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校史校情200题(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7: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理工大学校史校情200题(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理工大学校史校情200题(本站推荐)》。

第一篇:浙江理工大学校史校情200题(本站推荐)

浙江理工大学校史校情200题

浙江理工大学 葛建纲

1、杭州知府林启(字迪臣)(1839—1900),目睹十九世纪末我国蚕丝业的衰退,认为“蚕丝为浙特产,而蚕业之盛衰,关系国计民生至大”。在他的积极创议下,经呈准浙江巡抚廖寿丰,于1897年8月(清德宗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在浙江杭州创办了蚕学馆。蚕学馆的学制,初为两年,1906年起改为三年。

2、杭州蚕学馆是国人自己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纺织学校,也是我国第一所农业学校,第一所产学研结合的新式学校。

3、蚕学馆的创办,开全国蚕桑改良之先声,当时各报纷纷报道,仿效推广,《农学报》(全国最早的农学刊物),《集成报》(全国最早的文摘刊物),《万国公报》、《时务报》、《知新报》等全国性报刊全文刊载林启筹办养蚕学堂禀、养蚕学堂章程或消息。

4、林启在杭州共兴办了三个教育机构,它们是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和绍兴农校的前身)、养正书塾(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四中的前身)。

5、林启思想开明,支持维新,特别重视教育事业,被誉为“谋班资卓识,兴学启新知”的教育改革家。

6、蚕学馆的地址在杭州西湖金沙港原关帝庙和怡贤王祠旧址,占地三十余亩,也就是今曲院风荷的高庄。

7、林启于1897年4月禀呈浙江巡抚廖寿丰筹划创设“养蚕学堂”。

8、浙江巡抚廖寿丰于1897年7月批准筹划创设“养蚕学堂”,8月林启委邵章在杭州西湖金沙港筹建校舍,9月破土动工,1898年2月29日落成。

9、蚕学馆开办时,总办由林启兼,第一任“馆正”为邵章、“馆副”为林贻珊、总教习为江生金。

10、蚕学馆的办学宗旨是:“除微粒子病,制造佳种,精求饲育,改良土丝,传授学生,推广民间。” 11、1897年,林启在罗振玉、孙淦的建议下,选派稽侃、汪有龄赴日本学习蚕丝,蚕学馆选派学生留日,开我国官费派留学日本之先河,同时,他们的赴日也预示着国内大举派生留日时代即将到来。

12、蚕学馆共开设19门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数学、植物、动物、气象、土壤论、桑树栽培法、桑树除害法、蚕体生理、蚕体病理、蚕体解剖、养蚕法、缫丝法、显微镜使用法、蚕茧和2 生丝检验法、器械法、肥料论和毒菌论等,所有开设的课程都包括实习实验。

13、蚕学馆遵照办学宗旨,在教学上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面向社会、面向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推广成果,这一办学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成了百年办学的一大特色。

14、蚕学馆编译了不少著作,如《微粒子病肉眼鉴定法》、《蚕外记》、《饲蚕新法》、《蚕业述要》、《饲育要览》、《屑茧缫丝》等学术著作,对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改进育蚕、缫丝技术,起到很大作用。

15、蚕学馆试制的新蚕品种曾输出日本,在日本的《蚕丝科学与技术》“日本家蚕育种史料”上有详细记载。

16、蚕学馆招生以秀才为多,办学形式灵活多样,理念超前,首届学额为30名,实到25名(另自费附读生8名),不限省份,供给伙食,另发零用钱三元。

17、蚕学馆毕业生各省闻争聘,他们在20多个省市从事蚕丝教育或生产科研工作。其中,第一届毕业生18名,第二届毕业生11名,第三届毕业生6名。

18、鉴于蚕学馆创办三年取得的成绩,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农学报》创办人罗振玉(国学大师,曾任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学堂校长)在《农学报》第一百二十期(1900年)上发表了题为《杭州蚕学馆成绩记》的文章,对蚕学馆的办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

19、日本蚕学专家蚕学馆副教习轰木长太郎曾说:“五大洲蚕业以中国为最先进,蚕种也以中国为最好,而中国新昌蚕种尤为好。”而新昌蚕种就是由蚕学馆改良的科技成果。20、1902年浙抚任道熔惑于流言,认为蚕学馆无甚作用,拟令停办。经师生据理力争,并在杭城昭庆寺设立试验场,招湖州熟悉蚕事农民,以土法饲育和蚕学馆新法饲育作比较,结果新法远优于土法,始得拨款续办。

21、蚕学馆办学十年,成绩卓著,浙江巡抚增韫奏请清廷于1908年批准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御批“该部知道”。

22、蚕学馆第一任馆正邵章,因为办学有功,受到清帝朱批嘉奖。奏折中称蚕学馆为“开全国蚕桑改良之先声”。23、1910年因学额扩增,原有校舍不敷分配,借西湖跨虹桥下的崇文书院设分部。

24、辛亥革命后,学校改名为“浙江公立蚕桑学校”。

25、林白水(1874—1926)是蚕学馆的创办人之一,1898年在蚕学馆任教,他是我国留学海外学新闻学的第一人,孙中山曾书“博爱”二字相赠。

26、林白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自1901年27岁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以来,一生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多种,是中国用白话报纸来做革命宣传第一人。

27、“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这是林白水永不褪色的诺言,1926年8月6日,林白水被反动军阀张宗昌杀害于北京。1985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烈士,林白水被后人称为“中国报人的光辉楷模”。

28、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和新闻事业家史量才(1879—1934)为蚕学馆本科第四期毕业生。1912年他盘进《申报》自任总经理;1932年创办了《申报月刊》,1934年11月13日在杭州回上海的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暗杀。29、1904年春天,史量才创办上海女子蚕桑学校,这个举措不仅开创了女子学科技的先河,还站到了让女子服务社会,自立社会,贡献社会新风气的最前列。30、1919年,史量才当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他的办报方针为“不偏不倚,唯民喉舌,言论自由”。作为中国报业大王,史量才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

31、“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这是史量才的名言,也是其立身之本。

32、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申报》的“时评”和副刊“自由谈”等充分发挥了抗日反蒋的战斗作用,在申报自由谈阵地中,涌现了瞿秋白、鲁迅、茅盾、陶行知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左联斗士;时评社论,指陈时弊,为共产党仗义执言。

33、我国著名蚕丝教育家郑辟疆为蚕学馆第三期毕业生,历任江苏女子蚕业学校、江苏省蚕丝专科学校校长及苏州丝绸工学院院长、中国蚕丝协会会长等职达四十余年,毕生献身我国蚕丝教育事业。

34、民国元年(1912),杭州光复后,浙江高等蚕桑学堂继续开办,奉令改名浙江高等蚕桑学校,由朱显邦任校长,他是1905年蚕学馆第六期毕业生。35、1913年,学校在吴兴、海宁、崇德、德清、嵊县创办6 模范丝厂五所,为改良浙江土丝之创举。36、1914年,学校又在西湖沽经精舍,开办女子缫丝传习所,推广新法缫丝。37、1925年,学校在艮山门外、湖墅、塔儿头、上泗、长安等五地设立改良养蚕场五所,派学生负责消毒、催青、养蚕以作示范。38、1926年,学校设推广部,由朱新予任主任,并在杭嘉湖、萧绍地区重点养蚕县开办蚕业改良场共十七处;学校建造了可贮蚕种五万张的冷蔬库一幢、三层楼蚕室五幢、二层楼的缫丝工场。这时学校教学、推广并重,工厂、种场并举,可谓“盛极一时”。39、1927年,学校从五年级起分设制丝、养蚕两专业,并开始招收女士,实行男女同校。40、1929年秋季,学校奉令由西湖金沙港迁至杭州笕桥。41、1934年,笕桥因创办航空学校,我校被迁建。先迁至梅登高桥上课,然后择址在古荡老和山脚(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新建校舍,并于1936年秋开学。42、1936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蚕丝职业学校,此校名一直沿用到1952年杭州解放。

43、古荡新校址有130亩(8.7公顷),按照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生活、健身等一体化的构想,分三期完成。

44、古荡新的蚕校,除了有办公楼、教学楼、显微镜实验室、蚕室、贮桑室以外,还有礼堂、膳厅、宿舍、浴室、工房和各种球场,更具有普通种场、原种场,以及规模很大的实习缫丝厂。缫丝厂设有当时日本最先进的80部立缫机的缫丝工场,以及与之配套的复摇车间、整理车间、炉子间及煮茧室、滤水池、贮茧库、制丝机械陈列室、锅炉间等。在当时,设备这样齐全、实习基地这样先进、环境这样优美、布局这样合理的蚕丝学校,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1936年,古荡新校落成,在落成典礼上,各界来宾无不为蚕丝学校新校舍的规模宏大、窗明几净、园林式建筑而叹为观止。

45、我校古荡校址,在日本侵占杭州时期,被作为军马场肆意破坏,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又被付之一炬,摧毁殆尽。缪祖同(曾任蚕校校长)在“抗战胜利蚕校纪念册”中写道:古荡原校舍缫丝厂、蚕室、桑园、农场、运动场、庭园、以及一花一木、一水沟、一石墩之布置,无不经前陈(石民)校长之苦心8 设计与惨淡经营。

46、蚕丝学堂人才济济,师资力量雄厚,四十三名教职员工中,留日和赴日进修回来的有16人,占37.2%,聚集了当时蚕丝界精英。

47、蚕丝学校陈石民校长培养学生不仅强调德育、智育,同时也十分重视体育,并坚持把体育作为升级、专业的重点考核项目。学校还成立了篮球队、网球队等,专诚聘请体育专家周汝型等老师加强指导训练。在历届省市体育运动会上竞赛成绩名列前茅,并曾多次参加全国运动会。

48、蚕丝学校学生柴焕锦曾两次参加全国运动会。在运动场上、越野赛跑、登高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并保持了全省万米长跑纪录直至解放。他一生获奖累累,声誉卓著,被誉为“蚕宝宝”。

49、“五四”运动期间,我校学生杨贤江、朱新予等六人组织宣讲团,在杭州平海街省教育会的阳台上公开宣读,宣传抵制日货,劝用国货,反对丧权辱国的和约。50、1926年冬,北伐军经过杭州,当时蚕校师生与党的地下组织有联系,他们经常在玉带桥一带接触,学生中,马品瑶、慎士豪、叶清之、章步清等七、八人积极参加,受到反动政府的 追查、拘押,有三、四名学生被判刑入狱。5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当时蚕校在“杭州学联”的领导下,负责笕桥、艮山门、东街路一带的抗日宣传活动,并派学生代表周绍模、张耀澄参加杭州学联代表团赴南京请愿,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52、都锦生(1897—1943),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后留校任教,其生产的丝织风景画,在192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誉满全球。

53、夏衍(1900—1995),1915年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54、常书鸿(1904—1994),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专业,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画家。

55、蚕校毕业生罗化千(1901—1986),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早年投身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难胞纷纷流亡关内,其义卖楹联700余幅,用于赈济东北难民,被传为美谈。

56、我校校友吴先清,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隐蔽战线上的工作,10 是远东地区最有名的女特工,1937年因苏联肃反扩大化,被“清洗”流放,1938年,惨死苏联西伯里亚,年仅34岁。1978年,被国家确认为“因公牺牲”。

57、查济民(1914—2007),1927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专业,是我国著名实业家,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58、1938年秋,蚕校学生高帆(1922—2004)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后成为著名的战地新闻摄影家,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个人作品集有《他从太行来》。

59、沈西苓(1904—1940),早年求读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专业,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代表作有《乡愁》、《十字街头》、《船家女》等。60、1939年,我校两位学生袁之平、施益花(袁之平解放后曾任浙江省丝绸公司经理),向当时校长缪祖同请假回家,实际是参加新四军,缪祖同知道他们是去参加新四军,当即准假。

61、抗战期间,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学。1937年,11月14日,学校被迫内迁,在校长陈石民(后在校长缪祖同)带领下,先后在临安、寿昌、龙游、新昌、嵊县、缙云等地 坚持办学八年。蚕校被誉为抗战的宣传队,科技的播种机,“三农”的服务队。1945年12月2日学校由缙云迁回杭州。62、1941年日寇侵占嵊县,窜到学校,学校大部分图书仪器遭洗劫。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教师刘启周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1500倍显微镜一架、800倍显微镜四架。

63、抗战时期,我校教师刘坚拒绝当日本翻译,以变卖衣物养家糊口,坚持任教、护校,被师生赞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三不老师”。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人文精神。

64、八年抗战,学校在山区僻壤一面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一面仍坚持上课。同时,继承蚕学馆的校风,服务于社会,向附近农村推广蚕桑改良方法,举办短期培训班,培训初级技术人员,深受流亡办学地村民的欢迎。学校形成了“爱国荣校、服务社会”的办学传统。65、1945年12月,学校由缙云搬回杭州。由于老和山下的原校址已是一片废墟,暂在黄龙洞及附近的护国寺复课。

66、古荡原址复建后,学校于1948年1月搬入古荡新建校舍,并于秋季分蚕、丝两科招生。1955年8月,因校址为浙江12 大学扩用而迁出。

67、学校一直重视面向社会、面向生产实际办学,通过实践进行科研,取得了可喜成果。蚕校展品在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26年,我校参加浙皖丝茧展览会获一等奖。

68、杭州解放后不久,军管会接管学校。同年7月成立校委会,蚕校进行了改革与整顿,调整了学校行政领导机构,校务委员会主任仍由原校长缪祖同担任。69、1950年的杭州蚕丝职业学校,曾在萧山坎山设立学校分部,由陈钟任主任。70、1952年,杭州蚕丝职业学校制丝科归属省轻工业厅主管,养蚕科归属省农业厅主管。71、1952年2月,杭州蚕丝职业学校制丝科发展成为浙江制丝技术学校。72、1952年,杭州工业干校纺织科并入浙江制丝技术学校,校名改为杭州纺织工业学校。73、1953年夏,杭州纺织工业学校与浙江工人技术学校合并成立杭州工业学校。74、1958年,我校改校名为浙江纺织专科学校,学制定为 五年一贯制专科。

75、浙江纺织专科学校从1959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76、1960年,浙江纺织专科学校部分专业调整,更名为杭州工学院。77、1962年,杭州工学院改名为浙江丝绸专科学校,学制为四年制本科。78、1964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79、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后,第一任院长是朱新予,党委书记是蒋华。

80、杭州蚕丝职业学校养蚕科,经发展演变为现在的绍兴农校,校址在诸暨牌头镇。

81、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后,最初设立的三个专业是:丝织工程专业、制丝工程专业与染整工程专业。82、1970年,因文革十年**,学校被下放,改名为杭州工业学校,自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83、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浙江丝绸工学院,归属浙江省领导。

84、我校在1979年设立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这是我14 国理工科院校中最早设立的艺术类专业。85、1979年,学院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86、1980年,我校成立我国第一个丝绸史研究室。87、1983年,我校设立服装设计专业,这是全国最早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之一,在理工科院校中是第一家。88、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有丝绸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89、我校夜大学是在1984年创办的。90、1984年,教育部批准我校隶属关系改变,由中国丝绸总公司与浙江省双重领导,并以中国丝绸总公司为主。91、1985年,我校成立服装系和经营管理系。92、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校每年只在浙江、山东、四川等少数省招收学生。1985年开始,学校面向全国招生。93、1987年1月,我校归属纺织工业部领导。

94、我校老的八字校风是“团结、求实、勤奋、进取”。95、1988年1月,邓小平同志曾兴致勃勃地观赏我校教师陈冰心教授创作的“万水千山——《长征颂》”国画长卷,并向 他本人赠送了观赏长卷时的照片。96、1992年11月,我校成立服装分学院。97、1993年8月,我校获“浙江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的荣誉称号。98、1993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行以后,在我校大学生中兴起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1994年5月5日,《浙江日报》以此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跨世纪人才,浙江丝绸工学院出现学〈邓选〉热”的长篇报道。99、1994年12月,我校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00、1995年5月,在原丝绸系、纺化系的基础上成立纤维(工程)分院。

101、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同志为我校百年校庆题词:教育为本,科技先行,开拓新世纪丝绸之路。

102、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我校百年校庆题词:坚持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求实创新,开拓未来,把学校办得更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03、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为我校百年校庆题词:梦寻16 丝绸路 / 吴越蚕桑府 / 当代高科技 / 织造绚丽布

104、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为我校百年校庆题词:科教兴纺

服务经济

105、我校百年校庆的主题是“求实创新,开拓未来”。106、我国著名蚕丝专家、教育家朱新予教授解放前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名誉院长。

107、我国著名丝绸教育家陈钟教授曾任浙江丝绸工学院副院长、顾问、省人民政府参事。108、1997年10月26日,我校隆重举行了建校百年庆典大会。

109、我校从98级开始,设立基础段强化班,同时,优秀生的选拔、培养制度也从98级开始试行。110、1998年12月,我校被评为中国著名时装学府。111、1999年,我校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主管单位纺织总会划规为国家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为主。112、1999年3月,我校举行建校以来第一次博士论文答辩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沈之荃教授和我校刘冠峰教授 共同担任导师的陈文兴博士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这是我校培养的第一个博士。113、1999年5月,全校举行第一次汉语水平考试。此前,我校规定,从98级开始,我校本科生均需通过“汉语水平考试”。114、1999年4月21日,教育部发文将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115、1999年7月,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副省长鲁松庭、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委主任候靖方、省教委副主任郑继伟等来我校视察调研,并与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座谈,听取学校发展意见。116、1999年11月,我校组建民办二级学院的请示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省教委、省计经委正式发文。117、1999年11月,我校干部人事档案顺利通过由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专家组的干部人事档案二级考评,成为浙江省第一批通过考评的高校。118、1999年12月,我校成立研究生处,后改称为研究生部。119、2000年5月,经省教育厅核准,我校确定为自学考试18 助学单位。助学专业共9个。120、2000年7月,学校聘任季国标院士为名誉院长。121、2000年9月,我校隆重举行浙江国际时装学院成立大会暨名誉院长聘任仪式。国际知名人士、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被聘为我校国际时装学院名誉院长。122、2000年11月,我校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院在杭州正式签订联合办学协议。123、2000年12月1日,我校隆重举行下沙校区奠基开工典礼。124、2000年12月,我校与日本福井大学校际合作协议在杭签署。

125、在2000年度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中,我校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奖数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126、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2000年度新增设4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包装工程。省教育厅还批准,我校从2001年起,工学、工商管理学、艺术类具有专业设置自主权。127、2001年6月,我校召开中国共产党浙江工程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

128、从2001年开始,我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第一批招生项目为田径和女子篮球。129、2001年,我校开始招收少数民族班学生。130、2001年10月,我校2001级3200多名新生到下沙校区报到。131、1999年,我校成立人文学院,加强人文社科建设;2001年12月,学校在人文学院基础上成立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学科的格局进一步形成。132、2002年2月,我校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133、2002年3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督查组来我校就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进行考察,并参观我校下沙校区学生生活园区的学生寝室、大学生成才咨询室、党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对我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新“三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134、2002年3月,我校参与江干区大学科技园建设,这是目前浙江省两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135、2002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我校。136、2002年4月,我校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2001年度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创新单位。137、2002年6月,我校正式成立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138、2002年9月,我校成功申报了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39、2003年1月,在共青团浙江省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上,我校团委荣获“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140、2003年5月,我校后勤服务总公司、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顺利接管下沙耀江桂花园、百花园食堂。141、2003年6月,我校出台《浙江工程学院创新学分认定办法》。我校首批有34位学生被授予创新学分。142、2003年,我校荣获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143、2003年6月,我校党委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抗击非典型肺炎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44、2003年8月,我校学生朱娟红在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4×100米接力赛冠军。145、我校女子篮球队获得第六届CUBA联赛浙江省冠军、东南赛区亚军和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146、2003年9月,我校成立文化传播学院。147、2003年10月,国际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我校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名誉院长陈香梅女士来校颁发了第三届“陈香梅教育奖”。148、2004年2月,我校下沙校区图书馆向全校师生开放。149、2004年2月,经国家科技部评审,我校“高密度全显像丝织技术”获得200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加林教授代表课题组接受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颁奖。150、2004年3月,我校举行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大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根俊院士、刘新垣院士加盟我校全职在校工作。151、2004年4月,我校与丹麦哥本哈根工程学院正式签署了友好合作交流协议。这是我校首次与北欧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关系。152、2004年5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实际22 评选结果为优秀),学校提炼的办学特色为:“求知求实、创新创业”。153、2004年5月,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统计的2003年度中国时装院校积分排名结果揭晓,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排名第二。154、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教发函﹝2004﹞128号文件,同意我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155、我校的“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56、2004年9月,艺术设计学院成立。157、2004年10月,我国权威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高等学校与科研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发布了2002~2004年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估排名,我校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单项排名中位列第三。158、2004年10月,2004(首届)中国杭州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在我校隆重举行。159、2004年11月12日,我校举行报业巨子史量才先生铜像揭幕仪式。160、2004年12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选结果揭 晓,我校参赛的16支队,48位参赛队员全部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省一等奖1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8人,成功参赛奖12人。

161、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学生创业团队的作品“梦织锦数码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获得银奖。162、2005年3月,我校的经济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本科专业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新增专业。163、2005年4月,我校纺织工程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被列为省属高校首批“重中之重学科”。164、2005年,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周毅同学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 奖章;2006年,他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

165、我校陈文兴教授和张耀洲教授分别荣获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66、2005年5月,我校更名后首次团员、学生代表大会召开。167、2005年7月,我校领导班子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三24 树一创”好班子。168、2005年12月,下沙高教园区“十佳大学生”表彰仪式暨“青春下沙”第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在我校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隆重举行。

169、我校被评为2005年度模特行业TOP10最具影响力专业高等院校。

170、在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度创新团队名单中,我校陈文兴教授带队的“先进纺织加工技术”创新团队榜上有名。这是创新团队中唯一一个纺织类的团队,也是我省省属高校第一次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之列。171、2006年1月,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纺织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72、2006年,我校新增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本科新专业。173、2006年,我校区域经济学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74、2006年2月,“长三角六高校交换生计划”正式启动,我校6名本科生分赴其他高校学习。175、2006年5月,校园阳光网站当选全国高校十佳校园学 生门户网站。176、2006年,我校新增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领域和工业设计工程领域。177、2006年6月,我校获得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有5个专业获得招生资格。178、2006年,我校教师朱晓军创作的《天使在作战》长篇纪实文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179、2006年9月,我校独立学院“科技与艺术学院”开始在西城校区办学,至此,学校形成了四个校区的格局。180、2006年10月,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181、2006年12月,长三角六高校2006友好辩论赛在我校举行,我校代表队获得了集体金奖,这是继上届之后,第二次获得集体金奖。182、2006年,材纺学院党总支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183、我校被评为“200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是我校自1991年以来第十二次获得这一殊荣。184、第十二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揭晓,我校第九次获得“育人奖”。

185、我校韩振亮教授主持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入选了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我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零的突破。186、2007年,我校获得教授资格评审权。187、2007年1月5日,我校被授予了“平安校园”称号。188、2007年1月27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理工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提出了“1358”工程计划。189、2007年4月,我校被评为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190、2007年6月,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在我校举办,这是我校首次承办这项全省大赛。191、2007年,我校在1995年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基础上,正式招收港澳台学生。192、2007年9月,我校成立启新学院,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193、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我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25,000人左右,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学生8000余人。194、目前,我校共下设17个学院(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省重点专业6个。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程硕士领域,5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195、1980年后,我校的历任院长校长是:朱新予、张友梅、袁观洛、凌荣国、赵 匀、裘松良(现任);历任党委书记是:赵锦章、李杰华、金邦炉、白同平、费君清(现任)。

196、我校新校训是“厚德致远,博学敦行”,学校精神是“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校风是“求是笃实”。197、2007年,我校以筹办110周年校庆为契机,在各地相继成立校友会,加强校友的联络工作。

198、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我校110周年校庆题词:厚德载物,求是创新。

199、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我校110周年校庆题词: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200、2007年10月28日,我校隆重举行110周年校庆活动,110周年校庆的主题是:“回顾历史,弘扬传统,展示成就,提高声誉,凝聚人心,再创辉煌”。

第二篇:关于“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的总结

关于“校史校情知识竞赛”活动的总结

近期电气学院社团联合会监理部在院团委和社联的组织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的队员选拔工作,并对参加竞赛的5名队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竞赛活动也于周三晚顺利展开。

在这次活动组织中,主力还是我们的三位部长,特别是陈鹏部长更是冲锋在前,先是组织开会又是策划选拔,后来是组织培训,充分履行了作为部长的职责。当然我们部的其他成员在这次活动中所作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所有部员都能按要求完成部长布置的任务,我们的团队也在配合中展现得无比默契。我们部的成员也会在以后工作中多加交流培养默契。

我从这次活动中也吸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例如我们在活动开始的初期阶段没有做到大力宣传,在鼓励同学参加活动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没有调动起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导致了报名人数并不太多,我想以后的活动一定要在宣传方面多下功夫,争取在同学之间引起广泛的响应。再者就是出题时没有深刻理解学校的活动要求,导致部员们出的题都大同小异几乎相同,题目的选取也成了一件难事,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一定首先学习活动要求,深刻理解活动意图,以取得更好的组织效果。

我认为这次活动我们监理部的组织总体而言是成功的,虽然有些因为部员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小问题,但是达到了学校的总体要求,我们也会继续完善活动中暴露的不足,为下次活动打好基础。

监理部部员:

2012.10.20

第三篇: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校史校情(模版)

Lorraine 重点信息:

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是一所拥有95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9年河海大学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之后成为第四所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中文名: 河海大学 外文名: Hohai University 简称: HHU 校训: 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创办时间: 1915年 类别: 全国重点大学 现任校长: 徐辉

知名校友: 汪胡桢,须恺,张闻天 所属地区: 江苏南京

学校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95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58 年至2000年间隶属水利部管理,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近年来,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后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和《教育部、江苏省共建河海大学 协议》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北麓,并在常州市、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301.96亩。1986年在江苏省常州市设立分校,后改为校区;2001年9月正式启用新建的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校园建设及教学、生活设 施更趋现代化。本科学生主要集中在位于江宁的新校区。

河海大学下设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48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目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8702名,其中研 究生10704名,本科生18455名。

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24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38名;博士生导师274名,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 9

Lorraine 2008年,学校承接的科研经费达3.74亿元。“十五”以来,学校承接的科研项目质量不断提高,承担了一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 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94项。河海大学有着优良的育人传统。近十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规模快 速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已建成具有水利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河海大学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校,已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千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

河海大学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1985年70周年校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5年80周年校庆,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 “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学校题词;2005年90周年校庆,温家宝总理视察学校并作重要讲话,以“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对学校寄予了殷切期望。

河海大学现任校长为徐辉教授,党委书记为朱拓教授。

河海大学下设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

河海大学没有附属高中,初中及小学,但有河海大学幼儿园,在西康路河海大厦对面。

学校共18个院(系),50个本科专业,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方面仅次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25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 个;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23名;博士生导师239名,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研究机构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9

Lorraine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常州校区

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授权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自行审定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教育部首批实行“长江学者资助计划”可以设立特聘教授的高校之一。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于1986年建立,地处江苏省苏锡常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位于国家级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436亩。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和人文社科部、数理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四个公共课教学部,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14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培养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现有教职工54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10多人。在校学生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5500多人,研究生330多人。

常州校区根据河海大学的整体目标要求进行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河海大学的办学规格和要求办学,以发展机械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重点,并与校本部一起加快发展信息类学科专业,择优加强管理类学科专业。同时,坚持“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注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常州校区始终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以“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实施“3+1”学制,探索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改项目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硕果累累,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其中“e龙队”多次代表中国出征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并取得骄人成绩,学生在200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江苏高校唯一的一等奖。校区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项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育人环境不断改善,为河海大学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成效明显,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成绩突出,学生考研升学率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常州校区从学风、教风、机关作风建设入手,积极推动党建、“三个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人文河海,建设和谐校园。以“好班子”建设、学习型支部创建、学生党员先进性进社区等为代表的党建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校区领导班子被评为常州市“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获“江苏普

/ 9

Lorraine 通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2006年常州校区办学20周年庆典为新的起点,常州校区迎来了新世纪发展历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展望未来,常州校区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地方为切入点,以建设机械学科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学科地位,为实现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传统与文化

校训

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校歌:水之子

学校历史

* 1915年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 1924年 与国立东南大学的工科合并为河海工科大学

* 1927年 并入第四中山大学

* 1928年 国立中央大学水利系

* 1949年 国立南京大学水利系

* 1952年 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的水利系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

* 1985年 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

1915年,在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张謇和一批水利专家创立了专门治水的高等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为 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科技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是河海大学的前身。由黄炎培任河海专门学校筹备主任,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由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

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6月并入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2月成为江苏大学工学院土木系。

1928年5月成为中央大学土木系水利组。

1937年6月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

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

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 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

1953年吸收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修科,山东农学院农田 水利系和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转科班。

1955年吸收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水道海港系。

/ 9

Lorraine 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95年河海大学80周年 校庆时,江泽民、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学校题词,对学校 的事业发展予以肯定、寄予厚望。

1996年河海大学进入“211”,2009年进入“小985”,常州校区2002年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10月23日,学校90周年大庆,温家宝总理视察河海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献身,求实,负责”六字要求。

2009年11月24日,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河海大学隆重举 行。“教育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学协议”达成了五点意见。一是共建旨在促进河海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改革、建设与发展 的步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水利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更好地为国家和江苏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通 过共建,促使河海大学发挥长期形成的学科综合优势,在服务全国的同时,重点参与和服务江苏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为提高江苏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办 学效益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三是教育部在保证河海大学事业经费拨款正常增长的基础上,给予河海大学“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专项经费和政策支 持,并积极倡导和支持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加大为江苏省提供优质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力度。四是江苏省将河海大学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列入国 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项目,省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具体数额视项目情况研究确定。同时,鼓励学校面向江苏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争取省科 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和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的支持。五是建立共建的协商议事机制。为确保本协议的实施,由教育部和江苏省有关部门适时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协 商,检查督促共建事项的落实。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朱 拓

校长

党委副书记

郑大俊

副校长

鞠平

党委副书记

陈德奎

副校长

吴 远

副校长

朱跃龙

党委副书记

王济干

副校长

唐洪武

副校长

李乃富

副校长

徐卫亚

(江宁校区)

江宁校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

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党工委副书记、党 政办主任

江宁校区管委会保卫办公室主任(兼)

江宁校区管委会后勤办公室主任(兼)

江宁校区管委会信息办公室主任(兼)

江宁校区管委会宣传办公室主任(兼)

任旭华

隋寿义

丁寿祥 彭 隆 吴青山 梁正和 王如高

/ 9

Lorraine 江宁校区管委会财务办公室主任(兼)

(常州校区)

吴继敏

校区党委书记 周建方

校区管委会主任 彭

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潘洪林

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丹平

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一、党委书记吴继敏同志:

周语明

主持常州校区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干部、人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工作。分管组织人事部。联系物联网工程学院

二、管委会主任周建方同志:

主持常州校区行政全面工作;负责科技、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国际合作、发展规划、财务、资产管理方面工作。

分管科技与国际合作部、财务部、资产管理部。联系机电工程学院。

三、管委会副主任彭雷同志: 负责后勤、保卫、体育方面工作。

分管党办、管委会办、保卫办、后勤管理部、后勤集团。

四、党委副书记潘洪林同志:

负责宣传、统战、纪律检查、监察、审计、学生、群团方面工作。

分管宣传部(含党校)、统战部、纪检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团委、工会(含离退休办公室)。联系企业管理学院。

五、管委会副主任刘丹平同志:

负责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图书馆方面工作。分管教务部、成人教育部、信息中心、图书馆。联系公共课党总支。

/ 9

Lorraine 吴继敏任常州校区党委委员、书记; 周建方任常州校区管委会主任;

彭 雷任常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党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保卫办公室主任; 潘洪林任常州校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刘丹平任常州校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王炎灿任常州校区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兼校人事处副处长; 康宏强任常州校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兼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江 冰任常州校区教务部部长兼校教务处副处长;

蔡 新任常州校区科技与国际合作部部长兼校科技处副处长; 宋利民任常州校区学生工作部部长兼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秦进东任常州校区资产管理部部长兼校国有资产处副处长; 李德生任常州校区财务部部长兼校财务处副处长;

胡 钢任常州校区图书馆馆长、信息中心主任兼校图书馆副馆长; 吴震岱任常州校区工会主席兼机关党委书记; 朱天宇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杨春伟任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范新南任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 陈学忠任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吴凤平任企业管理学院院长; 田晶华任企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蒋建平任常州校区公共课教学部党总支书记。

任旭华任江宁校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

以上同志均为正处职;其中提拔的同志试用期一年,其他同志任期三年,原任职务自然免除。

吴 凯、曹 翀任常州校区党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保卫办公室副主任; 吕红征任常州校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

/ 9

Lorraine 蒋建宏任常州校区纪委副书记兼纪委办公室主任; 梁缙英任常州校区纪检员、机关党委副书记; 王 萍任常州校区教务部副部长;

沈金荣任常州校区科技与国际合作部副部长; 朱倬然任常州校区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高洪娟任常州校区团委书记兼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孟 颂任常州校区资产管理部副部长; 陆劲松任常州校区后勤管理部部长;

汤黎光任常州校区图书馆副馆长、信息中心副主任; 李德明任常州校区成人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李 云任常州校区后勤直属党支部书记; 孙彦歆任常州校区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 赵占西、卞新高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倪福生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职); 乔 熙任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朱昌平、李庆武任物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 董涌波任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梁 伟、王普查任企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胡井军任企业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纪玲妹任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主任; 何春元任常州校区数理教学部主任;

周自强任常州校区外语教学部主任(正处级); 沈丽英任常州校区体育教学部主任。

隋寿义任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丁寿祥任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党工委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周语明任江宁校区财务办公室主任(兼); / 9

Lorraine 王如高任江宁校区宣传办公室主任(兼); 梁正和任江宁校区信息办公室主任(兼); 彭 隆任江宁校区保卫办公室主任(兼); 吴青山任江宁校区后勤办公室主任(兼)。

以上同志均为副处职;其中提拔的同志试用期一年,其他同志聘期三年,原任职务自然免除;兼职的同志不列入中层干部管理。/ 9

第四篇:安庆师范学院校史校情简洁版(本站推荐)

安庆师范学院,座落在原安徽省省会、文化古城安庆市,系皖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高校。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兴办200多年的清代安徽著名“省学”敬敷书院移建于这里,1902年书院改为安徽大学堂,由此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其后这里先后为安徽武备学堂、安徽陆军学堂、安徽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学校、安庆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校。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目前校园面积180亩,校舍面积77000余平米。设有中文、政法经济系、历史、外语、艺术、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等9 个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科学、马列主义、体育、大学英语等5个教研部。有夜大学、函授部和人才培训中心。现有本专科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在册学生2150余人。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582人,其中专任教师305人。在岗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12人,讲师等中级职称175人。

学院拥有电子计算机中心、电教语音中心和相当数量的物理、化学与语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和各系资料室藏书36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1800余种,装备了拥有2500余种期刊的光盘阅展室。设有古籍整理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中华文化研究室、陈独秀研究室、朱光潜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出版《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院》、《安庆师院自然科学学报》、《教研报》、《安庆师院报》等报刊。

学院办学百年来几经上下,几度衰荣,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它有过封建衙门式的管理,也有过安徽最高学府的殊荣;有几度停办或降格的曲折,也有英才辈出硕果满枝的欢欣。百年来,这里走出了一批血沃中华、名震中外的名将与烈士,更培养出了数万名中高级专门人才,广泛传播了文化与科学,促进了安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获各级科研成果奖计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辞书、丛书160余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0余篇。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与学术交流活动,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在校授课。

百年风雨、百年育人,为学院办学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留下了治校严谨、教学严格的良好校风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传统,也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面对新的世纪,全院师生员工正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坚持为经济建设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认真总结百年育人的经验,发扬优良的传统和校风,以百年校庆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开创一个崭新的办学新时期,为把学校办成具有显著特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与科研中心而努力奋斗!

第 一 章 开安徽高等教育先河的三十年

第一节 敬敷书院的移建与办学

一、敬敷书院的移建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暮春,清朝安徽布政使于荫霖、按察使赵尔巽奉命在省城安庆北门外百子桥西本院现址,购地百余亩,营建校舍,广植树木,将原在城内的著名“省学”敬敷书院移到这里办学,由此揭开了本院百年育人的序幕。

安庆古属“皖”国,境内有皖山(天柱山)、皖河,安徽简称“皖”正由此得名。安庆建城始于南宋,迄今有700多年的历史。自清乾隆二十五即1760年至1937年的177年间,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代以方以苞、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文学,正是在这里开一代文风,影响中国文坛200多年;清代著名的徽班正是从这里辗转进京,开有国剧之称的京剧之先河,因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1652年(清顺治九年)由操江巡抚李曰芃建在安庆城内。初名培原书院,1733年奉旨改为官办,1736年定名为“敬敷书院”。著名桐城派大师姚鼐曾两度就任书院的山长(院长),至1897年迁到城外建院时,它己有245年办学历史。书院的移建源于一场育人观上的分歧;鸦片战争打开了封闭的国门,随着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已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到十九世纪后叶,国内改良教育体制的呼声日高。当时的安庆是一个得时代风气之先的地方,早在1862年,曾国潘就在安庆创办了中国最最早的新兴工业之一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出中国近代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小火轮。社会的变化,使安庆在兴办什么样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上掀起了波澜,具有改良主义思想倾向的安徽巡抚邓华熙,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并于1897年初上奏朝拜廷,要求在安徽创办“求是”学堂,推行新式教育。但以安徽布政使于荫霖、按察使赵尔巽为代表的一大批官吏们则认为办学还是要“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本”,主张对现有的书院作些改良,只要“革除空疏之弊”就可以了。这样一方面朝廷批准了邓华熙的办学奏章,新式学堂开始在筹办;另一方面,在科举制度尚存,经学八股还是读书人主要进身之阶的情况下,作为省学的敬敷书院还是不可替代的,为避免新老两个学堂同城对峙,巡抚命布政使于荫霖在安庆城外另辟处所建立新的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新院址远眺城郊大龙山,近傍安庆八景之一的菱湖,院北有条丈许高的土岗,从西向东逶迤而来,岗上杂树成荫;西南面一条清溪半绕校园,垂柳夹岸,细水长流,风光秀美又远离城内烟馆酒肆、商贾车马的喧嚣。是读书习学的好地方。担任新敬敷书院山长的是桐城名儒阮强(字仲勉)先生,他曾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聘,主讲台湾书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走后,他即回皖接长敬院。与阮共同主讲敬敷书院的还有黟县胡元吉先生。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省城大书院改为省大学堂。由此,兴办250年的敬敷书院于1901年冬停办,以全部校产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安徽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大学堂。

第二节 安徽大学堂与安徽高等学堂

一、办学概况

1902年,敬敷书院改为安徽大学堂。当时巡抚王之春认为,城内的“求是学堂房屋较敬敷书院为宽,且同一培植人才,(两校)归并办理易于措手”,于是将安徽大学堂迁至城内鹭鸶桥与求是学堂合并办学。安徽大学堂是安徽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省布政使、按察使亲自担任学堂总办(校长)。安徽大学堂的学生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全省招收新生,“饬各属州县选生申送,县各二名,合共百人为住堂正额生”;二是“以原求是学堂肄业者充之,作为师范生”;三是令原敬敷书院学生“以及举人孝廉生童等人均改入该堂附课”,为此设附课生(旁听生)120名。1903年,刘葆良担任安徽大学堂总办,著名经学大师姚永概担任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大学堂开设的课程有英文、国文、东文(日文)、伦理、舆地、中外政治、中外历史以及经学大义、群经源流等等。这一年朝廷颁布了《奏定高等学堂单程》,规定各省只能在省城设高等学堂一所,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而大学堂目前只能“先就京师设立以为之倡,俟将来各学大兴,即择繁盛重要省份增设”。根据这个章程,1904年,安徽大学堂改为安徽高等学堂。

第三节 安徽武备学堂的办学与学生爱国革命运动

敬敷书院奉旨停办后,和求是学堂合并成为安徽大学堂,人员、资产全部移到城内鹭鸶桥。从1902年至1906年底,本院校址开办的是一所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的军事专科学校--安徽武备学堂。

安徽武备学堂筹办于1898年。兴办武备学堂是晚清洋务派官僚培养新式军事人才、壮大自己实力的一种尝试。1886年,李鸿章仿照德国陆军学校办法,创办天津武备学堂。学堂采取西方近代教育方式,课程分两类,一类为理论性的“学科”,即在课堂上学习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学习各种枪炮武器知识,土木营垒、布阵攻防等知识;一类实践性的“术科”,主要在军营里实习枪炮阵式、队列军操等技能,学制三年。这所学校为晚清北洋陆军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引得一些雄心勃勃的封疆大吏们竞相效仿。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仿天津武备学堂的模式,在武昌兴办了湖北武备学堂;1898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巡抚衙门(前安庆市委大院)东边的演武厅开学,首批招收新生40人,安庆知府兼学堂总办,谭学衡任提调。教员由北洋大臣选送天津陆师(武备)学堂毕业生,由南洋大臣选聘日本武官分别担任,学制三年。演武厅位于城内闹市,地域局促,不适合学堂操兵练武的要求,倒是北门外新移建的敬敷书院,地势开阔,是演兵练武的好场所。1901年朝廷诏改省城书院为大学堂,巡抚随即将书院改制并迁入城内,腾出校址,1902年6月,武备学堂迁到城外百子桥新敬敷书院。

本欲培养封建朝廷捍卫者的安徽武备学堂,由于学生的思想激进,开办几年后就成为巡抚知府们的一大心病。1905年秋,武备练军学堂停办。1906年11月,武备学堂被改为安徽陆军小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开办前后8年,有5届毕业生。在百子桥本校址办学前后不过5年,这5年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风起云涌的5年。武备学堂的学生们在参与藏书楼演说会的活动中,在陈独秀等革命先驱者的教育熏陶下,在反对封建专科的秘密集会结社中坚定了以身许国的决心。在此前后形成的“以天下为已任,舍个人仕途争民族国家光明前途”的良好校风,也由此代代相传。

第四节 从陆军学堂到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 从1907年至1927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风云急剧变幻的二十年:待续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在民主革命浪潮冲击下土崩瓦解,接着军阀混战、社会会动荡不己;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接踵爆发;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蓬勃兴起。未几,宁汉勾结、蒋汪合流背叛革命,中国大地到处血雨腥风。

革命潮起潮落,教育风雨飘摇。安庆北门外的这块校园里,二十年间换了三块校牌:陆军小学堂、安徽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安徽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第五节 安徽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与江淮大学

从1919年冬到1926年冬,本院现址兴办的是安徽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安徽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是民国时代安徽大学创立之前安徽省唯一经中央政府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私立江淮大学。

第二章 皖省最高学府——省立安徽(1928.2-1938.5)

从1928年到1938年,这里兴办了安徽唯一的分科综合性大学:安徽大学。第一节 省立安大的兴办与发展

一、安徽大学的筹建

1921年9月,省内外一些皖籍学者名流,向当时的安徽省长许世英建议创办安徽大学,以满足本省中学生升学之需,推进安徽的文化教育事业,许采纳了这个建议。随后,教育界部分知名人士组织了“安徽大学期成会”,经多次会议,于1922年春拟定了筹设安徽大学简章并在省教育会内组织了“安徽大学筹备处”。1922年3月23日,主持筹备工作的刘贻燕、徐光炜、蔡晓舟等向省长呈递报告,要求准予筹备处立案并颁发图记(公章),拨给经费。报告申述了创办大学的理由:“以大学为造就人才之学府。我国大学除国立外,江浙粤晋各省均已渐次设立,而吾皖尚付阙如。查吾皖地居长江中枢,省立中等学校近有三十所,卒业者既日增,升学者自益众。不设大学,何以造就专业学术之人才……,非有最高育才机关,实不足以餍足学子之望”。省政府批准了这个报告和筹备章程。安徽大学筹备处有评议部、干事部两部分。所聘评议员都是皖籍学者名流如许世英、柏文蔚、王星拱、朱蕴山、章伯钧、高一涵、梅光迪、杨亮功、胡寅旭等60人;干事部分事务、交际两股,事务股3人;刘贻燕、徐光炜、蔡晓舟;交际股有12名成员,胡适、陶知行(行知)、光明甫、程滨遗、刘希平等都在其中。筹备处负责人为蔡晓舟。然而二十年代初叶的安徽经济凋零、财政拮据,为解决兴办大学的经费,省教育厅1924年10月向省府呈文《关于烟酒附加一成特捐移做筹备安徽大学基金与财政厅会稿》,但没有落实。安徽大学筹办了三年,未有进展,1925年6月,蔡晓舟向省政府缴还了安大筹备处的图记,首次筹办告缀。是年7月,省教育厅还有拟请王星拱继任安大筹备主任给省政府的呈文,但后不了了之。

1926年6月,兴办安大的社会呼声又起,安徽教育厅长洪逵拟订《征请皖贤会商筹设安徽大学办法》,重设“安大筹设办事处”,“七月召集南北人士会议,决定重要议案十四件。8月筹备处向省政府呈送了《安徽大学组织大纲》草案。十月省长高世读聘姚永朴先生为校长”,主持筹建事务。几个月后因北伐战争兴起,筹办工作再告中辍。

1928年8月,安徽大学文法学院成立,内设中国文学系、教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法律学系,4系首批招收本科生一百余人,此时第一届预科生140人毕业,相当部分考文法学院本科学习。省下令聘刘文典任文学学院院长,主持全校校务。9月安大本科开始上课。不久安大工学院亦告成立,但当时考试合格录取的新生仅3名,无法独立开班。当年11月,安大学生与省立第一女中因故发生冲突,时值蒋介石来安庆,偏听女中方面一面之辞,立即召见刘文典加以训责,刘出言顶撞蒋介石,遭到免职拘押,不久即被迫离开了安庆。农学院筹备主任韩安也因这次风潮辞职。农学院筹备告辍。

1929年1月,省政府宣布安大筹备结束,撤销筹备委员会,接收改组安徽大学,改定校名为“安徽省立大学”,任命省教育厅程天放兼任安大校长。程上任后停办安大工学院,将3名学生转入文学院学习(1929年秋理学院成立后再转物理系);将文法学院分开,文学院设中国文学系、教育学系,法学院设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保留预科并着手筹办理学院以符合当时《大学组织法》关于必设三个以上学院方可称为大学的规定。程上任后改组了人事,任命章益为文学院长,端木恺为法学院长,朱世明为理学院筹备主任,谭书麟为预科学长,季惕凡为秘书长。程肆意安插亲信的作法引起了安大师生的反对,1929年春安大进步学生在中共安庆党团组织的组织下酝酿开展驱逐程天放的**,后因叛徒的出卖遭到程天放和反动当局的镇压,程也因为逮捕迫害进步学生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不得己于1929年6月辞去安大校长的兼职,省政府于6月聘请王星拱继任校长。6月,安大代办的法政专修班毕业。是年8年,安大理学院成立,先设物理系,任命张其浚为理学院长,杨亮功为法学院长兼教务长,邓季宣为预科主任。是年文法理三院招收了本科新生177人。

1930年1月,王星拱接受了主持武汉大学校务的聘请,向省政府提出辞职但未获批准。6月,王星拱就任国立武汉大学副校长,杨亮功接掌了安大校长之职。遵照教育部令学校正式定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杨裁撤安大预科,扩充各院系,文学院增设外国语文学系,改教育系哲学教育学系,理学院增设算学系、化学系、生物系,至此省立安徽大学有3院10个系。是年组织了校舍建筑委员会,计划建筑新校舍、筹建农、工、医3学院。

1931年6月,杨亮功因人事不谐辞职,省政府聘理学院长何鲁代理校长。何7月1日到任后聘程仰之为文学院长,1932年春,安大校务停顿了近6个月。至1932年4月,校务经费积欠达10余万元。

1932年4月21日,程演生校长受命于危难之际,聘光建为文学院长(未到任),陶因为法学院长,理学院长不变,聘洪逵为安大秘书长,于5月2日恢复上课(4月25日学生注册)。因“一二八”事变日寇侵入上海,凇沪各大学被迫关闭,大批学生流落内地,安大颁布了《校外学生借读规程》,收容了中国公学等上海地区大学的数十名失学学生在校就读。

第三节 省立安大的教学活动

一、省立安大的招生

省立安大的招收新生由学校招生委员会议决后学校自主进行。招生委员会由教务长、秘书长、各院院长、各系主任、军训部主任、注册课主任和推举产生的教授代表6人共同组成。委员会视当年学校教学能力确定本年的招生学额,7月初至7月下旬在上海《申报》、《中央日报》(南京)和《皖报》(安庆)等大报上刊登招生广告,在安庆本校和外地各设考点。外地考点因时而异,有时同在上海、南京、武昌、蚌埠设点,有时仅在其中一处设点,各地考生可就近报名应试。考试由本校命题,于八月初进行。科目为教育部规定的高中课程。一般为10门:(1)党义或公民,(2)国文,(3)英文,(4)数学(含几何),(5)理化,(6)史地,(?)生物,(8)智力测试,(9)口试,(10)军事训练(女生免试)。由本校教授评卷录取。投考与录取比率各不同。安大开办之初无什名气,外地投考学生少,如1933年总报名投考246人,录取74人,比率约3:1;几年以后安大在沿江大学中小有名气了,1936年报名投考者731人,正式录取153人,比率接近5:1。安大于八月中旬在各考点城市报纸上刊登录取名单,被录取者必须在开学前到安大交验规定的学历文凭并接受安大医药组的体格检查,不合格者要取消入学资格。

第三章 国 立 安 徽 大 学(1946.9-1949.10)

第一节 国立安大的筹建

一、筹设国立安大的经过

初具规模的省立安大,因日寇入侵而被迫停办后,安徽有识之士无不扼腕痛惜。四十年代初,在重庆的安大校友即开始组织“复校运动”。“三十年(1941)冬,旅渝校友为复校运动,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开会,到会者有何鲁先生等校校友70余人“。大家向出席会议的当时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陈述恢复安大的必要性,商讨恢复办法,随后向当时的国民政府当局上书吁请。”这次餐会虽没有得到具体答案,但对复校运动来说,却壮大了声势,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共鸣。尤其是当时在教育部里任职的安徽乡人众口一词,争得了部里领导层的相当重视“。

抗战胜利后,皖籍知名人士和广大青年学生恢复安徽大学的呼吁再次高涨。1946年1月2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恢复安徽大学,并改省立为国立。决定由朱光潜、陶因、高一涵、叶元龙、杨亮功、章益、张忠道、刘真如、程演生、汪少伦、王倍仁、刘英士等12人组成国立安身大学筹备委员会,朱光潜任主任委员,陶因为秘书。后朱光潜因”素爱读书写作,无意于行政工作,辞谢再三“未到职,乃改命陶因为筹委会主任。1946年4月24日,筹委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前省立安徽大学的校舍财产均由国立安徽大学接收使用;根据安徽省的需要,国立安大的院系设置为:(1)文学学院,设中国文学系,外语语文系,政治系,经济系,教育系;(2)理学院,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3)农学院,设农艺系、森林系、附设茶叶专修科。

5月初,筹委会迁至安庆,6月底接收了省立安大的校舍。

二、校园的恢复

1938年6月到1945年8月日寇占领安庆期间,本院校园被日军征做”野战仓库“,即日军后勤保障基地。校园被两道电网圈起,教学大楼、化学实验室、男妇生宿舍楼以及书院的平房,分别堆放着军火、粮油、被服以及各种军用日用品。教学大楼的二楼为野战仓库的办公室和服装加工车间。校园内的其他建筑多遭毁坏,”物理试验室、图书馆以及大礼堂的四排楼房均被拆去,败瓦颓垣,不忍触目“。从1946年7月底到11月初,在筹委会的积极努力下,学校的房屋、道路整理完毕,添置了部分教具、课桌椅与床铺等。同时在城内平安岭(今龙山路东北)新建教师宿舍3栋,还购买了安庆来安旅馆的西式洋楼一座、任家坡太史第及天台里旧琼林宾馆平房数十间,作为教职员宿舍。

与此同时,筹委会还聘定了各院系授课教师,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招生工作于9月开始。经安大筹委会和省政府商定,由教育部批准,成立于抗战时期的安徽学院大部分学生以转学方式转入安庆。9月初,安徽学院学生分蚌埠、合肥、安庆三地进行转学考试。10月国立安大招生考试,分南京、安庆两地进行,当年安大共招新生1079人。随后南京临时大学解散,又转来一批学生,武汉大学先修班、国民党、三青团都有保送生,青年军复员也保送一些学生进校。这样国立安大开学伊始,就有4个年级的在校学生。9月30日,教育部任命陶因为国立安大校长,筹委会于11月初解散。11月11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这一天,被定为国立安大成立纪念日。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派靳树鸿为首席军代表、黎洪模为副代表和工作人员郑玉林、朱全(徐静斐)4人接管国立安大。6月18日,参照平津各大学校务委员会组织办法,安大选举产生了新的校务委员会,校委会由军代表靳树鸿、教授代表张效良、徐太素、胡子穆等11人,讲师代表2人,助教代表1人,学生代表2人等共同组成,张效良为主任委员,齐坚如、徐太素、郑启愚、钱忠铠(学生)为常务委员。校务委员会于6月21日正式成立。

7月中旬,长江洪水泛滥,安庆护城圩溃破,安大校园被淹。安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了修堤抢险活动和募捐救灾活动(当时全校有教职员工349人,学生293人)。洪水尚未退净,安大教职工即在校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清点校产活动。7 月26日成立了由徐太素、胡子穆、郑启愚三教授组成的”接收清点委员会“,徐太素任主任委员,从8月10日开始对安大的校产、校具、图书、档案、仪器、设备进行分组清点立册,”将安大完全交给人民“。1949年10月,”经北京高教联和华东局方磋商,为适应现阶段生产建设的教育方针“16,中共华东局文教部令国立安徽大学迁往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安徽大学。

第四章 海军工程师的摇篮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

(1949.10-1954.秋)

1949年10月国立安大迁往芜湖,人民解放军安庆军分区接管了学校校园,随即华东军区海军学校第四大队又迁入此地并于1950年底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从1949年12月至1953年6月,海校为新中国海军培养了第一批海军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成为海军工程师的摇篮。

第五章 安庆师范与安庆师专时期(1955.4-1977.秋)

从1955年至1977年,这里先后办有安庆师范学校和安庆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办学性质由高等教育改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间,她不仅为皖西南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师资,更成为安庆其他师范学校的示范学校,为皖西南地区中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师专前的师范教育(略)

第二节 安庆师专的建立(选节)

全国兴起大办教育的高潮,安庆地委、专署报经省委、省府批准,在1958年下半年同时办起了三所高校,一所为医疗专科学校,另两所为师范专科学校。两所师专一为安庆市师范专科学校,属安庆市管辖(设在今三中内);另一为安庆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属安庆地区管辖,即由原安庆师范学校戴帽改成,两所师专成立后只有几个月便因师资等多方面原因合并,校址为今安庆师院,明确为省属高校,经费由省拨,定名为安庆专区师范专科学校,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应邀题写了校名。

学教师及行政干部共7000多人(不含函授生),为发展安庆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六章 从安师大教学点到安庆师范学院(1977.秋-1980.5)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以”四人帮“被粉碎而告结束,教育事业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77年4月和6月,安徽师范大学校长魏心一两度来安庆师范考察,提出利用安庆和师大的教育资源创办师大安庆分校的设想,因涉及管理体制而未果。

1977年5月至8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同志连续发表有关教育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9月,邓小平同志在与教育部部长刘西尧的谈话中,提出要恢复大、中专学校统一招生制度。10月12日,国务院转批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决定在1977年第四季度开始恢复招生工作,直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中招收大学生。

1977年秋,省委文教部、省高教局根据上述精神,决定依托省内大学创办大学教学点。根据合理布局和办学条件,经省革委会批准,决定停办安庆师范学校(自1978年停止招生),在安庆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安徽师范大学安庆教学点。

安师大安庆教学点为本科四年制,下设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五系。行政管理隶属安庆行署,经费由省财政拨款。教学上按安师大的教学计划实施。1977年冬,安庆教学点派员参加了文革后全国首批统一高考招生。1978年2月,首批招生的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五专业每专业各1班共218名新生入学。1978年秋,五专业第二届新生229人入学。

安庆教学点成立后,全校师生在抓好本身的教学、学习的同时,开始踏上了恢复建立正规大学的建校之路。

经过3年多的不断努力,在黄镇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团结奋斗下,1980年5月,国务院批复教育部5月6日(80)教计字195号文件,同意建立安庆师范学院。

1980年10月14日,安庆师范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建院典礼。从此,这块古老的育人基地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第七章 安庆师范学院的建立时期(1980.5-1983.10)

1980年5月至1983年10月是安庆师范学院发展历史中重要的建立时期。在短短的三年里,安庆师范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古老的校园焕发青春,把一个在中等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分校建设成为一所新型的、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大学。

第一节 学院的建立和成立庆典

一、学院的建立

1980年5月中旬,国务院批准建立安庆师范学院的教育部文件正式下达

第九章 安庆师范学院加速发展时(1994.9-1997.12)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后,学院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照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文件精神,断调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形势和校情,认真总结十几年来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学校发展的”三步建设"的设想,狠抓各项工作制度建设和落实,学院的建设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7年,学院在校园北面新征了3亩土地,为今后兴建新图书馆积极准备条件。

以上项目的完成,尤其是主教学楼一期工程的竣工,较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也大有改观。1897年诞生的这个高等学府,正以其崭新的面貌迎接百年诞辰,迎接新的世纪。

第五篇: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成果

浙江理工大学成果汇编

一、纺 织 新 材 料

(1)抗紫外线功能纳米聚酯纤维的开发应用

项目简介:

本项目应用了当今最新的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采用独创的纳米粉体的分散工艺,首先对纳米材料进行复配和分散处理,有效地解决了纳米材料的再团聚问题,大大提高了聚酯纤维对紫外线的屏蔽能力,其薄型织物(平纹组织)的紫外线屏蔽率达到99.41%。通过检测,该纤维各项指标均为一等的,其薄型平纹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小于1%,且为凉爽型的抗紫外线织物。抗紫外线共聚酯切片:[η]:0.67di/ml;凝聚粒子:1个/mg;b值:3.99;Tm:>260℃;抗紫外线纤维:符合国际GB/T14460-1993一等品标准。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按照国际GB/T-17032-1997标准测试,紫外线透过率为0.59%(<1%)。

本成果制成的抗紫外线辐射服饰品种有夏季服装、户外工作服、运动服、等。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在生产上无任何技术障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功能化舒适性纤维的制备及产业化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优化和复配共聚物的改性单体,完成适应于多品种织物开发的一整套“多功能舒适性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关键,解决多纤复合的染色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向多功能技术发展,赋予纤维特定的功能,如抗紫外线、抗菌防臭等品种;研究了纤维深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花式加捻加弹等)。每种纤维具有两种以上功能,如导湿、排汗、常温可染等;纤维上染率:85%以上(在98℃的染温下);皂洗牢度:褪色4~5级,沾色4~5级;摩擦速度:干4~5级,湿4~5级;织物强力:经向(牛顿/5³20cm)600以上,纬向(牛顿/5³20cm)300以上。

本成果可制作穿着舒适、可导湿排汗、开发美观、舒适的服装,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开发具有综合功能的差别化纤维,顺应了国际新型纤维发展的潮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联合开发或转让。

(3)渐变形、圆形截面立体机织预成形体及其

复合材料的研制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了渐变形、圆形截面立体机织预成形体的组织结构形成原理及设计方法,立体机织预成形体采用了正交、准正交及角联锁等结构。采用增强纤维及增强纤维与热塑性树脂纤维混合纤维束制织各种机织预成形体的制织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压加工技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压加工技术;不同结构立体机织预成形体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抗层间分层剪切、抗冲击等方面性能。渐变形截面立体机织预成形体,其截面厚度变化范围为最大在10mm以上,最小在5mm以下;圆形截面立体机织预成形体,其直径为10mm和20mm。

本项目所研制而成的三维立体机织预成形体和复合材料可用于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各种结构复合材料、变截面复合材料构件、水泥增强结构、各种结构的增强或补强等领域。由于其织物普遍具有厚度大且在厚度方向具有垂纱增强的特点,故由这些织物研制复合材料时制作方便、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为研制整体成形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三维立体机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高阻隔纳米复合塑料包装材料

项目简介:

许多商品在保存、储藏和运输中要求包装材料具有高阻隔特性。塑料包装材料有一定的阻隔性能,但在某些场合下仍然显得不足。本材料,采用层状无机物经有机插层处理,无机物层状分散后以纳米片状形态分布在塑料包装材料中。该技术利用层状无机物的高阻隔特性,可以大大提高塑料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其稳定性、耐热性。与多层复合包装相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以广泛用于各类商品的包装。

(5)分散染料常压可染共聚酯切片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制的(EDDP—Ⅱ)切片是在缩聚过程中加人改性单体,破坏原有聚酯结构的规整性,增加大分子链的柔性,切片可纺性好,其纤维可用分散染料常温常压染色,上色率高(大于90%)、色牢度好(大于4.5级)、色泽鲜艳、色谱广,能与其它纤维一浴染色,不损伤其它纤维,解决了涤沦与其它纤维交织与混纺织物染色的难题,并能获得一浴多色或一浴同色的理想效果,是开发织物新品种的理想原料,其织物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悬垂性好,吸湿性抗静电性得到改善,穿着舒适。

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已形成4000吨/年的切片生产能力,已生产EDDP-Ⅱ切片300多吨,织物300多万米,累计新增产值6702万元,利税2209.62万元。由于制造成本低染色工艺简单,耗能量少,产品附加值高,又减少环境污染,所以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Tencel系列产品开发

项目简介:

Lyocell纤维是一种国际公认为绿色环保纤维,该项目通过对纤维、纱线与织物结构性能研究,织造加工性能及混纺交织结构染整性质的环境,解决了Lyocell纤维的多元混纺交织问题、织物的织造质量控制问题、Lyocell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以及含彩色棉产品的绿色整理问题。

本项目成功开发了20s~40sLyocell纱线及Lyocell相关的混纺交织弹力多只,该技术为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Lyocell纱线细度为20s~40s,Vstercx %在15%以内,≥8%;织物的径向强力≥400N,纬向强力≥350N。Lyocell产品可出口创汇,也可内销,每米纯利润在3元/米以上。Lyocell织物的开发适用于大纺织多个领域,国内外市场前景良好。

(7)隔音纺织复合材料

项目简介:

噪音特别是建筑工地等的噪音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声环境。有不少发达国家往往通过隔音纺织品来降低其噪音,但我们国家很找到具有自主产权的生产厂家。本项目是利用纺织材料柔软、可加工性的特点,通过先进的复合技术,隔音材和吸音材并用,制备的具有轻量、柔软、阻燃、隔音特点的新型纺织复合材料。该纺织复合材料适用于防止建筑噪音、交通噪音、变压器噪音等。同类产品其隔音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在国内趋于领先地位。1mm厚的纺织复合材料的隔音性能其A计权的隔音量在16分贝以上,按纺织标准测试,材料的悬垂系数小于0.7。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声源特点设计复合结构等,以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

本项目已完成了小样的研制。已申请国家专利2项。目前,正在准备中试的研究。该产品主要用于防止建筑工地噪音,变电所噪音等。目前国内很难找到具有自主产权的生产厂家。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8)吸音纺织复合材料

项目简介:

吸音材料由于既能防止声波的反射又能防止声波的透射,而广泛地被应用于会议室、演艺厅、体育馆、靶场、图书馆、医院等场合。目前,国内生产吸音材料的厂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冲孔板、矿物棉等的产品。或是代理韩国南洋诺威泰株式会社,日本石井商事株式会社等的产品。本项目的产品利用纺织材料的柔软性、可加工性,通过先进的复合技术,制备成柔软、加工性好的吸音材料。克服了目前常用的吸音材料对低频率声波吸收率低的难关,其吸音性能在国内趋于领先地位。该材料具有阻燃、柔性好,易于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吸声体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会议室、演艺厅、体育馆、变电所等场所。

本项目已完成了小样的研制。目前,正在准备中试的研究。该材料克服目前常用的吸音材料存在着可加工性差和对低频率声波吸收率低的缺点,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9)新型仿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项目简介:

新型纤维——塑料仿木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静曲强度,无毒、不腐朽;抗白蚁、防虫、防水性能好。可以替代木材用作建筑和装饰等辅助材料及公共场所等仿木板地面的辅设材料以及室内外家具、栅栏、栏杆等多种产品,也可以生产公园、旅游景点、市民广场等休闲场所的桌、椅等。

本项目的先进性表现在:①废纤维原料和废塑料的比例可以达到65∶35;②废纤维一塑料新型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MOR)可以达到30~40MPa。③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外型一次凝结成型。④该复合材料不需贴面装饰,不需油漆、防水性能好。⑤由于原材料的99%来自于农林纤维废料和废塑料等固体废料以及原材料具有热塑性的特点,新型纤维——塑料仿木复合材料及制成品过了使用价值后,可以100%再生利用,属于真正的环境友好产品。该项目属于农林科纤维废料等固体废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其产品“新型仿木复合材料”可以替代木材原料,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养息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新型复合材料的材性好,用途广,制成品应用面广量大,具有很高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农林纤维废料及废塑料等固体废料制造新型仿木复合材料,生产过程无污染,对解决农林废料,剩余物和废塑料等固体废料的出路问题,以及对解决由于燃烧、填埋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变废为宝制造新型仿木复合材料替代木材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实用价值和生态环境意义。项目投资金额、条件:根据不同的规模,项目投资金额300----600万元。

(10)桑蚕特粗纤度原料茧及其新型真丝织物的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在采用粗纤度原料茧缫丝工艺、粗纤度生丝特性分析与研究、粗纤度真丝织物的性能特点测试与分析以及粗纤度真丝新产品设计、试制和对机织、印染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研究等粗纤度茧丝绸生产的全过程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为大规模生产粗纤度真丝产品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1).经粗纤度蚕茧全部单独收烘并通过实缫,根据粗纤度茧丝原料茧的特点,初步确立了粗纤度蚕茧的缫丝工艺。

(2).根据天然粗纤度生丝及其织物的性能特点,设计并试织了一批粗纤度生丝的机织新产品,初步确立了机织、印染生产的相关工艺及技术。特别是确认了天然粗纤度真丝织物的湿态弹性回复性能普遍好于常规真丝织物,抗皱性能明显提高,从而明显改善真丝织物的服用性能。

本项目获得了从特殊蚕品种至特色真丝织物生产整个生产链的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转化后将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粗纤真丝特性及其产品开发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采用省内“八五”、“九五”期间国家攻关研究而成的粗纤度蚕茧(比常规茧丝至少粗1.1dtex以上),研究粗纤度真丝及其织物的特性,研究开发粗纤度真丝织物新产品,探讨粗纤度真丝产品的适应范围,改进国内真丝产品局限性大的现状。

本项目对粗纤生丝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对粗纤茧丝、粗纤生丝的形态结构作了显微镜观察分析,并与普通生丝进行了比较,初步探明了粗纤生丝的特性。采用粗纤生丝制织成了多个织物样品,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普通生丝织物进行了比较,初步探明了粗纤真丝机织物和针织物的特性。根据粗纤生丝、粗纤真丝织物的特性,设计并开发了十多个粗纤真丝产品。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开发出重磅、风格粗犷型的真丝产品,使丝绸产品的附加值有明显提高,以扩大出口,提高我省内茧丝绸生产的经济效益。探明粗纤度真丝的特性,采用粗纤度真丝,开全真丝或交织发新产品采用粗纤度真丝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对促进我国丝绸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广泛应用于丝绸纺织领域,粗纤度真丝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2)丝胶湿热变性变质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丝胶蛋白质的湿热变性变质原理,设计利用蚕茧触蒸解决洁净、类吊等问题的工艺方案,从而确立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蚕茧高温触蒸前处理新技术。该技术利用100℃左右的高温水蒸汽改变丝胶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与溶解特性以及茧层胶着结构,先后成功地开发了第一代(常规高温触蒸)、第二代(真空触蒸)、第三代(真空动态触蒸)触蒸技术,研究了触蒸机理、触蒸工艺、触蒸设备并直接指导参与推广应用,生产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生丝洁净、清洁成绩,减少类吊,减少内层落绪,增加新茧有绪率,从而可提高生丝等级,降低缫折,提高产量,因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为我国生丝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对全国推广应用企业的抽样数据统计,企业使用本成果后平均:提高洁净1.42分:提高生丝等级0.88级;提高台时产量11.5g;减小缫折4.20kg。

生丝洁净是制约我国生丝质量水平的一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目前我国生丝等级50%以上由生丝洁净成绩决定,国内外用户对洁净指标非常关注。本项目为利用工程手段提高生丝洁净成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可以提高生丝清洁成绩,减少类吊,增加新茧有绪率,减少内层落绪,从而可提高生丝等级,降低缫折,提高产量。本项目技术成熟,实施方便,无环境污染,对丝绸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纺 织 工 程

(1)服用面料的开发与品质控制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在参照美国ASTM、AATCC等纺织品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大提花面料的规格标准、品质标准,为全真丝女装面料产品开发提供依据。透明薄织物:断裂强力不低于15磅力,撕破强力不低于1磅力;非透明薄织物:断裂强力不低于25磅力,撕破强力不低于1.5磅力等标准。

主要技术指标:设计开发的晶晶绸:纹针:1200针,经密:115根/cm,纬密:27³2根/cm,经线原料:20D/1F POLYAMIDE,纬线原料:140D/68F POLYAMIDE;设计开发的双层提花面料:纹针:1200针,经密:115根/cm,纬密:38³2根/cm,经线原料:2/20/20D,桑蚕丝(色),纬线原料:60S棉。

(2)高科技纳米功能性透气透湿防水复贴面料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的面料是一种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的新型服装面料,它应用了高科技纳米功能性多微孔薄膜,并用自行研制的喷淋涂复贴技术和设备采用高透气发泡体复贴成的透气透湿拒水复贴面料。

该产品具有多功能性,有绝佳的透气透湿效果和拒水、防风、抗寒、抗紫外线等功能,已达到美国GORE-TEX公司产品的标准,是确保人体干爽、舒服的多功能性织物面料。该产品投产后迅速被市场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透湿量达到5000-8000g/㎡;耐低温-40℃;耐水平4000-10000H2O以上,达到了美国GORE—TEX的技术水平;单位制造成本合计:55.53元/m;成本费用合计(平均):59.82元/m;利润:14.46元/m。市场前景看好,利润率达24.18%,这将成为企业的一个利润增长点。

(3)环保型高档面料的开发与产业化

项目简介:

本项目广泛选择多种环保型纤维、新型涤纶纤维及天然纤维等纤维材料,进行多种纤维的混纺和交织,专门设计了多种双层组织、重组织、复合绉组织等组织,试制了100多个素织物、小提花织物和大提花织物新产品。

项目中进行了大量的印染后整理试验,深入开展了环保型染色技术研究,尤其是针对由三组分、四组分等不同的纤维组成面料的染整工艺技术,探索了退浆、碱减量、预定型、染色、定型整理等工艺对织物风格效果的关系,研究了多种纤维面料的同色、异色的染色技术,以最终达到最佳的面料风格。印染生产符合生态环保纺织品的要求。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多种纤维混纺和交织、织物组织结构、双层组织及纤维组合、重纬组织等对织物厚度和重量、悬垂性、透气性、透湿性、抗折皱弹性、抗起毛起球性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纤维原料及组合时价格变化与织物悬垂性、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弹性等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原料成本不变或上升控制在20%以内;织物的服用舒适性提高30%以上;织物的折皱弹性提高40%以上;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提高30%以上;不能检出禁用染料成分;甲醛含量控制在如下范围:不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面料<300ppm;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面料<75ppm;婴幼儿服装面料<20ppm;重金属残留量应符合欧洲标Oko-Tex标准要求;pH值范围:4.0-7.5;染色牢度应符合欧洲Oko-Tex标准要求。

(4)纳米抗紫外线系列面料的开发

项目简介:

当前,防紫外线辐射的服装服饰多采用后整理涂括或浸轧特种助剂的方式来获取,它至少存在两个缺陷,即织物的透气性变差和耐久性不好(特别是浸轧助剂法,洗涤几次以后功能全失)。

本项目采用纳米抗紫外线无机粉体材料,经科学处理后,在聚酯纤维聚合、纺丝过程中加入,进行共聚,制得抗紫外线聚酯纤维,然后与各种天然、人造纤维交并、交捻、包覆共混,开发了各种花式纱线,最后根据不同用途,选用不同抗紫外线纱线,采用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出既具有抗紫外:为能,又具有吸湿、透气、凉爽、舒适的面料。主要技术指标: 紫外线屏蔽率>99.4%;水洗牢度:4级;棉沾色:4-5级;湿摩擦牢度:4-5级;缩水率:经-0.8%,纬-0.5%。按目前情况分析,该面料科技含量较高,按年产该面料1000万米计算,可获利税1200万元以上。

(5)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及应用

项目简介:

本技术是运用新研制开发的“五色交织组合法”,利用有限的色丝色相在经纬交织时产生的空间混合效果,开发出一套实用的设计软件。主要技术指标:(在选用色丝不超过6种的情况下)织物交织色彩达到2000种以上;所研制的方案能够适用于任何种类原料。特别是精细度较高的46.6dtex纤度的真丝纤维;经密达100根/cm以上,纬密达190根/cm以上;交织密度达到每英寸250~300根,织物每平方厘米的交织点达到11500个以上。

本技术为中国优秀传统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体现,开发的产品具有色彩丰富、画质精美、传神逼真等优点,能最大限度的传达原作质感。可以创作高品位的丝绸织锦画,为国际市场定制高档独花围巾、独花领带等服饰织物。丝绸织锦画既是旅游工艺品、高档礼品,又是室内装饰品,作为传统产业和杭州特色之一,本技术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成果市场前景好,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6)旅游纺织纪念品的开发与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从旅游纪念品入手,采用高新技术开发与此相关的具有中国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和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纪念性、趣味性强的纺织工艺品、手工艺品及贵重商品的包装材料的特种纺织品。产品以小巧、轻便、精致、多样、为特点,而且其色彩、精细度、层次都优于同类传统产品,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

本项目已开发产品主要有:装饰壁饰、壁挂,镶嵌织物;人像、彩色像景;大提花独花套装面料和相配套的服饰制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产品包装材料;诗词、字画、名著的包装及装璜材料;具有地方特点的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间传说;供旅游用的各类家用纺织品等七大系列。

本项目开发采用的高新技术主要有:(1).用数码技术进行图象资料合成;(2).采用德国EAT、比利时SOPHIS的纹制处理CAD技术对图像进行扫描,修饰,分色、组织设计,工艺设计等;(3).电子提花机织造技术。本项目的市场前景的内销市场前景良好,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受到美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客户的良好反映。

(7)针织经编产品的设计开发 项目简介:

根据织物用途、销售地区不同,设计开发外衣类、内衣类、花边类、窗纱类针织经编产品。经编机类型:多梳栉+贾卡经编机、多梳栉经编机、压纱经编机、贾卡经编机。针织经编产品设计开发途径:

(1).图案与色彩:根据产品用途、销售地区、流行趋势,设计新颖的图案与系列色彩,注重时尚性、实用性、配套性。

(2).材料与织造工艺:合理选用与设计纤维原料、各类纱线、细度密度、组织结构等因素,确定规范的织造工艺,充分体现出织物的独特风格。

(8)电脑横机及羊毛衫CAD软件的开发

项目简介:

在追求时尚和崇尚个性的今天,羊毛衫产品的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了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羊毛衫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羊毛衫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该产品的技术含量与技术附加值。

电脑横机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机电一体化针织横机,现已成为针织横机的发展方向。项目组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发挥自身研究开发纺机和横机方面的优势,研制出新型电子提花横机。并利用学校的提花织物CAD辅助设计系统研究成果的优势,把CAD织物辅助设计系统与电子提花横机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电子提花横机的自动控制性能。

(9)装饰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设计设计与开发的主要内容有:

(1).装饰织物图案的配套系列化:装饰织物图案风格多种多样,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家用纺织产品的图案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不同,设计时把握产品的主体风格,注重相互间的统一协调。

(2).装饰织物色彩的配套系列化:根据销售地区、流行趋势,设计色彩系列,搭配各类家用纺织产品,注重与室内环境的协调。

(3).装饰织物材料的配套系列化:纺织材料对织物的手感、外观有很大影响,根据家用纺织产品的用途、特点、价格及使用对象,合理地选择纺织原料,突出产品主要风格。

(4).装饰织物规格的配套系列化:织物规格对织物的风格有很大影响,在规格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纤维原料、纱线细度、经纬纱密度及纱线排列、生产条件等因素,以取得最佳综合效果。

(10)经编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项目简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服装面料生产厂家设计、生产出新颖的、独特的面料。在设计服装面料时,根据销售地区、流行趋势,设计图案、色彩系列;纺织材料对面料的手感、外观有很大影响,合理地选择纺织原料,突出产品主要风格;选择合适的经编机,结合纱线的特点合理设计织物组织,来充分表现经编织物特点;选择合理的染色、后整理路线,使服装面料达到设计要求。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来设计开发新颖的经编服装面料。可应用于经编服装面料生产厂家行业。

(11)高档大提花服饰面料和家用纺织品 的研究与开发

项目简介:

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①多种新型、绿色、功能化等原料优化组合选择;②时尚的花型设计;③通过特殊的组织结构设计,达到新颖、别致的织物外观风格;④优良的织物的内在性能,将这些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开发。研发的产品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女性对时装面料崇尚自然、个性、时尚、优良的内在性能等需求,同时满足日益高档化的家用、装饰纺织产品的需要,迎合消费时尚。研究开发的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现代女装的流行趋势与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应用先进的纺织CAD设计、CAM生产技术,大量采用新型环保原料,多种组织的合理配合,融合欧洲等世界各地的最新创意,采用大提花织造工艺及先进的提花剑杆织机织造技术,设计研制了多个风格各异的系列产品。产品既具有吸湿、透气、滑爽、穿着舒适等天然纤维所富有的特点,同时具有优良的抗皱性、悬垂性、弹性、保暖抗菌等功能性,织物风格华丽而别致,色彩丰富,花型图案变化生动,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以真丝、羊毛、羊绒、晴纶等纱线为原料研制开发了各类长巾、方巾、披肩、男式围巾等高档产品。采用真丝、棉、涤丝、人造丝、麻、粘胶、雪尼尔纱等,设计了具有多种风格特征的装饰面料系列,包括高档床上用品系列、各类沙发及窗帘等面料。

(12)Zcad小提花、多重多层织物设计系统

项目简介:

根据目前纺织产品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特研制了具有小提花组织、多重多层组织、复合组织等复杂织物组织的智能化设计功能的织物设计系统,以满足广大生产企业、设计部门、科研院所的需要。主要的功能包括:

(1).组织与配色设计:织物组织输入与保存、上机图和组织图显示与打印、组织效果显示、经纬配色设计与模拟显示;

(2).复杂组织设计:重经重纬组织设计、多层组织设计、组织复合设计、小提花组织设计、织物重组设计;

(3).穿综及纹板规律输出;(4).织物规格设计;

(5).织物定重计算与设计:纱线各细度指标间的换算、织物定重设计计算。

(13)高档纺织产品开发与研究

项目简介:

可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要求,开发和研究各类机织新产品。其中包括纤维选择、纱线设计和组合,设计产品所需要的组织及花型,解决在产品试样、织造和印染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新产品进行性能分析与研究等,包括:

(1).电子大提花技术应用与数码装饰织物产品的开发;

(2).交织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3).小提花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4).装饰、家用纺织品设计、开发与工艺研究;

(5).旅游纺织产品设计、开发与工艺研究;

(6).功能性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7).花式捻线设计与生产技术。

(14)电脑喷墨印花服饰面料的研究与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国内外电脑喷墨印花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研究各种面料的材质风格与电脑喷墨印花风格的适用性,设计、开发相应的服饰纹样系列。要求电脑喷墨印花工艺、服饰类别、面料材质以及纹样设计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吻合性,纹样应具有流行性和市场适应性。

(15)新型织物“数码绉”

项目简介:

数码绉是基于准规则斑图设计与成型的一种新型的提花绉类织物。其制备方法主要是:①、根据准规则斑图生成原理产生织物图案花型;②、对所获得的织物图案进行微化处理,由此获得数码绉的花型;③、借助纹织CAD方法进行意匠图设计;④、提花织造成型。由此方法产生的织物具有一种特殊的织物效果,即在织物表面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颗粒效应,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绉织物”效果。

与传统方法比,数码绉具有三个主要特点:①、数字化设计,具有快速、精确、便捷,纹织图形千变万化且可控性强等优势;②、图案的超微化处理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到织物表现花型的极限水平,从而使织物的表面饰纹得到细腻化的最好表达;③、绉效应可以在局部形成,因而可配合其他花型自由表达。

数码绉的制备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02139044.4

(16)新型针织面料的开发及工艺的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新型原料,通过织造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改善纤维的性能,形成新的功能性面料及产业化生产。通过对不同性能原料之间的结合及后整理的研究着重解决针织、染色后整理中的关键问题,为我省针织工业的发展提供更成熟的生产工艺。

解决的技术关键:(1).织造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原料性

能测试;产品设计;织造中的生产技术参数;后整理完整工艺;新型材料在面料中含量、效益;(2).染整加工中的问题和解决

方法:新型材料染色性;舒适性,手感;环保性。

(17)环保型纯棉面料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主要研究产品的服用性能不低于或超过同类产品的性能要求,特别是环保性能符合国家环保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标准,不含禁用染料,重金属残留物(砷、铅、汞)符合Okeo-Tex standard 100标准要求,甲醛含量<300mg/kg,各项牢度均符合国家要求。

主要应用于童装面料的开发,该产品符合环保标志产品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和市场前景。

三、纺 织 染 整

(1)真丝绸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筛选出适合真丝绸染色的环保、高固着率的活性染料,研究活性染料对真丝绸的染色性能,开发真丝绸活性染料染色新技术,提高真丝绸的染色牢度。研究中性固着剂,开发中性固色的染色技术。活性染料一般需用碱剂固着,而真丝绸耐碱性较差,在碱性条件下,纤维表面易受损,产生“灰伤”,并易泛黄,影响色泽鲜艳度,因此解决中性固色技术,至关重要。研究功能性活化剂,提高活性染料固着率。活性染料的固着率要比弱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上染率低,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平均固着率提高到70%以上。

本项目完成以后,将完成对现有染色技术的改进,形成年产100万米超小浴比染色的工艺生产线,从而达到节能、环保、高坚牢度的目的。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万米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0-50%;浴比从平均1:50下降到1:5~8,最多不超过1:8~15;染色成品绸质量大大提高,在染色牢度方面:水洗、皂洗、日晒牢度达到4级以上,干、湿摩擦牢度达3级以上。可应用于丝绸印染企业。由于解决了真丝绸色牢度差的问题,因此对于提高真丝绸及其服装在国内外的销售量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2)功能性涂层面料研究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制功能性涂层面料,主要研究了高透湿、高耐水压涂层织物和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防水透湿涂层织物,采用水性聚氨酯(PU)涂层胶,应用干法直接涂层工艺,研制了多种具有高透湿、高耐水压的涂层织物。

在聚氨酯类涂层胶中加入稳定无毒的纳米级紫外屏蔽剂,把涂层和抗紫外整理结合起来,所研制的棉织物除具有防水透湿功能外,还能有效地吸收、反射紫外线,保护人体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主要指标:高透湿、高耐水压尼龙纺(一次涂布):耐静水压:1100mmH2O;透湿度:700g/m2²24h(为未涂层时的80%);防水透湿、抗紫外线纯棉织物(一次涂布):耐静水压:1000mmH2O;透湿度:1240g/m2²24h(为未涂层时的50%);200~400nm区总的屏蔽率:97.6%。可应用于休闲服、运动服、装饰布等领域。

(3)关于高色牢度染色应用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根据目前丝绸染色的色牢度及环保要求,研究活性染料在真丝绸染色中的生产性、可行性,同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固着率及重演性问题进行研究;筛选活性染料,应用同浴工艺,对活性染料在混纺织物(如绢/麻)上的应用进行研究。

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水洗牢度≥4级;干摩≥4级;湿摩≥3级。由于环保、高色牢度等高标准对染色面料的要求,该技术的研究带来的效益很大,市场前景很广。

(4)电磁波屏蔽织物的研制

项目简介:

本项目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连续化地生产出具有优良屏蔽效果的电磁波屏蔽织物。专家鉴定结论为:该项目所开发的织物连续化化学镀镍技术和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项目开发生产的电磁辐射屏蔽织物产品外观光洁平整,手感滑爽,经中国上海测试中心检测,在0.01MHz—3000MHz范围内的屏蔽效能达45.2 –46.9dB,屏蔽率达99.9970%以上。而且产品除了具有优异的电磁辐射屏蔽效果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洗性和透气性,是一种理想的电磁辐射屏蔽材料。

电磁波屏蔽织物是当今屏蔽高频率、大功率电磁辐射较为理想的先进材料,在电磁波屏蔽和导电等服用和产业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将电磁波屏蔽织物为孕妇制成围裙、背心;为家庭主妇制成微波炉罩等;为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员缝制成防护服装、手套和帽子等;还可将电磁波屏蔽织物粘接制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对辐射源进行屏蔽等等。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电磁波屏蔽织物来实现电子系统的兼容性,如制作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内的软接触开关,即作为导电布。由于该导电布对电阻的要求很高(<50mΩ),目前国内厂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故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化学镀镍织物产品的价格:国内为每平方米120~180元,进口产品则为每平方米200元以上,而我们研制的产品在80元内。因此,生产电磁波屏蔽织物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天然有色动物纤维脱色技术

项目简介:

本技术可用于天然黑色或褐色羊毛、牦牛绒、山羊绒、紫绒、驼绒、兔毛以及人发进行脱色。脱色后纤维白度高,纤维损伤小,可染各种中浅色泽。该项技术工艺简单、流程少、成本低、无污染,可以以散纤维、毛条、纱或坯布形式加工,并可在散毛染色机、毛条染色机和溢流喷射或绞盘染色机中进行。

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40以下(CIE系统Y刺激值);碱解度:40%以下;手感柔软;用途:可用于天然黑色或深褐色羊毛、牦牛绒、山羊绒、紫绒、驼绒、兔毛以及人发进行脱色。可提供工艺条件及配方和配套助剂,要求受让方有相应的加工设备。本成果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

(6)丝/麻织物的高色牢度染色新技术

项目简介:

真丝与麻都属于天然纤维,真丝手感柔软、吸湿性好、穿着舒适、滑爽,但其弹性差、易起皱;而麻纤维吸湿性较好,穿着清凉、滑爽,其刚性好,有弹性,但柔软性差,丝/麻纤维进行混纶或交织,可相互取长补短,目前已成为开发高档面料的首选,其产品越来越多。丝/麻织物的高色牢度染色一般选用活性染料,这是由于活性染料对丝、麻都能上染,其染色方便,色牢度优良。但活性染料在丝/麻纤维上的吸色性差异较大(丝纤维的吸色性远大于麻纤维),实际生产中难以染成平色,因而解决丝/麻织物活性染料等平色丝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从活性染料对丝及麻纤维直接性及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后认为选用合适的染料及制订合理的染色工艺,同进配备相应的助剂,使活性染料对丝、麻、纤维的直接性及反应速率适当相接近,使之对染料的吸色性差异缩小,从而使得丝、麻纤维的染色相一致,达到染平目的。经多次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技术也适用于丝/棉、绢/麻、绢/棉等织物,可进行技术及助剂转让。

(7)涤纶及其混纺织物定量碱减量新技术

项目简介:

涤纶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可改善织物的服务性能。本技术目前被工厂广泛应用,然而在减量过程中普遍存在减量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差(减量过低、效果不好;减量率过高,织物易脆损等)及烧碱的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给废水治理带来困难,对环境污染带来极大危害)等难题。同时经减量后织物上的残留物存在,染色时容易造成色渍等病疵,因此如何提高减量的重现稳定性和烧碱的利用率及其产品质量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技术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减量时选用促进剂的同时,又加入一些减量保护剂,以降低减量的初始速率,使之减量均匀,而最终达到较高的减量率及烧碱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另外,在减量、水洗、染色时配备相应的工艺,确保减量的稳定及其染色产品质量。由于减量时烧碱的利用率达90%以上,工厂完全可以根据织物品种规格及客户要求达到定量减量(可理论计算)的目的。

该技术已经多家印染企业使用,一致认为,此方法操作容易,工艺简便,减量重现性好,烧碱的利用率高,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技术适应于涤纶织物及涤/棉等混纺织物,可进行定量减量技术及减量保护剂转让。

(8)天然纤维的H2O2/活化剂体系低温漂白工艺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我校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及宝洁公司合作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和重点为:采用新的高效漂白体系——H2O2/活化剂体系,在较低温度(50~70℃)下处理棉、麻、羊毛等天然纤维及其混纺交织产品,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白度和吸水性,同时避免常规高温处理对纤维造成的损伤。不仅提高产品品质,也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如浸渍法和冷轧堆法,有很好的重演性。本工艺可以在常规设备上使用,对于已有相应染整设备的企业来说,可以利用原有的设备,基本无须新的设备投入。

(9)真丝绸无甲醛洗可穿整理

项目简介:

蚕丝纤维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被誉为“纤维皇后”,由它织造并经印染后整理而成的真丝绸,风格独特、柔软悬垂、光泽柔和、吸湿排汗、透气舒适、高雅华贵。但它易缩、洗后要免烫,不符合当前大多数消费者的期望的休闲、随意、方便的要求。

本技术采用无甲醛整理剂对真丝绸进行整理,可大大提高真丝绸的抗皱性能,使其具有“洗可穿”的特性,并且整理后的真丝绸上无游离甲醛和释放甲醛,完全符合生态纺织品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10)海岛超细纤维仿麂皮绒染整技术

项目简介:

海岛超细纤维仿麂皮绒,是采用国内新颖纺织面料,通过印染后整理特殊加工手段,结合化学和机械工艺方法,获得与天然麂皮相媲美的人造麂皮绒。

海岛超细纤维仿麂皮绒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印染后整理产品,已风靡全球。该产品色彩高雅大方,手感丰满、飘逸,悬垂性好,完全可与天然麂皮相媲美,适合制成高档服装,适用于风衣、夹克、时装等高档外套面料。市场前景良好。

(11)杂色动物纤维脱色技术

项目简介:

牦牛毛、驼绒、紫绒、卡拉库尔绒等杂色动物毛带有天然色素,一般只能利用其固有颜色或染成深色(褐、黑等),若要染出浅色或鲜艳颜色,必须首先对原毛进行漂白。由于杂色毛的色素含量高,漂白工艺强度大,采用常规漂白工艺易对纤维造成巨大损伤。

我校参考国外先进羊毛脱色(Select Bleaching)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生产实际,开发出适用于各种杂色动物纤维的漂白工艺,可在保证纤维强力的前提下,对杂色羊毛、驼绒、紫绒、牦牛毛进行脱色,获得良好白度,从而可用于生产艳色和浅色产品,大大提高杂色纤维的应用范围和附加价值。

本技术可利用普通染色设备进行散毛加工,也适用于织物加工,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加工药剂无毒性,污染小,加工成本低。

(12)真丝绸高色牢度染色技术

项目简介:

该技术主要用于真丝绸面料和丝的染色。通过染料选择,工艺技术研究及相应配套助剂的研究,开发出一套完善的能应用于大生产的真丝绸高色牢度染色技术,在耐光牢度、摩擦牢度方面较常规染色有较大的提高,解决真丝绸的色牢度问题。染色产品符合生态纺织品标准(OKO-TEX STANDARD 100)。

(13)羊毛绿色整理技术和表面改性的XPS、FTIP、和SEM分析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研究开发内容分二个主要方面:(1).无AOX污染的复合氧化表面改性整理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艺技术研究:研究开发无氯、价廉、稳定性好的复合氧化整理剂;研究适用于国内毛染整常规设备、简便可靠的应用工艺技术;(2).新型改性整理技术的机理研究(XPS,FTIR,SEM等仪器析:无AOX污染的氧化整理剂改变羊毛纤维大分子表面结构和理化性能的作用机理;无AOX污染的氧化整理剂对羊毛大分子内部结构的影响;多功能高分子整理剂对羊毛防缩性能的作用机理;表面氧化处理与高分子整理剂处理的协同效应机理。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应用本项目研究开发的技术处理的样品,防缩性能达到国际羊毛局规定的全毛针织物机可洗指标;手感优于氯化—赫可赛特防缩工艺。本研究成果以提交学术论文和提供实物样品为主,已在国内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篇,并提交了一定数量的试样。

(14)全毛针织品机可洗、超柔软、无AOX整理技术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无AOX污染的羊毛防缩整理剂及其应用工艺技术研究:无氯、高效,稳定性好的羊毛防缩整理剂的研究;适用于国内毛染整常规设备、简便可靠的应用工艺技术研究;防缩、柔软、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助剂及其应用研究;(2).具有防缩效应且与无AOX表面改性工艺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助剂的研究,该高分子助剂与无AOX羊毛表面改性整理剂相配套的、能发挥最佳协同效应的应用工艺技术研究;(3).复合防缩整理的机理研究:无AOX污染的防缩整理剂改变羊毛纤维大分子表面结构和性能的作用机理;无AOX污染的防缩整理剂对羊毛大分子内部结构的影响;多功能高分子整理剂对羊毛防缩性能的作用机理;表面改性与高分子整理剂处理的协同防缩效应机理。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达到国际羊毛局规定的全毛针织物机可洗指标,标准工业洗衣机2x 5A洗涤后,针织物面积收缩率<8%;(2).白度优于氯化—赫可赛特防缩整理工艺;(3).手感:丰满、柔软;

本项目已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多家单毛衫加工企业进行过批量生产,达到预期效果,在粗纺产品上,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大量推广。同时,也准备通过省毛纺织协会与省内精纺行业取得联系,将该工艺进一步扩大应用到更多的毛纺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5)全新的纺织品后整理技术—InterSpun 项目简介:

InterSpun工艺是一种全新的织物后整理加工技术,始创于美国。该工艺采用高压、高密度的微小射流处理平面构型织物,使织物的内部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织物原有的张力被消除,纱线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导致织物结构和外观发生多种有利的变化, 提高产品的品质。

InterSpun工艺可用于所有织物,包括短纤维纱织物和长丝织物,合纤织物和天然纤维织物。InterSpun技术的优点:(1).赋予织物多种优良特性:织物厚度增加可达50%,并可获得更为均一的外观;磨损牢度、缝合强度和布边拉断强力都可以提高100~200%;织物散边现象、表面起球问题可以得到改善;织物手感和光泽改善(有可能获得绒类触感);织物在整个门幅范围的均匀程度提高,织疵得到掩盖;织物气密性提高40%~80%;织物变得十分纯净,上染能力改善;可以在织物上产生花型。

(2).是一个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Interspun 技术除了水不使用任何化学品,因此是一个特别利于环保的“绿色”工艺,能完全符合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3).能节省原料,降低成本:该技术生产的织物,其物理性状和服用性能可以达到较高单位克重常规织物的标准,因此该法可以节省原料消耗,减少或缩短加工工序。应用该工艺可以免除或缩短某些工序,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16)应用计算机智能方法研究真丝绸连缸

测配色技术及推广

项目简介:

纺织品连缸染色技术,是利用现代化测试技术及计算方法,准确地测算染色后残液中各染料的残留量,补加计算量的染料、助剂及水后,连续进行下一批纺织品的染色。

本项目利用最新人工智能方法对真丝绸连缸染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自主研发成功了可用于真丝绸连缸染色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包。该软件能快速、准确、定量计算染色助剂存在下多种组成染料的浓度,给出连缸染色时染料、助剂的补加量。拼混染料的光谱性能不受限制,即使光谱性能相近的染料,也具有准确的计算能力。同时还建立了生产管理模块,对染料性能、拼色染料品种、各种生产工艺等进行管理。可调用和重现各种单色染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光谱数据,保存大生产过程的所有拼混染料配方,以及相关生产工艺参数。研究并改进了真丝绸连缸染色工艺技术及设备,生产上实现了真丝绸连缸染色。连缸次数可在1~3次之间,染色绸的缸差达到3~4级以上,准确率达到95%以上,重现性好。研发的“染料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包,以及真丝绸连缸染色新技术均属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对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平均染色成本降低30%左右,水、电、汽等能源消耗量降低了30%,减少染色污水、废气废渣排放量30%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项目在各种纺织品染色中均可推广应用。

(17)活性染料液体化技术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在印染自动化需求下产生的。在研究不同结构活性染料水解机理和水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富电子捕捉剂对活性染料作用,研究不同结构富电子捕捉剂对液体活性染料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研制了一种富电子捕捉剂作为活性染料水解的阻止剂,再组合其它水解调控技术解决染料水解问题;在活性染料溶解度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水溶性高聚物、表面活性剂与活性染料溶解度的关系,研究不同结构水溶性高聚物在液体活性染料中的作用,设计并合成一种具有对电解质有特殊屏蔽或束缚能力、又具有较强分散能力,同时又能阻止染料结晶的特殊结构的水溶性高聚物,通过与相应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技术解决一定浓度液体活性染料易结晶、沉析和分层等问题,以保证液体活性染料的物理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定浓度的稳定液体活性染料。本技术可将印染厂粉状商品活性染料液化成稳定液体活性染料,适用于活性染料印花调浆自动配料。

液体活性染料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  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 性质:水相液体;

 品种:常用国产印花用活性染料(10-15种,满足活性染料印花花型色谱的需要) 浓度:20-25%  电导率:2000-4500µΩ/cm; 物理稳定性:1年不结晶,不沉析; 化学稳定性:1年不影响印染色光。

(18)碱法麦草低硬度浆蒸煮及全无氯高白度漂白技术

项目简介:

针对我国草浆漂白废水毒性大、污染重的现状,开发以深度脱木素蒸煮的低硬度碱法麦草浆料经臭氧-过氧化氢(ZP)短序全无氯的漂白为特色的新型高白度麦草浆漂白技术。该工艺为清洁生产技术,具有流程短、白度高、污染低等特点,排放废水中不含AOX等毒性物质;COD、BOD等指标比常规碱法麦草浆蒸煮及次氯盐漂白或CEH三段漂白下降50%以上,经生物处理即可达标排放。

根据提高蒸煮脱木素选择性的化学原理研究开发的低硬度麦草浆碱法制浆技术,其深度脱木素的低硬度麦草浆料具有良好的漂白性能。用传统次氯酸盐CEH三段漂白在较低有效氯用量(4-5%)时就可以把未漂浆漂到80%SBD左右的白度。深度脱木素的低硬度麦草浆料经臭氧-过氧化氢(ZP)短序全无氯的漂白,漂后浆料白度达到83%SBD,粘度为1001.6ml/g。经ZEPY的漂白程序,漂后浆料白度超过88%SBD、粘度保持在800ml/g以上。

我国草浆的漂白技术一直沿用木浆的漂白模式,大部分草浆厂仍然采用传统的CEH三段漂等含氯漂剂的漂白程序和方法为主,含氯漂剂的漂白废水特别是草浆的漂白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即将成为我国纸业的问题,研究开发的草浆全无氯(TCF)技术是当前我国草浆制浆造纸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利用蒸煮和漂白工序原有生产设备,采用碱法麦草低硬度浆蒸煮及全无氯高白度漂白技术,能大幅度降低制浆废液的污染处理负荷。白浆得率、白度及各项强度指标均比传统的碱法蒸煮和漂白工艺技术有明显提高。

(19)天然植物染料研究及产品开发

项目简介:

有些合成染料对人体有一定致癌性、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过敏性,导致消费者对合成染料染色的织物心有余悸。

植物染料是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部位提取得到,取自于自然界,与人体相容性好。植物染料染色的织物色相自然大方,古朴幽雅,手感丰满厚实;有些植物染料的染色织物还有防虫和杀菌作用;有些植物染色织物带有天然的植物芳香;有些植物染色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对环保与人类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植物染料染色必将受到消费者的赞赏和青睐。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数十种植物染料的提取及其染色工艺,色谱具有红、黄、蓝、紫、棕、灰、黑。各项牢度与合成染料相当,可达到3级左右。整体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植物染料可应用于真丝、羊毛、羊绒、大豆蛋白纤维、锦纶、棉、麻等纤维、纱线、织物、地毯等各种形式。可应用于真丝、羊毛、羊绒、大豆蛋白纤维、锦纶、棉、麻等纤维、纱线、织物等各种形式。

植物染料的成本有些与合成染料相当,有些略高于合成染料,但从综合性能来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染料提取需要一套设备,染色工艺一般印染设备均可。

(20)活性染料低碱量染色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简介: 活性染料染色时碱具有两重性,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染料与纤维反应而结合,但碱的存在也会使染料水解而失效。染色时碱剂的强弱及用量是影响活性染料上染、固着率及染色产品质量的主要关键之一。浸染染色目前工厂一般采用纯碱为固着碱剂,其用量较大(一般为10~15g/L,深色达15~25g/L)。

本研究在活性染料染色时将选用烧碱代替纯碱固着,由于烧碱碱性强,其用量(根据颜色深浅)只需1~3g/L就行,但烧碱固着很难控制染色质量(碱性强反应速率快,易产生染色色花;染色稳定性差,易产生色差、缸差等问题)。染色时加入稳定剂,可提高活性染料染色稳定性,以控制染色产品质量。该项目研究成功,碱的用量是常规染色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可大大降低碱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污水中碱的含量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本研究已经绍兴某印染有限公司进行试验,经大生产检验,以稳定剂加烧碱取代传统的纯碱作为活性染料浸染染色固着碱剂是可行的。产品质量稳定,染色均匀,色牢度及色泽鲜艳度与传统纯碱工艺相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传统染色过程中加入大量纯碱(20g/L左右),在印染废水排放过程中还不能通过回收加以利用,一般采用直接酸碱中和的方法,但这种处理方法会使企业成本大大提高。

本技术适应棉、麻、粘胶及其混纺织物活性染料浸染染色。可大大降低碱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污水中碱的含量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因而该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1)多元羧酸在纯棉DP整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采用IA和MA两种无甲醛整理剂,利用它们在纯棉上原位共聚的DP整理技术,通过反复试验对该整理技术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推出一套实用的生产技术。

主要指标:IA/MA整理品的干、湿弹性分别比原样提高100°和50°以上,白度、强力、毛效下降不多,耐洗性较好,柔软性有所提高。本项目生产试样DP级达到3.5级以上,经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的检测,其整理品不含甲醛;经省丝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干、湿弹性分别比原样提高108°和70°,强力保留值达63.60%,白度下降不多;其他指标亦达到合同要求。本技术具有耐久压烫效果好、操作工艺较简便、符合环保要求和生产成本适中等优势。本项目曾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

(22)超低甲醛免烫整理

项目简介: 棉、麻、粘胶等纤维素纤维以及它们的混纺交织面料,虽然手感柔软、吸湿性好、穿着舒适,但抗皱性差,在穿着过程中,尤其是洗涤以后很容易起皱,需要经常熨烫才能保持其平整性。为了提高其免烫性能,以往大多采用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进行免烫整理,虽然免烫性能提高了,但在织物上会释放大量甲醛,对人体有害,不符合生态纺织品的要求。

本技术采用超低甲醛免烫整理剂进行整理,可使整理品上的游离甲醛及释放甲醛降低至100ppm以下,达生态纺织品中关于中衣及外衣的标准。

四、纺织机械

(1)间歇式染色控制网络研制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构筑间歇式染色机现场设备控制网络(Infranet),是一项以实现纺织品敏捷生产体系为目标,以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现代染色技术为手段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开发基于控制网络技术的织物多参数间歇式染色及前处理的工艺及控制系统;探讨织物染色敏捷生产、一次准确化和环保节能的途径和方法。本项目属国际染整工业的前沿课题,国内空白。适用染色机:间歇式;适用工艺:棉、丝、化纤等织物的染色、水洗、退浆、炼漂等;温度控制范围:常温~135℃;最高工作压力:0.35Mpa;最大节点数:10点;数据传输率:1.25MB/400米;提供与上层网络的接口。

本项目将研制出的染色机现场控制网络可用于染色厂的改造,预计项目完成后,可生产110台套,销售额760万元,利税60万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中型加弹机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中型加弹机的开发,包括加弹工艺研究和试验,卷绕成型理论和试验,总体设计和整机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机械速度:700m/min;卷装:双锥形、5kg;锭数:168;温控范围:150~250℃±1℃;节数:7。

(3)QH高速电子提花织带机

项目简介:

本成果为我国第一项通过鉴定的“电子提花织带机”研究开发项目,填补了我国在电子提花织带机领域的空白,属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采用复动式全开口;花型电脑控制,3.5”软盘输入;可织带子2~8条;开口高度32mm~50mm;车速800r/min~1000r/min;最大针数128~380针;配综框数8片;花纹存储32MB;用弹性回综系统。使用环境:适用环境温度≦40℃,相对湿度<80%的场合。

开发的QH型电子提花织带机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满足了国内纺织工业的需求。本产品研制成功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向东南亚地区进行出口,对提高中国作为纺织大国的地位十分重要(正在输向港澳地区出口)。QH电子提花织带机,其电磁阀的控制的原理经奇汇公司扩大设计,已推广到QH大型电子提花机1500针,2600针型号中广泛应用。

目前已推出数百台在制织领带、棉织物、提花带等的电子提花机和提花织带机中应用。按其织物原料性质分类可适用于棉、毛、丝等各种织物的织造机械中配套使用。本产品科技含量高、性能稳定、适用性广。本项目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4)喷气开口装置开发及推广应用

项目简介:

本项目用于JT190喷气织机,在一些关键结构点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出符合企业纺织生产工艺要求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开口装置。编制专用CAM软件,在数控线切割机床上试制样品,经实际试用性能指标达到使用要求后,再推广改进。织机车速:450r.p.m;织物组织:斜纹1/3;机型:JT190喷气织机。

(5)电脑提花横机控制器

项目简介:

可提供单面、双面电脑提花横机控制器生产技术,包括提花控制、针床横移、落布、密度调节等功能。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嵌入式ARM、工控机、计算机等多种形式。可应用于皮革箱包生产行业。

(6)电脑全自动织物悬垂性测试仪

项目简介:

用于织物悬垂性的全电脑控制测量,除适应现有国标所有项目测量外,还可以提供动态悬垂性的测量及三维悬垂形态的测量仿真及评价。

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 试样直径:240mm 采样精度:静态10ms,动态2ms.静态悬垂系数:精度<1%; 动态悬垂系数:精度<3%; 零点漂移<0.4%; 已完成样机研制,技术基本成熟,正进入中试阶段,诚征合作厂家。适用于服装、纺织及科研机构的织物测试,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该机售价约3~4万,按年产300台计,约可获利500万。项目投资金额、条件:有仪器生产背景及条件,首期投资30万。

(7)ZYF—l型织物悬垂性测试仪

项目简介:

ZYF-1型织物悬垂性测试仪具有以下特点:(1).利用新型图象传感器代替传统的光电传感器,直接获取试样的投影轮廓,有效地解决了因光源光强分布不均匀、光强变化、电路零点漂移、试样透光率不同等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2).采用了适合本仪器特点的数据采集和图象分割法,解决了一般图象分割算法对图象类型敏感和受噪声影响大、要求大量内存和处理时间长等缺点,保证了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3).提出一种由二维投影轮廓生成三维结构的算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很好地再现了试样的三维图象。

本测试仪器除了可测试精度达1%的静态悬垂系数外,还能测试大量有关形状特征和动态悬垂性能的指标,从而可全面描述织物悬垂性能,有效地避免了以前仅用单一指标,无法正确评价织物悬垂性能的现状。同时本仪器采用全中文用户操作界面,所有的测量操作均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测量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影响因素小,操作简单。本仪器不仅能满足涤纶仿真丝织物的悬垂性测试要求,也适用于棉、毛、针织、丝绸行业的织物测试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

试样直径:240mm 采样精度:静态10ms,动态2ms.静态悬垂系数精度<1%; 动态悬垂系数精度<3%; 零点漂移<0.4%;

(8)ZGT98型旋转式电子多臂机

项目简介:

该机用于织机开口,属积极式开口机构,可与各类无梭织机配套。采用了当今最新的旋转式结构原理,综框运动平稳,转速高;选综采用电磁式原理,单片机控制,变换品种快捷方便,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

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 提综数:16~20片 车速:400~500转/分

该机技术成熟,于1999年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科技鉴定,并于2000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适合与国内外各种中高档无梭织机配套,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该机市场价约4~5万,需求很大,按年产1000台计,约可获利1000万。项目投资金额、条件:有数控机床等机加工能力,首期投资约需50万。

(9)ZJH90型高速提花机

项目简介:

复动式全开口连续纹纸输人花型,是目前国内完成的最新机型之一,用弹性回综,本机试制成功,达到目前国内领先地位。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复动式全开梭口;总针数1344针,可用488针,896针等规格;辅助针箱选针,适用不连续纹纸(符合国际标准);开口高度为50~120mm,可调至清晰梭口;开口次数可达到200r/ min以上;用国产氨纶弹性回综。

能快速翻改提花新品种,适应提花机新品种开发。适用高速有梭织机、国产剑杆织机等。

(10)织机控制系统的开发

项目简介:

本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低价位、基于工业现场总线的织机控制系统。其特点是:

 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可根据相配套织机的实际性能要求,通过裁剪快速完成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的配置,实现所需的功能;

 织要功能升级后,可以快速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满足新功能的要求;

 基于网络的控制系统,满足现代化纺织生产和管理的要求。可应用于新型织机研制及老织机改造。

(11)JT190喷气织机开口装置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在一些关键结构点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出符合企业纺织生产工艺要求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开口装置,通过反术工程及CAD/CAM技术,完成了与国外进口织机配套的共轮凸轮开口装置的开发,适用于斜纹组织的织造。

经上机运行,本装置性能优良,织机配套织造工作正常。车速:450r.p.m; 机型:JT190喷气织机;斜纹组织:1/2,1/3。节约大量外汇购买进口配套装置,并且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订单要求。在纺织企业中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12)ZGJ型剑杆织机

项目简介:

该机属普及型剑杆织机,其特点为引纬采用刚性剑杆,对经纱影响小,并可改装成双层双剑杆,打纬采用共轭凸轮打纬机构,间接式连续卷取,自动平衡式送经,适合与提花机配套。主要技术性能或技术指标:

筘幅:170厘米

车速:220~250转/分

本项目适合于丝织、绒及特殊织造,结构简单,价格较低,经济效益良好。本项目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3)旋转式高速电子多臂机

项目简介:

本机是目前国际上最新型的多臂机之一,在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后,已与协作厂共同投产。本机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新型开口装置,经运转测试,整机指标基本上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本机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能适应高速运转要求,具有旋转式的先进机构,程控装置采用单片机和模块化结构以及抗干扰设计、工作稳定、可靠、系统存储量大,结构输人方式灵活,可快速变换品种。

本机研制填补了国内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空白,可与高速剑杆、片梭织机及TP500、TP600等重磅织机配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适用于丝、棉、毛、麻新型织机配套;门幅:160~430cm;第一片综框动程:50~100mm;提综数:20片;转速 360~550rpm/min;噪声≤88dB(A)。

(14)电子多臂机控制器

项目简介:

本控制器主要功能有两部分组成,即控制功能和编程功能。控制功能是根据内存中花纹数据信息,通过控制多臂机,实现对织机综框的提降。编程功能是编辑、修改花纹数据并送入内存中。另外为了提高编程效率,免去技术人员在繁杂的操作现场编程,再研制一台通用的编程器。该编程器可单独在环境清净的办公室使用,编程结束后到现场通过通讯接口传输给控制器即可。主要需解决控制器以下技术问题:

(1).根据内存花纹信息,输出提综控制信号,并有监视信号。

(2).掉电保护功能:织机在正常运行时意外停电,控制器具有自动保护能力,上电后保证花纹不丢失,连续、不重纬、失纬。(3).辨别织机转向的能力。(4).驱动20路8w电磁铁。(5).对电磁铁的检测能力:微机对花纹的控制最后落实在对20路电磁铁的吸、放控制,如果有一个或—个以上电磁铁有接触不良或其他故障,将直接造成织物为疵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控制器应能自动检测电磁铁的状况,出现异常,自动停车。

(6).花纹编辑功能;根据织物纹梭图,可用键盘输入织物花纹信息并保存。

(7).织物花纹信息的转送能力:可利用编程器中的花纹信息,通过通信接口复制到控制器内存中。

本控制器是专门用于控制多臂机的微电脑控制。它与多臂机配套来改造原有片梭织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降低成本,社会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良好。

(15)数码喷印机自动清洗劫系统

项目简介:

本项目数码喷墨印花机是国际上最新型的数码印染设备。本项目主要研究数码喷印机的自动清洗装置,设计一个能完成开机智能清洗、实时清洗的综合清洗装置。数码喷墨印花机清洗系统的好坏决定了喷机喷头能否长期稳定工作的,使用一个良好清洗设备能确保在正常的印花过程中线条连续,同时消耗更少的染料。否则喷印效果不易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这方面即使国外引进的相关设备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弱项。

本装置的清洗模式有振动清洗模式、负压清洗模式、加压清洗模式。清洗方式则有强洗、弱洗、中洗和正常清洗方式。本装置还可用于各种数控机床、仪器中有关转速、定位二轴可控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功能:速度模式、定位模式、助记词用户扩展模式;⑪、速度模式:350RPM 对应弱洗情况;600RPM对应较弱洗(中洗)情况;900RPM对应正常清洗情况;1200RPM对应强力清洗情况。⑫、定位模式:定位范围:0000H~FFF0H plus(数);定位步长:依步进电机而定,本例中为0.9˙/Stp。⑬、输出能力:最大输出电流:1.5A;最大电机工作电压:40V;电路工作电源为5V,0.2A。本装置成本低、集成度高、装置稳定性好。可用于各数控机床、仪器中有关转速、定位二轴可控系统。

五、纺织信息化

(1)中小型服装企业管理软件

项目简介:

本系统在深入研究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业务特点基础上,推出了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管理型软件。系统是业界第一套在软件核心技术上支持服装行业货品尺码管理要求的行业管理软件,所有单据和报表均支持分尺码录入、显示、查询和打印。

系统包括布料厂商管理、成衣厂商管理、布料管理、成衣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提供尺码的矩阵输入功能,可以根据品牌、货号、款式、板型、颜色、组合汇总查询。实现对服装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系统特点:彻底支持用户自定义货品尺码;基于流程而非单据的管理,实现了服装企业业务流程化管理的需求;所有单据和表格可以导出至Excel文件和HTML格式文件;严谨的系统权限设置;统计报表可用各种图表表现(如饼图、直方图、曲线图或面积图)。

适用范围:适用于服装生产、销售企业,及其办事处、分公司、专卖店等层面上各项业务活动的综合性管理。业界第一套在软件核心技术上支持服装行业货品尺码管理要求;在应收应付款管理上符合当前服装企业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在中小型服装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进行推广。本项目曾获2002年浙江省优秀科技产品。

(2)纺织、服装、加工类企业ERP 项目简介:

全球各地的用户只需要访问企业网站就可以下订单、或者定制订单、或者量身定做自己想要的产品,还可以查看并且监督订单进展情况、是否完成、是否发货。而企业各个部门,不论相对分散还是相对集中,通过本系统就可以实现销售国际化、零库存管理、结算快捷、以及生产与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报关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

本系统把企业后台的资源管理与前台的网站链接为一体,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下订单,极大地方便了国内外用户,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前期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的纺织品数字化柔性生产系统”、“软家装经销ASP平台”等等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经开始把这些先进的理念融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几乎所以的制造企业和经营性公司,特别是纺织类、服装加工类、来料加工类企业,订单来自世界各地,本系统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源管理,企业的视野大大开阔,国际化程度得到提高,市场前景无限。

由于世界各地的用户只需要访问企业网站就可以下订单、以及优化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企业效益和社会协议双赢。

项目投资金额、条件:8万―100万,具体看企业资源规模和功能模块、管理内容以及管理过程复杂程度。

(3)纺织印染CAD 项目简介:

本项目组多年来一直从事纺织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印染CAD的研究和开发,主持开发的软件有:

AT2000、ATSL 计算机印花设计、分色、描稿、制版系统; Plot2000、Screen2000 印花挂网照排系统; ATDesign 纺织品面料设计系统;

ATSample 数码喷射印花小样模拟打印系统; ATPrint 数码喷射印花机RIP与发排系统;

其中AT2000印染分色设计系统V2000被评为浙江省2002优秀软件产品。

该项成果在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和推广。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地。

本项目成员精通纺织工程,对计算机在纺织领域应用有着独到的见解。精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软件工程,有着丰富的商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可应用于纺织计算机应用,织物计算机图像处理,纺织CAD/CAM开发。

(4)基于网络的纺织品数字化柔性生产系统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国家863项目。研究内容:对基于互联网的轻纺及家装产品数字化柔性生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施方法、软件工具集(包括:软家装样板库管理工具、软家装辅助设计工具、图案库管理工具、产品定单管理工具、软家装数据库管理工具、软家装生产管理工具)、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进行研究和开发。

成果:开发和实施基于互联网的软家装企业数字化柔性生产系统,包括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施方法、软件工具集、软家装专卖店、软家装制造中心、软家装市场,初步形成设计、生产、销售整个完整的系统。创新点:

(1).软家装辅助设计。在互联网环境中让异地的顾客进行软家装的设计,其特点是让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本公司的网站上进行面料、图案和颜色的选择设计,进行图案的组合设计等。

(2).软家装样板在互联网上的展示。采用多角度展示软家装。让顾客看到分布在房间空间的多种软家装在款式、颜色、位置上的不同搭配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3).软家装CAD/CAM一体化技术。将顾客在网上设计的软家装数据转化为用于控制数码喷射印花的CAM程序,使制造工厂直接进行数码喷射印花。

该项成果在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相关衍生成果,可以应用到基于网络的纺织品产品的真实感展示、客户的个性化DIY、设计师的网上动态设计和协同设计等领域。

(5)织物印染常见缺陷自动在线检测与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

纺织品在印染过程中由于染色工艺和操作等问题会在织物外观留下视觉缺陷(如:转印不同步、染色不足、走色、色斑),对产品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国内外印染厂对这种织物缺陷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安排专人来监督实现的。由于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有限,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往往可能会出现疏漏,使检测环节成为印染厂生产流水线上的瓶颈。

本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来检测纺织品织物印染的常见缺陷,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与人工监督的方法相比,在成本投入,人力利用和检测速度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对提高纺织品的印染成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多证据视觉增强是本系统的技术核心,使其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和检测正确性。系统具有自学习功能、实时检测功能,以及自动记录的印染疵病图像的检索查找管理功能。希望能通过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进一步改进该系统的功效。

本系统主要针对大中型纺织印染企业,用于提高织物的印染检测质量。使该传统产业得到信息化的技术提升。将逐步取代印染成品的质量检测人员,并使检测结果更稳定。有利于提升印染成品质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更大程度地实现出口创汇。可在保留现有生产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实现本系统的所有功能。基本配置的项目投资金额:约10—20万/单路。

(6)织物外观的真实感模拟(虚拟打样)系统

项目简介:

本系统直接从人的视觉角度与光线照射入手来研究织物外观的立体逼真效果模拟,解决了不同纱线结构的表达与在光线照射下织物结构的逼真效果的表现,便织物模拟效果逼真、真实感强等,系统采用直观、形象的设计,易于操作,方便修改,在确定方案后可模拟多种外观效果,以实现计算机虚拟打样。

长期以来织物设计采用的是经验设计法,通过组织图、上机图、纱线类型、色彩搭配等来表达,其效果要通过实物打样(在织机上试织成实物)才能显示出来,一般打样需要2~3天,因此效率较低,开发周期较长,不能适应当前纺织品生产的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特点。本系统模拟的效果比国内一般的计算机模拟效果图更接近于真实织物效果,特别是对纱线结构与纱线线型变化、织物组织与色彩的搭配,直观地显示所设计织物的成品效果,使产品设计者可直观地了解所设计产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色彩搭配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在确定效果后再投入实物打样。

使用本系统可缩短打样时间50%以上,减少打样成本60%以上,按每只成熟产品平均需3次打样计算,可减少两次实物打样时间,平均交货期可缩短5~6天。采用计算机模拟色织物真实外观(虚拟打样),可减少纺织原料浪费、减少染料使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也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投资金额、条件:P4计算机一套(显示器质量要好)、高精度彩色打印机一台,本系统一套。

(7)织物疵点检测系统

项目简介:

目前我国的织物疵点检测绝大多数由人工进行,工作效率低,目前的检验速度约20米/分。按目前的人工状况,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纺织品只有40%多,内销纺织品实检不足20%。由于检验能力不足,经常导致因质量问题产生退货或索赔事件,影响出口创汇。

织物疵点自动识别与检测系统采用计算机视觉,用摄像机和计算机代替人工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现客观评价。与人工方法相比,不会疲劳,不受生理、心理影响,在检测速度上占有明显的优势,特点是精确、快速、可靠以及数字化。本项研究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科技厅的资助。

本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处理,具有学习功能,系统稳定性高,适应性强,可实时检测,可自动记录疵点图像,可输出识别结果。主要用于大中型纺织、印染、服装企业,商检部门,既用于在线织物疵点、印染色差检测,实现在线质量控制,又可进行织物、染色布的质量检测, 市场前景广阔。

能用于纺织品自动快速检验与控制,能保证出口纺织质量,提高服装裁剪流水线裁片质量,其间接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我省纺织企业发达,服装企业众多,故我省纺织行业对织物疵点自动检测系统的需求较大,可形成产业。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现有设备基础上用于质量控制,每路约10~20万元人民币。用于质量检测每套约30~50万人民币。

(8)纺织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ERP)项目简介:

整个系统包括:劳动人事管理、专用仓库管理(白坯仓库管理、色坯仓库管理、印花布仓库管理)、通用仓库管理(五金、机物料、染化料、备品备件仓库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配色管理、染费结算管理、工资核算、统计管理、银行单据打印、银行帐务管理和合同管理等。

①劳动人事管理;

②白坯仓库、色坯仓库管理,印花布仓库管理; ③ 五金等仓库管理; ④ 生产计划管理;

⑤ 可安排生产计划,编制、打印生产工艺卡等工作; ⑥配色、染费结算管理; ⑦工资核算管理; ⑧统计管理;

⑨银行单据打印及银行帐务管理; ⑩合同管理。

本系统可从合同开始, 对生产全过程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给管理提供全面的决策信息, 减少管理漏洞,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预警, 及时采取补救, 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更高的效益。项目投资金额、条件:10M域100M计算机局域网,一台配置较高的专用服务器, 每个点1~2台计算机。

(9)多臂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项目简介:

本系统是现代纺织、数学、色度和计算机科学最新成果的综合结晶,是专门提供给织物设计者使用的,用于织物设计和外观设计。本系统适用于棉、毛、丝、麻及各类纺织品中的多臂织物设计,能打印出与实物几乎一样的外观模拟图,能在很短时间内提供织物设计人员所需的一切数据,具有设计速度快、效率高、提供方案多的特点,可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品种设计及试制周期,节省试制费用。其功能如下;

(l).织物组织设计;

(2).外观设计;

(3).织物外观模拟;

(4).织物的纸样打印,可输出具有真实质感、色彩、纹理效果显著的织物外观模拟纸样。

下载浙江理工大学校史校情200题(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理工大学校史校情200题(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校史 明校情 共成长 主题班会通知

    关于召开“知校史 明校情 共成长” 主题教育班会的通知 各班级: 为提高全院学生对学校情况的了解,提升对学校的认同和满意度,,围绕学校合格本科院校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根据学校......

    河南理工大学工会校史(精选五篇)

    河南理工大学工会校史 第一部分 第三节 群团工作 一、工会工作与教代会 (一)工会工作 1959年3月,焦作矿业学院工会委员会成立,受校党委和中国煤矿工会焦作煤矿委员会双重领导,主......

    浙江理工大学元旦晚会策划书

    浙江理工大学元旦晚会策划书本次元旦晚会是由校院两级合作举办,目的是在元旦佳节给全校同学送去祝福和欢乐。 活动主题:前期宣传:我们将由于。。月。。日开始多渠道宣传,具体以......

    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2007年暑假7月16日至8月4日,浙江理工大学的20名师生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马营小学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前期5月至7月......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

    官网:www.xiexiebang.com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我校为教育部批准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的高校,具有121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拥有从学士、......

    服装学院2012工作总结-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服装学院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服装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学院的帮助下,服装学院党政班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浙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规范(学生)

    浙江理工大学成教毕业论文规范 一、成教毕业论文规范化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每位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为提高......

    1、浙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规范

    浙江理工大学成教毕业论文规范 一、毕业论文规范化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每位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为提高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