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若干制度分析
浅论《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若干制度分析
[论文摘要]典当业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行规范该行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2005年商务部、公安部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立法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2011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的《典当管理办法》比较,其提高了立法层级,强化了管理信息的公开化、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了风险监管。但在典当行业性质定位、某些行业习惯的规范等方面亦有明显不足。
[论文关键词]典当行 制度比较 行政立法
典当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一般认为在我国最早记载现于《后汉书·刘虞传》中,“虞所贲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被认为是旧社会的残根余孽而在大陆范围内遭到取缔。1987年12月30日,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应运而生,标志着典当这一传统金融行业在重新进入了经济舞台。从此各大城市兴起了开办典当行,典当业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4433家典当企业,全行业注册资本584亿元,从业人员3.9万人。“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发放当金近6000亿元,2010年典当总额达1801亿元。期间我国四次制定部门规章规范典当行为,2011年5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共6章49条,除总则、附则外,包括设立、变更与终止、经营规则、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以下就意见稿确立的主要制度及其与现行的《典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做如下比较分析。
一、意见稿的主要突破与变化
(一)立法层级的提高将增强对典当行为的规范作用
原办法作为部委规章,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典当行的民事活动的规范作用十分有限,特别在规范典当行的经营行为方面。《合同法》规定认定合同效力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层级以下的规范不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典当行为中当票是典当行与当户之间的借款契约,另外还有附属性的抵质押合同。抵质押合同依据《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而典当借款合同效力只能依据《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专门性的典当管理办法因效力层级低无法认定合同效力。如天津和平区法院(2012)和民三初字第0344号审结的天津某典当行与天津某机械公司借款纠纷一案中,机械公司作为当户用一套机器设备不转移占有协议质押给典当行,取得当金。法院认定质押合同因违反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无效,典当借款合同虽有违原办法却仍然有效。司法实务中,如最高院(2006)民二提字10号某典当行与陈某等二人纠纷案、大连中院在大连国泰典当行与某生物有机肥公司纠纷案、新乡中院河南纵横汽车电器厂与华信典当行纠纷案中,法院均认为抵质押不成立不影响典当关系的效力。结果是虽然典当行违反原办法不得经营动产抵押业务、发放信用贷款业务等
规定承担的责任是被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仍有机会获得借款合同约定的高额的综合费及利息,使原办法的规范作用大大降低。意见稿通过后,作为行政法规,违反其强制性规定的典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作为专门性行业法规的规范作用将更好的发挥。
(二)管理信息的公开化
政府的规则及管理公开化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意见稿中数处要求典当主管机关及典当行公开相关信息,主要有: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并公布,要求典当行的设立应符合相应发展规划;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将典当经营许可颁发情况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将解散典当行名单向社会公布;典当行应在其营业场所明示综合费用、当金利率的标准及本单位的业务规范等。信息的公开既便于人民监督国家机关依法办事,减少不公正、不公平及暗箱操作等现象,于相关法律相衔接,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意见稿还明确规定“典当行应当妥善保存当票,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0年。”对纠纷的减少、预防与解决都会起到好的效果。
(三)提高了典当行的准入门槛,加强了变更和终止的监督管理
使设立许可有法可依。意见稿坚持设立典当行及典当行分支机构行政许可制度。我国《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第15条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第17条规定,除本法第14条、第15条规定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原办法作为商务部、公安部共同制定的部门规章规定,设立典当行或者典当行分支机构应当最后由商务部批准并颁发《典当经营许可证》,经设区的市(地)级公安机关审核批准颁发《特种行业许可证》,在没有上位法授权的情况下,作为部委规章设定行政许可似有违《行政许可法》的嫌疑。从法学原理上讲,无论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是特殊的工商企业典当行的特殊性是毫无异议的,对其实行许可设立主义而不是登记设立主义具有正当性。如意见稿通过后,作为行政法规第7条规定,“设立典当行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典当业务,”将解决之前所述的尴尬。审批权由原来国家商务主管部门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只需由省级主管部门将其颁发许可证情况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简化了审批环节审批程序,将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提高了设立的资本门槛。原办法规定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从事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从事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并且要求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当为股东实缴的货币资本。意见稿第9条不仅规定典当行的注册资本应当为实缴货币资本,并且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经营财产权利质押或者不动产抵押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并且规定典当行的股东应当以自有资金出资,不得以借贷资金或者他人委托资金出资。提高设立最低资本金数额,限制股东只能以自有资金出资,进一步加强了典当行运营安全,更好地保证了债权人利益。
严格了设立股东条件。意见稿要求有两个以上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企业法人股东,且企业法人股东控股或相对控股,原办法只要求有两个以上法人
股东,且法人股东相对控股。这进一步提高了典当行资本补充能力,保证了交易安全。
要求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是政府对一行业的发展提前做出的预先设计、安排部署与计划,是防止行业发展过快或不足,保证经济社会均衡的重要的手段,各国政府无不重视宏观经济及行业的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意见稿规定,典当行的设立,应当符合典当行发展规划,国务院及省级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典当行发展规划。原办法没有对行业发展规划做出规定,只规定了设立的实体条件和程序做了规定。
规范典当行股权转让,坚持资本充足原则。为防止资本市场中的欺诈、市场操纵等不公平交易,对自由交易的某些限制和监管是必须的。意见稿改变原办法对典当行股东转让股权、变更股权结构不加限制的做法,规定典当行的股东在典当行开业3年内,不得对外转让股权,但依法被责令转让或者由人民法院判决转让的除外。典当行股权结构的变更应当间隔1年以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证券交易规则。坚持资本充足原则,意见稿保留原办法规定的典当行的净资产低于其注册资本的90%的,股东应当按照出资比例补足到注册资本的数额,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但是,减少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最低限额。
二、加强防范典当行业务风险,规范经营规则
明确了当物的范围。意见稿规定当物应当是依法可以质押的动产、财产权利或者依法可以抵押的不动产,并明确规定正在建造的建筑物不得作为当物。原办法禁止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和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商品房抵押,当物范围的扩大调整由房地产到不动产,与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衔接,禁止所有在建工程抵押可减法因在建工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纠纷,允许外地的房地产进行抵押扩大了典当业务,更具合理性,更利于典当业发。于原办法相比意见稿表述上更加科学,当物范围中动产及财产权利质押依法进行,意味着处理质抵押关系依据《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
缩短典当期限,简化经营管理。意见稿把原典当期最长6个月缩短为3个月。这和典当业的目的相一致,典当主要是灵活便捷性、小额性、经济性著称,特别是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导银行金融业的情况下,典当行以其“三性”特征为小型微型企业及群众个人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融资渠道,近年来每年度典当金额以千亿元计即是明证。典当期限缩短为3个月更突了典当融资的短期性,期限届满可约定续当也能满足少数当事人对期限的特殊要求。意见稿仅规定典当行对其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的典当条件不得优于普通当户,不再限制对其股东的典当余额。并对典当余额规定为:对单一当户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25%;对单一当户及其关联方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50%;不动产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15%;财产权利典当余额与不动产典当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80%。典当余额限制的参考基数由原办法的注册资本变为资产总额,更科学,对财产权利质押、不动产抵押典当余额限制原办法规定,“典当行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50%。房地产抵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元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意见稿明显更简洁便于执行,典当行是
做更多的财产权利质押还是做更多的不动产抵押可在规定幅度内自主调配,典当行获取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绝当物品的处理规范化。原办法规定绝当物区分估价3万元以上和不足3万元的作不同处理,后者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折价处理,损溢自负。意见稿不再区分当物估价多少,一体规定为:典当行可以与当户协议以当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当物所得的价款,就当金及其利息、综合费用受偿,超过部分返还当户,不足部分由当户清偿。当物为动产的,经当户书面同意,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当户自接到典当行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但在当物被处置前,当户可以向典当行支付当金及其利息、综合费用后,赎回当物。这将与《物权法》规定的“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相协调,而是通过约定折价或拍卖、变卖,多退少补的办法平衡了双方的利益。
缩小了典当行禁止行为的范围。意见稿规定,典当行不得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发放信用贷款,不得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并明确规定典当行从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净额。不再禁止典当行的同业拆借、对外投资,非绝当物品的销售及旧物收购、寄售,明确了对银行的贷款余额最高限额是其资产净额。这些都将会进一步促进典当业的发展。
三、意见稿不足之处的分析
行业性质定位有待回归。肇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我国典当业,历经1600年的发展,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关系民生大计的钱、粮、金、当四大行业之一,典当作为融资方式,以其调剂资金缓急余缺的功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方便了人民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典当与钱庄、票号并称为中国三大旧式金融业,堪称现代金融业的鼻祖。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原《关于加强典当行管理的通知》及《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把典当行分别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特殊金融企业,2001年8月调整为原国家经贸委主管后定位为特殊工商企业。意见稿与原办法虽都没明确规定典当行性质定位,只写明是企业法人,一般意味着仍沿袭原国家经贸委所定的“一类特殊的工商企业”性质。主管机关明确为商务主管部门应为证明。但业内不少人认为典当业应为边缘性金融业。意见稿也明确“典当业务是指当户将其财产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典当行向当户发放当金,双方约定由当户在一定期限内赎回当物的融资业务”。不像原办法只把典当定位为“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意见稿既然承认典当业务是融资业务,承办机构理应是具融资能力的金融性质的机构,意见稿6章49条也多处显示出其金融属性。典当业务与银行的担保贷款相似,主要业务是放款,本质上属于一种金融活动,因此,应当恢复其金融机构属性,重新划归银监会管理,这样才和世界主流国家的制度接轨。
某些行业习惯没得到明确规范。意见稿规定,当金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执行。当金利息不得预先从当金中扣除。我们都了解典当行的主要收益是依靠综合费而不是当金利息,理论上说综合费也不得预先扣除,浙江省高院在《关于审理典当纠纷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浙高法[2010]195号第四条规定,典当综合费包括典当行在实际履行典当合同中产生的各种服务及管理费用。当户
主张当金发放时预先扣除典当综合费,并要求当金按照实际发放的金额认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实务中多数典当行是预先扣除综合费的,各地法院对预先扣除的综合费应否计算在当金总额中持不同的观点,意见稿应明确之。其次,典当行业中较常见的抽当和顶当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抽当是指在当物可分情况下,当户不能偿还全部借款又想收回当品时,可以通过归还部分借款赊回部分当品的方式赎当。这种做法与《担保法》及《物权法》中担保标的物的不可分性——即担保物权应在债务全部履行完毕后才能消灭、担保物才能返还的原则是相违背的,但抽当能够实现典当双方利益的双赢,故而能够成为典当经营中的习惯。顶当又称抵当,指当户与典当行协商,用一种新当物替换出原来在押的旧当物的行为。俗称“当抵当”。若新当价值小于原当价值,由当户补足;若新当价值大于原当价值,则要典当行补差给当户。这些做法都是典当行业多年积淀下的习惯,有些也符合自愿原则、效率原则,有一定的合理性,新法规应当明确规范。
第二篇:请假制度(征求意见稿)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职工
请假制度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维护学校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请假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假期的类别及期限
(一)病假
教职工因病无法坚持正常上班,需要请假治疗或休养的,可以请病假。请假期限根据实际病情而定。
(二)事假
教职工因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岗处理的,可以请事假。必须请事假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但全年累计事假一般不得超过10天。教职工请事假,应从严控制,非重大私事等特殊情况,原则上不予准假。
(三)产假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619号)和《关于调整职工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标准的通知》(连人社发[2013]285号),女职工生育或满7个月以上(含7个月)引产或足月死产的,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晚育的(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次生育,或者年满二十三周岁结婚后怀孕的初次生育,为晚育),增加产假30天;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增加产假10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在每天劳动时间内可给予哺乳期间女职工安排不少-1-
于1小时的时间作为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日增加1小时的哺乳时间。婴儿满周岁后,经医疗单位诊断为体弱儿的,可延长哺乳期,但以不超过半年为限。
(四)婚假
按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男25周岁、女23周岁)的,根据《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4年修正)规定,延长婚假10天。夫妻双方晚婚的,双方享受;一方晚婚的,一方享受。若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五)丧假
教职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去世后可给予丧假3-5天。
根据《关于职工的岳父母或公婆死亡后可给予请丧假问题的通知》(苏劳险[1987]25号),岳父母或公婆去世后,根据具体情况,可酌情给予丧假1-3天。
去外地办理丧事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六)探亲假
因教职工有暑寒假以及教育工作的特点,教职工的探亲假应安排在暑、寒假。若确需非寒暑假探亲的,一律按事假处理。
新就业人员在见习期间请长假(含产假、事假、病假),其见习期相应延长。
二、请假的批准权限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因公因私需要请假,报县教育局局长批准;副职请假三天或三天以内、其他教职工请假七天或七天以内,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副职请假三天以上、其他教职工请假七天以上报教育局人事科批准。
各单位对教职工的请假手续要妥善保存,及时记录,并作为考核、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
三、请假应履行的手续
(一)请假需报县教育局批准的手续:由请假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填写《请假报批单》,由所在单位按规定程序审查同意后,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写明批准理由、同意假期期限和起止时间等)及时上报县教育局。病假的还要附上以下材料: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医生签字并加盖医院公章的病假证明、门诊或住院病历、门诊或住院医药发票、住院证明、检查化验报告单等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产假的要附上准生证、出生证、户口本、接生医院医生建议休息意见等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所有请假都必须待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开始休假(急病等特殊情况除外)。
高度伤残、精神病、传染病等患者及经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本人无法提供病假证明材料的,单位可以每学期初出具由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的书面报告,报教育局备案。
请假不需报县教育局批准的手续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二)教职工请假均需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超越权限,擅自允诺,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一经发现,给予严肃处理。
(三)请假期满应按时到岗工作,并书面或口头向批准单位销假,如请假期满,确有实际困难不能按时到岗者,应及时办理续假手续。
(四)请假理由不足或请假对工作有很大影响时,领导可不予批假,也可延期给假。如请假理由不实,领导除不予批假外,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四、请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一)教职工工资构成情况
1.平时按月发放的工资
(1)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2)基础性绩效工资(即绩效工资的70%部分):岗位津贴(赣榆县工资软件上的名称叫职岗津贴)、生活补贴、农村边远地区教师补贴。
(3)其它津补贴: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属于奖励性绩效工资范畴)、行业特贴(如特教校教职工享有的特殊津贴)、特岗津贴(如特级教师津贴)等。
2.年终一次性发放的工资
奖励性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30%部分、12月份的基本工资额度。
(二)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病假待遇根据苏人通〔1998〕130号文件执行(因患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的或不能接触服务对象的精神病患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除外,上述人员的界定由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予以证明、县教育局审核)。
1.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平时按月发放的工资不扣。
2.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扣发本人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的10%;工作年限满10年的,平时按月发放的工资不扣。
3.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扣发本人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的30%;工作年限满10年的,扣发本人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的20%。
4.因病假、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不进行考核。
5.因公负伤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1.当年事假累计在10天及以下的,平时按月发放的工资不扣。
2.当年事假累计在10天以上20天以下(含20天)的,从第11天起,按实际事假天数扣发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日工资=月工资÷21.75)的40%。事假期间如遇国家规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不予扣发。
3.当年事假累计在20天以上30天以下(含30天)的,从第21天起,按实际事假天数扣发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的60%。事假期间如遇国家规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不予扣发。
4.当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从第31天起,每天扣发全部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
(四)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国家规定的产假视为出勤,在此期间,工资不扣。女教工产假期满后需请病假、事假的,按病假、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执行。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能享受合法生育时的产假待遇。
(五)婚假、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在批准的请假期间,工资不扣。
(六)病假、事假期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待遇
病假、事假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由学校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的分配方案执行。病假、事假人员在病假、事假期间,原则上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发。
四、旷工及其处理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按旷工论:
(一)不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二)请假期限已满,不续假或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不归的;
(三)未经领导批准不参加本单位规定的学习或活动以及擅自停课、调课或自行请他人代为顶岗的;
(四)因工作变动未按时到岗或未办理调动手续私自到外单位工作的;
(五)教职工在请假期间内从事其他与请假事由无关的活动或非法活动的;
(六)利用病假外出经商的或到外单位工作的或医疗证明弄虚作假的。旷工3天以内(含3天)的,按实际旷工天数扣发平时按月发放的全额工资(日工资=月工资÷21.75);旷工3天以上的,扣发下个月全部工资,并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行政处分、解除聘用合同等处理。教职工擅自离岗或逾期不归的,学校要及时书面督促其本人返回单位,通知书应有返校时间限定以及届时不返校将予以解除聘用合同等内容。通知书要送达本人或亲属签收,若拒签,由负责送达的两名工作人员签字,并注明送达时间、对象、拒签情形。根据《江苏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和《江苏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的有关规定,如果教职工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学校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并及时将解除聘用合同的处理意见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县教育局。
五、上述病假、事假及旷工所扣款项全部计入本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需征得县财政、人事等部门同意)
六、相关要求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任制,并认真组织实施,定期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事管理。
(二)学校负责人要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规范管理观念,切实做好教职工的请假登记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在规定的权限内规范审批,严格做到先审批后请假,严格执行请销假和有关待遇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用人学校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因考勤制度不健全或者管理不到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管理秩序的;未尽审核职责或虚报、缓报、瞒报、不报等违规行为的。
(三)各单位要认真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本校教职工请假制度。把教职工遵守考勤管理制度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并正确处理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维护教职工正当权益的关系。
(四)本意见未尽事宜或与上级规定不一致的,以上级规定为准。
(五)本局以往的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第三篇:党内谈心制度(征求意见稿)
中共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
党内谈心制度(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建工作,制订本制度。本制度所指的谈心是党内谈心,是党组织与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对话。
第二条
制订本制度的依据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制度。党章依据如下:
(一)总纲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第二章第十条规定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第四项是:“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三)第五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其中第四项是:“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条
建立党内谈心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一)作为各级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基础性通道。
(二)作为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的重要形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能够更深入细致地向党员群众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组织、行政组织的决策。
(三)作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实现形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 领导干部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组织、行政组织的决策被党员群众了解和接受的程度。
(四)作为党员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五)作为党员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的重要形式。
(六)作为发现和化解不稳定因素,保障企业和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措施。
(七)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平台。
(八)作为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多种文化元素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
第三条
谈心活动的主体和要求
一方主体是党组织的代表,可以是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受党组织指派的党员等。党的干部和骨干都应积极参与对党员的谈心活动。党组织每年要做出计划,对党内谈心活动进行具体安排。每个党的干部和骨干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对党员的谈心活动。党组织要保证每年的谈心活动都覆盖到每一个党员。
党组织负责人既是本单位谈心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谈心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党组织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下的,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要至少与每一个党员谈心一次以上。党组织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上的,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谈心人数不少于30人,其中要保证与以下人员至少谈心一次以上:本级领导班子成员;本单位中层干部;3个以上来自本单位不同业务部门的基层党员。
党委(总支、支部)委员以及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干部在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内,如果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下的,要保证每年要至少与每一个党员谈心一次以上。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上的,每年谈心人数不少于30人,其中要保证与以下人员至少谈心一次以上: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中层干部;5个以上基层党员。另一方主体是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党员和基层党员,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
第四条
谈心活动的原则
(一)正式性原则。本制度所指的谈心不是日常性闲谈和工作交流,而是一种制度性的正式谈心,它必须是经预约的、双方都有准备的,而且有充分时间保障的活动。
(二)个别谈心的原则。本制度所指的谈心不包括开会和集体谈话。
(三)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良性互动的原则。特别是党组织代表一方要放下架子,以诚相待。
(四)充分交流,深入沟通的原则,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五)实事求是、讲党性、讲原则、讲团结的原则。
(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
(七)实效原则。开展谈心活动,必须注重实效。要注意防止只谈工作不谈思想、只谈成绩不谈问题、只谈集体不谈个人的倾向。要通过努力,使谈心真正谈出正气、谈出和谐,谈出感情、谈出团结,谈出干劲、谈出进步。
(八)尊重隐私原则。本制度所指的谈心制度不包括“双规”情况下的谈话,因此,对于个人隐私信息,一是愿谈则谈,不强求;二是谈到的信息,一方要求保密的,对方应为其保密。
第五条
谈心活动的内容
(一)党组织关心党员。了解和掌握谈心对象的健康、思想、工作、作风、学习及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二)党组织指导和帮助党员进步。对谈心对象的成绩和优点加以肯定。发现谈心对象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正的办法和要求。
(三)党组织与党员探讨解决党员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四)党组织向党员了解各方面情况。
(五)党组织向党员征求意见。包括征询谈心对象对党组织代表本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帮助自己查找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
(六)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七)党员对党的建设、单位建设及党的干部等各方面发表意见。
(八)双方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第六条
谈心活动的安排
谈心的时间、地点由双方约定,可以在双方认为方便的任何时间和地方进行。一般情况下在党组织代表的办公室进行。在征得党员同意的情况下,党组织代表可以安排人员进行记录。如果党员不希望其他人在场,党组织代表应亲自记录。谈心活动结束后,党组织代表应认真填写谈心活动信息表。
党组织找党员谈心,应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党员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安排适当人员与其谈心:
1、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或荣誉时;
2、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或个人进步遇到重大挫折时;
3、在个人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心理失调,情绪异常时;
4、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时;
5、在任职、免职、换岗、挂职时;
6、与其他同志产生重大分歧或工作不协调时;
7、在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考核、考察后;
8、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目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时;
9、在外界有不良反映或违法违纪情况时;
10、出现其他需要谈心的情况时。
对长期外出的党员采用电话、上网的方式谈。对下岗外出党员,知其通讯地址但不知其联系方式的,通过书信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则实行上门谈。党员可以主动预约党组织领导进行谈心。党员主动预约的,除属于缠访的情形以外,被约的党组织领导应尽快作出安排。本人确实没有时间的,应在征得党员同意的情况下,委托其他党员干部代表自己与其谈心。
第七条
谈心信息的处理
对在谈心中获取的信息,要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以提高谈心活动的综合效益。
(一)以下信息应整理上报:党员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对集团公司党委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对集团党群工作部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对本单位以外主体的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和意见。
(二)以下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通报给有关方面:党员的成绩;党员的状态;党员对现状的满意度;党员针对某个领导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反映的关于某个方面的情况。
(三)以下信息应在一定范围内研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谈心对象:党员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党员对组织的要求;党员要求党组织或党员干部加以整改的事项。
第八条
谈心活动的检查和考核
(一)每年一月,党组织要对本单位谈心活动做出计划,将谈心任务落实到人。
(二)每年第三季度,党组织要对本单位谈心活动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对进展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督促。十一月底完成全年谈心计划。
(三)每年十二月上旬,党组织要对本单位谈心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四)每年十二月中旬,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开展谈心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谈心活动是否做到全覆盖;随机抽取10%谈话对象进行谈心活动的满意度测评;检查 谈心对象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检查和考核的结论,应在十二月底前反馈给被检查考核的单位。检查和考核的结论,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的依据之一。
集团党群部负责对直属各单位开展谈心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九条
附则
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实行。本制度由集团公司党群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请假、休假制度征求意见稿
请假和休假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员工请假和休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度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含临时工、母子公司员工),对每个人均具有约束力,必须共同遵守。
第一章:请假管理
第三条请假指员工因有事、生病、受伤等原因不能上班而申请获取假期。请假由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负责登记、审查、批准等日常工作和档案管理。
第四条请假会影响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因此,员工请假必须亲自办理手续,不准口头或电话请假,不准由他人或部门代劳,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特殊情况(如急病、急事、工伤、交通事故等)可采用口头或电话形式预先请假,并由部门出据证明材料,假后补办手续。
第五条请假须办理书面请假条,采用统一请假文本格式,明确请假类别、原因、事由、期限、姓名和请假日期等情况。请假条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有效,若未获批准请假人必须上班,如果请假未获批准或没有请假而未上班则视为无故旷工。
第六条除工伤假、产假外原则上请假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请假期超过5天必须同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书、行政公文等),特殊情况(如急病、生育、意外等)可假后补材料。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请假人必须实事求是地办理请假手续,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也不允许采取分段请假等方式回避请假程序和期限,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第八条请假可分特殊假和一般假两种类别,其中特殊假有工伤假、婚假、丧假、产假、助产假、探亲假六种假名;一般假有病假、事假二种假名。
第九条根据请假类别和名称,请假的期限、条件、批准权限、办理流程等各不相同。
第十条请假程序:申请(填写假条)核实确认批准销假安排工作。
第十一条请假审批:请假由个人申请,采用逐级审批制,原则上由部门负责人签 1
字认可。根据请假类别和期限,其审批权限各有区别,具体如下:
(一)除工伤假外,5天以下的假期由所在部门审核批准;5天—15天以内由所在部门核实报一级职能部门(如分厂)批准;超过15天由所在部门核实,经一级职能部门审查确认后由人力资源部批准。
(二)工伤假统一由所在部门出据,一级职能部门验证,经安保部认定后,由人力资源部批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均应签字确认。
(三)原则上假期满后不再续假,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假期须到人力资源部办理。
(四)超过规定期限请假须由总经理亲自批准,其工作安排视公司情况而定,社保由个人全部承担,并停发一切福利待遇。
第十二条各制造厂综合办负责归口辖区内的请假管理,参照该请假程序执行,每月5日前须将请假情况以表格形式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十三条病假:指员工生病或非因公受伤须治疗或疗养请假。请假期限视病情和医生诊断而定,原则上最多不超过90天,如病情较重、身体极度虚弱等可沿长至1年,特殊情况(需要放化疗或采取其它免疫措施、身体难以康复)需要长期治疗可再续假1年。个人因病不能前来办理,可允许其家属凭医院证明到人力资源部说明情况,填写代请假条,待本人好转后补办正式手续。遇此情况所在部门须加以认真核实。请假超过5天以上则必须凭正式的医院证明方可准假,否则不予请病假。假期满后视其身体情况决定工作安排,如无工作岗位或本人不能胜任所安排的岗位,可排队待岗或按国家规定申请病退或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第十四条事假:指员工非因公事须亲自处理而请假。假期原则上最多不超过60天,假期满后视情况决定工作安排,如无工作岗位或本人不能胜任所安排的岗位,可排队待岗或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第十五条工伤假:员工因公受伤、中毒、患职业病或经市工伤认定部门确认视同工伤需治疗和休养而请假。请假时须凭部门《事故报告书》、安保部出据的《工伤认定书》和本人请假条请假,如果未出据《工伤认定书》或内容填写不具体、不完整,则不予受理。本人因伤不能亲自请假的由部门及时提供情况说明报告,待本人恢复后补请假条。请假期限视伤情和医生诊断而定,原则上最多不超过180天,特殊情况可凭医院诊断和治疗资料延长假期,但不得超过《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停工留薪期限。如受伤当时不能确定请假天数的于补假时将住院和疗养期合并计算。假期满后须进行工伤事故处理,待事故了结或经人力资源部认定后方能安排工作,如本人不愿继续从事工作,可按
有关规定与公司终止劳动关系并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偿。为确保工伤保险能及时理赔,发生工伤事故后,部门必须于8小时内向人力资源部和安保部提供书面事故材料(重大事故须立即电话通报,并在2小时内提供书面报告材料)。
第十六条婚假:指本人合法结婚请假。请假天数不得超过5天,如特殊情况(夫妻双方不再同一地,路途较远等)需要增加天数,可事先向所在部门申请调休或换休,但最多不超过3天。
第十七条丧假:员工的直系亲属去世需要亲自前往办理或吊唁而请假,假期为3天。直系亲属是指四代以内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含继父母、有供养关系的养父母)、配偶父母(含继父母、有供养关系的养父母)、配偶(具有合法婚姻关系)、子女(含有供养关系的继子女、养子女)。其余直系亲属及旁系亲属不能请丧假,但可以向部门申请,通过调休、代班等正当方式办理。
第十八条产假:指女职工怀孕、生育、流产请假,产假可提前办理,假满后出具相关医院证明。产假期限规定:女职工生育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和剖腹产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怀孕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42天产假。国家规定产假期以外的期限均视为病假。由于水泥企业的特殊性,考虑到母婴安全与健康,可将产假与病假合并请假,请假期限可延长到1年。特殊情况(如产后母亲或子女身体虚弱,子女无人照料)可经总经理批准再请事假1年,但工作安排视公司情况而定。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必须请假,且产后休息不得少于90天,难产或剖腹产另须增加15天。
第十九条助产假:职工配偶生育子女,在分娩前后请假,假期为3天,离家较远职工可以向部门申请,通过调休、代班等正当方式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天。
第二十条探亲假:是指在公司工作满一年的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双方任何一方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或与父母都不住在一起,双方任何一方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而请假探望。请假期限为3—10天(含路程),每2年享受一次,不可累计合并享受。公司所在地市级境内为3天,省内为5天,省外(或超过300公里)为10天。探亲假以外的期限按事假处理。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父母是指自幼(16周岁以前)抚养职工长大,现在仍与职工保持联系的抚养人。不包括岳父母、公婆。职工的配偶、父母均已死亡,又未重新结婚的,如有末成年(指16周岁以内)的子女寄养在本市以外的地方,可以同等享受
探亲待遇。职工探亲要严格遵守有关探亲的规定,服从公司安排,不影响生产经营大局,如享受有带薪年假或公司当年有安排放假时则不再享受探亲假。
第二十一条请假后本人必须进行销假,销假地点为该次请假的最终批准部门,如超过规定期限则须在人力资源部销假。假期满后没有及时到岗、销假或弄虚作假延长假期的,按旷工或单方面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一般应达5天以上)处理。
第二十二条以上各类假名的准(销)假手续必须分别报送人力资源部和企管部,以便人事、劳资和考勤管理。请假超过1月的,公司及部门有权补充人员顶岗,员工假满后不保证从事原岗位工作。
第二十三条假期在5天以内由所在部门安排工作,5—15天以内,由一级职能部门安排工作,超过15天则须由人力资源部安排工作。工伤假超过5天均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
第二十四条对请病假、产假、工伤假的职工在安排工作时须仔细了解其身体状况并查看病历或伤残体检等资料决定上班与否。必要时可要求职工提供书面保证,承诺个人能够从事所安排的工作,防止出现复发和二次受伤。排队待岗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否则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
第二十五条严禁在请假期间从事兼职或有偿劳务活动,否则视为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公司有权责令其改正、赔偿损失,必要时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上班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临时请假离开公司的,经批准后可以外出,但须及时报安保部以方便考核和出门登记(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还须报公司办公室批准),超过半天则应办理相关请假手续。
第二十七条职工请假状况必须在考勤簿上(或系统中)如实载明,如与请假条不相符或弄虚作假的将追究考勤人员及所在部门责任。
第二十八条集团所属分公司视同一级职能部门办理请假手续,由分公司总经理指定专人负责。
第二章:休假管理
第二十九条努力确保员工正常休息是维护员工权益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措施。员工休假主要有周休假、节日假、带薪年假等。
第三十条根据2008年1月1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按照最新的法定节假日11天计算,职工月平均工作日定为20.83天(365-52×2-11)/12=20.83),月计薪日
为21.75天((365-52×2)/12=21.75)。
第三十一条公司员工上班实行每日8小时制,超过规定时间上班须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批准,如确有必要可视为加班。公司开设有单班作业、两班作业和三班作业。其中单班指长白班,上班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具体时间可按时令或24节气进行调整);两班指两班轮换作业,即开设早中班,早班为上午8:00至下午16:00,中班为下午16:00至晚上00:00,必要时可合并上班,次日休息;三班作业指开设三班,即增加夜班,从晚上00:00至次日早晨8:00。故意拖延、工作散漫、消极怠工及其它非正常方式致劳动效率降低而延长工作时间的,不算加班,除不给予任何补助外,还应给予相应处罚。
第三十二条周休假为每周休息假期。按照规定每周休息2天,一线操作工人实行轮休制,周一至周日期间轮流休息,后勤科室人员则周末休息。根据目前人员状况结合行业特点,目前暂实行休假1天,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双休,未休息或休息天数不足则视为加班。
第三十三条节日休息主要是指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其中法定节假日有春节2天(正月初一至初二),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节各1天,国庆节3天(10月1日至10月3日),中秋节、元旦节、除夕各1天,共计11天。为提高员工休息待遇,可将周末假日与法定节假日合并连休。其余节假日有三八国际妇女节等,针对公司的女职工放假半天,如果当日为周末休息日则不再另行放假,公司发文另作安排除外。
第三十四条带薪年假是指公司员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简称年休假)。年休假的有关规定:
(一)员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工龄计算日以首次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为准,因历史原因无合同记录的则以人事档案信息为依据。
(二)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员工请事假累计10天以上的;
2、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工伤假累计10天以上的;
3、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工伤假累计15天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工伤假累计20天以上的;
5、员工请产假或小产假超过15天以上的;
6、当年有旷工等严重违纪行为或受停工处罚的。
执行休假时参考上请假与处罚情况,并结合当年休假前情况,确定员工是否有资格休假。
(三)年休假在1—12月份内视生产经营情况和部门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可集中一次休完,也可分段安排,原则上不跨实施。生产一线在安排时尽可能结合停产、限产机会统筹安排,后勤科室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交替按排。如员工预先有特殊安排(如度假、婚礼等)须事先向所在部门申请,经部门同意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可合并两年休假休息,但不得提前预支下一休假。
(四)如遇公司当年正在技术改造或进行重大变革,可以不安排年休假,年终时可给予符合年休假条件的员工适当加班补助。
(五)年休假不可冲抵病假和事假,也不可采用调换班或其它方式延长假期。
(六)部门安排年休假时须提前1周将具体安排计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三十五条无薪休假是指在公司因生产经营确实发生困难时允许员工请假休息,且假期内不给予任何报酬的特殊假。该种休假须公司统一安排,经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一般情况每次最长不得超过半年,期间的社保及相关福利照常核发,属个人缴纳部分由本人假后补缴。
第三十六条非正常休假为公司生产经营发生变化或出于战略考虑而安排员工休假,该种休假视具体情况由公司临时决定后实施。
第三十七条因工作需要,如节假日或公休日不能休假或休假不足的可以择日补休,否则按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加班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参照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其它休假(含放假)而未休者不再给予任何补助。
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并随法律法规规定而适当调整。
第三十九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四十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教师轮换制度征求意见稿
张安屯中心校教师轮岗制度(征求意见稿)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强化教师交流学习,尽快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基础教育跟快更好发展,结合我中心校校点多,条件艰苦,且村小教师年龄老化、退休后必须有教师补充的现状,特制定此制度。敬请各位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使制度更科学、更合理,更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一、参加轮岗的教师指中屯完小及所辖四个校点的全部教师、张安屯完小及所辖的一个校点的全部教师,不分性别和年龄。新分配和调入的教师次年参加轮岗。
二、轮岗以当年教师个人教学成绩准,所需人数由当年村小退休人数和在村小成绩突出教师数决定。即当年村小需要几位教师,就从两完小安排几位当年教学成绩绩效考核惩罚最多的教师。
三、轮岗期限为一年,村小教师轮岗到完小的前提是教学成绩高于县平。轮岗到尚伍旗和代家屯的,期间可享受一师一校津贴。
四、被安排教师如不服从安排,延期一周不到岗者,视为放弃工作,取消聘用合同。
马龙县张安屯中心校
二0一四年九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