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时间:2019-05-15 07:5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第一篇: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论文题目:新型招商引资理念下洛阳牡丹文化节产业开发及营销策略思考 文献综述题目:有关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的研究综述

一 选题意义

洛阳牡丹文化节作为拥有33年历史的老牌牡丹特色节日,在2010年荣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由洛阳市政府主办升级为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主办。

现如今,“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招商引资理念风靡全国,各类文化节层出不穷,洛阳牡丹文化节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危机,菏泽、彭州牡丹文化节是洛阳牡丹的竞争者,且特色地域各有千秋,洛阳牡丹文化节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面对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牡丹花会带来的挑战,经过三十年经营升格为中国牡丹节后的洛阳牡丹花会将如何脱颖而出?

洛阳牡丹花会作为景观性旅游节庆,其特色和魅力就在于牡丹文化。如何彰显牡丹文化,并外化于洛阳牡丹花会的旅游产品之中,从而提高洛阳牡丹花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其长盛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是洛阳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洛阳牡丹花会的SWOT分析

优势S:

1、“洛阳牡丹甲天下”家喻户晓,赏花传统自古有之,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在海内外有极高的知名度

2、作为国家重要的牡丹花研发培育基地,洛阳的国家牡丹园科研力量雄厚保证了花卉的供给

3、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保证了稳定的客源市场

4、办节经验丰富,历届花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造势铺垫作用

5、花会规模大,观赏点多,影响深远

6、目标顾客群众广泛,老少皆宜 劣势W:

1、洛阳身居被山包围的盆地,市场距离较远,对经济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带等的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2、地处中原,花卉种植常有旱涝之忧,花期极大程度上受天气状况影响,不可控因素较多

3、品种数量及花姿花色上稍逊于其他地区,甚至有“菏泽牡丹胜洛阳”之说

4、处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接待能力有限,游客旅游体验度较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专业的节庆管理人才

6、节庆活动游客消费低,盈利不多

7、观赏性活动不如游山玩水等动态娱乐活动吸引力强

8、指导思想错位,注重经贸轻文化,忽略本身文化内涵,舍本逐末

9、缺少良好的牡丹文化氛围,文化研发严重滞后 机会O:

1、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第29届洛阳牡丹花会刚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节,文化部和省政府联合主办使其升级为国家级盛典,档次得到提升,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2、随着传统文化及国学的走红,近几年国内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为洛阳牡丹花会的转型提供契机

3、随着近年来洛阳机场的再度开放以及郑西高铁的开通,洛阳的交通条件在不断改善,为游客带来便利

4、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重视

5、每年同期的各种明星演唱会吸引更多潜在客源

6、牡丹评国花呼声日益高涨,一旦评选成功将会带来无限新的商机

7、发展牡丹产业的积极性高涨,许多企业策划投资,未来的四季牡丹展厅将极大延长观赏时间,不再局限于春季,增加了淡季旅游人数 威胁T:

1、同类竞争者层出不穷且竞争激烈,分散客源,如安徽毫州、安徽铜陵、安徽宁国、重庆垫江、山西古县、江苏常熟、湖南邵阳、甘肃临夏等国内主要牡丹产地

2、旅游产品同质化,各地牡丹花会大同小异,洛阳并无出彩之处

三、我国三大牡丹花会的异同 3.1相同点

各大牡丹花会均在清明节至五一黄金周这一旅游高峰期,期间以牡丹花展览作为旅游项目主体。3.2差异

菏泽 由于品种齐全、花容姣好,山东菏泽成为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全国牡丹观赏旅游和生产、科研的中心。因此该地牡丹大批量销售甚至远销海外。近年来,菏泽开始重视牡丹文化的弘扬,牡丹插花艺术展、国花婚礼大典等活动相继推出,打造文化盛宴,使赏花旅游更加多样化。

彭州 此地牡丹多生长于山野崖间,花时倒垂。成都的农家乐城郊旅游项目成熟发达,因而彭州的牡丹花会着重展示田园风光,以其独特的野趣取胜。

洛阳 洛阳自古是华夏文化的中心,洛阳牡丹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的深厚土壤,其旅游开发依托洛阳的帝都文化、河洛文化,以牡丹为媒,将中州大地浑厚的人文底蕴展现于世人面前。

第二篇:洛阳牡丹文化节汉译英

洛阳牡丹花会,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始于1983年,已经成功举办29届。2010年11月,经文化部正式批准,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在洛阳中国国花园,牡丹绵延数公里,或怒放、或含苞,喜迎四方宾朋,节会持续一个多月。2011年第29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在北京市和上海市同时设分会场,举办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牡丹花作为洛阳市“市花”,每年根据牡丹开放情况于4月某日至5月某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至今(2011年),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9届牡丹花会。二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洛阳搭台,全省唱戏”,将牡丹花会办成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同时,也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

Luoyang Peony Fair, one of china’s four famous festivals, began in 1983, has successfully organized 29 times.In November 2010,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Luoyang Peony Fair was upgraded as a national festival to and renamed as “China Luoyang Peony Culture Festival”.It i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Henan Province.In Luoyang, China country garden, peony, stretching for several kilometers, in full bloom or bud, welcome the gu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The festival will last more than a month.In 2011 , the 29th Luoyang Peony Culture Festival set branch venue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at the same time, holding rich and colorful festival activities.On September 21, 1982,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Luoya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passed a resolution, taking peony as the “city flower” of Luoyang.According to the Peony’s flowering time , Luoyang Peony Fair is held on a certain day from April to a certain day in May every year.From 1983 to today(2011), Luoyang has successfully held 29 Peony Fairs.Over the twenty years, the municipal committee and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ve been adhering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aking flower as medium, making friends, publicizing Luoyang,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using Luoyang to set up the stage to let the whole province put on a show, making Luoyang Peony Fair become a larg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cultural activity that integrates enjoyment of blossoms and lanterns, tourism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Luoyang Peony Fair has become a major event in citizen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grand festival of Luoyang people, an platform for Luoya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window to display the city's image and a bridge for Luoyang’s going to the world and a name card for the world to know Luoyang.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come an excellent platform and stage for enterprises to show their strength, establish their images and have their names up.

第三篇: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姓名:王晓晓

班级:林业专硕15-2班

学号:7150077 指导老师:郑小贤

摘要: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国色天香、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一直是作为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花色多样,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洛阳牡丹栽培的历史开始于隋代,唐代是培育牡丹的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便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与此同时,各朝各代还涌现出一些描写洛阳牡丹的诗词、著作及绘画作品。本文主要是讲述了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及对洛阳牡丹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洛阳牡丹

发展历程

文化研究

1、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

洛阳牡丹,有一句诗可形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自古以来便有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另外还有诗句形容,“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自隋朝开始,于唐朝达到顶生时期,宋朝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洛阳牡丹代表着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她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更是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等到花开时节,整个洛阳城便陷入整个牡丹花海中,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竞相观赏牡丹的芳容。

洛阳牡丹的观赏部位主要就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在各种场所均可种植,如: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种植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可筑造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也可呈自然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合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牡丹的种植与应用相当灵活,种植也更加方便快捷,生长简单,操作容易。也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牡丹的根皮可入药,花瓣可酿酒。

2、洛阳牡丹的发展历程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种植,最早开始于南北朝。根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自从牡丹这一名称被发现,也标志着牡丹栽培种植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代生物学家达尔文编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到,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多年,那是在公元五世纪,即为南北朝初年。所记载的情况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同。

牡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经过文人雅士的宣扬,慢慢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高贵品质,从而建建流传下来。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传统和文化因素构成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软环境[1]。历史上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牡丹文化的社会风气以及丰富的牡丹文化,构成了牡丹文化特有的人文环境。牡丹渲染了人们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富贵吉祥这一含义,便构成了牡丹的精神文化。其次,自古以来的一些文人雅士在诗文中经常借助牡丹来宣扬自己的高风亮节,便铸就了牡丹文化的内涵。如以冬牡丹喻坚贞不屈的秉性,黄牡丹比喻品行的端庄[2]。

近年来,牡丹花会作为宣传牡丹文化的途径,可谓是把洛阳牡丹的文化最大化最为广泛的宣传出去。自2005年以来,为了扩大花会规模,提高花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终将花会举行的时间更改为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3]。大型的洛阳牡丹文化花会的举办,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有课前来参观、游玩、欣赏。洛阳牡丹花会从开始的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上,逐步地转变为由政府主导为市场化运作,在文化与经济的切合点上做足文章,在市场效力与文化本身的吸引力的增强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扩大了花会的经济以及文化内涵。现如今在洛阳,牡丹书画、牡丹灯会、牡丹花会庆典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庙会、牡丹书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蓬勃已经开展,日益丰富着洛阳牡丹文化的内涵,牡丹广场、牡丹公园、牡丹仙子雕像等一大批以牡丹为主题的城市标识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和诠释了洛阳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4]。

3、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3.1洛阳牡丹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作为洛阳牡丹文化构成的部分之一,在食品、装饰、民间花会以及民间工艺等各方面均有所涉及。食俗方面,例如牡丹菜肴的制作,牡丹花瓣的食用[5]。牡丹装饰方面,如建筑装饰、衣物服饰、生活用品、流通货币、窗花剪纸等等,均将牡丹文化深入到各方面。《牡丹记叙》中记载,“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6]。牡丹文艺作品方面,在牡丹的各产地、主要种植区也都流传着不少有关牡丹的民间文艺作品,它们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在西北“花儿”民歌中, 牡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卉, 不仅牡丹的花朵, 包括牡丹的根、牡丹的种植方法及生存场所等都有所咏唱, 而且牡丹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达功能[7]。这种民间文艺与牡丹交融的自然生态, 为我们的旅游开发也都提供了最为理想的空间。

洛阳牡丹花会,在全国范围内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洛阳牡丹花会的办会宗旨从原来的的“活跃大众生活,促进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上升到今天的“花会搭台,经贸、旅游、文化唱戏”,与时俱进,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重大节日,成为洛阳展示形象和发展经济的平台,也是洛阳通往世界的桥梁。

3.2洛阳牡丹科技文化研究

牡丹科技文化指的是根据牡丹的栽培、选育、加工、应用等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它可从根本上维系牡丹种植资源的传承、发展,是作为牡丹花卉旅游可持续的保证[8]。一是从牡丹的起源与发展史上研究,李佳珏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了各种牡丹品种起源的问题,从而得出中国牡丹具有三个大方面的品种[9]。陈平平从生物学和古籍考证的角度说明了牡丹的起源和分类[10]。在《中国牡丹全书》中,部分章节对牡丹文化史进行了研究[11]。二是对于地域牡丹文化的研究成果众多。《菏泽牡丹》是建国以来第一步牡丹专著[12]。《洛阳牡丹》对洛阳牡丹的发展过程以及她驰名中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13]。三是对牡丹文化的专门研究。《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研究了牡丹文化的诗词底蕴[14]。左丽娟等对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作了系统的研究[15]。从古至今,根据以上针对牡丹的研究,在文献所记载的具有观赏、文化价值高的品种应该力求恢复种植,并且努力开发出新的品种。同时,提高牡丹的栽培技术、保鲜技术、延长牡丹的开花时间,使牡丹花常开不败,宣扬更多的牡丹文化。

参考文献:

[1]章家恩.旅游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吴少眠,鹿耕田.牡丹接受史的文化考察[J]洛阳河洛文化研讨会论文,2005,(10).[3]王婉莹.洛阳牡丹花会概况[EB].2009.[4]闫红霞.洛阳牡丹的发展优势及旅游环境战略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0.[5]陈让廉.铜陵牡丹有待综合开发[J].中国花卉园艺, 2001(14):6-7.[6]陈平平.苏轼与牡丹[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3): 62-66.[7]武宇林.关于西北口传民歌“花儿”中的牡丹[ 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2(3): 99-103.[8]贾鸿雁.牡丹文化及其旅游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 ,(6):8.[9]李嘉迁.中国牡丹起源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2):22-26.[10]陈平平.中国牡丹的起源、演化与分类[J].生物学通报,1997,32(3):5-7.[11]蓝保卿,李佳珏,投全绪.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喻衡.菏泽牡丹[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3]王世端.洛阳牡丹[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0.[14]王毓荣,郑厚权.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71-74.[15]左丽娟.牡丹在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第四篇:《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

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学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预习阶段

⑴、读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上解决。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

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包括诗词等)。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堂活动

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

虚词:者、而、其、以、乃

⑷、研读、讨论

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置问题:

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

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

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

参考答案:

—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

第4—7段,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紫”、“姚黄”,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特殊地位。

第8段,说明洛阳牡丹从什么时候开始兴盛——始盛于唐,然未有若今之盛。回答了洛阳牡丹何时取得特殊地位的问题。

9—11段,从习俗等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从插牡丹、赏牡丹、进贡牡丹,到接种牡丹,牡丹花牵动着洛阳各个阶层人士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故事不一而足,但全都点到而止——善铺陈者,大约据此演绎出厚厚的一部“牡丹传奇”也不太费事了。

⑸、整合研读成果

1个段落彼此有什么联系?

对11段内容作过以上一番揣摩、讨论后,对什么是洛阳牡丹?大概不会简单地认为“洛阳牡丹就是洛阳那个地方的牡丹花”吧。

诚然,这篇说明对象十分明确,但作者并不是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一般的分类说明,而是用被说明事物最为鲜明的特征——即“洛阳牡丹”的特殊性,作为立意之本。作者在对事物本身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材料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洛阳牡丹特殊性这个中心,融汇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形象与抽象、花卉与文学、花卉与生活、种花与赏花、此花与彼花等丰富素材于一炉,写成了这篇绝妙的说明文字。因此,虽短小,但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拓出的想象空间极为广阔,在研究学问与写作上给人的启发也极为丰富。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6)品读3、4段,并讨论

设置问题:

①“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说者认为“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而欧阳修甚以为不然。欧阳修以为,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即元气之病也,美恶鬲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意思是说,洛阳牡丹的特别好不是因为洛阳这个地方特别,而是由洛阳牡丹内在原因决定的,正如旁批所说的,绝世之美缘于其个性,得到非同寻常的表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答案:

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就欧阳修这篇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③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与洛阳牡丹绝世之美的气质有哪些相合之处?

答案略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这种气质的折光?答案略

⑺拓展

讨论“思考练习”二: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思路提示:这个引子,就是要求在“名气”与“人们的喜爱、推崇”的关系上,在怎样看待一个人(或自己)的名气,名气属于个人的还是大家的,大家一旦讨厌了、名气还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上,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现实生活中你认为的“极品”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下作业。

⑴以“中正平和”与“个性”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⑵喜欢诗词的同学,可以积累关于牡丹的诗词,编辑起来,并附上自己的鉴赏文字,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⑶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卉,它的哪些个性吸引了你,模仿本文的第三个段落,写一篇,传到班级论坛上,以供交流。

第五篇: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2012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准确,发展方向过于发散。2011年文化产业占洛阳市总GDP不到2%,与周边的文化产业大市比如开封,安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洛阳市文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总量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075.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7.2%,比2008年加快了8个百分点,分别比同期GDP、第三产业增速高出4.2个和3.1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二)从业人员增加,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截止2009年底,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7.04万人,同比增长33.3%,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69%,比2008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三)构成有所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来看:2009年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8.5亿元、10.2亿元和15.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4.9%、30%和45.1%,核心层和外 1

围层占比首次超过50%,达54.9%,比2008年提升了9.2个百分

点,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一)进行了整体策划。著名城市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

工作室编制了《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1.提出洛阳应打造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形象诉求为“中国

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功能定位为“东方锦绣神都,华

夏文明原点”。全域旅游格局概况为“一心两翼”。一心——国

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心,即洛阳主城区,主要由帝都文化核(隋唐

故城)、皇家风情体验轴、洛河文化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带构

成。两翼——黄河文化旅游区和伏牛山山水度假区。2.大力落实

6项工作:培育运营主体,确定古都色调,营造水都风貌,理清

开发次序,完善旅游服务,占据舆论高地。

(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以文化产业十大示范项目为基础,整合部分项目,突出重点,提升标准。1.推进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整体开发项目建

设。将龙门石窟文化园区建设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对关林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

升,打造特色鲜明的关圣文化园区;对白马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国际佛教文化园区。2.推进了大遗址保护和主题公园开发

项目建设。建设隋唐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保护开发汉魏故城宫

城核心区;建设周文化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等。3.推进了历史

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对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开发,形成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涧西区工业遗产街

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契机,保护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

游项目。4.推进了牡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5.打造精品演艺及

影视动漫剧目。6.完善文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建设

管理水平。

(三)科学布局,加快打造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

业集聚高地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信息服务示范园,太平洋门户网站

和部分动漫企业已登陆入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本地电子商

务、文化外包发展方兴未艾,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将起到龙头

作用;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IT业巨头正处于加快发展和

全国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些公司已与我市直接或间接联系,我市

也拿出了1000万元作为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因此,加快发展以

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集聚高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效实施

我市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龙头,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培育、衍生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文化项目有洛阳红太阳

田汉剧场、大型舞台百戏剧《洛神》、3D动漫电影《牡丹》等。

同时,抓住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被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重大

项目的机遇,加快实施偃师商城城墙、汉魏古城阊阖门和隋唐洛

阳城宫城核心区等重要遗址的恢复展示工程。依托洛阳新区开发

建设平台,开工建设洛阳广电中心、洛阳市图书馆新馆等项目。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影视制作、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五)理顺关系,加强文化产业的统计管理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但当前的文化产业统计

渠道不畅,关系不顺,加强文化产业统计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一是增加必要的人员与经费,将文化产业统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

预算管理。二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文化产业

例会制度,及时警示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由

市文产办牵头研究全市文化产业考核的指标、范围与方案、方法,及早研究对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考核指标

体系和定期督导考核检查机制,以促进各县(市、区)、各部门

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对

文化产业统计的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人员

及其岗位职责,做好本部门全行业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做到应统

尽统。四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备案制度和《文化产业调查证》制

度,以利于及时全面调查掌握文化产业发展进度与状况,做到各

县区、各部门全行业统计。

三、洛阳市文化产业定位分析

我们认为洛阳城市的总体定位应当是“华夏文明原点,河洛

文化之都”,其形象表述语应当为“中国洛阳,河洛文化之都,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理由主要有三条。

(一)争取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大担当的需要。去年出台的《国

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开篇便

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第八部分“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中,更是两度点到

洛阳。中原文化的实质内核即“河洛文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

一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二)彰显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

布的《2011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洛阳以“河洛文

化”品牌名列第七。同时上榜的同类型城市还有西安,以“古都

文化”品牌名列第六;北京,以“古今文化”品牌名列第三。这

个排行榜反映了洛阳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河洛文化” 之于洛

阳的唯一性。

(三)扩大城市影响力、辐射力的需要。“河洛文化”的地

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

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具体范围可以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开放辐射性的地域概念,再加上遍布全球的约1亿客家人

——“河洛郎”,“河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不言而喻。

河洛文化作为洛阳市文化品牌中的精髓,为推广洛阳市的文

化产业应起到足够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因文化而文化的营销策略,取而代之的应建立发展营销“一体化”管理体系。

成立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旅游产业规划、发

展、营销工作。1.推出城市代表形象。我们认为有两个形象最

能体现洛阳的历史沧桑与浪漫情怀。一个是“河洛郎”。河洛郎,又称客家人,先世居黄河流域,后因战乱大批南下,现散布世界

各地,人数或超一亿。再一个是“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溺死

于洛水,化为洛神。三国时,曹植临洛水有感而作《洛神赋》。

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据此画《洛神赋图》,更加丰富了“洛神”

文化。这两个形象一个展示了洛阳血浓于水的亲和力,一个展示

了洛阳高贵优雅的万种风情。2.创新营销模式。借助学术交流

搞营销,努力提高“河洛文化”研究水平,加强与相关地区及人

群的联系,扩大影响,推销城市。如依托“古雅言”(古华夏共

同语,洛阳为正音,现广东等方言多有保留)研究,建立“雅言

文化圈”,拉近与广东、福建及海外华人的距离。借助民间交流

搞营销。通过民间互访、寻根问祖等形式,把洛阳推向全国、推

向世界。

四、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一个产业想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中参与者的经营。市场中的参与者有政府,企业,消费者。怎么样构建完善的市场制度,保障文化产业正常运作,经营。成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

重。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市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发展

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企业。各县

(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专

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组建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市财政先期注入

一定的启动资金。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多渠道融资,重点投资有

前瞻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后,财政继续给予扶持。

转制后,原有的事业费仍按原渠道继续拨付,保持5年不减,以

增强转企文化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5

年后视情况另定。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

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拨付。为确保

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同级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主

要用于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

(四)为扶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

群众文化生活,市、县两级财政采取补贴方式,保障重点艺术表

演团体的演出服务。按照我市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相关管理办

法,市级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为全市城乡群众和驻洛部队提供非营利性演出,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并做到补贴额度逐年增加。各县(市、区)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本级艺术表演团体下乡入村为群众演出,本级财政补贴视各县(市、区)人口多少,每万人每年政府购买补贴场次不得少于2场,并列入考核指标。

(五)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安排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对文化产业用地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六)将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活动室等纳入社区服务用房,列为规划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活动室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

下载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洛阳牡丹通讯__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教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报告成绩:实习报告毕业实习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 年11月 5日 一、实习时间:2010年10月11号——10月25号二、实习地......

    洛阳牡丹通讯实习总结

    洛 阳 实习总 结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姓名:学号:实习单位:洛阳牡丹通讯有限公司 实习日期: 2012年2月26日至2012年3月7日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

    洛阳牡丹花会志愿者心得

    牡丹花会志愿者心得 之前班长就针对这次志愿服务对我们进行了较细致的任务讲解,前一天晚上又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为的是第二天可以顺利的完成志愿服务。 第二天早上,按照事先约......

    洛阳牡丹公司实习报告

    导语: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洛阳牡丹公司实习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

    暮春洛阳看牡丹散文

    洛阳牡丹、洛阳水席和龙门石窟号称洛阳“三绝”,它们可以说是洛阳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缩影。而洛阳牡丹,则是地地道道的洛阳自然景观,暮春时节赴洛阳“牡丹花会”观赏牡丹,是人......

    洛阳牡丹通讯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这次实习是在我们学完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的。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洛阳牡丹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培训......

    洛阳牡丹通讯公司-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1.04.17---2011.04.28 二、实习地点 河南洛阳牡丹通信有限公司三、、实习目的 通过电子实习,使我对电子元件及电话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洛阳牡丹通讯--生产实习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生产实习报告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单位:洛阳巨龙通信设备集团公司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学号:姓名: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此次实习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