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策略

时间:2019-05-12 22:5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策略》。

第一篇: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策略

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策略

一、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是幼儿稚拙的艺术,也是涂鸦艺术。而幼儿美术活动是工具类还是学科类,至今没有定论。但是任何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它好与不好的一面。

1、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五大模式

(1)、课时制模式:在一定时间限制下的活动,但他的弊端是没有让孩子体验一个完整的美术活动。

(2)、作品之模式:是围绕孩子完成一个作品进行的模式。

(3)、游戏制模式:是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注重兴趣,不注重目标的活动模式。教师要重点掌握此模式。

(4)、展览式模式:所谓展览是美术作品的大小、形式等不同的展示。(5)、比赛式模式:略

在美术活动中,正确把握各种模式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模式。

2、美术活动的意义 美术的四大价值:

知识价值;情感价值(心里、审美、体验);技术价值(美术就是创造美的技术,技术永远存在)创造价值(是美术活动中的核心价值)。

3、借形想象

所谓借形想象就是人类最初级的原始想象。而智慧美术(米罗可儿美术)就是以借形象为核心的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创意儿童美术教育体系。(1)、借形象的几种形式:

线条分割法、立体造型法、剪纸法、块面法、大型活动。(2)、借形想象的三个转换: 将一个形转换为另一个形; 将一个情景转换为另一个情景; 将没有情景转换为有情景。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与要求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学准备中:

(1)教学思路的准备:简案、详案、心案(此准备是最重要的)

详案:考虑——可能会发生什么?、、、、、、要多预设几个为什么?而不要预设结果。反之会限制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力,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也受到限制。大多老师把活动方案设计得很完美,但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也就是说设计最没有缺点的课反而就是最有问题的课。

(2)材料的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多尝试一下材料的运用。如:小班拓印玫瑰花,要用青菜头拓印,事先要尝试菜头切到什么位置才能拓印出最佳效果。

(3)知识铺垫准备

(4)教学空间准备:空间准备不是一句空话,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一位好的老师应经常根据活动内容变换空间,如:教室的暖色调、冷色调,线条的悬挂,桌椅的摆放等变化。

2、导入阶段:

一定要踩在美术活动的点上,减少或简化导入环节。

导入方法有很多,如:“藏起来”【是的,一个好的导入能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一节成功的活动做好铺垫】等可用一次的导入法就有很多,这些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但是无论用什么导入法,一定要紧扣目标。

3、操作过程

第一个把握:严格把握教学目标的实施{教育目标、学科目标}教育目标在前,学科目标在后。第二个把握:把握课堂教学的秩序:运用语言、眼神、手势、、、【尚聪老师把握得很好,这恰恰是年轻人所缺乏的】

第三个把握:画面的把握几个要点:(1)线条

A、线条要一笔完成,“土豆线”“鸡蛋线”美就美在“拙”上。B、线条要接住,不出头。出头了,可运用添加法修改。C、注意线条的疏密关系。(2)色彩

A、本性选色法:按天生的喜好选择用色。B、经验选色法

C、理性选色法,如:对比色、相近色。

找一种颜色最多的放在画面上,什么颜色多一点就是什么色调。

孩子并不是天生喜欢五颜六色,五颜六色会给孩子带来兴奋,但兴奋并不是教育的需要。

第四个把握:造型与构图的把握

构图:画面构图要均衡,原则上主要东西要画大,线条要疏密搭配,画面要丰满,避免画面物体排队和左右对称。不要局限于画四分之一的太阳,要学会“出穴”,画到画面外面去。

造型:原则上是“幼稚”的,画得不像不要紧,但要 克服“符号”模式,如:“元宝鱼”、“蝴蝶飞”、、、它严重阻碍了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要让孩子学会写生,去观察生活中事物的美。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阶段(1)紧扣教学目标。

(2)不同孩子有不同标准,“因人而异”。(3)原则上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二)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1、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上。(1)语言要生动、丰富、多彩。(2)语速节奏快慢、强弱的变化。

(3)充分利用教学的第二语言(眼神和手势)。

2、体现在课堂中随机型的把握。

听课记什么?——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艺术性的提示法:大声提示法;小声个别提示法;无中生有法;指桑骂槐法。作业评价:

中班下学期要全面达到圆能接住口。

课堂个别指导不超过一分钟,否则课堂秩序会乱。小班的拓印画要学会添加人物。(教学艺术100例)

(课堂教学的流畅性,流程的把握)

下午:

现场交流:提问与解答

问:如何指导幼儿借形想象的绘画?

薛:先让孩子加眼睛、嘴巴,形成抽象的,类似于怪兽的形象。问:如何让孩子自主的表现?

薛:教师不要板书,但要有具体的要求,四大把握就是具体要求。要求要为画面内容所服务,内容要体现孩子生活的、想象的。

问:如何展示孩子作品?

薛:展示作品是绘画的最终目的,可专设一块墙面,主题定为“毕加索画廊”、“小小齐白石”、、、,大的作品可以先收起来,开画展时再拿出来。

问:欣赏名画时应怎样把握? 薛:自学,网上找资料。教师要理解作品:理解画家的背景;了解画家的地位;了解画家的贡献。注意用画家的代表作拿来欣赏。

问:怎样走出毛线团阶段?

薛:(1)了解涂鸦期现状和作品。(2)尽快让孩子走出涂鸦期。关键是画人物,一旦画出了人物,也就走出了涂鸦期。

问:简笔画“画树” 需要示范吗?

薛:不需要教,让孩子看着树去模仿,教画千万不要教“死”了,一定要放开。问:小班孩子涂色不想涂时怎么办?

薛:绘画技能的训练太过,孩子画画应该是开心的事。小班:兴趣;中班:基础;大班:创造。向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画面一定要画大!

问:技能与想象的度应如何把握?

薛:画一个新的事物,如画一个变形金刚,画得不像不要紧,关键是让孩子画出自己的感受。教育要学会宽容、表扬、赞赏,学会进行转换。

问:美术的拓印活动应如何进行?

薛:拓印应分两次进行,一次作为游戏活动放在刚入园或离园前作,第二次做为正式课程。

问:您为孩子的色彩选择,我们发现很少用到棕色?

薛:棕色是非常和谐、非常稳定的,“矫枉过正”一下,让每个孩子有一个大的转变,然后再回过头来引导。

问:借形想象中,孩子把色块想象成了孔雀,但却不会画孔雀,怎么办? 薛:(1)大胆的画成什么都可以。(2)借助图片。问:中班下学期,需要一个绘画技术的提升,怎么教?

薛:跟画,画一个头即可,而不要画出完整的图像。重视语言形象的描绘,板书形象——画一个大的轮廓即可。跟画画三分之一,而三分之二是孩子自主创作的。

问:如何促进孩子大胆用色? 薛:想象力好的孩子往往色彩的感觉不好,“敢不敢用其他颜色?” 问:您怎样做“听声音”的绘画教学? 薛:(1)听纸落地的声音。

(2)听肢体发出的声音。

(3)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4)画歌声、钢琴声、打击乐声。问:绘画中,先构图还是先涂色?

薛:应是先构图再涂色,但借形想象除外。问:要求大、满、密时,一个课时完不成怎么办? 薛:教师要理解正式活动和非正式活动的关系。问:教室布置是否要孩子参与? 薛:要,一定要,把墙面还给孩子。

油画棒技法:

1.睡涂法:平睡油画棒,涂大面积色彩。2.圈涂法:画圈圈,可以用疏密涂出明暗不同的层次。

3.渐变法:明暗渐变、色轮渐变、冷色渐变等(把握好最关键的黄、黑、白色)

(借鉴马列维奇作品)

4.点彩法:芝麻点、大豆点、勾点、长笔点、钉头点……(借鉴修拉作品)5.油水分离法:白色魔幻法、色卡油水分离、玻璃上画油画棒(水印版画)

6.手抹法:边线手抹、圈涂抹(用软纸代替)

7.复色涂法:先涂深色,在底色上涂其它色或白色。

8.薄涂手抹法:仿水彩效果或水墨效果。

9.厚涂刮画法:仿油画效果,用尺子等硬物刮画(刮掉或是括上)。

10.线描法:画线。

11.复印法:先涂彩底,再用另一张薄纸覆盖,印画。12.综合应用:与碳笔、粉笔、铅笔、水彩等各种材料综合运用。

版画技法:

1.版画的分类:木刻版画(凸版)、金属版画{凹版}、石版画(平版)、丝风版画(孔版)。

2.版画格式规范。四面留白、下边用铅笔写版次、名字、日期等。

3.儿童版画:KT板或珍珠板、吹塑纸版、纸版画、实物版、石膏板等。用玻璃版、塑料纸等也可以印制独幅版画(一次性)。

千万不要把儿童画中的人物教得象卡通,要保留儿童画中的稚趣笔触与原生态的可爱造型。

老师可以用手指示或口头指导,但一定要咬住牙关不帮幼儿直接在他的画上画,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不断完善:画大、画满、画密。

各种材料百搭能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材料本身及操作时产生的自然纹理),能产生唯一性、不可复制。剪纸:我反对“窗花”剪纸,对于创作来说没有意义。要的就是现代感的儿童剪纸。学习马蒂斯的剪纸。

儿童水墨:国际上获奖众多,有中国鲜明的特色。值得探索的东西还很多。

借形想象:文字借形、实物借形、随意借形、生活用品借形、立体物借形……

特别强调要克服符号化的造型、多进行图片写生。小班:汉堡包、撕贴荷包蛋、撕贴加人脸、太阳帅哥、玩色游戏、鞋印想象。

第二篇: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三种类型美术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

学习时间:2009、11、2

3一、美术欣赏活动(发言人:游琳)

一、如何激发兴趣,引起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关注

策略:

1、情感带动,积极关注

2、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3、注重欣赏对象的呈现方式,突出美的意境

二、如何使幼儿理解有一定艺术高度或与之有一定距离的作品

策略:

1、情景再现

2、创设多通道体验的条件,引发情感共鸣

3、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欣赏对象的形式美

三、如何让幼儿充分表达和评价

策略:

1、创设宽松、平等的对话环境

2、提出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

3、允许和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四、如何让孩子对所欣赏的内容进行再创作表达,从而获得充分的审美满足,激发对欣赏活动的持久兴趣?

策略:

1、模仿或表演

2、拓展创作

3、寻找类似

4、给作品取名字

5、回归生活

三种类型美术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

学习时间:2009、11、23

◆ 手工活动(发言人:卢德蓉)

手工活动不同于欣赏活动的是,它是一种造型艺术。幼儿的手工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产生意图阶段(引导幼儿体验、感知生活)、构思阶段(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制作阶段(引导、指导幼儿创造)。下面我就从这三个阶段

产生意图阶段的策略:

1、创设情境,比如:教师自身的衣着、配饰,周围环境、活动材料构成的环境,教师的言语动作等;

2、由浅入深的策略;

3、由简到繁的策略;

4、情感熏陶的策略。

构思阶段的策略:

1、启发式示范;

2、注入式示范;

3、实物范例;

4、多样性范例;

5、提问的策略;

6、参与与退出的策略;

7、整体观察——局部观察——整体观察的策略。

运用以上策略时注意几种方式相互转换,根据内容难易不同选择不同的策略,还要便于幼儿迁移经验。

制作阶段的策略:

1、行动暗示的策略;

2、提问的策略;

3、分层指导的策略:

(1)目标分层: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2)材料分层:根据孩子能力不同投放难易不同的材料;

(3)指导分层:先指导能力强的孩子,再指导中等水平的孩子克服缺点,最后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完成作品;

(3)评价分层:注重幼儿个体的纵向发展。

4、游戏练习的策略:回归生活,美化生活;

5、正面鼓励的策略;

6、同伴互助的策略。

三种类型美术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

学习时间:2009、10、27

绘画活动中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发言人:卢金兰)

一、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对于这类对画画缺乏自信的孩子,教师该如何指导?

1、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减轻对画画的畏惧和压力。

2、寻找原因。了解孩子不会画的原因,如没有掌握好相关技能、对绘画对象陌生而不感兴趣或其他原因等,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3、降低难度。对孩子提出低层次的要求,如教师画好主体或孩子不能掌握的部分,让孩子进行添画;或引导孩子画结构较为简单的作品。

4、经验迁移。从孩子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迁移经验、调动兴趣,激发其想画的愿望。

5、正面强化。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

二、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示范或出示范画?

1、抓教学重、难点进行局部示范

2、抓幼儿学习困难进行个别示范。因为个体差异,在对孩子进行指导时应观察到孩子的具体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示范。

3、多局部示范,少整体示范。

4、教师示范延迟出现,多采用幼儿间同伴示范。

5、运用其它媒介代替示范。

6、淡化教画痕迹,在情境氛围中进行巧妙示范。

三、如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1、给孩子解释和交流的机会。

2、多元化评价,丰富评价形式,多同伴互评和自评。

3、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不要用统一标准衡量孩子的作品。

第三篇: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十二圩中心园 李海琴

文章摘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意义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和发展。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并不能很好从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表面上热闹活跃,而是大多出自教师教学的需要,对幼儿的有意义学习并未促进,甚至成为了一种阻碍。因此,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提问进行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实然,并探索如何促使其达到理想的应然状态。

关键词: 研究方案

教师提问现状

研究策略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提问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提问的有效性是决定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适时的引导,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及幼儿的创作水平。在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提问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有些提问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只是自己为了组织孩子或者是自己的口头禅,针对自己的发现,我在美术活动中针对提问的问题做了一些努力,力求使自己的提问真正做到有效性。

(二)基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个人观察和感受

现在的教师在提问时不扣主题,提问面窄,并提经常提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齐问齐答和暗含答案的封闭式问题的话,幼儿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套死搬的表现方法,作品表现也只会是千篇一律,这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而且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如:《春雨》一画中春雨的画法,课前我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下雨天雨滴的几种形态,在课堂上运用诗歌进行启发提问:“前几天下了春雨,你

觉得春雨好吗?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诗歌,听听看谁喜欢春雨?”我没有直接出示春雨的图片,而是通过喜欢春雨的朋友让幼儿感知了春雨的好处,了解春雨。接着,我又提问,“它们都喜欢春雨,那春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幼儿就能更大胆地想像、创造,有画成雨点娃娃的、画成斜线的,画成圆圈的等等,画法各种各样。通过设计开放性提问,并进行启发,幼儿在处理春雨的画法上五花八门,而且在其它的绘画内容中也会举一反三创造出极其丰富的画面。总之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刺激幼儿感知、操作、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研究综述.(一)国内研究状况

①我国目前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国内研究者张丽在论述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上提出了课堂所具备的技巧,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出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提问的艺术蕴涵于教学提问的整个过程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强调教师要关注提问的每一个环节,让自己的问能更好的被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思维。认为教师课堂提问具有重要功能。②如宋秋前认为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申继亮,李茵指出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现在幼儿园的幼儿很少主动提问题。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幼儿围着自己的思维转。教师把问题当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其结果造成教和学的分离。幼儿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意识不强。

(二)国外研究状况

通过国外有关提问研究的分析和整理,研究者发现,提问被认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教育界针对教师怎样提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设计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提问,评价提问的模式,提问研究涉及面相当广泛,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问

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但是有时数量多,问题层次偏低,强调认知水平的问题,忽略非认知水平的问题,所提问题脱离幼儿的经验和水平,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存在不公平,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短,且回应方式单一。一直致力于研究教师有效提问,认为好的问题和提问是高质量的教学的核心,他们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通过学生成绩的提高来衡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强调教师提问技巧的获得,如重视候答、鼓励提出高认知的问题。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在客观分析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当前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改进策略。

(二)研究方法

1、现场观察法

本研究希望能深入地了解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情形,并没有一味 追求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加之研究者的研究条件有限,因此只选取一所幼儿园教师教学进行研究,并对照其他的研究资料来了解和把握教师提问。如大班共35人,中班共33人,小班共28人,每个班配置为主班老师2位,保育员1位。因此,本研究的对象是6位教师的教学提问行为。进入班级之前,6位教师并不十分了解本研究,只知道研究者要做一些教学观察,着重强调是对儿童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的互动进行研究,请她们协助一下,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然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情况,不需要研究者介入教师的行为本身,研究者将自己的身份界定为非参与观察者。在正式观察开始之前,先熟悉教师和幼儿的情况以及幼儿园惯常的每日活动类型,期望使教师和幼儿对我这个观察者不要产生戒备心态,使我的观察可以在更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观察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行为,将幼儿园教学中所有教师的提问完整记录下来。需要重点观察记录的内容是每次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出的口头问题、幼儿的回答以及教师如何反馈;还包括活动的类别和背景、提问的对象以及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同时,在对提问行为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时,以期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体会教师运用提问的现状。(二)访谈法

本研究中主要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访谈法,主要在观察间隙进行。在访谈背 景下,教师谈论他们自己的教学,是理解教师观念的一个方法。有学者也认5 为,为了透析教师提问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访谈“可以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他们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事情,他们的行为所隐含的意义。另外,还可以通过访谈法避免研究者的一些主观猜测。因此,采用访谈法对于研

究者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这一研究重点是很重要的。访谈还包括幼儿对于活 动的看法和对教师提问的感受,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的提问状况。

四、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提问的现场观察与分析

近期,幼儿园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在一堂画“菊花”的美术写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给幼儿提供了实物菊花。教学环节如下:1.师生共同观察菊花,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2.教师示范菊花。3.幼儿写生菊花。但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孩子迟迟不敢落笔,好象心中没底,就怕自己画错。还有一些绘画技能掌握相对好一些的孩子,老老实实的照着教师的范画在画,画的还有点像。还有个别大胆顽皮的孩子在随意的涂画一通。

这样一个看似自由的美术写生活动,有观察,有比较,有讨论,有示范,有练习,应该比较完整,又是第一次菊花写生,本该让孩子充满好奇,本该看到孩子们兴奋创作神情。但我们的孩子面对着教师的引导,没有探索的欲望,面对漂亮的菊花,没有创作的激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跟着老师的范画认真临摹。不论最后,孩子们画的效果如何,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们把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与此同时,经过教研案例的提问分析,我们也看到了现有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现状。

课堂实录:

师:请你们仔细地看看桌子上的花,是什么花? 幼:菊花

师: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白色。

师:菊花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 幼:弯弯的,直直的。

师:哪里的花瓣短,哪里的花瓣长? 幼:里面的短,外面的长。

师:现在老师把它画下来,你来看好不好? 幼:好

师(完成一朵菊花):你们看老师画得漂亮吗? 幼:漂亮

师:那现在我再画一朵,好不好? 幼:好

师:现在你们想画了吗?

幼:想

正如《菊花》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与表现,其实是我们经常在美术教研活动中会遇到的。教师充分的材料准备,完整的环节设计,投入的绘画指导,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参与创作活动提不起兴趣,作品多临摹与呆板,少创意与灵气,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哪里去了?幼儿发自内心的创作又在哪里?如在美术欣赏活动《盲女》中,教师为该活动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能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领会画面的自然风光之美;能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的沉静,并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同情。教师围绕着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了这些景色,你们有什么感觉?”

“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盲人姐姐能感受到周围美丽的景色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将目标有效地展现在活动当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目标的有效达成。在教师提出“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后,有幼儿说:“他们穿得破破烂烂的坐在泥地上……”教师可以生成诸如“他们为什么穿得破破烂烂?”“她们为什么来到这儿?”等临时性问题,引导幼儿纵深思考画面内涵。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的领会目标,紧扣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近期,我们幼儿园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在一堂画“向日葵”的美术写生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

这样一个看似自由的美术写生活动,有观察,有比较,有讨论,有示范,有练习,应该比较完整,又是第一次向日葵写生,本该让孩子充满好奇,本该看到孩子们兴奋创作神情。但我们的孩子面对着教师的引导,没有探索的欲望,面对漂亮的向日葵,没有创作的激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跟着老师的范画认真临摹。不论最后,孩子们画的效果如何,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们把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与此同时,经过教研案例的提问分析,我发现 我们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

4、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和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

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

5、提问角度单一,缺乏生活经验联系。《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提倡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而美术教育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才能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才能使幼儿的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生存点。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会忽略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激活,使提问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认为,激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像找到了幼儿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才可能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去。如在《菊花》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这些菊花是谁带来的?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菊花?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等等,引导幼儿回忆讨论,打开生活经验的阀门,也激起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6、提问模式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很喜欢让别的孩子来评价同伴的回答,美术活动也不例外。然而,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每个孩子对美的感知与体验都是独特,没有对错之分。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总是以固定的提问模式来评判幼儿的感知、体验与想象,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他说得对不对,像不像,”只会否定孩子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抹杀孩子的艺术天份。因此,教师对于美术活动中的提问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提问,更注重幼儿个体的感受。

五、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些相对突出的现象进行讨论,我们认为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

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因此,本学期我 就美术活动中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

(一)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注意力特别集中,观察事物仔细,感受也深刻,让孩子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他对事物的感受,结合想象,用绘画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而在美术教学活动

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方式:

1、要忌讳一些口头禅似的提问:如小朋友们喜欢这幅画吗?小朋友们看这幅画漂亮吗?等等,这些提问让孩子们形成了习惯性的回答:喜欢,漂亮,愿意……所以老师的这种提问没有真正的意义。

2、提出能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回答出来的问题。在大班的美术课《有趣的脸》中,教师刚挂好挂图准备给他们讲关于脸部特征的夸张的时候,下面的幼儿已经对着图片在发笑了,说“怎么会有这样的脸呢?这样的眼睛能看得见东西 吗?”“怎么头发是这样的啊?”当时教师马上反应过来,连忙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吗?这样的造型你觉得哪些地方是比较有趣的?比较独特的?”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纷纷说五官的形体比较有趣,好笑……

3、教师的提问要趣味、新颖。《花奶牛》活动中,教师问:奶牛长得什么样呀?问题太笼统,幼儿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奶牛的鼻子是什么样子,鼻子中间有什么。嘴巴长在什么下面,奶牛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圆还是半圆,等。另外教师再提问的方式上不要居于单个提问或者是大家一起回答,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问的方法进行的提问。如:女孩子把对这幅画的感觉告诉我好吗?苹果队的孩子们说一说这只小松鼠的尾巴像什么?......这样,孩子们会兴趣十足的等待老师提问的对象。时刻准备相互着自己来回答问题。

(二)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和欲望。

现代教育要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重要地位。幼儿时期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在幼儿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的职责是发掘孩子的艺术潜质,通过美术教育来拓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是在表达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创造符号的能力,有表现表达的兴趣与愿望。因此,教师的在提问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的因素,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生活经

①验进行想像进行创作,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

1、想象的游戏与激发想象的提问相结合。

在每一次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要做一些激发幼儿想象的游戏,然后加上一些 能够激发幼儿想像的兴趣与欲望的问题,如在组织大班活动《脚的特别作业》之前,我先请让孩子们观察老师事先画好的作品,观看画面上有什么,接下来老

师提问这幅画可是用特殊的工具画成的!让幼儿猜测,最后教师揭示谜底,原来用脚也能画画吗,用五个脚趾画了五个正在树林里玩游戏的小朋友,如果你用自己的脚画出什么作品?幼儿回答出各式各样,结果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作品时,幼儿画出各不相同的图画故事,孩子们不但创作自己想象的图案,还把自己的作品讲成充满想象中的故事。

2、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因素。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因素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幼儿从多角度回答问题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让幼儿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开放性

儿童绘画是童心的反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刺激幼儿感知、操作、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中班的孩子不再是刻意的简单的模仿,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思想和方式,赋予作品情感和特有的个性化表现,多了创作的内涵,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

比如,朱老师在《小脸变形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在幼儿了解了脸部的结构以后,“你希望长什么样的脸呢?”一个简单的问题,把孩子原本固定的思维一下子扩散开来,他们纷纷讨论脸可以变成什么样。这时她又大胆鼓励孩子夸张的想象:“那脸上的鼻子、嘴巴、眼睛、头发、耳朵可以变成什么样呢?”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自然扩大了。他们的发言更热烈了,这个说:“我要把眼睛变成小花。”那个说说:“我要把头发画的像树枝让树叶长的密密麻麻,这样小鸟就会在我头上住了。”还有的说:“我要把眼睛变成照相机,这样我就可以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美丽的风景拍下来,带回来给小朋友看。” 孩子们的作品就是他们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想法、愿望,一幅画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总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要在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既讲科学又讲艺术并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提问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3 [3] 杨继英

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以及观念的研究《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4] 朱利群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和对策》。学前课程研

2007

第四篇:美术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教幼儿学会修改图像” 很多时候幼儿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时,经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在美术活动区中总会捡到画了一个圆圈、画了几根线的被孩子废弃的画。是画得不好吗?其实不是,只是幼儿的自信心不够罢了,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错了,于是总丢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

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有很多图案其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效果,在幼儿尝试修改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添画、修改成各种新的图案,来完善作品。

案例1:美术区域——圆形的变化(小班)

小班幼儿很喜欢拓印活动,经常会把老师提供的各种图形模板,蘸上水粉颜料拓印在纸上,可是拓印好的图形又能做什么呢?这时有的孩子发

现,原来小小的圆形就像小鸡的身体,圆圆的、毛茸茸的,也有的发现可以把圆圆的图形画成太阳、小花,于是我给小班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和小棉签,请孩子们自己在原来的拓印画上进行修改、添画,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画一副新的图画作品。

案例2:美术区域——废弃画添画(中班)

我将幼儿之前觉得不满意或“失败的”滴墨吹画作品放入了美术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从不同方向的观察,感受同一形态在不同方向中可

以呈现不一样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已有的半成品图(横看、竖看)变换方向观察,看看它与什么物品更接近,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这是就有孩子发现,其实这块红色块就像螃蟹的身体,而那个蓝色块就像小池塘,还有的孩子高兴地说:“我看出来了,这圆圆的就像我们的笑脸,我想把我画上去。”这时,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第五篇: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

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

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是综合的。对包括技法在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意义来说,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来说是更重要的,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及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在目前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直接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幼儿,幼儿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长此以往,使儿童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那么,教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指导幼儿与作品对话、感受作品的内涵呢?

1.在欣赏作品中,教师都没有事先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 让幼儿自己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实际教学中,幼儿也确实感受到了作品的内涵。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这样教学可能有困难,那么你认为可以怎么设计?

2.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封闭问题少,开放问 题多,你认为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无好处?为什么?

3.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多次让幼儿做动作来感受作品,你认为这样的设计是 否必要?为什么?

4. 执教教师认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一方面是活动的组织者,另一方

面是又是儿童发展的组织者,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对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感受作品你有什么想法? 美术活动中开展欣赏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幼儿 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艺术就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且幼儿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也就是欣赏、探索的开始。美术欣赏的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微妙的、变化多端的剌激,这不仅需要培育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能力,还需要培育一种对复杂的视觉以及它的深奥意义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幼儿美术欣赏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才能从对作品的最初印象到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

指导方法多样化

长期以来,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单纯采用灌输法。灌输法也就是高支配低 统整的指导方法。它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幼儿,幼儿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长此以往,使幼儿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而,教师在本案例中主要采用了对话法,并与联想法、动作法相结合。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教师、儿童与艺术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儿童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参与,他们的潜力在不断的对话碰撞中得到新生和成长。在本案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和利用了 2 多通道感受和体验的条件,如优美的萨克斯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让幼儿做动作、自由讨论等,使幼儿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知、想像、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画家的情思意念审美创造,弥散、渗透融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一种潜在的心灵沟通和内在的自我交流。联想法就是引导幼儿积极大胆地对作品进行想像,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如欣赏《蒙娜丽莎》时,教师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想像“在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里,天空飘着几条白云,茂密的森林里,没有动物的吵闹„„”丰富的想像使画面变得有声有色,更加生动起来,同时也渲染和加强了作品宁静、富有诗意的气氛。在油画的欣赏中,除了对线条、色彩、形象等直接因素的感知以外,还有对隐含在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性的把握。为了加深幼儿对画面中表现情感的形成因素的理解,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身体的各种动作来体验,这就是动作法。本案例中,教师多次让幼儿模仿蒙娜丽莎的微笑、手势、姿势等。通过这些体验,使幼儿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宁静、优雅等情感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注重每个阶段的指导

美术欣赏活动可分为描述、形式、解释、评价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指导侧重各有不同。而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本案例中,教师对每个阶段的指导重点都不一样。如在描述阶段时,为了让幼儿对作品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教师在活动室内布置了一个画廊,挂的是大小不同的蒙娜丽沙肖像画,使幼儿对作品产生一种瞬间的强烈感受和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教师留给了幼儿足够的观看欣赏 3 时间,再问:画上画的是什么?让幼儿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让幼儿充分表达,使幼儿能说出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形式分析阶段,能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教师通过一糸列问题:表情怎样?她在想什么?等,启发幼儿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同时,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如你感觉怎样?引导幼儿反复多次地深入感知、体验作品,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幼儿真正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宁静、富有诗意。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形式思考以后并进行了小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印象。在解释阶段,教师在引导幼儿对这幅作品的部分形式进行感知,描述以后,就让幼儿学蒙娜丽莎的微笑、姿势等,让他们体验和理解这幅作品的意义,并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脸时,教师问:她的表情怎样:那她在想什么?问答的幼儿答案各不相同,则充分体现了幼儿主动探究的愿望。在最后的评价阶段中,教师让幼儿摆一个安静的姿势,并用摄像机摄下几名幼儿的安静姿势,放给幼儿看,这使幼儿更加理解“安静”的内涵,加深了儿童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使幼儿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铺垫。教师再用一个问题:这样的情景,给你一个怎样的感觉?幼儿都说出了自己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他们有的说“我感觉很美!”“我感觉很舒服”“很温柔”“很轻松”“很安静”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了一幅肖像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评价作品阶段并不是重点,能够说出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和吸收作品的有些方面,进行自己创作这已经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1.建议

如何改进追问的技巧。根据幼儿的回答,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追问或 转问,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

下载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小结:美术集体教学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创设美术情境,让幼儿跟喜爱美术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是孩子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能够让孩子在艺术的氛围......

    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我们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

    浅谈美术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个策略

    浅谈美术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个策略 南昌十中 薛征 作为一名教师,轻负优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何为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

    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成都市教科所美术组 辜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现象,特别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犹为突出。追其根......

    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等等......

    激发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兴趣的策略

    激发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兴趣的策略 摘 要 幼儿的心中都有很多美丽的想象,每一个幼儿都有追求美、实现美的美好愿望。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去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

    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模版)

    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它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来说,科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