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

时间:2019-05-15 06: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

第一篇: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

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3月13日 15:29 《东方企业家》杂志微博

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图片来源:东方企业家)

文:邹蔚

北京大学国际MBA(BiMBA)美方院长杨壮(微博)教授有一天突然被一名EMBA学员拦住。那是一位中国颇有名气的创业企业家。他请杨教授坐进他豪华宽敞的汽车里,然后开始倾诉他的苦恼:“教授,我现在是成功人士。我赚到了好几亿的钱,一生都花不完,甚至我的儿子、孙子一生都花不完,可是我为什么却感到生活毫无意义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杨壮说,像这位EMBA学员一样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年轻的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成功人士”、“商业巨子”崩溃甚至自杀的消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财富焦虑、使用各种高尚或卑贱、光明或黑暗的手段攫取了巨额财富后,很多人都开始讨论如何跨越精神焦虑,获得内心的安宁。

中国商人的财富历史几乎与商学院的历史并行,它们都从被称为“公司化元年”的1984年起步,又因为“公司化”的需要而行情看涨。MBA全国统考依旧是考研中最艰难的抉择,而EMBA的学费一涨再涨,却依旧无法阻止人们寻求某种突破的热情。

有人希望能够获取管理的真正技术,从6西格玛到组织行为学;有的人希望能够与同路者同行,依托一个“通讯录”来完成人脉资源的积累;有的人希望能够从伦理课上为自己找到抉择的伦理依据,免得成为投资者和消费者诟病的对象;有的人希望寻求内心的安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

有的人找到了烙印上自我的精神力量,也有的人,像被称为“警花”的王菲,依托青春和美貌,游走在黄光裕、郑少东们中间,成为粉色点缀。她,居然是长江商学院的EMBA,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是长江商学院知名度最高的EMBA。一条鸿沟的两边部署着巨额财富、埋设着无限的地雷。对峙的双方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所谓“原罪”与“清洁”,没有所谓“左”与“右”。它们只是人们内心中各属光明与黑暗的力量,拥有行善与作恶的能力。

2004年,北京的一份报纸刊发了一家商学院3名EMBA学员勤奋学习的报道,他们每月都抽时间“打飞的”到北京学习;他们认真听课,热烈讨论;他们学以致用,在公司内部诲人不倦。十年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三名“优等生”中,已有两人锒铛入狱。

中国商人需要商学院,但我们的商学院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是提供一份通讯录,还是提供一份通缉录?是提供一张人脉网还是提供一张恢恢法网?

没有人知道。

事实上,中国商人迫切需要的东西,恰恰是商学院无法提供的。中国某家商学院EMBA班的一位学员说,他们班组织一次长江游轮活动,组织者希望每个人带个女伴,“另一家商学院教授讲课的时候说:”XXX是我们的学员,知道他为什么被抓吗?因为他没听过我的战略课。“

这些传言具有相同的禀赋。可复制。

《华尔街日报》曾经问哈佛商学院院长尼廷。诺里亚:“人们受到诱惑时的所作所为似乎意味着道德准绳的失灵。但到商学院才教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晚?”

诺里亚说:“一般认为道德和品质是青少年时期在家庭里养成的。其实我认为品质的养成是贯穿人一生的。亚伯拉罕。林肯说,如何应对逆境是对个人品质的真正考验。考验一个人的品质有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给他权力。人们掌权后所暴露出的品性通常更让我失望。担任院长的经历已经让我对此略有体会。适应新的自我,学会保持谦虚在我品质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我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东西。”

还是《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在由圣教会组织建立的圣母学院门多萨商学院院长凯洛琳。伍案头的第一要务就是向学生灌输商业道德的理念。伍院长希望吸引和录取已经深信“生活远不止意味着拥有许多财富”的学生,而且他们应当对获取成功过程中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成功结果本身同等重视。

接下来,我们将提供一份名单。在这份名单中,那些骄子们,“生活远不止意味着拥有许多财富”,还拥有许多丑闻和恶行。他们尽管拥有各异的人生,却至少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分—他们都流淌着商学院的血。他们流的不是蓝血。它的颜色可能会比乌鸦黑。

牛根生

滔天的牛奶亮出了他们的罪恶。今天,他们的罪恶还在继续。

2008年,三鹿、伊利和蒙牛的名字赫然和三聚氰胺联系在了一起。

自从三鹿奶粉被曝出添加会严重损害婴儿肾脏的三聚氰胺后,质检部门对中国乳品市场进行了彻查。9月18日公布的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蒙牛、伊利与光明的液态奶产品均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抽检蒙牛产品121批次,110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11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8~7毫克。三家企业目前占据国内液态奶市场前三位,总共占有65%的市场份额,仅蒙牛一家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全国约四成。“跑出火箭速度的奶牛”终于摔倒了,被自己绊倒的。那是中国乳品行业道德与信誉的丧失。

“蒙牛奇迹”的缔造者、被光环笼罩的牛根生流下了眼泪,但在那个惨痛的季节里,他的眼泪是多余的,谁还在意。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诘问:“牛根生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辞职?!”的确,蒙牛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并在宣传中屡次强调品质,其产品也被查出了含有三聚氰胺,是不可饶恕的。

牛根生另一重身份是长江商学院第一批入学的“中国CEO班”学员。2006年,他在香港受到长江商学院创始人李嘉诚接见,“高兴得半宿没睡觉”。2008年10月18日,牛根生向他在长江商学院的企业家同学们发了一封万言书,上面写道:“(蒙牛)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牛根生祭出了民族企业的牌,在摩根士丹利的收购面前。在万言书中,牛根生还就蒙牛的牛奶中为什么会有三聚氰胺、自己是否知情、如何善后进行了阐述,撇清了公司及管理层在事件中的责任。并且不提如何对三聚氰胺的受害婴儿进行赔偿。

在蒙牛被查出液态奶和奶粉中均含有三聚氰胺半个月后,牛根生出现在一次企业家的聚会上,他期望企业同行们出手相救自己一把。他坚称自己和团队对于三聚氰胺被添加到了原奶中毫不知情,而那是供奶商为了牟利,加入三聚氰胺以催生蛋白质。蒙牛节省了上游渠道建设的资金,发动农村和畜牧区的奶农、民间资本集资建立奶站,蒙牛负责采集奶农生产的原奶,其在黑龙江、甘肃、河北的工厂均采取类似经营模式。牛根生辩称,没有对收购的牛奶进行三聚氰胺的检测是乳品行业的惯例。

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蒙牛2008年全年亏损9.486亿元。在一年后,中粮集团联合厚朴基金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意味着牛根生及其团队离开了蒙牛乳业(微博)大股东的位置。现在牛根生转为做慈善工作。

李途纯

长江商学院的牛根生落得个名声扫地,仅此而已,对他的追究到此为止。清华大学的经管学院的EMBA李途纯就没有那么走运了,他进了看守所。他和他同学们在这几年接连曝光,但都不是好新闻。

2010年夏天,湖南太子奶集团(以下简称太子奶)的创始人李途纯突然被刑事拘留,与此同时,他一手创立的太子奶集团也被警方查封。他在看守所里一待就是两年多,直到4个月之前才以保外就医的形式返回株洲家中。李途纯被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原因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李途纯一起被捕的还有他的儿子。

风雨飘摇的太子奶集团因为创始人身陷囹圄而加速了它的倒塌。2006年,李途纯同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的CEO约翰。塞恩在钓鱼台国宾馆进餐,他对媒体说太子奶的目标是在美国上市。这家在21世纪初来势汹汹的乳品企业,从巅峰跌落到破产的境地只用了两年时间,曾经被广泛赞誉的李途纯究竟怎样让自己十余年的创业毁于一旦?

公开的资料显示,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飙升到近17亿元,总资产超过30亿元。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的占有率最高时曾达到76.2%,稳居行业第一。企业最高峰期,公司员工达8000人。可以想见,那时的李途纯很风光,他说太子奶“要进入世界500强”,“做千年企业”都不足为奇。在市场上快速、大规模扩张成了李途纯最信奉的一招。太子奶先后在湖南、北京、湖北、江苏、四川兴建了5大乳酸菌奶饮料生产基地,圈地超过3000亩,有生产线50条。2005年,李途纯宣布10年后太子奶的年销售额为10亿元。与此同时,太子奶还涉足食品、调味品、童装、日化用品、酿酒、旅游休闲、餐饮、零售、传媒、房地产等领域。

2007年1月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李途纯代表太子奶与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大投行签约,并更名为“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英联投资4000万美元,摩根和高盛分别投资1800万美元及1500万美元。李途纯与三家投行签下的是对赌协议:在收到7300万美元后的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以降低对方股权;如完成不了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失去对太子奶的控股权。

8个月后,三大投行又介绍花旗集团、新加坡星展银行等6家国际银行,为太子奶提供了5亿元人民币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3年期信用贷款。折合近1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太子奶。而有太子奶公司的管理层人员曾认为,太子奶爆发式增长时根本不缺钱,甚至一些年头资金非常宽裕,因为太子奶此前一直施行经销商预付货款的制度。

2008年,受金融危机打击的花旗银行要求提前还款,这时李途纯已经将之前募集的资金用于建设生产基地、购置生产线以及开拓销售市场上。一系列的麻烦接踵而至:许多经销商预付了货款后却拿不到货,开始向公司施加压力;公司员工的工资也被拖欠;银行也停止了对太子奶的放贷。2008年太子奶总资产为26亿元,但债务却高达25.4亿元。11月,对赌协议提前履行。李途纯想尽办法挽救太子奶。

一方面,李途纯在太子奶公司高层干部中募资,包括向中层提供10万元以上、高层提供20万元以上的集资,作为回报,太子奶向集资者按10%的月息支付利息,共募得约9000万元。另外,李途纯也向经销商“借款”,从200多名经销商处筹得资金5600万元,代价是太子奶将以现金方式、向出资的经销商支付每月2%或2.5%的利息。“借款”成为两年后检察机关拘捕李途纯的理由。

走投无路的李途纯还被迫向株洲市政府求援。根据当时约定,国有的高科奶业租赁经营太子奶集团的核心资产,注入流动资金,帮助太子奶迅速恢复正常经营;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则负责清理和重组太子奶的债务。李途纯之所以选择坚守,他有出于感情方面的因素“做大一个企业不容易,何况还是一个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企业。”2009年,李途纯不得不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债主。据会计师事务所统计,太子奶的债权人7300名。

太子奶集团的多位中层人士认为,太子奶走到悬崖边上,与李途纯就读的所谓EMBA学习有关系。一位中层干部说:“看到那些同学都是上百亿元的身价,管理的企业都是行业巨无霸,老板深受刺激,急于冲刺。”李途纯是清华大学第一届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入学那年,他42岁。李途纯说自己有限的知识水平已经跟不上企业管理的要求,“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因而选择攻读EMBA。在结业时,李途纯作为毕业论坛的代表上台发言,他认为读EMBA最大的收获是“弥补了短板,让自己均衡发展,因为一个企业家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致命的弱点。”

和那一代很多年轻人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李途纯放弃了国营饭店总经理的身份,到深圳寻找创业机会。下海开书店,卖挂历。生意开始扩大,旋即失败—糟糕的钢材生意,欠下一大笔银行债务后,李途纯遁走南方沿海。深圳偶遇一个叫盛延岭的乳制品专家,他掌握着日本乳酸菌技术。1996年李途纯带领一班人马在湖南株洲建起了太子奶工厂。1998年,创办仅一年有余的太子奶,以8888万元的价格夺取了中央电视台的标王称号。“他们不停地举手要价,其实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李途纯到央视竞标都是借钱去的。发迹后,李途纯花1亿元建了办公楼,按照他的要求,这栋楼的一半是仿天安门,另一半是仿白宫。房间水龙头5万一个,廊柱上镶嵌着宝石。

李途纯喊着太子奶要上市的口号,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李途纯是老大,除最小的妹妹李晶晶外,其余三个弟妹都进了太子奶集团任职,弟弟李亚军曾任太子奶集团 副总裁。他的儿子、妻子都分别担当重任。

目前,李途纯仍然隐居在株洲,不愿接受任何采访。

鄢彩宏

这是湖南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并且也是经过清华大学EMBA教育的打磨。他也倒在膨胀上。

同样是巨型资本玩家的鄢彩宏不像德隆的唐万里,只要提起德隆,人们就会自然想到唐万里,提起鸿仪系,人们不见得能想到鄢彩宏。接触过鄢彩宏的人对他的印象是低调、城府很深。“鸿仪系”资本崩溃后,鄢彩宏的一位中学同学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腼腆的鄢彩宏是背后的资本大佬。

鄢彩宏是湖南常德人,少时不起眼,曾在湖南驻香港办事机构任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鄢彩宏涉足服装、建材和房地产领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没有在实业上走下去,他感觉“那条路太慢”。他日趋高端的人脉关系和香港背景,加上前期经商创业的成功让他逐渐膨胀,他要玩资本。在一次小圈子聚会中,他说自己应当“低调务实,志存高远;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所谓鸿仪系,是指鄢彩宏以早年设立的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起家,通过资本运作控制了一批上市公司。从1994年开始,鸿仪系以湖南为基地,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鸿仪帝国,盘根错节,使得外界人士根本无法理清这个错综复杂的企业群。蛰伏了多年后,在2002年国有股转让热火朝天时鸿仪迅速浮出水面。通过注册在上海的上海鸿仪,鄢彩宏借壳张家界、入主国光瓷业、拿下湘酒鬼股权,先后控制张家界、国光瓷业、嘉瑞新材、湘酒鬼和亚华种业五家上市公司。初出茅庐的蛮子让老资格都敬畏三分,当时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总说道:“湘军悍勇。湖南的资本玩家也是如此,鸿仪肯定是预见到新机会,这些人都有比别人早看到几步的本事!”值得注意的是,低调的鄢彩宏是清华大学EMBA班第一届学生,他的同学里还有自己的副手、湖南鸿仪的名义董事长侯军。

鸿仪系自我介绍是: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上市公司重组、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大湘西旅游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国际合作、教育、民生及社会公益事业等一系列举措,发展成为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数十家企业实体、横跨产业与金融的现代实业集团。无论是湖南鸿仪还是上海鸿仪,都不会出现鄢彩宏的名字。自从鸿仪涉足资本市场,通过担保、融资、认购,到再担保、再融资、再认购的路径„„鸿仪系的泡沫愈来愈大。其中风险传递到后来已不是鄢彩宏凭个人的关系与实力所能应对。前几次出现资金危机,鄢彩宏都有惊无险地度过。据说,他认为这是天佑,每年除夕他都要到衡山上烧新年第一炷香,光烧香的钱就打把打把的。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鄢彩宏、改变了鸿仪系。2004年6月7日,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被湖南省纪委“双规”,鄢彩宏也被带走“协助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暴露鸿仪资金问题,造成各路银行向鸿仪逼债。3个月后,被湖南省检察院正式批捕,同时批捕的还有侯军。2004年8月16日,上海银行将拖欠7600万元到期贷款的被告上海鸿仪、国光瓷业、张家界、嘉瑞新材和上海沪荣物资等公司告上法庭。

据有关资料显示,鸿仪系控股的三家上市公司净资产合计只有约6亿元,账面货币资金几近枯竭,而三家公司的银行贷款合计却高达17亿元,贷款担保总计超过22亿元,担保中大部分属于对鸿仪集团的违规担保,由于鸿仪集团已经没有清偿能力,这部分担保责任风险巨大。一位熟知鸿仪内情的人士说,鸿仪在连续出手收购几家上市公司后,耗费了不少资金,但鸿仪并没有能通过这些公司获得新的融资。

2007年,鄢彩宏重获自由,并传闻可能重整旗鼓。鄢彩宏继续保持神秘,就是他的亲信都不一定知道他的行踪。早在2006年,证监会对鄢彩宏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这更加剧了鄢本人退居幕后的选择。

湖南本土的《企业家天地》杂志给鄢彩宏进行了阶段性的评价:“曾经惊涛骇浪的湖南资本市场,鄢彩宏的名字以及他一手缔造的鸿仪系在某种程度上都被打上了时代的标签。提及鄢彩宏,更多的人会如此评价:他是资本湘军的启蒙师,或者,是那个时代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有个事实是,不甘寂寞的鄢彩宏依旧在悄然地积极奔走,当年鸿仪系旗下的上市公司全部陷入债务危机,而大本营湖南鸿仪却依然完好无损,这将是鄢彩宏重振旗鼓的最后筹码。”

鄢彩宏准备发力,他的同届同学黄俊钦却还在等待判决。

黄俊钦

曾经被视为中国商业榜样的汕头商人黄俊钦和他弟弟黄光裕,几乎到了双双入狱的境地,可谓难兄难弟。黄俊钦比黄光裕年长3岁,1986年,20岁的黄俊钦携弟黄光裕到北京打拼,创立国美电器(微博)。1993年,兄弟俩对生意发展方向发生分歧,黄俊钦离开国美电器,投身房地产业。后两人分别创立的“新恒基系”和“鹏润系”,涉足家电零售、房地产、资本等市场,成为中国民营商业中非常强劲的一股力量。黄俊钦所属的新恒基集团开发的项目包括新恒基国际大厦、北京静安中心、鹏润大厦等多个商业楼盘。2008年11月18日,黄光裕案发被控制。9天后,11月27日,黄俊钦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被北京市公安局(微博)监视居住,此后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在被羁押了两年多以后,2011年3月30日,黄俊钦案第一次开庭审理,他被诉合同诈骗、内幕交易、偷越边境、单位行贿四项罪名。其中,2006年至2008年间,直接或指使他人给予公安部经侦局原副局长相怀珠等5名国家工作人员的款物折合人民币456万余元,企图寻求其庇护。

据公开的起诉资料,早在上世纪末,黄俊钦就指使下属做了各个贷款公司的虚假财务报表,用于申请贷款,在中行北京分行流动资金贷款2.09亿元未归还。

2004年6月,中行北京分行将上述贷款划转至北京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办事处。信达公司北京办事处继续催收新恒基公司贷款,新恒基总公司仍以资金紧张为由,不履行还款。2005年4月,信达方面将贷款公开招标转让,黄俊钦指令其控制的关联公司中鼎鑫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低于债务总额的价格投标并中标,企图直接逃废债务1.4亿余元,因被发现系关联交易而叫停。直到黄俊钦案发后,新恒基总公司才将贷款本金全部归还。

北京新恒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是医药企业ST金泰的第一大和第三大股东,黄俊钦正是这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检察机关指控黄俊钦的内幕交易罪是因为黄俊钦于2006年9月接受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建议,同意向该公司注入优质地产项目资产。后黄俊钦于2007年2月9日至3月5日间,指定累计买入“ST金泰”、“*ST金泰”股票280余万股,成交额1000余万元。同年7月9日,山东金泰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了相关信息后,黄俊钦又指令将282万余股股票全部卖出,成交额共计人民币2731万余元,获利1720余万元。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再次开庭,对黄俊钦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内幕交易罪、偷越边境罪及单位行贿罪4项罪名进行了简单的质证,未进行宣判。

康日新

如果制作一份中国EMBA学员权力榜,康日新肯定是头几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康日新在56岁的时候结束了职业生涯,提前“退休”,因为他的余生将在监狱里度过。这个水电站工人出身的央企高管曾经希望自己告别职场时能够得到敬业、不谋私利的评价,现在看来,这些话像是一种讽刺。

2009年8月,康日新因“重大违纪”被中共中央纪委带走,接受调查—2009年底,他被开除党籍。2010年11月,康日新以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原因是“2004年至2009年间,被告人康日新利用担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兼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60万余元。”

康日新的落马引起了业内的震动,也有人不相信他会陷入经济犯罪的泥潭。任总经理的数年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经营上获得了长足进展。有一组数据是这样的:中核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132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366亿元,年均增长23%;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2.4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亿元,年均增长82%;连续5次获得国务院国资委考核A级;全集团人均年收入5年翻了一番。康日新也给人低调、不喜娱乐的印象:他第一次打高尔夫球时很不自在,并一直在找两只手套。

康日新栽在“钱”上还有个未经证实的说法。一是康日新在核工业项目招投标上与相关方进行灰色交易。二是2008年康日新挪用公款委托理财炒股,由于股市持续低迷,这些投资出现了大幅亏损。有关人士进一步分析,康日新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闲置资金产生更多投资收益,为集团获得更好的业绩,但中国股市在2008年的惨淡令这些投资被套牢。

康日新是工程师出身,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任职于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技术岗位。2002年,康日新成为清华大学第一届EMBA班的学员。据他回忆,在这个班学习的3年时间里,他在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上收获很大。据说康日新凭借在这个班上学到的知识,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节约了十亿元的支出。

陈正贵

前文提到“打飞的”赴京就学的人就是陈正贵,他是康日新的同班同学。2003年,他报名就读清华大学EMBA课程,是清华大学EMBA02D班班长。在2004和2005年,他每个月需要抽出四天时间,从昆明飞到北京上课,他戏称这是“打飞的”。他回到公司后,结合自己在EMBA课堂的学习内容,编写一些课程,给企业内的中高层讲课。

2007年,收受贿赂4000万元的前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胡星被判无期徒刑,而涉及此案的12位相关人员也被检察机关起诉,其中就有昆明城建投资公司总经理陈正贵。

1997年,胡星任昆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此前,胡星和陈正贵就是关系密切的好友,而陈正贵一度不得志。胡星获得升迁后,陈正贵为了继任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职。向胡星行贿30万元。根据检察机关提供的资料,2004年至2005年间,陈正贵利用担任昆明绕城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的职务便利,在该公司开发国道昆明东连接线的项目中,以借款为名,向深圳市的一家投资集团索要了港币600万元。据说是陈正贵从中运作,这家投资公司才有机会到昆明投资。陈正贵承认了向胡星行贿的事实,但没有接受索贿的指控,并坚持是借款。陈正贵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陈正贵有高学历,同行也认为他工作能力强,他还是一位比较出色的业余高尔夫球选手。他1989年获得硕士学位,进入云南省交通厅工作。

陈九霖(微博)

“曾经大起大落但乐观向上的CEO”,这是陈九霖在微博自我简介里的一句话。

陈九霖是一个在公司经营上有不俗能力的人。1996年,中国创立中航油(新加坡)运输私人公司(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时,所有现金只有21.6万美元,除掉租房和办公用品外,所剩无几,连办公室都是向中石化借用的。陈九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起家的。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经营水平上的巅峰:投资6000万欧元收购了西班牙石油设施公司CLH5%的股权;收购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的33%股权。陈九霖为了实现梦想,敢赌敢冒险,这个未竟的大业压垮了陈九霖。

2003年起,陈九霖掌控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后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小有斩获。中航油此次所从事的主要是场外石油衍生品交易,并不是交易所内的石油期货交易。场外衍生品交易与交易所内的石油期货交易相比,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交易的过程密不透风,风险要比交易所场内交易大得多。

2004年1月,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上涨,公司经营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亏损时,陈九霖本来已经通过口头和书面指令决定斩仓,但是,在高盛公司和中国航油交易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们的坚持下,陈九霖最终选择了对方提供的“挪盘”(买回期权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风险增大指数无法测量)建议。

这年6月和9月又犯下了同样的错误,10月油价再创新高,结果使公司石油期权(卖空)总交易量猛增为5200万桶。但无论是高盛还是中国航油交易员等专家都没有告知陈九霖,如此大量的期权业务需要多大的保证金做后盾。

后来,市场油价下来了—比中国航油卖出期权的价格低了好几个美元一桶,可中国航油终因资金链的断裂,中途被高盛和三井等逼仓而出现了巨额亏损。

11月30日,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陈九霖通过资本手段搭建石油帝国的梦结束了。

2005年6月9日,陈九霖等五名中国航油公司的高管正式被新加坡检察机关提起控告,陈九霖面临包括未如实发布消息、涉嫌内幕交易等多项指控。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辩论,2006年3月21日下午6时,位于新加坡牛车水的初级法院24庭,陈九霖以欺骗德意志银行、没有及时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披露信息等罪名被判入狱4年3个月,罚款33.5万新元。在新加坡,中航油事件被认为是自1994年巴林银行破产案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事件,并且再度引发对于新加坡金融控管当局在监督方面是否有失职的争论。

事后,陈九霖这样评价自己:“中国航油亏损后,我本人和我创立的模式被人贬低到一无是处。可恰巧是当年的那套模式,促使中国航油集团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陈九霖在湖北黄冈的农村长大,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后来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EMBA。据说,陈九霖17岁那年,母亲给他算命,预测他在43岁时遭遇坎坷,但终将渡过劫难。2009年春节,陈九霖重获自由。2010年6月,他出任大型央企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下属的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去年12月6日,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举办上市十周年庆祝宴会,陈九霖未获邀出席。觥筹交错之际,“陈九霖”的名字被各方来宾小心翼翼地避开。

李向东

一次原本或许没有多大意义的谈话,却掀起了中国移动(微博)反腐败的一波大浪。

2010年3月25日,国家审计署派小组进驻四川移动,当天下午工作人员同四川移动数据部原总经理、中国移动音乐基地创始人李向东进行了一次内容已经不得而知的谈话。几个小时后,李向东突然消失。当时通信业界有传闻,李向东携带了4亿至6亿元人民币潜逃至加拿大。原因是2003年,李向东的妻子、时任四川电信(微博)实业集团副总经理的姚红突然离职,并在随后移居加拿大。据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中国移动内部有人向总部举报李向东操纵SP(移动增值服务)公司并从中获利。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也在新闻节目中曝光中国移动在增值业务领域涉嫌传播黄色内容,中国移动对SP的管理遭到抨击。审计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0年初先后进入中国移动审查,与移动运营商们合作的SP也首次被纳入审计范畴。“由于很多问题说不清楚,李向东选择了出逃。”知情人士透露。

时年45岁的李向东不仅有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还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EMBA.2005年,李向东极力说服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总经理李华,并由李华向中国移动总公司提出申请,在成都建立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将全国各省、市及自治区的彩铃接入权收归该基地。中移动总公司也欲借此增加话语权,进而主导产业链。2006年春节,基地12530网站与央视“春晚”同步直播,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就一直在这个产业链中牢牢占着主导地位。至2009年末,据中国移动总公司财务报告显示,由无线音乐基地带动的音乐增值服务,整个移动网收入达到了220亿元,这个数字占中国移动总公司全年收入的4.2%、增值业务收入的16.8%.中国移动音乐基地设在成都后,负责人李向东一夜间大权在握,全国的每位SP服务商,都必须得到他的批准才能取得资质,否则就无法进入移动音乐增值这个链条。移动音乐(彩铃)也激活了当时走向衰亡的中国唱片业,李向东被业界视作财神,成为音乐行业的从业人员争相拉拢的对象:因为唱片公司、彩铃制作和分销等各类增值业务公司能否被纳入中移动的销售体系,都是中国移动数据部说了算。李向东的地位随着中国移动无线音乐的发展而迅速提升。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仅仅几年,李向东在中国无线音乐界建立了“教父”一般的地位,亚洲四大唱片公司全球高层每次来华几乎都要拜会李向东。据说即使是王力宏、蔡依林这样的台湾大牌明星来大陆进行推广,也必须要赴川拜会李向东。据《时代周报》的报道,李向东打网球,很多SP服务商们也开始学网球,李向东开始玩高尔夫,SP服务商们也跟着打高尔夫。一直到出走之前,每逢周末,李向东一直接到打球邀请,要么是北京、要么是海口,来回都是头等舱。

前文所谓“说不清楚”的问题,是在李向东担任四川移动数据部负责人的十年时间里,有多位亲朋成立相关联的公司,而背后控制人很可能是李向东。

“李向东出走后,留下的网球拍和高尔夫杆一大堆,如果把他自己用不了送亲朋好友那些全加起来,差不多能装满一个小箱柜货车。”据一位知情人透露。

李向东在消失两周后归案。

王益

2008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副行长王益被中共中央纪委“双规”。2009年春节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签发逮捕令,以涉嫌受贿罪对王益实施逮捕。这位“文艺中年”在秦城监狱中等待判决。案发前,王益先后担任过证监会副主席、国开行副行长,他还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并协助创办了光华EMBA。据说在上世纪90年代末,每年收费一万美元的光华EMBA金融班中大多数人是王益组织进来的,这些人都是冲着王益的官员背景而来。说王益是“文艺中年”,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热爱音乐,不仅用电脑作曲,还举办音乐会。任职国开行副行长时,王益创作了《神州颂》,并由中国交响乐团在全国巡演。财经评论员叶檀曾说,王益被“双规”是德隆系倒台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事件,因为它昭示着最高层肃清股市秩序的决心不可动摇,中国有关方面有勇气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大迷障。

身居高位的王益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做了什么?检方指控称,王益收受贿赂总共为三大笔,总额为1190万元。第一笔受贿金额538万元,来自深圳市利联太阳百货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涛,他从王益手中获得了湖南境内两条高速公路的投资机会;第二笔金额630余万元,由云南昆钢朝阳钢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宏提供,部分是经王磊(王益弟弟)之手;第三笔金额来自于另一名叫王磊的“掮客”,他在为其他人争取贷款时获得300万元好处费,分给王益30万元。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刘某曾经和王益有过恋情。刘在北京东直门某小区买了一套房,月供上万元。王益让李涛给了刘200万元,用于偿还房贷。后来王益事发被调查时,他让刘把200万元还给李涛,并让刘给了李涛4万元利息。刘卷入王益受贿案,一度让这桩案子有了桃色味道。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0年6月15日对王益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王益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崔斌

过去的10年,一个叫崔斌年轻人通过在媒体广告经营方面的出色表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过去的1个月,身为《京华时报(微博)》总经理的崔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因为他充当了一次不光彩的掮客。1月8日,崔斌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免去《京华时报》总经理职务,他担任副总裁的文化中国传播集团也将高管名单上其名字抹去。

2010年夏天,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达芬奇密码”节目让我们知道了达芬奇不止是意大利艺术大师,也可能是伪造名牌家具的销售商。这期节目让名为达芬奇的家居公司饱受舆论指责、接受工商、税务等机构的调查,更让其经营状况一落千丈。达芬奇公司的股东急了,他们下意识地想到了通过潜规则手段来平息这次**。根据《新世纪周刊》在之后的跟踪报道,“达芬奇公司造假”有可能并非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所说的那样。

根据《新世纪周刊》的报道,7月14日,达芬奇家居(微博)董事黄志新通过北京一位地产界人士与崔斌认识,此时崔斌的身份是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总裁。崔斌告诉达芬奇家居公司的人,他认识制作“达芬奇密码”这期节目的人。崔斌让黄志新与一家广告公司签署了一份300万元的公关顾问服务合作合同,聘请该公司与各大主流媒体“深度沟通”,帮助达芬奇家居平息事件的负面影响。以后一直是崔斌帮助达芬奇方面同央视的记者见面。

公开的资料中,崔斌在吉林大学读本科,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MBA学位。1997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负责海外版的广告,2001年由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邀请出任《京华时报》副总经理兼广告中心主任,2003年在上海出任《青年报》总经理,2006年出任世通华纳传媒之执行董事。曾获中国传媒十大经营人物、中国十大传媒创新人物。2009年的一次采访中,崔斌曾经说自己是“中国媒体市场化进程中的经理人标本。

第二篇:校友通讯

校友通讯

2008年第4期

(总第6期)

本 期 要 目

●关注母校

·党委书记周应佳参加“2008教育发展论坛”会议

·省学位办领导来我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2008年暑期务虚学习会在洪湖举行

●校友会动态

·襄樊学院各地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 卧龙的足迹

·如椽之笔写风流——记襄樊一中数学特级教师王勇

襄樊学院校友会

2008年8月31日

●关注母校

党委书记周应佳参加“2008教育发展论坛”会议

2008年7月19日、20日,“2008教育发展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会议由湖北省教育厅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旨在对我国未来一定时期教育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湛,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副主任周满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献君,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等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省内部分学校领导、地(市、州)教育局局长等参加论坛,我校党委书记周应佳作为论坛特邀学者应邀出席。

本次论坛会议以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分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教育改革的国际环境”等四大单元,围绕“如何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等若干主题,先后由王湛、范恒山、谢维和、戴家干、张力、周满生等领导、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周应佳书记作为第三单元圆桌论坛的佳宾,针对“教育热点问题”作了简短发言。周书记提出的“二本院校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等高校发展与改革的现实问题,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积极肯定。

路钢厅长在总结讲话中认为,本次论坛“时间短、内容丰富、佳宾层次高、论坛质量高”,论坛“有思想、有观点、有讨论、有启发、有收获”。路厅长指出,会议为湖北教育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提供了一个框架,为今后五年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提出了重要思路。要求与会人员针对如何处理政府、社会和学校关系等现实问题认真思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省学位办领导来我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7月31日上午,湖北省教育厅学位办韩习祥主任、张文斌副主任莅临我校指导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在李儒寿院长的陪同下,在致远楼四楼会议室听取了院长助理刘伦钊关于学科建设工作的详细汇报。

我校现在3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在规范本科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同时,紧紧抓住学科建设

这个龙头。2002年,学校确定了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原则。2006年,学校发布了《襄樊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年,学校再次制定了《襄樊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其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左右,学校力争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4-6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按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化学与化工学科群、材料科学学科群、车辆制造与自动化控制学科群、历史文化与旅游学科群、经济管理学科群等6个学科群开展建设。

目前,我校拥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立项建设的拟增列硕士学位点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质课程8门。现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4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56人;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有9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学校设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聘请7位知名学者为学校“隆中学者”特聘教授,聘请37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有27名教师被武汉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在听取汇报后,两位同志给予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发展步伐稳健、目标明确、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建设思路清晰合理、措施具体得力等,同时并对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下一步发展和规划给予了很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并希望襄樊学院继续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坚持以科研为抓手,带动学科建设。他们相信,襄樊学院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更上新的台阶。

学校领导班子2008年暑期务虚学习会在洪湖举行

8月20日、21日,学校领导班子2008年暑期务虚学习会在洪湖蓝田集团举行。全体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计财处、学术委员会、高教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会。会议由党委书记周应佳主持。

学习会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学校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交流,对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建设、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学校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建设发展,特别是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学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下一步如何发展,要认真思考,认真谋划。

在学习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谋求学校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打破旧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眼界要更开阔一些、境界更高一点,要立足于加快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思考学校的发展,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等思想观念,强化开放意识,跨越发展。要改革现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发全体师生的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校友会动态

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在京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7月26日,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盐饭店举行。襄樊学院原副院长朱新义,现任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王守忠、教务处副处长马永军等嘉宾和40余名工作、生活在北京地区的校友代表出席了会议。从77级到03级,各届在京工作的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回忆往昔指点江山,激情澎湃的岁月;共叙山高水长的同窗情谊;同贺母校北京校友会的成立。整个会场内充满了浓浓的校友之情。

成立大会由84级校友李林同志主持。92级校友段仁保同志代表北京校友会筹备组做了筹备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87级校友、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万建军同志当选为第一任会长。万会长首先代表理事会发表了讲话,他就北京校友会今后工作的展望、怎样为校友做好服务等方面谈了很多诚恳的、切合实际的想法。万会长表示: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成员将会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竭尽全力为北京地区的校友搭建一个加强联络、增进友谊的公共平台。为母校襄樊学院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随后,校友代表李志刚、鲜铁可、廖红漫依次发言,他们都对北京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和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襄樊学院在各地成立校友会即增进了校友之间的联系,也增强了校友和母校的联系,意义重大。最后,王化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王书记指出:首都北京人杰地灵,精英荟萃,校友们在京城不同岗位上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为母校赢得了声誉,增添了光彩!他指出校友会要根据“两加强,三服务”开展各项工作,在促进校友事业发展、促进母校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北京地区登记的校友近400人。

襄樊学院保康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3日,襄樊学院保康校友会成立大会在保康县教育局会议室举行。襄樊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等嘉宾和50余名校友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推选76级校友肖明诚同志担任保康校友会会长,张祖涛同志任秘书长。目前,保康县登记的校友达到760多人。

襄樊学院宜城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5日,襄樊学院宜城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宜城宾馆举行。襄樊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等嘉宾和近40名工作、生活在宜城市及周边乡镇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5级校友尚瑾同志担任宜城校友会会长,李秀东同志任秘书长。目前,宜城县登记的校友达到820多人。

襄樊学院咸宁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6日,襄樊学院咸宁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咸宁市举行。襄樊学院纪委书记魏跃春等嘉宾和近30名工作、生活在咸宁地区各地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91级校友熊鑫同志担任咸宁校友会会长,汪新炳同志任秘书长。

襄樊学院十堰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8日,襄樊学院十堰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十堰市举行。襄樊学院副院长、校友总会秘书长丁世学等嘉宾和近70名工作、生活在十堰地区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2级校友王大林同志担任十堰校友会会长,朱德华同志任秘书长。目前,十堰地区登记的校友达到360多人。

襄樊学院孝感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20日,襄樊学院孝感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孝感市举行。襄樊学院体育学系党总支书记何忠等嘉宾和30多位孝感地区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78级校友夏金元同志担任孝感校友会会长,朱健同志任秘书长。

襄樊学院上海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23日,襄樊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101会议室举行。襄樊学院党委副书记、学校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等嘉宾以及生活、工作在上海的30多位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由82级校友李炳安主持。会议讨论通过了襄樊学院上海校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上海校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理事会成员。会议推选77级校友周襄文同志担任上海校友会会长,黄辞海同志任秘书长。目前,上海地区登

记的校友近300人。

襄樊学院鄂州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26日,襄樊学院鄂州校友会成立大会在鄂州市凤凰山庄国际会议厅举行。襄樊学院副院长、校友总会秘书长丁世学等嘉宾和近30名工作、生活在鄂州市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1级校友夏汉桥同志担任鄂州校友会会长,陈绪满同志任秘书长。

襄樊学院南漳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31日,襄樊学院南漳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南漳县林业局会议室举行。襄樊学院副院长李本林等嘉宾以及30多位工作、生活在南漳县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0级校友李光斌同志担任南漳校友会会长,方明同志任秘书长。目前,南漳县登记的校友达到580多人。

●卧龙的足迹

如椽之笔写风流

——记襄樊一中数学特级教师王勇

王勇,湖北省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湖北省教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优秀教师,襄樊市首届名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湖北襄樊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长期从事中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绩斐然,已在《数学通报》、《中国考试》、《考试》等30余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数学科普读物200余本,近20次获论文或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多次被评为襄樊市“杰出青年”、“模范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现任《高考》期刊“数学栏目”主持人,《课堂内外》、《数学教学研究》、《中学理科》等杂志社的特约编委,《求学》、《高中生》、《中学生数理化》等杂志社的特邀撰稿人。

一、年轻有为,25岁下派任副校长

1984年,襄樊市市属重点中学——襄樊一中,分配来了一位年仅18岁的瘦高个儿数学教师。谁也没想到这位毕业于襄樊学院(原襄阳师范专科学校)的小伙子17年后竟成了目前湖北省最年轻的数学特级教师,竟成了全国著名数学学科带头人。到了襄樊一中的王勇老师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如锥处囊,逐渐成了一块很有成色的、闪闪发光的“金子”。经过六年的锻造,王勇老师英姿勃发、豪情万丈,于无形中成了领导赏识的对象。王老师到襄樊一中的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团委副书记。1991年年仅25岁的王老师得到领导的高度信任,被下派到襄樊市第十三中学挂职锻炼,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期间,王勇副校长带领十三中全校教师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短期内使十三中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使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在期间指导了该校青年教师张明安、颜国学等,使他们迅速成长为襄樊市第十三中学的后备良才。王老师的突出工作业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著作等身,二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自踏上三尺讲台,王老师就深感现在的学校真正缺乏的不是教书匠,而是缺乏科研型教育者。王老师懂得只有善于总结教学规律的老师才会真正使其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于是王老师教学之余拿起了手中的笔,没想到这笔一拿就一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王老师自1989年开始至今已在30余种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在《数学通报》、《中国考试》、《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数学杂志》、《中学数学》、《数学通讯》、《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教研(数学)》、《数学教学研究》、《考试》、《求学》、《高中生》、《中学生》、《高考》、《高考金刊》、《中学生数理化》等各种学术刊物上都常见其作。其中《一堂开放式的数学复习课》、《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高三数学总复习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反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作用》、《高考数学总复习要注意“十化”》、《高考填空题中的创新题型剖析》、《小题大作,价值连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点尝试》、《例谈解题中的重要策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参数时常犯错误剖析》、《排列组合应用题中的分配分组问题导析》、《动态几何题分类解析》、《有关的试题的“交汇性”》、《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等文章不知令多少老师、学子获益。更可贵的是王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2001年成功登上中学教师的塔尖——被破格评为特级教师之后而驻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是勤耕不辍。王老师近年写的《动态几何问题分类解析》一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权威期刊《考试》(2002年第1期),连续在《求学》杂志上发表长篇文章指导学生科学备考;《高等函授学报》曾连载王勇同志四篇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系列文章。王老师现是《高考》、《课堂内外》、《数学教学研究》等八家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和通讯员;是《求学》、《高中生》、《中学生数理化》等杂志社的特邀撰稿人;名字被列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及《中国数学教育名人辞典》。认识王老师的人称王老师这人是勤奋的、和蔼的,但王老师更厉害的是他手中的笔,他那如椽之笔让人深感可望而不可及,让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王老师主编或参编数学科普读物200余本,如《初中数学标准化试题分类精编》、《高中数学总复习》(下册)、《立体几何一题多解》、《著名不等式》、《数学能力培养与训练》、《青春的旋律》(德育辅助教材)、《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高中数学复习与测试》、《初中数学竞赛辅导》、《高考任我行》、《高中总复习精典聚焦》、《高考新知本(数学)》、《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等。

那么王老师是不是只会“动手”而不会“动口”呢?非也。许多听过王老师课的学生都说:听王老师讲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王老师真是天才演讲家。王勇老师不仅善于总结教学规律而且善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王老师常年自费订阅教育教学杂志60多种,博采众家之长。他授课很讲究艺术性,深受学生欢迎。王老师多次在校级、市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教学效果十分显著。1991年4月主讲的初中毕业年级复习示范课的教案已选入全国师范类统编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1992年10月在全市高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中,“立几绪论”课荣获一等奖;2000年5月主讲的高三年级复习示范课“高考填空题中的创新题型剖析”,反响强烈,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已在湖北大学《中学数学》2001年第2期上发表。他1994年任班主任所带的高中毕业班的高考成绩,单班上省线44人,数学单科过省有效线48人,名列襄樊市首位。1997年及2000年两年的高考数学成绩单班过省有效线人数均超过50人,名列襄樊市前茅。他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级教练员,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曾荣获省二等奖。

三、春风夏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王老师深知一个人再能干、本事再大,他也不可能撑破天。一个老师再能教,他也不可能去教所有的学生。社会需要精英,更需要群才。所以王勇老师课余总是热心辅导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作出了显著贡献。1993年至今,王老师一直热心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教法,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辅导青年教师撰写教学、教研和科研论文。以“传、帮、带”的形式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王老师在本校所指导的青年教师有叶德凤、余学东、王必挺、吴天伟、李园等。这些青年教师现在不仅均已成为襄樊一中的教学骨干,而且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也发表了数篇教学教研论文,经王老师悉心指导的青年教师共计20余人。由于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因而王老师倍受青年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四、心虔志诚,勤勤恳恳为襄樊一中发展尽己力

王老师为人正直,勤劳朴实,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计名利,勇挑重担,为襄樊一中的生存和发展操真心,办实事,深受襄樊一中教职工的信任。他自费订阅党报党刊,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做到深刻领会,切实掌握;他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参政议政。

首先,王老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把“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难,释学生所疑,纠学生所错”作为自己的执著的追求。他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所带的班多次被评为

“红旗班”。他的学生多次在市大型竞赛活动中崭露头角,屡占高枝。王老师爱生如子,曾资助多名家境贫寒的学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还以书信的形式为全国各地数百名中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王老师知道只有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更有利地为他人服务。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王老师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王老师在任校团委书记期间,襄樊一中团委多次被团市委授予“红旗团委”光荣称号,他个人多次被评为“模范团干”。这期间他参编了《青春的旋律》(德育辅导教材),在《学校思想教育》(1992年第3期)上公开发表论文《办好少年团校加强团前教育》。

王勇老师任襄樊一中教导处主任期间,起草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和教师奖励细则,如《襄樊一中教师教学工作规范58条》、《襄樊一中教学质效奖奖励细则》、《襄樊一中学生评教实施方案》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为襄樊一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协调下,教导处工作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多次被评为“文明科室”。他个人在中层干部年终评议中,得优次数一直排在首位,这充分体现出王老师具有很强的教学管理能力。为此《襄樊日报》(2004年5月30日)“名师风采”专栏以题为“耐得住寂寞的特级教师”专题报道了王老师的先进事迹。

随着王老师工作业绩的彰显,他不但赢得了上级的肯定,也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1987年、1991年、1995年三次被评为襄樊市“教坛新秀”;1987年被团市委评为全市“青年新秀”,并荣立一等功;1992年,被市政协授予“创三新”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评为襄樊市“高中骨干教师”;1999年被评为襄樊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襄樊市“百名青年教师标兵”;2001年被襄樊市委、市政府授予襄樊市“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被评为第四届“襄樊优秀青年人才”;1989年、1994年两次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聘为廉政建设监督员,被市公安局聘为警风警纪监督员。其他各类奖励还有20余项。

五、张弛有道,尽显英雄本色

看了以上种种介绍,有些人一定认为王老师是位十足的工作狂,缺乏生活情趣。恰恰相反,王老师不仅会工作而且会娱乐,不仅工作干得好而且各种文体活动干得也好。王老师对学生主张要会学习,该玩时就好好玩,该学时就好好学。其实王老师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的,干工作时一定要拼命干,需要放松时一定要好好放松。王老师身高臂长,天生是块打排球的料,所以不管是在学校排球队还是在市排球赛场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看到赛场上他那生龙活虎的样子,让人根本看不出来他已是四十出头的人了。而且王老师在赛场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每球必争,每一险球拼命去救。谁要是打不好,他就和谁急。看着他那认真劲儿,有些老师感叹王老师打球真如其做人。另外,王老师羽毛球水平也很高,围棋也是业余初段,中国象棋水平更是十分了得。同时王老师还有一绝,那就是他担任婚礼主持人绝对是准专业水平,王老师至今已主持婚礼100余场。虽然王老师取得了如此的成绩但他依然很谦虚。襄樊一中年轻老师常常表达对他的钦佩之情,可王老师却说:“你们只要愿意拿起笔,说不定比我还要强。再说这些成绩都是过去的了,以后我还要更加努力。”

那么,在此就让我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仰候一个更加风流的人物——王勇老师吧!卧龙的足迹远方有一片洁白的云!

第三篇:采访校友心得录

采访校友心得录

2014年的暑假,注定会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假期。

这次赶上了学校的80周年校庆,因时推出的寻访老校友的活动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实践机会。我就是在上述心态的影响下接受并开始这次的寻访任务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且不说我作为南医的学子理应为母校做出一些贡献,就我们个人而言,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的舅舅韩伟就是一位毕业于南京医学院的前辈,他现在在北京的一所医院工作,恰巧暑假时他回徐州探望外公外婆,我便在外公家里进行了此次采访。我的舅舅,为着家人,为着自己的心,不断地学习、进步、攀登,开拓着专业领域的新航道。为了去北京学习工作的机会,毅然放弃了在徐州工人医院做院长的机会。

通过对舅舅的采访,我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比照他的人生轨迹,我想我们会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虽然已离校多年,舅舅对学校依然怀着炽热的感情,对我表达了很多对学校的感谢和祝福,南医的“烙印”已深深地镌刻在他身上。舅舅跟我说,每当他看到有人“非议”学校时,都会不顾风度的上前跟那人理论,他对学校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在想:五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南医,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南医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南医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舅舅的表情一样,为南医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南医人而自豪。

舅舅对我们这一代充满着期待,他认为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资本。也许一开始没有机会,但经过磨炼,就一定会有机会。有人轻易地放弃自己,那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不是社会的全部。社会有阴暗面很正常,但不要太极端。可能老一辈的人认为我们娇生惯养,这是一种代沟,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不能用绝对的思想去看待自己。那么如何适应社会呢,舅舅说要主动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自己。一方面,人要合理地定位。正确地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有什么特长,本领,自己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等等,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刘翔,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所以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十分关键。另一方面,我们要合适地走位。人不一定要从一而终,要学会改变。

总之,这次的寻访活动让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我十分庆幸有这次实践的机会,因为它,这个暑假有了特别的意义。我也很高兴能为学校80岁的“生日”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与广大的老校友们一样,我祝愿学校和她的学子们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作为我自己,也会不懈的努力,相信有朝一日,当我回到母校时,能被贴上“出色校友”的标签。最后,衷心地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契机和前辈们辛苦的付出,我们会一代一代地刷新学校的光荣。

第四篇:25期校友通讯doc - 新年贺词

新 年 贺 词

尊敬的各位海内外校友:大家好!

很庆幸,世界末日并未到来,我们又迎来了金蛇狂舞之年!

我谨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向海内外校友致以新年的祝贺!祝老校友们福寿康宁!祝年轻的校友们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在金桂飘香的的美好十月,我们欢聚在“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共同庆祝金陵女子大学建立97周年和金陵女子学院成立25周年。新老校友们对母校源源不断的的挚爱,让我们享受到生命的丰盛与永远的生机,“厚生”精神将永远是金女院和谐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此,我深表敬意和感谢!

回首2012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2012届毕业215名本科生和19位研究生,他们中有27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项奖励。本科生就业率为100%,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近20%,出国读研的有10人。2012级本科招生199人,研究生25人,生源质量很好。

6月学院召开了第五届世界女子教育大会,研讨“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问题——全球与本土经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印度、阿联酋、沙特、津巴布韦、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30多所女子院校的100位专家、教授,共同分享了女性教育的成果与经验,促进了各国女子学院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世界女子教育水平。在这次盛会中,全院师生同心协力,表现了高水准的学术境界、高素质的人文修养、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内外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位校友,我来金女院工作已经七年了,七年中,我得到了“厚生”精神的滋养,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价值。非常感谢大家的厚爱和宽容,感谢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如果说金女院在这七年中有了一些进步,也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今年我已到了政府规定的退休年龄。学校已为金女院考察配备了一位新院长:赵媛教授。她是一位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的女士。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她的工作。期望金女院在新院长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期望金女院继续以依托江苏、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的视野,为妇女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使金女院成为社会公认的培养精英女性的摇篮,成为社会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园。为把金女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女子学院,大家好好努力,天天向上!

金陵女子学院院长 钱焕琦

2012年12月

学院新院长--赵媛教授

赵媛,女,1963年9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无党派人士,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起任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2012年底接任金陵女子学院院长。兼任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主任。第十届、十一届江苏省人大代表。

教学认真,是学生喜爱老师,教学成果丰硕。2000年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江苏省树勋教师教育科研一等奖,2005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奖,2006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8年再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地理、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低碳旅游及中学地理教育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主持世行贷款国家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重点教改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等。在《Energy Policy》、《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主编教材《可持续发展案例教程》、《南京地区地理综合实习指导纲要》、《江苏省地理》等10余部。

金陵女子学院成立25周年暨金陵女子大学 建立97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巍巍钟山,秀我金陵。百年女大,桃李芳菲。10月27日上午,金陵女子学院成立25周年暨金陵女子大学建立97周年庆典在南师大随园校区贻芳报告厅隆重举行。南师大副校长唐万宏、南师大前副校长黄涛、友好合作单位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刘金星、金女院前院长于忠喜、金女院全体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校友代表、来自香港、广州、北京、上海及省内各地的金女院毕业生、金女院师生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此次庆典由学院党委书记陈俊老师主持。

大会伊始,唐万宏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金女院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为学院可喜的成就感到欣慰,并大力倡导学子们以继承、发扬金女大优良传统为己任。钱焕琦院长则深情地讲述了吴贻芳老校长弥留之际关心金女院筹建工作的感人肺腑的情景,以及老校友们即使身处异乡仍牵挂金女院发展,在学院设立多项奖学金,为金女院的建设出资出力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感人的事迹引起会场人员的强烈共鸣。金女大校友代表王韵芳老师、新校友代表王鹏晖和在校学生代表李菁分别做了发言,在向院庆表示祝贺的同时,向恩师表达感激之情和继续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决心。北京校友代表孙建秋教授宣读了北京校友会的贺信。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红楼梦世界股份公司董事长刘金星作为合作单位代表作了发言,对院企合作充满信心,祝贺金女院前景辉煌。

在院庆大会上,学院还进行了颁奖活动。党委副书记杨素萍老师宣布了2012年金女院奖学金获奖名单。经过班级推荐及院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87位同学分别荣获了包括厚生奖助学金在内的12项奖学金。江希和副院长宣读了获得学院吴贻芳创新基金奖励的老师和同学名单。同时,三博教育基金会在我院设立学生科研基金,该基金会执行董事王波博士作了热情的发言。随后,主席台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发了奖状和证书。饮水思源,一代代优秀的金陵儿女和友好人士为学院设立的各类奖励基金,激励着后生莫忘进取,蓬勃向上、学无止境。

中午,学院领导、各系老师代表还与参会的全国各地的金女院毕业生进行了座谈,毕业生向学院汇报了自己的近况,并为学院学科建设和各地校友会建设献计献策,表示愿意出资出力。

下午,第五届金女院十月歌会暨院庆联欢在金女大老校友饱含深情的歌声中拉开了帷幕。《大中国》、《唱着歌回母校》、《We are from Ginling》曲曲意切,声声传情。岁月如歌,追忆如潮,往昔的求学时光仿佛重现,道尽与母校的深深情谊。随后,各个专业的学生表演的《青春纪念册》、《爱因为在心中》等十多首曲目,经典与现代相融合,为庆典营造了宽松温馨的气氛。《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全力以赴的追逐《最初的梦想》。怀想静谧的《军港之夜》,重温儿时的《歌声与微笑》,明快的节奏唤起我们珍藏的记忆。《站起来》,昂扬的曲调,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诉说着厚生永继的决心。短小明快的《北京的金山上》,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相亲相爱》的金陵儿女,也许未来相隔千里,但心却是自成一脉。

歌曲之间还穿插了舞蹈,维族同学表演的《天山少女》为整个庆典增添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北京校友会代表孙建秋教授的英语RAP,把对母校的热爱化作热情且富有现代气息的说唱,可圈可点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令全场感动的是92岁高龄的上海校友王明霞大姐,以优美的扇子舞和迪斯科表演为母校生日献上了一份祝福,年事已高却满怀热情地坚持演出,充分显示了老一代金女大体育人深厚的功底和对母校的深情。金女院教工艺术团伴着华尔兹悠扬的旋律,翩跹起舞,掀起庆典的又一次热潮。合唱《含苞欲放的花》曲调轻快,声声浅唱诉说着对金女院的无限眷恋。院歌《我们都是金陵的儿女》,高昂、铿锵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表达了金陵儿女要做祖国灯光的热情。

围绕院庆活动,学院还邀请海内外专家、知名校友来院为师生开设各类讲座40余场及交流活动。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金陵筑情,厚生永继。无论是曾经的老校友,还是注入的新血液,我们都在这里生生不息,见证历史变迁的沧桑,传承着金女大的“厚生”精神。脉脉金陵情,浓浓厚生爱,这已深深植入每一个金陵儿女的心田,成为激励女院后生进取拼搏、力争上游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金陵女子学院日益辉煌灿烂的明天。

(金女院许倩文、陈娣君、张可心、张巧雅)

金女院25周年庆 唐万宏副校长致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金陵桂香的时节,在共贺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之后,我们又欢聚一堂,隆重举行金陵女子学院成立25周年暨金陵女子大学建立97周年庆典。今日美丽的随园,新老校友和各位嘉宾齐聚,共襄盛典。在此,我谨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远道而来参加庆典的校友,并通过你们向金女大、金女院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对金女院全体师生员工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女子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915年的金陵女子大学,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金女大以“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为目标,致力于女性的解放和女子教育事业,着力培养女界领袖与精英,用“厚生”精神培育出的诸多校友,更使得金女大享誉海内外。金女大建立的女子高等教育体制和倡导的全人格教育理念,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成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也给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深刻的启示。

九十七载的岁月,充满着艰辛与沧桑;九十七年的历程,充满着光荣与梦想。金女大根深脉远、桃李芬芳、“厚生”育人、薪火相传。南京师范大学作为金女大的传承者,在建国后60年的奋斗中,始终注重发扬传统,并在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将“厚生”精神凝练融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校训之中,并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厚生精神成为百年南师的核心理念和精神传承。南京师范大学在百年深厚积淀的基础上,抢抓机遇,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学校坚持稳定规模、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建设方针,逐步构建起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深入实施“厚生育才战略”,大力实施“顶天立地战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已实现向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

金陵女子学院作为南京师范大学25个学院中的一朵奇葩,在成立至今的25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促进女性发展进步为已任,继承金女大的光辉传统。弘扬厚生精神,不断探索培养新时代精英女性的模式,学科发展提高,国际合作频繁,培养了数千计的高素质女性人才,发展成为国内办学层次最高、国际影响广泛的女子学院。同时致力于女性研究,为提升公民素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国策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共贺金陵女子学院成立25周年,学校将继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金陵女子学院的发展,努力将金女院建设成为一个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充满创新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女子学院。我们也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南京师范大学和金陵女子学院的事业发展,为“厚生”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发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祝本次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我们学校和金女院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祝各位领导、来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凝聚校友力量

传承教育理想

——钱焕琦院长在金女院建院25周年庆典大会上的发言 钱焕琦

尊敬的唐校长,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随园最美丽的季节。我们在此隆重举行金陵女子学院建院25周年暨金女大建校97周年庆典,我谨代表金女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来宾和校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在座的都是老朋友,就不详细介绍金女大的辉煌历史了。但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金女院成立的历史背景。

在祖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时任江苏省副省长、我们尊敬的老校长吴贻芳在一次校友联谊会上谈到:“台湾有一个50年代办起来的金女中,我们能不能再办一个金女大,来促进两岸的交流?”吴校长请校友们讨论如何发展女子高等教育。1984年91岁的吴校长在病中写信给亚联董管高校经费的劳比先生,询问教会资助的事。经过深思熟虑、多方酝酿,校长于1985年5月11日正式向江苏省政府写信提出筹建金陵女子学院的建议。吴校长在信中说:“为了培养我省四化建设人才,体现高等妇女教育的特色,并通过原金陵女子大学在国外的影响和关系,打通南京师范大学与国外文化科学交流的渠道,我经过长时期以来的反复考虑,建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增设一个金陵女子学院”。信中,吴校长对金女院的性质、学制、专业设置、办学规模以及金女院筹备组的成员等提出了非常详细的建议。同时,南京校友会请邓裕志校友带上吴校长致江苏省政府的信,分别呈送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民进中央、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民进上海市委员会,以及邓颖超、康克清两位大姐,李鹏、林佳媚、雷洁琼、黄甘吴等同志。同时将此信呈送中华基督教协会、爱德基金会、南京师范大学校长、丁光训会长。以期待得到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办学的帮助,指导以及支持。

1985年5月23日,吴校长在病床上口授了一封给海外旅美校友的信。信中正式向诸位校友提出支持金陵女子学院办学的建议。6月,在美国的金女大校友召开双周年会,会后,校友们带回了支持办学的具体意见。

这一年的教师节过后,吴校长就一病不起了。9月20日,病情突然恶化。鼓楼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校长进行了全力救治。9月24日下午,校长又一次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护士发现她的表情是急迫地想说话,但又说不出,脸都涨红了,马上去叫了在鼓楼医院工作的校友甘克超到她的床边。十分了解校长的甘克超校友连声问她是否想见黄续汉、方非、曹琬校友时,校长一一地点着头。三位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的校友分析,校长一定是为了办学校这件事。她们大声在她耳边问她:“校长,你是为了要办女子学院事找我们吗?”校长点点头,可是仍不能说话。曹琬校友就拿了一张纸,用工整的字体写了几句办学的话,把纸拿到她面前,用手指着纸上一行行的字,读给她听。校长看着、听着,情绪慢慢地平静了,微微地点着头„„江苏省委的领导们了解此事后,也派专人赶到吴校长病床前,表示一定要实现她的心愿,全力支持金女院的建设。此后,校长渐渐地安静下来,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校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老校长在世的最后一年,考虑最多的就是“再办一个金女大”。她朝思暮想的是希望海峡两岸各有一个金陵,把全世界的校友都联系起来,把金女大的办学传统传承下去。吴校长逝世后,经过南师大以及国内外校友们的共同努力,江苏省政府于1987年3月发文,正式批准在南师大中建立金陵女子学院,金陵女子学院实用英语专业于1987年首次招收新生16名。

为了办好金女院,海内外的金女大校友设立了吴贻芳纪念基金会,基金会的历任理事长和校友们为筹集基金不顾高龄体弱,多方奔走;校友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汤硕彦等校友还捐赠房产,资助办学。1934级的游戬校友,毕业后一直在江西一所女子中学教书,因双目失明已退休多年。当她获悉成立了吴贻芳纪念基金会后,即将多年来省吃俭用节省的几十元寄到南京校友会,表达了她对发展女子高等教育的一番热诚。建院25年来,金女院得到国内外老校友的各类捐款和亚联董的配套资金达二千多万元,老校友为金女院设立了20个基金,强有力地支持了金女院的办学。利用国内外校友的捐赠,金女院在校园内建成了一幢教学楼,金女院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在此,我们还要特别感谢黄涛校长,作为当年金女院的第一任专职院长,他为建设金女院自己的家园,付出了无数的辛劳!

为了办好金女院,许多海内外的金女大老校友把自己的迟暮之年交给了金女院,象梅若兰、王韻芳、鲍蕙荪、甘克超、李振坤、袁爱莲、喻娴才、石尧等等„„她们不计名、不计利,全身心地投入,传承着金陵精神的血脉。

经过25年的建设,金女院坚定地奉行并成功地实践着建院之初的四大办学宗旨:继承和发扬金女大的优良传统;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园地;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成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人材的基地。学院师生奋发努力,积极开拓,抓住机遇,以发展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金女院从1987年只有一个专科的实用英语方向, 到今天已拥有英语、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女性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性别、财务工程、教育财务管理等硕士点和方向。拥有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农业部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发展家庭服务业研究培训基地、吴贻芳研究中心、金陵食品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乳品生物技术研究所、金陵营养与资源研究所、金陵儿童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江苏省家政学会也挂靠在我院。金女院的学科门类涉及文学、工学、工商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多种学科,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学院从原先挂靠在南师大其他系科的第一届只有16名学生的办学单位,发展成为在校本、硕士生1200多人,教职工80多人的办学实体。学院一流的语音教室,先进的食品试验及加工实验室,模拟现代企业、融财会、管理为一体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仿真教学实验室,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建院以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500 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00多部,主持国家“863”、国家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省部级重大项目、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国家级优秀教材、省级优秀课程、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等奖励,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20多所知名学府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为同学们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平台。

25年来,金女院已经为社会输送了近5000名优秀的毕业生。金女院的新校友们秉承了金女大的“厚生”传统,她们自信独立,学习刻苦,专业基本功扎实,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很多同学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她们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至今,新校友们已经开始回报母校,1999届的徐娟同学连续2年向学院捐赠,2004届的毕业生党员倡议发起建立了“薪火基金”,2005届徐敏同学则将第一份工资为“薪火基金”添砖加瓦。2009届的周华美、2012届的张慧杰在校期间得到资助,今年已经开始向学院捐赠。目前,金女院的毕业生们已经为学院设立了3个基金。

25年来,金女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历届学院领导和金女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校友们的无私奉献和帮助下,在兄弟学院的鼎力襄助下,在亚联董和国内外合作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金女院已成为全国办学层次最高的女子学院,并列入江苏省政府“十二五”规划建设一所独立的女子大学的重点建设项目。

今天,我们借庆祝金女院建院二十五周年之际,向所有长期关心和支持金女院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的新老校友和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辉煌的金女大时代已永载史册。在新的历史时期,金陵女子学院如何既能秉承传统,又能创新特色,是金女院的师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市场经济波及着各个领域,当代人的价值观愈发多元,厚生的芳泽,能否一如既往地惠及社会、润泽后人,更是新的金陵儿女们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我们将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积极地开发、整合教育资源,以依托江苏、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为妇女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视野,尝试构建新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培养现代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人才。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为把金陵女子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女子学院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北京校友会贺信

——敬贺金陵女子学院成立25周年暨金陵女子大学建校97周年 这是龙年金秋,金桂飘香的日子,因为金女院和金女大的校庆,显得格外庄严、神圣和闪亮。我们,身在外地的金陵女儿,衷心祝贺

这日子热烈、红火、喜气洋洋!欢声笑语

飘荡在随园上空,祝福和期盼

隽刻在校友心上,我们,金女大的北京校友 历经岁月沧桑,怀着对母校的眷恋,以老校友的真诚,祝福金女院: 今后

仍如二十五年前初建的那样,艰苦奋斗

在教育改革的国际浪潮中,继续优良传统,学习先进经验和榜样,向更高、远大的目标飞翔!我们期盼

老校长的“全人教育”理念,永远在这里得到实践和发扬,千百名优秀的金陵女儿,在这里茁壮成长!

她们将以丰富的知识本领,高尚的厚生精神,服务人民、成就事业,献身祖国的富强!

全球化时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五次世界女子教育大会在我院隆重举行

2012年6月8日至10日“第五次世界女子教育大会”在南京师范大学美丽的随园校区100号迎宾楼隆重召开。金陵女子学院院长钱焕琦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南京师大副校长王建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美国史密斯学院院长卡罗尔·T.·克雷斯(Carol T.Christ)教授致词、罗塞塔·科恩(Rosetta Cohen)教授对世界女子教育联盟第一届教师大会作了回顾。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给大会发来了贺信。

“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是2003年由美国曼荷莲学院(Mt.Holyoke College)和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共同发起并建立,旨在联合世界范围内女子学院的院长与女性教育界人士,共同分享女性教育的成果与经验,促进各国女子学院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世界女子教育水平。该联盟目前拥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印度、韩国、沙特阿拉伯、苏丹和中国等国家的33所高等女子院校成员。“世界女子教育联盟”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过4次联盟大会,本次会议由有着97年悠久历史的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承办,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次承办的世界女子教育学界的盛会。

出席本次会议有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阿联酋、沙特、津巴布韦、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30多所女子院校的100位专家、教授,其中有不少闻名遐迩的百年老校,如美国的史密斯、日本的御茶水、韩国的梨花女子大学等,也有生机勃勃的新锐如中华女子学院等。

围绕会议主题“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问题——全球化与本土经验”,参会代表共同分享在全球化语境下女子教育发展的经验,讨论女性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以及基于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探讨女子教育今天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选择。在大会上,中国金陵女子学院的院长钱焕琦教授做了“女子高等教育价值的时代变迁”的主旨报告。报告中,钱院长以金女大的发展历程为例,在回顾了中国近百年来女子高等院校存在价值的巨大变化后,指出我国女子学院在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普通高校2138所中,只有5所,只占总数的0.2%。发展女子高等教育是克服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的重要选择,女子学院存在的重要价值是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发展领袖才能的机会。

女子院校面对的挑战与发展是大会的主题之一。金陵女子学院金一虹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基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女子高等教育史,女子高等教育大多起步于女子独立学院,大发展于男女共校的阶段。但是女子学院在男女共校成为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渠道之后,将如何证明自己存在的独立价值?是将性别差异最大化以突显女性特色,还是采取差异最小化的模式?是坚持小型精英化的办学路线还是大众化职业化的路线?日本神户女子大学的Kaoru Mizoguchi、湖南女子学院的罗婷院长、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理事会王凌秘书长也针对女子院校当前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基于各自院校情况的应对经验与设想。

在大会提交的报告中,21世纪如何通过高等教育推动全球女性赋权是一个重要话题。如美国史密斯学院、曼荷莲女子学院2011年春季以来的“全球化教学”的国际项目,研究如何加强女性赋权的网络化合作,包括联合授课、学生和教学人员的交流互换、分享性学习和社区推广等实践经验。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旨在为亚洲培养下一代女性领袖的全球赋权项目(EGEP)、美国国务院和七姐妹学院合作,旨在培养能致力于国家和社会建设、能为解决全球性难题提供新方案的新一代女性领袖的妇女公共服务计划(WPSP),其目标是到2050年,世界政治和公民领袖中至少有50%是女性,因此需要大量有全球视野,有综合能力的女性领导人物。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张李玺教授也提出坚持特色发展,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非洲女子大学董事会主席提供的论文也探讨了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妇女领袖和能力建设的意义。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则介绍了女子大学领导才能教育项目,以及女子高等教育在推动国家有决策权妇女比例提高、女性持续就业、创造能最大发挥女性才能环境方面的努力。

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上海女子教育联盟主席张丽丽指出:为了满足女性日益主体化、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需求,上海女子教育联盟尝试以为女性提供更加匹配其生命始终的教育服务为出发点,构建女性终身教育体系。在其架构中,政府、性别组织和教育专业机构联手互补,以女性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全人”视角开发更尊重、贴近女性生命价值的教育产品。以“学习—女性的生活方式,实践—女性的社会体验,发展—女性的幸福感受”为宗旨,鼓励并激发女性的主体需求,培养其自我发展意识,使教育和学习,成为上海女性的一种全新的成长和觉醒方式。

女子大学的特色教学探讨以及教学如何创新以适应全球化发展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印度斯里拉姆女子大学卡尼卡副校长提供的研究报告挑战了数学的学习和教学被视为男性领域的陈规定见,日本东京基督教女子大学原田则行教授的报告论述了欧洲和日本高等教育中经典课程的形成,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刘媛媛博士以金陵女子大学三位女性为个案,论证了女子大学实施的英格兰式的博雅教育如何赋权于妇女的。而一份有关什么是大学的“最佳指导方案”的报告,则是美国麻省曼荷莲女子学院、纽约巴德纳学院研狄安娜中心、意大利帕维亚新女子学院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女子学院的一项合作项目分享,该报告以四所女子学院的有关帮助女大学生走向职场的指导项目方案做案例分析,并探讨了使用互联网连接实行指导的可能性。

大会在促进女子学院跨国跨地区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将满怀信心地在全球化时代赢得更大发展。

会议期间,各国来宾还游览了中山陵、夫子庙、中华门古城墙等名胜古迹。世界百名女子教育专家齐聚南京探讨女子高等教育问题,促进了相互的了解、学习与合作,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2012学院简讯

* 我院于2月14日下午,召开了金女院教授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金女院教授委员会章程和选举办法,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选举,教授委员会设委员11名。经讨论和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钱焕琦院长担任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江希和副院长、金邦荃教授担任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教授委员会成员讨论决定教授委员下设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根据学科、结构平衡的原则,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提出各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成员人选。

* 5月16日,学校副校长蔡林慧教授、校纪委副书记徐海宁同志率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督查组,赴金女院反馈学院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督查情况,在反馈会上,蔡林慧副校长代表督查组充分肯定了金女院近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 为继续发扬金女大精神,在暑假期间学院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会议中心议题为“弘扬金女大优良传统,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学院全体党政领导、教授委员会成员、各系主任、各研究中心负责人、各秘书以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全体与会人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积极为更好地开展学院学生工作献计献策。

* 师资队伍建设。劳动社会保障系薛天山老师评聘为副教授;引进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张戌凡到劳动社会保障系工作,招聘中国药科大学卢永翎担任实验技术工作。劳动社会保障系敬少丽老师上半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访学交流。柏愔老师以优异成绩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

学院老师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9月28日至30日,金邦荃教授和刘琛老师赴香港参加“第三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金老师在大会上做了报告;

6月30-7月1日,青年教师卢婧洁参加了北京人民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办"美国文学与变动中的世界"学术研讨会,做了大会发言。

* 科研成果丰硕。今年我院申报各类科研项目达50多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3篇、核心刊物12篇,SCI收录6篇;11个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项,厅局级6项,横向1项,新增科研经费60万元,授权专利1项。

* 人才培养。今年毕业研究生19位、本科生215名。18位本科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著名院校,10位同学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深造,17位同学以良好的文化素质,考取国家公务员及省公务员。考研、出国升学率达20%,本科生就业率达100%。,研究生就业率90%。2012年招收全国各地总计6个民族的25名研究生和199名本科生。

* 工会活动丰富多彩,我院教工艺术团获校教职工健身排舞比赛一等奖,教工男女排球队、羽毛球队分别荣获校第八名;暑期组织教工到三清山、武夷山旅游,组织到凤阳狼巷迷谷、韭山洞春游;院工会每周组织女教职工开展健身舞练习,邀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

*学术活动。我院学术报告制已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今年适逢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我院建院25周年暨金女大建校97周年,学院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座和交流40多场次,学院还接待了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谭琳所长一行,邀请市妇联和校领导共同出席,举行妇女/性别培训与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应学院邀请,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建构论思想家科尼斯·格根教授和玛丽·格根教授来我院为全校师生做了两场精彩的讲座:“积极老龄化”(Positive Aging);“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Psychology)。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辐化开放研究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抗衰老科技学会理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郑荣梁教授为师生做了《留住青春,老而不衰—自由基与衰老和抗衰老》的报告。中国著名女性学者,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江教授应邀在随园女性论坛做题为《家国女人、女人家国》的演讲。

*国际交流与来访接待。2月,接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校区安德森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助理院长潘星博士一行来访,会谈中,双方就本科与硕士阶段的学生交流,以及教师间学术交流项目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磋商。

3月,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服务性学习中心行政助理黑沼敦子女士以及项目联络官村上睦子女士来访。黑沼敦子女士就金女院对“中日和解”交流项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双方还就今后进一步加强与拓展“服务性学习项目”交换了意见和想法。

6月,金女院迎来了到我院参加“中国文化暑期班”学习的加拿大圣文森特山大学学生一行10人。金女院与加拿大圣文森特山大学于2000年签订合作协议,至今我院已派出约35名本科生前往加拿大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今年的暑期班是加方第六次派本校学生来我院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11月,接待美国基督会妇女代表团一行15人,代表团的到访不但加深了美国基督会与我校的友谊,也有利于我院与其加强交流和合作研究,代表团与我院师生代表就妇女儿童工作在各自国家开展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围绕南师大校庆110周年及金陵女子学院成立25周年暨金陵女子大学建立97周年庆典,开展了“感念校史,传承希望”校史有奖问答活动,展出了南师大发展历史和金女院发展历史,以精美的图画为背景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举办第九届“灵动女生节”、“颂厚生精神,做独立女性”主题团日活动、第五届金女院十月歌会、“求学之路与就业方向”暨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毕业生与在校生主题交流会、金女院“think different”英语辩论经验交流会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传承金女院精神,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工作,将“厚生”院训教育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落到现实生活。暑期间,淮安小分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成功寻访六位优秀老校友,并带回校友们对母校110周年华诞的祝福,以及对母校明日发展的美好祝愿。暑期连续七年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为西藏的孩子们丰富知识,帮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阳光地成长。十名志愿者参加了麦田计划湖北分社组织的为期四天的恩施走访活动,他们背着行囊,载着希望,怀揣着最简单的爱心与理想走进了大山深处,为山里贫困的孩子们带去了麦田般金色的希望。女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南京市沙洲中学123名初一新生军训所在地白下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栖霞区五福家园社区,举办“萤火之光·我的青春我做主”夏令营,以“青春期教育”为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讲解青春期常见的生理、心理问题,帮助孩子们应对青春期的困惑。通过实践和公益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民众的能力。

* 以学生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党员公寓工作站建设为抓手,做好学生党员、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围绕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为重点,结合迎接党的18大召开、建团90周年、建校110周年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团教育活动,党团支部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学习讨论,公寓党员工作站组织“八个一”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学党史、校史、院史知识问答,横幅签名和寄语南师祝愿活动等,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

* 3月15日上午,在后宰门佛心桥社区,举行了金女院与玄武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钱焕琦院长和玄武区政府戴航副区长共同为金女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郑铁松副院长与区食药监局王礼铭局长共同为南师大金女院社会实践基地签约。

2012年金女院师生获批科研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主持人&项目类别& 1&中产阶层化过程中女性社会空间建构研究&郭爱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韦清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3&染料木素抑制牛乳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机理研究&吕丽爽&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马兰中三萜类化合物降血脂机制研究&吕丽爽&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汉英报纸新闻中的言语转述和语篇对话性的对比研究&沈继荣&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6&染料木素抑制乳球蛋白糖基化作用机理研究&吕丽爽&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基于多孔硅固相富集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以及在线检测技术”&李建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八批高层次人才项目& 8&大豆异黄酮抑制烘焙食品中Maillard反应有害产物的形成&吕宁宁&江苏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9&白色念珠菌抑制材料筛选及其抑菌机理研究&武玉静&江苏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10&“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金融市场学》教学中的应用&王水娟&南京师范大学教改青年项目& 11&“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赵自强&江苏省社科研究应用精品课题项目& 12&“OECD国家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与使用的比较研究&柏 檀&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 13&”促进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研究“&王 佩&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 14&”江苏省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王水娟&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 15&首批”百名青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人选&李建林&南京师范大学& 16&传统文化下家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研究&许 颖&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17&大学生创业中小额贷款的普及与运用情况调查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吴 勤&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18&党报党刊,你hold住大学生了吗?--党报党刊在大学校园中的影响力调查(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蒋 攀&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19&低聚糖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丁其娟&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0&电子商务企业审计模式探讨&蒋韵赟&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1&黑牛肝菌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蒋文亭&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2&具化中国传统节日形象&张 健&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3&南京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文水平现状调研&贺 璐&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4&南京市幼儿英语教育调研&管慕飞&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5&英语教学启蒙阶段小学生受教心理与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张巧雅&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6&玉米芯中果胶的提取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梁光鑫&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7&中国民间资本支持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以高校社会捐赠为例&储明玥&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8&猪心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酶学特性研究及其高级结构指认&徐书洁&校级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2012年金女院师生部分获奖情况 序号&获奖名称&获奖人& 1&论文:“流动的父权、流动农民家庭的变迁”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金一虹& 2&著作《城乡空巢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研究》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郭爱妹、张戌凡& 3&“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获江苏省社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希和& 4&著作《绿袖子,舞起来:对生态批评的阐发研究》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韦清琦& 5&著作《多学科视野下的老年社会保障研究》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郭爱妹& 6&著作《多学科视野下的女性社会保障研究》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金一虹& 7&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获校第十六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希和& 8&论文《“合作学习模式”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获第七届“华东外语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曹晓旸& 9&校巾帼文明先进集体&金女院学生工作组& 10&本科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金女院& 11&校本科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丁浩、高见& 12&2012年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丁浩、杨笛& 13&2012级学生军训“优秀带训教师”&冯宁& 14&校优秀研究生会评比中荣获三等奖&金女院研究生会& 15&校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金女院厚生志愿者协会& 16&校三星级学生会&金女院学生会& 17&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汉藏心连心”志愿服务基地评为“江苏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金女院& 18&2012年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优秀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金女院团队& 19&2012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姜存波,指导教师郑铁松& 20&2012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 内务卫生、精神文明先进连队&金陵女子学院& 21&2010-2011校先进学生党支部&金陵女子学院学生三支部& 22&2010-2011优秀党支部书记&陈 双& 23&2010-2011优秀学生党员&刘新明、丁亚楠& 24&2012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先进个人&尹 灵 张可心 张洁莹 等20人& 25&校2012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桑祎梅、吴婷婷、庄 岚、周 洲、张 丹、杨卉卉、张春雨、邓静芝 陈彬彬、孙振华、高菁菁 李晓玉 张霓王 冯娜郑 祝 君范 欢 夏君鹏 莫琎玮 毛虹丹 陈赛男 张慧杰 戴静萍& 26&2012届优秀毕业研究生&陈晓瑜 龚 兰 胡 筱 刘梦茵 丁海兵 黄 茜 刘新明 刘 洋 王华清& 27&省三好学生&王序& 28&国家奖学金&江希、陶娅娅、张巧雅、管慕飞& 2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一等奖&管慕飞& 30&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二等奖&陶娅娅、金丹丹& 31&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三等奖&申屠神悦、张巧雅、张曼玉& 32&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刘妍、储明玥& 33&第三届IDEA-SUFE中国公开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第二名&耿阳洋& 34&北外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夏令营演讲比赛三等奖&耿阳洋& 35&“外研社 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赛区季军&耿阳洋、管慕飞& 36&“外研社 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赛三等奖&管慕飞、钟洁& 37&江苏省首届口译大赛优秀奖&申屠神悦& 38&江苏省首届口译大赛英语交替传译优秀奖&陶娅娅、董璐、王序& 39&第二届全国口译大赛江苏赛区复赛优秀奖&申屠神悦& 40&第二届全国口译大赛华东大区决赛优秀奖&申屠神悦& 41&江苏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刘妍& 42&江苏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孙亚、徐畅& 43&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苏省铜奖&储明玥& 44&第四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优秀创意奖&徐畅& 45&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苏鲁赛区决赛二等奖&张洁& 46&“用友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区总决赛三等奖&李晶晶、曾玉怀、解梦悦、金飞、肖凯& 47&“苏食杯”第九届南京高校学生食品科技论坛 一等奖“每时美刻”团队&段荣娟、方雅文、宋晨瑜、李亚东、徐洋、章金叶、水新云、刘玉露& 48&“苏食杯”第九届南京高校学生食品科技论坛 二等奖“INJOY”团队&朱坤、侯开成、郭洪梅、梁玉理、徐莹、沈婷、杨安琪、朱潇仪& 49&赛扶世界杯中国站创新公益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华东赛区优秀赛扶团队、华东赛区优胜奖&蒋韵赟、储明玥、张星海& 50&赛扶精英&蒋韵赟、张星海& 5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江苏省优秀团队&陈欢欢、张俞、蒋耀霞、马樱楠等& 52&南京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三级跳远铜牌&王静婷

金陵女子学院2012年学术活动一览

讲座人&单 位&主 题&时 间& 汤国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科院&GIS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月4日& 应旦阳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技术研究院&微胶囊技术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1月11日& 黄菡教授&江苏省委党校&职业女性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3月30日& 芮怀川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中西方教育比较与留学英国&3月30日& 芮怀川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企业国际化战略&3月31日-4月1日& 芮怀川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中苏边贸问题学术沙龙&4月7日& 陈新斌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比较癌症研究中心&P53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阐述&4月16日& 师研茶座&金女院研究生会&我为食狂--炼就火眼金睛&4月20日& 社区公益讲座&金女院研究生会&温暖四月 健康同行&4月25日& 江杰元教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蛋白质谱生物学研究的原理和作用&4月29日& 桑圣民教授&美国北卡农业技术州立大学&食源性生物活性因子的癌症预防&5月3日& 桑圣民教授&美国北卡农业技术州立大学&教师座谈会:如何申报课题及如何确立科研命题&5月3日& 桑圣民教授&美国北卡农业技术州立大学&研究生座谈会:如何发表SCI文章,如何做科学研究&5月4日& 师研论坛&金女院研究生会&男孩危机?&5月9日& 桑圣民教授&美国北卡农业技术州立大学&近年国际食品发展的趋势及功能性食品的研发&5月16日& 家庭服务业行会代表&家政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5月26日& 谭琳所长、沈美华所长、吴康宁教授、李志祥教授等&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江苏省妇联妇女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妇女/性别培训与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5月29日& 李小江教授&大连大学&家国女人、女人家国&6月9日& 世界女子教育联盟&全球化时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五次世界女子教育大会&6月8日-6月10日& 安妮鲜花&畅销书作家&绘本阅读、英语启蒙与孩子未来规划&8月12日& 郑荣梁教授&兰州大学&自由基与衰老与抗衰老&9月24日& 玛丽·格根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积极老龄化&9月25日& 玛丽·格根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9月26日& 宋路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金女大名门闺秀&10月28日& 孙建秋教授&北京对外经贸大学&金女大校史研究、域外文化之旅&10月28日& 徐幸莲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品质及现代加工技术&10月下旬& 董敏总会计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我为数而痴-女性财务高管职场之路&10月下旬& 黎永亮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加拿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0月下旬& 王玉新副市长&扬州市市政府&现代公务员职业素养与大学生素质能力储备&11月上旬& 孙茂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会计教学研究:方法、案例与前沿&11月12日& 薛天山副教授&金陵女子学院&中国人的信任模式: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11月中旬& 朱运致、马黎燕、卢靖洁等老师&金陵女子学院&儿童英语教育中心及童书馆发展头脑风暴&11月中旬& 朱运致、马黎燕老师&金陵女子学院&南京儿童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前景&11月下旬& 韦清琦副教授&金陵女子学院&女性 * 生态 * 生活&11月下旬& 赵自强教授&金陵女子学院&中西大学生学习理念与方法差异的探讨&12月& 周薇老师&金陵女子学院&人口老龄化与传统孝道文化&12月& 郑铁松教授、赵自强教授、敬少丽副教授等&金陵女子学院&反思与启发-海外访学沙龙&12月& 金一虹教授、张连红教授等 &金陵女子学院&明妮·魏特琳教授研究&12月& 钱焕琦教授、熊筱燕教授等&金陵女子学院&家政学与现代化&12月& 芮怀川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广州会议精神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方向&12月17日& 齐铱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老年人生产性活动之健康效益的性别差异&12月18日

政府、企业、高校联手打造现代家政管理专业 熊筱燕

10月下旬,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特邀了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管理人员、江苏省家政行业协会、江苏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员及部分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召开了家政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家政学会秘书长熊筱燕教授介绍了家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和思路。她说:家政学专业曾经是二十世纪金陵女子大学的王牌专业。金陵女子大学的家政专业曾经培养出大批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与发展、营养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庭服务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家庭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经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首次开办家政管理自考助学本科专业。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具有二十多年开办本科专业教学的积累,专业师资及研究资源将为家政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家政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家政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在某一具体工作领域具有专业特长,能够在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服务领域、个体家庭承担高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如何实现上述专业培养目标?熊教授重点表述了该专业的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她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将与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设立教学实践基地,聘请行业高级技师以上的专家作为实践导师,采取理论课堂在校园、实践课堂在企业的安排。学生在校园完成文化理论课程学习后,进入实践课堂、接受技能培训和技术锤炼。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江苏省家政学会会长钱焕琦教授介绍了家政学内容,她说:家政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和家庭生活(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质量的人文学科。它集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及艺术学科于一体,是一门领域十分广阔的综合性学科。她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能在国民中普及家政教育,则有利于建立美满家庭,让亿万儿童及青少年健康地成长,做到社会安定,国强民富。家政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分支很多,至今已有多种名称,如人类生活科学、人类发展学及家庭与消费科学等。

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蒋刚主任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阐述了对家政管理专业发展的支持设想和期望。江苏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王建,从行业需求角度阐述了建设该专业的重要性。江苏王春美容化妆职业培训学校执行校长黎娟、江苏华仔美容美发职业学校老总赵德华、江苏金莎美容美发培训学校叶秋池、南京薇薇彩妆美甲职业培训学校王荣宽、南京集红堂彩妆职业培训学校黄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叶宏、江苏艺采红鹰美容美发学校校长张秀英、江苏天鹰美发化妆学校校长赵殿斌、南京雅阁化妆摄影培训学校王胜、无锡中浪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陆中浪等纷纷发言,表达了争取参与该专业建设的愿望。与会代表们对金陵女子学院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专业培养模式十分认同,并建议设置美容、美甲、养生、形象设计、育婴、家庭管理、老人养护、孕产期陪护等专业方向,招收各行业店长、行政管理人员、技术顾问等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能手率先入读,接受培养。

弘扬金女大优良传统,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金女院成功召开2012年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 金女院

丁浩

2012年8月20日,金陵女子学院成功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学院全体党政领导、教授委员会成员、各系主任、各研究中心负责人、各秘书以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为“弘扬金女大优良传统,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全体与会人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积极为更好地开展学院学生工作献计献策。会议由金女院党委书记陈俊同志主持。

会议伊始,钱焕绮院长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一部由金女大校友推荐的视频短片:《剑桥的细节——访剑桥大学校长乐思哲》。老校友们对学院工作的热心与关切令所有参会者深深感动,而短片反映出的世界名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思路和实践更引发了所有人的思考。带着观看完短片之后的深深思索,带着对学院学生工作的殷切期望,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首先,金女院党副书记杨素萍以《以生为本续厚生传统,五育并举促女性发展》为题向全体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情况。在学院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学工人员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金女院学生工作一直严谨有序、卓有成效。在工作中,我院学生工作突出以党建带团建,结合时政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以生为本,以服务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学生组织自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践行厚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成长;重视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成效地走好求学之路。目前,我院已形成以党建为龙头,以创业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厚生教育和女性教育特色品牌的学生工作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也在全院营造了人本、和谐的文化氛围。

杨素萍书记深入的介绍,使得全体与会人员对我院学生工作的总体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大家围绕如何实现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如何进一步发扬金女大优良传统,形成金女院学生工作的特点、亮点和精品,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院学生工作这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大家积极踊跃地发言、诚恳真挚地交流,热情又毫无保留地为学生工作的改进与完善献策献言。

有同志表示,人才培养工作是学院工作的核心,是要全院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完成、合力推进的工作。各部门、各系科应进一步加强与学工系统的沟通和合作,更好地深入和推进学院学生工作的有效实施。针对于此,大家围绕如何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展开了具体讨论,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例如如何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工作、实现教书育人的结合,如何加强对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尤其是专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科研实践活动等的具体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等等。有同志表示,作为全国办学层次最高女子学院,我们理应树立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各方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在本科阶段将理论基础打牢,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让学生的素质更全面,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需要。还有同志表示,随着时代的变化,目前的学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的学生工作,无论是思路的确定、重点的把握、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都应顺应变化、与时俱进。尤其是针对目前学生所存在的责任感匮乏、学习方向不明、学习动力不足、视野相对狭窄、人文素养欠缺、自主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努力寻求教学与学工、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通力合作与大力支持,积极思考对策,认真落实解决,从而真正培养出素质全面而优秀的女院学子,进而推进我院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

在认真听取了与会同志的热烈讨论与发言后,钱焕绮院长对当天的讨论做了重要总结。钱院长首先对全院教职工一直以来在学生工作的推进、在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也对大家会前充分思考、精心准备,会上热烈讨论、积极建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钱院长强调指出,人才培养工作是学院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也任重道远,需要全院上下的通力合作和努力付出。对于金女院的人才培养工作,钱院长提出以下三点期望:

首先,必须超越和克服制度安排上的缺陷,学生工作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而是全院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在意识上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工作应得到全院的共同关注和通力合作。

其次,我们要理性的看待和分析我院目前的学生培养状况。从总体而言,我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全校是有口皆碑的,我院毕业生获得的社会评价也是不错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院学生仍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其产生背景、解决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金女大的优良办学传统,明确和凸显女子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为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性别观念,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我们应细心发现、悉心呵护尖子学生特别是有潜力的学生,精心培养,助其成功;我们不仅要继承金女大优良传统的理念,更应把已有的培养措施落到实处,如姐妹班制度、导师制、新生周制、退修制(大四开学时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以及反思)等等,真正发挥金女大优良办学传统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效。

最后,钱院长以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结束了总结,她说:“金女大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富矿,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挖掘;金女院则是一篇永远也做不完的文章,而人才培养是需要我们每一个金陵人共同努力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本次金女院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圆满结束。一部短片带给我们深刻的触动和无尽的思考;一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让我们进一步交流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一段深刻的总结使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和重点。相信在院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全院教职员工定将共同努力,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2012届毕业典礼 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王冯娜 6月15日下午,金陵女子学院201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南师大随园校区贻芳报告厅隆重举行。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唐万宏、金女院院长钱焕琦、金女院党委书记陈俊、副院长江希和、副院长熊筱燕、副书记杨素萍以及金女大近30位老校友、老师,身着学位服的两百余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毕业典礼。当天仪式分为两部分: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和毕业“相约·启程”文艺汇演。

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由金女院党委副书记杨素萍主持。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拉开了帷幕。首先由院党委书记陈俊老师宣读优秀毕业生名单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紧接着院长钱焕琦老师致辞,钱院长对我院毕业生四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为我院可喜的签约率感到欣慰,同时院长也教导毕业生们无论是升学、就业都要“立德修身、爱岗敬业”、“终身学习、创新求真”、“谨记院训、乐于奉献”,钱院长最后以顾海石同学质朴的毕业感言结束发言,引起全体师生的共鸣。金女院永远是金陵儿女永远的港湾、希望大家十年以后再回校相聚。

本科生毕业代表莫琎玮同学、研究生代表胡筱同学先后发言。她们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母校的感恩,不忘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与循循善诱。同时,她们呼吁大家怀揣梦想,勇敢去收获,勇敢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教师代表陶明煊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了母校对于毕业生们的希冀并希望毕业生们“常回家看看”。家长代表魏文同志感谢金女院对于子女的培养。

南师大副校长唐万宏致辞,唐校长鼓励毕业生勇于担当,发扬金女院的“厚生”精神,在实践中恪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自立自强,同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并要保持自信和乐观,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紧接着毕业生着学士服一一上台接受学位授予,并与老师们合影,老师眸中的慈爱与祝福,毕业生们身上的喜悦与自信,交相辉映,为整场仪式添加了绚烂而动人的一笔。毕业生们感言:“授予学位是神圣的一刻,拨穗正冠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感又增添了不少。”学位授予之后是2012届毕业生捐赠仪式以及校友通讯员聘任仪式,体现了金女院“厚生”精神的传承。

紧随其后的“相约·启程”毕业典礼文艺汇演由老校友、老师、毕业生们同台演出,展示了金陵儿女的风采。

携一曲三十年代的《毕业歌》,老校友们呼吁秉承厚生精神,担起新时代重任。又一曲《小草》道出对毕业生们的寄语,无论同学们散落在祖国的哪个角落,都能发光发热。

研究生们带来的《舞动青春》活力四射,热情张扬,彰显青春迷人的风采;08级1班的《最炫民族风》将古典与潮流融为一体,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高潮。08级5班为大家带来了古典舞《蜀绣》,潺潺流淌的中国风音乐如涓涓溪水,蝶裙群簇如仙女腾云修仙,画罗织扇起合恰到好处,舞人从容,形舒意广,让全场观众都投入到韵律中。

08级6班与08级4班不谋而合采用回忆的方式回顾了大学的生活,08级6班的《大学的一天》如照片生动刻画了大学生一天的生活,歌舞相配,生动可人。08级4班的《回忆:后青春的诗》如摄影机一幕幕放映着四年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情细腻,煽情感人。

08级7班采用诗朗诵与歌唱相结合的方式,《再见了,我的大学》满怀对母校的不舍和依恋。08级2班的合唱《祝你一路顺风》与08级3班王荻同学的独唱《但愿人长久》表达了对毕业生们的祝福,感情真挚,让人潸然泪下。赵越同学的钢琴独奏卡农表演精湛、技艺纯熟,现场掌声不断。小品《我的大学》妙语连珠、纯朴真实,展现女大学生生动的大学生活。

实用英语系的老师们带来的《甜蜜家园》温和柔美,给人心的港湾的温暖的感觉,老师们带来的舞蹈《德克萨斯华尔兹》舞姿热情奔放,富有活力,赢得在场连连喝彩。

最后,在老师们合唱的《我们都是金陵的儿女》和《送别》的歌声中,本次毕业典礼结束,也为2012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划上了完满的句号。芳草连天,路在脚下。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在金女院学习的历程将是同学们人生路上的一份宝贵经历。相信本次典礼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肯定和感动,更是期望和动力,是面对今后人生的积极与坦然,是致力于奉献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 与发展工作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金女院

杨笛

5月29号上午,全国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江苏省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沈美华、副所长许春芳等一行来我校视察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座谈会由金女院院长钱焕琦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吴康宁、社科处副处长李志祥、金女院党委书记陈俊、副院长郑铁松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在汇报会上,南师大副校长吴康宁致欢迎词。作为当年亲自去北京参加基地授牌仪式的校领导,吴校长见证了基地的诞生和成长,他富有情感地回顾了我校基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道路,并分析指出我校具有女性研究队伍强、学科门类齐、基础好、发展领先一步等优势,指出如何利用基地的机制,抓住有利时机,保持优势争取更大发展做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代表学校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发展。

金一虹教授代表基地做了工作汇报。她说,作为江苏唯一一家省部级妇女研究培训基地,我们负有整合高校女性研究队伍、辐射全省、推动妇女研究发展和服务社会的任务,我们时时以此鞭策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并在学术活动中,有意识地导入国际新视野,如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学术报告;其次,是促进跨学科发展(如基地专门组织介绍GIS技术在人文科学的应用),为促成学科间实质性合作搭桥。

谭琳所长认真听取了基地工作汇报,特别关注到南师大基地最近的创新思路,并介绍了女性学科建设以及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之后她与基地骨干就基地未来建设与发展大计举行座谈。文学院杨莉馨教授等谈到妇女研究培训基地为有志于妇女研究的多学科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公管院牛天秀老师感谢基地给青年学者以“家”的温暖和多方支持,使自己的“妇女参政研究”得到顺利发展;女性学系主任郭爱妹教授谈到女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以及女性学专题图书馆建设等设想得到与会者积极回应。大家畅所欲言,会议气氛热烈。

社科处副处长李志祥出席了此次座谈会,他对妇女研究培训基地走跨学科、协同创新、综合发展的努力和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跨学科和学科综合符合学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学校将继续支持女性学建设走综合学科发展的路径。

美国基督会与美国联合基督教会 代表团访问我院 张

2012年12月14日下午,美国基督会与美国联合基督教会代表团一行9人前来金陵女子学院访问。钱焕琦院长、杨素萍副书记以及金女大南京校友会荣誉会长王韵芳女士在随园校区100号迎宾室亲切会见了代表团。钱焕琦院长首先对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介绍了金女大的发展历史、金女院的办学特色、学院发展的思路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特色及所取得的成绩。美国基督会副总牧师,副会长托德·亚当斯博士感谢钱焕琦院长的详尽介绍和金女院的热情接待,并依次介绍了代表团中的各位成员。钱院长表示,代表团的到访不但加深了美国基督会、国联合基督教会与我院的友谊,也有利于我院与其加强交流和合作研究。

会谈结束后,代表团一行还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随园校区、金女大旧址、金女大校史与吴贻芳纪念馆,并向魏特琳纪念雕像献花表达敬意。魏特琳曾是美国基督会派驻中国工作的工作人员,魏特琳在金女大工作18年,曾任金女大教务主任、教育系系主任、代理校长,金女大附中校长。1937年南京沦陷后留守金女大校园,此期间,尤其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她积极营救中国难民,保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儿童。魏特琳的行动赢得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尊重和敬仰。今年适逢魏特琳女士来华工作一百年,金女院开展了多种纪念活动。学院将学生特地排演的魏特琳事迹话剧《金陵永生》的光盘作为礼物送给代表团。

金女院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精神风貌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学生教育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女学生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在珠海召开 李

2012年11月7日至9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女学生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广东珠海举行。此次年会由女学生专委会主办、珠海女子中学承办。年会的主题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学生教育”。来自全国的80多位从事女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专业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年会开幕式于7日上午在美丽的珠海女子中学隆重举行。开幕式进行了《女学生教育论文集萃》新书发布的揭彩仪式。

开幕式之后,金陵女子学院钱焕琦院长就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生教育做了主旨发言。钱教授从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价值冲突、女生“四自”精神的培养、女生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女生教育的问题。

钱教授强调多元文化是把双刃剑,对女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大学生二奶、广告对女性的物化、文学作品对女性的贬低、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这些负面的现象对女生的发展很不利。因此以先进性别文化为引领,培育女生的“四自”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钱教授结合社会上的现实因素,向与会者介绍了“四自”精神的起源、内涵,以及现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的培养。讲座最后,钱教授重点强调要挖掘教育传统,丰富女生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钱教授从“厚生”精神出发,介绍了金女院富有女性特色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主题活动和科研机构。讲座中,钱教授引用了不少有趣而又具启发意义的图片、视频,整个过程形象生动。“好女人是一所学校,教育一个女人,是教育一个家庭,教育三代人。也就是教育一个民族。”两个小时的讲座伴随着阵阵掌声结束了,仍然有不少的与会老师继续与钱教授交流。相信有着这些关注,中国的女生教育会越来越精彩。

下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布雷舍尔女子学院和代表们进行了教育经验分享。珠海女子中学王嘉烨校长介绍了学校概况以后:参会者分别进入了四个不同内容的课堂:科学课老师张凤的《DIY个性保湿乳液》,国学课老师樊云的《百善孝为先》,班会课老师赵喜珍的《杰出女性》和家政课老师刘丽霞的《烘焙蛋糕》。几位珠海女中教师的课都有新颖的构思,优雅的授课仪态,特别注重女学生的特质,课堂气氛非常融洽。之后,全体与会代表观摩了礼仪课老师阴山红的《西餐礼仪》。

8日,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女学生思维特点下的文理科教学同课异构课程展示。来自无锡第一女中、北京华夏女中、石家庄女中、上海第三女中以及珠海女中的八位老师就数学、化学、英语和语文进行了同课异构课程展示。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展示了授课教师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以及对课堂不同的驾驭方式。课间休息时间,珠海女中还进行了富有特色的课间操展示。晚上,会议举办方安排了颇具特色的高桌晚宴。

9日,代表们就女学生教育共性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同课异构专家针对几位老师的课程进行了点评。

金陵女子学院代表队参加第三届 IDEA-SUFE中国公开英语辩论赛 金女院供稿

5月25日至27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和国际辩论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即IDEA)共同举办的第三届IDEA-SUFE中国公开辩论赛顺利举行。金陵女子学院09级传媒英语专业的申屠神悦、耿阳洋和10级实用英语专业的钟洁、张巧雅四位同学组成两支队伍参加了本次大赛的英语辩论赛,英语系王海波老师带队并担任评委。经过高强度的五场循环赛,与来自北大、清华、北外、上外等高校及美国、韩国的辩手们同台竞技,我院两只代表队表现可圈可点,获益良多,其中我院英语系09级申屠神悦、耿阳洋组成的队伍在循环赛中位列第17名,耿阳洋同学以最佳辩手第二名的成绩荣获明年四月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交流学习辩论的机会。

本次公开辩论赛为期3天,规模盛大,共吸引144支英文队,88支中文队,20支模拟法庭队,134位评委参加。英语辩论赛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规则,即在辩论赛中,四支队伍、八名辩手模拟议会中的执政党和反对党,就提出的动议进行论述、反驳、质询与总结,以获得众位议员——评委团的支持。

目前,“中国公开辩论赛”属于IDEA在中国的常规辩论培训项目之一,是唯一允许外国大学生参加的赛事,是较为国际化的辩论赛。辩题呈现本土化趋向,关注中国实际和当前的时事热点。本届循环赛辩题涉及“大学自主招生权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圆明园是否需要重建”及“禁止活熊取胆是否势在必行”等热点话题,充分考验了辩手的逻辑思维、表述达意能力及知识储备应用等综合能力,为辩手们互相交流学习和进一步提高思辨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在本届“中国公开辩论赛”赛程中,我院代表与各高校优秀辩手切磋交流,加深了对议会制英语辩论的理解,对辩论细节和要点有了更清晰的感知,极大丰富了比赛经验,为我院今后在英语辩论方面提高竞赛档次、培养优秀辩手奠定了基础。

金女院学子在南京高校 学生食品科技论坛上荣获佳绩 学生会新闻部/侯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安全与卫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而探索安全食品、卫生食品新领域的责任,便落在了当代食品人的肩头。2012年5月26日,“苏食杯”第九届南京高校学生食品科技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隆重拉开帷幕。自2004年创办以来,该论坛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以供同学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推动食品卫生安全事业的发展。此次论坛,金陵女子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两个团队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共12支队伍同台竞技,共展才华。

下午2点,比赛开始。比赛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参赛团队进行幻灯片放映及演讲,然后由评委提问进行现场答辩。我院的第一个团队“每食美刻”是第五支上台的队伍,其展示的产品是“糙米制低DE值麦芽糊精脂肪替代物降脂蛋糕”。流畅的解说,别致的剧情对白,从产品开发背景到产品工艺制作流程,他们环环相扣,以华美的幻灯片展示了产品降脂的功效和特点。这一产品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之后的答辩环节中,面对评委极具挑战性的提问,选手们对答如流,以专业知识巧妙地回答了评委的问题,充分展现了南师学子的思维严谨和学术扎实。

第十支上场的队伍是我院的另一支参赛队伍“INJOY”。他们的产品是“享受”降血脂休闲饼干。以绿色自然植物为基础,打造营养保健的降血脂美味饼干是他们的主旨。该产品是将从芦蒿中提取的多种营养成分作为底料,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融合进饼干之中,达到绿色环保、健康安全、降脂美味的目标,产品更分为红豆、香草、抹茶等多种口味。幻灯片干净淡雅,解说轻快流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产品分析到前景展望,体现出他们信心十足、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答辩环节中,选手们对评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在以后会进一步改进。

此次食品科技论坛的12支队伍均发挥出了优秀的水平,表现了各个学校在食品专业方面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现场动静相映衬,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和鼓掌声。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争之后,我校金女院“每时美刻”团队荣获一等奖,“INJOY”团队荣获二等奖,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次南京高校食品科技论坛,以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要求,以关注食品安全,关心百姓健康为目的,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期望南京高校食品科技论坛越办越好,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利于不同知识、不同思维融会贯通的高端平台。

金女院志愿者赴湖北恩施 参加中国麦田计划走访活动

金女院 吴柳月

今年暑假7月26日,金陵女子学院的十名志愿者们参加了麦田计划湖北分社组织的为期四天的恩施走访活动。他们背着行囊,载着希望,怀揣着最简单的爱心与理想走进了大山深处,为山里贫困的孩子们带去了麦田般金色的希望。

此次活动由中国麦田计划湖北分社和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共同举办,更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多名志愿者参与,组成了一个爱心大团体。志愿者们经过了一宿的车程与湖北麦田分社的志愿者们聚集在湖北利川,大家都满怀激情与爱心共同乘车到达了此次活动的根据地——恩施忠路镇老屋基小学。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走访培训,人员重组,物资发放等程序之后,走访活动才于7月27日正式拉开序幕。

挨家挨户走访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可以替步的车辆,没有修葺平坦的公路,志愿者们只能跟着当地的老师亲自爬上山头进行走访。然而,孩子们的住处分布的相当松散,近的只在同一个村里,远的则需要翻过数个山头。面对这样大的体力活,志愿者们却并没有害怕与退缩,他们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志气与决心。从泥泞崎岖的山路到陡峭险峻的悬崖峭壁,从乱木丛生的山林到河渠交纵的小道,志愿者们顶着毒辣的烈日一步一步走在山间的小道上,汗水浸湿了衣服,杂草刮伤了手臂都不在意。背上背的是要给孩子们的文具与书本,心里装的是满满的激情与奉献,他们穿着象征着麦田的橙色队服,踩着轻快地脚步,在山间形成了一道独特而动人的景象。

每到一户人家,志愿者们都要进行详细的询问与调查,因为每一个问题都可能会是这些孩子未来得到资助的条件,志愿者们耐心的与孩子的家人进行着交流,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山区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山间大多都是木制的房屋,有的甚至由于常年失修而摇摇欲坠,家中可用的电器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家徒四壁,伙食一年四季都只有土豆或白菜,熏肉便是最丰盛的佳肴。面对一贫如洗的山区,许多志愿者甚至一度哽咽,泪眼婆娑。相比城市的繁华冷漠,山中的人们则显得格外热情好客,每到一户人家,志愿者们都得到了家长们热情的招待,有的拿出了逢年过节才舍得吃的熏肉,有的特意从山下买了西瓜背上山,有的甚至追出门外要给我们家里种的特产。面对这样热情淳朴的大山农民,志愿者们更是感触良多。

当志愿者们将带来的文具和书本送给孩子们时,孩子们的欢呼,孩子们眼中流露出的喜悦激动,家长们一旁的开心都给了志愿者们无尽的幸福感,此时此刻,所有的劳累与辛苦都化为乌有。志愿者们和孩子们拍照,玩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笑,一起玩耍,仿佛整片天空中都洋溢着欢乐的音符。

为期四天的走访活动很快便结束了,志愿者们在这过程中奉献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每个孩子都拥有茁壮成长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有读书的权利,为山里的孩子送去读书的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同时也是这些山里的孩子们给了我们表达爱的机会。

与此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这些山区的孩子,关注麦田计划,为孩子们的未来送去更多一点点的希望,给孩子们小小的梦想一个展翅高飞的机会!

金陵女子学院为外来工子女 举办“青春期教育”主题夏令营 高

8月25-8月28日,金陵女子学院的女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沙洲中学123名初一新生军训所在地白下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栖霞区五福家园社区,举办“萤火之光·我的青春我做主”夏令营,以“青春期教育”为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讲解青春期常见的生理、心理问题,帮助孩子们应对青春期的困惑。

此次夏令营是江苏省精神文明办2012“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金一虹教授、院团委书记高见老师、院性别研究中心杨笛博士参加了夏令营开营仪式并担任活动指导!南京市沙洲中学的学生95%以上都是外来工子女。目前中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已经突破2亿,在2亿新市民背后是高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其中处于青春期阶段的流动儿童占很高的比例。流动儿童因为其特殊的生活境遇——在流动中度过青春期,因此使他们青春期的经历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风险性。

流动儿童的青春期教育现状如何?其青春期可能产生的危机及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哪些?作为父母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及时获得青春期知识?如何给他们漂流的青春安个家?围绕这些问题,三年来,南师大金女院近百名师生奔赴南京、常州、苏州、无锡、徐州、南通、盐城、泰州等地,调查流动儿童青春期教育现状,并举办“萤火之光”夏令营,以流动儿童青春期教育为主线,以健康辅导、生活辅导、才艺辅导、学业辅导四大板块内容为依托,帮助流动儿童拥抱青春、点亮人生。呼吁全社会来共同关怀其健康成长,让他们的青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金女院“姐妹班”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12月11日晚,金陵女子学院“姐妹班”系列活动之姐妹交流会在仙林校区学正楼成功举办。2012级全体同学及10、11级同学代表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姐妹班”制度是我院的优良传统,由一和三,二和四年级学生结成姐妹班,高年级“姐姐”对低年级“妹妹”在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引导新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妹妹”受益、“姐姐”则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豪感,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了,从而进一步践行我院“厚生”精神。

本次姐妹交流会分为1个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主会场主要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展开交流,四个分会场则是紧密结合各个专业,从专业学习、实践发展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力求深刻传递我院“互助奉献、姐妹情深”的“厚生”精神,拉近新老生距离,引导新生尽快确定专业目标,更好地融入我院生活与学习。

活动伊始,冯宁老师发表了讲话。她向大一新生详细讲述了“姐妹班”制度的优良传统,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珍惜金陵姐妹的宝贵情谊,充分交流和学习。同时,提醒同学们立大志、求上进,克服投机取巧和功利主义思想,认真学习优秀学姐的学习方法和实践理念,踏实努力地学习。此外,她还对2012级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与高涨的学习热情表示肯定,并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她表示:开学初开展的优秀大三学姐走进新生宿舍活动已取得了良好反响,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新生们能够进一步找准方向,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问题研究领域,努力使每一步走得踏实、稳键,将女院学子积极向上、不思进取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

随后优秀学姐们分别进行了各方面的经验介绍。屡获奖项、被称为“竞赛大神”的申屠神悦学姐以“张弛有度,学好英语”为主题,从英语学习、英语考证、英语竞赛三个方面学术、细致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身为“志愿之星”的陈欢欢学姐则从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的角度向大家强调了身处学生集体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分享了志愿活动带给她的收获。她所提到的“三心二意”即:决心、恒心、好奇心、意志力与意念让人印象深刻,所讲述的新编龟兔赛跑则强调了认清方向,找准规则的重要性。“保研达人”陈庆学姐以自身为模板,客观、多角度地讲解了考研与工作的利弊,令大家受益匪浅。三位学姐在问答环节中详细的解答更为处于迷茫期的新生们指点迷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场内气氛温馨而愉悦。

主会场活动进行完毕后,交流会的四个分会场,则根据专业分类,由各个直系学姐从本专业的角度与各系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劳保专业会场中,已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的江希、专业学习优秀的张馨予和实践能力优秀的吴勤,依次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经验,强调同学们要勇于尝试各项有益活动,实践开拓视野,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财管会计、食品专业的学姐们也在各自教室融洽的氛围里与大家进行着交流。无论是关于专业发展前景的问题抑或是学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学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所知所想,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提出有益意见。英语专业的同学则在212教室英语专业分会场与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申屠神悦学姐和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菁学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李菁学姐的学习经验介绍切合英语专业的需要,而且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有其独到的见解,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学姐们亲切的谈吐,幽默的语言,带来了一阵阵愉快的笑声。解答结束后,食品与英语专业的学姐带领同学们一同写下当前的愿景、理想,共同集于许愿瓶中。

(金女院学生会/栾奕、陈娣君、张晓雯、张可心、徐卉)

金女院食品安全与

营养协会进社区公益讲座 徐

4月25日下午2点30分,“温暖四月 健康同行”研究生社团进社区公益讲座在栖霞区尧化街道尧化社区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公益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金女院食品安全与营养协会以及尧化街道尧化社区党总支共同举办。活动旨在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入手,传授给社区居民简单实用的食品掺假鉴别小技巧,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丰富食品安全知识。

活动开始,尧化社区胡书记就此次活动做了发言,感谢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社团的同学们来尧化街道做公益讲座。随后,金女院徐坤同学开始为大家介绍了有关食品的一般知识,他送给大家五个字——“看”“听”“闻”“尝”“触”。

徐坤同学还为大家讲解了鸡蛋,牛奶,酸奶,香蕉等常见的食品饮品的知识,告诉大家如何辨别药品和保健品、如何买到新鲜的鸡蛋、牛奶怎么喝最有营养等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同时在讲座过程中穿插了3轮相关食品健康小常识问答,答对者将会获得小礼品,社区居民踊跃参加,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主讲人徐坤同学还为社区居民解答疑惑,受到各位大家的欢迎。

整场讲座持续大概一个半小时,在场的居民纷纷表示通过生动具体的讲解,大家受益匪浅。活动之后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也学会了如何鉴别挑选健康的食品,有了专业的指导和自我保护意识,居民们一定能与健康同行。

2012年金陵女子学院奖助学金表彰决定

金陵女子学院

为激励我院学生继承和发扬“厚生”精神,勤奋学习、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全面发展,争取各方面优异的成绩,根据《金陵女子学院奖助学金评比条例》,经各班级评选推荐,院奖助学金委员会评审,共86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分别获得学院所设12项奖助学金。特此表彰。获奖名单如下:

1、魏特琳奖学金由海内外校友及友好人士为纪念金女大教务长、在南京大屠杀的血腥风雨中用自己的生命庇护了一万多名中国妇女儿童的魏特琳女士所设。

魏特琳奖学金

张丹丹

吕宁宁

徐辰娴

熊柏桦

2、劭鲲、劭鹏奖学金由金女院1998届毕业生王鹏珲、邵敏夫妇所设,以奖励金女院特别优秀的学生。

劭鲲奖学金

段荣娟

劭鹏奖学金

李一可

邢昊抒

徐美飞

牛文颖

尤文恬

3、厚生奖学金由吴贻芳校长、邓裕志女士、Dr.Chester等的遗产及国内外金女大老校友、友好人士的零星捐资组成。

厚生奖学金

乔志清

李晓明

邓荣华

4、郭邓如鸯奖学金

由金女大美国校友郭锡恩先生所设,以纪念其妻、美国好莱坞影星郭邓如鸯女士。

郭邓如鸯奖学金

杨云涵

王晶晶

邓亚楠

严翘楚

石晓燕

于艺童

5、吴玉清奖学金 由金女大美国校友吴玉清博士所设。

吴玉清奖学金

苏倚天

邵爱萍

俞薛萍

罗方舟

罗慧丽

樊天韵

6、谢纬鹏农村女生奖学金由金女大美国校友谢纬鹏之子励鼎毅院士所设,以祝贺母亲百岁大寿。

谢纬鹏奖学金

许雨晴

施岑桦

王美菊

叶志秀

陈慧娟

7、凌石惠芳奖学金由金女大美国校友凌崇英女士所设,以纪念其母凌石惠芳女士。凌石慧芳奖学金

袁弘恺

刘薇薇

邱荣妹

吴迪希

8、喻娴文奖学金由金女大美国校友喻娴才女士所设,以纪念其胞姐 英语特级教师喻娴文女士。

喻娴文奖学金

王佳慧

任梦云

金丹丹

张巧雅

刘莉华

管慕飞

陈宇欣

赵梦洁

沈子君

9、胡权氏奖学金由金女大美国校友、世界著名植物学家胡秀英博士所设,以纪念其母胡权氏。

胡权氏奖学金

10、尤琴奖学助学金由2010届会计学毕业生尤琴女士所设,以资助学习优秀的困难学生。

尤琴奖助学金

胡世娜

李晶晶

姜洪梅

徐书洁

郭南希

于翠翠

章佳程

11、袁氏姐妹助学金由金女大校友汪安琳女士所设,以纪念其母亲,资助经济困难的新生。

袁氏姐妹奖助学金

阿卜杜瓦日斯·麦麦提

迪丽达尔·帕尔哈提

谢日扎提·阿布拉

王梦姣

高小女

希望获奖同学再接再厉,保持先进,同时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为促进优良学风、院风,建设一流女院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10月

金女大南京校友会会史大事记(代

序)吴校长讲话

时间:1981年2月8日

地点:南京师范大学100号迎宾楼

我头一句话要说什么?我到了这里,今天主持会议的黄续汉同学才同我讲要叫我讲话,说说今天开会的意义。哎呀,我说我没有准备呀,那我就随口讲吧。我喜欢站着说,我还站得住,站着看得见大家,写黑板写惯了,做教师做惯了,坐在那里好象不对头似的。我当时准备了就是说从国外回来的校友,在国外有些什么贡献。

我费了时间去翻record book,还有自己不懂的又去查了字典。闲话少说,要说到今天,黄续汉同学,我们的理事长说,今天开会的这个目的。她们在组织这个会时告诉我了,说这个会我们要有个目的,目的就是像今年1981年这个新年,我们是做什么,那就是让我们同学们可以交流经验。为什么要说到交流经验呢?我想这个事情大家知道了不必说,我觉得恐怕今年意义格外重大。因为今年要技术调整,大家一听到调整,都说有些担心。我就觉得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调整。调整什么?调整我们的思想。因为我有一次在政协开会的时候,政协副主席管文蔚同志对我们讲,学习第一号、第二号文件的重要意义。他就说两个大字,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是说作风要大改变,思想大提高。我们自己呢?一些同学们呢?我不客气地说,大家以为作风很好,自己很骄傲,我们有金陵的精神,就觉得作风是很对的。但是我在上海,用了个小猜谜来说道,这个就要改。我就简单地说个谜语—“象牙坛儿紫檀盖,当中种一棵小白菜。”大家晓得的不要说,不知道的猜猜看,这个谜是打一样能够吃的东西。“象牙的坛子,上面是个紫檀盖,当中还有一棵小白菜。”这是什么东西?可以吃的,快点开动脑筋来猜。唉—,莲子。要说从前的金女大精神呢,说得很对,思想简单、很洁白,做事要有坚强的意志,像紫檀一样;这个小白菜呢,是给大众吃的。可是在象牙塔里用紫檀盖盖着娇嫩得很,是不是?难怪人家说我们金女大培养的是象牙塔顶上的高等女子嘛!我这回在上海讲:我们现在要改变什么?“象牙塔、紫檀盖”没有毛病,客观存在的东西没有毛病。但是这个小白菜的作用太小了,我们现在要变成大田里面长得很健壮、能经得住风霜雨雪的、人民大众都需要的大青菜。我们要做到这样,那我们总算改变了。有许多思想要改变,要不然跟不上。我自己觉得跟不上时事的改变。不要说别的嘛,我总觉得四人帮打倒以后,真是兴奋得不得了,从此正式进行各种建设。大家很兴奋,很受鼓舞啊!觉得真正是了不起,我们的社会主义一天一天地建设起来了。三中全会以后就说了,说我们要着重转变到建设上来,提出了八字方针—调整、整顿、提高、改革,已经觉得有一点点改变。这回呢,甚至于说这几年的调整,调整得不够。所谓长线要切短,我从省政府那里晓得了一点江苏省的情况:有的地方长线反倒是更长了,不是把它弄短了。所以这一次一号、二号文件,那是说得很清楚,说要退够。我们在退够的这个上面,真是要提高我们的认识。退是为了进,而且是有退有进。不是全面的退,不是说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退了。不会退的,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是一天一天的只有向前进。

不过我们要的“进”,是真正切合实际所需要的“进”。因为前两年,一个劲地想赶快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嘛。最明显的是宝钢,全国都知道的宝钢啊,宝贝的钢铁公司,在一个淤泥地下去建钢厂。说老实话,这就是不对嘛。在一个淤泥的港口要运来国外的矿砂煤炭,运来的船啊,没有码头,还得另外建码头,还要换小驳船。好了,我不多讲了。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的思想要调整得面对现实,什么现实呢?中国的现实。中国的形势不是一团漆黑,中国形势一片大好,最近报上就讲得很多。就拿江苏来说吧,去年是个灾年,哪能晓得灾年还能够平安地过去,还能够丰收;另外,还有工业上的基础。我们只要稍微想一想,就比刚刚解放的时候不知道前进了多少步。随便哪一方面想,就只要想铁路一项,全国现在简直四通八达。我是生长在武昌的,现在从湖北到四川都通铁路了。过去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么现在到四川除了飞着去容易,也可以直接通火车。以前要绕个圈子,从陕西、云南走,现在从北京可以直接去了。所以只举这一个例子来说,已经不晓得进步了多少。那么毛病在哪里呢,就是我们太心急了,我和大家一样,巴不得赶快建设好。太心急了,就有的地方超过了我们的人力、财力、物力,运输有很多跟不上。这个样子啊,把资产冻结在那个地方,你不动就是浪费。比方有一种建设,三年当中就可以转变起来,就能够投产,能够生产出产品。但是现在有的地方要七八年,这就不行。所以我说今年要大家交流经验,因为我们各地方的同学们呢,甚至于退休了的同学们,都还有不同的工作在做,为社会服务啊。我就听说,有的地方还要拉着去教英文补习。大家急于懂得英文,好到国外吸收外国的技术。那么,在工作岗位上的,更加直接为人民服务。在今年这个时候,就是在有退有进的时候,有些大的项目好像是退下来了,比如说仪征化纤厂,与我们江苏很有关系的,就停了。这是很大的一个事情,很可惜。哎呀,心里实在舍不得。但是,农业、轻工业还是要上,还有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急于所需要的,就像手表、缝纫机,今年就还要添产,我看这个计划还是要增加。所以我们的思想要跟上,要交流经验。我们在学校里教中学生、小学生,就是更要重视啊!胡乔木部长,以及中央宣传部,都在致力着重政治思想教育。那我们自己的政治思想也要提高,才跟得上这个形势。总之,形势是大好的,问题是有的,就看我们怎么来解决。

我们现在找到病根了,从前是急于求成,现在知道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用科学的态度来找到正当的方法。这样我们进步起来啊,是健康的、稳妥的、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所以我们在工作上也是可以这个样子。我在这个地方,还要提出来一句,不知道黄续汉愿不愿意我讲她过去的故事啊?她头一年教书是在上海,上海工部局小学。她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啊,忽然看见华群先生(Miss Vautrin)坐在教室里,她吓坏了,刚刚去做先生,当然很紧张啊!可是下课之后,她就过去问教得怎么样?华群先生说很不错啊!我今天听了你教课,我倒放心了。我为什么说这个话,我们金陵女大的同学,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做出贡献,无论多大多小,都是一份积极分子。那还是在于全学校的教师们、全体同学们当中的互助是很多的,学生有学生的各种组织啊。我就提这一句,过去的精神也不是哪一个人,是在于全学校的教师、全学校的同学共同要来服务社会,就觉得不光是自己来读书。不过现在呢,我们认识提高了。通过了党啊,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导,我们知道了,现在是全体人民共同来建设一个社会主义。那么多人,尽的这一份力量就不由得更伟大了。

我昨天准备的就是说国外来的同学们,这个是准备过的,刚才讲的是没有准备的。今天要讲的头一个,大家已经知道了,胡秀英同学。胡秀英是1933年生物系毕业的,因为前不久在这儿欢迎过她。她是专门搞植物分类学,她在哈佛大学的植物园里做的。她得到的奖学金,奖状啊,数不清楚了。她到各国去演讲也很多,就最近到中国来的这一次,那可以说全中国都跑到了。她先是到南朝鲜讲人参的,讲人参的培养价值。那么她就写信来给我说:既然到了南朝鲜,这个路费有人出了,她说应当回到祖国来,看有没有地方需要去讲讲的。她提了几个人的名字,我赶快把信转寄给他们了。她回中国到了几个什么地方啊?到四川,四川大学请她去,以后呢,西南各省就都去了;后来又去了兰州,那么西北各省就都去了。后来又到了哈尔滨和东北的几个省;最后到了南京和华东的各个省份。她到南京讲学之后,还要到安徽,还要到广州,还要到上海。到了广州呢,东南各省也都去了。那可以说,她是全国都跑到了。她除了自己研究植物之外呢,还有一样事情恐怕别人不知道。在香港啊,香港不是有个中文大学嘛,请她把香港的植物都普查一遍。她用了两年的工夫,把穿的那种牛仔裤都穿破了两条。她各个地方跑啊、弄啊,写出了《香港植物的普查》这一本书来了。她的贡献是很大,现在她是退休了。还有一位是熊菊贞,大家认识吧,她是1942年生物学系毕业的,腿有一点毛病。她是耶鲁大学医学院两个女的正教授当中的一名。因为哈佛、耶鲁都是老式的大学,他们很古板,对于妇女做教授不是怎么欢迎的。可是有了两位教授,两位当中有一位就是她。她研究的是什么题目啊?是virus,就是病毒,专门研究病毒的。最近有一个美国医生的代表团,是北京请他们来讲学的。她写给我一个条子说:“我到了北京,可惜没有功夫到南京来。”还有一位呢,就是陈复和,她是1939年化学系的。她呢,是搞兽医的。她是研究牛啊、羊啊,它们的尿道里有结石。因为美国的西部牧场里啊,前几年牛羊大批的出了毛病,所以就有这样的研究。她这次回来是同她的丈夫同来的。她的丈夫专门是研究兽医方面的病毒,这一次呢,是北京农学院专门开了一个学习班,就是来学习兽医这一方面病毒的研究。那恐怕全国啊,有人请他们讲学,讲了好几个礼拜呢。所以陈复和自己到南京来了两天。我再提一位在中国的,不是从外国回来的——彭洪福。是化学系的助教,湖南人,她后来是到部队去了到医学院去教化学。现在还是在部队里面。她最近的一封信告诉我说,在同猴子打交道。她是研究在高空缺氧的情况之下,这个人还怎么能够作战?你不能带氧气包,到战场上。所以么,就靠研究四个猴子,好不容易把它们从北京搞到那里去。她说除了实验它们的体重之外啊,还要看它生理啊,化学的这些方面有什么影响,她说很复杂的。所以提到牛啊、羊啊,我就提到她同猴子打交道,那真是不容易。还有一位呢,是凌佩馨,她今年来过的,就是凌佩芬的妹妹。她是学化学的,1946年毕业。她是在OHIO,STATE,UNIVERSITY,她学的是plant biochemistry就是植物生物化学。她的丈夫是到上海来讲学,她就到南京来玩了两天,来看看学校,来看看我。可惜不知道她的丈夫是讲什么。我忘了问,她也忘记告诉我。另外呢,就是从华盛顿来的鲁淑英,她已经退休好多年了。本来是在Maryland那个地方教书,她现在搞一种蛮特殊的东西。不是华盛顿有很多出色的纪念品么?有林肯的、有华盛顿的、有杰弗逊的,她用纸来做一种模型,做了之后把它装在纸盒子里。小学生买了去,自己可以装起来,就可以晓得华盛顿最主要的这些纪念品啊!她这个已经搞好了,有人帮她的忙。还有从香港来的崔亚兰,同她的丈夫凌道扬——打网球出名的凌道扬一同来的。她是在香港教体育。还有一个,恐怕后来的这些同学不认识,就是吴慎娴,是专门搞biochemistry的。她从前就是在这里搞孵小鸡,想要自己用电来孵小鸡。我总记得桂芳就笑她,鸡蛋都搞烂了,小鸡孵不出来。那个时候电器又不是很准的,一会儿停了又会怎么样呢。还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走的另一条路呢,就是那个Mrs.kwoh,是我们从成都回来以后做总务主任郭先生的太太。这个Mrs.Kwoh呢,那个时候就是做了大家不欢迎的事情——学生辅导委员会的。大家记得吧,哎哟,谁记得的啊?嘿嘿,学生辅导委员会的啊!是完全用美国那个时候通行的一种方法啦。她现在做什么呢,她现在也就像演电视的,电视里面的电影。我看过一个叫做East and West,东方西方,还看见她装过慈禧太后呢。她这会儿到南京来了,很高兴。她呀,还跑到她住过的地方,也跑到鼓楼医院,她头一个孩子在鼓楼医院生的。所以说,关于她从前来过的地方啊,都是很注意的。还有一位1921年毕业的严彩韵,她没有到南京来,到过上海。我为什么要提她呢,她现在70多岁了,还在教书。我就说这个人是了不起,比方说啊,她是住在纽约的东南角里,她要到西北角里有一个St.Luke’s hospital 来教书呀。她要坐地铁,还要换两次,要走一个钟点,每个星期来三个下午。所以,你看她的这个精神哪,真还是很好的啊!七十几岁了,她是在那个St.luke’s hospital center做关于营养和新陈代谢的研究。还有一位医生,是小儿科的医生,有的人恐怕记得,她没有回来,是黄楠。我觉得啊,她做的事情也不少,我就特别提一下。特别有件事情给我一个印象,在国外,看看他们好像做事很容易啊,但也是靠辛勤劳动起来的。美国的教授是分三层的,她在那个学校里做个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吧,做了十年,才升了副教授,就是associate professor,又做了五年,才做到正教授,所以我特别把她抄下来。她是研究关于儿童的营养,她的论文写了三十四天。那么我心里想想,我讲来讲去,都是些生物的、化学的,怎么难道社会科学的一个人都没有吗?所以我就非得要找一找。就找到了一个喻娴才,她在成都毕业的,她的父亲是南开中学的教务主任。她是在联合国的图书馆里做图书馆员。她从1944年就做起了,现在还在那儿。另外,还有一位是朱觉方,我特别把她找出来的。大家要是有功夫看看我们从美国带回来的那个通讯录啊,我全部看了,把那些名字翻一翻,就看哪个记载得长的。朱觉方就是长得不得了,她做事情实在是不少,她欧洲也去过了。我为什么注意她呢?司徒美媛,大家知道她说话很爽快的,到了美国同我讲啊:你要晓得,我们这些同学们,还是同同学时的思想一样啊,只有朱觉方和我们不同,她是什么事情都晓得,中国的事情也晓得,世界上的事情也晓得。朱觉方是1934年经济学系毕业的,我们只有那几年有经济这个主修。

注:根据录音整理,录音到此结束。全文由金女院同学听录,并经汪安琳修订。

真 假 吴 贻 芳 汪爱丽

1948年10月的校庆,比较盛大、隆重。各地校友来了很多。她们赠送的新型、漂亮、白色的大灯罩,装在礼堂的电灯上,使礼堂显得焕然一新。校方还邀请了不少贵宾,如神学专家赵紫宸、大使司徒雷登等,给大会增加了不少色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一年不仅是庆祝金女大建校33周年,同时,也是吴贻芳博士任校长20周年的纪念日。

为此,历史系主任师以法老师,特地编写了一幕、没有台词、只用动作表达吴校长献身教育事业的哑剧。

当我得知要我扮演吴贻芳这一角色后,我就特别注意吴校长的一举一动,并尽量回忆以前大会、小会上,吴校长讲话时的神情、语态,走路时的姿势、模样,希望能模仿得更像、演得更好一些。我还到南山吴校长的住处,向她借了一件平日常穿的浅蓝色旗袍。由于当时我的身材与吴校长差不多,穿在身上非常合适。另外,不知哪位好心同学还为我找来一付没有玻璃的空眼镜框,让我带上,因为校长是戴眼镜的。

演出的那天,舞台上空空的,只是在左侧、斜放了一张普通常用的书桌和一把椅子。我装扮成年轻时的吴贻芳,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做一些翻阅书籍、书写笔记、思考问题等,表示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样子。这时,先后有三位由同学装扮的男士,从舞台的右侧,横穿舞台、走向左侧我的书桌前,向我求婚,都被我婉言谢绝了。第一、第二位的扮演者是谁、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都忘记了,只记得最后第三位的扮演者是华平,她头带礼帽、身穿一套笔挺的西服,装扮成一位青年学者,潇洒地走到我面前,向我求婚。我仍然是摇摇头、摆摆手,没有同意。这位青年学者,只好失望地、沮丧地慢慢走下了舞台。接着,头戴花环的黄珏,装扮成教育女神出场了。她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看见了她,十分高兴,立刻从椅子上起身,向她走去。我们二人手挽手、从舞台的中心,面向观众,在结婚进行曲的音乐声中,慢慢地、有节奏地走向台前,结为终身伴侣,全剧终。这时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编者、表演者的鼓励,更是对吴校长献身教育事业精神的赞美!

第二天上午,全校师生员工及来宾,在大礼堂举行校庆大会。一、二、三年级的同学,穿平日所穿的衣服。四上毕业班的同学,头戴方帽子、身穿黑色学士礼服,只不过,方帽子上的黑色穗子垂在右边,表示还未毕业。(要等到四下毕业典礼时,一个个走到台前,由校长或其他校方负责人将帽穗从右边移到左边后才能算正式学士。)吴校长穿的是博士礼服,虽同样是黑色,但上面有三条一寸多宽的黄色条纹,头上博士帽的穗子垂在左边,不是黑色而是金色的,非常漂亮。庆祝会上,身穿中式长袍的司徒雷登还讲了话。

会后,四年级的同学,到大草坪去拍集体照。班级顾问克馥兰博士、教务主任蔡路德博士,来宾牛惠生夫人、赵紫宸先生和司徒雷登大使等也一同合影。拍完照,大家四散走开。我走到300号,看见吴校长也走到那里,于是我和她站在一起,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后来我把这张照片上的两个人,称为“真假吴贻芳”。

64年过去了,历史镜头仍能一幕幕清晰地显现在我的眼前。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吴贻芳校长,深深受到金女大学生们的尊重与敬爱。

我国首位营养学女专家严彩韵 宋路霞

徐景灿

金陵女子学院的教学大楼里有一间研究室,上面挂着“彩韵莲韵幼韵室”的牌子,是上海滩著名的严家三姐妹与她们的子女捐献的。其中为首的“彩韵”就是严彩韵,三姐妹中的老大,我国第一位从事生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女专家,原金陵女子大学早期毕业生。

大宅门里的小才女

上海外滩6号那栋老房子,是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旧址,如今已有114年了。这家银行的第一任董事长是宁波人严筱舫,史称宁波商帮的开山鼻祖。他是李鸿章的幕僚。

严筱舫有一儿两女。儿子严子均子承父业,一生在商界打拼。可是到了第三代,时代变了,家风也为之一变,严氏大宅门出了一群鲜活靓丽的新女性。她们读书成才,走向世界,其中有严筱舫的孙女严彩韵、严莲韵、严幼韵,外孙女吴佩球、吴靖、吴佩珠、吴佩琪„„

她们每个人都活出了自己的风采,有科学家、外交官、名教师、社会活动家,每人都有成群的粉丝。要论学术贡献,严彩韵名列第一。

她从小聪明伶俐,深得长辈喜爱。

八岁的时候,其父送她和妹妹严莲韵,进基督教办的、当时上海最好的小学中西附小读书。严彩韵11岁时全家搬到了天津。她与妹妹一齐进入天津中西女中就读。入学时校长亲自主持面试,要她们当场读一篇英文文章。她们接过书就流利地朗读起来,念到一半校长说不用念下去了,示意OK了。

中学毕业后,由于当时北大、清华不招收女生,只能报考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严彩韵是该校的第三届学生,她与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徐亦蓁、吴贻芳非常要好,多年后,徐亦蓁的弟弟徐振东竟成了她的妹夫,此乃后话。

严彩韵入学第一年(1917年)就考了全班第一名,获得了学校发给新生的最高奖学金“理事奖学金”,她当即把这笔奖学金捐给了金陵女大办的一所小学。

她的同学谢文秋女士(金女大美国校友会会长)曾说起一件读书时的往事。有一次她们一帮女同学乘马车去参加一场音乐会,在到达目的地,同学们正在下车的时候,马突然惊了,焦躁不安地扬蹄喧腾。同学们吓得大呼小叫,不知所措,只有严彩韵非常镇静,她上前帮助马夫死死抓住缰绳,直到同学们全部下车,自己最后一个离开。

严彩韵19岁就大学毕业了,执意赴美留学。她先在美国波士顿就读史密斯大学,主修食品化学和营养学,后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是著名食物化学和营养权威谢尔曼先生和罗斯先生。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她利用暑假去芝加哥大学进修了三门学科,这三门学科的成绩都是A。这年暑假,金女大有位叫张晓梅的学生申请去芝加哥大学读硕士学位。芝大校方因不了解中国学生的学习程度,不敢接受。但是两个星期后芝大又给中国方面来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接纳,原因是,他们获悉暑假曾来该校进修的严彩韵也是金女大的,芝大明白了金女大水平了得。

1923年5月,只有21岁的严彩韵,在哥伦比亚大学顺利获得化学硕士学位。当她还在哥大就读时,北京协和医学院要聘请优秀的留学生回国任教,哥大就推荐了严彩韵。当她学成即将回国时,父亲要给她寄回国路费,她回信说不需要,她已经有足够的奖学金。

帮助丈夫吴宪成生化大家

回国后,严彩韵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担任助教。当时这个系还在初建阶段,系里只有她和吴宪博士二人。

吴宪博士是先期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生物化学专家,是位出类拔萃的学者,在临床生物化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19年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就与他的导师欧·福林教授提出了“血液系统分析”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能得到无蛋白质的血液,从而使医生可以做出血液检测来。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福林—吴”血液分析法,一经发表就立即引起了学界震惊。

不仅如此,吴宪博士还独自发明了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血糖测试法,只需一滴血就能测定血糖。这种方法也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严彩韵到任后,就成了他的第一位合作者,与之一起埋头攻关。终于,他们的努力结出了硕果,那篇著名的论文《论蛋白质的变性》,是国际学术界最早提出的关于蛋白质变性的理论。

严彩韵还是我国第一位从事营养学研究的女学者,与吴宪共同发表了诸多学术论著。1924年年底,严彩韵与吴宪博士的友情发展为爱情,他们在上海结婚,婚后第三天,他俩再次飞往美国。因为按照校方规定,夫妻俩不得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严彩韵只好放弃在协和医学院已经续聘的助教职务,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食物化学研究,同时准备在那里攻读博士学位,吴宪则在纽约的洛氏医学研究所参加另一项学术研究。

可是她的博士计划却被丈夫的一项工作干扰了,吴宪先生要去欧洲作学术访问,她理应陪同。欧洲之行结束后,她因怀孕必须回国。因此她非常惋惜。

1925年年底他们回到北京,严彩韵继续做研究工作,只是身份起了变化,变成了丈夫的“编外助手”。

在北京生活期间,她还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北京国际妇女俱乐部、香山孤儿院、基督教女青年会等组织的执行委员会成员,还发起创办北京明明学校和金陵女大校医院,他们的孩子们小时候均入读明明小学。

此后,她一直是丈夫的得力助手及全方位的顾问。为了便于研究工作,她还自学了法语和德语。他们一起做实验,并联名发表论文。吴宪教授一生发表了1660多篇学术论文,80%以上都是在他们结婚以后发表的,其中关于营养学的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其中都渗透着严彩韵的辛勤和智慧。吴宪教授一生有三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有两本(即《营养概论》、《科学生活导论》)是由严彩韵补充、整理和修订出版的。她的爱心和牺牲精神、负责精神,使家庭成为吴宪教授的精神港湾和加油站。熟悉她的人都明白,是她,帮助丈夫成为中国生物化学史上的“巨人”。

捐办金陵女大医院

1949年,严彩韵第三次来到美国,这次他们全家都集中在美国了。

因为从1948年下半年起,中国北方许多地方在打仗,他们在北平芳家园的寓所(是座经过精心改建的前清王府)被从山西逃难至京的百余名中学生占据,致使她和孩子无法正常生活。而吴宪教授正在美国参加一项调研工作,他曾两次买好了船票准备回国,但因美国船运工人罢工而无法成行。严彩韵深怕在战争中一家人天各一方,就毅然决定带着孩子赴美。

在美国,严彩韵先后担任亚拉巴马医学院的生物化学研究助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食品保藏部技术副教授,曾与吴宪联名发表了4篇高质量的论文。1959年8月吴宪病逝后她又花费许多精力整理出版了吴宪教授的遗著《科学生活导论》,还修订出版了吴宪教授早年的著作《营养概论》。1964年,她到新成立的哥伦比亚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工作,为该所建起了一个新图书馆,同时指导研究生,为他们上营养学课,并与该所所长联名发表《核黄素缺乏症的全球分布》一文。

1971年她从该研究所退休,但实际上是退而不休,又应聘任纽约圣路加医院中心医学部营养及代谢组顾问,为中心收集了5000种有价值的论文,筹建了图书馆,为这个机构闻名于美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每周到该中心工作三天,直到1987年9月,她年满85周岁为止。

严彩韵夫妇在献身科研事业的同时,还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仁爱和学术气氛的大家庭。他们五个儿女中有三个博士,两个硕士——大儿子吴瑞获哲学博士,由于在DNA的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而成为国际知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小儿子吴应是哲学博士,也是化学专家,在谷类蛋白质的研究方面有大量出色的贡献;长女吴婉先是理学硕士,是膳食师和中学数学教师;次女吴婉莲也是理学硕士,曾任一家公共图书馆的文艺与音乐部主任;小女儿吴婉明是医学博士,是位放射科专家。

其中大儿子吴瑞尤其优秀,发起组织“美中联合招生”,招收国内生化学的研究生赴美留学,帮助国内建立“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促进国内科技发展最给力的人物之一。

严彩韵从小席丰履厚,家里要啥有啥,她本人生活非常节省,对社会公益事业却十分关注。她一生几乎没有间断过为教育和慈善事业的捐款。早在上世纪30年代,已经是金陵女大校长的吴贻芳女士跟她在闲聊时谈起,金女大学生日渐增多,非常需要办一所校医院。严彩韵听后,就与两个妹妹商议,建议将父亲留下的遗产拿出一部分钱来,捐给学校办医院。她又动员丈夫吴宪和几位亲戚,设法为校医院添置了设备。所以金女大的老校友们都知道,学校医院的初建是严家姐妹捐建的。

1983年,严彩韵与其长子吴瑞共同赠款设立了“吴宪生物化学教授基金”,以资助为中国生物化学作出贡献的教授。1993年,他们母子又捐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室设立了“吴宪图书室”。上世纪80年代她曾两次回国探亲,其间参加了金陵女子大学70周年校庆活动,为金陵女子学院的建设,她率领儿女再次踊跃捐款。

今年是严彩韵老人110年冥诞,但是她的理想并没有离去,她与孩子们捐建的这些基金和机构,仍在中美两国有效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据《档案春秋》)

燃烧自己,照亮一片 ——说说老校友张尚琼 朱文曼

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常常地活着。但也有些人把别人的羽毛插在自己身上,装扮成一只美丽的鸟,获得周围人的羡慕而洋洋自得。还有些人从不炫耀自己,像一枝小小的火炬,燃烧着,照亮周围的一片。

1945年,已经是抗日战争的后期了。当时许多青年人都在思考:中国复兴的道路在哪里?特别是在大学生之间,对各种“主义”都有议论。这一时期,共产党在大学生中组织了一些学习活动,宣传“新民主主义”,颇得人心。

当时在四川成都集中了一批从沦陷区迁来的大学。其中有从北京迁来的燕京大学、从济南迁来的齐鲁大学、从南京迁来的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大。都在华西大学所在地—华西坝,临时办学。所以那一片地方的大学生很集中。当然就有各种共产党领导的学习组织在哪里活跃着。

当时金女大的学生中,也有一些活跃分子,参加了这种学习活动。张尚琼就在此时参加了一个名为“朝明学习研究社”的组织,在那里一面学习,一面宣传,影响着周围的同学。这就是张尚琼成为一支小小火炬的开始。也是在这时期,张尚琼认识了一位燕京大学的研究生,高长山。他们两人后来成为终身伴侣。在顺境和逆境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使小小的火炬不断地燃烧。

解放初期,有一些苏联电影在中国上映;其中有一个电影叫“乡村女教师”,讲的是一个苏联女青年自愿到艰苦的农村去当教师,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终于成为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这个影片感动了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张尚琼是其中之一。

1950年,张尚琼在上海市团委的领导下,做文艺宣传工作。看了“乡村女教师”后,她就提出了想当教师的要求。经组织批准,就被指派和另一位老党员去接收一所女子中学,这所中学原先是外国天主教会办的,那里的修女不了解中国的政治变化,不让她们进门。张尚琼就用英语对修女说明形势,从而得以接收这所学校。后来,又对学校的师生宣传当时的政策,改造思想方法,改造学校。用她的火炬照亮了这所学校。一所新学校诞生了。

1957年,上海的浦东还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地区,张尚琼想到那里的孩子们很需要得到好的教育,也为了锻炼自己,提出了到浦东当教师的要求。她被派到浦东的高桥中学。在那里她做了党、政、工、教各方面的工作,点亮了周围各色人等的心。终于,在60年代,那所落后的浦东高桥中学成长为上海市的一所重点中学。

文革的风暴席卷中国的时候,张尚琼也和无数中学领导、教师一样,受到残酷的批斗,把她的身体摧残了,但没有消灭她心中的火种。所以文革的风暴过后,她又渐渐地燃烧起来。

1983年从学校离休以后,她并没有休息,反而更加忙碌了。众所周知,居委会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的。张尚琼不辞辛苦,四处奔波,解决群众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她还参加犯罪青年的帮教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一位改邪归正的青年说:“我真想跪在张老师面前叫她妈妈”!看吧,张尚琼的火炬怎样照亮了犯罪青年的心!

当张尚琼知道了云南省姚安县山区的青少年因贫失学,不但自己资助8名学生,还动员她的同事资助14名学生至高中毕业,她还说服住在高桥地区的台胞孙慧瑛老太太出资帮助贫困学生,老太太慷慨地资助了106个孩子。引起轰动。可见我们的张尚琼火炬照亮他人的能力。

不论是那里发生天灾,不论是雪灾还是地震,需要捐助,传到张尚琼那里,她总是倾囊相助。几百、几千,她都毫不犹豫地付出。但自己的生活始终非常简朴。对自己唯一的女儿也要求很严。照说,张尚琼夫妇都是离休干部,又生活在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里,他们女儿的生活条件应该很不错。但他们的女儿说,从小穿的都是最便宜的衣服,吃的是最简单的饭菜。而在学习和思想上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的女儿和他们一样,生活简朴,工作出色,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很能吃苦耐劳。也是一位为人民服务的好公民。

张尚琼获得的荣誉很多,但她认为这些荣誉都是“过眼烟云”,真正有价值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诚然!她女儿说,她把获得的荣誉证书、锦旗、纪念品之类都塞在一个柜子里。从来不把它们当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甚至都忘记了。

最近(2012年春),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团委,以张尚琼青年时代为原型,编排了微型话剧《走上革命道路第一程》,向建团90周年献礼。让青年人感受革命前辈的“火红青春”。

下图为2012年5月4日,话剧演出结束后,张尚琼和演员们交谈的情景。她说看了演出,仿佛又回到那个时代。

张尚琼的一生,就像一支火炬,走到哪里就在那里燃烧,照亮周围的一片。如今已经92岁高龄了,还在说: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尽可能地再发一点儿荧光吧!”

我真的被这种精神感动了!

芥菜种子一粒 胡秀英(原载《金陵女儿》:金陵女子大学80周年校庆纪念1915-1995回忆文章汇编, 页88-97。)“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百种里最小的,长起来„„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Matthew 13:31 —

“„„信心像一粒芥菜种; „对„„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 —Ibid.17:20—

在金陵的时候我就已知道以上所摘录自地中海东岸的经典上的两段。到今夏我才能有较合理的了解。生长在温带农村的我,攀登过川康13000英尺的高山,也走遍了华南广阔地区,研究植物生态,却从来没见过芥菜长成树的现象。因此,我以为上面引用的经典,都是比喻。1994年5月由香港飞伦敦转希腊,然后乘船到一个地中海的小岛去,船离码头尚有两英里,速度减慢。远望岸上黄花如墙,很像哈佛大学树木园山坡的连翘(Forsythia)。上岸后才发现,地中海沿岸野生的芥菜,开花时很像北欧的扫帚豆(ScotchBroom),高3数尺,一片金黄。更有启发性的是,有一天我在村旁屋后,人烟稀少的地方,看见几只小鸟,在野生的芥菜枝上,剥食每个硕果的种子。当时我忽然明了“飞鸟在芥菜枝上”的真实性。

一粒芥菜种,遇到了“金陵良田”

我于清末出生在苏北的农村里。当时我们全村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村里所有人的名字(其实妇女都没有名字,依娘家的姓称“氏”)。女孩们连生话的权利也没有。我的哥哥出生之后,我父母接连生了两个女儿,都是在7天之内,因脐疯夭折。我出生之后,母亲对父亲说又是一个女孩,可是我们已不再年轻了,你去买副小儿药救她一命吧。”父亲在冰天雪地里,步行到数里外的集镇上,买了药带回家。母亲起来,煎熬成汤,一勺一勺的灌到我嘴里。绝未想到两年后,她就成了寡妇!那时传教士来到我们村中设立教会,办个小学,我哥哥去读,我常跟著去玩,母亲因为心情悲哀,接受基督,渐渐跟著我哥学识字,读福音书,眼光开扩了。自己小脚,知道劳累脚疼的痛苦,决意不替我缠足,自己承担乡邻的指责。她移风易俗,送女儿入学读书。小学4年后,我转入45华里外的高级小学住校。这时,母亲到祖坟上大哭一场。母亲无私的爱,勇敢的行动,叫我成为村中第一个中学女学生,由此而进金陵。

当时,我体力很差,心律有杂音,体育课只能作缓和运动。到金陵女大后,所见所闻所学,样样新奇。我虽数学底子好,英文程度却差,感到功课压力极重。我不会忘记是怎样抱著英汉字典读欧洲政治社会现代史的。教务长华群(Ms.Vautrin)所授一个学分的How to study帮我摸到了读书的头绪,加上二年级时的英文教师好,对我提拔鼓励,让我感到进步的快乐。又听了陈美玉老师所讲授的Hygiene(卫生科学),步步按照她们所教的去做,渐渐也摸到了生活的头绪。金陵的伙食,比徐州中学时代的饮食来,在我像天天“坐席“(徐州话吃大席)一样。两年下来,人长高两寸,体重加10磅。三年级时我成了运动健将,各种校队的球员,Field Hike队长。运动没有妨碍读书,功课并未影响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在校期间,起初参加金陵邻居拜访,三四年级时,女青年会社会服务部的主日拜访和儿童礼拜都由我负责。四年级又担任课外活动委员会第一任主席。教室学习、课外活动都培养训练启发潜力,以供生活上遇到阻碍时,有“挪山”的志趣与技能。

“厚生”(Abundant Life)是金陵女大的校训。它取材于“我来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John 10:10)。”“更丰盛”的生命,后来在我身上完全实现了。

齐菜种凭著意志和信心长成了树

我在金女大读生物系时,系主任是黎富思博士(Dr.Reevse)。1937年她应成都朋友的邀请,暑假去华西考察长江上游鱼类。正好遇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她便留在华西大学作生物系客座教授。1938年1月,我同母亲一起以难民的身份到达成都。由黎博士处得知,华大生物系缺少植物学老师。她知道我刚由广州岭南大学取得植物学专业的硕士,就推荐我当上了华大生物系植物学讲师,教授植物分类学、普通植物学。当时教育部规定,生物系凡选读植物专业的学生,必修植物解剖学、形态学、生态学。当时除了金陵大学植物系和华西大学生物系有植物专业教师,其余各院校都没有植物老师。金大的焦启源博士只教植物生理学;华大的何文俊博士除菌类低等植物外也不教别的植物课程。这么一来,我对形态、解剖、生态的课程,只有挺起腰来,预备讲义和实验指导,特别对解剖、生态两门课,我是前周学后周教,现买现卖。因为有这些教课的经验,到了哈佛大学之后,这些课程全免修,得以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博士论文。这是后话。

教课就要带实习,春假、暑假都要同学生一起去野外作业。我们总是刚放假就爬上高山,去采集植物标本。衣服不是为降雨打湿,就是出汗浸湿。几年下来,我们走遍了川康一带的千山万岭,有的高逾万尺。共采集标本近5000套,每套5份。这些标本,大部分留在国内,一套在抗战胜利后随我来到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

在彭县九峰山采到一份林下生长的长绿灌木,黑花红果,推想是一种美丽的冬青,但不知学名是什麽。回到成都就去金陵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标本室,却仍鉴定不出它的科学名称。1942年夏天,我带了这份标本到了由钱雨浓所长领导、从南京迁到四川北碚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希望能在该所的标本馆得到鉴定。抗战期间,中国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差。该标本馆设在一栋“抗战速成”的房子里,竹壁瓦顶。室内像火炉,吸进鼻子的空气是灼热的。在他们这里,冬青科的标本2/3没有学名。幸有一部德人Loe-senies用拉丁文所作冬青科专著。我利用这部书里的索引与描述,一一鉴定了植物所的全部冬青科标本,作了 300余页笔记,发现了5个新种,且比著葫芦画瓢,做了拉丁文的描述。整个暑天,只有日本飞机来时发警报,大家都进防空洞。在防空洞里,才有休息。在标本室时,我用了两块手帕,一块擦汗,一块放在椅背上晾干,如此调换,吃中饭前和晚上各洗一次。

这暑天工作的成果,回成都后,先把四川的冬青科植物抽出来发表了,其余的带到哈佛来。等到选择博士论文课题时,老师说“你已经开始中华冬青科的研究,你就完成这种工作吧”。这也是两年半能在哈佛完成学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佛研究院评审委员会之所以收我这个学生,除了四川冬青植物一文外,还有一篇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会刊科学版发表的《成都生草药用植物之研究》。我之能用英文作这篇报告,实在是金陵女大的栽培所致。

一个有为的青年,向前看,寻找深造机会,希望能在国外优异的研究院进修,是很正常的。但会遇到种种困难,也是必然的。这些困难,好比“难挪的山”,小小芥菜种叫山挪走,山就挪走了吗?我的经验有两条:一是认真对待方法问题,另一是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很窄的天地。

当然我也经过了“向几个研究院注册处索取简章、报名表、奖学金申请格式”,经过了“请国内老师写实事求是的推荐信”、“呈上自己出版过的文章”等手续,同时我还设法事先认定国外的老师,渐渐地我就看出,好学校的老师找优秀学生,同学们找奖学金和好老师一样迫切,因为没有研究生的老师在同事中就像没有羽毛的公鸡,是不受尊重的。在竞赛中,除了语言、科技外,人格成长方面同样重要,要刚韧,有耐心,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干劲。具备了足够的条件,经济的“山”也自会让开。

我虽然心存进修的愿望,在抗日战争前途茫茫时也没有气馁,但我绝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所谓“学者”。抗战初期我就参加了国际妇女会(International Women’s Club),不久后并被选为该会第二任华人主席。后来又为完成承诺的捐款,而组织义卖义演(在义演时我扮了男装与凌佩芬演出双人戎族舞)。开始时,有些人听说承诺了 1万元(银元),气得中途退会;结果呢,民俗歌舞连演3场下来,募到捐款1.7万元,增加了买毛线为战士织毛衣和为医院加设免费病床两个项目。

后来,我为在台湾兴建金陵女中和在南京重建金陵女子学院等事中都出了力,也可以说是帮助“移”了“山”。

芥菜种长成了树,也不能忘记各种各样的“移山”任务,对于“移山”仍要充满信心。这就是我——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3年的毕业生,抗战胜利前成都华西大学副教授,到哈佛进修后一步步“长大”,成了哈佛大学树木园研究员(终身职务),现又兼做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荣誉教授、南京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荣誉顾问的胡秀英——要在这篇文章里告诉大家的心里话。正如《金陵女儿》稿约上所希望,我的经历可能在“金陵接班人”前进的路上多加一盏灯,多照一个亮。

芥菜枝接纳无数飞鸟

芥菜是辛辣植物,没有结果之前,天空的飞鸟既不落在它林上,也不躲在它荫下。芥菜粗壮了,结果了,飞来的鸟雀数不清。有的来分享,有的来取得精神的安慰。

1.奖学金与朋友分享

我到哈佛,领到了 Radcliffe College的全部奖学金。1年之后我通过了普考,不必上课,搬到我的指导教师、哈佛树木园(Arnold Arboratum)的主任那里去住女生宿舍。在这里只要付电费,食物除了主食、蛋、肉要买以外,蔬菜可以自己种(园里每人有块地)。这样我就把奖学金与一个在成都时与我同在国际妇女会服务、以后和我一起来美的留学生分享,帮助她顺利地得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后来她在纽约大学的Brooklyn College兴建了东方文学系,服务终身。

2.为青年提供深造机会

1957年12月27日我路过台湾,由台大农学院刘棠瑞教授带领参观,遇见台大的几个植物学研究生,有意到美国深造。当时台湾的经济很落后,即使是有了硕士学位的青年,到美国的路费也很成问题。再说当时哈佛女禁未开,就是美国的女博士在哈佛工作,薪水也不到她同班男生的一半。外国妇女食住之外,薪水是不会有甚麽剩余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轮回助学金的办法。凡是台湾、香港有志深造的同学,可无息使用这助学金。学成,能力足够时还本。全以人格担保,没有借约。后来,我与家乡的亲戚渐渐通上了消息,有时他们来信(当时都通过香港转)除了报平安外,也报告某年某月生了个男孩或女孩。我把母亲的孙辈以及堂弟、表亲等好几个都起个英文名,到Cambridge Saving’s Bank立个户口,以备中学毕业后有朝一日得到来美深造的机会。正好中美建交了,他们一一得到了这种机会。现在John已成了美国植物病毒学会的会长,还有几个得了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学位。总之,使用轮回助学金,成家立业、对社会作贡献的,数不胜数。

1960年,我在波城近郊买了一所房子。为继续老师黎富思的意念,预备一间金陵人可以憩息的地方。牛惠生夫人最爱住在这里,赵张肖松博士也住了一些时间。其余金陵人来来往往在此憩息的,不计其数。

还曾有3位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女青年研究生,和一位大陆来美读大学的男士。因受不了留学压力,或生活习惯适应不了,其中有3位进了神经病院。青年须停学,他们的担保人食住憩息,都落在我设的“安定堂”里。

3.学术交流

“文革”期间,中国植物学家被迫与国外同行隔绝。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雨浓所长自己或其他人有所需要,唯一可以通信的,只有一个中国海外植物学家胡秀英。那时尚无复印技术,所要的资料只有照相抄写或购买。在学术上,北京有要求,我当日办理,从不迟延。1975年夏,我以香港居民的身份,同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所组织的祖国科学教育访问团到了北京,会见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同志们。回到香港,便把大陆植物学界向进界同行问安的话,在哈佛植物学报(Arnaldia)登载出来;并告诉海外同行:中国的植物学界,在治学环境很不顺利的时候,坚韧卓绝,著述中国植物志80余卷。科学不能分国界,植物学国际命名法中有一条是“先入律”,就是一个新种的命名,以合法发表最早的算数,其后发表的作废。我的同胞,应该享有公平合理的权利!

1979年5月北京植物研究所邀请我在该所长住一月,早晚和青年植物学家交往。自1980到1986年,祖国各处的植物学界,都愿知道国外植物学方面的情况和进展。最先由四川大学方文培教授组织长江上流各单位的植物森林药物各界的植物学家,每天上午听我作3小时报告,下午进行两小时讨论,历时两周。然后哈尔滨东北林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南京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兰州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相继邀我讲学共数月。我由此广泛认识了国内植物学家,了解他们的工作及生活情况。

4.重点培养祖国植物界接班人 俟后收到兰州孔宪武主任来信,提起培训接班人朱格麟一事。不久又有北京植物研究所俞德俊教授来信,谈到培训李朝鸾先生问题。我把两封信同时译成英文,交给哈佛大学树木园主任Peter Ashten,同时解释:自20年代起,哈佛树木园为中国植物学界所培训的领袖,中国植物学界第一个博士胡先骁的论文,是在哈佛树木园完成的;中国第一本英文植物出版物Economic Trees of China(陈焕镛W.Y.Chen)是在该园写作的。Ashten把这两封信拿到谘询委员会讨论。决议由哈佛树木园邀请朱格麟、李朝鸾两位来美为访问学者。他们来了,住安定堂,言语不通,我每天开车来回哈佛标本室。朱格麟每次和主任教授谈话,必须当场翻译;研究报告只能用中文写,必须译成英文;文献格式的训练,都要从头开始。这些,我都亲自承担了,既费力又耗时。从他们两位开始,此后人数更多。有一次祖国来3位植物学家,在西岸开杜鹃花属会议,会后我招待3位食住一月;华南植物所研究员来美开豆科植物会议,事后招待食住3个月;北京医科大学植物学部诚静容教授介绍一个研究天花粉类植物的研究员,使用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的图书及标本,又是交通、食、住3个月。大陆、台湾的植物学家来来往往,我总是提供最热情、最实在的接待。

飞鸟的回报

飞鸟啄食芥菜籽,咽下大部分。落地的小部分菜籽,按时再发芽生长。小鸟不但节制芥菜种群(Population Control),他们的粪便更是下一代芥菜的肥料。自然界物质回圈极其美妙。人事何曾不然!1968年3月一位朋友向我告急:香港缺植物志,崇基学院急需教授植物学的老师。于是我飞往香港,教授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和经济植物学。周末在新界崇基一带上山下水采集植物,数年来共采1.7万余套,每套5份,第1份带到哈佛标本馆鉴定,第2份留在崇基(后改组成为中文大学标本室),第3-5份分送美国国家标本馆、英国皇家植物园标本馆和北京科学院植物标本室。这些收获是我接受教学邀请时没有想到的。

也是在香港,有位葡裔妇女Gloria Barretto,她喜爱香港野生兰类,架起一个极简单的兰室,养育各种本地兰类。由于爱兰,就乐于寻求兰科知识。离美之前,我曾研究兰科15年,已完成且发表《中华兰科植物集览》。共包含“兰与中华人民之生活及文化”29页,“中华兰类之结构与分布”74页,和依字母排列科学文献“中华兰类记录”274页。Barretto知道这种情形之后,每天一下班,便携带一盆开花的兰和一杯热奶茶,到我办公室来。我喝过茶,拿起尺子、解剖叉与针。一面观察、测量、解析,一面口授。她是理民府的文书,善于速记,如此数年后,我们就把百余种香港野生兰的根、茎、叶、花的形态作了详细的记载,且发表新的科学记录10余种,种种都有图解。

在其间又有一位B.W.Walden(华乐庭夫人)带著7岁的女儿来访,说她喜爱香港的野生花木,且作了水彩画,希望我可供给她所绘的花草名称。当时为教学方便我已印就香港植物名录且有标本证明,她的请求在我是轻而易举的事。她把所有的水彩画携来,两次我便把科学名、英文名和中文名全给了她。她画的植物多是高山、海岸的代表种,很有科学的价值,我鼓励她出版以广流传。她走后月余,又回来了,且说:“胡博士,你建议出版之事,我慎重地想过,认为有道理。关于每种你能否写几句话,使人便于明了植物的性态和应用?”这对我并不难,所以我们当场试了几个,那时她有150张水彩,她来了几次就作完了。但是她的兴趣越来越高,结果作到300种,成了一本《香港四季花木Wild Flowers of Hong Kong》,销路很好,已印再版。她画的兴趣愈来愈高,所包括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出版了香港和华南花木两部后,她又到云南、西北3000到4500米高的高山去采集作画。连续去了 7个夏天。今夏在美与我同住一月,早8时进哈佛标本馆,晚6时半起身回家,她的植物水彩画越来越多。对植物种类形态的知识便也愈来愈深,工作起来更起劲快乐。最近她来信说:“我无法形容感谢之情。在哈佛大学标本室以及和你家老少相处一月,我实实在在快乐„„”为了帮助这两位——一位葡籍、一位英籍妇女,我吃了多少辛苦,一句句口授,但我何尝没得到快乐?他们的书中,也体现了我的厚生精神。我感到,我的生命因服务而更加丰盛。

芥菜籽种下去才能发芽、生长、粗壮、开花、结果、鸟食。“天生我材必有用”!信心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挪山!人生路崎岖,山多平地少,前途常茫茫,只有靠信心,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步步走稳,事事摆上自己最好的,作到尽善尽美,才能尝到成就的快乐。

金陵的接班人哟!中华民族的光荣,靠您去争取,去发扬。我彷佛看见草丛里有点著的灯,照亮那里的生灵。后生哟,厚生。

种下罢!用了出众的努力,必有收成。

拜访金女大杰出校友香港幼儿教育家陆赵钧鸿博士 刘 琛 2012年9月28日,受金陵女子学院钱焕琦院长委托,我和金邦荃教授在香港参加第三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期间,拜访了金陵女子大学校友,首届香港杰出教育家陆赵钧鸿博士。赵博士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在香港创办了启思幼儿园,目前任启思幼儿园的校监。我们有幸在赵博士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九龙的一间启思幼儿园。

初见赵博士真看不出她已经84岁了。姣好的面容,一身米白色衣服,脚着一双高跟鞋,气质优雅,神采弈弈。她很热情,带领着校长,园长陪同我们参观,给我们介绍园内活动区域中各种主题。看得出赵博士乐在其中,每每看到小孩她都好开心。她在设计幼儿园时考虑到要让每个孩子都active,所以每层楼教室外都有很大的户外活动空间。每一周园中都要摆放一个主题。恰逢迎接国庆,当天全园的老师及孩子都身着旗袍或民族服装,高兴地唱着“国庆国庆,我们真高兴。”为了给孩子腾出更多活动空间,作为校长园长办公室的接待室却是间很小很小的office,而老师的办公室却是一辆真正的公共汽车,进出办公室就是上下bus,相当有趣。幼儿园上下课不用钟声,上课、下课、吃点心,活动都有不同的美妙音乐,这也创造了香港教育界的第一。启思幼儿园是间不牟利幼儿园,所有账目均经过政府的审计和严格监督。可老师待遇水平比香港平均幼儿教师要高,每人每年还有三千元的进修经费。博士相当重视师资的培训。

在园中一面宣传墙上全是赵博士所获的奖项,首届杰出教育家,宋庆龄樟树奖,香港紫荆星章,英女皇荣誉奖章等等,十分令人敬佩。可是博士很感恩,她说这些奖项属于很多老师,学生还有家长。她始终用感恩的心来办学。她的先生也是位热爱教育的慈善人士,在她的影响下,他们给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捐资一千万建立了岭南工商管理学院,为建立珍爱地球馆(香港第一间儿童博物馆)捐助了一百万。也正是心怀感恩赵博士当初将启思幼儿园注册为不牟利。博士现在还在坚持工作,刚出了新书,还经常至北京、上海讲学,培训老师,帮助当地开园,她还不忘培训家长,经常和家长互动。11月她将赴上海参加宋庆龄基金会活动,紧接着又回香港参加学术会议,日程满满,孜孜不倦。

谈到她在金女大的岁月,赵博士很兴奋。她一见到我们就跟我们讲“厚生”校训。1946至1948年她在金女大学习儿童教育,后来由于战乱,48年后又转入岭南大学。可对在南京金女大的生活她仍记忆犹新。她说吴贻芳校长非常关心她们广东籍学生,常会问她们习不习惯。她也经常参加吴校长的午会祷告。她还记得May Pole Dance,即五月杆舞,她很喜欢跳舞,虽然其它球类的体育成绩不好,最终考跳舞过了关。她还清楚地记得“We are from Ginling„..”她和我们一起唱校歌,仿佛又重回到那个青春时代。

赵博士将其一生奉献给幼儿教育,她也努力实践着“厚生”精神,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把最优质的教育理念奉献给社会。采访中我们十分敬佩她是金女大的杰出校友,是香港幼儿教育界的先驱,可她一直认为自己很卑微。她对我们说,2015她一定回南京母校参加100周年校庆,只要健康没问题,15年一定来!我们期盼与博士重聚的一天。

湖南校友探访录 朱运致

11月22日,初冬的长沙细雨蒙蒙,天气微寒,空气却湿润清新。中午,学术研讨会结束,我们回住处预备下午对老校友刘洁宇大姐的探访。落实了车辆,钱院长清点了从学校带来的礼物:两本新近出版的图书:《厚生育英才——吴贻芳》、《魏特琳:忧郁的一九三七》;一本学院的介绍。下午三点,估摸着刘大姐午休已过,钱院长、甘克超老师、甘老师的长子大万和我一行四人上路了。

湖南之行前,甘老师早早就开始联络现居湖南的几位校友。由于通讯录上的电话号码有些陈旧,甘老师颇费了一番周折才联系上长沙的刘洁宇和湘潭的刘翼文大姐。长沙的四位校友均已高龄,因为她们的身体原因和居住地点的分散,我们无法一一探望,只能拜访家在长沙市中心的刘洁宇大姐了。

刘大姐的家距离我们下榻的蓉园宾馆不远,很快我们便在科技厅家属大院外停了车,刘大姐的儿媳已经打着伞迎在门口了,我们跟随她走进大院。院里很安静,几座楼房中规中矩地排列着,楼层不高,灰色的水泥墙、突出的整体灶台,一看就知道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刘大姐的家在二楼。打开楼梯口的门,就看见刘大姐把着屋门,翘首盼着。她穿着墨色的中式棉袄,外罩一件浅灰色的毛线背心,满头白发整齐地梳在耳后。“你们总算来啦!”刘大姐的普通话略带湖南味,声音清朗。老人第一次见我,但她一把拉过我的手,冲我微笑,与我拥抱,竟如祖孙般亲密。一阵寒暄过后,大家在客厅落座,刘大姐坐在客厅的一张木质沙发上,腰板直直的,姿态和神色一点不像年过九旬的老人。刘大姐与甘老师谈起了旧友往事,钱院长和我静静地听着。两位老大姐说起大半个世纪以前的故事,时间、人物竟能历历细数,令我惊叹不已。我一边听着,一边悄悄端详屋内的陈设。客厅不大,一张木沙发、一张方桌,一个电视柜就把空间挤得满当当的。沙发扶手的油漆已剥落,靠垫是七拼八凑的。老人身后的墙上贴着不少照片,都是她与老伴和家人或朋友的合影。刘大姐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可她说起老伴爱吃肯德基、爱喝可乐的趣事时,那口气仿佛他昨天还在似的。刘大姐的儿媳拿出两本相册——那种黑色插页,用相角固定照片的老式相册,有一本已经松脱了。相册里收藏着刘大姐自少女时代的留影,照片不多,却足以领略老人青春年少时的风采和活力。

刘大姐说她正在写回忆录,每天起床后最惦记的就是这件事。她说起中学毕业后如何请求父亲允许她报考金陵女子学院,毕业后如何走南闯北,辗转腾挪。刘大姐思路清楚,表达明晰,似乎这些事情都历历在目。当她讲述60年代下放到青海的故事,我们更是感慨万千。可以想见当年在那人迹罕至的荒蛮之地生活何等苦寒,但刘大姐的描述却云淡风轻,好像那仅是一段高原历险。

到了晚饭时间,刘大姐执意要陪我们一起到外面的餐馆里吃饭,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她答应让儿媳妇下楼去熟识的小馆点几个菜送上门。一直与她生活在一起的二儿媳是个地道的湖南妹子,说话爽快,做事麻利,很快她就张罗了一桌饭菜。大家围成一桌挨着坐下,继续说话。刘大姐吃饭不多,但胃口还好。一顿饭在大万的幽默打趣中愉快结束。大家又如饭前一样坐下,继续聊天。转眼到了8点,我们担心刘大姐过于疲劳,起身告辞(她的儿媳说,自打甘老师打电话来,刘大姐就兴奋得辗转难眠)。刘大姐像个贪玩的孩子一样央求,“再坐一下,再坐一下。”见我们实在要走,刘大姐拿出准备好的湘绣丝巾送给我们,慢慢地从沙发上撑着站起来,立定几秒钟,稳住后,迈步送我们到门口。我下楼回头看她,她探着身子,向我们摆手。我看不清她的面容,但能感觉她目送我们的眼神里有深深的眷恋,我不由得把离开的脚步放得很慢。

第二天一早,我们启程去湘潭看望刘翼文大姐。湘潭距长沙大约一个小时车程。90岁的刘翼文大姐这几年一直住在湘潭市郊区的一所养老院,这几日刚好在市区的第二医院治疗膝关节疾病。这一天,天气放晴,路况也不错,我们不到9点就抵达了湘潭。在医院的停车场,车刚停稳,刘大姐的儿子就弯着腰,隔着窗向我们招手了。刘大姐躺在骨科病床上,正在输液,她的面庞和我记得的一样清瘦。十多年前,刘大姐千里迢迢来金女院服务,住在贻芳园西北角的小屋。我那时已经留校工作,下班后常常在贻芳园的办公室里逗留,所以与刘大姐很熟悉。刘大姐看见我就拉着我的手,叫我小朱。她说话的语调音量和以前没有半点分别,一时间我恍惚觉得前不久刚见过她。刘大姐的膝关节严重变形,所以行动极为不便,在住院前一段时间,她下床吃饭都有困难。钱院长和甘老师询问了刘大姐的主治医生,了解到病情主要是关节的退化造成的,抽掉积液,消除炎症,病症缓解后就可以出院了。说话间,医生连连赞叹刘大姐坚强乐观。钱院长坐在床边,给刘大姐讲述金女院这些年的变化,回答刘大姐关切的询问。十点过半,因为要赶车,我们向刘大姐作别。一听这话,刘大姐就急了,嚷嚷着喊护士来拔针头,要陪我们出去吃饭。一番劝说后,刘大姐不再坚持,她嘱咐儿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礼物,一人一份,用塑料袋妥帖地装着,一定要我们带走。这时,她还在为不能请我们吃饭而遗憾,嘴里不停念叨着:“我失礼了,I’m impolite.”临走,我们和她拥抱告别,当我把脸贴在刘大姐脸上时,眼泪就下来了。在电梯里,钱院长、甘老师和我面朝一个方向站着,谁也没说话。

回程的路上,甘老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金女大的人历经沧桑,唯独对金女大那段岁月难以忘怀?”我说:“那是因为金女大给了她们最美好的记忆吧。”可我隐隐觉得,这个答案并不是全部。哪个人的青春记忆不是最美好的呢?可有多少人对母校念念不忘?还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饱经战争、**、变革,其间的蹉跎坎坷令人格外珍惜曾经有过的无忧时光?可有多少人只记得苦难,只一味感伤。

我开始认真地想刘洁宇大姐平静安详的模样,刘翼文大姐坚定有力的声音,甘老师气定神闲的风度,还有远在南京的其他老校友的形象一个个在脑中浮现。在我的印象中,很多老校友都有曲折艰辛的经历,但我从未在她们的眼中看到幽怨,从她们的话语中听到愤懑。她们年过花甲还在努力为社会做贡献,丝毫没有想过要向社会讨还曾经的亏欠。我常常听到的是:“以前在金女大,我们是这样做的。”是金女大让她们深刻领悟了“厚生”的真意,让她们获得了尊重生命的态度与方式,直面逆境的信念与勇气,看淡荣辱的从容与超脱。这是支撑她们在漫漫一生中保持直立与前行姿态的力量,是她们一辈子都感恩的教诲。这才是金女大人对母校魂牵梦萦的原因吧!想到这里,我忽然发现心中的另一个疑问也得到了解答:为什么金女大校友中长寿者众多呢?因为她们豁达、无私、懂得爱,会生活。生命怎能不厚爱这样的人呢?

这次的湖南之行,让我对金女大和金女大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意。衷心祝愿金女大的老校友们平安、健康、幸福!

郑小瑛教授当选为 2012中华文化人物

郑小瑛教授当选为 2012中华文化人物

文化,是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那些在文化领域一直躬身耕耘、默默奉献获得累累硕果的人物,总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些震撼、反思和领悟。2012年12月12日,文化人物欢聚的盛会--“智慧东方---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在河北廊坊华美上演。颁授典礼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凤凰卫视郑浩、许戈辉联袂主持,官方网站凤凰网对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直播。莫言、德德玛、郑小瑛等10位人物获本“中华文化人物”称号,捧得象征人文理念的“人文杯”。他们之中,无论是最年长的历史学家朱绍侯,还是最年轻的书法家管峻,以“八十后”高龄仍活跃于世界交响乐坛的指挥家郑小瑛,创作近百部戏剧作品的导演陈鑫伊,身患重病始终不放弃音乐梦想的德德玛,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的莫言,不懈宣扬绿色环保建筑的谢英俊,打造普洱生态、文化品牌的沈培平,令中国印刷术重新闪耀世界的万捷,又或是行走于乡间的农民收藏家何晓道,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坚持是他们共同的性格。

以下是颁奖现场郑小瑛教授领奖时的实况: 郑浩(主持人):现在我们为下一位颁奖人来进行颁奖。大家都知道交响乐是一门属于西方的艺术,而指挥通常都被习惯的理解为是穿着黑色燕尾服,风度翩翩的绅士,但是一位来自东方的女性,却打破了这样的传统的观念,郑小瑛,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有人说郑教授大概是全中国最忙碌的老人了,83岁了,但是呢仍然是站在了起跑线上,随时为推广中华的音乐而进行奋力的拼搏,2012年她亲自率领厦门爱乐乐队到她曾经留学的母校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专场表演,表演曲目是“土楼北行”,这个曲目在俄罗斯得到了普遍热烈反响,成为中华文化年俄罗斯之行最大的亮点。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有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章红艳女士,也是和郑小瑛教授合作最多的琵琶演奏家,来继续为我们讲述郑小瑛的传奇。

章红艳:各位前辈,各位朋友,说到郑小瑛老师我想大家都知道她是中国第一位交响乐歌剧女指挥家,她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指挥音乐会、歌剧四千余场,她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一位音乐教育家,还培养了包括吴灵芬,陈佐煌,胡咏言,三宝,俞峰,吕嘉,彭家鹏等一批活跃在国内外乐坛的指挥家,我知道我并没有资格在这里评价郑小瑛老师。坦率的说,我站到这里更多的是为了表达我对她的敬佩之情,她是我的偶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就在两个月前,我应邀与郑老师和厦门爱乐乐团一起访问俄罗斯,首场演出是在她的母校,刚才说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音乐大厅,这是五十年前为她举行毕业音乐会,也是她人生第一场音乐会的地方,我看着她头上飘动的白发,神采飞扬心里说不出的感动,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在哪一个国家,还能找到像她这样一位女性80后,至今还站在一线的职业指挥家,什么是职业指挥家?她83岁,这次在这个音乐会上她从头第一个序曲开始,再到协奏曲,再到合唱,再到最后的交响乐都是她一个人指挥,指挥全场,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只有她一个。

我结识郑小瑛老师是1989年,参加她创立的由不计报酬的一批女音乐家组成的“爱乐女”室内乐团,那些难忘的岁月里,她带领我们30多个志愿者走南闯北为普及音乐举行了几百场音乐会,到今天她作为一个大指挥家也没有放弃对普通人的音乐启蒙,她的演出,她生动而有趣味的音乐讲述,几十年持之以恒,真不知道教育了多少人,改变了多少人。郑老师天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1997年她患了癌症,经历了痛苦的治疗,刚出院她就带着一大包药、戴着假发,因为化疗她的头发都掉了,和我两个人应邀远赴爱沙尼亚演出,那天晚上当《卡门序曲》的第一个音响起,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我知道,郑老师又站起来,又回来了,因为那个场子只有我一个亚洲人,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她经历了人生的什么。一般人难以想象,年过古稀开始从头创业,郑老师正在这个时候从零开始创建厦门爱乐,我国第一个民办的全职交响乐团。14年里她带着这个团在十个国家为宣传交响乐文化演出一千多场,其中的艰难与辉煌可以想象。她在厦门工学院的支持下建立了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主要依靠业余的社会力量,培训、上演了三部歌剧,结束了厦门没有经典歌剧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能够以一己之力,影响那么多人,影响一个城市,甚至影响几代人。我想,正是因为她的纯粹和坚持,她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坚定不移的艺术家,在商业文化娱乐至上主义的今天,每当我失望迷盲,只要想到她就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这就是郑小瑛老师的力量!郑浩:非常感谢章红艳女士讲述郑小瑛的故事,透过她刚才非常感人的讲述,也让我们感受到郑小瑛教授为推动普及交响乐在中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感人至深,非常感谢!下面以热烈掌声请出得奖人郑小瑛教授,同时有请颁奖嘉宾,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吴祖强先生,中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张玉文先生上台进行颁授仪式。

文促会主席团对郑小瑛女士的评语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所具有的崇高使命感,职业精神和杰出的贡献。恭喜郑小瑛教授获得这个奖项,也恭喜颁奖嘉宾。请郑教授发表获奖感言。

郑小瑛:今天和那么多平凡和非凡的中华文化人物在一个平台上,我感觉到非常的兴奋、荣幸也很惭愧,我是一个交响乐歌剧指挥,我就是做了一点社会之所需,自己之所能,向这阳春白雪和接近群众的目标努力而已,我非常感谢厦门政府给我一个比较宽松的舞台,在那里能够按照艺术规律建设一个能够为人民服务的这样一个交响乐团,我期待着未来的社会,能够为那些已经证明有活力的健康的民间的团体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谢谢大家!

追思施葆真大姐

(2012年3月1日)

今天

在这庄严肃穆的上海国际礼拜堂,追思者会聚一堂,我们追思您——施葆真大姐,你奉主召唤升入天堂。

上海金女大校友会的姐妹和学长,基督教上海女青年会的教友,南京金女大校友会的挚友和同窗,南京金女院的后学和院长,还有你的至亲好友,一起追思颂唱。

浓浓的追忆浸漫在心房,深深的思绪澎湃在胸膛,一百零四年的岁月流淌,就像平凡又动听的乐章,你那清晰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们眼前和耳旁。

八十年前,那是1932年金陵女子大学堂,你完成学业走出课堂,任职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把学生部干事担当,与邓裕志总会长搭档。

你奉献出自己社会学的专长,辅导女青年们成长,组织学生快乐的活动,复活节、圣诞节、夏令营歌声飘扬,跳舞、演剧、社交、演讲,只为培养下一代,一着不让。

抗战爆发,你立场坚定,表现坚强,战火中护送女青年留美深造,培养服务民族的女性栋梁。你应邀奔赴纽约麦迪逊广场,宣传抗日募集捐款作专题演讲,赢得美国民众和侨居华人的褒奖。

你和罗斯福总统夫人邂逅在机仓,还想进入白宫宣传抗日主张。此时的你,就像一名战士战斗在沙场。

留学结束即回上海故乡,又投入抗战的另一战场,仍然坚守在女青年会,帮助流亡学生,冬天的衣被,夏天的蚊帐,你像母亲那样尽力筹备妥当,刺刀下的操劳令人牵肠。

请大家记住这位金女大的学长,“道艺与方技见长,看山高水长浩荡,化民务成俗”不傍徨,堪称女界英才榜样,争当苦难民族的脊梁。

内战风云跌宕,科学民主的浪潮高涨,“金陵女儿独立在时代的山岗上 就像紫金山的朝霞,扬子江的波浪,不怕黑夜风雨巅狂,金陵要做祖国的灯光” 你坚守岗位,迎来解放。

金陵女儿欢聚一堂,“厚生”精神伴你成长,吴校长的教诲永记心上,为了建设祖国的共同理想,同心同德跟着党。

昨天

你说,走过的一百年“非常动荡”,女青年会好像一艘航船,驶过碧波,也度过狂风恶浪,终于航船驶向宽阔的海洋,迎来改革开放。

你把握机会,把妇女教育放心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女青年会目标定在“德智体群”,教育女青年自信、自力、有主张。上海校友会的工作你勇挑大梁 积极参与金女大复校活动,献出的不仅是金钱、精力和智慧,凡事种种都挂肚牵肠。

在校友们的支持关心下,金女院已健康成长,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还有科学研究,已非昔日的模样。

今天

在这庄严肃穆的上海国际礼拜堂 我们追思你的一生,虽然你无疾而终,一脸安祥,但我们还是很悲伤,失去了一位实践“厚生”的百岁师长,失去了一付支持金女院办学的坚强臂膀。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与唱诗班一起吟唱,把最美好的歌献给你,祝福你回归主的怀抱,永远平安快乐在天堂。

施葆真大姐,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上,不管时光斗转星移,你的事业一定会地久天长。

(在追思会上由黄涛、钱焕琦、杨素萍、王韵芳、石尧朗颂)

告别施葆真,再忆邓裕志 邵

施葆真大姐以104岁高龄,于2012年1月22日与世长辞。施大姐性格开朗乐观,脸上总是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德高望重,为女青年会贡献了她一生的才华,她爱国爱教爱校爱人民大众,是金陵的好女儿。我在参加施葆真大姐追思会的时候,不免又想起和施大姐共事70年的邓裕志大姐。施大姐深深敬仰邓大姐,在她写的:“缅怀邓裕志大姐”一文中和她在邓大姐的追思会上的讲话里都有表述。

施大姐曾经讲到的邓大姐如何与洋人斗争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在这儿再复述一下。

30年代是帝国主义在上海横行的时代,上海电车公司是英国人开的。虽说中国人和英国人都可以坐电车,但许多英国人瞧不起中国人。邓大姐碰上这种情况,她就会站出来和英国人讲理。

有一次,一个中国人在电车上抽烟。这当然是不好的。但是,这时一个洋人突然把那烟从中国人嘴里拔出来扔到窗外,显然非常无礼。邓大姐就站起来,当即摘下那洋人头上的帽子,用流利的英语对他说:“你怎么可以那样把他的烟丢到窗外?我也要把你的帽子丢出窗外。”那洋人看到这么一个矮矮小小的中国弱女子,竟敢如此和他讲理,吃了一惊,只好悻悻然不作一声。

又一次,在电车上,有一个人下车了,一个肥胖的外国女人想坐那个位子,但是她太胖,坐不下,就把旁边一个中国女士挤掉,口中说:“不要占太多地方!”邓大姐见了,就愤然地站起来,用英语对大家说:“请看!谁占的地方更多?”那个胖女人无言以对。

那时上海的电车分头等和三等。又一次,一位穿着寒碜的中国人上了头等车。一个洋人就要把他拉下车去。邓大姐在一旁,马上阻止道:“你不能拉他下车!”那洋人说:“这是英国人的电车。”邓大姐毫不示弱地说:“回家去看看你的地图,上海在哪里,它是在中国,不是在英国。”那洋人就只好缩回了他的手。

当时很多中国人在上海,看到洋人贬低欺负中国人,都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但邓大姐不畏强暴,勇敢地和洋人面对面地讲理。大长中国人的志气,灭无理洋人的威风。

邓大姐是金女大(1926)第八届毕业生,是我校杰出的、有成就的校友之一。她逝世后,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局和国内外许多朋友都发来唁电,对邓大姐给出高度的评价。

邓大姐当年创办的女青年会女工夜校的学生(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干部)对邓大姐有深厚的感情,历经数十年后还常去看望她。她每次生病也都有学生来探望。这一次许多年老体弱,甚至坐在轮椅上的长者,都不辞辛苦地来参加邓大姐的遗体告别仪式。其中不少就是当初女工夜校的学员。

送黄**大姐远行 刘小珊

2012年的春天,4月14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黄**大姐静静地躺在用数千朵纯洁高雅的白玫瑰花托起的灵床上。永远闭上了她那时而充满笑意,时而焦虑求助的眼睛。我和北京校友会理事长李锦华、理事程乃欣、王丽纯结伴同行,前去八宝山公墓向91岁高龄的黄大姐告别。

当我们走进东大厅的告别室,一副醒目的巨幅挽联迎面而来:“诚爱一世,对亲对友对已无悔;磊落一生,于已于人于事无怨。”我们的心被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这正是我们所认识的、所了解的、也是所喜爱的黄**大姐。二十个字,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她的一生,她的人格和品德。

黄**是我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女儿。但她从不以名门之后自居,和自己的老伴建筑学高级工程师林泽群先生住在一套6-70m2的狭小单元房里,过着简朴的生活,默默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以及社会福利工作。

2004年,她84年时,曾回顾总结了自己一生的道路。她在文章里说:“我这一生不能说不坎坷,做过的和所看到过的事也不谓不多,这一切凝聚成一点,那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快快强盛起来,让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黄**的爱国思想是她人生观的核心,也是她一生的追求。

黄**1920年出生在上海,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度过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和全家人住在上海一间房子里。有一天半夜,她的父亲突然从睡梦中大声惊叫起来:“中国要亡了呀!怎么办呀!”全家人都被这声呼唤惊醒了,一齐恸哭起来。黄炎培先生一生爱国,至死不渝,他这种圣洁的思想,深深熏陶着家庭每一个成员,也铸就了黄**一颗坚定不移的中国心。

黄**是在1940年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进入金陵女子大学的,那时学校已由南京迁到四川成都。她除了在重病中曾亲身领受到吴贻芳校长母亲般的抚慰和关怀外,吴校长提倡的校训厚生精神,更是深深地铭刻在她的心上。她认为,厚生就是人生的目的,我们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活着,但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要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帮助他人,造福社会、国家和人类。只有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自己的生命才会丰富多彩,获得人生的价值。厚生的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一个人还有什么比找到人生的真谛更为重要和幸运的事呢?

黄**在学校的专业并非幼儿教育,但为了工作的需要,她走上了这样一个艰辛的岗位。从不熟悉到精通,她努力学习,刻苦实践先后担任了四个幼儿园的园长,成绩卓著。她曾经将一字不识的渔民的女儿,一点点地培养成优秀的保育员。1958年,她被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她逐渐的增强了对农民的了解和尊重。她眼看着农民们种的是棉花、小麦,啃的却是白薯,除了一堆堆的孩子外,他们一无所有。她深深地同情他们,在农村办起了临时幼儿园,最终她成为农民们的好朋友“老黄”。直到晚年,她仍念念不忘农民问题,她常说,国家要富强,必须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黄**1978年退休,但她退而不休,继续参加妇联和社会福利工作。并自1990年陆续任金陵女子大学北京校友会副理事长、理事长、顾问、名誉理事长直至去世。她积极热情,磊落坦诚,为大家留下了友情的温暖和永久的思念。

黄大姐说,她感谢她的父亲,他以两袖清风著名于世;她也感谢她的母亲以微薄的薪俸支持着这个十口之家;她感谢吴校长为她树立了爱国敬业的榜样,而母校则以她的厚生精神给了她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一生她虽然做了许多,但得到的却是更多,没有失去,只有丰富。她说:“人生虽苦,但我却从中收获了甜!”黄大姐就是这样,在苦和甜的交织中走完了她的一生。

黄**大姐,你安息吧!

我们会珍惜并继承金陵女儿的厚生精神。

不能忘记黄友葵 陈秀英

打开中国歌唱家浩繁的卷帙,赫然在目的早年拓荒者黄友葵,是个重要人物。然而就是这位培养了张权、魏启贤、臧玉琰、刘淑芳、孙家馨、王福增、王萃年、方应暄等一大批,几乎雄霸了当年中国歌坛半壁江山的声乐大家,如今却因时光的流逝,渐渐被世人淡忘,令人遗憾。

1930年,年仅22岁的黄友葵,从家乡湘潭转道上海,只身赴美学习声乐。5年后学成归国,又在上海随声乐大师苏石林继续深造。由于苏石林的力荐和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指挥梅百器的赏识,黄友葵常常被邀请参加星期音乐会。她担任海顿的《创世纪》和《四季》中的独唱,广受好评。还担纲歌剧《柳娘》、《茶花女》、《蝴蝶夫人》的主演。青年时代的黄友葵曾在上海、南京举办过个人独唱会,轰动一时。

抗战后,黄友葵应邀去大后方陪都重庆的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任教。在那里开始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院系大调整。上音的谭抒真副院长亲自去南京,处理金陵女子大学艺术系全体师生及其器材、图书等一同归并上音事宜。但此举遭到了正在筹办南京艺术学院的原金陵女大系主任黄友葵的抵触。她希望能留住几位年轻的骨干教师,协助她办校,这其中包括当时已崭露头角的男低音温可铮。当温可铮把自己想到上海发展的真实想法和肺腑之言和盘托出,深深打动、感染了惜才如命又顾全大局的黄友葵先生。原本想说服留住温可铮的黄友葵,此时转而又全力支持他去上海发展。因为黄友葵明白:温可铮是个前途无量的人才。

长期在南京埋头教学的黄友葵,是个正直、善良又不事张扬的老人。她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八点至十二点,从不离开琴凳。自己弹伴奏、自己示范,几十年都雷打不动。黄友葵教学通常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自己的歌声和琴声,来引领学生去理解、体会歌唱的境界。

1961年,中央乐团的独唱独奏组到南京演出。其中担任独唱的魏启贤、臧玉琰、刘淑芳、孙家馨都是黄友葵当年的学生。因此,他们的演出,黄先生格外关注,每场必到,还详细地记下笔记。在中央乐团赴宁期间,黄友葵还专门认真地给这几位如今已是声名显赫的大歌唱家的学生,每人分别回一堂课。她还像当年母亲对待孩子那样,毫无保留地对每一个人的缺点、不足,都严格点评,一一指正。学生们心悦诚服,受益匪浅。

黄先生的歌唱理念还深刻地影响着张权的艺术人生,其中包括她后来首先提出的“建立中华民族声乐学派”的理论。“文革”后的1979年,历经罹难的张权应邀携女儿——歌唱家莫纪纲重返哈尔滨,参加第七届“哈尔滨之夏”母女独唱音乐会。黄友葵也一同前往。在整个活动期间,黄友葵应邀作了关于西洋唱法如何为民族歌唱所用的专题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盛况空前,影响甚广。这也是黄友葵在中国歌坛的最后亮相。

转自2012年9月2日新民晚报

注:黄友葵教授为金女大音乐系主任,生前曾将她心爱的钢琴赠予金陵女子学院。

生命礼赞 胡秀英教授

(一九一0——二0一二)

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荣誉讲座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崇基学院资深导师、我们敬爱的胡秀英教授在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与世长辞,享年一百零二岁。

与老师生死别离,我们固然不舍,但并不过份悲伤,因为正如教授自己说过的“厚生(Abundant life)是我母校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取材自约翰福音‘我来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更丰盛的生命,在我身上已经完全实现了。”胡教授丰盛的一生承载着不少传奇:在南京金陵女大时,她走在尖端担任板球队队长;后来往美国哈佛攻读博士,是第一位拿到哈佛奖学金的中国女学生;及拿到博士学位获哈佛聘任,在事业如日方中时回到中大崇基任教;退休后仍留校做研究,年登耄耋依然领著年轻学子上山下坡采集植物标本。胡教授发表的论文超过一百六十篇,近百之龄仍出版共八百四十多页的巨著《中华食用植物》。世上四百多种冬青科植物,有三百多种是她发现命名的。中大植物标本室从创办时一无所有,到现存标本近四万,几乎全是她的心血。中大的中药园、中药研究中心也经她尽心尽力促成。

身为举世知名的植物学家,胡教授就像块磁石,吸引身边的人跟随她一起探索那美妙神奇的科学世界;感染着无数后辈的,除了她对学问的执著,还有那份在学术威严背后自然流露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尊重。在学术,她踏遍青山,穷经皓首,与世无争;在生活,她简朴自在,知足感恩。律己极严,但待人以宽以诚。因为深知物力维艰,一针一线她也从不随便扔掉;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她会捡起来再涂上果酱欢天喜地享用。但别人有需要,她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内地仍然关闭时,她订购学报,甚至抄写资料寄给内地同行,得她设立的助学金帮助到外国深造成才的内地和台湾年轻学者无数。

胡教授公开说过:“我的家里人都在美国;在中国,崇基就是我的家。”有这位亲人,崇基何幸!中大准备在哈佛、中大,以及深圳仙湖植物园各选一棵冬青树,把胡教授的骨灰分成三份,撒落树下。在中大长眠,滋润着她心爱的冬青树成长,就像培育一代接一代的学子,生生不息,胡教授会喜欢的。

胡秀英教授家属:

惊悉胡秀英教授不幸辞世,不胜悲恸。

第五篇:军训通讯2则录

军训通讯稿1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中慢慢流走,眨眼间军训的日子过了一半。暮然回首,我们已熬过了多少个艰辛的日日夜夜,一路走来,每一天都像是一次漫长而又难忘的旅行。这旅行充满了艰难坎坷,密布着荆棘险阻,我们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在烈日下奉献青春,在教官的立正,稍息,1、2、1……的嘹亮口号中锻炼着自己的肉体,磨练着自身的意志,增强身体的韧性,培养精神的毅力。军训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同样也是肉体上的考验,我们付出了许多,同时也收获了更多,那是在步入大学的学堂之前永远也学不到的、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军旅生活,军人意志,钢铁军魂。

军旅一行,获益良多,终身受用。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经历的过程,让我们这一群大学生有幸去体会。这一个不长也不短的军旅生活使我们对生命对集体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它留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苦”字,也给了我们一个大学生特有的理性思维,甘于吃苦,甘于忍耐。广大军旅,让我们当了一次英雄,当了一次让我们终身难忘的军种巾帼。

行军者,勇谋兼备重气节;行军者,大局为重轻私利;行军者,为国为民竭心力;行军者,一令如山号天下。军律,是军队的铁山,是每个战士需要遵守的纪律。“没有纪律就没有胜利”、“没有纪律就没有军队”,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骄阳下一张张晒黑的面孔,数不清的汗珠顺着我们的额头划过脸颊,但是我们不能去擦拭,一动不动的挺拔军姿让我们的青春显得庄重。站立、敬礼、正步走、齐步走,在教官嘹亮的口号下穿着迷彩的我们迈开整齐的步伐,一排接一排,如同波浪般在操场上涌过,形成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

军训,教会了我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让我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这些骄子从松散安逸中走出来,开始新的奋斗征程。军训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学会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教官的严格,战友的关爱都在训练过程中体现无遗,大家同甘共苦,齐心协力让人感动。我想,也许军训不能教我们谋生的手艺与技巧,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华丽的光环,但它一定会给我们的生命着上一层亮色,在这种亮色的辉映下,我们的青春在飞扬、在舞动、在升华。

军训通讯稿2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中慢慢流走,眨眼间军训的日子过了一半。暮然回首,我们已熬过了多少个艰辛的日日夜夜,一路走来,每一天都像是一次漫长而又难忘的旅行。这旅行充满了艰难坎坷,密布着荆棘险阻,我们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在烈日下奉献青春,在教官的立正,稍息,1、2、1……的嘹亮口号中锻炼着自己的肉体,磨练着自身的意志,增强身体的韧性,培养精神的毅力。军训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同样也是肉体上的考验,我们付出了许多,同时也收获了更多,那是在步入大学的学堂之前永远也学不到的、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军旅生活,军人意志,钢铁军魂。

军旅一行,获益良多,终身受用。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经历的过程,让我们这一群大学生有幸去体会。这一个不长也不短的军旅生活使我们对生命对集体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它留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苦”字,也给了我们一个大学生特有的理性思维,甘于吃苦,甘于忍耐。广大军旅,让我们当了一次英雄,当了一次让我们终身难忘的军种巾帼。

行军者,勇谋兼备重气节;行军者,大局为重轻私利;行军者,为国为民竭心力;行军者,一令如山号天下。军律,是军队的铁山,是每个战士需要遵守的纪律。“没有纪律就没有胜利”、“没有纪律就没有军队”,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骄阳下一张张晒黑的面孔,数不清的汗珠顺着我们的额头划过脸颊,但是我们不能去擦拭,一动不动的挺拔军姿让我们的青春显得庄重。站立、敬礼、正步走、齐步走,在教官嘹亮的口号下穿着迷彩的我们迈开整齐的步伐,一排接一排,如同波浪般在操场上涌过,形成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

军训,教会了我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让我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这些骄子从松散安逸中走出来,开始新的奋斗征程。军训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学会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教官的严格,战友的关爱都在训练过程中体现无遗,大家同甘共苦,齐心协力让人感动。我想,也许军训不能教我们谋生的手艺与技巧,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华丽的光环,但它一定会给我们的生命着上一层亮色,在这种亮色的辉映下,我们的青春在飞扬、在舞动、在升华。

下载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EMBA校友:从通讯录到通缉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庆校友采访录(共5篇)

    1、还记得当初在学校工作时的感想吗?学校给您留下怎样的印象.今天再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学校有什么新的感触? 2、您觉得在学校的工作生活中培养了您什么样的品质,这些品质使您在以......

    外国语学院第一届毕业校友座谈会通讯

    外国语学院第一届毕业校友座谈会通讯稿值国庆日第二日,即10月2日,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第一届毕业校友座谈会于外国语学院大会议室热烈召开。97级校友,学院领导以及教师参加......

    中国首批并购交易师 KEDGE EMBA校友周华龙

    11月15日,中国并购年会在国贸大酒店如期召开。大会召开伊始,胡德平,高西庆为包括上海交大-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国际EMBA校友周华龙在内的 首批并购交易师代表颁发了并购交易......

    EMBA校友活动,引领中原企业家健康生活(最终版)

    如果为企业家们画一幅画像,这张画上更可能是一个中年男子:拥有EMBA学历,青睐红酒,喜欢高尔夫,不抽烟,喜欢投资,谈论股票,读书交流企业管理,而他们的下一代或许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出国......

    经济学家邱晓华带厦门大学EMBA校友瞭望2015经济走势

    厦门大学EMBA河南教学中心唯一在河南开班的中国EMBA六强 www.xiexiebang.com 0371-53755035 经济学家邱晓华带厦门大学EMBA校友瞭望2015经济走势 2015年1月25日,著名经济学家......

    好习惯从点滴做起通讯报道

    好习惯从点滴做起 ——三年级整理书包比赛报道 实验小学 鲁红丽 为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4年11月20日,我校三年级全体学生利用中队会课举办了一场整理书包比赛......

    从录课中反思教学不足

    从录课中反思教学不足 本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通过录像,可以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切地记录在屏幕上,课后反复观看,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教态不够稳重,动作不灵动。......

    从《沉思录》中提炼的“组工精神”

    捧读《沉思录》,如穿越时空隧道,与先哲灵魂对话。“帝王哲学家”对人生心路的哲学思考,跨越两千年历史长河,仍然熠熠生辉,照耀着人类的心灵。特别是在当前组织部门深入开展“讲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