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分析

时间:2019-05-15 06: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分析》。

第一篇: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分析

赵生民(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林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兰州730060)作者简介:赵生民(1978-),男,甘肃兰州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益林管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与设计、林业工作站管理等工作。导读:通过对全区国家公益林资源现状、保护与管理措施深入分析,明晰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的现状、经验与不足,为全区新形势下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工作创新提供依据。西固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郊,南北环山,地形破碎,属陇中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区,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全区林地面积稀少,植被基础异常脆弱,生态环境面临森林资源林分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公益林资源数量与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全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现状

(一)公举林资源 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27.11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26 35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97.2%,在公益林面积中有林地097万亩;灌木林地12.76万亩;未成林地3 93万亩;无立木林地088万亩;宜林地7.79万亩,均为水土保持林。㈡国家级公益林资源 全区划定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3.23万亩,占全区公益林总面积的50.2%。按地类分有林地0.96万亩;灌木林地12.27万亩。㈡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资源 全区列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2.40万亩,涉及413个小班,按照地类、土壤类型、灌溉条件、植被等因子不同,可划分为三部分:一是南北面山有林地,面积0.83万亩;二是南北面山绿化工程造林地(灌木林地),面积5.18万亩,主要分布在马泉大山、石家山、龙爪山、田黄沟等地区;三是金沟、新城天然灌木林区、北山红砂灌木林地,面积6.38万亩,主要集中分布于金沟乡、新城镇草坪、羊黑、河口乡石圈村石板沟、八朗沟,咸水村成水河、大拉拉沟、捞盐沟及大滩村等地区。

二、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 ㈠组织措施 全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明确职能,落实责任,精心实施。确定专人负责国家级公益林的检查验收、技术指导、年度计划编制和资金拨付工作等具体工作,对工作实施全过程督察。㈡宣传措施 全区采取标语、广播、讲座等宣传形式,广泛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分布、管护要求、环境道德、生态意识、生态保护知识及森林效能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区人民对林业生态主体地位的认识,努力形成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同工作,全民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㈢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由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公室编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及办公室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护林员职责、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监督、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规范使用。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完整的档案资料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可靠依据和基础,也是保障此项工作能够持续系统地开展的联系纽带,建立健全档案至关重要。西固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公室确定会电脑,懂专业的业务人员担任档案和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全区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以便直观地、有效地监控该区生态公益林的消长动态变化,及时掌握情况,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四)检查措施 通过检查及考核,确定管护人员的平时表现,由区公益林办决定是否续聘,奖励人员及金额,及目标保证金的发放等。1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公益林的管护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作为对管护站及管护人员的出勤,奖励、年终考核的依据,直接与管护人员的目标保证金的相挂钩。2考核。要对各管护站在每年的6~7月进行半年考核,12月进行全面考核。

三、保护与管理的经验与不足

(一)主要经验 1保障资金安全有效。全区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补偿基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在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明确对象,规范程序,使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各管护单位及补偿主体。2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全区禁止一切以生产木材和商业性经营为目的的采伐作业,禁止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乱征滥占、采砂等各种破坏行为。全区把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属于西固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范围内的公益林地,由西固区林业局与西固区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签订管护合同,再由区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与各管护站签订管护合同;属国有包干单位管护区内的公益林,由西固区林业局与国有包干单位签订管护合同;属集体所有的公益林,由西固区林业局与各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与各村委会,村委会与农户层层签订管护合同。对于集体国家级公益林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农民采取家庭承包管护、联户管护、委托管护、专业管护等形式,切实做好对承包林地林木的管护工作,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木防盗工作,形成政府领导下的群防群治“三防”工作长效机制。3强化管护队伍建设。通过对管护人员的不断培训和管理,使每一位管护人员都能够掌握林业的基本知识及常识,尤其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乱四滥”及其防火方面的知识,当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受到危害时,能够及时做出反映,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及防止各类破坏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的发生,确保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安全。(二)存在的不足 西固区在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健全,补植及造林资金缺乏,管理技术科技含量太低等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全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工作。

四、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建议 ㈠健全管理机构 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须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核定人员编制,确定5~7人专门对全区范围内生态公益林体系实施管理与监督。

(二)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生态公益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全民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为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㈡完善地方补偿机制 对于未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西固区政府应当建立地方补偿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确定补偿标准和范围。㈣设定公益林界限标志 全区还没有全面设定明显的生态公益林界限标志,广大群众对公益林分布区域,面积等不是非常清晰不利于公益林政策宣传、保护和发展。

(五)理顺管理体制 全区的生态公益林除天然林以外,人工造林全是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成果,目前管护单位分国有包干单位林场、区南北绿化环境指挥部、农户自主管护三大部分。现需将集体林实行竞标承包管护,推行“山有主,主有权,尽责得利,失责受罚”的规模承包经营做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形成开放式管理。㈥加大林业科技含量 针对全区地形破碎,气候干旱,低温和干旱及土壤瘠薄等因素,加大造林科技含量,引进推广切实可行的高效低成本的干旱造林、森林抚育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㈦加强综合效益开发。全区的生态公益林主要为天然红砂林,人工柠条林,林分质量差,很难产生经济效益,这是目前阻碍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探讨开发生态公益林区的综合效益的新技术,使经营者能有所收益,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才会步入良性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㈧加强资源保护工作 一是要对生态公益林管住、管严和管活提供法规和政策上的保障,杜绝在生态公益林地域内砍柴、割草、放牧、开矿、开垦、采石、采砂等活动。严厉惩处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防火管理,建设生态公益林防火林网体系,在适当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要口,竖立永久性的生态公益林公告牌或封山示意图,以发挥较好的警示作用;三是建立生态公益林体系档案与生物多样性定位监测系统。(编辑:田野)

第二篇: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提高国家级公益林质量,充分发挥国家级公益林的功能和效益,维护国家级公益林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公益林是指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认定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第三条[基本原则]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遵循生态优先,分级管理,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第四条[职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第五条[区划落实]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做到权属明晰,四至清楚,数据准确.第六条[等级划分] 国家级公益林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规定划分为三级.第七条[衔接补偿基金办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执行《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制定.第二章 保护管理

第八条[调整] 国家级公益林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规定执行.第九条[管护] 国家级公益林实行管护目标责任制.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国家级公益林林权权利人应当履行管护责任,并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管护合同.第十条[保护标志] 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国家级公益林所在区域设立标牌,标明地点,四至范围,面积,林权权利人,管护责任人和保护要求等内容.第十一条[林地管理] 禁止在国家级公益林地开垦,采石,采沙,取土,严格控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工程建设占用征用国家级公益林地.除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重大建设项目外,不得占用征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第十二条[森林防火]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的森林防火工作.科学编制森林防火规划,区划森林火险等级,制定森林防火布控与应急预案,加强森林扑火队伍,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度.第十三条[有害生物防治]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国家级公益林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科学编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规划,制定林业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防控预案,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四条[经营规划与经营方案] 国家级公益林应当编制经营规划,并纳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森林经营规划.国家级公益林经营主体应当编制经营方案,确定经营目标,经营原则,经营管护措施等,并将经

营管护措施分落实到山头地块.第十五条[禁止行为] 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原则上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保护,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开展相关活动的,应当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第十六条[经营利用原则] 二级三级国家级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适度的森林经营活动和非木质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非木质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应当采用现有成熟技术,科学确定培育利用的方式,强度和规模.森林游憩应当科学确定生态承载容量,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第十七条[营造林] 国家级公益林应当充分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修复,对宜林地,疏林地,其经营主体应当结合实际,科学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森林植被,提升生态功能.要严格保护原生植被,严禁采用炼山,全面整地等作业方式.第十八条[抚育和采伐] 二级三级国家级公益林可以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国家级公益林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应当执行《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的相关标准,采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森林群落的作业方式.(一)抚育间伐的,伐前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8,一次采伐蓄积强度不得大于15%,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6.(二)更新采伐的,只允许采用择伐的方式,采伐间隔期不得小于一个龄级期.坡度25度以上的,采伐强度不得超过伐前林木蓄积的15%,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6;坡度25度以下的,采伐强度不得超过伐前林木蓄积的25%,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5.(三)低效林改造的,一次改造的蓄积强度不得大于20%.严禁对原生型低效林进行改造;禁止将国家级公益林改造为商品林.(四)竹林可以进行疏伐,采伐量不得超过当年新竹量,伐后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6.(五)因自然灾害受损严重的国家级公益林,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依法清理死亡,受损林木,并于当年或者次年完成补植,补造.第四章 监测与检查

第十九条[本底调查]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级公益林本底资源调查,调查间隔期不应超过十年.调查的内容与方法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执行,并增加调查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等级,林权权利人等因子.第二十条[变化情况调查]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国家级公益林变化情况调查.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深入实地,调查掌握国家级公益林地类,面积和森林质量变化情况.第二十一条[省级检查]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国家级公益林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以及区划调整,动态变化,管护效果等情况.第二十二条[国家核查] 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国家级公益林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监督检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核实认定国家级公益林的动态调整情况,调查评估国家级公益林的管护效果.第二十三条[核查通报制度] 建立国家级公益林核查通报制度.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省,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应当将核查结果通报全国.第五章 档案与信息管理

第二十四条[建档]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应当以国家级公益林本底资源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准确,及时,便捷”的原则,建立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和基础信息数据库,落实档案管理人员,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包括:小班卡片,资源统计表,林相图和资源分布图,林权台帐,管护协议,以及各种调查,监测,检查,科研成果和总结材料等.第二十五条[信息系统]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立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办法,由国家林业局另行制定.第二十六条[档案与信息更新]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变化情况调查结果,及时更新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将更新后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分更新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第二十七条[信息报送]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情况报告,资源变化统计报表,更新后的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一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情况报告应当反映国家级公益林经营方案执行,保护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开展,重大调整变更,资源变化情况等内容.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八条[经营者罚则] 国家级公益林经营主体或者其他单位,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造成国家级公益林严重破坏的,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管理者罚则] 从事国家级公益林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适用范围]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范围的国家级公益林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一条[解释权]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施行]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扬州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总结

扬州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总结

扬州市林业局林政处

生态公益林对保障我市优良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5年林业实行分类经营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夯实举措,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及《江苏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签订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合同书,发放生态公益林林权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管理工作已逐步走上了正轨。现将我市公益林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我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在200、2003年森林区划两次初步区划界定。2005年按照《扬州市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重新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审核,确认国家级公益林0.66万亩,其中仪征0.344万亩、广陵区0.09万亩,市开发区0.24万亩。共涉及59个小班。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水土流失地区,铁路、高等级公路两侧以及军事用地。主要树种有杨、松、樟等。占我市生态公益林0.025%。

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

自2003年,全面加快林业发展以来,我市不仅林业资源总量迅速增长,而且林业的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处室职能等方面都逐步细致完善,林业资源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生态公益

林资金补偿、采伐审批、保护管护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务院、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依法办事,按章办理,工作取得成效。

1、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2011年,国家级公益林补偿12.87万元。为保障补偿资金切实到位,去年8月底、9月初我市开展了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及生态补偿基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单位都比较重视,能够按照省、市公益林管护要求,认真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资金拨付到位,主要用于管护工资、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及苗木补植等。

2、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到位。强化公益林管护队伍建设,落实管护责任制。县级政府与乡镇签订公益林管护责任状,镇农服中心、场部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共签订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护合同15份,落实15名护林员,管护面积0.66万亩。在护林员的选聘工作上,实行就近管护原则,从生态公益林所在地通过村委会、场部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选拔,由场、村初步审查同意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办事处审批。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在农服中心、场部的指导下,并依合同约定,落实管护范围到山头地块,护林员担负起管护生态公益林的日常责任,并适时对护林员监督考核。

3、生态公益林管理规范到位。我市普遍建立了公益林管理档案,实现了公益林档案小班化和图表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7]33号)的要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林权证全部发放到位,原始档案资料完整齐全。贯彻落实征占用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地使用论证制度,保证工程建设不占或少占林地,对征占用林地实行全过程监管。

4、生态公益林护林防火到位。在冬春森林火灾高发季节,我市齐抓共管,增强基层干部群众防火意识,明确各级防火责任,消除火灾隐患,加强防火硬件建设,提高控制火灾能力,在重点防火区域,新增扑火器具风力灭火机6台、水车3台、灭火弹1000只,开展防火演练一次。

二、存在问题

我市公益林管理建设工作较之以前有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以后的工作中解决。一是现有生态公益林多为人工林,林相、林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整体生态功能不强。二是绝大多数生态公益林呈点状或线状分布,面积小而又分散,管理难度大。三是生态补偿资金与生态公益林提供的生态效益以及建设管护费用相比,明显偏低。四是生态公益林管理队伍力量薄弱,致使一些重要工作内容难以跟上管理要求。

四、工作打算

一是贯彻落实《全国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省统一要求,结合扬州实情,组织编写扬州市林地保护规划方案,为合理优化利用保护林地,推进我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切实保护现有公益林林地。

二是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我市森林

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林权发证,公益林小班等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各级林政人员应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培训,提高公益林管护工作效率。

三是落实森林、林木采伐等林政审核审批阳光工程建设。为更好的地推动我市公益林林木采伐公开、公正、公平运行,结合我市行政权力公开阳光工程,积极推行林木采伐审批许可网上运行,网上开证,提高透明度,可控性。

四是继续做好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继续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界定工作,特别是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切实补偿到位。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生态公益林乡镇与村保护管理目标责任状

生态公益林乡镇与村保护管理目标责任状

人民政府区划落实我镇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亩,为确保任务完成,明确职责,保护和管理好生态公益林,特制定、如下目标责任:

1、认真做好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政策及有关规定、制定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2、认真做好本辖区内的生态公益林的落实、管护工作,确保本辖区内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不受到破坏。

3、在林业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的指导、监督下,认真按照《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实施具体管护毁林采石采矿、采脂、放牧、砍柴、狩猎、采种、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行为发生,发现森林灾害(包括病害、虫害、火灾、冰雪灾害等)情况的,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上汇报,确保生态公益林的安全。

4、每年张榜公布本辖区获得管护费或补偿费的人员名单、金额,以管护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5、要定期向上汇报本辖区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具体情况,不得拖延、耽误。

人民政府(签名):

村民委员会(签名):

二0年月 积亩,其中,界定落实到你村和生态公益林有

第五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 39 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孙家正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

第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监督该项目的具体保护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规划,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规划,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于每年11月底前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保护规划本实施情况和下一保护工作计划。

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确定保护单位,具体承担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单位的推荐名单由该项目的申报地区或者单位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议后,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

第七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者相对完整的资料;

(二)有实施该项目保护计划的能力;

(三)有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第八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全面收集该项目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

(二)为该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三)有效保护该项目相关的文化场所;

(四)积极开展该项目的展示活动;

(五)向负责该项目具体保护工作的当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报告项目保护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九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交该项目保护单位悬挂和保存。

第十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

第十一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根据自愿原则,提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议后,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

(二)具有该项目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第十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传承义务;丧失传承能力、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应当按照程序另行认定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怠于履行传承义务的,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

第十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者展示场所。

第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等级标准和出入境标准。其中经文物部门认定为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相关实物资料的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流失。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支持通过节日活动、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普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

第十八条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划定保护范围,制作标识说明,进行整体性保护,并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可以选择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和保护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未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进行复制或者转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域名和商标的注册与保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一条 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艺术创作、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等,应当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防止歪曲与滥用。

第二十二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有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密级,予以保护;含有商业秘密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或者捐赠资金和实物,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情况的检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严重警告,直至解除其保护单位资格:

(一)擅自复制或者转让标牌的;

(二)侵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的;

(三)怠于履行保护职责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变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或者保护单位的;

(二)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及其环境造成破坏的;

(三)贪污、挪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措施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级 李延平.学校安全用电管理措施分析

    学校安全用电管理措施分析 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 李延平摘要:学校是用电大户,因为人员数量大,密度比较集中,用电比较频繁,所以用电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乡镇、林场与管护员签订(国家级公益林合同)

    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偿)合同 编号:GJGYLGH-(年度) -(乡镇、林场代码)-(村、工区代码)-合同编号 甲方: XX乡镇、林场 乙方: 管护人员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为切实加强国家级公益......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保护与管理探索お[五篇范例]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保护与管理探索お 摘要:[HT5”K]指出了生态林的本质特征在于能够实现自然、人工森林两者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同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分析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分析 摘 要:森林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只有保护森林资源,如土壤、水、空气等方面的生物繁殖基础资源,才能更好的保证人类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措施分析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产品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工厂和营销手段,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市场不成熟的保护行动和企业意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

    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酉华林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东南部、318国道南侧,属皖南山区黄山山脉九华山支脉,场址坐落在酉华乡东山村,距青阳县城28公里,现有经营总面......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热带北缘,位于东经100°16′~101°50′、北纬2......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热带北缘,位于东经100°16′~101°50′、北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