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评聘办法(试行)
中央民族大学文件
民大校发〔2007〕27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评聘办法
(试 行)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学科研带头人队伍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聘指导思想:积极创造利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条件,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带头人队伍。
第三条 评聘原则
1.公开、公正、公平竞争;
2.坚持标准,注重实绩,严格程序,动态管理;
3.紧密结合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
第四条 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每年10月进行评聘,任期五年。学校对被聘任人员实行聘期目标管理,依据其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第五条 评聘工作由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评聘对象及任职条件
第六条 评聘对象
凡我校正式在岗的教学科研人员均可参加评聘。
第七条 特聘教授任职条件
学术造诣高深,治学态度严谨,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第八条 学科带头人任职条件
1.专业基础知识雄厚,治学严谨,在学术界有良好的声誉。
2.学术水平和学术成果在相应学科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并有很强的影响力。
3.有很强的学术工作组织能力,能起到把握方向,组建团队,形成学科优势的作用;在学位点、专业、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学科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能够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使所在学科的师资队伍形成合理梯队。
4.符合上述条件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被评聘为学科带头人:(1)文科类
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或获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排名第一);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教育部重大项目主持人;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或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议组成员;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或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或国家级教学名师;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15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
(2)理工科类
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获得者(主要成员);或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主持人;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或自然科学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或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或国家级教学名师;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15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
第九条 学术带头人任职条件
1.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治学严谨,能团结合作,具有一定科研组织能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风正派。
2.在国内相应学科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
3.符合上述条件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被评聘为学术带头人:
(1)文科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且在权威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及以上;或获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排名第一);或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或相应学科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或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被纳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且在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或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本学科论文被SSCI、A&HCI、SCI收录不少于8篇,其中至少1篇在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或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以上;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8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或为面向社会服务的横向课题主持人,且单项课题经费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以在学校入账为准)。
(2)理工科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且论文被SCI收录2篇或EI收录4篇及以上;或国家“973计划”、“863计划”一般项目主持人;或获省部级奖项一等奖(排名第一);或相应学科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或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被纳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且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或被SCI收录论文至少2篇或EI收录至少4篇;或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本学科论文被SCI收录12篇以上或EI收录20篇以上;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8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或为面向社会服务的横向课题主持人,且单项课题经费在8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以在学校入账为准)。
第十条 教学带头人任职条件
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广;认 真钻研本科教学,熟悉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能把握课程体系的性质、内涵,对所承担课程有较深入的研究,能把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有示范作用;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所授本科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讲义、试卷、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各类教学文档编写齐全,书写认真,质量高,有一定特色。
2.能高质量地讲授本专业2—3门本科生专业课(至少一门为必修课),其中所讲授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已按我校课程资源网站建设的要求进行了展示。近三年教学评估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或在本教学单位排名前15%。担任研究生导师者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认真制定和执行培养方案,全面履行各环节职责,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有明显效果。
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校内外具有较大影响。近五年内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一项以上(含一项),教学改革实践对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或承担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团队负责人,或担任校级以上精品教材的主编,并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项目组主要成员。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以上。
4.在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认真完成培养教师任务,每年指导青年教师1-2人,每学期听课不低于4次,与青年教师有经常性教学交流,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5.连续五年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量。
6.能熟练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利用我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内外教学互动。
省部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第一申报人,可以不受上述条件限制,直接申请参评教学带头人。
第十一条 对教学科研业绩突出,有特殊贡献者,可根据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视其业绩与水平,经校长提名,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校党委常委会批准,可直接聘为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带头人。
第十二条 以上各层次人选申报条件中的课题、论著、获奖项目等成果,考核期限为近5年;各类学术任职以现任为准。
第三章 评聘程序
第十三条 评聘程序
1.个人申请。申请人员填写申报表格(一式三份),提供体现本人教学科研成就的代表作(代表性成果)、自述报告及其他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申请时提交所在单位。
2.单位初评。院系教授委员会严格按条件对申请人员进行初步评审,然后将通过者名单及相应材料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赞成票达到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者方可通过。
3.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审核。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院系推荐上报材料进行整理复核,符合条件者报校学术委员会。
4.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赞成票达到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者方可通过。5.校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校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名单。
6.公示。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对拟聘各层次人员名单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者即可被聘到相应岗位。
第四章 岗位职责
被评聘为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者,在任期内须履行以下相应的岗位职责:
第十四条 特聘教授职责
1.正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第十五条 学科带头人职责
1.在学术团队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带头作用,把握学科方向,提高队伍水平,在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在本学科的学位点、重点学科、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3.取得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1项以上。
第十六条 学术带头人职责
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在本学术领域或专业方向学术队伍的建设中有突出贡献,并在任期内至少实现以下一项目标:
1.新获得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至少获得一次国家级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获奖成果应当是独撰或第一作者)。
3.在学校认定的权威期刊上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不含增刊)。
第十七条 教学带头人职责
1.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建设,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规划措施;能够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并有显著成效,每年度履行课程建设、教改计划并带头组织实施。
2.高质量地完成本科课程的主讲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不低于每周6课时(公共课教学不低于每周8课时),教学评估优秀。
3.在本门课程教学工作中起典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任期内每年指导青年教师1-2人。
4.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一项,或有两篇教学研究或教改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获省部级教学奖,或省部级精品课程。
第五章 岗位待遇
第十八条 任期内岗位津贴
特聘教授按一级岗位津贴标准执行;
学科带头人按二级岗位津贴标准执行;
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按三级岗位津贴标准执行;
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参见《中央民族大学岗位业绩津贴实施方案》。
第十九条 任期内科研经费资助。
1.特聘教授:根据科研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经费。
2.学科带头人:文科类10-20万元人民币;理工类20-50万元人民币。
3.学术和教学带头人:文科类5-10万元人民币;理工科类:10-20万元人民币。
科研经费的使用按照校内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对于以上各类人员,学校在安排科研项目、校级项目经费、学术著作出版补贴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优先安排做国内外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并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优先推荐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重大活动。
第二十一条 对于以上各类人员,经院系推荐,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可在校内直接高聘其职称,职称待遇按照校内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考核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十二条 学校对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实行聘期目标管理,依照其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考核以终期考核为主,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依照《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岗位职责及津贴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上岗基本条件和岗位职责执行。终期考核依照本办法第四章所规定的岗位职责执行。对于终期考核不合格者,任期满后的一年之内不能参加原岗位的评聘。
第二十三条 对于以上各类人员,在聘期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学校将予以解聘。1.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2.无故未能如期完成科研项目且给学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3.弄虚作假,违反学术道德的;
4.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其岗位职责的; 5.出现重大教学事故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五条 目前按一、二、三级岗标准计发岗位津贴者,可按本办法申报参评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被聘任者按本办法实施管理。未申报者可从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保留原岗位待遇三年,期间按本办法相应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三年后统一按本办法重新评聘。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主题词:人事 高层次人才 评聘办法
中央民族大学学校办公室 2007年9月7日印发
返回顶部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100081 电话:86-10-68933971 2007 © 中央民族大学人事处 Powered By 雪域工作室
第二篇:不能将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混为一谈
作者简介:白春雷,男,1967年4月出生,籍贯福建安溪,1988年大学毕业,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中共党员,现任厦门市金尚中学副校长。论文曾获福建省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获《教师报》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曾在《中学语文教学园地》、《素质教育大参考》、《语文报》“教师版”、《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山东师大学报》、《作文周刊》、《教育前沿》、《师资建设》、《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反思》、《当代班主任》、《基础教育研究》、《校本教研》、《教学随笔》、《考试》、《教育探究》、《教育论坛》、《社会心理科学》《福建教学研究》、《厦门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语文知识》、《学校管理》等刊物上发表。
不能将“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混为一谈
白春雷
(厦门市金尚中学
福建厦门 361003)
摘要
不能将“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混为一谈。学科带头人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带头意识”,并能主动开启专业成长之路。“教学带头人”是“学科带头人”的一个方面,“学科带头人”的外延和内涵远远高于“教学带头人”。
关键词
中学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带头人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依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这几年,各级政府重视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学学科带头人。
2011年,我有幸被推荐为厦门市第四批中学学科带头人(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参加了中学学科带头人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我发现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对中学学科带头人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将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混为一谈,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在推荐过程中,学校领导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唯一因素来定人选;大部分教师在自我推荐或教研组推荐过程中,往往也只看教学成绩;已被推荐为培养对象的中学学科带头人往往也以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成绩好为自豪;重点校的教师因教学质量好往往有一种自豪感;在评价学科带头人时,往往也是拿教学成绩说事,等等。
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对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成长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和审视,厘清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何谓中学学科带头人,查了资料,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学的学科带头人是这样
定位的:学科带头人是指在大学里某一学术门类上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这一学术门类的学术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专家。学科带头人是一种尊称,并不是一种职称或职位,没有统一的标准。
那么,什么是中学学科的带头人,中学学科带头人有哪些特征,和教学带头人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看“2011年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共有九条,具体如下: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施教,坚持教学第一线,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同志,善于合作。
2.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鲜明的教学风格。
3.参加过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获得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或参加过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并获得证书。
4.2006年以来考核为称职或以上。
5.具有较强的主持和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能力,在教育科研上取得较好的成绩,2005年以来,主持或参加过区级或以上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或在有C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过一篇以上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参加过正式出版的论著、教材(含课外辅导材料)的编写。
6.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有显著成绩。
7.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应用本学科常用的教学软件,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8.中学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和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
9.年龄在45周岁以下(即1966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
从这九个条件出发,我对中学学科带头人有以下的看法:
一、学科带头人要有准确的定位。什么是学科带头人?如何来定位自己在本学科、本教研组、本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说,学科带头人首先是新课程的坚定实践者和有效示范者。他应当是在自身的学科学术水平方面、教学水平方面与科学研究方面都要特长也应该比其他老师更为高深。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学科带头人还应该是课程资源的自觉开发者和践行者。因此,学科带头人才首先要一先成为本学科教学新课程研究与理念更新的的佼佼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为同行作出表率,并有资格凭自己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去真正推进新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学校的角度上,学科带头人应该是不仅仅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更要是本学校教学与研究的带头人,他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念,不仅仅只辐射到本学科,更要成为学校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他在学校中要对青年教师起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二、学科带头人给要有明确的目标。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是的,教师的岗
位是平凡的,然而,有理想有目标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动力。真正的学科的带头人,应是教学方面的表率与领头人,要有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对本学科教学做深入的研究,但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纯粹的研究者:要擅长于本学科教学,但不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教学能手,要有教育教学的智慧,但不是卖弄小聪明。不仅要与新课程同行,更要带领身边的教师一起迈向新课程。不仅是位教学能手,也是位研究能手,还要成为一名智者,做引导学生心灵的指路人。
三、学科带头人要主动开启专业成长之路。有些教师在理念研究方面一套一套,讲起新课程非常在行,可唬得年青教师一惊一咋的。但实际教学情况却非常不理想,无论是学生的好评还是实际教学成绩,都不如人意,不一定教得最好的教师就是学科带头人,但教得让学生满腹怨言,成绩糊涂的人,一定也不是学科带头人,谁会崇敬这样的教师呢。因此,学科带头人首先一定是理论研究、专业成长、教学艺术等方面的领军人物,千万别做那种讲起理论口沫横飞,上起课来却睡倒一片的教师。因此应主动开开启专业成长之路。
1.要有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度。做为学科带头人,他的学术研究,他对教材的研究,他对新课程的研究,绝不可以流在表面,应该做深入的思考与钻研,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如果什么研究都只是浅尝辄止,那么,他和其他的老师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要有学科理论研究的广度。当今社会联系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如网织。因此,一个真正的学科带头人不能只埋头于自己学科的理念研究,应当广为涉猎,学习吸取其他学科的长处,这种学习不一定是要把其他学科的长处学精学透,而是能学到“它为我用”“取长补短”,比如,学点哲学,看些中国史世界史,了解一些理科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教学与理论研究都有很好的帮助。
3.要有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技巧。学得再深再透的理念,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最终要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身上。因此,真正的学科带头人,还应当认真学习与研究教学的技巧与艺术性,不可以带头人的身分倨傲,要学会弯下身子,谦虚学习,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科带头人的智慧。
4.要有宽容、坚持的品质。成为学校里的一个学科带头人,绝对不是在空气中可以练就的,一个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离不开同行同事与学校的帮助和培养,因此,一个真正的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所以,在学校学科中,带头人要成为火种,要不吝把自己的长处与经验与他人交流,要起到传帮带作用。只有整个学校发展了,个人的成长才会有更肥沃的土壤,要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守住一颗向上的心,不要因为自己成了学科带头人就洋洋得意,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与追求,才是一个学科带头人的科研生命永不停息的动力。
四、学科带头人要有“带头意识”。学科带头人不能只关注“能力”,更应树立学科带头人的“带头意识”。
1.为人师表,有表率意识。我校学科带头人不仅是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能手,更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师德的楷模。
2.树立潮头,有担当意识。勇于担当,不避责任,如果说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一批仰望
星空的人才有希望,那么学科带头人应当是中华民族中仰望星空的群体,理应是这个群体的自觉引领者;学科带头人应当充满激情。他把课堂作为一门伟大的事业在经营。做为学科带头人,一定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成为教育教学先进思想的传播者,3.专业成长,有促进意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成长进入了每一个教师的视野。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更应在学校教师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每次外出培训都应当倍加珍惜,认真听课、做笔记,回来后和全体教师交流分享。在同课异构、青年教师课堂交流擂台赛、骨干教师展示课等活动中,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4.精益求精,有指导意识。在做好“师带徒”工作中,学科带头人应该热心为青年教师指点迷津,起到指南针的作用。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们一起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承担起骨干教师后备梯队建设的重任。要耐得寂寞,甘为人梯,为培养青年教师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综上所述,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教学带头人是学科带头人的一个方面,学科带头人的外延和内涵远远高于教学带头人。
第三篇: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关于**市突出贡献
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评选推荐的通知
各有关教学部门:
根据市人社局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作出如下申报条件,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申报。
一、基本条件:
1、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讲师及以上职称,74年后出生。
2、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讲师及以上职称,62年以后出生。
二、具体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比照下列条件适当放宽。
1、在自然科学方面:两项市(含)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在技术应用推广方面:一项发明专利或四项实用新型专利。
3、在科学管理方面:
①5篇以上与从事工作关系紧密的核心期刊论文。
②一项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或省一等奖;两项以上省二等奖或三项以上三等奖(主要指教育厅组织的四年一次的教育教学成果评选)。
三、说明:
1、以上条件为最低条件。
2、报名时间为7月10日前,报名时交证书,核期刊原件。3、2012、2013确定上述称号的人员进行考核。
第四篇: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责任教授简介
何朝族,男,1962年10月生,广东省普宁市人,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学学科责任教授。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0年)、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植物病理学报》副主编(2001年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1起)。
主要教学与科研情况:1983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92年6月,先后任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其中1984年9月至1985年10月在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进修。1992年7月至1996年8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植物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2000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农业生物学院博士后,从事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0年5月至2010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9月起,任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20 篇,IF3.0以上10篇,IF10以上1篇;论文SCI他人引用300次以上。近年来先后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2项、“863”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项、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近年5次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作报告,并为6种国际专业杂志审稿。已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1项。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庄南生,男,1962年3月27日生,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位点负责人。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专业,主要从事《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是海南省“遗传学”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具备坚实的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础理论知识,对甘蔗、橡胶、木薯热带作物的细胞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等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植物种质创新研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杨重法,男,1962年4月5日生,博士研究生学历,Ph.d.学位,教授;现任海南大学农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热带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方向带头人。2005年毕业于日本岐阜大学生物环境科学专业并获Ph.d.学位。先后在荆州市荆州区土肥站、日本信州大学农学部和海南大学农学院从事作物生产的技术推广、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构建了第一个基于生理生态的“气象-作物”物质分配数学模型并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先后获日本作物学会和我国部、省级科技奖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作物栽培、作物生理、植物营养。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2项。
袁潜华,男,湖北省孝感市人,现任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香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1984年9•月考入西南农业大学攻读农学专业水稻生理生态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7年8月进入湖北农科院粮作所和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1996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0年10 调入海南大学农学院从事杂交水稻和优质水稻育种研究与教学,2003年12月被聘为研究员。先后参加863-101-01专题新育成不育系联合鉴定(1995~2000),863计划长江流域不育系繁种基地选址预备试验(1995~1996),863计划中试开发项目两系法杂交稻试验试种和示范(1995~2000),光敏核不育水稻数据库的建立(1997~2000),长江流域超级杂交水稻选育(863计划,1998~2000)等科研项目,合作主持863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2000~2001)、863超级杂交水稻新种质创建与育种新途径研究以及水稻突变体库的创建项目(2001-2003)。主持完成863转基因水稻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评估项目(2002-2005)。目前承担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及相应数据库”。项目,主持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1项,同时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工作。参与实施的“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了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针对“转基因作物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问题,主持完成了863“转基因水稻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评估”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撰写人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宣读论文,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合作出版专著4部。获得海南大学“两吴”科研奖二等奖(2002)、中国科协2004学术年会(海南)优秀论文奖(2004)、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004)、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等,选育了4个水稻品种参加全国区试和海南省区试。合作出版的学术著作两部被认定为“863生物高技术丛书”,被学术界公认和引用,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对经济建设有较重要的意义,一部著作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兴农重点图书”,著作《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被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缅甸和菲律宾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先后入选“湖北省农科院123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骨干”、“海南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等。
黄东益,男,1969年出生,云南宣威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理事,海南515人才。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年,曾在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做访问学者2年,曾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以及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曾任天津大学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长期从事研究生、本科生的《遗传学》、《分子标记》、《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等教学工作,获2008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长期从事热带作物的分子标记育种与分子细胞遗传学,以及微生物学研究;主持参与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多项,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以及海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4部。
刘国民, 男,1955年生,湖南祁东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9入云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毕业并获农学硕士学位,1989年10月入湖南农学院攻读博士研生,1992年10月毕业并获农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被分配到海南大学农学院工作, 历任海南大学副教授、教授、农学系主任、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点负责人、海南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学科及硕士点负责人等职。现任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海南大学种质资源学学科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博士·院士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通报》编委等职。
近年来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化学及特种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过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渠道的多项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苦丁茶种质保存与创新利用、苦丁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苦丁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标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苦丁茶的学科发展和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符文英,女,1962年5月生,海南省万宁市人,汉族,硕士,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万维生物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多年来符文英教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主讲“普通遗传学”(为海南大学精品课程)、“遗传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生课程)”等课程。符文英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讲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曾4次获得海南大学“最受欢迎教师”称号。1次获得农学院公开教学比赛“一等奖”,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获海南省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符文英教授在作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领域颇有造诣,科研成果颇丰,曾4次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主持和参加科研立项13项;出版专著1部25万字;参编专著1部;撰写论文数十篇;编写教材2册共10万字;编写农业标准多项。
莫饶,男,1963年9月生,海南省定安县人,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兰花协会理事,热带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多年来承担本科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原理及应用” 以及硕士研究生的“高级作物育种”等课程。指导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远缘杂交技术的海南野生兰花种质创新研究”评为海南省200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是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主要从事海南原生兰花及海南龙血树资源的收集及遗传改良的研究。主持各级科学研究课题有11项,已完成的有8项目,在研的3项:(1)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石斛兰新引进品种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及栽培示范和推广”;(2)973计划子课题专题“化学试剂诱导木薯孤雌生殖的技术研究”;(3)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海南龙血树种质评价”。主编《高级作物育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热带植物组织培养》(科学出版社,2006)和《主要热带作物染色体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副主编)等3部专著;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唐树梅,女,1956年3月生,重庆市江津区人,汉族,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名师。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对热带地区的土壤与植物营养的教学具有较多的积累。多年来承担研究生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承担本科生骨干课程多门。1997年参加编写《热带作物营养与施肥》本科教材,2006年主编《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教材,共出版教材5本。多年来先后参加院、省、部各项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参编和主编出版专著十余本,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和优秀论文奖。
吴蔚东,男,1963 年生,江西永新人,汉族,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 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土壤肥力、土壤资源、土壤生态、水土保持、以及土壤质量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参与完成973 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重点项目十余项、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2 项。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专著1 本,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2 等奖1 项。
第五篇: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考核材料
关于推荐王慧同志 为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的
考核材料
王慧,女,现年44岁,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1990年毕业于潢川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项店乡朱店小学任教。现为小学高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兼任息县第六小学五年级班主任。
该同志从教25年来,一直拼搏在语文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出色地完成了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多年来一直负责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她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从教的格言,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以良好的师德,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教育每一位学生,影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一、思想表现
王慧同志,始终如一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育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处处起到模范表率作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修养,理论学习水平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能识大局,顾大体,团结同志,服从领导,多年来,在她努力工作的同时,又带动和感召了一大批青年业务骨干快速成长。
二、业务能力
该同志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勇挑重担,牢固树立团队意识,注重发挥集体智慧,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学习教学大纲,统一语文课的备课效率和课堂质量,取得了突出成绩。
王慧同志,在教学中,能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总结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根据本学科知识特点,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具体特点,认真备课、授课、辅导、批改作业,组织测评,该同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趣味横生,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流畅,板书规范,讲课重点突出,并能巧妙地突破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受学生的好评。课堂内外注重和学生沟通,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并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的语文课外活动小组效果良好,他本人曾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三、教学教改及学术研究
该同志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于语文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工作,该同志参加了“目标教学法”的研究及实践,学习实践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在课堂中注重还原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
四、管理能力
该同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分层次管理,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注意通过多渠道摸清底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注重协调任课教师的关系,多联系、多碰头、多谈心、多向同志们征求好的建议,通报情况,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有条有理,有生有色,在后进生转化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所需,教育学生要增强自身修养,培养提高素质,做到自尊自爱,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教学管理上十分注重以身示范,深知业精于勤的道理,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学事业上,在广大教师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不愧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从练字到板书,从教案的撰写到习题的讲评,从课堂教学到评课,给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注重检查落实与反馈,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五、取得的成绩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该同志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1年6月曾两次荣获县级语数外三科联赛一等奖,2011年9月,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荣获市级二等奖;2012年9月论文《如何利用“阅读期待”提升阅读质量》荣获市级一等奖;2015年9月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2015年10月讲授的《坐井观天》一课荣获信阳市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
通过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考核,该同志符合2015信阳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人选标准条件,同意推荐。
息县第六小学 2015年11月19日
息县第六小学关于推荐王慧同志
为2015
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报告
信阳市教育局:
王慧,女,现年44岁,1971年4月生,1990年毕业于潢川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息县项店乡朱店小学任教,现为小学高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兼任息县第六小学五年级班主任。
该同志任教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任劳任怨,潜心钻研教学大纲,锐意创新,出满勤,干满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师德高尚,事迹突出。
我们按照信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5信阳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推荐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民主评议和德、能、勤、绩、廉等量化考核,认为王慧同志符合信阳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人选标准。
特此报告
息县第六小学 校长:段宏伟 手机:*** 2015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