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河渔民风俗掠影
淮河渔民风俗掠影
被列为中国古四渎之一的淮河,不仅是一脉佳水,而且是一条文化味道很浓的河。淮河流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区,较早地打上了农业文化的烙印。《亳州志》称其“地平壤厚,得中土之和气,百物以蕃,众庶以集”。《颍州志》称其“土壤沃饶,风雨和会”,“有鱼稻之饶”。所载“珍珠秫”,也就是玉米,是我国关于玉米种植的最早记录。同时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有“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佐证。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血液流成了淮河,毛发长成了森林,骨架形成了山脉,双目生成了日月。
然而活跃在淮河两岸的渔民,又是淮河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以打渔为生的可爱的人们。是他们用辛勤编织着最美的画面,是他们造就了这里的一切。是他们在歌唱这儿的美丽,是他们在传承着这儿的魂!是他们在诉说着美丽的话语!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平时重忌讳”是蚌埠淮河船民生活的一大特色。“排船”(造新船),普遍认为前挡浪缝不能和后挡浪缝对接上,必须两缝破开(避开),否则认为前舱进财,后舱就会流走,不吉利。卖船,不卖跳板,否则就把自己生财的路子卖掉了。不卖“子孙门”(正中舱门),不然就会无儿无女断了后代。人不能坐在“跳”头上,否则生意受阻不顺利。买锅,不能空锅上船,要在锅内装上豆腐等东西。南河帮买猪头、尿马子(即马桶)、锅等,不能直接从别人家船上经过,必须在水上漂过去或用自己家的划子划过去。拎油壶上别人的船,意味过湖常遇风暴,出不了湖面,“油”在“湖”里。洗被、套被,不能在别人船上晒、套,“被”谐音“背”,会使人家背时,不走运。船家不外借发面头,不借给别人火,怕自己家的“发势”、“旺火”被别人借走了。船家认为针是戳财神爷眼睛的东西,每月阴历初七、十七、二十七不能动针。又认为剪子是败家的乌龟,每月阴历初六、十六、二十六不能动剪子。年三十晚上,船上长辈总是叮嘱晚辈用红纸把剪子封起来,一直等到过了年十六以后才能开封使用。“翻”、“沉”等音节,尤为船民忌讳。
船民结婚习俗在婚姻上,淮上船民严格遵守封建礼教,严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被视为“先勾后嫁”,娘婆二家都会因此被人瞧不起,抬不起头来。男女提亲,男方先委托媒人说合,男方用红纸折子,折面大写一个“求”字,折里小写男子生辰八字。女方用绿纸折子,外写一个“允”字,内写女子生辰八字。即请算命先生算算二人属相是否般配,称为“合八字”。通常相克的有:一床不能卧双龙;龙配兔一场误等,这样就不能成亲,提亲就算失败。如果双方属相配,即选定双头日子,媒人带着男方书字,带几套衣服,上放两盆万年青,万年青盆上插小红旗(意为两家万年相亲)。同时,带着米面碗、茶叶等到女方船上,交换书子,称为:“过书字”。“过书字”后,双方即定结婚日子,选所谓黄道吉日。结婚前三天,新娘即要进行节食(结婚前新娘新郎不允许见面,否则不吉利)。结婚这一天,男方船在上水,女方船在下水。早晨,男方用轿划子(轿划子,是用大桌子翻过来,腿朝上放在划子上便于扎花布置,棹子上系上红布)去接亲,由媒人做男方全权代表。媒人划子在前,轿划子在后,轿子中放着新人的衣服、鞋、冠及彩礼。迎亲划子迎到女方船时,贺喜的人有时把船和女方家的船并在一起。媒人必须拿红封散发,这叫“解缆礼”。贺喜的人才把所并船划开,让迎亲划子靠上女方家的船。在鞭炮声中,新人换上婆家带来的新衣鞋,头顶盖头,由娘家妇女搀扶上轿划子,嫁妆也随着搬上,娘家最起码的要有长明灯、马子、红布包袱(包袱带上有一个铜钱)、蓝围裙、米面碗、两套铺盖等,有钱的娘家除此以外,就没有限度了。新娘坐上轿划子,身后竖放一个筛子,筛子中放一面镜子,称“背镜”(照妖镜),意为避邪。新娘怀中揣一面铜镜,镜面朝前。临行,娘家放送亲炮。媒人划子在前,轿划子在中间,后为送亲划子(必须是女方的男子送亲)。船行离娘家一半水路时,送亲划子上的新娘兄弟或侄儿开始喊:姐姐(姑姑)请转镜。新娘即把胸前的镜子背向前,面向里,意为福光先照婆家,后照娘家。这时送亲划子掉转船头回娘家,不送亲到婆家。新娘轿划子到婆家船,婆家放炮、敲锣打鼓迎接。新娘上船后第一件事是挑盖头。挑法有两种:一种是由男家表兄弟挑,用秤杆,一边挑一边唱。另一种,由新郎自己用红纸包好的一副筷子挑,由所请的人唱喜话,围观人道好。盖头挑后直接放到新人床上。第二件事是拜天地。船民以左舷为上,右舷为下,香案摆在上首。供先人牌位,父母亲戚分序坐在上首。由司仪唱仪式,并由其安排跪拜对象,新夫妻站在下首,先拜天地、列宗列祖,然后跪拜父母及其他亲属,最后二人同拜。每个“受头”的人包括父母都有一个红纸封,为“见面礼”,拜后由司仪交新人收存。此后,新夫妻同坐新床上喝枣子汤,为交杯盏,意为早生贵子。中饭招待亲属,新夫妻陪坐上首,然后二人坐床上,称为“坐富贵”。女的由此一直坐到晚上入睡,男子则是象征性坐一会即离开。晚上招待贺喜客人,新夫妻则不陪席。酒席多为十碟十碗,称为十样菜(意为实实在在)。晚上亲戚,大多是表兄弟开始闹洞房,多开些诙谐的玩笑。但不管怎样闹,新人家上下不能恼,否则认为不吉利。闹房人多把新人床上的白果、枣子、红花生、糕当做免灾物品,争先抢取。新房设在船后舱,新人套被、铺床也像岸上人一样需全福人(上有公婆,中有丈夫,下有儿女的妇女),担任压床的方式却不大一样。有的找12岁以下的童男子;有的则在岸上寻找多年的大土坯压床,希望将来生的孩子像土坯一样结实长寿;有的则以大萝卜压床,以为将来生的孩子像萝卜一样多,一样水灵。新人就寝时,男的礼帽压在女的盖头上,男的鞋子放入女的鞋子里。
船上妇女一般生育能力是比较强的(据现代科学认为应与他们常吃鱼类有关),一生多在5个以上、10个上下。但长成人的却不多,多因疾病、掉河而夭折。为了保护这些幼小的后代,船上形成一套育儿规则。从小男孩留辫子、留胎毛,直到6岁或12岁时才剃去。小孩3岁时,用红布做成一丈多长的宽布带,称为“龙头带”。一头系在船舱上,一头做成像如今保险带模样系在小孩身上,防止掉入水里。四五岁时给小孩背红漆大丫葫芦,并带有响铃,万一掉入水中,可不沉底,便于发现、抢救。逢年遇节,家长常挨船要点米或面,讨一些各色布头,为孩子做“百家饭”、“百家衣”(船家乐于这种善事,平时就把新布头收留好,以供别人讨取)。小孩吃了“百家饭”,穿了“百家衣”,意为百家所养,能够健康长寿。小孩稍有点病,船家多为求神、许愿、“打醋摊”。病重时,小孩母亲在晚间为孩子喊魂。过年生的孩子,称“赶年子”,认为是有福之人。
船上对老年人十分尊重。晚辈在家中老人60岁上下,一般即为其造做棺木。有钱的多做“四大喜”、“十二圆花”等高规格寿材。用生漆漆好,上绘龙凤等图案。老人去世入棺后,特别注重下葬的风水,一般请风水先生看好风水地后,就近埋葬。有时为了寻到好风水,密封好的棺材能在船上放三四年。有的船上不幸连亡2人,出棺时,晚辈棺抬在前,为长辈领葬。家中有80岁以上老人去世,则转悲为喜,丧事当成喜事办。通常淮上船民无家乡,所讲家乡,特指其长辈坟埋在哪地方,就自称是那个地方的人。
第二篇:渔民节
岚山渔民号子成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闪光点。
岚山渔民号子获得“最佳号子王”称号,进一步唱响了岚山号子这一闪光点。2007年11月15日至16日,舟山群岛·中国渔歌邀请赛在浙江省舟山市举行,包括印尼雅加达和日本千叶县两支参赛队伍,共有11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岚山渔民号子代表山东省参赛并获得“最佳号子王”称号,进一步将岚山号子培育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闪光点。2007年11月30日,山东电视台“齐鲁文化”专题片摄制组到岚山专门拍摄岚山号子表演。
渔民号子,是渔民在海上撒网捕鱼过程中统一劳作的劳动号子,主要有成缆号、箍桩号、拿船号、推关号、撑篷号、撑篙号、棹棹号、打户号、悬斗号、淘鱼号、溜网号、点水号等十几种,在当地广大渔民中有很强的影响力。20世纪50年代,参加了华东地区文艺调演;60年代初参加了临沂地区文艺调演;60年代末,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邀请岚山渔民指导表演渔民号子;1990年,岚山渔民号子参加日照市春节晚会表演,中央七套“华夏文明五千年”栏目播出;2005年3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演出;2005年12月参加了山东省军区调演;2006年9月7日参加了日照市申报联合国“新丝绸之路”明珠城市演出;2007年6月参加了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22届年会开幕式演出;8月参加了2007中国水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均获得较好评价。
目前,岚山渔民号子已经列入山东省、日照市和岚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岚山渔民号子的保护传承,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岚山头街道为岚山渔民号子的保护传承每年投入资金10余万元。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岚山渔民号子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必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节
渔民节是沿海渔民共同的节日,历史久远,是渔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参加渔民节活动的人员包括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人员和进行浅海养殖的人员,即所有从事与海洋渔业生产有关的人员及其家属。日照沿海渔民节是渔民祭海形式的集中体现,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浓厚情感和敬畏之心。渔民节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开光、敬龙王、拿行、敬海神娘娘等活动,渔民节各项活动结束后,船老大们还要聚在一起,边喝酒边交流,谈春季的收成和秋季的打算,以及生产中的感受和须注意的事项等。接着渔民们还举行跳水族舞等民俗节庆活动。
一、开光。
乘六月十三这一天,为新建渔船举行下水仪式。开光是渔家盛事,仪式最为隆重。新船落成,亲朋好友送红旗祝贺,旗幅六尺,取六六大顺之意。贺旗少则数十,多者逾百。船主在天亮前到船上焚纸、放鞭、烧香,将红绿布条悬挂船头。备两只大公鸡,一只在船头处开刀,鸡血从“船眼”流下,染红船头,俗称“开光”,又称挂红。岚山一带渔民称此举为“灌带”,亦称“染龙眼”。意思是该船下水后像龙一样,眼睛睁得大大地、亮亮的,不论白天、黑夜,起雾、下雨,都能看得清、多打鱼,并处处得到龙王的保佑。取鸡血开光,意在借鸡的谐音,喻“大吉大利”之意。另一只公鸡放掉,谓之“放生”,意在即使遇上海难也可免于一死。开光后,新船即可试航,俗称“下河”。下河时,要烧香、焚纸,大放鞭炮,插上亲朋送的贺旗,也有插上竹扎的摇钱树的。一切就绪,亲朋邻里聚集海头,欢送新船下水。新船下水后,船上渔民还有许多禁忌:酒盅、饭碗、盘子不能倒扣在桌子上,筷子不能放在碗上,遇到东西翻过来了,不能说“翻了”,要说“打个张”;也不允许妇女上船,怕会翻船。
二、敬龙王。
六月十三日渔民节的这一天,渔民们要杀猪宰羊、蒸饽饽、准备各种糕点、水果等供品,在龙王庙里和各自的渔船上张贴对联、悬挂彩旗。渔民们起来,抬着披红带花的猪羊和各家准备的供品,一路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在秧歌队、旱船和围观的群众簇拥下来到龙王庙。上午八点,祭拜活动开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绸飞舞,船老大们把各种供品摆放在龙王殿前,依次烧香磕头,叩拜龙王。
三、敬海神娘娘。
以前有一种大风船,船上供有海神娘娘,在船尾设有香案,供三杯酒。出海时,船老大站在船面上,口含清水朝东南方向漱一次,再进仓为海神娘娘上香敬酒,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风平浪静。现在,船上不再供海神娘娘,在龙王殿一侧设有海神娘娘殿,祭拜活动都在龙王庙与祭祀龙王同时进行。
四、拿行。
又称“抓行”,是渔民节的一项最为的重要内容。据传,清朝道光年间,戴家村人首倡“拿行”之举,得到石臼所一带渔民的响应。近海渔场,鱼的多少不一,民谣道:“拿了老虎头,吃喝都不愁;拿了金盒底,不种稻子也吃米;拿了下边外,潭漂(浮子)、蛏子一起卖”。因此渔民在每年的六月十三,以抓阄的方式来确定各自的渔场。过去没有定位仪器,渔民根据目测,以自然景观为基准坐标,分出能看见“河山”的海区,能看见“嶝山”的海区„„诸如此类像分地一样划分渔场,并起上名字“老虎头”、“老虎脚”、“鲤鱼池”等等。六月十三日,船老大们还凑份子请民间的戏班子唱戏,有京剧也有地方戏(周姑子戏、柳琴戏),京剧剧目常演的有《钓金龟》、《杨门女将》、《四郎探母》、《西厢记》等,地方剧目有《张郎与丁香》、《墙头记》、《小姑贤》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同时还有秧歌、旱船表演,使演出更加丰富多彩。
“拿行”在石臼所海区率先实行,后推及沿海渔村。拿行的仪式由公推的艄公主持,(裴家村一带由请来的道士主持)一般在龙王庙进行。在近海下大网(又称坛子网)的船主,都参加抓阄。六月十三日下午,船老大们仍聚在龙王庙,由公推的老船长或道士晃签决定抓阄的次序。各船主的姓名均写于竹签上,装在竹筒中,晃出一个竹签,此人拿去“抓行”。“行地”(即渔场)写于纸上,装在一截芦苇管内,用红纸包裹,全部放在升(一种计量粮食的工具)内,用红布将升蒙好,放于庙内神台上。渔民从升内摸出“行地”,再将“行地”登记到账薄上,此账称“行账”,以备查询。当晚吃水饺,同一村不下海的人家也吃水饺。相沿成习,渔村形成了六月十三这个独特的节日。改革开放以后,近海作业不再限制区域范围,“拿行”也不复存在;谁先下户(即在海中打桩)渔场即归谁,但仍过六月十三。
五、跳水族舞。在渔民节这一天,渔民们要跳极具地域特色的水族舞。水族舞造型多是鱼鳖虾蟹蚌,服装制作采用竹篾、白绸布、或绵纸扎制,再用彩笔勾画。水族舞的表演大致分两种形式。其一是即兴表演:众多男女各依喜好,选择一种水族造型套在自己身上,随着锣鼓、唢呐等音乐,模仿水族的各种姿态手舞足蹈,其步伐多采用戏曲台步或秧歌步,也有即兴发挥的;其二是带有剧情的表演,表演时不仅有水族的造型,而且还有人物的造型,通过人与水族特有的联系和特定环境,描述爱情、伦理和寓言故事。常见的剧情水族舞有:《鹬蚌相争》、《渔翁与蚌精》、《哪吒闹海》、《水漫金山》等,由于剧情水族舞运用拟人手法,情节曲折生动又贴近生活,它比即兴表演水族舞更具魅力。
第三篇:运动会掠影
运动会掠影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开幕了!赛前赛后都是说不尽的艰辛和愉悦,有欢喜,也有悲伤。但是不管成绩怎样,我们都欣然接受,因为我们努力过!
趣味无穷的开幕式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操场上各个班级的队伍大排长龙。最前面的是四个护旗手握着五星红旗的四个角,紧接着是举着校徽和运动会会徽的学长和学姐。再之后就是鲜花队和彩旗队,后面就是各个班级按次序进场。场上运动员进行曲奏响了一遍又一遍,我们班站在队伍的前面,个个精神抖擞。当走过主席台后,回头望去环形的塑胶跑道早已被人群侵占,不留一丝余地。等到七年级12个班走完后,我们也已经排好队站在相应的位置上。八年级九年级的学长学姐比我们这些新生有创意得多,有的穿着班服,喊着响亮的口号;有的身穿动漫人物服装,手戴新奇古怪的道具;还有个班级真的是让大家眼前一新啊,他们头戴彩色假发,不仅唱起了风靡一时的广场舞神曲《小苹果》,还跳起了广场舞。真的是各有各的特色,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班校服白鞋也是素净得很呀!有些同学提议明年我们要穿女仆装,哈哈,想想就觉得有意思。明年的运动会会不会也有千奇百怪,趣味无穷呢!
紧张刺激的比赛场
田径运动会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就是田径比赛。那么多场比赛中使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男子1500米。第一天下午就是本次运动会的一个长跑项目——1500米。参加比赛的是我们班两个身高极端的同学,一个是坐在第一排的林向上,另一个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周仕涵。比赛开始前10分钟,操场上、看台边挤满了人,大家都来为运动员们加油,同时也想见证哪位同学会夺得最后的冠军。比赛前5分钟,原本在检录处的运动员被带进了赛场,他们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目光呆滞,还有的神情恍惚。不管怎样1500米——跑六圈操场以后他们会接受成功的洗礼或者与失败的考验。比赛前3分钟,运动员们已经站在起步线上,做好起跑的准备动作。此时不管是场上的运动员还是场外观看比赛的人,心情都是紧张的。比赛前1分钟,起点裁判员已经整装待发,要喊口号开始比赛了。运动员们也已经做好了随时起跑的准备。比赛前30秒,场内响起了老师洪亮的口令声,“各就各位,预备。”紧接着就是一声响彻云霄的枪声。运动员们都已迈开步子,在红色的跑道上奔跑。他们身后的加油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我们班的周仕涵同学一起跑就跑在前三名,而林向上同学一起跑就被同学绊倒了。一圈,两圈,三圈,四圈,五圈。第五圈时前后距离已经拉得很大,运动员们个个跑得气喘吁吁。最后一圈大家都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奋力冲刺,最后我们班的周仕涵同学以4分49秒的成绩取得了第一名。但是我们班的林向上同学在起跑时的那一摔,摔得身上多处皮外伤,但他毅然跑完全程。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引以为傲!
蕴含深意的颁奖礼
运动会闭幕以后,我们在班级里举行了颁奖仪式。在这里,老师表扬了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们。一个个名字在屏幕上跳跃,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一一的表扬。“最佳运动员——周仕涵”。说到“最佳”,周仕涵同学确实当之无愧!结束了对个别同学的表扬后,老师就对大家的未来提出了期望,的确,没有今天的努力,哪里来的明日风采?
这次运动会不仅让我们收获了获奖时的喜悦,更收获了过程中的艰辛,收获了生活的道理——只要努力过,明天才会更精彩。
第四篇:社会实践掠影
社会实践掠影
一、实践时间
2016年2月1日~2月3日
二、实践单位
利群集团青岛利群商厦
三、实践内容
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将顾客购买的商品正确的扫码报价,并按照机器上的显示正确找零。收款过程中不得重复录入或者漏扫,不得强制改变顾客的付款方式,也就是经常说的现金结账。此外企业的规章制度也要求我们不能出现套取会员积分以及私吞多余零钱这一类的违法行为。
四、实践报告
通过几天的实践生活,我也对所处的收银员岗位工作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
(1).做好班前准备工作,预备好零钞,以便找零,检查适用的机器、POS等设备,并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2).准确打印发票,及时收妥客人消费款,对各种钞票必须认真验明真伪。
(3).掌握现金、信用卡、微信、金卡等结账程序。
(4).不得在上班时间内随意离开岗位,如必须离开,应经过领班同意,注意钱款安全。
(5).不得在收银工作中营私舞弊、贪污、挪用公款,损害公司利益。
(6).工作实践不得携带私人款项上岗。(7).认真填写交款单,做到账实相符。
在这期间我也了解到了收银员的职位要求:为人诚实,责任心强,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及收银相关设备;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沟通能力;并使用收银机辅助工作。
五、活动留影
第五篇:渔民画教案
初识渔民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渔民画的意义。
2、了解渔民画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
欣赏关于海岛风光、渔家生活、渔业劳作、节庆场面等有渔乡特色和风土人情的图片。
2、看短片
观看关于中国开渔节和民间的一些节日的短片。
3、通过欣赏图片和观看短片,初步了解渔民画的内容。
4、欣赏别人的渔民画作品,分析渔民画在内容、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线条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1、低段学生能够把简单的线条画的光滑,流畅。
2、高段学生通过简单的图案把线条画的光滑,流畅。
二、教学过程
1、指导所有的学生练习画简单的线条。
2、高段的学生练习带有图案的线条。
3、指导学生练习线条。
4、通过学生的线条练习,把个别的放在幻灯片上进行讲解,指出不足之处和优点,强调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
色彩的单色渐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单色渐变。
2、练习色彩的单色渐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看教师用电脑做出来的单色渐变的效果图,了解单色渐变的意义。
2、教师演示单色渐变的过程。
3、指导低段学生和高段学生一起练习色彩的单色渐变。
A、用铅笔在一张前画纸上画出直线的条形状。
B、以红色为例子,第一排原色,第二排加一点白,第三排继续加一点白,以此类推,到最后红色变得很淡。注意每次加白色的量要控制好,基本每次加差不多的量。学生自行选择一种颜色进行练习。
4、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A、对低段学生怎么调颜色进行特别的指导。
B、强调涂色时,边一定要涂的光滑,强调颜色的区域性,尽量不要把颜色画到本区域的外面。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色彩的多色渐变
一、教学目标
重点: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多色渐变。
2、练习色彩的多色渐变。难点:由一种颜色渐变到另一种颜色。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看教师用电脑做出来的多色渐变的效果图,了解多色渐变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多色渐变是个难点,教师在这方面要多讲解并给学生看直观的色彩效果图。
2、教师演示单色渐变的过程。
3、指导低段学生和高段学生一起练习色彩的多色渐变。
A、用铅笔在一张前画纸上画出直线的条形状。
B、多色渐变和单色渐变并不一样,多色渐变显得较复杂,比如以红色开始,由红色渐变到黄色,再由黄色渐变到绿色,接着由绿色渐变到蓝色,然后由蓝色渐变到紫色,最后由紫色渐变到红色,一个色彩的循环系统。中间可以适当的加白。
4、在学生练习的同时,继续指出存在的问题。
A、继续对低段学生怎么调颜色进行特别的指导。
B、继续强调涂色时,边一定要涂的光滑,强调颜色的区域性,尽量不要把颜色画到本区域的外面。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色彩的自由应用
一、教学目标
重点:
1、了解冷色和暖色。
2、用原色进行涂色练习。
3、用自己调的颜色结合原色进行涂色练习。难点:
冷色与暖色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1、观看教师用电脑做出来的效果图,初步认识各种颜色的结合运用。
2、教师演示各种颜色涂色的过程。
3、指导学生练习。
既然是色彩的自由应用,所以让学生调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在直线的条形状里按照范围图上自己调好的喜欢的颜色。
4、继续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出现的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改正。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简单图案的上色
一、教学目标
重点:
能对简单的图案进行上色练习。难点:
怎样把小图案和小图案之间的边和角处理好。
二、教学过程
1、观看一些多种色彩组成的简单图案并进行讲解。
2、教师演示涂色的过程。
A、用铅笔在铅画纸上随意的画一些简单的图案。
B、上色。
3、指导学生练习。
A、学生在铅画纸上随意画自己喜欢的简单的图案。
B、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每一个小图案进行上色。
4、继续对个别调颜色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调色指导,以及在上色的问题上指出存在的问题。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复杂图案的上色
一、教学目标
重点:
能对复杂的图案进行上色练习。难点:处理好每个小图案之间的着色
二、教学过程
1、观看一些多种色彩组成的复杂图案并进行讲解。
2、教师演示涂色的过程并强调要点。
A、用铅笔在铅画纸上有针对性的画一些复杂的图案。
B、上色。
3、指导学生练习。
A、要求学生画一些老师说的图案进行自由组合。
B、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上色。
4、强调复杂图案上色时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临
摹
一、教学目标
重点:
通过临摹,学习别人的渔民画的优点,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帮助。难点:
在临摹的基础上加进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别人的渔民画。
2、教师以其中一幅渔民画为例子,讲解临摹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第一,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选材。
第二,画中主体和次要的关系,也就是构图。
第三,画中的色彩对比关系。
3、指导学生临摹别人的渔民画,并及时指出不足之处。
A、打形。
B、上色。
不管在打形还是上色问题上,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
4、对学生临摹的习作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尤其是低段学生。
通过临摹之后,对临摹的画进行适当的修改,加进自己的想法,使画中有自己想画的内容。
体验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会渔民日常的生活,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2、通过写生,了解家乡浓郁的渔乡特色。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渔家的孩子,让他们讲讲家里人捕鱼、劳作的一些日常生活小故事。
2、分批带领学生去渔民家里感受生活。
3、分批带领学生去码头、港湾等地方进行写生。
4、回校让学生说说对渔家生活的体验和写生的体验,丰富创作源泉。
创作指导
一、教学目标
重点:
1、作品的内容和选材上要突出主题性。
2、作品的构图要有次要关系。
3、作品的色彩要干净、明快。难点:
作品的构图和色彩。
二、教学过程
1、以一张渔业劳作的照片为例子,讲解创作的要点,即内容、构图、色彩。
2、教师演示创作中构图的过程。
3、让学生以照片或图片为依据,根据照片进行创作。
A、构图:确立好照片的主题之后,另外加进一些和主题有关的内容。
B、上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上色,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凭直观的想象进行针对性的创作。
创作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在创作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及时解决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