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精选)

时间:2019-05-15 06: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精选)》。

第一篇: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精选)

鉴赏程序

1、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004年春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

[答案: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

2、了解作家的思想经历风格;

3、读懂作品的字面含义;

4、理清作品的层次结构:①景与情的关系;②事与情的关系;③事与志的关系;④景与人的关系。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1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6、进行深层次地分析评论。

不同作家多样风格;同一作家多样风格

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有呈现不同特点,形成各自不同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 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韩孟诗派”的奇绝险怪;(孟)郊寒(贾)岛瘦

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幽默之分。总的说来,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2004年春考: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来说明这一观点。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或“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

1、王维是盛唐典型的山水诗人,但也有边塞题材的力作。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2、李清照是著名的婉约派作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苏轼是豪放派作家,但也有婉约之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收复中原,这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但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如:《清贫乐·村居》、《西江月·明月别枝》

5、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但除了爱国诗以外也有反映个人生活的作品传世。如《钗头凤》、《沈园》。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高考诗词鉴赏如何切入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般考生会误认为这是一首描绘新婚夫妇洞房私语的诗作,其实这是一首巧妙的临考试的试探诗。作者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水部,以公婆比主考官,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征询张水部的意见,询问主考官对自己的看法,以帮助自己度过主考官这一关。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美好。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声衬静,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虚实相生。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比拟、夸张、设问、反问、对比、借代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哪句诗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字词呢? 高考热点:

1、动词

2、形容词

3、特殊词(叠词、数量词、表颜色的词 等)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等尽人皆知。第三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答题示例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答: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2)答案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第二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9、词语理解。(5分)(1)①一样的颜色 ② 凭借 ③大约(大概、约)

④凄清(每词1分,共4分)

(2)C(1分)

10、(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2分 其中“从流”1分,整句正确通顺1分,没有主语不扣分,有主语一定要对)

(2)看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其中“斗”“蛇”1分,整句正确通顺1分,“明灭可见”译为“隐隐约约”不得分。)

11、(1)共同特征:清澈。(1分)通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这一特点。例子:甲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千丈见底”直接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借描写鱼和石头衬托了水的清。乙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直接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间接描写(2分能答到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一个方面,并能每文各举一个例子证明即可得2分。)(2)甲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望反”。乙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对1点2分,全对3分。)

12、(5分)(1)身在江南旅途,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2分)

(2)它写出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景象。(3分 潮水上涨 1分 视野阔2分,如“潮平”如理解为“潮水下降”本题不得分。把“江”理解为“海”扣1分)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八下古诗文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内讲读文】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二、内容分析

1、释词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抛弃。翻:副词,反而。长(zhǎng):增长,振作。

2、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情感体会

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四、诗词赏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引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后人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赤壁 【课内讲读文】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译文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认出是前朝东吴破曹的遗物,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了,那样曹操建造铜雀台的时候,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台了。

二、释词: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三、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名句赏析:

1、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意思是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将会重写。诗人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成功都是有某种机遇的。

“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不直接写出政治军事形式的改变,而是通过两位贵妇人的命运改变,形象生动的写出东吴失败的屈辱。这比直白的表述更有诗味。

这两句实则是诗人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过零丁洋

【课内讲读文】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写。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招降南宋抵抗人士时,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三、释词: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忠心

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四、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在战火中已度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一生坎坷似漂泊无根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五、思想解读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首联诗人回顾平生,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颔联、颈链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六、名句赏析

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七、主题。

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二、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三、赏析

1、背景: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光如雪,人在月圆时常常会思家乡,念亲人,词人苏轼此时想起了已经分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子由)。词人举杯望月,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随作此词。

2、内容:这首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佳作。词中反映了作者由幻想游仙超脱凡尘转为热爱人世生活的过程,体现了一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憾仍然豁达乐观的精神。

上阙:本词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气势豪爽、潇洒,仿佛成了天地之间局外之人,似有超然物外之神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时间上的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不满与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可天上又如何呢?然而天上和人间没什么两样,同样也有不可逆转的缺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则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着自己已然身处“琼楼玉宇”,与仙人一同翩翩起舞。可能是酒的作用吧,觉得月下清影好像不是在人间。

下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动的月光照着华美的宫殿,照着雕花的门窗,照着难以成眠的思想思亲之人,叫人觉得凄清,冷落,孤独。按理说,月亮不应该有怨恨吧,可它为什么常常要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在思念亲人的时候才圆呢?仿佛与人过不去一般。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及此,词人由情感的激越转入了理智的超脱,化悲怨为豁达,告诉人们,这原本是自然规律,没必要死死纠缠于其中,应退而思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健康常在,可以千里共赏一轮明月,共同寄托相思之情啊!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乐观向山上的人生态度。

3、写法: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蕴含着人间情事。词作虚实并举,通篇观之,意境在虚虚实实中跳跃,情感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世间徘徊,借自然界中月的阴晴圆缺,品味浓厚深刻的人生哲理,词人终于求得出了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来消解,只能以旷达的心态一笑而了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作者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二、注音 踌躇(chóu chú)阙(què)

三、译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唉!一朝建立,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四、中心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

五、艺术特色

①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

②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小令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形象鲜明,气势雄浑,立意深远。读罢小令仿佛使人看到诗人遥望长安,凭古吊今,关心人民疾苦的形象。

③虚实结合 写出了当时潼关的地理特点,用“聚、怒”,表现华山的重岩叠嶂,黄河的波涛翻滚;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兴衰更迭,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胜景的不变来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来做历史的见证来揭示封建统治者为个人利益的争夺,给人们带来了苦难,抒发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饮酒(其五)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二、内容

1、释词

结庐:构筑房舍。

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日夕:傍晚。

相与:结伴而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

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2、译文

把房屋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却没有世俗的喧嚣。你问我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南山)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辨明,却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景,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3、名句赏析与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体现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形成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三、情感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作者介绍:

二、写作背景: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释词: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3、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4、济:渡过

四、诗句含义: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遥想当年)吕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而重用;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世上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啊;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五、名句赏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引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诗运用比喻手法表达诗人宏伟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3、情感变化:苦闷抑郁、失望→希望、追求→彷徨苦闷→乐观、自信

六、炼字:

1、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冰塞川”、“雪满山”形象的比喻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用典:两个典故课概括为“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作用: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杜甫 朝代: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体裁介绍 歌行体

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求亲告友,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主题感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该作品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四、注释

挂罥(juàn):悬挂。俄顷(qǐng):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布衾(qīn):棉被。

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xiàn):同“现”,出现。

五、部分译文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六、作品理解

这是一首古体叙事诗,以七言为主又灵活多变,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三段叙述以“茅屋为秋风所破” 为线索的整个事件,最后一部分直抒胸臆,表达出心忧天下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至最后共五句为第四段,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深沉,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表现。

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文学常识

.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二.释词

胡天:泛指西北地区的天空。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锦衾:锦缎的被子。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控:引,拉开。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百丈冰:形容冰层之厚。饮归客:请归客饮酒。

“风掣”句:是说军棋上落雪结冰,冻得很硬,风吹不动。掣:牵,这里指风吹。翻:飘扬。三.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四.名句赏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2.最后四句写送别之情,头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与天气;后两句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

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五.主题思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 》

一、原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号定庵,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三、译文

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浩荡: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离愁:离别的愁思。白日:太阳。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这二句用来比喻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四、中心意思:《己亥杂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五、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六、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喻自己的身世,表明自己的心志,虽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体现了诗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第四篇:古诗文鉴赏练习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考试50题

1、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诗歌上片选用了哪些具体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赏析诗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妙处。(4分)

【答案解析】

(1)玉炉、红蜡泪照得秋思,眉翠薄、鬓云残、衾枕寒写女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

(2)“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一个“空”字,不仅写出了台阶的无声,也说明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2、江苏省南京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长洲怀古 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苹藻,风静寒塘花正开。[注]荐苹藻:用苹藻喂马。

(1)“千年事往人何在”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2)简要赏析“风静寒塘花正开”的表达效果。(3分)答:

【答案解析】

(1)点题,表达物是人非之感,承接上文述古,引发后文凄凉景物的描写。(3分。答到三点即可)

(2)①以自然的生机活力反衬历古迹荒凉,表达伤古之情。②以景作结,回味无穷。(3分。一点2分,两点3分)

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采桑子(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玉楼春(宋)吴文英

红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中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② 吴文英一生未第,以布衣游幕终身。本词是写给词友吴见山的唱酬相和之作。③大白:酒名。

(1)两首宋词的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两词都以大雁自比,都借 的大雁,言自身 的情感,寄喻形象得体。(2分)(请用概括性词语回答。)

(2)两首诗词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解析】

(1)借离群孤单的大雁;(1分)言自身孤独漂泊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2)(朱词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1分)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1分)(吴词之泪是感怀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仕途无望(1分)而羁旅天涯、漂泊无定的孤苦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鉴赏】

这是一首寓家国之痛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山水词。

靖康乱起,惊破清歌,以“山水郎”自居的词人朱敦儒,名士风流的生活也告结束。他跋山涉水,辗转流徙,避乱南国。一路上但见烽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残酷的现实,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许多词篇,描绘出祖国山水风景之美,寄托着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说:“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船沿江北上,在旅途中,他用泪水写下了这首语言明白如画,却寓意极深的小词。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置,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后,辗转道途,不仅在“月涌大江流”的长江之上,领略了秀丽的江南美景;而且在鹧鸪声声的榕荫下,欣赏过浓郁的岭南风光……眼前的佳景,往往使他联想到铁蹄下的中原河山,苦难中的父老百姓,不禁滴下忧时之泪,发出了与爱国志士相同的感喟。

【参考鉴赏】

“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此即情与景合也。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两句,景中显情。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这既是写实景,也是词人(天涯客)对所处的恶劣环境与自身的悲苦命运的一种写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两句,叹时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黄巢《咏菊》诗中即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披黄金甲。”此处是说:秋终冬近之时,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一枝傲霜,显示出了春天般的缤纷色彩。然韶华易逝,我们(指词人与吴见山)也已临近了暮年,但却犹各自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名利场中。因此让我们且为这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而举杯凭吊,浮一大白吧。“海烟”两句,写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阳返照天空,显出来半截美丽的彩虹(南人俗名为“冲”)。词人见之更把它联想成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而成的七彩鲛绡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写景,也有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4、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4分)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解析】

(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4分)

5、四川省眉山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村 饮 黎简①

村饮家家醵②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亲历广东连续三年大旱,后又连降大雨,禾稻毁坏严重,物价飞涨。②醵(jù):凑钱喝酒。

(1)诗歌第三联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

(1)答案示例1:这两联选取了细雨、芳草、东风、老牛、野花等典型意象(2分),描绘出了一幅蒙蒙细雨中,农人晚归,牛枕花眠的宁静秀丽的暮春乡野图。(2分)

答案示例2:这两联选取了蒙蒙的细雨,萋萋的芳草,习习的东风,随风而落的野花,枕着落花而眠的老牛等春天乡野的典型意象,(3分,只例出了意象,没有概括其特点给

2分)描绘了一幅乡野暮春的宁静秀丽的画面。(1分)

(共4分,本题考查对景物形象(意境)的把握。对意境的概括要有“景物描写+形容词”。注意题干要求中有典型意象和描写的画面,注意综合两个答案示例的给分点综合评分。)

(2)答案示例: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农人们对物价飞涨现实的不满,还表达了对乡野春天充满了生机景象喜爱之情,也折射出村民们的闲适和对即将到来的忙碌耕作可能带来的好收成的希望(期盼)之情。(4分,每个要点各1分)

6、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鉴赏(5分)南 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2分)

1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案解析】

1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1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7、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9.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看法?(3分)

【答案解析】

8.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9.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8、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按要求答题(4分)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深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诗中所塑造的“树”的形象,让你联想到高中课本的文学作品中哪些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评价其事迹。(30字以内)(4分)

【答案解析】

答案示例:烛之武 国难当头,临危受命,有胆有识,知己知彼巧退敌。荆 轲 忍辱负重,知难而进,虽败犹荣。(内容较空的酌情扣分)诗中所表达出身处逆境要坚守内心的宁静的意旨,这棵树象征的是硬汉形象。

9、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技巧1分,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言之成理即可。)(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4分。答出两点,意思基本一致即可。)

10、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关山月① 李咸用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②。

[注]①“关山月”是乐府旧题。②原为汉代宫阙名,这里借代皇宫,朝廷。

8.“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四句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试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8.诗人选取了“孤鸿”“悲风”“雪”“塞尘”“雕”“沙场”等边塞诗歌的典型意象。(1分)嘹唳的孤鸿、萧索的悲风营造了哀婉凄凉的氛围;(2分)“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则营造了雄浑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2分)

9.前四句表达征夫漂泊在外、没有依靠而引发的思亲怀远之情(2分);中间两句是因思乡和漂泊而生发的凄苦悲凉之情(2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浑豪迈之情(2分)。

11、江苏省徐州市2015届高三一检语文试题 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禾黍离离半野蒿。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 ②雁迷寒雨下空壕 ③可怜缑岭登仙子 ④水声东去市朝变 ⑤山势北来宫殿高 ⑥昔人城此岂知劳

A.②④⑥③⑤① B.④⑤⑥①②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④⑤①②③ 【答案解析】 D 根据押韵排除B项,依据律诗二、三两联必须对仗可排除A、C项.12、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4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

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

(1)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2分)两相对比,倍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2分)(2)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2分)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2分)

1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 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8.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5分)

9.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6分)【答案解析】 8.答案:(1)鞍马、关山、鹧鸪,交代了旅途中的环境;(2)行色匆匆的长途跋涉中,鹧鸪声声,渲染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3)鞍马倥偬,关山重重,已使人劳顿,鹧鸪的叫声更是旅人愁绪的象征,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作用3分,答出一点给1分,结合意象意境分析出2点给2分)

9.答案:作者对旅途中的愁情描述很有层次。(1)“又在关山闻鹧鸪”,作者触景生情,写出自己漂泊无定、孤寂无依之愁。(2)“一杯鲁酒”,作者借酒消愁而愁情更浓。(3)“逆旅新丰”,“笑长安却误英雄”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写出了自己落魄、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无奈。(4)“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运用比喻,用有形之物状无形之情,化虚为实,写出愁情之浓。(4点中答出任意3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就可得满分。)

14、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0-11题。(8分)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0.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0.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1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1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11.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每点2分,答出三点5分)

15、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寄鉴上人 [唐] 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冬夜听雨戏作③

[宋] 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注]①戈鋋(yán),借指战争。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2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2分)22.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

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解析】

16、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8分)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词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

(1)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位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洋溢着青年时代意气(意气风发)的爱国诗人形象。(2分)上阕通过“朱颜青鬓”的肖像描写塑造诗人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的形象;通过“气吞残虏、夜举狼烟、拥戈西戍”等动作描写塑造了诗人驻守边疆,保家卫国,充满豪情壮志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从戎生活的期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怀。(1分)

(2)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1分)词的上阕回忆往昔,追忆壮年时期从军,驻守边疆的经历,充满豪情壮志。词的下阕感怀现在,写罢归后的闲居生活,充满失落失望。(2分)前后对比,更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并不因衰老而有所减损的情怀。

17、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 tuò,竹笋的壳皮。

(1)请从词中找出四个最能表现春景的意象。(3分)(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下阕。(3分)【答案解析】

(1)清明细雨(清明雨),衔泥春燕(衔泥燕、筑巢燕、春燕),新绿修篁(新绿篁、脱箨篁、脱箨修篁),褪花新杏(新杏、未酸新杏)(答到其中任意三点得3分)

(2)答案①以乐景衬悲情(答衬托手法亦可)(1分),②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江南新春美景)来衬托(反衬)(1分)作者故国(北宋)灭亡之痛(故国之思)。(1分)

18、山东省烟台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①来投玉川子②,清风吹破武林③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④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注】①明月:一种外形似明月的茶饼。颈联中的“冰雪”也是茶的一种别称。②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此处作者用来指代自已。③武林:杭州的别称。④膏油:造茶者以膏油涂之,以欺骗不知茶者。

(1)诗中描写的新茶有哪些特征?(3分)

(2)“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咏茶的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答案解析】(1)(3分)

①鲜嫩清新(“仙山灵雨行云湿”);②天生丽质(“洗遍香肌粉未匀”);③清香可人(“清风吹破武林春”);④本质高雅(“要知冰雪心肠好”);⑤朴实无华(“不是膏油首面新”)。【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种得3分。】

(2)(4分)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如答想象、拟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也可得分。】 ②将佳茗的鲜嫩清新与佳人的天生丽质、蕙质兰心联系一起,比喻贴切、生动,给人丰富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3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说明:学生没有提及“比喻”等术语,但能围绕“以佳人之美写佳茗之美”进行赏析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19、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东马塍①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注】 ①东马塍:地名。

8.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9.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8.“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2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

9.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2分),以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2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的农人的赞美(2分)。

20、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8.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8.答:“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

“海上心情 ”: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答对两点6分,答的不全酌情扣分。)

9.(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21、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3.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答案解析】

12.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13.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22、陕西省安康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满,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8.请简析颔联中“偏”和“寒”的作用。(5分)

9.整首诗主旨清晰明了,但风格含蓄隽永,请结合二、三联做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 收起︽

2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①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本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这一形象?(6分)

【答案解析】

24、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大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菩萨蛮·梅雪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8.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8.拟人手法。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亦可),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或是:借景抒情(以景写情)。作者描写了梅花绽放之际,天降大雪。天气越发寒冷袭人,让远在异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6分。手法2分,景2分,情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3分,漂泊+孤寂+思念)“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作者思念家人无奈路途遥远,内心感到无限孤寂;“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2分)

25、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分)(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3分)(3)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分)【答案解析】

(1)答案: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2分)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分)

(2)答案:“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1分)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2分)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1分)

(3)答案:作者对溪居优美宜人景色的喜爱(1分)和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意(或“对主人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1分,)。

26、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 古诗鉴赏(2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解析】

27、安徽省亳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由画溪三箬至合溪 【清】余怀

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

注:画溪、三箬和合溪都在今浙江长兴县境内。

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画面?(4分)9.请从用典的角度对结尾一联作出赏析。(4分)【答案解析】

8、【答案示例】中间两联写诗人坐在行舟中,放眼眺望的两岸景色,欣赏袅袅飘升的炊烟、绿萝环绕的僧院、红树点缀的人家、清澈见底的溪水、粼粼可数的游鱼、声声啼叫的飞鸟和长满翠竹的青山,描绘了一幅层次分明、清幽秀丽、动静相宜的江南山水画。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意象意境的能力。(意象概括2分,画面描述2分。)首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借助其特征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绿萝,红树、孤烟、篁山、鱼、鸟、僧院人家”等景物。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特点是层次分明、清幽秀丽、动静相宜。最后,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规范表达。

9、【答案示例】放眼望去,美景宜人,加之“枫叶纷纷”,水路宛转,使作者不由得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自然产生“桃源仿佛”的错觉。诗人利用眼前之景,巧妙地引典入诗,托出舟行水乡的观感,拓宽了写景诗的思想内涵,不仅赞美了浙北地区优美的景色,还表现出一种追求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典故判断2分,效果分析2分。)这是一首旅途山水诗。作者的情感变化主要寄予在诗中叙事和写景中。诗中主要描写秋高天阔的季节、置身船中、畅游江面所观赏到的大好景色,正是撩人的秋山秋色秋叶激发作者无限的喜悦和欢乐,好像进入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尾联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自然产生“桃源仿佛”的错觉,表达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赞美和期望。

28、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解析】 收起︽

8.(4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9、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5、26题(8分)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②尝面③收新茧。

【注】 ①夷犹:犹豫迟疑。②看看:即将。③面: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

25.简要分析“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一句的妙处。(4分)

26.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主旨是否相同?请概括表述。(4分)

【答案解析】

25.“画舫夷犹湾百转”一句将画舫拟人化,它为“湾百转”而迟疑犹豫、行动缓慢,其实是写作者在船中的心情,把船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流连美景不急于行舟的情感。“横塘塔近依前远”作者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如此美景,令人喜爱留连。由此细腻地表现出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对远近并不在意的心情,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26.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有对田园农家生活的热爱,但这首词侧重写江南水乡舟行所见之景和农事的井然有序,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农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陆游的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达了农家的盛情和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蕴含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30、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诗词鉴赏(16分)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23、24题(8分)夏 日 客中初夏①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23.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4.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解析】

23.借景抒情。前一首借深院、垂柳、夕阳、燕语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借初夏,清雨,清晰的南山,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向日葵对着太阳在开放来抒发感情。(手法1分,分析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比喻。诗人选择“柳絮”,“向日葵”作比,言此意彼,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我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向日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24.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各2分,后一首答出“忠心”即得2分)

31、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僧人文兆的诗歌,并回答问题。(8分)宿西山精舍 文兆

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 一径松衫老,三更雨雪深。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第二句的“兴”字,《瀛奎律髓刊误》本作“称”。(1)试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4分)

(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首联哪个词描写的?这四句诗的描写角度又是怎样的?请予以分析。(4分)

【答案解析】

(1)①首联点题。②抒发了“寂寥”的情感,为后文奠定“清静”的感情基调,蕴藏着作者对西山精舍的喜爱。③引出后文对静景的描写。(三点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静”(或“寂寥”)描写的。(1分)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2分)颔联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三更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已积有厚度。松老雪深,一派静寂。颈联听到僧人已语息入眠,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磬声入耳,越发衬出精舍之静。(1分)

32、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亭亭”,直立的样子(1分),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2分,两种情感各1分)

“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1分),在这里又暗指泪光(1分),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补充:或灯光闪烁的样子,描绘画面意象也可给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1分)。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

(2)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1分),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以哀景衬哀情(1分),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1分)。

33、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4题。(8分)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5.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4 分)

1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4分)

【答案解析】 15.“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一点1分,三点4分)

16.① 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②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手法4分哲理2分)

34、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演练

(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①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8、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答案解析】

8.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9.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忧愁、凝重。(评分标

准:每点2分,概括对1分,分析1分。)

35、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寄彭民望① 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②。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③盘。

【注】①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②“斫地”句语出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长剑)归来乎,食无鱼。”③苜蓿:牧草,其嫩芽可食。

8.简要赏析颈联“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4分)

答: 9.请简析本诗塑造的彭民望的形象。(4分)答: 【答案解析】

8.①颈联情景交融,描写秋风中木叶飘落的景象,营造清冷氛围,②惊叹年华逝去,感慨人情冷暖、知己难得。

9.①才能出众而不得志。首联用王郎和冯谖的典故写彭的才华出众而志愿难酬。②生活清苦。颔联借秋风夜雨营造凄冷氛围,暗示其凄凉处境。

36、江苏省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孟浩然与

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2 分)

(2)结合全诗,赏析“松月夜窗虚”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3)请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 分)

【答案解析】

(1)律诗(五言律诗)

王维

(2)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虚,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幽寂的夜景。(2分)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迷蒙空寂的夜景写作者内心落寞惆怅,韵味悠长。一个“虚”字,语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答出其中一点并作简析2分)

(3)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 ②世态炎凉之苦 ③年华已老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1点1分,共4分)

37、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解析】 收起︽

38、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十一周周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六句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仙花的?(5分)黄庭坚认为:作诗“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所谓“出场”,就是在终篇之时,要让读者有意外的收获。试具体分析此诗的最后两句给我们的收获。(6分)

【答案解析】 收起︽

39、四川省南充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①

中原邀邀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③天一方。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夜光芒。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人,尚气节,以功业自许,多次进恢复中原之策,不为时所用。屡试不第,漂泊于江湖间。②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③衣冠:指士钟、世家大族。④天阊:即天门,指朝廷。⑤剑气: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到江西抢到被埋的宝剑。

(1)南宋都城临安离中原并没有多远,作者却写得仿佛远在天边,请赏析首联这样写的妙处?(4分)

(2)本诗情感丰富,试简要概括?(4分)

【答案解析】(1):紧扣诗题“思中原”(1分),运用夸张的手法(1分),写出咫尺中原仿佛远在天边,并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壮的基调(1分)。讽刺南宋朝廷畏敌如虎,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软弱(1分)及定都临安后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颓废(1分),(任答4点得4分)

(2)首联中流露了对故土中原的深切思念(1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1分),颔联中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怨愤(1分),颈联里流露出对中原百姓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对朝廷无力恢复中原的伤感(1分),尾联抒发了作者坚定的报国之志(1分)(任答4点得4分)

40、北京市房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⑴—⑶题。(11分)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注,为他人作嫁衣裳!【注】压金线:刺绣的一种方法。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贫女道出了自己于待嫁之年打算托付良媒,考虑到家境贫寒却更加伤感的境况。

B.颔联表现贫女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她高雅的格调,能够和她一样乐于过简朴的生活。C.颈联写贫女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不会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迎合流俗。D.诗人塑造贫女的形象,没有借助景物描写,而是直接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

(2)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4分)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D.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E.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3)近代俞陛云评价本诗:“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

(《诗境浅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以上评论的看法。(4分)

【答案解析】

⑴D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借助景物描写,也没有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⑵答案:A D 评分建议:4分。每答对一个得2分;每多答一个倒扣2分,扣至0分为止。

⑶答案示例: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

评分建议:4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作恰当的分析,3分。

41、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解析】 收起︽

42、宁夏银川九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题。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①

脉脉广川②流,驱马历长洲③。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月夜 刘方平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注】①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本诗是作者宰相(661— 663)任上所作。②“广川”指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③“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④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

8.刘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6分)【答案解析】

8.(5分)①描写春夜风光,营造了清新静谧的意境。(2分)②动静结合,静中有动,以动显静,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2分)③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1分)

9.(6分)①两首诗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分)②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魄。(2分)③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2分)

43、宁夏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6分)【答案解析】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9、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44、宁夏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共计8分)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3、诗歌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14、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之外人,愈有意味”。试分析此诗后两句的表达技巧及效果。(5分)

13.答案:这是一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客居旅馆,思念家乡,难以入睡,备感孤单凄凉。

14.答案: 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深挚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45、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2分)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6分)

9、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答案解析】

46、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浣 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收起︽

47、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答:。【答案解析】

(1)三四句中的“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的特点(2分).作者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1分);第四句用“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1分)(2)诗人“不眠”的原因有二: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分)(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48、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2)诗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既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该诗首句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省: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

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熨帖,想象新颖独特,饶富新意,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49、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8分)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4分)(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答案解析】

(1)“随”即“跟随”,此处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2分)“着”即“附着”,此处写斜阳照山树,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2分)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语言,说明用字的妙处。答题可灵活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步,指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展开想象与联想,描述景象;第三步,指出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烘托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1分)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1分)既表现了春意盎然,又含蓄地表现了人行山中愉悦的精神状态。(2分)解析:本题从描写角度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动静结合是写景的常用手法之一。先指出动静两方面在诗中的表现,再指出其表达效果。

50、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山雨(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8.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5分)

19.这首诗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在写景之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语言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请概括回答(6分)

【答案解析】 18.①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答烘托、虚写、联想想象也可,2分;答对比1分);②a.作者写“山雨”省去了下雨的过程,正面不着一字。b.前两句写雨前景象:星月皎洁,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 c.后两句写雨后,溪深流急,诗人感受;d.诗人用雨前、雨后和诗人感受侧面写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3分)b.具有表现力。(2分)

19.①事件:诗人在夜里、山间,看天空晴朗;一觉醒来,清晨忽见溪流暴涨,知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答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过程。)(2分)②情感:惊异。(2分)③语言:朴素自然(或“平白如话”、“无华丽辞藻”都可,“形象生动”给一半分);

第五篇:古诗文鉴赏答案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二)一、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5)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二、2.空间 时间

3.颔联中用了虚字“已”和“犹”,强调了人去城空,但官舍城墙依然如故,由此引发物是人非的感概

4。感叹了历史的盛衰兴废、变迁无常,而看见绿草、飞鸟依旧如此,更表现了作者看到此景的悲凉寂寥

三、5.1)及2)报酬3)腮4)讨论

6.C

7.1)主人很感慨,把书借给他

2)同乡的人被挫败折服,退了几步离开了

8。凿壁偷光

9.借书看

四、10.D

11。虽清廉洁直,但过于洁身自好,不能平等对待别人,作为一国之相对于细微的事,不应过于责怪和苛求

12.略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三)一、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不知细叶谁才出

3)碧水东流至此还

4)青鸟不传云外信

5)吹皱一池春水

二、略

三、5.1)使„„显著2)遭受3)松弛4)同“弭”消除平息

6.D

7.1)作为残暴的东西,出自于虎狼的话怎么样呢?

2)难道君主重视其国民的程度,比不上猎人对自己的重视?

8.权势之暴

9.法令要严明

四、9.1)分派2)种3)饿4)开导

10.D

11.1)话还没讲完,众猴都醒悟了

2)世上有靠权术来使役人民而不靠法律来管理人民的,大概就像狙公吧!

12.言听计从 奋起反抗

注:最后篇古文认真听老师分析,以后会做到很多次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专项训练

(十四)答案

一、1.1)天时不如地利2)老大徒伤悲3)寒山吹笛唤春归

4)柳絮池塘淡淡网5)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2。七言绝句边塞诗

3。同意。这句中的“梅花落”原本是笛子的笛曲名,乐曲本身表现的是思乡离别之情,作者巧妙运用“梅花落”构成一种虚景,既和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又暗示着强烈的思乡之情。

三、4。1)拘捕2)同“促”催促3)放置安稳4)同“谋”谋取

5。AB

6。1)不要笑话我,我要把统治国家的方法告诉楚王。

2)一一考证旧事,弄虚作假来欺骗别人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7。知夸谈足以贾祸

四、8。1)触犯2)忍受3)积累4)害

9。D

10。1)怎么能遇到事后思考,计算一下是善是恶,然后再决定是避开它还是接近它吗?

2)一容器有蚂蚁窝大小的漏洞,另一种每天拿一升倒掉,哪个先枯竭?

11。章质夫的“思”并不是世俗营营之思,而是无邪之思,这和作者的“无为”、“无思”是并行不悖的,因此并不矛盾。

高考語文 古詩文閲讀與鑑賞專項訓練

(十五)答案

一、名句

1)濯清涟而不妖2)漠漠水田飞白鹭3)苍茫云海间

4)倚窗看星斗5)一任群芳妒

二、阅读下面诗

2。寒螀 鸿声

3。C

4。梦里分明见着了关塞,那时良人出征的地方,但梦回却变了。如此回环曲折,将思妇的心情极细致的表达出来。还有即使有梦也无法团圆的情况,更显路途遥远,相见无期。

三、5。1)守门人2)事情3)就4)告诉;使„„明白 6。1)哪有身为大臣,京城的官员相见一面都要送仆人三百匹丝绢的?

2)他们都和你是一类人,不用担忧了。

7。她认为自己的儿子的才能不能胜任侍郎的职位。

四、8。1)一起2)拴3)碰击4)至

9。1)第三天,将离别却又不忍心,开船在这段江上来回相送很长时间。

2)况且我们很难再相逢,这里的环境不易得到,如今两个都在这遇到了,怎能不把它记录下来呢?

10。在被贬职的路上到此游玩,看到山水无人欣赏,又联想到自己和许多有贤人士被废置,感到实在是可悲。

11。这个就自己写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专项训练(十六)

一、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

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二、2、B3、写出作者忧愁的神态和战惊的感受

4、略

三、5、(1)靠(2)顺从(3)接近(4)脚印

6、C7、侯黑估计侯白已经到井水里了,就把衣服全拿了很快跑走,不知跑去了哪里

8、二侯相骗知识偶然相遇斗智,对于亲戚好友未必如此。而所谓“荐绅之士”平日里道貌岸然,一旦得势便翻脸不认人,对于亲旧也竭力陷害,不遗余力,比起二侯更为可怕。

四、9、(1)断裂(2)责备(3)遭受(4)满足

10、B11、D12、(1)我不为这鸟感到快乐,还能为什么呢?

(2)何况假借权势作孽,怎么能不招致祸患呢?

13、告诫当政者不要为非作歹、祸国殃民,否则会遭到惩罚

下载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文鉴赏演讲稿

    赠少年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 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 月照高楼一曲歌。 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

    古诗文鉴赏(汇编)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出处】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赏析】海棠爱惜自己的花心不轻易开放,让桃李在春风中盛开吧。诗人赋予迟开的 海棠以矜持自重、谦......

    诚信古诗文鉴赏教案

    “诚信”古诗文鉴赏教学设计 三12班教者:司宏伟 教学目标 1, 2, 3,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学习古代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 陶冶情操,做个讲诚信的人。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

    古诗文鉴赏技巧5篇

    古诗文鉴赏技巧 对古诗文的学习。就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而言,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注重语感。阅读作品,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缺乏语感的人,很......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

    古诗文鉴赏-水调歌头(五篇材料)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

    有关小学生的古诗文鉴赏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

    古诗文鉴赏之《庖丁解牛》教案

    [古诗文鉴赏之《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古诗文鉴赏之《庖丁解牛》教案。 二、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并体悟作者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