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音乐策略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
彭梅
(南京康轩教学研究部)
【摘 要:】 笔者作为出版社教学研究部的一名讲师,在进行多年的师资培训中发现,很多幼儿园仍然会将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在开展,殊不知这两门课程之间有很多可以去挖掘融合的地方,特别是将音乐策略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在音乐背景的效能下,可以达到幼儿的自律性,实现多通道的审美感知。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音乐教学策略;异质同构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将音乐和美术作为两门单独的课程在开展,你会发现:一节音乐课唱唱跳跳过后,兴奋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画画染染过后,总让人感觉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而在我们的《幼儿园指导刚要》中明确地把音乐、美术同划为“艺术”领域,这说明这两门课程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性,音乐是从听觉上感受美,美术是从视觉上获得美,二者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上是一致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曾说过,“绘画是视觉的音乐”。画与音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两者都是幼儿自我表达的方式,两者都是幼儿精神创造活动,同为发挥幼儿创造力的最佳载体。在《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所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是需要通过更多的感知通道来进行,音乐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音乐教学策略指的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因此我们尝试着将音乐融合在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在美术活动中融入不同的音乐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舒缓的音乐可以促进孩子安静,帮助孩子想象,并能很好的起到自律的作用,轻快活泼的音乐可以
让幼儿放松,心情更加愉悦,激发幼儿的创新,在不同创作中起到渲染的效果。我们认为音乐教学策略在美术活动中起到的价值很多。
一、音乐教学策略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1.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孩子们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音乐响起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把音乐融人到美术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有意义的。
2.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更有力于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就难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就难以创造理想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学中音乐的辅助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美术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还可以用剪刀剪、身边的自然物拼摆出他们的内心世界,音乐也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3.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更好地丰富幼儿的情感。情感在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在两者结合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中提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美术活动过程应该成为幼儿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感到在美术活动中有效地融人音乐,能使幼儿更加有效果地获得特定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和精神陶冶,同时,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愿望,他们也在成长中获得了快乐。
接下来我们将音乐教学策略在美术活动中的实践运用进行案例分享。
二、音乐策略在美术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运用 1.音乐策略在美术导入活动中的情境体验
一节好的活动开始是否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与已有经验是很重要的,那用什么方式进行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幼儿参与并能展示出良好的效果呢? 情境的引导策略很重要,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的创设对于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老师做为创设情境主导和调控的角色,要通过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幼儿完全投入到情境中去。
同时音乐恰如其分地引入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个性化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形成。我们在手创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就经常会用情境引导,因为该课程是以主题的内容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可以结合情境律动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经验。不同的音乐在创编情境律动时也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音乐作为背景结合主题情境创作相应的律动;一种是音乐与主题情境相吻合,可以结合音乐进行相关的律动创编。
例1;在手工《意大利面》的创作中,我们选择了世界名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章作为该活动的导入音乐,该乐曲是莫扎特在中世纪的创作的小夜曲的典范,该乐曲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它的音乐可作为音乐背景与大厨做意大利面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于是在导入环节我们带着孩子模仿大厨做面条的情境,从和面、擀面、制作意大利面、到给客人摆餐具等一系列的情境表演,形象的让幼儿体验大厨制作意大利面的过程,整个过程孩子的参与度非常高,该过程不仅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活动,也调动了幼儿多感官参与,使幼儿思维更加活跃、开朗。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对活动过程的向往,并为下一环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例2;在手工活动《竹马摇》的创作中,幼儿制作出的成品可以作为孩子娱乐的一个器具,可以用在体育课中进行比赛,也可用在音乐课上进行乐器演奏,于是在这个主题活动的创作中我们选择了《赛马》这首乐曲。《赛马》是一首描绘内蒙古大草原人民在节日中赛马情景的二胡独奏曲。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嘚嘚”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于是在创作前,我们先将半成品的赛马材料给孩子,让幼儿探索玩法,然后结合音乐带领幼儿进行赛马律动的导入。由于这个导入给到幼儿一定的情节与想象,整个律动和音乐很好的吻合在一起,比如扬马鞭,骑马、模仿马儿奔跑的样子等等,恰恰是这样一种情境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幼儿都很期待作出这个作品以后能进行更丰富的活动,整个活动开展的很精彩,让我们更坚信了音乐情境律动在美术导入活动中的价值。
2.音乐策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异质同构
“异质同构”理论举例说明就是舞蹈、美术、文字都可以用ABA的重复变化的结构来表现诸如《瑶族舞曲》所表现的那种从宁静到欢乐再到宁静的意境。如:我们在上《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时,其中有一节美术欣赏《宁静与跳跃》,这幅作品是最能说明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共同点,我们结合对元素的理解和对比地观察,配以与作品表达情感相似的音乐,我们节选了音乐《欢庆》的一部分,让幼儿结合对作品的理解,跟着音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画出自己理解的宁静与跳跃的关系,有的幼儿会用直线与点表现宁静的流畅与跳跃的欢快,有的幼儿用睡觉的小猫和奔跑的马表现宁静与跳跃,这是孩子透过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去表达他们认识的美术活动中的宁静与跳跃,这其实也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这种形式不仅能加深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使幼儿更加投入。
3.音乐策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联觉作用
联觉策略就是指教师通过发掘不同门类艺术要素的内在相通之处,运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打通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之间的通道,促进幼儿对艺术对象的体验与表现,提高幼儿艺术的能力的艺术教育活动手段。
联觉又称“感觉挪移”或“通感”,它是一种特殊的知觉经验类型。联觉现象在日常中十分常见,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色听现象”,即某种声音可以唤起某种色彩感觉,通常是低音使人产生深色感觉,而高音则使人产生浅色的感觉。对于儿童来说所有能让他产生联想的事物一定来源于认知与经验,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我们还在不同年龄段运用联觉策略进行活动
小班的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少,所以要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可以播放反差大的音乐进行感知,优美的音乐很流畅,听起来让幼儿容易安静,我们可以和小班的小朋友听音乐玩线绳,感知线条流动的不同的形态,玩玩以后可以画一些流畅的线条,让幼儿进行创作,欢快的音乐节奏鲜明,可以让小班的幼儿画点点来进行
创作,感知不同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中班的幼儿比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要多一些,对于自己的感受可以清楚的表达想法了,所以可以和幼儿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听音乐找图片,出示一些不同色彩的图片让幼儿听音乐找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班的幼儿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更多了,他们对具象的事物理解会更深刻,我们会根据幼儿所创作的作品进行选择,在《多国时钟》的创作中,我们会结合创作内容选择了一首《维也纳时钟》的名曲进行引导,先让幼儿听音乐,听听音乐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再让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来表达不同的时钟,帮助幼儿进行想象。提升幼儿参与的兴趣,累积创作的经验。
4.音乐策略在美术活动后展示的不同形式
音乐策略在美术活动里是完整的贯穿下来的,除了导入活动和过程中运用到音乐,我们在结束时,作为作品展示也会呈现音乐,这个过程也会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演的形式,一种是情境展示的形式。
例1.小班活动《大扇鼓》这个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成品做出来以后,孩子可以用它来进行打击乐活动,所以我们会结合《卡门序曲》带着大家进行舞蹈展示。幼儿不仅可以欣赏同伴之间作品的作品,还可以在音乐的背景下一起体验作品的另一个特性。
例2.小班活动《毛毛虫》和中班活动《迷你面包屋》结束以后可以做音乐情境表演,幼儿带着自己的作品模仿毛毛虫和厨师的样子,在音乐的烘托下尽情的展现自己,这种展示方式让我们感到孩子更喜欢,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同时体验小小的成就感。
我们还尝试将作品与幼儿的童话剧结合在一起,大班最后一个主题是童话剧《美人鱼》,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美人鱼》、《巫婆》、《王子和公主》、《泡泡》,幼儿要做出来美人鱼的尾巴、巫婆的帽子,王子和公主的头饰、海底的泡泡等,整个活动结束之后,幼儿会跟着音乐做情境表演,这类的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分工合作、人界交往等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也体现了音美融合的更多价值。
以上是我们在近两年进行音美课程模式探究的一些小小经验,今后我们还会在音美课程模式上不断探究,在支持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2001版.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许卓娅 学前教育与历史生态观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217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4] 陈迁 游戏化:幼儿艺术教育的应然追求 [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2,(5):13
第二篇:在教学中如何展现策略的价值
2、雷夫.埃斯奎因,被誉为全美最好的老师,他说“教会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能够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之一。”的确,很多的策略比如画图、列表、枚举等等,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数学问题的“门”。在教学中如何展现策略的价值,怎样指导学生灵活应用?请举一例阐述你的思考和实践。
霍老师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从这一个小小的教学片断,我就感受到霍老师在语文教学上的独有风格和她丰富的教学艺术。下面我来谈谈我从中受到的启发。
首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量大,识字过程枯燥乏味,有些老师把课讲得枯燥乏味,如同嚼蜡。霍老师恰恰相反,她的课,生气勃勃,师生配合默契,活生生的就是一堂艺术课。她能够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坐在她的课堂,不会感到那是在接受教育,在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只觉得如春风拂面,心旷神怡。正如霍老师说的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善于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打开儿童智慧之闸,并为他们的智能发展搭桥、铺路;引导他们方向明确,思维对路;通过学生自己艰苦的脑力劳动,并享受到丰收的喜悦。所以我想上好低年级的语文课,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觉得上好语文课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饱满的情感。我们要能够抓住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一节一年级语文课,在猜谜语之后,霍老师就剖析字形说,让学生对聪字深刻的认识。自始至终都有老师和学生的情感活动,这是无情却有情的。霍老师用儿童化的言语教“聪明”,诱发儿童的兴趣和智慧,产生了情知交融的课堂气氛。这里霍老师通过引用谜语,妙释字形等语等语言技巧,既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聪明”两字的形体结构,又使他们懂得了多听、多看、多问、多想与聪明的因果关系。语言通俗形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在轻松活泼的言语气氛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堂好课应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聪明”一词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想说而又说不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愤悱”,注意力集中,凝神深思,但是思路又不通。霍老师的教学机智给学生以启发,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达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和教化的目的。
总之,我认为教师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做好教学的引路人,灵活运用教学手法,为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而努力。
第三篇: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吴秋仲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迷彩服》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动物的flash歌曲,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学生作业时播放了《高山流水》,那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同学们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我的同学》在讲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学生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
音乐,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比如画《千变万化的帽子》,我先播放《小黄帽》,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帽子并说出生活中有的一些帽子,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和了解的帽子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第四篇: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美妙的音乐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能为学习和工作创设美好的环境。很好的利用音乐,烘托气氛,能使美术课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能和美术活动相互映衬,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音美结合不仅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还能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又能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且音美结合,能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力
关键词:音美结合 创设情境 培养情感 想象力 创造力 观察力 感受力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迷彩服》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动物的flash歌曲,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学生作业时播放了《高山流水》,那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同学们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我的同学》在讲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学生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
音乐,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比如画《千变万化的帽子》,我先播放《小黄帽》,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帽子并说出生活中有的一些帽子,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和了解的帽子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第五篇: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实践经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还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证明:用教材的语言文字唤起的表象,远远不如刺激物直观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知觉那样鲜明具体。因此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数学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教具、演示材料、图象描绘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感知,把数学的抽象概念形象化,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合理并正确地使用数学工具,可有以下价值:在小学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从而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不是使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长方体模型,而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直观的事物代替。如牙膏盒、牛奶盒、橡皮等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认识,再出示长方体巧克力让小学生来认识长方体,并说出它的特点。同时并许诺,如果他们中谁表现优异就可以得到巧克力。结果整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就是如此,总得想办法把学生给吸引住。作为教师,你不可能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得让他们自己动起来,好比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再苦再累的事情,只要他们被吸引住了,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欲望,个个飞蛾扑火,剩下的事就好办得多了。本课通过直观教具的教学使学生很快认识了长方体并掌握了它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教具演示,还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适当地穿插使用教具,你的教学活动就有了变数,这时的课堂教学结构就会变得丰富起来,学生也就不会再感到枯燥乏味了。同时,学生接受信息刺激的方式与渠道也相应增加,情绪得到调节,无形中也将有助于提高你的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应用学具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地把握学具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学具,发挥其最大功效,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