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2011年10月27日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国家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张少春
(2011年10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与21个省和自治区,以及6个中央企业签署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标志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向莅临签字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财政部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会同国土资源部从2010年设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2010-2011两年共安排81亿元,支持了1000多个项目。通过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盘活了一批资源储量,延长了矿山企业服务年限,提高了我国矿山企业综合利用水平。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创新思路,由支持单个项目或矿井改为集中连片,即确定了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示范效果显著而积极性又高的矿山企业,中央财政给予重点投入,支持其建设成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并力争从以下方面取得成效:一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一批综合利用标准和规范;二是盘活资源储量,显著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三是提高整体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促进绿色矿业发展。
今年两部确定了山东胜利油田低渗油藏综合利用等40个示范基地,中央财政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资金200亿元。与过去支持单个项目的做法比较,集中体现中央财政办大事原则,资金支持力度大,滚动支持容易出成效,中央与地方或企业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好考核。为此,我提几点建议或要求:
第一,加快进度。目前,中央财政已将2011年示范基地建设资金40亿元下达,请各省和中央企业要管好、用好示范资金,认真落实协议要求,督促示范基地依托企业按照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工作进度。
第二,务求实效。两部已对各示范基地编制的规划大纲进行了审查,各基地依托企业要结合两部审查意见,对规划进一步充实完善,并按照协议确定的考核目标,以及规划确定的时间进度,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基地建设早见成效。
第三,严格奖惩。各省及中央企业是示范基地的责任主体,要对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追踪问效,加强监督管理。两部将密切关注示范基地建设的进展和效果,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监督检查。根据各省或中央企业实施效果给予必要奖惩,好的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否则调整或停止支持。
第四,协调配合。各省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对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认真部署,落实责任。要抓好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尽快拨付资金,同时严格资金分配和使用监管,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领导,同志们,当前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现在启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扎实工作、严格管理,共同推进这项事业稳步开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做出贡献!最后,祝今天的启动仪式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一事一议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工作视频会议材料之一
总结新经验 明确新任务
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财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 2011年3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系统总结三年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安排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奖补工作。过一会儿,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三年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为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的部署,2008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在黑龙江、云南、河北三省进行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试点扩大到17个省份,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27个省份。三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衷心拥护。
(一)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前提,重点建设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村内民生项目。试点三年来,全国共建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63万个,修建村内道路97.21万公里,修建村内水渠26.11万公里,新建村内垃圾收集点6.47万个,公共厕所1.6万座,绿化植树7451万株,修缮村内公共活动场所900多万平方米。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浙江、江苏等地通过一事一议奖补建起一批水乡生态村、田园生活体验村、创意工艺村,搞起了“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农民喝上干净水,住上整洁房,走上平坦道,迈上致富路。
(二)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构建了“政府资金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破解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试点三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47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15.17亿元。在财政奖补资金投入中,约有50%用于修建村内道路,25%用于建设和维护小型水利设施,15%用于改善村内环境卫生,10%用于修缮村级公共场地和设施。财政奖补资金共带动村级公益事业总投入1800多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支农资金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调动了农民建设家园积极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权利,“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激发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掀起了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高潮,人人议项目,户户上工地,村村比建设。江苏、甘肃、贵州等地许多村
民在项目建设中拿着自家的尺子,测量修建村内道路的水泥厚度,端着饭碗在工地上监督工程实施质量。湖南、陕西等地一些农村老艺人亲眼看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解决了通组路和吃水难的问题,自编“三句半”和信天游,感谢党的好政策。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搭建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平台,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得到实惠,干部得到锻炼,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在农村形象日益提升。贵州省许多青年农民在议事中,提高了对党和政府的认识,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安徽等地在试点中探索出“支部领导、群众主导”的村级治理新模式,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得到群众认可,试点以来没有收到一封举报信,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三年试点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按照基层干部便于组织、农民乐于参加的原则,创造灵活多样的议事形式。对外出务工较多的村,平时通过电话征求意见,春节前后回乡期间开展议事和建设;对居住分散的村,以受益的自然村或居民点为单位开展议事;对一事一议项目投资额较大的村,采取一次议事、分年实施的办法,有效解决事难议、决难行的问题。
二是坚持以农民自建自管为基础,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确定,实行民主决策,尊重农民的自主权;项目实施实行民主管理,尊重农民的参
与权;项目管护实行民主商议,尊重农民的监督权。农民的事,农民自己说了算,真正成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
三是坚持以农民普遍受益为目标,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在组织实施上,强化县级具体组织、乡镇具体协调、村组具体落实的责任,省(部)重在督促检查、指导考核,调动县级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在奖补方式上,既可以是货币补助,也可通过政府采购,给予水泥、钢材等实物补助,既可以按农民筹资投劳额的一定比例奖补,也可按受益人口定额奖补。在资金项目管理上,先预拨后清算,县乡基层加强监管。筹资筹劳进行登记,项目建设实施监理,项目竣工开展验收,项目结算需要报账,项目建成落实管护。
四是坚持以一事一议奖补机制为平台,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政策体系。适应城镇化加快发展趋势,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农民意愿为前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粘合剂”、“催化剂”作用,整合涉农专项资金,集中进行城乡结合部村镇公益设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突出解决“瓶颈”问题,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事一议奖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财政奖补覆盖面不够大,奖补范围与农民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政府的奖补比例较低,奖补机制的平台作用发挥不够;乡村建设规划不到位,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个别地方一事一议操作程序不规范,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等。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任务,大力抓好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一项持久有效的惠民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研究农村新情况,结合推进“十二五”规划,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平台,加强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更大惠农效果。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幅增加奖补资金规模,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这既是中央领导同志对前一阶段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今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国内和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有效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胀压力,需要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效用,大力改善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有效提供农产品供给。为适应扩大内需战略,要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水泥、建材等工业品销售,扩大农村市场,拉动国内需求;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畅通农产品运输和销售,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为适应“十二五”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需要,满足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推
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民。为适应城乡结构深入变化,农村各种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利益诉求多种多样,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的新情况,要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实行“政府引导、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社会支持”,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新路子。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各级财政奖补资金五年累计达到2500亿元以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全国所有的行政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人居环境有较大改观,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有较大进展。
2011年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推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至关重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扩大奖补覆盖面,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奖补制度,加强政策监管,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稳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今年起,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4个省份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纳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中央财政奖补范围,这些省市和垦区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政策规定,抓
紧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具体实施方案,报工作小组批复后实施。
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2011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奖补工作的重要保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既关系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各地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省一级要对本省(区、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负责,强化政策措施,搞好对县一级的分类指导、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责任,健全职能机构,充实干部队伍,切实做到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组织验收。乡村基层干部要饱含对农民农村的深厚感情,进村入户,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组织农民议好项目,搞好建设,并将结果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努力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各级农村综改办要与农业、水利、林业、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一事一议奖补工作。
(二)加强规划指导,积极稳妥推进一事一议奖补工作。规划先行是搞好奖补工作的重要前提。先规划、后建设是《城乡规划法》的基本要求。做好规划,有利于考虑农村环境资源的生态
承载力,科学有效地配臵公共资源,建设宜居家园,符合村民的长远利益。各地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区域特色,制订辖区内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十二五”规划。发挥县级指导协调作用,做好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根据规划方案和群众意愿建立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库,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实行动态管理。优先选择群众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项目,优先考虑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奖补项目,优先考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紧缺项目。将林(垦)区作业道路、防火带建设等类似于村级公益事业的项目纳入财政奖补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
(三)完善奖补制度,提高奖补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奖补制度是做好奖补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分配管理办法。中央财政要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政策透明、操作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修改完善现行奖补办法。推广奖补资金专账管理、项目报账制、公示制、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制和项目竣工验收制,提高财政奖补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其次,要制定财政奖补工作操作指南。各省份要本着规范管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制定统一的财政奖补工作操作指南,既统一指导、加强监管,又有利于发挥县乡贴近农村、熟悉基层的优势,保障奖补政策透明、阳光运行、资金安全、群众满意。第三,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激励机制。各省份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考评,对奖补工作开展好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对奖补工作不得力、效果不佳的地区,及时进行督导警示,保证奖补工作均衡发展。
(四)加大政府投入,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引导作用,是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关键环节。中央财政2011年预算安排奖补资金160亿元,部分奖补资金已提前拨付到地方,并将根据各地预算执行情况,按程序适当增拨奖补资金。地方各级财政要及早安排本级奖补资金,把中央和本级奖补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从2011年起,努力将政府对农民筹资筹劳的奖补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中央财政占政府奖补资金的比例提高到40%,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积极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引导企业和社会捐资赞助,努力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奖补资金使用绩效。规范管理是搞好奖补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按照全国人大关于加快预算执行的要求,各地每年年初就要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启动项目建设,狠抓预算执行进度,及时把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拨付到县乡,兑现到具体建设项目,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地要明确专人,建立健全责任制,定期输入信息,更新基础数据,汇总工作成果,加强动态监控,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三是,要建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管护机制。对已建成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护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费用,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四是,要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监督检查。坚持村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 的原则,合理确定筹资筹劳标准,防止截留挪用筹资筹劳资金和奖补资金,防止违规加重农民负担。
(六)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构建平台、整合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村庄合并建社区已成发展趋势,享受城里人同等待遇成为农村老百姓的普遍期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多种实现形式。要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平台,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小城镇、农村新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农村水利道路、生态环保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农村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结合,按照“来源不变、权限不变、分别管理、各记其功”的原则,推进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做到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推动城镇化、农村新社区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从空间布局上完善城乡统筹的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志们,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焕发激情,开拓创新。
第三篇: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一事一议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总结新经验 明确新任务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点击:01112
全国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工作视频会议材料之一
总结新经验 明确新任务
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财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 2011年3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系统总结三年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安排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奖补工作。过一会儿,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三年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为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的部署,2008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在黑龙江、云南、河北三省进行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试点扩大到17个省份,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27个省份。三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基层
干部和农民群众衷心拥护。
(一)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前提,重点建设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村内民生项目。试点三年来,全国共建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63万个,修建村内道路97.21万公里,修建村内水渠26.11万公里,新建村内垃圾收集点6.47万个,公共厕所1.6万座,绿化植树7451万株,修缮村内公共活动场所900多万平方米。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浙江、江苏等地通过一事一议奖补建起一批水乡生态村、田园生活体验村、创意工艺村,搞起了“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农民喝上干净水,住上整洁房,走上平坦道,迈上致富路。
(二)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构建了“政府资金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破解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试点三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47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15.17亿元。在财政奖补资金投入中,约有50%用于修建村内道路,25%用于建设和维护小型水利设施,15%用于改善村内环境卫生,10%用于修缮村级公共场地和设施。财政奖补资金共带动村级公益事业总投入1800多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支农资金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调动了农民建设家园积极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权利,“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激发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掀起了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高潮,人人议项目,户户上工地,村村比建设。江苏、甘肃、贵州等地许多村民在项目建设中拿着自家的尺子,测量修建村内道路的水泥厚度,端着饭碗在工地上监督工程实施质量。湖南、陕西等地一些农村老艺人亲眼看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解决了通组路和吃水难的问题,自编“三句半”和信天游,感谢党的好政策。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搭建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平台,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得到实惠,干部得到锻炼,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在农村形象日益提升。贵州省许多青年农民在议事中,提高了对党和政府的认识,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安徽等地在试点中探索出“支部领导、群众主导”的村级治理新模式,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得到群众认可,试点以来没有收到一封举报信,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三年试点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按照基层干部便于组织、农民乐于参加的原则,创造灵活多样的议事形式。对外出务工较多的村,平时通过电话征求意见,春节前后回乡期间开展议事和建设;对居住分散的村,以受益的自然村或居民点为单位开展议事;对一事一议项目投资额较大的村,采取一次议事、分年实施的办法,有效解决事难议、决难行的问题。
二是坚持以农民自建自管为基础,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确定,实行民主决策,尊重农民的自主权;项目实施实行民主管理,尊重农民的参与权;项目管护实行民主商议,尊重农民的监督权。农民的事,农民自己说了算,真正成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
三是坚持以农民普遍受益为目标,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在组织实施上,强化县级具体组织、乡镇具体协调、村组具体落实的责任,省(部)重在督促检查、指导考核,调动县级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在奖补方式上,既可以是货币补助,也可通过政府采购,给予水泥、钢材等实物补助,既可以按农民筹资投劳额的一定比例奖补,也可按受益人口定额奖补。在资金项目管理上,先预拨后清算,县乡基层加强监管。筹资筹劳进行登记,项目建设实施监理,项目竣工开展验收,项目结算需要报账,项目建成落实管护。
四是坚持以一事一议奖补机制为平台,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政策体系。适应城镇化加快发展趋势,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农民意愿为前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粘合剂”、“催化剂”作用,整合涉农专项资金,集中进行城乡结合部村镇公益设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突出解决“瓶颈”问题,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事一议奖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财政奖补覆盖面不够大,奖补范围与农民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政府的奖补比例较低,奖补机制的平台作用
发挥不够;乡村建设规划不到位,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个别地方一事一议操作程序不规范,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等。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任务,大力抓好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一项持久有效的惠民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研究农村新情况,结合推进“十二五”规划,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平台,加强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更大惠农效果。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幅增加奖补资金规模,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这既是中央领导同志对前一阶段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今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国内和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有效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胀压力,需要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效用,大力改善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有效提供农产品供给。为适应扩大内需战略,要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
奖补作用,推动水泥、建材等工业品销售,扩大农村市场,拉动国内需求;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畅通农产品运输和销售,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为适应“十二五”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需要,满足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民。为适应城乡结构深入变化,农村各种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利益诉求多种多样,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的新情况,要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实行“政府引导、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社会支持”,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新路子。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各级财政奖补资金五年累计达到2500亿元以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全国所有的行政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人居环境有较大改观,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有较大进展。
2011年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推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至关重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扩大奖补覆盖面,加大
财政投入,完善奖补制度,加强政策监管,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稳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今年起,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4个省份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纳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中央财政奖补范围,这些省市和垦区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政策规定,抓紧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具体实施方案,报工作小组批复后实施。
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2011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奖补工作的重要保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既关系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各地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省一级要对本省(区、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负责,强化政策措施,搞好对县一级的分类指导、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责任,健全职能机构,充实干部队伍,切实做到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组织验收。乡村基层干部要饱含对农民农村的深厚感情,进村入户,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组织农民议好项目,搞好建设,并将结果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努力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各级农村综改办要与农
业、水利、林业、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一事一议奖补工作。
(二)加强规划指导,积极稳妥推进一事一议奖补工作。规划先行是搞好奖补工作的重要前提。先规划、后建设是《城乡规划法》的基本要求。做好规划,有利于考虑农村环境资源的生态承载力,科学有效地配臵公共资源,建设宜居家园,符合村民的长远利益。各地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区域特色,制订辖区内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十二五”规划。发挥县级指导协调作用,做好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根据规划方案和群众意愿建立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库,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实行动态管理。优先选择群众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项目,优先考虑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奖补项目,优先考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紧缺项目。将林(垦)区作业道路、防火带建设等类似于村级公益事业的项目纳入财政奖补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
(三)完善奖补制度,提高奖补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奖补制度是做好奖补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分配管理办法。中央财政要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政策透明、操作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修改完善现行奖补办法。推广奖补资金专账管理、项目报账制、公示制、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制和项目竣工验收制,提高财政奖补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其次,要制定财政奖补工作操作指南。各省份要本着规范管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制定统一的财政奖补工作操作指南,既统一指导、加强监管,又有利于发挥
县乡贴近农村、熟悉基层的优势,保障奖补政策透明、阳光运行、资金安全、群众满意。第三,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激励机制。各省份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考评,对奖补工作开展好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对奖补工作不得力、效果不佳的地区,及时进行督导警示,保证奖补工作均衡发展。
(四)加大政府投入,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引导作用,是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关键环节。中央财政2011年预算安排奖补资金160亿元,部分奖补资金已提前拨付到地方,并将根据各地预算执行情况,按程序适当增拨奖补资金。地方各级财政要及早安排本级奖补资金,把中央和本级奖补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从2011年起,努力将政府对农民筹资筹劳的奖补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中央财政占政府奖补资金的比例提高到40%,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积极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引导企业和社会捐资赞助,努力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奖补资金使用绩效。规范管理是搞好奖补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按照全国人大关于加快预算执行的要求,各地每年年初就要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启动项目建设,狠抓预算执行进度,及时把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拨付到县乡,兑现到具体建设项目,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
益。二是,要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地要明确专人,建立健全责任制,定期输入信息,更新基础数据,汇总工作成果,加强动态监控,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三是,要建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管护机制。对已建成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护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费用,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四是,要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监督检查。坚持村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合理确定筹资筹劳标准,防止截留挪用筹资筹劳资金和奖补资金,防止违规加重农民负担。
(六)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构建平台、整合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村庄合并建社区已成发展趋势,享受城里人同等待遇成为农村老百姓的普遍期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多种实现形式。要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平台,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小城镇、农村新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农村水利道路、生态环保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农村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结合,按照“来源不变、权限不变、分别管理、各记其功”的原则,推进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做到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推动城镇化、农村新社区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从空间布局上完善城乡统筹的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
同志们,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焕发激情,开拓创新,扎
第四篇: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2012年5月7日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财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2012年5月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2011计划”。今天,两部联合召开“2011计划”启动实施电视电话会议。这既是一个宣传动员会议,更是一个工作部署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这对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
(一)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我们不断 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2011计划”正是秉承了改革的宗旨,改变了以往“工程”和“项目”的思路与模式,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提出了八个方面综合改革的任务,致力于将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从单
一、局部的改革引入到系统、全面的改革,实现高校创新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十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道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与优越性,集中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模式,重点研究和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
(三)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创新力量不断发展,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产业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传统体制下,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体、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孤立发展,而是迫切需要突破各类创新力量的体制机制壁垒,形成协同共进、整体发展的新局面。
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围绕推动高校科研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比如,在科学前沿领域,会同科技部开展了“清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在面向行业产业方面,在湖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等开展了“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改革试点;与此同时,有关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探索性地开展了工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区域创新模式实践。这些试点不仅推动了高校自身的改革,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创新,为“2011计划”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借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2011计划”的特点和要求
“2011计划”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基本原则,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通过开展协同创新,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计划贯穿着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契合了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与现有的单项的“项目”、“基地”、“工程”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必须准确把握计划的特点和要求,找准切入点,提高执行力,切实增强协同创新的有效性。
(一)凝练主题,转变方式,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2011计划”重在打造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平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发展项目、科研课题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它实际 上是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把已有的创新模式、资源和要素,按照协同创新的理念打通、串接、凝练、提升,并探索出新机制、新模式。“2011计划”的实施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来源必须是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行业、产业、地方的重大需求;问题的方向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问题的破解不仅要体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还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与优势。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从创新导向、组织管理方式、创新要素汇聚形式、政策环境、评价机制等方面,切实转变创新方式,采取系统性的、实质性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这也是今后对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
(二)把握好“2011计划”与“985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关系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和“2011计划”,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有侧重、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是统一的有机整体。“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重在高校内部建设。“2011计划”则重在高校体制机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985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2011计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2011计划”的实施将更好地提升“985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效果,进一步释放现有创新要素的能量。
(三)把握好“2011计划”同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的关系
“2011计划”不是一个科研项目,也不是单纯的“基地”建设。核心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有利于承担和完成国家和地方重大任务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平台,实现创新方式的根本转变。因此,具备完成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并实际承担了相关的重大科研任务,是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的前提与基础,是协同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也是检验协同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应当坚持“动态、多元、融合、持续”的原则;中心的工作方向应根据需求的改变进行动态调整;中心的研究人员来源于多个单位,实现“流动不调动”;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四)从紧从严,稳步推进
“2011计划”是一个新事物。如何实质性地推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还面临很大的挑战,确实有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今年是“2011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万事开头难”,更何况这样一个充满改革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的系统工程。因此,“2011计划”的实施必须在高标准的基础上,坚持“从紧从严、择优择强、宁缺毋滥、示范推进”的原则。今年的开局工作尤为关键,要开好头、起好步,就要高标准、严要求,选出那些真正符合条件、确实成效显著的“样板”和“典范”,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2011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支持方式,推动“2011计划”顺利实施
既然“2011计划”重在体制机制改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项目、科研项目、建设项目,那么在支持方式上与其他“计划”也是 大不相同的,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的支持思路,创新支持的方式,更好地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开展。
(一)切实转变支持思路
“2011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改革,打造协同创新机制,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因此,对“2011计划”的支持,实质上是对改革的支持,对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的支持。既有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2011计划”还要求对现有的创新模式、资源和要素,用协同创新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整合、融合、贯通,改变“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的状况。从资源角度讲,既有存量资源又有增量资源,既有政府资源也有其他方面的资源,政府资源中包括现有的“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各类科技计划等资源。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主要是对改革的支持,对高校现有各类资源优化整合、融合、贯通工作的支持。因此,是一种引导性或奖励性的支持。高校建立起协同创新的机制,增强了创新的能力,取得各类资源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明确财政支持重点
为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开展,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批准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给予引导性或奖励性支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将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保持相对稳定。通过改革来打造协同创新机制,一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新机制也需要持续运行。因此,中央财政的支 持尽管是引导性或奖励性的,但不是一次性的,将视协同机制建立情况给予持续支持,至少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稳定性的。支持的具体额度,也不打算简单地采取由各高校“漫天申报”的方式,而是要依照“2011计划”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各高校的实际,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或比例来确定。
二是明确支出范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和协同创新机制管理运行直接相关的开支,不是科研课题经费,也不是工程建设经费。具体用途主要包括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国内交流、日常运行管理等,不得用于与协同创新中心无关的支出。
三是赋予自主权限。在符合财政部、教育部规定的范围内,高校将拥有较为充分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用途,以真正激发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为体制机制改革留出空间。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财政部、教育部将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作出规定。
(三)切实加强经费管理
在财政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用好管好财政教育经费,日益成为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2011计划”层次高、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更要注重用好管好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及有关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 全、有效,确保“2011计划”顺利实施。财政部、教育部将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将作为协同创新中心检查和阶段评估的重要依据。凡发生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高校,财政部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扣减经费等措施。
同志们,“2011计划”的实施,秉承科学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改革要求,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把握“2011计划”的精神内涵,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真正肩负起协同创新的时代重任,切实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现高校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校际联盟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在校际联盟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8日)
尊敬的刘校长,文昌中学各位领导,下午好!
值此金秋时节,闵集中学与文昌中学举行校际联盟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我谨代表闵集中学全体师生对文昌中学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请允许我将闵集中学学校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单介绍。孝感市临空经济区闵集中学始建于1942年,其前身是孝感县祝家畈中庸小学。1945年改名为孝感县中心国民小学。1950年由张南先等人领头筹建新校并改名为孝感县第十八区第二小学。1967年再度易名为闵集初中,曾先后设有初中、高中班。校园总面积22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298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面积11052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501人,其中寄宿生138人,教职员工53人。
学校整体布局合理。建有教学楼1幢,250米炭渣跑道1个,有能容纳4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1个,男、女生宿舍楼各1幢,教师住宿楼2栋。
学校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拥有一批基本的教育教学设施。建有标准生化、物理实验室各1个,微机室1个,图书馆藏书10000余册;各个教学班都配置了班班通设备,拥有安全监控系统,各个办公室均配有1台以上液晶电脑。
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我校专任教师47人,其中女教师17人,具有本科学历37人,其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15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教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在2013年的市班班通设备使用技能大赛中,有4位老师获一等奖。
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学校以“立德、敬业、博学、创新”为校训,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规范管理”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狠抓养成教育。近几年,学校的巩固率稳步提升,养成教育效果良好。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在不断形成。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后勤保障“四个创建”先进学校、孝感市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孝感市最佳平安校园等。
新的学年,学校将以文昌中学与闵集中学校际联盟为抓手,努力学习先进学校先进经验,继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打造临空经济区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力创建平安校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牢固树立“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的理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适应临空区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
作为临空经济区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多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同仁的关注下,闵集中学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也深知,与先进学校相比,无论在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我们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临空经济区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无法担当起适应临空区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有幸的是,在市教育局的大力促成下,今天有了文昌中学的校际联盟战略合作。
各位领导,闵集中学与文昌中学有优良的合作传统,长期以来,文昌中学对闵集中学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今天即将签署的文昌中学与闵集中学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这必将增强我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我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内部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坚信,文昌中学和闵集中学在此次合作的基础上,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一定会在今后的合作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合作成果。
最后,祝愿我们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功!祝愿文昌中学更方面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