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直以来,都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虽然这么想,却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当学生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内容时,这个观点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于“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具体原因为:学生理解能力不足。问题总是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理解能力。学生要通过看、读等手段,理解这些文字或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先理解了,才能接着分析、判断,最后解决问题。而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因平时并不是很注重阅读,在家也没有家长辅导,因此理解能力明显不足,就造成学生学习“解决问题”内容的困难。1.生活经验缺乏。
“解决问题”其实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很多“解决问题”都是围绕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来展开的,有些学生在家属于什么事都不用操心的那种,结果直接导致这些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遇到这类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2.怕困难,不爱动脑筋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解决问题”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些学生不爱动脑筋,感觉有些难,便开始退缩,等着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讲解方法。最后,养成了只要有点难的问题,便在心里暗示自己:这个我不会的,这个老师没讲过!这种学习习惯下,学生是学不好“解决问题”这个内容的。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体如下: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不是语文的专利,随便什么学科都需要阅读与理解能力。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题目或观察图片,然后盖上书本,回忆讲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关系等来训练学生。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前后的内容来理解不熟悉的词语等。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要积累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经验,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现象。
3.培训学生爱动脑筋的学习习惯。给学生的问题要设计得有趣,最好是贴近学生身边的事物,比如设计得让学生身处问题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兴趣,想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种的训练,逐渐让学生爱动脑筋,喜欢动脑筋。
第二篇:如何解决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
陈功林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掌握关键,解决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呢?其解决途径有以下两点:
一、直观演示,破解难点。
以实际操作为抓手,让学生在学具拼摆中直观感知,丰富感性认识,从而保证其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时,先让学生摸一摸每个面,再看一看每个面是怎样的形状,然后再想一想,让学生在摸、看、想中建立知识的表象,从而使学生知道站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联系生活,化解难点。
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里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从而使学生从口诀、公式、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第四单元《分苹果》中的“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三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均匀。分得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苹果比较熟,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这样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化解了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难点,教师必须要有课前的充实的准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以灵活解决,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专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数学教学中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现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现象做以汇总,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指正,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层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内容,牵强附会,只注重“趣味”而不注重“数学味”,有些甚至“离题”太远,不切实际。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有度,不要生捏硬造,刻意为之。应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有些问题找不到适合情境也很正常,有些问题来自数学本身。
2.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对课标理解不透彻。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以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但多数教师仍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完成,将其作为数学学习目标的主体,导致课程目标的失衡,使之教学过程简单化、程序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训练”,缺乏必要的“培养”。
3.教学方法模式化,缺乏灵活性。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挖掘,只“拿来”不“思考”,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缺少“备学生”的环节,对所谓的“经验”和“理念”盲目借鉴,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用探索与发现,高年级和低年级的授课方式上应根据不同课型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新课改不是全部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有些问题的解决采用教师的启发引导,合情推理来完成更有效,应视实际而定,不应以偏盖全。
4.尴尬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最能展示一名教师的“修养和内功”,本次调查发现:有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匮乏,评价肤浅化、琐碎化、过度化,缺乏激励性、启发性,课堂上鼓掌成了主要方式,甚至是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带有一定的讽刺或侮辱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专家所说“有些孩子是被骂坏的”。如果评价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引发灵感的碰撞;不能有效的发挥其诊断、调节、指导与激励方面的功能,那就失去了评价意义。
5.学生的合作探究形式化,小组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缺乏对“大问题”的设置,对课堂问题不能有效地“放”与“收”,“曲解1/3模式”,课堂教学中“找答案”的现象普遍存在。
6.忽视课堂中师生的真实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师生难以进入“角色”,缺乏好的课堂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生成应是自然地激发生成的,而非刻意造就的。不能很好把握课堂交流中的过程状态,让学生有效参与活动,积累经验,反思体验,不能很好将学生的经验归纳总结成数学问题。
7.个别年轻教师课堂环节缺失,思路不清,课堂效率低,缺乏有效反馈和及时评价,课堂教学忽略学生实际,课堂“任务型”思想严重,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如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重要的数学能力的要素在数学教学中多数都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学习目标中体现最弱的一个方面。
二、学生层面
1.作业质量差,家庭作业缺乏有效监管。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在初中阶段不完成作业和作业不认真是整个初中阶段存在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放学回家便不在教师的掌控中,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督促学生,而学生自制力又差,所以学生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周末和假期作业,更是一塌糊涂。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不认真检查,稍微有点难度就放弃。很多同学的作业流于形式,每天的课堂教学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作业,而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势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同时也会导致部分认真做了的同学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双重浪费。以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学生厌学,家长不配合。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不愿吃苦,学习动机不明确,农村部分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孩子吃苦耐劳品质及意志力方面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有效监督。课堂上,教师的说教及想方设法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就没有了。有的教师形象的形容农村第二胎是个男孩,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就是天生的“残次品”,可见家长对其溺爱的程度。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3.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乏力”,常常是以睡觉的方式进行无言的“对抗”。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力”,才能既能让优生吃饱,又能让中等生吃好,还能让差生吃的了,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改变初中高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熬课堂”的局面,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4.缺乏必要的“做人教育、惩罚教育”,现在的学生,接受“做人”教育的渠道很窄,所以课堂上的“育人”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平日教学中,数学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难以体现,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教书”,缺乏有效地“育人”,以至于很多学生不明白做错了应受到必要的“惩罚”,对于作业不完成及学习不上进的学生,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很多学生无感恩之心,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责任感。
5.忽视细节,不注重对学生的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对数学学科严谨性及逻辑性的培养。例如,在本次调研中看到一名学生的作业是这样写的:“四边形ABCD是等腰三角形”,由此可见,在平日学习中缺乏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6.对“自学和预习”的困惑。自学和预习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部分家长在双休日及假期将孩子送入“辅导班”进行“抢跑”,通常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情况是这种预习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进行学程预设,结果预习设计与学情相脱节,使学生预习成功感减弱,学习热情消减。另一种是部分学生将课堂作为个人“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上往往是一些有“价值”问题被“偷跑、抢跑”的学生抢答,致使一些有价值的课堂资源不能有效地生成,同时也限制了这部分同学思维的有效拓展,也使其他学生缺少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个性品质的关注,削减了数学学科的魅力,容易导致其他学生缺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及信心,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7.数学考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周考、月考过于频繁,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习惯性地给学生排队。考完后家长、教师多数会“小题大做”,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会加大,甚至还会遇到“人人过关”、“补考”等方式,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厌学情绪加强,教师又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对改进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的研究,抓好备课环节,备课要“实”,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了解学生的基础,抓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2.注重加强学科学习,提升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课程标准、教材充分理解,吃透精神,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一个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
3.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双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对于“睡觉”的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使之课堂有事可做,充满活力。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可把一种教法模式化、简单化,注重在细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教师打造“激情”课堂,但课堂上对于“嘴快”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打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及意志力品质的培养。
5.提倡小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采用“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模式,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6.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7.注重常态课的教学及反思。常态课教学应该在“实”字上下功夫,教师应在常态课上关注学生,而且不仅关注显性的目标,还有隐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从平时做起,把每一节常态课打造成高质量的课,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效益,做教学的有心人。
8.优化评价方式,以评价促提高。课堂评价语言要丰富,要恰如其分,要重激励,更要重于“帮”,而不是“指责”,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改进学习方法出发,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诚如专家所说“孩子不是靠着一堂课养大的”。教学需要常规,需要常态,课堂需要真实、需要自然,就像做人需要真诚一样。只要认真的反思,适时的调整,必能打造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正反比例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浅谈
浅谈如何突破正反比例教学难点
自己多年教学六年级,每当教学到六下第五单元正反比例这一单元时,都感到特别头痛,这一单元虽然考试时占的分值不多,一般不到十分,但是学生掌握起来却很难。
这一单元要用到昨天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时,完成练习反馈情况还不错。可今天教学完对比练习课后明显感觉正、反比例的判断问题严重,作业正确率明显下降。
虽然,学生能够正确背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并且也能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困难重重。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的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例,我先教学生这样几个窍门:
一、要求学生先找清让你判断那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比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什么比例。要求学生把这长和宽两个量圈出来。
二、教给学生判断比值或乘积一定几种情况
判断比值或乘积一定几种有时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得到(这样的题目较简单);有时是通过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比如上题长方形面积一定;有时是通过理解题意,比如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实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订阅报纸的单价应该是一定的(这是常识,不必在题目中再次注明)。
在上面二点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分析学生的作业错误,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不能找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影响判断。
如“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有的学生是不理解题目中的“钱数”到底是单价,还是购买报纸所对应的总钱数。有的学生是因为没看到题目中明确注明什么量一定,所以直接判定此题不成比例。其实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订阅报纸的单价应该是一定的,这是常识,不必在题目中再次注明。
【改进办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一定量。如:
(1)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路程一定)(2)一本书,每在看的页数和所需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3)将一根木棍截成一样长的小段,每段的长和段数。(小棒的总长度一定)
2、因数量关系掌握不好,影响判断。
如给一个房间的底面铺砖,每块砖的面积与铺砖的块数,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找出数量关系:每块砖的面积*铺砖的块数=总面积(一定)
【改进办法】借此之机,弥补并夯实学困生较薄弱的数量关系。教师先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常用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以及相应的除法数量关系。如:(1)耗油总量÷耗没时间=()(2)每块砖的面积×铺砖的块数=()(3)一个班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因公式变形不熟练,影响判断。
这类问题是困扰学生的难点。如“圆的面积和半径”。许多学生根据正比例的变化规律来思考,半径扩大,面积也随着扩大;半径缩小,面积也随着缩小,所以判断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正比例。可如果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r变形,得S:r=πr,π一定,但圆的半径却不一定,所以此题比值不一定,应该不成比例。
【改进办法】教给学生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遇到这类需要利用周长、面积或体积公式来推导的题目,请学生先在草稿本上默写出相关公式,然后根据问题利用等式的性质,将相关联的两个量移到等号的左边,将其它的量移到等号的右边,再根据变形后的公式进行判断。同时,要加大对此类题目的指导力度。如:
(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这里要向学生说明底乘高除以2=三角形面积(一定),底×高=三角形面积× 2(一定)(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或周长)。(3)长方形的周长(或面积)一定,长和宽。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来,科学这门课已经越来越得到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地位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兼职科学教师(主教数学),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发现科学和其它学科都是相互关联的。比如,数学和科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观察和调查中,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的比较多。就这个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整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小学专职固定的科学教师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科学教师所学专业“理、化、生”或相近科学出身的较少。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缺乏,学校基本上是把科学课作为“副课”、“搭秤课“来进行教学安排。一般情况下,科学课多由语、数教师或一些面临退休的过渡人员兼职。因此,普遍教师感到精力不够,备课时间少,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比较随意。
2、受应试教育思想和兼职教师影响,科学课得不到教师应有的重视。虽然科学已列入监测考试范围内,但是农村小学的科学监测成绩都比较差。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存在着挤课、占课现象。
3、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为主。,很多兼职教师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机械地背科学、学科学,实验操作很少,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甚至有些教师直接报下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教学生背。这样,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同时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能力等都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素养
据调查,科学课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是很多学生表示科学课没意思,学完也没什么印象。这与学校科学课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内容内容无法开展有关,但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科学教师素养问题。
现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非常重视小学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校长也要重视本校的科学教学。比如,在兼职教师的安排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导处不能安排年龄大的或“文科”出身的教师上科学课;第二,兼职教师确定后不要年年更换。
首先必须转变科学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各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从而要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所以县教育部门要经常组织一些科学教师培训,努力转变科学教师的思想观念。
针对目前农村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农村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我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会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激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教培中心每学期会进行案例设计比赛、青年教师科学课堂教学比武、现场说课比赛、教师操作技能竞赛、科学教师基础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给广大农村科学教师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在不断地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
但是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落脚点还是在学校,应坚持校
本培训。一线教师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欠缺什么。在学校中形成气氛,发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研究主体力量。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导师团,其他科学教师自主申报结对,结成师徒关系。教师的素养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采用现场评课方法,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取舍,方法的设计,手段的运用等,深入剖析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学校教研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收集、整理有用图文资料,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学习。辅助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最终形成有地方区域中心和国家中心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帮助与支持。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整班抽样调查发现:有9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能自己动手做实验是最快乐的;有63%的同学对有关生活中的科学感兴趣,有28%的同学对未知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感兴趣。法国著名启蒙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既然农村小学现有实验仪器配置缺乏,学生分组实验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教师可以把一些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教学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科学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科学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应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和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进行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并组织一些骨干教师把它们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
科学观察和记录,还可以让学生使用手机拍摄,然后在电脑上展示。科学教师要积极收集学生的实验成果,充分利用手机、数码相机将其拍摄制作成幻灯片或刻录成光盘让学生欣赏,这样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上电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另外,科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调查和综合实践活动。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稻谷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
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现在,对于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上级教育部门已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学校领导也逐渐重视起来了。我相信,为了孩子,科学这门课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