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2 23: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

第一篇:有效教学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美术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验证并不断完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有效教学的最优标准。一是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心理做出全面的分析。二是有效教学过程实施策略,提炼出有效教学实施过程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使课堂评价体现科学性、个性化。四是教学后的反思促进有效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个性发展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统筹考虑学习者、教育者、教学内容与环境等各个要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研究。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前提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课堂教学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所以,目标的制定应该是逐步提高的,从知识层面到技能层面,然后上升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生发出新的理念,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那就是繁琐的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但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样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后的实施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及时调整。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照本宣科而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课堂的随机性大,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如上油画创作课时,学生开始画面简单,处理手法过于单一,色调不够明确,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与学生沟通,讲解油画创作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让学生明白绘画不是简单的照抄,应是在画的同时你所采用的不同技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懂得了绘画更重要的是表现绘画以外的情感、色调情趣及引发人对画面的思考,这才是绘画的真谛。适当灵活的教学环节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又启发学生自由成长,让课堂成为知识的生发地。

二、实施策略研究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通过有效教学实施过程策略研究,真正实现教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促使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的质量。

有效教学过程实施策略研究,关键在教师要学会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其选择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以保证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其次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基础。第三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学实现的保证。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能学到知识,多学知识。最后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课堂上,课本,教授内容是死的东西,如何让这些生硬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变成学生容易掌握的东西呢?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是至关重要的。如在上油画课时,我选择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辅助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讲解这些优秀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画家取得成功所付出的艰辛。这样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通过这样分层次教学要求,既尊重每位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也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转化,使实施策略成为可能。

三、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为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人生做准备。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让学生也学会自我评价,为艺术评价提供一个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评价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例如有一节色彩课是让学生用色调表现人的感受和联想。课题要求学生在表现时手法可以多样,材料和形式作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对作业最后效果也做了明确判断标准。老师也在教学评价中,不仅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而且促进师生共同的进步,这样的结果必定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科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应研究教师的教、作业标准等所带来评判价值标准的思考。都是要在评价中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的。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策略,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评价观和人生观,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育理念,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个人人格魅力。可见策略的特点在于对教学过程的计谋性思考。这也说明教学评价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有艺术性和直觉性的特征。

四、教学后的反思促进有效教学的发展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设计自己能力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十分重要。青年人先积累知识,才能判断。通过教学,我的体会是教与学都是技能和修养提高的途径,最终使学生艺术语言、思路和个人取向达到成熟。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表现形式,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对象在自己心目中激起的表现欲望化作一种艺术激情,抓住形象中新的语言,达到美的意境和传神的目的。梵高说:“严格遵循现实,遵循所见的人物、事物。”真实是梵高的艺术生命,但灵魂却是在真实中注入的艺术家的情感。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体会艺术教学中不仅表现眼前的人物和事物,更重要的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注入艺术家情感,达到艺术表现无法之法高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方法,注意艺术教学中形象的内涵和内在气质、艺术修养、鉴别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集中精力和心态的平稳最为重要,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作风。学生在艺术表现中情感欠缺,影响了他们艺术表现的到位,也影响了他们深刻的理解艺术表现规律。教师根据存在问题,应鼓励学生不断加强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新的艺术创作手法,相信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养达到提高。

有效教学策略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是我们一直要努力研究、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过程的得失,研究分析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为艺术可持续发展寻找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 崔允?t.《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统筹考虑学习者、教育者、教学内容与环境等各个要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研究。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前提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课堂教学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所以,目标的制定应该是逐步提高的,从知识层面到技能层面,然后上升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生发出新的理念,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那就是繁琐的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但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样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后的实施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及时调整。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照本宣科而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课堂的随机性大,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如上油画创作课时,学生开始画面简单,处理手法过于单一,色调不够明确,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与学生沟通,讲解油画创作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让学生明白绘画不是简单的照抄,应是在画的同时你所采用的不同技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懂得了绘画更重要的是表现绘画以外的情感、色调情趣及引发人对画面的思考,这才是绘画的真谛。适当灵活的教学环节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又启发学生自由成长,让课堂成为知识的生发地。

二、实施策略研究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通过有效教学实施过程策略研究,真正实现教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促使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的质量。

有效教学过程实施策略研究,关键在教师要学会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其选择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以保证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其次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基础。第三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学实现的保证。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能学到知识,多学知识。最后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课堂上,课本,教授内容是死的东西,如何让这些生硬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变成学生容易掌握的东西呢?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是至关重要的。如在上油画课时,我选择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辅助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讲解这些优秀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画家取得成功所付出的艰辛。这样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通过这样分层次教学要求,既尊重每位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也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转化,使实施策略成为可能。

三、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为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人生做准备。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让学生也学会自我评价,为艺术评价提供一个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评价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例如有一节色彩课是让学生用色调表现人的感受和联想。课题要求学生在表现时手法可以多样,材料和形式作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对作业最后效果也做了明确判断标准。老师也在教学评价中,不仅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而且促进师生共同的进步,这样的结果必定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科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应研究教师的教、作业标准等所带来评判价值标准的思考。都是要在评价中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的。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策略,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评价观和人生观,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育理念,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个人人格魅力。可见策略的特点在于对教学过程的计谋性思考。这也说明教学评价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有艺术性和直觉性的特征。

四、教学后的反思促进有效教学的发展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设计自己能力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十分重要。青年人先积累知识,才能判断。通过教学,我的体会是教与学都是技能和修养提高的途径,最终使学生艺术语言、思路和个人取向达到成熟。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表现形式,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对象在自己心目中激起的表现欲望化作一种艺术激情,抓住形象中新的语言,达到美的意境和传神的目的。梵高说:“严格遵循现实,遵循所见的人物、事物。”真实是梵高的艺术生命,但灵魂却是在真实中注入的艺术家的情感。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体会艺术教学中不仅表现眼前的人物和事物,更重要的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注入艺术家情感,达到艺术表现无法之法高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方法,注意艺术教学中形象的内涵和内在气质、艺术修养、鉴别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集中精力和心态的平稳最为重要,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作风。学生在艺术表现中情感欠缺,影响了他们艺术表现的到位,也影响了他们深刻的理解艺术表现规律。教师根据存在问题,应鼓励学生不断加强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新的艺术创作手法,相信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养达到提高。

有效教学策略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是我们一直要努力研究、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过程的得失,研究分析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为艺术可持续发展寻找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 崔允?t.《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宋长英

——激发幼儿兴趣,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二零零九年初,我们翠园幼儿园承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在近一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

一、美术内容多样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前提。

以往的美术课,多是绘画、涂色,孩子感觉枯燥、累、没兴趣。大多数幼儿表示:学习了线描画,就不想再画油画棒画;学会了水粉画,就不想再画线描画„„。要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审美心理,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感受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欣赏、体会不同的艺术美,让幼儿多尝试、多感受。教师在实践中,可根据幼儿年龄和季节特点,指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像拼贴画、剪贴画、彩墨画、手工创作、陶艺制作等等,从而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材料,安排灵活多样的活动课、欣赏课、课外写生、辅助游戏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观念,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

在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时,常常为看见作品中大量的雷同、简笔画、卡通形象,或是成人味十足而感到惋惜,作品缺少生活气息,没有体现出儿童美术特有的童心、童趣,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评价有偏激。

每次画玩画,总会听到走廊里传来这样的声音:“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这么乱,这儿画的这么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这画的是啥呀?”。孩子的画被说的一无是处,少有家长伏下身子去聆听孩子的讲解。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哪一次的画画的比较好,就会用怀疑的眼神和挑剔的口吻询问:“这是你画的画,老师没帮助你?”象这样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和辅导,可以想象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孩子还会有创造欲望吗?他们还敢大胆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在翻看《幼儿画报》时,总有一些老师看不习惯一些孩子的画,认为画的乱七八糟,没有内容,居然还得了金奖。对于一些外国小朋友的画,更是看不顺眼。为什么国内的绘画专家和外国同行认可的作品不被我们喜欢呢?这实际上反映了艺术教育思想的差异。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幼儿连基本形都不会,何谈创作,创作是以后的事;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一开始就要张扬孩子个性,鼓励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创作,不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相信到以后,孩子需要基本技能时,他自己会掌握的。

在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认为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还是应该偏重于开发幼儿的潜能,以创造力的培养为中心,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刺激孩子们心灵中的冲动,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创造、去探索、去表现。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地创造,自由地发挥,尽情地宣泄他们内心地情感世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画才不愧是“儿童画”,也就是说,儿童作品应该个性鲜明,不拘一格,没有成人思想和眼光的“烙印”,在孩子们的笔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现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可以把人画的比树还高,把人的头画的比身子还长,五官随意变形和夸张„„激发幼儿潜能,使之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下几幅画就是我们大三班小朋友在一次绘画活动《我的一家》时的绘画作品:

它们体现出了儿童的稚幼、天真、快乐、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因此,每个孩子根据个人感受,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100个儿童就会有100种表现方法,如果企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规范统一教学要求,甚至由于对儿童的绘画语言不理解,看不懂,就简单、武断地用“正确”、“错误”来区分和评价,使儿童绘画不仅得不到正常发展,反而起了抑制

三、教师要因人施教,培养幼儿个性。

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都鼓励,培养幼儿个性,完善孩子的人格。儿童的个性不一样,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娴静,有的活泼。表现在作品中,也有的奔放快畅,以画大感觉为主;有的画风细腻,处处得当,老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他们,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发挥他们个性上的特点,并成功地体现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美。冰冰爱画动物;栋栋爱画海洋生物;丫丫爱画人物;琦东想象力丰富;铭宇色感好等等,在画画时,应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通过绘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怎样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师要多留意孩子画画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鼓励他们保持和加强这种表达方式,不拿孩子的画相互比较,以免孩子和别人学,迷失自己。经常暗示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永远不会和其他人一样,强化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要引导孩子想象着创造。

艺术是求异的,画画之所以能够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也正是因为它的求异性。一幅好的创作首先是与众不同,因为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儿童的创造力。只会照着范本画画的人,我们最多只能说他的临摹能力不错,是一台高级“复印机”,“印”来容易,却无意义!而对于创造性的“胡思乱想”,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

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外,我在班中设立了一处《美术天地》,孩子们谁有新作品,就可以及时的在此展示。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天地,可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却大大的提升了,孩子们学会了细心的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讲述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感受。

想象是孩子们进行创造的法宝,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想象异常丰富,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那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的想象应给予充分肯定,因为想象与创造只有一步之遥。想象着创造是孩子们在绘画中的一次心灵的升华。

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生活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体现儿童稚幼特点,表现儿童真实情感,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美术。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下作品,是孩子们在一次绘画活动《树的想象画》中孩子作品

五、鼓励幼儿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现在,社会中各种美术活动很多,鼓励幼儿多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一方面是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是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快速提升自己。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更能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在各种幼儿绘画比赛中,我们班的孩子频频获奖。以下是孩子们近期的比赛作品:

总之,近一年的课题试验,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颇多,一张张笑脸,一幅幅佳作,一次次喜悦,时刻萦绕在心头,我们付出,我们成长,我们快乐!

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密切关注美术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努力钻研,积极创新,为幼儿园美术工作更好的开展,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和扼杀的作用。

第三篇: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有关.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进入了各级各类学校,使一些传统的教育举措或者失效,或者不再那么灵验;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缓解了生存压力,也弱化了学习的社会功能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极其丰富多样,诱惑增多,向“苦读”传统提出了挑战;知识普及方式更加多样,文化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容易,减轻了学校教育传播知识文化的压力;信息网络技术和认识理论的发展,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工具。

二、社会发展的背景,对“有效”的要求并不相同,美国学者提出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有九项:

(1)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2)总结和笔记(3)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4)家庭作业和练习

(5)非语言表征(6)合作学习(7)建立目标和提供反馈(8)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

(9)问题、线索和先行组织者

一般认为,影响我们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1)学校办学条件和经费保障不足;

(2)教师专业水平偏低(3)社会、家庭的教育诉求存在内在矛盾冲突;

(4)传统教育观念的复杂影响;(5)教育管理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在我国提倡有效教学,又与师生普遍负担过重有关:由于升学考试成绩压力过大,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自主学习机会与动力不足,而教师愈益不敢放松要求,过多采用频繁考试、反复操练的策略,由于多数学生疲于应付,成绩下滑,从而促使教师更增加了讲解与考试的密度,甚至陷入“越差越考,越考越差”的怪圈中,最终导致师生双方身心疲惫,信任度下降;调查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与办学条件下,改进教师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就是深化自己对于教学本质的认识,努力改进教学策略,促成更多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的有效学习。

三、有效教学和实现学校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按照现代汉语的词义,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实际上,还可以指有效用,有效率;就有效教学而言,有效,主要是指达成目标的程度较高;

所谓有效教学,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对谁有效,对什么问题有效。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就是说教学应对促成学习者的学习有效;由于人们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效教学的内涵也渐趋复杂,因而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还应坚持从学生学业发展的角度去衡量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渗透和促进功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现代学校文化最重要的要求是和谐、进取、宽松;

和谐的本质是“和而不同”。有不同的价值态度,又有相近似的共同追求,在求同存异中鼓励个性发展;进取的本质是努力做事,永不放弃。努力是人生之本,只有崇尚努力的群体,才会有和谐、宽松的文化;宽松的核心是包容错误,鼓励反思。在容错的环境中,让每个学习者快乐成长。

(三)尽力整合家庭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尽量避免或化解学校文化与家庭、社会文化的直接冲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的多元多样,他们与学校主流文化的矛盾碰撞,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尽量为儿童、少年营造较少矛盾冲突的发展环境,也要引导儿童、少年在矛盾碰撞中学会正确地主动选择;虚心听取家长诉求,学会讨论和协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从民主建设入手来整合多元文化影响,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方法。要逐步把“家长学校”变为家长委员会,吸纳家长的正确主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说服其他家长。

(四)从现代教学认识出发,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可能,要把研究具体的学生及其学习特点,做为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的起点: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备课重点的调整。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要承认学生学习有一般规律,又要尊重个别例外,具体差异,努力尝试在大班额条件下异质异步、区别指导,最终实现差异发展的教学,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有效教学的工作目标:“共同的方向”,“不尽相同的目标”,“各具形态的追求方式”;“备学生”,即在备课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别要了解他们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态度,他想不想学习,需要不需要学习,有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或准备,而最适合于他的学习方式或教学安排又是怎样的?要尽量为不同层次或特点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统一考评主要适用于选拔性考试。

(五)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当代中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用阅读取代听讲,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讲解,答疑,组织讨论、实验、调查、探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学生发展目标;阅读学习能力,是现代人基础性的生存能力,也是影响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能力。这一能力,是每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家庭、社会、学校的多样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其中,学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奠基和整合提升功能;培养阅读学习能力,指导阅读学习方法,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本学科书籍的责任,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认识工具和认识方法;阅读学习,是解决当代中国大班额教学条件下,促成学生异步多样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二要深入了解学习情况并及时有区别的指导,三要有针对性的评价与考核。这三者,是推广阅读学习的关键;从教师有组织有指导的阅读学习,到学习者能够自行选择材料,自行确定学习进度和方式,并自行反馈调整的自主阅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人从自发走向自为的发展过程,或者说是儿童的“成人”过程;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探求阅读学习的规律。

(六)问题引导或探究性学习,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 问题是引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问题应该问在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重要之处,要有一定深度或难度,要留出思考的时间,必要可以设置“脚手架”,提供有助于思考的线索方法或相似相异的材料等等;既要准备针对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要准备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要让学生有选择问题的机会。切近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好问题”也不能普适于所有学生;围绕问题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或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探究方式,进行探究,都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其主要价值在突破难点,并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平,改善其认识方法和态度。缺点是需要大量组织力量和消耗时间较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要辩证地看待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标。发现问题需要方法,更需要科学精神,要从教师自身做起,进行科学精神或科学态度方法的传承;问题来自事实、认识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由新认识、新现象与其既有认识的矛盾冲突产生的问题。接受(观察、阅读……)信息,多方面筛选分析新接受的信息,再进行联想比较和深入思考,乃至重新观察阅读等等,是发现问题的基本环节;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学态度,是中小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七)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和活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资源丰富程度,对资源整合的力度,与教学质量高低成正比。要指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资源;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从有指导到淡化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从具体需求出发去筛选、加工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营造出“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习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的环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也是学习者实现发展的需要;知识丰富而且有导向的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网络环境充满信息也存在大量冗余甚至有害信息,成长中的主体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从这个角度说,学校是引导学生走向网络世界的桥梁,学校教育不会被取代,关键是要培养能正确掌握鼠标的主体;要重视活的教育资源,重视教学活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与变化性。培植教育智慧,以欣赏的态度处理教学意外,促成不利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是密切师生关系,促成有效教学的需要。

(八)依据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及时用多种方式给予相应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环节:一切人都需要真诚的鼓励和准确恰当的批评,儿童少年更为关注教师的态度;区别对待,要落实到作业考试要求及评价反馈的所有环节。强化纵向比较是鼓舞学生信心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全面深入了解认识学生,发现连主体自己都未充分自知的长处,是激励学习主体自主发展的良机;批评和惩戒也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价值。无标准的,随意的,或不正确的表扬,不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关键是表扬批评都应强化针对性,并出自可为对方确实感知的关心。

第四篇: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 孟炳忠 尹海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通过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必须使教与学双方做到有效性。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思想政治课教学无效和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三维目标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①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②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③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2.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表现在:①学生参与度不高。最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不点名不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学习不主动;最痛心的现象是部分学生上课不感兴趣,做自己的事情,甚至神情木然,思维呆滞,打瞌睡或干脆伏桌睡觉。②教师讲得过多。很多老师以“讲掉了”为完成任务,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善于关注学生当堂学得如何,又依靠课后多抓多占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③教师讲不得法,讲不到位。重点不突出,平铺直叙,课标要求不高的讲得多,课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时间不够讲;有的老师不善于取舍,不调动学生参与,不引导学生归纳;有的老师提问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够。

3.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窠臼。作业、试卷评讲不科学。有的老师讲评试卷,只讲不评,从前到后流水讲解;有的老师作业未批改就讲,学生会的还讲,学生都不会的也讲,没有针对性,更不谈有效性。

4.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不足;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

5.对学生学习方式缺乏指导。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提高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益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结合我校和全县教学改革的进程,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我们试图从创新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上开展研究,故此诞生了《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目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学领域中,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如赵新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

我们研究的课题区别于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以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为重点,以思想政治课教的主体——教师行为研究为主线,从实施有效教学的路径角度进行途径和方法的策略研究。

本课题中“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成长。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了多少和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发展或进步、发展的程度是教学有效的惟一指标。

“实施策略”主要是指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措施、方法和途径,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就是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等方面进行的策略或技术研究,克服无效,避免低效,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有效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要素,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应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体系,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力图构建有效备课策略、高效课堂课型模式、有效作业策略、有效训练策略、有效预习策略等,达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三维目标,确定准确鲜明;教学组织有效,备课要体现“备学生、备教材、备情境、备自己、备设计,上课要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体现“问题、探究、点拨、检测”,学习要求做到思维拓展,体现“思考、自主、展示、达标”。探索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应用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要形成三个教学理念: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有效率,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学生的收获程度及教学活动的收益。

教师要形成三个基本功:一是熟透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资料,教师要对本学科教学有信心并且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理解(综合素质)。二是了解自己的对象——学生。老师需要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甚至把学生的家庭、社会与文化背景看作是教学的重要力量,教学就能够与学生更为密切,并能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三是认识教学,形成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策略,具有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合不同学生的诀窍,具有分析学生学业成就信息的能力,具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研究能力。

3.通过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学生能学会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能使学生对知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生能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学生对新知识是深层的理解。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学生参与确定探究目标,依靠本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学生依靠教师的学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课题的研究着重分为有效备课、高效课堂、有效作业和有效测试四个方面。研究要点包括:

1.有效备课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2.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

3.有效作业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4.有效测试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的研究着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研究,二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索,尤其是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研究大力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素质的全面提高。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为广大政治教师提供科学施教的抓手,构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克服了以往“讲授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的被动转化为学习的主动自觉,更好的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不断地提升。

课题研究启发、引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前,有些教师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总处在压抑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得不到激发,造成学生各自为战,很少合作学习。通过研究将新课改的理念将这种习惯逐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也越来越频繁。

课题研究强化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尽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传统的被动、过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放、互动、讨论、合作、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已逐渐淡化,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勇于发现、探究的精神已初步形成。

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鉴于课题研究的有效度,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课堂教学又是学生获得知识得主战场,为此,我们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从纵向去评价,抓住两个“度”加以衡量:一是速度,即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无得到提高;而是温度,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有无提升。由于我们强调对课堂教学的全息评价,并由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对教师的备课进行相关的评价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

研究中指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思想道德、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勇

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课题研究更新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建构了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四大操作策略体系。

自开题之日起,课题组便仔细推敲和修改子课题方案,不断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切入点。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后,我们本着“调查—学习—实验—总结—实践—提高”循环跟进式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正、边完善、边提高。

1.形成了“三提高一发挥”有效备课策略:

①提高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质量,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策略。

本课题组尝试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策略,以教学案为载体,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全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的研读、讨论,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下发给学生,用来指导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研究形成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操作措施和注意要点,提高和优化了备课和上课的载体及策略。

②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推行“智慧风暴”策略。在严谨规范的集体备课中,让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以信息交换信息、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以创新激发创新,从而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用集体的力量、集体智慧风暴共同完成备课任务。课题组形成了《江苏省射阳中学思想政治学科集体备课细则》,创新实施了《有效教学研究手册》。

③提高个人二次备课质量,推行“五备五结合”策略。五备策略——备好课标、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备好自己、备好教学方案;五结合策略——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编写教学案与运用教学案相结合,以运用教学案为主;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④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促进全校教师进一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度,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好同伴互助学习,带动青年教师钻研教学,聚焦课堂效益。

2.形成了思想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系列实施策略: ①“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主要是尝试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某一学期、某一单元、某一学时学习内容的分析和解剖,来制定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方案,从而引导和规划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②“三标课堂”实施策略:

面对高初中教学差异较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提高当堂学习效率?面对部分老师讲风过盛,如何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面对学生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们研究形成了“三标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它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示标环节:新授内容之前,必须有清晰揭示学生学习目标的环节,明确学生学的方向目标;二是达标环节:师生共同进行;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讲析、点拨、归纳和提升的活动;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进行记忆、理解、思考和训练的活动;三是验标环节:每堂结束必须进行当堂达标作业。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劳动来靠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化,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③“四动课堂”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达标环节,只有提高达标环节的效益,才是抓住课堂的关键。为此,我们实验研究了“四动”式教学模式。按照“学案导学,预习自动——激疑导趣,情境触动——合作交流,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四种策略设计安排我们的教学流程。

在这种课堂模式当中,我们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交流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课堂模式让新课改理念看得到、摸得着、想得清。这种课堂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④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

针对江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无论是被社会称为“小高考”的学业水平必修测试,还是与语数外三门一起考的学业水平选修测试,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高考的录取。而在新授课完成的基础上,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和选修的复习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效率,需要教师从自身起航,加强对教材和考纲的钻研,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案,选择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进行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有效复习策略研究,成为广大政治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就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出了——必修复习“拔尖冲A”“扫盲保C”策略和选修复习“争A、保B、拉C、灭D”策略,其中包括复习目标确定,复习轮次时间安排,复习措施要求,特别是基于必修和选修不同特点提出了各自复习课课堂实施模式:必修复习——“学案+双五+强化模式”;选修复习——“点题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3.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设计与操作策略:

课题研究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设计的理念和依据,确定了有效作业设计的原则,探索了有效作业的类别和形式,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的开发和操作流程,提出了有效作业操作六大示例:一是有效作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二是有效作业要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三是有效作业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有效作业要坚持课前预习、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照应支持;五是单元综合探究实践作业的创新和编制;六是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在学业水平测试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灵活运用等。

4.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训练策略:

课题研究对原有训练观念和做法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改进操作,抓住重点,积极突破,提炼形成了有效训练“四五六七”策略。

训练的有效必须坚持“四个精”——精选、精测、精批、精评。通过精选控准试题的难度、质量和数量;通过精测统筹规划每次课堂达标作业、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的范围和安排;通过精批坚持面批与统批相结合,快批与全批相结合;通过精评做到“一统”“二查”“三归纳”“四提高”。

训练的准备必须把握“五个度”——把握训练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把握训练的广度,记、说、写、练、综合实践”应按需要涵盖,训练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经验、生活和社会实际;把握训练的强度,训练要达到一定的密度,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把握训练的区分度,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水平去完成;把握训练的效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训练,必须考虑训练方式和难度。

训练的设计必须把握“六个点”——抓准目标点,紧扣教学目标,照应目标点;突出重点,为目标点服务,有效训练必须命中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小步子,有梯度”策略,化解难点;把握关键点,使问题“触类旁通”,用智慧去发现,用灵性去感悟,有效训练必须练在关键点;用好发散点,培养创新精神,展现学生闪光之处;落实考点,有效的训练是考试的有效实战,训练的核心是建立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促进思维发展,建立一定的认知结构,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训练的实施必须把握“七个要”——训练意识要强化;训练实施要分层;训练目的要明晰;训练内容要精炼;训练容量要适宜;训练方式要恰当;训练反馈要及时。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课题研究促进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策略的形成和实施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灌输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新观念。在“学案导学、三标和四动课堂”式教学中,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又活跃了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学有所得。

课题研究促进了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中学生政治品德课有效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了综合能力。

课题研究改革了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三标和四动课堂”式教学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同时,针对课程内容实际、学生实际,选用不同课型的教学,改进了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题研究扩大了“课堂”空间,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了思想素质。如果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内,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难以真正达到的。思想政治课“四动式”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扩大了“课堂”空间,并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了思想修养。

(四)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加速了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课题研究给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一步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在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之后,老师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课题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提升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关注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最为可喜的是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课题研究中很多教师改变了职业倦怠,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看到自己工作质量的提高,看到自己的发展,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课题的研究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作热情源于目标的追求;源于价值的体现;源于成功的激励。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多年以来的教学习惯。工作中有很多问题,之前更多的是把这些问题,当成自己的一些牢骚,诉说完毕,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一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下来,我们开始注重把经验教训及时地进行总结反

思,发现问题能及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让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使我们由经验型老师逐步转向反思型老师。

无论是初期的开题论证,还是研究的层层深入,我们感到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更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研究要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管过程有多么困难,我们都坚持不懈。收获很多,我们将在行进的路上,用坚定的信心,正确的方法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孟炳忠 尹海云 江苏省射阳中学)

第五篇: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主讲:张冷景

2010年10月26

(一)“有效教学”三项指标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有效教学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由美国开始,又不断有人提出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并随之而形成了若干以“有效”为热点的讨论话题.诸如“有效学校”、“有效课堂”、“有效评价”等等。这种本质上是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讨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有关。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有效教学问题的再次提出,反映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与机制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所谓的“有效教学”,由于“考试领导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还有较大的实际效应.对大多数中小学而言,在作业、练习过多,考试压力过大,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的条件下,中小学生多数是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的,对教师而言,最大的难题,是过多的重复性考试与练习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习兴趣,是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可否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可否让他们有机会、有余力去追求主动而多样的个人发展,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之外,还包括“有效率”和“有效用”。对相当一批中小学校而言,目前重点也在“有效率”和“有效用”上。

“有效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每节课学生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是否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多能的变化上;学习效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也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上。“有效率”指学习、掌握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掌握特定的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有效用”是指当下的学习应该对后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有用。

我们要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教学的效用和效率,要把追求效果、效用与效率统一起来,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在社会大环境依然严酷的条件下,从教育自身做起,从 1 探求新的有效教学策略做起,努力使基础教育从“越差越多练多考,越多练多考越差”的怪圈中摆脱出来,去争取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有效教学”三大理念

1、先学后导

瑞士著名教育活动家裴斯泰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力量,教育的意义在于解放儿童潜藏的才能,使其成为完善的人。美国罗杰斯的潜能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说等等,都是研究人的潜能理论学说。就学生而言,潜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未表现的潜在的学习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自身努力或老师指导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能力。学习潜能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它如同沉积在地下的资源一般,需要探测、挖掘。这种潜在的资源一旦与外界条件发生作用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脑科学研究成果证实: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容量为1000万亿信息单元。大脑的信息储存量大约相当于5亿册书的信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而人脑智慧潜能开发不到10%,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其智慧潜能开发也不足30%。有的心理学家甚至指出,如果教育者能开发学生一半的潜能,那么学生就可轻易地学会40—50种语言,并顺利地修完10所大学的课程。为证明学习潜能的存在,我们可以进行学习潜能的调查,如调查初中物理、数学学习潜能,可以规定自读时间为30分钟,自读指定教材未廛授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阅读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双基检测题,你可以发现达成度是非常惊人的!

学生学习潜能的价值在于规范学生先学行为、培养学生先学能力。先学,是一种依据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等独立进行的学习行为,学习潜能的客观存在为学生先学提供了基本条件。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自己去分析与推理,自己去思考探索,自己去解决问题与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研究、探索,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领会地深刻,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我国最早的教学论《学记》中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家们极力主张让学生采用自得的方法获取新知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 2 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记住教师所讲的和教科书上的内容,而且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并不是以老师讲授的形式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是一个“发明家”“思想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具有能动性的学生,是部分通过他们自己自发的活动,部分通过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材料,早期就学会自己去发现事物的学生。

中外学者的论述都充分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知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艰巨的自我劳动。而这种自我劳动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找到主动发展自己的途径,而不是去记住教师或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成为知识的“接受器”。为此我们主张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先学的习惯。

2、缘学而导

研究具体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标与教材教学要求,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规定性要求。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成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同传统理论把教学过程更多地解释为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与传递过程不同。现代教学理论,更强调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是通过多种交往方式实现的,学习者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既然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那么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可能,必须让教学计划适应学生的需要。

从理论上说,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完全合理,但是,对于一位要同时面对四五十人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怎样既要承认同年段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条件和学习要求上有某些共同规律,又要尊重实际存在的种种差别,努力尝试这种大班额条件下异质异步、区别指导,让不同的学生实现有区别发展的教学,则确实是个难题,是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工作目标。因为,正是由于中小学生在其多年受教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的差异,班 3 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才越来越趋于失效,教师适应学习者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在应试导向的课堂里,教师可以用强制性的考试目标,去要求一批学生不断重复地听讲和练习,并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长期处于“伪学习状态”(即学习内容没有必要性、挑战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产生真实的变化),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另一些人则又囿于认识水平或兴趣差异,也无法从教师统一组织的学习恬动中真正受益,因而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些经典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小学校的教学实际中,正变得愈加难以把握而成为重要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在认识上有重大转变,要坚决地把备课的重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来,至少要坚决地在同等程度上重视备教材与备学生。并着重在不同的学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处理上做文章,要着重关注每个学习者至少是每类学习者的具体需求,了解他或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必要性和学习可能性以及他或他们各自需要何种学习方式,等等。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并能据此组织他们投入不同的学习活动,教学才能真正进入有效实施的起点。

关注学生的需求,就需要准确预测学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不一样,不同的教学难度,其起点亦不一样。反之,不同的教学起点,也决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和难度。由此可见,教学起点的确定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呢?我们认为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简易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先学,即指导学生自读----自练----自评的先学过程。通过先学,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新知所作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了解学生先学结果与新课目标间的距,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从何处入手,从何处起步。可以想象,未经先学而确定的教学起点必定不可能与学生实际完全吻合,至少说不可能与绝大多数学生相吻合,这将会造成课堂教学中 4 教与学分离的现象。而指导学生先学,迅速了解学生先学情况后确定的教学起点,其真实可靠性非常强,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的起点与学的基础和谐一致,教与学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此外,依据学生先学而决定的教学起点,必然打破以零为起点的课堂教学陈规,有效克服少慢差费现象,课堂教学质量必定会得到较大提高。

课堂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的主攻方向和师生努力的主要目标。教学重点是客观存在的,课标、教材对此教作了清楚的提示和明确的表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或已经部分掌握,有些本应作为教学重点的内容却无需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较多的精力。这一情况的出现是不是说课标、教材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确定不准呢?显然不是,这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因为有些学生自学能力较强,某些重点内容他们自己努力也能熟练掌握。因此,新课的重点内容对于这类学生将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教学重点的确定固然要参考课标、教材,要以教学内容为客观依据,但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别应在课前指导学生先学,根据学生自读、自练、自评的信息反馈,了解班级学生新知掌握和新知需求的真实情况,从而灵活机动准确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真正把课堂教学的气力花在“刀刃”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价值。

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是既相近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概念。衡量教学难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标准是学生,学生容易掌握的新课内容显然不是教学难点,新课中学生必须掌握而又难以掌握的内容必定是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的难点通常在学生学习的疑点处,学生遇到的问题愈大,则相应的教学难度就愈大。教师如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呢?其基本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具体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困惑,在自己的尝试探究中暴露学习的困难与问题。根据学生先学中提出的问题,老师进行系统梳理,从群体学生的典型问题和少数学生的个别问题两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客观确定教学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手段。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确定教学难点必须以学生先学为先决条件。

3、导为促学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最大程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优化课堂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都集中反映和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追求课堂目标的优化,用优化的目标指导、控制、调节和评价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策略。

①目标素质化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确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构建素质化的目标体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所谓教学目标素质化,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确立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教学观,制定具体、合理的学科教学素质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就是符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学习内容)。我们要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全面发展,不偏废。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归根到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素质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决定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元素质”。知识与技能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要防止目标编制过程中重智力素质发展,轻品质、习惯等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倾向;防止重视认知目标的确立,而忽视方法、能力等目标的确立,类似这样以偏概全,就易避难而确定的课堂学习素质教育目标必定是残缺不全的,其结果将会导致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完整、不平衡。

二是突出重点,不平均。在强调编制课堂学习素质教育目标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突出课堂重点目标。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平均发展。突出重点也并不意味着忽视整体。只 6 有以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才能有所侧重,反之,只有突出重点也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重点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全面分析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群体状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使之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要。

三是有机渗透,不牵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素质教育目标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活动为媒介的。学习素质教育目标要素的实施和达成过程是不露痕迹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化过程。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转化的统一整体,要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宽厚扎实的知识底蕴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主动积极态度的基础。强调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决不能以轻视认知目标或淡化“双基”教学为代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并不是对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当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教学行为,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均衡地凸显,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去整合、去有机渗透,情感目标只有与认知目标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②目标全程化

依据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可以控制的信息系统。即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一定的认知行为方式,按照一定的认知程序,获取特定知识信息的可控制的信息传输系统。无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其要素结构,还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其时空结构,教学目标的核心作用都将影响和渗透教学全过程的每一结构组成部分及每一运行环节上。

一方面,教师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效果检测和辅导等方面,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也就是说老师必须树立目标意识,从教案的设计和准备,到课堂的具体实施和检测,每一教学行为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制约。另一方面,学生必须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按照课堂目标要求主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和自我诊断评价。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培养自我确立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依照预先确定的目标检查学习效果的自主学习能力,7 从而学会学习。教学目标全程化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和准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制约、规范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全过程中的定向、反馈、调节和补偿的管理功能。

备课----目标明确 上课----目标调控 批改----目标巩固 考查----目标检测 辅导----目标补偿 ③目标练习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从心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这种变化是在操作中产生的,是一种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训练后所产生的学习结果,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现代课堂教学摒弃了以往重讲轻练的弊端,更强调教学目标指导下的课堂练习,更强调通过训练达成教学目标,这就使得课堂训练目标化,教学目标练习化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再从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上看,它要求教师深入钻研课标、教材,逐层分解,制定出具体的课时目标。这种课时目标不是空洞的教学要求,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课堂练习作为达成的载体和检测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钻研教材,合理编制练习的过程。每一个单项目标就是一个训练环节,一个完整的课堂目标体系就是一个训练的整体。

教学目标练习化就是将课堂教学目标化解成各级组织系统的训练题,通过课堂教学中一系列的习题训练,带领学生不断逼近和达成学习目标。

(2)强化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训练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强化课堂训练就是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和素 8 质。所谓“强化”,即加强,有人认为强化训练就是反复练习,这是对强化课堂训练的曲解。诚然,训练总少不了必要的重复,但强化课堂训练与那种无休止的加重学生过重负担的“题海战术”是有本质区别的。强化课堂训练则追求课内训练的精当、高效,尽可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时效,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加大学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训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目标明确

课堂训练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只有针对目标而进行的课堂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并收到切实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透彻地把握课标、教材,并根据学情确立适宜的训练目标,设计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课堂训练,对学生实施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等方面的训练。

②因人而异

强化课堂训练还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和层次,采取恰当的课堂训练措施。

③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依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发展顺序等现实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心理学的目标设置激励理论也告诉我们:通过强化训练所要达到的较高的目标必须划分成若干阶段性目标,也就是“多台阶、小步子”,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品尝达到达到训练目标后的成功喜悦,激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④突出主体

课堂训练体现教与学的联系,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结合,体现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课堂教学中的训练目标的确定,内容、程序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课堂训练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应用的保证。

(3)建构知能网络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毫无疑问主要是学科文化知识的“认知学习”;而“认知学习”的实质和核心,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或“建构”和“重构”。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背景性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识是建构新知识的“支架”、系存新知识的“锚桩”。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相关旧知识与教材新知识的相联结,以旧知识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间对照分析等思维运作,建立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新知识的“客观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新知识被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江苏宜兴实验中学遵循知识建构的原理基础上,提出“结构教学法”。他们认为最有用最具价值的知识就是“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分别简称“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

“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运用概括化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运用整体、联系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认知结构。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段景物描写,仅让学生背诵这一段并未解决实际问题,还需帮助他们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方法,如“抓住事物的特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如果只停留在琐碎的分析,就不会形成景物描写的知识结构。

“方法程序结构”是指结构化了的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课堂教学应将其概括化、结构化,学生习得了这种方法程序,就能有效地解决同一类问题。如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为“查----读----品----悟”。查,扫除文字障碍,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切入文本提供基本保障和背景知识;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尽量能用准确概括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和主旨;品,重点探究最有语文核心价值的文本表达,揣摩、研究文本某一方面的具体特色,透过文本探寻这种特色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最有迁移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悟,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升华情感,感悟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程序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学生在读文章时,就有了思维的基本导向,不会出现较大偏差。

10(三)“有效教学”三课型

1、三个阶段:先学----导学----复学

2、三个课型:自学课----导学课----反馈课

(1)自学课:明确目标----学案导学----自主训练----自我评价----学情分析

①明确目标是指学生利用学案自学前要明确自学教材的范围,明确自学的目标及重点内容。②学案导学是学生根据教师认真编写的导学提纲,在课前自主预习。自学学案由自学目标、自学重点、自学指导、自学过程、学效测试等部分组成。

③自主训练是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相应目标测试题。

④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要核对导学目标知道自己哪些完成了,还存在哪些问题。

⑤学情分析是教师根据学科组长汇总的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学生先学情况汇总,并作为课堂导学的依据。

(2)导学课:先学交流----明确目标----导学达标----建构知网----当堂训练 ①先学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先导,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所学所获,并就自学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明确目标是根据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交流讨论尚未能解决的问题确定为本节课学习学习目标。

③导学达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小台阶、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勤反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效果显著。

④建构知网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建构本节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⑤当堂训练是学生在组内或班级进行学习检测,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知识,从而达到深化知识。

(3)反馈课:确定复习目标----建构知能网络----单元目标测试----单元质量分析----单元目标补救

①确定复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学习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复习目标。

②建构知能网络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此知识点与彼知识点,此能力点与彼能力点,知识点与能力点之间纵横交叉的密切联系,像“结蛛网”进行扩散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教师根据单元目标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单元目标测试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测试。④教师即时批改学生测试试卷,认真进行单元质量分析。⑤根据单元质量分析进行单元目标及时补救。

下载有效教学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东吴镇天童小学 吴娟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活动的主要 方式之一。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我们就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修改)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单位:常德市经济开发区乾明路小学 姓名:赵颖莉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进行必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 肖 秉 林 一、选题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

    PowerPoint有效应用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研究

    PowerPoint有效应用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及其在教学领域应用的定位,提出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引入PowerPoint改革教学方......

    学习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水寨小学 高荣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不仅知道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有效教学包含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层意思,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我们教......

    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实施

    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实施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