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普京的“铁腕”治国理念 - 副本
领导与危机管理
--浅析普京的“铁腕”治国理念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是普京2000年当选总统时向俄罗斯人民作出的承诺。建设强大的经济、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是普京实现重振大国梦想的重要基础。回望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如涅槃重生,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尤其是能源市场上的大国影响力,成为举世瞩目的“金砖四国”之一。世人在探索俄罗斯经济复苏、国力增强的根本原因时,都无法回避“普京因素”的重要影响。普京执政八年来既没有辜负当年叶利钦“好好照看俄罗斯”的重托,也没有辜负俄罗斯人民所寄予的厚望。正是普京这样“一个既能从历史中寻找资源,又敢于突破既成格局,既精明务实,注重实际利益,又具有长远战略抱负的人”,以其“主权民主”、“强国富民”以及“务实外交”等“铁腕”治国理念将经济衰败、社会混乱、国运式微、国际地位日趋下降的俄罗斯重新带回了强国之列,使一个欧亚大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一、“主权民主”理念
普京对国家主权看得很重。曾说:“世界上真正的主权国家,不外乎俄中印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其余国家要么是相互受制,要么是受制于集团。”而且,他对民主的重视并不亚于主权:“我们并不需要闭门造车式的民主,俄罗斯的稳定不是靠铁腕统治,而是靠民主与法治。”因此,主权是国家在世界上的定位,是排除外来干涉、独立实施内外政策的能力;民主是社会和国家的组织方式,完全针对国内而言。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只要损害俄罗斯利益,普京都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立场之坚定、态度之强硬,令西方政客大为吃惊。从彻底解决“车臣”和“寡头”等问题可以看出普京对“主权民主”治国理念的贯彻执行。
1、通过正确决策,化危机为机遇,彻底解决车臣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是,万万没有料到,俄军会在小小的车臣损兵折将,碰了一鼻子灰。俄罗斯动用了四万人的陆军、空军、内务部队和特种兵,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炮、飞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足足打了二十个月,虽然重创了车臣武装,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精确制导的导弹击中丧命,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相对于战场上的失利,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在政治与战略上的损失更大。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方面利用和平协议不断地向联邦政府索要财政资助和能源,一方面纵容非法武装频频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并且勾结国外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介入,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担任总理不久的普京认识到:第一,车臣无法脱离俄罗斯,而是希望依靠它生活;第二,车臣是针对俄罗斯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等诸多犯罪的策源地;第三,车臣成了早期封建制甚至是奴隶制关系的乐园;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越是回避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反而越来越尖锐。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普京的精心策划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他,“将车臣匪徒溺死在马桶里!”的强硬言论。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一劳永逸彻底地解决车臣问题。
2、采取定缓急、分步骤,分化孤立,各个击破的办法解决寡头问题。普京政府确定了重塑权力体系的执政理念以后,打击寡头势力就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打击寡头的手法运用上,普京采取了定缓急、分步骤,分化孤立,各个击破的办法。
(1)、划定规则,掌握主动。2000年上任伊始,普京就召集了20多位最有影响的寡头们进行了一次座谈。传达了新政府的新规矩,即要么保住财富而远离政治,要么染
指政治而失去财富,守规矩者可以一定程度上既往不咎,玩火者将受到惩罚。此次座谈明确地划定了各自活动的界限,对逾界者传达了警戒,获得了道义上的主动权。
(2)、选择冒尖者进行打击,杀鸡以吓猴,在重创寡头势力的同时,震慑余者不可过界。第一、从传媒入手。在转型社会诸事失范的情况下,媒体的蛊惑能力有着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普京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断绝寡头的反击途径。因此,握有强大媒体资源且不守规则、对当局指手划脚的古辛斯基与别列佐夫期基首当其冲,成为了普京政府的第一批打击对象。第二、打击冒尖者。作为寡头干政的代表人物,别列佐夫斯基尽管在普京登台之初给予过重大帮助,但根本立场上的冲突使得两人的决裂很快就出现了。2000年3月,在一次记者会上别列佐夫斯基表达了继续干政的意愿,他强调,他与普京有着良好的关系,每天进行一次电话交谈,但他警告说,没有寡头们的支持,普京将不复存在。寡头在俄罗斯新时期的地位也将继续上升。“就我个人而言,将不会有什么改变。寡头的作用将会上升。”此警告对于新政权显然起了相反的作用,新政权开始对别列佐夫斯基流露出敌意,随后俄税务总局就对伏尔加汽车公司逃税案展开调查。2000年11月,俄总检察院开始传讯别列佐夫斯基。2003年3月26日,别列佐夫斯基在伦敦被捕。俄总检察院曾准备将其引渡回国,尽管别列佐夫斯基说服英国政府同意了他的政治避难要求,但这个昔日寡头们在克里姆林宫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号称“教父”的风云人物也就此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第三、控制战略资源。普京政府要重新控制住核心工业,尤其是要拿回对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使政权牢牢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命脉。站在普京面前的是已成为俄罗斯首富的霍多尔科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在2003年的卡耐基基金会的演讲中放言:“俄罗斯社会将要适应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可以拿钱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此时的挑衅恰恰与普京政府树立权威的需求结合在了一起,羽翼渐丰的政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出击。2005年5月31日,俄罗斯莫斯科地方法院判处霍多尔科夫斯基9年监禁。
(3)、疏浚通渠,理顺权力结构,控制经济走势,实现对寡头势力的釜底抽薪。在与寡头的斗争中,普京充分认识到了掌握经济命脉的重要性,这是国家避免被寡头要挟的基本条件。为此,普京政府先后采取了诸多手段努力重新控制住经济大权。第一、直接剥夺不驯服的寡头的资产,其核心资产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都陆续被国家控制。第二、加强国有企业的规模与实力。第三、委派手下直接管理战略行业。第四、逐渐施加压力,各个击破,使寡头们让出在战略行业的控制权。第五、对于不干政、表示效忠的寡头,普京政府正视他们的经济影响力,对其的经营依然给予支持,并视为
政权的支撑力量之一。
二、“强国富民”理念
普京认为,他所要给俄罗斯人民制定的这个战略“应依据市场和民主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好的经验,并且只能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实施,实施时既要保证政治稳定,又不能使俄罗斯人民的各个阶层和群体生活水平下降”。“普京战略”由此形成并逐渐趋于明朗,就是“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其核心是“自由、公正”原则,目标是“富民、强国”,逻辑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其脉络是“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而其具体内容则涉及政府职能定位、比较优势的回归与超越、融入世界经济的姿态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等方方面面。
1、建立行之有效的垂直政权体系,强化政府职能,建设高效政府。普京认为改变叶利钦时期国家政权的软弱和无政府状态,加强和巩固政府的权力,树立国家权威,创造统一的经济空间,使地方服从中央的统一指挥,是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为此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和法制体系,提高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管理和控制能力。2000年5月,普京决定按地域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七大联邦区,并任命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对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和监督;同时修改联邦委员会的组成原则,削弱地方领导人权限,强化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对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调整:一方面,注重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另一方面,重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的角色。积极推进行政改革,建设高效政府。
2、重视社会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普京经济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俄罗斯的公民是国家竞争力的资本与源泉,要想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先尽一切努力使每个人有正常的生活,只有安居乐业的国民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才能创造出一个新国家。全力改善民众生活,提高人民的福祉才是执政者的根本任务,才是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应该让每个公民都能通过自己的口袋切实感受到改革的成效,要提高教师、医生、文化工作者、科技人员和军人的工资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完成所肩负着的培育俄罗斯新一代的重任,使年轻的一代身体健康、接受良好教育、继承先辈传统及精神财富,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普京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表示,“强大的国家需要有富足的人民为基础,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要过安全、自由和舒适的生活”。俄罗斯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使政府手中有了更多的“活钱”用于改善民生。2005年秋,普京提出了以强化社会福利保障为核心的四大“国家重点工
程”:高质量的教育、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的医疗和普及型适用住房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这四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不仅有助于提高俄罗斯国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效地推动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三、“务实外交”理念
普京外交的宗旨是“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恢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营造好的环境”;主要特色是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他的“务实外交”理念,科学地评估了俄罗斯的实力和需要,放弃了对“大国地位”的追求,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最大限度地扩大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1、“军事威力”的成效。普京把军队现代化列为今后数十年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之一。俄军首要任务是同时应对一场全球冲突、一场地区冲突和几场局部冲突,能在任何情况下保证本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普京上台后,带领俄罗斯走上了强国先强军、以强国爱国主义统领国家和振奋民心的道路,给予国防事业优先拨款,俄罗斯武装力量和军事工业迅速复苏。俄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一是用现代化武器配备军队,制订了耗资2000亿美元的十年武器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职业化军队,120万名员额2/3以上由职业军人构成。在军事体制上,普京整顿大军区,使军队重新归于国家元首的领导之下。宣布投巨资建立新的航母编队,大幅度提高军人工资,派遣军事领导人进入行政领导班子,提高军队政治地位。与此相应,军界对普京给予全力支持,保障了普京的施政。
2、“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普京一贯强调俄罗斯外交的实用主义——一切服务于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他的外交三原则为实用主义、可预见性和国际法至上。普京从本国核心利益出发,明确了外交优先的定位——首先是独联体地区,在独联体之外,是欧盟、美国和中国。俄罗斯把独联体列为外交第一优先,希望独联体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上继续作为其安全屏障和缓冲地带,抵御北约欧盟东扩,为本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强调欧洲是俄罗斯外交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希望凭借欧盟平衡美国,提升俄罗斯在欧洲和世界的政治影响力;俄美关系仍重于俄中关系,中国的重要性虽然日益上升,但依然是地区大国,美国的实力虽然逐渐下降,但毕竟是全球大国,今天的俄美关系虽然不再像苏美关系那样,决定全球格局,事关本国存亡,但依然是最重要的一对国家关系;近年来,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之间高度的政治互信,促进了两国民众的互相了解,民意测验表明,中国被俄罗斯民众列为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友好国家。
普京带领俄罗斯走的是一条强国富民之路,这条道路的显著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
体,追求俄罗斯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抗击霸权主义,打击卖国势力,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独立自主,尊重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谋求俄罗斯的团结和凝聚力。由于“铁腕”治国理念的综合作用,普京政府成功地结束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混乱沉沦的衰弱局面,推动俄罗斯作为苏联主体继承者重新崛起。
2009级公共管理MPA学员:周智
主要参考书目:
1、《普京时代》(2000~2008)
经济管理出版社 郑羽主编 2008.4
2、《普京凭什么这么牛》
时事出版社 易定宏著 2004.6
3、《普京安邦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顾志红著 2006.11
4、《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著 王晓玉、韩显阳译 2004
5、《通往权力之路——普京从克格勃到总统》
浙江人民出版社 [俄]奥列格﹒布洛茨基著 汪吉译 2003.9
6、《一个人的振兴——直面普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张豫著 2003.3
7、《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
新华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俄]列昂尼德﹒姆列钦著 2001.1
8、《走出列宁格勒——普京的35个人生瞬间》
浙江人民出版社 [俄]奥列格﹒布洛茨基著 许凤才译 2003.9
9、《苏联解体会不会重来——普京政权面临的问题》 新华出版社 李方重著 2000.8
10、《普京与幕僚》
新华出版社 [俄]穆欣著 2004.1
第二篇:普京的治国智慧与企业管理
普京的治国智慧与企业管理
普京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策略,众口皆碑。2000年至2008年,他连任两届总统。在当选总统前,普京曾短暂担任过俄罗斯总理。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马上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再度出任总理。在总统任期内,普京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
尽管外界对梅普组合褒贬不一,但普京的治国智慧是毫无疑问的。它集中表现在哪里呢?普京的治国智慧和为人行事作风,又给企业家和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带来哪些有益的启迪?
1、硬汉形象
从普京的心理定位看,普京有“主人”型心理特征。这类人倾向于团队精神和集体努力,想办法营造一种心理氛围,决定任务的从弃,提出观点和许下承诺并予以保证,克服困难将事情进行到底,让身置其中的人能够从工作中得到快感和满足感。
这段描述最能反映普京的一贯作风,那就是普京说一不
二、坚持到底的硬汉形象。普京上台后,利用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各地活动的机会,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一年多的战争造成了俄军在车臣2700人的阵亡。2002年10月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事件和2004年9月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平民蒙受重大伤亡。这些让普京政府在国内外面临巨大政治压力。但普京始终坚持斗争,置西方的批评于不顾,最终全面平定了车臣叛乱,除掉了俄罗斯的一个心腹大患。
普京平时骑马打猎、开战斗机、进核潜艇等等都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去年,他用箭射中鲸鱼,取下鱼皮样本用于科学研究;在森林火灾时,他亲自驾驶直升机参与灭火;他为一头北极熊戴上卫星追踪项圈。此外,他还曾驾车视察西伯利亚等等。
延伸到企业家也是如此。若企业家具有硬汉形象,也往往能对部下形成感染力,其责任感、坚毅的性格以及精神面貌都能激励部下,迎着困难走下去。尤其在创业阶段,企业的成功与否就决定于是否能坚持那么一点点。
2、雷厉风行 普京行事雷厉风行,令出如山。这显然与他长期在克格勃工作的经历有关。普京刚出任总理时,俄罗斯有89个政治实体。叶利钦时期,各地诸侯自行其是,中央政府的命令执行不下去。普京上台后,着手整顿全国的秩序,把俄罗斯划成7个大区,大区的全权代表均由中央委派。他们都是退休的将军和昔日的克格勃人员,完全听命于普京。在加强这种垂直的领导后,普京终于大权在握,逐渐成为一位强势总统。
去年5月,一艘俄籍油轮在亚丁湾海疆遭海盗劫持,船上有23名俄罗斯船员和筹备运往中国的8万多吨原油。事件发生后,普京立即派遣正在事发海域邻近的反潜驱逐舰赶往出事地点。翌日清晨,俄特种军直升机突降被劫船只,击毙一名海盗,其余海盗束手就擒,船员、船只和货物一举脱离险境。全部行为没有造成军方和船员伤亡。整个事件从发生到解决,不足24小时。
这样的行事风格类似企业的军事化管理,对董事会形成的决议,会雷厉风行地坚决执行。中国有不少企业创业者都是退伍军人,如华为的任正非。这些企业早期或多或少都带有军事化管理的色彩。美国也有不少企业的CEO是海军陆战队的退伍军官,比如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UPS的CEO。
3、亲民,展现柔性魅力
普京是一位亲民总统,民众支持度非常高。自2000年成为俄罗斯总统以来,普京已经形成了每年都会通过电视直播和民众交流的传统。他曾亲自过问老大妈家安装电话的事宜,和莫斯科大学女生喝“交杯酒”。在得知7名被困海底的俄军潜艇官兵已经获救后,普京总统再次展现亲民一面,立即赶赴莫斯科一家医院探望一名病童,而这一切只为满足10岁孩子的“真实谎言”!
不错,治国要有力度,治乱世更要铁腕。但亲民同样重要,没有民众的支持,政权迟早要倒台。相同的例子,还有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总统。面临内部萎靡不振的经济,外部美国的强烈打压,查韦斯靠着广泛的民意支持,特别是中下层贫民阶层的支持,保住了执政党的地位。
一个企业家在给公司内外严厉的硬汉形象、保证公司上下令行禁止之外,也需要展现柔软的一面,以获得公司员工的发自内心的支持。这就像带兵打仗,统帅既要有坚决果敢的意志,同时也要有体恤爱兵的关怀。
4、培养,忠实接班人 普京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培养了一个忠实可靠的接班人梅德韦杰夫。作为普京的同乡、学弟及老同事,梅德韦杰夫得到普京的刻意栽培,一直是普京最得力的助手。1999年,他跟随代总统普京搬进克里姆林宫。2003年10月,普京顺势将梅德韦杰夫推上总统办公厅主任职位。当时年仅38岁的梅德韦杰夫,成了俄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办公厅主任。
梅德韦杰夫也投桃报李。总统办公厅在俄政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政权“中枢神经”的作用,其权力甚至可以和政府一比高低。梅德韦杰夫在这个职位上兢兢业业,不仅在政治斗争中,坚决站在普京一边,还是总统生活中的“左右手”。他亲手安排总统的工作日程,接听总统的全部重要电话。可以说,除了总统家人外,他是最熟悉普京的人。
当普京因宪法限制,在总统任期到期卸任后,梅德韦杰夫立刻提名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理。2012年俄国总统大选即将来临,目前走在候选人前列的还是两个亦师亦友、又是竞争者的老牌政治家,现任总理普京和总统梅德韦杰夫。莫斯科坊间有个笑话:未来俄国总统选举有两派,普京派和梅德韦杰夫派。而梅德韦杰夫本人还在考虑到底要加入哪一派!
著名的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曾说,成功的企业不能靠一个成功的CEO,而要靠一个能不断产生成功CEO的公司机制。
企业家在不断打拚中,应当像普京那样很早就刻意培养忠实可靠的接班人。
第三篇:《强人治国普京传》读后感
《强人治国普京传》读后感1
感觉现在很少认真的看书,更看不进书。万千众生,大多都是普通人。然而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给时代留下烙印,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所有人心中。他们被称之为伟人。而普京便是其中之一。
以前也看过其他的人物传记,当时也都是心里感想颇多,但过后就忘了。这本书仔细的看了看,看了这本书的前几章,主要讲的是普京的少年时候、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之间的关系。
普京少年时期,让我很崇拜的地方,那就是他从小就练就了一个好身体。他是跆拳道黑带、还会格斗。我觉得身体的强壮也造就了他内心的强硬和刚强,在对待事情上不畏惧、敢往前冲,但不是那种鲁莽,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被别的事情所左右。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欠缺,遇到事情很犹豫,许多想法都不够成熟。
其实每个人小时候都想有理想,但是年岁递增,生活磨灭了我们的理想与斗志。我们渴望平凡,我们会在遭遇磨难的时候安慰自己。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虽有小成就但终究难成大事。古往今来。凡是能在历史上凿刻上自己符号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标准:具有超然的智慧、坚韧的忍耐力与不愿妥协的决心。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之间的关系,给我感觉也很微妙,朋
友、上下级?都不是。他自己的内心有种欲望,明白自己要达到一种么境界,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连眼前的事情都没做好。
感觉自己现在还年轻,许多人也都还年轻,趁着年轻,不该让自己留下遗憾,让自己的遗憾少一些。
第四篇:和谐社会与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
和谐社会与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
就法律层面而言,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各级司法机构必须坚持公民的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有效防止司法腐败。各级司法机构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合法合理原则,二是及时高效原则,三是程序公正原则。
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不仅需要政府有正确的、前瞻性的治国理念,而且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长期
共同努力的工程。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何为公平正义?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所谓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权利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所谓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所谓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公开透明,不允许某些人通过对过程的控制而谋取不当利益。所谓结果公平,则主要指在分配上兼顾全体公民的利益,防止过于悬殊的两极分化,以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正义的内涵与公平存在若干重叠,但它更多的指向是社会的是非观及荣辱观。它呼唤社会正气,谴责歪风邪气,与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更是水火不容。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就当代中国而言,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基础地位。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等也都无法实现。因此,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体现和推进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就政治与行政层面而言,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要充分尊重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认真听取和妥善处理他们的利益诉求;在谋发展、搞建设时要综合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阶层、不同群众具体利益的平衡点,决不能顾此失彼,使一部分人大获其利而另一部分人深受其害,甚至失去生计;对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与法规,要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加以清理和调整;任何一项政策措施出台前,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对个别部门出于私利侵害群众权利的行为要坚决纠正,严格防止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的发生。总之,能否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成为衡量党和政府各级组织是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试金石。
就经济层面而言,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政府应以更为有效的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业已存在的贫富差距,并使这一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逐步缩小。具体地说,政府的财政应向农村、不发达地区和困难阶层逐步增加扶持力度,使我国正在规划实施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开发中西部的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得到财政上的切实支持和保障。政府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同样应立足和着眼于对公民之间过于悬殊的收入差距的有效调节。要加强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财产转让税、奢侈品消费税等税种的监管与实施,对偷逃上述税费的行为处以重罚,确保应征税费的收缴入库。还要审时度势,对现行调节个人收入的税率进行微调,以限制过高的个人收入和财富的过分集中。总之,国民财富的一次分配应注重效率,二次分配则应注重和维护公平,从而使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逐步得到实现。
就法律层面而言,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各级司法机构必须坚持公民的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有效防止司法腐败。具体地说,各级司法机构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合法合理原则。我国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含了公平正义的精神,所以任何司法活动都必须严格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时,基于各地情况的千差万别和社会迅速进步的客观需要,我国法律赋予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必要和合理的,但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绝不允许被滥用而损害公平正义。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各地测评的情况显示人民群众对各级司法机构执法的满意度有了一定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以致近年来涉法涉诉的信访大幅增加。群众评价是衡量执法水平的最高标准,因此各级司法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提
第五篇:十六大以来党建治国理念创新
十六大以来党建治国理念创新
科学发展观
精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背景: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又一次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精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读: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事关国计民生,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社会主义荣辱观
精华: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解读: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
背景: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坚定不移
精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解读: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背景: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四个坚定不移”正是这一新境界的集中体现。执政能力建设
精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解读: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强调了...共享共建
精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解读: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其终极目的在于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而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现实体验与理性预期,又必将激发巨大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和谐社会的水平和境界获得螺旋式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建共享在和谐社会实践中的展开过程,不过是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通过自身本质力量实现这一根本利益的过程。
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3月7日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
精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解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背景: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2月31日,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创新型国家
精华: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解读: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背景:2006年1月9日,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召开,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