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文章(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6:4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文章》。

第一篇: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文章

围绕产业设专业 围绕企业定学业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

在鲁南大地,有一所被誉为“化工职院翘楚,技能精英摇篮”的技师学院。它把“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把工人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实现校企融合,工学一体。它就是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该院党委书记王兴军说:“近几年,我院实施内涵提升工程,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该院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山东省化工行业“金蓝领”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校40年特别是近年来,该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多元办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行为学本,志强智达”的校训,面向化工,服务化工,服务社会,累计为经济社会培养了8万余名化工高技能人才。先后多次被授予“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特色化工专业群

该院北依孔孟之乡,西濒微山湖畔,位于历史悠久、圣贤辈出的鲁南古城——滕州。开创职业教育先河的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一个个历史名人浸染了这方文化沃土,滋养了这所化工职教强校。

紧紧依托鲁南煤化工基地办学。山东省是化工大省和化工强省,鲁南地区煤化工产业尤其发达,企业规模快速膨胀,急需大批化工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学院毗邻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新能凤凰能源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悠久灿烂的文化积淀,为学院的飞跃发展铸就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韩金峰在省人社厅与枣庄市政府共建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签字仪式致辞中说,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企业定学业,着力打造特色化工专业群,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该院依托化工行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紧跟行业和企业需求,开设化工工艺、机械设备维修、电气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分析与检验、数控加工、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焊接加工等22个特色专业。其中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维修两专业为“山东省技工学校首批名牌重点专业”、“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

为适应全省特别是鲁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该院在办好化工专业、巩固发挥化工专业优势的同时,拓宽专业设置,增设有发展前景和社会急需的专业,逐步构建以化工专业为支柱,其他专业为辅助的专业体系。增设了环境保护与检测、高分子材料加工等7个特色专业,为全省特别是鲁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紧随企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融合,工学一体”。这是该院留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该院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新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在职职工培训、岗前培训、核心员工培训、企业冠名班、企业教学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入学即就业,毕业即成才

笔者在和陕西未来能源有限公司订单培养的一名学生交流中得知,他放弃了考研的机会,到该院成为订单培养的一员。鲜明突出的化工特色,齐全的实习实训设备,让他感到震惊。尤其是令他和家人感到踏实的是,进入学校就得到了去当今世界先进的煤制油技术大公司就业的宝贵机会。

该院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把企业的用人计划列入招生计划,共同招生,定向就业,按照企业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及课程等,实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教学场所和生产场所、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毕业即成才”的目标。2010年至今,该院与全国100余家大型化工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每年订单培养人数达到1800人,占学院全年招生人数的50%以上,有力地支撑起学院持续发展。

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

该院化工工艺系一位青年教师对笔者说:“我们深入到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该公司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把课堂教学内容带到车间,现场培训,他们非常珍惜这种培训机会,提出很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

该院为解决企业员工无法到校参加培训的实际情况,每年根据企业需求,派教师到企业授课,共同培养化工行业优秀人才。同时,教师深入到生产一线与企业员工交流,了解生产实际,提升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近年来,该院已与全国30余家大中型化工企业签订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目前已经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专业教学模式受到企业认可,调动了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有利配置,解决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难题,开辟了职工培训的新天地。

把工人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

在职职工培训增强办学活力。在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里,正在举行山东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培训班开班典礼,学院副院长孙晋东介绍:“学院每年为山东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等3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的人数超过5000人。”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新员工送到该院进行岗前“回炉”培训,看中的就是该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设施,能解决员工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该院教务处负责人分析认为,这种“回炉”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培养对象的潜质。

该院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岗前新员工培训、在职职工职业能力提升、职工转岗专业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在职职工培训实行企业冠名班管理,既增强了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又强化了对学生企业文化的灌输,降低了企业用人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了共赢。

核心员工培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员工培训,山东瑞星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深有感触地表示,该公司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在山东化工技师学院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该院教学理念新、教材新、培训方法新,为企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今后,该院将是他们长期的合作伙伴。

2014年3月,该院对瑞星集团公司900名核心员工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共分10期,每期90人。通过集中培训提高了学员的工作执行力、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增强了对企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围绕内涵发展,精心打造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整齐划一的迷彩装,全神贯注的求知眼神,明确的角色任务分工,紧张有序的企业场景模拟……”相比之前的“睡倒一大片,眼朝手机看,老师脸无奈……”的课堂窘相,一道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独特风景线向笔者呈现了该院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效。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青深入该院课堂教学第一线观摩听课,调研指导教学改革工作时指出,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项目化等多种教学模式是技师学院保持活力和吸引力、取得社会认可的成功办学模式。

情境化教学对接真实生产环境

“机器高速运转,DCS操作工在班长的带领下,通过电脑界面,监控调节各工艺参数,不同岗位的现场操作工正在认真巡检、维护装置的机、泵、冷换设备、塔器等……”该院煤制甲醇——二甲醚实训车间的现场,犹如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

为实现高质量的企业培训,该院长期与省内外大型化工企业合作,成立专项课题攻关小组,共同致力于研究开发校内化工生产实训装置,建设校内实训车间,建立和完善了工厂实景装置操作实训基地,把化工操作典型化、生产装置实训化、职业岗位情景化、调控手段真实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应用到教学中。按照生产和工作需要,为培训员工创设与工作情境相一致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整合起来,让学员按照工作过程,依据生产流程完成一个个接近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在实战中培养员工的技能水平,受到企业培训员工的欢迎。

目前,该院的所有企业培训班均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用情境化教学法对接真实生产环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不同岗位角色开展学习活动,按照生产过程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学习,课堂及实训车间管理实行企业6s管理模式,学习评价以班组长会议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投身于创设的真实生产情境中,实现了教学内容、方式与企业生产实际无缝对接。“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项目化教学激活课堂氛围

在该院教学名师一体化教学示范课“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运行”中,任课教师改革原课程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按照项目化教学思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整合,设计成若干项目、任务,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通过情境导入、明确任务、合作探究、成果汇报、自评互评、精讲点拨等环节,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整堂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

项目化教学是该院的又一大特色。该院各专业教师分赴20余个合作企业,与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学习领域,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项目任务,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院化工工艺专业被列为“山东省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升职业素养

和该院进行合作的企业,看中的不仅是对员工的精湛专业技能培训,还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该院是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先进单位、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考核点。还专门成立了职业核心能力领导小组及教研室,组织企业文化、心理健康等相关拓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把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方法逐步渗透专业课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师在课堂上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员分组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拓展项目训练。训练中,车轮滚滚、一箭双雕、联动俯卧撑、瓷砖站人、盲人方阵等一个个生动的活动,使课堂变得开放、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校企文化对接,打造育人文化品牌

在校园内,一群身着米色工作服、正在操场进行军训的学生映入笔者的眼帘,他们是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培训班学员。他们步履矫健,动作整齐划一,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该院借鉴和融入企业管理标准、优秀企业管理文化,实行“三化合一”的学生管理模式,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对标准管理的认同,形成了严格、规范、独具特色的校企运行管理机制和模式。

学生管理军事化

踏入学院,一派生机盎然:学生精神抖擞,在校园内行走时二人成排,三人成行,右侧行走,走直线,拐直角,步伐整齐、姿势端庄大方。

该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方式,在军训、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学生风纪、会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并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令行禁止、行为规范、纪律严明,实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教官跟踪学生管理全过程,让学生走进校园就像走进军营,全体学生管理人员坚持“三个热爱”,即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做到“四个走进”,即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餐厅、走进学生心灵,这里是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学生管理企业化

该院坚持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将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校企文化对接模式。围绕现代知名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师生员工学习现代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内涵。如鲁西集团自2009年至今每年新员工培训一直在该院进行。在培训中,该院把“创鲁西品牌、做百年企业”的经营理念、“忠诚、敬业”的企业精神和“勤奋、严谨”的企业作风等企业文化,渗透到准军事化管理的各方面。培训学员身着军装,饭前、课前集合唱企业发展之歌,集体活动纪律严明,班级管理企业化等等,为校园文化注入了企业元素,使非企业培训班的学生能够提前体验企业文化的魅力。

学生管理社会化

该院引入社会管理元素,接受先进的社会理念,积极参加相关社会活动,组织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企业培训学员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他们不仅立足校园献爱心,还经常走进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为社会献爱心,多次为社会弱势群体组织捐款活动。该院礼仪队多次走出校门在山东省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滕州市人大政协会议等社会重大活动中承担礼仪服务工作。提前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副院长王庆杰说:“深度校企合作,助推内涵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我们只是初步探索,今后我们将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赵莉 段亚锋)

第二篇:专业渗透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专业渗透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多年来,软件学院充分利用软件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断探讨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特点,与周边企业深度合作,专业渗透,研究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让IT专业学生有尊严地就业”为底限,努力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目前我系已有东软睿道、日立华胜、纬库软件、潍科软件、环球软件等稳定、紧密的学生实训基地十四个,基地基本满足各专业的实训要求。现将近期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专业建设,选择对口优秀企业进行合作。

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系就学生近五年就业单位所在地域和生源地地域进行调研,将合作企业选定落实在以济南、青岛、潍坊等地为主的知名企业上,展开了一系列的长期、紧密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就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建设问题,针对我系鲁西南学生居多的现状,提前开展活动,及早打开局面。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IT技术发展迅速,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每年都得调整一次,而在IT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首先是在企业,基本上是“企业拉动高校”。所以我们今年在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先后到东软睿道、日立华胜、潍科软件、环球软件、纬库软件等多家企业与一线工程师、人力总监进行座谈,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技术架构等等全方位的信息,然后由系部专业老师进行人才方案的修定,最后再由企业一线工程师进行审核、把关,好的人才方案就是在这样的不断修改与审核的过程中形成的。

2、每学期的开始,在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我们都会组织任课教师与企业一线工程师进行“思想碰撞”,就一线开发所需的核心技术点进行指导,并于每学期开设课程设计,以企业的实战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工程师为主,系部专业老师为辅共同指导学生完成。

3、得益于寿光软件园的便利条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安排老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潍科软件、环球软件、潍大软件等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进行课题研究,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挂职锻炼的老师也将ISO9001及CMMI管理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管理中,也将企业一线的研发经验带到了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室也能了解行业前沿知识。

4、充分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团队和数字媒体团队。目前我系与工信部软促中心共建物联网实验室工作进展顺利;与潍科软件、环球软件共建的数字媒体等创意团队已投入工作,选拔了最优秀的企业工程师、最优秀的专业老师和最优秀的学生三方共同组成,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团队”,瞄准国内、省内大学生高水平学科竞赛,力求取得佳绩。

5、与企业的合作上,我系加强学习、思考、时间和总结,充分借鉴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优秀学院的合作经验,通过与东软睿道等知名企业合作,充分借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容,将校企合作深入到教学中,目前已形成了基本的定式:

大一企业认知:学生到潍科软件、环球软件、潍大软件等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了解企业文化;系部邀请企业工程师、老总到系部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专业前沿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大二技能强化:大二开始每学期都会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专项培训和课程设计指导。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训,目前我系大二本科的多名学生通过实训,已经能独立完成四五千块钱的网站制作,受益良多。大三大四阶段实训实习就业:学生实习学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并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邀请企业人力总监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6、充分与合作单位沟通,在系部设立“纬库奖学金”用来帮助家庭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时各合作单位也多次冠名、赞助学院、系部社团活动。邀请了潍科软件李有志等三名项目经理对系部学生就APP、Java、NET三个方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培训。邀请了东软睿道工程师和环球软件工程师免费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指导,效果良好。

三、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多渠道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学生实习年,系部积极与合作单位沟通,“走出去,请进来”,与省内外相关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到系部进行专项见面会,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014年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200%的就业岗位,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同时严格校企合作质量保证体系,力推学生到国内外大型IT公司就业,到500强企业、知名网站就业。

校企结合是确保我校教学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实现学校、企业、系部、学生的多方面共赢。

第三篇: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召开高技能人才培养暨校企合作汇报会

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召开高技能人才培养暨校企合作汇报会

为有效缓解工业园用工的结构性矛盾,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园区为重点,以促进就业培训机构与企业用工对接为主体,2011年11月22日,江西省人保厅在新余市召开了2011年就业培训暨校企合作推进会,全省各设区市、县人保局、就业局及部分技工学校校长200余人出席了会议。当日下午,根据大会安排,出席会议的领导莅临学院就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现场参观。学院领导党委书记皮霞、院长谢赞忠、党委副书记张玉明、副院长李茂旺、谢翀、彭全、陈爱华出席了汇报会。谢赞忠院长主持了会议。

我院作为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技师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及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近三年,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立足冶金行业、依托大企优势、铸造职教品牌、培养全方对接,成绩斐然。学院培养各高技能人才4228人,同时,承担了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劳动预备制1117人和青年高技能人才413人的培训任务;围绕新钢公司高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和“十二五”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技师培训、素质提升培训、一专多能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员工岗前培训等各类培训共计10842人次。我院组织实施的新钢公司员工培训工作使新钢公司获得了江西省唯一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为2010年被南京军区授予“学习成才先进单位”的73346部队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36人、机修钳工39人;向新余LDK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萍钢九江分公司、洪都钢铁厂、方大特钢、南昌昊威天承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力天集团等省内工业园区的十几家企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1000多人。

与会领导通过观看学院高技能培养的专题片及参观展板,对学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及校企合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赞赏,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将积极借鉴学院的相关做法,做好高技能及校企合作工作。

第四篇:学院实施校企合作情况汇报(定稿)

校企合作 共谋发展

----内蒙古一机集团与包职院实施校企合作情况汇报

内蒙古一机集团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原同属于国家兵器工业总公司,有着近50年的良好合作历史。多年来,一机集团公司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技术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形成了“互利互惠,谋求共赢,相互支撑,携手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现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拥有员工26000多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一机集团已经形成从冶炼、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机加、装配等一整套综合生产能力,已构筑起车辆核心业务、车辆零部件专业化业务、车辆相关业务和辅助产业四个层次的经营业务框架。其中车辆核心业务包括履带和轮式两大系列军品、重型汽车、铁路车辆、专用汽车、工程机械等;车辆零部件专业化业务包括车辆铸件、锻件、结构件、传动装置、弹簧、橡胶件、机电产品等;车辆相关业务包括石油机械、非标制造、装具、模具、木业、设备维修、焊接材料、信息网络、检验测试、物采配送等;辅助产业包括综合企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物业、宾馆餐饮先等。公司四个层次业务在车辆主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已呈现出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完成营业收入102.7亿,成为兵器集团工业企业和自治区装备制造业第一个突破百亿元的企业。一机集团的快速发展,为与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新工 艺推广、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机集团的近邻,两者相距不足1公里,原同属于兵器工业部,包职院前身包头机械工业学校其专业设置、教学方向均围绕兵器工业机械加工人才需求而设置,与一机集团公司的经营业务相配套,因此,一机集团相当比例的员工均毕业于包职院。50年来两家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1998年包机校升格为包职院后,随着一机集团经营业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北奔重汽为代表的车辆核心业务的快速成长,两家之间的校企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一机集团与包职院主要采取以下五种形式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第一、包职院通过锁定一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一机集团公司定向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进入新世纪,一机集团公司为了适应车辆核心业务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实现建设重型车辆制造集团的宏伟目标,不断提升核心制造能力,在技术装备上实现了由以普通机械设备为主体向以数字化控制设备为主体的转变。包职院紧紧瞄准一机集团技术装备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数控专业建设。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一机集团新招高技能员工近千人,其中主要来自包职院,这些毕业生,多数在公司里从事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自动焊、维修电工等核心技术工种,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近几年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包职院毕业生曾获得全国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兵器集团组织的技能比赛中更是名列前茅,经常包揽前三名。第二、包职院通过与一机集团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参与一机集团产品开发和工装、工艺研发,为一机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持续动力和源泉。一机集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产品研发体系和工艺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一支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但是,目前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公司技术进步、产品研发的需要。一些产品研发仍需要借助外脑或与大专业院校合作来完成。包职院每年选派理论功底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深入一机科研所和分(子)公司了解一机科研发展动态,承揽科研项目,自2000年以来包职院独立承担或合作完成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18项,其中油田连续性抽油杆作业车、桥壳国产化研究与感应复式压装机研制、分动箱实验台的研制、液压部件打压试验系统、铸钢驱动前桥桥壳焊接设备等项目研制应用,为一机提升产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第三、包职院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一机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包职在传统工种及数控加工技术有较强的实力,师资与教学设备都在包头处于优势地位。2005年包职院与一机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协商,达成了在包职院建立一机集团员工培训基地意向。一机集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充分利用包职院的师资优势和教学设施优势开办了数控加工技术工人提高培训、技术工人数控转岗培训等培训班,并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第四、包职院与一机培训中心形成合作办学关系,有效地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了包职院的办学能力,达到了互利、互惠、共赢的目的。一机培训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包职院的大力支持下,培训中心作为包职院一机集团校区,承担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财会电算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专业的部分班级的教学工作。目前,拥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941人,成为包职院的一个重要教学基地。通过合作办学,一方面使培训中心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有了用武之地,教职工收入保持在集团公司平均收入之上,为集团公司的稳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包职院在一机设立办学点,充分利用一机培训中心优质的师资和实训资源,分流部分专业和学生,一定程度上缓减了校本部教学压力,解决了自身教学资源不足与办学规模扩大的矛盾;同时校本部与一机集团校区师资互相调剂,使师资在区域内得到充分利用,也有助于校区之间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五、通过战略协作,使一机集团成为包职院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一机集团具有治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冲压、机加、装配等一整套综合生产能力,拥有上万台工业设备,其中数控设备达千台。包职院每年有近千名学生到一机集团部分分(子)公司实习,了解生产流程、熟悉公司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工艺,约300多名学生到一机培训中心实习工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多年的校企合作历程使我们有如下三点体会: 第一、沟通与信任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前提。院校与企业在哪些方面能够取得合作,如何合作,取决于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只有了解对方的需求、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寻求合作的契机。一机集团与包职院同属国防军工系统,一机集团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和相当部分中层干部毕业于包职院,因此,包职院在一机集团有很深的人脉,双方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近几年,双方形成了高层互访机制,使彼此之间沟通更为迅捷便利,为双方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互利、共赢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既不是企业对院校扶贫,也不是院校对企业无偿的资助,而是企业与院校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对院校来说,通过合作包职院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方向,更新专业设置,使学生的出口更加通畅;通过合作使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得到充实,对当前工厂技术装备的认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对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又是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条件,通过合作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取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通过合作能够使企业充分利用外脑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通过合作使企业的师资有了用武之地,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调配的压力。

第三、多层次开展合作是确保合作效果的条件。校企合作具有丰富的内涵,合作的形式与渠道是多样的。一机集团与包职院的合作之 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得益于双方合作内容的广泛性和合作渠道的多样性。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双方既有人才供需方面的合作,也有联合办学的相互支撑,既有包职院对一机集团技术上的支持,也有一机集团对包职院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的便利。从合作渠道来看,既有院校与企业高层的沟通与协议,也有企业分子公司、科研工艺、培训部门与院校各系及其它部门的合作。丰富的合作内容和多渠道的联系方式,使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发挥出最大的效应。从而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为广泛的方向去发展。

虽然,一机集团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本着互利互惠,谋求共赢的精神,加强联系与沟通,不断探索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新途径。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11月19日

第五篇:惠州学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

惠州学院与惠州市群主大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协议书

甲方: 惠州学院

乙方: 惠州市群主大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丰富并深入双方在产、学、研、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惠州学院(甲方)与惠州市群主大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乙方)双方从战略合作的高度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内容

(一)甲方

1、甲方实验室、图书馆向乙方全面开放,优先为乙方提供专业领域内的最新信息,提供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并为乙方技术人员发表科技论文提供积极帮助。

2、甲方为乙方培训管理、营销、人文艺术、专业技术等人才提供教师、教材、场所等力所能及的方便条件,亦可在对方开设教学点或共同开办人才实训中心。

3、甲方聘请乙方中高层领导、高级技术人员担任甲方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甲方定期邀请乙方管理及技术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专业建设的座谈会。

4、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参与乙方 1

科研项目开发、项目联合申报、新技术新产品联合公关与合作联盟、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5、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到乙方挂职锻炼。

(二)乙方

1、乙方为甲方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学参观提供方便。协助制定实习实训计划,为甲方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和实习环境,并安排合适的指导人员,并对实习提出考核意见。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创造的有形知识产权属甲方,对于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研制项目,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2、乙方积极参与甲方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协助甲方制定、完善专业建设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等合作共建项目,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3、积极推荐企业高技术管理人才到学院兼职授课,推荐优秀管理人才来校开设讲座。

4、凡甲方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优先安排甲方承担,合作研发,共享科研成果。

5、乙方视情况在甲方不定期举行人才招聘会,优先吸收乙方优秀毕业生就业。

6、乙方可在甲方设立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

7、乙方聘请甲方高层(院领导)担任乙方企业发展顾问,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

8、由乙方单位或个人提供经费设立的“助学金”、“奖学金”等奖励基金,奖励的金额与人数等细节问题由双方另签详细的协议。奖励基金或建设的建筑物、道路,以及购买的大型设备,可以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命名(或按乙方的要求命名)。

三、合作机制

1、管理机制:双方分别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经常性的工作联系。甲方专门机构为科研处,乙方相应合作机构为惠州市群主大联盟电子商务平台。

2、信息沟通机制:双方定期和不定期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信息沟通交流,除定期交流沟通,还视实际需要,可不定期进行双方合作信息对接与交流。

3、领导互访机制:双方分管部门每年共同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检查已有具体协议执行情况,研讨新的实质性合作领域或项目,共同探讨战略合作新领域。

四、保密协定

1、甲方应对乙方的技术和商业机密进行保密,如泄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实习学生应遵守乙方的保密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乙方的保密信息(包括图纸、参数、技术数据、各种形式软件以及其他的商业和技术信息)。

3、实习学生只能将甲、乙双方书面同意的相关技术信息及资料(保密信息除外)用于毕业设计与论文方面,不能将其用于其他任何用途。

五、其他事项

1、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后生效,有效期五年。除非本协议提前终止,任何一方可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向另一方提前延长协议的书面请求,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延长有效期。

2、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两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友好协商解决,或签订相关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战略协议之下的具体合作,另签子协议,相应的责权利在子协议中约定。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3、甲方联系地址:惠州市演达大道46号,联系人:陈月乃,电话:0752-2529137,邮箱:530806480@qq.com;乙方联系地址: 惠州市惠城区鹅岭东路10号豪威大厦五楼联系人:_刘爱新_,电话:_***__;邮箱:1083513576@qq.com_。

甲方:(盖章)

代表(签名):

日期: 乙方:(盖章)代表(签名): 日期:

下载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文章(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文章(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