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之二

时间:2019-05-15 06:2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之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之二》。

第一篇: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之二

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汇编之二

何黎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致辞.....................................2 沃特维尔纳:中国物流当前和即将面临的挑战...........................5 王健:物流立法的实践与思考...............................................11 张舰:产业融合与物流产品创新............................................18 张锦:物流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25

— 1 — 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致辞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

何黎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参加本次年会的国内外嘉宾和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2年创办,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九年来,年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今年的年会是在全国上下回顾总结“十一五”,展望谋划“十二五”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年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坚持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基本方法,了解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外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前沿理论,表彰展示最新物流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研究探讨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一步发现和聚集人才,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为我国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建设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为此,本次年会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新的安排。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6位国内外专家,就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大会演讲。下午,请来自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国的专家与英语熟练的参会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此同时,安排了6场研究成果点评会,请受到本次年会表彰的23位获奖作者介绍主 — 2 — 要观点,30位专家作现场点评。今天晚上是颁证、授牌、表彰、晚宴,将对本次年会1000多件参评成果中评选出的775件作品及20位优秀会员进行表彰,为新一批产学研基地授牌。明天上午,共安排19场专题分论坛,有近百位代表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各位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就感兴趣的问题充分交流。下午,会议还安排了参观活动。总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位代表都能够参与其中,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收获。

大家知道,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全局的地位有效提升。在政策驱动和市场推动下,物流业整体运行情况止跌回稳。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流通业提升改造物流功能,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加快融合联动;各类物流企业重组整合,创新经营,企业集中度有所提高;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及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物流运作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专项规划,制定鼓励政策,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尚未建立,推动物流业发展任重道远。

物流实践推动着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探索。当前,至少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研究;二是制造业、流通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需求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问题研究;三是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管理创新、转型升级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四是物流业功能集聚区发展趋向及布局优化研究;五是物流园区规划、多式联运效能与物流基础设施衔接与协调研究;六是物流与生产、贸易、金融、电子商务职能融合联动研究;七是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研究;八是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与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九是绿色 — 3 — 物流、逆向物流、应急物流体系和标准研究;十是物流学科体系及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发展研究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效果。要促进政策研究转化为政策措施,应用研究转化为实际运用的效果,基础研究转化为学科体系建设的内容。

就在昨天晚上,我们召开了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新一届学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思路。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团结广大会员和有志于中国物流事业的各界人士,紧密围绕物流业发展的大局,深入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扩大会员队伍,深化政产学研结合,提升政策和理论研究水平,加强学会自身建设,聚集和培养物流人才,打造国际性交流平台,推动国际物流合作,把中国物流学会建设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理论准备和智力支撑的首选智库,为物流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代表:中国物流学会一路走来,是各位积极参与支持的结果。完成新一届学会工作任务,更需要继续得到大家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开拓创新,携手前进,为完成新的任务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 4 — 中国物流当前和即将面临的挑战

德国物流专家 沃特维尔纳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物流当前和即将面临的挑战。现在的世界正面临着快速的变化,因此物流也应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生产关系、市场竞争的结构日益复杂,物流业必须要跟随潮流,而且物流是可以更好的创造全球附加值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物流和供应链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现代经济的规划和发展变化。现在全球还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未来,物流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去关注这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我的这个发言,是基于政治、经济学界研究的成果,当然也包含我自己的成果。

我的发言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介绍一下中国物流行业受到的环境挑战,第二个方面我介绍一下现在的中国物流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我展望一下未来对于中国物流行业的挑战。

一、全球化的发展形势

我有一个观点:“是时候主动改变了,否则将会被别人所改变。”为什么要改变呢?因为现在经济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贸易的途径,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是比较领先的,中国的物流也必须跟上中国经济变化的步伐。我们也许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现在的世界已经是全球化的世界,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会有一些新的赢家和输家。但是现在有几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第一,能源问题,太阳能、风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备受大家的关注。第二,原材料问题,原材料的获得已经成为政治化的问题,可能会产生一些能源集团。第

— 5 — 三个就是气侯问题,这对于人类是一个巨大挑战。同时这个问题也影响到物流,比如说在未来,北冰洋的冰盖会融化,未来北冰洋可能会通航,这样就影响了运输的路线。第四个就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旧角色问题,未来中国和新加坡在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源方面可能会引领世界。第五个就是技术革新的问题,互联网会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原动力。而且现代人一旦加入网络就会永远在线,不可逆转。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不断的下降,知识也可以免费的便利的被大家获得,而这些都影响到我们经济的发展。最后是社会环境的问题,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从社会角度来说的弱势群体,而且社会分层的结果会不断的变化,会出现农村向城市人口的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

预计中国在2020年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10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的创新驱动者,包括在创新速度和政治体系方面都是这样。中国想要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成为世界之最,摆在中国面前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如何从世界的加工平台转变成高科技的输出平台。中国面临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各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是来自中国内部的挑战,第二个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挑战,第三个是来自中国人口的挑战,第四个是中国的政治环境,第五个是全球经济的战略趋势,第六个是国内市场的发展,第七个是五年规划当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第八个是2015年到2020年的计划战略要点,最后是不断变化着的全球政治和经济性的问题,包括中国和美国、印度、欧洲、非洲和南美洲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挑战在中国的框架之下,它实际上是推动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面对这样的挑战要制定有关的新的目标和战略。

三、中国的物流行业面临的十大挑战

在分析中国物流行业面对的挑战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中国物流业的现状:物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在中国,物流在GDP中占有18%的份额,总值达到了5060亿美元,这个数额是相当大的,如果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日本是11%,美国是8%,欧盟是7%,所以中国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成本压力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交通运输成本,占整个成本的三分之二。另外在交通运输成本中可以看到公路运输占63.1%。基于这个背景我来介绍一下中国物流行业面临的十大挑战。第一点是基础设施,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网络交互、IT、配送等设施的建立都没有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低效率和竞争不够的现象。另外还有基础设施的产能过剩,比如高速公路、铁路、水陆以及海口和港口、空港。第二点是法律法规,中国是世界上法律法规监管最为严格的国家,但是在这里有好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由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政府来负责,往往地方之间的法规是不一样的,由此就进一步阻碍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物流网络的融合。第三点是官僚主义和文化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物流规划和物流项目都需要有高层人士的支持,需要和政府在各个层面上建立联系。第四个是培训,培训是针对第三方的物流制造行业,中国在IT、仓库以及在战略层面上做的都不够。第五点是信息和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基础设施当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现在缺乏IT的标准,系统集成不够,IT设备也不够。第六点就是中国的工业经济不够发达,物流行业实际上是分散化的,往往受到一些低质量的商品和仓库的影响。第七点是过高的运输成本,在中国商品运输的成本超过日本、欧美以及北美,另外物流当中还有仓储,以及配送和其他的一些流程,这些成本据统计都是超过了其他国家平均成本的两倍到三

— 7 — 倍。第八点是仓储,在仓储方面首先是设施不够,然后是管理不善。第九是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很难找到联合点,所以联通的成本就会很高。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国内的贸易壁垒,进出口在不同的省份之间也会面临着配额和贸易障碍的影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要尽快解决,只有这样未来才能取得成功。

四、未来中国的物流行业将会面临的挑战

第一点是产品和市场带来的挑战,从大规模生产的商品到高技术的产品,从出口生产转变成国内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有灵活的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的去应对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变化。从全球化的角度上来看,全球化的贸易是通过海运、水运来搭建贸易通道,这样的贸易需要国际性的标准。另外要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必须要改变市场和客户来做出一些灵活的变化,不断增加全球服务质量以及将服务推广到全球,建立起全球性的网络。在环境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这需要和竞争对手进行合作,最终找到建立绿色供应链的方法。我们需要持续的去改进标准,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积极的创造新的标准,把不同的交通设施进行集成,同时也要进一步减少环境成本,实时的提供服务,还也要对自己的运输模式进行投资进行外包。

第二点是关于管理和人力方面的挑战,物流专家认证的程序将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教育,需要培训,需要国际性的标准,同时也需要一些新的功能和新的职责。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和高效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第三点来看一下流程和标准。我们需要一些标准来帮助我们界定标杆,去执行国际和全球性的标准,和高校建立圆桌会议机制,和竞

— 8 — 争合作伙伴一起建立标准,并设定一些合作性的项目。

第四点是技术发展,我们所需要的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将会帮助我们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标准来运用到供应链管理方面,并且增加透明性。需要加强对客户物流的管理来进行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管理和RFID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是每一个产品设备都是在互联网上联结在一起的。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透明度、速度以及在互联网上进行贸易。

第五点成本问题刚才已经说过,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成本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影响生产的地点。同时我还加上了两点,这是我们不断改变的对于物流业的理解,各个公司都需要去建立一些新的基础设施来解决资源,因此公司会和一些制造商和竞争伙伴进行一些合作性的项目,从而能够分享职责,推动和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一些新的业务,需要咨询的是供应链的管理,合同物流还有供应链的工程、风险管理、标准的改进以及界定标杆、研发、生产、成本管理、交通的解决方案、安全管理以及能够提供一些运输的一体化的管理方案。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发挥在物流业一流的领导力。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几点,如何来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世界一流的物流流程,我们需要世界一流的组织、物流、绩效、雇员发展、质量和一流的伙伴关系,要具备这些所有的因素我们就需要世界一流的领导力。

五、未来趋势

最后我们看一下未来的趋势。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主要包括:战略和竞争、市场需求、要素条件、产业结构、流程、全球化、环境、信息技术以及组织和人力资源,另外还有气侯变化。还有贫富之间的差

— 9 — 距。还有环境方面的消费,以及便利性和简单性是客户比较关注的要点。另外是人和机器之间的交流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流将会是一个趋势界定的标准,帮助我们进一步的界定绿色的业务,另外离岸和外包的合作也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同时物流也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推动发展的模式,来进一步改进能效,进一步的推动运输模式的发展。

我们看到其实物流本身就是市场和生产之间的一道桥梁,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达到灵活性和经济效益,以及在合适的时候能够提供市场供应,同时要能够确保持续的高效率的生产。总结一下如何来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要制定能够应对未来供应链发展的计划,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的去减少运输的成本,进一步的将能源的使用减少到最低。本地的购买、制造以及配送是商品市场的主体,实时的商品货物控制的解决方案才能够灵活的控制物流的发展。

总结一下,为了实现这些挑战,物流行业获得了全球供应链的支持。尽量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并且能够实现绿色供应链,或者说实现环境保护,将能够帮助我们积极的去推动供应链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能够进一步的减少运输的成本,加速交付的速度,能够有一些灵活可用的物流标准。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其实这也会影响我们的解决方案,但是面对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要由在座的各位来提出,因为你们才是物流方面真正的专家。对于中国物流发展的解决方案,如何能够根据国际的标准,在中国建立物流的标准,使得中国能够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的领导者呢?最后我认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可以作为物流框架制定、物流标准制定、物流项目执行和物流思想的交流中心。因为我们有一些战略性的组织思想以及制造商和物流之间的思想交流。物流是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我们通往未来的里程碑之一。非常感谢。

物流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福州大学副校长 王健教授

我在这里跟大家就物流立法的实践与思考做一个交流。

一、《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出台的背景

首先,在两个月前也就是2010年8月30日发生了一件事情,福建省通过了《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这个条例将在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几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人才培养、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许多人都在呼吁能够加快物流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省通过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出台了我国第一部物流法,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必将引起物流立法的讨论。物流立法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实际上在国外,物流立法也是比较薄弱的,比如美国到现在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统一的物流法。美国的物流企业都是通过与物流业务环节相关的不同的各种法律来约束,没有一部专门的物流法。日本相对来说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专门的物流法律,比如说《物流效率化法》以及《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实际上也还没有一部综合的物流法律。而在我国也是一样,没有一部专门的统一的物流法。跟美国一样,中国现在的法律法规都是关于物流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国际管理以及各种技术的规范。这些条例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而且受我们国家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影响,这些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着不协调和冲突的现象。这就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的指导性和规划性作用很难落到实处。现在真正在影响我国物流活动的法规政策多数都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他们大多数以意见、通知等形式存在。由于多数是政

— 11 — 府的措施,所以时效性比较短,规范性也不强,而且没有一种法律的约束力、强制力,因此它的实际指导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8年开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就把物流立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福建省这个条例从立法到颁布出台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这个条例与其他地方立法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国家,特别是在地方立法中,多数法律条文的起草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来完成的,然后移交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再由人大常委会颁布。可是福建省这部物流条例直接的起草机构就是福建省人大财经委,立法工作组是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牵头负责。这个立法工作小组涉及到福建省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比如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交通厅、省民航、铁道等等这些部门,同时也成立了一个立法研究组,主要是由福州大学牵头负责的。我是这个立法小组的负责人,也是这个条例的起草人。这个是条例立法的过程,其最大特色是直接由人大常委会起草,然后审议和颁布的。

二、《条例》主要的法律特征与方向

条例的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体例的条件,他主要有“决定”、“若干规定”、“条例”等三种体例,选择“条例”主要是想让福建省的立法体现得更加规范。条例最大的法律特征是调整手段,在法律的调整手段上主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管理法,一个是促进法。管理法主要是调整需求关系,是在一个产业发展的比较成熟,或者由于这个产业的过度扩张、过度竞争之后,需求开始出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往往需要一个管理法的法律来重新刺激新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是当一个产业的发展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这个产业的成熟度还不够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通过法律的制定来调整、增强供给能力,在这样的时候往往条例呈现的是一种促进法。

— 12 — 由于我们国家的物流业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实践的经验还不足,市场的供给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福建省这次条例采用的是促进法,通过促进法的引导来促进物流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条例就显得比较具有原则性,较多的属于一种引导和促进的规定。当然它体现了我国物流立法的阶段性特征。条例的框架包含一般性规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规定,鼓励企业发展规定和促进福建和台湾的合作规定这四个部分,由25条构成。

三、《条例》主要的亮点和焦点

条例最主要的亮点之一就是明确物流管理体制,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物流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物流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对物流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其他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我是这么体会的,在目前物流管理实践中虽然成立了很多的联席会议制度,但是这些联席会议的主体当中,政府部门是处于一个牵头的地位,并没有一个主管部门的地位,它没有一种责任追究的问题,所以说牵头部门在实践中就显得管理统筹力度非常弱。这次福建省物流条例明确了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从牵头部门到主管部门,这是一个对物流管理行政体制的一个很大的提升,或者说是一个规范。

条例的亮点之二是物流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我个人觉得他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个条例是将物流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与年度规划: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现代物流业促进工作的领导,将现代物流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健全相关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二个是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组织规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省人民政府有关部

— 13 — 门会同物流主管部门,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物流专项规划。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省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组织制定本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这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首先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第二个它强调了各个地市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都应当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业专项发展规划。比如像钢铁、粮食、水泥等等,这些大宗物资的物流发展规划也作为物流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给予明确。

条例的亮点之三,表现在设立并统筹使用物流发展专项资金。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安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对涉及物流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进行统筹使用。”由于物流活动是一个跨部门的活动,所以说在实践中,我们的资金分散在各个相关的职能部门,这个条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它强调第一需要设置专项资金,第二需要对各类物流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升。所以它强调了这种统筹使用的概念。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它指出:“要以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用于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重点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业发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引进、国际海运新航线的开辟、物流技术改造升级、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物流发展研究以及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重点扶持的其他范围。”为了让资金的使用有一个目的性和效率性,所以专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了一个界定。

第四个亮点是规定了保障物流业用地。这几年物流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对物流企业来说,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物流的土地使用很难落到手中。针对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在立法两年的过程当中,反复的深入到各个企业进行调研的时候,企业普遍的声音,就是希望通过法律来保护物流企业的用地问题,所以在这个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 — 14 — 地方人民政府在城乡规划中,应当体现物流业用地布局,纳入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的物流企业、物流项目用地,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物流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本地区土地储备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内安排。”这里有三个重点,他们是地域的保护,第二个要让物流企业用地享受工业用地的政策,第三是要在年度计划内进行解决。这是三个递进的关系,来确保物流企业土地问题,并且能够保障物流企业土地政策与工业硬件设计一样,能够保障在年度内给予解决。

第五个亮点是确立物流统计制度,在立法的过程中给很多企业发了调查表,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没有办法填写,因为他们都没有一些数据,所以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对物流统计工作做了一个突破。条例规定“工业、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建立物流统计台长,填报物流统计及核算报表,及时报送物流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负责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审批,核算结果的审核。物流主管部门负责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组织实施,会同统计部门定期公布物流统计信息,具体工作可以委托物流行业协会承担。”

第六个亮点是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条例规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工贸企业外包原材料采购供应、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推动生产和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对接成功的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扶持。”

第七个亮点是加强福建和台湾的物流合作。条例对鼓励台资引进、福建和台湾物流企业合作,物流行业协会交流等方面,对福建和台湾两地开展物流交流与合作作了具体规定。条例规定“鼓励台湾企业来福建投资建设,经济物流基础设施,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 15 — 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运输中心和研发中心,同时鼓励和支持本省物流企业赴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物流企业赴台湾投资的审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

四、我对于《条例》的几点思考和困扰

在两年的条例设定中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第一个是关于物流的概念。条例的第二条就是确定和明确现代物流概念,在第三次人大常委会的会议过程当中,最具有争议的概念就是这个,我们起草小组反复推敲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很无奈,我们只好引用去年三月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规定,就是现代物流业是指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应该说这个规定是不完整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作为地方立法能够参考的中央有关规定,对现代物流业的概念的规定,我们没有任何的途径,所以说我们只能引用它。许多专家和学者后来都指出福建省物流条例,对物流业概念引用的非常含糊,但是我们也很无奈,解决不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学者,我们能不能一起讨论一下现代物流业概念的内涵在哪里。

第二个在条例制定过程当中,在吸收社会方方面面意见的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是到目前制定物流法有一些超前,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目前制定物流法的确有些超前,只不过对于我们国家或者说对于福建省来说,物流的发展是一个非常迫切但又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很需要能够超越政府的政策,能够有一个强制性、约束性的法律,对我们物流业的发展有一个宏观指导。但是他是一个促进型的法律,他的法律责任部分比较脆弱,而且它更多的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所以在这个条例贯彻执行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根据这个条例制定出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来弥补这个促进条例不够具体,缺乏强

— 16 — 制性的问题。

第三个思考的是无奈,因为物流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是方方面面的,而一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税收优惠政策,这也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物流企业呼声非常高的问题,只不过在我们国家体制中,地方是无权作出税收规定的。这也是我们立法工作者的困惑和遗憾。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我们这次立法的过程和个人的思考。毕竟自己只是一个教师,对物流实践的问题还没有深刻的了解,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17 — 产业融合与物流产品创新

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舰

下面,我从一个企业实际物流操作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产业融合与产品创新谈一些感受。

一、对现代物流产品创新的理解

滨海泰达在汽车生产物流方面具有十几年运作经验,主要是与汽车生产线配套的物流,这是定制化的服务。同时还有整车物流和电子零部件物流。此外,还有两个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业务,一个是保税仓库,另一个是与现在的金融衍生品有关,即期货的仓储业务。最后还有一个是金融服务。后两项业务从专业领域讲,我们认为是标准化服务,而不是定制化服务。

2009年9月18日,在国家发改委主办的重点企业座谈会上,我曾经提到,物流将与生产制造相结合,其实物流已经参与了前置生产和产品的共同制造;第二是物流与商贸相结合,由于现在物流产品的介入,使贸易模式发生了提升与转换,后面我还要介绍它增加了产品的消费价值;第三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我一会要介绍物流与金融是有衍生关系的,我们介入创新的物流产品,从金融的信贷逐步转换到货贷;第四是物流与环境相结合。现在我们提出从工业文明转变到生态文明,物流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物流与生产结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地区生产成为可能,品牌全球化营销非常普遍,由此产生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极大的满足了社会需求。— 18 — 滨海泰达通过与电子零部件物流的生产方式相结合,为生产企业创造了大量机会。当前,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对生产要素都产生了深入的影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生产企业面对全球范围的市场。跨国、跨地区的生产组织和物资流动,协调更加困难,管理问题更加复杂,这些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带来了一个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确定性的增加。所以在现在的跨国生产中,生产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消除不确定性,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也是物流产业创新的契机。物流实践告诉我们通过契约方式来调整复杂的管理关系,把复杂的生产管理过程通过简单的契约方式进行规范,从而降低诸如产品质量、成本在跨国流动方式中的不确定性。

我们这次提出来就是契约关系,过去我们有一些关系是自行管理的关系,怎么推动契约关系的调整,降低生产企业的不确定性。最常用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把它包出去,有了这种外包性的服务,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讲,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客户将自身的物流管理打包,外包给一些专业的物流企业,提高整个物流的管理水平。另外一种方式是请进来,滨海泰达有幸做了几个比较大的企业的服务,他们都是用请进来的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新的用词,就是跨越。就是制造与组装,物流与生产的进一步融合,使物流与生产,制造和组装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使物流企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已经从生产的外部进入到生产的内部。举一个例子,一个是滨海泰达服务的丰田汽车,丰田汽车在天津的工厂有四个,其中在开发区有三个,天津市区有一个。丰田汽车在天津组建的现代化生产工厂中,实际上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做汽车车壳的喷漆,另外就是组装。汽车里的每一个螺丝钉都是我们送进去的,滨海泰达在丰田工厂里有800个工人在工作,在生产线的一定阶段,由我们进行操作,把车开下来,贴 — 19 — 生产条码等等。应该说从零部件的制造到丰田厂的组装,最后到消费者拿到车,物流已经深入到了汽车制造的整个过程。因为在汽车零库存和平整化过程中是由物流来支持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已经参与了丰田的制造。另外一个是前置化生产,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特色就是缺货成本大于存货成本。推出一个产品,能不能进行快速的组装和生产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所以在配送电子零部件的过程中,滨海泰达有效的加入了快速铺货,所有的零部件的拆装、分类、配套由我们组装好、配套好,然后用移动的货架推到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我们的系统跟工厂的MRP甚至ERP进行有效的衔接,大大提高了与整机制造商的融合。所以我们认为物流对现在企业生产方式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现在物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物流必须要通过产品创新谋求转型。第一,物流服务的利润越来越低。有统计数据表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半成品运输大大增加了70%,但是单笔的交易额下降了40%。从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物流运输的成本,油的成本、人的成本都在增加,这使物流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第二,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现在的现实情况是,高端物流市场供给不足,而低端的市场又存在过度竞争。另外,物流市场的扩大是以降低成本,减少投资为前提的。第三,能否有效的为客户创造价值,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我们觉得在第三方的物流产品创新过程中,如果没有物流附加值将很难成功,所以提升服务是赢得市场的关键。物流业的转型要从佣人的服务转变成管家的服务。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都是在企业外部,是佣人关系。现在我们就是要进入企业的内部成为企业的管家。

三、物流与商贸结合

另外一个我要讲的就是物流和商贸的结合。首先,我们认为物流和商贸的结合是新型贸易形式变化的基本需求。物流的进化与商业模式相互促进,物流源于交易,商业模式发生变化,物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同时物流业能促进商业模式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甚至依赖于物流的发展和支持。第二,大商贸拉动大物流,大物流促进大商贸。通过建立地区性的物流基地和大型贸易中心,形成集约化物流与大型商场的集散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拉动的局面。第三,现在商品的属性包含着价值和使用价值,过去在以需求为主的商品经济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商品的实用价值,但是现在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属性,也就是消费价值。特别是在新的消费模式下,消费价值在人们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第四,新的物流产品不仅支持新的交易模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消费价值。举一个例子,我们跟日本合作比较多,看了一个日本的配套配送中心,到了这个中心我很惊讶,中心里所使用的技术可以说是我现在看到的最先进最复杂的,有人工的,有半自动的,有全自动的,这个组织是一个民间组织,相当于一个网上购物的组织。由他们组织的会员订货,然后由业务员给他们送过去,针对日本家庭妇女,非常方便,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在这个配送中心我看到里面应用了多项技术,里面有流水线,然后用人工把订货的东西放出来,然后用汽车送走。另外还有更高级的产品,说口红、牙膏之类的小产品,先把这些东西的重量进行规范,然后用一个手推车,这个手推车有电子秤,通过重量来测试你出货的准确性。但是他所配送的产品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简单的杯子、卫生纸等等。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这些商品所运用的技术的难度远远不如配送所使用的技术。把这个简单的杯子送到客户的过程中,— 21 — 物流技术的应用在商品消费价值里发挥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的附加值越来越多的从生产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甚至商品在流通中所使用的技术可能远远超过生产的这个商品的本身。这也引发了我们现在新的物流模式怎么能够支持新的消费模式和商品的思考。

四、物流与金融结合

我再介绍一下我们对物流和货币的认识。货币的产生和物流的产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方便交易。我们认为货币和物流有先天的同质性,而不是两类完全不搭界的东西。以前我们忽略了金融和资金在交易过程中的作用,现在他们应该成为物流所关注的重点。资金是流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理应成为物流活动关注的重点。我们研究了货代、仓储、信息、配送、供应链管理等等活动,资金流在这里应该有一个和信息流的区别,他是一个单向的,跟物流的货物流通的价值相等,方向相反。我们一定要关注物流活动中的资金要素,创新研究新的物流产业。

物流与金融结合,我们有几个观点,去年深发展银行和中欧管理学院出了一本课题报告,谈的是供应链金融,它里面主要研究的方向是银行业怎么样关注价值链核心。现在我们就要推动银行进行信贷到货贷的转化。物流企业通过其创新的物流监管产品,推动银行由信贷向货贷转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信贷是信用贷款,看的是出身,物流主要看的是货贷,货贷不看你的出身,看的是你现实的表现。所以为什么动产质押的产品不容易开展,银行主要还是以信用为前提,而中小企业有一些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因此通过物流创新的办法来降低门槛,帮助他们获得贷款。在这里面我们物流企业有几个优势:第一,在质押产品的过程中,银行是质押人,但是控制人是物流

— 22 — 企业。第二,物流企业是独立于银行和客户的第三方。第三,专业化的市场把握与价格判断。因为这种货贷的关系不是每一种货都可以质押的。最后,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帮助银行回避风险,使银行的资金尽快进入到这个新的领域。物流也可以从过去简单的管理上升到代理采购,通过我们自身的信用支持,帮助企业从简单的利益共同体上升到生命共同体。

五、物流与环境结合

最后我跟各位汇报一下物流与环境的结合。第一是优化运输方式。第二是回收物流,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目前丰田也在探讨用回收的零部件再利用,还有的用回收的电池来制造,现在用再生纸的名片是一个时尚。今后消费者的观念变化了,再次利用产品应该说会占很大的比例。第三,我们物流企业责任的最终目标是减少物流。通过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运输,减少对物质资源的使用,加强对资源的回收等等。我们认为在今后建立生态文明过程中,我们物流理应走在前面。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在物流和环境结合上,国家一定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物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六、总结

最后总结几点。第一个是物流与生产的结合。物流与生产的结合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两者紧密结合的产物。现在生产与物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物流是2.5产业。第二个是物流与商贸结合。物流与商业模式的互动,互相促进,创新的物流产品推动了交易模式的变革,并且大大的提升了商品的消费价值。第三个物流与金融结合。物流与金融结合产生了货贷,起到了为基础物流进行产品创新,强化资金在价值链当中的润滑作用,由 — 23 — 此结成了新的牢固的生命共同体。最后物流与环境的结合。物流与环境的结合有力的推动了人类向生态文明进军的步伐。减少物流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现在物流产品的创新内涵是价值创造,物流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已经从简单的成本降低上升到价值增加。随着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与生产、商贸、环境的结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现代物流必须不断的革新物流产品,应对各种挑战。我们认为物流在进化的过程当中,从过去物流的输出服务到输出信用、管理、商业模式、文化,承担起社会责任,这就是现代物流从一般到升华的过程。我认为物流是一个有创意的行业,通过不断创新的物流产品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物流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商机。物流是一个有责任的重大行业,物流企业有责任为社会和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 24 — 物流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 锦 今天大会给我的任务是介绍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应用,下面我阐述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物联网技术的特征。二是当前物流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三是介绍一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向。四是介绍一下物联网技术带给未来物流领域的变化。

一、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物联网技术是从去年年底开始非常热门的话题。大家都看到媒体、股市乃至于很多政府的讲话都提到了物联网技术,应该说各地都兴起了物联网热潮。那什么是物联网呢?其实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目前大家公认的定义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当然国际上对物联网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比如说Auto—ID认为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我们国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物联网的时候是这样解释的,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认为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 25 — 其实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过程中确实是有一些变化的。比如说在网络的介质方面,互联网过去主要是人和人之间实现联系。物联网除了人与人的联系之外还可以实现物与人的联系。过去的技术设备主要是电脑、PC或者其他的主机,现在除了这些外还有智能芯片等等设备。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过程中,从用户与用户的连接到目前用户和服务的连接到物体的连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当前我们在大力的对互联网产业的推动下,能够实现网络银行、电子支付等等,未来将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从目前来看,对物联网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一种是广义的,狭义的是认为利用产品电子代码(EPC),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通过网络实现物品互联互通,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物品识别与管理的网络。广义的是认为利用条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广义的物联网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多。

物联网这种技术和传统的信息技术是有一些差别的,做一个比较,一个是看数据的识别方面。用RFID和条码来进行比较,从读取数量上看条码一次一个,RFID可以同时读取多个,RFID不需要光纤;从远距离读取来看,条码需要光纤,RFID的容量大;从容量看,条码的容量小;从读写能力看,RFID可以反复读写,条码不能更新;从读写的方便性来看,RFID可以读取隐含在包装内的资料,条码读取时需看见与清楚;从高速读取上来看,RFID可以进行高速移动读取,条码在移动中读取是有限制的。RFID的主要特点是非接触、非市局、灵敏性好、安全性高。在实现的内容上看,RFID不需要卫星或者收集网络的 — 26 — 配合,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覆盖的范围上也是有差异的。

二、物流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

当然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的是比较广泛的,尽管应用的程度不一样。在物流领域,当前在物品的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电子托盘租赁、客户会员管理、进出库安防系统应用的比较多一些。自动识别分拣在邮件和行李的分拣、高档服装的分拣方面都有大量的应用。对于电子托盘的租赁,由于企业特别是一些制造企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企业在托盘的运用方面和汽车的运用一样也存在大量的空置的问题,为了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对于电子托盘的使用引起了很多企业的关注,国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展这样的工作了,但是这个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很多的条件,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再一个是客户管理方面,现在我们很多企业都有IP卡或者IC卡,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他们和RFID的管理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但是他们在应用的效率、服务的管理等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别。另外用的比较多的是出入口的安防系统,比如门禁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安全性,同时对数据的处理效率要求更高。我们现在有一些企业的门禁有的是RF系统,不一定是RFID,他们之间的技术上也是有差异的。

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向

应该说物联网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美国、日本和欧洲都把物联网作为自己的战略性技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动向是非常迅速的,包括标签体积微型化、标签材料的多样化、标签天线的灵活化、网络化、传感数据的安全性、海量数据的处理等等都进 — 27 — 行了广泛的研究。

首先,标签体积的微型化。现在生产更加微小的标签,对未来的生产发展影响极其深刻。其次是材料方面,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见到最多的就是硅材料,这个是要用铜和铝进行外表的制作,成本有一点高。和传统的物流信息技术相比,每一个物体上面都需要有标签,有的时候每一个物体包装上都要有,所以这个成本会更高一点。现在这方面就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去机场的行李取送牌上都已经应用上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现在国外有一批专家专门研究辅助材料上的技术,这个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我们在未来的多样化材料上出现新的标签,我们坐的桌椅板凳上也可能会印上很简单的标签,纳米RFID标签就更不用说了,他会小到我们肉眼无法识别。所以未来理论上讲RFID会深入到社会所有的领域当中去。

再一个就是天线的灵活化,现在我们有很多做RFID检测的项目,上海交大有一个实验室需要对物体六个面的天线信号强度进行识别,从而决定天线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在检测物体的时候要去对位。但是更灵活的方式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识别,这样大大提高了识别的效率。现在有一种天线不但灵活而且能解决一些安全性的问题,叫做唤醒天线,当它没有接收到指令的时候是不工作的,一接到指令马上就开始工作。如果灵活的标签和天线布置可能实现的话,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入到工作状态。

另外在网络化方面,物联网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但是它又是一种全新意义的网络,这种网络的构建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无所不在的标签使得我们室内室外的定位成为可能,使得各种情况下的信息识别成为可能。这个时候大量数据的重复就在所难免,如果未来的RFID能够植入人们活动的每一个空间的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空间 — 28 — 如果读写器不够的话,很多数据就无法识别了。网络化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的关注,一般意义上讲,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架构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方面来架构的。RFID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平台,但是事实上,它是一种布景,因为RFID在应用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它的数据的安全性。当前我们的确还面临着包括信息泄漏、恶意追踪等问题。但是实际上现在我们开始构建一些相关的体系来解决安全问题了。比如说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个可能是我们将来面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一种新的内网的环境下,我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问题。另外一个是技术创新问题,这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突破了。

另外一个是要建立安全认证体系来实现我们对系统安全的保障。这里面也包括RFID在识别的过程中,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一种互问互答,这种协议目前是有的,但是我们要建立更广泛的协议,来保证安全机制。再一个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的联系,但是物的状态是多种的,我们除了要知道他的位置,还要知道他的温度、电磁感应,物理的化学的各个方面的数据都要采集,这么多的数据怎么处理呢?所以现在云计算的发展非常重要,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对于云计算我们国家现在也是非常关注的。

四、物联网技术带给未来物流领域的变化

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有这么多的动向,他会给物流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想在下面几个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一点是精确定位方面,这个可能会有重大的突破。除了我刚才讲的库内物品的位置以外,可能还是在外场,也就是在我们的运输网络过程当中,只要RFID大量运用的话,精确定位就变得可实现。企业也可以构建一些基于企业运行环境的精确定位系统,所以这种活性比

— 29 — 我们现在传统的要好。那要到什么程度呢?你想和你识别的标签精确到毫米级就可以到毫米级,精度可以无限的挖掘。如果这个实现了,将对我们库存的精细化、物流的安全性等等会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就是在高速识别方面,这个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当前我们的RFID在应用过程当中,在中低速下还是存在着一些应用的。但是未来我们如果实现了高速识别,对于车辆的快速配送,对于出入货的快速分解,和高速运行列车和车辆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话未来我们所有的移动过程中,无论是运输工具还是货物都可以得到实时的监控,信息就可以实时准确的获取,这会深刻影响到我们物流作业的环境和物流管理的环境。

第二点是复杂工况下的物流系统问题。我们可以用特殊的标签在低温下进行数据的采集。现在我们数据的采集是外部的采集,对于温度,或者化学物理性质的变化,未来新型的标签都可以做到数据的传递,使得我们更好的监控里面的运行。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我们服务的水平。对于危化品,我们可以实时采集到各种危化品的状态,使得我们及时准确的监控到危化品,保证危化品物流的安全,同时也可以改变我们现有的靠人工来实现对危化品的监控方式。所有复杂情况下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进。使得我们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点是实时传感的问题。因为我们未来传感的网络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因此应用一些新的技术,包括自主知识网络,也能通过相关的系统互联互查,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物流的管理水平。

这个是我对目前我们物联网发展的几个主要的想法。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它可能会随着我们物联网技术的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有一些改变。但是在我们物流当中,我觉得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在识别、— 30 — 定位以及数据的采集、传感等等方面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变化,我也期待我们共同努力,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把我们物流的信息技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也能改变我们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的水平,期待我们共同的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于2008年11月8~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年会努力贯彻“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思路,取得显著成效,会议规模有所扩大,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年会概况

来自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我国内地及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采购联盟、东北亚物流学会等国际组织的近6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年会由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出席会议的联合会、学会领导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丁俊发首席顾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何黎明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戴定一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副会长任豪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毛洪;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王佐、王宗喜、叶伟龙、冯耕中、朱道立、陈文玲、陈功玉、李厚圭、汪鸣、张锦、海峰、翁心刚、黄有方、缪立新、鞠颂东。

出席大会的国外、境外嘉宾有:国际采购联盟秘书长查尔斯?霍顿,国际采购联盟下届主席、瑞典供应管理协会主席斯万特?埃克斯尔森,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瑞克?布拉斯根,亚洲供应链副总裁马克?米勒先生,加拿大采购管理协会主席米歇尔?R?利恩德斯,日本物流学会会长忍田和良、理事根本敏则,韩国物流学会主席秦炯仁,泰国华侨大学副校长、泰国商业部常务次长谢杰奎,泰国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泰国皇家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专家玛尼?汶本将军,斯里兰卡供应与物资管理主席,韩国物流学会下届主席金先生,新加坡物流管理学院院长李正达先生,香港物流协会吴惠群主席等。

在本次年会大会演讲的国内外嘉宾有:国际采购联盟查尔斯?霍顿秘书长(《未来十年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陈文玲司长(《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政策体系的选择》);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叶伟龙总经理(《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国际化发展初探》);国际采购联盟下届主席、瑞典供应管理协会斯万特?埃克斯尔森主席(《采购决定利润一而不是销售》);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王宗喜将军(《关于应急物流建设的若干问题》);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瑞克?布拉斯根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竞争中的生存一供应链发展大趋势》);亚洲供应链马克-米勒副总裁(《中国物流业:重视人才短缺-发展人才》);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上海物流研究院朱道立院长(《现代物流服务创新研究》);日本物流学会理事、一桥大学根本敏则教授《(满足供应链管理需求的国际货运设施》);加拿大采购管理协会米歇尔?R?利恩德斯主席(《最佳的投资回报》);韩国物流学会秦炯仁主席(《东北亚物流在全球化中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作了《2008-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本次年会还设立19场专题分论坛。分别是:物流产业安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博士生、物流金融创新、广西北部湾物流业发展战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快递业发展、物流系统优化、中国货运发展。服务业供应链、供应链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农产品物流体系、农村物流发展、高油价和金融危机应对策略、高成本环境下的物流产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东南亚南亚物流合作发展、东北亚物流学会研讨会。这些分论坛,由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自主申请设立,与会代表自由选择参加,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本次年会对以下项目进行了评选表彰:一是优秀论文。共收到参评论文605篇。涉及全国各地1 000多名作者。经评审,共有224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72篇,优秀奖122篇。二是优秀课题。共收到103个“2008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1个课题人选“2008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3个。三是“物华图书奖”。共收到14家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55部。经评审,24部图书获奖。其中,一等奖4部,二等奖7部,三等奖9部,优秀奖4部。四是组织奖。为表彰在年会论文和课题征集、会议组织、学会会员推荐等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授予北京物资学院等31个单位年会组织奖。

经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批准,大庆油田物资集团等29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并在本次年会颁牌。本次年会还聘任了马成骥等41名会员为中国物流学会第三批特约研究员。

年会期间,还套开了中国物流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东北亚物流学会理事会和研讨会。国际采购联盟冬季学校同期开班,全体学员参加了年会相关活动。

二、年会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陆江会长在大会致辞时通报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形势。他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物流业进入平稳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趋势。全社会物流总额68.1万亿元,同比增长26.7%,物流规模继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8%,物流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这一比例与去年变化不大,但支撑了更大规模经济总量的运行。总体看来,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目前并未改变,适应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但在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今年以来,我国物流发展也开始出现需求、效益、投资等整体趋缓迹象。物流企业发展也开始有所趋缓,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物流业发展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关注,深入研究。

在谈到今后物流学术研究的重点时,陆会长指出,经过30年发展,中国物流业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新的形势对物流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会组织的学术研究来看。以下十个方面应该给予特别关注:一是美国金融海啸,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二是我国物流产业链升级发展与物流竞争力研究;三是中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四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和集成优化研究;五是“三农”物流问题与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六是应急物流、逆向物流、食品药品物流等关系民生和社会安定等问题研究;七是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业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研究;八是物流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研究,国外先进理念、管理和技术“中国化”研究;九是中外物流比较,物流产业损害及产业安全研究;十是物流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研究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研究员,在有关中国经济形势的报告中指出,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效果的综合体现。他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 转折性变化,不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而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国经济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2008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一是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二是价格涨幅持续攀高的态势也出现新的变化;三是美国金融问题蔓延引发世界经济走弱的可能性加大。对于2009年经济形势展望,他认为,一是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可能;二是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可能;三是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他指出,也要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首先,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其次,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第三,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保障条件,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较高。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在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以上分析,他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率可以保持在10%左右。

三、年会上值得关注的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采购与供应管理10大趋势

查尔斯?霍顿秘书长指出,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90年代以后,采购才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从行业的发展对比来看,一种是旧有的采购风格。另一种是今天的风格。旧的风格主要是以流程为导向的实务性管理,希望规避风险,解决问题。能够在一个既定的流程当中,去保持稳定的操作。但这和外界变化的要求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而新的风格,是包含各种企业家的精神,以整个企业为核心,更具有创意的一种风格。它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解决现有问题的一种思路,更需要调动起右脑的创新思维。他最后提出,未来十年采购与供应管理10大趋势,一是大规模定制,二是对抗变为合作,三是精益化的供应链,四是从推式变为拉式,五是加快创新节奏,六是纵向一体化变为虚拟一体化,七是亚洲因素,八是信息透明,九是绿色供应链,十是感觉灵敏的网络。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物流政策体系的选择

陈文玲司长认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是我国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素质和质量的迫切要求,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现代流通对经济发展先导性作用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应对国际经济不确定性、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她认为,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一批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无法满足这种先导性、鼓励类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一是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二是研究制定更为有利的推进现代物流的宏观经济政策;三是研究制定更为完善的物流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四是研究制定发展生产性服务――现代物流的支持政策;五是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跨行政区物流区域的建设;六是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七是强化物流职业培训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三)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

叶伟龙总经理指出,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的实现层次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传统层次,目前占绝大部分,主要体现的是成本效应。第二个是领先层次,主要体现的是价值效应。他认为,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核心竞争能力有两个要素,第一个是增值服务能力,就是做客户自己不愿做的工作,通过企业的规模效应,以供应链组织者的角色整合系统资源,持续创新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客户价值。第二个是专业技术支持,也就是做客户不能够做的工作,依靠专业人才培养和业务经验积累,开发和应用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不可复制的专业解决方案,提高供应链技术含量。最后他提出,中国的物流企业要想成为能够满足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企业原有业务竞争优势的同时,培养以供应链整合为基础的核心服务能力,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核心技术,快速寻求增值服务上的突破,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

(四)利润决定于采购而非销售

斯万特,埃克斯尔森主席认为,供应链以及物流特别是采购对于企业盈利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利润的重要来源。销售和采购的作用有很大差别,销售部门认为自己能够创造收入,对于成本并不关心,而采购部门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总希望实现标准化和运作的合理化。采购以及供应链标准化或者精简化能够直接降低成本,在供应链上节约的成本就是百分之百利润的增加,而一般销售增加只能够对供应链产生10%的影响。所以他认为,供应链管理有巨大的潜力,重点就是要把职能的完善转移到业务流程的完善,包括供应商的整合。最后他提出,目前,很多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采购的重要性,而如果不能够实现专业采购的话就会导致低利润或者无利润,我们要意识到面临的变革,需要适应这些变革,而有一些人还没有意识到正在经历的变革。

(五)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王宗喜将军在大会演讲时指出,应急物流体系是为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需求,以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由组织系统、应急物资系统、设施设备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专业人员系统、理论系统、政策法规系统等有关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物流大系统。七大系统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也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在随后举行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专题分论坛上,王教授进一步指出,构建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应急物流体系,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安全角度来审视和谋划。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航材管理系仓储教研室郑金忠教授提出,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用模块化的思想构建军事应急物流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黄定政针对应急物流相关企业的动员管理问题,提出建立补偿机制、制定准入标准、实施资质认证、加强平时演练和强化跟踪管理等五个有机衔接的方法步骤。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吴志华教授结合粮食物流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的问题。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梁世翔副教授提出运用病理学知识。研究应急状态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应链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季建华教授认为,应急事件包括预防、预警、应对三个阶段。从研究层次来讲,研究应急物流的演化过程、危害评估,要结合时间、空间和成本。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能力研究,二是供应研究,三是大型应急项目研究。

(六)竞争中的生存是供应链发展大趋势

瑞克,布拉斯根会长指出,供应链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只是做好订单、运输,到今天的全面供应链管理。要建立一个世界级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是为了减少成本,也是为客户带来长期的利润增长,另外也希望通过高标准的物流管理提供可靠、卓越的客户服务。他认为,企业在竞争中生存,要做到这一点有几个重要的内容。我们需要建立艺术级的分销网络,世界范围的系统支撑,高效率的物流处理流程,另外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雇佣合适的人才。要建立一个无缝的客户链接,与客户建立了更为有效的业务关系;对客户品牌进行管理,使得他们的品牌管理更加有效;与客户进行多种运输模式的无缝连接,包括公路、铁路等等;与客户的销售的团队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此外,还建立起了一个共同的订单管理系统。他提出,在全球看供应链的趋势,尽管有全球化负面因素的上升。我们必须加强和全球伙伴的合作。面对中国、印度、巴西的崛起,还有在更多不同文化和地缘政治问题之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最后他提出,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供应链的问题,很多的投资者都认为,绿色供应链是良好的企业治理的一个反映,这一点非常重要。

(七)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

马克,米勒副总裁指出,中国的物流业即将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的短缺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人才短缺挑战包括,抑制市场发展的潜在因素是物流业的领导者们,包括合格的员工都缺乏管理才能;行业内的主要领导者在培训时常常纸上谈兵。而忽略了实践经验:全球化和日益复杂的供应链的发展急切需要行业培训;为托运人和制造商制定正规的物流战略时,缺乏合格的员工或者培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从整个行业来看,需要技术、软技能以及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培训和技能拓展训练往往是服务提供商发展综合服务产品的驱动因素。在随后举行的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专题分论坛上,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尚尔斌经理作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启示与思考》的演讲,德利得物流恽绵总监作了《现代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人才成长之路与岗位》的演讲;北京物资学院作了《构建创新培养机制――打造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的演讲。论坛认为,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需求对物流人才做出划分;造成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和个人求职情况背离的原因,主要有,多元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供需的矛盾,物流市场供求双方期望值不对称等:高校需要构建创新培养机制――打造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

(八)现代物流创新服务

朱道立院长提出,根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物流服务有很多创新。第一方面是基于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和智能决策的物流创新技术。这里面有五个重点,一是生产性服务和产品服务中的智能决策系统。二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可视化、可跟踪服务系统。三是在线货运交易平台。四是以Saas为基础的网上物流管理服务。五是智能监控和维修服务系统。第二方面是适应复杂经济变化环境的物流创新技术。这里面也有三个重点。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物流通道。二是引领物流供应商。三是解决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物流解决方案。

(九)国际货运基础设施的规划

根本敏则教授认为。随着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伙伴协定的日益深化,管理、协调亚洲各国的供应链非常重要。目前,亚洲国家货运基础设施的规划实施和跨国公司物流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亚洲国家大力发展国际海港和空港枢纽,而对国际公路和铁路网络的相对兴趣较低。因为每个国家自己都能够去建设港口和机场,而如果要去规划国际公路和铁路网的话,就必须和周边国家进行协调。而在另外一方面,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需要在所在区域对物流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对生产和物流设施的重新配置,优化其物流和生产业务,这是区域管理和各国管理之间的差距,供应拉动和需求拉动之间的需求差距。最后他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向经济薄弱的国家解释他们的收益,同时建立保养和修复费用分担的标准。另外,要以协调统一和标准化的原则考虑其他体系的建设。

(十)东北亚物流合作中的物流发展和需求

秦炯仁主席提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亚物流领域合作的需求日益明显。当一个国家制订国际物流和物流网络中心战略时,必须重视国际合作,因为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东北亚经济正在持续地增长,而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这带来了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中国来讲,市场规模和潜力的增长是最主要的因素。第二个是市场与物流连接的可达性,在这个方面日本的潜力非常突出。第三个是港口机场和多式联运的设施,在这方面日本也是有竞争力的。还有政治的稳定性等。他提出,总体来看,目前东北亚物流系统中,航运服务是世界级的,航空货运也是世界级的,港口发展非常活跃,铁路与内陆运输效率仍然较低,国际联运需要加强合作,商业物流需要培育,政府法规需要大大减少,国际合作和标准化面临迫切的需求。面对东北亚物流需求的增长,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与综合物流管理的合作。

(十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

何黎明会长在大会发言时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正在从外贸等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预计在明年的二三季度开始在全行业显现。他同时指出,由于我们扩大内需等等措施,物流外包市场的增幅还有可能保持在20%左右。虽然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两点:一是中国的经济目前还只是增长速度减缓,并不是衰退,这和美国的情况有本质的区别。第二,中国还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大量有待开发的欠发达地区。这是一些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此外,物流市场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为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重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随后举行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影响有多大专题分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影响已经初显。针对危机产生的影响,经过会议讨论形成如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大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力度。二是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合作抱团“过冬”。三是物流企业密切关注国内外物流市场总量与流向。四是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物流企业渡过难关。五是物流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内刺激内需的经济活动。六是物流企业要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最后,论坛提出,为了规避金融危机给物流业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运力调整、人力组合、整合客户资源、企业资源整合、国际贸易与刺激内需、内需与物流资源配置和政府干预等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调整物流产业结构。

(十二)物流产业安全与产业损害预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荆林波研究员在外资进入与我国物流产业安全分论坛上提出,要通过对物流行业重点产业运营量、经营成本、经营效益以及国内外物流行业与市场发展情况等重要指标变化的监测,分析其对国内物流行业产业的影响,发布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产业发展的预警信息。论坛对产业安全如何界定、物流预警机制如何设计、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论坛认为,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主要是从物流运营量、经营成本、经营效益以及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等方面,通过预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物流产业运行、物流市场发展变化、物流企业经营动态进行跟踪监测,并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运营情况、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判断可能存在的产业损害异常情况,并及时向行业和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篇:模拟卷表彰_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_的通告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表彰“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的通告

物学字【2010】14号

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自征集以来,共收到参评论文881篇。这些论文出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近2000位作者,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学会从理事和特约研究员中公开选拔了32位专家组成评委会。根据《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评审办法》的规定,所有参评论文按照匿名、分组、限量和交叉回避的方式发各位评委,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审。通过评委个人、评委小组和评委会三个层次筛选把关,采取评分、排序、提出评审意见、投票和比较酝酿等多个程序,力争做到高质量论文获高奖项,优秀论文不遗漏。

据此,本次年会共评出302篇获奖论文(获奖率34.3%)。其中:一等奖12篇(获奖率1.4%),二等奖21篇(获奖率2.4%),三等奖85篇(获奖率9.6%),优秀奖184篇(获奖率20.9%)。获奖论文选题多样、内容丰富,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有的被SCI、EI、ISTP检索,有的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也有的在物流实践中采用,体现了我国物流研究的最新成果。

以上评审结果,在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中国物流学会网进行了公示,现予通告表彰。附:获奖名单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获奖名单(共302篇)

一等奖(12篇)

1.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物流产业效率研究

钟祖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机理研究

彭本红 南昌航空大学

冯良清 南昌航空大学

3.双渠道供应链中价格和提前期最优决策研究(英文)

华国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郑大昭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及航运学系

4.我国物流业成长中的市场失灵与产业政策分析

高鸿鹰 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

赵娴 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

5.物流子网络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韩舒怡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杰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回恺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鞠颂东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一个CVaR决策准则下的风险厌恶报童模型(英文)

许明辉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友华 香港中文大学系统管理与系统工程系

张哲 西华盛顿大学决策科学系

7.顾客行为随机的网络选址—定价博弈分析与启发式算法(英文)

卢晓珊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健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丰梅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8.基于QFD的物流服务模块化外包网络关系决策研究

冯良清 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

马卫 南昌大学

张思伟 南昌航空大学

9.随机需求环境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最优收益共享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刘伟华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徐学才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刘春玲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周莲子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10.供应链中协调创新的绩效控制问题研究

常良峰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继红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11.需求对时间敏感的供应链中供应中断与应急策略研究(英文)

邵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董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12.不同外包程度决策下的逆向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研究(英文)

贡文伟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潘建国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二等奖(21篇)

1.震后应急物资配送的模糊动态多目标定位-路径问题

马祖军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颖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朱道立 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两类顾客环境下的动态生产及外包策略研究

汪小京 宁波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 周昌林 宁波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 刘志学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3.中国物流运行指数:构造、比较及实证

贺兴东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刘凯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陆华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4.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李朝敏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5.基于服务水平限制的三级备件物流网络的侧向转运模型与算法

戢守峰 东北大学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

张吉善 东北大学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

张川 东北大学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 6.陆港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

马妙明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田军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冯耕中 西安交通大学

7.考虑关联产出的半导体生产系统中基础库存策略研究(英文)

黄惠娟 新加坡国立大学

宋海清(通讯作者)中山大学

8.基于轴辐理论的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彭本红 南昌航空大学

彭建华 南昌航空大学

9.基于封闭供应链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研究

焦志伦 南开大学

10.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田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李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1.物流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影响的实证研究

刘明菲 武汉理工大学

赵静静 武汉理工大学

12.企业物流外包决策因素及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

张中强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13.我国省域物流水平空间梯度研究

杨秀云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郭永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郝渊晓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14.基于变邻域搜索算法的带时间窗大规模实时时变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戚铭尧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张金金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李楠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15.缺货成本下报童模型的均值方差分析(英文)

吴军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

李健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郑大昭 香港理工大学物流及航运学系

16.客货分离的道路体系对城市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朱孟金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汪益纯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陈川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17.电子商务系统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吴金南 安徽工业大学

仲伟俊 东南大学

18.基于质量安全的浙江省食品封闭供应链模式建立

罗振华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技术学院 19.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绩效实证分析

孙程程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贾炜莹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20.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动军事物流一体化进程

田文灏 军事经济学院军队采办系

王清华 军事经济学院军队采办系

苏星 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

21.基于混合补充的供应链集群库存合作研究

郭君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春玲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等奖(85篇)

1.现代物流对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贡献率的研究

邵安兆 洛阳理工学院

夏新颜 洛阳理工学院

余亚辉 洛阳理工学院

2.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卞文良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鞠颂东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耿勇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3.基于区域经济的多层级枢纽轴辐物流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海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勤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基于IDEF0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 王

兵兰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

于浩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

5.顾客导向的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测量体系探索性研究

林勋亮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6.涵盖混沌控制于价值链的非线性分析(英文)

牛保庄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与航运学系

林清一 台湾成功大学航空太空学系

桂寿平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物流工程系 7.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

韦琦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朱小娉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8.供应链金融质押监管融资模式探究-以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操作项目为例

夏露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李四齐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9.佳怡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英文)

王琳 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

10.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实证研究

王珍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陈功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11.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余杰 江西财经大学

黄丽娟 江西财经大学

黄兴旺 江西财经大学

12.日本大学物流类课程特点探析与启示

谢京辞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张江华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13.基于SOA-BPM组合架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

邓子云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黄友森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杨晓峰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陈玉林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罗涛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14.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路径拓展与模式创新

黄裕章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15.试论中国物流研究的新进展

王友丽 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

16.物流产业集群中领导型企业行为模式研究

刘志强 上海超算并行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17.基于VMI的服装销售物流企业库存控制模型研究

杨浩雄 北京工商大学,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 胡梦頔 北京市海淀区证件交易所

经立 北京工商大学

18.基于二层多目标规划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能力协同决策模型

付秋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赵淑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19.基于连锁超市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型

邱丽艳 华东交通大学

甘卫华 华东交通大学

20.随机需求环境下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模型

刘伟华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刘春玲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周莲子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葛美莹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1.基于库存调剂的易逝品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问题探讨

周湘峰 华东交通大学

张诚 华东交通大学

郭艳 华东交通大学

22.基于轴辐式网络的企业集团物流模式分析

董军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鞠颂东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3.物流对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面板数据分析

周启良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潘意志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24.基于Bertrand模型的区域港口双寡头定价策略何玉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5.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

秦娟娟 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

赵道致 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

26.福建省流通产业关联度及波及效应实证分析

胡永仕 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

王建 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

27.宁波物流业与制造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邹德玲 浙江万里学院

丛海彬 浙江万里学院

28.大家电三四级市场终端配送模式研究

吴素浓 华东交通大学

甘卫华 华东交通大学

29.攀枝花公路货运系统现状及对策分析

贺盛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刘成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黎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郭晓林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吴洁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30.我国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熊浩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孙有望 同济大学

31.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评价研究

崔晓迪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32.无水港层次划分与选择模型—基于保税港区与无水港互动发展视角

孙家庆 大连海事大学

王小慧 大连海事大学

33.低碳经济下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研究

李汉卿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汝宜红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4.物流业上市公司自主创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研究

汪旭晖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李慧勇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5.日本货物总运输量与纯运输量的实证研究

姜旭 北京物资学院

3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绿色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

甘筱青 九江学院

高阔 九江学院,南昌大学 37.物流业务风险矩阵分析五步法

郑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学院

何雪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学院

38.基于Multi-agent的军事虚拟仓库的构建和运行研究

唐国锋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姜大立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王丰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39.基于顾客价值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周荛阳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张光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0.基于Multi-agent的物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

游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41.物流配送中心直通配送运作时间优化研究

但斌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刘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42.连锁物流服务质量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许良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俞明南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汪克夷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43.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观测指标及其评价

陈永平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

44.基于AHP和TOPSIS的BSC在铁路货运企业绩效综合评价

张志坚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廖韵如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辉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5.包含再制造的逆向物流网络设计 周永圣 北京工商大学

杨浩雄 北京工商大学

46.LON、业务拓展与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冯燕芳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陈永平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 47.基于JIT思想的军事物流网络设计

钱进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刘侃 后勤指挥学院

48.基于SCOR模型的物流企业营运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黄远新 上海海事大学、远成集团、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

田红英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刘娟娟 上海海事大学

黄有方 上海海事大学

49.汽车物流跨界运输车研究与设计

陈琦峰 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 50.集装箱航运网络拓扑特性研究

武佩剑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51.无通道自动化立体仓库

谢翠铭 大连海事大学

52.军事物联网:感知现代军事物流

龚卫锋 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员军事物流与采购研究所

路胜 后勤指挥学院军事物流工程实验室

孙敏 后勤指挥学院军事物流工程实验室

53.基于综合修正因子Shapley值的林果物流协同利益分配研究

肖军 湖南工业大学

54.基于加权Voronoi图和引力模型的港口动态腹地划分研究

王伟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研究所

封学军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研究所 55.循环经济下再生资源规范回收行为研究

吴刚 西南交通大学

陈兰芳 西南交通大学

李云 西南交通大学

晏启鹏 西南交通大学

56.我国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成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洪江涛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57.考虑协同信息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

刘洪娟 后勤工程学院物流研究所

58.考虑风险_贡献和时间效用的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模型

林强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孙文聪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郝艳丽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59.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与灰聚类相结合的供应商风险评价研究

姜玉宏 后勤工程学院

梁泽彬 后勤工程学院 60.区域生态供应链的内涵研究

施先亮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物流管理系

乔晓慧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物流管理系 61.供应链结构特征、机制设计与产品质量激励

王洁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陈功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62.汽车物流标准化价值评估模型研究及实证分析

龙少良 北京吉利大学物流学院

吴仲夏 北京吉利大学物流学院

朱振秋 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

廖英 北京吉利大学物流学院 63.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

翁心刚 北京物资学院

姜旭 北京物资学院

64.关于应急物流规划的几点思考

王宗喜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徐东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黄定政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65.部分短缺量拖后下基于顾客敏感度的补货策略适用范围研究

张旭梅 重庆大学

邱晗光 重庆大学

66.具有遗憾值约束的鲁棒供应链网络设计模型研究

田俊峰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67.北京市房山区华冠连锁超市物流体系的调研

杨新颖 北京城市学院

68.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模型研究

李向文 大连海事大学

刘琼琼 大连海事大学

69.供应链金融下订单融资业务的发展与新模式探索

陈娟 招商银行

70.产业集群中跨链式供应链联盟企业竞合的博弈研究

连远强 扬州大学商学院

71.基于混合算法的非容量限定单连接轴-幅网络设计(英文)姜大立 后勤工程学院

李海涛 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72.基于美宜佳案例的零售虚拟企业模式研究

田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成思危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丁玉章 华东理工大学商业自动化研究所

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73.考虑供应链正向柔性的产品回收制造网络相续设计(英文)

欧阳建军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何振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付杰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74.绿色供应链下的物流网络设计研究(英文)

陆华 北京物资学院

75.多车场车辆路径问题的蚁群算法(英文)

马建华 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袁杰 即墨市邮政局中山街支局

张琪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分行 76.可分离的连续锥规划:强对偶关系和近似算法

王小青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张树忠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DAVID D.YAO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77.质量改进的供应链协调模型(英文)

李明芳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国昌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8.中国第三方物流调查报告(英文)

朱楠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79.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新技术产品扩散中需求鸿沟管理合作和评估(英文)

沈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

袁旭梅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Jalal Ashayeri 荷兰蒂尔堡大学 80.港口群核心竞争力研究(英文)

蒋柳鹏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封学军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康小燕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张琴英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81.基于工业化进程为导向的供应关系组合模型研究(英文)陆大为 英国华威大学

82.基于AHP的铁路货运业SWOT分析(英文)

张诚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于兆宇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周敏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3.不确定需求曲线下的回购合同(英文)

赵映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蔡灿明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

郑大昭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Suresh P.Sethi

德州达拉斯大学管理学院

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84.日本农协经验对中国蔬果主产地流通体系创新的借鉴---以杭州市XT草莓产地为例(英文)

万国伟 浙江树人大学

安部淳 日本岐阜大学

85.深圳保税港与香港自由港对比研究

孙牧晓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

优秀奖(184篇)

1.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构建物流学体系

王耀球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子炀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对我国快递业重组现象的思考

刘建新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3.无水港与保税港区互动发展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杨永志 大连海事大学

孙家庆 大连海事大学

高菲菲 大连海事大学

4.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

刘宝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5.协同物流内涵及效应研究

郑红玲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鲁丽丽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6.创新第四方物流模式,破解中国物流业难题

闫国庆 浙江万里学院

李秋正 浙江万里学院

7.地主港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嘉兴港实践地主港模式对浙江沿海港口借鉴作用

孙秋高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徐秦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8.江苏沿海地区物流需求的灰色预测

李正锋 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9.现代物流定义新探

刘仁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珠三角、环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关系的博弈分析

潘意志 广东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11.融资物流——物流企业业务开展的新选择

吕玉兰 盐城工学院

沈爱华 盐城工学院

12.数字化部队作战装备物资供应链管理初探

王树礼 装甲兵工程学院

郑显柱 装甲兵工程学院

罗建华 装甲兵工程学院

倪明仿 装甲兵工程学院

崔丽 装甲兵工程学院

13.基于“农餐对接”的农产品流通创新模式研究

彭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孙开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14.论港口业务领域的分类规制政策

李南 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5.重庆港口市场化投融资模式研究

于敏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牛文彬 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施玉清 杭州港航管理局

16.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物流协同模式运行分析

陈成 武汉纺织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黎继子 武汉纺织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17.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李严锋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李彦辉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赵文艺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范崇磊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1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省农村物流水平的综合评价

顾丽琴 华东交通大学

文美辉 华东交通大学

任荣英 华东交通大学 19.广西物流需求预测

黄毅 广西财经学院

20.直辖城市节能减排实施评价与发展模式探讨

龚英 重庆工商大学

龚顺清 重庆工商大学

21.我国仓储人力资源供求差距与教育培训对策研究

刘俐 北京物资学院

孙梦水 北京物资学院

欧阳骁钰 北京物资学院

22.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的港口物流水平研究

徐新忠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3.物流客户服务成本的核算--会计制度设计的角度

王小强 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24.大规模定制环境下定制产品与标准产品的定价与库存协调研究

邵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季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5.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创新研究

谷再秋 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于福 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26.广西香蕉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以南宁漳泉商贸公司为例

王逸 广西财经学院物流研究所

刘兰凤 广西财经学院物流研究所 27.钢铁企业生态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侯海云 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 28.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李作聚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王艳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29.厦门市海沧保税港发展研究

王斌义 厦门理工学院

30.ZJ物流有限公司物流系统管理优化初探

孙玺慧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吴海若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31.中国与日德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王叶锋 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

32.台湾百货公司物流配送服务需求分析-以个案物流企业为例

蔡让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王耀球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33.粮食物流个性分析及对我国粮食物流的思考

胡非凡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4.港口物流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以徐州港口物流为例

梁子婧 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35.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下的第四方物流管理

柳俊秀 上海新跃物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林骞 上海新跃物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36.物流企业核心价值要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黄先军 安庆师范学院

37.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低碳化研究

罗兴武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38.绿色物流网络系统建模与效率边界分析

何波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 39.应急物流网络鲁棒性问题研究

张海燕 北京工商大学

陈小可 北京工商大学

40.对第四方物流市场中博弈过程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林杨 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 41.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物流企业发展分析

吴鹏华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42.长三角地区快递网络构建研究

路欢欢 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

晏绍庆 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 4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柔性决策变革

平海 广东商学院

胡建东 广东商学院

44.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解决方案研究

李向文 大连海事大学

牟文飞 大连海事大学

45.国内物流园区规模计算方法综述

郭强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红伟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夏星露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6.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朱庆伟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47.我国港口“新型船用客梯车”的“设计与技术”

张鲁明 山东烟台港务局

48.基于需求预测的定位-库存-运输路线集成模型与算法

戢守峰 东北大学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

张吉善 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张川 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49.求解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改进蚁群算法

马军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李薇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50.追求共赢的配送路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

冉文学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赵东风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宋志兰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周媛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51.基于SCOR模型的物联网技术在零售物流配送中的仿真应用研究

马常松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谢锐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鲜川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何华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52.北京市生鲜超市配送合理化评价模型及应用

杨宝宏 北京物资学院

郭红莲 北京物资学院

53.求解双向物流配送路径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

陈诚 福建农林大学

邱荣祖 福建农林大学

54.城市应急物流设施选址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李国旗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张锦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刘思婧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55.逆向需求动态出现的混合集散货物路线问题研究

李建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达庆利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孙浩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6.我国电网建设工程货运施工索道运输方式的研究

缪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57.基于约束理论和网络计划的生产物流研究及实证

宋志兰 云南财经大学

刘跃怡 云南财经大学

58.供应链环境下以3PL企业为主导的协同配送仿真研究

黄远新 上海海事大学、远成集团、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

田红英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李丁 西南交通大学

黄有方 上海海事大学

59.单回路物流配送问题的新算法——吞圈法

兰培真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刘旺盛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郭佳梅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60.遗传算法在物流结点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王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施宏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1.具有半成品加工基地的制造企业物流网络设计

丁以中 上海海事大学

62.广州风神物流汽车零部件配送网络规划研究

汪涵 上海交大中美物流研究院、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章信开 上海交大中美物流研究院、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季建华 上海交大中美物流研究院、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莎娜 上海交大中美物流研究院、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63.供应链下物流运输网络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方忠民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陈治亚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64.基于CPFR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

侯佩宝 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

65.农产品供应链分销网络成本优化模型研究

于洋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66.无尺度网络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

黄颖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7.物流服务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高志军 上海海事大学

刘伟 上海海事大学

68.供应链管理视角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杨浩军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张方华 苏州大学商学院

盛立强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69.基于模糊聚类法的应急物流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甘明 后勤工程学院物流研究所

王丰 后勤工程学院物流研究所

欧忠文 后勤工程学院物流研究所

马田野 后勤工程学院物流研究所 70.产业集群企业的低碳供应链管理

赵广华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71.军事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控制分析

王科 后勤工程学院 现代物流研究所

姜大立 后勤工程学院 现代物流研究所 72.基于协同补货的食品冷链均衡研究

兰洪杰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志高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丽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3.基于回收投资收益系数的逆向供应链协调

郑浩昊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丁雪峰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74.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机制研究

朱丹 厦门理工学院

75.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间的信任评估模型研究

卓翔芝 淮北师范大学

76.基于DEA的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周凯歌 西安建设科技学院

彭艳 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

徐兴华 西安建设科技学院 77.日本保障海上生命线安全的研究

李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78.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分析

张彤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79.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的应急合作分析

刘胜春 云南财经大学

李严锋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80.北京空港物流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璐 北京城市学院

81.论铁路物流中心的RFID技术应用

甘卫华 华东交通大学

张婷婷 华东交通大学

朱雨薇 华东交通大学

82.基于GM(1,1)模型的江苏省船舶订单需求预测分析

高攀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3.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退货逆向物流外包剖析

周敏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倪明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84.基于多种方法的共同配送成本分配模型研究

鲍福光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

蒋长兵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

雷艳红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

85.邢台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申健 北京城市学院

86.基于图论法的空港物流园区布局研究:以宁波空港物流园区为例(英文)

郑雯雯 浙江工商大学

蒋长兵 浙江工商大学

雷艳红 浙江工商大学 87.美国军事物流建设研究

张涛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张晓曦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88.金融危机后航运市场波动规律预测分析

张想 大连海事大学

李向文 大连海事大学

89.爬山粒子群混合算法在VRP中的应用

张磊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

沈霞红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

90.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多变量协整关系研究

于兆宇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9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中小零售企业共同配送研究

何云飞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92.基于DEA的广东省物流系统效率评价

黄勇 华东交通大学

彭文冲 华东交通大学

93.物美大卖场物资结构对配送系统影响的调查分析

谢墨佳 北京城市学院

94.基于LCIA的内河航运“绿色度”综合评价

张琴英 河海大学

张军辉 河海大学

95.经济开放政策下的国防通用物资需求变动分析(英文)

何亮 军事经济学院

段志云 军事经济学院

王清华 军事经济学院

于淼 军事经济学院

邱剑平军事经济学院

96.金融危机下的供应链库存战略研究(英文)

金玉然 辽宁科技大学

97.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现代物流的探讨

张孝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王忠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98.公共应急物流外包风险管理研究(英文)

胡振邦 军事经济学院军队采办系

封少娟 军事经济学院军队采办系

99.基于网络效应的快递网络兼容决策模型(英文)

向先文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张锦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王坤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100.具有准时送达时间约束的物流网络设计问题(英文)

杨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张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朱道立 复旦大学

101.基于规模的区域港口系统优化研究(英文)

封学军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王伟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张艳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蒋柳鹏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102.我国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英文)

孙浩 上海海关学院

陈小鸿 上海海关学院

103.仓库租赁与扩建储存成本分析模型(英文)张连富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朱永刚 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胡鹤严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104.集群式供应链柔性与物流能力的实证研究(英文)

杨卫丰 武汉纺织大学

吴志军 武汉纺织大学

黎继子 武汉纺织大学

105.基于运输代理双向拍卖下的我国陆路运输服务拍卖定价机制(英文)

付秋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罗文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106.使用微软Excel软件求解小规模TSP问题研究(英文)

蒋长兵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

107.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运输系统绿色度评价研究(英文)

王忠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谭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108.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长三角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英文)

彭建良 浙江工商大学

张快娟 浙江工商大学

109.对汽车零部件物流托盘包装的研究(英文)

王丽姝 湖南工业大学

李正军 湖南工业大学

庞燕 湖南工业大学

110.基于模糊聚类的供应链突发事件行业特征识别分析(英文)

徐磊 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董千里 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凯峥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111.基于服务供应链的物流金融研究(英文)

谢圣涛 成都铁路局党校

112.发展高新技术物流运营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英文)

全林花 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

张萌 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

高跃峰 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

113.浅析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的服务发展之路

刁吉玉 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

114.基于供应链的内河港口企业发展方向研究

牛文彬 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于敏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范芳芳 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15.基于服务构件创新概念的集成化供应链体系模型(英文)

李弘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耀球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长青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16.陆运渠道创新——车货匹配交易网站及其运营模式的演变与展望

杨小明 上海途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17.基于供应链管理合作潜力的供应商选择研究(英文)

王卫华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宋敬普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11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零售店配送与库存优化研究

刘声亮 北京物资学院

赵宝芹 北京物资学院

119.推进浙江省第四方物流建设的对策研究

王军锋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吕洪霞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20.环境友好型钢铁制造业绿色供应链构建及评价研究

庞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胡丽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李红霞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121.基于Simul8的采购配送业务流程仿真优化研究

钱芝网 上海理工大学

122.关于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重组的探讨

徐勇 中国快递咨询网

123.金融海啸冲击下的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经营对策研究

姚大伟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124.实现由卷烟配送向多元化配送的跨越--打造具有江苏烟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现代物流

范宁 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唐卿 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马海锋 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125.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不足的原因解析

洪岚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126.从A级物流企业看云南物流业发展 朱坤民 云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张字惠 云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127.军民融合式战略物资储备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张涛 后勤指挥学院

付相保 后勤指挥学院

张晓曦 后勤指挥学院

128.基于商务智能的现代物流管理与应用

钱瑛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129.珠三角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况漠 广州大学商学院

130.剖析国美电器物流配送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

刘威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蔡柳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邱愉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刘文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陈铭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伊倩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黄冬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蔡文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张楠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 131.日本物流系统的进化与发展过程

章竟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高桥辉男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汝宜红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132.低碳供应链管理初探

李健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芳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国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33.现代物流系统对产业链竞争模式的影响探析

李翔 西南科技大学

134.基于价值网的第四方航空物流服务链构建

程欣 湘南国际物流园管委会

135.基于RFID的备件物流服务管理系统的开发

王志峰 泓明国际物流集团

136.面向医院客户的药品流通企业物流模式与流程设计

耿勇 中央财经大学

13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云南报废汽车回收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陈智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物流学院

马俊生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物流学院

邹顺乾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物流学院

张俊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物流学院 138.我国中药材物流发展对策的建议

吴志利 湖北中医药大学

李璨 湖北中医药大学

游娟 湖北中医药大学

139.武汉城市圈物流行业用工现状及对策

熊文杰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贸学院 140.基于3PL的汽车供应链协同机理研究

安久意 北京物资学院

胡会琴 北京物资学院

141.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阶段、趋势与驱动模式

左斌 浙江物产集团流通产业研究中心

姚瑶 浙江工商大学

142.国内化工物流供应商评估体系研究(英文)

李荷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徐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杨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43.我国陆路干线运输隐性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董兴林 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144.我国物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及对策

崔显林 云南财经大学 145.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论述

李金桐 上海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

146.敏捷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机制研究(英文)

刘华琼 山东交通学院

147.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模式选择及物流纵向一体化演进

魏娟 北京交通大学

欧国立 北京交通大学

邢占文 内蒙古交通运输管理局 148.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定位与功能研究

黄惠良 北京明伦高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49.国内加快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策略分析

张新华 阜阳师范学院

150.宁夏物流业与清真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考

陈志新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姚蓓艳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杜锐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151.手机零售的电子商务经销渠道研究

龙勇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

高慧璞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

张煜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

152.物流产业联盟的博弈优化模型研究(英文)

王晓光 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黄有方 上海海事大学

鞠彦兵 北京理工大学

汪元锋 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153.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创建与运作机制研究

段伟常 广州大学

谢如鹤 广州大学

154.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配送优化研究

谢庆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155.城市物流的内涵分析

杜文龙 北京城市学院

156.供应链管理要素对物流服务及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张光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越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57.城市零售业配送模式及其对中小城镇配送的借鉴分析

黄宾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158.中小农化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

罗舒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张良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59.浅谈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刘素婷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王洁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160.逆向拍卖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英文)

于江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韩少华 西安通讯学院

161.河南大蒜国际物流系统研究

张大利 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

孙宏岭 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

162.资源、能力与竞争优势:宁波龙星物流公司案例研究

胡旭东 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温伟群 江门市新会冈州职业技术学校

冯纪合 陕西省第二商贸学校 163.刍议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郭跃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陶晶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164.1999-2009国外物流园区文献综述

刘俊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

周燕 内蒙古工业大学

韦晓鹏 内蒙古工业大学

165.面向供应链管理的B2B电子商务平台设计

谈慧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章红波 中电科技(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信息化推进办 166.碳链金融初探

李齐 南华工商学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167.基于顾客价值的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李林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68.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特色化建设探讨

杨爱明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169.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宏图物流企业为例

蒲红军 四川省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毛云竹 四川省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170.浅析深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营商环境

陈燕燕 深圳市泰昌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171.适应性供应链应急物流网络优化研究(英文)

曹翠珍 山西财经大学

王俊新 山西财经大学

172.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开发模式及预期效益研究

孙红霞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营销系

孙宏岭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营销系

173.海洋石油钻完井物资动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杨成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钻井部

陈爱国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钻井部

魏文超 渤海石油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174.徐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张广敬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顾璟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任倩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175.探讨企业绿色化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挑战

赖朝生 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6.关于我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若干思考

朱苏宁 江苏南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77.我国民营快递行业市场准入法律研究

师帅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178.基于交叉DEA的制造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研究(英文)

高咏玲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周立国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179.后危机“时代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初探

于开省 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

180.关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阔 九江学院,南昌大学理学院

甘筱青 九江学院

181.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的实证研究

王程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82.黄金饰品的库存管理策略研究

张京敏 北京工商大学

杨焕军 北京工商大学,复兴商业城销售管理人员 183.对完善日本食品和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方法研究

徐涛

中村学园大学流通学部

184.鄱阳湖区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的新思路

肖娟 华东交通大学

甘卫华 华东交通大学

第四篇: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第十次会议参会感悟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第十次会议参会感悟

2011年11月11日--13日,参加了“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亚太物流联盟年会”。下面介绍一下参会体会。

1、会议安排介绍

 会议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 会议主办方:中国物流学会

中国物流学会(CSL)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代管的全国性物流学术研究社团组织,2002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唯一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总部设在北京。联合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

本次年会着重讨论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探讨了物流创新、物流学科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绿色物流等时下热点问题  会议主要内容安排

11月11日报到。晚20:00--21:30,中国物流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会议;

11月12日,上午9:00—12:00,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全体大会; 11月12日,下午14:00—17:40,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和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点评会;

11月13日,上午9:00—12:00,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专家讲座,分为“物流经济大讲堂”、“物流管理大讲堂”和“物流技术大讲堂”三个分会场。

2、参会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三天的会议日程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参会人员近千人。两天会程除全体大会外,同时进行的专题会议有19场。因此除参加全体大会外,专场会议只能参加我公司感兴趣的专题会场。下面就我方参加的会议和关注的话题作简要汇报:  全体大会

 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工作回顾:对九次年会以来学会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做了简要回顾。介绍了国内物流行业和物流学术发展新趋势。

 德国邮政DHL项目经理海沃:城市物流优化方案和最新物流技术应用介绍。主要介绍了该公司在全球城市内物流配送的最新解决方案和配套采用的先进技术。

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梁春晓:通过淘宝网物流数据膨胀性增长变化,简要介绍了我国生活用品领域物流发展新动力和新方向。

此外,在全体大会上还有一些其他发言,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分会场

 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点评会分会场:

听取了姜超峰(中储股份原副总裁)“中储股份金融模式业务创新”的演讲,演讲内容伴随流动商品的融资业务创新,抓住动产融资监管业务本质规律拓展流动资产质押融资业务等,很受启发。

 无水港与产业聚集区的研究与发展分论坛:

冯文新(苏州物流中心总裁助理、工业园航港物流公司董事长)“苏州工业园区航港物流业务发展介绍”,着重介绍了该公司作为苏州工业园配套服务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伴随工业园发展的历程。通过介绍,对无水港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无水港:具有海关、保税区或产业聚集区综合功能的内陆产业园区,是有水港的内陆延伸。通过与海港、航空港的快速物流通道的建立,使货物进出关等业务可在内陆进行,提高货物进出口的效率。

黄远新(遂宁县委副书记、西南交大教授)“无水港与产业聚集区互动发展浅析”,主要介绍了四川遂宁西部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发展和启示。 物流经济大讲堂分会场:

蔡进(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格局”,通过一组中国宏观物流业数据介绍,展示了我国近十年物流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如:近十年我国年物流产业总值平均增长22.1%,物流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4.1%,中国未来市场容量可达5.1万亿等。物流成本占GDP的18.1%,而发达国家平均仅占8.9%。

张晓东(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副院长)“中国工业物流情况与发展建议”,从对中国产业结构的介绍开始,详细分析了中国工业领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下一步不同工业行业物流发展提出了初步思路。

3、感受与建议

 总体感受:内容多,学术水平、质量鱼龙混杂;

 会议的价值:中国物流学会年会是国内物流领域最新的管理思想、最新的技术理念、最佳的实践经验的展示平台。为我们了解国内最新物流发展动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 建议:从事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加入这一组织,领导应成为这一组织的高级别会员,每年都应派人参加这一会议。通过这一平台,不仅可以了解学习物流领域最新知识和经验,同时通过这一平台还可以广交朋友、拓展思路、展示成就,对国际物流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会议遗留

由于会议组织的问题,我们想要深入学习的一些幻灯片讲稿未能拿到。会议期间也同会务组进行了联络,他们的答复是在会后统一整理,发给会员代表。接下来,应该继续与会议组织者积极联系,争取及早拿到相关资料。

赵伟东

2011年11月16日

第五篇:中国现代物流的情况资料

对于国外物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要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并内化于心,对于国内物流业,我们要正视其不足和潜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水准的物流配送系统,将成为我国民族物流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根本所在。

所谓的物流配送系统,是通过广泛的信息支持,实现以信息为基轴的物流系统化,是一个经济行为系统。其主要机能可划分为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前者包括输送、装卸、保管、流通、加工、包装等机能,以力求省力化和效率化,后者包括订货、发货、出库管理等机能,力求完成商品流动全过程的信息活动。而人们普遍认为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的内在特征,在目的上表现为实现物流的效率化和效果化,以较低的成本和优良的顾客服务完成商品实体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活动;在运作上,表现为通过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的目的。

着意打造集一元化产品管理和一体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其配送系统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外,企业运作模式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样至关重要。对物流企业而言,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ommerce)等,除此之外,还有项目管理(PM)、人力资源管理(HRM)、产品数据管理(PDM)、财务管理(EFM)等。而ERP、CRM、SCM等管理模式之间既存在着交叉性,又存在着互补性。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客户关系的实现与客户双向交互式的信息共享是CRM的基础,CRM则是ERP功能范围的外延。而要建立一个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体现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的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任何单一管理模式的选择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多种模式间的“代沟嫁接”更会使效率大打折扣,鉴于此,笔者认为,CRM-ERP(简称c-ERP)管理模式即基于物流企业内外网和因特网的基础上实现CRM与ERP的两者的无缝连接,能够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ERP关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作业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CRM着眼于企业外部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在内部条件增强,外部环境改善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必将攫取到更多的“第三方利润”。

一、物流配送系统的地位及现状分析

人们通常对供应链的理解为: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组成的链形结构与方式,涉及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活动的全过程的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将其定义延伸后,亦可以这样理解:供应链由产业结构链、制造加工链、物流服务链、采购分销链和系统增值链五部分构成。

在供应链的五个子链中,物流服务链和系统增值链贯穿于产业结构链、制造加工链、采购分销链的始终。系统增值是目标,物流服务是手段,实施物流服务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各条链的结构,实现各环节的增值,最终达到总成本最低和系统增值的目标,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而物流配送的效率又是决定物流服务链强弱的瓶颈。由此可见,物流配送系统处于供应链大系统中的核心枢纽地位,实现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管理乃重中之重。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管理平台能提高物流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物流信息系统又增强了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是企业与上下游节点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盟,配送中心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获取并处理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ERP、CRM、MRP、WMS(仓库管理系统)、BCP(条码印制系统)和RP(无线终端识别系统)等。

目前,我国的物流配送系统的现状是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人才匮乏等。而要整合、提高我国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营运水平,c-ERP模式将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物流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实现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正确的数量,保证正确的质量,以正确的态度,抵达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简称6R),确保运转过程的顺畅、时效和快速,实现资本的循环和增值。

二、设我国高效、集约物流配送系统的对策研究

1、实施ERP,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之根本,而它又源自企业对内部资源整合与挖掘,对外部环境洞察与适应的能力。先进的管理软件则是资源整合的有效平台与手段。纵观历史,管理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50年代的MRP(物料需求计划),80年代的MRPП(制造资源计划)和90年代初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目前,国内方兴末艾的ERP软件帮助企业理顺了内部的管理流程,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某些企业傲视群雄的核心竞争力。

深圳深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SKL)成立于1996年3月,是深圳市货运中心和日本山九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的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公司开业之际,中日双方就把建设深九的信息系统作为重点任务,耗时近三年时间,完成了信息系统FORWARD的开发、使用和调试,其业务包含了客户管理、订单管理、作业调度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应收应付账务管理和作业统计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大系统实现了如下目标:(1)实现了自上而下的设计方式;(2)信息的实现和账务的连接以达到分类核算结果;(3)实现多本帐目合一;(4)规范了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作业的有序化;(5)强化了对客户的配送服务;(6)使用了Internet数据服务方式,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借鉴深九的成功经验,我们会发现,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体化物流思想的实现手段和现代物流作业的支柱。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将无法有效地管理成本、提供优良的顾客服务和获得物流运作的高绩效。当今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把ERP延伸到包括需求计划、管理控制、决策分析等方面,并将信息的可得性、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应变性等特点结合到一起,还要注意到与渠道成员之间的连接。组织一体化、供应链整合、虚拟组织、动态联盟、战略联盟、战略伙伴、企业流程再造、敏捷制造等发生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变革,需要以全新的思维认识企业,同时,物流管理也要对变革作出积极的反应。一个整合的、高效的组织对成功的物流绩效是重要的。

此外,在我国的物流配送系统的ERP建设中必须综合考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统一和无限沟通。其中,信息流是主导和实质,物流、资金流是信息流的载体和形式。信息流贯穿于商品交易的始终,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对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记录着整个物

流活动,是分析物流、导向资金流,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促进了“三流合一”和“物流一体化”。如此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一些新特点,使国内物流与世界同步,同世界接轨。

2、健全CRM,实现物流企业可持续性双赢发展

CRM意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面向顾客,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服务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管理模式。如果说ERP帮助物流企业理顺了内部的管理流程,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CRM的出现才真正使企业能够全面观察其外部的客户资源,并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CRM的出现体现了两个重要的管理趋势的转变。首先是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的转移。其次,CRM的出现还表明了企业管理的视角从“内视型”向“外视型”的转换。随着我国的入世和INTERNET及其他各种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和发展使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物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几乎变成了国内、国外面对面的竞争。因此,仅仅依靠ERP的“内视型”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转换视角,放眼外部,从“外向型”整合自己的资源。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的管理模式。联邦快递作为现代美国第三方物流的一面旗帜,其物流中央化的内核正是c-ERP管理。“永远不要去做已经有人做过的事情,尤其是在现代商业社会,更是如此,你必须是第一个发明者,或者必须是最快的发展者,或者是最高附加值的提供者”。FedEx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是这样说的,亦是这样做的。在客户管理方面,联邦快递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努力朝着做顾客“全球运筹专家“的角色迈进。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联邦快递构建了完整紧密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其运作机制如下:(1)运用“客户服务联机操作系统”及相关的自动运送软件为客户提供最实时、完整的在线咨询与服务;(2)以FedEx Asia One 打造紧密的亚洲运筹网络,以提高服务范围与满意度;(3)通过员工理念与素质的提高强化客户关系管理;(4)为客户量身订做全球运筹方案;(5)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的客户服务信息系统。2002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96亿美元,荣登《财富》全球500强第246位,CRM系统功不可没,既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又赢得了信誉。

联邦快递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必须拥有成熟健全的CRM系统,方可实现可持续性双赢发展。而具体到我国,CRM的实现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客户服务与支持,即通过控制服务品质以赢得顾客的忠诚度,比如对客户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对客户投诉的快速反应、对客户提供的产品查询等,这项业务主要是提供服务的成本中心。二是客户群维系,即通过与顾客的交流实现新的销售,比如通过交流赢得失去的客户等。这可以使其成为一个利润中心。三是商机管理,即利用数据库寻找新的业务机会,这又可以使其成为一个利润中心。因此CRM完全可以实现“利润——服务/支持--利润”的循环,实现成本控制和利润增加。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成长依赖于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c-ERP平台,将使我国的物流配送系统步入一个信息化的快车道,CRM与ERP如鸟之双翼,船之双浆,定将铸造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双重特征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

下载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之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之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第十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公示名单

    附件: 第十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公示名单 (共314篇) 一等奖(10篇) 1.Models and column generation approach for the resource-constrained minimum cost path problem......

    关于表彰“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表彰“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关于表彰“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10-10 16:02:16 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自征集以......

    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

    《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会议主题统筹优化与协同创新 主办单位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编辑......

    中国儿童保健学术年会讲话

    中国儿童保健学术年会讲话 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 陈华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以满心的喜悦和祈盼迎来了“2013年中国儿童保健学术年会”,这是中华医学会、中华......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

    物流经济地理 第一单元 生产力布局 一、生产力布局概述 (一)生产力布局的概念与原则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配置,是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力系统......

    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征文启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主办、云南财经大学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将于2012年7月7日-8日在昆明市举行。现面向国内外会计理......

    2013年中国外语学会学术年会通知

    转发“关于2013年中国外语学会学术年会通知” 关于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第18次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研室、教科院(所)、外语教学专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附件1:年会主题及会议相关信息一、2013年学术年会主题2013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二、年会组织机构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