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7:0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是一名来自边远山区的老师,从内心深处讲,能来参加这样的学习,真的很高兴.下面就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难点问题及解决的一点策略总结如下:

我是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教过的老师,所以应该说,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的难点,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无论是低年级或高年级,作为我来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关于学生写作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我,我相信也会困扰着许多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摸索着进行一些策略,或多或少地也会有一些小小的作用.下面我就浅显地谈一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如何做的:

根据近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培养兴趣、乐于作文。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作文闪光点,抓住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指导学生审题。老师围绕作文题,像剥果皮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来,使深奥变得浅显,由抽象变得具体。其次是围绕老师确定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引导学生尽量用上学过的或看到的好词语好句子,我经常针对作文题目,口头替学生开个头,供学生参考,学生边写作教师边轮流指导。

三、仔细观察、捕捉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我经常鼓励学生要对生活热爱,调动他们对生活观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时刻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物。

四、模仿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每一次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得当,逐步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课文就是最佳模仿对象。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要坚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项到综合地进行,做到每次训练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逐步提高。

五、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最有效的练笔方式是写日记。日记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种多样。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日记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可写生活中的美丑,或看到的一处景物,或听到的一句趣话,或读到的一两个好词语。养成了习惯,材料积累丰富了,能准确而自如地运用到习作中去,学生不仅写作能力提高了,而且学会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六、阅读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我会鼓励学生要经常阅读并坚持不懈,引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使知识得到了重组,习作时就可可以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作文自然笔下生花。

但是,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总有一些学生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我不会放弃总结与积累,相信今后还会不断地摸索出新的方法,以更好地适用于教学当中。

第二篇:学科重难点的教学解决策略

学科重难点的教学解决策略

宾小

周礼兵

在日常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制定怎样的教学重、难点及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成为课堂教学是否能够良好进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个评判标准。也时常作为评价一名合格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的标志。通过长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使我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了一定的心得、体验,现将其整理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将相关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进行再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点,选取最能体现该课目标的教学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本课的重难点。例如:人教版第三册中《节日的装饰》这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了解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虽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但我团绝大多数都是汉族,节日的气氛也不浓。我们这有些学生一直都呆在团场,从没见过其他民族和地方过节,对节日的印象只停留在吃好的、穿新衣裳、贴对联的基础上。我在课件用视频的形式展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活动,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看到的节日里的人们,穿着与生活中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通过课件展示节日的夜晚、节日的年画等方面的内容,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通过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即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行。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该课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去发掘;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尽可能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尽可能的探究并解决重难;学生 能描述老师不替代;学生能创造老师不示范。以《设计生活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标志,课前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标志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标志,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深入到探究图形标志的认知过程,进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图形标志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互补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突破重难点。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学生互评有问题的作业、拆组优秀手工作业等,一系列的学生欣赏、分析好坏的不同层次的作品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同事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以《提袋的设计》为例,“掌握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欣赏教材和课件中的提袋引导学生从提袋的结构设计拓宽思维,在通过让学生拆自带的纸纸提袋来探究制作步骤和方法,再通过我准备的制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提袋,让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该如何去改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哪些问题?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重难点突破。

四、通过学科间联系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就要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所以,我们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进行故事插画、日记画、诗配画……;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既是突破重难点的好策略,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发现,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来共同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第三篇:折线统计图重难点解决策略

折线统计图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 冯淑惠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第二阶段教学里面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四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来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为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第二部分为折线统计图的运用。内容的编排和条形统计图的差不多,先认识,再运用,比较简单和清晰。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相似的内容编排,导致了很多教师没有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区别开来,而仅仅是当做一个知识的补充和扩充。很多教师都将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能够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目标的制定上面来看,很好地符合了《标准》里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是从条形统计图转化成折线统计图,然后再介绍折线统计图里面的点代表数值,线代表变化趋势,线越陡,表示变化越大,线越缓,表示变化越小,这个解释不错。但是接着分析数据时,很多教师都将分析数据变为读图训练。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提问学生,你从统计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美其名曰分析数据,但都是问些简单的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等没有统计含量的问题。而且每教一个统计内容都是问相同的问题。不仅是教师,就是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也都是编排这些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统计观念的培养没有一点好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折线统计图只是条形统计图的升级版,相同的东西用2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那这样学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何在?只看到统计图表面的信息的教学肯定是不够深入的,应该让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并能从统计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及由数据得到的结果提出合理的质疑。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一、让学生有个正确的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如果学生仅仅依靠主观喜好去做出判断,这样就不具备统计观念,那么学生的判断就会变得不合理。现在大部分学生还根本不了解统计,只是将统计看做是一种图表,能够进行提问和回答问题。但如果教师让学生意识到判断前需要先收集一定的数据,并且相信这些数据经过适当地整理和分析,能使你加深对这件事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推断,这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观念,能够自觉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注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具备了统计观念是统计学习的前提,还得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收集和处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和预测,从而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统计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统计中的“数”都是“数据”,而不是“数字”,即“数”都是有实际背景或含义的,不能简单地视其为“数字”,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给出现的“数”都赋予实际背景,使其成为“数据”。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条件,选用适合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不要将所有的数据混为一谈。折线统计图选用的数据应该是连续性的数据,而不是照搬课本的情景与题目,进行改编。选取的数据还应注重生活实际,联系身边事例。只有统计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才有可能搞好统计教学。学生自己的数据,如:我的体重身高的变化;媒体上获取的数据,如:频临灭绝物种的数量变化。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情境之中, 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数学问题,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处理和描述,最终解决问题。

三、注重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体会它对决策的作用。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比如医生为了准确了解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就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病人的体温,气象台为了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也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气温 „„我们不仅可以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还可以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分析产生的原因,推测下一阶段的数量变化情况。所以折线统计图学习的首要目标是: 能认识到折线统计图对决策的作用,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情景,让学生自己产生统计的需求,并且能够自己去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预测、推断和决策。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去,那么完成这些活动就需要正确的统计思想观念来引导。

通过收集数据的活动,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数据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预测的活动,学习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折线统计图虽然只是统计教学中的一小块内容,却是系统统计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所以要细化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重难点策略

小学音乐学科重难点教学策略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一、依据原则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需要性原则

三~五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认知能力,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游教学浅显的表现方式,因此,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着重从听觉入手,融知识技能与音乐形象于一体,强调感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求。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培养学生自身的乐感,以此提高其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主要教育因素组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步骤、环节与流程。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不同的教学实践、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学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也不同。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适于小学三―五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使孩子们对音乐发生兴趣,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并在大面积全过程的参与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新教材的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中把小学音乐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一、二年级为唱游课,三、四、五年级为音乐课,分别编成两套教材。对于唱游教学模式基本定格为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里要建立的是三、四、五年级音乐课的模式。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分为热身、主题及结束活动三段,其中主题活动又包括“唱、想、做、评”四个步骤。

1、热身活动

目的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准备活动。比如一个小小的游戏、猜谜或是师生问好歌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创设一种音乐氛围,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气氛更加活泼生动,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主题活动

这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包括“唱、想、做、评”四个主要步骤。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乐,通过学生、老师的演唱,构建师生互动的情境和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现歌曲,为歌曲创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2)想。

“想”就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鼓励学生思维的联想与发散、引导自由想象,以寻求创意。

(3)做。

“做”就是引导学生实践与创作,利用各种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创,通过唱、想的体验,把亲身感受表达创作出来,成为个性化的作品,同时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指写、说、演、唱等实际操作活动。

(4)评。

“评”主要是师生共同评估儿童作品,共同评鉴,相互欣赏,充分开发学生资源,促使创造性思维由个体萌芽而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强调的是师生相互的尊重与反馈,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延缓判断”原则的具体表现。

3、结束活动

结束活动主要就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

例如教学案例《我的梦》中,通过唱、想、做、评,每个学生把对《愉快的梦》的理解变成《我的梦》,有的学生创作《我的足球梦》,他们唱道:“冲啊冲啊冲啊,我的中国队,在绿色的球场上努力射门,喂咿快来看,那就是胜利的曙光,为了大力神杯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有的学生创作《我的空中花园》,他们表演:“飘啊飘啊飘啊,我的梦之船,在蔚蓝的天空轻轻飘荡,喂咿快来看,那就是空中花园,可爱的花儿青青的小草正在轻轻歌唱。”还有的学生创作了《我的秋千梦》,他们写道:“荡啊荡啊荡啊,我的秋千,在美丽的云里轻轻荡漾,喂咿快来看,那就是海上天宫,可爱的小鱼儿正在那里玩耍嬉戏。”多么美的音乐啊!这就是学生的音乐作品,这就是他们的创造力。

第五篇:浅谈课外阅读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

浅谈课外阅读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株洲市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 殷玉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很早,我们的祖宗就告诉了我们读书的好处。优秀的犹太民族,不论在哪,多出伟人,且都有不凡的成就。这和他们爱读书有着必然的联系。阅读,就好比是在汲取一块营养丰富的面包,它会充实头脑,丰富智慧,洗涤心灵,以至影响其一生。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需深刻认识到,课内篇章阅读远远只是冰山一角,而课外才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阅读课外书报、收藏图书资料,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自由徜徉。

而今,社会日新月异,纷繁复杂。各种科技突飞猛进,生活的快节奏也使得人们异常浮躁。学生们的知识途径变得五花八门,直观有趣的动画、电脑、电视似乎更加吸引他们的眼球,对纸质的书本提不起兴趣。再者,现代生活讲究便捷快速,讲究时间的效率性,学生也很难静下心来,深入去阅读一本书,理解其中内涵,多以走马观花式的读书。

因此,根据以上现状,个人认为,实践课外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难点是:不让阅读流于形式,指导学生真正深入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示范引导。

教师是每一个孩子重要的榜样,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首先,自己必须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以其言行引导学生。“言传身教”这是亘古不变的好方法。课间时间、自习时间,我总会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学生们也经常凑过来,看一看我在读些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也情不自禁受到影响。所以,在班上,经常会出现我和学生各自捧着自己的书,互不干扰的阅读画面。

二、依据孩子年龄特点,挑选适合的书籍。

小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要挑选适合,能激发兴趣的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不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书只会大大打击自信,降低阅读的兴趣,切忌“拔苗助长”。

低年段的孩子喜欢读儿歌、童谣,尤其是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像《一千零一夜》、《荒原上的茅屋》《小王子》等等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爱看的读物。而到了中年段,学生读一些具科学性和想象力的书籍有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等。而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情感也变得丰富而细腻。这时候,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章回的中外小说,培养对事情情节性的逻辑,促进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师先行阅读,把握内容,激发兴趣。

正是由于小学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所以教师在书籍内容的把握上尤为重要。在推荐学生阅读之前,我自己都会先买来书认真读一读。从这本书的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上多方考虑,做一定的预设。读完后,我会把书中的有趣的内容透露给学生,激发读书兴趣。

例如,阅读罗尔德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我自己先通读了一遍。发现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于是,在课堂开始,我说道:“最近老师读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里面有个贫穷却很善良的男孩叫查理,他家旁边有一个巨大的巧克力工厂。这个工厂的老板非常神秘,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直到有一天,他邀请了五位小客人去参观他的工厂,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五个小客人会是谁?他们进到工厂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我继续说道:“故事会怎样发展呢?你们自己去书里找一找吧。”这极大的提起了他们的兴趣,过了几天,一大半的同学捧着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学生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就可以了吗?不,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的阅读要深入书中的内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如何突破课外阅读教学难点,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我采取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要求学生记录阅读即时感受,引导边读、边划、边写的阅读方法。

所谓即时,就是当时。读到哪一段,哪一句,哪一词,有深刻的感受想法,就要马上用笔划起来,记下来。读书之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边读边圈画,这是对书本文字的赏析,是积累好词佳句的方法。圈画的词句,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品词析句的妙用。何谓心到?我则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时读的感受写下来,做好批注。批注,是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与作者心灵的交流,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中,才能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种阅读的即时感受,是对书本文字的思考,是一次深入理解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才能真正走进书本之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会,进行“二次”阅读。

“二次”阅读时学生在学生通读一遍后,又一次对故事的全程回顾。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对故事的大概了解,有了自己的初步的阅读感受,“二次”阅读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整体把握,而且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再一次体会,并进而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和感悟。

为了实践“二次”阅读,我采取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形式。有读后感征文、表演剧、阅读记录卡评比、读书汇报会等等。尤其是表演剧,颇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根据书中的某一情节,自导自演,情节再现或续编,常常让我惊讶不已。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充满了乐趣,无形之中加深了阅读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课外阅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让学生爱读书,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自己要经常读书,言传身教,把读书当成每天必修功课;做好学生挑书的参谋,把握书籍内容,让学生读有益的书籍;精心设计,让学生有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兴趣,积累知识。让我们把课外读书成为学生的最爱吧!

下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重难点突破解决妙招范文大全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重难点突破解决妙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而要是课堂达到高效,教学重难点就一定得把握准,并且要巧妙......

    浅谈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策略(五篇模版)

    浅谈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

    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从教材体系看,它占有重要地位;从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看,它是不容忽视的。 1.在预......

    正反比例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浅谈

    浅谈如何突破正反比例教学难点 自己多年教学六年级,每当教学到六下第五单元正反比例这一单元时,都感到特别头痛,这一单元虽然考试时占的分值不多,一般不到十分,但是学生掌握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地去备课。备课,首先要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然后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再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何谓......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精选合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是我们每个做教师每天的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就要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

    如何解决新形势下乡村工作的重难点问题

    如何解决新形势下乡镇的重难点问题 2017.6.19 一、正确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全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直以来,都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虽然这么想,却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当学生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内容时,这个观点终于有了深刻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