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测试卷范文

时间:2019-05-15 07:5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测试卷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测试卷范文》。

第一篇: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测试卷范文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测试卷

一、新添加的题型

1.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部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在中国历史进步的洪流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④文化教育是政治进步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类电视节目。下列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本质一样的活动是:()A.2016年中国GDP突破11万亿美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三十一次夏季奥运会 D.2017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优秀文化能够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力量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4年10月4日,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治理区等12家单位“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并要求获得称号的单位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生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材料表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能够对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中央档案馆陆续公布了一些受审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包括笔供的中英文内容提要、笔供原文和译文等。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摄影、雕塑、论坛、影视等活动和作品反思战争、呼唤和平。从文化角度看,这表明()

①通过这些文化载体,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

③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试卷第1页,总4页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D.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8.2017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故事》一书,从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

①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②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④优秀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7年9月19日,第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敦煌举行。该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②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 ③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7年4月10日,第35届洛阳牡丹花会在洛阳开幕,本届牡丹文化节以“相约千年帝都,共享国色天香”为主题。洛阳牡丹花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节会,每年的牡丹花都会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到洛阳投资兴业,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决定经济效益

B.文化影响经济活动

C.文化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保证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文化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已经形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 2017年,M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该市文化企业共3172家’实现增加值60.91亿元,较上年增加10.59亿元,增速为18.7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1%。报告同时指出,目前,该市文化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内部结构不舍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品味不高,管理经营粗放,竞争能力差等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落后,严重影响了该市文化产业后续发展和做大做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因素。

(2)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你从文化的角度,为M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试卷第2页,总4页 12.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13.2016年7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M市的茶叶、丝绸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M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结合《通知》精神,借鉴其他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根据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培育对象;注重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传统,增强特色小镇的文化氛围,提升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特色旅游小镇;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阔农民的视野,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新亮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发挥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在发展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的同时,丝绸、茶叶这些特色产品、传统产业也随着特色小镇一起发展壮大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文化在M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的作用。

试卷第3页,总4页 14.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也是“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交通方式,对解决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方式特别见效。作为新生事物,它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乱停乱放、私锁偷藏和蓄意破坏以及服务维修不到位的问题。共享单车从某个角度来说,已经成为了衡量市民百姓文明素质、国家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尺,诚如网友所说,我们与文明之间,也许恰好隔着一辆共享单车的距离。各种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短板,结果就是经营共享单车的公司企业、地方部门以及市民百姓多方共输。

共享单车的背后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文明”来保驾护航,如果缺失了“共享文明”,必然会带来共享经济的损失,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阻碍。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就从珍惜与呵护我们身边的每一辆共享单车开始。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共享文明对社会和市民的作用。

试卷第4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A 【解析】北京大学的校训激励着“北大人”在中国历史进步的洪流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①正确;北京大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这说明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②正确;优秀文化才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③不选;文化教育并不是政治进步的前提,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2.C 【解析】题目中,央视推出大型原创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属于文化活动,故C选项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本质一样的活动。A选项是经济活动。B选项是意识活动。D选项是政治活动。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共同的文化将人聚集起来形成社会,这表明民族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该题选B。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4.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力量。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物质载体,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表明文化能够对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5.C 【解析】“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摄影、雕塑、论坛、影视等活动和作品反思战争、呼唤和平”这表明通过这些文化载体,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①正确;“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并不是从文化角度来看的,②不选;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化作品来反思战争,呼唤和平,这表明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③正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6.B 【解析】优秀文化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A项不选;材料中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项正确;文化创新并不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项错误;文化的价值并不在于创造经济价值,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7.C 【解析】太湖边上的杨湾村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选项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C选项没有体现。8.C 【解析】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这说明优秀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答案第1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9.C 【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该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②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经济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对立性,③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0.B 【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C是错误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每年的牡丹花都会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到洛阳投资兴业,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这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B适合题意;先进的文化为我国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D不适合题意,排除。11.(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激发社会消费需求。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政治。借助文化的影响,有助丁提升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⑤文化是综合同力竞争的重要凶素,有助丁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化的程度,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答对三点即可)

(2)①继承并保护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意识。(若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因素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因素,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文化的作用主要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为M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可以从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思考分析。【点睛】主观题回答文化的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三是文化与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四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

答案第2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4)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文化作用”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属于原因类试题,实际是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主观题回答文化的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三是文化与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四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13.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M市通过文化提升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M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发挥科技、文化的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M市经济发展。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M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阔了农民视野,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文化在M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的作用。

先审设问,可把握本题的方向是要求说明文化的作用;再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文化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具体起到的作用,然后把“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材料中的具体作用结合起来,从文化的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点睛】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答案第3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4.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共享单车,就是一种共享文明,共享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共享文明可以展示城市良好形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我国综合国力。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享文明将深人人心、提高市民素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共享文明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意义重大。【解析】本题以共享单车带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共享文明对社会和市民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主观题回答文化的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三是文化与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四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答案第4页,总4页

第二篇: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主备:高二政治组 郑运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2)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增强文化竞争意识,树立反对文化版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二..教学的重、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综合探究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模块课题

高中政治的四个模块内容高一已学的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本学期要学习必修三导入

思想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二)介绍学习文化生活的目的 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文化的重要性

1.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看,对于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 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2.从个人角度看,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文化同经济、政治一样重要,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所以,我们要用优秀的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介绍文化生活的结构

文化生活四个单元,是按第一单元是什么、第二单元为什么、第三单元怎么看、第四单元怎么办这样的逻辑思维展开分析的。我们的教学就先从什么开始。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中国结”的图片,先让学生体味我国的传统文化,导入

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

一.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P4—9,组内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每组派代表来展示本组学习的成果。1.文化现象有什么特点?

2.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3.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4.文化有什么作用? 5.你喜欢哪些文艺节目?

6.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爱的文艺节目?

7.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物质产品属于文化吗,为什么?

8.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形,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走,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物,且咧嘴示警。狼孩有文化吗?为什么?

9.我们现在怎么知道古代的文化是怎样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展示三组图片:

一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二组:我国古代的文化

三组:不同地方的吃、行文化

思考: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谈一谈: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物质产品属于文化吗,为什么? 参考:(1)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属于文化。(2)而人类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产品,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所以在人类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也是文化,如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场、音乐厅、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都是文化景观。展示古树土堡图片并思考:

上面古树土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点拨:古树土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练一练: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9)乡镇企业

(10)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11)苏州园林(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参考:(3)(4)(5)(6)(7)(11)(12)自然现象:(1)(2),经济现象:(8)(9),政治现象:(10)(13)方法指津: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 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 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 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思考: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形,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走,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物,且咧嘴示警。狼孩有文化吗?为什么?

3.每个人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获得的。我们现在怎么知道古代的文化是怎样的呢?

我们通过看书,参观古建筑、参观历史文物来了解古代的文化情况。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4.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谈一谈:阅读教材P7的“公交车上的**”图片,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结论:有些人很有文化但不一定文明,有些文明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5.易混知识:1)区分文化与文明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包括人类精神活动的积极成果和消极成果。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相对,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和合理成分。2)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中讲的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它们不是一回事。合作探究:文化的力量不是抽象和虚无缥缈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汶川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首小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唤起多少人对生命的敬畏;一曲短歌《生死不离》不胫而走,催下多少爱怜的泪水;一台晚会《爱的奉献》,49个国家和地区争相播放,创造了5.5亿的国内收视纪录,现场募得15.1亿元的善款„„ 合作探究:案例说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讨论得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静态-: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动态: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力量上 2.文化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的作用(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⑵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⑶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的精神力量体现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文化活动和文化发展水平,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所以我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老师寄语: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吧。课后实践

主题:

校园周边的文化

要求:自己去调查、搜集、整理校园周边存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现象,并写出宣传积极文化,改革消极文化的方案。课堂反馈

1.(2011年学考)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B)

A.到市场上购物

B.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 C.到银行贷款买房

D.参加居委会选举

2.(2012年学考)文化可以凝聚一座城市,可以提升一座城市。当前我国各地纷纷打造城市精神,这是因为(B)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它能促进城市的发展 ③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 ④文化作为软实力,它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2年安徽高考)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B)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回顾导入:

复习提问:1.什么是文化? 2.文化的力量是什么? 合作探究一:

阅读教材P9—11,组内同学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请对下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

①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②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③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④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⑤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⑥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⑦旁听一次听证会。

2.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它们是怎么影响的? 3.文化与经济、政治是怎样相互交融的?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如何?我国如何应对?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基础上

合作探究二: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10年,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对中国而言,“百年梦圆”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道理?(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归纳:

“百年梦圆”的原因:1.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的富强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许多国际事务将难以顺利进行。

结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世博会是各国经济政治的“晴雨表”,是大国发展的“助推器”。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文化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的效益。

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结论:虽然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是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想一想:

1.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文化的发展是否始终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呢?

结论:1.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启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识别文化,从而享受优秀文化,淘汰落后文化。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练一练: 材料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许多偏远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材料二:2011年4月20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山东潍坊市拉开帷幕,“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风筝搭台、经贸唱戏”,在举办风筝会期间,在潍坊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出300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小小的风筝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使古老的风筝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结合材料试分析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 合作探究三:

材料一:喜羊羊与灰太狼

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开始在更广的领域里大赚特赚。动漫业内人士估测,这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

在各地影院、商店,大大小小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玩偶、靠垫,印有“喜羊羊”图案的书包、笔袋被抢购一空,产生了不凡的产业延伸价值。

这部动画电影的热映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这不仅使社会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希望,也大大激起了国内动漫企业发展原创动画产业的兴趣和信心。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引导学生归纳: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内)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国际)文化霸权新态势:

一是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对别国的文化渗透越来越强。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坦言,要“千方百计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采取西方有关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种文化霸权主义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感召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其利用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

我国近年来,随着国家之间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霸权主义的国家凭借强大实力,传播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例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乘机而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消极的影响。美国搞文化霸权主义,危及到其他国家安全

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提高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①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如何应对: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课堂巩固

1、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2、现阶段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有人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其错误在于

A、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4、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5、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②文化产业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目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④当今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特点日益明显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四)作业:

预习《文化对人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蔡玉凤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教学准备

1、教师: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ー一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一一展示暑假作品ー一评选优秀作品-一交流自己的心愿一-成长包一一加强交流、激发信心,増强天天向上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二、小组进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毎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四、美好的小心愿

1、我们的暑假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暑假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我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交流自己的心愿。

(板书:我升入了二年级)

2、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心愿栏里,组内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心愿树,请把自己的心愿挂在心愿树上。贴在班内有了美好的心愿,还要为美好的愿望付出努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五、成长包件我成长

1、教师举起事先准备的成长包,课后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个成长包。以后,把自己写的字,面的画,得的小红花,成绩哥、奖状等进步成果,放包中。一年之后看看自己成长的印。

第四篇: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复习专题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考点导航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考点疏理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2.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专心

爱心

用心 当代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即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它们不断接近以至融合甚至部分重合,其突出表现是: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正是在这种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日趋兴盛起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种综和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不能不引起当代中国青年的深刻思考。(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专心

爱心

用心 智力支持。

三、典例解析

【例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例2】(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例3】(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专心

爱心

用心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4、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7、“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8、“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9、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10、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专心

爱心

用心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二)非选择题

11、(辨析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12、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13.(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ADA 6-10 CAABA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答案】(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

专心

爱心

用心 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这一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这一点。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全面的小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三者的统一,城市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3.【答案】

1、“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 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2、“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3、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4、小杨给该村带 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专心

爱心

用心 6

第五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我会判断(每小题2分,共2/2分)

1、班集体的事是老师和班长说了算。

(✘)

2、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海南岛。

(✘)

3、“火把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毁掉信誉容易,重建信誉得花很长时间。(✔)

5、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屿。

(✘)

6、黄河是中国第一长河。

(✘)

7、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

8、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我们都应予以理解和尊重。

(✔)

9、我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还多。

(✘)

10、我国的海域,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东向西。

(✘)

11、自己好的学习方法来之不易,不能告诉别人。

(✘)

12、学校管理是校长的事,我们小学生没有发言权。

(✘)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2、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3、每个年满18 岁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有(权利)和(义务)。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其中,(汉)族的人口最多。

5我最喜欢的诚信格言是()。

6、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几十座岛屿 7、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友好交往的新时代。

8、我们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9、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峡是(台湾海峡)

10、我是(中)国的公民。住在(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三、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12分)

1、被称为我国“两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是(C)

A:华罗庚 B:钱学森 C:邓稼先

2、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的是(B)

A:毛泽东 B:邓小平C:周恩来

3、献哈达是(B)民族的习俗礼仪。

A:回族 B:藏族 C:苗族

4、我国农村的村委会主任是由(A)产生的。

A:村民们直接投票选举 B:政府任命 C:党委决定

5、敬人者,人敬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取笑别人的弱点,缺陷。

B我在班里学习成绩最好了,谁都要听我的。C对成绩差的同学嘲讽,挖苦。

D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

6、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没关系,我只是嘴上说说 B.错的,言必诺诺必果 C.没关系,给他道歉就好了

D.错的,答应好朋友的事一定要做到,不是好朋友无所谓

四、简答题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这句话你如何理解?(10分)

一个人没有诚信,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

2、我们班在这学期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10分)

为了让班级更优秀,我的建议是:

3、我在班级中的“岗位”是。本学期我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是:(10分)

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的孩子。

在同学眼里,我是一个()的孩子。

我对自己这个学期总结:

五、我评价(5分)

1、这学期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是(2、在品德社会课上我的学习态度认真())

下载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测试卷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测试卷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测试卷2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测试卷2 一、判断题(13)分 1、因为有人打扫卫生,所以垃圾可以随地扔。 2、营业员不厌其烦为妈妈调换衣服,就是为了赚妈妈的钱。 3、剧场里演员在表演,一位叔叔手......

    六年品德与社会上册测试卷

    六年品德与社会上册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1、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其中陆地约占(),海洋约占()。 A、70%B、65%C、30%D、35% 2、世界上最大的洋是(),最小的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测试卷2013.6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阅读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

    文化综合测试卷

    《文化生活》 模块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个题,每题4分,共48分) 1.红色旅游,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

    swasky《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新人教)(优秀范文五篇)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0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期末测试卷

    2017-2018学年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10分) 1、( )可是地方戏曲中的一绝。 2、农历的新年就是( )。 3、我国有( )个民族。 4、西北人特有的家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中测试卷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中测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26分)_ 1、一个,一声,一点,都会拉进我们和邻居间的关系。 2、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不如”。 3、平......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终测试卷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终测试卷 一.填空题 1. 和 是儿童成长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基本权利。 2.台湾岛是我国第 大岛,台湾海峡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素有远东“ ”之称。 3.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