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整合工作讲话要点

时间:2019-05-15 06: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理整合工作讲话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理整合工作讲话要点》。

第一篇:清理整合工作讲话要点

木材加工厂点清理整合成员单位

协调会议领导讲话提纲

(2007年 月 日)

一、此项工作的意义

年初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二次全委会、市委重点工作会议以及市政府第十二届一次全体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都将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按照要求,市政府制定了《市清理整合木材经营加工厂点工作方案》,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

进行木材加工厂点清理整合,是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建设产业发达的新林区必然要求。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喜军书记要求,全市木材精深加工以全面整合现有企业为重点,逐步关停以拼资源环发展的企业,引导和促进粗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变。在十届二次全委会上,喜军书记强调,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进行木材加工企业资格重新认证,对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缴税额度小、消耗资源多等不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加工厂点,采取限制原料供应等必要手段,促使其关停并转。把发展的重点向资源富集、加工业基础雄厚的 等地聚合,其他区局今后不再上一般性木材加工项目,实现木材加工企业的优化重组,实现科学发展。兆君市长在相关会议上,对清理整合木材加工厂点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可以说,此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站在确保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国有林区林业产权制改革取得更高成效的的高度上,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对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要求较高,我们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把次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此项工作的方法步骤

在《市清理整合木材经营加工场点工作方案》中,对清理整合的范围和目标、清理整合的对象及措施、清理整合的时间安排和方式以及组织机构,都给予了具体安排。

一是关于清理整合的范围和目标:此次清理整合的范围为全市所有木材经营加工厂点。此次行动在查处和取缔违法设立或有违法行为加工厂点同时,重点是对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缴税额度小的木材经营加工厂点实施整合或关停。在规模数量上,对全市1130家木材经营加工厂点拟整合、关停、取缔504家,其中:精深加工78家,粗加工426家;保留626家,其中:精深加工291家,粗加工335家。

二是清理整合的步骤:此次行动时间自2007年4月18日开始至2007年 9月末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4月18日至6月30日为第一阶段,各县(市)、区、局进行全面自查自清,并形成完善的清理整合资料。7月1日至8月15日为第二阶段,市清理整合领导小组深入各地、各单位对清理整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8月16日至9月末为第三个阶段,市清理整合领导小组依据各县(市)、区、局的清理整合结果,进行全面复查验收。

三、协调会议的主要任务

一是对清理整合工作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人员配备、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

二是研究讨论《工作方案》,对相关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

三是确定各成员单位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第二篇:2006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点

2006年是全面完成三年清欠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按期完成清欠工作目标的同时,实现工作重心由清理解决现有拖欠向切实防止新的拖欠转变,工作方式由大规模集中清理向强化日常监管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为确保按期完成清欠目标,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2006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点:

一、工作任务和要求

2006年清欠工作总的任务是:在前两年清欠工作的基础上,标本兼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清欠工作目标。坚持政府带头,巩固政府投资项目清欠工作的成果,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的偿付任务;加大社会投资项目的清欠力度,确保社会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基本偿付。同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维护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具体工作要求是:

(一)对2003年年底前已竣工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要逐项分析拖欠原因,落实资金来源,实现财务结清;社会投资项目剩余拖欠,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督促债权债务双方限期结算,签订还款协议并按期、足额还款。对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拖欠项目,有关部门要协助法院做好相关工作。2004年以后竣工项目产生的拖欠,要引导双方签订还款协议,通过经济或法律手段解决;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各地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新的拖欠发生。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采取集中协调、专人负责、重点督办等多种方式监督还款计划的执行,保证按期还款;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可以通过资产变现筹措还款资金。对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或控股项目,政府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引导双方通过市场中介机构核定欠款数额,制订还款计划;不能达成一致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3.对因拖欠单位依法注销或破产而无法清偿的拖欠工程款,原拖欠单位有主管部门的,要落实主管部门的责任,督促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确实无法追偿的,依照《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核减或核销。同时,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对清欠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1.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清欠工作目标考核、清欠进度定期通报等制度,对本地区剩余拖欠项目逐项核实拖欠底数,确定还款数额和还款时间,制订有关工作方案,并于2006年5月底前上报部际工作联席会议。要在2006年7月组织对本地区清欠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报国务院并抄送建设部,同时在全省(区、市)范围内通报。对未能按期完成清欠任务,以及落实长效机制不力的,要严肃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责任。

2.部际工作联席会议要继续加强对全国清欠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清欠进度缓慢、长效机制落实不力的地区,要在上半年进行重点督查,并选择一批拖欠数额大、影响恶劣的项目进行专项督查;要及时向各地通报清欠工作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布。部际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2006年清欠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组织对各地清欠工作和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的考核,结果向全国通报。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监督拖欠双方严格依法解决拖欠工程款,防止在偿还拖欠过程中发生商业贿赂行为,对发现涉及政府公务人员的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对尚未执结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对在2005年以前进入执行程序,有执行能力但尚未执结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要协助人民法院做好重点清理和限时执结工作。对已进入执行程序的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案件,应带头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清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和做法,鼓励和支持律师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四)完善调查统计和社会监督制度

1.建设部要会同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施工企业被拖欠情况(拖欠的构成、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共同研究建立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统计办法,统一调查统计口径,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按照《关于组织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情况调查制定还款计划的通知》(建市[2004]44号)规定的标准定期上报,逐步建立相关的国家信息统计和通报制度。对未上网申报的2003年年底前已竣工项目拖欠,要查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解决。对2004年以后竣工的政府投资项目发生拖欠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社会项目发生新欠的,要引导相关企业通过仲裁或司法途径解决。

2.省级人民政府要把解决相关举报投诉作为清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信访条例》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举报投诉处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举报投诉的受理渠道畅通,职责分工明确,处理解决及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教育、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部门要配合本级信访部门,认真处理好有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举报投诉。对因拖欠工程款引起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建设等有关部门妥善解决。要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的举报投诉渠道追索欠薪,为农民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支持和帮助。对采取违法手段讨薪的,要配合公安机关严肃处理。

3.各地要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宣传清欠工作进度较快地区的经验。要选择一些典型拖欠项目,重点分析拖欠产生的原因、相关责任以及解决方法,加强宣传和引导。对拒不配合清欠工作,恶意拖欠,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单位,要予以曝光。

三、进一步完善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1.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规范政府投资预算管理,落实资金来源,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政府投资项目拖欠的发生。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和加强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概算管理的办法,进一步督促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强化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审批,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要研究制订有关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的办法,建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监控机制,防止工程因超概算形成新的拖欠。要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继续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合同制、建设监理制等制度,同时要研究探索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代建制”模式,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第三篇:2006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点

2006年是全面完成三年清欠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按期完成清欠工作目标的同时,实现工作重心由清理解决现有拖欠向切实防止新的拖欠转变,工作方式由大规模集中清理向强化日常监管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为确保按期完成清欠目标,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2006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点:

一、工作任务和要求 2006年清欠工作总的任务是:在前两年清欠工作的基础上,标本兼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清欠工作目标。坚持政府带头,巩固政府投资项目清欠工作的成果,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的偿付任务;加大社会投资项目的清欠力度,确保社会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基本偿付。同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维护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具体工作要求是:

(一)对2003年年底前已竣工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要逐项分析拖欠原因,落实资金来源,实现财务结清;社会投资项目剩余拖欠,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督促债权债务双方限期结算,签订还款协议并按期、足额还款。对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拖欠项目,有关部门要协助法院做好相关工作。2004年以后竣工项目产生的拖欠,要引导双方签订还款协议,通过经济或法律手段解决;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各地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新的拖欠发生。

(二)尚未偿付的2003年年底前拖欠农民工工资,各地要逐项核查,核查属实的,要在2006年6月底前偿付完毕。2004年以后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发生拖欠的要查明原因,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各地要制定计划,完善配套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抓紧贯彻落实防止新欠的制度和办法。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抓好督促落实,按考核各地清欠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防止发生新的拖欠。要将拖欠工程款作为单列项目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与应收工程款分开统计,制定并颁布有关统计标准,并建立清欠通报制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保证按合同约定或按月足额支付。

二、切实解决现有拖欠,按期完成清欠任务

(一)加快清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

1.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清欠工作进展相对滞后的市、县,省级人民政府要开展重点督查,逐项落实剩余拖欠项目,采取必要的措施限期解决。对财政困难、历史拖欠量大的市、县,省级人民政府要帮助协调解决清欠问题,确保本地区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按目标要求,基本实现财务结清。

2.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存在的工程超概算、结算时间长、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各地要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因工程超概算造成拖欠的项目,地方政府要抓紧提出处理意见。对因结算时间长造成拖欠的项目,地方政府要督促各方尽快完成结算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对因地方政府承诺配套资金不到位造成拖欠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在2006年6月底前负责解决。

3.对存在剩余拖欠的市政基础设施、教育、交通项目,分别由国务院建设、教育、交通等主管部门督促地方政府提出解决办法,督促落实还款资金。财政部要督促各地抓紧贯彻落实《关于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清理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工作的通知》(财建[2005]461号)。

(二)集中力量基本解决社会投资项目拖欠

1.对社会投资项目剩余拖欠,各地要逐项分析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加以引导,督促双方签订还款协议,并监督实施。对2006年6月底前仍未签订还款协议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的责任单位,省级人民政府要将其列入失信单位名单,并在7月底前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抄送建设部;建设部将失信单位名单在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公布。有关部门对失信单位在土地招标、新上项目、施工许可、银行贷款、市场准入等方面加以限制,情节严重的取消资格清出市场。

2.对国有或国

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8号)要求,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尽快核定欠款数额,在规定期限内制订还款计划并进行公证。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采取集中协调、专人负责、重点督办等多种方式监督还款计划的执行,保证按期还款;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可以通过资产变现筹措还款资金。对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或控股项目,政府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引导双方通过市场中介机构核定欠款数额,制订还款计划;不能达成一致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3.对因拖欠单位依法注销或破产而无法清偿的拖欠工程款,原拖欠单位有主管部门的,要落实主管部门的责任,督促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确实无法追偿的,依照《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核减或核销。同时,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对清欠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1.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清欠工作目标考核、清欠进度定期通报等制度,对本地区剩余拖欠项目逐项核实拖欠底数,确定还款数额和还款时间,制订有关工作方案,并于2006年5月底前上报部际工作联席会议。要在2006年7月组织对本地区清欠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报国务院并抄送建设部,同时在全省(区、市)范围内通报。对未能按期完成清欠任务,以及落实长效机制不力的,要严肃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责任。

2.部际工作联席会议要继续加强对全国清欠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清欠进度缓慢、长效机制落实不力的地区,要在上半年进行重点督查,并选择一批拖欠数额大、影响恶劣的项目进行专项督查;要及时向各地通报清欠工作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布。部际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2006年清欠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组织对各地清欠工作和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的考核,结果向全国通报。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监督拖欠双方严格依法解决拖欠工程款,防止在偿还拖欠过程中发生商业贿赂行为,对发现涉及政府公务人员的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对尚未执结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对在2005年以前进入执行程序,有执行能力但尚未执结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要协助人民法院做好重点清理和限时执结工作。对已进入执行程序的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案件,应带头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清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和做法,鼓励和支持律师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四)完善调查统计和社会监督制度

1.建设部要会同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施工企业被拖欠情况(拖欠的构成、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共同研究建立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统计办法,统一调查统计口径, 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按照《关于组织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情况调查制定还款计划的通知》(建市[2004]44号)规定的标准定期上报,逐步建立相关的国家信息统计和通报制度。对未上网申报的2003年年底前已竣工项目拖欠,要查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解决。对2004年以后竣工的政府投资项目发生拖欠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社会项目发生新欠的,要引导相关企业通过仲裁或司法途径解决。

2.省级人民政府要把解决相关举报投诉作为清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信访条例》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举报投诉处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举报投诉的受理渠道畅通,职责分工明确,处理解决及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教育、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部门要配合本级信访部门,认真处理好有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举报投诉。对因拖欠工程款引起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建设等有关部门妥善解决。要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的举报投诉渠道追索欠薪,为农民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支持和帮助。对采取违法手段讨薪的,要配合公安机关严肃处理。

3.各地要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宣传清欠工作进度较快地区的经验。要选择一些典型拖欠项目,重点分析拖欠产生的原因、相关责任以及解决方法,加强宣传和引导。对拒不配合清欠工作,恶意拖欠,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单位,要予以曝光。

三、进一步完善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1.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规范政府投资预算管理,落实资金来源,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政府投资项目拖欠的发生。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和加强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概算管理的办法,进一步督促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强化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审批,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

设部门,由建设部门统一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建立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单位曝光制度。对经投诉举报查实的单位,按季度在媒体上公布。

3.要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清欠工作。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引导企业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和约束企业市场行为,防止拖欠工程款现象的发生。

第四篇:2006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点

2006年是全面完成三年清欠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按期完成清欠工作目标的同时,实现工作重心由清理解决现有拖欠向切实防止新的拖欠转变,工作方式由大规模集中清理向强化日常监管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从根本上

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为确保按期完成清欠目标,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2006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点:

一、工作任务和要求2006年清欠工作总的任务是:在前两年清欠工作的基础上,标本兼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清欠工作目标。坚持政府带头,巩固政府投资项目清欠工作的成果,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的偿付任务;加大社会投资项目的清欠力度,确保社会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基本偿付。同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维护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具体工作要求是:

(一)对2003年年底前已竣工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要逐项分析拖欠原因,落实资金来源,实现财务结清;社会投资项目剩余拖欠,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督促债权债务双方限期结算,签订还款协议并按期、足额还款。对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拖欠项目,有关部门要协助法院做好相关工作。2004年以后竣工项目产生的拖欠,要引导双方签订还款协议,通过经济或法律手段解决;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各地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新的拖欠发生。

(二)尚未偿付的2003年年底前拖欠农民工工资,各地要逐项核查,核查属实的,要在2006年6月底前偿付完毕。2004年以后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发生拖欠的要查明原因,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各地要制定计划,完善配套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抓紧贯彻落实防止新欠的制度和办法。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抓好督促落实,按考核各地清欠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防止发生新的拖欠。要将拖欠工程款作为单列项目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与应收工程款分开统计,制定并颁布有关统计标准,并建立清欠通报制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保证按合同约定或按月足额支付。

二、切实解决现有拖欠,按期完成清欠任务

(一)加快清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

1.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清欠工作进展相对滞后的市、县,省级人民政府要开展重点督查,逐项落实剩余拖欠项目,采取必要的措施限期解决。对财政困难、历史拖欠量大的市、县,省级人民政府要帮助协调解决清欠问题,确保本地区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按目标要求,基本实现财务结清。

2.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存在的工程超概算、结算时间长、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各地要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因工程超概算造成拖欠的项目,地方政府要抓紧提出处理意见。对因结算时间长造成拖欠的项目,地方政府要督促各方尽快完成结算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对因地方政府承诺配套资金不到位造成拖欠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在2006年6月底前负责解决。

3.对存在剩余拖欠的市政基础设施、教育、交通项目,分别由国务院建设、教育、交通等主管部门督促地方政府提出解决办法,督促落实还款资金。财政部要督促各地抓紧贯彻落实《关于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清理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工作的通知》(财建[2005]461号)。

(二)集中力量基本解决社会投资项目拖欠

1.对社会投资项目剩余拖欠,各地要逐项分析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加以引导,督促双方签订还款协议,并监督实施。对2006年6月底前仍未签订还款协议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的责任单位,省级人民政府要将其列入失信单位名单,并在7月底前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抄送建设部;建设部将失信单位名单在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公布。有关部门对失信单位在土地招标、新上项目、施工许可、银行贷款、市场准入等方面加以限制,情节严重的取消资格清出市场。

2.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8号)要求,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尽快核定欠款数额,在规定期限内制订还款计划并进行公证。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采取集中协调、专人负责、重点督办等多种方式监督还款计划的执行,保证按期还款;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可以通过资产变现筹措还款资金。对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或控股项目,政府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引导双方通过市场中介机构核定欠款数额,制订还款计划;不能达成一致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3.对因拖欠

单位依法注销或破产而无法清偿的拖欠工程款,原拖欠单位有主管部门的,要落实主管部门的责任,督促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确实无法追偿的,依照《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核减或核销。同时,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对清欠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1.省级人民政府要坚

持清欠工作目标考核、清欠进度定期通报等制度,对本地区剩余拖欠项目逐项核实拖欠底数,确定还款数额和还款时间,制订有关工作方案,并于2006年5月底前上报部际工作联席会议。要在2006年7月组织对本地区清欠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报国务院并抄送建设部,同时在全省(区、市)范围内通报。对未能按期完成清欠任务,以及落实长效机制不力的,要严肃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责任。

2.部际工作联席会议要继续加强对全国清欠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清欠进度缓慢、长效机制落实不力的地区,要在上半年进行重点督查,并选择一批拖欠数额大、影响恶劣的项目进行专项督查;要及时向各地通报清欠工作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布。部际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2006年清欠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组织对各地清欠工作和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的考核,结果向全国通报。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监督拖欠双方严格依法解决拖欠工程款,防止在偿还拖欠过程中发生商业贿赂行为,对发现涉及政府公务人员的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对尚未执结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对在2005年以前进入执行程序,有执行能力但尚未执结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要协助人民法院做好重点清理和限时执结工作。对已进入执行程序的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案件,应带头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清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和做法,鼓励和支持律师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四)完善调查统计和社会监督制度

1.建设部要会同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施工企业被拖欠情况(拖欠的构成、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共同研究建立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统计办法,统一调查统计口径,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按照《关于组织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情况调查制定还款计划的通知》(建市[2004]44号)规定的标准定期上报,逐步建立相关的国家信息统计和通报制度。对未上网申报的2003年年底前已竣工项目拖欠,要查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解决。对2004年以后竣工的政府投资项目发生拖欠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社会项目发生新欠的,要引导相关企业通过仲裁或司法途径解决。

2.省级人民政府要把解决相关举报投诉作为清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信访条例》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举报投诉处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举报投诉的受理渠道畅通,职责分工明确,处理解决及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教育、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部门要配合本级信访部门,认真处理好有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举报投诉。对因拖欠工程款引起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建设等有关部门妥善解决。要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的举报投诉渠道追索欠薪,为农民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支持和帮助。对采取违法手段讨薪的,要配合公安机关严肃处理。

3.各地要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宣传清欠工作进度较快地区的经验。要选择一些典型拖欠项目,重点分析拖欠产生的原因、相关责任以及解决方法,加强宣传和引导。对拒不配合清欠工作,恶意拖欠,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单位,要予以曝光。

三、进一步完善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1.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规范政府投资预算管理,落实资金来源,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政府投资项目拖欠的发生。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和加强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概算管理的办法,进一步督促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强化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审批,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要研究制订有关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的办法,建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监控机制,防止工程因超概算形成新的拖欠。要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继续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合同制、建设监理制等制度,同时要研究探索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代建制”模式,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建市[2006]6号)的要求,从2006年1月起,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防止因带资承包施工导致的拖欠行为。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5]354号)和《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5]355号),防止因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形成新的拖欠。继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支付审核管理,确保工程款及时足额支付。

3.建筑行业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有关部门要研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国有建筑业企业的监管。国有建筑业企业也要积极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同时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带头抵制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减少被拖欠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防止新欠

1.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建筑法》修订工作,完善有关建设资金落实与监管、工程款支付与监管、工程结算、工程担保、工程质量保证金以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承发包双方在工程款结算、支付方面的法律责任,以及对恶意拖欠单位和个人的处罚规定等。

2.各地要积极制定和完善有关地方法规,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治理拖欠行为提供依据,把防止新欠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要研究制订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建筑市场执法队伍,严格执法,及时纠正、查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三)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1.人民银行、银监会要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贷审批办法,严格房地产信贷审批程序。财政部和建设部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结算办法。交通部、铁道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要研究制定本行业规范工程结算的实施细则。劳动保障部要会同建设部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办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管,建立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农民工的制度,及时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农民工工资等行为。国资委负责所管理企业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工作,要加强对企业开发、投资及承建行为的管理,督促企业在开发、投资新项目时,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建设资金的落实,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杜绝拖欠行为。

2.地方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环节上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提出落实资金、禁止挪用工程建设资金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审批单位的责任,严格审查建设项目资金来源、筹措方式,避免资金未落实的项目开工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规范市场各方主体市场行为的力度,严肃查处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地方各级建设部门和建筑企业要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建市[2005]131号),在全国建立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禁止将劳务用工分包给“包工头”。2006年6月底前,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劳务用工必须全部使用劳务企业,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企业劳务用工中使用劳务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要完成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工作目标。

(四)健全市场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1.要总结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试点经验,于2006年年底前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普遍推行。要充分发挥工程担保机制在防范拖欠方面的作用,除房地产开发项目外,其他项目也要积极推行工程担保。建设部和保监会要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保险有关规定,研究制订用商业保险代替质量保证金的具体办法,于2006年年底前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试行。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有效防范和转移工程质量风险。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05]7号),督促建设单位按规定及时返还质量保证金。

2.要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订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平台。总结推广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两个试点地区的经验,2006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建立工程项目、工程建设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的数据档案。有关部门要将各专业工程项目信息,以及对工程建设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的处罚、表彰等信息及时通报建设部门,由建设部门统一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建立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单位曝光制度。对经投诉举报查实的单位,按季度在媒体上公布。

3.要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清欠工作。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引导企业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和约束企业市场行为,防止拖欠工程款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铁路工程清理概算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

铁路工程清理概算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

【摘要】清理概算是全面考核分析项目工程造价的书面总结,是真实地反映铁路工程项目概算变化情况、合理确定项目概算总额、指导工程竣工决算的依据,了解清理概算工作流程和文件组成,掌握各步骤的工作要点,才能很好地完成清理概算工作。

一、清理概算工作概述

(一)概算清理的目的

由于铁路工程线路长、工点多、涉及面宽、周期长的建设特点,部分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征地拆迁、物质设备价格波动、地质条件变化等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造成了设计概算的不确定性。为规范和加强铁路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管理,真实地反映铁路工程项目概算变化情况,合理确定项目概算总额、指导工程竣工决算、需要对部分工程项目进行概算清理。了解清理概算工作流程和文件组成,掌握各步骤的工作要点,是提高工作效率,编制出高质量清理概算文件的保证。

(二)在清理概算工作中各单位主要工作内容

作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工程建设总体工作,协调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各职能部门的各项事务,属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者。在清理概算过程中,需向上级主管部门说明工程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并配合设计院完成概算清理资料的准备、组卷和上报工作。设计单位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和工程初步概算、核备概算、投资检算,以及概算清理的编制工作,也就是要负责工程项目的总体投资控制。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还要配合设计院完成清理概算工作。施工单位在清理概算工作中,主要是要配合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和清概有关的各种原始资料,协助设计院完成自己施工范围内检算收入的确定。

二、清理概算文件内容及费用组成(一)清理概算文件内容

清理概算文件说明内容包括项目的工程概况、勘察设计经过及各阶段批复概算情况、概算清理依据、原则、投资检算、变更设计、政策性费用调整、预备费、降造费、贷款利息、概算变化说明、概算变化分析一览表等章节。费用变化说明,需要从发改委批复可研阶段投资估算开始,分初步设计概算、招标概算、施工图投资检算、概算清理概算等,分阶段分别说明,再按类别汇总说明。

(二)清理概算的费用组成

清理概算文件费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国家政策、规定变化

2.征地拆迁费用

包括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费(含三电迁改工程费)及管线、路迁改等。

3.政策性价差

即甲供物资设备价差、甲控材料及施工单位自购材料价差、火车运费差等政策性调差。

4.财务费用

5.铁路及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变化

6.重大技术方案和规模调整

例如I类变更、新增工程等。

7.其他费

即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掌握使用的各项费用。

(三)清理概算文件组成清单

1.清理概算编制说明

2.附表:

(1)清理概算汇总表

(2)清理概算一览表

(3)投资检算总预算汇总对照表

(4)投资检算综合预算汇总对照表

(5)征地拆迁费用对照表

(6)政策性价差调整汇总表

(7)I类变更总预算汇总表

(8)新增工程汇总表

(9)大临及过渡工程费用汇总表

(10)其他费用差价汇总表

(11)预留工程汇总表

(12)II类变更汇总表

3.附件:

(1)铁道部批复及清理概算有关政策文件

(2)施工承发包合同

(3)委托施工监理合同

(4)征地拆迁审价报告(含三电迁改)

(5)政策性价差调整审价报告(材料设备差价等)

(6)I类变更设计(分类汇总)

(7)新增工程(分类汇总并简要说明)

(8)II类变更(分类汇总并简要说明)

(9)建设单位有关文件、协议、函

三、清理概算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

清理概算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向项目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提出清理概算的申请,得到初步设计审批部门认可后,组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图设计单位编制概算清理文件,经建设单位初审后连同初审意见一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一)清理概算工作流程及工作步骤

1.编制施工图投资检算(单独成册)。

2.清理征地拆迁(单独成册)。

3.清理政策性价差调整(单独成册)。

4.清理I类变更(全部或部分单独成册)。

5.清理新增工程。

6.清理 II类变更设计。

7.清理其他费用。

8.清理降造费、预备费和贷款利息使用情况。

9.编制清理概算说明、整理资料组卷(送审稿)。

10.建设单位报上级审查部门审查。

(二)清理概算工作要点

1.编制施工图投资检算

施工图投资检算是清理概算的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地编制施工图投资检算,对施工图量差、价差调整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勘察设计单位是编制施工图投资检算的责任主体,原则上投资检算应与施工图同步完成。

(1)施工图投资检算必须按照初步设计批准的概算编制原则,依据施工图工程数量编制施工图投资检算,并与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对比,分析增减原因。

(2)施工图投资检算后,对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检查施工图设计内容,核实工程数量,对施工图与初步设计的量差进行分析;应让项目管理机构和施工单位对投资检算进行复核确认,如有疑义,及时沟通,确保准确、真实。

(3)设计单位应与建设单位加强沟通,明确划分施工图投资检算与I类变更设计的界面,做到不重复、不漏列。

2.清理征地拆迁费用

征地拆迁费用的清理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完成。设计单位根据三方审价报告结果,将征地拆迁费用计入清理概算总额。

3.政策性价差调整

(1)甲供物资设备价差调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物资设备采购合同单价和实际供货数量、到货点验清单、发票清单,与初步设计核备概算单价和数量进行对比,完成甲供物资设备价差计算工作。并将供货的点验单、发票对应的总金额、单价、数量、发票号登记造册,具体的发票和点验单备存,作为审价时提供的凭证。并将所有供货合同作为价差计算的附件资料。

(2)甲控、自购等材料价差调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验工计价资料,设计单位按照《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9〕46号)相关要求和合同约定,计算价差,形成甲控、自购材料价差调整表。建设单位审核后,送第三方审价,出具审价报告。

(3)各项价差计算需有详细的计算资料,做为上报清概文件中的必备附件。在汇总价差资料时,按照甲供物资设备、其他材料等类别,分、季度统计表。

4.清理I类变更

I类变更设计原则上要求先批准后执行。因此,清理概算前,I类变更设计必须全部完成,个别没有完成的设计文件,必须在清理文件汇总前完成。所有I类变更设计应该分类汇总,并注明批复文号、时间,必要时注明投资来源。首先要清理已批复和已上报未批的I类变更。再清理拟发生I类变更设计情况。由建设单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参建各单位全面摸清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I类变更设计,提出项目I类变更设计方案,并进行现场调查,编制变更设计文件。

5.清理新增工程

建设单位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及施工合同约定,组织相关参建单位梳理符合条件的新增工程项目。设计单位按照建设单位要求,编制新增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单位积极配合设计单位,报送相关资料。监理单位及时审核设计方案、工程数量和费用,在建设单位审核确认后纳入清概文件。要特别注意施工图设计、I类变更设计、II类变更设计和新增工程的界面。

6.清理II类变更设计

根据合同约定,属于包干费包干的工程,不增加概算,但建设单位应汇总相应费用总额,在文件中说明,供审查时参考。不属于包干费包干的新增II类变更设计,一是路局验收时要求增加的零星工程,如排水、安全等,二是地方因素要求增加排水、涵洞等,这些新增II类变更资料要确凿,要有四方签字的相关文件资料,可按合同约定的编制原则编制概算,冲减备用费。要注意那些合同没有约定、施工图没有发生变化的,仅施工方法、现场实际情况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投资增加,需充分说明理由和原因,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承担相应的费用。

7.清理其他费用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掌握使用的各项费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清理,如第三方质量检测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地震安全性评估费、水土保持设施检测费等等,分类别统计,费用计入清理概算。并将相关合同做为附件,在清概文件中体现。

四、结束语

清理概算是全面考核分析项目工程造价的书面总结。只有在国家政策法规的许可范围内,以批复的设计概算为依据,以执行合同为目的,理清脉络,把握重点,才能很好地完成清理概算工作。

下载清理整合工作讲话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理整合工作讲话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拆迁清理讲话

    在全市征地拆迁排查清理 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国办发[2010]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及省政府纠......

    机构改革清理移交工作会上的讲话(五篇)

    在市政府机构改革撤并划转单位 清理移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市政府机构改革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为确实做好市政府机构改革撤并划转单位人、财、物的清理移交工作,确......

    市直机关公用房清理工作动员讲话(最终版)

    对市直单位公共用房资产进行清理,认识和理解有一个过程,观念的转变也有一个过程。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深入宣传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

    讲话要点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书。纵观胡总书记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党90年历史的总结;第二部分是谈党的自身建设;第三部分是展望未来,将中国......

    讲话要点

    领导讲话艺术的五大宝典 领导讲话是领导者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者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领导讲话要讲究艺术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若单纯为追求讲话艺术而刻意设计艺术......

    《辅导员工作漫谈》讲话要点记录

    辅导员工作漫谈 (一)辅导员如何做“事” 一、 怎么讲话原则 1、 2、 3、 4、 任何场合不要急于表达,先听再讲,不得以不插话; 在工作中不要羞于启齿,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说话内容要......

    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报告

    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报告 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报告1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开展了办公用......

    专项清理工作承诺书

    附 霍邱县党政干部违规建房和多占住房问题 专项清理工作承诺书县专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 本人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党政干部违规建房和多占住房问题专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