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产管理计划会计合并问题探讨
资产管理计划会计合并问题探讨
本文以期货公司投入自有资金参与本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发行的产品为例,从实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随着财富增长,我国正迎来“大资管时代”,公募及私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等在取得相关资质后均可以发行理财产品,收取管理费及业绩报酬,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就会涉及是否需要合并会计报表的问题,本文以期货公司投入自有资金参与本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发行的产品为例,从实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判断是否合并的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从以上准则规定对“控制”的解释来看,三项要点缺一不可,即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享有可变回报、有能力影响回报金额。
实务操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是对控制的理解。
控制必须具有实质性权力,不存在行使障碍,在合同条款中进行相关具体规定,实务操作中对表决权和潜在表决权需要一并考虑,具有实际行使权力的能力包括任免、提名、否决权等。
管理人应在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项和情况的基础上对是否控制理财产品进行判断。一旦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变化导致对控制定义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发生变化的,管理人应当进行重新评估。即使没有绝对多数投票权也可能存在控制关系,需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投票权的相对比例大小和分散程度,考虑以往表决模式。
资产管理人必须评估其决策权的范围,与该评估相关的因素包括:相关监管协议和法律所允许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否属于资产管理计划的相关活动;资产管理人主导相关活动时的自主权;资产管理计划设立的目的和条款设计等。
投资方的报酬随被投资方的业绩而变化,表明存在可变回报的敞口,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资产管理方的报酬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管理费、分红、固定或浮动业绩报酬等。
二是合并的标准。
根据相关准则,实务中参照的标准为:资产管理人的总收益占被投资产品当期收益的比例在20%以下时,无需合并;在20%—30%之间时可以合并;在30%以上时必须合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相关比例=(管理费+业绩报酬+自有资金投入部分在理财产品中所对应的损益)/理财产品当期损益x100%。
理财产品设立之初就需要根据合同判断是否需要合并,主要需要考虑两个参数,即产品预计收益情况;自有资金投资份额在产品总份额的占比。量级与可变动性并重,无论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均需要考虑。资产管理计划各期业绩出现大的波动时,可能引起量级的重大变化,导致合并判断结果各期间不一致。
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以上原则,对于确需合并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第一步:资产管理人以自有资金参与资管产品,需要合并会计报表的,资产管理人与资产管理产品的损益类科目进行内部抵销。
抵销资产管理产品的管理费支出和资产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人);贷——管理费支出(资产管理产品)。
抵销资产管理产品的业绩报酬支出和资产管理人的业绩报酬收入。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人);贷——业绩报酬支出(资产管理产品)。
由于资产管理业绩报酬在未清算前属于浮动盈亏,不能满足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条件,合并时应关注资产管理产品确认业绩报酬支出与资产管理人确认业绩报酬收入时点之间的差异,一方已进行账务处理而另一方未进行账务处理时,在合并时需要将已处理的账务进行冲销。
抵销资管计划的应付管理费和资产管理人的应收管理费。借——应付管理费(资产管理产品);贷——应收佣金(资产管理人)。
第二步:资产管理人将投资的产品重分类至长期股权投资。
实务操作中,资产管理人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理财产品,在初始财务投资时一般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等科目核算,而国际准则要求企业对所有合并主体统一分类及核算,一般上市公司均分类至长期股权投资。需要将投资的本金及损益进行重分类。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其他科目)。损益在资本公积中反映的,也要转入长期股权投资。
第三步:资产管理产品的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管理人的长期股权投资抵销。
从合并角度,对非资产管理人持有的份额净值在合并报表层面确认为一项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对于分级产品的次级份额需要做更细致的考虑(根据合同规定及基础份额净值计算优先级、次级等的净值,计入金融负债)。
第四步:资管计划收益分配的抵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例)。
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合并报表后,资产管理人购买的资产管理产品份额完全抵销,在账面仅体现其他投资人购买份额的情况。其他投资人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一项对外负债,相关损益在损益表中体现。考虑到资产管理计划的经营模式,一般合并层面将获取的其他投资人支付的管理费体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将其他投资人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体现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报表披露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报表附注中需要披露结构化主体(资产管理产品)的总资产、资产管理人初始投资额等信息,需要披露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主要情况。
第二篇:资产管理会计岗位职责
资产管理会计岗位职责
1、掌握资产管理制度和核算办法,负责对有关财产使用部门进行财产管理和核算。
2、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和物料的月末,或季末盘点工作,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盘亏的物料,要分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3、分析财产和物料的使用效果,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4、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月末结出资产净值余额,编制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做到账表相符、账账相符。
5、对于会计材料账与物料库账物不符的,要与仓管员共同查明原因,查明原因后作账务平衡处理。
6、对于取得的领料单、验收单、入库单,要逐日登记材料的收、发、存明细账。
7、正确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勿耗品的界限,编制固定资金产目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核算
8、年底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报废处理和出售不使用的资产,按会计规定办理手续,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户。
9、对物品的领用,做到事先有控制,事后有监督,月底对领用物品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
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篇:高校资产管理问题
高校国有资产是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我国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一种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意识淡薄;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相结合困难的非常状态。在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势必要实施一定的对策进行补位,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2006年5月30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除了少数部分是私立性质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或直管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所以高校的资产理所当然是国有资产,毫无疑问地应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也应严格遵守《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项管理制度尚在探索和转轨时期,所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付给学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由于我国高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现如今,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资产管理部门、图书馆、各院系、房产部门、后勤部门等多头管理,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的核算,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弱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上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某些方面管理上会出现交叉,同时某些方面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相互脱节,管理不到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政拨款的公有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观念,国有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盲目或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别部门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意识,难以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扩招,通过兼并、土地置换、改扩建等方法,均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加了资产。高校在改扩建同时,也力求上档次,办公楼、教学楼装修要豪华、体育馆设施要先进,同时,各单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攀比,要求不断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还要求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并且在几年之内不能淘汰的,功能要多多益善。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都极为低下。许多高校各院、系、部占有使用的资产,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松散,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扩大,国家拨付的或高校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归高校占有资产以及赞助、捐赠的资产,有的院校的院、系、部对此类资产没有及时的、全部的进账,一部分放在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也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单位不按规定期限进行资产清查,因长期闲置造成功能退化、毁损、报废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保养,资产公购私用或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资产的严重账实不符。要管理好这些资产,就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资产按种类、用途、形态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但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局面是:管理部门多头化,管理标准多重化,管理权限复杂化,一些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按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资
产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的问题,这显然与当初国有资产投入的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纰漏。
5、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困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预算是一回事,而实际支出是另一回事。这不仅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算安排缺乏详实的基础信息。多年来,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使资产的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信息,难以有效的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2)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部门预算编制无法体现国有资产收益。
(4)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应对思路
1、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必须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必须大力支持。不仅要重视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还要重视资产形成后的保值、增值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校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还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到保管、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
第四篇: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集合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顾名思义是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它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投资于产品约定的权益类或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资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顾名思义是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它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投资于产品约定的权益类或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资产。这是获准创新试点的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的一种增值理财服务。目前只有创新类家证券公司有资格开展此项业务。创新类证券公司要求综合类券商的净资本要在8亿元以上,经纪类券商的净资本要在1亿元以上,可以在通过审批的前提下有资格从事各项创新活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普通投资基金的区别是什么?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普通投资基金的主要区别是投资者定位不同,以及投资风格不同。
1、定位不同:基金是大众化的理财品种,是公募产品;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带有一定的私募性质,它目标群多为中高端客户。券商设立的非限定性集合计划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不得低于10万元,而设立的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不得低于5万元。
2、产品投资比例不同:券商集合计划的股票投资下限最低可以为0,而基金都有持仓下限,尤其是股票型基金的最低持仓下限为60%。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投资者自己购买债券等低风险资产相比有什么优势?①有些优质债券,投资者自己不容易买得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凭借证券公司的债券业务优势,可获得比普通投资者更多的机会。②一般投资者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债券的组合优化投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专门管理,可进行充分、科学的债券组合优化投资。③有些市场如银行间债券市场,一般投资者的进入受到限制。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拥有多种市场交易资格,可进行多品种投资,获得一般投资者所无法获得的收益。④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在购买债券时凭借其资金量大的优势,可以在更低的费率下购买。购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直接购买封闭式基金相比有何优势?与直接投资封闭式基金相比,投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有四个优势。①分散风险,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投资的封闭式基金多种多样,单个客户选择面较窄,不能保证一定会有持有到期收益; ②大额资金谈判能力强。单个投资者持有份额较少,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充分发挥大额资金的优势,在申购(认购)和赎回基金时获得优惠费率;③同时,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可以代表参与人参加基金持有人大会的决议,在诸如封闭式基金的清算、封转开事宜等事件上维护参与人利益; ④管理人实力强,当发生封转开事宜时,如果有类似股票发行战略投资者的锁定条款,相关公司会考虑以净值全额接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封闭式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信托计划相比有什么优势?①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一般流动性好,而信托计划的流动性受到很大限制。②集合计划门槛低,每份10万元,而信托计划由于受到200份的最高发行量的限制,每份的最低参与金额都大大高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令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
集合理财也叫券商集合理财属于资产管理业务的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它是券商把社会上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家进行管理。它和证券投资基金一样,都属于资产管理业务类型,它们之间在业务开展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集合理财是由券商推出的、管理形式类似于基金,但属于私募性质的一种理财方式。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运作。基金、信托、集合理财的比较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集合理财这三类投资品种,在运作机制、退出机制、风险收益上颇有不同,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财力和投资偏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投资品种。三大投资品运作的区别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产品、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管理、运作主体不同。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产品、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分别由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具备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管理、运作。
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产品、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对象不同。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对象为在证券交易场所流通的证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为除证券投资基金外,在证券交易场所流通的证券和货币市场的金融品种;资金信托产品的投资对象原则上没有什么限制。投资对象的差异,也标志着盈利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集合资产管理产品难以规避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除货币市场基金外,证券投资基金也较难规避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如果没有投资证券的因素,资金信托产品几乎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无关。投资者退出机制的不同
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产品、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退出机制不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可以将所持份额赎回或转让。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和资金信托产品不得公开发行,因而也不能在证券交易场所流通。但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可以约定,当客户在单个开放日申请退出的金额超过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一定比例时,证券公司可以按比例办理退出申请,并暂停接受超过部分退出申请或暂缓支付,但暂停或暂缓期限不得超过二十个工作日。而信托文件有效期
限内,受益人则可以按信托文件的规定转让其享有的信托受益权。应了解不同产品的个性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产品、集合资产管理产品都不承诺保底。《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条规定:“基金管理人不得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人民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信托业务,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证
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不得向客户作出保证其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或者取得最低收益的承诺。”
集合理财与委托理财的区别
1、集合理财需要证监会审核批准,而委托理财是券商与机构或个人私下签订合同;
2、集合理财不允许签订保底条款,而委托理财协议双方一般都签订保底条款;
3、集合理财透明度较高,目前暂定其每3个月披露一次信息,而委托理财大多是暗箱操作,没有信息制度;
4、集合理财签订的条款有法律作用,而委托理财签订的条款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一般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5、集合理财的托管人是商业银行,而委托理财的托管人由券商自己承担,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集合理财在参与方式、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流动性安排、收益分配、费用收取等方面相比基金而言更具有灵活性,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理财产品,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第五篇:文档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国联证券-XX 公司 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要素说明产品名称 国联证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期限 两年为一避险周期,到期后可续约投资规模 初始投入资金一亿元提前终止 投资者不可提前终止。但期间账户单位净值达到 1.06 以上时,可以提前终止。投资目标 本计划采用 CPPI 策略(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 策略)进行投资运作。在严格控制风险、追求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谋求集合计划资产 的中长期稳定增值。盈利模式 本计划遵循避险增值的投资理念,在投资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等多种固定收益品种 的同时,适时适度投资可持续竞争优势、未来良好成长性以及盈利持续增长潜力的上 市公司等风险资产,追求绝对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投资策略
1、资产配置策略 本计划拟综合运用 CPPI 策略及锁定收益的 CPPI 策略进行资产配置。(1)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CPPI)CPPI 策略是指将组合资产分配在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上,其中风险 资产投资额度不超过放大倍数乘以组合资产总值与价值底线差额的金额,同时对风险 资产的最大投资比例进行限制,另外放大倍数也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保证风险资 产的损失额不超过投资者的可承受能力。无风险(低风险)资产则是指期望报酬与风险较低的投资标的,在本计划中指各种固 定收益类品种、现金管理工具等金融资产;风险性资产是指相对具有较高期望报酬与 风险的投资标的,在本计划中指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权证等权益类资产。(2)锁定收益的 CPPI 策略 锁定收益的 CPPI 策略在原则上是一种改进 CPPI 策略,与 CPPI 基本策略的最大区别 在于引入收益锁定机制。在保证风险资产的损失额不会超过一定额度(CPPI 策略中 计算的最大承受损失额度)的基础上,利用对低风险资产的增量投资锁定前期获得的 部分收益。相对 CPPI 策略,属于更保守的操作策略。
2、债券投资策略 管理人通过对收益率、流动性、波动性、信用风险和风险溢价等因素的综合评估,合 理分配固定收益类证券组合中投资于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现金管理工具等产品的 比例,构造债券组合。在选择投资策略时,秉承低波动、多策略结合、追求稳定正收 益的投资思路,综合考虑买入持有策略、期限配置策略、久期偏离策略、信用利差策 略、回购放大策略、骑乘策略、债券类属选择策略等债券投资策略。在选择国债品种 中,本计划将重点分析国债品种所蕴含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根据利率预测模型 构造最佳期限结构的国债组合;在选择金融债、企业债品种时,本计划将重点分析债 券的市场风险以及发行人的资信品质。本计划还将关注可转债价格与其所对应股票价 格的相对变化,综合考虑可转债的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决定投资可转债的品种和比例。
3、股票投资策略 本计划注重对股市趋势的研究,控制股票市场下跌风险,分享股票市场成长收益。在 进行行业配置时,我们分别从六个主因素进行评估行业的投资价值:产业结构、国家 政策、景气度、盈利状况、市场表现及相对价值,进行适当的行业配置。在进行个股 精选时,本计划主要投资于具有持续、稳定增长能力与核心竞争优势、治理结构良好 的公司。此外,本计划将根据市场情况以及资产配置情况进行新股、可转债的申购。
4、基金投资策略 在封闭式基金投资方面,通过投资于剩余期限与计划存续期限基本匹配的基金,原则 上持有到期,以获取封闭式基金高折价带来的收益。在 ETF 基金投资方面,通过选 择流动性较好并与市场走势吻合度较高的 ETF 基金进行投资,达到快速建仓的目的。
5、权证投资策略 权证投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采用市场公认的期权定价模型对权证进行 定价,作为权证投资的价值基准;根据权证对应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估值,结合权证理 论价值,进行权证的趋势投资;利用权证的特性,通过权证与证券的组合投资,来达 到改善组合风险收益特征的目的。
6、现金类管理工具投资策略 本计划在确定各期限货币类资产配置的比例时,以严谨的市场价值分析为基础,采用 稳健的投资组合策略,并对投资组合的流动性进行压力测试,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制定审慎的配置方案,并动态调整配置比例,在保持本金的安全性与资产流动性的同 时,追求稳定的当期收益。投资范围 本计划的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的各类股 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中国证监会允许的其它金融工具。本计划的投资组合比例为:
1、公司债、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可转换债券、央行票据、债券型基金、债券逆 回购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占计划资产净值的 0-95。
2、股票、新股申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权证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 本计划资产净值的 60,其中权证的投资比例不超过计划资产净值的 3。
3、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国债、短期融资券、期限 在 7 天以内(含 7 天)的债券逆回购,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现金类资产的比例 不低于 5。在计划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将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阶段性变化,采用 CPPI 策略(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适时动态调整计划资产在股票、债券及现金间的配 置比例。组合特征 见《投资计划书》投资者类型 本计划属于中低风险收益水平的投资品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希望本金不受损 失的投资者。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计划只对初始参与计划并持有至避险周期到期的资 产具有避险功能,因此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并不适合。投资经理风险揭示 本产品实际收益率容易受到实际投资运作情况以及投资管理方投资能力的影响,在极 端的市场情况下,到期日,本产品收益率也可能出现亏损(如,信用债品种出现违约)。风险收益情况 中低风险、中等收益。管理费 1业绩报酬提取 计划年化收益率 R 大于 6(含)时,管理人提取超过 6以上收益部分的 20作为方案 业绩报酬