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时间:2019-05-15 06:3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汉语词的分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第一篇: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实词。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可以代替实词和短语的词。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 你们 您们 他们 她们 它们咱们 自己 别人人家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的词。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词。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等。

九、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的词。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句子成分: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1、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2、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宾语:在谓语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连接。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充当,一般名词不当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示例及练习部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主干:蔡伦出生.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单句和复句

根据句子的结构,可以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句型)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又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其中前者包括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后者包括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让步复句等。

1、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独立的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定的语气语调。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例如: 同学们已经回到学校了。他非常健康。

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词的构成。例如: 飞机!。好极了!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如:

白云朵朵,阳光灿烂。

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辨别单复句,不能片面看字数多少,句子中间有无停顿,关键要看句子包含了几套句子结构:只有一套的是单句;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是复句。如:

A、我相信,你却不一定相信。(前后互不作句子成分,两套句子结构)B、我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后边作前边的宾语,一套句子结构)

根据句子的语气或者用途、功能,可以把句子分为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句类)

1、陈述句

陈述句是起叙述、描写或说明作用,有陈述语调的句子。陈述句的语调是降调(书面上为句号)。

陈述句可以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肯定陈述句有无否定词和双重否定两种形式,双重否定用“不……不……”、“没有……不……”、“非……不……”。否定陈述句有一重否定和三重否定两种形式。

2、祈使句

祈使句是表示命令、禁止、请求、劝阻等意义、有祈使语调的句子。

祈使句的特点:常常不用主语,句子较短,大多属于动词性非主谓句,常用句末语气词“吧、了、啊”。

祈使句分为表示命令禁止的、表示请求劝阻的两种形式。

3、感叹句

感叹句是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多用降调(书面上为感叹号)。

感叹句的类型:(1)拟声句,如“哎!”(2)名词性非主谓句,如“汽车!”(3)谓词性非主谓句及主谓句,如“多美呀!”、“天气多好哇!”

4、疑问句

疑问句是表示提问的句子。疑问句用升调(书面上为问号)。

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最复杂、最有特色的句类都是疑问句,这一是表现在疑问句类型多,二是疑问句结构多样。汉语也是如此。

现代汉语的疑问句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疑问句的内容可以分为询问和反问;根据疑问句的结构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1)是非问

是非问是把陈述句的语调改为疑问语调,有时用语气词“吗、呢”等,又叫然否问。是非问用“是”、“不是”、“有”、“没有”或点头摇头来回答。如“你今天去图书馆吗?”

(2)特指问

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提出疑点的疑问句。回答特指问要针对疑问代词提出的疑点。如“这是什么?”(3)选择问

选择问是在句中并列提出两项或几项内容,让对方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回答的疑问句。选择问用复句形式。如“你去,还是我去?”(4)正反问

正反问是把正反两个方面并列说出,让对方选择的问句,又叫反复问。正反问用单句形式。如“他去没去北京?”正反问有省略形式,如“他来没?”

四种疑问句区别:(1)只问一项的是是非问或特指问,其中有疑问代词并针对疑问代词回答的是特指问,用点头或摇头回答的是是非问。(2)问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是选择问或正反问,其中单句是正反问,复句是选择问。

第二篇:现代汉语之词的分类

1.词类划分的标准

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是说明句法结构的规律,指明词的用法。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给词分类只能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词类划分的标准历来有三种说法:意义;意义和功能;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二是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2.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是两个概念:词类指称的对象是集体,指词性相同的一类词;词性指称的对象是个体,指类别相同的一个一个的词。

3.现代汉语的词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和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归入虚词。

4.区分动词与形容词

词的归类,难度最大的是区分动词与形容词。这里把动词与形容词作个比较:

第一,“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这区分动词与形容词的充分条件。但根据这充分条件,只能确定“能带宾语的都是动词”,却不能说“不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容词”。因为不及物动词也不能带宾语。第二,能加“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其中一个语素有显示程度的作用,这个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个条件也不很充分,因为有的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带“很”),如动词“了解”就可以带“很”。不过,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他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加“很”)还是可以作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辅助区别条件。另外,还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如“初级”、“西式”、“国营”、“主要”等,我们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

第三,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但动词重叠后表示“尝试”的意味,如“休息休息”;而形容词重叠表示某种程度,如“冷清――冷冷清清”表示程度的加强,“(个子)高――(个子)高高的”表示程度恰到好处。另外,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不同:双音节动词重叠是AB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例子见上。第四,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时态,形容词不能。能否带时态助词是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带普遍性的区别条件。另外,用副词不和很也可以帮助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

第一、凡不能受“不”和“很”修饰的是名词。

第二、能受“不”修饰不能受“很” 修饰的是动词。(助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

第三、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的是形容词。(本身带有程度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修饰)

练习:

热爱(动词)热情(形容词)热烈(形容词)

限制(动词)限度(名词)有限(形容词)

效用(名词)使用(动词)耐用(形容词)特殊(形容词)特点(名词)特地(副词)

武断(形容词)武功(名词)武装(动词)

绿(形容词)绿色(名词)绿化(动词)

动机(名词)机动(形容词)开动(动词)

疑问(名词)可疑(形容词)怀疑(动词)

奇怪(形容词)奇迹(名词)奇特(形容词)

或者(连词)似的(助词)本着(介词)

因为(连词)原因(名词)为了(介词)

5.区分形容词与副词

形容词与副词主要有两个区别条件:

第一,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能否修饰名词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第二,形容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副词不能。例如,能说“必要不必要?”不能说“必须不必须?”因此,能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也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副词,哪些是形容词。偶然(形容词)偶尔(副词)忽然(副词)

突然(形容词)竭力(副词)努力(形容词)

必然(形容词)果然(副词)迅速(形容词)

非常(副词)干脆(形容词)再三(副词)

轻微(形容词)稍微(副词)全部(形容词)

统统(副词)长久(形容词)久久(副词)6.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分

介词可以和名词组合成介词短语,而介词不能与副词组合。因此,用能否加介词的方法可以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如“现在”可以加介词“至于”、“为了”等组合成介词短语,是名词;“正在”不能,是副词。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时间名词,哪些是时间副词。

刚才(名词)刚刚(副词)立刻(副词)

从前(名词)从来(副词)时常(副词)

平常(名词)将来(名词)将要(副词)

过去(名词)目前(名词)最近(名词)

马上(副词)未来(名词)正在(副词)

7.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

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不同: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各种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是经常性的。词类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一种用法,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原来属于什么词类,仍属于原有的词类。

练习:区别哪些是兼类词,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同音词。

(1)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我的意思(名与动兼类)

(2)胸前别着一朵化|你别动(同音词)

(3)这个人比葛朗台还葛朗台(前名后形,词类活用)

8.介词的功能特点

介词没有词形上的变化,不能重叠,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它的语法功能是: 其一,和以名词为主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或定语。充当定语时要插入“的”。

其二,“在、向、于、给、自”等介词,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与动词或形容词组成一个相当于动词的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充当述语。

其三,介词短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9.介词与动词的区分

动词属于实词,介词属于虚词,一般不易混淆。但汉语的介词大都由动词演化而来,所以兼类现象并不罕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个别兼属动词和介词的词究竟应该归属哪一类,在语法学界常有争议。

一般语法书认为“我在家”中的“在”是动词,“我在家读书”中的“在”是介词。本教材认为这两个“在”都是动词。因为介词的特点是不能充当述语。“我把窗户”说不通,必须说成“我把窗户打开”。“我在明天”说不通,后边必须出现动词才行。这是因为“把”和“在”在这里是介词,介词不能作述语,“我把窗户”、“我在明天”就没有述语。“我在家”说得通,“在”是动词,作述语;那么“我在家读书”就是连述式,与“我上街买菜”、“我到车站送朋友”是一样的结构。11.连词与介词的区分

“和、跟、同、与”四个词,既具有连词的语法特点,又具有介词的语法特点,它们属兼类词。要判定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属于哪类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分:

第一,连词“跟”连接的前后成分可以对调,对调后意思基本不变;介词“跟”的前后成分不能对调,对调后的意思与原来大不一样。第二,介词前边可以插入时间名词、副词等修饰成分,连词前边则不能插入任何修饰成分。

12.使用虚词时应注意的问题

虚词的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用错一个虚词,往往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虚词本身的意义好像不容易捉摸,可是在在具体句子里,它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因此,要掌握虚词的意义,就要分析具体的句子,特别是要把意义近似的虚词放在句子里作比较,才能深刻认识并理解它们的语法功能。第二,有些虚词需要搭配起来使用,搭配不当就会犯语法错误。

第三,虚词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某个虚词在一种结构里能用,在另一种结构里就一一定能用。我们应该在语言实践中用心体会,准确掌握虚词的使用条件。

第四,使用虚词,要避免混淆。有些虚词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注意,就容易用错。

第五,虚词虽然都起连接和附着的作用,但它们各有各的用法,只能一个一个地掌握,不可类推。

第三篇: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有与无对应是存在性动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4.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 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 :十分之

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5.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 你 您 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哪儿 那里(问处所)几 多少(问

数量)多 多么(问程度)怎么 怎样 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 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 那(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指时间)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指数量)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7.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8.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9.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如:那么、所以、并且、或者等。

其在句子中往往表示一定的关系,如表示并列、表示选择、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等等。

如:既……又、要么……要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

10.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11.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12.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第四篇: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及详细介绍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汉语词性分类及详细介绍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汉语词性分类及详细介绍

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 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汉语词性分类及详细介绍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虚词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 汉语词性分类及详细介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哗啦啦、呼啦啦”。

第五篇: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汉语的词按照词语的性质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具体阐释如下: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略)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语法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那语法规则怎么 起作用的呢? 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 “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语法”这个术语,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言结构规则本身;一是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比如“这样说不符合语法”,这句中的“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句中的“语法”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在需要加以区别的时候,人们把前者叫做语法,把后者叫做 语法学。

(二)语法的特点

1、抽象性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结构规则是有限的,而人们说写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规则之所以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是因为语法具有抽象性特点。例如 “勇敢地战斗”“很好”“认真学习”,这些语句在具体意义上毫无共同之处,但在结构上却有共同之处:都由状语加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结构。又如“名词不能用‘不'否定”这条规则几乎适用于所有名词,“山、水、学生、衣服、街道、文化、语言、足球”等等,前面都不能出现“不”。

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写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儿童在学习母语时,能用已学会的词语说出没有听过的句子,就是因为掌握了抽象的结构规则,能自行组织具体的句子。成年人学习外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抽象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

2、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其稳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面。

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显地看出。现代汉语“主+动+宾”这种结构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如“河杀我?河不杀我?”(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中辑》。其中“河杀我”就是“主 +动+宾”结构。此外,现代汉语的连动、兼语、双宾语等结构,也是先秦两汉汉语中常见的。如“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王赐晏子酒”(《晏子春秋》)。这些都体现了语法惊人的稳固性。

语法的不可渗透性,可以从语言的接触中看出来。在语言接触中,会出现大量的借词,但语法体系受到的影响却很小。外文汉译时必须接受汉语语法规则的支配,如英语中短语或从句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后,但译成汉语时,必须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

3、民族性

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达同一思维的语法形式却不尽相同。例如,汉语数词与名词间要出现量词,而英语则不需要量词。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是 “定+中”,而傣语的则是“中+定”。汉语的动宾结构是“动+宾”,而日语的则是“宾+动”。英语的谓语动词有词形变化,而汉语的则没有。

二、语法单位

语法规则离不开具体的语法单位之间的联系,因而,在全面研究各种语法规则以前,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都是语法单位。例如 “他是学生。”“他”分别可以用“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替换下来;同样,“是”“学生”也可以用别的词语替换下来。“他”“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这些可以相互替换的单位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同,都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小的是语素。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依次是词、词组和句子。

(一)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既是词汇单位,又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我们在词汇部分已经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二)词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既是词汇的主体层级,又是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词汇部分讨论它的构造,语法部分讨论它的句法功能。

“独立运用”和“最小”是区别词与非词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是指不能扩展,即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词和词组都可以 “独立运用”,但词组不是“最小”。如“白菜”与“白布”都可以作为造句的单位,但“白菜”不能扩展,是词,而“白布”可以扩展为“白色的布”,是词组。词和语素的定义中都有“最小”二字,但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而语素只是“最小”,不能“独立运用”。例如,“危险”可“独立运用”,是词;若再分成“危”和“险”便不能独立运用,只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

(三)词组(又名短语)

词组又叫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语法单位。词组可分为两类: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就能按照有关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短语叫做自由词组。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口语中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句子前后都有间隔性的语言停顿;书面语中的句子则要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语气和停顿。

作为语法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词组是造句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

词、词组可以成句,那么,它们与句子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词语所叙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词、词组是造句单位,没有语气,不能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而句子是使用单位,为了适应具体环境中的交际需要,必须有特定的语气。带上了语气也就同现实发生特定联系了。例如,词典里找到的 “好”只是一个词,但在对特定事物进行评价时说“好!”,则是一个句子。“禁止吸烟”是一个词组,但当它出现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提醒人们不要吸烟时则是一个句子。

词的构成

现代汉语词语按照语法结构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纯词可以是一个单音节语素,也可以是一个多音节语素(包括双音节语素)。按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可以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

(一)单音节单纯词

单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例如:家、走、清、五、番、很、的。

(二)多音节单纯词

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也就是多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多音节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和音译词。

1.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根据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联绵词可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⑴双声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琉璃、崎岖、尴尬、璀璨

⑵叠韵联绵词:两个音节的韵母或韵腹和韵尾相同。例如:烂漫、傀儡、辗转、腼腆

⑶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韵母都不相同。例如:铿锵、蛤蚧、玳瑁

2.叠音词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例如:谆谆、潺潺、翩翩

3.象声词

象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例如:扑通、哎呀呀、哗啦啦、叽叽喳喳、劈里啪啦

4.音译词

音译词是按外族词的发音用同音近音汉字转写的词。例如:休克、蒙太奇、厄尔尼诺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而成的词。

合成词中有的语素有实在意义,能体现词义的主要意思,这种语素叫词根,如“管理”中的“管”和“理”。有的语素意义不那么实在,只能附在词根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这种语素叫词缀(也称“语缀”),如“老鹰”的“老”,“乱子”的“子”。

合成词可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两大类。

(一)复合式合成词

由两个或几个词根组合而成的词叫复合式合成词,也叫复合词。按照结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复合词分为以下几类:

1.联合式(又名并列式)

语素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地联合在一起。例如: a.贸易 语言 猛烈 群众 智慧 依靠(同义联合)b.首尾 异同 褒贬 早晚 出没 始终(反义联合)c.领袖 骨肉 眉目 爪牙 笔墨 犬马(类义联合)d.狐狸 宝贝 质量 窗户 睡觉 动静(偏义联合)a组是,构成这些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b组是,构成这些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c组是,与a组不同的是,两个语素结合以后通常产生新的意义。如“领袖”不是指“领子和袖子”,而是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体组织等的领导人” d组是,两个语素只有一个语素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语素意义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只起附加、衬托作用。如“狐狸”只有“狐”的意思,“狸”的意义消失;“质量”只有“质”的意义,“量”的意义弱化

2.偏正式 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前一个语素是修饰性或限制性的,是“偏”的部分;后一个语素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是“正”的部分。例如:

a.汽车 象牙 皮包 倾销 鲜红 四季 b.雪白 笔直 金黄 冰凉 瓜分 飞快

从“偏”的部分看,a组分别表示类别、领属、质料、方式、性状和用途和数量。b组“偏”的部分是以事物或动作作比,含有“像„„一样”的意思,如“雪白”就是“像雪一样的白”;“飞快”就是“像飞一样地快”。因此,它们不是主谓式。

3.补充式

语素之间有补充说明的关系。前一个语素是被补充或被说明的,后一个语素是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例如:

a.治安 推翻 跳远 附近传奇 振兴 充实 镇定 流畅 调和 b.书本 纸张 布匹 船只 车辆

a组前一个语素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两个语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因„„而„„”的意思,如“治安”是“因治而安”的意思,“推翻”是“因推而翻”的意思。

b组前一个语素是名词性语素,后一个语素是量词性语素,从“量”上对前一个语素进行补充说明。它们通常表示这一事物的总称,都只能作为集合概念使用。

4.动宾式

语素之间有支配或关涉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例如:

a.理事 司机 点心 隔壁 围腰 管家 b.破产 动员 失策 关心 出版 开幕 c.露骨 缺德 满意 悦耳 动人 称心 d.到底 顺便 索性 依次 照旧 尽量

a组两个语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名词;b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动词;c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形容词;d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副词。

5.主谓式

语素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前一个语素是被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起陈述的作用。例如:

a.地震 霜降 日蚀 国营 球赛 心得 b.心疼 眼花 目击 体贴 自修 杜撰 c.风流 心虚 年轻 嘴硬 胆大 心细

a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名词;b组构成动词;c组构成形容词。

6.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语素重叠而成。这是一类结构方式比较特殊的复合词。例如:

a.爸爸 姐姐 叔叔 娃娃 星星 刚刚 稍稍 b.跌跌撞撞 婆婆妈妈 花花绿绿 密密麻麻

a组由两个语素重叠而成,其意义同单个语素(字)的意义一样。b组两个语素重叠后再组成一个词,语素不重叠的“跌撞”“婆妈”等不是词。

(二)附加式合成词

以实语素为词根加上词缀构成的词叫附加式合成词,也称派生词。加在词根前面的叫前缀,加在词根后面的叫后缀。附加式合成词可以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两类。

1.前加式

由前缀加词根构成的词叫前加式合成词。现代汉语中的前缀主要有“老、阿、初、第、小、可”。例如:老乡、阿姨、第三、小姐、可观。

2.后加式

由词根加后缀构成的词叫后加式合成词。现代汉语中的后缀较多,而且呈增长趋势。主要有“子、儿、头、者、家、手、员、巴、性、化、气、然”。例如:骗子、盖儿、想头、长者、党员、结巴、个性、神气、淡然。

后缀还包括一些有某些表义表情作用的叠音成分“乎乎、溜溜、腾腾、滋滋”。例如:

圆乎乎、气乎乎、酸溜溜、顺溜溜、热腾腾、乱腾腾、美滋滋、乐滋滋。

词缀是附加成分,一般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常起语法作用,如“阿、小、子、儿、头”都是构成名词的标志,“化”是构成动词的标志,“然”是构成形容词和副词的标志。有时表现出某种附加意义。如,“第一、第二”的“第”表示次第。更多的是增添一些感情色彩意义。如,“老”加在姓氏前,表示亲切;构成动物名词时,有凶猛或可憎的意味。“老师”有尊敬的意味,“老乡”有亲昵的意味,“老虎”有凶猛的意味,“老鼠”有憎恶的意味。有的没有意义或意义模糊,如“桌子”、“石头”中的“子”和“头”。

现代汉语中还有极少数中缀,如“不”(“黑不溜秋│花不棱登│白不呲登)、“里”(叽里咕噜│叽里旮旯│滴里嘟噜)、“巴”(“俗头巴脑│笨嘴巴舌│苦心巴力”)等。

汉语的词缀是由词根演化而来的,因此许多词缀都还保留有实义。比如“初一”的“初”,是从“起初、初次”的意义虚化而来。如“老话”、“老张”、“老鼠”这三个“老”的意义是由实到虚的,“老鼠”的“老”意义完全虚化。

如何把这种同形的词缀与词根区分呢?一般根据意义、位置和读音,可以把同形的词根和词缀区分开来。如“老人”、“老将”、“衰老”中的“老”是“年岁大”的意思,意义实在,是词根;“老师”、“老婆”、“老大”中的“老”意义虚化,构词时位置固定,是词缀。又如“子女”、“宠儿”中的“子”和“儿”意义实在,都是词根,“兔子”、“盖儿”中的“子”和“儿”意义虚化,位置固定,则都是词缀。

(三)合成词的层次性

三个和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常常是多层次的,各个层次都有其结构关系。例如:

电 力 自 动 化 └——— 偏正———┘ └ 偏正┘└—附加—┘

└ 主谓┘

三、短语词和离合词

(一)短语词

短语词是指构成词的几个语素的凝固程度比词松一点,又比短语(词组)紧一点,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语言单位。例如:

a.来得及 来不及 禁不住 了不起

b.按理 据说 | 不公 不惜 | 之流 也罢 的话 c.甚而至于 转瞬之间 总而言之

a组是比较典型的短语词,介于词和短语之间。b组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由短语压缩凝固而成,如“按照情理→按理”。二是由短语中的语素削减而成,在意义上还没有达到高度融合,如“不公平→不公”。三是由语素直接组合而成,意义上也没有达到高度融合,如“之流、也罢、的话”等。c组更接近短语,“甚而至于”可说成“甚至于”、“甚至”,当然后者也是短语词,不过更接近词。这些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它们是短语词。

(二)离合词

离合词是指结构比较松散、可以拆开使用的词。构成词的语素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拆开使用、插入别的语言成分时便是短语。这类词主要是具有可分离性的动宾式合成词。例如:

“喘气→喘口气│喘不过气│喘了半天气”“负债→负了债│负一身的债│债都负不起了”

四、缩略形式和缩略词

(一)缩略形式

为了称说方便,使事物称谓中的成分进行有规律的节缩或省略叫缩略。缩略以后的语言单位叫缩略形式(简称)。缩略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提取式

⑴提取固定短语中的有代表意义的语素缩略而成。例如: 数字控制→数控 保证价值→保值

对外贸易→外贸

⑵提取固定短语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词构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

2.共素式

共用几个并列成分中的一个共同语素。例如:寒假和暑假→寒暑假

3.标数式

概括原来几个词语表示的事物的共性或相关性,再加一个数词组成。例如:

包修、包换、包退→三包 眼耳鼻口身→五官

(二)缩略词

有的缩略形式形成了紧密结构,凝固成为一个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这就是缩略词。如“文娱、扫盲、港商、夺冠、定编、保鲜”等。

(三)缩略的原则 表义明确无误;避免同音形式;要注意规范。

词的分类

一、词的分类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所谓词的语法分类就是依据词的语法特征(也叫语法功能)对词进行分类。词的语法特征主要表现为:词的造句能力、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形态变化。

1、词的造句能力。指能否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以下简称句法成分)。根据这一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例如,老师和学生配合得很好。“老师、学生”作主语,“配合”作谓语,“很”作状语,“好”作补语,因而它们都属于实词。“和”“得”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属于虚词。

有了实词,我们就可以造一些简单句子了。而只有虚词则不能造句。比如,有了“你”“看”“电视”这三个实词就可以组合成“你看电视”这个句子。而“了”“吗”“吧”这些虚词是无论如何不能组合成句的。但是,实词若有了虚词的帮助就可以表达更多的意思。如“你看了电视。”“你看电视吗?”“你看电视吧?”。

2、词的组合能力。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实词和虚词的继续分类就是根据词的这一语法特征来进行的。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能受形容词修饰而不能受“不”修饰的词是名词。如可以说“新的机遇”,不可以说“不机遇”,所以“机遇”是名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的词是介词。如“从北京”中的“从”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北京”之前,是介词。根据词的组合能力,可以把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七类;把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为了适应研究和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把实词分为两类:体词和谓词。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的词称为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经常充当谓语的词称为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

叹词和拟声词比较特殊:它们能单独成句,但在句法结构中通常不跟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可以把它们归入特殊的词类。

3、词的形态变化。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些词不用去考察它们的组合关系而从形态上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词。如前缀“老”是名词的标记,因而带有前缀“老”的词都是名词。“老外、老板、老师、老李”等便是。能与“们”组合的是名词性词语。“A-A”是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AABB是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在给词分类时,词的形态变化只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标准,因为汉语只有部分词有上述变化方式。词的类别意义在辨别词性上也不失为一项参考标准。所谓类别意义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词的意义,而是指概括了的某一类词的意义。如名词是人或事物的名称,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等。词的类别意义与词的语法特征是密切联系着的。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的词一般也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具有形容词语法特征的词一般也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一般来讲,根据词的类别意义就可以确定其词类。比如,有人问你“书”是什么词?你根据它属于“事物名称”一类,很快就能判断它是名词,而用不着去讨论它的语法特征--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不受“不”的修饰。但有的词从类别意义上看没有明显的差异。如“偶然”和“偶尔”,“打仗”和“战争”,从类别意义上就很难看出它们的词性,这时必须依据它们的语法特征来确定它们所属的词类。“偶然”能作定语、谓语和状语,如“偶然的发现”“这件事情很偶然”“偶然听到”,可确定为形容词。“偶尔”只可作状语,如“偶尔听到”,是副词。“打仗”能受副词修饰,不能受数量词组修饰,如可以说“不打仗”,不可以说“一场打仗”,可确定为动词。“战争”能受数量词组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如可以说“一场战争”,不可以说“不战争”,是名词。因此,我们把词的类别意义作为参考,把词的语法特征作为区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一、名词

表示人、物、时、地的词。如“书、山、纸张、报纸、文章、鲁迅、北京、现在、上边、中间、前后”。

(一)名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一般能受数量词组修饰。如“两个鸡蛋、三本书、一个人、五年计划、一种思想、一些意见、一点积极性、一批军火、”。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如“鲁迅、北京、现在、今天、上边、中间”等,前面一般不出现数量词组。

(2)能出现在介词后面,一起组成介宾结构。如:

从国外(回来)向雷锋(学习)把椅子(搬来)在教室(讨论)

其他类别的词也可以出现在某些介词后面,但不具有普遍性,而且都有办法证明不是名词。如“从生到死”可以转换为“从生下来到 死去”,“从小到大”可以转换成“从很小到很大”。由此证明介词“从......到......”后面的“生、死、大、小”不是名词。

(3)不受副词修饰。例如,不说“不战争”“很智慧”“最青年”等。有时也有副词出现在名词前面的,但一般只限于某些固定格式。如“管他......不......”“......不......,......不......”“......+方位/时间名词”这几种格式中,名词前面可以出现副词。如:

管他飞机不飞机,冲上去再说。

画得山不山,水不水的。

他们生活在最下层。

这个东西放得太前(太后)了一点。

昨天已经中秋了。

今天才星期三。

(4)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

另外,有些名词带有某些前缀和后缀作为形式标记。

如“阿姨、阿爸、剪子、胖子、兔子、学者、劳动者、赚头、甜头、盖儿、”中的“阿-、-子、-者、-头、-儿”就是名词的标记。

(二)名词的分类

名词可以分为四类:人物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1)人物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如“外宾、运动员、山、河流”等。

(2)处所名词:也叫处所词,表示处所。如“亚洲、中国、江西、滕王阁、邮局、附近、周围、门口”等。

(3)时间名词:也叫时间词,表示时间。如“中秋、春季、星期天、上午、现在、将来、过去、从前、昨天、今天、明天、国庆节”等。

(4)方位名词:也叫 方位词,表示方向和关系位置。方位名词可分为两种: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

A、单纯方位词。也叫单音节方位词,共有16个: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内、外、里、间、旁。

B、合成方位词。有如下几种合成方式:

a、两个单纯方位词对举: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外。

b、以+单纯方位词: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内、以外。

c、之+单纯方位词:之前、之后、之间、之内。

d、单纯方位词+头:上头、下头、前头、后头、东头、西头、里头、外头。

e、单纯方位词+边:上边、下边、前边、后边、左边、右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外边、里边、旁边。

f、单纯方位词+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外面、里面。

g、其他:底下、当中、中间。

C、方位词的主要用法

a、单纯方位词是一种粘着词,单用能力很差。它的主要用途是:

(1)作为合成词(包括合成方位词)中的一个语素,如“天上、早上、地下、乡下、后天、野外、夜里”。

(2)位于其他名词后组成方位结构。如“树林里、操场上、春节前、寒假后”。

(3)位于介词后组成介宾结构。如“向后转、朝南开、往东走”。

(4)在句子中可以对举着用。如:

人群里三层,外三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东有村,西有店。

(5)构成成语。如“由表及里、南辕北辙、外强中干、东奔西走”。

b、合成方位词大部分可以单用。如“东边有山”、“南面是操场”、“教室在后面”。但它的主要用途还是构成方位结构,或介宾结构。如“长城内外、大江上下、毕业以后、离开北京以前、在旁边、从西面”。

c、方位词除了表示方位之外,有的还可以:(1)表示时间(见上例);(2)表示在某个方面,如“政治上、理论上、历史上”。(3)表示界限,如“四十上下、县团级以上”。

时间词、处所词和方位词除了具备一般名词的特点(如能跟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以外,还经常修饰动词,这是它们不同于一般名词的地方。如“下午开会”“您前面坐”“咱们清华见”“以后再谈”。

二、动词

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词。如“看、做、思念、进行、来、有、可以、属于、是、使、”。

(一)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能用“不”修饰,如“不做、不来、不可以、不是、不属于”。

(2)经常作谓语,大部分能带宾语。带宾语的动词叫做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不带宾语的叫做不及物动词,又叫自动词。

(3)大多数能在后头加“着、了、过”等动态助词。如“看着、看了、看过、进行着、进行了、进行过”。

由于词义的限制,有的动词能带“着、了、过”(见上例“看”);有的只能带其中的一个,如可以说“通过了”而不能说“通过着、通过过”;有的动词不能带动态助词,如“属于、是、使”等动词,都不能带“着、了、过”。

(4)大多数表动作的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动量,有“一下”或“反复多次的意思。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

如:

看--看看,做--做做,聊--聊聊

学习--学习学习,讨论--讨论讨论

(二)动词的分类

可分为一般动词和特殊动词。

(1)一般动词包括 行为动词(如“洗、飞”)、心理活动动词(如“爱、厌恶、尊敬”)、使令动词(如“使、让”)、比似动词(如“像、似、如”)等。

(2)特殊动词指 助动词 和 趋向动词。

A、助动词:表示可能、必要和意愿。如:

第一组:能、能够、可、可以、可能、会;

第二组:应、应该、应当、要、得、肯、敢。

a、助动词除了具有一般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如受“不”修饰,多数可做谓语)之外,还可以作状语,修饰动词。“这样做可以”“你敢吗”“他会”是助动词作谓语的例子;“你可以走了”“你夜里敢出去吗”“他会说英语”是助动词作状语的例子。

b、助动词大都能进入“不X不”这个格式中,表示委婉或强调的口气。第一组助动词用在这个格式中有委婉的意味,如“不能不相信”不等于“能相信”,而是“应当相信”的意思,不过口气要委婉一些。第二组助动词用在这个格式中有强调的意味,如“你不应该不帮他一把”比“你应该帮他一把”更强调一些。

B、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可分三组:

第一组:来、去

第二组:上、下、进、出、过、回、开、起

第三组: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回来、回去、起来

第一组以说话人为着眼点,向着说话人的方向移动为“来”,离开说话人为“去”。第二组以说话人之外的事物或位置为着眼点。第三组兼有一、二组的特点。如“上来”,“上”表示从低往高走,“来”表示朝着说话人的位置,表明说话人在上面。若说“上去”,“去”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处的位置,表明说话人在下面。

趋向动词除了具有一般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如能受“不”修饰,能作谓语)之外,还能作补语。如“寄来、脱下、跑回去”。有的趋向动词还有引申用法,词义虚化。如“热起来、好起来、坚持下去、19 瘦下去”中的“起来”和“下去”表示动作或性质变化的“开始”和“继续”。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和状态。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

(一)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带有表示程度语素的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

大大的眼睛(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

高高举起(程度加强)

高高的个儿(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

a、AABB:高高兴兴 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干干净净 和和气气 随随便便

b、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小里小气古里古怪 慌里慌张 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c、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

冰凉冰凉 雪白雪白 通红通红笔直笔直 碧绿碧绿 鲜红鲜红 C、重叠属于形容词生动形式。形容词生动形式除了重叠之外还有单音节形容词A加双音节或多音节后缀这种形式。

a、A+双音节后缀:这个后缀一般是叠音的。如:

暖洋洋胖乎乎 绿油油 慢腾腾 毛茸茸 直勾勾

醉醺醺 香喷喷 干巴巴 沉甸甸羞答答 亮晶晶

b、A+多音节后缀,如:

黑不溜秋 黑咕隆咚 花里胡哨傻不愣登 蠢了呱叽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慢慢、不干干净净、不老里老气、不活生生、不灰不溜秋、很慢慢、很干干净净、很老里老气、很活生生、很灰不溜秋”。

(二)形容词的分类

从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1)普通形容词:能充当谓语,大都能用“不”和“很”修饰。

(2)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能充当谓语,不能用“不”和“很”修饰。常见的非谓形容词如:

正 副 男 女 雌 雄 单 大型 初级多项 巨额 慢性 新式

长期 特等 万能 共同 个别 天然人为 主要 高产 亲生 彩色

白色黄色 西式 男式 上等 恶性 微型 阴性 超级 大号 双重

临床 多幕 私人 民用 简装 国营高效 直观 新生 新兴 真正

主要 高速 名牌 高频 海洋性流线性 多民族 单方面 喷气式

有些非谓形容词用途极窄,只作科学技术名词的组成部分,如“高频电波、侧吹转炉”。

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属性,如“红、黄、大、小、软、硬、伟大、平凡、美丽”。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包括形容词的一切生动形式,如“喷香、冰凉、红红、大大方方、冰凉冰凉、直勾勾、傻里呱唧”。

(三)普通形容词与动词

(1)共同点 A、能用“不”修饰:“不走、不高”

B、能作谓语:“他走了、这棵树很高”

C、肯定否定相叠:“走不走、高不高”

(2)不同点

普通形容词(以下只称“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动词一般不能受“很” 修饰。如可以说“很高、很美丽”,不可以说“很走、很学习”。

心理活动动词大都能受“很”修饰,这一点与形容词相同;能带宾语,这一点

区别于形容词。如“很爱(他)、很佩服(陈老师)、很了解(情况)”。

四、数词:

表示数目。如“零、半、一、二、两、八、十、百、千、万、亿”。

(一)语法特征

数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是能同量词组合,组合成数量词组。如“三个(班)、去了两趟、要三斤”。

(二)序数

数词或数词结构前加“第、初”表示序数。如“第一、初二”。有时表示序数不用“第”,但实际上隐含“第”,如“一中”,等于“第一中学”;“(住在)四楼”,等于“(住在)第四层楼”;“十六中队”,等于“第十六中队”。又如,分析问题时按顺序用“

一、二”,等于说“第一部分/点/类”、“第二部分/点/类”。

除外,还有些习惯用法:大儿子,小女儿,老大,老三,末班车,头一回。

(三)概数

数词或数词结构后面加“多、几、把、来、上下、左右、以上、以下”表示概数。如:千把人,一千来人,一千多人,十几斤,五十上下,五十左右,五十以上,五十以下。

表示概数的方法还有:一到九之间,相邻的两个数连用,表示范围在这两个数之间。如“一两百人,二三百斤,四五千斤”。还可用 “成...上”或“几...”,表示概数。如“成千上万、几十天、几百斤、好几百年”。

(四)倍数和分数

A、倍数以“数词+倍”表示。如“一倍、十倍、三十倍”。倍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如“百分之二百”等于两倍,“百分之三百”等于三倍。

B、分数常用固定结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 十”。口语中也用“成、分”表示分数。如“五成”等于“百分之五十”,“一成”等于“百分之十”,“三分”等于“百分之三十”,“三分象人,七分象鬼”。

C、倍数一般用于数目的增加,不用于数目的减少。如可以说“增加了两倍”,不可以说“减少了一倍”。

分数既可以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以用于数目的减少。如可以说“提高了百分之百”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百”。

表示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a、表示增加:“增加了,增长了,提高了,上升了”--不包括底数,指净增数。“增加到,增长到,提高到,上升到”--包括底数,指总数。如:原来是5,现在是10,可以说:增加了一倍,增加了100%或增加了5;增加到两倍,增加到200%或增加到10。

b、表示减少:“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减少到,降低到,下降到”--指余额。如:以前是10,现在是7,可以说:减少了30%或减少了3;减少到70%或减少到7。

(五)两和二

A、个位数在一般量词前用“两”。如:两本书、两倍、一年零两个月。多位

数中的个位数用“二”。如:二十二、一百零二次。

B、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二”都可以用,重量单位“两”前只用“二”。如:两升(二升)两丈(二丈)两斤(二斤)二两(酒)。新兴的度量衡单位大都用“两”。如:两吨两公里 两英尺。

C、“十”前用“二”,“百”前一般用“二”,“千、万、亿”前多用“两”。如:二十二百二十块(两百二十块)两千元(二千元)两亿。

D、序数、小数、分数只能用“二”。“半”前用“两”。如:第二,二哥,二月,零点二,二分之一,两半。注意区分:“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次世界大战”;“二儿子”与“两个儿子”。

另外,“两”还可以表示不定数目(限于二至九),相当于“几”。如:过两天再说(=过几天再说),我说两句(=我说几句)。注意区分“两”和“俩”。“俩”是“两个”的合音。如:俩人(=两个人)俩馒头(=两个馒头)兄弟俩(=兄弟两个)。

(六)“一”的活用

A、“一...一”,前面的“一”是“每一”的意思。如:一人一本,一个萝卜一个坑。

B、用在名词性词语前,有“同一”或“满”的意思。如:

他们各干各的,不一条心。(同一)

他走出了一身汗。(满)

一房子人。(满)

一肚子阴谋诡计。(满)

C、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表示动作“快”或“突然发生”。如:

一学就会(快)

心一凉,鼻一酸(突然)

他把眼一瞪(突然)

五、量词

表示计算单位。如“个、寸、斤、双、趟、遍”。

(一)量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能跟数词或指示代词组合。如“一个、两寸、三斤、四遍、这位、那本”。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或强调“多”。如: 回回吃亏(每回)句句是实话(每句)

歌声阵阵,白云朵朵(强调“多”)

(二)量词的分类

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

A、专用的物量词

a、度量衡单位:寸、尺、米、丈、里;分、亩、顷;升、斗、石;两、斤、磅、吨。

b、个体单位:个、只、件、支、朵、把、条、张、本、片、辆、架、颗、块、篇、匹、场、阵。

c、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打。

d、不定单位:点儿、些。

“点儿”和“些”可以和“有”组合成“有点儿”“有些”。“有些”“有点”后面可以接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性词语。接名词性词语时,“有”是动词,“些”“点儿”作定语。如“有些水、有点儿灰尘”。接动词或形容词时,“有些”“有点”不表量,而是表示程度,应看作副词。如“有些想家、有点后悔”。

B、借用的物量词

a、借用名词:一尾鱼、一杯水、一盒饼、一枝笔、一碗饭、一线希望、一道闪电、一轮满月、一眼磨、一车货、一肚子气、一桌酒席、一箱衣服、一处风景、一笔交易、一床被子。

b、借用动词:一发炮弹、一挑水、一包东西、一捆柴、一封信、一捧米、一挂鞭炮、一抹斜阳、一弯新月。

数词和物量词组成的词组一般作定语,当它不在句首且其中的数词是“一”时,“一”常可省略。如:我去买套衣服。有个村子叫李庄。喝杯水吧。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A、专用的动量词:次、回、趟、遍、场、阵、顿、下、遭、番。

B、借用的动量词:往往借用名词来表示动作的量。如:

看一眼,踢一脚,砍一刀,开一枪,抽一鞭子。数词和动量词组成的词组一般作补语,如“读三遍、打一拳”。

有些量词既可以是物量词又可以用作动量词。如:

顿:一顿饭,骂了一顿

阵:一阵风暴雨,跑了一阵

场:一场电影,大闹了一场

把:一把米,拉了他一把

面:一面红旗,见过一面

口:一口水,咬他一口

另外,还有一些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吨公里、秒立方米”。

(三)运用量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同的名词、动词要求特定的量词配合。如:

一缕轻烟 一匹马 一个人

一股浓烟 一头牛 一条蛇

踢一脚 打一拳

(2)可以配合的常常不止一个量词,但不同的量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如:

下了一场雨(时间较长,可以是几天或更长)

下了一阵雨(时间较短,一阵过去就没有了)

解释一番(内容多一些,时间长一些)

解释一下(内容少一些,时间短一些)

解释一遍(从头到尾)

解释一次(只涉及次数,不涉及内容)

(3)“一”和量词组合可以重叠,有两种方式:一AA式或一A一A式。

A、作主语,常用“一AA”式,表示“每一”。如:

一个个身强力壮。一个个呆若木鸡。

B、作状语,表示“逐一”。

一件件(一件一件)检查。一棵棵(一棵一棵)扶起来。

C、作定语,表示“多”。

一担担(一担一担)的南丰蜜桔。墙上挂着一幅幅(一幅一幅)的画儿。

“一AA”与“AA”作主语时都表示“每一”,但角度不同,如:

个个神采飞扬。(从整体看)一个个神采飞扬。(从个体看)

六、代词

(一)代词的语法特征

代替实词和词组。

(1)代替实词。

小王来了。--他来了。--谁来了?

小王病了。--小王怎么了?

小王很好。--小王怎么样?

小王明天来。--小王什么时候(多会儿)来?

小王去宿舍。--小王去哪儿?

(2)代替词组。

他昨天病了,这大家都知道。

小王学习很用功。--小王学习怎么样?

他买了一套新公寓。--他买了什么?

(二)代词的分类

代词按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疑问代词是指出疑问的词;指示代词,也叫指别词,是指称或区别人物和情况的词。

(1)人称代词

我我们咱 咱们 你 你们 您 他 她 它 他们 她们 它们 自己 自个儿别人人家 大家大伙儿

A、我们、咱们

“咱们”包括听话人在内,“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如:我们明天参加义务劳动,你要是没事,咱们一块去。有时“我们”也可以包 括对方。如:你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去看足球赛。在书面语中,一般用“我们”代替“咱们”。

B、“您”是“你”的敬称,在口语里没有复数形式,有时用“您二位、您几位”。近年来,书面语中也有用“您们”的。

C、别人、人家

a、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二者可以互换,这是共同点。如:

话是说给别人(人家)听的,文章是写给别人(人家)看的,人家(别人)都不怕,就你怕。

b、“人家”可以确指某人,意思跟“他”或“他们”相似。也可指自己,指“我”,含有亲热或俏皮的意味。这样用时,“人家”不能换成“别人”。如:

你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吧。

你慢点走行不行,人家跟不上啊!

c、“人家”后带同位语时,不能换成“别人”。如:

人家小芳天天六点钟就起床。

我是新手,比不上人家有经验的。

d、“别人”表示“另外的人”时,不能换成“人家”。

这里除了他,别人都不会这样做。

(2)指示代词

含“这、那”的指示代词:

这(近指)那(远指)那里 这儿 这会儿 那会儿 这么 那么 这么些 那么些 这些那些这样 那样这么样 那么样

特殊的指示代词:

分指 :每 各

不定指 :某

旁指 :另 另外 其他其余

统指 :一切 所有任何

(3)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 哪里 哪儿 哪会儿 多会儿 几多 多少 怎么 怎样怎么样

(三)代词的活用

以上三类代词都可以活用。所谓活用是指除了 实指(如疑问代词表示疑问)之外,还有 虚指 用法(如疑问代词不表疑问)。

A、不定指用法。如:

你告诉我,我告诉他,没有半天工夫,全班都知道这件事了。

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你不信。

这孩子要这要那,纠缠个没完。

他摸摸这儿,摸摸那儿,什么都觉得新鲜。

不知谁把窗户打破了。(“谁”为不能确定的某一个人)

看上去很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似的。(“哪儿”为不能确定的某个地方)

B、任指用法。如:

谁都会唱这首歌。(“谁”意为“任何人”)

他什么歌都会唱。(“什么”意为“任何”)

我哪儿也不去。(“哪儿”意为“任何地方”)

C、虚无所指。如:

你喜欢拉二胡,就拉他个痛快吧!

先种他个几亩试试。

你想吃就吃他一个饱。

(上三例的“他”无所指称,只起增强语势的作用)。又如:

--你写的字真漂亮!

--哪里哪里。(谦辞)

七、副词

(一)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是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全句。

很好、非常好、亲自去、大力支持、难道这样做对吗?偏偏他病了。

“很、极、万分”这几个副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补语。如: 很机智机智得很极方便 方便极了 万分兴奋 兴奋万分

(二)副词的分类

(1)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格外、更加、过于、顶、最、极端、比较、越发、稍微、略微等。

(2)情状副词:亲自、互相、大力、赶紧、陆续、大肆、赶快、尽情、连忙、悄悄、依稀、特意、特地、仿佛、极力、尽量、相继、私下、暗中等。

(3)频率副词:再、又、也、还、一再、再

三、再次、屡次、重新等。

(4)时间副词:立即、立刻、马上、已经、才、就、正、在、正在、刚、刚刚、刚才、已经、曾经、经常、常常、依旧、依然、渐渐、永远、一直、老是、始终、终于、偶尔、忽然、起初、随即、随时、一向、历来、从来、原来等。

(5)范围副词:只、都、全、共、一共、总共、光、统统、仅、仅仅、一齐、一概、全都、单等。

(6)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未、莫、勿、甭、未必、不用、不必、休等。

(7)语气副词:难道、也许、大概、莫非、必、准、必定、必然、的确、当然、其实、却、公然、居然、竟然、索性、偏偏、偏、简直、几乎、幸亏、幸而、反倒、反正、横竖、究竟、到底、毕竟、决、绝、何尝、明明、只好、未免、可、断然等。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可称作“关联副词”)。如“却、再、又、就、才、还、既、越”等。例如:

他仍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你越活越年轻了。

他一回来我就会告诉他。

既当群众的先生,又当群众的学生。

再难也不怕。

(2)有的副词存在多种语义,使用时要加以区分。A、与不同的词语组合时语义不同。

都:大家都同意。(表范围)

一个人都不见了。(“都”轻读,表语气)

都二十五了,还象个小孩子。(表时间)

又:他今天又来了。(表频率)

山又高,路又滑。(表关联)

心里有千言万语,嘴里又说不出。(表语气)

B、在句首和在句中语义不一样。

就我去看电影。(表范围)

我就去看电影。(表时间)

偏偏小李休息。(客观原因)

小李偏偏休息。(主观原因)

仅仅他有康熙字典。(“别人没有”,指人的范围)

他仅仅有康熙字典。(“别的没有”,指物的范围)

幸好你来了(不然我们会迷路的)。(受益的是“你”以外的人)

你幸好来了(不然你会错过这次机会的)。(受益的是“你”)

(3)有的形容词也可以作状语,它与副词的区别在于: 副词只作状语,而形容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定语和谓语。如:

特别--格外

特别鲜艳格外鲜艳(状语)

特别快车(定语)

这事情很特别(谓语)

可以看出“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

偶然--偶尔

偶然碰到偶尔碰到(状语)

偶然事件(定语)

事情的发生也很偶然(谓语)

可以看出“偶然”是形容词,“偶尔”是副词。

(4)时间名词也可以作状语,它与时间副词的区别在于: 时间副词只作状语,而时间名词除了状语之,还能作介词宾语。如“现

在”和“正在”;“刚才”和“刚刚”的意义相近,都可以作状语,所不同的是:“现在”“刚才”前面可以加“从、到”等介词,而“正在”“刚刚”前面不可以加介词。

(5)“没有(或没)”既可以是否定副词,也可以是动词,区别在于: 接动词的“没有”是副词,接名词的“没有”是动词。如:

他今天没有(没)来上课。(副词)

教室里没有(没)人。(动词)

他买了电影票没有?(副词)

你有没有康熙字典?(动词)

(6)副词:“没有(或没)”和“不”的区别:

A、“没有(或没)”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指将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如:

前天他没有来。(客观叙述)

前天请他他不来。(着重主观叙述)

他没有来。

他不来。

他明天不来。

B、“不”可用在所有助动词前边,“没有(或没)”只限于“能、能够、敢”等少数几个。下例都不能用“没有(或没)”。

不会讲,不该去,不愿走,不可以用

“不”和“助动词+动词”组合有五种形式,而“没有(或没)”只有一种形式。

不能去/能不去/不能不去/能不能去/能去不能/没能去

虚词的语法特征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汉语由于缺乏印欧语言那样的词性变化,许多语法意义要靠虚词来表示。例如,表示动作的完成须在动词后加“了”;表示动作的持续须在动词后附上“着”;表示并列常在前后两项之间加上“和”或“并”;表示偏正关系常在偏

项与正项之间加上“的”或“地”。因此,掌握每一类虚词的语法意义,了解每一个虚词的用法,对准确地表达思想和理解话语都有很大的帮助。汉语虚词的用法有灵活的一面,也有固定的一面。所谓灵活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差不多。如“他的哥哥”和“他哥哥”、“玻璃被打破了”与“玻璃打破了”意思差不多。所谓固定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不一样。如“爸爸的妈妈”和“爸爸妈妈”、“吃了饭”和“吃饭”意思不一样。讲语法,主要讲明后一种情况。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和词组。根据实词与虚词之间不同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下列各类。

一、介词

(一)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二)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方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比、和、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三)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如:

火车到站了。(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二、连词

(一)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如:

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

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

(二)连词的分类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 跟 同 与及 以及 而 而且 或 或者

B、连接分句的:并并且 于是 从而 甚至 况且 何况 然后 接着

不但...而且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

与其...宁可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而

B、连接分句:而只有 只要 尽管 不过 不论 任凭 以免 以便

免得 除非 就算 假使即使 如果 以致 因此 由于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

a、并、并且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连接动词)

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连接形容词)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连接分句)

b、不但...而且

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连接分句)

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连接介宾词组)

c、而

“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文笔简练而生动少而精 战而胜之(顺接)

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顺接)

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转接)

这种苹果大而不甜。(转接)

(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 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3)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如“因为、由于、和”等。

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连词)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

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

A、和、跟、同、与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

“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如:

我和他谈过这件事。(以“我”为主)

他和我谈过这件事。(以“他”为主)

B、因为、由于

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区别在于: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名词性词语。如: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4)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5)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三、助词

(一)语法特征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表示一定的 附加意义。如“你见到了新来的老师吗?”“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新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

(二)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这三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

A、的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体词性偏正关系。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

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37 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B、地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

“形.de。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如:

认真(地/的)分析(原因)科学(地/的)处理(废品)

严格(地/的)训练(队员)全面(地/的)掌握(情况)

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

a、若受体词性词语修饰,用“的'。如:

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

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

b、若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如:

认真地分析问题很重要。

科学地处理废品是当务之急。

c、若这个偏正结构仅为“形.de.及物动词”结构,用“地”和“的”均可。若用“地”侧重动作性,若用“的”则侧重名词性。如:

严格地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动作性)

严格的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名词性)

C、得

用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构成补充词组,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如“唱得很好”“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冷得发抖”。

38(2)动态助词(也叫时态助词):着、了、过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都念轻声。“着”表示动作进行或持续,如“正在研究着”“我吃着饭呢”“手里拿着一本书”。“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如“吃了饭”“买了电脑”。“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或成为经验,如“看过、吃过、去过、学过”。

(3)其他助词:们、所、似的、来、多、把、初、第等。

A、们

“们”是个复数助词,经常附着在表人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后面,表示“群”的意义。如“先生们、我们、你们”。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不能与“们”组合。有时带上“们”,如“青蛙们、蝴蝶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

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

B、所

经常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构成“所”字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所说、所知、所需、所关注”。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如“所知道的事情”“所领导的军队”“所读的小说”。“所”字结构可以加“的”组成“的”字结构,如“所知道的”“所唱的”“所说的”。

“所”还经常和“被”“为”相搭配,组成“被(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如“我们无不被(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C、似的(一般、一样)

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比况结构,具有描写作用。如“象野马似的”“踢皮球似的”“花园似的城市”“仿佛睡着了似的”“乐得什么似的”。为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与“似的”作用相当的“一般”“一样”也可以叫作比况助词。

D、来、多、把

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如“十来斤、十多斤、五百来人、五百多人、斤把米、千把人、十多个人”。

E、“(在)...来看/看来、(对)...来说/说来、(不管/不论)...也好/也罢、(如果/要是)...的话”等,也是助词。

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的、了、么、呢、吧、啊”六个,都念轻声。这六个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色彩,可分A、B、C三类。

A、的表示确实如此了 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新情况

B、么表示可疑呢 表示不容置疑 吧 表示半信半疑

“呢”也可用于疑问句,表示深究的意味。用上“呢”的疑问句,总有表示疑问的词语(如“谁呢?”)或者有表示疑问的结构(如“去不去呢?”)。

C、啊增加感情色彩

以上三类又可以叠用:

A和B叠用:真的么?真的呢。真的吧?

吃了么?吃了呢。吃了吧?

B和C叠用:a、么+啊--->嘛(表示显而易见)

他本来就不愿意去嘛!

人多力量大嘛!

b、么+啊--->吗(表示要求证实)

他明天会来吗?

人多力量就大吗?

A和C叠用:了+啊--->啦

我可见到你啦!

A、B、C叠用:了吗

他去了吗?

语气词一般都放在句末,有时也放在句中,有的表示语气停顿,引起注意,有的表示列举,等等。如:

我呢,一直就是不赞成。

你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

譬如喝茶吧,他最讲究。

他爱好体育,排球啊,篮球啊,乒乓球啊,都喜欢打。

二、叹词和拟声词

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是: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应算作特殊的词类。如“哼!还有象你这么说话的!”“砰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

唉哟喂 啊 哎哟 哼 咦 嗯 哦 哎呀 哈哈

叹词有时还可以活用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

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谓语)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状语)

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

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补语)

2、拟声词,又名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

砰哗啦噼啪 叮当 咚咚 唧唧 汪汪 吱吱喳喳 嗡嗡

拟声词除了可单独使用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如“呼的一声”“咚咚咚的脚步声”“叮叮当当地响着”“心里怦怦直跳”

词的兼类与次类

(一)词类的次类

我们所说的某类词的语法特征指的是它的主要语法特征,即足以与其他词类区别开来的语法特征,而不是它的全部特征。事实上,同一类词内部还有次类,各有自己的特征。下面以动词为例加以说明。

动词以“能用‘不'修饰,经常作谓语”等特征与其他词类相区别。动词本身又可再分类。有的动词能带宾语,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据此,我们可以把动词分为两类:有宾(及物)动词和无宾(不及物)动词。如“吃、姓、当、开始、值得”等能带宾语,“站岗、苏醒、完毕”等不能带宾语。

有宾动词内部在功能上也有差异,有的只能带一个宾语,有的可以带双宾语,据此,我们又可以把有宾动词分为两类: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如“擦、造、保卫、给以”等只能带一个宾语;“给、送、借、告诉、问、欠”等可以带双宾语。

次类划分的深浅程度,取决于进一步说明现象、进一步阐述有关语法规律的需要。例如,“种(地)、拔(草)、垄断(市场)”和“禁止(吸烟)、希望(他来)、渴望(自由)”都是单宾动词,可是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只能带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后者只能带非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如果要区别它们不同的语法功能的话,单宾动词又需要往下分为:名宾动词(体宾动词)和非名宾动词(谓宾动词)。

词类次类的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例如,动词不但可以依据语法功能进行分类(见上例),还可以依据类别意义进行分类。依据类别意义,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个次类:

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使令动词:表示使令或请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只有一个“是”。

还有助动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在动词部分已经讨论过了,此不赘述。

(二)词的兼类

词的分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类;归类是以个别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性。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征,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有的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征,且词义有联系,这就是词的兼类。例如:“报告”一词它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一份报告),能出现在介词后(把报告交上去),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它又能受“不”修饰,能带宾语(不报告这件事),能带动态助词(报告了、报告过)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因而,“报告”是一个兼类词,兼属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常见的兼类词有:

a、动/名兼类:领导、指示、计划、翻译、访问、损失、代表、编辑、工作、报告、联系、调查、决定等。

b、形/动兼类:端正、丰富、明白、团结、辛苦、密切、热、紧、充实、低、突出、活跃、活、红、方便、繁荣、便宜、明确、巩固等。

c、形/名兼类:理想、精神、经济、道德、矛盾、科学、困难、幸福、标准等。

另外,还有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相兼的,前面已作了说明。

兼类词与同形同音词:

二者的共同点是: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不同点是: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同音词意义上没有联系。如“科学”和“老”都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

“科学”既可以是名词(学科学),又可以是形容词(很科学)。“老”既可以是形容词(老科学家),又可以是副词(老哭)。但是,“科学”是兼类词,因为它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老”是同音词,因为它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没有联系。又如“打门”的 43 “打”(动词)和“打今天起”的“打”(介词)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两个“打”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兼类与活用:

二者的共同点是意义上有联系,不同点是活用是临时的,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而兼类是经常性的,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例如:

A、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

B、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

“军阀”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胖开”中的“胖”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不属兼类。

在词的兼类问题上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仅同音词不是兼类词,同形词也不是兼类词。例如:

A、背上有一处刀伤

B、背了一捆干柴

C、传给了子孙万代

D、给将军立传

例A的“背”念去声,是名词,例B的“背”念阴平,是动词。例C的“传”念阳平,声母为 ch,是动词,例D的“传”念去声,声母为zh,是名词。A与B的“背”C与D的“传”都只是同形词。

第二、“兼类词”是指在甲语境中具备甲类词语法特点、在乙语境中又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不是指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具备甲乙两类词的某些语法特点。例如:

A、群众感到很方便/方便了群众

B、他很同情/同情他/很同情他

例A的“方便”是兼类词,在前个语境中是形容词,在后个语境中是动词。例B中的“同情”不是兼类词,是心理活动动词,“同情”在同一语境中既可受“很”修饰,又可带宾语。例A的“方便”在同一语境中则不能这样,例如不能说“很方便了群众”。

第三,不要把句中的某种成分同某个词类对等起来。例如:

A、他走了。

B、走是可以的。

C、他喜欢走。

例A中的“走”在句中做谓语,例B例C中的“走”在句中分别做主语和宾语。有人认为,既然名词的语法功能在句子中主要是做主语和宾语,例B例C中的“走”就应该是名词,因而A、B、C中的“走”应是兼类词。不能这样看。因为作主语和宾语并不是名词独有的功能,绝大部分动词也都可以作主语、宾语,而且动词在作主语和宾语时并没有丧失动词的特点,它仍可以受副词“不”修饰,也可以带宾语。例如:

D、不走也是可以的。

E、他喜欢走小路。

例D“不走”是主语,“走”受“不”修饰,例E“走小路”是宾语,“小路”是“走”的宾语。

短语的语法分类

词与词组构成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可以是词组,也可以独立成句,例如“他去香港”这个句法结构,可以是主谓词组,也可以单独成句。词组与句子的区别在“语法单位”一节已讨论过了。本章所涉及的“句法结构”(或“结构”),若不用作句子,与“词组”或“短语”同义。

一、短语(句法结构)的分类

(一)从内部组合的方式看

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五种。这五种类型体现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我们把它们叫作基本句法结构,分别称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和联合结构。

1、主谓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例如:

鲜花盛开身体好今天晴天 门开了 窗台上放着一盆鲜花

2、动宾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例如:

去北京是老师买一本 写钢笔 站着一个人

3、偏正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

A、高尚的情操崇高理想南国风光 春天般的温暖 他的到来

老人的孤独这部著作的出版

B、都去很好应该去 认真学习严格地训练 慢慢地走

A组是“定语+中心语”(即为“定中关系”),B组是“状语+中心语”(即“状中关系”)。

4、补充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例如:

打扫干净好极了走出来 跑了两趟 好得很 听得清楚

高兴得跳起来

5、联合结构

结构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之间有并列或选择关系。例如:

语言文学准确、鲜明、生动谦虚谨慎 研究决定 少而精

讨论并通过内容和形式今天或明天

除了上述五种句法结构以外,还有同位、连动、兼语、紧缩等结构。

A、同位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

英雄城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他们俩 你自己 雷锋同志 赵坚医师

工人周大勇

B、连动结构

主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书面上没有逗号隔开,没有关联词语;动词性成分之间有先后、方式、目的等关系。例如:

走过去开门站着说话坐在台上看球赛 赖着不走 借书看

有理由提出

C、兼语结构

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合而成,动宾结构的宾语兼作主谓结构的主语。例如:

领着我们走请他讲一讲使他相信 送他出国 叫他来

托他帮忙派小王去

D、紧缩结构

两个成分之间常有关联词语连接,其间有并列、递进、假设、条件等复句所具有的语义关系。例如:

不是阻碍而是推动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你不说我也知道 非去不可

走了怎么办越来越好

(二)从句法结构与别的词或句法结构组合的能力(语法功能)上看大致可分为体词性和谓词性的。

1、体词性句法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体词,经常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如“炒菜的锅”这结构,从组合能力上看,相当于一个名词,它可以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炒菜的锅坏了”,也可以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我要买炒菜的锅”。体词性句法结构主要包括:

A、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例如:

高高的白杨树新生事物 我们的家园 新书 B、带有定语的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例如:

老人的幸福内心的痛苦 第三者的出现 他的演出

C、以体词组成的联合结构。例如:

北京、上海和南昌今天或明天 这个和那个 语言文学

D、“的”字结构。例如:

老李的走在最前面的 我的 新的E、同位结构。例如:

首都北京队长李明 工人周大勇 我们的数学老师王宁

2、谓词性句法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谓词,经常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主要包括:

A、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例如:

踏实地工作能够克服 非常紧张 最快

B、以动词或形容词组成的联合结构。例如:

边说边笑讨论并通过平凡而伟大 美观大方

C、动宾结构和补充结构

分析情况打排球 放好 走出去

D、连动结构和兼语结构

上山采药开车去那儿 请他跑一趟 让我进去

E、主谓结构一般也属于谓词性结构。例如:

大家讨论他很了解 身体很好 队伍整齐

句法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结构关系和语法功能。例如,“心灵的窗户”这个句法结构,从内部结构关系看,是偏正结构;从外部语法功能看,作用相当于一个体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是体词性句法结构。

此外,还有一种修饰性句法结构,它的特点是不充当主语、宾语或谓语,但可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这类结构主要包括介宾结构和数词与动量词组成的数量结构。例如,“关于改革的讨论”“把东西拿走”“去一趟”。

句法结构的组合

句法结构是词与词的组合,但并不是任何实词与实词、虚词与虚词放在一起都能组合。它们的组合是有条件的;要构成各种句法关系还必须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

(一)组合的条件

词与词的组合是有条件的,换句话说,它们的组合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现在 语义和语法 两个方面:

1、语义上

语义上的选择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在语义上要能互相搭配,要合乎事理,合乎习惯。例如可以说“吃菜”“天黑了”,不可以说“吃石头”“天大了”;可以说“很白”“很高兴”,不可以说“很雪白”“很高高兴兴”,为什么?因为“吃石头”“天大了”不合乎事理,48 “雪白”“高高兴兴”本身已包含了程度,不需要再加程度副词,这些也能从逻辑事理上去解释。

有的组合只能从语言习惯上加以解释。例如可以说“吃香”“喝西北风”,不可以说“吃甜”“喝东北风”,这只能从习惯上去解释。“吃香”“喝西北风”是约定俗成的,为大家所承认。而“吃甜”“喝东北风”不合习惯,因而也就不能成立。又如,“好热闹”与“好不热闹”意思一样,都是“很热闹”的意思。这种肯定式怎么与否定式的意思一样呢?这都只能从语言习惯上找原因。

2、语法上

语法上的选择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例如可以说“偶然事件”“进行讨论”,不可以说“偶尔事件”“进行电影”,这是因为:“事件”是名词,只能受形容词的修饰,不能受副词的修饰;“进行”要求带动词性词语作宾语,不能带名词性词语作宾语。

(二)组合的手段

词与词的组合会产生主谓、动宾、偏正等句法关系,而要表示特定的句法关系,必须借助一定的组合手段语法手段。汉语最常用的语法手段有两种:语序和虚词。

1、语序

语序指词与词组合的次序。具有选择关系的两个实词,不是随便组合,而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才能产生特定的句法关系。例如“新年好”是主谓关系,“好新年”则是偏正关系;“客来了”是主谓关系,“来客了”则是动宾关系。

另外要注意,有的句法结构改变内部词的次序后,句法关系不变,这种次序的改变,是出于语义上或语用上的需要。例如,“竹叶粽子”和“粽子竹叶”句法关系相同,都是偏正关系,只是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不相同,这种语序的改变是出于语义上的需要。又如:

A、在篮球场上,甲突然发现乙脸色苍白,直冒虚汗,便脱口而出“怎么了,你?”

B、我刚买到一本散文集,秦牧的。

A句正常情况下的语序是“你怎么了?”B句正常的语序是“我刚买到一本秦牧的散文集”。A句不用正常的语序是为了表达说话者的急迫心情,B句修饰语后置是为了突出修饰部分。A、B两句虽然改变了语序,但与正常语序的句法关系相同。它们跟正常的语序不同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

2、虚词

虚词也是表达句法关系的常用手段。偏正结构的偏项与正项有时要用“的”或“地”,如“美丽的草原”“公开的秘密”“全面地掌握”“深刻地领会”。联合词组各项之间常用“和”“或”“并”“而”连接,如“名词和代词”“今天或明天”“讨论并通过”“纯洁而高尚”。补充结构的正项与后补成分之间有时用“得”,如“好得很”“急得要命”“听得入迷”。

(三)偏正结构和结构助词“的”

“的”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中最常用的虚词。偏项与正项之间有时必须用“的”,如“吃的东西”“父亲的母亲”,其中的“的”不可少;有时用不用“的”似乎有灵活性。如可以说“好的天气”“学习的时间”,也可以说“好天气”“学习时间”。“的”在偏正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区别偏正关系和其他关系。例如:

A、高山湖泊高山的湖泊

B、写文章写的文章

C、我们工人我们的工人

D、敌人进攻敌人的进攻

A区别偏正关系与联合关系,B区别偏正关系与动宾关系,C区别偏正关系与同位关系,D区别偏正关系与主谓关系。

2、强调偏项的修饰性或领属性。例如: A、折叠椅子折叠的椅子

秘密武器秘密的武器

历史事实历史的事实

他哥哥他的哥哥

下载现代汉语词的分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汉语词的分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词的分类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

    词的分类

    1.词的分类 1,名词,Nouns(n.)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box,pen,tree,apple 2,代词,Pronouns(pron.)代替名词、数词、形容词We,this,them,myself 3,形容词,Adjectives(adj.)用来修饰名......

    词的分类

    高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案:词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 2、能够掌握各种词性的定义 3、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俞士汶 关键词:语言信息处理、现代汉语、词类、语法功能 一.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 北大计......

    三词性分类词

    六级常考名词分类总结 1. 常考的不可数名词 furniture luggage clothing equipment poetry jewelry machinery weaponry scenery information knowledge homework evidence......

    词的分类教案(虚词)

    词的分类教案 虚词 虚词:副、介、连、助、拟、叹 一、副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 1.他终于..来了。 (表时间) 2.我们都.参加了保险。(表范围) 3.老汉心......

    垃圾分类活动串词

    串 词 打击乐开场后。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旭景社区的居民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很高兴能够站在旭景花园的舞台上为大家主持车陂街旭景花园垃圾分类的推广活动,本次活动的......

    关于词的分类的介绍

    词的分类及词性介绍 一.词性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