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6:5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时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时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桃花节文艺演出”,感受时间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特别是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钟表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泰师附小和大家一起上课。我们都知道泰安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作为泰城的小主人,你能介绍一下泰安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吗?(生:泰山、„„)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肥城)老师的家乡肥城拥有十万亩桃园,已经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春天一到,桃花漫山遍野,争奇斗艳,正是赏花的好时节,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你想不想去看一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图片)漂亮吗?每年的4月份都会举行盛大的桃花节开幕式,一会儿咱们去看一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开始今天的课吧!上课!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创设情境,为新课做准备】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第11届桃花节开幕式的演出现场,谁知道开始的时刻是多少?

生:8时半。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

师:你能介绍一下这个时刻为什么是八时半吗?

生:因为时针指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所以是八时半。师:这位同学不仅读对了时间,还教给了我们认读时间的方法就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真好!同学们,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和几时半,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师:现在咱们来看大屏幕,热闹的桃花节盛会上,上演了很多精彩的节目,有:„„

师:大家看这些节目开始的时刻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或几时半吗?

生:不是。

师:那你能试着说一说舞蹈这个节目开始的时刻是多少吗? 生:8时31分。

师:如何能准确的认读这些时刻呢?(这位同学说得是否准确呢?)学了今天这节课,你就知道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设计意图: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产生,就会引发出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创设春天桃花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的情境,学生比较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设境激情,同时在情境中提取知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认识钟面。

师:要想准确地认读时间,我们需要进一步来认识一下钟面。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小钟表,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汇报: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

师:你能说说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吗?生:分针细而长;时针短而粗,师:时针、分针是一对好兄弟,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报时的任务。)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师:时针、分针就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不停得转动的。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比划一下这两根针的行走方向)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

师:怎样是一大格?

生:答(说不清就指一指哪是大格,哪是小格)

师:也就是说两条长线之间也就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称为一个大格。我们一起数一数是不是有12个大格?(边演示边数„„)

师:你怎么知道有60个小格呢?

生: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生:5个),12个大格就是60个小格。

师:这么多小格你是怎么数的?(5个5个数或„„)师:你们组观察到别人没有发现的知识,真了不起!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发现了钟面上的奥秘。

【设计意图:在观察钟面时,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小钟表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进行展示汇报,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2、认识时分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来看时针,在数学上规定: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就是(1小时),从4到5呢?(也是1小时)

师:咱们再来看分针,同样,也规定: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呢? 生:一大格是5分钟。

师: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15分);(评价:你反应真快!怎么知道是十五分呢?来告诉大家)(分针走了15个小格,就是15分);

也就是说这里面有几个几?(3个5,三五十五。)

分针从12走到9呢?(45分),你是怎么知道的?(这里面有9个5,五九四十五),分针从12走到11是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55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45+10=55分)。

那分针从12走回12,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呢?(60分)分针走一圈就是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板书:60分。

师:同学们想一想:分针在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呢?(走)那分针和时针同时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听清楚要求:在钟面上拨出一个整时,分针走一圈,看一看时针走了多少呢?拨完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师:哪个同学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大家和他们小组的意见一样吗?(一样)。同学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就像大家说的这样,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这是几时?(7时)现在时针、分针同时走(电脑演示)同时停。

师:分针走完一圈,时针真好走了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板书1时)

(师:大家想一想,要是让分针再走一圈60分,时针又会从8走到几?

生:9.师:又走了一时。)

分针和时针同时走,同时停,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说1时=60分。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利用小钟表独立探索知识,在操作中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情况,进而得出“1时=60分”的关系,这样通过探究学会的知识,牢固扎实,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写时刻 师:现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准确读出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汇报:生:8时31分。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接着板书:8时31分)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时针过了8不到9,分针到了6是30分,又过了一小格就是31分,合起来就是8时31分。

师: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啦,(课件演示)先看时针,时针过了8就是8时多,分针过了6多一分是31分,合起来就是8时31分。会说了吗?谁再来说一说?(生说)

师小结:同学们看,在认时间时,一般是先看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师:我们除了用汉字记录时间以外,还有另外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知道就板书,)(就像这个同学写的一样)用两个小圆点把时和分分开,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多少分,也读作8时31分。这样写更加的简单了。(师边说边写)大家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写法吗?

生:见过。

师:都在哪里见过?

生:电子表、挂钟、热水器、电脑、手表,手机„„(评价:大家真善于观察!)

师:生活中在很多地方都有用两个小圆点来记录时刻的方法。现在就请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写出另外三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开始吧„„

生汇报:(说时刻并说出怎么看出来的,9:05,9:33,10:33)师:(重点讲解9:05)当不满10分时,十位上要用0来占位,写作:9:05,写的不规范的请你马上订正一下。

4、巩固练习:快速说时刻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学会了)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快速说出钟面上的时刻:(4个时刻)

5、拓展延伸:快乐拨表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快乐拨表!(出示课件)在桃花节开幕式上还上演了很多有趣的节目呢,大家看:有童话剧表演,还有小品。

请你先播出童话剧开始的时刻。生展示,(谁愿意把你拨的时刻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时针、分针各指在哪里?

再播出小品开始的时刻。

生展示,并说出时针、分针各指在哪里?(表扬:真棒!大家不但会认表,还会拨表)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既巩固、强化了所学知识,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了游戏性和趣味性。】

6、体验1分钟

师:请大家随老师往这看:观察这两个时刻,8:30和8:31相差了几分?

生:1分。

师: 1分钟有多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好看的动画片来轻松一下,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播放视频)

师: 1分钟的动画片播完啦。你感觉这1分钟怎么样?(生:短,快)

师:一分钟在生活中其实是很短暂的,虽然一分钟很短,却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一分钟做事情的信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

师:看了这些,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师:是啊,一分钟竟然能做这么多事,创造这么多的奇迹。同学们,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7、体会1小时

师:我们再来看:9:15和10:15,它们又相差了多少时间? 生:1小时。

师:1小时有多长呢?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钟,60个这么长的时间就是1小时。就拿我们上课来说,平常我们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一节课加上几个课间休息的时间就是1小时。(两个)

40分钟加上两个10分钟就是1小时。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实际长短,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同时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三、谈收获

师:同学们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40分钟的课马上要结束啦,谁能谈一谈学习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准确的认读时间,还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你们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开心)老师祝你们永远开心快乐!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泰安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回顾从准备到讲课的过程,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时分的认识》是在学生一年级会看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的,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反思这节课,我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一、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时和几时半,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时我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把课本上“庆元旦”活动场景改为比较迎合时节的“观看桃花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且文艺演出开始的时间又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几时半,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在得知文艺演出开始的时间之后,又出示了另外几个演出时间不是整时或几时半的节目,学生很想知道具体的演出时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导入到了新授知识当中。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诉。《时分的认识》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认识时间并正确读写。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思考、交流,来发现新知、掌握知识。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识情境图中的几个时刻。不管是认识钟面还是认读时刻,我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逐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总结出认读时刻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直观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一个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起直观的表象和清晰的概念。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发现新知,我精心设计了动态课件。认识钟面时,在学生观察自己小钟表的基础上,借助课件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在学习8时31分时,我又借助课件形象地告诉学生如何准确地认读时间;在体验1分钟时,1分钟的动画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

1、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在平时教学中要大胆创新,不断实践,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2、加强基本功练习,严格要求自己。

3、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饱有激情,语言抑扬顿挫,用眼睛和每个学生交流,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

经历了这次活动,我成长了,收获了,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2013-4-2

第二篇: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二者就缺一不可。“时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尝试。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本节课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

1、情绪饱满,积极学习。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开头的故事引入到观察钟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发现;再到后面的练习,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到1分钟你能做什么、自由拨钟等,学生就更热闹了,学生每人都想自己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2、频繁交往。扩大参与。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教者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在本节课中,多次采用合作学习,学生都是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口又动手。这些生生之间的交往,既为学生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二)、有效参与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怎样去学,也就是会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终身教育,而有效参与恰恰是思维的参与,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在本节课中有效参与表现为:

1、思维活跃。这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本节课中,学生拨钟说出时刻及在这个时刻做什么?拨钟理解1小时=60分的道理,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学生都要经过思考。一句话,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2、独立学习时间多。独立学习的时间就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也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

3、表现机会充分。表现是社会人发展的途径。小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表现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台阶。在本节课的课堂上,对为什么1小时=60分,通过学生观察时针分针及拨钟发现,我处处放手,真正做到学生会说的教师不讲,学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够升华的教师不去总结,课堂变成了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综观整堂课,我力求:教师灌输得不多,而师生的启发对话多,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多,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着和参与者,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切身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尽量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习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习,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习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习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近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3

前些天我观摩了市观摩研讨优质课评比,对于一天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峄城区阴平镇白山前小学的杨盼老师讲的《认识时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时分重要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杨老师很年轻整节课的气氛也很轻松。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

本节课以上课的时间入手,教师展式时钟,时钟上恰好是上课时间,教师提问“现在大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具体说出是几时几分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时间能准确读出时间。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这节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制作的特别出色。

(一)认识钟面,由小组交流在钟面上都发现了什么,在“钟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问题上,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渗透了

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思想。

(二)认识1时=60分。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在课件演示过程中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从12走到2,从12走到3,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接下来分针走1小格的教学同时针,分针从12走到4、9、10、11分别是几分钟,最后分针从12转一周到12是多长时间。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时和60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同时走1小时,“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1时=60分”。

(三)练习读时间和写时间,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及时巩固。

本段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形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对于1时=60分理解起来比较难,时间单位相比起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人觉得本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如果在加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钟表的话会更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促进对“1时=60分”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在操作中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最后一环节设计为“感受一分钟”,教师播了一段1分钟的音乐而不是用秒表计时很妙,在学生精神比较涣散不易集中的时候播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做口算题或写字感受一分钟,音乐停即一分钟的时间到。给课堂增添了乐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钟的珍贵,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适时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很年轻,形象气质佳,语言很有亲和力,课堂上常会出现“比一比谁的坐姿最好看”“感谢这位小老师”,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好听讲。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直接点评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而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让学生自己意识并找到正确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课堂一些环节的设计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小组合作但对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还有欠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习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5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6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习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习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7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8

《认识时分》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我的预设是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分情境创设(小红上学的确切时间为切入口)、探究新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和几分的认读和巩固练习组成,在教学中我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

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钟面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板块是需要花一点力气,认识钟面是个重要的基础,是为认识时分以及今后学习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作铺垫,但是我还没让学生完全吃透就急着赶下一个进度了。

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认识1小时=60分的问题上,其实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消化吸收。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是比较欠缺。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经过这堂课,我的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9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所以,我先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提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以及整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入新知,通过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习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我还让学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这样的生活作业,不仅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0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1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课伊始课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图及时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做好课的首尾呼应

在课的开始,我埋下一个伏笔:7时半和7时30分谁说得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完新知后,我对问题进行了回笼:你能解决刚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吗?做到了首尾呼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

今天我上了《认识时分》这节课。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在于:

直观形象性:应该说课件对于这节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课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首先是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其次是形象的感受了时分之间的进率。

注重体验:对一分钟的体验:为了让孩子充分的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先是体验1分钟跳绳,一分钟做题,一分钟做眼保健操,一分钟数数等。对体验1小时有多长,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我们没有条件在课堂上体验1小时的长度,而且1小时能干什么也没有定数。所以我让学生体验一堂课45分钟,下课休息15分钟,就是1小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时我是先教时,再教分的。结果发现在认识时针和分针时,本来以为孩子们都知道,所以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读时间时有的孩子竟时针分针搞反了。还有认识分时,有的孩子不知道数小格看分,而是直接看分针走到数字几就是几分。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3

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4

1、关于教材: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2、关于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3、关于教学: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习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学习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

(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

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

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

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时针从几走到了几?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2.认识分。

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走了多少?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

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

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

是几分?

3.时与分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现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

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讨论一下。

4.感知时间。

(1)感知1时。

时和分是我们一直用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它们的。那么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

(2)感知1分。

我们已经知道1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的时间,那1分有多长呢?就让我

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我们先听1分钟的音乐,看你们能在这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

放音乐,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口算、数脉搏次数、写数字、跳绳、拍皮

球、读课文。然后分组汇报。

(4)小结:时间一直在走,所以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你能把握好它的话,就能做好多事情。

(三)时刻的读写。

1.教学例1。

(1)天刚刚蒙蒙亮,城市的美容师就已经在打扫卫生了,这是几时?那你知道5时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吗?说明:这也读作5时。

(2)看,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这是什么时候?

(3)现在小朋友都在上课呢,这是几时?

(4)问:刚才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

2.教学例2。

(1)现在是不是8时?要比8时?现在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加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

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伊始,我善于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故意抛出“诱饵”:钟上的时间你们

认识吗?学生齐刷刷的说“会”。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这时提出探究内容和要求可谓是水到渠成。这堂课的导入,从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产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的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

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对钟面的已有知识的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时分,会读时、记时、拨起床、出生时刻,初步建立一时一分的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想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有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这样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与主体者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三、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

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在让学生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时进行了分组活动。第一组学生抄语文生字,第二组学生做口算题,第三组学生测脉搏,第四组学生做眼保健操。从而加深了对1分钟的理解。最后布置了一个活动作业“做一做,1小时可以做哪些事情”,加深对1小时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不止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我们在数学教学时,不应只是刻板地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第三篇: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反思一: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反思二: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习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习,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习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习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近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反思三: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我的预设是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分情境创设(小红上学的确切时间为切入口)、探究新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和几分的认读。)和巩固练习组成,在教学中我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钟面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板块是需要花一点力气,认识钟面是个重要的基础,是为认识时分以及今后学习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作铺垫,但是我还没让学生完全吃透就急着赶下一个进度了。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认识1小时=60分的问题上,其实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消化吸收。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是比较欠缺。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经过这堂课,我的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反思四: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会看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李佩佩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 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出示两个钟表复习整时和整时半,又出示一个8时31分的钟表,自然过渡到新课题《时分的认识》,并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准确地说出钟 面的时间。这样设计,自然、简洁、紧扣知识点,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 了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分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声像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学 重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操作 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篇: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4篇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

《认识时分》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我的预设是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分情境创设(小红上学的确切时间为切入口)、探究新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和几分的认读和巩固练习组成,在教学中我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

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钟面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板块是需要花一点力气,认识钟面是个重要的基础,是为认识时分以及今后学习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作铺垫,但是我还没让学生完全吃透就急着赶下一个进度了。

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认识1小时=60分的问题上,其实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消化吸收。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是比较欠缺。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经过这堂课,我的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3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二者就缺一不可。“时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尝试。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本节课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

1、情绪饱满,积极学习。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开头的故事引入到观察钟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发现;再到后面的练习,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到1分钟你能做什么、自由拨钟等,学生就更热闹了,学生每人都想自己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2、频繁交往。扩大参与。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教者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在本节课中,多次采用合作学习,学生都是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口又动手。这些生生之间的交往,既为学生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二)、有效参与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怎样去学,也就是会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终身教育,而有效参与恰恰是思维的参与,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在本节课中有效参与表现为:

1、思维活跃。这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本节课中,学生拨钟说出时刻及在这个时刻做什么?拨钟理解1小时=60分的道理,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学生都要经过思考。一句话,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2、独立学习时间多。独立学习的时间就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也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

3、表现机会充分。表现是社会人发展的途径。小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表现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台阶。在本节课的课堂上,对为什么1小时=60分,通过学生观察时针分针及拨钟发现,我处处放手,真正做到学生会说的教师不讲,学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够升华的教师不去总结,课堂变成了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综观整堂课,我力求:教师灌输得不多,而师生的启发对话多,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多,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着和参与者,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切身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尽量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4

今天我上了《认识时分》这节课。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在于:

直观形象性:应该说课件对于这节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课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首先是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其次是形象的感受了时分之间的进率。

注重体验:对一分钟的体验:为了让孩子充分的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先是体验1分钟跳绳,一分钟做题,一分钟做眼保健操,一分钟数数等。对体验1小时有多长,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我们没有条件在课堂上体验1小时的长度,而且1小时能干什么也没有定数。所以我让学生体验一堂课45分钟,下课休息15分钟,就是1小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时我是先教时,再教分的。结果发现在认识时针和分针时,本来以为孩子们都知道,所以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读时间时有的孩子竟时针分针搞反了。还有认识分时,有的孩子不知道数小格看分,而是直接看分针走到数字几就是几分。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习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6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7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8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习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习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9

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0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我注意选取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动手拨一拨学具钟面,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等等”。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缺乏教育教学机智,不能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1

《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会看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很好地利用了课件,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一、利用课件激发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课一开始就出示课件观察钟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同时在最后的练习中设计的“拼图游戏”,也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道题不但进行了认识时分的练习,也起到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作用。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发出邀请,让他们来体会 “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然后教师又展示收集到的资料“一分钟的价值”等等,这些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存在问题

1.引入时分时不够巧妙,如果能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精确到时分的重要性就更好了。

2.整堂课中,老师讲得太多,没有让教具、学具、媒体结合起来,应该让学生动手拨一拨钟,亲身体验一下时间的变化。

3.课堂中让学生体验一分钟,举例一分钟可以干什么,老师出示搜集的一分钟的价值,还有时间名言,情感目标太多,这样显得主次不分了。

4.教师语言缺乏激情,评价性的语言也不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让学生认识时、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时,第二部分是认识分,第三部分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主要通过钟面一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总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钟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通过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分钟走一圈就是时针走一大格,从而感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整节课的思路是很清晰,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比较少。

动手操作感受的环节设计的'不是很好。学生参与面不够全面。整节课对学生的关注仍然不够。没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三个环节过渡的不是很自然。课堂语言也不够规范。表现在提问上和对学生的评价上。今后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提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有些东西不一定要通过总结性的话呈现出来。

教学也应有层次性。可以设计些拓展延伸的环节。最后课堂小结不能丢。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不足有很多。向前辈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3

讲授过《时分的认识》一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始终能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钟的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以及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又例如:让学生知道1时=60分这个时间进率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表,然后上前演示给其他人看,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2、教学手段

本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比如体验1分这一环节,开展口算、写字、读绕口令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3.缺点不足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让孩子体验的还不够。应该再添加一些更生动的环节,比如在体验一分钟的时候,可以采用拍球比赛或者跳绳比赛这样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身边的事物中更真切地感受一分钟,体验一分钟,这种多样的形式在低年级课堂是比较实用的,在这方面,作为教师应该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尝试,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和体会。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在课堂活动这方面加以改善,扬长避短,争取让孩子们更享受数学课,爱上数学课。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4

一、改变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时准确的掌握教材要求,对教学原本素材进行改编。原本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无法引起学生产生太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创设了新的情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这样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和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时间,学生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讲解,并设计一些关于本课所学的数学活动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时、分的实际长短,明确时间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利用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课上,我设计了大量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学。我还准备了钟表模型,然后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和学习新知。

四、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

最后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五篇: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所以,我先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提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以及整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入新知,通过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习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我还让学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这样的生活作业,不仅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习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习,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习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习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近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3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4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5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习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习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6

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习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8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9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习。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0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1

今天我上了《认识时分》这节课。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在于:

直观形象性:应该说课件对于这节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课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首先是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其次是形象的感受了时分之间的进率。

注重体验:对一分钟的体验:为了让孩子充分的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先是体验1分钟跳绳,一分钟做题,一分钟做眼保健操,一分钟数数等。对体验1小时有多长,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我们没有条件在课堂上体验1小时的长度,而且1小时能干什么也没有定数。所以我让学生体验一堂课45分钟,下课休息15分钟,就是1小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时我是先教时,再教分的。结果发现在认识时针和分针时,本来以为孩子们都知道,所以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读时间时有的孩子竟时针分针搞反了。还有认识分时,有的孩子不知道数小格看分,而是直接看分针走到数字几就是几分。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

《认识时分》是西师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

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紧,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3

《认识时分》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我的预设是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分情境创设(小红上学的确切时间为切入口)、探究新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和几分的认读和巩固练习组成,在教学中我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

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钟面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板块是需要花一点力气,认识钟面是个重要的基础,是为认识时分以及今后学习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作铺垫,但是我还没让学生完全吃透就急着赶下一个进度了。

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认识1小时=60分的问题上,其实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消化吸收。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是比较欠缺。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经过这堂课,我的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4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5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我注意选取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动手拨一拨学具钟面,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等等”。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缺乏教育教学机智,不能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下载时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我讲了《时分的认识》一课。上完了这节课,我感慨颇多,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1 《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会看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1 今天我讲了《时分的认识》一课。上完了这节课,我感慨颇多,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整体......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我讲了《时分的认识》一课。上完了这节课,我感慨颇多,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

    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一、改变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时准确的掌握教材要求,对教学原本素材进行改编。原本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