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小说史2015年春复习题
1、志人小说: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与杂传小说、志怪小说鼎足三立的逸事小说。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後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3、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篇幅虽短,有简短的故事,且多数作品情节完整,优秀之作人物形象鲜明(当然一般都还缺乏性格),但内容简单,艺术描写比较粗糙,几乎还没有什么细节描写。
4、中国古代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5、话本: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简而言之说话艺术所形成的文本)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特点。
1、从小说创作观念来看,这一时期小说创,所写的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在艺术想象上还不免有些欠缺;
2、在篇幅上比较短小,只是粗陈梗概,情节比较简单,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但是能在短小的篇制中,通过人物片言只语或一二行为,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3、数量多、内容丰富。
4、在语言上,口语色彩浓,保存有大量的俗语词和名物词。
二、《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发展的贡献。
1、《二拍》中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统一,《二拍》中头回成了拟话本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正话的主题起着阐释、反衬、模拟的作用;
2、自创诗词韵语,韵语与散文部分叙述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3、在人物刻画、细节追求及作者的议论方面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风格。
4、《二拍》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
三、《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始末。
1、一是宝玉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蒋玉涵,此人是忠顺王府中王爷心爱的戏子,与宝玉交好,遂成朋友。宝玉与蒋玉涵有比较密切的私交,所以忠顺王府又来人问贾政要寻蒋玉涵,指名要问宝玉。贾宝玉无形之中让贾府参与了两个王爷之间的争夺,这对于贾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贾政认为宝玉的做法让贾家得罪了忠顺王,所以大怒。
2、二是宝玉在王夫人处和金钏说话,被王夫人听到,即要撵金钏出去,金钏羞愤难挡,自杀。正值贾政听说丫头自杀,问起此事,贾环背地使坏,诬陷金钏儿投井是因为宝玉的强奸未遂,贾政气极。
3、在贾政的眼里贾宝玉从来就是一个玩世不恭、不求上进、败坏门风的逆子,而这次的事件让贾政的这种印象无限的扩大。
4、贾政愤而欲将宝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责打的力度让贾政大为不满,他夺过大板狠命打了几十下,众门客无法阻止,王夫人的哭阻也无法让贾政回心转意,直到贾母出场以言语相激,贾政才不得不罢手,而这时的宝玉已是皮开肉绽,无法行走。
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始末。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五、唐传奇和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所描写的爱情有何不同。
1、人物形象不同。唐传奇爱情故事的人物身份地位较高,多为士子官臣和大家闺秀;话本、拟话本中很多为普通市民.而且女子在作品中地位提高,作品经常表现他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2、择偶标准不同。唐传奇多以郎才女貌为选择标准;话本、拟话本的择偶标准则更加现实化、生活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已经懂得了“爱情必须附丽于生活”的道理。
3、爱情篇章的主题也有很大不同。唐传奇主要反对门第观念;话本、拟话本在反,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
4、描写手法不同。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1)、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2)、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60多岁的老头,就用了4000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3)、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
六、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短篇小说为主。
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说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两种短篇小说双线发展,明代开始,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七、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1、明代:如《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既《金瓶梅》。
2、清代:《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第二篇: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选择10分(10题)名词解释10分(2题)简答 40分(4题)论述40(2题)选择
1、到唐代已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
2、唐朝时我国最早由报纸的朝代。——敦煌进奏院
3、明报原件——急选报抄件——万历邸钞,天变邸钞
4、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马六甲)
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6、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7、《广州纪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纸
8、《万国公报》的前身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自费创办的一家中文周刊《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教会新报》
9、维新派主要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和开办书局
10、《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记闻》
11、《时务报》发表了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变法通议》
12、《湘学新报》由江标、黄遵宪、徐仁铸先后担任督办
13、《国闻报》——严复
14、《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15、《清议报》1898年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
16、《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17、《新青年》第一卷名叫《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
18、《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9、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湘江评论》毛泽东主编
20、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1918年10月14日宣告成立,徐宝璜为学会所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改名为《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21、《向导》先后由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主编。
22、《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
23、《热血日报》是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瞿秋白主编。
24、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接办《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25、1923年初,美国人奥邦斯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26、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27、1927年5月15日,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同年9月1日,北京广播无线电台也开始广播
28、新华社前身是红中社29、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
30、斯诺撰写《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为《西行漫记》
31、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
32、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在抗日革命
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第一任社长博古(秦邦宪)
33、解放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34、晋察冀——《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社长、总编辑邓拓
35、《观察》周刊,储安平创办并任主编
36、报刊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普及也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工具
37、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38、1953年,私营报纸除停办者外,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39、1949年设立了新闻总署
40、声势大、变化快、调子高成了“大跃进”的宣传报道的基本特征 41、1957年毛泽东多次提出“要政治家办报”
42、1958中国电视事业诞生
43、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44、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
名词解释
1、定本制度: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到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2、王韬: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封建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近代新闻人,参加《六合丛谈》,《近事编录》的工作,《香港华字日报》连载了其编译的《普法战纪》,后任《循环日报》主编。是我国最早重视向西方学习,提出中体西用的进步人士之一。
王韬的主要贡献:①鼓吹国人办报②重视报刊政论③致力于革新文风 《循环日报》——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3、民史,民口:谭嗣同提出的观点,他还提出助新之器和报刊文体的观点,认为报纸是进步的,列举历史说明了报纸是重要的,是对民权的初步的认识。
4、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政治家、学者、报人,自1895年参加《万国公报》《知新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等工作,自1912年归国后主要致力于政治活动但仍坚持为报刊撰稿。
5、梁启超报刊思想: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去塞求通;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报刊性质多样,报馆有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和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的两大天职,6、新文体:梁启超倡导的,又叫时务文体,其特征,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
7、苏报案: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同意清封建政府在租界镇压革命党人,导致《苏报》永远停刊。苏报案与苏报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导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的发表
8、癸丑报灾:袁世凯打着共和的旗号,迫害新闻界,捣乱、查封报馆,殴打、逮捕、驱逐、杀害报人,导致1913年底,全国出版报纸只剩下139家,少了2/3,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称为癸丑报灾。
9、黄远生:原名黄基,字远庸。是我国新闻通讯奠基人,于1912年从事记者工作,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称为‘报界奇才’
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的特点:①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②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③ 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④语言通俗生动
10、邵飘萍:采访技艺:①随时处于角色之中②广泛交友,不惜小费
③千方百计,随时应变④掌握心理,把握战机
贡献: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重视通讯社之人,参与创立北大新闻学
研究会,提出“布衣之将相,无冕之王”,写了《新闻学总
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11、诚言事件:《申报》和《新闻报》在7月11日在广告栏内刊登了帝国主义
宣传品《诚言》第一期。激起上海新闻界和广大市民的公愤
12、邹韬奋: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出版家。曾在《生
活》周刊工作7年,积极投身于新闻界,1935年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后于1936年入狱,时称“七君子事件”
其办报思想和经验:①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②主张办报刊要有个性 ③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④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⑤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
13、新生事件:《新生》刊登的《闲话皇帝》一文,涉及到了日本的天皇制度,当时伺机寻衅的日本人便故意将事态扩大,企图借以镇压一切抗日言论,《新生》被封,这就是轰动全国的“新生事件”
14、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是《大公报》的撰稿人、旅行
记者,他在大公报第一次透露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他的新闻通讯的代表作:《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
15、“公营新闻事业网”:这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公营新闻事业系统,包括以
《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系统,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系统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系统
16、左叶事件: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在活动中与记者发生口角导致了舆论对官僚
作风的批判
17、《燕山夜话》:邓拓以笔名马南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燕山夜话》专栏
18、“吴南星”:邓拓、廖沫沙、吴晗合作以笔名“吴南星”开辟了《三家村
札记》专栏
简答
1、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没有专文、专讯和专门采写的新闻。其次形式不同,只有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更没有文字体裁的分野,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只是抄写在帛或纸上,或印成单张,没有定型,也没有广告。再次,发行和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路驿站传递,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总的看来,它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不是作为具有行政效力的文件下达,而是作为满足人们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这种性质在其发展进程中日趋明显
2、美查对申报的改进:首先,把商业经营的思路与经验用在报纸上,申报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聘请中国人担任编辑工作。其次,《申报》是一张较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受众面广。再次,《申报》重视经营管理,设立了分工明确的报馆,制订了《本馆条例》,还降低成本,廉价销售
3、外报的作用和影响:作用:①为列强武力侵华和政治讹诈提供情报
②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信息和宣传服务
③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影响:1)使中国人认识近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
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4、国人办报的特征和意义:1896-1898年间出现国人办报的热潮,初步具有全国性、多样性和进步性等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创办报刊,但尚未形成全国网络;有时事政治报刊,商业报刊、文艺报刊、科技报刊,但数量不多,特色不鲜明;宣传变法自强,介绍新知识,表现了爱国热情,发挥了启蒙作用,但还没有唤起民众。
意义:①两个突破,即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
禁
②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是由此发端
③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貌
5、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手段有哪些?①迫害报刊和报人②制定报刊法规③ 出版官报
6、《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贡献: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中,在国内,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政治上是封建军阀专政。国际上,欧美帝国主义侵略。思想上,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唤起民众
贡献:①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发动文
学革命
7、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①由《新青年》开始提倡的自由平等的讨论问题②政论传统的回复与发展③提倡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④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来源⑤报纸副刊的革新,北京《晨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⑥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8、史量才和《申报》改革:1912年史量才接手《申报》,在他手下《申报》以“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人们喉舌”为标榜实际上是非常保守,政治评论很少。改革:人事及组织上进行改革,抓“一头一尾”即评论和副刊
9、“孤岛”:自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史称上海“孤岛”时期,爱国人士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
10、苏商:在上海孤岛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苏商”名义出版中文《时代》周刊,主要报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进展,给生活在奴化毒化中的上海民众很大的鼓舞。
11、“拒检运动”: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新闻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掀起一次又
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1945年8、9月间发生了“拒检运动”,重庆16家杂志社一起声明拒检,得到了整个文化界的支持和响应,后扩张到新闻界,最终“拒检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12、反“客里空”运动:在土改运动初期的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右的倾向,土
改宣传报道也犯了不少右倾错误,出现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报纸
上的失实新闻报道为数不少,《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新闻,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之后在新华社的号召下,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普遍展开反对“客里空”运动 意义: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
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13、学习苏联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不少可供新中国人民新闻事业借鉴的经验,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具有积极意义。首先,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认识;其次,提高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但是,在学习中也出现了脱离中国实际,一味照抄的教条主义弊病,以致束缚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阻碍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教条学习在报纸工作中的主要表现:①片面强调不犯错误②每天一篇社论③业务路子越走越窄④国际新闻报道片面性严重。教条学习在广播工作方面表现:①提出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办节目方针,影响了地方的积极性②限制在广播中开展批评,只谈成绩不讲缺点
论述
1、《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
两报围绕4个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②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
③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这场论战的实质是革命派和保皇派利用报刊对对方思想的批驳性质和意义: 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革命派报刊占了主导地位,预示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②是革命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时间长,地区广,人员多,辩论激烈,影响深远。
③和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的宣传相比,是一场更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论战,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使人们相信清王朝一定能够被推翻,民主共和一定能够实现。
④通过两派报刊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⑤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
⑥政论文特别是其中的驳论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促进了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
2、《解放日报》在整风中的改革(第一次新闻改革)
1942年全党开始整风,这次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进行的一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运动,在延安,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党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新闻界的整风运动指明了方向。《解
放日报》改版后的第一版变成主要反映各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
具体表现:
一、增强了党性、组织性: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
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②宣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
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全党办报,在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增强了群众性:①宣传为人民服务思想,批判“无冕之王”
观点②反映群众生活,报道劳动模范先进事迹③加强通讯员
工作、依靠群众办报
三、增强了战斗性。对新闻界的“同人办报”、“技术第一,政
治第二”等错误思想也进行了批评
四、改进了文风
五、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①新闻的实质和本源②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③报纸是人民的教
科书、党的教科书④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⑤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意义:经过整风改革,不仅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事业的深入改革,同时还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理论
3、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第二次新闻改革)
背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体制基本确立,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得到发扬,但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内容:报纸:由对开4版改为对开8版,一版为要闻版,二、三版是国内经
济版,四版是国内政治版,五、六为国际版,七版是学术文化
版,八版是副刊和广告。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
文风
广播:改进新闻报道;纠正广播不得开展批评的错误观念
收获和意义: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解放,冲破教
条主义思想的束缚,破除了盲目迷信,对外有选择的借鉴。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
第三篇: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一
1、下列哪个是中国第一个一姓王朝。(夏)
2、下列哪种学说适应了战国时代的要求,受到各国君主的青睐。(法家)
3、隋唐时期,官阶分为(九品)。
4、五代十国时期,藩镇最核心的权力集团是(牙兵)
5、蒙古帝国的大汗,必须经过蒙古王公贵族(忽里台)大会的推举,才具有合法性。
6、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
7、中国的现代海军,是(洋务远动)的产物。
8、夏的最高统治者多被称为(后)。
9、(秦)是帝国体制的首创者。
10、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府兵制,府兵到京师和边境服役,又叫(上番)。
11、宋朝元丰改制前,三司权力很大,有时甚至超过宰相,所以又被人称为(计相)。
12、下列哪个王朝废除了宰相体制?(明)
13、下列哪个部门属于清朝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处)
14、清末湘淮军之所以能兴起,最终打败太平军,在于它们的制度优势,其编制人称(勇营制度)。
二
1、商朝的官员分为两类,分别是(辅弼重臣)和(政务和事务管理体系官员)。
2、汉代的官吏大体上可分为(外朝官)和(内朝官)两个系统。
3、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下设机构分别为(殿院察院台院)。
4、唐朝一般通过设置(县)和(州)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控制。
5、宋朝的基层政府有哪些?(县镇寨)。
6、从经济形态上讲,元朝投下主的“王国”属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复合体。
7、清朝洋务运动的三部曲包括(军事现代化军火工业现代化工商业现代化)。
8、商朝的礼仪制度分为(日常礼仪)和(朝堂礼仪)。
9、汉代的选举制度主要有(察举)和(征辟)两大部分。
10、唐朝的地方政府机构由(道州与府县)组成。
11、隋唐时期的司法原则大体上有以下哪些?(五刑、十恶、八议)
12、下列哪几项是元朝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宣政院、大禧宗禋院)。
13、中国历史上真正实施帝王专制的是(明、清)。
三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封制: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在宗法制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政治制度,它通过层层分封的组织形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贵族政治网络。
3、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值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4、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
5、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
6、三司推事:唐朝时,特别重大的案件,须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联合审理,被称为“三司推事”
四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具体领域是什么?
答: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历代国体和政体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和规律。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管理体制,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2、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答: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核心机构。丞相(也称相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军政,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兼掌监察百官。
3、简答汉朝监察体系的主要功能。
答案要点:一是维护王朝秩序的稳定运转。
二是保证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
三是作为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因素。
4、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第一,群相制。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
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
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
日益增多并逐步成为中枢系统的主体。
第五,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
使兼宰相。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
实际上的宰相,至于以宰相衔兼地方节度使、盐铁使等的也可称为“
使相”。但这种宰相兼任外官的使相,回朝后一般还继续行使宰相权
力,这与以外官兼宰相的“使相”有所不同。
五
1、结合两汉、宋、明、清各朝代削弱相权的事实谈谈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要点:汉初丞相(吕后以前多称相国)位高权重,“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深,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武帝以后,丞相与皇帝殿廷相争乃至拒绝执行帝命的事是很难再见了。不仅如此,汉武帝时,丞相时有贬官杀头之虞,位居相职,竟被视为祸事。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还重用“中朝官”,使丞相的实际权力也开始被剥夺。东汉时期,相权进一步削弱,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但实际权力都转移到尚书台手中。宋代是皇权高度凝固,相权空前萎缩的的时期。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和枢密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军政权;三司使司和三司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审官院和三班院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人事权;审刑院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司法权。辽代中枢机构形式上也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大系统,而且北面官又分北、南二大分支系统。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又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到了元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一大变化,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
相权与皇权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并直至废止,皇权不断加强而至极度集中。
2、论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1)君主制政体一以贯之,历时久远;
(2)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和完备的文官制度;
(3)政治体制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与制约;
(4)王权、族权、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5)政体的严整与思想的控制严密互为表里;
(6)礼制的法律化及以礼治国的伦理型政治;
(7)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
(8)政治结构发展不平衡。
第四篇:中国古代小说史
《中国古代小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本大纲编写依据和适用范围;
编写依据:在“中国文学史”基础课学习比较巩固的前提下,针对中国古代小说史做进一步的讲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相关研究引导。适用范围: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
二、本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小说史》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或专升本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专门以传统中国文学中的小说瑰宝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科。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史为纲,以作品为目,重视名著讲解,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和鉴赏中国小说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民族精神和人格情操的陶冶。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2)对重要作家作品,包括成书过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等有一定的掌握。(3)要求对古代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比较全面的掌握。(4)完善自身的人文素质,把中国古代小说体现的真善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自身的修养和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去。
四、教科书与参考书目 教科书: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
沈治钧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小说十五讲》 李银珠、宋浩庆等编写
北京出版社 1983
2、《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齐裕琨,王子宽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4、《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焜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0年
5、《中国小说史漫稿》,李悔吾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五、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总学时36学时,面授学时30学时,自学学时6学时
第一讲 古代小说的起源与萌芽―先秦两汉(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古代神话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本章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本章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古代小说的含义及演变,了解神话的地位和内容。思考题:
1、神话与“小说”有什么关系?
2、古代神话可分哪些内容,代表作品是什么?
第二讲 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小说的起源和此进期小说的兴盛情况,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产生的背景及内容,此朝小说的特点,《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内容: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魏晋南朝小说是文言笔记小说,在情节叙述、性格刻划方面初具小说规模,但不是小说的成熟形成。本章重点:《搜神记》、《世说新语》
本章难点: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世说新语》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可自学其相关作品的内容。思考题:
1、《世说新语》是如何表现魏晋风流的?
2、魏晋南北朝小说有何历史贡献?
第三讲 中国文言小说的繁荣期―隋唐五代(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唐传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唐传奇和变文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章重点:唐传奇的发展分期和内容分类及艺术成就 本章难点: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要求:对唐传奇概念进行细致讲述,包括内容及艺术成就,并要求学生熟读相关篇目 思考题:
1、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代表作品有哪些?
2、唐传奇在小说史上有何地位?
第四讲
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期―宋元(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本章评介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本章重点:宋元话本的分类及其特点。本章难点:如何理解宋元话本的贡献。
教学要求:本章讲述了话本的名称及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话本小说的特点,并熟读重要作品的内容 思考题:
1、什么是“话本”?
2、“话本”如何来分类?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作品?
第五讲 明代长篇小说
(一)―《三国演义》(2学时)
目的要求:旨在通过对《三国志演义》以上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对《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版本;《三国志演义》的主旨、艺术成就及其影响。本章重点:《三国志演义》的主旨及艺术成就
本章难点:《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思想的形成。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授《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三国演义》的版本、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及版本。
2、《三国演义》的主旨有哪些?
3、《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六讲 明代长篇小说
(二)―《水浒传》(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水浒传》的版本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本章重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本章难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水浒传》的成书情况,《水浒传》的版本、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几方面?
第七讲 明代长篇小说
(三)―《西游记》(2学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对明代的神魔小说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西游记》为代表的明代神怪小说,西游记题材的演化、作者、版本、主旨及艺术特色。
本章重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本章难点:《西游记》的整体寓意是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西游记》的成书情况,《西游记》在早期的流传、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试述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2、《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
第八讲
明代长篇小说
(四)―《金瓶梅》(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它所描绘的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以及他对于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使学生了解《金瓶梅》巨大的文学价值。教学内容:本章论述《金瓶梅》及其续书。本章重点:《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本章难点:《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金瓶梅》的成书、思想内容、女性形象,以及在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上的贡献。思考题:
1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2、试析潘金莲的人物形象。
第九讲 明代拟话本 ―“三言”“二拍”(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三言》、《二拍》及明代文言短篇小说。本章重点:《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章难点:《三言》《二拍》的新的价值取向。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授了《三言》、《二拍》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选取重点篇目进行了分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相关内容。思考题:
1、试析《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讲
中国小说的发展高峰期―清代(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初白话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清初白话小说的几种类型,即明代小说的读书、摹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世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特点是虽无杰作但数量达上百部,标志着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合编迈入独创阶段,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前训后的作用。
本章重点:《水浒后传》、《说岳全传》。
本章难点:清初白话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清代初期白话小说的发展情况,能阅读比较重要的几部相关作品。思考题
1、清代初期白话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2、清初白话小说的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评价?
第十一讲 清代小说
(一)―《聊斋志异》(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新成就。教学内容:本章介绍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本章重点:《聊斋志异》的孤鬼世界建构及其内涵。本章难点:《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作者的生平思想与作品的关系,重点讲授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阅读相关的优秀作品。思考题:
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分为哪些方面?
2、《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二讲 清代小说
(二)―《儒林外史》(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深入把握《儒林外史》的题材、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成就。教学内容本章介绍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及其《儒林外史》。本章重点:《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本章难点:如何把握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现象。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作者的生平与创作情况,并重点讲授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就作品做相关人物分析。思考题:
1、《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试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第十三讲 清代小说
(三)―《红楼梦》(4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曹雪芹的家世、思想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以及《红楼梦》悲剧主题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本章重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本章难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曹学芹的身世与作品《红楼梦》的关系,讲授《红楼梦》的版本情况、研究流派、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熟读作品。思考题:
1、试述“红学”的基本情况。
2、《红楼梦》的版本情况概述。
3、《红楼梦》的悲剧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4、《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四讲近代小说(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狭义公案小说、人情世态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此期小说的发展与诗文相比,明显滞后,显得沉闷。通过对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此期小说、戏剧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内容:本章论述近代小说的发展状况。
本章重点: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现象、人情世态小说的人文蕴涵与美学风貌。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点。本章难点: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滞后于诗文的现象及其原因。近代小说与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述了近代小说与政治的关系,并着重讲授四大谴责小说的社会意义,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作品。思考题:
1、近代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
2、近代小说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第五篇:《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玕在()里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新闻思想。
A.《资政新篇》B.《盛世危言》C.《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D.《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
2.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洪仁开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提出“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等主张,目的是()
A.分散权力、推进民主 B.集中权力、改进控制C.探访夷情、知其虚实 D.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3.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3
A.魏源B.洪仁玕C.林则徐D.王韬
4.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请人翻译外报,后汇编成书,名叫()
A、《澳门新闻纸》 B、《澳门钞报》C、《万国公报》
廷官员参考。这些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A.《参考消息》B.《澳门新闻纸》C.《自西徂东》D.《夷情备采》
6.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A.王韬B.康有为C.梁启超D.徐勤
D.变法自强 7.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意在倡导()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莠言乱政的主要追求是()
A.赢利B.悔过C.立德D.立言
9.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是()
A.《海国图志》B.《盛世危言》C.《弢园文录外编》D.《国闻汇编》
10.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编辑的报刊是()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强学报》
D.《中外纪闻》 11.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A.《强学报》B.《万国公报》C.《时务报》
12.把《万国公报》作为机关报的是()
A.广学会B.英华书院C.马礼逊教育会D.伦敦布道会
D.容闳
D.《六合丛报》 13.《昭文新报》的创办人是()A.林则徐B.王韬C.艾小梅 14.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日报是()A.《汇报》B.《上海新报》C.《文汇报》
15.京师强学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
A.《国闻报》B.《中外纪闻》C.《强学报》D.《时务报》
16.清代一位报人认为,报刊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此人是()
A.郑观应B.王韬C.邝其照
17.中国人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出现于()
A.1873—1895年 B.1896—1898年C.1899—1901年 D.1902—1905年 D.梁启超 8.作为一个具有传统家国情怀但又处于帝国权力体系外、并曾游历欧洲的文人,王韬办报D、《中西日报》 5.林则徐受命到广州查禁鸦片时,派人到澳门搜集外文报刊并把其中一些重要情报翻译出来,供当地和朝
18.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2
A.《中外纪闻》B.《强学报》C.《时务报》D.《国闻报》 19.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
A.《明报》B.《邸报》C.《京报》D.《昭文新报》 20.《昭文新报》创刊的地点是()A.上海
B.南京C.汉口D.香港
D.《国闻报》
21.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万国公报》B.《强学报》C.《时务报》 22.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王韬B.郑观应C.容闳D.郑贯公 23.1874年,王韬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A.《循环日报》B.《万国公报》C.《时务报》 24.《循环日报》创刊的地点是()
A.香港B.上海C.广州 25.《循环日报》创办的时间是()
A.1872年B.1873年C.1874年D.1875年
26.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
A.洪仁玕B.王韬C.郑观应D.陈炽 27.以“通外情为要务”的维新派报刊是()A.《湘报》
B.《国闻报》C.《湘学新报》D.《知新报》
28.梁启超提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这句话出自()A.《论报馆有益于国是》 B.《敬告我同业诸君》 C.《本报一百册祝词》
D.《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
29.《时务报》创刊于()
A.1895B.1896C.1897D.1898 30.《时务报》创刊的地点是()A.北京
B.天津C.上海D.长沙
31.《湘报》的主编是()
A.梁启超B.熊希龄C.谭嗣同D.唐才常 32.1895年8月,维新派在北京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万国公报》B.《强学报》C.《中外纪闻》D.《时务报》 33.19世纪,在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A.《述报》 A.梁启超
B.《昭文新报》C.《循环日报》D.《六合丛谈》B.康有为C.谭嗣同
D.王韬
34.《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创办人是()。35.反映洪仁玕新闻思想的文献是()
A.《海国图志》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资政新篇》D.《盛世危言》 36.《昭文新报》创刊的时间是()A.1815年A.康有为
B.1823年C.1872年B.梁启超C.严复
D.1873年D.谭嗣同
37.维新派主办的《万国公报》的创办人是()38.《知新报》创办的地点是()
A.广州B.香港C.澳门D.福州
D.澳门
D.《清议报》
39.严复《天演论》发表在()
A.《时务论》B.《国闻汇编》C.《湘报》 A.《民国》
B.《大中华》C.《甲寅》
D.《知新报》
40.刊登梁启超反对复辟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的杂志是()
D.《新世界》
41.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A.《万国公报》B.《中外纪闻》C.《强学报》D.《时务报》 42梁启超变法思想的代表作品《变法通议》发表于()A.《时务报》B.《中外纪闻》C.《万国公报》 43.维新派在北方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A.《直报》
B.《时报》C.《中外纪闻》D.《国闻报》
D.唐才常D.艾小梅D.1898年
D.《湘报》 D.《知新报》 D、梁启超
D.《变法通议》
44.《湘报》的主编是()
A.梁启超B.严复C.谭嗣同 45.《汇报》的创办人是()
A.容闳B.王韬C.邝其照 46.《时务报》创刊的时间是()A.1895年
B.1896年C.1897年
47.维新派在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
A.《时务报》B.《国闻报》C.《知新报》48.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2 A.《湘报》 A、谭嗣同
B.《湘学报》C.《湘学新报》B、唐才常C、陈宝琛
49.曾任长沙《湘学新报》主编的是()50.梁启超早期新闻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新民说》B.《少年中国说》C.《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51.维新派在华南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A.《湘学新报》B.《湘学报》C.《湘报》 52.《国闻报》的创办人是()A.严复
B.康有为C.梁启超
D.唐才常
53.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A.《清议报》B.《新民丛报》C.《文兴日报》 D.《新中国报》
54.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A.唐才常B.康广仁C.谭嗣同
D.熊希龄D.《知新报》
D.《国闻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报刊宣传活动家主要有()A.康有为
B.梁启超C.章太炎D.谭嗣同E.陈天华
D.汪康年E.陈宝琛
2.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报刊活动家有()A.孙家鼐B.梁启超C.严复
3.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主编的近代报刊有()
A.《国闻报》 B.《湘学报》C.《中外纪闻》D.《时务报》E.《强学报》 4.王韬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他提出的办报主张是()A.办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B.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D.办报可以通民隐达民情E.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5.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A.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C.使报刊向广大群众普及
B.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D.向公众传播了新闻学的知识E.创造了报刊新文体
6.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与其它维新志士在海外办了许多报刊,其中最重要的是()A.香港《时报》B.澳门《知新报》C.横滨《清议报》D.《新民丛报》E.纽约《维新报》
7.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维新报刊,例如()。3次 A.《时务报》C.《知新报》
B.《国闻报》
D.《中国日报》E.《湘报》与《湘学报》
D.《知新报》E.《国闻报》D.《循环日报》E.《国闻报》
8.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华中的重要舆论工具有()A.《湘学新报》B.《湘学报》C.《湘报》 9.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曾先后主编过()A.《万国公报》B.《中外纪闻》 C.《时务报》
10.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报刊有()
A.《循环日报》B.《述报》C.《昭文新报》D.《万国公报》E.《申报》 1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境内出版近代报刊的城市或地区有()A.北京
B.上海C.广州D.天津E.汉口
D.《湘报》E、《广报》
12.1895至1898年维新人士创办的报刊有()A.《时务报》B.《昭文新报》C.《强学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澳门新闻纸》
2.《循环日报》2
3.《国闻报》
4.《时务报》
5.《新民丛报》
6.《中外纪闻》
7.时务文体2
8.练笔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