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防与军队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胜利
国防与军队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胜利
——纪念建军八十周年
●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
80年来,为什么它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战胜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成为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柱石?就是因为它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就是对建军80周年的最好纪念。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起秋收起义,10月率部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下旬,朱毛两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图为1931年毛泽东和警卫战士合影。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拥有革命军队的基本原理,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使我们党痛切地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组织革命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党又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斗争。从此,党和人民建立并拥有了自己的军队,革命的烈火重新在中国大地上燃烧。
湘赣边秋收起义同八一南昌起义一样,最初都是试图夺取中心城市而没有成功。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从起义的挫折中很快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虽然是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工业不发达,工人阶级人数较少,城市里敌人力量集中,而在广阔的农村,工人阶级却有自己强大的同盟军——农民,而且敌人统治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中国革命不应当走俄国那样的城市中心道路,而应当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毅然改变原定的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部向反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进军,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各地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树立了榜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起点,从此中国革命战争走上正确的道路;第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从事理论创造活动的标志,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已开始形成;第三,它作为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的光辉范例,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启迪。
二、从中国的国情和各个时期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克敌制胜、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坚持和发展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有13亿人民的团结一致,有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我们不畏惧任何强敌干预,完全有能力应对军事上的各种挑战。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创立、坚持和发展军队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确保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和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的重要论断,指明了这个军队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列宁、斯大林领导创建了这样一支军队,初步制定了一套党领导军队、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制度。毛泽东和我军领导人依据这些原理并借鉴这些经验,始终把人民军队的建设置于武装斗争的首要位置。他们规定了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绝对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以及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制定了支部建在连上,在团以上部队设立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的制度;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三大原则;总结出了一整套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方针、方法和制度。这些理论,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理论。
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既给军队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又给军队建设带来新的考验。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军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就从军队同党、国家和人民的联系上,进一步揭示出人民军队性质的科学含义。他还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保持我军的政治本色,这样我们这个军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多次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他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要靠制度来保证,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军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军队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围绕提高军队战斗力来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革命化建设的核心,必须始终把它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胡锦涛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军委主席后一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军,保证军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政治素质是头等重要的,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军事问题;要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开展思想教育,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上。胡锦涛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新形势下加强我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加快实现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政治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战争考验每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列宁、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强调要“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并根据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训,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独立自主,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包括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战略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尖端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并且反复强调,要把捍卫我国独立地位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时候我国的独立和安全都不能受制于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还明确提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要“多搞经济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978年,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接着又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一定要抓住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硬着头皮先把经济搞上去。军队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积极搞好军队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它本身就涉及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安全大局。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终结和冷战结束,世界处于新的深刻变动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要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思想;国防建设要讲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的高度,强调军队各项建设都要从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全局出发。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
这些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中心是解决军队现代化问题,即解决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解决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提高的问题;要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关于军队建设,他具体阐明了“精兵”、“利器”、“合成”、“高效”四个原则。他反复强调,军队改革不能照搬外军的做法,要把改革同军队的稳定和发展统一起来,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军建设打开了崭新局面,顺利踏上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以武器装备和技术的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在世界主要国家加速发展。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江泽民提出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他强调,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矫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胡锦涛同志提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全军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有力地推动了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听从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第二篇:国防与军队建设
上课周三-78节、序号:110成绩________
国防与军队建设
陈剑楠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09级商学系电子商务(1)班 240994315 福建福州 邮编:350015)
摘要: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因此本文以下五方面论述。一是学习中国化马克思军事理论。二是建设人民军队。三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五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人民军队 绝对领导 协调发展 精兵之路
前言
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以促进现代化国防建设。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有13亿人民的团结一致,有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我们不畏惧任何强敌干预,完全有能力应对军事上的各种挑战。
二、建设人民军队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 1
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我军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各式各样的政党和组织,也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军队和武装,但都没有能够担负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经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正确抉择。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军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有利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发挥军队在保卫和建设国家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利于促进国防的现代化,增强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
四、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政治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战争考验每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列宁、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强调要“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并根据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训,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独立自主,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包括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战略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尖端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并且反复强调,要把捍卫我国独立地位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时候我国的独立和安全都不能受制于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还明确提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要“多搞经济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978年,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接着又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一定要抓住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硬着头皮先把经济搞上去。军队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积极搞好军队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它本身就涉及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安全大局。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终结和冷战结束,世界处于新的深刻变动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要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思想;国防建设要讲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的高度,强调军队各项建设都要从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全局出发。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这些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中心是解决军队现代化问题,即解决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解决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提高的问题;要十分重视科学
技术和人才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关于军队建设,他具体阐明了“精兵”、“利器”、“合成”、“高效”四个原则。他反复强调,军队改革不能照搬外军的做法,要把改革同军队的稳定和发展统一起来,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军建设打开了崭新局面,顺利踏上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以武器装备和技术的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在世界主要国家加速发展。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江泽民提出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他强调,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矫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内容纯属于个人观点,如有论点不足或不妥之处,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联系电话:***
第三篇:建军80年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
上课周天—12节、序号:108 建军80年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
黄伟翔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11级航海系航海技术专业2班 学号113205231 邮编350007)
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来, 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就因为它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 就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不断成长壮大的历史。这些军事理论成果, 都是马克思 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都深刻回答和解决了一定历史条件下军事实践提出的时代性课题, 引领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辉煌。
关键词:发展史 军事思想 中国化
前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来, 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就因为它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一、毛泽东建军思想面对的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主要回答了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和夺取武装斗争胜利, 以及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如何建立现代国防等问题
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影响之深远、指挥艺术之高超, 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驾驭这场战争的最高统帅是毛泽东, 指导这场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从六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一是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武装斗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莫基人。他们一直非常重视武装斗争的作用。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公开宜布, 共产党人的目的“ 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 后来他们还亲自参加了1848 年欧洲革命。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普遍原则,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更加深刻地阐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6年5月, 毛泽东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讲习所时就提出:“ 搞革命就要刀对刀, 枪对枪, 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 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 刀把子不掌在自己人手里, 就会出乱子。”在1927年8 月召开的八七会议上, 毛泽东更明确地指出# “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样, 就为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欧洲共产主义的胜利, 唯有在欧洲各国同时取得。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道路的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此后,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 走出了一条以城市为中心, 先占领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而在中国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接着党又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等, 这些武装斗争最初都是试图夺取中心城市而没有成功。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 从起义的挫折中很快认识到, 武装夺取政权虽然是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 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 不可能走俄国那样的城市中心道路, 而应当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毅然改变了原定的攻打长沙的计划, 率部向反动统洽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进军, 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为各地发展壮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树立了榜样。
三是创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建设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的重要论断。列宁、斯大林领导创建了这样一支人民军队, 并初步制定了一套党领导军队、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制度。毛泽东和我军领导人依据这些原理并借鉴这些经验, 紧紧抓住军队的性质、宗旨及任务等关键性问题, 创造了一整套建设人民军队的理论和原则。首先, 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从根本上杜绝了军队领导权重蹈落人个人或狭隘集团手里的历史搜辙。同时, 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军的唯一宗旨, 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制定了支部建在连上, 在团以上部队设立政治机关的制度, 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三大原则, 特别是制定了《古田会议决议案》, 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 在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 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着手, 保持党和红军的先进性问题。这些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理论。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回答了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问题 20 世纪70年代, 邓小平敏锐把握住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准确判断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军队建设的新需求, 对军队和国防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军建军的方针原则, 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它在我军发展史上作出了五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基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 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及时作出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历史抉择。即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的临战状态, 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这标志着军队和国防建设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我国武装力量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是坚持围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的总目标, 加紧推进军队的全面建设。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明确提出, 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同我军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是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 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解决现代化问题, 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是邓小平为新时期军队建设中提出的总目标, 是军队建设的总纲领, 反映了我军发展的历史必然, 从根本上为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是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确保军队永远听党指挥。邓小平对保持我军性质高度关注, 反复强调, 军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 即军队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并特别提出, 我们军队的传统历来是党领导的, 我们国家所以稳定, 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很重要, 军队不能搞小集团, 不能搞小圈子, 不能打自己的旗帜, 不能把权力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这就深刻揭示了我军先进性的本质内涵, 明确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第一位的政治要求, 关系军队建设全局, 决定军队发展方向, 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四是坚持注重质量建设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是邓小平深刻洞察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根本方针。他明确指出,解决维护国家安全问题, 不能只打数量上的主意, 关键是提高质量, 提高效能。1985年, 他亲自领导的百万大裁军, 就是走精兵之路的重大举措和成功实践。
五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断推进军队建设的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位, 也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邓小平解决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 总是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始终把中国的国情、军情、国际大局和当代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 作为指导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据, 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规律, 得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极其重要的军事理论观点, 构成一个科学思想体系。
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围绕打得旅、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 主要回答了在世界新军, 变革迅猛兴起,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实现打褥燕、不变质的战略目标,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安全保陈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 世界上发生了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两件大事, 昭示了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走向,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人低谷, 军事安全因素呈上升趋势。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人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我军建设环境开始发生重大改变。’江泽民着眼世界风云变幻, 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形成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它的意义在于: 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共产党人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运用于当代中国军事实际, 开辟了我们党军事指导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坚持一切从国情军情出发,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实现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新飞跃,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和新的实际, 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总结和升华, 续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主要有三大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一是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军事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发现并阐明事物发展运动规律, 是科学理论的使命。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价值, 就在于它在空前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现了现实与军事运动的本质联系。首先, 着眼于国际安全战略形势的新变化, 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特点规律有了新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邓小平经过长期的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 得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我国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间和平发展的新认识,为我党我军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战略性的转变, 提供了理论基础。冷战结束后, 在国际战略力量大重组、世界政治版图大变动的复杂形势下, 江泽民从世界战争与和平因素消长的复杂演变中, 深刻分析长期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因素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 科学揭示了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特点规律, 为把我军建设成什么样的军队, 怎样建设军队, 提供了科学指南。其次, 着眼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 对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有了新认识。随着世界局部战争由使用常规武器, 发展到使用高技术武器, 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发生的变化, 江泽民及时作出了“ 现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联合作战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及“ 战场空间扩大到陆、海、空、天、电(磁), 战争同时在整个战区纵深进行” 等新论断, 为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重大问题, 提供了科学指南。第三, 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对信息时代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规律有了新认识。进人新世纪, 江泽民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提出“ 要把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 ” , “ 把反恐怖斗争纳人军队的职责范围” 及“ 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 是战争双方争取政治主动和军事胜利的重要手段” 等新要求, 为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更高的起点, 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第四, 着眼于我军履行职能使命的新要求, 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有了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大背景下, 江泽民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的总目标的基础上, 提出了“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的“ 五句话” 总要求, 为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中国精兵之路, 全面推进军队建设, 确立了根本指导原则。二是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为我军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的实现程度, 在于理论对现实需要的满足程度。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期间, 国防和军队建设经历了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复杂情况和考验, 他审时度势, 理乱驭繁, 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解决了许多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 为坚决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和“ 酒绿灯红” 的消极影响, 永葆我军的政治本色, 强调要发扬老红军传统,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军, 亲自部署推动“ 四个教育”、“ 三讲” 教育, 果断停止军队和武装部队一切经商活动, 为确保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 他领导全党全军妥善处− 了一系列突发事件, 指挥了许多重大军事行动,使我军经受住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同严重自然灾害斗争的严峻考验, 为提高我军防卫作战能力, 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他主持制定并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 制定军队现代化“ 三步走” 发展战略, 加快新型武器装备建设, 指导全军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不断提高军队战斗力。这些重大战略决策, 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二版。
联系电话:***
第四篇: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防军队建设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防军队建设
《江泽民文选》隆重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举措。全军同志满怀喜悦的心情,热烈庆贺《江泽民文选》出版,决心响应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的号召,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切实掌握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革命气魄和胆识,科学分析和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可能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集中全党全军智慧,创立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的历史性飞跃。《江泽民文选》收入的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江泽民同志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运筹,全面展示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脉络和理论体系。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军事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15年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战略格局出现重大转变,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兴起,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反“台独”斗争任务日益突出。这些新的历史条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时代课题。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前进脉搏,始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当代世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密切联系中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走向中加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观点;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的观点;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观点;关于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军队党的建设的观点;关于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的观点;关于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的观点;关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观点;关于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观点;关于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军队建设全局的观点;关于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和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推进的观点;关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的观点;关于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练兵的观点;关于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观点;关于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观点;关于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的观点;关于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的观点;关于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观点,等等。江泽民同志这些相互联系的重要思想观点,科学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方针、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政治保证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国防建设特点规律、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特点规律、未来战争与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规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把我们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为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长远指导作用。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军事领域的创造性运用。江泽民同志在对当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继承前人与锐意开拓的统一、尊重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统一,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江泽民文选》中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著,我们可以体悟到洋溢其中的科学精神和革命风范。一是胸怀全局的战略意识和世界眼光。江泽民同志总揽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科学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强调军队建设必须着眼世界发展大势,既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化步伐,不断提高国家战略能力,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二是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江泽民同志十分注重并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对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始终从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许多事情见事早、思考深、看得远,强调军队在讲政治的问题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江泽民同志始终关注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军情出发,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各个领域领导和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启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进一步加快了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表现了非凡的创新勇气。四是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江泽民文选》中的军事论著,字里行间饱含着江泽民同志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深厚感情和极端负责的精神。江泽民同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夙夜在公。担任军委主席期间,他走遍了全军所有的大单位,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不辞辛劳。这15年军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都凝结着江泽民同志的智慧和心血。五是尊重群众、情系官兵的领袖风范。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连队,倾听官兵呼声,集中官兵智慧,总结官兵创造,始终与官兵心连心。《江泽民文选》的终篇之作《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深切表达了江泽民同志同全军官兵结下的真挚感情,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军队建设的殷切希望。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的生动反映和科学总结。《江泽民文选》收入的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著作,既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军事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又展现了江泽民同志领导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作出了一系列关乎全局的重大决策,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军队建设与改革的突出矛盾,推动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全军部队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经受住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同严重自然灾害斗争的严峻考验。
面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政治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变,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高度关注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强调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要求全军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为了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江泽民同志果断作出停止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切经商活动的战略决策,提出在全军开展“四个教育”,指出部队必须警惕酒绿灯红的影响,要求把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等,充分反映了江泽民同志注重从思想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要思想。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突飞猛进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并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军战略指导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为军队建设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亲自领导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先后裁减军队员额70万,使我军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道路迈出新步伐;决定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动我军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强调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这些重大战略决策,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面对日益严峻的台海局势,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江泽民同志要求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强调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和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江泽民同志亲自决策和领导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了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号召全军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增强了部队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推动“大联勤”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等改革,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
面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深入思考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之道,确立依法治军方针,强调把正规化作为从严治军的根本目标,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把军队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军队立法进程明显加快,从严治军力度明显加大,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
江泽民同志还亲自组织、领导和指挥了许多重大军事行动。比如,成功组织一系列重大战略战役演习和战备行动,配合党和国家政治、外交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安全和领土完整;组建驻港、驻澳部队并顺利进驻香港、澳门履行防务,彰显了国家主权和尊严,为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稳定提供了重要保证,组织数十万大军挥师三江,取得98抗洪抢险伟大斗争的胜利。这些重大军事行动,显示了江泽民同志高超的领导艺术、卓越的指挥才能,展现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学习《江泽民文选》,必将使全军官兵更加深刻地认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切地感受江泽民同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谱写军队建设和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三)对学习和运用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全军广大官兵一定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学习好、宣传好、研究好、贯彻好,同时还要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他的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思想创造中展示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最近,党中央作出《决定》,要求全党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的指示精神,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政治要求,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级要以《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为契机,以文选为基本教材,不断把对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要在全面系统地学习其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上下更大功夫,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在着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高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更大功夫,研究解决好部队建设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学习文选,更好地学习江泽民同志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展现的科学态度、求实品格、创新勇气和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官兵特别是团以上领导干部认真研读,不断在学习贯彻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支军队要走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前列,要在可能面对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胡锦涛同
志强调,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就新世纪新阶段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等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这些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长远的指导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注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是我们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重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官兵,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抓好《江泽民文选》的学习,同时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学习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意志、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引导和激励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全军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有效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五篇: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十
月革
命的伟
大胜
利极
大地
激发
了马
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广泛传
播,而西
欧又是
马克思
主义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留
学期间,他视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国
实际
问题的强
大的思
想武
器而学习和
研究,在理
论和实
践上
对马
克思主
义
进行
了广
泛的传
播,为马
克思主
义在中
国的胜利
作出了
重
大的贡
献。本
文首
先分
析了
周恩来革命
民主主
义思想
形成的背景,在此基
础上对
留学期间
周恩
来的马
克思主
义思
想的形
成和
回
国后
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
义进
行了详细的分
析,为相
关研
究提供
参考
依
据。
关键词: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留学
1.民主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周恩来生
于1898
年。这个
时代的旧中
国,其性
质是
半殖
民地半
封
建社
会,它
表明
了中
国人民
在饱
受旧
式的封
建主义的盘
剥之外,还
要苦苦
地承受被
强硬
输入的帝国
主义的压迫
。帝
国主
义和
封建
主义这
两座大
山的横
压,使
得
国
内阶
级矛盾
和民族
矛
盾异常
尖锐,因
而使
民主革
命
成了
中国
人民渴
求
国家
独立
和自
身解
放的必
然选
择。这
样的国
情也
必将
注
定周恩
来在一出
生就要
感受国
破家
寒的气息。但
童
年的周恩
来被
过继
给叔父
家后,在嗣
母陈氏的倾心抚
育下,却受
到了的良
好的家庭
教
育。周恩
来十岁时
到表舅龚
荫荪的家塾寄
读。龚“是革
新派人
物,结
识同盟
会成员,赞
助革
命,常向
周恩
来介绍
些新思
想和时事
政治
知识”,他
家
里有很
多古籍
藏书,还
有一
些宣
传近代科学
和西
洋文明的新书
与报刊
;龚自
己在行
为上
带
头剪
辫子,不迷
信,主
张男
女同
学。塾师周先生学
识渊
博,思
想也比
较开
明。周恩来向
塾师
学了
许多
文化
知识,同时
也
学了不
少的社
会
知识,扩
大
了视
野,启发
了思
想。嗣
母
病
故后,周恩
来周围的生
活陡
然发生
了变
化。呈
现在周恩来
面前的局面
是,债
台高
筑,每次借
债饱受
鄙薄和
冷
漠,可封
建家
庭好面
子
摆阔的陋习
仍旧。现
实生活
中一
切活生
生的惨痛事
实见
证
着封建
没落
家庭的腐朽和走
向衰
败的必然
趋
势。
1913年8月,周恩
来入读天
津南开
学
校。这
里新的社会
生活和
近代社
会的空
气为周恩来的思想发
展提供
了肥沃的土
壤。但当
时的中
国是内
忧外
患
交织、民
族危
机深重,这诸
种因素的综
合作用
推动着
周恩来爱
国主义
和革命
民主主义思
想的继
续
发展。在南
开求学
时期的周恩来,思想激
进,自身的品
德修
养也为
人崇
敬。
这连同
他的卓越的组织
能力一
道,为他
今后实
现向
马克思
主义者的转变
准备了
必要的条
件。
2.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7年9月
到1919年4月,周恩来
留学
日本。日
本是亚
洲地区唯一
深受
中国传
统影响
而现在却
己完
全实现了
西方
式的工业化和
现
代化的国家。由
于在国内受
到抑制
和挫
折,中
国的年
轻人
均
把日本
看成是变
革的温床,在那
里可以
学到现
代自
然科学
和社
会科学
方面的知识。对
十月
革命
前中
国
人
寻
找救国道
路的情
形,毛泽
东曾
作过这
样的描
述:“先
进的中
国人,经过
千
辛
万苦,向西
方国家寻
找
真理”。“要
救国,只
有维
新,要
维
新,只有
学习外
国,日本
人向
西
方
人学习有
成效,中国人
也想
向日
本人
学。”20
世纪
初出现的这
一空前的留日
热潮,虽
然有
其深
刻的社会
背景,但
绝大
多数留
学生的一个
共同
目标
就是
为
着救
亡图存
。周恩
来也
正是
为了探
寻救
国道
路,在日
本开
始
接触
马克思
主
义的。
当
时的日本,社
会主义运
动风
起云
涌,马
克思
主义得
到了广
泛传
播。日
本
一些
初步
接受
马克
思主
义思
想的社
会主
义者
相继出
版了大
量介
绍和宣传
科学社
会主
义的著
作,如
片山
潜的《我的社会主义》、界
利
彦的《社会主义纲要》等。
这些
书虽
然还没有
完全摆
脱各
种非马
克
思主义的影
响,但
比较
正确的剖析了
资本
主义的种种弊
病及其
产生的原因,指出了
社会主
义必然
代替
资本主
义的客观历
史
规律
和实
现这一
规律的正
确途
径。十月
革命
胜
利后,马
克思、恩
格斯的一些著
作、介绍
马
克思主
义及
反映十
月革
命的书刊和
其他进
步书刊,更是潮
涌
而来。中
国的一些马
克思
主
义者先
驱,如
李
大钊,李
达
等人,也是先
于周恩
来在日
本接触
和学习马
克思主
义的。在这个
时期,周恩来的思想发
展历程
和李大
钊、李
达、毛
泽东等
人基本
上是
同步的。周恩
来是中
国共产
党内
为数不
多的最
早接
触马克思
主义的人
之一。
周恩
来在这
里主要研
究社会
科学
领域,热心
地研读
政论
书籍,对
于“新
思
潮尤
所切
望”。在此期
间,周恩来
以极大的热
情,研究
社会
主义
和学习
马克
思主
义。他仔
细
读了
幸
德秋
水的《社
会主义
神髓》、约
翰·里
德的《震
动环
球的十日》、河
上
肇的《贫乏
物
语》等
著
作以
及《新
社会》、《
解
放》、《改
造》
等
进步
刊物。特
别是河
上肇
主编的《社会
问题研
究》,从第一册起
连载
了《马
克思社
会主
义的理
论体系
》,介绍
了《资本
论》等
马克思主
义名
著,在第四册上
还刊
载了《工
资劳
动与资
本》全
文,“马克
思的全
部天
才正
是他
回答
了人类
先进
思想已
经
提出
来的种种问
题。”周恩
来通
过认
真
阅读
和仔细
研究,对于马
克思主
义的基
本
原理
有了一
个比较
系
统的认
识。
在通过
对马克
思主
义学
说的接触
之后,又加以
对日本
下层人
民的切实
考察,周恩
来
此时的思
想有
了一
个
大转
变,“我以
前所
想的‘军阀
’、‘贤
人
政
治’这
两种
主义可
以救
中国的,现
在想
想实
在是
大
错
了。”1915年7月
到9月,日
本爆
发一
场劳
动人
民自
发进
行反
抗斗
争的“米
骚
动”,这
场群众
运
动给
周恩来
以
深
刻的刺
激。一
方面,日
本社会
所暴
露出
来的各种
日益
激
烈的深
层社
会矛盾,加
深了他对
日本政
治制
度的怀
疑;另一
方面,运动中
所爆
发的人
民群
众力量的伟
大,使
周恩
来相信
人
民是
历史的主人。“元
老、军
阀、党
阀、资
本
家……从此
后‘将
何所恃’?”而这
正是马克
思
主义学
说中的阶级
斗争学说在现实社
会生活
中运用的真切
反
映。
周恩来从
研究
各种“新
思
潮”中开
始接触
马克思
主义,并
被这种
新的主义所
鼓舞。这
标志
着他
在思
想上
己经发生
了很
大的转
变,成了具
有初步
共产
主义思
想的革
命知识
分子。
3.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1920年11月,周恩来
赴法勤
工
俭学。虽然
在日本留
学期间
周恩来
就已经
接触到
了马
克思
主义,“在赴法国
之前,我从译
文中
读过《共
产党宣
言》、考
茨
基的《阶
级斗
争》和《十
月革
命》。”但是
他在确
立自己的终
生信仰
问题
上,却
仍在继
续深
入细致地
思考
着。善于
思考,在重大的抉
择面前
保持
特别审
慎的态度,是
周恩
来一
贯的作风。五
四运
动期间
在被羁押的时
间里,周恩来就
重新认真
思考
了许多
问题,对严
酷的社会
现实
有了更清楚的认
识。周恩来在后来写的一封讲到
自己确
定走共产主
义信仰的信中
说:“思
想是颤
动于狱
中。”他还
说过:一种
生命意
识的萌
芽,“是
从这
个时候开
始的。”出
狱后,周恩来
便逐步
走上职
业革命
家的道
路。
周恩来
赴法
勤工
俭学的目的很明
确,就是
要到
欧洲
特别是
英国去
实地考
察,以便
从世
界先进
地区
发展的大
趋势中,把
握中国
未来的方
向,“主
要意
者,唯
在求
实学
以
谋自
立,虔心
考查以求
了解
彼邦社
会真相
暨
解
决诸
道,而思
所以
应用
之于吾
民族间
者。”但是初
到欧
土极目
所
见却是一
派
萧条。欧洲社
会的现
状既
然是如
此的毫无
安定
所言,那么
当时中
国的思想
界中
那些
曾经想
效仿
西方
社会的演
进模
式以推
进中
国社会
进步的信念亦便
动
摇了。周恩
来也
同中
国多数
先进
分子一
样
在思
考着
究竟要
选择
一条
怎样的更加
合理的社
会制度
以指明
人
类社会
和中
华民族
前进的道路
。为
此,周恩来
采取
各
种方式广
读博
览,汲取
各种思
潮,在纷杂的思
潮中,以审
慎求
真的态度,“对
于一切
主义开
始推
求比
较”,寻
找自
己的方
向。他
在给表
哥陈式
周的信中也说
明这
一点:“弟
之思
想,在今日本
未大
定,且既
来欧洲
猎
取学
术,初
入异
邦,更
不
敢有所
自
恃,有所
论列
”,“至若
一
定主
义,固
非今日
以弟
之浅
学所敢
认
定者
也”。此
时,摆
在他面
前的有
两种
可供
选择的社会
改革
途径,其一是
以英
国
为范的渐
进方
式,“不
改常
态,而
求
渐进的改
革”,以
“保守”之
方
法以
达到
成功
地改造
社会。其二
是
效法
俄国,采
取
革命的手
段,以
“迅雷
不
及掩
耳”之
势“一
洗
旧
弊”。当
时的周恩来
并没
有马上做
出结论,“躁
进与
稳健
之说,亦
自
难定”,“若
在吾国,则积
弊既深,似
非效法
俄式
之革
命,不易
收改
革
之效;然
强邻
环
处,动
辄
受制,暴
动尤贻
其口
实,则
又以稳
进之
说为
有力矣。
执此
二者,取
俄取
英,弟原
无
成见,但
以为与
其各走极
端,莫
若得
其中
和以
导
国人。至
实
行
之时,奋进
之
力,则
弟终以
为勇
宜先也
。以今
日社
会之
麻木
不
仁,‘惊
骇
物议’,虽
易失
败,然
必于
此中
乃能
求振
发,是又
弟所
深信
者也。”可
见,在俄英
两种
社会
改
造方式
中,周恩来虽
然没有
完全
确
立
选
择那一
种,但
是到真
正付
诸实
施的时
候,很明
显他是
倾向
于后
者。
当时的欧洲
在历经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非
马克
思主义
思
潮泛
滥
滋生。此
时周恩
来的思想尚
未定型
于
马克
思主
义,故而
也曾一
度
受到
无政
府主
义的影
响,相
信
中国
可
以走“地
方
自治”的道路,“中
央集权,本非
大国所
宜
有,而
中
国民族性
之庞
杂,尤
难
期实
现,故
地方
自治
时也,亦
势
也”。这种
思想
和毛
泽东
早年
在长
沙时的“新
村自
治”的思想
近
乎一
致。毛
泽
东
在1920年
冬已经
成长为
马克
思主
义者
了,可是
就在这
一年的10
月,他
还在积极
从事
湖南
自治
运
动。只
不过,毛
泽东表
现在实践
上,而
周恩
来此
时只
是
在思
想上有
此
主张
而己。周恩
来
甚至
还还
表露
出过
产业救
国、教
育救
国的思
想,认
为“吾国
今日
最
大之
患,为产
业不
兴,教
育
不振……产
业与教
育之
振兴
兼程
并
进,根
本方
面只
要
多着
一分
力,表
面上的军
阀资
本
家
政客
便动
摇一
块,此
种向下
宣传,吾
以为
较空言
哲理
改
造者
强多
矣。”在成长为
马克
思主
义
者之
前的周恩来,其
思
想比
较混
乱,这
是中
国大
多
数早期
马
克思
主义者
思想
转变
前所
经历的一个
共有的阶
段。毛泽
东也曾
说到他的“思
想成了自
由主
义,民主
改良
主义,乌托
邦社
会
主义
平等观
念的一
种奇
怪混
合物”,也
曾经
“赞
同许多
无政府
主义的主张。”可
见,这
是一个
人的世界
观转
变时
期的一种常
见的现
象,正
确的世
界
观的确
立往
往要
经历
思想上的一段
模
糊凌
乱的过
程。
周恩来在欧洲通
过实
地考
察以
及对各
种不同
思潮的冷
静观察
和
推求
比较之后,认
为:英国的基
尔
特主
义“近
已见
衰”,并
且“在英
国始终
也没
有大
兴盛
过”;无
政府
主义的“自
由作
用太
无
限制,处
在这样
旧势力
盘踞的社
会里,而
要解放
一切
强迫,解
除一
切束
缚,所
以便容
易流
为
空谈”。最终
认定
只
有俄
国
月革命的道路
才是
正确的,“我们当信
共产主
义的原理
和
阶级革命
与无
产阶级
专政的两
大
原
则,而
实行的手
段则当
因时制
宜!”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在思
想上树立了
共产
主义
信
念的同
时,周恩
来也
于1921年
经张
申
府、刘
清扬
介绍,加
入了
中国共
产
党组
织。周恩
来作出
这个决
定,决
不是轻
易的,“他
在日
本时
就接触
到马
克思
主义,以
后经过
五四运
动风
暴的洗礼和
半年狱
中的沉
思,又
到欧
洲
进
行实际
考
察和
对各
种新
思
潮进
行比
较推
求,前
后经
过
三年
左右的深
思熟
虑”。正
因为
对于
马克
思主义
信仰的确
定
是基于
如
此
时
间之久的一
种审慎的态度
上,周恩
来在确定了
这种
选择
之
后便
再
亦没
有过
任何的游移
和
反复,毕生
为其奋
斗直
到最
后
一息。
1926年
底,周恩
来
开始
担
任
中央
军
委
书记。次
年夏进入
政治
局,之后
便一直
参与
领导
党中
央的各项
工作。在此期
间,党
内
发生
了多次路线斗争。面对着棘手的问题,周恩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事
求是,对
党的历
史上的“左”
右倾
错误
进行
了科学的分
析与
批判,对
错误
路
线的扭转起
来
积极
作用。
新
民主
主义
时期,我国
始终处
在一种内
忧外患的状
态,内有
新旧
军阀、封
建欲
孽、买
办官
僚,外
有帝国
主义列
强。要想
摆脱
束缚,走上
独立
自
主的道
路,必须
根据
本国国
情,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才能
更好
地解
决问题。周恩
来也
一直
认为要分
清敌
我,团结一切
可以
团结的力量。
然而,如
何团
结?则需
要对实
际情
况作
进
一步
考察。
大
革命
失
败后,中国
革命
进入
了极端困
苦
了历
史时
期。面对
国民
党反动
派
建立的法
西斯
反
动
统治,中国
共产
党
从客
观实际
出发,领导
中国
人民在两种
不同的环
境下
采
取的不
同斗
争形
式之一。它即
是在反革
命力量
统治
严密的城市,不
怕敌
人残
酷的白色
恐怖,把
党的组织转
入地
下,坚持
秘密
工作,并利
用各
种渠
道,在国民
党反
动派
统治
区的“内
线”进
行各种
形式的斗
争。周恩来作
为白
区工
作的主要
负责
人之
一,他正
确
地分析
了当
时国
内的政
治经
济形
势、白
区的特殊工
作条件、党
组织的状况
和群众的情
绪、要
求,提
出了一
条从实
际出
发,紧紧
地依
靠群
众,利
用
一切
方法,机
警、灵活
地进
行革命斗
争的白
区工作
方针,对白
区工
作的开
辟、白
区的党的建设等
方面
都有
着重要的贡
献。
总
之,继
承
了五四
运动的科学
和民主
精神的周恩
来,在留法
勤
工俭
学期
间经过
刻苦
学习、推求
比较
和具
体的斗
争
实践之后,思
想实
现了质的飞
跃:信
仰马
克思
主
义,确
信阶
级斗争
和
无产
阶级
专
政“两
大原
则”,明
确主
张消
灭资本主
义
私有
制,建
立
共产主
义
公有
制,为“共
产主
义”奋
斗终
生;创建
了中
国共
产党
旅
欧支
部和
旅欧团
组织。
所有
这些,标志
着周恩来
已经成为一个
坚定
马克
思主
义者
了。
参考文献
[1]
姚桓.关于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
齐卫平.论思想革命意义上的延安整风运动——纪念延安整风运动70周年[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3]
叶后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01)
[4]
卢维良.论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02)
[5]
戴孝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周恩来的统一战线思想[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