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等等。但毋庸置疑,美术课堂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使美术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殿堂呢?
一、针对新课程工具材料观的变化而生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少带、不带工具材料。
问题现象: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去创造作品。美术课上,常会看见部分学生在其他同学专心画或做的时候无所事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成为课堂的不和谐因素,而其原因是没带材料,更有一部分学生长期不带材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解决策略:上述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其一,是思想上不重视,轻视美术课;其二,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其三,材料确实难备。对其三,教师不能怪罪学生,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练习的可操作性,结合实际作适当调整为宜;对其二,既有教材、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教学不生动及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因此,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让课堂增添一份“趣味”;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可能是该学生“画不好”或“做不好”,导致对美术学习丧失信心,采取放弃的态度,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难度方面应有梯度,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一,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请班主任、学生家长配合教育。
2.不用、乱用工具材料。
问题现象:很多美术教材中,学生要准备的学习工具、材料又多又杂,其中不乏剪刀、钢丝等尖锐物品,在调皮好动的小学生手里,成了玩具,甚至成了攻击其他同学的“武器”,所有这些都给美术课增添上了不安全隐患。
解决策略:造成这类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想象力没有得到拓展,实践能力弱,好奇贪玩,寻求他人注意。对不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如名家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欣赏、对材料启发讨论、教师示范等,努力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对上课拿工具材料当玩具耍的学生,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要加倍地给予关注及帮助,可以在玩中加以启发,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对于自控力弱的学生可以为其找合作伙伴,让小伙伴来引导、制约,当然,合作中的乐趣也会吸引这类学生的注意力。
3.不理、胡理剩余材料。
问题现象:下课铃声响,学生匆忙收拾材料离开美术教室,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先把垃圾扔入纸篓,可当人去室空时还是会发现桌上、地上一片狼籍。
解决策略:产生这个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⑴美术教室往往只有一个纸篓,学生簇
拥着去扔垃圾难免会扔到或掉到周围地上。对此情况,可以请学生自带一个塑料袋整理收集用剩材料,再统一放到指定地点。⑵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此,教师可采用榜样法,让这部分同学看看在卫生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从而督促其改过;也可采用抵消奖励法,如摘去其带有奖励性质的标记,像五角星、小红旗等;另外,也可请其课后和老师一起整理整教室,体会不讲卫生给整理教室带来的辛苦。
二、针对新课程教师教法的变化而生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心不在焉”。
问题现象:有的学生貌似挺乖,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但思想开小差,当请他回答问题时,却是答非所问,甚至不知所措。
解决策略:形成该问题行为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学生的身体情况有关,如睡眠不足,没有休息好,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或许是教学内容太难,教师教法单一,引导不当,使学生失去兴趣、信心。对此,教师一方面应要求学生早睡早起休息好,尤其是夏天中午,要午睡好;另一方面可降低教学期望,改变教法、转换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不务正业”。
问题现象:美术课上常常有学生偷偷地玩玩具,或看其他书籍,或做其他作业,对真正的美术活动却不投入。
解决策略:学生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故总是偷偷地进行,很怕老师发现,往往心理上顶着压力,就像小偷一般。引起该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有:⑴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课堂教学上,无法激起其学习的动机。对此,我觉得主要还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教学环节不可沉闷、单调,应让学生多参与,如多设问题,激发学生多动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教学;发现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时,可以请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在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将分散的心思集中起来,同时也让他明白老师的用心,从而自觉改过。⑵因其他科目作业多,怕完不成挨老师批评,故在美术课上偷偷写。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的种种弊端,教育学生一心不可二用;再有和其他科目的执教老师相商解决该问题的好办法,形成合力。
三、针对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生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不愿合作。
问题现象:有的学生自己带齐了材料,就不愿意借给其他同学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和他人合作也不积极参与,或是进行无效、低效的合作。
解决策略:产生这个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认真了成绩就好,或是认为合作出来的成绩就不属于自己的成绩。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可以提升个人的学习效果、学习成就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要对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指导与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成效地合作。
2.不会合作。
问题现象:这种问题多出现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中有的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则在一边袖手旁观,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
解决策略:该问题行为成因主要是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和优势生有看轻弱势生的心理倾向。对此,在小组刚组成时,教师应花一定的时间使每个组员明确责任,学习合作技能。在合作过程中,千万不要有部分学生打“小工”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自耕自由地、一张画面四分天下的现象出现,否则就是无效的合作。
以上笔者所述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所困扰的一些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引发的一些反思。当然,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也不是灵丹妙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发展中的、各具个性的人,某种方法今天对他们有效,明天就可能失效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须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而“教”似乎也永远没有“定法”。让我们携手在教学中学会沉淀自我,学会思索问题,学会探寻新路,学会享受过程吧!
第二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02-01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之间交流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但以写文章的形式进行交流仍是主要的方式。况且语文考试改革逐渐成熟,作文在语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作文也让学生头疼。社会上虽流行着诸多作文教学和写作文的秘诀,学生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效果。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主要体会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作文兴趣低落,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懂得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部分学生的作文缺少个性化,千人一面,甚至有的一个班同学的作文几乎是如出一手,其中的“罪魁祸首”是老师,例如:一次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题目是写自己喜欢一样文具,有一个班的作文,六十人竟然有四十都写《文具盒》,而且几乎都是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言,真让人深思。
二、学生套用作文、背作文现象严重。一些学生的习作猛一看写得像模像样,读下去却觉似曾相识。经交流验证会发现是某优秀作文刊物上的别人的文章。学生为了应付多种题材的习作,不是睁大慧眼去观察生活,选取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习作材料,而是下功夫去背诵范文。
三、学生的作文思想狭隘,显示出自私、贪图享受的阴暗面。例如:在训练学生写《假如我是、、、》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写到,假如我是校长,我要让每个学生都上交一千元钱,那样我就可以想买啥了就买啥了,假如我是发明家,我就发明一颗隐身草,我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去偷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我问他为啥的时候,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什么,玩呗!这种没目的没思想的作文,反应出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取向,反应出来的作文和做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写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自己要明确习作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睁大慧眼观察生活,用慧心去感受生活,然后用笔记下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说真话,道真情。教师应经常反思审问自己:我们给了孩子什么?孩子会不会表达?他们能表达什么?他们是怎样表达的?千万不要把功利性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出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习作指导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作文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利用网络写日志,让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拓宽阅读,积累素材。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素材。
四、观察生活,开掘源泉。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五、勤写多练,用好素材。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许多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意义了,他们的作文材料充实了,就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第三篇: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也成为了我国的汉语教育者日渐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在语音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论述以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一、引言
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势必推动汉文化的大面积传播,而传播文化的首要以及根本载体必然是语言。汉语,作为我国使用的第一语言正不断地吸引世界各族人民的关注并且引发了更多的人赶赴中国以接受正规并且系统的学习。这一文化热潮已逐渐涌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进而提高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推广对外汉语教育致使外国学习者能更容易地掌握最实用以及方便的汉语已经成为汉语教育人士纷纷投入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而在教学者的传授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难题便是语音的教学问题。无论在对外汉语学习的哪个阶段,语音的教学都始终是一个重点以及难点。任何一个学习者想要掌握汉语都要立足于语音的学习,而作为对外汉语的教育者,也应当把语音教学视为整个语言教学的有力平台。并且,我们应该庆幸能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教学指导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我们不断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的不竭源泉。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不同于对外汉语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环节,语音教学有着比较复杂的特点,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声调偏误、读音的偏差以及容易形成中介语音却无法跨越中介语音达到目的语音的掌握。而以上这些特点都是由汉语的语音性质所决定的。同时,语音教学的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具体有几个板块:汉语拼音方案、声韵母、声调与语调、儿化与轻声。这些板块虽然在各自的教学中都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但在语音教学中是相环相扣的,我们在传授过程中,必须综合所有内容以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讲习,这样才能做到问题的各个突破。
(一)汉语拼音的学习及其问题的提出
无论汉语语音的学习者的学识有多么渊博,思维有多么敏捷,他都无法一下
就跨越汉语拼音的学习就能掌握整个汉语语音。在语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国际音标来跟汉语拼音对照。众所周知,国际音标是一套完整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以及描述人类各种语言中的语音。它的记音原则是符号跟语音一一对应:每一个符号记录一个语音,每一个语音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汉语拼音则与此不同,它是一种注音拼写符号,而不是记录语音的符号。在一定意义上,汉语拼音相当于汉字的罗马字母拼音。它可以提示发音,而不是发音的记录和描述。另外,汉语拼音跟汉语语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国际音标主要应用于语言学以及语音学的学术领域,而汉语拼音则是超出学术层面的,它更多地考虑社会的应用。在拼音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是不可不提及的。该方案虽然是类似于文字的一套注音系统,但它的诞生无疑是20世纪汉语语音研究,特别是北京音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因为没有对北京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可能为之建立一套好的注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正式公布以来,在为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认读汉字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对外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不存在或者不严重,可是却严重妨碍了外国学习者或母语音系与北京音系差别较大的学习者对普通话语音系统的理解。我国的很多学者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汉语拼音方案中用来表示不送气塞音和塞擦音的符号b、d、g、j、zh和z在一些有清浊对立的印欧语系语言中用来表示浊音,因此容易使外国学习者误解为普通话中也有浊音。(2)两个舌尖元音韵母和舌面前、高元音韵母用同一符号i代表,致使学生在拼读中将舌尖元音误读成舌面元音。(3)ü上两点在舌面声母后的省略使学生误将元音[y]念成[u]。(4)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ə]在汉语拼音方案标中写作“ong”,由于字母“o”在普通话中还代表另一个音素[o],并且在相当多的语言中也代表[o]甚至[ɔ],这就造成相当多的学生“望文生音”,将[u]发成[o],将[iu]发成[io]。(5)韵母iou、uei和uen在辅音声母后韵腹的省略使学生在拼读时丢掉韵腹。
以上这些观点皆是被大多数研究者基本认同的观点,在这里可以针对一些论点举出例子来加以论证和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比如字母与清音和浊音的对应关系。汉语拼音方案中不送气符号的误解问题不仅在母语中有清浊对立并且母语的文字使用拉丁字母的学生中存在,在日本学生中也存在。日语虽然使用假名,但在用拉丁字母进行转写时,也是用b、d、g等字母表示浊音,用p、t、k、等表示清音的,因此,有些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对’或者‘不对’,在我听来拼音应该标作‘tuì’,为什么书上却标作‘duì’?”这显然是受到日语拉丁转写符号的影响,在日本人看来,‘d’是表示浊音的,而他们听到的‘对’的声母却是清音。另外,国际音标也是用b、d、g等字母表示浊音,用p、t、k等表示清音,对于熟悉国际音标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在拼音字母后加注对应的国际音标,这种误解可能还会加深。因此,对于普通话中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误解是在非常广泛的学生范围内存在的。
(二)关于声韵母的问题
汉语普通话的声母系统有自己显著地特征,比如送气与不送气对立,有清浊之分等。外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声母系统的特性,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把声母系统的特征作为总的教导原则来进行讲习,而不是单独地对每一个声母进行传授。外国学生们在学习声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这些问题:(1)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偏误。汉语送气与不送气成对出现,具区别意义作用,而外国学生却不好区分。外国学生会将送气发成不送气,以致于“兔子跑了”发成“肚子饱了”。“拍”读成了“白”,“盔”读成了“归”,也就是b、p,d、t,g、k,j、q,zh、ch,z、c 不分。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是,英语中送气是弱送气,汉语是强送气,英语中送气与不送气不具区别意义作用。(2)清音与浊音的偏误。外国学生会将汉语中不送气清音b、d、g、k 发成浊音。出现偏误的原因是受母语负牵移的影响所致。如双唇音b、p这两个音在汉语中是双唇、清、塞音,而英语中这两个音却是双唇、浊、塞音,也就是说在英语中发这两个音需要振动声 带,而汉语发这两个音是不需要振动声带的,这就造成了发音时清浊不分,虽然也能让人听懂,但不够纯正,不够地道。(3)由于发音部位不准确导致的偏误。例如f 的发音。外国学生的f 会发成双唇擦音,而汉语的f是唇齿音。在d、t 的发音中,英美生发音不难,但发得很含糊,舌位靠后,可能会取舌面的位置,提醒适用舌尖部位,并且固定舌位。同时,外国学生也存在舌尖后音翘舌太过的问题。总之,声母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是注意送气与不送气,清与浊及发音部位和与母语混淆的问题。
韵母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声母的同样显著。外国学生在学习韵母o、e、u、ü等的时候比较困难,还有诸如辅间韵尾n 和ng、复韵母等等,这些都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很头疼的地方。在这里着重讨论一下韵母uen以及与此相关的鼻韵母的问题。鼻韵母uen韵腹的缩写也使相当多的外国学生产生误解,致使他们认为它的发音就是[un]。从语音学的角度看,与[iu]和[ui]的情况相似,从[u]到[n]的过渡中完全可以不出现[ə],并且一直保持圆唇,例如北方方言区江淮官话的一些方音中就存在韵母[un]。而汉语普通话中韵母uen的韵腹是相当清楚的,并且从韵头到韵腹一定要经过从不圆唇到圆唇的过程。类似的问题在韵母un中也
存在,尽管拼音方案给予un的韵腹ü,但与uen相似,这个韵母在从元音[y]向鼻音的过渡中,也有一个不圆唇的元音[ə]出现。汉语拼音方案尽管在韵母排序中正确地体现了北京音系中鼻音韵母的分类,然而在字母形式上没有表现uen,因此在教学中导致了这样一个问题:un与ün的发音在元音结束后依然圆唇,由于圆唇时间过长,在听感上显得很紧张。
(三)声调与语调问题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声调学习自然会遇到一定困难。即使是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同样也感到汉语声调难以掌握。因此,对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及偏误纠正策略研究,一直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下面以泰国学生为例来说明声调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类型主要是:一声调不够高,四声调太长。也有研究者将泰国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模式总结为:阴平上不去,阳平去声长。造成泰国学生声调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泰语有5个声调:中平(第一声)、低平(第二声)、降调(第三声)、高平(第四声)和升调(第五声)。在学习汉语 语音的时候,泰国学生大多使用母语的声调来替代汉语的声调。泰语第一声低, 为中平调,调值为33。泰国学生发音时总是习惯性的用泰语第一声来模仿发阴平,因而把阴平的字发得低。如车、吃、书桌等阴平字, 发音时调值都达不到55。汉语的去声发音时由高迅速降到低、短促有力。泰国学生发去声时,习惯性地用泰语的第三声替代汉语的去声。而泰语的第三声调值是41,结果是把去声降得过分,音节拉得过长。泰国学生的去声偏误主要是受泰语第三声和长音的干扰。泰语中若降调音节短促,就会给人以不礼貌的感觉。当他们用这种“礼貌”调来代替汉语去声的时候,就使得汉语的去声音节拉长了。泰国学生发阳平时, 常用泰语的第五声来替代。泰语的第五声是低升调,调值为14,并且在升上去之前总有一个降程,整个音节时长比汉语阳平要长,因此给人的感觉阳平拖的太长。
语调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很薄弱的环节,这与汉语语调研究的难度和进度是有关的。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调教学使用的是“陈述句是降调、疑问句式升调”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是建立在非声调语言的基础之上的。对于非声调语言,例如英语,这样的理论框架用于教学,可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汉语而言,情况就会更加复杂,比如“声调”与“降调”的概念对外国学习者带来的障碍。赵元任先生曾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原本要说“这个东西我要买,你卖不卖?”但“降调”与“升调”的语调观却使他说成了“这个东西我要卖,你买不买?”从国内的对外汉语研究者的经验而得知,在语调方面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明显的表现为两个问题:(1)对表达强重音手段的错误使用。许多语
言在表达强重音时都使用了音高的手段,即提高被强调的音节的基频。然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强重音的表达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基频,而是提高声调的高音点;对于没有高音点的上声来说,则是抬高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临近音的高音点。在音节被强调的情况下,声调的调型并未改变,只是调域向上拓展了。而外国学生往往是为了抬高基频而抛弃了声调,造成语句中声调的错误。(2)为表达语气的需要而抛弃了声调,最常见的是疑问句的问题。在类似于英语的单线语调的语气中,有些疑问句,例如一般疑问句,是用句尾音高的提高来表达疑问语气的,俗称升调。然而普通话的情况更要复杂,已有的实验证明,疑问句句尾的整体调域并不一定比前面音节的调域高,调型更不会因疑问语气而成为升调。简言之,疑问句句尾的调域是比较窄的,而在是非问句或有疑问语气词的情况下,甚至也有不使用疑问语气的情况,因为疑问词以及表达了疑问语气,但外国学生往往简单地以句尾音高的上升来表达疑问,造成句尾甚至更多音节调型的扭曲。
(四)儿化与轻声的问题
这里将不对儿化与轻声问题做重点来讨论。其原因是在汉语普通话中,那些词可以儿化,哪些词可以带轻声,并不存在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的缺失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明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目的语成为交际工具。而交际工具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实用与简便性。而轻声与儿化在汉语普通话里作为区别意义手段的时候并不在多数时候,况且,儿化与轻声具有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即儿化与轻声现象盛行于北方,而南方地区的人们的口语中极少带有儿化与轻声。即便如此,南北地区的交流并没有存在着大碍。可以这么认为,轻声与儿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不是一个重难点的问题,外国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将不作重点处理。
三、产生语音偏差的主要原因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如此多的问题的原因不一,但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母语的语音意识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这种语音意识决定了学习者的发音器官在发音时的整个过程。其次是年龄因素。大多数的外国学习者都是成年人,他们都过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发音习惯已经定形,口腔肌肉失去了弹性。如果目的语中的发音习惯、部位不同于母语,他们就很难适应目的语的发音,倾向于用相似的音来代替,变音、增音、缺音等现象层出不穷,因而产生洋腔洋调的问题。最后是教学本身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先后组织编写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大纲、汉字大纲、语法大纲和功能大纲,但是一直没有编写语音大纲;
另外语音教学的时间很短,大多为两周左右,而执教者也往往缺乏持续训练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音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语音教学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缺少配合,语音教学合理正确的方法等原因,也会致使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
四、针对问题所提出的若干解决策略
语言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这种首要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根本原则便是实用性,因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在理论层面做冗余的探讨,而是建立一个可行而简便的方法。以下几个方法值得参考:对于初级的学习者而言,我们或许可以采取语境教学的方法。可以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汉语语音环境,比如可以让学习者与多位操有标准普通话的中国学生在一起生活与学习,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之余能够亲耳聆听身边的语言,这将对他们的听力与语感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音乐教学的方法。汉语一种声调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根据教学经验得知,外国学习者的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不在声母和韵母, 而在声调以及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因此,音乐教学将是一个对语音教学具有很大突破性的教学方法。在声、韵母教学中, 我们可以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 教师可以适当 地采用夸张式发音, 让学生观察口形变化, 同时出示发音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发音的要领。教师示范后, 可以采用高密度、快节奏的模仿练习进行强化 训练。在此期间, 不必讲解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语音知识。因为学生的汉语知识一片空白, 对于塞擦音、边音之类的语音术语很难听得懂, 这样不但会打 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使教学很难推进。因而, 不必要求学生知道它是什么音, 只要学会发音就可以。在声、韵母教学中, 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难点、重点, 采 用不同的方法使之形象化、直观化, 以便于学生掌握。
五、结语
以上便是我们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力所能及的探讨。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关系到一个共同的课题,那便是语音教学如何吸收和处理语音研究的具体成果以及语音的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与实际应用进行结合。这个课题的解决将是广大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者与语音研究的大家共同坚持不懈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叶南,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3]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4]张桂芳,对外汉语声韵掉教学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8(7)[5]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研究偏误研究述评[J].湖南第一学报,2007()[6]许光烈,语音对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2006(5)[7]陈文博,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M].语言与翻译,2009 [8]沈丽娜,于艳华,对外汉语教学中声母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8)[9]王鸿雁,对外汉语入门阶段几种语音教学法的探讨[J].语文教学,2009(3)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邳州市土山高级中学
娄海林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有其特殊性,目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一: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电脑上网,有的学生则可能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解决策略:采取小组协作式教学
小组协作式教学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较容易发挥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缩短差距,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展示出来。
此外,这种教学形式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问题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 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电脑及网络的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谈版主,对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仅仅是为了娱乐,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
解决策略:适当引导,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习服务 这种情况下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基础,对电脑及网络也有一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绪,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解决日常学习中的问题。例如:指导学生在网络论谈中开辟学习版块,利用网络论谈共享学习资料和交流学习体会。
问题三: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们为了“学”而学,严重的“学”与“用”脱离,在日常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解决策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的根源在于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对于一个任务,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问题时的一种自发的需求,从而培养一种信息素养。例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整合,以写一篇关于奥运的文章为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得关于奥运的各种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信息,确定写作的主题,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写作任务。
问题四: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与其它课程比较,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包含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也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这种固定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
解决策略:解放思想,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纲,但不应拘泥于教材,要转变那种围绕教材,仅仅传授几个软件的观念,“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使他们掌握一种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不断更新的学科内容,也能适应今后社会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同时信息技术课教师自身也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都还不尽完善。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效能。
第五篇: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成都市教科所美术组
辜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现象,特别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犹为突出。追其根源多在于教师自身素养所形成的评价观,不同的评价观将得出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评价对被评价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评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重技术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教师为权威等问题进行了反省。并对认清评价的改善目的、树立立体的美术教育评价观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初浅的个人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大教育者也越来越对其重视。在美术教学领域中评价作用也空前的受到教育专家和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事与愿违的现象阻碍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根源已日渐显露,其问题急待解决。
一、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以应试教育为指导思想导致的问题
(1)对少数美术特长学生以技能评价为唯一标准
少数美术特长学生以考取美术院校为奋斗目标,而美术院校的考试以美术基本功的扎实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埋头苦练色彩、素描,他们对几笔画一个果子、某某石膏像的特征能倒背如流,他们能像机器一样迅速准确的画出写实物体,但所画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更无个性可言。而对于创作更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做起。学生们的个性、激情早已被机械的教条所淹没,艺术的灵感早已被扼杀在摇篮中,这已攘成了我国美术领域落后世界前列的后果。
(2)轻视大量普通中小学生的美术评价,对大量的普通的中小学生的美术评价“小学重视、初中轻视、高中忽视”随着年级的增长,离高考越近,“美术”就离学生越远。因美术成绩对他们的毕业、升学和就业基本上没有意义,许多学校、家长、学生对美术评价的结果毫不在乎。占用美术课时的现象较为普遍,美术教师也就无可奈何,听之任之,凭感觉给一个皆大欢喜的高分。这样的评价从根本上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2、美术教师的评价素养难以适应当今形势出现的问题(1)长期形成的评价观一时难以适应当今形势
很多美术教师长期已形成了简单的、草率的评价模式。对新大纲、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一时认识不够,难以适应,在教学中不能自觉的充分的利用多元的、互动的评价方式。这是当今美术教学评价中的一大问题。
业考核”反应出一点评价的要求,此要求也仅从基础专业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及个性发展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渠道多方位,互评互助的网络式评价。而指导美术教育八年之久的纲领性文件,以使众多美术教师形成了以技能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简单的评价模式,也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问题已是重灾无疑。
3、美术教师队伍的组成
长期以来美术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
(1)、各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我国,师范美术教学课程设置与美术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都是以美术技能的传授为主,以掌握技能为评价依据。大多数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后仍然以传授技能为主,以掌握技能为评价依据。
(2)、兼职美术教师。这类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的目的、作用、意义常常认识不够,对美术教学的方法、形式、评价等更是生疏。
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使美术学科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如何将文件的精神转变成教师的观念并指导其行动,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这是一个更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认清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
正确的评价将会促进被评价者健康的成长,错误的评价将会造成被评价者对目标的迷茫和心灵的创伤,所以评价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只有真正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什么是正确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所谓“改善”的实现,即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从而对教学加以调节,使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围绕新大纲中明确指出的教学目的。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提供达到这一目标的经验和内容,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启发性的开放的、多元的,我们的教学评价的取向和方法就必须与之相适应,即应将新颖性、独创性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指示,而不是以一种狭义的正误标准来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应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等互动的多种形式。只有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个性,才能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美术教学的“的”。
2、树立立体的美术教育评价观
大多评价者都希望自己的评价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这都是因为评价观的单
一、片面所决定的,唯有转变观念树立由多元化交织的立体的美术教育评价观才能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1)教育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
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