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发布单位】吉林省
【发布文号】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1号 【发布日期】2007-05-24 【生效日期】2007-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
3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2007年5月24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2007年5月24日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决定,对《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3件地方性法规,作如下修改:
一、关于《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将第七条第四款:“根据会议审议的事项,可以通知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修改为:“根据会议审议的事项,可以通知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将第九条:“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对议案或者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的时候,应当通知有关部门派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对议案或者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的时候,应当通知有关部门派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将第四章标题:“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修改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将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省人民政府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省人民政府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作的专项工作报告”。
将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在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应当由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报告工作,并听取审议意见”,修改为:“专项工作报告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省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将第二十二条“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后,如果多数组成人员对工作报告不满意,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须重新作书面或者口头报告”,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后,如果多数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不满意,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须重新作书面或者口头报告”。
将第二十三条:“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修改为:“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二、关于《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工作规则》
将第五条:“主任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修改为:“主任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召开”。
将第三十一条:“拟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提请全体会议通过”,修改为:“拟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提请全体会议通过”。
将第三十二条:“将常务委员会会议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报告机关办理”,修改为:“将常务委员会会议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报告机关办理”。
增加第三十四条:常务委员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将第三十五条:“组织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进行专题视察、检查和调查,将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由有关部门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修改为:“组织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将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由有关部门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将第三十六条:“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可以交由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进行调查,并应听取调查结果的报告。可以根据情况,要求有关机关限期处理和报告处理结果,必要的时候,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对特别重大的典型违法案件,可以提请常务委员会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删除。
三、关于《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工作条例》
将第二条:“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农村经济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修改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法制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
将第十四条第三款:“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部分变更的报告之前,财政经济委员会应当对报告进行审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审查意见”,修改为:“省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的一个月前,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交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财政经济委员会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审查报告”。
将第十六条第二款:“内务司法委员会审查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规范性文件,对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吉林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删除。
将第十九条:“审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与本委员会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案,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综合审查意见,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修改为:“法制委员会审议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案,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议意见的报告。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审议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议意见的报告”。
将第二十条:“对属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与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组织视察、检查和调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修改为:“对属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与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对代表视察和常务委员会开展的与本委员会有关的执法检查,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将第二十二条:“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受理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由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处理,并跟踪督办。承办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和答复。其他专门委员会处理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与本委员会有关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情况由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及时答复代表”,修改为:“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受理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由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处理,并跟踪督办。承办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和答复。其他专门委员会处理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与本委员会有关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情况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及时答复代表,同时抄送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
将第三十六条:“专门委员会办公会议由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主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召开”,修改为:“专门委员会办公会议由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主持,每月召开一次。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召开”。
将第四十条第三项:“负责专门委员会视察、检查、调查活动的各项服务工作”,修改为:“负责专门委员会调查研究活动的各项服务工作”。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3件地方性法规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12-01 【生效日期】2006-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的决定
(2006年12月1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自公布之日
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有关规定,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
一、《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作如下修改:
1、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列入会议议程的法规草案,其审议程序按照《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办理。”
2、第二十七条修改为:“主任会议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主任会议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提请常委会审议。常委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在调查中有关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
3、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常委会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工作报告。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20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工作报告送交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报告修改后,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10日前送交常委会。常委会办事机构应当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7日前,将工作报告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
4、删除第五章“述职评议”。
5、删除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三条中的“在常委会会议期间,”。
6、第四十四条修改为:“罢免案和撤职案应当写明罢免或者撤职的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或者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委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委会会议。”
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作如下修改:
1、第十五条修改为:“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省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出的撤职案,决定撤销个别副省长和由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省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的职务。”
2、第二十条修改为:“根据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省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出的撤职案,决定撤销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有关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的职务。”
3、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根据省人民检察院、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省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出的撤职案,决定撤销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省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职务。”
4、第二十八条增加第四款:“提请撤职的,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5、在第三十五条后面增加两条,分别作为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六条 省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出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委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第三十七条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委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委会会议。”
6、第三十八条第三款修改为:“任免案和撤职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以省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发布单位】江西省南昌市
【发布文号】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 【发布日期】2007-08-03 【生效日期】2007-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
定
(2007年6月25日南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7年7月27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2007年8月3日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南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对《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第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根据需要可以召开全体会议、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市人民政府个别副市长、由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市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的撤职案;市中级人民法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的撤职案;市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撤职案。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第一款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分之一以上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第一款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四、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拟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议案,提议案人一般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15日前,将议案有关材料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市人民政府向常务委员会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前,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或者征求意见。”
五、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及其他报告的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七、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报告前,主任会议可以组织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常务委员会有关办事机构应当将各方面对该项工作的意见汇总,交由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并在报告中作出回应。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前,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反馈给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常务委员会可以安排参加视察、专题调查研究或者执法检查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意见。”
八、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二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七条:“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的报告,有关部门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10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20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报告修改后,送交常务委员会。”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八条:“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7日前,将报告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十一、第二十六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报告,认为必要时,可以作出决议。
“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报告机关应当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十二、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审议报告时提出的审议意见,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会同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在闭会后5日内整理,经常务委员会秘书长签发,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交有关机关研究处理。有关机关应当在3个月内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应当由其办事机构送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执法检查报告及其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应当由其办事机构送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必要时,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组织跟踪检查;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委托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跟踪检查。”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十四、删去第五章“评议”。
十五、第六章改为第五章,章名修改为“询问和质询”。
十六、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十七、第三十六条修改为:“提出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的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十八、第三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十九、第四十五条修改为:“撤职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任免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者按表决器方式,逐人表决。”
此外,对有关文字、标点作了相应修改,有关条文的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发布单位】80701
【发布文号】吉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95号 【发布日期】1997-12-22 【生效日期】1998-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95号)
《吉林省宗教事务条例》已由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1997年12月1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2月22日
吉林省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第三条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指宗教与国家、社会、群众之间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
第四条 第四条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之间应当相互尊重。
第五条 第五条 宗教活动应在宪法、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扰乱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不得损害公民身体健康,不得妨碍国家的教育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活动。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仰宗教的公民的合法权益及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第六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方面的各项事务,应当独立自主自办,实行自传、自治、自养,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第七条 第七条 本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其行政区域内宗教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各级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对贯彻执行本条例负有检查、指导、协调、督促的职责。
第八条 第八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当遵守和执行本条例。
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九条 第九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团体,指依法成立的全省性和市(州)、县(市、区)区域性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和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等群众性宗教组织。
第十条 第十条 宗教团体必须依照国家有关社会团体管理的规定申请登记,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宗教团体应当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协助政府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仰宗教的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法制教育,并根据其宗旨和章程开展活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全省性宗教团体开办宗教院校,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市(州)、县(市、区)区域性宗教团体举办宗教培训班,经全省性宗教团体同意后,报省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宗教团体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
宗教团体印刷、出版和发行宗教书刊、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办以自养为目的企业、事业,也可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第三章 宗教教职人员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教职人员,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兰教的阿訇、掌教(刀师傅),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牧师、长老、教士。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由全省性宗教团体按照规定的程序认定,并报省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凡经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在由全省性宗教团体指定的、已经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依照规定的职责主持宗教活动。未经认定、备案的,不得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主持宗教活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省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省外或者省外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本省举行或者主持宗教活动,应先取得全省性宗教团体和省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四章 宗教活动场所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指进行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应当根据信仰宗教的公民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和当地城市、村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固定的处所和名称;
(二)有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信仰宗教的公民;
(三)有信仰宗教的公民组成的管理组织;
(四)有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符合各宗教规定的人员;
(五)有管理规章;
(六)有合法的经济收入。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登记手续,接受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
具备法人条件的,办理法人登记,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新建、扩建、迁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由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提出申请,经县以上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省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终止、合并、迁移以及变更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手续;其中终止、合并的,所属财产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团体和个人自愿的布施、乜贴、奉献和其他捐赠(包括遗赠)。
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外国宗教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位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保护文物和保护环境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内经营销售宗教用品和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未经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设立商业、服务网点,或者进行陈列、展览等活动。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拍摄电影、电视片,必须征得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当地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非宗教活动场所和非宗教团体不得建立寺观教堂、设置宗教设施、举行宗教活动,也不得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布施、乜贴、奉献和宗教性捐赠。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不同信仰的宣传和争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尊重宗教习俗和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章。
第五章 宗教活动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宗教活动是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宗教的教义、教规和习惯进行拜佛、诵经、经忏、斋醮、受戒、祷告、礼拜、封斋、讲经、讲道、受洗、弥撒、终傅、追思等活动以及举行宗教婚礼仪式、过宗教节日等。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信仰宗教的公民集体举行的宗教活动必须由宗教教职人员主持。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
第六章 宗教财产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宗教财产是指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所有的房产、各类设施、宗教收入以及所属的企业、事业等合法拥有的资产和收入。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所有的房产或者管理、使用的土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登记,并向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财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建筑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宗教重点保护单位的,应当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保护范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改作他用。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因城市建设需要征用宗教房产、宗教活动场所的,应先征得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当地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给予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因其他建设需要征用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的房产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租和转让。
第七章 涉外宗教事务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可以同国外宗教界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在交往和交流活动中,应当独立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平等友好。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因宗教交往应邀出访或者邀请国外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来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尊重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外国人在宗教方面同本省宗教界进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纳外国人参加宗教活动;也可以应外国人的请求,经当地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为其举行道场、法会、洗礼、婚礼葬礼等宗教仪式。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外国人入境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携带少量本人自用的宗教用品。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外国人不得进行传教活动和散发宗教宣传品,不得在我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和委任宗教教职人员,不得成立宗教团体和宗教办事机构,不得开设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和宗教培训班。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外国宗教组织和个人提供的办教津贴,不得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对外交往中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未经允许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以及拍摄电影、电视片的,由县以上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擅自印刷、出版和发行宗教书刊、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品的,由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对责任者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00元至5000元罚款:
(一)侵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
(二)干扰宗教活动场所正常活动的;
(三)妨碍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教务的;
(四)挑唆公民发生宗教纠纷的;
(五)损坏宗教活动场所宗教设施的。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一)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的;
(二)未经认定、备案而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主持宗教活动的;
(三)未经允许邀请省外宗教教职人员到本省举行或主持宗教活动的;
(四)涂改、伪造、转让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证书、证件的;
(五)接受外国宗教组织和个人办教津贴的;
(六)违反规定接受外国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的;
(七)未经批准成立宗教团体的;
(八)未经批准开办宗教院校或组织宗教培训的;
(九)在对外交往和交流中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的;
(十)非宗教活动场所和非宗教团体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布施、乜贴、奉献和宗教性捐赠的;
(十一)假借宗教名义进行诈骗、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的。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未经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新建、扩建、迁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学以及设置宗教设施的,由县以上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或改作他用,并处以5000元至50000元罚款。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外国人违反本条例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县以上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予以劝阻、制止;构成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行为或者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行政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收缴罚没款时,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上缴国库。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申请同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的居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宗教活动。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由省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2010年11月26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颁布日期:20101126实施日期:20101126颁布单位: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审议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议案》、《吉林省人民政府关
于提请审议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议案》,决定如下:
一、将《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委员会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省人民检察院吉林林区分院、白山林区分院、延边林区分院、省四方坨子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补充任命和任命前,一般应当参加省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
培训和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提请任命。”删除。
二、将《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若干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将《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中“2000年达到按行政区域人口不低于年人均010元的水平。”修改为“2015年达到按行政区域人口不低于年人均045
元的水平”。
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中“将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学技术活动中心等科学技术普及设施纳入建设规划,保障其建设和发展。”修改为“把科技馆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管理,保障其建设和发展。”第二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侵占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学技术活动中心等科学技术普及设施。”修改为“任何组
织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侵占科技馆及科学技术普及设施”。
四、将《吉林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第十八条中 “市(州)和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加大对民族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县(市、区)和乡(镇)财政部门,应当对少数民族聚居村给予适当照顾。”修改为“市(州)和县(市)财政部门对民族乡(镇)的转移支付比例应当高于其他乡镇;乡(镇)政府应当对少数民族聚居村给予
适当照顾。”
第十九条“民族乡(镇)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完善财政体制,将应下放给民族乡(镇)的收支全部下放,逐步实现财政与事权统一。”删除。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民族乡(镇)所办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积极扶持。省财政部门、市(州)和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安排必要的贴息资金,对民族乡(镇)所办企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聚居村新办的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可免征所得税三年。”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民族乡(镇)内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积极扶持。省和地方财政部
门应当安排必要的贴息资金,对民族乡(镇)内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
五、将《吉林省行政复议条例》第九条“申请人对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的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省级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删除。
第二十六条中“由行政复议机关委托有鉴定资格的单位鉴定”修改为“当事人可以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机构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费用由当事
人承担。鉴定所用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
六、将《吉林省地方铁路条例》第四条、第九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中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地方铁路主管部门”。
七、将《吉林省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八项“按时缴纳税、费”,修改为“按时
缴税”。
第二十八条第十一项中“和拒交管理费”删除。
第三十条中的“税务、工商等部门应依法减、缓、免征税费”修改为“税务部门应依法减、缓、免征税。”
第三十一条“贫困地区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生产经营的,一年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只登
记发照,不收管理费;特殊困难的只登记,不发营业执照,不收管理费。”删除。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向个体工商户收费时,必须持有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统一票据,并公开收费依据和标准;否则,个体工商户有权拒绝,各级工
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制止。”删除。
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对拒不缴纳管理费的个体工商户根据情节处以罚款、责令停止经营、吊销营业执照,可以并处;拒不缴纳罚款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处理。”删除。
八、将《吉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七条“劳动保障监察应当以举报专查为重点,并可以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审查等方式。”修改为“劳动保障监察以日常巡查、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以及接受举报投诉等形式进行。”
第三十五条中“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九、将《吉林省地方水电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
(一)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含2000千瓦)至25000千瓦的电站工程以及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改建、扩建地方水电工程,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修改为“
(一)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至50000千瓦的电站工程以及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改建、扩建地方水电工程,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条第二项“
(二)新建装机容量800千瓦(含800千瓦)至2000千瓦的电站工程以及总投资100万元以下的改建、扩建地方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修改为“
(二)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含2000千瓦)以下的电站工程以及总投资100万元以下的改建、扩建地方水电工程在市辖城区内的,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二条第三项“
(三)装机容量800千瓦以下的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修改为“
(三)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含2000千瓦)以下的电站工程以及总投资100万元以下的改建、扩建地方水电工程,在市辖城区外的,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新增本条第二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装机容量在2000千瓦(含2000千瓦)以下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编制,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第一项“
(一)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含2000千瓦)至25000千瓦的电站工程以及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改建、扩建地方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改为“
(一)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至50000千瓦的电站工程以及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改建、扩建地方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二项“
(二)新建装机容量800千瓦(含800千瓦)至2000
千瓦电站工程,初步设计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修改为“
(二)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含2000千瓦)以下的电站工程在市辖城区内的,初步设计由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三项“
(三)新建装机容量800千瓦以下的电站、10千伏以下的变电所和配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由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省、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修改为“
(三)新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含2000千瓦)以下的电站工程在市辖城区外的,初步设计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省、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新增本条
第二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装机容量在2000千瓦(含2000千瓦)以下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批权限,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报省
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中“必须经地方水电管理机构批准,确保地方水电设施的安全。”修改为“必
须经市(州)、县(市)水电管理机构批准,确保地方水电设施的安全。”
第四十六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七条中“由县级以上地方水电管理机构或该地方水电站的主管部门决定和执行。”修改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和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
主管部门设立水电管理机构的,由水电管理机构决定和执行。”
十、将《吉林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中“采用循环方式运行的客运车辆应当按照顺序载客发车。”修改为“采用循环方式运行的客运车辆应当按照班次和发车时间,按
顺序载客发车。”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养路费”删除。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政府对按规定承担运输任务的道路运输经营者给予相应的补偿。”修改为“政府应当列支专项应急资金,对按规定承担运输任务的道路运输经营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四十五条第一款“道路运输经营者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应当交纳国家规定的运输管理费。”删除;第二款中“并按规定交纳运输管理费”删除。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暂扣违法经营的车辆:
(一)未经许可或者没有车辆营运证从事道路运输的;
(二)未按规定交纳运输管理费的。”修改为“违反本条例,未经许可或者没有车辆营运证从事道路运输的,道路运输
管理机构可以暂扣违法经营的车辆。”
第五十四条新增第一项“
(一)道路运输经营者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拒绝完成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下达的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紧急道路运输任务和指令性计划运输
任务的;”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道路运输经营者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不按照规定交纳
运输管理费的,按日加收1%的滞纳金。”删除。
第六十条中第一项“擅自减免道路运输管理费的;”删除。
十一、将《吉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第六条中“连续在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已
满三年的”,修改为“连续在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已满一年的”。
十二、将《吉林省测绘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中的“备案”修改为“登
记备案”。
第四十六条中“未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责令限期备案;逾期不备案的,给予通报批评。”修改为“事前未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暂扣测绘仪器和测绘成果,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登记备案的,给予不予注册和通报批评,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将《吉林省邮政条例》第一条中“为了加强邮政工作,规范邮政市场秩序,保障邮政工作正常进行,促进邮政事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合法权益,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修改为“为了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加强对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邮政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合法权益,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三条第一款“省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邮政行业管理工作。”修改为“省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第二款“市(州)邮政管理部门在省邮政管理部门授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邮政行业的管理工作。”删除;第三款“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邮政行业的管理工作。”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邮政业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邮政局(所)或者其他邮政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先与邮政管理部门协商,在方便社会用邮和不降低邮政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进行,所需费用由拆迁单位承担。”修改为“因城市建设需要征收邮政营业场所或者邮件处理场所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要求,对邮政营业场所或
者邮件处理场所的重新设置作出妥善安排;未作出妥善安排前,不得征收。”
第二十五条关于邮政企业专营业务的规定修改为“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应当设置标准信报箱(群)或者收发室而未设置的,擅自拆迁邮政局(所)或者其他邮政设施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改正、停止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应当承担邮政部门为解决用户用邮采取措施的费用。”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应当设置标准信报箱(群)或者收发室而未设置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改正,责任单位应当承担邮政部门为解决用户用邮采取措施的费用。”
第三十六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擅自经营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物品的寄递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将收寄的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物品及收取的资费退还寄件人,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擅自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的,由邮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据相关法律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关于对该条例用语含义解释的规定删除,新增替换原第四十三条“本条例第六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关于邮政企业、邮件的规定,适用于快递企业、快件;第二十三条第四、五、六、七项关于邮政的规定,适用
于快递。”
十四、将《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中“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使用。”修改为“市(州)立项的非跨县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使用,市(州)立项的非跨县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新增本条第三款“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符合国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标准。”新增本条第四款“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审批之日起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第十九条第三款中 “报当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修改为“报当地县级人民政
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后新增“市(州)立项的非跨县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补偿费由县级人民政府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第二十八条中“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机构及其水土保持监察人员,在授权范围内依法实施水土保持监察。”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土保持机构,可以行使水土保持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职权。”
第三十三条新增第二款“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包括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和监测点。”新增本条第三款“水土保持监测经费应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十五、将《吉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相适应的种子技术人员”修改为“一名以上具有相关专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以上文化水平的种子技术人员”。第二十三条中“应当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种子贮藏、保管设施和相适应的种子技术人员”,修改为“应当自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经营场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种子贮藏、保管设施和一名以上具有相关专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以上文化水平的种
子技术人员。”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述15件地方性法规按本决定予以修改,修改后的法规文本在省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公
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