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排名及推荐曲目(定稿)

时间:2019-05-15 06: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钢琴家排名及推荐曲目(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钢琴家排名及推荐曲目(定稿)》。

第一篇:钢琴家排名及推荐曲目(定稿)

钢琴家排名及推荐曲目

不朽作曲家(第一挡)

1.巴赫

1685~1750 巴洛克

德国 2.莫扎特

1765~1791 古典

德国 3.贝多芬

1770~1827 古典

德国 半人半神的作曲家(第二档)

4.瓦格纳

1813~1883 浪漫

德国 5.海顿

1732~1809 古典

德国 6.勃拉姆斯

1833~1897 浪漫

德国 7.舒伯特

1797~1828 古典/浪漫

德国 8.舒曼

1810~1856 浪漫

德国 9.亨德尔

1685~1759 巴洛克

德国 10.柴科夫斯基

1840~1893 浪漫

俄罗斯 天才作曲家

(第三档)

11.门德尔松

1809~1847 浪漫

德国 12.德沃夏克

1841~1904 浪漫

捷克 13.李斯特

1811~1886 浪漫

匈牙利 14.肖邦

1810~1849 浪漫

波兰

15.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 20世纪

俄罗斯 16.威尔第1813~1901 浪漫

意大利 17.马勒

1860~1911 浪漫

德国

18.普罗科菲耶夫

1891~1953 20世纪

俄罗斯 19.肖斯塔科维奇

1906~1975 21世纪

俄罗斯 20.理查.斯特劳斯

1864~1949 浪漫

德国 超群作曲家

(第四档)

21.柏辽兹

1803~1869 浪漫

法国 22.德彪西

1862~1918 20世纪

法国 23.普契尼

1858~1924 浪漫

意大利

24.帕莱斯特里纳

1525~1594 文艺复兴

意大利 25.布鲁克纳

1824~1896 浪漫

德国 26.泰勒曼

1681~1767 巴洛克

德国 27.圣.桑

1835~1921 浪漫

法国

28.西贝柳斯

1865~1957 20世纪

芬兰 29.拉威尔

1875~1937 20世纪

法国 30.罗西尼

1792~1868 浪漫

意大利 31.格里格

1843~1907 浪漫

挪威 32.格鲁克

1714~1787 后巴洛克

德国 33.亨德密特

1895~1963 20世纪

德国 34.蒙特威尔第1567~1643 巴洛克

意大利 35.巴托克

1881~1945 20世纪

匈牙利 36.弗郎克

1822~1890 浪漫

法国

37.维瓦尔第1678~1741 巴洛克

意大利 38.比才

1838~1875 浪漫

法国 39.穆索尔斯基

1839~1881 浪漫

俄罗斯 40.拉摩

1683~1764 巴洛克

法国 41.福莱

1845~1924 浪漫

法国

42.里姆斯基-可萨科夫 1844~1908 浪漫

俄罗斯 43.多尼采第1797~1848 浪漫

意大利 44.沃恩.威廉斯

1872~1958 20世纪

英国 45.斯美塔纳

1824~1884 浪漫

捷克 46.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 浪漫

德国 47.韦伯

1786~1826 前浪漫时期

德国 48.亚那切克

1854~1928 20世纪

捷克 49.库普兰

1668~1733 巴洛克

法国 50.鲍罗丁

1833~1887 浪漫

俄罗斯

1.巴赫——西方艺术的巨人

2.莫扎特——最杰出的天赋音乐奇才

3.贝多芬——强烈而激情的不朽咆哮者 4.瓦格纳——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

5.海顿——近乎不朽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6.勃拉姆斯——最纯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和最顶尖的德国艺术歌曲作曲家

7.舒伯特——古典、浪漫主义的钢琴和旋律的抒情天才,德国歌曲之王 8.舒曼——浪漫主义的化身,歌曲、钢琴曲和交响乐的大师 9.亨德尔——巴洛克旋律专家,清唱剧天才 10.柴科夫斯基——俄罗斯卓越作曲,旋律大师

11.门德尔松——浪漫主义神童,优美、典雅的钢琴曲和交响曲作家 12.德沃夏克——在3位列入排行榜中居首位的捷克人,旋律家 13.李斯特——最优秀的钢琴家,交响诗的发明人 14.肖邦——钢琴之王、钢琴诗人

15.斯特拉文斯基——20世纪最优秀的作曲家,先锋派领头人 16.威尔第——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 17.马勒——9首交响曲和歌曲作者

18.普罗科菲耶夫——20世纪不协和音的俄罗斯人 19.肖斯塔科维奇——苏维埃头号作曲家

20.理查.施特劳斯——“新音乐”的先驱,9首著名交响诗的作者 21.柏辽兹——急进的浪漫主义者,交响曲问题专家

22.德彪西——第一位印象派作曲家,歌曲、钢琴和管弦乐作品 23.普契尼——威尔第以后的意大利歌剧大师 24.帕莱斯特里纳——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教堂音乐大师 25.布鲁克纳——维也纳7位交响曲作曲家中的第6位 26.泰勒曼——巴洛克时期有3000部作品的大师 27.圣.桑——法国极具魅力的歌剧和交响诗作者

28.西贝柳斯——最早的芬兰作曲家,不仅是民族主义者

29.拉威尔——优雅而严谨的法国人,通常与印象派德彪西合作 30.罗西尼——威尔第前与多尼采第同为意大利歌剧大师 31.格里格——挪威头号作曲家、民族主义者 32.格鲁克——后巴洛克、古典主义歌剧改革家

33.亨德密特——20世纪5位“新音乐”不协和音作曲家之一 34.蒙特威尔第——巴洛克时期和声学的“现代主义者”、第一位歌剧作曲家 35.巴托克——匈牙利20世纪不协和音作曲家

36.弗朗克——和蔼、心灵美,歌曲、清唱剧、交响曲等的作者 37.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多产作曲家 38.比才——《卡门》等少数几部作品的作者

39.穆索尔斯基——最彻底的民族主义和最无畏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 40.拉摩——法国早期头号拨弦古钢琴天才、理论家和歌剧专家 41.福雷——怡人的法国歌曲和室内乐作者

4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中最有艺术素养的人 43.多尼采第——威尔第之前意大利歌剧界中仅次于罗西尼的人 44沃恩.威廉斯——20世纪英国民族主义者 45.斯美塔纳——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46.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47.韦伯——第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者,联接格鲁克和瓦格纳的德国歌剧作曲家 48.亚那切克——20世

纪捷克人,3位入捷克人中最有现代色彩者 49.库普兰——法国巴洛克时期拨弦古钢琴大师 50.鲍罗丁——音调优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

转自:http://zhaoshulin899.blog.163.com/blog/static/***342810/?fromdm&fromSearch&isFromSearchEngine=yes(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 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

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推荐曲目: 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2.歌剧《仙后》。3.歌曲选辑。4.颂歌选辑。

(4)D?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可任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推荐曲目: 1.《皇家音乐会》组曲。2.大键琴作品选辑。

(6)韦瓦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推荐曲目: 1.《四季》(春)(夏)(秋)(冬)小提琴协奏曲。2.十二首协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4.D大调光荣颂RV五八九。5.圣母悼歌。6.圣母赞美歌。(7)泰雷曼(1681~167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 1.餐桌音乐。2.协奏曲选辑。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哈(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推荐曲目:

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2.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E大调及D小调双小提琴)。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4.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共六首BWV1001~1006)。5.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六首BWV1007~1012)。6.大提琴奏鸣曲BWV1027~1029。7.鲁特琴作品(BWV995~1000)。8.管风琴作品选辑(包含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BWV565以及C小调帕萨卡里亚舞曲与赋格曲BWV582)。9.三重奏鸣曲(BWV525~530)。10.郭德堡变奏曲BWV 988。

11.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二册BWV846~869,BWV870~893)。12.赋格的艺术BWV1080。

13.清唱剧选辑(包含BWV118,140,147)。14.B小调弥撒曲BWV232。15.马太受难曲BWV 224。16.圣约翰受难曲BWV245。

(10)韩德尔(1685~1759):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 1.水上音乐之I 之II(组曲)。2.《皇家

烟火》组曲。3.十二首大协奏曲OP.6。

4.《亚历山大的盛宴》大协奏曲。5.双簧管协奏曲(G小调和降B大调)。6.管风琴协奏曲《杜鹃与夜莺》OP.4 NO.4。7.竖琴协奏曲OP.4,NO.6。

8.大键琴组曲第一集(包括《快乐的铁匠》)。9.神剧《弥赛亚 》。10.歌剧选曲(任选)。

(11)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 1.《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2.柯瑞主题变奏曲。

(12)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推荐曲目:圣母悼歌。

二、古典时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

:歌剧《奥菲欧与幽丽狄彩》。

(2)海顿(1732~1809):奥国作曲家,有《交响曲之父》的美誉。推荐曲目:1.交响曲

第四十五号《告别》、第八十三号《母鸡》、第八十八号、第九十二号《牛津》、第九十

四号《惊愕》、第九十六号《奇迹》、第九十九号、第一○○号《军队》、第一○一号《 时钟》、第一○三号《鼓声》、第一○四号《伦号》。2.弦乐四重奏OP.3NO.5《小夜曲》、OP.64NO.5《云雀》、OP.74NO.3《骑士》、OP.76NO.2《五度》、NO.3《皇帝》、NO.4《 日出》、NO.5《广板》。3.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4.大提琴协奏曲(两首)。5.神剧《创

世纪》与《四季》。6.钢琴奏鸣曲(任选)。

(3)莫扎特:(1756~1791):奥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2.钢

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3.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五号。4.长笛协奏曲(二首)。5.长笛

与竖琴协奏曲K.229。6.竖笛协奏曲K.622。7.低音管奏曲K.191。8.法国号协奏曲(四首)。9.交响协奏曲(K.364和K.297b)。10.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3(331)、K.457、K.545。1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任选)。12.弦乐四重奏第一四~二三号。13.竖笛五重

奏K.581。14.法国号五重奏K.407。15.小夜曲K.239、K.320、K.525、K.361。16.歌剧《

女人皆如是》、《康?乔望尼》、《费加洛婚礼》、《魔笛》。17.C大调弥撒曲《加冕》。18.安魂曲K.626。19.长笛四重奏(共四首)。20.钢琴三重奏(共八首)。

(4)鲍凯利尼(1743~1805):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推荐曲目:1.降B大调大提琴 协奏曲。

(5)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 ~九唬(第五号命运)(第九号英雄)。2.钢琴协奏曲第一~五号。3.D大调小提琴协

奏曲。4.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第二一号《华德斯坦》、第二

三号《热情》、第二六号《告别》、第二九号《汉马克拉维亚》、第三十~三二号。5.小

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第九号《克罗采》。6.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五号。7.弦乐

四重奏第七~十号、第十三、十四号。8.钢琴三重奏学五号《幽灵》、第七号《大公》。

9.序曲选辑。10.浪漫曲(G大调与F大调)。11.三重协奏曲OP.56。12.歌剧《费黛里奥 》。13.庄严弥撒曲OP.123。14.给爱丽丝。15.绮想轮旋曲。

三、浪漫时期

(1)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

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5.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任选)。

(2)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 《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

》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3)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 言家》)。

(4)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

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6.圣母悼歌。

(5)董尼才悌(179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 》。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

(6)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推荐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

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

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

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7)白辽士(1803~1869):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幻想交响曲。2.序曲集(包括《 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

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8)葛令卡(1804~1857):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露斯兰与鲁密拉》序曲。2.降

E大调六重奏。3.管弦乐曲《卡玛琳丝卡亚》、《马德里之夜》。

(9)孟德尔颂(1809~1847):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三号《苏格兰 》、第

四号《意大利》、第 五号《宗教改革》。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3.钢琴协奏曲(二首)。4.《芬加尔洞窟》序曲。5.戏剧音乐《仲夏夜之梦 》。6.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

。7.第一、二号钢琴三重奏。8.大提琴奏鸣曲(二首)。9.无言歌。10.神剧《以利亚》。

(10)萧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 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11.诙谐曲(四首)。12.幻想曲OP.49。13.摇篮曲OP.57。14.船歌OP.60。

(11)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

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第四乐章)。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4.狂欢节OP.9。5.克莱斯

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

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第二三乐章)。11.钢琴五重奏OP.4 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 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

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12)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

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 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No2、No13、No15。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

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9.巡礼之年。10.第三

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13)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

《阿伊达》。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 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 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14)华格纳(1813~1883):德国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

: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2.歌剧《漂泊的荷兰人》。3.歌剧《唐怀瑟》。4.歌剧《罗安格林》。5.乐剧《崔斯坦

与伊索德》。6.乐剧《纽伦堡的名歌手》。7.乐剧《尼贝龙根的指环》。(注:因为华格

纳的歌剧作品规模都颇为庞大,所以初入门者宜由《序曲及前奏曲选曲》和《歌剧选曲》 听起。)

(15)古诺(1818~1893):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浮士德》。2.《浮士德》芭

蕾音乐。3.小交响曲。4.圣母颂。5.小夜曲。6.歌剧《罗密欧与茱丽叶》。

(16)奥芬巴哈(1819~1880):德法(出生于德国的德国人,但大半生活跃于法国)作曲 家、大提琴家。推荐曲目:1.《天堂与地狱》序曲。2.芭蕾音乐《欢乐的巴黎人》。3.歌

剧《霍夫曼的故事》(奥芬巴哈著名的《船歌》即出自此歌剧)。

(17)法朗克(1822~1890):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推荐曲目:1.D小调交响曲。2.交

响变奏曲。3.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4.管风琴圣咏曲。5.《前奏曲、圣咏与赋格》(钢琴)。6.管风琴曲《英雄》。7.F小调钢琴五重奏。

(18)拉罗(1823~1892):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西班牙交响曲》OP.21(其实是

一首小提琴协奏曲)。2.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19)布鲁克纳(1824~1896):奥国作曲家、管风琴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四、七、八、九号。2.谢恩赞美歌。3.第二号弥撒曲。

(20)史麦塔纳(1824~1884):捷克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诗《我的祖国》。2.《被

出卖的新娘》序曲。3.小提琴奏鸣曲《我的家园》。4.第一号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

5.G小调钢琴三重奏。

(21)鲍罗定(1833~1887):俄国作曲家(因为他是一位职业科学家,仅有空闲在周末从 事作曲,因此也有人称他是《假日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诗《中亚细亚的草原》

。2.《鞑靼人舞曲》(选自歌剧《伊果王子》)。3.第二号弦乐四重奏。4.第二号交响曲

(22)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

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5.匈 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

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14.O 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

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

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 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

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选)。

(23)圣桑(1835~1921):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2.动物

狂欢节-Lions、Chickens、Tortoises、Wild。3.交响诗《骷髅之舞》。4.第三号小提

琴协奏曲OP.60。5.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OP.33。6.第一~五号钢琴协奏曲。7.《哈瓦奈舞

曲》及《序奏与轮旋随想曲》(均为小提琴曲目)。8.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9.第一号大

提琴奏鸣曲。10.竖笛奏鸣曲、双簧管奏鸣曲、低音管奏鸣曲(各一首)。11.歌剧《参逊 与黛丽拉》。12.七重奏OP.65。

(24)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2.《卡门》

组曲。3.《阿莱城姑娘》组曲(序曲、一、二)。4.《儿童游戏》组曲。5.《贝城-丽 姝》组曲。6.歌剧《卡门》。

(25)布鲁赫(1838~1920):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OP.26。2.苏格兰幻想曲(小提琴、竖琴与管弦乐)。3.大提琴曲《晚祷》OP.47。4.第二号小

提琴协奏曲OP.44(D小调)。5.小夜曲OP.75(小提琴与管弦乐)。

(26)穆梭斯基(1839~1881):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展览会之画 》(钢琴版及 管弦乐版)。2.交响诗《荒山之夜》。3.歌剧《包利斯?郭德诺夫》。4.联篇歌曲《死之歌 舞》。5.歌剧《霍望奇纳》中的《前奏曲》与《波斯奴隶之舞》。

(27)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 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

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

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

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

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

夜曲(小提琴曲)。

(28)德弗乍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七、第八、第九《新 世界》。2.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04。3.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53。4.斯拉夫舞曲OP.46和OP.72共十六首(双钢琴版及管弦乐版)。5.狂欢节序曲OP.92。6.诙谐随想曲OP.66。7.F大调弦乐四重奏《美国》OP.96。8.A大调钢琴五重奏OP.81。9.E小调钢琴三重奏

《悲歌》OP.90。10.《寂静的森林》(大提琴与管弦乐)。11.弦乐小夜曲OP.22。12.管乐

小夜2曲OP.44。13.浪漫曲(小提琴与管乐弦)。14.交响诗《水妖》、《金纺车》、《正

午的女巫》、《木鸽》。15.交响变奏曲OP.78。16.捷克组曲OP.39。17.圣母悼歌OP.58。

(29)马斯奈(1842~1912):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泰绮丝瞑想曲。2.《阿尔萨斯风

景》组曲。3.歌曲选辑。4.歌剧《维特》。

(30)葛利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推荐曲目:1.皮尔金组曲。2.A小调钢琴协奏

曲OP.16。3.抒情小曲集(共六十六曲)。4.挪威舞曲OP.35(四曲)。5.霍尔堡组曲OP.4 0。6.小提琴奏鸣曲(三首)。7.G小调弦乐四重奏OP.27。8.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OP.36。

9.交响舞曲OP.64。10.抒情组曲OP.54。11.《十字军士西格尔》组曲OP.56。12.两首悲歌

OP.34。13.歌曲选辑(任选)。

(31)林姆斯基?高沙可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组曲《天方夜

谭》OP.35。2.西班牙随想曲OP.34。3.《俄罗斯复活节》序曲OP.36。4.《金鸡》组曲。5 《.萨旦王的故事》组曲(包括著名的《大黄蜂的飞行》)。6.第二号交响曲《安大》。

(32)佛瑞(1845~1924):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悲歌O P.24(大提琴与管弦乐)。3.西西里舞曲(大提琴曲)。4.幻想曲(长笛曲)。5.摇篮曲

OP.16(小提琴曲)。6.夜曲(钢琴曲共十三首)。7.浪漫曲(小提琴曲)。8.巴望舞曲。

9.《佩利亚与丽桑》组曲OP.80。10.叙事曲(升F大调、钢琴与管弦乐)。11.E大调弦乐

四重奏OP.121。12.D小调钢琴三重奏OP.120。13.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4.安魂曲。1 5.歌曲选辑(任选)。

(33)杨纳杰克(1854~1928):捷克作曲家。推荐曲目:1.小交响曲OP.60。2.交响诗《

塔拉斯?布尔巴》。3.第一号弦乐四重奏《克罗采》。4.第二号弦乐四重奏《秘密的信》。

5.小提琴奏鸣曲。6.管乐七重奏《青春》。7.小协奏曲(钢琴与管弦乐)。8.钢琴曲《在 雾中》、《随想曲》、《第一号奏鸣曲》。9.歌剧《颜奴花》。10.歌剧《狡猾的小狐狸》。11.弥撒曲《格拉哥里弥撒》。

(34)萧颂(1855~1899):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小提琴曲《诗曲》OP.25。2.D大

调协奏曲OP.21(为钢琴、小提琴和弦乐四重奏而写)。3.降B大调交响曲OP.20。

(35)萨拉沙泰(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1.流浪者之歌OP.20。2.卡门幻想曲OP.25。3.浮士德幻想曲。4.巴斯克随想曲。5.哈巴奈拉舞曲OP.21NO.2。6.安达鲁西亚浪

漫曲OP.22NO.1。7.马拉盖牙舞曲。8.安达鱼西亚小夜曲OP.28。(注:

以上均为小提琴独奏曲目。)

(36)泰雷嘉(1852~1909):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近代吉他之父》及《吉他的

萨拉沙泰》美誉。推荐曲目:1.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2.阿拉伯狂想曲。3.前奏曲《泪》。4.晨歌。(注:以上皆为吉他独奏曲目。)

(37)夏布里耶(1841~1894):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西班牙狂想曲(管弦乐曲)。2.钢琴曲《快乐进行曲》、《绘画风小曲集》、《三首浪漫圆舞曲》、《幻想布雷舞曲》、《幸福岛》。

(38)艾尔加(1857~1934):英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变奏曲《谜 》OP.36。2.《威风

凛凛》进行曲(共五首)。3.小提琴协奏曲OP.61。4.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5.弦乐

小夜曲OP.20。6.弦乐曲《序奏与快板》、《悲歌》。7.小提琴曲《爱之礼赞》。8.第一号

交响曲OP.55。9.弦乐四重奏OP.83。10.钢琴五重奏OP.84。11.《安乐乡》序曲。

(39)雷昂卡瓦诺(1857~1919):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歌剧《丑角》。

(40)普契尼(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波西米亚人 》。

2.歌剧《托斯卡 》。3.歌剧《蝴蝶夫人》。4.歌剧《曼侬?蕾丝考》。5.歌剧《西方少女 》。6.歌剧《杜兰朵》。7.歌剧《强尼?史基基》。

(41)阿尔班尼士(1860~1909):西班牙作曲家、钢琴家。推荐曲目:1.西班牙之歌)五 首)。2.《西班牙》组曲(第一卷八曲,第二卷二曲)。3.《伊贝利亚》组曲(四卷共十 二曲)。4.六首小曲《西班牙》。

(42)马勒(1860~1911):捷奥作曲家、指挥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二、四、五、六、八、九 号。2.大地之歌。3.联篇歌曲《旅人之歌》、《少年的魔号》、《悼亡

儿之歌》。4.吕克特诗歌。

(43)阿伦斯基(1861~1906):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推荐曲目:1.D小调钢琴三重奏。

2.小提琴协奏曲。3.柴可夫斯基主题变奏曲。4.小夜曲(小提琴曲)。

(44)沃尔夫(1860~1903):奥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西班牙歌曲集(共四十四曲)。

2.意大利歌曲集(共四十六曲)。3.默立克诗歌曲集(共五十三曲)。4.G大调意大利小

夜曲(弦乐四重奏型态)。5.D小调弦乐四重奏。

(45)理查?史特劳斯(1864~1949):德国作曲家、指挥家。推荐曲目:1.交响诗《唐璜 》、《死与奱容》、《泰尔愉快的恶作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唐吉诃德》(大提琴在此曲中占有重要份量)、《英雄的生涯》。2.法国号协奏曲(二首)。3.D大

调双簧管协奏曲。4.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5.七纱舞(选自歌剧

《莎乐美》)。6.《玫 块骑士》组曲。7.歌剧《玫瑰骑士》。8.艺术歌曲(任选)。

(46)小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奥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 河》、《南国玫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 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

歌剧《蝙蝠》。(注:小约翰?史特劳斯一家人都擅长圆舞曲的创作,他的父亲老约翰史特

劳斯以及弟弟约瑟夫和爱德华,也都写有著名的圆舞曲作品,这些曲子在市面上有关圆舞

曲的选曲CD中不难找到。)

(47)贝里尼(1801~1835):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梦游女》。2.歌剧 《诺玛》。3.歌剧《清教徒》。4.歌剧《海盗》。5.歌剧《卡普烈家族与蒙泰奇家族》。(48)尼尔森(1865~1931):丹麦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二号交响曲《四种气质》、第

四号交响曲《不灭》。2.《阿拉丁》组曲。

(49)马士卡尼(1863~1945):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歌剧《乡间骑士》。

(50)德利伯(1836~1891):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芭蕾音乐《柯贝利亚》、《西尔维 亚》。2.歌剧《拉克美》。

第二篇:钢琴家读后感

《钢琴家》读后感

这部电影是讲述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记得是在大二的时候看过。片子大概要三小时,我看的忘了时间,直到寝室熄灯电脑自动关闭,但第二天还是看完了。当时失眠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看。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己跟着主人公一起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意义,让正处于感情脆弱期的我获得了救赎。很感激为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们。

看过一本好书,感到心灵的震撼

看过一部电影,感到无比的纠结

人性的光辉,总是在泯灭是闪现----纪念我最爱的关于二战的影片<钢琴师> 灵动的手指如精灵般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自由跳动,神奇而美妙的音乐缓缓流出,充斥着耳膜,净化着心灵。我们的钢琴师优雅的沉浸于钢琴的艺术之中,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忽然的爆炸声中终止了,拉开了残酷战争的序幕。

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都是不自觉地用手捂住了嘴,这是为什么呢,同样都是人类,有没有说的清楚德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们呢,这是为什么呢,勒令内心正遭受无限恐惧的犹太人跳舞难道就真的那么好笑吗,枪杀无处可逃的犹太人就真的那么令他们快乐吗?我以为整部影片就是这样了,可是,高潮在我意料之外展开了。面对救命的一瓶罐头,钢琴师仍旧用虚弱的手想办法把它敲开,当罐头掉在地上,一位德国军官的脚出现在眼前时,是面对死亡恐惧,钢琴师的生命似乎停在了这里,必死无疑了吧

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桌上的照片,即使在战场上,依旧给人温暖的全家福,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将食物拿给我们的钢琴师,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坦然地说“我们投降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钢琴师,说他还有更暖和的。他做的这一切,都不是想要报答,甚至他还以为自己会有机会再从收音机里听到钢琴师的音乐。

钢琴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录音室里优雅的钢琴师在弹奏钢琴,那个人告诉了德国军官的遭遇,然而命运多舛,虽然做了努力,仍然没有得到最圆满的结局。片子结束后,很长的一段钢琴,双手在琴键上,精灵般的跳动。结尾的字母居然告诉我这部片子的故事是真实的,而德国军官死于俘虏的服刑期间。我的泪不自觉地大滴的掉下来,这并不是一个反映战争的编出来的故事,而是真实的事情。战争使人恐惧,然而人性却又让人看到希望。结局并不都是美好,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然他变得不那么残酷,我们依旧有音乐听,依旧有如此感人的故事留给我们不是吗?然而有的人却把德国军官的死归于他救了一个犹太人也不能弥补他

杀害很多犹太人的事实。我想说的是,不要这样好吗,无论让多少德国士兵死,都赎不了这个罪,这个罪不是他们犯的。只是让我们把这位美丽的德国军官的死归为战争的不幸吧,这样他的死才似乎有些价值。真希望有天堂在。

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据说男主角以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我一直先入为主地以为这是一部说钢琴师在二战期间如何弹琴的故事,因此片子买来,躺在碟片包里也有年头了。

其实这部长达140分钟的片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长镜头是男主角在弹钢琴,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犹太裔的男主角都是在纳粹的枪口下胆战心惊地躲藏和逃命。他在一个个好心人的帮助下,侥幸没有踏上开往集中营的列车,侥幸被送到不同的房间,在纳粹的眼皮底下每天怀着恐惧和饥饿生活。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幸福的。我们衣食温饱,生活安逸,身体健康,自由自在。而对于生活在纳粹铁蹄下的犹太民族,早已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的生存尊严,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他们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被纳粹就地处决,不需要任何理由。那时杀死一个人,根本就不会引起任何震动,仿佛生命就象灰尘一样,一弹而逝。

一个面包、一杯清水、一张床、一件衣服、一个朋友、一个家庭、一个可以走在大街上不用担心随时被枪毙的日子,这些在我们看来如此唾手可得而从未有过任何感恩的事物,在另一个时空环境下,就会变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当我们每天拥有这些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实际上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这一切?我们是否应该用一种更加知足、更加感恩的心去对待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每天争吵、生气、忧虑的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应该每天都想到那个衣衫褴褛、在废墟中发了疯似地四处寻找一口脏水的钢琴家。

第二次是战争结束后,恢复了健康和衣着的钢琴家,在乐棚里灌制着唱片。此刻,他的曲调是柔美的,是舒缓的,是长途奔波的旅人的憩息,是久困牢笼后的解脱,当历经劫波的好友出现在录音棚外时,钢琴家流下了无声的泪水,琴声在继续,影片的结尾,演奏的场景转移到了万众鸦雀无声的剧场中,在经历过战火、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苦痛之后,人们又可以坐在剧院里聆听一场优美的钢琴演奏,每个人的心中是带有怎样的感慨和激动呵,此时此刻,音乐成为他们历经磨难后接触到的精神上的最温柔的抚慰,抚平他们那饱经痛苦蹂躏的心灵,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音乐,就是他们的精神天堂,就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精神洗礼。钢琴家放心地、毫无保留地演奏着,尽情地展示着他那炉火纯青的技巧,他要把最纯洁、最优美、最动听的音乐,用尽可能长的时间,充分输送到每一个干涸的心灵中。

姓名:谢昊天 系别:软件学院 学号:106150720095篇二:看钢琴家有感 看《钢琴家》有感 第一次看到《钢琴家》这个名字,说实话,没有太大看下去的欲望,因为我这个人没什么艺术细胞,以前看过《海上钢琴师》,以为这个电影也是一部讲音乐的电影,但看着看着,原来,他是在讲述一段比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更残忍的历史,在讲述着在艺术和生命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太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要疯狂地屠杀犹太人,后来我查了很多二战时期的资料,才知道其中的一些原因。

第一,犹太人会做生意,比较有钱,欧洲大陆的那些富商犹太人很多。而且基督教的教义是不许放高利贷的,否则要下地狱。犹太教教义就没这个说法,所以基督教徒比较憎恨犹太教徒。因为在欧洲传统文化里,放高利贷的都是恶魔。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面的夏洛克和欧也妮葛朗台,基本都被作者给塑造成了恶魔的形象

第二,希特勒本人就是个狂热民族主义者,自从他一上台,就疯狂迫害犹太人。其实并不是他的个人观点,他只是利用了欧洲当时人民普遍讨厌犹太人的心理才得以成功的。

第三,宗教差异,欧洲大陆普遍信仰基督教,犹太人在他们的眼里是异教徒。信仰的不同导致了互相的仇视。这种事情历史上很多的,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因为宗教问题引发的,比如十字军东征。电影在开场时似乎就预言了这样一个结局——当人类面临艺术与生命的选择时,我们不得不放弃浪漫而选择实际——没有生命,从此便再不会有艺术。艺术在战火面前显得羸弱而无助得如同寒风里最后一朵战栗着开放的玫瑰,虽然美丽依旧,但这份奄奄一息的羸弱美丽又能坚持多久呢?记得曾经听到过一个比喻,战争与艺术,就像枪炮与玫瑰——即使在枪林弹雨中,玫瑰也能够瑟缩着盛开,可是盛开了,又能在炮火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多久呢?

而在战争的炮火里,仍然不能扼止我们追寻爱情的本性——钢琴家以轻佻和嘲讽的表情轻笑着说,也许某天我们可以一起演奏肖邦,他在大提琴家面前展示了他的无畏。可是到影片结束时,我不禁想问,他真的无畏么?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毕竟他最终没有选择玉碎,而是选择了瓦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可是当我们的脖子已经被战争紧紧的勒住的时候,我们甚至连建业水都无法喝到的时候,我们还能选择什么?或者说,我们其实已经没得选择了。

影片自始至终,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感觉二战对波兰及波兰犹太人的伤害。比如在szpilman最初被隔离在犹太人小区的时候,当他看到走私食品的孩子被活活的打断脊椎骨而死去,眼神充满了无助和恐惧。到了影片的结尾,看着一批批的犹太人在各种方式下死亡,这个时候,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了任何多余的表情。死神在这个时候,如同一个影子,随时出现,用各种方式表演关于死亡的一切。他穿梭在其中,只是为了生存,生存。他跪在德国纳粹的脚边,只是为了生存,生存。如同影片中一个地下党人说的那样,“活着,要比死更难。”

to be or not to be?是生存,还是死亡?这一点都不是个问题。

唯一让我们欣慰的是,当人性残忍的践踏艺术时,我们的艺术家并没有践踏自己仍旧高尚的灵魂——他依然心中有爱的存在,相信爱的存在,依然热爱着他的钢琴,他的艺术以及他的生命。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经常出现——犹太钢琴家的手指常常神经性的痉挛着——仿佛钢琴的琴键就永远的凝固在他的手指下一样,此时往往会有悠扬轻远的钢琴声作为背景音,缓缓的扬起,又缓缓的飘落。对于很多人称赞这部影片里描述的二战中德国军官和犹太钢琴家的友谊,以及德国军官对音乐和对艺术的崇敬心,我个人认为这是个绝对的误导,影片的主旨显然并非立足于此。对于这一点,影片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战争的定局已然呈现,而此时再多的屠戮也是枉然——德国人未必能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却必定能够理解生命的珍贵。

整个影片对人性的震慑以及对那些不幸生活在战争中的生命的哀悼,如同wlady最钟爱的肖邦一样,哀怨、悲伤,却永远不会失去生命的活性,音乐如水般潺潺着,生命和艺术也如水般涓涓不止,即使有战争,即使有磨难,我们依然会坚强的活下去——活下去,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钢琴家》中表现出来艺术的热爱和战争的厌恶,是值得人深入思考,人的贪婪,人的私利,还是其他让人对于艺术的爱会如此的淡漠,缺乏艺术的人是残缺的人,缺乏艺术的民族是残缺的民族,于是,我想到了人的精神之所以不会被打倒,就是在于人对艺术的追求。

最后,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导演波兰斯基,他一直都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生在法国,父母为犹太人。二战时期,他回到波兰。其母死于纳粹集中营,父亲和他幸存。但对于那段亲身经历的过往,无疑是他一生的伤痛。

当年斯皮乐伯格邀请他拍著名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被他拒绝。因为对他来说,这段历史太过于痛苦。1969年,他的妻子沙郎.泰特被“梅森党”杀害,他本人却对此表现漠然。后来他又卷入一场闹得鸡犬不宁的强奸案,虽然他极力否认,但是他在狱中服刑六个月,另加精神病医生的监护,最后他认为法官不会公正判决,而在候审期间逃跑,从而在1977年变成了美国在册的逃犯。从此20年间,波兰斯基再没有回过美国。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用如此冷静的镜头拍摄出了《the pianist》,没有仇恨与报复,只是尽量的重现一段历史。其身心所受的痛苦,非常人能体会。

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最大最大的感悟就是 :我们要重视任何的生存形式。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也只有活着,才能洗清“活着”的屈辱。更是只有活着,才能永远的记住历史。篇三:钢琴师观后感

当生活剥夺了生存的尊严,还剩下了什么?

——观《钢琴师》有感 犹太——一个差点被残害灭绝的种族,也同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没有人能知道他们在那样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经历了什么,承受了什么,心理生理上的落差带来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影片片名是钢琴师,故事情节主线上并没有过多的涉及钢琴,触目惊心的是犹太人的辛酸血泪,遍地尸横,主人公是波兰一位犹太钢琴演奏家瓦列迪斯洛?席皮尔曼,故事开始于1939年的华沙,那是一个**的年代,犹太在一夜间成为罪恶的代名词,犹太人被所有人唾弃,随意辱骂殴打,每天都要戴着绣着蓝色星星的白袖章,仿佛就是被贴着标签的另类,走在马路上被随意打骂,只因为有人心情不好。这样下去的境况越来越糟糕,1940年,德军在华沙圈了一小块地,将所有犹太人驱赶进入,并在周围修上了高高的围墙,犹太区的街道很挤很混乱,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泥土的肮脏感,德军连续近乎荒诞的屠杀的场景被直白地表现出来,围墙分割的对比镜头,使人感觉到围墙两边就是天堂与地狱,围墙内人性的分歧与悲哀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酒吧里肖邦的音乐和验金币的商人,墙角小男孩的死与周围人的漠视,为了抢夺食物而发出的无奈的捶打和哭泣„„零散的镜头塑造了完整的社会状况,无论是在怎样的年代怎样的境遇,人所表现出的追求喜好都不还改变。

电影塑造了一个幸存者的形象,作为钢琴家的瓦列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从最初的生活窘迫到被拘禁做工,再到流离逃亡,无论身处何地,即使衣衫褴褛,被饥饿病痛折磨的无法忍受,他的行为卑贱,灵魂却是纯洁的,一开始接触这部类似于纪录片的我,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影片名被定为钢琴师,艺术不是奢侈品,它的根基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绝境中让我们更加坚韧,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心中的信念。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的遭遇各不相同,瓦列作为钢琴家,有着别人没有的柔韧,他所追求的物质享受比他人少,他所需要的仅仅是生存和温饱,因此他活下来的可能性比他人大。在那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更别提追求艺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影片里最令我感动的是几个他碰触钢琴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由于生活窘迫,家里入不敷出,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于是瓦列决定卖出自己的琴,他痛苦的坐在桌边,淡漠的看着来调琴的财大气粗的收购者,在家人与其争执后,无奈的作出悲伤的决定,眼神凄凉,动作悲伤,满眼的不舍。

第二个场景是在一个被反锁的公寓,因为隔壁住的是秘密警察,待在房子里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简单的公寓并没有过多的华丽陈设,唯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一架钢琴,瓦列轻轻的掀开琴盖,深情抚摸琴键,手指在空气中飞舞,在想象的世界里奏出最美的音符„„ 第三个情景发生在一个破旧的小医院里,那是一个静谧的清晨,好不容易逃过一劫的瓦列静静的坐在房间中央,手指轻动,美丽柔美的音符在心间流淌,那一刻,至少那一刻一切仿佛已经归于平静,窗外雪花慢慢飘落,时间一瞬间被拉的很长很长。

最后的场景或许是所有观者都最为感动震撼的场景,瓦列被一个德国军官发现,军官让他弹奏一曲以证明身份,瓦列尴尬的走到钢琴前,双手交握,指尖略显僵硬的轻抚琴键,或是许久都没有真实的触碰,他的思维一开始显然没有进入状态,几个短暂的片段过去后,琴声渐渐缓和,渐露和声,一缕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洒落在坐在钢琴前的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光辉的圣洁,琴音仿佛出自人们的内心深处,从缓慢渐渐热烈,时而沉重时而轻缓,仿佛要将这么多年他所受的煎熬倾泻而出,却又含着某种隐忍,是不能言说的凄苦,还是对战争的愤恨,最后的最后,坚毅的指尖留下几个稳健的强音后戛然而止,留下一片沉默寂寥。德国军官并没有逮捕瓦列,反而常常来阁楼看他,给他提供食物和必需品,没人能说清这是为什么,是对瓦列的同情还是对音乐的折服钦佩,又或许只是人性的一次同情。

电影情节很冗杂,蕴含着深深的现实感与美学价值,粗浅的我并不能完全体会那样一种深刻内涵,只是纯粹的被瓦列的那份坚持艺术的精神打动,犹太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思想文化的先进性注定了他们是不能被打倒的民族,艰苦的境遇只能使他们更加坚信美好,当瓦列看到火红的朝阳时,他眼中的那份虔诚,是经历苦难之前所不曾有过的纯净,很多事情没有为什么就这样发生了,经历之后的感触只有当事人自己知晓,苦难只会使人们愈益沉静更加优秀。篇四:看《钢琴家》有感

看 《钢琴家》有感 高中时曾学过一篇文章,叫做《奥斯特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讲的是纳粹德国在奥斯特维辛集中营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过。当时觉得德军的所作所为不是一个人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我甚至不敢随着作者的描述去想象那是一个个怎样的场面,因为我是一个人,那会令人窒息的。

今天,看了《钢琴家》我是真的震撼了。虽然影片中并没有像《奥斯特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描述的那些残忍的死法,但是肆意的屠杀也让毛骨悚然。在二战这样的背景下,波兰人民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殴打、枪杀就像你在街上见到一个垃圾桶一样的平常。波兰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横尸街头的人们,甚至于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故事的主人公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尔曼是犹太人,犹太人在那个时候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先是屈辱的佩戴上代表犹太人的标志,在社会上经受一系列不平等的待遇,后又被强迫搬出自己的房子,住到犹太人的聚居地,生活状况糟的无法想象,连基本的吃喝都难以解决。然后就是失去工作,被运往集中营接受死神的召唤。影片中有几个片段给人印象深刻。首先就是在聚居区内一个老汉抢夺一个老妇的粥,粥洒在了地上,老汉立刻趴在地上去舔,老妇捶打着他,用绝望的眼神看着他。饥饿使人们失去了尊严,使人们走到了绝望的边缘。另一个就是年轻母亲深深的自责“我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我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这是因为她在躲避搜捕时亲手捂死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是没有母爱,我相信如果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一定会乐意 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孩子的生命,只是她怕德军,怕到失去了理智,在孩子哭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不让他哭。在所有的犹太人中,钢琴家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曲折与坎坷,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更加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在那段黑暗的时期,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了集中营。他被迫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我很敬佩那些帮助过他的朋友,因为帮助犹太人是会冒很大的危险,但是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周密地计划着如何隐藏钢琴家。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钢琴家苦苦撑到了二战结束。

既然《钢琴家》写的是一个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时的经历,就是以他为视角,表现了欧洲人民在二战中所受的苦难,控诉纳粹的暴行,反思历史的成因,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难得的是影片并没有将镜头放在大的场面上,而是放在了一个微小的生命上,让人欲哭无泪,发人深省。

我们会注意到,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钢琴家寻找食物和水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真正的钢琴演奏却没有多少。最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钢琴家在德国军官面前演奏的是波兰钢琴大师肖邦的《第一号g小调叙事曲》,该曲目取材于一首讲述波兰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叙事诗,艺术没有国界,这一点或许就是打动德国军官的原因之一。

对于二战这段历史,太过沉重,那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之所以敬畏历史,也许就是因为那是不可改变的真实,具有无限的教育意义。

就让我们铭记历史,把握现在吧。篇五: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读后感

一开始听说《钢琴师》这部电影,感觉应该和另一部《海上钢琴师》相类似,是讲述一位伟大钢琴家的音乐人生故事。但是当我看完之后发现我错了。这是一部悲剧,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当时无数的光环笼罩这这位才华横溢的英俊的青年。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小提琴手,理所当然的是应该子承父业。虽然一家人之间也存在些许冲突与矛盾的地方,却也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就在这时纳粹入侵了,打破了不只是这一家,而是所有在波兰华沙生活的50万犹太人的生活。起先是工作丢了,没有足够的钱买食物,迫不得已只好把心爱的钢琴变卖,但只能是日复一日地吃着土豆,等待在报纸上刊登的最新的关于犹太人的制裁的法令。

先是各个公共场所针对犹太人的禁足令,然后是金钱的限制。这些已经让所有的犹太人叫苦不迭了,当斯皮尔曼一家还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藏钱的时候,政府又要求所有的犹太人带上六芒星的袖章,就像牲畜一样盖上了标示,从此面对被屠宰的命运。

没过多久,所有的犹太人被迁移到犹太区并筑起了高高的围墙。每天夜里都有各种不幸的犹太人惨遭屠杀。斯皮尔曼越发的感到家人的重要,发誓要保护好家人。为了生存他找到一份餐馆琴师的工作,目睹了很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这困境中是如何求生的。于是他开口求人,以保证家人的安全。然而死亡很快降临了,他和几乎所有的犹太人将被送上没有归途的火车,就当要上车时,混乱中他被扯出了队伍,这一刻他的命运被改变了,是一位犹太警察企图救他,看见父亲在队伍中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落荒而逃。这是为了生命的奔跑,战争一旦开始就没有时间掩面哭泣,这不是苟且偷生,这是为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希望。随后他被拘禁做苦工,为犹太反抗组织出力。在努力下逃脱出去被一对旧识的善良夫妇拯救,之后又被昔日的爱慕对象帮助,一次次地逃离纳粹的魔爪。他感激涕零地凝望着每个帮助过他的人,他知道,他的民族他的国家虽然被蹂躏,但绝不会消亡。德国人隆隆的炮火可以威胁他们的性命,却不能折断这股国家的凝聚力。斯皮尔曼转居到犹太区对面的公寓里时,经常没有食物和水,他在那里目睹了犹太区的同胞们坚强不屈的反抗,他看见了波兰人民与德军第一次交火,虽然都失败了,可是他开始企盼光明的到来,他知道盟军就要来了,光明不远了。

不幸的是他唯一的栖身场所也在一次纳粹的搜查中被摧毁了,为了生存他到处寻找食物,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虽然几行字就能概括整部电影的大致剧情,但是其中的几个镜头却是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就能形容的。电影进行到30分钟左右,纳粹军闯进犹太人封锁管理区的某栋楼,直接把因为残疾坐在轮椅上未能见了纳粹军起立的某普通居民连人带椅从阳台扔了下去惨遭摔死,那残酷的一幕,使得钢琴家的母亲失声尖叫。在街上随意枪杀无处可逃的犹太人,勒令内心正遭受无限恐惧的犹太人跳舞,看到这些我感觉到的是一种真实与刺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早就听说过纳粹对犹太人做过的种种非人行径,但是通过电影镜头表现出后,是出乎意料的惨绝人寰。

我所看到的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即模糊又真实:模糊的是纳粹对犹太人并没有一攻占波兰就实施大屠杀,而是像温水煮青蛙那样一点点加码。先是区别对待、然后是成立独立的限制区域、再到后来的集中营,而且对集中营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真实的是我们通过主人公的遭遇一步步经历了从一个有着不错社会地位的完美家庭到整个幸福的瓦解,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切切实实看到了“犹太人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限制区内的“路有冻死骨”,纳粹对 手无寸铁犹太人精神与肉体的肆意鞭笞以及对他们的生命随心所欲的剥夺。

但同时电影也展现了战争中的良知:那些许许多多无私帮助过他的人们,他们没有任何回报,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仍然帮助这位无助的犹太人,在如此枪林弹雨、人心不古的战乱年代坚守着自己做人的道德,着实让人感动。影片为我们呈现了二战时期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他对人类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虽然我很庆幸我没有经历过那种痛苦,但我还是感到悲伤,不论是对与那些被惨遭杀害的人们还是对于最后救了主角的那位德国军官(虽然他是纳粹的一份子)。斯皮尔曼对生存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坚持就有希望。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这部电影也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钢琴家观后感

前几天闲来无事,便在某奇搜腾电影,翻看翻看着,便发现了《钢琴家》这样一部电影。第一印象便是这朴实无华的片名,《钢琴家》,便不是说是一个钢琴家或者是一个关于钢琴的故事喽?怀揣这这样的好奇,我观看了这部影片。142分钟的影片却让看后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可讲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让人不知从何说起,那就简单说一些吧。

影片的开头是美好的,钢琴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心仪的女子,但突如其来的禁犹太令,让原本美好的人生被改写,所有的犹太人被迫搬迁到人为划分的犹太区,受尽侮辱,历尽险恶。犹太人仿佛牲畜一样被军官蔑视羞辱,也被世人所嫌弃。犹太人们被困在围墙中,他们失去了新鲜的面包,更失去了生而为人的自由。而有些犹太人,不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一个民族的节操,他们打骂同是犹太人的别人而来显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他们是那低声下气的狗,是比那些失去了自由的人还可怜的人。

这部影片中最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一幕,德国军官发现了藏身的男主,却没有杀了他,而是听着他的钢琴演奏陷入深深地回忆中,更甚于之后主动帮助男主给之于食物衣物。这位德国军官本性并不是坏的,而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不得不去战斗杀戮,他不想死,所以在感受到钢琴家的求生欲后而引起共鸣。虽然最后他的确是死了,但这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么?

战争,对于这个世界的危害是极大的,而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个人,最痛苦的便是失去家人失去以前拥有的所有,而这些情况,在战争是最为常见的,活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影片极其深刻的以一个平常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刻画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出了一个人对生的渴望,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厌恶战争而对生活抱以希望。总之,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第四篇:钢琴家影评

钢琴家影评

——站在死亡边缘的音乐救赎

一、影片简介

犹太人瓦列.席皮尔曼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二战爆发的之后,他们全家饱受欺凌,忍饥挨饿。席皮尔曼为了养活一家人,给欺辱他们的德国人弹奏,甚至变卖了他心爱的钢琴,后来他们全家被赶进了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他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后来,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战争越来越残酷,朋友为了新出生的孩子,不得不抛下他,逃亡安全的地方继续生活。然而此时尽管席皮尔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敌人袭击了他居住的公寓,席皮尔曼带着耳鸣、拖着病体,穿过公寓逃向外面的世界。他好不容易在医院里找到地方躲藏却又被纳粹烧毁。无奈中他逃到了一处废墟,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触动德国军官的内心,他暗暗帮助席皮尔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二、分析

主题分析

刚开始看到影片的名字,如果没有老师的介绍,我一定会以为他是讲述一位钢琴家成长的故事。看完影片后,我感觉这是一部非常令我震撼的片子,他太过于真实,太过于残酷,太容易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对生命产生敬畏。影片并没用什么华丽镜头,绚丽的布景,而是以平实的手法讲述着战争的残酷——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怖之中,没有人能预料到死亡什么时候来临,没有人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今天已经很糟,但亲人们还都活着,没有人知道明早睁开眼时自己会不会已经在另一个世界了。深刻的阐明了热爱和平的主题。

经典镜头及段落分析

影片分几个段落讲述了席皮尔曼从战争开始到逃亡,最后迎来新生的经历,在席皮尔曼逃亡那个的过程中,一共三次获得了别人的帮助。

第一次帮助席皮尔曼的是一个勾结纳粹迫害同胞的犹太败类。席皮尔曼同家人走在去纳粹集中营的路上,被犹太同胞拉了出来,幸免遇难。但他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亲一步一步的走向未知的死亡。

后来,几个波兰人帮助了席皮尔曼。在这些波兰人中,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卷款逃跑的卑鄙小人。开始时,席皮尔曼在犹太区外的公寓里住着,整天观察犹太区发生的一切。他亲眼目睹了犹太区发生的反抗,看着自己的同胞惨遭杀害却无能为力。后来,朋友的行踪暴露,被迫转移,席皮尔曼决定留下来坚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了昔日的好友一家,朋友将它重新安置起来,并安排专人照看他的生活。然而,占看他的波兰人带着为他筹集的善款逃跑了,留下奄奄一息的席皮尔曼。这时候朋友一家貌似前来探望,但最终又不得不丢下他逃往更为安全的老家生活。

影片的结束部分,德军的坦克袭击了席皮尔曼的公寓,绝望中的他开始了到处躲藏的生活,俨然一副流浪汉的样子。后来在一处废墟上,他认识了一个叫韦恩的纳粹军官。他被席皮尔曼饱含辛酸、愤恨的演奏打动,暗地里帮助他直到俄军对波兰解放的到来。其实历史上席皮尔曼并不是韦恩唯一救助过的犹太人,二战期间韦恩利用自己的职务保护了一些人,但在战后他的命运却很悲惨,因为德国军人的身份入了狱,斯普尔曼等人曾和苏联方交涉想要营救他,但苏联出于政

治考虑予以了拒绝,韦恩最终于1952年死于狱中。可以说韦恩并非一个狂热的纳粹份子,他救助斯普尔曼,只是他想这么做,与彼此之间是什么“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没有关系,而他之所以叫斯普尔曼弹钢琴,也只是因为他喜欢音乐而已。实际上根据席皮尔曼本人的回忆,韦恩对他的帮助远不止是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可是由于导演波兰斯基显然没有打算煽情,对韦恩的这次救助,既没有塑造成“醒悟”,也没有描述成“壮举”,而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叙述。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应该是这个镜头,没有找到更好的剧照。其实我是想粘上席皮尔曼那双手来的。刚开始席皮尔曼看见韦恩时,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我知道他内心应该断定自己的死期就要到了。当韦恩问他在这里做什么的时候,他支支

吾吾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当问到他的职业时,席皮尔曼很自豪的说——钢琴家,战争并没

有消灭他内心对艺术的渴望。后来韦恩带他

来到一架钢琴前,让他弹奏,他久久的握着

双手,那双属于艺术的手上粘满了泥巴。我开始还替席皮尔曼担心,我想也许是长期的流亡生活让他的技艺生疏,或是在逃亡过程

中他的双手受到什么创伤已经不能继续弹

奏。然而当席皮尔曼按下第一个音符时,我所有的疑虑全然被打消。这是镜头特写给到了席皮尔曼的双手,他用双手演奏的音乐里包含了太多他对于战争、生命、音乐的理解,我想即使音乐一停他就此离开世界他也不会后悔。

演员表演的分析

找了半天,不确定这个演员是不是叫Jessica Kate Meyer,不过她是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之一。记得去集中营前的晚上她被纳粹选出来留下,可她眼神中的坚毅告诉我她不会就这样丢下她的亲人独自活下去。最终她跟亲人们一同踏上了前往集中营的火车,谁都知道这是一次未知的旅途,有去无回,然而这个女孩的坚毅告诉人们即便是死,跟亲人们共赴黄泉也是幸福的。我觉得这个演员的表演实在令人过目难忘。

这是这部影片的主角,艾德里安·布罗迪,全剧也是围绕他展开的。阿德里安扎实的表演,将温文而雅的斯皮尔曼忧郁之情演绎得感人至深。他凭借此影片

先后获得了法国恺撒、波士顿影评协会、美国影评人

协会最佳男演员奖,第56届英国学院奖、第60届金

球奖最佳男演员提名、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作为演技派的代表

人物,阿德里安·布劳迪在本片中令人赞叹的表现,将他的演艺事业推到了顶峰。本片的男主角是个温文

尔雅的艺术家,他说话时总是微笑着,他的微笑十分害羞,经因战争后也是如此纯净,虽然他的眉毛长得很奇怪,修长而呈八字倒撇在眼睛上,但那也沾上一点让人亲近的笑意。那双手仿佛是神赋于他一种魔力似的让人失魂,镜头很多放在他在琴键上飞掠轻拂的修长手指上„„在最接近野人和始无前例的饥饿中,当他接触琴键时他就是一个艺术家,别人操纵了他的生活和生命,可是他身上的音乐赋于他的神般技艺同时在他身上注入了无穷的力量。看他佝偻着背,白晰的脸藏在脏乎乎的胡子下,甚至只能隐约看到那个显著的犹太人大鼻子,肥大的裤子挂在腰上,走路有点罗圈腿,在废墟里象只老鼠样东身西藏,东逃西蹿„„在最后

碰到的那个德军面,他惊慌无措的眼神,他的脸就象一堆黑鸦鸦的毛丛中的一块大理石,死抱着那个得之不易的橙子罐头,这些无一不表现出演员高超的演技。

影片综合分析

《钢琴家》是在讲故事,但他讲得非常好。那么多的苦难,那么多可以控诉、煽情、挑衅的地方都被波兰斯基以古典主义叙事手法里最简洁的手段回避了。他首先追求的是要把故事讲的流畅,无论他内心是多么想要表达感情,表达观念,最终他做到了。这是我所知道的很多导演越来越难以做的事情。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担心会中途离开,担心它太沉闷,但事实上的感觉却像是在欣赏一气呵成的古典主义文学作品。它饱满,而且沉甸甸的,却像雨果的《悲惨世界》那样让人着迷。

在战争面前,一切生命都显得那么卑微,活着就是底线。一个人的悲剧就是全人类的悲剧。间或地,有爱、有温暖、有希望,但是多泯灭了。这到底是一个悲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不仅是犹太人的沉沦史,也是全人类的沉沦史。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力量:自然、社会、宗教„„将悲戚加诸沙砾一样的人的身上。人总是太渺小以至于甚至不能理解其悲剧性,就当作宿命来接受了。然而,最终还是会有人反抗,最总以其人还是可以重新变好的,无论怎样的沉沦,总会等到救赎的那一天的。

第五篇:电影钢琴家影评

《钢琴家》

----影评

瓦列.席皮尔曼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他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战争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抛下他,回老家寻得安全的住所养育儿女。此时席皮尔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席皮尔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钢琴家》是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得意之作。而电影本身反映的二战也是十分真实的。因为过于真实,显得电影很残酷。罗曼.波兰斯基因为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导致神经失常,妻儿死后对他更为打击,所以导演本身对于战争是深恶痛绝的。初看电影的名字,以为是一部温暖而艺术的电影,但看了之后才了解,这是一位犹太人钢琴家在二战中生存的故事。电影中主人公席皮尔曼不但是一名钢琴家还是一位犹太人。在二战期间德国对犹太人是采取的屠杀政策。纳粹统治下的波兰可谓是惨绝人寰。尽管钢琴伴随整部电影,可他讲述更多的是生命,是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基本的生存,是自由与尊严,而我们透过银幕,看到的也是席皮尔曼对生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这部电影中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主人公席皮尔曼。这个人物造型将电影推向高潮。电影一开始是席皮尔曼坐在波兰电视台里弹奏钢琴,可是还没有弹多久,纳粹的炮弹便以打进了电视台。慌张蔓延在整个波兰,所有的犹太人都在准备逃离华沙。然而席皮尔曼却对自己的国家和家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使他即便死也不想离开。而战争是残酷的,席皮尔曼和他的家人全都搬进了犹太特区,而后过着遭人欺凌的日子。最终,从犹太特区逃出来后,因朋友帮忙而暂时躲了起来。可是因为战争的激烈,朋友都不得不离开,剩他一个人等待曙光的到来。在我看来,席皮尔曼一个人在华沙生活的那个场景最为真实形象。当坦克袭击了席皮尔曼所在的公寓后,主人公那种无助、凄凉及纳粹的残忍表现的淋漓尽致。那种在危难时刻求生存的意志令人感慨。带着耳鸣、病体,穿过公寓逃向外面的世界。好不容易在医院里找到地方躲藏却又被纳粹烧毁。运用主观镜头向我们展现了德国人的残忍。其中有一个主观镜头,席皮尔曼从被炸毁的玻璃孔向外看去,两个德国军官正在悠闲的吃东西。体现了主人公当时饥渴难耐,那么多人因为战争而在饿肚子,而眼前的人却在悠闲的吃着东西,一个极大地对比反差,更加加深导演对于二战的痛恨。席皮尔曼从医院逃出后,越过墙,又是一个经典的镜头,左右较对称的一个大远景,而席皮尔曼在一片废墟中一瘸一拐的向前走,该镜头景深运用效果明显,体现了主人公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的无望与痛恨。暗灰调的场景使人心情压抑。接下来是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在逃亡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德国军官,一个全景,使席皮尔曼在初见德国军官时的惶恐与害怕表现的十分到位。简短的对话后,德国军官让席皮尔曼开始演奏,也许是长期流亡使他的手指僵硬,握着手停顿了半天才开始弹奏,由全景到近景到特写,音乐里包含了太多他对于战争、生命、音乐的理解。即使音乐一停他就此离开世界也不后悔,或许正是这点打动的德国军官,使席皮尔曼成功的存活了下来。最后,俄军胜利了,波兰解放了,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德国军官也死去了。又是一个远景,而这次不同的是,镜头中不再是暗灰基调,而是阳光和绿树,生命开始发芽,战争结束了。

不知道这部电影导演是用多大的勇气来压抑自己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从这部电影中让我看到了对生命的恐惧和在战争中努力挣扎的灵魂,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

下载钢琴家排名及推荐曲目(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钢琴家排名及推荐曲目(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指钢琴家》读后感

    因为弱智和身体残疾,小女孩到5岁才开始用膝盖走路,喜芽的妈妈每天思考孩子今后的路怎么走,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喜芽对音乐很敏感,她决定让孩子学习钢琴,由于喜芽没有小腿,两只手才有......

    比赛曲目

    密云县职业学校第十一届艺术节合唱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组织形式 比赛分为四个阶段: 1.报名:4月28日——5月5日,本次合唱比赛,要求各班自愿报名,但希望所有班级都能够精心组织,积......

    电影《海上钢琴家》读后感

    电影《海上钢琴家》读后感 《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

    钢琴家的名人故事

    钢琴家的名人故事两则:拾起你的尊严八十多年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来到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尽全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

    十大钢琴家简介及唱片选粹(xiexiebang推荐)

    十大钢琴家简介及唱片选粹 1.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 生于波兰罗兹,5岁即在华沙举行演奏会,后至柏林接受音乐训练。10岁时由约阿希姆指挥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此后......

    22首指定爱国歌曲曲目及歌词

    附件一: 22首指定爱国歌曲曲目及歌词 开场曲:《今天是你的生日》…韩静霆词 谷建芬曲 ,领唱:李扬 (领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

    韦伯50岁生日演出曲目及歌词

    目录(按出场顺序): 1、 Tina Arena- Whistle down the wind 2、Jason Donovan杰森唐纳 Any dream will do 梦想将会实现 3、Donny Osmond- Close Every Door 4、大提琴 5、Anto......

    电影《钢琴家》观后感(范文大全)

    电影《钢琴家》观后感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在于它所呈现的艺术魅力可以让观赏者从中得到真正的人生体验,电影《钢琴家》的艺术魅力是深入人心的。 该影片讲的是一位犹太民族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