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共5篇)

时间:2019-05-15 06: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

第一篇: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

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

一、什么是传销?

可能有不少朋友认为“空手套白狼”才是传销,有实物商品销售的便是直销,营销,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即便有真实商品的认购,也不妨碍其是一种变相收取入门费用的形式。从本质上来说,不以最终的消费者消费而是以发展下线作为盈利来源的商业行为都可以视为传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传销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许多传销借助新的信息平台粉墨登场了。继央视315晚会曝光“微传销”后,工商总局也发布了新型传销活动风险预警提示。认定一些传销组织采用所谓“微商”、“电商”、“多层分销”、“消费投资”、“旅游互助”等名义,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发展人员形成上下线关系,推销产品和服务,从事传销活动。

二、微信销售行为分析

大家每天都会刷下朋友圈,可能会比较反感朋友圈里疯狂刷屏销售行为,可能会见到一些做微商的朋友转发的一些段子,比如:“传销是什么?传销是给你讲课,3万块钱让你挣1千万,那些穷疯的才相信,那是给你洗脑!直销是什么?直销是你入会员,你在拉一个给你反钱,只要你下面的拉人就和你有关系,就给你钱!微商是什么?你自己进货自己挣钱,和任何人没关系,你愿意做,我只是你的仓库,给你发货!别在用自己的无知去笑话别人的专业!”然而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是不是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微商”式的销售就会涉及到传销呢?当然不是。只不过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销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已。

(一)分级代理是否属于传销? 要谈微商传销,仍要探讨传销的本质。《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对什么是传销有了一个精确的定义:“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通俗地讲,只要具备“交入门费”、“拉人头”、“组成层级团队计酬”等要素就可认定为涉嫌传销。

可能有不少朋友会认为“空手套白狼”才是传销,有实物商品销售的便是直销,营销,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规定了: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也属传销行为。可见,即便有真实商品的认购,也不妨碍其是一种变相收取入门费用的形式。从本质上来说,不以最终的消费者消费而是以发展下线作为盈利来源的商业行为都可以视为传销。

而微信中疑似传销的营销模式普遍采用的便是这种分级代理制度,比如:1.做代理无需加盟费用,直接购买货物就可以成为销售代理;2.品牌代理有多个层级,拿货越多,层级越高,而最高等级的代理商则需要一次拿货数万元以上;3.成为代理后,就可以发展次级代理,也就是俗称的下线。每个层级的代理拿货价格不同,赚层级差价得到的收入要远高于直接销售,越高级别的代理依靠发展下级代理获得的收入越多。这种分级代理制度无疑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对传销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盈利模式的认定标准。

(二)“微商传销”有何新特点? 说起传销,可能有的朋友会记得有位叫慕容雪村的作家写了篇专题报道文章《卧底传销23天》,在这篇专题报道中他描绘了传销人员的生活景象:一群人挤在狭小的屋子里,热血沸腾大声地呼喊着“我要发财,科学致富”的口号。许多人认为传销组织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自己一定不会上当受骗;但当自己身处骗局之中时,却又往往一点也没有察觉。而最为关键的是,微商传销与传统传销相比已产生诸多变化,一切活动围绕着微信或者QQ等通讯工具或社交平台展开,上线与下线之间甚至根本没有见过面。相较于传统监禁成员,演讲上课的洗脑手段,微商传销的手段往往更加温和,甚至连发起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传销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从目前看来,“微商传销”与普通传销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 1.迷惑性更强,可能被包装成正常的商家营销手段。例如会员优惠折扣、分享到朋友圈返现等等。同时,这些商家通常真的有商品,但商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类似化妆品、服装和玉石首饰这类商品,价格弹性大,普通用户往往很难判断其是否为正品,也难以判断其实际价值。

2.单个用户受骗金额小。传统传销的入会金额往往在3500元到10000元之间,而微商传销的入门金额相对较小,即便用户发现被骗,往往也懒得报警,最多向平台举报这些商家,作为消费纠纷处理而已。

3.受骗人数总体数量巨大。每次骗取的金额虽然变小了,但得益于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快速,实际的案值往往不逊色于过去的传销案件。

4.作案成本更低,不需要培训下线,不需要活动场地,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开始作案。即便被举报,也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换个ID就可以再次上线。正是由于上诉这些特点,使得微商传销无所不在,甚至许多人参与其中而毫无知觉,同时由于它的迷惑性更强,也提高了平台的监管成本,让微商传销得以生存和蔓延。

三、“微商传销”有何表现? 微商传销尽管花样百出,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再新颖的形式也脱离不了其诱骗的本质,诱骗(当然传销者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骗人)“朋友圈”的亲朋好友加入其团队便是其最终目的。在这里简单归纳列举一些其最外化的行为表现:

1.不熟不杀。微商实际上依托于社交软件和平台,即所谓的熟人网络,传销者利用亲朋关系而非产品本身的质量为商品或商家的信用背书,向熟人推销或是拉拢入伙。

2.炫富晒单。通过虚假续传,宣扬不劳而获,往往打出轻松赚钱的噱头,如今天转发某某微商月入过百万的新闻,明天发发自己开名车喝名酒的照片,后天再晒晒软件制作的销售记录等,引诱意志力薄弱、贪慕虚荣的人入彀。

3.吹捧产品。推销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产品,品牌往往或假冒或山寨,或者干脆没有品牌,但价格异常,远高于市价、远低于市价都有可能,但对产品质量各种吹捧,却不提供任何资质证明。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拼命宣传产品目的不是卖产品给消费者,而是通过吹捧自己的事业,来吸引下线代理上钩。

4.夸夸其谈。热衷于传播鸡汤,大谈商机,着眼未来,各种引经据典,古今中外各路大神无不为其代言呐喊,吸引热血青年加入他们的团队。

四、“微商传销”有何法律责任? 微商传销尽管形式有所变化,但其“传销”的本质没变,其违法本质也不会改变。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微商传销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六条则规定,为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为传销行为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通知有关部门依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2.刑事责任。根据公安机关的立案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对组织者、领导者,应予立案追诉。而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基本量刑就在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而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对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情节严重作出了明确界定。根据《意见》,下列人员可以认定为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一)在传销活动中起发起、策划、操纵作用的人员;(二)在传销活动中承担管理、协调等职责的人员;(三)在传销活动中承担宣传、培训等职责的人员;(四)曾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一年以内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行政处罚,又直接或者间接发展参与传销活动人员在十五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人员;(五)其他对传销活动的实施、传销组织的建立、扩大等起关键作用的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的,对于受单位指派,仅从事劳务性工作的人员,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而对符合本意见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传销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一)组织、领导的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累计达一百二十人以上的;(二)直接或者间接收取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缴纳的传销资金数额累计达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三)曾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一年以内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行政处罚,又直接或者间接发展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累计达六十人以上的;(四)造成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五)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如何防范微商传销套路? 可能有的朋友参与到微商传销中,还以为自己从事的是一份事业,还在不断的为自己正名,比如曾看到一位做微商的朋友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我也在做微商,我没有夸大也没炫富,我只是做好我自己,不发展下线,不招代理,我就做我自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经被别人发展成下线代理,实质上他已经参与到传销当中了。不得不说,传销套路很深,受害的多是不愿发展或无法发展下线的最底层代理,他们往往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更有甚者,从上当受骗者成为参与传销的违法人员,最终误入歧途。因此在面对可疑的微商代理邀请时,必须擦亮双眼,学会甄别方法,防止“被套路”。在此,枚举一二,以供参考:

(一)毋起贪念。正所谓“天上不会掉下免费的馅饼”,而法律界也有句俗话说得好:“社会上最赚钱的方法都被写入了《刑法》里”。当听到他人宣扬轻松赚钱的方法时,务必提高警惕。传销之所以诱骗成功就在于其利用了人性中急于求成,好逸恶劳,渴望一夜暴富的劣根性,只有抵制诱惑方能不丧失理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浮夸鸡血的宣传文案自然不会再入你的法眼。

(二)毋信妄言。传销之所以难以识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利用了亲人朋友之间的信任关系。在面对熟人拉拢时,不能轻信一面之词,要提高对信息源的鉴别能力。毕竟现在PS技术如此发达,什么资质证书,转账截图,新闻报道,名人合影不能伪造呢?认准官方渠道,相信市场评价,凡事多百度多调查,总能识破谎言。

(三)毋生怠惰。如果想正经做生意,在加盟或代理之前,就必须下功夫考察代理对象,应查询其登记注册、经营资质等基本信息,例如其是否有直销或代理资质。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企业在我国从事直销经营须经商务部批准。因此,可通过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http://zxgl.mofcom.gov.cn)或国家工商总局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信息公布栏(http://zxjg.saic.gov.cn/saicmrktout/)查询直销企业的信息。

当然,即便相关商家企业真的有直销牌照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直销企业行传销之事的案例太多了,还需要多花时间认真分析其盈利模式,利润来源,判断所谓高额回报是否符合正常经营规律,以免误上贼船。希望通过曝光和强化监管,能让真正的微商远离非法传销,让这个新生事物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但即便如此,还是烦请各位微商朋友多注意营销方式少刷点屏,还朋友圈一片清净,别因为在微信里卖点东西,整的朋友都没得做了。当然,微信里面发布的销售信息也不全是传销,比如有些朋友偶尔发一个信息,介绍一些家乡的特产也是很正常的。是否是传销,大家严格按照上面总结出来的几个特点去分析,就应该比较好甄别出来了。

第二篇:商改住的法律风险

“商改住”问答

1.楼市限购政策出台,“商改住”已经进入调控的范围,然而,限购政策出台之后,部分“商改住”项目反而以不受限购令、限贷令影响作为卖点,市场销售呈上升趋势。专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答: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政策寻租空间。一方面,所有已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都把限制外地人在本地购房作为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北京来说,便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外地人限售。另一方面,地产调控政策并未涉及对商业地产项目的限购和信贷约束,以商业立项的地产项目依然可以申请贷款,而且不限购。有需求便有市场,限购政策出台之后,部分“商改住”项目市场销售看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2、商业立项的商住房往往产权只有40至50年,燃气不接通,水电按照商业项目收费,标准是民用水电的2倍以上,契税远高于住宅,交易成本也远远超过住宅,那为什么购房者还要去选择商住房呢?其中有哪些风险没有预见?

答:用15个字来概括,就是:户型小、总价低、地段优、易转手、不受限。首先,商住项目土地使用年限只有40-50年,购买商住项目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其次,商住项目电价、水价、物业费等都按照商业标准收取,不论购房意图和如何使用,商改住项目购买后的使用维护成本远高于普通住宅。再次, 商改住项目还无法按照住宅的标准缴纳契税,相关费用按照商用来计算,税率也可能会高于普通住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由于“商改住”是一种违法行为,购房者很有可能无法取得房产证。

3、对于部分开发商而言,将商业改住宅销售,这其中包含哪些灰色空间? 答:首先,非住宅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土地价格以及税费等运营成本,都低于住宅项目,例如科研用地的拿地价格往往只有普通住宅用地的1/10。其次,由 1 于当前住宅项目供不应求,同样一个地块,住房单价比商业地产更高。再次,非住宅项目无需强制性地建设配套设施,比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

4.我们都知道商业项目在拿地时,就比住宅用地从地价上占尽先机,“商改住”后利益更加丰厚,我们可以说商改住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吗?

答:我们通常所指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不能简单的说商改住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用地项目审批后的监管,对违法商改住的,要坚决查处,除应补缴土地出让金、土地价格以及税费外,还要有相应的惩治措施。

5.继2010年5月北京禁止酒店类项目分层、分套(间)销售后,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已建成非住宅项目房屋分割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已建成的非住宅项目禁止擅自分割。针对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目前购买“商改住”项目后期会否受到《通知》影响呢?

答:此次《通知》是对去年5月叫停酒店改住宅后的延续,酒店项目仅是商改住的一个类别,此次新政调控范围扩大到了所有非住宅立项的项目。《通知》明确,已建成的非住宅项目应严格按规划批准的房屋设计用途进行经营和使用,禁止擅自分割。对于确须改变房屋平面布局的,应在不改变房屋规划设计用途的前提下,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重新出具设计施工图纸,并报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审核,房屋分割涉及公用部位的,还应征得利害关系业主的一致同意。同时,房地产测绘机构应对非住宅项目进行测绘。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商改住”的项目,都会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完成分割,这个政策影响的是建成以后取得产权证的房屋想要再改变规划分割出售。比如一些商场,原来立项时是商业,建成后开发商首先拿到大产权证,如果想“商改住”,就要分割成很多间房子当住宅卖,这时就必须要进行测绘,而测绘则是办理产权 2 证的必须条件。因此,《通知》对“商改住”项目已有的分割不会产生影响,已取得预售证的在售项目不在本次规范的范围之内。

6.根据新实施的《物权法》第149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很多房产销售表示,在年限到期后,只要交纳一定的土地租用金就可以继续使用这块土地,购房者无需顾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答:这种说法是不可取的。根据《物权法》的规定,非住宅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不能自动续期。如果真需要继续使用土地,土地使用者应该在土地使用到期前一年提出申请。经批准准予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如果因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土地会被收回。

7.《物权法》保护的住宅产权人的居住权利,而“商改住”的用地单位为了规避风险,会趋利避害让购买者的权利大打折扣,容易产生各种纠纷。商改住项目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购买者值得注意的?

答: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商改住”的开发商为了通过规划审批,会弱化甚至去除作为住宅基本功能的厨房和卫生间,也不会安装排烟道和上下水,购房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二是非住宅项目一般不强制性要求设计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商为获得利润会尽可能的提高容积率,相对住宅而言,商业房的绿化、公共设施等面积都会有所减少。

三是非住宅项目不能办理户籍手续。由于前期商业房和住宅建设规划目的不同,一般商改住项目往往都不具有户口迁入、在附近学校就学等资格,无法迁入户口,无法就近入学。

四是商业房对通风要求相对较低,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而且以商业立 3 项的项目,购房人入住后可能会受到在此办公的企业的干扰。

五是非住宅项目的贷款期限一般不能超过10年,且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更不能享受普通商品住宅的税费优惠。

六是非住宅项目不能强制收取公共维修基金,日后房屋维修也将遇到难题。

8.购房者在 “住宅”买卖合同签署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防止日后产生的各种纠纷呢?

答:一是购房合同的各项内容要尽可能全面、详细,各项规定之间要避免相互冲突,尤其是不能与国家的政策法规相冲突。

二是合同上的项目名称,一定要与项目位置联系在一起,以免日后有出入。房屋的户型、面积一定要标示清楚,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及公用面积分摊原则等要明确说明。

三是房屋的档次和装修标准的表述一定要详细、具体。

四是付款方式、产权保证等都应详细、具体地加以说明,并对房屋整体结构、各部位配套设施及其部件的保修期给予明确规定。

五是违约责任的约定一定要对等。在购房合同中,一般承担违约责任的违约事项包括:签订认购书后,购房者不买房或要求换房,开发商不卖房或要求换房;购房者不按期付款;开发商不按期交房;面积变动超过约定幅度;房屋装修标准、质量不合要求,保修不到位;产权过户手续不全或不能按期办理等等。

第三篇:货物配送法律风险预防[推荐]

货物配送法律风险预防

1、公司选定

应当注意选择规模较大、信誉好、办事手续齐全的物流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以降低货物毁损、丢失等风险,可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需由律师审阅合同。

2、运费支付及承担

(1)与客户合作将运费计算加入货物价格中,合作合同或交易惯例中明确我方不承担运费,(2)特殊情况下如有我方代付运费,应与物流公司明确,如收据或发票中明确代垫事项或将交款人确定为对方。

3、产品保价及事务办理

大件或贵重商品应当办理保价,一般商品应依据商品价格、物流公司信誉程度等因素确定办理保值的必要性,原则上不用保价。

4、《托运单》填写注意问题

A、物品名称尽量填写清楚、具体,便于确定价格,便于核对与合同约定是否保持一致。

B、件数尽量明确具体数量,最好能让外行业人员看懂。

C、收货人栏填写清楚,保持与合同一致,以及电话保持一致。

D、根据物流、快递公司承运惯例,尽量与收获后加盖收获章的公司合作。

E、无论何种运费方式,尽量在单据填写“到付”或“提付”,但同时注意商业风险,避免物流公司收双份运费,引起误会。

F、坚决杜绝在票据及实践中委托物流公司收货款的情况。

5、货运单据保存

根据客户分类或发货日期,分类保存单据,货款收回之前不得诋毁。

6、物流或快递公司合作尽量选择免费条款在单据上显示不是非常明显、醒目的公司。和越法律网崔亮律师原著

第四篇: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范文模版]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中有越来越多的风险不断暴露,特别是法律风险。《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不断出台,以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风险依旧如影相随,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会有漏洞之处。比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投资不作法律可行性论证,项目运作缺少法定决策程序,企业决策人治化,轻易挪用资金,难以识别保险单、票据、信用证诈骗,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诈骗风险,国际投资与国际合作中引发的反垄断反倾销诉讼,重复引进技术,项目开发不作商标专利检索,项目合作及房地产业务中不审查土地合法性,不正当竞争给企业带来的身败名裂等等。这一切均对企业的发展不利,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据统计,在我国4000多万个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及经营者对企业法律风险缺乏深刻认识、防范,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法律风险一旦从隐患发展成为现实损害,将削弱企业实力及市场竞争力甚至危及生存。因此,探讨“防范中小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企业建立法律风险机制,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即在企业从筹备设立起到依法解散终止前,由于对法律规范的生疏或忽略,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其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与法律规范存在差异,并因此而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从而导致其受到处罚、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以及单方权益丧失的可能性。

企业法律风险可能来自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也可能来自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相比之下,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还相当欠缺。

那么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风险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一)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公司设立是指公司设立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为组建公司并取得法人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公司的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是否是虚假出资或会不会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是否会出现评估不实的现象,公司设立协议是否缺少书面设立协议或约定不当、是否缺乏股东之间竟业禁止机制、是否缺失保密条款,公司章程内容是否缺乏个性化、权利义务及风险控制是否明确、是否又不利公司发展的规定,是否能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公开性,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合法设立、规范经营。

(二)企业合同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又叫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人们经济交往自然变得稳妥可靠。但是,合同是

由人来订立的,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因此就有人利用法律漏洞把这个安全保障变成最危险的陷阱,他们精心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使大批企业和个人债台高筑,甚至濒临破产。

1、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风险

(1)未对合同对方资质(营业执照、业务许可文件)进行审查,未对合同对方信用进行审查。

(2)未按内部顺序履行签订手续。

(3)合同先履行后签订,先签章后填写合同内容等,合同未标注签订之日合同章加盖不符合规定影响合同效力。

(4)合同上载明的当事人名称与实际签章不符。

(5)合同未载明签订日期。

(6)需办理备案、公证的合同未料理相关手续。

(7)对内容尚具有不确定性的合同盖章。

(8)擅自调整已审批合同的内容。

(9)合同文本不当。

(10)责任限制条款不合理。

(11)合同双方/各方责任等条款约定不清晰。

(12)未约定保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知识产权、不可抗力等条款。

(13)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条款:如合同或局部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不合格;代理人逾越权限;意思表示不真实;显失公平。

2、合同履行和变更中的法律风险

(1)向合同载明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履行义务。

(2)未签署合法有效的协议对合同进行变卦。

(3)合同履行中,对方发生违约时未及时提出异议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4)合同履行中,对对方的异议未及时依约做出回应。

(5)合同争议处置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保管有效的法律文件。

(6)怠于行使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如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

(7)怠于行使求偿权:对方已经违约或履行期限届满前预期违约时,不及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8)怠于行使代位权:当我公司债务人不积极行使其到期债权,对我公司造成损害时,不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行使代位权。

(9)怠于行使解除权:对于依法可以随时解除的合同,未利用合同解除权保护我方利益;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出现后,未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

(10)怠于行使撤销权:对于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可撤销的合同,未行使我方的撤销权;当我公司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富,对我公司造成损害时,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行使撤销权。

(11)怠于行使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三)企业并购、融资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并购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因为法律环境变化或违反法律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经常面临融资困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融资,又难以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高门槛。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有的企业甚至靠拖欠贷款来获得经营所需资金,这就必然形成法律风险。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融资而借高利贷,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便可能将企业推入绝境。还有的企业为了多贷款,制造虚假文件骗取贷款,最后被定为贷款诈骗罪。少部分中小企业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这些企业即使靠银行贷款能够维持一时,但如果资金链一旦断裂,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中小企业在企业并购、融资操作中还存在一下法律风险:

(1)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2)由于法律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

(3)由于融资和支付引发的风险。

(4)产权不明、主体不适格导致的风险。

(5)由并购协议、程序带来的风险。

(6)由行政干预导致的风险。

(7)由目标公司反收购引起的风险。

(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

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掌握了公司里面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秘密,然后跳槽或被高薪挖走。这些人跳槽时往往企业的技术秘密、客户信息甚至客户关系带走。对于广告企业、展览企业、高科技企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商业秘密的泄漏或丢失,往往会对一个企业造成致命影响。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形成足够的保护机制和实际投入。

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通过权益实施的过程,即许可、转让或其他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和市场价值,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益实施或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法律风险,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发挥或商业利益的大小,主要涉及以下的问题:

1、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策略缺失或不健全的法律风险。

2、知识产权交易管理混乱的法律风险。

3、研发阶段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4、申请专利权过程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5、商业合作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6、员工流动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7、驰名商标认定申请中的法律风险。

8、驰名商标注册保护中的法律风险。

9、侵犯驰名商标商业利益保护中的法律风险。

10、忽视域名注册为商标或商号的法律风险。

(五)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重点体现在劳动管理和劳动保障上,从招聘员工开始,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直至解除劳动合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国家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企业行为,严格按照法律履行相关程序,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劳动纠纷从而成功避免法律风险。企业依法实施劳动管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企业的劳动权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招聘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法律风险。

2、被招聘员工违背与原单位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风险。

3、试用期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4、未订立培训协议或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5、竞业限制条款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6、处理劳动关系程序不到位的法律风险。

7、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风险。

8、违背劳动法规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9、与没有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法律风险。

10、企业未缴纳工伤保险,将产生工伤赔偿的巨额伤残金由企业自行承担的法律风险。

11、企业不按约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行为的法律风险。

12、违反女职工特别保护规定的法律风险。

13、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员工休息休假将受到国家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六)企业涉及诉讼、仲裁的法律风险

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诉讼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经理人、企业法务要充分了解诉讼程序及诉讼技巧,以保证企业免受讼累,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在现实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往往花费很大的代价赢得了诉讼,却无法取得满意的诉讼结果,因此,企业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应当掌握一定的法律处理技巧。

1、诉讼前的准备

(1)证据是否齐备;

(2)有没有超过法定诉讼时效;

(3)诉讼当事人的确定及当事人有无有效的住址,诉讼材料能否及时送达;

(4)管辖权问题;

(5)诉讼成本大约是多少,包括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差旅费等;

(6)对方当事人有无财产可执行;

2、诉讼中的风险

(1)不能充分举证的风险;

(2)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证人不出庭作证或者参加了旁听的法律风险。

(3)超时提供证据的风险;

(4)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

(5)不按时出庭的风险;

(6)申请鉴定的风险;

(7)仲裁请求不当、不全或者超过时效的风险。

3、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有:

(1)对方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

(2)对方当事人已无财产可执行;

(3)对方当事人怠于行使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

(4)无法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下落或被执行人财产下落。

前一部分中列举了企业在设立、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法律风险表现形式。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任何利润的获取,必然伴随风险。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风险法律防范控制意识。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对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由于其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但对于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其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因而成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企业防范控制法律

风险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强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对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更注重于速度和效率。而存在法律风险的速度和效率是没有速度和效率的,不但达不到决策的预期目标,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危害,导致企业走向衰落、倒闭。所以,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必须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由企业管理者至上而下形成整个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使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其次,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还必须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发生的法律风险原因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法律风险意识。只有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都建立起了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可能减少和避免发生潜在的法律风险。而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必须通过长期和不间断的法律培训教育来实施。

2、规范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守法经营。

规范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守法经营,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内容。首先,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理顺企业内部关系,明确责任,保证企业重要事项有章可循,最大可能避免因规章制度,尤其是合同管理制度和劳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各种法律风险。其次,对于企业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再次,一定要坚持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利用法律提供的运作空间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但若其放弃了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那么其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便成为迟早的事情。

3、突出防控重点,特别是加强合同管理制度、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由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多由合同形式予以确定,因此合同管理便成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重点。首先,合同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归口管理,配备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熟悉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合同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承办其他合同事务。其次,建立合同管理的配套管理制度。为强化合同管理,在总结企业合同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规定,结合在合同谈判、起草、审核、会签、履行、委托授权、用印等方面的情况,制定配套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并通过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全面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再次,建立与完善合同履行的监督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及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反馈合同履行情况的最新进展,确保合同各方能够完全、全面的履行合同。最后,针对企业的各种可能发生法律纠纷的业务经营行为,法律专业人士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抓好合同的审核与监督,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尽力避免纠纷或案件的发生,做到即使发生纠纷或案件,也必须在事实和法律方面有利于本企业取得或维护其合法权益。

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建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中,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建立法律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抓住工作重点,才不至于避重

就轻,顾此失彼。

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

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同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机关,也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关键环节。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考核,有部分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切实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5、积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结合我国逐步规范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增强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诉讼案件、纠纷事件管理,主动做好起诉、应诉和非诉调解工作。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格遵守《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清理企业所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公司对所拥有的商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文字作品等知识产权,该申报的一定要及时申报,发现外单位侵权的一定要主动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6、聘请或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法律人士。

从本次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配备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的工作人员;有部分企业虽然有此方面的人员,但法律素质不高,仅仅能应付企业一般的诉讼案件,对企业的合同实行一般的管理。而对于较复杂疑难的纠纷或专业性较强的合同把握不了。因此,建议企业考虑长久规范的发展,应聘请那些专业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且能帮助企业有效实施法律风险防控的专业律师团队作为自己的常年法律顾问,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企业打官司。

第五篇:微商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分析

微商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微商的概念

何谓微商?微商指的是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进行的商业活动,或者简单的指通过手机开店来完成网络购物。与我们接触最多的微商主要是微信电商和微博电商。

二、微商的现状

“微商”是近两年新兴起的名词,是微信商人的意思。据统计,2014年第二季度末,微信活跃用户达4.38亿,而同时期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在5亿左右。微信 软件的普及直接带动了“微商”热,利用朋友圈平台做生意,通过代理商或者代购等方式牟取差价,成为各行业人员兼职挣外快新潮流,“微商月销售百万、造就创 富神话不是梦”等网络新闻此起彼伏,促使公众趋之若鹜。“微商”的蓬勃发展本质是移动社交电商兴起的市场机会,是多重因素下的市场变革,传统销售平台已经走向成熟,市场准入、内部管理机制及信誉评价机制完备,新晋品牌的突破难度大,而微信等移动社交电商无需成本且不受行业限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微商”成为市场的不二选择。

三、微商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些“微商”存在侥幸、跟风、从众心理,暴利驱使、知假售假,认为大家都在卖都没事“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以为是民事关系,未意识到触犯刑法。但“微商”里不是法外乐园,“微商”因触犯刑法被判刑的新闻屡见不鲜。与传统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以“微商”为代表的具有社交属性移动网络销售模式,无条件的市场准入、执法监管及内部监控机制的滞后,使得“微商”里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法律风险。

(一)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法律风险: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2014年3月11号,苏州市常熟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常熟东门大街一家童装店内当场查获假冒“CHANEL”皮包8个、耳钉15只、戒指4 只、胸针2只、项链6条;假冒“Cartier”手表1只;假冒“A•LANGE&SOHNE”手表1只;假冒“LV”皮包3个;假冒 “MARCJACOBS”眼镜1副、童鞋1双;假冒“CELINE”包1个。

2014年3月19日,常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又接到匿名举报称,常熟市镇东门大街一家童装店的老板孙某在微信朋友圈中销售假冒香奈儿、LV等奢侈品皮具及 饰品。随后,经侦大队立案侦查,并传唤孙某进行问询。孙某承认了从2012年开始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假冒的香奈尔、路易威登、普拉达等奢侈品牌皮包、鞋、皮带、眼镜等“奢侈品”300余件,销售金额26万余元的事实。

2014年9月3日,因犯罪嫌疑人孙某已怀孕七个月,常熟市公安局依法对其取保候审。2015年2月26日,经常熟市人民检察院审查结束,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向常熟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实际上,在微信平台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与在淘宝网上或者线下销售假货的经营模式并无二致,只是利用了不同的销售渠道,行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当然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刑法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就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达到二十五万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见,在微信平台上售假要达到刑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其实并不难,只是很多微商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二)销售伪劣产品的法律风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说起微信售假,不得不提到一个网络红人——周梦晗。她的出现,将“微商事业”引向了一个疯狂的巅峰,也撕开了微信营销背后的丑陋和罪恶。

根据媒体报道,周梦晗22岁,河南商丘人,曾赴奥地利留学,回国后通过社交网络售卖面膜。今年2月,众多买家投诉其卖劣质面膜致容颜被毁,周销声匿迹。网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周梦晗卖劣质面膜的话题已有2万(人次)讨论,1445.7万次阅读。

如果不是被众多粉丝客户声讨,周梦晗这个“90后”女孩,恐怕仍在“网红转战微商”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积累财富。

查看周梦晗在各类社交网站发布的照片和视频截图可以发现,周确实是一位美女,皮肤白皙通透、宛若凝脂,竟能看到反光。周梦晗号称使用自家面膜,这曾让众多买家一样,坚信这种面膜有奇效,她们陆续从周梦晗的微信号买面膜,并称呼她为“女神”、“神仙姐姐”。

一片蚕丝面膜,定价19元。银色塑料袋包装上,仅有一个钢印的生产日期,没有卫妆准字、生产商、厂址等任何标识。

周梦晗曾说,面膜的配方源自她认识的一位老中医,自己再找工厂加工生产。蚕丝是她从国外进口,因为时间仓促,公司在筹备中,所以包装简陋,但不久就会正式上市。

问题爆发在今年年初,一位面膜使用者在微博里开启了“神仙姐姐售卖三无产品面膜”的话题,称使用了周梦晗卖的面膜后,皮肤严重过敏。

“美容成了毁容。”柯灵是受害者之一,在近两个月内,她搜集到近50位受害者的信息。这些姑娘来自全国多个省份,在提供给柯灵的照片里,她们的面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爆痘,甚至长毛等症状。部分使用者的就医诊断是:过敏性皮炎和激素依赖性皮炎。

转眼间,周梦晗“女神”的称号就变成了“女骗子”。

此前,她多次保证她卖的面膜绝对不含重金属、荧光剂等有害成分,“出现问题照价赔偿100倍”。

从2015年2月后,这些承诺就随着她一起消失了。

在事发后初期,周梦晗曾让买家退货,退还了部分款项,包括一些代理的保证金。但事情的发展显然超出了她的想象。

2015年2月2日,周梦晗名为“小桃心”的微信账号发布了最后一条信息:“因为近日质疑事件,检测报告未出前,我不再发表有关此事的任何言论,我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随后的两个多月,未见“交代”,也无音讯。多名曾经的粉丝、买家被周梦晗在微信中拉黑或屏蔽,有买家试图通过寄货和退货地址、电话找到她本人,发现地址和电话均不属实。

维权很艰难,有人到当地工商部门投诉,被以“案发不在本地”为由拒绝受理。

像周梦晗这样的微商,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在少数,她们正面临着销售伪劣产品罪等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就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如果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 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如果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 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如果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海关代购 不报关的法律风险: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2014年8月1日,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2014年第56号公告)正式实施,将对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 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管,让海外代购有法可依。“56号文”规定:不管是个人到国外购物,还是电商企业做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都必须接受海关监管,提交相应的 货物清单,办理报关手续。未以《货物清单》、《物品清单》方式办理报关手续的跨境电商和海外代购等行为,将都涉嫌走私。

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将被处三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逃应缴税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将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违反国家特许经营权的法律风险:非法经营罪

43岁的吕某某雇佣39岁的杨某某(女)帮助其在哈尔滨非法经营药品,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间,吕某某将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收购来的颈复康颗粒、通心络胶囊等药品,通过中铁快运以保健品的名义从天津站181次托运到哈尔滨站,杨某某将药品取走后分别销售给哈尔滨德善堂医药公司、宋某某所在的医药公司和付某某等人,并将药款以银行汇款的方式给付吕某某191万余元;德善堂以汇款的方式给付吕某某药款354122元。2013年6月3日在中铁 快运天津站再次托运价值55685元的药品时,被民警当场查获。

44岁的赵某某于2012年至2013年4月间,先后10次从吕某某处购买药品,吕某某将自己收购的药品以保健品的名义通过中铁快运托运给赵某某,获药款185907元。2013年4月至8月间,赵某某自己非法收购诺和龙等119种4344盒药品准备倒卖,价值245961元。案发后赃物被全部收缴。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间,36岁的陈某某向张某某(另案处理)购买药品,吕某某18次通过中铁快运从天津站将张某某的药品以保健 品名义,以陈某某为收货人托运到哈尔滨站,交易价值394875元。陈某某通过网银汇款给张某某药款295047元,案发后挽回赃款1万元。

43岁的李某某自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向吕某某购买药品。吕某某先后10次以保健品的名义通过中铁快运从天津站托运到李某某指定的太原站。李某某通过银行付给吕某某药款336158元。

综上,被告人吕某某非法经营价值323万余元;被告人杨某某非法经营价值226万余元;赵某某非法经营价值43万余元;陈某某非法经营价值39万余元;被告人李某某非法经营价值33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5名被告人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药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依法惩处。被告人吕某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被告人杨某某在案件中处于从属地位属于从犯,被告人陈某某庭审中无故翻供均应依法判处;被告人李某某因危险驾驶罪罚金1万元尚未执 行,应与本罪附加刑3万元合并执行。

根据刑法的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将处五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伪造成交记录的法律风险:虚假宣传、欺诈

近日,网络曝光了一组微商利用作弊软件制造虚假截图的消息,看后不由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这些成交记录多是造假!从交易对话到转账记录,均可用“微信对话生成器”、“支付宝转账截图生成器”等各种软件进行造假。

记者发现,爱在朋友圈晒业绩的多为卖面膜、皮包、服装及装饰品的微商,而且这种做法甚至可能演变成为传销,一些微商的重心不是放在销售产品上,而是为了发展下线,招代理商,有诈骗嫌疑。

对此,武汉盈科律师事务所吴良涛律师表示,如果微商使用舞弊软件“刷”单,轻则虚假宣传,重则构成欺诈。作为微商平台的提供者,微信应 采取多重措施,预防、监管微商造假的泛滥。“微商售卖的产品没有售后,没有第三方监管,而且朋友之间的交易不能定义为消费关系,无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的规定来维权,最好不要在微商上购买任何产品。”

四、微商法律风险的防范

“微商”里的乱象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和法治环境,完备的市场经济秩序须将一切的经济行为都纳入法治轨道,法律既保护合法的经济行为,也打击危害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微商”有风险,销购需谨慎。网络不是法外空间,社交软件里形成的法律关系需要法律规范及时补位,“微商”里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应增 强法律意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不是避风港,莫触法律底线,否则最终害人又害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罗大众应该比较喜欢两个词:趋之若鹜和侥幸心理。蟹固然好吃,也有可能扎到手,轻则名誉扫地,重则身陷囹圄。怎么防范关键在于怎么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首先微商代理的商品应该是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的产品,其次则是代理的方式方法,务必要合规合法。总之,切不可为追逐利益而违法犯罪。

您的私人法律顾问,随时为您守候!

有任何法律问题,请搜索微信号:chong986211236

下载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油站预防法律风险十一条禁令

    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分公司加油站 预防法律风险十一条禁令一、严禁擅自使用加油站公章、财务章及其他印章对外签订或出具各类合同、协议、意向书、对账单、收据、证明及其他对......

    社区廉政风险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5则范文

    社区廉政风险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 一、廉政风险防范表现形式 1、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2、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走低,背离社会主义......

    安全环保部廉政风险涉及岗位及表现形式

    廉政风险涉及岗位及表现形式 一、 检测人员方面 岗位职责 检测粉尘合格率 廉政风险 1、检验检测不到位,把关不严。检验人员在检验检测工作中,未按相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

    中小微企业的法律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分析——设立、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邓洁,是找大状法律服务公司签约的律师,来自新疆正通律师事务所。企业面临的......

    银行信贷审查风险及预防

    银行信贷审查风险及预防 借款审查风险及防范 对借款人的有关资格资质进行审查,是借款合同签订的前提,也是借贷行为必不可少的程序。审查的重要意义在于评估贷款风险的大小,近而......

    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预防与控制

    大家都知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任何利润的获取,必然伴随着风险。基业长青是每一个企业家的梦想,百年老店却总是凤毛麟角。企业存在一天,风险就相伴随一天。海尔集团董事长张......

    国库资金风险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

    国库是国家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库工作是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重要工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经理国库是国家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国库风险主......

    风险点表现形式及防控措施(精选合集)

    查找廉政风险点的类别及表现形式 一、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是: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弄虚作假,软弱涣散,以权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