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产科论文
妇产科医院感染分析及管理对策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妇产 科医院孕妇在产子后发生感染的特点,深入研究并极力探索感染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医院的日常管理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6000余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且查阅了在这3年内的出院病例,对妇产科感染的病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填写。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整个医院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外阴切口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构成比重高达百分之五十六。由于产妇其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几率远远大于医院的其他科室,另外一个原因是医院在管理层面也有很多亟待改善的方面。关键词: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
目录
第一章引言................................................3
1.研究目的.............................................................................3 2.理论基础.............................................................................3 3.感染发病史及相关研究......................................................5
第二章资料与分析讨论..............................6
1.资料来源与方法.................................................................6 2.该医院病患感染状况..........................................................6 3.该医院感染部位发生的分布情况......................................7 4.针对该医院外阴切口感染的分析......................................8 5.医院感染相关问题讨论......................................................9
第三章管理对策........................................10
1.提高领导意识、加强合作................................................10 2.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11 3.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11
参考文献...................................................12
第一章引言
1.研究目的
医院感染不但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极大的痛苦,还对其心灵造成创伤,更造成了我们国家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在中国由于医院感染而耗费的资金约100亿元人民币1。不断强化对医院感染的监督和控制,在当今社会医院管理方面是重中之重。本文所选择的医院是某市的一个二级乙等医院,总共有病床130张,住院部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四个科室。通过对该医院2008年至2011年这3年来记录的6000余例病例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并且和该医院的实际状况相结合,针对医院妇产科感染的诱导因素和医院在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薄弱指出,发表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大大降低医院妇产科感染的发病几率。
2.理论基础
妇产科发生的感染和其他人群集散度很高的地方发生的感染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1).产妇和婴儿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很低,特别是婴儿,新生婴儿一般刚刚出生的时候免疫系统还很差,如果发生感染,婴儿的病死率很高;
(2).妇产科作为医院中的一部分,其环境很容易受到污染,医院中的病人携带各种各种的病原体,一旦产妇和婴儿置于受污染的环境中,其有很大几率发生感染;
(3).耐药菌株或多重耐药菌株在医院中是很常见的,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造成妇产科病患发生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诊断失误、管理不恰当、治疗时期延误以及病患自身的身体素质好坏等,这些主客观因素都会有利于妇产科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总结一下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医院管理层对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医院感染预防机构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是感染预防机构不完善。没有对医院所属医护人员经行专业培训,这就会让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树立强烈的感染预防观念,从而导致医院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有效地得到执行。这些都有利于妇产科发生感染的几率。第二、对抗生素和抗菌试剂的不合理使用
有研究证明,抗生素虽然能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但是抗生素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有的试剂甚至能够直接对我们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造成巨大的危害。它能使人体粒细胞减少并且对骨髓的再生能力造成阻碍,其还会对人体的淋巴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有些还能间接性地造成人体正常代谢和免疫状态发生异常,对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阻碍,比如肝脏、肾脏等器官,从而降低我们人体与生俱来的抵抗力,破坏了我们的免疫系统。
第三、医院的灭菌措施和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
消毒措施没有按照标准来执行,医护人员对消毒和灭菌不重视。国内有一些医院现在的消毒设施都很陈旧了,一些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还不是很熟稔,而且有的医院正在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压力和温度。一些医院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管消毒设备也没有标准单位空间有效剂量,所使用的消毒液没有定时定量进行更换,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在医院所使用的消毒液中也检测出来存在病原体,相关机构缺乏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管等。
3.感染发病史及相关研究
对医院的妇产科的感染研究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产褥热的研究,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附属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赛·麦尔维斯就注意到,由医师负责的妇产科病房产褥热的发病几率要比助产士负责的妇产科病房高9倍,而前者的发病死亡的几率要比后者高百分之十,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才发现,这感染主要是由于医师的手在刚刚做完尸体解剖的之后并没有进行洗手消毒就去处理妇产科的患者造成的2。然而在施行了及其严格的漂白粉洗手措施之后,产褥热的发病几率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患者死亡的几率也因此降低,患者发病死亡的几率减少到了百分之一左右。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随着青霉素、磺胺等抗感染药物的出现,为预防和治疗各种各样的感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感染问题。197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简称CDC)在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提出了对MRSA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因此而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初级形态,就此开始了对现代医疗感染研究。第二章资料与分析讨论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选择成都市一所妇产科医院,应医院要求以下简称该医院,在2008年至2011年的全部出院病例6437例。调查的对象是该医院在2008年至2011年出院的病人。本文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回顾性调查方法,把该医院发生感染的病例核实诊断并且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上统一填写。其诊断的标准是根据卫生部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该医院病患感染状况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医院一共发生的感染例数有157例,而在这其中,妇产科感染病例就有67例,总共占了该医院全部感染病例的42%左右。在该医院中,病患发生感染的几率为2%左右,而妇产科病患发生感染的几率为4%,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4个科室中感染发病率是最高的。
图1
图2 3.该医院感染部位发生的分布情况
如图3和图4所示,就感染发生部位的情况来说,感染发生几率最高的部位是外阴,外阴切口感染病例总共有21例,构成的比重为31%左右,居于第一位,其次是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总共有17例,构成比重为25%左右,再次是泌尿道,泌尿道感染病例总共有14例,构成比重为20%左右,其他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总计4例)以及子宫内膜炎(总计1例)。
图3
图4 4.针对该医院外阴切口感染的分析
2008年至2011年这3年间,该医院总共接纳其住院的病人有1648例,妇产科就诊的病患总共有1324例,接受过会阴切开手术帮助分娩的例数总计721例,而发生外阴切口感染的病患总共有21例。
女性的生殖器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阴道有自我洁净的功能,子宫颈的粘液、栓塞以及羊水里所包含的物质里面有抗菌的功效,对细菌有杀灭作用。孕妇在分娩时,其阴道、外阴和子宫颈等身体部位都或多或少留下了创面,从而导致生殖器的防御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外阴部位的创口,由于外阴切口非常靠近尿道和肛门,很容易会受到尿液和粪便的污染,孕妇在产后身体代谢物很容易流经手术切口,使得外阴切口变成各种细菌的培养基,这些都能够提高外界细菌进入到女性生殖器官中的几率。
另一方面,医源性感染也是引起孕妇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医生所使用的医疗器具有没有进行有效地消毒灭菌,一次性医疗器具是否是检验无菌合格的,这些因素都对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在平时的细节中,我们也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比如铺在手术室中的脚垫、产房中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等进行定期检测也是不能忽视的。
该医院在对孕妇进行外阴切开手术之后,按照常规会给产妇使用抗菌素来预防感染,并使用红外线照射创口部位来保持干燥,并且还会经常对创口进行消毒护理。尽管如此,但是外阴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却还是很难进一步降低。
5.医院感染相关问题讨论
该医院会在进行会阴切开手术之后,会按照常规给抗菌素来抑制外阴切口感染发生的几率。妇产科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频率为56%,该医院使用抗菌素的频率为71%左右。在医院对感染管理方面,尽量少用抗感染药物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则。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就有规定,医院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降低到50%以下3。但是这个规定对处在基层的医院来说,抗感染药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就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重大课题。
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病原体通过空气来传播疾病。特别是在易感染人群很集中的医院里,怎么对空气进行安全有效地消毒,减少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几率,是当今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课题。
该医院的空气消毒方式还是比较陈旧传统的,一般都是使用过氧乙酸喷雾和紫外线照射,但是对刚刚生产的女性和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这样的消毒方式是不恰当的,这是因为紫外线照射和过氧乙酸喷雾都是不适合在有人的状况下进行的。要找到一种消毒效果显著,安全迅速并且对病患带来负面影响的空气消毒方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管理对策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这是医院感染的三个控制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医院感染的控制系统。医院感染监测得到的数据资料是医院进行感染控制的事实依据,而医院感染管理就是具体手段,都是为了提高医院的品质,尽最大努力提高医疗安全水平。根据该医院的实际状况,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1.提高领导意识、加强合作
医院的领导层应该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组织协调好医院各个部门的关系,在进行感染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给予人力、无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完善相关感染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各个功能区的具体位置布局要合理规范,所需要的器械都要齐全。
卫生部出台的有关医院感染的规定中提到,一旦出现了医院感染爆发的情况,医院中的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要对感染预防和感染控制工作上出现的问题上升到法律责任的高度来认识4。
该医院已经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医院中建立了感染管理小组,也在逐渐完善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抗菌素合理使用制度,医疗器具消毒灭菌制度等,这样以来就对医院做好感染工作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感染管理小组的职位职责划分明确,感染小组主任由该医院的副院长担任,感染小组副主任由预防保健科主任担任,并且还配备有若干下属人员配合做好医院感染工作,定期对医院的各个科室感染预防设施和预防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特别是对日常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特别是在日常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上,每个季度都应该召开感染管理总结打会,汇报本期医院感染工作情况,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预定好下一季度的感染工作内容,促进医院感染工作的发展。
2.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医院感染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院感染小组中的下属人员应该具有感染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熟悉传染病学、微生物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由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地区差异很大,有很多基层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且感染管理小组不完善,不受到医院的重视。所以,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教育,医院应当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以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
3.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者应当谨慎对待,对于可能是病毒性疾病的患者和发烧待查的患者不能对其使用抗感染药物,在开具抗感染药物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用药产生拮抗作用。该医院还应当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用药监控体制,针对一般感染尽量选择高效广谱的一线抗菌药物,医院感染小组的成员要对该医院医师的用药定期进行抽查,提高医师在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自觉性,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期望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对患者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到合理用药,节约医药资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刘振声,金大棚,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5 [2]刘振声.医院感染及其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3~4.
[3]李六亿.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与展望.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1999,15(6):343~345 [4]童华华,金嶙,孙涛,等.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87,3(4):367-368
第二篇:妇产科临床论文 妇科疾病论文
妇产科临床论文妇科疾病论文
经宫腔镜注入中药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性
不孕36例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丹红注射液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因输卵管近端梗阻的不孕症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丹红注射液,疏通近端梗阻的输卵管。对照组(33例),采用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传统西药,疏通近端梗阻的输卵管。观察两组输卵管疏通情况及治疗后6月内妊娠情况。结果 应用丹红注射液经输卵管插管注射,疏通近端梗阻的输卵管,总有效率85.9%,妊娠率30.5%;对照组总有效率54.6%,妊娠率18.2%。结论 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射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引起的不孕症安全、有效,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丹红注射液;输卵管近端梗阻;妊娠
输卵管梗阻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大约20%~50%的女性不孕不孕症是由输卵管因素引起的,其中因子宫输卵管连接,即输卵管近端梗阻(Proximal tubal blockage,PTB)引起的不孕症占20%。〕PTB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显微手术和体外受精。以上方法均有费用昂贵、成功率低等缺点[1],不易推广应用。纯中医治疗,如中药口服或灌肠效果不明确,且时间久,患者难以坚持。近年来笔者对PTB
患者采用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生产,10 ml/支),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引起的不孕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0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输卵管梗阻性性不孕患者69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或(和)腹腔镜探查,或(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输卵管近端梗阻(PTB)。平均年龄31(22~43)岁。患病时间平均3.5(2~8)年。原发不孕21例,继发不孕48例。其中双侧输卵管近端梗阻29例,单侧输卵管近端梗阻15例,异位妊娠已切除一侧输卵管者,而单侧输卵管近端梗阻25例。
治疗方法
将69例有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在年龄、患病时间、病变程度等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5 d内接受治疗,术前查白带常规,排除阴道炎症,月经后治疗前禁性生活。每个月经周期治疗一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两组均施行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研究组使用丹红注射液20 ml(棕色溶液)+生理盐水10 ml进行疏通,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iu+生理盐水30 ml+0.2 ml美兰进行疏通。术中观察宫腔整体形态排除宫腔内其他病变后,依次寻找两侧或单侧(患侧)输卵管口,插入输卵管导管(3F微细导管)于间质部内3~5 mm,然后向输卵管内注射上述药物,以了解输卵管梗阻
程度,再加压推注药物,反复数次推注药物至阻力渐渐变小,疏通完毕后,再次观察宫腔、宫颈情况,以免漏诊疾病。两组术后均使用同类抗菌素口服3 d预防术后感染,并作相关记录及术后随访。
观察疗效
经1~3个程疗治疗后,双侧或单侧输卵管梗阻经治疗后由梗阻变为通畅,半年内宫内妊娠为治愈;双侧或单侧输卵管由梗阻变为通畅,但半年内未宫内妊娠或宫外孕为有效;双侧或单侧均不通畅为无效。
结果
4.1 一般情况 两组在年龄、患病时间、病变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2 观察结果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见下表1。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输卵管梗阻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大约20%~50%的女性不孕症是由输卵管因素引起的,其中因子宫输卵管连接,即输卵管近端梗阻(Proximal tubal blockage,PTB)引起的不孕症占20%[1]。据sulakd 等报道,大多数情况下输卵管腔内造成的梗阻是由于组织碎屑或蛋白质样物质滞留所致[2]。Papaioannou 于1990年报道PTB可由单一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因素引起,梗阻物为输卵管的分泌物和(或)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占优势时宫腔分泌物反流,如逆转机制有缺陷,可导致输卵管不全或完全梗阻[3]。PTB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显微手术
和体外受精。前者创伤大,术后不可避免地再次形成粘连,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PTB已逐渐减少。而体外受精费用昂贵、成功率较低,不易推广应用。
纯中医治疗,如中药口服或灌肠效果不明确,且时间久,患者难以坚持。自1985年Platia等首先报道1例PTB患者经宫腔镜输卵管疏通治疗成功以来,借助于宫腔镜插管疏通输卵管梗阻得到推广,成为治疗PTB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经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能将导管插入输卵管间质部3~5 mm,并同时加压向内注入药物,对间质部梗阻起到机械性疏通作用,再加上直接加压于输卵管内对轻度粘连起到分解作用,并能精确地检查两侧输卵管的通畅度,对于有组织碎屑或血块或蛋白样物填塞输卵管内口者,能及时发现并作相应处理,使梗阻的输卵管得以疏通,比传统的通液方法有明显的优势。电视宫腔镜下输卵管加压注药的检查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荐的临床治疗方法[4]。本研究项目采用的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丹参味苦,性微寒,通血脉,散瘀结,为主要;红花味辛,性温,化淤血,通经络为辅药。二药相辅除邪而不伤正,共凑活血通路、祛瘀生新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细胞再生,从而具有保护输卵管黏膜上皮,预防术后再次形成粘连。本文方法应用现今已发展成熟的宫腔镜技术,结合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对PTB患者实施输卵管插管疏通术,使
近端梗阻的输卵管得以疏通,使祖国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为广大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董建春,夏恩兰.临床妇产科内窥镜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0-123.[2] Sulak PJ, Letteris GS, Hayslip CC, et al.Hysterscopic cannulation and lav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tubal occlusion.Fertil Steril,1987,48:493-494.[3] Papaioannou S.A hypothesis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proximal tupal blockage.Hum Reprod,2004,19(3):481-485.[4] 王素敏.宫腹腔镜联合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江苏中医药杂志,2005,4:26-29.
第三篇:妇产科晋升参考论文
腹腔镜巨大子宫切除术78例体会
作者:唐艳芬,王丹霞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536000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双极电凝行腹腔镜巨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为78例子宫超过如孕12周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置镜Trocar选在距宫底上至少3~4cm处。手术关键步骤是处理附件及游离子宫血管。结果:7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出现阴道残端炎,余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8~136min,平均112min,术中出血60~266ml,平均15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0.9)d。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置镜孔,处理好附件及子宫血管,使用双极电凝行腹腔镜巨大子宫切除术经济、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并发症,但要求术者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关键词】
腹腔镜术;子宫切除术;双极电凝;并发症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for large uterus by using bipolar coagulation:a report of 78 cases TANG Yanfen,WANG Danxia.Dept.of Gynec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eihai,Beihai 5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safety and skills of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of large uterus by using bipolar coagula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whose uterus were bigger than twelve gestational age uterus and underwent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from Jan.2006 to Dec.2007.The location of laparoscope was at least 34cm above the fundus of uterus.The most crucial step was the treatment to adnexa and uterine blood vessels.Results:All laparoscopic operations(78 cases)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and no severe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noticed except for 2 cases of remnant vaginal end inflammation.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112min(88136min)and 158ml(60266ml)respectively.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5.1±0.9)days.No seve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was found in all cases during the 6month followup.Conclusions: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for large uterus is safe and feasible by using bipolar coagulation,and does not increase operative risk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hen suitable laparoscopic location is selected and treatments of adnexa and uterine vessels are well performed.The operator having rich laparoscopic operative experi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Key words】 Laparoscopy;Hysterectomy;Bipolar coagulation;Complication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为78例子宫如孕12~18周的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42~55岁,平均(48.6±6.4)岁。子宫肌瘤67例,肌瘤数1~30枚,平均6枚,直径0.2~15cm,平均8cm;子宫腺肌症11例。子宫如孕12~14周57例,如孕14~16周18例,如孕16~18周3例。有腹部手术史8例,其中剖宫产术2例,附件切除术4例,阑尾切除术2例。术前常规行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宫颈及子宫内膜恶变的可能。
1.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头低足高位。放置导尿管,根据宫颈直径选择杯号,放入阴道,杯缘达穹窿处,由助手挟持手柄部分,适时举宫便于暴露,气腹压力为12~14mm Hg,第1穿刺孔位于宫底上方3~4cm。距宫角2.0~2.5cm处分别电凝双侧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圆韧带,电凝带长2~3cm,分别剪断。沿阔韧带前叶剪开子宫膀胱返折腹膜,紧贴宫颈钝性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举宫杯上顶前穹窿标记的稍下方),电凝膀胱角。紧贴宫体双极电凝阔韧带后叶至宫骶韧带水平后分别剪断。双极电凝宫旁组织,钝性离断至宫颈峡部。利用举宫杯上顶宫体,紧贴子宫下段电凝子宫动静脉、膀胱角。电凝子宫动静脉2cm后切断。电凝、剪断宫颈主韧带,举宫杯上顶显露穹隆,紧贴宫颈单极环切阴道壁。宫颈一分为二,部分送回盆腔,部分下拉,逐渐剖开整个子宫,经阴道取出。10薇乔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残端。再次建立气腹,检查各残端有无出血,缝合前后腹膜。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7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8~136min,平均112min,切除子宫重412~1 050g,平均625g,术中出血60~266ml,平均158ml。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术后12h开始进食。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8.22±0.68)h,术后平均住院(5.1±0.9)d。无输尿管、膀胱、肠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2 术后随访 术后1个月随访率100%,术后3个月随访率95.8%,术后6个月随访率76.8%。2例术后10d持续少量阴道流血,诊断为阴道残端炎,经加强静脉抗炎及局部抗炎后治愈。余妇科检查均示阴道残端愈合好,光滑,无肉芽增生。手术对患者性生活均无影响。
讨 论
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镜下操作技术的日臻成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越来越普及,但腹腔镜巨大子宫切除术仍是难点,因子宫太大、术中止血困难、术野暴露困难而影响
手术开展,特别是多发性子宫肌瘤,宫体形态不规则易致手术失败、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般认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子宫体小于如孕12周的患者,超过如孕12周应选择开腹手术[1]。本组巨大子宫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均获成功。
3.1 术中暴露困难的问题 术前对患者进行周密评估、妇科检查,要求子宫活动度良好,以便于术中摆动子宫、扩大操作视野;术中第1穿刺孔的位置应高于子宫底3~4cm,以利腹腔镜活动,充分显露手术视野;选择30°腹腔镜,通过光线方向的调节更有利于子宫血管、Douglas窝及阴道壁环切过程中的暴露。
3.2 合理使用腹腔镜器械,减少术中出血量 先进的器械无疑是解决术中出血最有效的武器,PK刀、超声刀等先进器械的临床使用,大大促进了腹腔镜技术的开展。然而,上述器械价格不菲,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有作者[2]认为双极电凝存在组织凝固不均、凝固过度炭化和凝固不全易出血等缺点。要避免上述缺点,使用时适时喷水,避免电凝钳与组织粘连[3];电凝标准为组织发白、干燥、无焦痂;电凝带长2cm,避免剪断后电凝不全致血管退缩再出血。出血量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处理双附件时,尽量远离宫体电凝,以避免损伤子宫动静脉至卵巢及输卵管的分支[4];处理子宫血管前,充分电凝宫旁疏松组织后再钝性分离,减少剪刀的使用,避免血管损伤出血;紧贴宫体游离子宫动静脉长约2cm,充分电凝后紧贴子宫剪断。
3.3 预防输尿管膀胱损伤 泌尿道损伤一直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展过程中的“拦路虎”。术中充分利用举宫杯将整个穹窿撑起,这样膀胱与宫颈之间的间隙清楚,以减少膀胱损伤。下推膀胱时着力点在宫颈上,宫颈两侧不必推得太开,以免引起出血。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关键是处理子宫动静脉,可先断宫骶韧带,配合上举宫体,让输尿管下滑后再紧贴峡部电凝子宫动静脉。
因术中频繁使用双极电凝及剪刀,本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稍多于黄宇春等[5]使用PK刀行全子宫切除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但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仍具备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利用双极电凝行腹腔镜巨大子宫切除术不失为一种经济、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术者应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和双极电凝技术。
(晋升网(www.js120.net)是目前国内收录中文最多最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杂志;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提供免费全文阅读。网站可以实现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阅读、下载以及提供最及时的医学信息,最丰富的医学文献,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Hrkki P,Kurki T,Sjberg J,et al.Safety aspects of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1,80(5):383391.[2] 赵绍杰.双极电凝和PK刀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4):314315.[3] 林金芳,冯缵冲,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137.[4] 姚书忠.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4):293294.[5] 黄宇春,张月香.PK刀在腹腔镜子宫切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2):946.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第四篇:妇产科护理学论文1
【妇产科护理学论文】浅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关键词】 腹泻,婴儿;护理
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热,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常因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营养不良、佝偻病、异常体质也是引起腹泻的因素。喂食过多、过早添加大量脂肪类、淀粉类食物以及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或未经辅助食品过渡而骤然断奶,均可引起腹泻。气候突变、过冷、过热都易诱发腹泻。腹泻可分为:①轻型腹泻,大便每天5~6次,稀薄,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有时伴有呕吐。②重型腹泻,大便每天10次以上,黏薄水分多,伴有呕吐、纳差、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干唇燥、眼眶和前囟凹陷、哭时无泪、尿少。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既深且快,甚至可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1]。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消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
乱为原则。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严格消毒隔离
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及更换尿
布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饮食护理
首先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者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并在喂奶前喂适量的开水;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稀释牛奶,由少到多,由稀渐浓。吐泻严重者暂时禁食8~12h,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 口服补液 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吐泻频繁者多有口渴、唇干、明显烦躁,在不宜口服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口唇。
3.2 静脉补液 吐泻严重者必须按量、按时、正确输入,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min)补充血容量。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h,严禁直接静脉推注。输液量需精确计算后输入。③加强巡回:密切观察临床症状,鉴别脱水程度及类型,输液量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2]。
3.3 正确记录24h出入量。严密观察病情
4.1 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被、头
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4.2 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当患儿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查血pH及CO2CP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4.3 观察低血钾表现 低血钾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T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显、S-T段下移和(或)心律失常表现,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4.4 判断脱水程度 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体温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
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4.5 注意大便的变化 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大便多泡沫表示发酵;有腐败臭味表示蛋白质消化不良;粪便上有油表示脂肪消化不良;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大便呈水样、量多、粪便少,可带有少量黏液,镜检每高倍视野中白细胞多在10个以下,伴有微量红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者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转为带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水电解质紊乱明显;霉菌感染腹泻大便往往呈豆腐渣样,色灰白。若发现大便性状改变,如黏冻、腥臭、脓样或含血丝时,应送常规检查
或做致病菌培养。对症护理
腹痛给予热敷;腹胀给予肛管排气;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烦躁时
给予镇静剂;注意保暖及大量维生素的补充。臀部护理
预防臀红,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
生。其他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多喂开水,防止发生鹅口疮和中耳炎。脱水明显有“露睛”现象者,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并点滴氯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眼膏保护眼睛。健康教育
8.1 指导合理喂养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调整好婴幼儿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停进食,使胃肠功能迅速恢复,加快疾病的痊愈。
8.2 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注意哺乳卫生,哺乳的母亲应保持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尽
量减少感染的机会。并注意玩具的清洁。
8.3 增强体质 发现营养不良、佝偻病时应及早治疗。每日开窗通风,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做户外活动。
8.4 注意气候变化 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同时,要注意婴幼儿的腹部保暖。
8.5 勿滥用抗生素 口服广谱抗生素少用,避免肠道菌群紊乱以致霉菌或金
黄色葡萄球菌等大量繁殖而导致腹泻。
第五篇:妇产科优秀护理论文
俯卧位与平卧位分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郭肖兰1,张宏玉2
作者单位:(1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70000;2 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1)
【摘要】目的:比较俯卧位分娩与传统平卧位分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111例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取俯卧位分娩接产,对照组(60例)取传统平卧位接产,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和会阴裂伤等母儿结局。结果:俯卧位比平卧位组,第二产程时间短,有更少的会阴侧切(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比平卧位产后出血增多,但仍在生理范围内。结论:俯卧位缩短第二产程,不增加新生儿窒息,降低会阴损伤,是值得推荐应用的分娩体位。
【关键词】
手膝俯卧位;平卧位;第二产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elivery outcomes between on-hands-and-knees and supine position.Methods: A total of 111 puerpera were assigned into experiment group(n=51 cases)and control group(n=62 cases).The experiment lied on-hands-and-kne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lied on back during labor.Time of labor process,volume of postpartum bleeding,Apgar score,and severity of perineum laceration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experiment group showed shorter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lighter perineum laceration,but larger amount of postpartum bleeding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all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onatal asphyxia.Conclusions: On-hands-and-knees can help to shorte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and decrease perineum laceration without inducing neonatal asphyxia,thus it′s worth for application in large scale.[KEY WORDS]On-hands-and-knees;Supine position;the sencond stage of labor
不同历史时期妇女分娩体位各异,但走动和保持自由的体位(直立体位,包括站立、坐、蹲、走动、跪、俯卧、手膝支持俯卧,并随产妇意愿更换)是共同的特点[1]。截石位分娩是伴随着美国产科技术发展,随着产床和产科操作的开展,为方便医师操作,这种体位逐渐成为产科分娩的主导体位,但其合理性缺乏科学研究数据支持。循证医学的研究不支持平卧位分娩,认为增加胎儿窒息,并妨碍胎儿下降,增加难产和会阴侧切[2],WHO分娩指导禁止使用平卧位(截石位)接产,鼓励采用非平卧位体位分娩,如侧卧、坐、俯卧(on your hands and knees)、蹲等。我国传统采用平卧位分娩,近年来也有应用坐位分娩等的研究[3],但应用俯卧位接产未见报道。本研究尝试进行俯卧位接产的探索,并与同期平卧位接产进行对照,希望对正确应用适当的分娩体位有临床指导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集资料。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1例,无妊娠并发症,自愿参加试验者,告之有2种分娩体位,一种是传统的平卧,另一种是俯卧位,在宫口开全后,按预先的随机抽签号码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年龄分别为(26.73±1.45)、(26.67±1.23)岁,孕周分别为(39.45±0.35)、(39.78±0.45)周,孕1~4次,产1~2次,两组年龄(t=1.243,P=0.216)、孕周(t=2.698,P=0.08)、孕次(χ2=1.844,P=0.764)、产次(χ2=6.347,P=0.5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俯卧位接产,产妇宫口胎头拨露后上产床,把产床调整成床尾低位,床头高位,让产妇俯卧于床尾端。如果持续15~20 min以上,仍未见胎头娩出,或拨露较慢,产妇感到俯卧体力不适,可侧卧休息,等几次宫缩后,再俯卧,用大洞巾盖于产妇臀部铺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接产,产妇宫口开全胎头拨露2~3 cm后平卧产床,铺巾接产。
1.3 观察指标
记录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和侧切情况。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2.1 两组母儿结局计量指标比较
两组间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7,P=0.055);俯卧位组比平卧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量多,新生儿体重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43、3.159、2.389,P均<0.05)、;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85、0.709,P分别为0.0116、0.455),两组均顺产分娩,无顺转剖者。俯卧位组中,有2例枕后位病例,在俯卧20~35 min后转为枕前位分娩见表1。表1 两组母儿结局计量指标比较
2.2 两组母儿结局计数指标的比较
两组产后出血>200 m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05);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组比平卧组,有更多的会阴完整病例,和更多的I度裂伤和Ⅱ度裂伤,侧切率低于平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母儿结局计数资料比较
讨论
分娩为自然现象,分娩体位是动物的本能选择行为。其它动物多采用侧卧、俯卧位完成分娩。而平卧位的引入产科,是人类干涉自然分娩的另一个普遍的问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论证。在应用多年后,才有学者重新研究评估其合理性。
3.1 体位与胎儿宫内窘迫
卧位对母亲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是得到公认的产科基础理论。Carbonne等测量临产后产妇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不同体位时对平均中动脉血压和胎儿血氧分压的影响,结果显示,左侧卧位显示了最低的平均中动脉血压和最高的胎儿血氧分压。在仰卧位出现了1例低血压综合征伴有胎儿血氧分压的降低,改为左侧卧位后好转。研究证明产妇在临产中保持左侧卧位时,较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有更高的血氧分压[4]。这奠定了产科中产妇尤其是晚期妊娠产妇要避免仰卧,和胎儿窘迫抢救中首先要改变产妇体位的生理学基础。
本研究中,俯卧位在1 min时出现2例Ⅰ度窒息,5 min时没有窒息儿,而平卧位组在1 min时无窒息儿,在5 min时却出现了2例Ⅰ度窒息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正常产中,出现胎儿窒息的几率是很低的,不足以说明哪种体位更优,但是平卧位有潜在的导致胎儿窒息的危害,在发现有胎心变化时,仍应首先改变平卧位为侧卧位。
3.2 分娩体位与骨盆
Russell应用X线测量产妇妊娠晚期和产后6周的骨盆,发现妇女在坐位时比仰卧位时骨盆出口更宽。1991年 Gupta 等比较了坐位与蹲位的骨盆入口和出口径线,未发现差异。Michel等研究应用了MR技术测量女性骨盆,发现蹲位和手膝支持俯卧位时,骨盆出口径线(sagittal outlet)和坐骨棘径线(interspinousdiameter)要长于仰卧位,蹲位时骨盆的坐骨结节径线(intertuberous diameter)长于其它体位。认为产妇在蹲位或手膝支持俯卧位时,骨盆增宽,有利于胎儿下降和内旋转。而其它体位如截石位、半坐位可能会妨碍胎儿旋转下降[5]。有研究发现,产程中采用手膝支持俯卧位(hands and knees)有助于枕后位转成枕前位,并且产妇在俯卧位时感到背痛明显减轻[6]。
本研究中有2例枕后位者,采用俯卧体位后转为枕前位分娩,尽管例数较少,但提示俯卧位对于胎儿分娩机转有利,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枕后位、头盆不称、胎头不均倾等情况时,尝试应用俯卧位和产妇活动改变来纠正。
3.3 分娩体位与母儿结局
Gupta等[2]的循证研究结果支持第二产程体位取直立体位和/或侧卧位,与取平卧位和/或截石位比较,前者第二产程时间平均缩短4.28 min(95% CI 2.93~5.63 min),减少助产术(RR 0.80,95% CI 0.69~0.92),会阴侧切率(RR 0.83,95% CI 0.75~0.92),增加Ⅱ度裂伤率(RR 1.23,95% CI 1.09~1.39),增多产后出血量(RR 1.63,95% CI 1.29~2.05),减轻产后疼痛(RR 0.73,95% CI 0.60~0.90),更少的异常胎心变化(RR 0.31,95% CI 0.08~0.98)。本研究发现,俯卧位组与平卧位组比较,第一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两组均无阴道助产病例;两组会阴侧切率比较,俯卧组只有1例进行了侧切,而平卧组侧切率为88.3%,俯卧位I度裂伤率为70.6%,Ⅱ度裂伤率为11.8%,并且俯卧位组的新生儿平均体重要高于平卧位组,权衡比较,俯卧位会阴损伤程度远低于平卧位。会阴侧切增加盆底肌肉的损伤,增加产后疼痛,有更多的尿潴留等并发症,产后恢复性生活晚于自然裂伤者[7,8],采用俯卧位分娩降低了会阴损伤的发生。
本研究中发现俯卧位的产后出血量要多于平卧位,但是两组间在出血量>200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发现,取俯卧位时,产后出血更容易排出,故产后短时间内出血较多,但并没有引起大量的产后出血。
综上所述,第二产程取俯卧位分娩接产,与传统的平卧位相比,第二产程时间更短,不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增加,但仍处于生理范围内,俯卧位接产明显降低会阴侧切的应用,有利于会阴的保护,减轻会阴损伤。提示俯卧位可能更有利于枕后位的旋转成枕前位,是更利于正常分娩的体位,值得在临床应用。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是目前国内收录中文最多最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杂志;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提供免费全文阅读。网站可以实现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阅读、下载以及提供最及时的医学信息,最丰富的医学文献,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Shermer RH,Raines DA.Positioning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moving back to basics[J].JOGNN,1997,26(6):727-734.Gupta JK,Hofmeyr GJ,Smyth RMD.Posi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 for women without epidural anaesthes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3): CD 002006.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Bruno C,Alexandra B,Marie-laure L,et al.Maternal position during labor: effects on fetal oxygen saturation measured by pulse oximetry[J].Obstetrics & Gynecology,1996,88:797-800.Simkin P.Maternal positions and pelves revisited[J].Birth,2003,30(2):130-132.Stremler R,Hodnett E,Petryshen P,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hands-and-knees positioning for occipitoposterior position in labor[J].Birth,2005,32(4):243-251.Roberts J,Hanson L.Best practices in second stage labor care:maternal bearing down and positioning[J].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07,52:238-245.Woolley RJ.Benefits and risks of episiotomy: A review of the English-language literature since 1980.Part I[J].Obstet Gynecol Survey,1995,50:806-820.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