖有雅典娜奖、西班牙旅馆奖、堂 吉诃德奖等。东京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八五年,于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最高奖名称为“东京大奖”。它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和政府的资助,电影节的经费富足,所以规模大,起点高。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内容丰富,仅电影节大赛就有二种:国际电影节大赛和青年导演作品大赛。国际电影大赛设: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等。而表年导演作品奖设:金樱花奖、银樱花奖、铜樱花奖。获此三奖同时还颁发巨额奖金。由于奖金丰厚,青年导演作品大赛更具吸引力。但此项大奖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导演年龄要在三十五周岁以下,作品不满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赛在发掘青年导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瑞士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另一说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每年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放映几十部影片。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从来没有看过的外国影片,鼓励各国青年导演或新导演拍摄具有新风格的新内容的影片。
英国电影学院大奖(BAFTA):
在英国的地位等同于好莱坞的“奥斯卡”,故此亦被称为“英国奥斯卡”地位同样崇高。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一九七五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等。第二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三届增设联合国奖。第六届增设最佳英国男女演员、最佳外国男女演员奖,最有前途新人奖等五项。第八届增设最佳动画片、最佳电影剧作(英国)两项奖。第十三届增设最佳短片奖。第十七届增设最佳英国片摄影奖。第十八届增设了最佳英国片艺术指导、最佳英国片服装设计两项奖。第二十由增设最佳英国片剪辑奖。第二十二届增设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电影和电视分开授奖,一九六八年起,每届同时授奖。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得提名,奖项敢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类似。
欧洲电影奖: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的欧洲电影奖。其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当时柏林是电影奖的永久举行地。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
开罗国际电影节:
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办于一九七六年,于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奥斯卡金像奖: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当时美国电影界的三十六位领导人在一次集会上发起组织一个以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为宗旨的非赢利团体。这就是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的前身。电影届领导人梅耶建议学院用颁奖的方式,为正在繁荣和发展中的电影业带来了声望和荣誉的人颁奖,于是产生了学院奖,选定了二十四岁的雕塑家乔治 斯坦利创作的镀金雕像偢奖品,因为塑像为金色,故称金像奖。首届颁发仪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饭店举行。当时,这项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报道与金像奖有关的活动也只有当地的《洛杉矶时报》。一九三一年第四头昏脑胀授奖时,该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玛格丽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无意中说了句:“这个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来,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 沃尔德。她说的那句话,恰好被一群记者听到,于是就被广泛宣扬出去,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这座奖称为“奥斯卡”。玛格丽特 赫利奇后来成为该学院的副院长。一九三四年,洛杉矶广播电台首次对奥斯卡颁奖仪式作了一个小时的实况广播,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人们把这次实况转播称为奥斯卡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金像是一个中世纪武士的全身像。虽号称“金像”,却仅用了二十四K黄金装饰表面,实际上是用铜和铝等金属塑造的,重3850克,高35厘米。这个象征巨大荣誉的奖品并不在于它本身的价值(制造费每座为400美元),而在于评奖之严格和获奖者寥寥无几。金像奖共有十二个类别。评选分两个步骤。每年年初,院方召集全体会员,评审前一年发行的影片。会员们以投票方式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五部影片及最好的五位演员,但每人只能选两大类别,即最佳电影奖和自己所属的专业奖(例如演员会员选演员,编剧先编剧等)。在投票结果统计出来之后,院方把被提名的名单发给会员再进行第二次选举,得出最后结果。奥斯卡评选慎重,计票公平(特请一家国际统计公司负责),尤其参选的都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评选质量较高,受到各界重视。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创办于一九九三年十月,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根据国际制片人协会的章程,每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由四个主要活动组成:“金爵奖”国际电影评选、国际影片展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以及国际电影学术研讨会。电影节的口号是:团结、友谊、进步。
第二篇:国际著名电影节获奖名单
第81届奥斯卡完全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导演 丹尼·保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男主角 西恩·潘《米克传》
最佳女主角 凯特·温斯莱特《生死朗读》
最佳男配角 希斯·莱杰/《蝙蝠侠:黑暗骑士》 最佳女配角 佩内洛普·克鲁兹/《午夜巴塞罗那》 最佳动画长片 《机器人瓦力》 最佳外语片 《入殓师》/日本 最佳原创剧本 《米尔克》
最佳改编剧本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摄影 安东尼·多德·曼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剪辑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化妆 《返老还童》
最佳配乐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歌曲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动画短片 《回忆积木屋》 最佳真人短片 《玩具岛》
最佳音响效果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最佳音效剪辑 《蝙蝠侠:黑暗骑士》 最佳视觉效果 《返老还童》 最佳艺术指导 《返老还童》 最佳服装设计 《公爵夫人》 最佳纪录长片 《走钢丝的人》 最佳纪录短片 《微笑的Pinki》 终身成就奖 杰瑞·刘易斯
第82届奥斯卡完全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拆弹部队》
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拆弹部队》
最佳男主角:杰夫-布里奇斯 《疯狂的心》 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 《弱点》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夫-瓦尔兹 《无耻混蛋》 最佳女配角:莫妮克 《真爱》 最佳动画长片:《飞屋环游记》
最佳外语片:《他们眼中的秘密》(阿根廷)最佳化妆 :《星际迷航》 最佳配乐:《飞屋环游记》
最佳歌曲:《The Weary Kind》 《疯狂的心》 最佳动画短片:《Logo的世界》 最佳真人短片:《新房客》 最佳音效剪辑:《拆弹部队》 最佳音响效果:《拆弹部队》 最佳视觉效果:《阿凡达》 最佳改编剧本:《真爱》
最佳原创剧本:《拆弹部队》 最佳艺术指导:《阿凡达》 最佳摄影:《阿凡达》
最佳服装设计:《年轻的维多利亚》 最佳剪辑:《拆弹部队》 最佳纪录片:《海豚湾》 终身成就奖:劳伦-巴考尔
第83届奥斯卡完全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
最佳导演:汤姆·霍珀-《国王的演讲》 最佳男主角:科林·费斯-《国王的演讲》 最佳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蒂安·贝尔-《斗士》
最佳女配角:梅丽莎·里奥-《斗士》
最佳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3》
最佳外语片:《更好的世界》丹麦
最佳原创剧本:《国王的演讲》 最佳改编剧本:《社交网络》 最佳配乐:《社交网络》
最佳艺术指导:《爱丽丝梦游仙境》 最佳摄影:《盗梦空间》
最佳服装设计:《爱丽丝梦游仙境》 最佳纪录长片:《监守自盗》
最佳纪录短片:《不再是陌生人》 最佳剪辑:《社交网络》 最佳化妆:《狼人》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We Belong Together”-《玩具总动员3》 最佳音效剪辑:《盗梦空间》 最佳音响效果:《盗梦空间》 最佳视觉效果:《盗梦空间》 最佳动画短片:《失物招领》 最佳真人短片:《爱神》
埃尔文-萨尔伯格纪念奖: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终身成就奖:让-卢克-戈达尔 伊莱-沃勒克 凯文-布朗罗
67金球奖电影奖项最终名单
最佳剧情片:《阿凡达》 最佳音乐/喜剧片:《宿醉》
最佳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 最佳剧本:《悬而未决》 感言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杰夫·布里奇斯--《疯狂的心》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弱点》
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茱莉与茱莉亚 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小罗伯特·唐尼--《福尔摩斯》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夫·瓦尔兹--《无耻混蛋》 最佳女配角:莫妮克--《珍爱》 最佳外语片:《白丝带》
终身成就奖:马丁·斯科塞斯
68金球奖电影奖项最终名单
最佳剧情影片《社交网络》
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问题不在孩子》 终身成就奖 罗伯特-德尼罗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 戏剧类最佳男主角 科林-费斯《国王的演讲》
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安妮特-贝宁《问题不在孩子》 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 保罗-吉亚马提《巴尼的人生》 最佳女配角 梅丽莎-里奥影片《斗士》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贝尔《斗士》 最佳导演 大卫-芬奇《社交网络》 最佳编剧 艾伦-索金《社交网络》
最佳动画片 李-昂克里奇《玩具总动员3》 最佳外语片导演 苏珊娜比尔《更好的世界》 最佳电影原创歌曲 戴安-华伦《滑稽戏》 最佳电影配乐 Trent Reznor《社交网络》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能忆起前世的布米大叔》 泰国 评委会大奖 《人与神》 法国 评审团奖 《呐喊》 法国/比利时
最佳导演奖 马修·阿马立克(《巡演》)法国 最佳编剧奖 《诗》 韩国
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叶·比诺什(《完美仿品》)法国
最佳男演员奖 哈维尔·巴登(《美错》)/ 艾力奥·吉马诺(《我们的生活》)意大利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Chienne d'histoire》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闰年》 墨西哥 “一种关注”大奖 洪尚秀《夏夏夏》 韩国 “一种关注”评审团奖 《十月》 秘鲁 “一种关注”最佳表演奖 《唇》 阿根廷
“电影基石”一等奖 朱霍·库奥斯曼恩《画商》 芬兰 “电影基石”二等奖 樊尚·卡尔多纳《飞越云端》 法国
“电影基石”三等奖 《第五纵队》/《无欲无求》 美国/塞尔维亚
第6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生命之树》(美国)
西班牙
评委会大奖:《单车少年》(比利时)《小亚细亚往事》(土耳其)评审团奖:《刨根问底》(法国)最佳导演奖: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亡命驾驶》 最佳男演员奖:让-杜-雅尔丹 《艺术家》(法国)最佳女演员奖:克里斯汀-邓斯特 《忧郁症》(美国)最佳编剧奖:《脚注》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las acacias》 最佳短片奖特别提名奖:《46号运动衫》(比利时)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穿越国境》(法国)“一种关注”最佳影片:《阿里郎》(韩国)“一种关注”最佳影片:《停站间》(法国)“一种关注”评审团奖:《伊莲娜》(法国)“一种关注”最佳导演奖:穆哈默德•拉素罗夫《再见》(法国)“电影基石”一等奖:《信》(德国)
第60届柏林电影节
最佳影片金熊奖 赛米·卡普拉诺格鲁《蜂蜜》 土耳其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弗洛林·塞尔班《想吹口哨我就吹》 罗马尼亚 最佳导演银熊奖 罗曼·波兰斯基《影子写手》 法国 最佳编剧银熊奖 王全安、金娜《团圆》 中国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吉格利·多布根,苏格·普斯科帕里斯《如何结束这个夏天的》斯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寺岛忍《芋虫》 日本
杰出艺术成就(音乐)银熊奖 《如何结束这个夏天》 俄罗斯 终身成就奖 演员汉娜·许古拉(Hanna Schygulla)编剧沃夫冈·柯尔海斯(Wolfgang Kohlhaase)德国 德国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 《Sebe》
阿尔弗莱德奖(敢斗奖)弗洛林·塞尔班《想吹口哨我就吹》 罗马尼亚 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片)《银行事件》(Händelse Vid Bank)瑞典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海耶利达》(Hayerida)以色列
第61届柏林电影节
最佳影片金熊奖 《别离》 伊朗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都灵之马》(匈/法/德/瑞)
最佳导演银熊奖 乌利胥·柯雷(《嗜睡症》)(德/法/荷)
最佳编剧银熊奖 Joshua Marston, Andamion Murataj(《血之救赎》)美国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全体男演员(《别离》)伊朗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Leila Hatami、Sareh Bayat(《别离》)伊朗
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 Wojciech Staron(《奖项》)(德/法/荷/波)最佳艺术贡献(美术)银熊奖 Barbara Enriquez(《奖项》)(德/法/荷/波)终身成就奖 阿明·谬勒·斯塔尔 德国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 《在冰上》
最佳电影处女作荣誉奖 《无父之人》 《守卫》
俄罗
阿尔弗莱德奖(敢斗奖)《除了我们还有谁》 德国 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片)朴赞郁《波澜万丈》 韩国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BAM》 韩国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 《破碎的夜晚》 最佳短片特别荣誉奖 《对父亲的问题》
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
最佳影片金狮奖 《在某处》(索菲亚·科波拉)评委会大奖 《必要的杀戮》(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最佳处女作奖 《大多数》(塞伦-尤斯)最佳导演 阿莱克斯-德拉-伊格来希亚(《伤心小号曲》)最佳男演员奖 文森特-加洛(《必要的杀戮》)最佳女演员奖 马里亚纳-拉贝德(《爱登堡》)最佳编剧奖 阿莱克斯-德拉-伊格来希亚(《伤心小号曲》)最佳新人奖 女演员米拉-库妮丝(《黑天鹅》)最佳摄影奖 米克哈伊-克里齐曼(《沉默的灵魂》)特别金狮奖 蒙特-赫尔曼(《无果之路》)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最佳影片 《浮士德》(俄罗斯)评委会大奖 《内陆》(意/法)最佳处女作奖 《LA BAS》(意大利)最佳导演 蔡尚君《人山人海》(中国)最佳男演员奖 迈克尔·法斯宾德《耻辱》(英国)最佳女演员奖 叶德娴《桃姐》(中国)最佳编剧奖 《阿尔卑斯》(希腊)最佳新人奖 染谷将太、二阶堂富美 《庸才》(日本)最佳摄影奖 罗比·来耶斯《呼啸山庄》
第三篇:国际著名电影节及电影奖简介
世界各大电影节及电影奖简介
1.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en/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4.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加拿大电影节。1977年由魁北克省文化事务部在蒙特利尔市创办首届非比赛性电影节,次年起改为比赛性。该节每年8~9月之间举行,为期10天左右,主要目的是鼓励各国影坛人士间的往来,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并使蒙特利尔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场地。主要活动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赛、故事片和短片会外映出、每届举办一个国家影片的专场映出、专业人员的观摩性映出、本国影片专场映出、美洲影片专场映出、表彰新老电影工作者大会、举办回顾展、召开研讨会、开办国际电影市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11.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uk/
爱丁堡电影节始于1947年,是英国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爱丁堡电影节日学会主办,由英国电影协会、苏格兰艺术委员会、苏格兰电影委员会、苏格兰教育技术委员会、爱丁堡区议会赞助,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举办一次,为期两周左右。电影节不举行比赛,主要是放映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加强国际电影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与交流。电影节接受各种艺术思潮和文化背景的影片,包括故事片、记录片、美术片、科教片、短片、电视片等,近年来尤其重点推荐青年电影作者摄制的影片和独立制片人制作的有创造性的影片。
13.英国伦敦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uk/
英国最重要的主流电影节,欧洲优秀电影节之一。1957年,由英国国家电影院承担具体工作,并与英国电影协会、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联合创办了本电影节。以后,在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举行一次。1978年起,由原来为期三周改为两周左右。此综合性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可概括为:评旧赏新,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因该电影节属非比赛性质,所以谈不到主要奖项,但一些零星奖有所颁发,如1980年,我国故事片《舞台姐妹》获英国电影协会奖。
14.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都灵国际电影节是圣诞节前欧洲最后一次电影盛会。都灵影展一直以鼓励艺术探索享誉影坛,但现在也挑选了少数类型商业电影入围参赛,以强调艺术与商业的平行。中国导演贾樟柯曾获邀出任电影节国际评委工作,由他领导的都灵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评审团成员还包括以《秘密选举》获威尼斯影展银狮奖的伊朗导演巴贝塔,及获1994年获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美国女导演凯丽等四名国际著名导演。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温哥华国际电影节与圣丹斯国际电影节齐名,并称为北美最具活力和个性及独立精神的两大影展。该电影节始于三十年代,由影院老板夏恩于一九八二年一手创办,一九八八年起由弗雷尼担任主席,每年十月分举行。作为一项传统,电影节举办龙虎系列(Dragons
& Tigers),专门放映亚洲电影。入选电影分为「龙与虎:东亚电影」、「加拿大留影」、「当代电影」、「野性之旅」、「非小说类电影」等五个类别,均探讨「同一星球、不同世界」的共同主题。
22.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festival.sundance.org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是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个美国本土的小电影节已成为独立制片业的重要精神支柱,许多好莱坞的新锐导演都视其为执导主流商业大片的跳板。而好莱坞大制片公司要找新秀,“圣丹斯电影节”又是不容错过的人力资源库。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23.美国拉丁电影节(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芝加哥拉丁电影节是由芝加哥国际拉丁文化中心主办,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协办,已经成了一个颇具声望的向世人展示拉丁电影和拉丁电影人的舞台。芝加哥拉丁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当时只有14部电影,500名左右观众。由于电影节的特色鲜明,逐渐获得大众认可和多方资助,主办方也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称为 Chicago Latino Cinema。随着电影节影响力的增强,主办方开始同时举办舞蹈、音乐、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常年性活动,并于1999年正式改称为芝加哥国际拉丁文化中心(International Latino Cultural Center of Chicago),以更准确地反映该组织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
24.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是北美历史最久的评奖电影节。其宗旨为:通过电影和录像艺术手段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人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芝加哥电影节组织是由电影制作人、形象艺术家麦克尔.库泽于1964年发起成立的。芝加哥电影节每年10月举办,自1965年第一届电影节至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电影盛会。2002年,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部故事片、40多部短片参加了电影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6万多观众。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菊豆》曾于1990年首获该电影节最高奖--金雨果奖。
25.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每年一度的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吸引世界各地的儿童电影制作公司热情参与。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是全美第一家竞赛性儿童电影节,也是目前北美地区最具规模和最为著名的儿童电影节之一。近年来,该电影节发展迅速。每年均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多部各类儿童影片参加该电影节。2002年,该电影节成为目前全美唯一一家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s Arts and Sciences)认可的符合其学院标准的儿童电影节。参加该电影节的电影的市场前景也被看好,据介绍,大约60%该电影节放映的儿童影片在电影节之后能够进入全美音像制品零售和租赁巨擎Blockbuster的营销网络。
26.美国旧金山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有更多第三世界国家电影参加的电影节,本电影节于195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州的第二大城市旧金山创办。此后,每年10月在该市艺术宫剧院举行一次,为期两周。这个综合性国际电影节的宗旨是活跃美国电影市场,让世界各地的电影工作者有机会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表彰对电影事业有显著贡献的人物。本电影节有时颁发奖品,其最高奖品为“金门奖”(以旧金山市的港湾口命名),分为一、二、三等奖。
27.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是个注重跨文化交流的电影节,11月举办。第17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曾授予台湾导演李安The Vision in Film Award。这个奖项是表彰李安作为一个真正突破文化疆界的导演所作出的贡献。这个奖项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17年的历史上只颁发过三次。而由孙周执导的国产电影《漂亮妈妈》在第20届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上喜获耐特铂克(音译)优秀电影奖。
28.美国纽约电影节(New York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芝加哥亚裔美国人电影展正在征集由亚裔美国人制作或反映其生活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或实验电影。该影展是由美国亚裔独立媒体与The Gene Siskel Film Center共同筹办的。
32.美国旧金山国际亚裔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festival
由全美亚裔美国人电讯艺术联合会(National Asian American Telecommunication Arts
Association)发起,每年的3 月举办,该电影节致力于将亚洲文化以电影和录像的形式介绍给当地人民。
33.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hk
香港国际电影节于3月至4月举行。香港国际电影节创始于1977年,由当时的香港市议会发起。从第二年开始,电影节由新成立的休闲与文化服务司负责组织。此后电影节定在每年的复活节假期间举行,时间为16天。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港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亚洲电影业的盛会和展示香港电影成就的重要舞台。在二○○○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则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所主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艺术发展局首次合办香港国际电影节。这项非竞赛性影展是国际电影制作协会联盟的成员,自举办以来一直被誉为亚洲电影荟萃之盛会,也是回顾香港电影的舞台。与我们熟悉的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等电影节不同,香港电影节是一个非竞赛性的电影节。它所设立的唯一一个奖项是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主旨在于推荐和促进亚洲电影的发展。
35.韩国釜山电影节(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始于1996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PIFF)是当今亚洲乃至世界上最为活跃的电影节之一。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举行。电影节设立了针对青年导演的PPP(Pusan Promotion
Plan)资助计划,从1997年开始,PPP每年要从200个左右申请中选出20来部剧本,把故事梗概印制成册,发给参加活动的制片和发行公司,大会带电影人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电影公司洽谈,PPP共设了5项奖项,奖金为10000到20000欧元,实际上奖金的多少不是最重要,它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一个导演的剧本得奖,就意味着投资和发行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惟一的竞赛单元----新人导演奖。
36.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sg/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颁发的“银屏奖”,每年一届,四月上旬举行,奖授予三个竞赛组:亚洲剧情长片、新加坡短片和电视片。亚洲剧情长片组将评选最佳电影、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电影处女作奖、亚洲电影推广网络/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最后两个奖项是今年新增加的。
37.亚太电影节(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曼谷国际电影节由泰国政府主办,最高奖项为“金人头鸟”奖。曼谷国际电影节除了电影展映,还有为期10天左右的影视产品交易会、关于打击盗版和亚洲电影商业赞助的研讨会和数码影片讲座,并在曼谷各主要商业区举行电影海报展。电影节的组织者希望曼谷国际电影节能够成为向亚洲展示世界电影艺术的舞台,并不断发展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
39.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Sydney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悉尼是澳大利亚联邦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国际电影节是澳洲最大的电影节,澳大利亚每年最大的电影盛会,了解澳大利亚电影文化的最佳场所。每年举办一届,每届评出十部最佳影片和十部最佳短片。1954年开始举办,之后每年5~6月之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其宗旨是放映世界各国优秀的、新的及有创意的影片,使本国观众大饱眼福。只有澳大利亚优秀影片方可获奖。其中以1974年以后颁发的“罗本·马莫良奖”尤为闻名,该奖授予青年电影制作者。
40.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电影节(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的欧洲电影奖。欧洲电影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当时柏林是电影奖的永久举办地。进入90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
43.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1959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1975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简称:BAFTA)。1947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第8届增设最佳动画片、最佳电影剧作(英国)两项奖。第13届增设最佳短片奖。第17届增设最佳英国片摄影奖。第18届增设最佳英国片艺术指导、最佳英国片服装设计两项奖。第20届增设最佳英国片剪辑奖。第22届增设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1967年前,电影和电视分开授奖,1968年起,每届同时授奖。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BAFTA 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44.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金球奖始自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金球奖共设有24个奖项,金球奖的被提名者名单通常是在圣诞节前公布,颁奖晚会则选在一月中旬举行。金球奖颁奖晚会的举办地点曾多次变动,不过近几年似乎已经固定在贝弗利山的希尔顿饭店。作为每年第一个颁发的影视奖项,金球奖被许多人看作是奥斯卡奖的风向标。近十几年来二者结果的对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46.美国电影学会奖(AFI Awards)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49.美国洛衫矶影评人协会奖(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52.美国金草莓奖(RAZZIE Awards)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不容小觑。每年三月下旬举行颁奖典礼。
A级国际电影节
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共有11个,它们的举办国,名称,创办时间,开幕时间,最高奖项分别是(排名有先后之分)
1.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2.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3.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4.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5.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6.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7.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8.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9.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10.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11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九大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
除了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阿根廷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以外的其它9个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合称为世界9大A级国际电影节。
五大国际电影节:
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在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中排名前三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众多的电影节中,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金棕榈奖,金熊奖还是金狮奖,其权威性,艺术性,科学性,都足以媲美奥斯卡金像奖。
中国四大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合称中国四大电影节。中国电影四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
第四篇:世界著名商业街介绍
世界著名商业街介绍
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刘美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香谢丽舍大街是巴黎最漂亮的一条大街,举世闻名。这条大街将巴黎分为南北两半,它西接凯旋门,东连协和广场,全长188O米。东段幽静、西段喧闹。两侧绿树茂密。万木丛中隐藏着芳草如茵响花园,蓝灰色的鸽子在草坪上悠然觅食,间或有白色或乳白色的高级饭店点缀其间。西段长1100米,原是贵族住宅区,后来资产阶级兴起,逐渐发展成为向国内外富翁开放的商业区,集中了诸如法国航空公司、法兰西商业信贷银行和奔驰、雪铁龙等名牌轿车公司的展厅,汇聚了一些著名的香水店、夜总会和快餐店,可称得上是商贾云集。现在西段约80米,是热闹的商业街,它中间能并行10辆汽车,两旁则是六、七层高的楼房。夜生活是法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夜生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香榭丽舍大街。这里有世界闻名的丽都夜总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不惜重金一睹利用现代科技和绚丽服装组合于一体的精彩舞台表演。每天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往来者不下10万之众。重大节日、庆典也在这里举行。如 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在这里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空军机群在大街上空编队飞行,飞机喷出蓝白红三色烟幕,入夜,凯旋门上方由探照灯射出蓝、白、红三色光柱,与大街上灿烂的灯火交相辉映。
东京都新宿大街
新宿购物街位于新宿,东京的中心。1601年,爱都少干内特(Edo shogunate)修建了5条公路。新宿的历史起源于“Oiwake”,意思指的就是五条公路中考梳大街(Koshu Kaido Avenue)又叫考梳公路和奥姆大街(Ome Kaido Avenue),又叫奥姆公路的分岔点。新宿车站的西部是日本摩天大楼最多的地区。48层243米高的东京市政府办公大厦1991年建成。从大楼的阳台观看全景在人们中间十分普遍和流行。
新宿购物街促进组织包括120家商店,从车站前的的广场开始算起,它们都位于900米长的新宿大街的街道两边。它们全都是著名的商店,有大型的购物中心(Lsetan,Mitsudoshi,和Marui),书店(Kinokuniya),食品杂货店和饭馆(Nakamuraya 和Takano),以及一家美术用品商店(Sekaido)。以男装、女装、鞋、手袋划分的商店也在这条大街上。目前,杂货店和计算机房集中在这一区,年轻人喜欢围在Alta大厦的电视演播室前观看娱乐节目。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商业区。
香港的铜锣湾
香港岛的北侧,湾仔与北角中间的一部分为铜锣湾。从九龙一侧望过去,正好是尖沙咀东部的正对面,是香港岛惟一的商业地区,与其它地区的连接也非常容易。从香港岛的北侧的任何一条街道,都有电车、地铁相连。
漫步新铜锣湾主干道的海边一侧是百货店与电影院的密集地区。特别是从街道中心的崇光百货店开始,到记利佐治街一带都是百货商店。从崇光通过记利佐治街,从最初的十字路口(大丸、松坂屋、电影院翡翠的十字路口)向海岸线一侧的百德新街,这条街周末人相当多。从百德新街到告土打道,向左就是怡东酒店,它的旁边就是世界贸易中心。42层建筑的写字楼1996年完成了改装工程,G/F-4/F是购物中心,已经开业。铜锣湾近几年成为香港最富有力量的区域,处处弥漫着香港的力量。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
蒙利特利尔因为每年4到5个月的冬季而闻名。2月的时候,气温会下降到零下34度,一年的积雪量也能多达2.5米。同时还会伴随有呼啸的北风和让人睁不开眼的骤雨。另外一方面,夏季又会带来令人窒息的闷热。7月的时候,温度会升高到32度,湿度100%。然而由于有了地下城,商业区已经扩展了一年12个月中的商业和社会文化活动。
实际上,10个地铁站和这两条地铁线与30千米的地下通道,室内公共广场,大型商业中心相连接。地下之城实际上就是另外一个蒙特利尔。为了避免上面的恶劣天气,每天有50万人进入到相互连接的60座大厦中,也就是进入到超过360万平方米的空间中,其中包括了占全部办公区域80%和相当于城市商业区总面积35%的商业空间。地下城也已经成为了蒙特利尔城市旅游观光的最主要的地区。
第五篇:世界著名车展介绍
巴黎车展
巴黎车展,与德国法兰克福车展、美国北美车展、瑞士日内瓦车展以及日本东京车展一同被誉为当今全球汽车业的五大国际车展。
1898年,法国汽车俱乐部的倡议下,全球第一个国际性的车展在巴黎杜乐丽花园举行,大约14万名游客前来参观,232辆汽车往返了巴黎与凡尔赛之间,汽车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作为浪漫之都的巴黎,它的车展如同时装,总能给人争奇斗艳的感觉。该展起源于1898年的国际汽车沙龙会,直至1976年每年一届,此后每两年一届。在每年的9月底至10月初举行。1998年10月,巴黎车展恰逢一百周年,欧洲车迷期待很久的巴黎“百年世纪车展”以“世纪名车大游行”方式,让展车行驶在大街上供人观赏。
法国的汽车设计一向以新颖独特著称于世,富于浪漫和充满想像力的法国人,总是在追求最别具一格的车型、风一般的速度和最舒适的车内享受,这些法国人的嗜好,都在巴黎车展中显露无遗,使得巴黎车展始终围绕着“新”字作文章。与此同时,巴黎车展也是概念车云集的海洋,各款新奇古怪的概念车常常使观众眼前一亮。第一届巴黎车展共有14万人参加。2000年,参展人数增长了10倍,达到了140万人,其中包括来自81个国家的8500名记者。2002年法国巴黎国际车展持续16天,迎来世界5000多名记者和125万观众。据统计,巴黎车展直接收入约85亿法郎,实现交易额1500亿法郎。历史介绍
1919年,车展取名为“汽车展览会”。当时,雪铁龙因其A型车广受欢迎而成为第一款欧洲家用车。
1976年,为适应大部分汽车制造商的要求,巴黎车展定为两年举行一次。与法兰克福车展相对应,巴黎车展在偶数年中举行。
1988年,巴黎车展采用了新名称“巴黎汽车展”。尽管汽车厂商数目减少,但展车数量却逐渐上升。实际展车数量从1898年的232辆增至当年的约1000辆。1898年的车展,约有14万参观者,1954年超过百万人涌入巴黎汽车展览馆,这一参观纪录直到1994年才被打破,当时共有1,027,666人参观车展。
到了90年代,车展则围绕具体主题来组织展览。1990年车展的主题是“年青人的时代”,展现了不同行业在运输产业的需求。1992年车展的主题是“车与人”,重点强调了越野车和豪华车。1994年车展的主题是“无限(报价 图片 参数)梦想”,穿插了著名电影和电视中出现过的车辆及对赛车历史的回顾。这些展览的形式日新月异,变得更丰富、更有创意。参观者借助于先进的音像、照明和其它高新技术来享受每一届车展。
最初,汽车展扮演了普及汽车知识和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角色。汽车也从一开始仅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变为被大众所接受交通工具。现在的汽车展主要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人们可以参观全世界车型的盛会,也是整个汽车行业专家的集会场所。
北美车展
北美车展(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略称NAIAS)是个每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性汽车展览。除了是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也是北美洲规模最大的国际车展,每年一月固定在底特律的寇博中心(Cobo Center)举办。
1907年底特律在河滨公园(Riverside Park)的贝勒斯啤酒花园(Beller's Beer Garden)举办首次汽车展览,接下来除了1943年至1952年停办,其余时间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以往称呼为底特律汽车展览(Detroit Auto Show),不过从1989年开始改称为“北美国际汽车展览”(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习惯上一般仍以“底特律车展”称之。自1961年起,该展览移往寇博中心(Cobo Center)举办,因为该展馆具有九万三千平方米的面积,可容纳更多展位。
这个车展对底特律乃至整个美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的营运总部都位于底特律。
历史
一年一度的北美国际汽车展的前身是原美国底特律汽车展览会,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美国创办历史最长的车展之一。由底特律汽车经销商协会主办。
1900年11月,纽约美国汽车俱乐部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汽车博览会,1907年转迁到底特律汽车城,当时会场设在贝乐斯啤酒花园,当时小小的展示区中参加的厂商只有17家,车辆不过33辆。
1957年,欧洲车厂终于远渡重洋而来,首次出现了沃尔沃、奔驰、保时捷的身影,获得了美国民众的高度重视,底特律车展的“王旗”正式树起。
从1965年起,展览移师Cobo会议展览中心,1989年底特律车展更名为北美国际汽车展,每年一月办展。北美车展每年总能出现四五十辆新车。众多人被吸引到车展的原因,除了对汽车的兴趣外,还因为车展办得像个大的假日集会,吃喝玩乐,热闹非凡。
北京车展
概述
于1990年创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每两年定期在北京举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至今已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展会功能也由过去单纯的产品展示,发展到今天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发布、全方位形象展示的窗口;全球最前沿技术创新信息交流的平台;最高效的品牌推广宣传舞台。展品品质逐届提高,影响也日趋广泛,众多跨国汽车企业将北京车展列为全球A级车展。秉承展品精、品牌全、国际化的办展理念和特色,北京车展已成为目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展览会,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的创立、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为促进中外汽车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巨大的贡献。第九届车展
2006年第九届北京车展,在展会规模、参展商数量、观众数量、媒体采访人数、展品品质等方面都创造了中国汽车类展览会新的记录,在海内外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展会现场参观,充分肯定了北京车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第九届北京车展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中国作为全球汽车消费市场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受到国际汽车跨国集团的高度重视。参展的10辆全球首发车已充分显示出了各跨国集团已经视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其战略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汽车集团和企业在2006北京车展的集体亮相,也向海内外人士显示了中国汽车业决心努力追赶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能力和信心。第十届车展
2008(第十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首次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使用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的全部8个室内展馆,室内展览面积10.6万平米,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展览面积6万平米,国内外商用车展出面积2万平米。展会总展览面积超过18万平米,不仅是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会,也创下亚洲和国内汽车展览会的新纪录。参观总人数达到68万人次,其中有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名海外观众。
在本届展会上,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余家厂商参加了展出,其中包括225家海外厂商和1800余家国内厂商。有10120名中外记者到会参观和采访。其中海外记者1030人。本届车展共展出各种车辆890台,其中概念车55辆,国际品牌全球首发车7辆。参展单位
乘用车、商用车制造厂、商家
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家
车及相关产品设计机构
汽车装饰用品、消费品商家
金融服务机构
汽车及相关产品商贸公司 汽车行业及相关媒体 展品范围
各种类型的汽车(包括轿车、商用车及专用车)
各种类型的概念车
各种汽车零部件、总成、模块及系统
各种汽车制造设备,工艺装备
各种检测、测试、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开发设计系统及应用技术
汽车工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材料
汽车工业新能源技术与产品
汽车工业环保技术与产品
各种汽车用品、装饰件
各种汽车维修设备
东京车展
东京车展诞生于1954年,最初展览名称为“全日本汽车展览”(全日本自動車ショウ)。自1964年起,展览名称更改为“东京汽车展览”(東京モーターショー)。东京车展是世界五大车展中历史最短的,创办于1954年,逢单数年秋季举办,双数年为商用车展,是亚洲最大的国际车展,历来是日本本土生产的各式小型车唱主角的舞台。展馆位于东京附近的千叶县幕张展览中心,是目前世界最新、条件最好的展示中心,展出的展品主要有整车及零部件。历史简介
第1届-第4届,东京车展都在室外会场的日比谷公园举行,场地面积4389平方米。
第5届开始,因为日比谷公园的地铁与地下停车场工程,使得东京车展转移到后乐园自行车竞赛场举行。
第6届到第27届改换在晴海的东京国际见本市会场举办。比起之前日比谷公园的场所,会场扩大3倍,展示间隔的面积也扩大2倍。现在(第27届—至今),东京车展都在千叶县千叶市的幕张展览馆举行。目前,所使用的展场面积为40839平方米,跟最早期相比较之下,整整扩大约10倍之多
日内瓦车展
日内瓦车展(Geneva International Auto Show)是每年三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汽车展览,也是全球重要的车展之一。该车展的展览地点是位于日内瓦国际机场旁的日内瓦Palexpo展览会议中心,主办单位是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rs)。日内瓦车展是各大汽车商首次推出新产品的最主要的展出平台,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
日内瓦车展首次于1905年举行,当时展出所有汽车工业历史上重要的内燃机,以及以蒸气动力的汽车。由于该车展在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家汽车制造商常选择在该车展公开发表自家的最新研发科技、超级跑车、概念车等,以争取镁光灯的焦点。
基本介绍
日内瓦车展在展览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室内展馆举行,面积虽然不大,却是生产豪华轿车的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厂家的必争之地!车展期间,日内瓦大小饭店均告客满,由于人数众多,许多人不得不住到洛桑、苏黎世、伯尔尼等城市甚至邻近的法国。因此,给这些地方带来不菲的旅游收入。
瑞士这个国家很特殊,虽然它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但它却是一个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瑞士的大街小巷,你常常可以看到宾利、保时捷等名车,名车就跟名表一样,成了某种标志。这样的“天时”和“地利”,自然唤来了“人和”:日内瓦车展上的展品不仅是各汽车厂家最新、最前沿的产品,而且参展的车型也极为奢华。由于各大公司纷纷选择日内瓦车展作为自己最新最靓的车型首次推出的场所,这就为日内瓦车展博得了“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的美誉。
日内瓦车展不仅档次高、水准高,更重要的是车展很公平,没有任何歧视。一般的国际车展虽然名为“国际”,但在展馆的面积、配套设施的水准上都会向东道国倾斜,东道国的汽车厂商往往会占去1—2个展馆。但唯独在日内瓦车展上,人们看不到这种特别的“眷顾”。也许是因为瑞士是个中立国,也许是因为各大国际组织的总部都云集在日内瓦,总之,无论是汽车巨头还是小制造商,都可以在日内瓦车展上找到一席之地,就连各类车展的资料,也被“一视同仁”地印成了英语、法语、德语等几种版本。
法兰克福车展
德国是世界最早办国际车展的国家。法兰克福车展(Internationale Automobil AuSSTellung)前身为柏林车展,创办于1897年,1951年移到法兰克福举办,每年一届,轿车和商用车轮换展出。法兰克福车展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车展,有“汽车奥运会”之称。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开展,为期两周左右。参展的商家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尤其以欧洲汽车商居多。由于法兰克福地处德国,唱主角的自然是德国企业,这似乎与底特律车展、东京车展的地域性同出一辙。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源地,是奔驰、大众、宝马等大牌公司的老家,法兰克福车展正是他们一展身手的好机会。特点
这个车展的地域色彩很强,可能因为是名车发源的老家,靠近各大车商总部,看法兰克福车展的欧洲老百姓不但拖家带口、人山人海,而且消费心理非常成熟,汽车知识了解得很全面。车展上,各种品牌新车很多,参观者挑选车型重视的是科技的发展、汽配零部件质量,甚至是DIY维修问题、售后市场产品,理性实用的成分居多。不仅如此,法兰克福车展还富有“专业精神”,像入选前年车展两大“最高创新奖”的产品都是汽车零部件。
与国内展览相比,展商们更易节省设备市场费用、运输时间和费用,所以运用的高科技手段也比较多,但成本也更高,因为要使用大型互动媒体演示、模拟驾驶、亲身体验等等。不像现在国内有些展览,只展出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车型,展台还要用绳子围起来,观者不能入内,更别提其它演示效果了。历史
1897年于德国柏林的Bristol旅馆举办了一个小规模车展,尽管当时只有八辆汽车参展,但其依然被喻为法兰克福车展的前身。在1911年之前,类似的展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就这样子,Internationale Automobil AuSSTellung开始打出名号,并渐渐演变成德国汽车界的一大盛事,同时也开始为世界汽车厂商所关注。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之后,IAA不得不停止举办,直到1921年才再度于柏林举办,与会共有67家车展,展出一百多辆车子,以当时的规模来说,已是空前绝后。
1939年IAA在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前最后一次举办车展,第二十九届展览吸引了825,000参观人次,同时,大众汽车也在这一次展览中首度亮相,那一辆车就是在世界车坛占有重要地位的甲壳虫。1951年德国法兰克福首度举办车展,1951年4月,位于法兰克福的展览会场总共吸引了570,000人前来观赏。相较之后同年9月在柏林举办的第三十五届IAA车展,只吸引了290,000人。因为这样,IAA决定将放弃一直在柏林举办的传统,转移阵地至法兰克福,从此以后,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便成为一年一度的车坛盛事。
上海车展
上海车展创办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展览会;逢单数年举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是亚洲最大规模的车展。
2004年6月,上海国际汽车展顺利通过了国际博览联盟(UFI)的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被UFI认可的汽车展。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上海国际汽车展已成长为中国最权威、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大展之一。从2003年起,除上海贸促会外,车展主办单位增加了权威性行业组织和拥有举办国家级大型汽车展经验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三家主办单位精诚合作,为上海车展从区域性车展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汽车大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上海车展的地位和权威性。
从1985年首届上海车展以73家参展商、1.5万平方米展台面积起家,到1990年首届北京车展观众即突破10万;从1985年原装进口桑塔纳作为展会主推车型,到2004年凯迪拉克Sixteen概念车亮相国展,北京车展与上海车展的你追我赶共同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当中国汽车工业以年产超越500万辆的业绩向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进发的时候,北京车展与上海车展也在为争夺中国第一张国际A级车展的名片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
在数字的增长之外,国内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与普及率的提高正在改变着京沪车展的内涵。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观众为获得一把免费赠送的纸扇排起长队,到世纪之交怀有购车冲动的北京市民满头大汗在各个展台收集车型资料;从2004年北京车展中靓丽的车模与文艺演出成为最大亮点,到2005年上海车展中外品牌概念车周围的人头攒动,京沪车展在十几年间经历了庙会—展销会—文化盛典—专业展会的变化过程;国际车展不但成为京沪等大都市白领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更成为加快汽车文化普及,是中国步入汽车社会的推进剂。
圆石滩车展
圆石滩车展首次举办是在1950年11月5日,那时这项活动只是伴随着加州卵石湾汽车公路赛(Pebble Beach Road Race)存在的,加州卵石湾公路赛是由美国运动车俱乐部举办的封闭式汽车公路比赛。该项比赛与大多数赛车比赛差不多,参赛的车型主要就是一些量产的跑车,比如法拉利,该项比赛也是在1950年首次举办,在当年的比赛中,主办方在卵石湾公路赛赛车练习场上举办了首届圆石滩车展。
首次圆石滩车展只有30辆车展出,当时展出的汽车被划分成了一战前、一战后及全新的概念车三大类,如今圆石滩车展依然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展出。只是车型被分的更加细致,其中包括了皇家汽车、德国摩托车、一战前汽车、敞开式车轮赛车、欧洲经典汽车等,正因为第一届圆石滩车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所以这个车展就被不断的延续了下来,而原本的加州卵石湾公路赛在1956年随着一名车手的丧命而正式停止。
第二次的圆石滩车展是在1951年5月27日举办,当时只有23辆车参展。接下来几十年中,除了1960年,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取消车展;以及1963到1965年间长期大雨磅礴导致了参展草地损坏不可用,车展地点出现一些变动外,圆石滩车展一直举办的都非常顺利,并且由于其参展车型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老爷车及未来的概念车,所以它还获得了“全球最豪华的汽车展”称号。
在进入90年代及21世纪之后,基本上圆石滩车展的时间就固定在了每年8月份,展会时长会持续1个星期左右。在参展规模上,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参展的车型数量并不多,不过在80-90年代,参展车辆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0台,而如今为了让评委有更充足的时间仔细评价每一辆车,在2005年,组委会将参展车辆的数目缩减到了175台。
其实并不是所有老爷车或者概念车都可以参展的,圆石滩车展的主办方对参展车型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你或你的团队想要参加圆石滩车展,你需要预先准备一份参展车的申请表,然后交给圆石滩车展评选组进行审核,只有通过允许才能参展,不过一旦请求获得批准参展后,在之后的10年中,获得参展权的车辆便不能再次参展,目的就是为了每次车展,参展的车型都能与之前不同,但也有特殊条件可以参展的,比如:原参展车的个人所有权更变;原参展车被重新修复或原参展车极其稀少三种情况。由于交易和修复、收藏名贵汽车需要很大的金钱资本,所以圆石滩车展被认为是只有大富豪或骨灰级车迷才会参加的活动。参展车型获奖评选规则
每年的圆石滩车展都会有多个奖项颁发,除了一名冠军“最佳巡展奖”及一、二、三等奖之外,主委会还会颁发名誉奖,专授予那些对汽车工业和汽车运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群体或个人。像“美国经典汽车俱乐部奖(Classic Car Club of America Trophy)”、“恩佐·法拉利奖(Enzo Ferrari Trophy)”、“梅赛德斯-奔驰之星优秀奖(Mercedes-Benz Star of Excellence Award)”等特别奖项。
每个奖项的颁发都需要经过多个评委进行评定,这些评委主要会根据车型的修复的程度、车辆的可靠性、车型的设计、造型等进行分别判断,然后再根据品牌、车型及车身制造商、原产国或生产时期等方面分类,分别评出每一类车型里最优秀的,最后还会通过现场观众投票等方式,评出最后的大奖获得者。
每年最受关注,也是最具看点的就是老爷车竞赛,每年有100多台最珍贵的老爷车或摩托车驰骋在圆石滩高尔夫球场的第18号球道上,而现场观众也会有上千人。老爷车竞赛不是速度较量,而是展现自己优雅的一面,由评委来判断其年份、风格、技术优势、车型类别等,并最终进行评分。
在赞助商方面,2012年的圆石滩车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劳力士、兰博基尼、宝马、奔驰、法拉利等品牌在内的60余家赞助商提供赞助,在现场你会看到很多这些品牌的广告,当然这些品牌的广告及赞助费的部分会被主办方捐献给慈善机构。
总结
与其说圆石滩车展是车展,不如说它是一个以展示经典老爷车为主的聚会,同时该聚会还会伴随着一系列拍卖、巡游、比赛等活动的举行,而且该聚会的大部分所得还都会被用在慈善事业上,这些其实就是它与普通商业车展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