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作为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是支付工具电子化的重要标志。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我国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这一张小小的卡片却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了刷卡消费,使用现金交易的已变得越来越少。
如今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子支付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电子支付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子支付是经济社会进入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支付体系中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子商务服务业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电子支付体系已经逐渐成为支持我国宏观经济良性发展、提升社会整体运行效率的战略基础设施,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带动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预测未来几年,在电子支付中最具有发展以及发展最快的为移动支付与网上支付。
移动支付也被称为手机支付,即用户可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如今智能手机的涉及范围已经布满全世界,移动支付无疑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一大主流功能。用起来方不方便,是人们对于实际的注重。比起刷卡消费,手机移动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不需要携带多张银行卡,直接刷手机就可以直接进行消费,而且在转账汇款方面,也拥有超低的汇率优势。除普通用户外,手机移动支付对于中小微商户也更加方便。不仅银行税率低,而且到账速度快,另外还可以保证资金安全,可谓是一举多得。此外,随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手机的移动支付功能不仅方便了顾客消费,也提高了商户的服务层次。
我国移动支付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将改变传统的支付模式。今后几年移动支付业务将在支付产业中呈现持续走强趋势,相信在政策以及创新产品的驱动下,移动支付产业将有着广阔的未来。
第二篇: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发展和变革五个阶段,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卡已累计发卡29亿张,银联标准卡累计发卡23.6亿,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迁移,大数据时代的介入,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变革时期还必须持续5-10年的时间,使其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真正步入成熟时期。而在今后的5-10年里,中国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银行卡交易持续提升。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持卡人对于银行卡的安全性、便利性的认识日益成熟,银行卡替代现金交易会更大程度的普及。而对于商户来说,加大银行卡交易,减少现金交易的往来,是规避假钞、错账、现金处理的最好方式,而信用卡的介入也银行对企业或个人的授信工具之一,为个人和企业完成融资提供更丰富的途径,有效的加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流动资金,加大消费购买能力。并且,在大数据时代,扁平化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是线下现金交易不可替代的。
2.创新支付产品持续更新 现行支付工具简单的支付、查询功能已满足不了企业或商户的需求,企业或商户更多的是想定制化的以先进的支付工具,连接或者替代企业内部的财务软件,从而减少人员管理、缩短运作流程、节省时间并定制化服务客户等目的。而对于持卡人而言,所追求的是快速的获取讯息,便捷的支付交易。而手机支付产品也是趋势下必然的产物,商家不光可以在商户平台发布各式产品以及资讯,持卡人也能使用远程支付或者近场非接支付的形式进行交易。
3.银行卡客户服务提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下,基于数据的分析以及资讯获取的便捷,对于客户的服务已不局限与面对面的营销、维护。通过数据的分析,可将客户分级分层次并差异化客户关系运营,运用远程手机端或者PC端提供定制化服务,反向营销客户,使其买卖双方互转,从赢得客户充分信任和满意。4.银行卡介质的多样化
银行卡的载体从存折、磁条卡发展到现在的IC芯片卡,也只是处在一个发展探索时期,而在未来的技术发展推动下,载体介质还会不断演变,例如近期移动推出了NFC-sim卡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代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的普及,未来的银行卡转变为数字或者代码是必然的,每个持卡人只需要以此数字或者代码绑定所以银行帐户就可实现取现或者消费,而POS机等老牌支付工具将退出支付产业。5.银行卡风险管理的持续加强 伴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支付的日新月异,银行卡帐户信息安全、交易市场规范还是未来中国银行卡产业研究的一大课题。现行一些企业以及第三方都推出了虚拟帐户以及储值卡,打着安全便捷的旗帜让消费者使用,但相应的帐户安全以及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隐患,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携手人行。联合银联与银行多方共同制定规范进行整理。随着央行已累计下发牌照269张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会逐渐增大,恶性竞争、套用费率、支付产品的安全性等等都需要持续不间断的监管、以及出台合理的规范和法规约束。
第三篇: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作为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是支付工具电子化的重要标志。
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我国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这一张小小的卡片却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了刷卡消费,使用现金交易的已变得越来越少。
如今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子支付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电子支付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子支付是经济社会进入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支付体系中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子商务服务业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电子支付体系已经逐渐成为支持我国宏观经济良性发展、提升社会整体运行效率的战略基础设施,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带动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预测未来几年,在电子支付中最具有发展以及发展最快的为移动支付与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也被称为手机支付,即用户可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如今智能手机的涉及范围已经布满全世界,移动支付无疑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一大主流功能。用起来方不方便,是人们对于实际的注重。比起刷卡消费,手机移动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不需要携带多张银行卡,直接刷手机就可以直接进行消费,而且在转账汇款方面,也拥有超低的汇率优势。
除普通用户外,手机移动支付对于中小微商户也更加方便。
不仅银行税率低,而且到账速度快,另外还可以保证资金安全,可谓是一举多得。此外,随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手机的移动支付功能不仅方便了顾客消费,也提高了商户的服务层次。
我国移动支付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将改变传统的支付模式。今后几年移动支付业务将在支付产业中呈现持续走强趋势,相信在政策以及创新产品的驱动下,移动支付产业将有着广阔的未来。
银行卡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个人收入水平提高、个人金融需求增加以及支付结算观念转变等,我国银行卡业务将被推到高速增长阶段,在个相关领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一)进一步提高银行卡人均持有率,推动经济增长 银行卡支付方式逐渐取代现金支付,在现金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可以大大激起人民的消费欲望,特别是贷记卡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信用提前消费将未来需求转为现实需求。因此,进一步提高银行卡人均持有率,从而提高银行卡消费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推动经济增长。
(二)磁条卡向芯片卡或指纹识别虚拟账户过度,提高安全性 芯片卡具有体积小、存储量大、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等特点,不容易被克隆复制,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账户安全性,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在技术允许下,各银行可采集客户独有的指纹数据,产生专有的虚拟储蓄账户或虚拟信用账户,只要客户在商户的指纹支付终端扫描指纹信息便能轻松支付。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特点,因此可以杜绝身份盗用风险,提高安全性。
(三)新型支付方式推陈出新,推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银行卡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可以直接促进与银行卡相关联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生产以及销售,促进通信、系统集成、电子技术等相关系的信息产业革新,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新型的支付方式(如指纹支付、瞳孔支付)必定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银行卡的发展也会带动商贸、旅游、酒店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改造。
(四)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银行卡融入世界 在中国银联和众多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开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跨行、跨地区以及跨境的服务,并延伸至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品牌银行卡将会与更多的国际银行卡组织合作,提高我国银行卡在国外的可支付性,更好地融入世界。
第四篇: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方向及前景
近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发展和变革五个阶段,但随着互联网时代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迁移,大数据时代介入,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变革时期还必须持续不少时间,让其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真正步入成熟时期。而在今后的发展期里,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银行卡交易不断持续提升。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持卡人对于银行卡安全性、便利性的认识日益成熟,银行卡替代现金交易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而对于商户来说,加大银行卡交易,减少现金交易的往来,是规避假钞、错账、现金处理的最好方式,而信用卡的介入也银行对企业或个人的授信工具之一,为个人和企业完成融资提供更丰富的途径,有效的加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流动资金,加大消费购买能力。并且,在大数据时代,扁平化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是线下现金交易不可替代的。
2、创新支付产品持续更新 现行支付工具简单的支付、查询功能已满足不了企业或商户的需求,企业或商户更多的是想定制化的以先进的支付工具,连接或者替代企业内部的财务软件,从而减少人员管理、缩短运作流程、节省时间并定制化服务客户等目的。而对于持卡人而言,所追求的是快速的获取讯息,便捷的支付交易。而手机支付产品也是趋势下必然的产物,商家不光可以在商户平台发布各式产品以及资讯,持卡人也能使用远程支付或者近场非接支付的形式进行交易。
3、银行卡客户服务提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下,基于数据的分析以及资讯获取的便捷,对于客户的服务已不局限与面对面的营销、维护。通过数据的分析,可将客户分级分层次并差异化客户关系运营,运用远程手机端或者PC端提供定制化服务,反向营销客户,使其买卖双方互转,从赢得客户充分信任和满意。
4、银行卡介质的多样化
银行卡的载体从存折、磁条卡发展到现在的IC芯片卡,也只是处在一个发展探索时期,而在未来的技术发展推动下,载体介质还会不断演变,例如近期移动推出了NFC-sim卡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代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的普及,未来的银行卡转变为数字或者代码是必然的,每个持卡人只需要以此数字或者代码绑定所以银行帐户就可实现取现或者消费,而POS机等老牌支付工具将退出支付产业。
5、银行卡风险管理的持续加强 伴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支付的日新月异,银行卡帐户信息安全、交易市场规范还是未来中国银行卡产业研究的一大课题。现行一些企业以及第三方都推出了虚拟帐户以及储值卡,打着安全便捷的旗帜让消费者使用,但相应的帐户安全以及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隐患,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携手人行。联合银联与银行多方共同制定规范进行整理。随着央行已累计下发牌照269张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会逐渐增大,恶性竞争、套用费率、支付产品的安全性等等都需要持续不间断的监管、以及出台合理的规范和法规约束。
一、商业银行网点
商业银行网点是发卡行发行银行卡、办理银行卡存款、转账、取款、挂失、换卡、代理缴纳各种费用、买卖基金等业务的一个直接为客户服务的窗口。发卡行服务水平的好坏,给予客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操作人员业务技能的高低,解答问题的水平,银行卡办理手续及领取的时间、有无用卡指南等一系列发卡细节,都会在客户的心中留下一定的印象。
不足之处:①下挂储蓄账户的借记卡,日常业务都可以在同城网点办理,而信用卡则只办理存款、取款、查询和部分转账等业务,销户、挂失、换卡等业务需要在发卡网点办理,给客户带来不便。②异地有关银行卡业务的处理还没有全部放开,如异地挂失、异地换卡、异地销户、异地卡转异地卡、异地申购和赎回基金、异地支取国库券、异地销户等业务。③跨行之间银行卡业务,只在部分商业银行之间开展,业务开通的面比较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④网点工作人员对各类银行卡业务处理不熟悉。
二、ATM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ATM总量已达到8万多台,可7×24小时为持卡人提供跨行查询、取款业务以及本行同城与本行异地的存款、取款、转账、查询、密码修改等业务,是持卡人使用频繁的电子自助服务渠道。
1.不足之处 :①ATM案件经常发生。犯罪分子主要作案手段包括在ATM上安装卡掐、摄像头、假键盘或张贴假通知与假提示等,以盗取持卡人银行卡及密码,或骗 取持卡人存款,或在存款机上存入变造币。②ATM服务功能需要优化。目前,只有部分行开通了代理交费、申请质押贷款等创新增值业务,跨行ATM只能提供取款和查询业务。③发卡行在ATM上张贴有关使用须知、常见ATM案件宣传折页或ATM安全防范多媒体画面的情况较少。④对ATM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包括ATM安置的地段选择、日常保养维护等。
三、POS POS是发卡行为改善用卡环境,方便持卡人消费、缴费和方便特约单位受理银行卡,在特约商户或收费单位安放的用于收款、结算的一种专用电子设备,是使用广泛的银行卡服务渠道。
不足之处:①犯罪分子通过POS盗取信用卡信息。犯罪分子利用特约商户管理疏忽或与商户内部工作人员勾结,在商户POS中安放侧录装置或更改POS直拨电话号码,获取持卡人的个人信息,通过克隆卡片进行盗刷。②银行内部员工监守自盗或与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内外勾结,进行套现交易。
第五篇: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
国信观点
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
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下游需求不振,出口不畅,钢铁产品价格不断回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根据行业发展周期以及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消化产能,积极优化结构,大力拓展技术”的过程,随着国家钢铁“十二五”规划的深入贯彻和推进,钢铁行业有望在五年到十年内逐步摆脱现阶段的被动局面。
一、市场需求低速增长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继续拉动钢铁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距离发达国家70%的标准仍有较大空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对钢铁行业是一个利好信号。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距离工业化后期50%以上的参照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以我国目前工业化的速度来看,完成工业化至少仍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该时期内钢铁消费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人均钢铁消费继续攀升。我国目前的人均钢铁消费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70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年人均钢铁消费达到711千克,年均增速大约在5%左右,而2009年我国信观点
国人均钢铁消费只有416千克,如果以年均增长5%的速度来测算,要达到70年代美国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仍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
预测数字显示,未来5-10年我国钢铁需求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我国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相比目前增长0.7-1.2亿吨。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钢材需求量将从2008年的4.76亿吨上升至9.08亿吨,钢材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5.5%。
二、产能过剩压力逐步缓解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仍将继续消化过剩产能,在国家层面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兼并重组来实现。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进入攻坚期,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严格执行节能、土地、环保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切实落实淘汰落后计划,严禁落后产能转移。要将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核准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二是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有利于钢铁行业以需定产。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重点国信观点
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重点推进完善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促进区域钢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巩固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重组成果,积极推进唐山渤海钢铁、太原钢铁开展兼并重组,引导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应对钢铁行业发展困境时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行业的兼并与重组,组成钢铁企业“卡特尔”,在日本通产省的安排下,“卡特尔”成员就产量达成协议,使其市场份额保持了28年的稳定,另外,“卡特尔”还同出口的潜在地区谈判,签订了双向钢铁产品发货配额协议,有效保护了本国市场份额。
三、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基于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的钢铁行业新布局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展开。钢铁“十二五”规划对优化区域布局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在巩固现有钢铁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促国信观点
进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通过重大布局项目的建设,抑制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三是在西部地区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充分发挥攀西钒钛资源和包头稀土资源优势。
四、铁矿石保障能力有所增强
国家层面将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积极优化铁矿资源全球配置,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
企业层面将积极推动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执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银行,近年来为几内亚等铁矿石资源大国提供了国内资源综合开发的一系列咨询服务,为我国开展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打下一定基础,以几内亚为例,铁矿石资源量150亿吨,相当于目前我国年进口量的20倍,如果能顺利达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铁矿石供应问题,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澳大利亚等地的铁矿投资也取得一定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一些铁矿石资源大国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对国内进口的支撑能力。
五、产品层次进一步提高 国信观点
一是普通钢材品种、质量和标准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将加强对建筑用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的钢铁产品品种开发,促进钢铁产品的不断换代升级;力求通过加强在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新材料、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稳定性,从而满足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需求,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高端钢材积极推进进口替代。钢铁“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对于进口量较大的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应当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使国内市场自给率达到90%以上;对于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高速铁路车轮及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品种自给率应在2015年达到80%;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超过80%。政策中提到的重点品种,为资本投资于钢铁行业指明了方向。投资的产品品种应该是那些既能支撑整个产业链持续发展又能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钢铁品种。
三是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钢铁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以上。一方面,鼓励开发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新工艺、新技术,支持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开发钢铁新材料。具体表现为鼓励开发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近终形连铸轧成套国信观点
装备技术,高强、长寿、耐腐蚀产品制造技术,以及烧结脱硝脱二噁英等节能减排前沿技术。另一方面,着重在产学研机制上下功夫,力图将资金资源和智力资源统筹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通过投入资金增强冶金科研院所、高校和工程设计单位创新动力,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完善钢铁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效钢材应用示范等技术创新平台。
六、节能减排深入推进
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铁)、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重点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8%,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和水耗相比2010年分别下降4.3%和2.5%,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9%,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7%,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从节能减排主要指标的绝对目标下降幅度来看,相比“十一五”时期明显收窄,但考虑到起点较高,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较重。
(经济预测部 米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