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做强做优教育培训品牌.
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做强做优教育培训品牌 努力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保险职业学院党委
党的17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16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一篇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文献。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我们学院党委组织全院教职员工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并特邀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专家进行讲座,作了专题辅导。学习中,我们紧密结合中国人寿改革发展和学院职能定位的实际,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保险职业学院作为中国人寿多元化金融保险集团体制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强做优教育培训品牌,努力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一、确立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宏伟目标,完全符合十七大的战略思想
中国人寿集团既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也是保险行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实践者和领头雁。在相继取得一系列骄人业绩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党委和总裁室适时提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决策,完全符合17大报告提出的“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战略要求,也充分表现出了国寿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认为,用十七大精神来解析这一战略目标,至少具有以下四方面的深远意义。
一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人寿分业经营以来,年年都有大发展,尤其是党的16大以来,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跨越式前进。但是,国寿人没有固步自封,没有停止不前,而是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奋斗目标,正如杨超总裁指出的:“从我们自己看,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应该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机遇,用好机遇,进一步把中国人寿做大做强做优。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的奋斗目标,而且对推动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在这里,杨总把我们自身的奋斗目标放在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来阐述,正是对党的17大报告关于“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最好解读。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奋斗目标,是国寿人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即将攀登的又一个历史高峰。
二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党的17大报告中有两个部分提到了保险业,而且把它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早些时候,杨总在《中国人寿社会责任报告》的致辞中已明确表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保险业应当勇立潮头,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中国人寿作为骨干保险企业,在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对行业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更应有所作为,多做贡献,这既是中国人寿的责任,也是中国人寿的荣耀”。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寿在改革发展中,总是坚持 “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力的保险保障,为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特殊和积极的作用。
三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个历史性的必然选择。党的17大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观。中国人寿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国寿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在分业经营初期,我们不可能提出这样的战略任务,也没有打造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的实力和基础,即使提出这样的战略构想,也很不现实。在股改上市、进入世界500强之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和勇气提出这样的战略构想和目标。只有在上市成功、集团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骄人业绩之后,才具有了向世界先进行列挺进的能力和基础。如果我们再不制定新的目标和战略,或者新的发展战略缺乏国际先进性,就会失去发展动力,甚至坐失发展良机。由此可见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幅高起点、广视野、有气魄、大作为的宏伟蓝图。也是一个切合中国人寿实际、立足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完全符合党的17大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的精神内涵。
四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中国人寿关于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发展定位,以9个方面36字的目标要求,构成了一个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措施完备的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杨总在中国人寿半年工作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三个转变”,构建“三型”企业的要求。公司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具体要求,完全符合17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指导原则”的论述。但目标又不等于现实,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不是等得到、想得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成员单位充分认清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行业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正视差距,明确目标,不失时地解决好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尽快使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既定目标。
二、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必须十分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
锦涛同志在党的17大报告中,有两部分论述了保险业的发展,有9处谈到了人才培养和教育。集团党委在确立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战略时,始终都把人才资源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明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强盛之基,发展之本”。在学习贯彻党的17大精神的重要时刻,集团公司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这既是中国人寿推动人才强司,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17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重要资本。1987年3月,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首次提出“人力资源”学说,从而引发了人才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人才开发等新理念。党的17大在论述“人力资源强国”时指出,人才是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强调建立健全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才作为资本管理的思想。美国当代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教育培训投资所产生的人才资本,可占工厂和设备投资产生的物质资本的2/3至3/4。中国人寿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杨总代表公司党委提出了“机制引才、制度用才、培训育才、环境留才”的指导方针和“三高一强”的员工队伍建设标准。集团公司确定的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发展战略,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指明了新的方向。杨总在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上对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队伍一流”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这些重要论述和举措,不仅贯穿了学习领会邓小平人才资本理论的深刻认识,也完全符合党的17大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必将为打造世界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夯实人力资本的基础。
(二)大力提升人才素质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现实需要。我们在国际教育与合作只了解到,一些国际顶级公司员工队伍并不很大,但经营绩效优良,这其中的优势就是人才和人力资源。由此可见,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关键在人才。当前,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的人才状况,无论在管理机制还是人才总量、人才素质上,总体来讲都是比较薄弱的,保险业人才成长速度低于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比较缺乏。从人员素质来看,相当多的人员仅仅只有初高中文化,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保险知识教育。而依靠高校培养提供保险人才只能是杯水车薪,且同样存在一个熟练提高的问题。据《中国保险年鉴(2006)》提供的数据,中国目前共有82所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保险系或保险专业,在校生23781人,其中中专生占2.63%,大专生占34.18%。因此,对中国人寿来说,依赖引进和争夺现有人才来改善员工队伍素质,将会制约人才队伍的成长。所以集团领导多次提出,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实施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强司”工程,营造培养人才的机制和环境,把中国人寿建设成“学习创新型”企业,这是中国人寿人才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现实需要。
(三)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根本途径。党的17大在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时,有很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最终都离不开尽快培养和造就出色的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才队伍。中国人寿从2003年重组上市后,着力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在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的人才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用党的17大提出的要求来衡量,与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相比,目前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行业,国际化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极度缺乏,当务之急必须按照集团的整体部署坚持开放的理念,着眼于国际技能型、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从公司战略出发,对人才培养做出战略性安排,全局性部署;坚持创新塑造出具有全新的、富有全球意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创造良性、动态、开放的人才供需互动关系,尽快为建设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化职业能力的人才队伍。
三、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是保险职业学院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杨超总裁主持中国人寿工作以来,对保险职业教育和保险职业学院的发展定位、教育培训目标等都有一系列重要指示。学院创建20多年来,一方面为保险业提供大量适用型、管理型人才,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保险职业教育经验。学院目前有正副教授82人,保险师资力量较强;与美、英、澳等国建立了国际保险教育合作,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我们应该而且有条件完全能够为中国人寿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根据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集团公司党委的一系列指示,进一步坚定了,致力于“四个基地”建设,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作贡献的工作思路。
一是在职员工培训基地。保险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开创性很强的行业,加之正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解决保险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必定要立足于教育和培训,通过大规模培训人才,大幅度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保险业又好又快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正因为如此,教育培训工作成为事关保险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关键环节。建院以来,学院在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为公司培训了大批的管理人才,毕业生中有3000多人走上了地市级保险公司的领导岗位,有50余名毕业生担任省级分公司正副总经理。在职员工培训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近三年年培训规模均在8000 人次以上,2006年举办各种培训班82期,为本系统培训员工14000多人次,2007年将突破18000人次,在系统和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还存在不少问题,还远远不能适应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要求。我们的措施:一是确立大培训的工作思路,举全院之力大抓培训;二是组建专门的培训讲师队伍,引进讲师人才,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增加培训容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服务能力;四是兼顾市场需求,加强产品开发,创新培训课程,打造适应中国人寿需求的国际前沿知识课程品牌;五是拓宽保险培训窗口,在现有基础上开展新的国际保险教育交流与合作;六是提升硬件档次,创建优质服务的培训环境。二是党校工作基地。党的17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集团公司党委把党校放在学院,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在公司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学院连续承办了9期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和2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规范了办班管理,在2005年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组织的评估中,我们承办的集团公司党校教育获得了三项全优的好成绩。党校培训已成为学院培训工作的品牌。我们认为,党校教育还有很多值得加强的地方:一是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把党的17大精神和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充实到课程体系之中;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三是提升国际视野,从“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突出国际化战略视野、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把党校办成培养后备干部和领军人才的基地。
三是保险信息科研基地。信息服务和科研能力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前沿领域。党的17大提出,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识品牌,有许多国际一体化的信息收集服务和理论研究工作要做,集团制定的战略目标也有许多理论上的重点、难点需要我们去研究。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先后参与完成了《中国保险史》、《领导干部保险知识读本》等国家重点专题书目的编写、审稿工作。去年以来,在完成保监会下达的《保险知识通俗读本》课题编写出版任务的基础上,协助集团公司教育培训部和股份公司编写了一批员工培训教材,这些成果的产生,对解决保险理论和实务发展中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突出科研重点,加强内外联通,搞好组织管理,实行“突出保险、明确课题、公开招标、保证质量、限时完成”的新举措,力争保险信息服务和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后备员工培养与保险资格证书考试基地。后备员工的培养关系到行业发展的后劲、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整个保险行业内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结构失衡的问题已日益凸显,远不能适应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据调查了解,基层公司当前需求量最大的是动手能力强的操作型人才。学院通过“公司化管理、培训式教学”的教学改革,为公司、为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仅今年以来,国寿股份有关省市分公司就先后六次到学院选聘人员。目前,我们有700多人在基层分支公司顶岗实习,而且都创造了一定的销售业绩。此外,学院还是英国皇家保险学会在中国成立最早的CII考试中心,并多年承担保监会在湖南地区的保险经纪人、公估人资格考试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组考经验,具有较扎实的考务管理基础。因此,我们决心通过努力,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保险资格的设计、教材编写、命题制卷、考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力争在这方面为行业,为中国人寿事业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第二篇:基于做强做优
基于做强做优创建学习型企业
白顺亭岳志鸿
2005年12月20日14:4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近几年,山西金信建筑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做强做优,文化导航的指导思想,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扎实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经济效益连年攀升。2004年,完成施工产值3.8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20万元/人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前不久举办的2005年中国学习型组织年会上,公司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希云被评为先进个人。
一、强化学习理念,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企业的生命在于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在于学习。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生存能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认为学习是重要的有效途径。因此,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统一职工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认识。公司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帮助职工认识创建学习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只有企业与职工持续不断地学习,才是企业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创建学习型企业,才能从容应对飞速发展的形势,牢牢把握机遇,永远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从而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了创建学习型企业这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上来。二是更新职工的学习理念。我们打破传统的学习习惯,利用各种形式向职工讲解学习。引导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使工作与学习溶为一体,树立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团队学习的先进学习理念,并使这些理念在职工头脑中深深扎根,使学习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如今,公司上下基本形成了“我要学习”“人人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健全学习机制,构筑全员学习体系
思想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为有效地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努力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了学习领导组,并要求基层单位成立相应的学习活动组,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的学习管理工作格局,构建全员学习的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学习培训激励机制与奖励机制,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为加快企业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步伐,促进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健康开展,公司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拔出专款,用于对科技成果、科技攻关、自学成才、QC小组成果等方面的奖励,为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对在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奖,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不断学习,创利提效的积极性。并对在公司和上级组织的技术比武中取得名次的,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了广大职工学技术、比业务、赛本领的热情。为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本岗位工作要求,我们还制定下发了《关于严格要求职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决定》,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加强对学习效果的考核检查与监督,推动了全员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拓宽学习渠道,搭建多元学习的平台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项涉及面广,需要持之以恒的系统性工程。在坚持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我们拓宽渠道,各有侧重,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一是以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为重点,构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结合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采取集中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要求中心组成员每年每人写两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二是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建设学习型机关。要求机关人员本着适应工作需要的原则,选学有关课程和书籍。2004年,为机关每位工作人员下发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组织机关人员认真学习,增强机关人员的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和奉献意识。2005年,公司又决定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中开展“学习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组织公开演讲、体现个人素质”活动。三是在基层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重点,建设学习型集体,开展了“学习一本书、搞一项发明创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三个一”活动。在开展“创新管理年”活动的同时,要求将以往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引向深入,把学习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建设学习型党员。公司党员数量多,占职工总数的55%,这是政治优势。对此,我们采取”党委抓骨干,支部抓一般“的方式,在全公司党员中先后开展了学习新党章、两个条例及“学知识、比能力、强素质、提水平”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意识。2005年,根据上级安排,我们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全年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抓好,成立了活动领导组及办公室。五是以发挥干部表率为重点,建设学习型干部。公司党委每年都要利用冬闲时间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培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场知识、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等知识,并为每一位干部购买了一套《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六是围绕提高工作技能和文化素质为重点,建设学习型职工。每年开工前夕,都要对职工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培训率达95%以上。教育以形势任务、安全知识、质量管理、岗位操作等知识为主要内容,公司领导分片包点,亲自到各基层单位授课。2004年,公司职工匡宗友同志的《锥形构筑物支模方法的改进》在杂志上发表。高级技工杨均喜、木工组长匡宗友、工程师张正贵分别被上级评为“十佳”学习型职工和能工巧匠、小改小革标兵。七是围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建设学习型家庭。组织职工听“家庭与道德”等知识讲座,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金信公司文明职工守则》,并结合争创“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职工”活动,帮助职工家庭养成崇尚学习、追求知识、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多载体的学习,为每位职工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条件,保证了每位职工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推动了公司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丰富学习内容,推进企业学习进程
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有效载体。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过程中,公司非常注重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组织人员运用学习型企业的理念和方法,对公司文化进行系统认真的研究,提出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企业作风、企业口号和企业目标等企业核心文化。明确“好学上进”是公司应大力提倡与保持发扬的作风。同时,把企业精神作为重点,大力加以宣传与弘扬,使“团结进取、艰苦奋斗、敢打必胜、积极奉献”的企业精神真正成为职工意识的集中反映,成为体现职工精神风貌、激励和鼓舞职工奋发向上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的逐步构建与完善,使其价值意义与重要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与发挥,统一了职工思想,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公司的全面发展。
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谁拥了更多的人才储备、知识储备,就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因此,创建学习型企业与素质工程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创建活动与“素质工程”建设有机结合,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出发点,通过开展丰
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从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与方法进行考虑,把当前的“突击”学习和长期的基础性学习结合起来,把一般的人才培养和特殊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与学习督促,为职工施展才华积极搭建舞台,使创建工作切实取得成效。2005年,公司党委决定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有利契机,“七一”前组织“坚定理想信念、党旗在我心中”知识竞赛,再次掀起学习新高潮。在做好职工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导师带徒”“学练比”等活动,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素质。2005年初,与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等单位合作,举办了国际职业经理人培训,公司66人取得中高级合格证书。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职工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职称考试;鼓励和支持本科毕业学历的年轻干部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及深造,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方便。近几年,我们对职工进行培训投入达80多万元,外培职工242人次,内培职工4100多人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50余人。目前,公司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10人。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初步建立起了较为有效的学习创建机制,在企业做强做优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导航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职工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竞争力日益提高。
第三篇:企业做优做强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演讲锻炼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优争先 争做先锋》。
一晃自己毕业已经快两年了,我为自己找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而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成为xxx一名员工而骄傲,经过这一段时间工作上的学习,从日常的销售工作中渐渐体会到了怎样做一名让顾客满意的xxx工作人员。xxx是一家以呵护大众健康为己任,以优质的健康产品和全面、周到的服务,向社会提供健康产业服务链的企业。莱芜xxx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市最大的一家从事药品零售连锁化经营的专业公司。近年,在嬴牟大地上陆续出现多家别的医药销售连锁店,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就要创优争先,争做先锋。我们只有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才能在医药事业领域寻道图强,彰显xxx的辉煌风云。
一、勤奋学习强素质,良好业绩创优争先
医药销售不仅是业绩上的好成绩,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态度,一种负责的态度。没有专业的知识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就会选择别的门店。每次公司组织学习,我和我的同仁都会抓住机会吸取最大的知识量。再加上我们良好的服务态度,使我们的服务做到最好。我个人认为:丰富的知识量加上优良的服务态度,我们的素质就会在同行业中体现出来。就会给顾客一个选择我们xxx的理由。我们的业绩会在客户不断的选择中得到提升,为xxx在所有医药销售的竞争中的创优争先做出我们的贡献。
二、顾全大局促和谐,团结协作争做先锋
和-谐是一股温暖,那就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跌倒的扶起,一声诚恳的歉意,在工作中,难免和同事们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但是
想到我们是一个整体,工作必须在团结的团队中才能做的更好,只有顾全大局,才能扬正气、促和-谐。在工作岗位上要争做先锋,就必须坚定理想的信念,就必须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我们的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医药连锁领域就会创优争先,我们个人就会成为模范的先锋,
第四篇: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七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形成了三大重要成果,就是: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审议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坚定信念、指明方向的大会,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明确目标、全面部署、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大会,必定作为中华民族继续腾飞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永载史册。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报告是政治宣言,1
郑重宣示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报告是行动纲领,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只要我们统筹考虑发展思路,综合制定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报告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紧密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将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是强大精神动力,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将激发亿万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实践,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进一步指导我们有效破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市的软实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各级党组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形成强大合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方向、统领全局、统筹发展,以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顽强拼搏、改革创新、奋勇前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推动崛起,奋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第一,深刻领会新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要深刻认识主题的鲜明特征。报告的主题鲜明回答了我们党要举的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要走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体现了高举旗帜和与时俱进、继往和开来、坚持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二要深刻认识主题的重大意义。报告的主题体现了改革开放近30年宝贵经验得出的历史结论,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体现了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三要深刻认识主题的基本要领。报告的主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就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我们要始终高举旗帜、明确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
第二,深刻领会新成就,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一要认识到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二要认识到五年来的新成就代表着我们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更加自觉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创造新的辉煌。三要倍加珍惜好形势,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自觉,正视并着力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第三,深刻领会新经验,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进行了新评价新总结。对新时期的特征和中国发展的成就,报告进行了新概括新阐述,得出了新的结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报告用“十个结合”进行了高度概括,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统一,体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我们要深刻认
识到,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第四,深刻领会新论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作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理解这一新论断,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又具体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要认识到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越来越丰富。
第五,深刻领会新阐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贯穿报告的主线,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总纲。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首先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科学定位。其次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报告分析了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认清了我国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其三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更深刻、更精辟、更全面、更完善的阐述,表明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四要深刻理解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报告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社会环境保证、体制机制保证和组织保证,同时也进一步厘清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我们要紧密结合河南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原崛起的生动实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六,深刻领会新要求,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不仅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前提,而且反映出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提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抓住了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四是提出“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把消费拉动放在首位,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五是提出“加强文化建设”这一专题,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六是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体现了改善民生的决心。七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升华了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建设“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第七,深刻领会新布局,着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新的重大安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刻领会新布局,牢牢把握新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重点解决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社会保障等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八,深刻领会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深刻阐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和五大建设、六项工作,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锲而不舍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报告特别强调,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灿烂辉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激荡人心。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桂阳县发展专业合作社做优做强烤烟品牌
桂阳县发展专业合作社做优做强烤烟品牌
湖南省桂阳县是全国第三大产烟县和浓香型优质烟叶开发基地,烟叶种植面积24万多亩,年收购烟叶70余万担,烟叶总产值7亿元。为做优做强烤烟产业,鼓励烟农种植热情,我县积极探索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新路径,发现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已在工商注册登记烟农专业合作社有20余家,发展成员5000余个。运作1年以上的烟叶合作社有2家,其中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的示范性烟农专业合作社6家,发展社员2056户。
(一)管理经营情况。桂阳县委县政府对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高度重视,县里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烟办、县农经局、县烟草专卖局为成员单位的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并根据实际,制定了《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方案》、《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宣传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烟农专业合作社提供业务指导和相关技术培训。坚持“规范运作、民主管理、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着力于规范建设。一是依法登记、手续齐全。所有合作社均按照合作社规程进行登记设立,做到“四有”,即有工商营业执照、有税务登记证、有独立银行账户、有固定办公场所。二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监督和社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或成员大会讨论决定。同时建立健全了理事会、监事会机构,通过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和监事会成员,建立理事会工作制度和理事长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了农民参与管理,尊重农民意愿,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之路。三是积极引导、科学监督、落实普惠,坚持“投入到社、普惠全员、资产社营、烟草监督”的扶持理念,体现行业投资普惠制,实现行业“两个有效掌控”。在农经和烟草部门的指导和帮扶下,各烟农专业合作社已经对资产量化、利益分配、专业化服务队员选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制定、服务质量考评、服务成本及价格等事项通过社员(代表)大会集体讨论确定。
(二)内部发展思路。坚持“以烟为主、科学规划、多元经营、综合开发”的原则,烟草部门引导合作社综合利用烟草补贴形成的可经营性资产,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扩大增收渠道,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是邀请科研院所和当地农业局的专家,亲临合作社指导,科学规划辅助产业的发展;二是根据桂阳县“烟-稻”轮作生产实际,指导合作社积极发展晚稻育秧苗及利用育苗工场、烘烤工场从事蔬菜、蘑菇等经济作物的开发,增加合作社收入。
(三)运行效果。以桂阳县仁义镇鸿运烤烟专业合作社为例,运行1年来,通过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取得了四个明显效果。一是专业化服务“减工降本”明显。通过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服务,四个环节每亩可节省用工4.0个,合作社专业化服务覆盖15667.8亩,共节约用工30604.8个,按50元/工计价,鸿运烤烟专业合作社共为社员节约成本153.02万元,亩均降本185元/亩,减工降本效果显著。二是烟农收入提高明显。鸿运烤烟专业合作社854户成员交售烟叶3.8万担,均价15.92/公斤,与2009年相比均价提高
0.7元/公斤,户均销售烟叶收入提高1557元。三是当地政府创财税明显。以仁义镇为例,2010年全镇收购烟叶7.48万担,财政税收1290万元,较2009年提高15%,创历史新高。四是烟农入社积极性提高明显。鸿运烤烟专业合作社2010年纯赢利5.36万元,按照章程制度盈余分配要求,通过二次返利向成员返利1.93万元,目前返利工作已基本结束,大大提升了烟农入社积极性,2011年新发展成员337户。
二、当前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当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烟叶生产基本是传统的一家一户零星种植,群众之间缺乏合作精神,集体观念淡薄,小农意识较重,再者由于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不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不久,许多农民对合作社的性质及组织形式缺乏认识,对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和管理形式缺乏了解,同时种烟村多数没有其他产业,产业比较单一,即使成立烟叶合作社,也只是烟叶一项收入,多数认为,自己种烟种的很好,技术水平很高,不愿加入合作社,认为加入合作社,会出现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等现象,怕自身利益受损,总之,缺乏信任和吸引力。即使烟站的一些职工对烟叶合作社也缺乏信任,认为比较困难,群众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成功运作。
(二)缺乏高素质领头人。合作社是一种具有法人的经济组织,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因此担任理事长和财务管理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群众威信和奉献精神。目前农村有文化、有威信和懂经营管理的人员本身缺乏,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愿意担当合作社责任,认为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得罪本乡本土的人,也没有什么实惠,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大部分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没有长远规划更没有将合作社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有的专业合作社是奔着政府和部门的扶持资金来的,目的是要资金。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专业合作社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体现办社成效。
(三)章程、制度不够切合实际。各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没有紧密联系本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加以细化和补充,造成章程对合作社业务工作的指导性不强,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
(四)内部运作不规范。大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组建程序不规范,成员自律机制不健全,自治章程对成员的约束作用难发挥。一是有些会员对《章程》内容还不甚了解,主要牵头人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二是组织机构管理不健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够好。三是股金不规范,有的合作社只有几个发起人出资,其余社员未出资,会员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五)缺乏配套政策。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七章专门就财政资金安排、金融放贷、税收优惠等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落实措施不配套,相关的信贷优惠政策、市场管理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资金仍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对于烟农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扶持等方面没有特别的优惠政策,缺乏吸引力。所以,有些农民认为建社与不建社没什么区别。
三、建立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教育宣传。新型农民合作社是家庭小生产与国际大市场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逐渐走向市场、自我完善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对合作社理论与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农民中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合作组织的知识及发展合作经济的好处,积极推介国内外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农民重新认识合作组织,并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产生对合作组织的强烈需求,自愿参加合作组织,并积极参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探索。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烟叶专业合作社,需要政府部门引导和烟草部门的扶持。政府和烟草部门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建配套水池、沟渠、引水管道、机耕道路等设施,解决农业发展动力不足问题。设立购置农用机械补贴、受灾烟农补贴、技术培训补贴等项目,解决烟草农业合作社基础薄弱环节问题。
(三)选好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领办人必须明确创社的目的,具备奉献精神,同时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以及其他骨干成员都应该具备,要形成集体奉献的团队精神。同时,在合作社的建设进程中,要重视物色和引进素质好、潜力大的经营管理人员,逐步把他们推到合作社的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充分发挥人才,利用人才将合作社做大做强。
(四)章程和制度要切合实际。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必须紧密联系本合作社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远景规划,在示范性章程的大框架下进一步细化、补充和完善,增强章程对合作社业务指导的可操作性和务实性,不能千篇一律或者简化了事。合作社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一定要结合本合作社成员构成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合作社业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合作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据实制定,充分发挥制度管人、制度管财的作用,推动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
(五)建立监督机制。为了使合作社良性运转,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一是政府部门加强外部监督,定期和不定期的派人对合作社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有关财务进行审计。二是合作社要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通报合作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广大社员的监督。广大社员也要积极进行质询,随时对合作社的政务、财务进行监督。
(六)强化规范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任何操作方式、手段、程序都要在章程指导下、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控制下规范运行,严禁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杜绝违规操作。产生矛盾纠纷要相互协商解决,不能久拖不决,更不能记恨在心,要谦虚、大度,有包容心。遇上困难、问题,要多与业务指导部门沟通,寻求支持、帮助,妥善解决到位。
(七)建立合作社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根据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合作社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一是可以通过鼓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到合作社任职,吸引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理事长助理,邀约退居二线的行政领导和农技人员加入合作社发挥余热等方式来改善合作社的人才结构;二是统筹利用社会培训力量,形成合作社人才培养的合力,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培训班,培训基层干部、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财会人员以及社员(代表),通过强化培训来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三是根据发展需要,适期组织示范社的理事长及相关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少走弯路,以便促使烟农专业合作社能够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