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 我国游艇产业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台湾 我國遊艇產業概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根據知名國際遊艇雜誌ShowBoats International 2009年12月公布之最新全球大型遊艇(80英尺以上)訂單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大型遊艇訂單數為752艘,較2009年992艘下滑。在各國遊艇製造排名部分,義大利以遊艇總長44,944英尺排名第1,其次分別為美國、荷蘭、德國、英國及土耳其,台灣以4,432英尺排名全球第7,領先第8的中國2,014英尺達1倍以上;而從平均接單長度來看,德國以248英尺排名第1,荷蘭173英尺第2,土耳其147呎第3,台灣則從96英尺微幅增加到101英尺,同樣名列第7。
(相對於遊艇外銷的佳績,受限於硬體建設及配套設施不足、法規限制、國人習慣等因素,國內遊艇活動服務產業則始終難以開展,無法透過國內遊艇活動的發展,進而衍生周邊水上娛樂、遊艇運輸、遊艇港休閒設施開發、餐飲服務等關連服務業龐大商機與就業機會,殊為可惜。
目前政府已經注意到國內發展遊艇活動的潛力與重要性,交通部刻正研擬中的「推動遊艇活動發展方案」,針對相關法規制度的鬆綁、檢討開放遊艇活動水域、簡化CIQS(Customs, Immigration, Quarantine and Security, 即通關、入出境、檢疫及安檢)程序、增加規劃闢建遊艇港等,均提出相關規劃。另,鑒於遊艇有別於一般運輸之船舶,有關遊艇所涉檢查、丈量、登記註冊、給照等航政管理,業納入「船舶法修正草案」增訂遊艇專章予以鬆綁,俟完成立法程序即可施行。
配合政府全力發展遊艇活動產業,目前經建會亦正進行「台灣最適遊艇活動模式及推動策略之研究」,透過深入研究如美國、澳洲、紐西蘭等標竿國家發展遊艇活動的政策與做法,作為未來持續調整鬆綁相關法令、開放活動水域及闢建泊港基地等之參考,期望未來在各項條件相互配合並成熟後,可逐漸改變國人不願親近海洋及參與遊艇等海上休閒活動的習慣,使各階層民眾皆能享受遊艇活動的樂趣。
第二篇: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行业概述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1991~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综合统计资料见表1。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
(三)、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
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仅松茸一项,2003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
(四)、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
(五)、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香港、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和台湾省。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日本、香港、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台湾省、法国、印度。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食用菌产业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目标,将向以下方面发展:
(一)特色菇业
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市场和技术等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或开发1—2个适合当地发展名优珍稀品种,实施产业化开发,形成从菌种生产、商品菇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和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并组建科技、信息以及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远销组织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最终形成规模特色。
(二)生态菇业
无公害种植技术,把保护菇业资源与环境和菇产品的卫生安全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菇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发展生态菇业技术,只有实现无公害种植,才能生产出安全的菇产品,这样,我们的菇产品就更易打入国际市场。
(三)创汇菇业
瞄准国际菇菌产业市场,充分挖掘本地菇菌产品的资源与技术优势,种植一些创汇品种,如白灵菇、杏鲍菇、真姬菇、杨树菇、茶薪菇、松毛菇、牛排菇、金福菇以及优质花菇、蘑菇、滑菇、木耳等。
(四)休闲菇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增多,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对菇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用,而且要满足休闲度假,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应将菇产业种植生产与旅游观光、采摘自食、观赏、盆景等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建立一批环境优美的休闲菇业基地,通过食用菌观光旅游,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了解一些菇业基本知识,欣赏购买新特菇菌,采摘鲜菇菌子实体,体会一下收获的喜悦。与之相关的设施菇业,盆景制作技术,珍稀品种栽培技术和配套相关产品开发技术将得到发展,成为菇产业中的一项新型产业。
(五)保健菇业
食用菌目前主要用于菜肴,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誉称为“山珍”,如洁白肥嫩可口的草菇、味如鸡丝的鸡腿菇、黏滑多胶的木耳、清嫩可口的竹荪、香郁诱人的香菇、肉质细腻的口蘑、鲜美质脆的羊肚菌、水果清香的鸡油菌、鲍鱼海鲜风味的侧耳等,都是享誉古今中外的美味营养食品。但近几年来部分品种发展过快,出现供大于求,深精加工没有跟上的现象。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类的菇产品情有独钟,把食用菌所具有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糖成分等渗透到各种糖果中,或把食用菌直接制成风味食品,使消费者在食用这些产品时,一方面获得美味享受,一方面又获得食用菌提供的营养和免疫保健功能。如木耳糖、灵芝糖、平菇花生糖、香菇软糖、猴头牛皮糖、奶耳蛋白糖及香菇松、香菇笋豆、金针菇干、油浸金针菇、蜜银耳、桔瓣银耳、冰糖樱桃银耳、银耳果冻、咸辣菇条、菇类豆酱等。另外,食用菌还有经过精加工的口服型和外用型的美容制品以及灵芝胶囊、菇菌片、密环菌片、云芝多糖片、健肝片、舒筋散、云芝肝肽等产品。
总之,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
第三篇:台湾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及政策性辅导措施
台湾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及政策性辅导措施
郑百龙 王 丰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
台湾属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各类蔬菜。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通过品种引进、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使栽培蔬菜种类增加,面积与产量上升。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蔬菜栽培面积与产量均有所下降,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台当局通过各项积极措施,引导蔬菜产业发展,以确保内、外销需要。本文简要概述台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蔬菜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针对目前面临的产业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性辅导措施。现状 1.1 产区情况
台湾各种蔬菜生产几乎不受栽培地区和季节的限制,同类蔬菜能在全岛各地周年栽培;以中部、南部和东部的栽培面积较大。大宗蔬菜主要在中南部生产,如竹笋、甘蓝、结球白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等;台北等城市近郊则以生产短期叶菜类为主,如小白菜、青梗白菜、莴苣、苘蒿、蕹菜、苋菜等。
1.2 栽培面积与产量
蔬菜产业是台湾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至80年代达到高峰,种植面积保持在20万hm左右,约占台湾耕地总面
2积的25%,仅次于水稻,为台湾第二大宗作物,年产量在300万t以上。之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减至约1 6万hm2,年产量为265.5万t(表1)。
1.3 栽培蔬菜的主要种类
台湾栽培蔬菜达130多种,叶菜类主要有结球甘蓝、不结球白菜、莴苣、荠菜、菠菜、蕹菜、苋菜、葱、韭菜、苘蒿、芹菜、大白菜(结球白菜)、芥蓝和抱子甘蓝;根菜类主要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牛蒡、山药和根用芥菜;茎菜类主要有洋葱、大蒜、竹笋、姜、芋、荸荠、莴笋、莲藕、茭白、慈菇、芦笋、球茎甘蓝、马铃薯和茎用芥菜(四川榨菜);花菜类主要有花椰菜、金针菜和青花菜;果菜类主要有黄瓜、西瓜、香瓜(甜瓜)、越瓜、丝瓜、南瓜、冬瓜、梨瓜、节瓜、苦瓜、蛇瓜、茄子、西红柿、甜椒、豌豆、毛豆、豇豆、刀豆、黄秋葵和菱角;食用菌主要有洋蘑菇、草菇、木耳、香菇和金针菇等从1985~2005年的20年间,台湾主要种植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以竹笋、西瓜、甘蓝、番茄、萝卜、白菜、香瓜、蒜头为主,但种植面积的排名顺序有所变化(表2)。
1.4 栽培方式
台湾蔬菜多以露地栽培为主,设施栽培面积小,仅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6%~8%。设施栽培主要有畦面直覆式纱网覆盖、低架怅棚式纱网覆盖、矮隧道式塑料布栽培、水平高架塑料网室、大型塑料布网室、轻型钢结构固定设施等,都为简易型的设施结构,使用精密型兼具环控功能设施极少。其中叶菜类与瓜类应用设施栽培最多;根菜类少用设施栽培;茎菜类只有冬季芦笋保温生产,以产期调节为目的的才用设施栽培,面积不到50hm;芽苗菜类生产已朝自动化管理模式发展。
1.5 加工与外销
台湾蔬菜深加工方式有制罐、盐渍、脱水和速冻。用于深加工的蔬菜主要有毛豆、洋蘑菇、竹笋及牛蒡等。制罐洋蘑菇和芦笋主要销往欧洲共同体市场和美国、加拿大等地,制罐竹笋主要销往日本,速冻蔬菜2和脱水蔬菜主要销往日本、美国、西德和香港等市场‘纠。新鲜蔬菜以运销距离较近的香港和日本等市场为主,洋葱大部分销往日本。
1.6 运销
台湾蔬菜同水果、家禽、肉类等农产品一样,通过批发市场、共同运销和直接运销3种形式销售。总体上蔬菜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全台的蔬菜供应表现出从中部、南部和东部向北部、西部地区运销的总体供需模式,北部蔬菜约有54%来自“南菜北运”。蔬菜属于台湾民众生活之必需品,其消费量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过去50年来,台湾蔬菜的年平均消费量,由1952年每人每年消费42kg.增加至2000年的124kg和2005年的150多kg;外销蔬菜种类主要是洋蘑菇、芦笋、马铃薯、洋葱、西红柿、萝卜和白菜等货架寿命较长的种类及其加工产品。政策性辅导措施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受台湾经济发展,农村青年人口外移,农村劳动力老化,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台湾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偏高、生产规模缩减、农业污染加重、缺乏竞争优势、国际贸易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此,近年来台当局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蔬菜生产恢复发展。
2.1 建立产销对接制度
台北市农产运销公司在每月10日和25日专门邀请省农会、省农联社、省青果社和市政府及菜农代表共同商讨下半个月的蔬菜日供应量,由主管部门根据商定数量分层落实到各生产单位或菜农。省农会还在60个产区选择18种主要蔬菜进行抽查,由菜农在统一的表格中预报可供应的蔬菜种类、数量和时间。调查资料汇总后每月公布1次,作为各地预测蔬菜产销动态的依据。尤其跨年期蔬菜如大蒜与洋葱均于种植期前订定各县、市生产目标,并印制文宣资料发至产地,举行产销调节倡导会等,调节农民种植面积。
2.2 加强蔬菜共同运销
共同运销已成为台湾蔬菜销售的主要形式,全台观已有293个农会及合作社参加蔬菜共同运销体系,蔬菜共同运销的市场占有率从11975年的9.5%上升到2006年的66.8%。为能有效向农业产销班、农会组织、农业合作社共同运销组织及时提供生产动态和市场行情,台有关行政机构充分利用电传视讯等公共工具及时报道有关信息,除每天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介专题报道蔬菜产销信息外,还设有蔬菜行情报导中心,并在各市、县设立下属的机构,能在全台45个主要蔬菜批发市场交易结束后两小时内就将当时的成交行情作出汇总报道。对促进蔬菜商品流通和调节供需平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开展农产品标章认证
因台湾市民不易由外观辨识本岛产品与其他地区进口或走私产品,为了让消费者更大程度接受本岛生产的蔬菜,因此建立香菇、金针菇、莲子等产品认证标章,供消费者选购参考。对农药及添加物较为敏感的蔬菜产品,如菇类、毛豆等,加强正确用药观念的普及教育。
2.4 推广应用机械化操作与设施栽培
目前台湾农村劳力缺乏与人口老化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应用机械化操作,可以减少重复性或较粗重的体力工作,可节省劳力,提高工作舒适度,减少劳力成本支出,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台湾为多灾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大台风,并带来大暴雨,利用环(温)控设施、网(温)室设施稳定菇类、瓜果类等蔬菜生产,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产品质量。
2.5 结合观光休闲活动推动产业转型
结合各地观光休憩资源,推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多元化的蔬菜产品,开展产业文化活动,提升产晶附加值,解决盛产期产品销售问题,以刺激消费,带动产业发展。
2.6 重视生产环节废弃资源再利用
塑料材料因具质轻、耐用、价廉等优点,在设施蔬菜栽培中使用量剧增。面对农业塑料废弃物持续增加的问题,科研院所与塑料业者进行分解性塑料的研究,目前已有成品上市,不过尚未普遍使用。相关部门重视教导农民如何延长设施使用年限,以减少废弃物的生成量。针对菇类栽培的废弃太空包,回收后分离塑料袋与栽培介质,促进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篇:燃气具产业市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燃气灶具市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9年
1燃气灶市场发展现状 1.1燃气灶具发展历史:
(1)起步阶段(1980年以前)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燃气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市燃气的普及程度非常低,仅有百分之十几,广大农村几乎没有人使用燃气。那时,燃气灶的起步阶段时(1980年以前),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此前,燃气用具每家只有最简单的燃气灶,产品结构也很简单。灶面材料大多为铸铁,表面电镀或喷涂等处理,没有电点火装置,工艺也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2)发展阶段(1980-1990年):耐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
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随之兴起,国外各式各样的燃气用具纷纷进入中国,燃气用具的生产企业也由原来的十多家猛增到近百家,企业类型也由原来的单一燃气公司发展到有国营、集体、民营等各种企业类型,国外著名的燃具生产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从而使燃气用具的产品质量和外观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产品的品种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
在此期间,面板、燃烧系统、点火装置也有了改进。面板材料有冷板喷涂,燃烧器有铸铁炉头,表面电镀或喷锌处理,点火装置采用压电电子点火,提高了点火率,燃气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有了提高。
(3)突破阶段(1990年-2006年):品种增多,款式齐全。1990年以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燃气及燃具事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国外先进燃具开发制造技术的引入,带来了中国燃具事业的突破性改变。家用燃气灶具品种增多,款式新颖,安全措施增强,材质、功能和性能等均有所改善。在生产质量和可靠性,工艺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性能指标的先进性,节能和环保,安全使用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灶具的材料基本上淘汰了铸铁。不锈钢面板,表面喷涂不粘油涂层材料,钢化玻璃面板等在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的陶瓷面板也独树一帜。
1.2燃气灶市场及技术现状
(1)2007年燃气灶产品在款式、材质、工艺、安全性、创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产品款式方面有台式和嵌入式。特别是嵌入式灶适应了目前厨房装饰的美化要求,成为新兴的快速发展的款式。红外燃烧,催化燃烧,强鼓燃烧等先进燃烧技术也得到应用。产品功能方面有压电点火,电脉冲点火方式。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自动安全保护装置在灶具中也得到运用。安全保护系统有热电偶加电磁阀组成的热电安全系统,有电脉冲加自吸电磁阀组成的安全系统。随着电子技术引入灶具领域,使得灶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都有所提高,有些高档产品增加了油温过热保护装置,防干烧保护装置等,部分产品还具有煎、炒、煮、炸等多种功能。
(2)市场质量参差不齐,热效率偏低,节能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对燃气灶质量抽查的活动中发现,燃气灶的合格率仅仅在六成左右,这种质量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一些手工作作坊式的工厂,质量低劣,而这种小厂在中国的数量非常巨大。这些产品带来的主要问题有: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热流量精度不合格。嵌入式灶具热效率普遍较低、不节能的问题困扰行业多年;装用下进风燃烧器的嵌入式灶,多个燃烧器同时工作时,CO不容易控制,保洁性能普遍较差;装用上进风燃烧器的嵌入式燃气灶火力较小;灶具面板温度普遍较高,钢化玻璃面板爆裂时有发生。
1.3 燃气灶生产规模分析
2003—2007年燃气灶产量快速增长,2003年产量仅966.7万台,2007年则增加到24235.6万台。从绝对数量上看,燃气灶几乎增长了一倍。特别是在2005-2007年,产量的增长尤其显著。1.4 燃气灶销售规模分析
最近几年来,燃气灶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05年以来,厨房家电的普及程度提高很快,房地产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燃气灶产品的市场销售。
2007年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一方面成本增加了,另一方面单品的价格却下跌了,因此2007年的销量虽较2006年有25.4%的增长,但销售额的增长率仅仅为16.7%。
1.5 燃气进出口状况分析
从2004—2007年燃气灶进口数量可以看出,燃气灶的进口量逐年呈大幅度增加。但是从绝对数量来看,增加量微乎其微,对于庞大的燃气灶市场容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1.6燃气灶行业利润分析
从2004年到2006年,燃气灶行业在中国处于高速增长期,平均行业利润为19.7%。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厂商,利润超过30%。行业的高速增长和高利润刺激了大量企业的进入,一些小企业采取价格竞争,推出百元产品;加之原材料的涨价波及到燃气灶行业,与2006年相比,2007年燃气灶行业利润明显下降,2007年行业利润再次大幅度下滑。2 中国大陆燃气灶市场结构分析
2007年燃气灶市场仍然以台面式燃气灶为最主流产品,多用式和嵌入式燃气灶所占的比例仅仅为一成左右,但是根绝目前的总体趋势来看,嵌入式燃气灶的市场销售正在慢慢攀升,预计未来三年内,嵌入式燃气灶将会在整体燃气灶市场中占据显著地位。
(注:台面式燃气灶是目前市场通常见到的最普遍的燃气灶,即使用的时候通常放在平面桌台上使用,嵌入式是可以镶嵌入桌子的燃气灶多用式的燃气灶是燃气灶和其他厨房电器融合的样式,一般统称为多用式燃气灶)
燃气灶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3.1 燃气灶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未来燃气灶具行业发展关键就在于节能技术的用运。
2007年6月13日国家颁布了《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GB 16410-2007)与旧标准相比,新版国家标准在主火功率、熄火保护装置、热效率、环保条款以及燃烧器料、检验规则等多处做出了修订,灶具产品的部分安全及技术参数较之前标准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修订后的标准甚至高于灶具业发达的欧美国家标准,并首次对灶具的热负荷、热效率、环保性能等设立了强制性规定。
新的《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所有企业必须按新标准生产燃气灶。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为调整缓冲期,在2008年5月1日前生产的旧标准燃气灶,仍可在市面上销售。自2009年1月1日起,旧标准燃气灶不得销售,市面上的燃气灶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
这意味着市场的准入门槛已经提高和确立。在这种严格的形势下,大批达不到要求的小企业将退市,而真正能在行业大浪淘沙中胜出的,将是抓住节能减排的大形势,潜心在产品上投入精力研发的企业。谁掌握技术和产品,谁将左右行业格局变化。
(2)、燃气灶市场将面临电磁炉的挑战,燃气灶的安全、节能功效将成为市场消费热点。
由于电磁炉在功能上与燃气灶存在替代关系,2003年以来,特别是2006年电磁炉市场的火爆客观上对燃气灶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加上燃气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生活成本提高,精打细算的工薪阶层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电磁炉。因此节能功能将成为消费市场的关注热点。安全问题,随着2006年CCTV的曝光,安全问题再次上升为行业的重大问题,熄保护装置已经成为燃气灶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市场消费也将更加关注这一点。
(3)、随着住房品质的提升,中、高端产品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主要需求市场。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和住房的改善,厨房用品也将随着住房的层次相应提高,外观设计精美、功能齐全将更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质量选择上,消费者将更加关注购买中高端产品。由于嵌入式灶具和多台式灶具的产品的优点,嵌入式燃气灶将逐渐被消费者青睐。同时,多灶产品需求也将迅速上升。
3.2 燃气灶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3.2.1节能灶具将成行业主流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住房的改善,厨房用品也将随着住房的层次相应提高,外观设计精美、功能齐全更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质量选择上,消费者将更加关注购买中高端产品,更具备安全和节能特性的嵌入式灶具正成为市场主流。在卖场中可以看到,从性价比来说,因为大品牌的带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台式燃气灶售价在500元左右,只要再加两三百元左右就可以买到嵌入式燃气灶。所以,普通家庭都会选择既美观又安全的嵌入式燃气灶。
对灶具而言,节能意味着需要提高热效率。这表示,例如在同样的时间里,要把一壶水烧开,热效率高的将更省气,用时更短。国家级燃气用具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曾对万和内燃火系列中热效率达70%的某款产品做过检测,结果显示:该燃气灶热效率比普通燃气灶提高31%,换算成平常所说的“省气”概念,该燃气灶比普通燃气灶平均省气33%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假设一个家庭平均每月使用1瓶气(15公斤),一年使用12瓶气,按现行市场价119元计算,一年的液化气使用费为1428元,而使用万和“非常节能”燃气灶,每年能省3瓶气(45公斤),计357元。一台灶的使用寿命按8年计,8年共能节省2856元,省下来的燃气费购买一台新灶还绰绰有余。从社会效益来看,假设全国有5000万户家庭使用该款燃气灶,每年每户省气45公斤,全国每年能省22.5亿公斤燃气。3.2.2时尚个性化产品崭露头角
厨房是体现主人追求优质生活的标准,从小家电开始,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市场上经济型、实用型、豪华型等不同类别的产品正是迎合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环保、节能、美观、个性化、高档化的厨卫、小家电销售表现异常活跃,已经成为高端消费的主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装修家居时,越来越注重厨卫的品质。作为现代生活必需品的厨电产品,最贴近日常生活,最关乎健康、时尚、个性化。充满人性化的附加功能设计,更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方便性,VFD电子显示及更多附加功能成为消费需求的一个突出方面。
3.2.3“电”“气”连用“组合灶”成为灶具市场新宠
单一的燃气灶,目前难以满足居民的烹饪需求,电灶和气灶各有特点,各个居住地区的环境、气候条件、电力资源等都不尽相同。电气连用的组合灶成为市场新宠。
3.2.4 多炉头成为需求新热点
不同的地域、民族和个人偏好以及菜肴对灶具的火力有不同的要求,单一的炉头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多炉头灶具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也是将来灶具的一个消费趋势。
3.3 燃气灶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燃气灶产品的核心部件主要是电磁阀、炉头、喷嘴和熄火保护装置。燃气灶的主要核心技术就是围绕着核心部件的三个核心技术。从2005年的技术发展趋势看,未来一段时间内,燃气灶的技术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气密性控制技术;第二,燃烧技术;第三,熄火保护技术。三大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所述: 3.3.1 气密性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气密性控制是燃气灶的核心技术气密性控制技术关系到燃气灶的安全系数,是燃气灶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提高气密控制的精度是气密性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和燃烧问题的途径。3.3.2 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
节能是目前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属性的共同诉求。消费者对燃气灶的节能需求,有赖于燃烧技术的更加成熟,目前的燃烧热效率利用率在90%左右,提高燃烧热效率利用率使之达到98%以上是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3.3.3 熄火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熄火保护技术是目前燃气灶行业技术不断改进的方面,也是厂商产品功能诉求的一大卖点。熄火保护技术经历了热点火,目前市场推出的离子点火是第三代技术。
燃气热水器市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燃气热水器市场概况 1.1 燃气热水器行业发展现状 1.1.1产量逐年增长,增幅较为平稳。
近几年,国内热水器行业增长平稳快速。2007年,与其它白电产品的发展境遇相似,热水器行业也遭受了原材料价格快速上调、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但行业依旧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1~11月中国全国燃气热水器产量为5164581台。随着中国经济的跨步增长,2007年中国热水器市场也呈现出了繁荣态势。在经过了又一轮价格战、技术战的洗礼之后,中国热水器市场格局发生了诸多变化,2009年总体经济环下滑,中国燃气热水器市场也经历着严酷的挑战。1.1.2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升级
2008年国内燃气热水器企业数量大减,只有220家。2008年燃气热水器市场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销售量排在前十位的万和、万家乐、海尔、林内、樱花、能率、华帝等十大品牌的总量占比达82.55%,高出去年3.64%,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2008年整万和以21.93%的市场份额蝉联榜首、相比排在第二位的高出近4个百分点,这已是万和燃气热水器连续七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2008年,万和销售额总量也位居榜首。燃气热水器行业,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而这些企业普遍问题是生产规模小,技术研发能力差,国内热水器行业的市场竞争仍体现出无序和品牌集中度较低的特征。近些年,家电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与上个世纪90年代以产能带动价格的竞争手段不同,新一轮竞争是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核心。在国内热水器行业中占据更大优势的企业,如万和、林内和海尔等,在这些注重研发、追求技术创新的企业投身于市场份额争夺的驱动下,国内热水器行业技术进步将成为必然趋势,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将日渐升级,市场的品牌集中度也将逐渐提高。
随着能效标识贴标活动的推进,热水器行业面临行业大洗牌。这是因为2007年7月1日《家用燃气热水器国家能效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提高了技术门槛,一大批不合格的生产厂家和产品退市,使得出现市场份额向大品牌集中的趋势。1.2.3燃气热水器行业 呼唤技术标杆型企业
燃气热水器起源于日本,在国内,燃气热水器行业经过20多年的品牌大战,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品牌整合、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国燃气热水器行业受日本的影响很深,从最初的玉环、百乐满、神州、万家乐四大家族瓜分天下,燃气热水器得到最原始的发展,这些企业都是在日系热水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而后在利润的驱使下,生产厂家呈几何级数字跳跃增长,市场分割严重、全国性品牌影响力削弱,至九十年代末,全国市场上万家乐、万和两强争霸,少数品牌垄断市场,虽然市场上日益缺少呼风唤雨的强势品牌,但颇具规模的区域性品牌却日趋增多并表现出愈强的生命力。目前整个燃气热水器行业已经形成几大阵营,即能率、林内等外资品牌共同构成了燃气热水器中高端品牌的第一阵营;万和、万家乐两大全国性品牌为第二阵营;神州、华帝、创尔特、前锋、樱花等则为第三阵营。
然而,部分中低端燃气热水器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低、科学成份少的“软肋”,使得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杂牌林立,成为行业隐患的“温床”。而且,行业整体规模及产业集中度低,加上气源、气种的复杂性与长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燃气热水器行业多年来一直在低层次的竞争状态中徘徊。同时,中国燃气具行业经过十几年的阵痛,基本上以低价作为占领市场的经营导向,在鼎盛时期曾经出现过559个品牌,经过十几年的大浪淘沙,燃气热水器市场已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局。燃气热水器全国市场呈萎缩趋势,目前具有燃气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经不到220家。
1.2.4 大流量热水器产品走俏
燃气热水器方面,8升以上产品的销量占比显著增加。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增加了4.5%。燃气热水器主要厂商中,万和、万家乐与海尔缩减了6-8升产品,加大8-10升产品的投放与推广力度。1.2.5绿色节能的消费观念大势所趋
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开始强制实施燃气热水器能效标准。新标准把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分为三级。其中1级能效最高,热效率值不低于96%。热效率值低于84%的燃气热水器将不能销售。2008年3月1日开始,所有市售燃气热水器都要贴上能效标识,热水器的节能水平明码实价化,消费者对所有等级的热水器产品节能等级水平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依据。新国标的实施,将使国内燃气热水器的整体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据人民网对网友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节能的关注超过了对安全、耐用等指标的关注。节能与贴标政策的实行将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绿色节能意识,把节能的政策变成一种趋势,进而演化成一种良好的全民消费意识。1.3热水器市场总量研究 1.3.1 产销量
2004-2007年,国内燃气热水器产销绝对量都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但产销量增幅在四年间的波动较大。2007年,国内电热水器销售量为623万台,较2006年增长29.9%。1.3.2 产销额
2004-2007年,国内燃气热水器产品销售额增长较快,销售均价也有逐年提高,增幅有所加大。2007年燃气热水器销售均价为1313元,较2005年上涨17.2%。1.3.3出口概况
2004-2007年,国内燃气热水器出口绝对量稳步上升,出口占产量的比重有所上升,出口增速大幅上升,2007年出口量比2006年增加了33.3%,第三节:燃气热水器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4分产品类型市场结构
近些年,燃气热水器的市场需求持续复苏,但从2007年全年的销售数据来看,电热水器仍高于燃气热水器40万台左右;电热水器的总销售额也高出燃气热水器10亿元。从近几年销售数据体现出的趋势看,气电两种热水器销量高低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1.5分品牌市场结构
2007年燃气热水器市场销量居前三位的品牌分别是万和、万家乐、林内,三者合计的销量占整个市场的50%稍多。
中国大陆燃气热水器市场未来三年发展趋势 2.1总体发展趋势
2.1.1行业竞争步入多元化阶段
在一二级市场的卖场中,燃气热水器的品牌呈现日益集中的趋势,燃气热水器厂商之间的竞争也从单纯的价格战逐步过渡到包含技术、品牌和服务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多元化竞争阶段。由此引发行业洗牌的结果将渐渐显露出来。2.1.2节能环保是行业发展的重心
在能源紧缺,电气价格攀升以及居民家庭能耗指出日渐增多的背景下,研发节能产品是整个热水器行业的发展重心;注重环保效应则是顺应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2.1.3中高端的智能和数字技术成为趋势
家电行业中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和普及,但在燃气热水器产品中的出现还不是很普遍。可以预见,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和数字技术应用到热水器产品上,从而使得其操控更方便,更显人性化。2.1.4燃气热水器有望大面积复苏
西气东输工程投产使用、东海和渤海天然气成功开采,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能够以相对更低的成本使用燃气热水器而放弃电热水器,同时,冷凝式燃气热水器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从技术上为燃气热水器的市场复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2消费发展趋势
2.2.1国内市场需求有望逐渐攀升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上升,在一二级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加快对三四级市场的覆盖有望成为国内燃气热水器市场重要增长点,而一二级市场的产品更新将成为中高端产品的发展契机。2.2.2中高端产品消费增幅将加快
从近几年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占有情况来看,中高端产品所占据的份额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主要是在城镇居民家庭,对产品的外观、性能和操控等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并且相应的这种需求仍处在加速之中 2.2.3节能环保成为重要诉求
当前,消费者节电节水省气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日渐高涨,这就对燃气热水器产品提出了鲜明的要求;并且国际和国内出台的各项节能及环保政策,对整个燃气热水器产业也起到非常明显的引导作用。环保和节能将是燃气热水器市场的发展方向。
2.3产品和价格策略
随着居民家庭生活水准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中高端的热水器产品将逐渐成为首选。此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高端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合理,功能也将更趋完善,其在我国消费者中选购的比例仍将扩大。在一二级市场,中高端产品势必将成为消费者选购的主流产品。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由于这类产品尚处于发展初期,价格还相对较高,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凭借其相对较高的价格和中高端的市场地位,在未来数年内,有望给予热水器行业的增长以大力推动。
目前,燃气热水器的均价在1100元左右,从价格结构上看,价格在1500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热水器除了用作沐浴之外,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提供厨房卫生间热水。使用范围的拓展,在增加了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给产品细分,做精做深提供了机会。消费者对操控便捷性和使用舒适度的要求,产生了相匹配的需求。智能化和数字化以及大流量燃气热水器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
燃气壁挂式快速采暖热水器市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4年是供热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的一年,随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西气东输”的逐步实现,分户计量方式成为必然趋势,燃气壁挂炉作为热源的新型分户式供暖系统也逐渐受到关注。燃气壁挂炉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安装灵活方便,不受集中供热时间限制,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可以自由调节室内的温度,具有冷暖由人、按需付费的人性化特点。同时提供生活热水。本文就是针对我国壁挂炉市场的发展情况展开论述。
一、宏观环境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取暖采用的是集中供热的形式。但是由于集中供热对环境污染较大,通过铺设管道传输也会存在保温不好,隔热不好的损失,造成能源的浪费等。
为了推进我国的供热采暖政策改革,在2003年国家就已经决定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地区开展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并颁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主要内容是:
改革单位统包的用热制度,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加大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供热采暖设施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改善城镇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经济、安全、清洁、高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
除了上述《指导意见》,为了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政府鼓励使用天然气、电等能源。国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在产业技术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技术的供热采暖方式。这样的能源政策有利于推广分户采暖。再加上国内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上市的商品房数量不断增加,民用供热的市场化、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都为壁挂式锅炉提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壁挂炉市场综述
1.发展阶段特征
通常情况下,一种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都会经历相应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特点,各个发展阶段的表现如图1所示:
壁挂炉行业是为满足个人、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应运而生的一种产品。但是并非生活必需品,因而需求弹性较大,需求变化迅速。作为壁挂炉产品购买方,居民消费和集团消费的预期和意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容量的变化及市场内品牌的选择。现在国内的壁挂炉市场的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正如上图所示,市场的品牌数量众多,产品还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商家的竞争以产品功能诉求为主导。今后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壁挂炉市场会逐步走向成熟。
2.需求状况
壁挂炉是由欧洲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在中国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而其市场需求的真正兴起却是最近几年的事。
与其他家电产品相比,壁挂炉需求除了受到收入水平、购买意愿、消费预期等因素影响外,该类产品的推广与普及还受到地域、气候及国家相关政策(如西气东输、环保、政府的鼓励等)因素的影响,而在气候适宜、气源充足的地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地域性是壁挂炉消费具有的典型特点,因地域和气候不同所导致的需求差异是不可逆转的。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壁挂炉的使用量及市场容量远远大于南方地区。壁挂炉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其中,北京地区市场容量最大,西北、东北地区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尤其在实行供暖体制改革的12个试点城市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鞍山、长春、呼和浩特、包头、西安、咸阳、乌鲁木齐、银川、兰州地区中,有的本身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有的是西气东输的受益者,壁挂炉通常作为房地产建筑的配套产品。上海、江苏等华东地区,武汉、长沙等华中地区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因为气候特点,这些地区多以散户为主。3.市场区域分布特征
壁挂炉市场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应用区域偏向在北方地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拉动,带动了整个华北地区壁挂炉市场容量的增加。除了上面提到的各影响因素,这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程度也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北京是我国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之一,每年新开发的小区数量增长迅速,无疑为壁挂炉的销售提供了机会。
4.主要品牌
外资品牌:威能、法罗力、贝雷塔、依玛、沙福都、厦贝、八喜、德美拉得等。
合资品牌:阿里斯顿、燕帝、小松鼠、创尔特等。国内品牌:万和、万家乐、美的等。
现阶段国内壁挂炉行业的市场格局主要由国产、合资、外资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资品牌无论从知名度还是使用率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区域内使用广泛的某一品牌产品,在其他区域不一定有较高的占有率。可以说壁挂炉市场正处于诸侯割据时代。
进口的品牌有20~30个,以欧洲的品牌为主,主要是因为壁挂炉最先应用并盛行于欧洲,并从欧洲得以向其他地区传播推广。欧洲的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在用户群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要生产国是意大利、德国及法国,尤以意大利进入中国的品牌居多,其中法罗力、贝雷塔、八喜、依马等是主力品牌。
此外,韩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以其外观及价格优势而一度受到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现象已经有所改变,市场份额不断被其他品牌产品所瓜分。
现在国内厂商不断进入壁挂炉市场,他们凭借成本和服务优势,获取了部分市场份额。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所获取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在加大。
三、壁挂炉市场现状
1.企业生产模式:
1.1原装进口:产品全部来自国外;
1.2国内组装:即原件从国外进口组装;
1.3合资生产:国内外配件共同组装而成;
1.4国产生产:产品国产化生产。
2.营销渠道:
由于现在壁挂炉的购买特点是开发商代买形式的集团批量采购,致使壁挂炉企业的销售模式多为代理制或代理+直销模式。厂商的主要职责是对代理商和经销商进行售前及售后技术支持与培训,外国企业在这方面表现犹为突出。以下是对目前的几种渠道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表1渠道模式比较分析
企业实行代理制时,对于代理商来说,精力要放在提高库存周转率、发展自己的经销商、拓展多元
化渠道等方面;经销商则主做销售和客户服务。
对于直销+分销的混合渠道,企业对分销商的支持要全面,解除分销商的后顾之忧,提高分销商的销售热情。与此同时,企业做直销则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直销也可以省去代理经销等流通环节,节省流通成本。的来说,企业实行代理制的销售模式优点在于集中、统一,弊端则是渠道狭窄,几十个品牌在有限的空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而经过中间渠道的层层加价使最终落实到用户手中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壁挂炉产品的销售模式会随着市场发展的日益成熟发生一些变化,也会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改变而终会走向商场零售模式。
3.价格状况:
目前燃气壁挂炉市场的总体零售价格在4000-1万元左右(不包括其他相关设备及材料的投资费用)。决定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品牌、配件、性能、功率等。以目前市场的产品看,欧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是最高的。
就北京燃气壁挂炉市场来说,意大利的八喜、贝雷塔、法罗力、依玛四个牌子在北京市场使用率较高,其中以依玛为最。德国的威能、博世、菲斯曼、法国的沙福都拥有相应的占有率。众所周知,德国产品向来以高品质著称,它们遵循的是先做产品,再做销量,以维护品牌形象。威能和菲斯曼是国际公认的名牌产品,运行效果和生产质量是一流的。但是因为价格较高,配件运送较慢,制约了其在中国的发展。燕帝、小松鼠、阿里斯顿等等合资品牌销量在稳步上升,其中阿里斯顿依靠已有的品牌知名度,加之最近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销售业绩。
四、企业营销因素分析 1.企业竞争因素分析:
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质量、价格、服务、技术、渠道等方面,其中外资、合资、国产三类品牌产品的竞争优势体现如图3:
外资品牌是产品的引导者,如威能、依玛、法罗力等多是凭借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市场的青睐。这些企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市场经验丰富,品牌本身就代表着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等优势,他们多是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依靠自身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实战经验,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因此在中国市场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相应占有率。
合资品牌由于多是在中国设厂进行组装、生产,节省了一定的成本,同样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不缺乏品牌影响力,国内外各种资源组合到一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能迅速切入市场。
庸置疑,国产品牌因为完全是本土化生产经营,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领先,那么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利器就是价格低廉。目前,国产壁挂炉品质、技术处于一般水平,基本功能适用,质量较稳定,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在节能、人工智能、设计水平等方面与外资品牌差距较大,在技术、人才领域存在着薄弱环节,这正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要采取措施弥补不足,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2.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燃气壁挂炉作为特殊的家电产品,在国内的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由于目前中国的取暖方式以集中供热为主,导致壁挂炉的市场空间较小。但是随着我国供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西气东输工程的实现,政府的倡导,利于分户采暖工程的实施与发展,壁挂炉市场将会出现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企业提到的竞争不规范性,在品牌混杂时期是不可避免的。这需要行业管理人员及时制定相关的规范法规,行业内企业自觉遵守市场竞争规则。今后随着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的逐步发展,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变。
五、用户行为分析
壁挂炉的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采购商——房地产开发公司;另一类是终端用户——住户业主(这其中也包括南方地区进行自行零星购买的业主)。壁挂炉作为一种特殊的民用产品,现在主要是以房地产商集团采购为主,使用者则为住户业主。消费者在选购之前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下面将对用户关注因素作出具体分析。
1.房地产商关注因素:
根据调查得知,房地产商在选择产品时,取决于所开发楼盘的市场定位及户型特点。楼房的卖点不同,选用的产品必定不同。对于定位高端的楼盘,卖点是通常是尊贵地位的体现、高尚社区生活,为了与楼盘卖点相匹配,地产商多会选择优质高价的壁挂炉;如果是经济适用房,地产商最关注的因素是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那些价格低廉的产品。此外,产品的功能、外观设计等也是多数用户选购参考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房地产商在进行采购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包括:
①品牌因素:知名度、好感度、信任度等
②产品因素: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适用性、安全性、外观设计等
③服务因素:维护便利性、相关配件成本等
④示范作用:同类产品样板工程的示范作用
房地产商对产品的关注因素,最终取决于楼盘定位也就是面向的不同用户群分,其特点如下:
①注重品牌的使用者,追求的是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信赖国际品牌或国产知名品牌,价格敏感度低;
②注重技术的使用者,注重产品的技术领先,愿意享受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价格敏感度一般;
③注重实用的使用者,多数从实际需要出发,价格敏感度高。
2.终端用户(业主)关注因素
用户整体关注因素如图5所示:
终端用户关注要素分析
表2用户关注要素分析 3.用户信息渠道来源
通常情况下,用户在选购产品前,都要先通过相关的宣传资料对产品进行了解对比,以提高对产品信息的认知度。根据调查得知,业内期刊、专业展会、网上搜索是房地产商/工程商等用户了解产品的主要信息渠道来源(见下页图6)。
4.房地产商采购流程
壁挂炉作为一种特殊的民用产品,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单个产品,而应该是一个系统,例如购买前的安全因素,使用中的运行费用、售后服务等,因此壁挂炉与其他普通消费品的采购过程就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在壁挂炉产品的采购过程中,决策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而在这个决策群体中的人物是高层领导和工程部经理。高层领导多从宏观角度给出采购指导方针,并听取工程部的建议,工程部经理多是意见提供者和采购者。由此确定出壁挂炉的采购流程为:
六、建议
1.对企业的营销建议
① 渠道建设方面
合理畅通的渠道,可以顺利打开市场之门。企业应该将渠道作为产品来经营。
培养忠诚的代理商/经销商是目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使代理/经销商逐步接受企业的经营理念、掌握产品知识、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在选择代理商时,依据区域市场的容量和发展潜力,注意地域分布的合理性,要有利于厂家对代理商分销范围的区隔和有效控制。
培养终端用户则可以使网络覆盖全面,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使终端用户直接感受企业的服务。
② 产品方面
在功能上不断提升,更多地体现人性化需求,这一点尤其值得国内企业注意。向节能型产品发展是大势所趋,因为节能,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同时能为用户节省使用成本。
③ 服务方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服务是对抗价格战的有利武器,成为市场竞争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服务的宣传与执行要从原有的售后服务发展为贯穿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并提高客服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④ 树立品牌
随着市场发展的逐步成熟,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品牌优势就会得到突显。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此时,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就成为了企业营销活动的重点内容。这就要求企业从产品功能、外观设计、宣传推广、周到服务甚至社会公益活动等各个方面具体体现出来。通过品牌来赢得市场,赢得竞争。
燃气空调市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燃气空调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空调器的使用量不断增大。我国的空调器主要是电空调器,随着空调使用量的增大,空调的耗电量也越来越大,因而造成电力紧张,用电的季节峰谷差加大。另一方面,2003年10月1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东段管道靖边――上海段开始投产试运行,源源不断的天然气开始进入上海和华东地区,2004年元月1日,上海将开始商业供气,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发展燃气空调,既可以缓解由于大量使用电空调器引起的高温季节的电力紧张,又增加了夏季的用气量,可以调节用电用气的季节不平衡。此外,在我国大力发展燃气空调,可以比较合理的消费天然气,适应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要求,受到国家能源政策的支持,而且燃气空调还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
燃气空调主要产品种类
燃气空调的种类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不同的使用要求来加以选用。根据制冷制热原理和使用目的的不同,燃气空调大致有以下几种产品种类。
2.1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
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压缩式空调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因而在燃气空调中以燃气为能源的压缩式冷水机组及热泵机组发展较快。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压缩式冷水机组及热泵机组与电动压缩机组比较,可无需考虑电力系统的发电效率及输配电效率,因而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是一种既可以燃气为能源又具有较高性能系数的制冷机组。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通过燃气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同时回收发动机水夹套中的尾气的废热用于吸收式制冷机或产生热水、蒸气等。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与电动蒸气压缩式空调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1)可回收发动机的排热使热泵的输出量增加,还可将回收的排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取冷水;2)发动机驱动极易进行转速控制,实现能量调节,可保持部分负荷时的高效率;3)以大气为热源的场合,因发动机的排热基本不受大气影响,即使在严冬,输出热量也变化不大;4)除霜过程可用发动机的排热加热,对输出热水温度影响较小。2.2直燃型吸收式空调机组
直燃吸收式空调机组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油为能源,在高压发生器内燃烧,释放热量,以高温烟气作为加热源,利用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制取冷热水,供夏季制冷、冬季采暖用。它结合了吸收式冷水机组与锅炉的优点,具有一机多用的功能。直燃型机组有单冷机组和冷温水机组两种形式:单冷机组只具有制冷功能,在天气炎热时为空调系统提供冷冻水;冷温水机组则具有制冷和采暖的双重功能,既可以提供冷冻水,还可以提供热源以及热水。按照采暖循环的不同方式,冷温水机组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制冷、采暖专用机:它只能交替地以制冷/采暖方式进行运转,而不能同时具备两种功能;2)同时制冷与采暖型:它在工作时可以同时完成制冷与采暖循环;3)同时制冷、采暖与供给生活热水型:它的优点是设备利用率高,可以节省机房的面积。
2.3冷热电三联产系统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对燃气进行梯级利用的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为了有效利用燃气,不仅要提高耗能设备效率,尽量减少排放热损失,而且要使燃气产生的能量由高温到低温实行多阶段多次利用,也就是按能量品位的高低,安排好功、热和物料热力学能的各种能量之间的合理配合,实现不同形式、不同品位能量的梯级利用,以获得整个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最佳效果。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由一种一次能源连续产生两种以上的二次能源的系统,燃气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高品位的热能用来发电(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直接把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低品位的热能用于供热或者为吸收式、吸附式制冷系统提供驱动热源,从而实现对燃气化学能的多级多次利用。
根据采用的原动机不同,冷热电联产系统分为两类: 1)以燃气机为原动机的系统
燃气机与柴油机类似,同属内燃机,为往复运动机械,再将往复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驱动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为(20~35)%,热电综合利用效率为80%。排热回收形态主要为(400~600)℃的排气与(85~90)℃的热水,可用于采暖、供热水与制冷。发电量规模一般为(15~1000)kW的中小型容量,日本已有容量(15~300)kW机组型的产品。2)以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系统 可直接传递回转能带动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为(20~40)%,热电综合利用效率为80%。不用冷却水,排热回收形态主要是排气,排气温度(400~550)℃,排气经废热锅炉产生蒸汽或热水,用于采暖、供热水与制冷,也可将排气直接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发电规模为(1000~3000)kW的大型容量。但随着微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小容量的发电机组得到发展。日本已生产以城市煤气为能源的微气体发电机组,最小容量为290kW。
2。4天然气除湿空调系统
普通的空调器的除湿功能只有在被冷却的房间温度低于露点时,才具有一定的除湿能力,但也是有限的,其调节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专门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目前,以天然气作为驱动能源的除湿空调系统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
1)除湿蒸发冷却系统
该系统采用溶液作为除湿剂,在除湿器中对新风进行除湿,吸收水分成为稀溶液,必须在再生器中被再生热源加热,除去水分提高浓度才能恢复其除湿功效。以太阳能、余热或其它低温热源会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影响其推广使用,而使用天然气加热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办法,可以说天然气除湿蒸发冷却系统是新型的节电、节能、经济的空调技术,其理论COP值可以达到1左右。
2)燃气用于转轮再生的干燥空调方式
在空调机组中加入转轮除湿机,室外新风先进入转轮除湿机进行除湿处理,除湿后的干空气再进入空调机进行空调处理,然后进入空调室完成制冷、采暖过程。转轮除湿机由吸湿转轮、传动机构、外壳、风机及再生用加热器等组成。用来吸收室外新风中水分的吸湿剂一般为硅胶或分子筛。当吸湿剂达到含湿量的极限时会失去吸湿能力,为重复使用需进行再生处理。再生处理是用(180~240)℃的热空气加热吸湿剂,使其所含水份蒸发。而热空气就是通过在再生加热器中利用天然气燃烧后的排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获得的。这种干燥空调方式的优点有:充分利用天然气燃烧后的排热,起到节能的作用;对空气分别进行湿度和温度的处理,能承担较大的冷负荷和湿负荷,且避免了为满足湿度要求制冷机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转,效率降低的弊端,有较好的经济性。
3。燃气空调的经济性和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许多学者和国内的一些企业针对以天然气作为驱动能源的空调器的经济性作了相关研究,一致认为燃气空调器比电空调器更具竞争力。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与等热值的电力价格之比为约为3。8∶1,吸收式燃气空调器供热费用低于电空调,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吸收式燃气空调器的制冷循环与电空调器相比很有竞争力。吸收式燃气空调不仅具有用电少、环境污染轻等优点,而且其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未包括折旧费和人工费等)均低于常规集中空调。从一次能源的角度看,燃气空调的一次能耗不低于电力空调方案,且节能性较好。目前的能源价格等条件下,天然气热泵的年单位面积总成本低于电动冷热水机组、燃气锅炉和冷水机组。假如燃气空调采用楼宇冷热电联产技术,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其能源综合利用率可达到80%~90%,与大型热电联产比较,楼宇冷热电联产可以减少输配电系统和供热管网的投资,无论从减少投资成本和减轻污染来讲都是十分有利的。此外,目前我国各种能源的价格并不十分合理,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与国际惯例并不一致。在北京,1m3天然气1。6元多,相当于4kWh电的费用,在国外1m3气大约相当于2kWh多电的费用,因为1m3天然气可以发3kWh电。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及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能源的价格将趋于合理化,城市天然气的价格相对于电价将会有所降低,这将使得燃气空调的运行费用将会进一步下降。还有一点就是针对我国夏季是用电高峰、用气低谷,冬季为用电低谷、用气高峰的能源消费现状,已有部分地区实行了峰谷电价,可以预见今后在全国主要城市必然要推行峰谷电价,而随着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也必将会实行峰谷气价,而燃气空调的使用时间正赶上峰值电价和谷值气价,必将大大节省运行费用。以目前日本燃气空调用户来说,由于国家实行了峰值电价和谷值气价,鼓励夏季更多地使用天然气,其运行费用就比电力空调低一倍以上。另外,发展燃气空调还能为国家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提高天然气管网的利用率,降低相对维护成本。目前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利用率很低。以陕北到北京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为例,由于季节供气不平衡,管线供气能力有30个亿,实际用气只有10多个亿,管网利用率只有30%左右,冬夏差非常大,冬季高峰的平均用气量是夏季最低月份的平均用气量的5倍,季节不平衡非常严重,最直接的后果是经济成本加大。虽然建设地下储气库可以解决用气不平衡问题,但成本依旧很高。因此,发展燃气空调,提高管网利用率的同时也降低季节用气的不平衡性,有“一举两得”的功效。目前,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经济发展政策,西气东输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能源调整政策。合理利用天然气,关系到西气东输政策的成败,而燃气空调则是天然气资源的一种较好的利用方式。从美国加州2001年夏季、2002年夏季发生了几次电力危机和今夏我国众多省份拉闸限电来看,连日高温导致发电厂超负荷运行,其中大量使用电空调器是导致电力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说明发展燃气空调,使之与电空调器构成合适的使用比例,从而减少电空调器在夏季对电网的冲击,可以避免类似的能源危机在我国发生。
4。结论
发展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空调,有利于保护环境,解决电力紧张和用电峰谷差增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小用气的季节不平衡性,提高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利用率,降低天然气输送成本。随着天然气价格和电力价格趋于合理化,天然气气空调将比电空调器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因此,发展燃气空调,不仅符合我国的能源政策,同时有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在“西气东输”工程全面供气时,更好地解决沿海大城市的“西气东用”问题。
第五篇:大气治理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大气治理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一、大气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表示,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领域在于脱硫、脱硝和除尘等,其中除尘和脱硫处于发展成长期,脱硝正处于发展导入期。目前脱硫行业已经进入产品同质化、商品化阶段,竞争激烈导致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但火电脱硫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
2014年当年新建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0.36亿千瓦;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7.6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83.0%,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2.1%。
随着国内对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正式出台,脱硝市场呈现大幅增长。2014年当年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2.57亿千瓦;截至2014年底,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6.87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75.0%,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83.2%。
火电厂除尘行业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但随着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和加强对PM2.5治理的呼声提高,除尘领域将可能转型升级,未来拥有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将有条件占据优势竞争地位。截至2014年底,火电厂安装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机组容量超过1.89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22.9%。其中,袋式除尘器机组容量约0.75亿千瓦,占比9.1%;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机组容量超过1.14亿千瓦,占比13.8%。
二、大气防治推进情况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表示,2015年5月,环保部制定并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6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6项标准涉及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合成树脂、无机化学、再生铜铝铅锌等。
至此,“大气十条”要求制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25项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已全部完成。环保部披露的2014年“大气十条”的考核情况显示,完成情况较好的任务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燃煤小锅炉整治、煤炭总量控制、油品达标供应、黄标车淘汰等,平均得分率在80%以上。
完成情况一般的任务包括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等方面,以及煤炭洗选加工、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等任务,平均得分率在50%~80%之间。
完成情况较差的任务主要包括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散煤清洁化治理、机动车环境管理、秸秆禁烧等,平均得分率在50%以下。
2015年,环保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区、市)2014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情况进行考核,督促13个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省份采取整改措施。同时,环保部对减排存在突出问题的5个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城市实行环评限批,对37家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对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火电企业扣减脱硫电价款5.1亿元。
针对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2015年以来,环保部陆续对沧州、承德、临沂、吕梁、无锡、马鞍山等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谈。仅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管辖区域,被约谈后,沧州市29名、驻马店市7名、保定市3名、承德市18名,共57名相关主要负责人被批评、警告、免职。
在这一系列强硬措施实施前的2012年冬,我国1/4国土面积、约6亿人受雾霾影响;2013年,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2014年,大范围雾霾依旧频频造访。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称,到了2015年上半年,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均实现了大幅下降。其中,京津冀同比下降22%,长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个重点城市平均下降17.1%。不仅是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同比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2015年7月20日,环保部透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初见成效,相关各方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仍任重道远,环保部要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加强协同配合,把防治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让蓝天更多,让群众满意。
三、大气治理未来研究重点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指出,2015年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已经启动,目前进入实施方案编制阶段。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中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这一专项工作是以支撑治理雾霾及光化学烟雾等大气问题为总体目标,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攻关和成果共享机制,协同开展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污染高效治理技术、大气质量改善技术策略等研究,提升大气环境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为不同阶段和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专项的主要任务包括:统筹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研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及质控标准,建立统一科技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对重点地区雾霾二次细颗粒物形成机理及扩散规律、影响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因素、污染源解析方法等研究;加强对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加强大气污染与心血管、呼吸道等疾病关系及临床诊断和防护干预产品等研究;加强污染治理高效技术研发;开展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来源识别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集成研究等。专项的实施年限为2015年至2020年。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