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长干行鉴赏

时间:2019-05-15 06:1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与义长干行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与义长干行鉴赏》。

第一篇:陈与义长干行鉴赏

长干行

陈与义 妾家长干里,春慵晏未起。花香袭梦回,略略事梳洗。妆台罢窥镜,盛色照江水。郎帆十幅轻,浑不闻橹声。曲岸转掀篷,一见兮目成。羞闻媒致辞,心许郎深情。一床两年少,相看悔不早。酒懽娱藏阄,园嬉索斗草。含笑盟春风,同心似偕老。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鷁首生羽翼,蛾眉无光辉。寄来纸上字,不尽心中事。问遍相逢人,不如自见真。心苦泪更苦,滴烂闺中土。寄语里中儿,莫作商人妇。

首先,作为乐府旧题,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多描写船家妇女的生活。在宋朝诗人陈与义的这首长干行中,开头两句“妾家长干里,春慵晏未起。花香袭梦回,略略事梳洗。”即点明词中主人公是一位少妇。但这位年轻的少妇却在春日的早上慵懒的未曾醒来。直到花香袭梦,才从梦境中恍惚觉醒。即便如此,也只是略微的梳洗一番。随后交待女主人公见心上人的情形:等待梳洗完毕,便放下梳妆镜,盛装打扮来到江边。她心中情郎的船帆虽有十幅却也不足为重,心中只想着那个他,连船桨拍打水面的声音也浑然不知。沿着曲折的江岸来到郎君的船上,掀开船篷,一看都他便心满意足了。忽然听到是媒人来说媒,女主人公不觉娇羞万分,但心中却是对情郎钟情已深。

随后女主人公有回忆与情郎青梅竹马的过往,那些少时的欢愉,那些春风中的笑盟。但如今郎君的船又要远航,虽有行程期限,但也只是君知而女主人公不知道。画着鷁首的船如同长了羽翼一般飞速远去,女主人公的娥眉也已没有那么光彩照人。纵然郎君寄来鸿雁,但

是些许的文字道不尽郎君心中所想,又怎能解相思之苦?问遍相遇的人打听郎君的消息,但再怎么打听也不如亲自看到他那熟悉的脸庞。想到这里,不觉愁苦万分,思念的泪便滴到闺房的地上。

全词最后一句则是全文感情的突出表现的地方,“寄语里中儿,莫作商人妇”。商人妇典出白居易《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这里女主人公用这个典故向远方的郎君表达的既是相隔万里不能相见的思念之情又有希望情郎能始终如一,莫做那“商人”,把自己丢弃在家中。

全词通过描写一个少妇从慵懒的梳洗去见情郎,而后恰逢情郎带媒人说媒,直到之后的回忆少时和他的种种经历,再到之后的夫妻分离分隔异地不能相见等一系列的情形。将这个少妇对情郎的深深思念表现得淋漓精致,特别是最后的希望对方不要将自己抛弃,看似埋怨,实则是恨之深爱之切,更能突出表现她对所爱之人的无限想念。

第二篇:陈与义诗词鉴赏

陈与义诗词鉴赏

诗人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如七律《登岳阳楼》之

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等,雄阔豪壮,慷慨悲凉。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五言律诗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境,观察细密,造语工致。方回(元代文学家)将陈与义与黄庭坚、陈师道合推为江西派的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他重意境,擅白描,显然不应列入江西诗派。陈与义亦擅词作,有清婉秀丽之风。宋胡注《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有《四部丛刊》本,并附元刊《陈简斋诗外集》。

目录

1.雨(潇潇十日雨)2.观江涨(涨江临眺足销忧)

3.次韵乐文卿北园(故园归计堕虚空)4.以事走郊外示友(二十九年知已非)5.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6.寻诗两绝句(楚酒困人三日醉)7.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8.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9.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

10.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岳阳壮观天下传)11.道中寒食(斗粟淹吾驾)12.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13.归洛道中(洛阳城边风起沙)1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15.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16.竹(高枝已约风为友)17.中牟道中(杨柳招人不待媒)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江涨 陈与义

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鼋鼍①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可②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注】①鼋鼍(tuó):鼋鱼和扬子鳄。②可:怎能。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怎样的景象?第三联对表现这一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筒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波浪滔天、气势雄浑的景象。波浪好像要把大地漂浮起来,重重叠叠翻滚着似乎要把太阳一并裹去,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3分)第三联描写旧穴被卷走的鼋鼍争建新穴,沙洲淹没后栖息其上的鸥鹭四散飞去,从侧面烘托江涨时波浪之大。(3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观看江涨时愉悦畅快的心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归隐的愿望。(3分)江涨时雄浑壮阔的景象让作者忘记了官场带给自己的忧愁,于是发出怎能为做官而使心情不畅的感慨并为眼前没有扁舟使自己归隐而遗憾。(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乐文卿北园

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1.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个家徒四壁,虽思念家园而漂泊在外,同时内心痛苦又感叹岁月流逝的诗人形象。(“家徒四壁”“思念家园”“漂泊在外”“内心痛苦”“感叹岁月流逝”每点1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却只能故作旷达的心情。(3分)有家而归不了,年华又老去,环境也已发生了改变,诗人内心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放下种种心中的梦想,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怀。(3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表。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4分)“瘦”表现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1分),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象写照(1分)。“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1分),暗含作者前途迷茫之感(或: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1分)。2.(4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2分)。首联直言多年来壮志难酬,岁月空逝。中间两联融情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碌、黄尘满面,秋日依然无法归去的迷茫。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示例)①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②用典。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 1.艳丽,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天河尽意明。1.请从比喻的角度理解并赏析首联(5分)

2.诗中不着一个“喜”字,而喜悦之情蕴于写景叙事之中,请具体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江面清”和 “小滩横”为比喻,“江面清”三字并非写雨后的江面,而是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晴明之色(2分);“小滩横”三字也不是写水中沙滩,而是承接“江面清”的又一比喻,一抹微云如同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2分)。首联的两个比喻紧紧承接,前后照应,点明诗题中的“晴”字(1分)。

2.写景:颔联中墙头那一“犹湿”羽毛的鹊清脆叫声,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表面上是写鹊迫不及待的报晴之心,实则流露的是人在急雨初晴时的喜悦之情(2分);

叙事:颈联中写出诗人要尽情享受雨后带来的凉快,想痛快睡一觉,但因为太兴奋喜悦,就想“急搜奇句”将新晴的喜悦告诉每个人,一个“急”字,雨晴之喜油然可见(2分);

尾联两句虽仍是叙事,但事中有景,景中含情,诗人推想雨后的夜晚应是最佳境界(“绝胜”),即使无人共赏,也要独自卧看天河里灿烂的星光。“尽意”二字显得兴致勃勃,饱含着耐人寻味的欢悦情绪(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 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古诗人用这意象表达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参考答案

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楼阴”指楼的南面,“背日”也指楼南,两词点明观景角度:站在楼南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C.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江水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

2.诗人登临远望看到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描写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有学者盛称“乾坤”一联“学杜而得其骨”,意思是为家国之忧而心碎,而头白,正是杜甫诗歌与陈与义诗歌共具的思想特色。结合这首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特色的认识。

参考答案 1.(3分)A 2.①诗人登高远眺,看到岳阳楼周围的壮阔景观:江堤曲折,草木连绵不断,江水、湖水形态各异,风高浪急。②以壮景衬哀情,壮观之景使人产生飘零之感,诗人触景伤情,引发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迁谪之恨,家国之愁。

【共4分,两个要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10分)思想特色:中国古代文人总是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历史和天下联系起来,表现读书人的社会良知和悲悯之心。(2分)(意近即可)

11.阅读下面一首是十首十首,回答问题。

道中寒食 陈与义①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政和七年晚春经襄邑进京待选途中。

1.起句中的“飞”字用的十分传神,请结合“飞花”两句说说“飞”字好在何处。(4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

1.“飞花”的“飞”字描绘出暮春时节两岸落英缤纷,花飞花舞的生动景象;(2分)又是穿行于花林榆堤的行船上的人眼中所见,衬托出行船之速,表现了诗人进京待选途中的畅快得意之情。(2分)

2.后两句主要运用了“衬托”(或答“正衬”“以动衬动”,但答“反衬”不给分)的表现手法。如果没有答出具体的表现手法,但解释了这种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也可)(2分)“卧看”两句描写诗人仰卧舟中注视蓝天白云,所谓“漫天云不动”实际是行船中人的错觉,以白云的流动衬托出船行之速,与首句相照应。(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归洛道中 陈与义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道路无穷几倾毂,牛羊既饱各知家。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2.“牛羊既饱各知家”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回家乡洛阳途中所见的“风起沙”“杨柳影”“芜菁花”“牛羊”以及所感受到的“几倾毂”,(2分)表达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及对年华易逝而壮志难酬的感慨。(3分)2.这一句诗写牛羊吃饱了分别回家,是途中所见,(2分)也是作者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2分)又承上句写自己归家的急迫,引出尾句夕阳西下,更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历靖康之难。绍兴五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②新晴,雨过初晴的月色。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

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

4.请从语言、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5请简要分析此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6.词的上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下片“闲登小阁看新晴”表达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7.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①动静结合。② 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2.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3.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2分)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4.语言:这两句词用语质朴自然,不见矫揉造作之迹。“杏花疏影”写所见,“吹笛到天明”写所闻,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很有雅致。

意境:这两句词选择杏花、笛声两个意象描绘了词人往昔在洛中与朋友在杏花疏影里吹笛的图画,意境淡雅伤感(营造淡雅的情调和忧伤的氛围),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结构:此句承上启下,仰承“忆昔”,是对“昔”的具体描述;下启“一梦”,与之构成鲜明的对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上阕忆洛中旧游。追忆中的往事是美好的:有长沟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环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闲情雅兴,追忆中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

②对二十年风雨颠沛、知交零落、国事沧桑的伤感,“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如今沦落异族,座中那些“豪英”也已不在,抚今追昔,词人备觉伤感。

③对人事、历史之沧桑的感慨,词人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发出“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沧桑感叹。

6.愉悦,欢畅;悲慨,惆怅。(一点1分)7.运用虚实结合与对比的手法。上片由一个“忆”字引起,回忆二十年前英豪的欢聚,是想象虚写;下片用“二十馀年如一梦”来概括世事的变幻无定,写历尽沧桑之后的无奈之感,感叹盛衰兴亡,是对现实情感地抒发。忆昔和感今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发为浩叹的苍凉之音。(点出两种手法各1分,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各1分)参考译文

忆昔日在洛阳午桥酣饮,在座的多是豪杰精英。明月无声地随长沟流水远去。在杏花疏落的暗影里,笛声悠悠直吹到天明。二十多年岁月犹如一梦,此身劫后虽在但往事仍让人心惊。闲登阁楼看雨后晴空。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事,都化做了渔人三更的歌声。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牡丹 陈与义①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②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①陈与义(1090~1138),洛阳人。本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年),距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当时诗人寓居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②伊洛,即洛阳境内的伊水和洛水。

1.本诗点明诗人身世的词语是。

2.下列与本诗后两句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本诗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怀,试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龙钟客(客)(l分)2.A 3.示例:本诗写作者晚年身在南方,看到牡丹开放,联想到故园风物,兴起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l分);但又深感自己衰老,对国事已无能为力,表达了家国破碎、故土难回的无望与悲苦之情(2分)。(分析合理即可)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1.从诗的内容看,作者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赏竹?此时之竹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致?

2.这样的景致为什么特别值得赏玩? 参考答案

1.“月夜”。月移影动,疏影婆娑,珊珊可爱。

2.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动,格外招人喜爱,月色朦胧,更能催生人们的联想和想像。(能从实和虚两面答就算对)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中牟道中 陈与义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愉悦、兴奋

2.同意。首句写微风中,杨柳摇曳多姿,像是不等待媒介就向行人讨好;次句写蜻蜓低飞,当它飞近过往人马时,又好像有所猜疑,远远飞走。凉风也卷来尘沙,凉风虽适意,尘沙却恼人,于是诗人突开异想,怎能与凉风约定,不要挟带尘沙同来!作者用运拟人手法,并展开合理想像,无论“杨柳”“招人”表现出的亲昵情意,“蜻蜓”近马“相猜”活泼而又顽皮,还是与“凉风”相约都引人遐想。幽默风趣,奇思妙想中充满生活情趣,饱含诗情画意。

第三篇:《长干行·其一》原文和解释

《长干行·其一》

作者: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第四篇:李白笔下的爱情童话——长干行

长 干 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释 读

还是我的刘海刚刚覆盖前额的童年,我俩就一起在院门前玩攀枝折花的游戏。

我舞着花枝逗你,你跨着竹竿当马骑,得得得将我追赶。

我绕着井台与你互掷青梅,逗乐嬉戏,毫无禁忌。

那时,我们同住一个里弄,两颗幼稚的心,几乎没有半点猜疑。

情窦初开,十四岁就懵懵懂懂的与你结为夫妻,羞得我红霞满脸飞。

不敢与你正面相对,只好低着头面壁而坐,任你千呼万唤,也唤不得我回眸一看。

到十五岁时才知晓世事,常常喜上眉头,打定主意与你同生共死。

我的心里常常滋生出很多美好的愿望,夫唱妇和长相厮守,没想过你会久别不归,没想过我也会登上那令人伤心的望夫台。

十六岁,我正值绝色风华,你却辞家远行,来来往往,都要经过瞿塘峡的险滩滟滪堆。

五月里春水高涨,江流湍急,我不得不整日里为你的安全担心。

加之两岸猿啼,哀号声声,破雾穿云,更叫人肉跳心惊。

家门前,你留下的那些踟躇的踪迹,一一长满了湿滑的青苔。青苔又厚又实,简直无法除去。

今年的秋风早早地吹起,直吹得落叶纷纷扰人心。

刚一进入八月,蝴蝶双双,羽翼焦黄,在西园的杂草中犹能停停飞飞。

这些景象触动了我内心的伤痛,只好孤寂地枯坐,等着红颜一天天地从我的脸上谢去。

你何时才能出巴返家,不管早晚,都要提前写封家信预报你的归期。

到那时,哪怕路遥千里,我都要逆江而上;就是远到长风沙,我也要将你相迎。

猜 读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多么美好的童年。天真烂漫,逗乐嬉戏,无拘无束,毫无禁忌,又是多么地令人惊羡。当然,这也是两人后结连理、渴望相守到老的基础。倘若没有这小儿无猜的铺垫,当然就难以有同赴生死的美好愿望,就不会有结尾时千里相迎的惊人之想!

十四岁,青春萌动,稍不更事,就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与你成了婚(更像是心有所期,故作忸怩无知)。想当年,赧色未开,娇羞覆面,不敢面对这一切,又特别是你。只得低头向隅,任你千呼万唤,也不回头一看。新婚的羞涩,怎不令人顿生爱怜?

待到十五岁时,青春的花朵因爱情而开,生命的激情因爱情而绽,已初尝鱼水之欢,初晓燕尔之乐。于是,年轻的心里,常生出很多美好的愿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情愿耳鬓厮磨长相守,同赴黄泉,共化尘埃。就是从来也没有想到会生别离,长相思,苦盼归;会此时相思,彼时闲愁,看着年华似水流。

更加之,你所经之途,峡高水急,险滩重重,生死难卜;猿猱哀号,更让人生悲含愁结怨恨!这怎不乱我情怀揪我心?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你临行时踩出的那些脚印,长满青苔,我欲除难除。好在,我的心泉还在汩汩的流淌,我的心路还芳草无际满天涯。看着这纷飞的落叶,又是一年虚度;蝴蝶变黄,到老时犹能双飞双栖,更添我烦忧。无可奈何,眼睁睁瞅着芳华逐时光而去。尤其是在那个时候,我还根本不敢奢望时光倒流!倘若满院的青苔慢慢地延伸,我的思念也不断地加增,当有一天,青苔一直蔓至我日渐苍凉的心,甚至苔痕遍布,我曾起伏激荡的思绪,化着了一潭死水,我生命的绿树,亦将步入山寒水瘦地老天荒的冬季!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还没等到别人替你担心的时候,你就独自忧愁了。这是一个共性,命运不单单与你过意不去。请相信,这决不是命运给你的专门照顾!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商妇的真情告白,其诚可以撼天,其切可以动地!与《上邪》中的那位“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痴情女子相比,难分彼此。一个以誓明志,一个愿以行达意。是啊,再不抓住青春的尾巴,这一生都将辜负!所以,不辞千里远,径去迎夫婿。情深意更笃,情切意尤炽!

从六朝故都到长风沙到底有多远,相信此后的一千多年里,肯定没有人去实地精确的丈量过。但对于诗中的怨妇来说,则是一段通向幸福、享受爱情的距离。只有经过她的亲自丈量,我们才会知道生命的长度,爱情的深度,以及幸福的广度!

今天的那些速配速散者,难道不应该在灵魂的深处自我拷问?

赏 读

诗人撷取商妇一生中几个重要的生活片断,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笔笔落实,于微之处显精到,于细之处见人心。

小时的情投意合,两小无猜,新婚时的羞态毕现,初尝爱情甘味时的美好心愿,这些都是必要的铺垫与渲染。

谁知,爱情并未按前面的趋势顺着发展;爱情在十六岁的花季来了一个大逆转。试想:初尝爱情滋味,当甘之如饴;初尝爱情滋味,当思天长地久。而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使爱情由喜剧转入悲剧,一切都着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主人公看着夫婿离去时走过的地方一天天长满青苔,又除之不去;今年的秋天又来得特别的早,落叶纷纷,真可谓恼人的秋天;八月蝶飞犹成双„„一天天地瞅着红颜渐衰,真个的无奈!

诗并未就此结束,末两句犹豹尾猛提,收束有力。千里迎夫婿,虽是商妇愿,却让读者看到了这场爱情悲剧的曙光所在!情节的起伏,剧情的变化,紧紧地牵引着读者的心,与之同喜同悲同祈愿,这是这首诗感人的原因之一。

感人的原因之二还在于,其字字感情真切,皆人物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句句缠绵婉转,悱恻动人;表情达意细腻真实,诚笃可信,写出了古代妇女,特别是商妇的真实生活。

品 读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郎君呀,想当年,你跨着竹竿当马骑,围着井台,互相投掷青梅,逗弄嬉戏。我们同住一个里弄,两颗天真幼稚的心灵,几乎没有半点儿嫌疑。

这是一个年轻妻子回忆她童年时,与同居里巷的玩伴(后来的丈夫)一起玩耍时的情景。女孩采花,男骑竹马,然后双双弄青梅,好不惬意!已成夫妻的人,想起幼年时同居一个里巷,相互嬉戏游玩,天真烂漫,从无猜疑,更见其对童年岁月的珍视。此四句将夫妻二人从小就情深意挚,互爱有加,表现得栩栩如生。后人常用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成语,就由此化出,以形容那些由幼年的好友发展为成年的莲理,喻爱情的美好纯真。诗句颇具情趣,脍炙人口。对这样的爱情,人们往往是羡慕不已,赞美有加。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为迎接你的归来,我准备从金陵的江边沿岸一直溯流而行,即使走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也不嫌路程的遥远。

思妇的盼归之切,用心之真,用情之诚,实在是感天动地,非寻常人可比。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第五篇:登岳阳楼教案陈与义

篇一: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分析诗歌内容。

2.在对诗歌的分析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归纳总结。3.当堂背诵。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据说陈与义的这首诗歌史模仿杜甫的登岳阳楼之作,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杜甫的风岳阳楼呢?

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登楼,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课前反馈(3分)

1.课前我请同学们熟读诗歌,并要求读准字音,现在就请同学展示一下自读的成果。(学生举手展示,集体正音)

2.刚才我们把诗歌中重点字的音找准了,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再朗读一遍,真正做到熟读诗歌。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这个方面你还要钻研一下。

三、课堂助学

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这首诗歌,那我们现在就根据老师出示的学习要求,来分析一下这首歌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学习任务)

1.诗歌虽然短小,但是也像我们学习的文章一样,包含各种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情等,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把自己在诗歌里找到的信息勾出来做好批注,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10分)

例: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登楼的时间;看到的景色;诗人的情感等。2.小组讨论后,学生举手汇报所找到的内容,师总结并出示多媒体:

时间:夕阳下、日暮

地点:洞庭湖之东,长江的西面;三国时吴国和蜀国的分界 景物:挂着的帷幔一动不动;还有年老的树木和苍茫的波涛 事情:诗人远游万里,头发已白,经过三年的艰难才在这里凭栏远眺,回忆古人。

情感:悲。这个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去找,不要老是代劳。3.同学们,“悲” 是贯穿整首诗的思想情感,我们在课前一定都去了解了诗人的生活背景,那大家知道这时候的陈与义为什么会如此的悲伤呢?(多媒体出示问题)(3分)

①学生可讲述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说明这时的陈与义正因靖康之变而逃难在外,生活颠沛流离;

②学生也可能会讲述这时候北宋已灭,国不能统一,家不能完整,诗人悲的国家的命运。5.陈与义的这些悲,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呢?诗人是怎样借景舒情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15)

这类题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点评、总结。例:用不动的帷幔和夕阳来烘托心中的悲伤;诗人日暮时徘徊在岳阳楼;万里流浪肯定很苦,三年多难肯定很艰辛,所以悲;诗人头发已白,国家已破,所以悲?? 教师点评、总结的关键:首联“东、西”两诗说明了人生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大宋从繁华转眼便灰飞烟灭;夕阳西下,岳阳楼上的帷幔和旗子一动不动,原来美丽的景色在诗人眼中却显得十分惨淡;颔联借吴蜀之分,想到了国破山河碎的现状,不禁悲从中来,无奈徘徊;颈联用虚的万里和实的三年,写出了作者三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尾联情思沉郁悲壮,诗人已白头,吊古伤今,面对老木苍波,更加悲己悲国。6.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诗人的“悲”,板书: 景悲

悲 己悲 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国悲

7.在同学们动手动脑的交流学习中,我们理解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悲,最后请同学们听示范,跟读后再自读展示。(8分)

8.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学习了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同时也理解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诗歌深沉的意境。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用这种独力思考、集体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课后学习任务安排

请同学们课后背诵并默写本诗。

篇二:《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2、比较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

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整体感知:找诗眼。【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明确:悲 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

板书:方法一 抓诗眼定基调

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

3、梳理诗意,体会意境

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老木沧波

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 感:无限悲

板书:方法二 理诗意 悟诗情

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 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

b、景物(环境)——烘托——悲情(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氛围)c、联想 ——诱发——悲情(万里远游,三年磨难)

d、意象 ——表现——悲情(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

板书:方法三 抓意象 品意境

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

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

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历经丧乱)

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

板书:方法四 思背景 探主旨

篇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篇四:登岳阳楼 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领悟作者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壮丽的风采,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我们来欣赏一下杜熙宇同学为大家搜集的图片,请他来讲解一下。(出示图片)

多美的岳阳楼,可是同景不同情,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又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这首诗七言律诗)

1、范读(先听朗诵,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跟读(请同学们小声跟着读)

四、自读文章,粗理大意。

(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根据注释,解释诗中的重点字词。(见大屏幕)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悲)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对应哪个句子?(悲伤,老木沧波无限悲)

(找不准的地方,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答案。

(2)(好,我们明确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基调,齐读一下这首诗)齐读诗歌。

(3)(都有起立,我们看着大屏幕中的图片,就如登临此楼,让我们再读一遍)

再次齐读诗歌。

师评价:同学们读的悲伤少了点,豪迈多了点,但是我们还是要怀着悲伤的心情来继续欣赏这首诗。

五、理解诗歌,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逐句进行赏析诗歌的语言、情感,小组合作完成)

1、赏析归纳:

(1)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2)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3)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联系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4)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

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感情:沉郁悲壮,对自己辗转多难的生活无奈与失意。

师适时评价。

六、当堂成诵。

1、(我们现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

2、试着背诵一遍。

七、拓展阅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体会诗人的情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师:杜甫诗中的“老病”“涕泗流”与陈与义诗中的“老木”“无限悲”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对时势的慨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心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祖国。

八、布置作业。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将这首诗默写在作业本上。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下课。

九、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首:夕阳迟

颔:徙倚欲暮时

无限悲 颈:万里三年

尾:白头老木

十、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是以“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为主线的。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接着,在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之后,再全班齐读。最后,拓展环节中还是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挑对自己有触动的诗句自由朗读分析。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诗文,还可以让他们感悟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营造诗韵的气氛。

适时介入资料:在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我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诗人陈与义是在“靖康之变”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阳楼,才写下此诗。因此,了解“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悲己悲国的情感。

这堂课有些许的不足,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这点做得还不是很足,自己已经充分进入了角色,可学生却迟缓了许多。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篇五:《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出示岳阳楼图片)

宋代闻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

【师:欣赏诗歌前,了解诗人,了解诗的历史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在我们就来结合课文的注释,熟悉诗人陈与义与他的经历】(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3.了解“靖康之变”:先请学生说说靖康之变,然后出示课件了解。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读准诗歌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1、自由朗读诗歌。

2、请一个学生朗读。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师: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重节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般节奏应该是223,但在读诗的时候应该结合意思来朗读,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示课件“节奏”)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齐声朗读。

(二)读懂诗歌

1、解释要害词: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危:凭:靠着;危:高处。登楼(出示课件“注释”)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的内容描绘出来。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译文”)

朗读诗歌: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诗内容

四、理解诗歌,合作探究

1、找诗眼。(出示课件“理解全诗”)

【师: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悲

2、“悲”在何处?

【师: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概括: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3、结合停顿,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配乐朗读诗歌。

【师:我们理解了全诗的感情在于一个“悲”,明确了感情基调,诗歌的韵味也就轻易出来了,我们再来把这首诗齐声朗读一遍。】

五、佳句赏析,拓展深化

1、请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写的出色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2、赏析归纳:

(1)“帘旌不动夕阳迟”: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2//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

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3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4///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感情??:沉郁悲壮,对自己辗转多难的生活无奈与失意。

六、小结(想一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归纳: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下载陈与义长干行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与义长干行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祥义先进事迹

    陈祥义先进事迹 传染病科:王修强 学习了陈祥义先进事迹,产生许多感触。陈祥义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白求恩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无私。一个个......

    影视鉴赏-釜山行

    影视鉴赏—釜山行 一、影片概述 1.影片简介 釜山行是一部韩国丧失灾难片,由延相昊导演,孔刘、郑有美、金秀安等主演,是韩国第一部丧尸题材的电影,投资100亿韩元,在2016.7.20韩国......

    张长义报告心得体会

    听张长义报告心得众所周知,区队既是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又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区队管理是煤矿生产的中心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白云公司采一队队长张长义联系自身二十余......

    工作总结(陈长友)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龙年悄然而至,眨眼间在世茂物业工作已有一年多了,在这期中,以世茂地产精心打造炫彩推出的高档楼盘“湖滨首府”通过全体队员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以七......

    工作总结(陈长友)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龙年悄然而至,眨眼间在世茂物业工作已有一年多了,在这期中,以世茂地产精心打造炫彩推出的高档楼盘“湖滨首府”通过全体队员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以七......

    民营企业义老干工作总结汇报

    **双合公司是商务局所属的、由原蔬菜公司于2003年4月28日改制的民营企业。现有离休老干部9人、退休干部65人、退休工人 175人。企业改制后,企业党委和董事会在抓企业发展的同......

    参观总结(陈义波)

    参观总结 项目概况: 该项目名为“紫薇园”住宅区,内部有10栋小高层建筑(地上12层,地下一层,共412户),多栋别墅,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 1. 系统: 该项目高层采用地源热泵+天棚辐射+地......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原文及译文赏析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