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组织参加2011广东省农超对接洽谈会的通知(本站推荐)
关于组织参加2011广东省农超、农餐、农校对接洽谈签约会的通知
作者:
来源:农村组织处
时间:2011-09-28
粤经信市场函〔2011〕2756号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局,顺德区经济促进局、社会工作部,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省属中职学校,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连锁经营协会、企业联合会:
为了加快推动我省农超对接工作上新台阶,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引导建立超市、餐饮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有效对接的机制和沟通渠道,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农业厅、教育厅定于9月23日在广州市琶洲展馆举办2011广东省农超、农餐、农校对接洽谈签约会议,并在同期举行的2011中国餐饮业联合采购大会暨中国国际餐饮食材、设备用品及信息化展览会上设立我省农超、农餐、农校对接展区,促进企业贸易对接洽谈,实现多赢。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11年9月23日10:30-12:00。
二、会议地点
广州市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A区2.1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2号)。
三、会议议程
(一)省领导致辞。
(二)餐饮企业、连锁超市企业、学校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发言。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餐饮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高等院校举行对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四)超市、餐饮企业、学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进行对接洽谈。
四、参会人员
(一)各地级市(含顺德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农超对接工作分管副局长及业务处室科长各一名;
(二)各地级市(含顺德区社会工作部)农业局负责农超对接工作的副局长及业务处室科长各一名;
(三)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省属中职学校后勤处(后勤集团)领导及餐饮采购业务主管;
(四)省农业厅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各50家共约100人;省教育厅组织130家高校约250人;省连锁经营协会组织50家大、中型连锁超市代表约50人;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组织80-100家餐饮龙头企业约150-200人现场参会;省企业联合会协助做好相关会务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各地市(含顺德区)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各有关学校、餐饮企业及超市等单位应填好参会人员表(附件1),以电子邮件(表格用EXCEL)于9月15日前分别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省教育厅。
(二)省餐饮行业协会和省连锁经营协会应按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统一部署,分别组织落实10家餐饮龙头企业与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大型超市与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现场签约项目等事宜,并填好附件2以电子邮件(表格用EXCEL)于9月15日前上报。农校对接现场签约项目由省农业厅与省教育厅落实。
(三)会议报到地点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09号广东大厦。会议报到时间为2011年9月22日14:00至18:00。各地市(含顺德区)经信局、农业局参会同志统一安排入住广东大厦。各地企业如需安排入住酒店的,大会将统筹安排,食宿费自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9月23日会议代表的食宿费由省农业厅统一支付。同时,如展览馆要求参会人员办理有关证件进场,大会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通知。
六、相关农产品展示采购事项
(一)省农业厅负责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食用农产品参展,具体按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参加2011中国餐饮业联合采购大会的通知》(粤农函〔2011〕783号)办理。
(二)省餐饮行业协会和省连锁经营协会按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统一部署,分别组织餐饮企业、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现场参观采购(具体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另行通知)。
(三)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各学校后勤部门现场参观采购(具体由省教育厅另行通知)。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农业厅 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九月六日
(联系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陈远树、杜子坤,电话:020-83135954、83135871,邮箱:wcqxsc@126.com。
省农业厅农经组织处李二华,电话:020-37288660,传真:020-37288354,电子邮箱:njzzc@126.com;
经管处罗广源,电话:020-37288221,传真:020-37288222,电子邮箱:nongyeluo@126.com; 省教育厅刘卓、吴淑君,电话:020-37629060,传真:020-37626946)
第二篇:2011年广东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方案
2011年广东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方案
根据《商务部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8〕487号)和和2010年12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超对接现场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2011年广东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扩内需、保供应、平物价,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民满意、政府放心为目标,引导建立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有效对接的渠道和机制,加快构建少环节、低成本、畅通高效、绿色安全、自主品牌的农产品现代营销网络,实现鲜活农产品质量从生产基地到零售终端全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11年底,农超对接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0家、400家,农产品产地直供总额20亿元,连锁超市“农超对接”销售量占农产品销售比重平均达到30%,参与“农超对接”的合作社成员年平均纯收入高10%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适应“农超对接”需求的农产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米袋子”、“菜蓝子”基地特别是蔬菜基地大棚,为超市等对接单位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办理无公害等农产品质量认定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制度,为“农超对接”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地开展农产品清洗、消毒、分级(拣)、包装,以变废品为肥料、减少城市污染。
(二)引导鼓励“产地直供”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引导有关企业适当调整连锁超市商品布局,增加鲜活农产品销售种类,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面积,努力提高鲜活农产品销售比重;引导各类超市(商店),通过契约形式,直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农产品,建立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长
期有效对接的渠道和机制,推动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更长期、更紧密、更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鼓励各类超市(商店)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专柜,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在超市(商店)中销售自己的产品。
(三)引导扩大“农超对接”范围。支持有关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超对接”推广、促销活动,广泛宣传和组织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农产品,努力增强消费者信心。鼓励“农超对接”范围从省内对接扩大到跨区域对接,从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对接扩大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对接,从单一品种对接扩大到多品种对接,从生鲜农产品对接扩大到各类食用农产品对接,从“农与超”对接扩大到 “农与餐(饮业)”、“农与校”、“农与企”、“农与医”等多元化产销对接。
(四)引导加大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设施投入。引导有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鲜活农产品冷藏冷冻设施投入,对部分鲜活农产品试行强制性冷链流通,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延长农产品供货期,实现农产品均衡上市。支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通过新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及超市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五)引导加强鲜活农产品经营信息化建设。鼓励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以农产品产业链为基础、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连锁超市、农产品认证、名优农产品、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质量等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建立完善鲜活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加大对鲜活农产品信息采集、传输等信息化设施和设备投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推广建立连锁商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稳步发展农产品网购,鼓励上网买菜等新型消费模式发展。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研究建立我省农超对接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牵头,省财政厅、教育厅、国资委、卫生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交通厅、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供销社等成员单位参与,使农超对接各
项工作齐抓共管,并把农超对接列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与开展农超对接工作试点突出的城市建立日常沟通联系机制,在吸收外省先进的经验基础上稳步推进我省工作开展。
(二)组织召开全省农超对接工作会议及对接洽谈会。计划在2011年上半年举行全省农超对接工作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专家学者参与,探讨我省农副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网络渠道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为我省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上新台阶献计献策。同时,计划在201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举行一次全省农超对接洽谈会,为全省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对接洽谈平台。
(三)研究制定“十二五”期间农超对接工作规划。根据全省各地鲜活农产品种(养)类型、地域分布、附加值、交通运输及连锁超市产销对接等情况,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农业厅牵头,委托省连锁经营协会、省农科院、高等院校等知名专家学者下乡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抓紧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强的广东省农超对接“十二五”规划,为推进我省农超对接工作上新台阶指明方向。
(四)加强对农超对接工作的管理和规范。一是继续加强对农超对接包括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快制订适应现阶段的农产品流通标准,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水平;二是加快制定农超对接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级经济和信息化、农业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树立典型,通报落后,并适当增加部分种植、养殖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超对接”候选试点单位,加快形成良性互动竞争机制;三是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研究、落实各项“农超对接”优惠扶持政策,如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商业和工业用水、用电同价政策等。
(五)加强对农超对接工作的宣传培训。经常组织新闻媒体做好对农超对接试点的推广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解和购买农超对接产品。每年表彰一批“农超对接”先进单位,并邀请我省主流新闻媒体采访农超对接试点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就农产品从田头一直到终端零售的各环节规范操作流程进行专题跟踪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影响,引导绿色、健康、放心消费。经常举办“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培训班,为不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六)加大对农超对接工作的资金扶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将加强与省财政厅沟通,争取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对配套生鲜配送设施、设备和升级改造农超对接信息化系统予以支持,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把我省列为全国农超对接试点省份。
第三篇:农业项目管理-农超对接
院
班
姓
---
农业项目管理
关于农超对接策划报告系:经贸学院
级:-
名:--
-0
一、农超对接简介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即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
在我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产生背景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把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消费引导生产的功能不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三、产生原因
超市竞争不断创造价格新低,变收购为采购,压缩成本。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有特色的、差异化的产品。只有采购的差异化,才会形成经销的差异化。超市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价格竞争上面,因此,控制成本对超市尤为重要,超市“直购”将为其赢得核心竞争力。
农民卖菜难,亟待与需方直接见面。希望能以合适的价格,迅速销售出他们的产品,这是众多农民心中最质朴的心愿。
市场指导生产,需超市与农产品短距离对接。“市场行情是瞬息万变的,超市将采购链延伸到基地后,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将最有效的消费信息传递给生产者,指导生产。”
四、政策法规
2008年12月11日,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
渠道后,将更注重于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大型商业企业利用自身网络渠道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环节费用,将更多利益留给了农民和消费者。
六、农超对接的主要做法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这一主题,以发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作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城市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为主体,支持连锁商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网络、信息、配送等优势,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新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二是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连锁经营企业实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稳步推进。三是坚持贸农结合,以商促农。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基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连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
(3)具体操作
(一)加大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设施投入
当前重点是加强鲜活农产品冷藏冷冻设施投入,对部分鲜活农产品实行强制性冷链流通,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同时实现降低连锁超市冷藏冷冻设施投入成本。
(二)增强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能力
重点支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新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三)提高鲜活农产品经营信息化水平
连锁经营企业和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强化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广泛推广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时点销售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等,进一步推广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有品牌
试点连锁超市要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自有鲜活农产品品牌,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增强消费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
(五)调整连锁超市商品经营结构
围绕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适当调整连锁超市商品布局,增加鲜活农产品销售种类,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面积,提高鲜活农产品销售
成优质、低价、安全、高效的农产品产供销网络,为广州城乡居民提供新鲜、放心、实惠的农产品,平抑“菜篮子”物价服务。同时,引导有条件的肉菜市场开设菜农直销专柜,并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与餐饮企业进行结合。“总而言之,就是让农产品以更直接的方式到达市民餐桌。”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超市里农产品的一般流程是农民—批发商—供应商—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经过4个以上的环节,成本至少上升了15%~20%,导致产业链的两端(农民和消费者)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而通过农超对接的直采模式,这部分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转移”给农民,并最终惠及消费者。业内人士表示,超市直购的蔬菜最终零售价格至少可降20%。
广州市经贸委负责人表示,通过农超对接模式的推广,对其他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也将起到抑制作用。
九、各方建议
超市“直购”的存在与采购、生产规模密切相关,当采购量达到一定数量,且生产方也形成组织化生产时,“直购”会降低经营成本,使多方受益。而如果采购量较小,且生产方比较分散时,社会专业化分工决定中间环节是有必要的,农业“经纪人”在面对散户进行收购时,有其经验、成本优势。超市“直购”和农业“经纪人”,就如汽车和自行车一样,在不同条件下,各有优势,不可能完全替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学院教授、博导彭星闾
我国农业大部分是分散生产,分散销售,组织化程度低。在此背景下,大量农业“经纪人”出现了。在他们的组织下,小摊小贩式的收购变成了规模化的采购,这是一种进步。而超市越过农业“经纪人”环节,直接到基地采购,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它通过压缩中间环节,提高收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政府调控市场,更多的是依靠超市这只手来运作。超市与农户面对面,信息直达,可以更加准确、迅捷地指导农民生产。--武汉市农业局副局长程耀明
目前,超市“直购”在武汉周边地区比较容易操作,而远程“直购”则面临一些困难。诸如,超市对外地产品的价格信息了解不畅;超市如自带人员、车辆进行远程采购,则成本加大,而在当地寻找运输车和帮手,又不太容易。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超市“直购”的难度。--一家大型超市的买手
作为“经纪人”,过去为超市和农民架起一条通道。超市采取“直购”政策后,我们将面临更大压力,可以加强餐馆配送等方面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过,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看,超市偏重零售,而农业经纪人主要就是负责采购。因此,短期内超市不可能完全替代农业经纪人,我们可以在丰富采购品种,为农民提供更多服务上多做文章,以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四篇: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情况汇报
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省商务厅关于农超对接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市商务局的具体要求,为彻底摸清我市农超对接工作情况,11月29日至12月3日,我局组成专门工作组,通过填写统计表、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2家连锁经营企业,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阶段开展情况
截止11月份,全市“农超对接”共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180万元,对接农民合作组织项目15个,对接品种45种,对接农产品基地1000亩。我市“农超对接”规模较大的连锁经营企业是青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和银座商城有限公司,其中青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总销售额50800万元,连锁门店281家,营业面积80000平方米。截止11月份,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60万元,其中自建基地农产品销售60万元,对接合作社销售500万元。农产品对接农民合作组织项目10个,对接品种35种,对接农产品基地700亩。银座商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总销售额31000万元,营业面积18400平方米。截止11月份,实现农产品销售额620万元,其中对接合作社销售65万元。对接农民合作组织项目5个,对接品种10种,对接农产品基地300亩。,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了专门小组,派出业务精干人员,落实对接工作。积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定意向合作协议,在青云街道办事处花峪村、龙廷镇苗东村、土门村对接农产品基地面积700亩,与为民蔬菜种植合作社、顺鑫芹菜专业合作社、振兴煎饼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直销合作,水果、蔬菜作为自营产品进店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平抑了物价。积极与十大名产基地供应商签订购销协议,通过调整超市布局、设立专架专柜等方式,提高基地优质农产品在超市、加盟店的销售规模。10月份,投资100万元收购栖霞市臧家庄镇吴家村拳头名牌产品栖霞苹果、红堤葡萄等产品,分别在青云超市新矿超市、汶南超市设立专柜2个,截至目前已实现销售额36万元。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项目建设。投资1800万元,新建11620平方米果菜配送中心1个,投资1200万元新建4000余平方米直营店项目1个。新增冷链运输车辆5辆。新增冷库容量1.5万吨。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超市的进场门槛较高。进场费、条码费、节庆费等费用的收取,影响了“农超对接”效果和发挥。目前,超市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比例还比较低,经批发商、供应商销售的产品还比较多,农户直接进店销售困难还比较大。
2、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有待完善。超市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的进项税,甚至直接从农户手中购进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但实际运作中困难重重:一是合作社无法开具足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农产品免税证明较困难;二是没有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发票认证问题无法解决,也就无法实现跨区抵扣,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影响开展农产品经营的积极性。
3、农业合作社组织化低,产品品牌效应差。目前专业社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为主,各个方面还不太成熟,没有大规模的储存冷库,不能满足超市经营规模化,季节性农产品销售脱钩现象仍旧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经营战略的调整。推动企业在鲜活农产品经营上,由与供应商合作、联营转向农产品自采自营;由向供应商采购转向基地直采;由大路品种销售转向品牌化、特色化经营。
2、抓对接主体培育。重点抓好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网络、信息、配送等优势,调整经营战略,积极主动地延伸产业链条,立足于扩大农产品经营,并通过扩大经营带动基地的发展,以基地的发展促进经营的扩大,形成经营与基地发展的良性互动。
3、抓销售网络建设。推动大型连锁超市通过加盟、特许等形式,加快网点布局,提高经营规模,努力构建连锁经营的网络化格局,奠定超市加基地的网络基础。引导超市调整经营布局,扩大生鲜经营面积,提高生鲜经营比重。
4、抓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对接企业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重视和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完善冷链设施,建立起从收购、加工、储藏、配送一直到柜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形成与基地建设相匹配的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5、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与农经办、乡镇加强合作,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从良种供应、农产品种植到收获加工一条龙服务,通过超市的“定单销售”的引导带动功能,尽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并通过有机、无公害等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出我市农产品品牌。
12月6日
第五篇:农超对接项目实施方案(最终版)
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机户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组织,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依靠集体的力量,提升了服务能力,拓宽了服务能力,发展成为当今我国农机化的主要力量,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当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社资源难以优化使用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时,少数农民以资金形式入股,大部分农民以物化形式入社,包括农机具、土地、房屋等。合作社是经营主体,社内成员从中分红。在这里,设备资源的所有者是社员,而合作社充当设备资源的使用者和经营者。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尽管合作社采取民主化管理,但不可能统一每位社员的经营意愿,也就是说合作社的经营者只能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来经营。由于设备资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分离的,一旦出现意见分歧,就会使设备资源难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与有效的保护。例如:农机具的养护是必须做的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合作社认为是农户的机具,应该由农户养护,而农户认为已经将机具入社,应该由合作社负责养护。
1.2 合作社服务成本与风险增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能保证为合作社的社员服务,同时还能够跨区作业,开展对外作业服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作业服务过程中,一般根据土地承包合同上的耕地面积来计算作业的土地面积,但是,土地承包合同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签订的,在联产承包分田到户时,很多地区都存在由于土地类别的不同而打折的情况。虽然,已经做过几次面积核对与完善合同,但是,从很多地区的实际情况看,作业实际面积与土地承包合同上标注的面积不符,一般情况下,实际面积都会比合同书标注的面积要大,因此,实际导致合作社的作业成本和服务量增加。例如:一般在施行机械化植保统防统治时,专业合作社需要提前与农户签订合同。一般,合作社为了调动农户参与机械化植保统防统治的积极性,会承诺如果达不到防治效果就按损失进行赔偿。但是,在具体作业时,专业合作社会依据农户提供的作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详情咨询客户服务热线:400-6789-288
业面积进行施药,因此,如果面积出现误差,就会达不到防治效果,合作社就要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赔偿。
1.3 合作社发展壮大与现实条件存在差距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是整合农机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创收水平。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三大难点:一是融资难。开展跨区作业服务,需要一些别人买不起、市场真需要的农业机械,如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这些作业机械用处广,可以开展异地流动性跨区作业。但这类机械价格偏高,动辄上万或十几万,即使有农机购置补贴,也需要自己花费很大财力。合作社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增加新装备,满足不同的作业要求。农户自己能买得起的农业机械,合作社拥有这样的机具再多,也无利可图。要想获得资金,一方面来自社员的股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银行贷款,但这两条渠道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二是作业条件改善难。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机化作业的发展方向,而我国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难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加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条件并未从根本上改善,要实现农机社会化大生产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管理、技术、服务水平提升难。虽然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但要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班底,一是依托基层的经济组织和农业站所,组织农户,投入和自筹一些资金,搞经营;二是依托农机大户,集聚大量机具,搞服务;三是依托公司企业,进行一些土地的流转,搞开发。四是依托农户的积极性,组建一个团队,任其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管理、技术、服务的水平提升上来很难。2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对策
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离不开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显着提升了农机化综合装备水平,真正体现了农机化的高效增收作用,是现有农村经营体制下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
2.1 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
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克服形式主义,真正建立健全民主的管理制度,既保证集
体的权力得到尊重,又保证社员的利益不受侵害,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要由合作社来详细制定并实施。要坚持“民办、民管、民负责”的原则,建立起高效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合作社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2 对土地面积加以核实
土地面积误差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合作社的运营成本,还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核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按土地面积计算的各种利益关系、统计数据等,这项工程应该由政府部门来做。
2.3 多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制定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在购置农机补贴方面和基本建设投资方面向合作组织倾斜。放款符合合作社贷款条件,支持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作业机械。农机部门要加强引导,在管理、技术、信息、装备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尤其在农机新装备的推介、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农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市场的需求、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农机部门可以提供有益的帮助。通过多方支持,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继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