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祥义先进事迹
陈祥义先进事迹
传染病科:王修强
学习了陈祥义先进事迹,产生许多感触。陈祥义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白求恩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无私。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叙说,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现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都在发生变化。人情逐渐冷漠,对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行为不削一顾。许多人聆听陈祥义事迹报告而为之落泪,不仅证明着他事迹的感人,也证明着白求恩精神没有过时。陈祥义的先进事迹就是从平凡小事做起的。集细流成江河,集小善为仁德。其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展现了一个党员创先争优的人生示范,让我们从平凡中看到了崇高,从平常中看到了真诚,从平淡中看到了炽热,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陈祥义。
陈祥义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医务工作者,他用自己的事迹证明了他是时代的先锋,医务人员的楷模。身为一名卫生人,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要学习他心底无私、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要学习他持之以恒、爱心不移的坚定意志,要学习他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崇高美德。阵祥义在平凡中孕育伟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面旗帜,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楷模,我们卫生系统需要这样的精英。人与人之间需要爱!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爱;老人对儿女的牵挂是爱,医生对病人的关怀是爱。因为有爱,才有了共享天伦的其乐融融;因为有爱,才有了恋人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那么,社会同样需要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一种博爱,是大爱!大爱,是一种责任!大爱,是一种坚持!大爱,是一种品格!大爱,是一种襟怀!大爱,是一种境界!陈祥义大爱、大德、大义的高尚情操和品格,必将影响和激励我们每一个卫生人,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陈祥义身上,我真正感受到大爱的无私精神,陈祥义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心中一直在想着“为患者服务”,他的事迹对我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应象他那样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最平凡的事做起,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诚诚恳恳待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以饱满、乐观的热情投身工作,时刻严于律己,熬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我个人要向他学习,更要带动身边的人以百倍的干劲投入到平凡的救死扶伤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二篇:学习陈祥义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陈祥义先进事迹有感
近日,吉林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陈祥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于是,在单位党办的号召下,我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关于陈祥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对陈祥义同志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为之深深感动。
陈祥义,一名普普通通的临床医生,经过30多年的坚守和坚持,在患者中赢得了广泛赞誉,连续多次国家、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评为“岗位名星”、“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在他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几乎把他全部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卫生事业。
难得一份坚持。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祥义同志就能够坚守一份执着,几十年如一日,视患者如亲人,救死扶伤,无私奉献。
贵为一份清廉。陈祥义声名在外,比平常医生多了许多赚钱的机会,可是陈祥义对此并无所动。他说挣钱是小事,做医生不能只为了赚钱而牺牲患者的利益,失去最起码职业道德。
求得一生进步。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陈祥义都坚持学习,始终以一个学者的谦虚姿态,广泛涉取最新的医学技术成果。多年的学习、总结和探索,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独创了“经络贯通针刺法”等疗法,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为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
陈祥义同志是卫生人的骄傲,也是卫生人的楷模。我们要向他学习!
第三篇:2010人民调解员陈仲义先进事迹(范文)
人民调解员陈仲义先进事迹
奉化市莼湖镇桐照村人民调解员陈仲义同志在人民调解工作上已经默默奉献了近二十年,他以其火热的心,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他的不懈努力和个人榜样作用带动下,桐照村在综治调解方面作出了相当好的成绩,村集体曾被评为“宁波市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奉化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而他本人的事迹也获得了人民群众和上级领导的肯定,获得了不少荣誉,曾被评为“宁波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奉化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奉化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奉化市先进普法员”等。他的工作经历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同志好好学习。
一、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民调解员的必修课
陈仲义同志同很多农村人民调解员一样,并不是法律科班出身,刚成为人民调解员时缺乏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工作起来十分吃力。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调解员,就必须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了思路后,陈仲义同志开始边学边干,但当面对一些较复杂的纠纷和案子时,他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在自学法律知识的同时,他还进入党校大专班学习农村治理,并顺利毕业。功夫不负有心人,起早贪黑,点灯熬夜,学习实践,真正成为了一名优秀人民调解员。
在自身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他深入村内各家各户进行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刑事法律知识的宣传,并辅以人民群众的身边事、调解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和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不惧劳累,急群众所急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桐照村实际人口13000余,其中外来人口就有3000多,因此调解案件数量十分庞大。2010年光调解在册已有40余个案件,其它不在册的形形色色、细细
碎碎的纠纷个案更是数不胜数,调解难度大,动辄高额赔偿数额。特别是桐照村为渔业大村,村内有大型钢质渔船400多艘,网箱养殖1万多亩,海上作业生产事故、网具纠纷、工伤、海上死人等案例众多,每次调解赔偿金额几乎都在20万以上,甚至达到百万,经常涉及农民工、跨区域等问题,工作更加复杂,有时甚至自身安全也受到威胁。但陈仲义同志不惧困难,急群众所急,几乎没有休息日,东奔西走进行调查,日以继夜地忙于调解工作。他经常忙得连在家吃饭都不能顺利吃完,总有群众找到家中来要求解决纠纷,用一饭三吐哺来形容也不过分。根据镇综治办的要求,他十分规范地进行调解工作,每一起调解案件都登记在册,有规范的协议书制作,有专人档案保管。
三、不惧困难,动情晓理,依法调解,主持公道
调解工作是一件得罪人的工作,不管事情大小都要涉及到人,讲的不好就会得罪人,吃力不讨好。但陈仲义同志在调解过程中不怕丢面子,不怕得罪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不怕打击、报复,更不怕影响家庭收入和家属埋怨,敢作敢为,让群众满意,从而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使调解工作更加顺畅。
调解纠纷本身就是在还原案件,主持公道,使当事各方都在法律上、道德上以及经济上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对法律的理解上有一定的误区和相对片面,再加上桐照村特别在渔业上的纠纷案件经常很复杂,涉及金额也很大,处理起来,尺度把握十分重要。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件,有位民工冯某在王某的渔船上打工,一次在外海作业时不幸被钢丝绳打到,造成多处骨折。由于是在工作上受伤,冯某认为自己属于工伤,提出要王某赔偿致残费、医疗费、误工费、生活费等等共计35万。王某则认为冯某的伤情并不是那么严重,对赔偿金额也有异议,迟迟不能达成和解。陈仲义同志得知后上门调解,在多方调查后,把解决问题的中心放在冯某的伤残程度。经细致疏导工作,冯某转变了初始的不合作态度,终于同意去做伤残鉴定,得出结果为八级伤残。之后经过5次艰苦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王某一次性赔偿冯某致残费等共计10.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农村纠纷更多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往往调解起来,要解决的不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要修复亲友邻里之间心理上的伤痕,重新建立起和
谐关系。这种案件的调解也是十分困难,一句话讲错,也许就断了缓和的余地,这也是真正考验一个人民调解员的能力。比如,有一户林姓人家父母兄弟共住,每天家中不是兄弟争吵就是父子争吵,如连续剧一般,邻里不堪其扰。陈仲义同志得知后,经过四十余日的耐心工作,终于弄清楚了纠纷原因,做好了父子兄弟的工作。原来,两兄弟争吵是为了一块空闲宅基地,两人都已成婚,农村都有子女分家的习惯,由于这块宅基地的归属问题上有分歧,因此兄弟俩闹起了矛盾。陈仲义同志针对问题中心,劝解兄弟俩以情义为重,最后分清了土地归属,平息了兄弟纠纷。而父子之间的纠纷,则是因为两兄弟结婚造房子,父亲出了钱,但兄弟俩却在父亲养老方面不尽力,于是父亲便强住在两兄弟家,天天争吵不休。最终在陈仲义晓以大义,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两兄弟愿意供养父亲,养老问题解决了,父亲便答应回老屋居住。最终,工夫不负有心人,家庭连续纠纷得到了平息和圆满解决,亲人之间的感情也抚平了伤痕。
四、细致工作,调防结合,以防为主
调解纠纷不是法院判决那样单以法律为准绳,在现实中,农村纠纷五花八门,有时也讲究道义上的公正,因此更要重视调解的方法手段。
陈仲义同志从他多年来的工作中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是一个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这项工作,他已经琢磨出了一套他自己的有效的办法。他认为不能单单凭传统的调处方法和几条单纯的调解经验就可以了,而是必须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办法,而且还要做到嘴勤、手勤、脚勤,要有耐心。如果当事人要求调解,首先要摸清当事人基本情况和事情的经过,嘴要讲的亲情、音量不得过高,并且要递香烟、敬茶,使当事人要对你产生亲情感。脚勤,要不怕辛苦,奔来走去、调查、摸底,去伪存真,使当事人能感到做调解工作是很辛苦、很烦的。当事人讲话时耐心听,不能中途打断话题,解释语气要中肯,不能过早下结论,防止工作被动,经过上述真情实意,为双方当事人着想,实实在在地为当事人办点事,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陈仲义同志还认为,矛盾纠纷是调解不完的,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矛盾产生。但通过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利用案件调解时,适当针对案情给予有关法律的宣传和教育,使当事人基本弄懂有关知识,预防矛盾基
本激化,而且借助有关场所和有关案件的发生开展普法宣传来提高公民的法律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减少民间纠纷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对农村来讲比较集中的场所有小店、码头、老年协会和聚集人比较多的地方以人们在议论某一起案件为契机进行法律宣传来提高普法效果。
时光如梭,近二十年的人民调解工作,陈仲义同志平息了无数的矛盾纠纷,为村民解决了众多问题。村民信任他,许多小争执只要陈仲义同志说句公道话,便能平息,甚至其他村的干部也经常慕名请他调解一些渔业上的纠纷。
陈仲义同志是个平凡的人,但其个人品德高尚,所从事的人民调解工作维护了千百户村民方方面面的利益,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安宁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民群众所称道,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第四篇:学习陈瑞祥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陈瑞祥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杨春丽
陈瑞祥同志是固原市委组织部正处级退休干部,1945年5月出生,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3年在碳井煤矿采煤挖井队工作。在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青团员,2011年原州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全区开展向陈瑞祥同志学习的决定后,本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学习中深有体会。
多年来,陈瑞祥坚持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当做头等大事,坚信“工作才是最大的幸福”,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始终满腔热忱、孜孜不倦,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组工干部正确的工作观、责任观、事业观。
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作为组织工作实际承担者的组工干部,其思想动机、精神状态、工作成效到底如何,直接影响着组织部门职责的履行,也决定着组织工作水平的提升。编写组织史,是为党的自身建设写“家谱”。在有些人看来,这种查阅档案、抄抄写写、核对资料的工作,是一种极其简单、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陈瑞祥对组织交给他的这项工作,不挑不捡、不推不拖,而是 1 激情投入、扎实工作。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组工干部就是党的事业发展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学习陈瑞祥,就要像他那样,始终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服从组织安排、担当组织重任,把个人追求与组织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当做头等大事,要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更要有过硬的本领。陈瑞祥在接手组织史编纂任务时,一无现成经验可借鉴,二无资料可参考,三是自己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说困难重重。但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挡住,也没有向领导“反映”难处,而是一头扎进去,边学边干边摸索,在干的过程中逐步熟悉了查阅资料的路子,摸索出了组织史的编写体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同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就要像陈瑞祥那样,始终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有困难不推脱,有压力不抱怨,一心一意锻炼自身能力,千方百计攻坚克难,以过硬的能力素质开创组织工作新的局面。
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当做头等大事,体现的是事业心责任感,也是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如今,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一些干部,缺乏正确的事业观责任感。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在岗但不在状态;有的斤斤计较,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甚至对组织安排的工作讨价还价;有的对工作能 推就推,能拖就拖,敷衍塞责,庸庸碌碌;有的甚至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凡此种种,都是党性原则不纯、组织观念淡薄、责任意识缺位、奉献精神缺乏的表现。但是,陈瑞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摆正“公”与“私”、“大”与“小”的关系,以实际行动体现出了乐于奉献、甘于牺牲的职业精神和公仆情怀。组工干部向陈瑞祥学习,就要像他那样,静下心、俯下身,肯下功、下气力,发扬他甘于寂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在坚持与执著中历练心志,在奉献与服务中升华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当做头等大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和精神境界。组工干部要把陈瑞祥当做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不断反思自己、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真正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篇:陈祖祥事迹
优秀干部陈祖祥主要先进事迹简介
陈祖祥同志是闻名三界厂的一名实干家,进公司二十年来,他对工作不但做到认真负责,而且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特别是在去年面临生产任务重,且人手少的不利情况下,他二话不说,主动承担起三界分厂锻工车间与金二车间两个车间主任的重任,还额外当了一名桁车工。在繁重的生产任务面前,他不负重望,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团结带领所在两个车间员工,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脏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三界分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