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毅介绍习近平访问成果
王毅介绍习近平访问成果
原标题:开创周边外交新局,推进亚太区域合作 本报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杜尚泽)10月2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访问结束之际,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了有关情况和访问成果。
王毅说,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本地区各国共同愿望。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相连,利益攸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习近平主席这次出访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南亚和亚太方向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访问两国、面向东盟、着眼亚太,目的是开创周边外交新局,推动亚太区域合作,促进地区发展繁荣。
7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出席了近50场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发表重要演讲,叙友谊、谈未来、话合作。访问取得重要成果。
一、推动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关系进入新阶段
王毅说,印尼是发展中大国、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也是东盟最大成员国。马来西亚是东盟重要成员国及我国在东盟内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两国关系一直走在同东盟国家关系前列。两国同中国加强合作潜力巨大,愿望强烈。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水平是新形势下双方着眼长远、顺应潮流的必然选择,对带动中国—东盟整体关系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习近平主席同两国领导人分别进行长时间深谈,加深了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信任,一致决定将中印尼、中马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意保持领导人之间常来常往,加强对两国关系顶层设计。
中国还同两国分别签署了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对接各自发展战略,确定了新的合作目标和重点领域,提出2015年中印尼贸易额达到800亿美元、2017年中马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保持并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中印尼合作“上天入海”,拓展至航天、外空、海上。中马将共同把钦州、关丹这一“两国双园”产业园区打造成两国投资合作的旗舰。15世纪初,郑和远洋航海曾数次到达印尼、马来西亚。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中印尼、中马友好交往史上这段佳话,还引经据典,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赞扬中国同印尼、马来西亚人民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习近平主席寄语中印尼两国青年作友好事业接班人,希望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为中马友好合作再立新功。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参加当地公益、慈善活动,拉近了两国民众间距离。印尼、马来西亚各界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到访,一致认为这次访问具有历史意义,是双边关系中新的里程碑。印尼总统苏西洛希望以双边关系提升为重要契机,同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发展。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说,中国是马来西亚可以信赖的真诚朋友。
二、确立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的新目标
王毅说,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发展同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10周年,双方关系正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上。
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东盟政策,明确了中国—东盟关系的长远发展目标。指出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有共同追求,在维护地区繁荣稳定上有共同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共同语言。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愿同东盟国家商谈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守望相助、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将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使双方贸易额2020年提升至1万亿美元。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促进东盟及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访问传递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休戚与共、携手共进的坚定信念,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印尼、马来西亚两国领导人及其他东盟国家均高度赞同习近平主席上述主张,表示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东盟—中国关系向前发展,支持并参加中方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泰国总理英拉也表示赞同中方原则主张,愿同中方一道,促进东盟—中国友好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三、引导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新发展
王毅说,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新形势下,亚太经济能否保持活力、APEC能否引领亚太区域合作,备受关注。东道主印尼将本次APEC会议主题确定为“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主要议题包括实现茂物目标、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亚太互联互通等。这些都与亚太长远发展紧密相关。
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和亚太经济形势,倡议维护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亚太地区形成政策协调、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发展格局;提出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这既着眼于解决亚太当前面临的挑战,也为未来发展开出良方,有利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继续发挥引擎作用。习近平主席倡导亚太经济体本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统筹各种自贸安排,提升APEC的协调引领作用。会场上,中国的声音很响亮,中国的倡议很务实,体现了中国在促进地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习近平主席还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明年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基本考虑,希望以此为契机,深化亚太各经济体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更紧密伙伴关系,共同勾画亚太长远发展愿景。这与各方在APEC框架下加强合作的愿望形成共鸣,受到积极评价。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同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改革一脉相承,也是中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应有之义,得到各方广泛赞同。会议发表领导人宣言,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协调区域自贸安排、推动亚太互联互通、促进亚太经济转型和增长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四、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前景
王毅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离不开中国。针对各方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习近平主席利用各种场合全面介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阐释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及新举措,强调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同亚洲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繁荣和幸福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中国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愿继续同东盟、亚洲和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习近平主席传递出的坚定和清晰信号,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各方高度赞赏中国经济发展及为促进亚太和世界繁荣发挥的重要作用。苏西洛说,印尼和中国有相似的梦想,我们两国是“异床同梦”。纳吉布说,马来西亚相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亚洲发展的美好愿景与中国梦是相通的。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哈利姆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及蕴含的巨大潜力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泰国总理英拉赞赏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对东盟很重要。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仍是世界最快的,令各国羡慕。中国国力日益上升,对世界是福音,不是挑战。
王毅最后说,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对于营造更为良好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将发挥重要和深远影响。这是习近平主席年内第四次出访。短短半年时间里,习近平主席足迹遍及欧美和亚非拉,涵盖双边和多边,大国和周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新实践: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洲政策、坚持正确的国际义利观、呼吁发展开放型经济等等,提出了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形象,显示了中国智慧,发挥了中国作用。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开局壮观、气势恢宏,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格局演变的运筹帷幄和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我们将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访问成果,坚持和平发展,坚持睦邻友好,坚持开拓进取,坚持合作共赢,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习近平访问俄罗斯
习近平访问俄罗斯
“战略合作项目将有新突破”
3月22日-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此前外交部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介绍,习近平访俄,在一天半时间内将举行近20场活动,日程紧凑、内容丰富。活动涉及政治、经贸、军事、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
【政治】
将确定中俄关系发展方向
访问期间,习近平将与普京总统举行大、小范围会谈,将分别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等俄方领导人。中俄两国元首将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阐述对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两国元首还将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
【解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无论是从中俄两国的关系本身,还是从国际局势的变化来看,未来十年都是非常重要的十年。习主席访俄,将进一步提升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延续中俄之间的交往传统,并为未来十年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基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玉荣:作为新上任的两国领导人,这次访问将为两国未来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规划,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实施纲要》的签署本身就显示着两国领导人,将继续本着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精神,将两国的友好关系落实到现实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
能源航空等大项目将有突破
2012年中俄贸易额达881.6亿美元,比起中美、中欧、中日的贸易额,这个规模不算大。但这一数字比起2005年已增长了2倍。而中俄两国领导人制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表示,习主席访俄的亮点在于,将全力推动中俄务实合作,特别是中俄在能源、航空、航天、投资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上,将有新的突破。俄罗斯有振兴远东、开发西伯利亚的战略,而中国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计划,因此,两国的发展战略及地方的发展战略互补性强,可实行战略对接,在开展地方合作上,两国有很大的互补性。
【解读】 冯玉军:中俄经济都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时期,中国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俄罗斯也要改变其经济结构,从能源经济向创新经济发展,在这方面,中俄两国有着非常多的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领域。
两国的地区合作也将是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可能会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推动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
将争取签署增供石油协议
能源是中俄两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中国通过斯科沃罗季诺——大庆输油管道每年从俄罗斯进口1500万吨原油,约占中国每年石油进口总量的8%。
程国平表示,中俄两国已经在天然气供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争取能够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签署增供石油和修建东线管道的协议。
【解读】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在油气领域合作问题上,两国的部门和企业正在进行密切谈判。目前,双方正在谈判待定的有4项部门和企业间的合作文件。在合作的关键问题上,双方已达成了重要共识,取得了较大进展。
冯玉军:目前两国在石油领域已经达成了共识,关键是天然气的价格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从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变化和中俄两国天然气战略调整,两国就天然气达成一致是没有问题的。预计2013年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无论是在石油方面,还是在天然气方面,都会取得非常重要的成就。
陈玉荣: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多元化的,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外,两国在水电、核电、清洁能源、新能源等方面,都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
【军事】 两国军技领域有很大合作空间
此行习近平还将访问俄罗斯国防部。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也提到,两国在军技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解读】 拉佐夫:两国元首会在联合声明中,就军事安全问题阐述双方共同的立场。我们主张安全不可分割,不能一些国家处于安全,一些国家不安全。
第三篇:成果介绍
粒粒汗珠晶莹,颗颗宝石璀璨 自制玩教具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玩教具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教具既能变废为宝,又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园每年都要开展自制玩教具活动,设计——制作——使用——评比——奖励一条龙,使我园玩教具制作渐成特色,尤其2009年我园举办的自制体育器械主题运动会,令所有到会的家长耳目一新。连续几年,我园制作的玩教具均能够在省、市获奖,王桂荣园长制作的《幼儿智力绣花板》在2007年获国家优秀作品提名奖,河北省一等奖。教学教研
我园的教育研究工作坚持以《纲要》为核心,努力探索“玩中学”“乐中学”的教育模式,不断进行园本教研,引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2009年引进《清华幼儿英语》教材,一年后在全园普及,通过培训和实践深受教师、幼儿、和家长的喜爱。2005年我园教研组被评为区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2009年英语教研组获得区“先进英语教研组” 科技节、艺术节
“为幼儿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让幼儿全面发展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建园六年来,我园积极参加区各项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单位”、“区第二届科技节团体第三名”、“区第三届科技节幼儿A组纸飞机项目团体第二名”、编排的舞蹈节目《古老的童话》获“区第十七届艺术节三等奖”等
第四篇:什么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外长王毅这样解读
什么是总书记外交思想,外长王毅这样解读
【学习小组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总书记外交思想。
今天,学习小组推荐阅读《人民日报》采访外交部部长王毅的文章。
学习贯彻总书记外交思想奋力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访外交部部长王毅本报记者 王 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总书记外交思想。在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日,外交部部长王毅接受了专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你能否介绍一下党中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考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哪些鲜明特色?
王毅: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习总书记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出发作出的科学论断。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与之相适应,我们有更多资源和手段坚持和平发展,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也有更多能力和条件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和历史上的传统大国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国家。我们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我们还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民族基因和血脉。当前,各国相互依存愈发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愈发强劲。外交工作既要体现自身特色,也要反映时代需要。
第一个特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努力使更多国家和民众理解和认同我国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二个特色就是坚持合作共赢。中国决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不搞零和博弈,也不搞赢者通吃,而是继续把中国发展同各国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进。
第三个特色就是立足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定位,积极服务国内发展,努力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在国际上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正当权益。
记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你对此有何认识和体会?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总书记外交思想,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我的体会是,其核心要义为一条主线、两大支柱、三大特征。
一条主线,就是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大支柱,就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旨在推动各国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为人类社会确立共同努力目标,实现全球范围的共同发展和长治久安。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习总书记将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与之相关,总书记还提出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
三大特征,就是先进性、开拓性和稳定性。先进性,是指总书记外交思想超越了以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等为基础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引领中国外交占据了国际道义和时代潮流的制高点。开拓性,是指习总书记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外交理论创新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稳定性,是指面对世界乱象与国际变局,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支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以中国外交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对冲当今世界各种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形势演变中的正能量。
总书记外交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新时期外交工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制胜法宝,必将指引中国外交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记者:合作共赢是近年来中国外交的关键词,“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典型例子。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考虑是什么?“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果?
王毅:2013年,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倡议源于习总书记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增长基础还不够牢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发展不平衡加剧。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明显,难以实现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当今世界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广阔、开放、包容和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从而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共谋发展,共应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扩大对外开放的视野,着眼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构建更加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为世界经济增长谋求动力,为各国共同发展提振信心,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实现再平衡,也将成为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4年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我国与许多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对接,2014年至2016年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今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取得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形成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磅礴气势。各方盛赞“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改善和加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内外联动发展的世纪工程。随着我国同沿线各国和国际组织合作协议的逐步落实,我国的装备、技术、投资、标准将进一步走进和融入世界,国内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这些年,我们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这些伙伴关系有什么特点?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战略布局。如果说这个布局是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构成这座大厦的骨架就是我们打造的全球伙伴关系网。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我们已经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密,实现了对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国家的全覆盖。
我们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几个与以往传统国际关系模式不同的鲜明特征:
一是平等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主从之分,而是以各国平等为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从根本上摒弃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强权行径,为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动力。
二是和平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敌我之分,不设假想敌,也不针对第三方,致力于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国与国交往,注重寻求各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做大合作“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合作、避免冲突对抗提供了正能量。
三是包容性。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门户之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异同,追求的是共同利益,致力于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从而避免了小集团政治带来的各种封闭与排斥。
记者:随着中国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如何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通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王毅:随着我国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和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贡献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和欢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围绕全球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近年来,我们演绎了参与全球治理的精彩“三部曲”,越来越多的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汇聚成国际行动,显著增强了我国的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
第一部曲是2014年的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习近平主席主持下,会议围绕近30个领域取得100多项成果和共识,其中中方提出的倡议占到一半以上,中国的议程设置权得到明显提升。
第二部曲是去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引导协调各方,在创新增长、结构性改革、多边投资、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制定出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达成29项重要成果,中国的规则制定权得到明显增强。
第三部曲是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直面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呼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指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这些立场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充满不确定性和忧虑情绪的国际社会注入了来自中国的强大正能量,中国的话语权得到明显提高。
记者: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王毅: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为维护国家正当合法权益开展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斗争。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原则,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我们有理有据地回击旨在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同时推动各方回到直接当事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具体争议的正确轨道,维护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我们旗帜鲜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抵御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扎实开展涉藏、涉疆外交,加强打击“三股势力”国际合作,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和统一。我们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在服务国家发展和贯彻“外交为民”宗旨方面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王毅:发展是硬道理,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硬任务。我们主动对接国内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外交部和200多个驻外使领馆的信息和人脉优势,促成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合作,推动一些遭遇阻力的重大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同30多个国家商签产能合作协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我们加速推进自贸区战略,同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签署自贸协定并正式生效,同东盟完成自贸区升级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创立地方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迄今为中西部和东北9个省区举办推介,在有关地方和各国之间架起便捷的沟通桥梁。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不变的宗旨。我国每年有1亿3千万人次出境,数百万中国公民在全球各个地方工作、生活、学习,3万多家中国企业遍布世界各地。在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关怀下,我们把人民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不断增强领保能力建设,积极打造海外民生工程。5年来成功组织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受理各类领保救助案件近30万起,包括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绑架或者袭击的重大案件。我们借力新媒体新技术,推出新版中国领事服务网、12308热线、“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等领事信息和服务平台,努力为海外同胞提供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的领事服务。目前对持中国普通护照实施有条件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64个,与中国缔结简化签证手续协议的国家达41个,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同胞们走出国门更加安全、便利。
《 人民日报 》(2017年08月30日
06 版)
第五篇:王毅在人民日报撰文谈习近平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
王毅在人民日报撰文谈习近平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
2013年09月10日 04:5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 毅
原标题: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特点、新变化,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就我国外交战略方针和政策主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我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发展期和开拓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积极进展。其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外交工作尤其是做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重视道义与责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鲜明特色
我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突出“义”的价值。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墨子则提出“义,利也”,阐明“义”与“利”的统一性;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可以说,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以义为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向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其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解放的民族大义,维护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整体利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派出数万名施工和技术人员,远赴非洲大陆援建坦赞铁路,其中数十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半个世纪前,我国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迄今已向亚非拉6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7亿人次,得到受援国人民的普遍赞誉。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私义举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成为中国外交重义轻利的生动写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模、质量和成效也不断提升到新水平。截至2011年底,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超过14万名各类人才,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200多个与其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有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周边近邻,我们更是义字当头、顾全大局,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时,我们克服困难,坚持不让人民币贬值,为有关国家和地区战胜危机提供了宝贵支持。中国外交的这些无私理念与付出,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尊重、信任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是非洲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去的。几十年来,我国在台湾、涉藏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也一直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支持。
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大势,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各国利益交织空前紧密,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越来越成为命运相连的“地球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外交秉持什么样的义利观,如何处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关系,不仅关系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关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同志秉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并就其内涵作出精辟论述。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习近平同志关于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只有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结合,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才能为我国和平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营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习近平同志关于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国际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谋划。中国绝不会做国际体系中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坚持不懈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人类共同价值宝库增添了新内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实现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即去往非洲,体现出对非洲人民兄弟般的情义。习近平同志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中国对非政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引起非洲领导人和民众的强烈共鸣。非洲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对非政策,赞赏中国长期给予非洲的无私帮助,对所谓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谬论予以严词驳斥。习近平同志指出,中方将不折不扣落实援非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重在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访非期间,中非签署47个合作协议,涉及投资贸易、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农业、人文交流等广泛领域,有力推动了双方务实合作,把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水平。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今年5月底6月初,习近平同志访问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三国。中墨双方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整体合作得到新的提升。访问期间,习近平同志还同8个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分别举行会谈,就深化合作、共谋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中方宣布将面向加勒比友好国家设立优惠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体现了我国帮助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发展的诚意。这次访问也展现了我国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一贯政策,受到地区各国领导人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性和开创意义的访问。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是我国今年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包括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10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地域范围涵盖五大洲。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年会时全面阐述了我国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主张,呼吁各国勇于变革创新,同心维护和平,着力推进合作,坚持开放包容,协力推动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强调中国将帮助有关国家增强自身发展的“造血机能”。与会各国领导人高度赞赏中国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提供的强劲动力,对中方实现发展目标抱有更大期待。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年会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
以正确义利观为指导,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进一步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和外交实践,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科学认识和把握义利关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努力开创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继续把周边作为外交优先方向,营造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守望相助,聚焦发展合作的主题,维护和平稳定的大局。不断增大周边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加强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夯实睦邻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拓展防务与安全交流合作,丰富睦邻友好关系的内涵。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反对采取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的行动。
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与发展中国家真诚友好、平等相待,进一步密切双方高层往来,加强不同层次的对话和磋商,推动双方传统友谊“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随着国力的增强,进一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深入挖掘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新机遇,探索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帮助它们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推动建立中拉整体合作机制,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旗帜鲜明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努力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反恐、反海盗等全球性问题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中国智慧。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体系的变革与完善,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更大作用,充实和完善国际治理体系。使对外合作重心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把对外援助更多用于社会民生项目,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尤其是基层百姓。鼓励支持更多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当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作贡献。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引导企业履行更多社会责任,积极回馈当地社会。促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同时,我们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外界的对话沟通,面向各国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民众深入宣传正确义利观,通过更为主动、积极的外交实践回应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维稳定,共创繁荣。
(作者为外交部部长)
习近平的外交义利观
2016年06月19日 10:47
来源:国际在线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外交秉持什么样的义利观,如何处理本国与他国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事业的发展与稳定,而且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非洲时首次提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并将这一重要外交思想贯穿于此后的中国外交之中。正确义利观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价值体系,为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正值习近平访问中东欧之际,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习近平的外交义利观。
一、传承与接续 “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习近平的外交义利观,首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义利观和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历来主张“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强调“君子义以为质”。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传统义利观还提出了义利相合的辩证统一思想,如墨子提出,“义,利也”,阐明“义”与“利”的统一性。可以说,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工作把中华民族的义利观贯穿到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当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世界形势发展、惠及全球共同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关系原则和外交理念。新中国开创性外交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正确义利观”的直接来源。一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60多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三国率先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运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5.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这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被称之是衡量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天秤,并且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与根本。习近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二是坚持国际主义精神。新中国不仅为制定合理的国际关系原则做出努力,而且长期坚持先义后利、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发扬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不仅从道义上而且从物质利益上大量援助第三世界国家。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四国期间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其核心理念包括: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些原则奠定了中国60多年援外工作的政策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把国际正义放在首位,对亚非拉国家提供国际主义援助,虽然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却有力地支持了这些国家的民族独立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关系中践行了大道正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中国也获得了道义的回馈,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得到了这些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是非洲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去的。几十年来,我国在台湾、涉藏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也一直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