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我们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并尝试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真正实现促进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一)评价内容片面、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所偏差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和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过多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对于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诸如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智力因素非常重视,而对幼儿活动时应具备的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与肯定。教师评价的内容偏重于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评价标准往往偏于成人化,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二)评价主体单
一、方法单调,忽视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以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能力,这一切也是形同虚设。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 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 忽略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的差异。如评价时教师不考虑幼儿因个体差异绘画能力和速度是不同的实际情况, 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教师评价时多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如果是从肯定优点、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许多教师似乎认为评价工作就是“寻找”处于两个极端发展水平的作品,评价对象仅在于此而已。对那些占大多数的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则常常忽略,没有指出其不足在哪里,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三)评价方式传统,只注重结果评价, 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大部分教师的美术评价方式仍停留在以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出现: 关注美术作品的结果重于活动的过程,偏重技能忽视情感表现。同时, 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 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四)评价语言不具体,缺少艺术性、激励性。
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 缺少针对性。在对幼儿绘画行为、绘画结果评价时,虽然语言坚持正面、鼓励,但单调、苍白如“画得不错”“有进步”“真漂亮”、“好”、“颜色很显眼”、“想得很特别”等等, 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也不够深入, 缺少启发性。如“你画的是什么”“想想秋天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帮助小朋友的”等, 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 不易操作, 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 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在幼儿画完一只小兔后, 老师启发说: “小兔喜欢吃什么呀,画个萝卜吧”。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 “你怎么画了个黑色的花? ”“怎么画黑色的太阳,乱七八糟的, 重画!”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 对幼儿的评价在考虑幼儿过去,重视幼儿现在的同时,更应关注幼儿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 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 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快乐全面成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其优势与不足,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多方面的有效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 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在此基础上, 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 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像、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的判断指标。(二)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 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 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 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 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 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应包括:。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等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 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这样欣赏、乐观的态度才是真实而非虚伪的, 也才能帮助被评价者自我发现进而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具体到一次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 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 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 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
(三)评价主体互换、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科学的美术评价,其中主体与客体是动态的,是不断变换的。评价活动既可由教师担任主体,也可以由幼儿担任主体,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改变过去唱独角戏, 幼儿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 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幼儿在美术评价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
1、增强幼儿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幼幼互动是发展幼儿相互审视评价的最好方式。幼儿相互之间了解彼此的兴趣、喜好,更容易交流沟通,更能读懂相互的作品,感受同伴作品的内涵。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心同伴的言行,帮助幼儿学会客观评价别人。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同伴间的对话、甚至争论,幼儿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协调问题,相互之间学习、取长补短。如:在同一题材的两幅作品中,一张使用了色彩明快的颜色,另一张使用的是色调灰暗的颜色。面对两幅作品幼儿参生了不同的评价。在如同辩论赛的评价争论中,最后他们发现鲜艳的色彩是好看,但会色调也是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搭配协调的灰色作品也很漂亮。让幼儿相互评价,用平等的眼光欣赏同伴的作平,这样做对幼儿评价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甚至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重视幼儿自我的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经历。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充分展现在作品中。他们是最了解自己作品的。因此面对幼儿们的作品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耐心认真地听他们讲述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如:。幼儿的自我评价体现着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教师要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要正确的评价意见美术作品,就要从幼儿的角度以他们的方式观察世界,给幼儿解读自己作品的机会。
3、教师尊重幼儿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要考虑到幼儿之间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进行美术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进行同样主题作品的绘画时由于幼儿个性特征和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作品的效果差距会很大。这时教师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而要做纵向比较,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给幼儿自信心,让他们有继续作画的愿望和兴趣。
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如: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能力有限,教师在评价时尽量运用拟人化的语言。而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师在评价时可以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构思,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不断完善作品。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迅速发展。教师可以把自我评价和评价同伴作品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是但引导幼儿参予评价,使幼儿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相互学习、分享收获。(四)评价语言生动恰当, 体现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具体来说, 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 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 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 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 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 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 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小班幼儿经验少, 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 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 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 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 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总而言之, 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 因为艺术是无错的。(五)把握评价时机的切入。
评价时机的切入是指教师根据美术活动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随机进行评价。传统的美术评价往往习惯与选择在教学活动结束部分,其实这是很不合理的,合理的时机切入可以安排在活动后,也可以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和下一次教学活动前。
1、教学活动中的评价:美术评价可以存在于幼儿创作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被称为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是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及时针对教学、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变化来引导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的评价可以面向全体幼儿、也可以针对小组和个人进行,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后者注重对对幼儿操作成果的评判。如:活动最后教师或幼儿对美术作品从构图、色彩、想象、等方面给予判定和指导。
2、教学活动后的评价: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延伸活动中的评价。这类评价中,教师可以组织、发动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剪贴、布置,供幼儿相互欣赏、自我介绍、讨论、评议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在运用这类评价时,还可以针对绘画过程以及作品中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3、下一次活动前的评价:这类评价能详尽地进行交流、总结上次活动中的问题,对这一次活动有较强的指导性。对系列、连续的教学有较大的帮助。
以上这些评价的时机各有所长,但也有其不足。例如教学活动后的评价更能进行个别交流,而对集体活动中的问题不能给予解决;下一次活动前的评价则对上次活动针对性价差。因此,教师在运用这些评价方式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时机情况选择、综合运用,使评价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篇: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进行有效评价论文
教师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改革是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这一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为最终落脚点,实现教育评价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实现这一价值,结合具体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
一、明确评价目的,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美术活动的评价不能偏离了发展”的轨道,它是此次教育活动的终点却又是下次教育活动起点,在美术评价活动中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美术活动打好更好的基础,使得评价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是真正有价值的活动而非“走过场”环节,起到真正提高幼儿在艺术方面素养的作用。因而不能因评价是美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现实,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落空了。
比如:在小班《绕毛线》的绘画教学中,活动目标之一是顺着同一个方向涂色。幼儿的绘画速度不一,对于仅有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在幼儿绘画作品完成后还有的点评环节,可以说时间是不宽裕的。在活动中我没有因部分幼儿完成了绘画活动,在紧迫时间压力下就提前匆匆进入点评环节,而是把美术活动中每一环节做透,对于较快完成作品的幼儿,我请他们和画好的同伴一起说说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指着别人的作品说:“你的毛线乱乱的,你看我的,沿着一个方向画”,被指出问题的幼儿回到座位沿着同一方向又画了几笔。较快画好的幼儿自己进行讨论,既避免了消极等待时间隐性浪费,也给画的慢些的幼儿完成作品提供了时间,而之前他们的交流过程,也为点评环节做了铺垫。
二、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有多种多样,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的范围和界限,都不是万能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将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取各个评价方法之长,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与要求,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作用。同时,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应尽量少进行幼儿间的横向比较,多使用纵向评价,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比如在绘画教学《我的小汽车》开展前,首先请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汽车,说一说自己的小汽车,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再组织幼儿到马路上观察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这样对预设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也便于对幼儿经过《我的小汽车》绘画教学后表现出的水平与进步进行纵向评价,从而做到关注幼儿的个性与差异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各方的积极主动性 评价主体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而应充分发挥家长、本班幼儿甚至平行班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讨论得出评价结论。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不容忽视;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比较细致,评价也就比较有针对性;教师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有利于为幼儿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与帮助;平行班的幼儿年龄差不多,但原有经验水平不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有差异,会与本班幼儿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特质,他们的评价使得评价的结论更全面、更丰富。
比如在命题画《人人运动》教学中,我就借用平行班的小朋友,与本班幼儿一起欣赏作品,说一说 “你认为这幅画好在哪里、哪方面改一改会更好”,幼儿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颜色很好看,如果画小一点会更好看呢。”“我喜欢他画的那个踢皮球的人,但腿画的弯一点就更好了。”等等。然后请幼儿将作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欣赏,家长可以把想法直接与幼儿交流,也可以用短信、小纸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多元的评价主体,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更愿意主动绘画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也在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四、评价语言的规范性与激励性,促进幼儿向上发展
教师进行评价时,虽然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幼儿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离不开评价语言规范性与激励性的要求。为此,评价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通过观察、对话,发现并理解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等,尤其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试图理解其意。总而言之,教师应捕捉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大胆作画的热情;同时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不足,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或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雪娃娃”的教学中,有位幼儿给雪娃娃戴上了墨镜,他说:“阳光照在雪上,太亮了会刺眼,给它戴上墨镜就不会了。”我说:“你真贴心”;有位幼儿在雪娃娃旁画了燃烧着火焰的柴堆,他说:“太冷了,有火,雪娃娃就不怕冷了。”我说:“你真好,可是有火雪会融化,还有什么办法让他不冷呢?”幼儿说:“给他穿件衣服,戴上帽子”“还可以让雪娃娃做运动”于是该幼儿在雪娃娃手上画了一个皮球。幼儿对自己作品有非常“奇妙”的解释,作品中反映着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感与人情味,使得幼儿的作品显得格外生动。
总之,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内心和精神表达的一种方式与途径,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它传递出着幼儿眼中的世界。因而,教师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时,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的同时运用规范、激励性的语言,结合使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评价,发挥各方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最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有效评价策略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有效评价策略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幼儿园
施玉美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关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根据《纲要》精神,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应以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感受和体验为评价的主要价值取向,强调幼儿愿意表现和表达自己的兴趣,强调以多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和结论。
对照《纲要》,反思以往绘画活动中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作品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忽视幼儿参与评价。
2.用统一标准,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评价,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最近发展区,较多地进行横向比较,忽略纵向比较。
3.比较重视作品的评价,忽视绘画过程中的适当评价。更有甚者, 常常是幼儿完成作品后,美术活动就结束了,忽略了作品评价这一环节。
4.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忽视对绘画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以往的美术活动评价存在教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问题。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该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正确有效地进行评价呢?
一、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 是一件他自己的艺术品,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幼儿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故评价活动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因此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贸然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讲一讲画中的内容和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多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在与他们聊天讨论中交流对作品的感受,以锻炼幼儿自己学会品位、学习感受艺术的能力。
如在一次中班的绘画活动“画太阳”中,小朋友边画边讲述着自己的想法。桐桐说:“夏天来了,太阳照在身上火辣辣的。我要画个红太阳!”小宝嘻嘻笑着说:“橙色最暖,我喜欢橙色的太阳。” 而小胖则一边擦汗一边说:“哦,夏天真热,我要帮太阳穿条红黄格子的吊带裙!”嘟嘟呢,她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伙伴,而是悄悄地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作品展览时,尖眼的小雨发现了嘟嘟的绿太阳,“嘟嘟华错了,她把红太阳画成了绿太阳”。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带着其他孩子共同的疑问,问嘟嘟:“嘟嘟,你画的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嘟嘟一脸认真地说:“绿色的太阳能让夏天凉快一点,就像妈妈让我在空调间里吃冰激凌一样”!小伙伴们听了,不但理解了嘟嘟的意图,而且都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嘟嘟,“嘟嘟真棒!嘟嘟最棒!”
自评充分发挥了幼儿“自圆其说”的主体涌动作用,更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世界,放手让儿童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画得怎样呢”。
二、加强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同伴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有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孩子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幼儿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孩
子共同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如,在大班“我生活的小区”主题绘画活动中,唯有龙龙把家建到了空中的云朵上,当他的作品一展出,随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我将来也要把家建到云朵上去”,“是的,龙龙的图画我也很喜欢,我特别喜欢他的直升机”,“直升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当然是运输人和物品的喽”,“要是小鸟再小一点,直升飞机就会觉得更大了”,“老师,回家我还要画一张图画,我要把家建到月亮上去”„
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自己的看法,相信都对龙龙的新颖构思与空间想象表示赞同,更为龙龙的画面布局提出了合理建议。这就是我班实行的从找优点入手进行评价,再找出不足的同伴评价。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这样做使幼儿参与到评价作品内容中来的同时,对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这样的互评过程是知识的复习与提升。其次,它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培养幼儿欣赏评述能力和口语交际甚至包括人际交往、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更是美术老师所不可替代的。
三、提炼教师的总结评价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可谓是“一言九鼎 ”,且由于学生对教师有向导性、依赖感的心理年龄特征,因此教师的评价具有绝对“权威”。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会使他感到自己有较强的能力,不断增强把事情做好的自信心。反之,他则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所以说教师的正确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阅,是对学生创作兴趣的激发,并且对帮助幼儿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教育专家多次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教学,特别是儿童绘画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而呈现出多元的评价状态。
1.多鼓励
如图三与图一,同一班的孩子画同样的主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图一画面描绘出了小兔一家欢庆的热烈场面。不管是从兔爸、兔妈咧嘴大笑的表情中,还是从空中徐徐上升的气球上,都不难发现,在长耳朵兔的大家族里,刚发生了令人兴奋、愉悦的大事情,兔子们正共同分享着这份幸福与快乐!当然也可看出小作者有较强的美术表现功底,如近大远小,前后层次等。而图三与之相比则相差甚远,很明显根本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环境、遗传、教育的影响,其个性特征与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在评价时,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要多做纵向比较。所以我还是表扬的图三的小作者,因为他比以前画画更认真了,而且可以看出,就这幅作品他也做了很大的努力。离园前他拉着妈妈的手一定要妈妈看看今天的作品,从他自豪的表情也不难猜出,他正向妈妈说着,“今天老师表扬我画得很好!”
只有这样,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才能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
体验。
2.多形式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多采用拟人化及情境化的语言。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时,可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引导幼儿边画边想,表达自己的构思,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教师应把评价幼儿作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适当引导幼儿参与评价,以达 到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目的。
3.允许个性差异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眼光,教师应尊重幼儿自由的表现方式,以保护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就如上面提及的“嘟嘟的绿太阳”,要是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是违背常理的,而且是不可能存在的,但5岁的嘟嘟却以其独特的孩童视角描画了一个“凉爽的绿太阳”。这符合幼儿的表现特点,教师要尊重幼儿,让幼儿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不管他们画的与现实是否一致。再如图四咋一看画面显得凌乱、粗糙,但只要仔细品位,这种不受轮廓与技法的表达却更突显出了儿童画的稚拙美。“小金鱼”一反平日里被惯用的侧面描绘,独到地与人进行着正面对视,圆鼓鼓的眼睛,胖乎乎的身体,着实可爱。
四、评价要伴随活动的全过程
以往我们关注的更多的只是结果评价,即最后的作品评价,而忽视了对幼儿绘画过程的评价。《纲要》中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过程中评价能够给予幼儿及时的点拨,从而激发幼儿的灵感及进一步创作的欲望,如:绘画《太空旅行》,由于很多孩子缺少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在作画时,有些幼儿仅画了架飞机,上面坐着个人去空中旅行。有些幼儿显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应在绘画过程中,及时评价有特点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这样不但开阔了其他幼儿的思维,同时也激励了这些幼儿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让我们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鼓励功能,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与闪光点,正确的引导他们,为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在绘画这一艺术天空中健康、自由自在的飞翔!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探悉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探悉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评判过程,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生长的重要途径”。评价改革作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局部,一直以来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不例外。但从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来看,美术活动的评价获得了教师们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自觉实施频次最高的行为。因此,剖析教师美术活动的中的评价行为,对于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美术教育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一)实施评价的目的出现偏差
每次美术活动后,教师都要进行讲评,评价已被教师们认为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教师实施评价的目的却出现了偏差: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实际;有的教师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时发展落空了。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二)评价规范划一,忽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规范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实物或教师的范画一致等,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性,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的发展”。表扬的总是少数小朋友,有的小朋友经常受到的是否定性评价,导致局部小朋友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发生“我不行”的想法,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对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无法正常建立。用统一的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儿童,久而久之的负面影响,对某些具体个体的儿童而言是无法估量的。
(三)评价内容片面,发展性功能未能全面实现
评价内容的片面首先表示在对幼儿的评价中,目前的评价多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主,如构图、色彩、比例等,但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却不予重视;其次还表示在偏重幼儿“学”的行为和效果,而忽略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对幼儿的要求多,而却反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过程的评价和反思,从而使得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未能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无法得到迅速的提升。
(四)评价方法单一,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发展状况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的是现场即时评价,即通常所说的相对评价法。突出表示教师往往依据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给出评语,重眼前的作品表示,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忽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导致评价的真实性和人文性大大降低。这不只无法达到必要的深度和广度,更无法协商幼儿正确地表示自我、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五)评价主体缺失,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改为“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而幼儿则是被评价者,评价的客体处于被动地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合作者的家长,也长期被置于评价主体之外。幼儿、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一起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仍停留在理念层面。教师经常以自身的意见为主,独自决定作品的好坏与优劣。往往是教师扮演“裁判者”,唱)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幼儿参与评价,但由于平时缺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幼儿评价基本处于走过场状况。从而导致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幼儿自
我评价的价值未得以实现。
(六)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随同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都应有评价。但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却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因此教师往往依据主观猜测和经验,进行预定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从而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很难发起,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指导,幼儿得不到和时的点拨,导致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表示自我,使得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七)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的评价语言主要问题表示在: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语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诸如“画得不错,”“有进步”、“想想春游你看到了什么”、“猫饿了得吃饭,给它添上一个食盆吧”、“你怎么画了个黑太阳”?“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重画!”这类或笼统、或强加、或否定的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南辕北辙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战略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1、以评促发展(删除)的发展观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完善。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应与教育目标一致。不只应考虑儿童的过去,重视儿童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应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通过不时收集每个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其存在的优势与缺乏,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只要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幼儿的潜能和特长,协商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地生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时的反思实践,改进教学,获得自我生长,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
2、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价值观
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发明才干,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这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传授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初步的表示力的基本目标并不矛盾。两者好比渡船与过河的关系:到达河的对岸是最终目的,而船是过河的工具,是为过河服务的。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协商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身的想法、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和兴趣喜好,提出美术的知识技法和想象发明的进一步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动身点,评价中既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技巧,也不能不要技能技巧。当出现矛盾抵触时,应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和发明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
(二)掌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1、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我的“百种语言”之一。
人自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具有了社会的属性,每个人都有表示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幼儿虽然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身的“百种语言”。心理学家发现: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发明自身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自我表示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表达技能无法与成人世界接轨,在色彩、造型上有时无法还原真实的世界,但却是他们独特视角的反映,是他们童真、童趣和独特个性情感的表达和表示。
2、美术活动是幼儿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的重要过程。
追求快乐和获得自我满足是人的天性,也是人追求一切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任何功利性,仅
因为 “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胜利的自信。
3、美术活动是随同幼儿主动建构的实践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情感共鸣,发生美感萌芽的一种活动。为了表示与发明,幼儿不时地对自身的已有经验进行着筛选、比较和加工,同化和顺应心理活动交替进行着,随同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身的知识结构。随着美术活动的反复进行,不时深入,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时加深,感受美、表示美和发明美的能力不时提高。
(三)注重评价内容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只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通过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因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添加)知识技能方面(删除)的(添加)评价上(添加)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资料运用、构图、表示、着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上则要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等;而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就(添加)应包括幼儿活动的耐久性、习惯、表示方式,创作偏好等。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协商教师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胜利的体验,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生长。当然,为了保证将评价内容和评价规范落到实处还必需通过实践和探索将各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概括关键要素,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注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等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评价手段单一的现象。同时,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和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评价前,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评价时,应注意广泛收集信息,既包括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当时表示出来的行为水平,也包括对幼儿的活动效果或作品的观察和评价,使评价不局限于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表示情况。只有这样,才干真正做到淡化幼儿之间的评比(相对评价),实现幼儿的纵向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与课程规范的比较(绝对评价),强调在多种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坚持评价的结果是现在的、暂时的,通过评价协商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和评价的实际作用,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生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克服“走过场”的现象。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积极性
现代的美术教学重视引导幼儿走入社会和自然中去探究和体验,观察生活中美的因素,启迪幼儿绘画创作的灵感,强调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对幼儿绘画活动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建议发挥被评价者自身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需要成人关心照料之处很多,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主体精神的培养应从小入手。因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充分发挥家长、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保证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另一方面,使评价各方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有利于教师、家长、幼儿不时地对自身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身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时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明确评价的规范、内容与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家长对幼儿进行评价,应主要集中在小朋友在家中的美术活动兴趣、习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察和评价上;幼儿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规范,在幼儿的互评中则应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优点和优点,进而改进自身的行为。其次,教师还应发明条件使评价的多个主体都从中受益。如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幼儿对同伴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幼儿在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缺乏的基础上,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而让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小朋友的学习情况与生长过程,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幼儿发展的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小朋友进行教育。
第五篇: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孩子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和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为了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是有效的呢?怎样指导才是最合适的呢?对于不同的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的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的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是先讲解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的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的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的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是否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的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是成功的。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和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比以上的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总的说来就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可以说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欣赏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这种指导方法也更好体现《纲要》中讲到过的适合幼儿理解的形象直观特点,孩子们在观看后就马上能理解操作的内容,不过这样的方法也是需要一点语言讲解才能起到超级效果。例如在色彩活动《牙刷蜻蜓》中,让孩子观看真正的蜻蜓与牙刷蜻蜓,孩子们马上就发现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它装饰上又薄又大的翅膀和圆鼓鼓的大眼睛,因为长长的牙刷就是蜻蜓那细长的身体。通过直观的观看,不要老师一直在那讲,孩子们都能看出来操作要求是什么。
3.情境导入法。
美术本就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为主要特点而区别于其他艺术。美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创设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视觉、听学、触觉等感受,让儿童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使他们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情境导入法是颇受孩子们喜欢的,这样的方法更活泼,直接把孩子们带入到设置的情境中了,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例如在色彩活动《炎热的夏天》中,我请两位幼儿扮演在沙滩散步的人们,以太阳太毒辣可以怎样办呢?有什么东西可以挡住它的光芒引起幼儿的想象;同时让他们赤着脚假装沙子烫脚有啥好办法,从而引起孩子们为他们设计拖鞋的欲望;同时孩子们自己也能想出为他们设计扇子,不一样的冰激凌车子等,充分调动起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介入指导策略
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既不能干预太多,又不能错失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经过实践我们可以尝试做到:活动前心中有目标,环境及时换,活动中观察分析同步走,注重因材施教,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在了解了这些后,我们还要注意介入指导的时机,我们要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介入,而不是干预。这时我们除了运用语言介入策略,欣赏介入策略,在一些色彩创意活动中,我还用到了一些特殊的指导策略。
1.模特示范法。
合作游戏是孩子们进行创作活动的提神良药。在活动中,如果好朋友能做自己的小模特可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瞧,孩子们在色彩活动《表情罐》中,有的孩子对于表情有一些困难,只对嘴巴有点了解,其他呢?看,面对面的便宜相互做模特,笑一个、生气一下、沮丧一会、吼叫一下„„小模特丰富的表情给作画困难的孩子一个大大的帮助。这样及时的指导策略,一下子就解决了孩子们之间一些小小困难。
2.重复反问法。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成人往往习惯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事物自身特征来表现事物。例如校草是绿色的,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等等,这样的情况在整个活动中会引起幼儿的不自信,然而不自信会导致孩子们频频向教室提出问题,“老师,这个是不是这样画?”“老师,这个是不是这样贴?”“老师,我这样放对不对啊?”„„然而这时老师的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孩子得到不同的感受。例如在色彩创意活动《彩色陀螺》中,孩子在自由探索大胆操作中,有的孩子发现了我的陀螺可以灵活转动,而他们的陀螺只能转一圈,有的甚至一圈也转不起来。有的孩子就问“老师,为什么我的陀螺转不了,你的却能转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不断反问“我的怎么可以转呢?你的怎么转不了呢?”孩子们见我没有告诉他,自己研究起我的陀螺来,从而知道了牙签必须戳在中心,下面必须绑上透明胶,就不会松动了。这样他们较容易地完成活动内容,体验成功的乐趣。慢慢地,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瞧,这样不断从夫反问的指导策略可是不错的哦。
三、评价指导策略
评价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同时多用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孩子就会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并逐渐从教师正确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
1.鼓励式指导策略。
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表扬,鼓励,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只要是纵向比较进步了,那么就是应该表扬,让孩子充满自信心。
2.游戏式指导策略。
用游戏的方法结束整个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就如《牙刷蜻蜓》活动,最后孩子做好了自己认为最可爱的蜻蜓,那么就请你的蜻蜓到草地上去嬉戏吧来结束,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蜻蜓,一会飞到树干上,一会飞到草地上,开心极了,同时也对工具大变身活动充满了期待。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创作,激发他们大胆想象,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同时,要关注每位幼儿的作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以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同时激发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现的勇气,让他们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快乐的表达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