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6:4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安徽师范大学文件

校教字„2011‟17号

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9号)和《安徽省改革和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意见(试行)》(皖教学„2010‟7号)等文件精神,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我校学分制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安徽师范大学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

(修订)

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校教字„2008‟59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专业设置与申报

第一条 辅修专业是指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期间,在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获准兼修的其他专业。

第二条 辅修专业的设置以现有专业为依托,可以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开设,学校所设本科专业原则上均可作为辅修专业。同时鼓励申报学科交叉的应用型辅修专业。辅修专业每年上半年申报一次。

第三条 辅修专业应制订独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应涵盖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原则上辅修专业毕业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课程应在此基础上,包含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原则上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辅修专业教学计划由学校审批后公布执行。

第二章 修读条件及招生录取

第四条 学生选择的辅修专业原则上应和主修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学科性质相近的专业不能作为辅修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只允许申请辅修一个专业。

第五条 在校学习时间满1年,主修专业所有已修课程全部及格、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0,且无警告及其以上处分者均可申请修读。各专业具体招生条件由学院制订,报教

务处同意后公布执行。

第六条 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安徽师范大学辅修专业报名表》,由相关学院审核同意后,方能取得修读资格。

第三章 教学安排与修读管理

第七条 辅修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分校区、单独开班教学,开班人数原则上不低于30人。

第八条 辅修专业的教学活动由主办学院按学校的规定统一安排和管理,各辅修专业应编设临时班级,并安排一名班主任老师负责日常管理。

第九条 辅修专业课程一般应安排在四个学期内完成。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双休日和假期,考核统一安排在考试周前完成。

第十条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上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其他必修环节,经考核成绩合格,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经考核不合格者,必须重考或重修,重考或重修成绩按实际所得分数记入成绩表。一学期内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任课教师应不准其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成绩登记时,以零分记载,并注明“无故缺课”字样。辅修课程成绩一律记入学生档案。

第十一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出现辅修或主修课程经重修(或重考)累计三次仍不及格,或受到记过及其以上处分者,则取消辅修资格。

第十二条 学生修读辅修专业时,出现在主修专业学习已经修读了相同课程时,辅修专业对应课程可以申请免修。申请免修课程学生须在开课后两周内向开课学院提出,并填写《安徽师范大学课程免修申请表》,须经开课学院审核同

意。

第十三条 取得辅修专业学籍的学生一般不得中途无故退出。

第四章 证书发放

第十四条 修完辅修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且已获主修专业毕业证书者,可同时获得辅修专业毕业证书。

第十五条 修完辅修专业规定的毕业学分后又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并已获主修专业的学位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同时获得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如主、辅修专业授予的学位相同,则不另授辅修专业学位证书。

第十六条 未修满规定的学分,可发给辅修专业学习证明书。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因故中止修读或被取消修读资格者,已交学费原则上不予退还。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主办单位:教务处

印数:

第二篇: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安徽师范大学文件

校教字„2008‟59号

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

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为加强教学管理,维护教学秩序,适应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总结我校学分制运行经验基础上,对《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试行)》进行了修订。修订主要内容是增加了重考的有关规定,强化了过程学习的要求,严格了试读的条件。同时,根据教育部对转专业、转学的有关规定,修订了转专业、转学的有关条款。现将修订后的《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部门、各单位要利用本次修订机会,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特别是要采取切实的宣传教育措施,保证2006级及以后入学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并理解《规定》的内容,提高对《规定》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作用。

特此通知。

安徽师范大学 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为加强教学管理,维护教学秩序,适应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及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 按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经我校正式录取的新生,应持录取通知书和本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并附有关证明向所属学院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学校按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无论何时,一经查实,即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者,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第三条 新生在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证明短期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允许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应在一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回家治疗,其医疗费用自理。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的待遇;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向学校提出入学申请,经学校指定医院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取得学籍,由学校酌情安排在同年级或下年级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习。复查不合格或逾期未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 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一经核实,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 已取得学籍的学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准时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缴齐本学年应缴费用,缴费之后方准予注册。只有注册者,方可取得在校学习的资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它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因故不能如期到校注册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未经请假逾期两周未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第六条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可以为三至六年。

第二章 考勤与纪律

第七条 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和学校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生上课、实习、军训、社会调查等可采用多种方式实行考勤。考勤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并定期将考勤结果报开课学院和学生所在学院备查。

第八条 因故不能参加校内外学习活动的学生,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凡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以旷课论处。

学生请假应事先提出书面申请,因病请假须附医院证明。请假在三天以内的由辅导员审批,并报学院备案(在校外实习期间由带队老师审批);三天以上、一周以内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审批;一周以上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签署意见,报教务处审批。确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请假手续者,可委托他人在三天内将有关手续补齐。学生一律不得事后补假。

学生请假期满,应及时办理销假手续。如请假期满仍不能返校者,应按照上述规定办理续假手续。

第九条 学生旷课时数按下列规定计算:

旷课一天,按六学时计算;每天授课时数超过六学时的,按课程表上实际上课时数计算。教学实践环节每天按旷课六学时计算,学校安排的有关活动每天按旷课四学时计算。对旷课的学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三章 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条 为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合理安排学习进程,每学期学生应修课程一般不得少于20学分(毕业当年除外)。

第十一条 学生所修的课程及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均须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及格,获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及格,不能获得学分,根据课程类别应予重修(重考)或改选其他课程,重修(重考)课程的成绩按其实际成绩记载,并注明“重修(重考)”字样。

第十二条 课程按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课程与考查课程两种。学生学期课程成绩(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等按一定比例综合算出,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60%。对分几个学期教学、考核的课程,每学期按一门课程计算成绩和学分。

第十三条 成绩的评定,可分别采用百分制、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或二级制(合格、不合格)记分,也可按国际通用惯例五级(A、B、C、D、F)折算记载,D以上为合格,即获学分。学期考核结束后,各学院按照成绩考核与绩点测算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指标。

1.考核成绩与绩点的关系

五级制、二级制换算成百分制时,取中间值,优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及格=65分,合格=75分。

2.学分绩点与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将某一门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考核后所得成绩的对应绩点,再乘以该课程的权重系数,即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以学生所修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课程的总学分数,即可得该生平均学分绩点。

课程学分绩点=课程考核成绩绩点×课程权重系数×课程学分

Σ课程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Σ课程学分

按学期结算的为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入学后不分学期累计结算的为累计平均学分绩点。

第十四条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后,由任课教师录入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同时将一份纸质成绩单签名后送交开课学院留存。已评阅的试卷不发给学生,由任课教师交给教师本人所在学院,以便保存备查。学生可自行上网查看本人成绩,如对评分有疑异,应及时向课程的教学实施学院提出书面报告,经同意后由学院代为查阅,学生本人不得找教师查阅试卷。第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根据其质量、答辩情况评定成绩。

第十六条 一学期内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任课教师应不准其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成绩登记时,以零分记载,并注明“无故缺课”字样。

第十七条 考试作弊或旷考的学生,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成绩登记时,注明“作弊”或“旷考”字样。

第十八条 体育课成绩应由任课教师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对身患疾病或因生理原因不能正常上体育实践课者,教师可依据医院证明,为其安排适当的健身活动,并应要求学生参加体育理论课的学习,认真参加锻炼且体育理论课考核合格的,可视为体育课及格。

第四章 自修、免修、重修(重考)、缓考 第十九条 学业优良、自学能力强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申请自修部分课程。

自修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生所在学院审核,开课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

凡经批准,自修某门课程应按时交作业、做实验、参加考试,成绩及格,即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的自修课程不属此范围,学生可自行选修,按规定方式进行考核。第二十条 下列课程不得申请自修:

1.思想政治理论课(重修除外)、公共体育课、实验课等;

2.必修的实践环节如:军事训练、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第二十一条 转专业等情况下,学生已取得某一门课程学分,经任课教师、相关学院审核,可以替代另一门课程时,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该课程。

第二十二条

1.必修课程(不含实验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可以选择重考或重修获得该课程学分。重考以一次为限,重考未通过者必须参加重修。实验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必须进行重修。

无故缺考(旷考)、无故缺课导致无资格参加某门课程考试或课程期终考试成绩低于40分(不含40分)的学生,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重考,必须重修。

2.重考一般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后三周内进行(毕业学期未通过的必修课程可在毕业前安排重考)。选择重考的学生须在开学后的5天内(从第一天上课起计算),向所考课程的开课学院提交重考课程的报名申请,逾期不报者,视为自动放弃此次重考机会。

3.选择重修的学生,在每学期第三轮选课时间进行重修课程的选课。4.重考或重修仍不及格的学生可在下一该课程开课时继续选择重修。课程因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而发生变动时,由开课单位认定替代课程重修或单独组织重考。

第二十三条 不及格的选修课程,可以重修,也可改选其它课程。学生不得重修已合格的课程。

第二十四条 学生原则上不允许缓考,若有特殊情况,须持有关证明向所在学院提出缓考申请,所在学院和开课学院均同意,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缓考。缓考一般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

第五章 辅 修

第二十五条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满一年,已修学分总数不低于40学分,主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全部及格且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0的,可申请辅修另一专业。具体细则详见《安徽师范大学本科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

第六章 转专业与转学

第二十六条 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考核方式转专业,具体规定按照《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校内转专业暂行办法》实行。

第二十七条 学生入学后,有以下特殊情况的,也可提出转专业、转学申请。

1.个别学生入学后发现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或其它学校有关专业学习的; 2.经学校有关部门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或转学则无法继续学习的;

3.少数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有高水平论文、学术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证明),转专业更能发挥其特长的。

第二十八条 学生转专业、转学的审批及手续,按下列原则及办法办理:

1.转专业的学生,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有关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经分管校长批准,方可办理转专业手续。

2.省内转学,由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及教务处审查并经转入学校同意后,报省教育厅批准,可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须经双方学校及所在省教育厅同意和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转学材料的审查,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因患病转学的,应提供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的原始病历;

(2)如“确有特殊困难”转学,应提交足以说明情况的材料;

(3)除确因特殊困难外,转出与转入学校不得在同一城市。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校期间转专业或转学只能进行一次。转专业、转学后,修满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考核方式转专业后,学生在原专业已获学分数自动带入转入专业,视作转入专业已修学分数。

因特殊情况转专业、转学者,在原专业所修课程要求高于或等同于转入专业有关课程的,原所修学分可替代转入专业相应课程的学分;其他课程学分算作转入专业的选修学分。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转专业、转学: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第五学期开学以后申请的;

3.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4.高考分数低于拟转入专业当年最低录取分数的; 5.作试读或退学处理的;

6.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7.无正当理由的。

第七章 休学与复学

第三十一条 学生在校期间因病因事不能在校学习的,可申请休学。休学不记入学习期限,休学次数以两次为限,累计不得超过两年。第三十二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1.学生患病经医院确定,认为需较长时间治疗休养者(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必须休学);

2.根据考勤,一学期因请假缺课超过该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者;

3.因某种特殊原因,本人申请经批准或学校认为必须休学者。

第三十三条 休学的手续及有关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学生休学由本人申请,附有关证明材料,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

2.休学学生户口可不迁出学校。

3.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休学期间的管理责任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负责。

4.学生在休学期间必须离校,不保留其宿舍床位,不得擅自来校上课、参加考试,若参加考试,成绩无效。

第三十四条 学生在休学前所修学分仍然有效。第三十五条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允许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保留学籍前所修学分仍然有效。

第三十六条 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1.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应经医院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2.学生休学期满后,应提前一周持有关证明,经学院签署意见,教务处核准后依照复学前该生修课情况编入原专业相应年级学习,如无原专业的可编入相近专业。不按期复学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3.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一经核实,取消其复学资格,同时取消其学籍。

4.学生复学时,缴费的项目和额度,按复学就读年级的专业标准缴纳,不得减免。

第八章 试读与退学

第三十七条 试读

1.从学生入学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结束时,学生必修课程累计获得的学分,未达到本专业已开设必修课程总学分的75%,将予以试读一年。

2.试读学生必须异动学籍,编入其所在年级、专业的下一年级、专业学习。试读时间计入在校学习年限。试读期间应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3.从学生入学后第五学期开始,每学年开学后三周内,由各学院对学生上一学年修读的必修课程所获学分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经学生书面确认后,对于符合本条第一款情况的学生上报教务处教务管理中心并办理试读手续。对于申请参加开学初重考的学生,试读手续可延长一周办理。4.学生在试读期间首先应修完过去没有完成的必修课程学习任务,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修读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其他选修课程学习任务。

第三十八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 1.试读结束仍未达到本专业已开设必修课程总学分75%的,予以退学;

2.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超过六年者;

3.休学期满未办理复学手续或复查不合格不准复学者; 4.经医院确诊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者;

5.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6.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7.本人申请退学的。

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第三十九条 学生退学的善后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退学和因各种原因处理离校的学生,户籍关系返回家庭户口所在地,学校不负责解决退学学生的安臵问题。

2.因患精神病、意外致残等疾病而退学者,由家长或监护人负责领回。3.退学学生发给退学证明,若学满二学期以上,所修得学分累计达到24学分的,发给肄业证书。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的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和退学证明。

4.退学学生应于退学证明下达后一周内办清离校手续。逾期不办的,由学校有关部门将户籍关系转出。

第四十条 取消学籍或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

第九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四十一条 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鉴定合格,修完注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环节,成绩合格,获得规定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注册专业毕业证书。经批准辅修另一专业的学生,其证书发放按《安徽师范大学本科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原则上要求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修完学业,凡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无法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分)的学生,可申请延长学习时间,但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学习期限。要求延长学习时间的学生,须由本人申请,学院审核,教务处批准。延长学习时间者,需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在延长期内,学生不享受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或待遇。需要延长学习时间而未申请者,按永久性结业处理。

第四十三条 学生提前达到毕业要求者,由本人申请,学院同意,教务处批准,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提前毕业。第四十四条 学校在对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核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结业处理。

1.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环节,但未获得各类课程规定学分或总学分,从而未达到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

2.达到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但受留校察看处分,毕业时尚未解除。

第四十五条 学生结业的善后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因各种原因在正常学习期间内无法安排重修而导致结业的学生,学校将在第八学期安排一次重考,重考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书。

2.因留校察看而结业的学生,结业后一年确有悔改表现或显著进步的,由用人单位作出鉴定,经原学院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可换发毕业证书,换发时间为每年六月份。

第四十六条 学生因故不能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但已学满二学期以上,所修得学分累计达到24学分的,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七条 无学籍的学生不发给任何形式的毕业、结业、肄业证书。

第四十八条 毕业、结业和肄业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章 学 位

第四十九条 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经审查准予毕业的本科生,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我校有关规定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由教务处提名,经学校学士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具体按照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规定适用于2006年秋季及其以后入学的普通本科生,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关于2012年接收外校普通本科生辅修学习的通知

关于2012年接收外校普通本科生辅修学习的通知

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经学校研究,我校接收湖北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籍本科生来我校辅修学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对象和条件:

1、招收对象:湖北省普通高校2010、2011级全日制在籍普通本科学生。

2、招收条件:经主修专业学校同意,思想品德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好学,主修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良好,学有余力,所申请的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要有一定的跨度,具备一定的辅修专业的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和英语)。

二、招收专业及所属学科门类

招收专业: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法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

以上专业录取人数达30人以上开设此专业。

三、报名材料、地点、时间及考核办法

报名材料:

1.证明材料。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学籍证明、在校期间成绩单、高考录取名册复印件、身份证和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2.网上下载并填写《跨校修读湖北大学双学位、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报名申请表》(以下简称“报名申请表”)。

报名地点:湖北大学教务处信息管理办公室(综合楼三楼308室)。

报名时间:2012年5月8日。

考核时间及办法:5月16-20日,由我校各承办学院组织考核,具体情况见《.2012年湖北大学跨校辅修招生信息一览表》(附件1)。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仅需提供报名申请表,5月7日前到知行学院教务处报名。5月9日知行学院教务处将同意申请的学生名单汇总表及学生申请表报本部教务处信息办。

四、教学安排

1.学位辅修的课程由该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总学分为50-60学分,修读年限为二年,全部课堂教学分四个学期安排(会计学修读年限为三年,仅招2011级学生)。

2.单独办班,双休日上课。

五、学籍、成绩管理及学位授予

经审查,符合条件参加学位辅修学习的学生,学籍由主修学校负责管理,其第二学位专业成绩由我校负责管理。学业结束,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且主修专业获学士学位,我校将授予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其《第二专业及双学士学位专业学业成绩表》归入主修专业学校学生本人档案。

六、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按每学分150元标准收取,学费一次交清。

七、有关说明 双学位辅修是指所获第二学位专业与第一学位专业跨学科门类(学科门类: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等)。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辅修是指所获第二学位与主修专业同属一个学科门类的二个不同专业。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尹老师

联系电话:88661453

附件

1.2012年湖北大学跨校辅修招生信息一览表

2.跨校修读湖北大学双学位、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报名申请表

第四篇:曲阜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学分制管理规定

曲阜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学分制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和《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鲁教高字„2013‟14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学分制,是指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和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达到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主要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规定自2014级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开始实施,之前各年级在校生的教学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 课程与学分

第四条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一)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和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必修课。

(二)选修课:是指为反映专业培养方向和我校培养特色,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根据学生本人意愿选择修读的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和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选修课。

第五条 各教学单位应当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开设数量充足的课程供学生修读,同时建设网络课程并实施教学。必修课应当逐步实现每门课程由2名以上教师同时开课讲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段和授课教师;选修课应当数量丰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修课程。

第六条 与有关高校合作建设可跨校修读的课程,并进行学分互认。允许学生根据校际学分互认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学分(成绩)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第七条 学分是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每门课程学分的计算以该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原则上理论课16—18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技能课36学时计1学分;教育(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类课程,一般每周为1学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通过答辩记8学分。

第八条 学院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以基本修业年限计算,一般每学年40学分。第九条 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获取创新学分或奖励学分。创新学分与奖励学分可以替代任选课学分。

第二章 修业年限

第十条 以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参考,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提前或者延期毕业。本科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提前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但一般只能比基本修业年限提前1年;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未能修满培养计划规定学分的,可以延长修业时间,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

第十一条 因生病、家庭经济状况或创业等原因不能连续完成学业的,可以实行间修制,允许中断学习,保留学籍。每次中断学习时间,一般以1年为限,累计中断次数不得超过2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年限不得超过第十条规定的时间。

第四章 选课、重修、免修、免听

第十二条 选课:实行缴费注册选课制度,学生在交纳学费办理注册手续后,才能取得选课资格。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进度和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公布的开课计划,跨学期、跨专业、跨年(班)级、跨学校选课。

第十三条 实行学业导师制度,每40名左右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导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负责指导学生选课。选课时首先保证必修课的修课,有先修后续关系的课程应先选先修课,每学期选课最多不得超过30学分。

第十四条 重修:实行重修制度,取消留级、降级制度,学生课程考核不合格,或考核合格但对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修。

第十五条 免修:实行免修制度,已经修读过或通过自学等途径确已掌握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学校按照课程免修标准对免修课程进行免修考核,免修考核的形式及难度与正常考核一致,通过免修考核的课程可以办理免修手续并获得该课程学分。免修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课程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选修课、包含实验环节的课程、独立实验课、军训及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不得免修。

第十六条 免听:对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经批准可以免听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内容,重修课程如果与其他正在修读的课程上课时间冲突,经批准也可以办理免听手续。获准免听的课程仍需完成课程的作业、测验、实践教学环节,并参加课程正常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该课程学分。不得免修的课程不得免听。

第十七条 学生因身体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经医院证明不宜上体育课者,可免予跟班上课,但应参加体育保健课的学习及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第十八条 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免修或免听课程一般不超过6学分。

第五章 课程考核、学分绩点、成绩记载

第十九条 考核: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均应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可获得该课程学分。课程考核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提交论文(报告)等不同方式进行。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考试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考查一般采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记分。考核结果应包含平时作业、测验、实验等成绩,注重学习过程管理。

第二十条 补考: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提供一次免费补考机会,补考形式及难度与正常考核一致。补考仍不合格的,必修课应重修,选修课可重修或另选。重修课程随重修时所听课的班级参加考核。已满足毕业要求的也可放弃考核不合格的选修课。

第二十一条 缓考:学生因公、因病、因同时修读的不同课程考核时间冲突或因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不能参加课程正常考核,经批准可办理缓考手续。缓考与补考同时进行,形式及难度与正常考核一致。

第二十二条 旷考:学生无故不参加课程正常考核视为旷考,旷考学生不得参加所旷考课程的补考或缓考,应当进行重修。

第二十三条 学分绩点: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质量用学分绩点表示,学分绩点反映了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平均学分绩点可用作对学生进行排名、奖励、评价和推荐选拔的依据。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课程绩点(以课程成绩百分制计算):课程绩点=(课程成绩÷10)-5 课程成绩不足60分的,课程绩点为0;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的,课程绩点分别为:4.5、3.5、2.5、1.5、0。

(二)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课程绩点×课程学分数

(三)平均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符合条件的课程学分绩点之和÷相同条件的课程学分之和平均学分绩点计算的课程范围由教务处规定,计算结果用于评价同一时段内同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

第二十四条 旷考和补考不合格的课程,课程绩点为0;补考合格的课程,无论成绩高低,课程绩点为1;重修、缓考和免修的课程,按照第二十三条的方法如实计算课程绩点。

第二十五条 成绩记载:学生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多次重修的课程按最好成绩记载(注明“重修”字样),课程学分数不变。

第六章 双学位与辅修第二专业

第二十六条 我校所有专业都具有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教育资格,各教学单位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修读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提供教学条件。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教育的教学管理纳入学校综合教务系统统一管理,以准确记录课程学分,确保修读质量。

第二十七条 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培养要求,详见具体管理细则。

第二十八条 修读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不再另行延长学习时间,其学习年限执行第十条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为帮助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完成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的应修学分,学校在暑假安排第三学期(或虚拟第三学期),开设一定的课程。

第七章 毕业与结业

第三十条 毕业: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含允许延长的学习时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学位委员会批准,颁发学位证书。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经学校同意,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提前毕业;落实就业单位的,可予以办理就业手续。

第三十一条 结业: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继续修读达到毕业要求的,可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换发日期填写。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中未涉及的学生管理事项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曲阜师范大学学则(试行)》(校字[2005]120号)执行。

第三十三条 自2014级新生起,实施按学分制收费。学费分为专业注册费和选课费。专业注册费根据省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按学年收取;选课费按学期选课学分收取。

第三十四条 学校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配套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校字2013-184号文

第五篇:关于本科生开设修读辅修专业的通知

湖师院教字„2011‟61号

关于2011年辅修制开设专业及学生修读的通知

各下属学院: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湖州师范学院本科生辅修制管理办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设学院及专业名称

1.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2.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广告学

3.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

4.社会发展学院:行政管理

二、修读对象2009、2010级本科学生

三、报名时间及程序

1.学生辅修报名时间为9月9日至9月18日。

2.学生向本人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湖州师范学院修读辅修专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一式两份(表格请在教务处网页下载专区教务管理栏目下载),经所在学院审核同意后,将《申请表》交开办辅修制学院。

3.开办辅修制教学的学院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确定开课的辅

修专业及班级,把审批后的《申请表》送交学生所在学院一份备案,根据审批结果确定学生名单并通知学生,9月24日正式开课。

四、具体要求

1.开设辅修制教学的学院要在学生中进行招生宣传,讲明学生辅修制教学的有关政策、规定与要求。分阶段组织教学,先进行辅修专业主要课程班教学,课程班结束后,根据学习情况再进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教学工作。

2.学生所在学院负责报名学生的资格审查工作。

3.开办辅修制教学的学院请于9月30日前将《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修读辅修专业汇总表》(表格请在教务处网页下载专区教务管理栏目下载)报教务处备案。

4.学生统一使用校园一卡通缴纳所修读课程的学分学费,每学分75元。申请辅修的学生正式办理缴费手续后,开办辅修制的学院方可安排听课。

附件:关于辅修制中“双专业、双学位”教学与管理的说明

二〇一一年九月九日

主题词:教学△辅修修读 通知

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2011年9月9日印发

附件

关于辅修制中“双专业、双学位”教学与管理的说明

一、双学位与第二学士学位的区别

1.双学位(辅修学位)

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全部要求后同时获得另一学科的学士学位。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它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一定学分,且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经学校核准、授予辅修专业的学士学位。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是一种分层次的教育,根据所修学分要求的不同,可分别授予“辅修系列课程证书”、“辅修专业证书”和“辅修学士学位证书”。

2.第二学士学位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急需一批跨学科高层次的特殊专业的人才,国家教育部委托国内若干所重点大学,开设了第二学士学位的新兴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也招收少量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均须本人自愿,在职人员报考要经本单位批准,并经过必要的资格审查与入学考试、考核,择优录取。

3.两者的区别

(1)审批权限不同:双学位由学校自己制定批准;第二学士学位需要教育部审批。只有教育部批准设置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高等学校才有权颁发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目前,部分社会各用人单位不承认双专业、双学位证书,引起一些学生的误解,甚至与学校发生矛盾与纠纷。

(2)发证不同。辅修专业证的发放,省内大部分高校采用自制并单发辅修专业证书及辅修学位证书的做法;而第二学士学位是颁发教育部统一规格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由于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在其毕业生信息资源库中可查到。辅修专业教育是学校实行的,辅修专业证书、辅修学位证书的编号,是各高校自编的,在国家教育部没有备案,因而,在教育部毕业生注册信息资源库中查不到。

(3)毕业待遇规定不同。国家对双学位毕业生没有明确的毕业待遇规定;而国家

对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规定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

二、开展辅修教学的目的“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是高校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从国家相关政策待遇的角度来说,第二学士学位较为有利。但由于第二学士学位招收对象的限制,在校大学生无法参加,且一般为脱产学习,培养成本高。而“双学位”教学使在校大学生可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提升自身素质,拓展知识和专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对具备条件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提升自身素质的学习机会。而且根据“双学位”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时间和精力情况及就业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层次进行学习。

三、关于我校辅修制规定的解释

我校开办的辅修教学不是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在校学生只能参加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按照《湖州师范学院本科生辅修制管理办法》执行,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1.学生在获得主修专业的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的前提下,如果辅修修满双专业教学所规定的学分,可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辅修修满双学位教学所规定的学分、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可颁发辅修学士学位证书;如果未修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所规定的学分,则不得颁发辅修专业证书和辅修学位证书,但可由学校发给学生写实性辅修证明(学分达到20学分以上者,学校颁发“辅修系列课程证书”)。

2.辅修教学的双专业、双学位证书,辅修课程证书、辅修专业证书、辅修学位证书采取单独制证、打印(样本模板已下发),将和主修专业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同时发放,今后,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辅修证书的发放出台新的规定、要求时,学校将及时调整执行。

3.开展辅修教学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要稳妥推进,实行学院申报的办法审批。为确保辅修教学质量,保证辅修学生的权益,同时依据辅修教学本身分层次的特点,实行辅修系列课程、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分阶段进行,学校将对每一阶段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学院一定要给学生讲清相关政策、规定。开课后要加强日常管理,注重教学质量,确保辅修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下载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